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辩论比赛技巧和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口语实训
语言表达是母语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但在学校母语学习中因为重视不够,缺少相关的实战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完全是一种放任滋长的状态,以至于本可以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变得不强或较弱。语文教学需做出改变,增加语言表达实训环节。
一、 语文课堂口语实训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语文实训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实现这一目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达到实效是语文实训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
1. 兴趣原则。兴趣就是动力。语文实训让学生感兴趣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做到。实训的组织形式应尽量避免刻板、严肃,而要活泼、有新意。虽然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项目,诸如介绍、演讲、朗诵、辩论等不会有什么本质性的变化,但是可以在这些项目上增加新意。增加新意,可以偷换实训名称,如将演讲比赛的名称改为“故事大王争霸赛”,诙谐有趣;可以借鉴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意,打破传统的比赛模式,如将演讲比赛变成超级演说家,借鉴“导师制”,建立“团队制”。还可以在活动开始前预热,给学生播放视频,或者对教室加以布置,改变讲台课桌对立的摆放格局等等。再比如朗诵,可以借鉴微信公众号“为你读诗”,鼓励学生配乐朗诵录音,课上展示作品,进行交流。从内容上来看,要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实训主题。如辩论,教师提供多个辩题,学生投票选择,辩题应当是学生关心和正在经历的,如打工与学习、爱情与友情、能力与学历等的辩论。为使活动更有新意和趣味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作用,交由他们进行策划。
2.激励原则。由兴趣带来的动力要持久保持还需不断激励。将学生在语文实训中的参与和表现纳入到平时成绩中会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教师应在布置活动时就明确赋分标准。如演讲实训,主持人、演讲选手、学生评委分别多少分,分数必须体现出差异性。积极参加和不参加的不能等同对待,表现优秀和表现较差的也要有区别。赋分的标准要详细具体、客观公正,赋分必须依据标准进行,不可随意更改。为了更好地激励,也可以采用一些物质奖励,如利用班费购买文具等物品作为奖品。或者由活动承办小组发挥创意自制奖状。也可以全程录像,之后将视频传至微信公众平台或者QQ空间。这些措施都能激励学生认真准备,拿出最好的表现。
3.思维原则。语言是思维的表达,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也要重视思维的训练。说话之前要理清思路,使得话语条理清晰。每次活动时,需在评分俗贾卸哉庖环矫孀龀雒魅饭娑ǎ教师也要向学生强调。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思维技巧并开展相关训练,如巧用“首先”“其次”等表示时间、层次的词语,放慢语速,类比联想等等。
二、语文课堂口语实训活动形式设计
语文实训设计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训练目标。同一班级的学生其语言表达能力并非是在同一层级的,有的学生能说会道,有的学生则笨嘴拙舌,要让他们在同一场训练活动中各有收获,必须要明确各自的不足,或者需要训练提高的重点是什么,如此才能有的放矢。
根据多年来教学观察发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表现为:普通话较差;语病较多;口头禅使用频繁;紧张;无话可说;声音太小等。另外,体态语言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眼睛不敢正视;站姿不端正;表情呆板;缺乏手势语等。学生结合自身问题确定需要训练提高的重点,还需进一步确定训练达到的效果,如不出现口头禅等等。总而言之,要让训练目标明确具体才能保证实训效果。
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根据这一特点,语文实训活动可设计为:介绍、演讲、朗诵、辩论。
介绍是较为基础的语言表达训练,所训练的内容为语言组织能力,训练目标为词句准确,语言流畅。具体训练形式可设计为:自我介绍、他人介绍、家乡介绍、产品介绍、书籍介绍等等。为激发学生在训练方面的兴趣,教师可以提供多个介绍任务,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还需在训练开始之前讲解介绍的方法,诸如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如何分清内容主次有所取舍,如何做到条理清晰,如何推敲词句准确表达等等。
演讲与介绍相比对表达者的口语能力和体态语言有了更高的要求。演讲的训练目标是绘声绘色讲述,演讲训练可采用的形式有:结合社会热点和时令节日的“主题演讲比赛”、结合课外阅读的“故事大王争霸赛”、结合自我经历和他人事迹的“我是超级演说家”等,也可以开展命题即兴演讲“脱口秀”等等。演讲训练开始之前教师要讲解演讲的技巧和体态语言的运用,同时明确演讲要求和考核标准。
朗诵是文学艺术的有声表现,声情并茂是朗诵的要求。朗诵训练的目标是让声音充满情感。朗诵训练可采用的形式有经典诗文朗诵会、剧本朗读会、“我是主播”朗诵录音交流等。朗诵训练之前教师要讲解朗诵的技巧,包括语调、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朗诵不仅是对学生语言技巧运用的训练,也是认识态度的端正。教师不可忽视对学生心态的调整,可以进行朗诵示范、播放名家朗诵视频等,营造出朗诵的氛围。
辩论首先是思维训练,其次才是口才训练。思维通过语言加以外化,想到什么才能说什么。至于表达者能够想到什么自然是与他的知识占有情况相关。这应在平时加强阅读学习,进行知识积累。其次也与表达者的思维敏捷度有关。辩论训练的目标是语言技巧的运用。辩论训练可采用的形式有一对一的擂台赛、四人合作的团体辩论赛等。教师要在辩论实训之前向学生讲解思维和语言技巧,并进行单项训练。如类比联想与归谬法等。另外,辩论赛的辩题可由学生选择确定,再以抽签形式决定辩论的正反方。
以上四个语言表达实训形式虽然训练目标有所不同,但都包含了语言表达的各个方面,每一次实训都有所侧重。反复训练和重点训练相结合确保了口语实训效果。
三、语文课堂口语实训的组织与实施
口语实训对设备的要求很低,可以在正常的语文课堂上开展。每次实训时间是固定的,因此要合理策划和组织。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交由学生策划组织,教师进行指导。具体做法为:教师实训任务,提出实训要求;学生组建团队,撰写策划书竞争承办权;教师根据策划书确定承办小组并对其进行指导;承办小组全权负责实训活动的组织开展;活动后教师进行点评,其他小组也对承办小组作出评价;承办小组的表现计入语文平时考核成绩。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 课堂辩论比赛 作用
在高校如何上好思政课?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进行过课堂辩论比赛的班级的学生,普遍认为课堂辩论比赛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这里谈的课堂辩论比赛与正规的辩论比赛和课堂辩论有所不同,它主要体现两者的竞争性,又在一定规则下更多的学生参与进去,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课堂辩论比赛是一种相对创新的教学方式。大学生进行辩论比赛比较多,但进行课堂辩论比赛比较少,在没有进行过课堂辩论比赛的班级,只要进行课堂辩论比赛,学生们感觉到这种教学方法就是相对创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授―接受”为主要模式,大学生的探索和实践机会少,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生课堂辩论则以师生的“辩论―竞争―收获”为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留有极大的空间和余地,可以满足其多方面的需求,是他们的潜能得到释放,因而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式。
课堂辩论比赛,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相对创新的教学方式。以往的大学生辩论比赛是少数学生的“专利”,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他们只是听众,不能够成为亲身实践者。现在对大学生的教学方式多数都是灌输式教学,进行课堂辩论比赛,对没有进行过课堂辩论比赛的班级,可以说是种相对创新教学方式。在思想解放的今天,学生们求异思维非常强,喜欢变化,喜欢创新,对于教学方式也有同样的要求。可以说,创新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灵魂。教学方式的创新有绝对的创新和相对的创新。教学方式的绝对创新就是以前没有出现过并第一次使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相对创新是在原有的教学方式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进,在没有使用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班级进行这样方式的教学,更能显现出教学方式的创新性。课堂辩论比赛虽然不属于绝对创新,但却是辩论比赛与课堂教学方式的融合,所以同学们多数都认为这是一种教学方式的相对创新。在调查中于学生们认为,“课堂辩论比赛是一个很新颖的形式,是值得我们继续实践的教学方式。”“辩论式的教学创新,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与学。让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不再只是老师一个人的讲台,是大家互动交流的讲台。”长时期以来,教师不能把辩论比赛教学引入课堂,这和辩论比赛的复杂性也有关系。他们认为“在课堂上,很少有辩论赛。可能是课堂时间有限或是大部分老师觉得课堂辩论很乱,程序复杂,浪费时间且不易控制场面。”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在综合各方面调查看,把辩论比赛引入课堂,把辩论比赛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新颖并且富有活力的教学方式,自然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进行课堂辩论比赛,对于大学生起到多方面作用。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一:课堂辩论比赛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学到了一些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1.通过课堂辩论比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去了解辩论赛的流程规则辩论技巧方法等,还有方方面面有关的资料,这就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的知识点,更能接触更多其它学科领域的知识。辩论赛同时还扩展了我们的知识。辩论选手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必须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同时要考虑多方面的情况。这样辩论选手就在准备中不断地扩展了有关话题以及一些相应的知识,不仅是我们的参赛选手,观众也同时扩展了知识面。为了说服对方,学生需要对己方的观点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和论证。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应该是符合真、善、美标准的,论证和辩论的过程是一个追求真、善、美的过程。经常不断的辩论,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2.鼓励同学们不同思想的碰撞以及辩论话题相关知识地不断挖掘。辩论要求我们更深层次的去理解辩题,所以在去挖掘遍体中的内涵,如其原因特点作用等,从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一系列的加工过程,无不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深度。如在“的失败是否可以避免”的辩论赛中,正方列举史实,证明我们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而更多地强调了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悠久历史以及人民力量的伟大;而反方则是从清王朝政治的腐败、经济的“闭关”政策、军备的废弛等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特别强调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以此来证明战争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同学们从分析事件、人物,阐述观点到思想升华,有了明显的进步,引发了学生的深思。
3.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了辩论赛的顺利进行,不同角色的同学都积极的准备着。辩手们更是使出独门绝招以不同的方式寻找最有利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上网查、到图书馆查、跟同学交流……其他同学或多或少的也在寻找着一些有用的材料以便在赛场上可以为自己支持的一方辩护。其间同学们对各种材料的接触、理解和分析,其实就是在对比较系统的知识的一种消化,一种吸收。这是在传统的课堂授课当中同学们泛泛涉猎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4.让学生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课堂辩论赛之前,同学们都化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到图书馆、上因特网、从历史课本到其他历史书籍、与历史老师交流等途径广泛搜集有关辩题的资料,在课堂辩论之前的准备,同学们都会最大限度地开发身边和周围的各类课程资源。他们发现很多资源以前没有利用过,正是通过课堂辩论才使他们利用上这些资源。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二:通过课堂辩论比赛,可以深化对某一新辩题的深入认识
把辩论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改变了学生对历史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拓展了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同学可以通过讨论交换不通的历史看法的方法在沟通交流中主动的去学习历史,这种带有探究理解的学习方法比死记硬背要有效的多,也更容易广泛的被同学们接受。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注意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方式、方法的转换使用上求创新。长期用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会失去兴起和厌烦学习。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必须。创新是教学模式进步的灵魂,对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又是困难的。创新的含义告诉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在某一方面,即使是一小方面有新发展都是创新。正如调查中学生所说的那样“课堂辩论是一个多方互动的教学形式,其精彩新颖的模式可以有效的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重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记忆。”
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辩论过程中,以的唯物史观考察和分析近来以来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增加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三:课堂辩论比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用求异的思维看问题
在辩论活动中,锻炼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是辩论取得成功的“基石”。课堂辩论式教学能很好的培养同学们的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1.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看问题存在片面化,停留在表层,认识事物不够深刻等问题。通过课堂辩论比赛,迫使学生必须进行全面的看问题。对于自己的观点要进行多方面证明,在辩论过程中,不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在哪个方面看问题有偏颇,都容易被对方进行攻击,导致自己的观点被驳倒。同学们在课堂辩论比赛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准备,不仅要有大量的资料还要有严密的逻辑。课堂辩论比赛使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一个人独自思考,往往只从问题的一两个侧面展开思考,而数人辩论,则能够相互补充,丰富思想,使得对问题的认识比较全面,思考也比较完整。辩论就是要求双方对所辩论的问题有比较深人的思考,这种思考越是能接近于问题比本质,就越是能准确地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在辩论过程中要求双方以明白无误、有条不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而这是以思路清晰地、有层次地展开为前提的。提高认识问题的思想深度,这也是大学所致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培养大学生科学技能的同时也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内涵的深度。课堂辩论比赛的形式,要求同学们以辩证的全面的思维来思考辩题,既要考虑到事物对立的两方面,更要考虑到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克服思维的习惯性和局限性。
2.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求异思维的作用。马克思曾说过:人需要和外部世界往来,需要满足这种欲望的手段:食物、异性、书记、昙花、辩论、活动、消费品和操作对象。辩论是因为人们从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而引起言语上的交锋。通过交锋,让彼此能够很好的了解对方的态度立场和观点,这样就可以达到的目的。使人们了解到更深透的事物本质,达到一个更深层次的思想沟通。是思想的触碰,使我们由浅层的理解向更深层次含义跃进。同时,辩论课堂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活跃思维,敢于自主质疑所谓的权威观点,学会独立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打破了以往唯书本是从的被动思维方式。课堂辩论比赛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潜在观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并善于质疑的良好思维习惯。
课堂辩论比赛是一个思维方式不断提升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现代教学理念强调要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设疑、质疑、解疑的能力。因为辩论是一种“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是一种“去粗去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明确辩题以后,课下学生需要查阅资料、搜索整理多方面素材,写好发言提纲,这就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以及动口能力。在辨认时要倾听又要反击,需要积极思考应对对方不断提出的新观点,有利发展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因此,通过这一实践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手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改变原有的、习惯的单向思维模式,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运用双向思维、多向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注重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四: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非常激烈,社会越来越需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人才。进行课堂辩论比赛,给大学生提供了竞争的平台。要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深入分析辩题,查找各方面资料,进行分工合作,利用辩论技巧运用好所掌握的知识。由课堂辩论比赛把教学的内容和比赛结合起来,不管是哪个队要在比赛中取得胜利,都要做精心准备。另外,进行课堂辩论比赛不只是某一名辩手的事,它直接涉及到一个团队、一个班级的荣誉。一名辩手出现问题,对整个团队和班级的成绩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每一名队员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进行准备,在比赛过程中又要尽全力进行比赛。正是这样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极大的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渴望,充分挖掘了学生自身内在的潜能。
辩论可以激发学生内部学习需要和动机,强有力的任务驱动,有利于形成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辩论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的,这就需要有合作精神。辩论是通过人们因不同的观点而引起的言语交锋打到相互了解谅解和信任,进而实现人际沟通的一种手段。因为,通过交锋,彼此能够更加的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可以,达到高层的心理沟通。“通过辩论赛,我学会了包容,学会了接纳不同的观点,学会了从别人身上学习,让我交到了好朋友。”这是一同学在辩论赛后的深刻感想。在辩论中,要学会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尊重别人,实现愉快合作,共同提高。倡导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一个人是否有合作精神,将影响他在社会上是否能够生存;一个国家是否有合作精神,将影响它在国际舞台上是否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论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合作,在辩论时,辩论的双方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他们必须在规则的约束下,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辩论。同时由于辩论又是团队对团队的集体交锋,这就必然要求同一队员之间要能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把个性的展示建立在与他人合作的基础之上,通过分工,达到合作,最终获取共同的成功,分享大家的喜悦。通过辩论赛,同学们可以在知识上、情感上、合作技能和相互理解、信任、尊重、宽容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获得平时单个人学习所达不到的全面发展。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五: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课堂辩论能够帮格内向的学生消除其胆小害羞的毛病,增强其自信心,在课堂辩论中,一些不善言辞的学生学会了据理力争,而任性、霸道的孩子也懂得了收敛。在辩论赛中,现场不仅仅有辩论双方,还有评委,热情的观众,那场面是相当大的。面对台下几十至几百的热情观众,陌生的评委,主持人,辩论对方,场下热情或唏嘘的声音,上场辩论,能很快的增强学生的自信能力,他们必须临危不惧,口齿清晰,具有强大的自信,才能使自己的观点让对方,观众,评委信服。否则连自己都吞吞吐吐的说出观点,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又能让谁相信呢?同时在整个辩论的过程当中可以锻炼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辩论比赛前,辩手不仅需要到图书馆,上网,或者请教同学,老师相关的信息,还需要对所获得的知识,材料进行分类,组织。组织哪些材料可以回来维护自己的观点,哪些可以用来反驳对方观点,哪些材料较有针对性。应变能力不仅指在场上快速找出对方观点的弱项,进行反驳,还指在准备材料过程中不断的反问自己,对方会怎样反驳自己?如果我是对方我会怎样反驳?如果我是对方我会选择哪些材料?同学们参与辩论,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与胆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同学认为:“参与辩论赛让我觉得我离舞台更近了,因为以前的我胆小怕事,不敢在人前大声表达自己,但是辩论赛让我觉得我是行的,我也可以很优秀。”大学的教育应该是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对以后步入社会有很重要的意义。
课堂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耐挫力。在辩论中,往往会受到对手的诘难,有时会陷入理屈词穷的困境,辩论的结果可能会以一方失败而告终,这对参加辩论的同学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很好的磨炼。另外,辩论要求参与者沉着、冷静,这有利于克服一些同学中存在的性格上急躁的弱点,引导学生将情绪调控到最佳状态。在辩论中,往往会受到对手的诘难,有时会陷入理屈词穷的困境,辩论的结果可能会以自己一方失败而告终,这对参加辩论的同学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很好的磨练。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六:课堂辩论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学风,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课堂辩论不但能够培养同学们勇敢自信,大胆表述自己思想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一丝不苟、胜不娇败不馁等优良作风,同学们在辩论中团结合作,互相配合,整体作战是培养主体性品质的需要。主体性品质的发展是以辩论式等类型的活动为中介的,同学们只有投身于诸如辩论式学习活动之中,其主体性品质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其优良作风的培养得以实现。
开展辩论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优良的思想作风。辩论比赛要求双方在发言中提出的见都要有必要的证明,这就促使参加辩论的学生多方面地收集材料,并进行认真的准备,找到自己的论点。直接参与辩论赛的同学更是因为收集资料而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而作为观众也能在辩论赛中汲取诸多历史知识。准确的语言,明快的语调,丰富的词汇,灵活的句式,准确的概念,严密的逻辑推理等等,这就要求辩手掌握足够丰富的历史材料了。辩论活动将促使学生将所学的语言、逻辑、修辞知识转化为实际口语表达能力,其功效也是不言而喻的。此外,辩论活动还将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思想作风,所有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所无法实现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代社会充满竞争。辩论赛是一种竞争性游戏,它一方面凸显竞争游戏的对抗性,为同学们增加了一个正面交锋和较量的舞台;另一方面凸显游戏的守规则性,辩手必须在游戏规定的范围内和游戏规则下据理力争。这种守规则的竞争意识,是大学生们适应现代社会激烈竞争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同时,辩论又讲求在包容对方观点的基础上,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与异己的观点进行交流、思辨,这要求辩手尊重对手的人格,正所谓要想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必须首先尊重他人的人格,这有助于同学们的修身养性。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七: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学生展现自我,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辩论赛可展示人格魅力。所谓人格,是指人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教育,人格教育的宗旨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把知识、情感、意志统一协调起来,建立一个完善和健全的心理结构。在论辩中,人格主要体现在辩手言谈举止所表现出的仪态、仪表和气度风格。辩论赛是一种口语竞技性的艺术活动,它不但要求参辩双方讲究外在仪表,更要求辩手注重辨风辨德。沉稳冷静而不迟钝,机智幽默而不轻桃浮夸,据理力争而不咄咄逼人,尽显个人魅力而不抢占风头,这样的辩手才能取得评委和观众的认同。而且,在论辩过程中,同学们在充分表现自我能力的同时也更深刻地体验着随辩论进程的变化而变化着的各种情感:遇到困难时的不懈,获得成功后的欢欣,遭受挫折时的沮丧,以及因不慎导致失误时的遗憾和惋惜等等,这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情感体验,而且有利于塑造优秀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
辩论式教学最大的功效是有利于实践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学生主体性”,进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活力。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是“配角”,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在辩论式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是辩论式教学的组织者和协助者,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学生的学习主体角色唤起了学生的极大学习热情,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亲自体验,用自己的头脑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判断、总结,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辩论式教学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自由”空间,成为一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自身能力、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活力的教学策略,深受学生的欢迎。比如学生在学习体会里写道:“我认为辩论课办得非常好。能够把所学的知识扩展深化。辩论课提高了大家的学习热情,丰富了课堂生活。更重要的是,大家从原来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不仅仅是参加辩论的同学,很多陪练的同学也积极参与,找资料、做分析总结等,大家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学习并快乐着。”总之,辩论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型,培养口才,让大学枯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乐趣与学生的积极配合的热情,是十分可行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可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可谓唇枪舌剑、辩辞激昂,青年人的朝气尽显无遗。这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最易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将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另外,短兵相接的辩论,有利于学生表现机敏的智慧,快捷的思维,沉着的应变和较强的表达能力,进而通过自由联想,横向过渡,触类旁通,不断创新,是课堂教学多了活力与生机,多了观点的碰撞与问题的解决途径,多了主体的参与和探索的快乐,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动手时间,合作学习等综合能力,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辩论;不可胜;技巧;方法
Debat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guide the work analysis
YU Kai-wen
(Bao tou Iron & Steel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Baotou Inner ongolia,014010,China)
【Abstract】The author debate for two years as a college student to guide teachers and judges, for participating debater exposed some problems in the game, a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argeted put forward the debate before the necessary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method and technique guidance and advice. To participate in such activitie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Key words】Debate;Can not win;Skills;Methods
0 引言
2012年的首届内蒙古大学生辩论赛,笔者作为指导老师和同学生们一起参加,运气还不错,冲进了决赛。今年笔者担任包头市大学生辩论赛的评委,又应我学院学生会邀请作指导老师。因此,有必要对两次参赛的经验进行梳理,理清思路,为今后参加这类的活动提供参考。
1 辩论赛暴露出的问题及分析
1.1 参赛辩手在赛场上暴露出如下一些问题
首先,准备不够充分;其次,逻辑不够清析;其三,高度的紧张;其四,性格上的弱点;其五,团队组合不够和谐;其六,碰运气。
1.2 参赛辩手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知识结构不够完整。由于参赛辩手大部分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只完成大学期间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知识结构欠博且不精;比如在题为“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更重要”的辩论中,正反方都没有找到突破点。正方继承的突破点可选书法,反方创新的突破点可选《孙子兵法》。
其次,参赛经验欠缺。由于多数辩手是第一次登台,缺乏唇枪舌战经验,大二的学生要比大一的学生经验更丰富,紧张的程度要低。通过参加辩论赛,可发现学生性格上的特点,扬长避短。如有些选手的思维及表达非常适合参加这类比赛,而有些辩手不适合。
再次,辩手们自己之间相互不够了解。对将遇到的对手更不了解。运气是有的,但运气只占三分,三分因素是不可控的。而七分是靠充分的准备。
针对上述问题,要求指导老师进行较系统的辅导。
2 辩论赛前必要的理论指导
2.1 胜可知,而不可为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2.2 阴阳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占卜等。阴阳是对立统一的,看似简单,却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2.3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孙子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2.4 实用艺术
2.4.1 白居易《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2.4.2 老子《道德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3 辩论赛前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3.1 辩论的原则
3.1.1 正确对待辩论的胜负
3.1.2 尊重辩论对手的人格
3.1.3 诡辩不等于胡搅蛮缠
3.2 参加辩论要注重知识的积累
3.2.1 要认真地去查阅相关资料
从理论上去分析主题的内容,避免辩词的庸俗化、贫乏化,使辩辞在理论上和知识上丰富。
3.2.2 要注意日常综合知识的积累
一个人如果光有辩论的热情,但其知识底蕴很差,可供调动的东西很少,那就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纵有再高的热情,也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3.2.3 只对本专业知识了解较多或者比较丰富,想在辩论中运用自如、应答如流也是不可能的
3.3 辩论的技巧
3.3.1 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
辩论赛的辩题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谁对谁错。比的是谁的语言更有说服力。
3.3.2 自由辩论阶段经典常用语的使用
自由辩论阶段是整场辩论赛的。每个辩手的语言简短精练而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3.3 注意抓重点抓内容
辩论赛毕竟不是表演,看的是你的语言是否有说服力,而不是看你的声势有多大。
3.3.4 避免硬伤
如超时、自由辩论时连续发言、绝对化、情绪的控制、风度问题、进行人身攻击等漏洞。
3.3.5 辩手必须熟悉辩论的规则
3.4 辩论的方法
3.4.1 必须讲究辩论的逻辑性
3.4.2 尽量做到辩论生动形象和语言风趣
3.4.3 必须讲究进攻和防守的平衡
4 结束语
纵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对辩手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辩手的主观能动性,给出框架的指导,激活他们的智慧。不可事无具细,更不能代劳。注意发现每个辩手的闪光点,给予正确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刘润泽.趣味论辩学[M].西苑出版社,2012.
[2]陈国庆,注译.道德经[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3]孙晓玲,译注.孙子兵法[M].书海出版社,2001.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往往是与传统教学思想和传统教学手段有关。传统的教学一般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解题、介绍背景、划分段落、分析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等,学生兴趣索然。课堂上常常出现老师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台下却昏昏欲睡的情景。教育教学改革后,我们尝试将辩论赛引进语文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合作学习教学思想。
首先,辩论赛的辩题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学生分成正方反方两大组,各派辩手,上场辩论,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充满了竞争性,学生谁也不甘落后,积极性非常高。
其次,这种辩论赛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是群策群力的比赛,它讲究整体的配合,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各辩论队要集体研究辩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学生还要在课外搜集大量说明自己观点的材料,并归类整理,排出若干推理形式。为了注意自己在辩论中的形象,风度,赛前许多学生对镜反复试讲;至于学生临时自找对象,争辩“练兵”,更是普遍现象。比赛时,双方各执一词,唇枪舌剑,你攻我守,互不相让,随机发挥,兴趣盎然。而且赛后纷纷评点、议论,把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由课内推向课外,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
在赛前的准备中,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搜集材料,写“辩论发言稿”。这样,学生有针对性地去阅读、写作,积极性高,有话可说,大多数人都能写出富有见解的文章来。以后还要汇总材料,进行推敲筛选,研究论辩策略。考虑好开始怎样提出自己的观点,怎样批驳对方,辩论进行中,怎样进一步确立自己的观点,最终驳倒对方。这过程实际上起到了集体写作、共同评改作文的作用。
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必须敏于听而善于言。所谓“敏于听”,就是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听清对方说了些什么,哪些说对了,哪些说得不合理;所谓“善于言”,就是要针对对方说得不合理的地方,给予有力的反击。如反方提出“学习中大量做练习利大于弊”,其理由是:“做练习题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得越多知识越巩固,能力提高得越快。马家军就是因为坚持了大运动量的训练,所以提高了技术水平,多次获得了世界冠军。我个人也有这样的体会,平时做题多,技术水平提高了,考试时不慌,考试成绩就好。反之,考试成绩就差。”对这一理由“善听者”细加分析,就能知道对方所持的论据是站不住脚的。接着“善言者”就可以从反驳对方的论据入手,指出:“练习做得越多,知识越巩固,能力提高得越快”这一根据本身是违背科学的。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形成在练习数量上总有一个最适当的数值。经过多次试验,学生抄生字的最佳遍数是4遍,而不是100遍。“马家军”大运动量训练并不是不讲科学地一味增加运动量,他们有一整套的科学训练方法。个人在学习中大量做练习而取得好成绩并不能说明在其他同学身上都有效,这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这样学生置身于竞赛的情境中,大脑处于高效运作状态,读、写、听、说训练得到强化,其效果大大优于传统课堂教学。
三、有利于学生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辩论赛中听、说、读、写训练是和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的,而语言训练不是和思维训练同步进行的。
在辩论时,学生既要注意听清对方发言论证是否严密,又要顾及本队的总观点,坚守住自己的分论点,还要有机地组织自己的材料,不失时机地给予对方有力反击。在高度紧张、激烈的论辩过程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以及要顾全到大局的整体性、论述的逻辑性。
通过论辩,学生们发现所以出现词不达意、句子不顺、层次不清等错误,常常是由于思维不合乎逻辑规律或思想认识不清楚所造成的。而思维越严密,语言表达就越准确,说服力也就越强。通过搜集论辩材料、写成发言提纲、模拟练习以至比赛的一系列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爆发出一串串创造思维的火花,作出了一次次精彩纷呈的即席发言。
四、有利于教师科学、艺术地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赛前指导方面。辩论赛是一种科学性、艺术性很强的竞赛形式。要组织好一场竞赛,需要教师先要从审题、立意、选材、组织等方面指导各辩论队建立起整体理论体系;还要从辩论技巧、辩手的风度、气质等各个方面给予悉心指导。
【关键词】口语大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职场;岗位
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口语大赛是广东省官方举办的英语类权威性的赛事,迄今为止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比赛章程中所描述的比赛宗旨、规定的比赛方式、题型、内容和评分标准等,对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具有明显的、权威性的引领和启示意义,藉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近九年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轨迹。笔者近14年来一直在广东省从事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工作,因此在本文中笔者把广东省近9年的比赛章程进行比较研究,以探寻广东省近年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课程教学发展的轨迹和改革的趋势。根据大赛的宗旨、题型、内容和评分标准等,笔者把大赛的发展分成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03-2009年,第二个时期是2010-2012年。通过比较研究,笔者发现,第二阶段的比赛内容和形式已经明显的趋于职业化,题型及内容设计都密切结合职业场景和具体的工作岗位英语口语能力要求。下文将分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具体分析本大赛的发展变化及对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大赛宗旨
第一个时期的大赛章程中比赛宗旨是:为继续深化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展现和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广大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2003-2009年关于第七届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广东省选拔赛章程)。第二个时期大赛章程中描述比赛宗旨是:大赛旨在促进广东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加强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发展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交流职业英语口语教学经验,同时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决赛(2010-2012年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口语比赛章程)。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个时期比赛宗旨有两个共同目的:1.为深化或促进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改革;2.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我们也可以看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口语大赛的宗旨也在发展变化。近三年的大赛宗旨中突出强调了“职业性”,要求“加强学生的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交流职业英语口语教学经验”。此外,从两个时期大赛宗旨的措辞可以看出大赛侧重突出的中心发生了变化:第一个时期的中心是“学生”,“进一步展现和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广大高职高专和成人高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从这些加黑的词语可以看出比赛更多的是突出学生的能力和积极性;而第二个时期则倾向于体现“教师教学”的角度,如:“加强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 发展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和“交流职业英语口语教学经验”等。这种变化是情理之中的,因为任何“教”与“学”的改革首先应从“教”的层面和角度开始引领和改革。
二、大赛方式、题型和内容
第一个时期(2003-2009年)大赛分专业组和非专业组,两个组的比赛方式、题型等相同,大赛内容有两部分,分别是:1. 现场描述:参赛者抽取一幅表现某一情景的图画、图表、广告等,根据给出的说明(如进出口额、市场变化、人口变动、生产状况、生产指标、景点介绍等)进行口头陈述。陈述时间为3分钟。2.情景交流:参赛者抽取一个题目,由一位外籍主试官对参赛者进行一对一的现场交谈。交流时间为3分钟。
比赛方式与计分办法:
第一场:非英语专业组,按两项分数相加后的总分排名。
第二场:英语专业组,单另计分,竞赛方式、内容和计分方法与非英语专业相同。
第二个时期(2010年-2012年)大赛也分非英语专业组和英语专业组,两个组的比赛都由三部分(三轮)组成,但比赛题型和方式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公共英语组:
1.即兴演讲:选手提前15分钟抽取比赛题目并开始准备,演讲时间为3分钟。
2.回答问题:由主考官就选手即兴演讲内容提出2-3个问题,回答问题的总时间为2分钟。
即兴演讲和回答问题两项分数相加,排名在前60%(4舍5入)以内的选手进入下一轮(职场口译)比赛。
3.职场口译:职场口译模拟一个职场岗位工作场景,要求选手完成一次口头英汉互译的工作任务,时间为3分钟。
英语专业组:
1.即兴演讲:选手提前15分钟抽取比赛题目并开始准备,演讲时间为3分钟;
2.回答问题:由主考官就选手即兴演讲内容提出2-3个问题,回答问题的总时间为2分钟。
即兴演讲和回答问题两项分数相加,排名在60%(4舍5入)以内的选手进入下一轮比赛。如果进入前60%的人数为单数,则根据排名顺序多取1名参加下一轮(职场辩论)比赛。
3.职场辩论: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辩论,对手和出场顺序均抽签决定。首先,正方和反方分别对命题进行陈述,时间各为1分钟;随后双方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3分钟的反驳辩论。职场辩论总时间为5分钟。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第二个时期的比赛与第一个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比赛题型和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个时期比赛的第一部分是现场描述:参赛者抽取一幅表现某一情景的图画、图表、广告等,根据给出的说明(如进出口额、市场变化、人口变动、生产状况、生产指标、景点介绍等)进行口头陈述,陈述时间为3分钟。而第二个时期比赛的第一部分是即兴演讲:选手提前15分钟抽取比赛题目并开始准备,演讲时间为3分钟。题目取材来自于职场岗位工作情景。例如:
Suppose you have worked as a sales employee in after-sales department in the ABC Company for one year and you will be promoted to human resource department as an assistant manager.Please make a short good-bye speech to your old colleagues at the farewell dinner.
在大赛章程附件四中也列出了广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比赛部分竞赛内容,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两个时期里大赛第一部分的题型和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时期的比赛中,赛题取材主要来自于国内外、社会、校园等热点、焦点话题;选手要能看懂图表,用英语口头陈述出图表上的内容并能进行适当论述和评论。第二个时期的赛题取材密切结合职场和工作岗位,选手要了解商务和工作岗位常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英语即兴演讲。
第一和第二时期比赛内容的第二部分都是现场回答问题,两个时期的赛题取材也都是来自于工作岗位,只是两个时期的题型稍有变化。此外,第二个时期比赛增加了第三部分内容,即:职场口译/职场辩论。要求选手把一个职场对话在限定的时间内现场进行中英文互译,没有时间准备。如:
A:I’m so glad to meet you again,Mr. Li!Will you tell me more about your factory?
B:很乐意!我们厂是专门生产体育服装的,包括运动套装、运动鞋袜和帽子。
A:That’s great!Ours is a large multi-national trading company,specializing in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sports facilities and clothing.
B:是吗?或许我们可以成为合作伙伴啊!
A:I hope so!Do you make OEM products or your own brand name products?
……
这部分比赛,选手不仅要有较好的中英文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有较高的英语听力水平和机智灵活的反应能力,大赛中有相当一部分选手在英译中部分因听不懂而误译甚至没办法翻译。
第二,比赛方式也有很大变化。第一时期,比赛由两部分组成,非英语专业组,按两项分数相加后的总分排名,英语专业组,竞赛方式、内容和计分方法与非英语专业相同,但单另计分。而第二个时期比赛由三部分组成,非英语专业组和英语专业组第三部分的题型分别是职场口译和职场辩论,即兴演讲和回答问题两项分数相加,排名在60%(4舍5入)以内的选手进入下一轮(第三部分)比赛。如果进入前60%的人数为单数,则根据排名顺序多取1名参加下一轮(职场口译/职场辩论)比赛。
三、大赛评分标准
两个时期比赛的第一、第二部分评分标准都是从语言、内容和技巧等方面评分,具体如下表:
大赛第二个时期两个组分别增加了职场口译和职场辩论比赛,而且分别制定了评分标准,分别如下表:
口译评分标准及评分表
辩论评分标准及评分表
四、启发和意义
第一,通过比较研究近9年广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大赛章程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出广东省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密切结合行业、职场和岗位中所需英语能力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职场为导向,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在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素养。此外,经济和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职场和岗位能力要求也会相应的随之发展变化,那么,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须具备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才能跟上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步伐,也就是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自主性学习能力也应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第二,对大多数英语学习者而言,英语是一种用于语言沟通的工具,从口语的角度来看,语音语调至关重要。这一点在大赛的评分标准里也明显强调,不管是在即兴演讲还是现场翻译/辩论中,“发音正确、语调流畅自然”都被列入首条。此外,如同中文表达一样,在用英语表达时,我们也同样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机智得体的应变能力和敏捷灵活的运用能力。
第三,当人们在运用英语进行口头沟通时,它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一方面双方都要能够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另一方面双方都要能听懂领会对方的意思,这样互动的沟通才能成功。因此,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时,听力理解能力绝对不可忽视,听说一体,能听会说才能实用,才能充分发挥所掌握英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广东省高职高专院校英语口语大赛章程.2003-2012.
[2]教育部高等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1996.
[4]金延凤,吴希红.自主与引导—基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引导策略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语言与沟通;课程群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
高职生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基本能力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由此可见,高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基本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满足不同岗位需要的高职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的培养,在新的发展时期面临不少新的问题。因此,高职语言与沟通课程群建设如何适应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就成了我们的新课题。
一、培养高职学生语言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养语言与沟通能力是高职学生就业和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它受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影响。高职学生作为应用型人才,既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又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因此,职业语言和沟通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岗位选择、职位升迁、工作业绩。语言与沟通的能力作为容易外显的能力之一,在用人单位录用中占有比较大的权重。
另一方面,它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高职院校如果不能面对严峻形势早作调整,帮助学生化解就业压力,不仅直接影响到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而且直接威胁到学校的招生。高职学生在职业语言与沟通能力方面的优势不凸显,高职院校的品牌就会被质疑,就业的先机就会失去。因此,高职生的语言与沟通的能力更应该作为学校毕业生和学校的品牌加以建设。
(二)培养语言与沟通能力是高职学生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一是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质量的需要。良好的口语沟通能力,有利于高职学生搞好人际关系,使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提高学生步入社会后的生活质量的需要。这实际上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的需要。高职学生在人校前的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发展很不平衡,如果在高职教育中再一次被忽视,将导致他们毕业之后缺乏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与客观的社会发展形势对口语交际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渐行渐远。改正生活口语表达沟通中的不文明现象,拓展学习语言与沟通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强化职业演说与沟通能力的针对性训练,提升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高职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与时代接轨,为成为职业岗位上的具有较强口语沟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打好基础。
鉴于此,加强高职学生语言与沟通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强化学习沟通交际口语和职业口语能力的训练,是今后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以实践性、应用性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建设语言与沟通课程群体系
(一)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课程目标与开发原则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课程建设目标明确,主要对演说、口才、交际沟通等基本理论进行概述,以理论教学为基础,重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往能力训练,锻炼学生演说与沟通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以应对现代社会生活、工作中的交际、求职、应聘与自我推销,使学生胜任职业工作岗位的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开发课程主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实用性
针对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课程的知识点选择应覆盖企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综合语言表达需要,充分体现面向应用、以需要为导向的高职特色。比如,在“演说与沟通的艺术”课程中我们设置其中一项内容是“口语沟通的技巧”,涉及“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如何与上司、下属、同事相处”、“如何表扬与批评别人”等,这些内容对高职生有很强的实用性。
2.专业性
根据高职不同的专业,开设有针对性的语言与沟通课程。如,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导游语言的艺术”,文秘专业开设“政务礼仪与语言沟通技巧”,市场营销专业开设“商务谈判与推销艺术”等。这些课程,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与沟通的技能。
3.时效性
知识点的选择具有先进性、灵活性。根据高职生业余时间到社会参加各种商品推销活动的需要,开设“推销语言艺术”专题,把学生带到学院的超市,亲自对顾客进行推销,教师及时点评学生推销语言的得失;针对大学生就业面试,专门开设了“大学生就业面试专题”,从网络等媒体找到最新的面试内容,着重对学生面试时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进行训练,并在学院举行真正的毕业招聘会,给学生亲自感受和尝试与用人单位面对面的机会,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掌握一定的面试技巧,帮助学生顺利获得就业的机会。
4.层次性
课程与知识点的选择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在每个专业的第一学期先开设基础的“普通话培训与测试”课程,第二学期开设“演讲与口才”、“演说与沟通的艺术”等课程进行衔接,第二学年开设专业性的课程,如“营销语言的艺术”、“商务谈判的语言技巧”等。这样由基础课程,到衔接课程,到专业课程,逐步递进,学生的知识水平不断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多样性
多样性指的是课程类型的多样性。针对不同专业分别开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实践课,凸显高职特色。
(二)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构成及课程开设一览表
(三)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评价方式
1.改变评价方式
(1)拓宽评价的范围。知识评价过程与结论并重。在考试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学生的思考力度、回答提问的态度、应变能力等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内容纳人考试评价的视野之内。评价的信息来源由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学生课外的生活习惯、学习效率、作业态度、人际交往、文体活动的参与程度也应纳入评价的总体系。评价的领域由单一走向多元,除知识领域,还包括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心智动作技能领域。
(2)打破传统评价模式。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它注重的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运用能力。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只要掌握基本理论就可以了,重点在于实际的运用。所以,考试要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读书能力。
2.考试的形式与程序
考试的形式是笔试加口试(技能)考核,其中口试是单个考生逐一口试。
考试的程序是学生抽题――学生完成笔试部分――学生进行口试(技能)考核。
3.成绩评定:总成绩=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
(占40%)。
考试成绩由口试(技能)成绩和笔试成绩构成。
三、以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建立语言与沟通课程群内容体系
(一)基础课程内容
基础课程“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根据高职学生参加普通测试的需要,安排三个板块的教学内容:语音基本知识与正音训练、朗读训练、说话训练。学生通过参加普通话选修课,学习普通话知识,纠正方音,提高了语言沟通的质量,并且要求每一位高职学生都必须参加各省市组织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二级乙等的证书,为以后就业打下基础。
(二)衔接课程内容
衔接课程“演说与沟通的艺术”,我们仍然采用板块形式,分为五个板块:基本口语表达训练、演说技巧训练、辩论技巧训练、沟通技巧训练、态势语言训练。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提高了语言表达与沟通交际的能力。
(三)专业课程内容
“推销口才训练”包括推销口才的基本训练、推销成功的语言训练、推销中说话的禁忌和错误防范。
“商务谈判的语言技巧”包括谈判策略、谈判沟通技巧、谈判语言技巧。
“现代汉语”包括语音、语汇、语法、汉字、修辞。
“教师口语”包括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学口语训练、教育口语训练。
“导游语言的艺术”包括导游语言必备知识、导游讲解二十五技法、金牌导游语言运用三十六计、流动游览导游讲解、导游购物营销讲解实战妙法。
“政务礼仪与语言沟通技巧”包括政务礼仪、语言沟通的修辞技巧、语境调控训练、职场语言沟通策略、职场说服策略。
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每门课程的内容,以实践性和实用性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线,形成以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
四、以提高高职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为本,更新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确定以后,教师能否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就成为其能否完成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教学方法不仅影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影响学生智能和个性的发展。高职语言与沟通课程群的教学,推行以项目为载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理论指导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理论拓展与职业能力相结合,实现了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
(一)推行项目导向教学法
项目导向教学法围绕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它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比如,举行一场班级演讲比赛,学生分别担任演讲比赛筹备委员会的成员,有负责组织策划的,有负责宣传写海报的,有负责联系教师做评委的,有联系企业赞助的,有担任演讲比赛主持人的等等,同时要求全班每个同学都要写好自己的演讲稿并进行演讲。通过项目的实施,学生了解一场演讲比赛从筹划到举行的整个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能力,展示自己的演讲水平。
(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项目。例如,举行一场队列的辩论赛,教师把辩题的正反两个观点分配给各学习小组,各小组根据辩题分工合作,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收集信息,甄别观点,形成辩论稿,然后在辩论赛上展示双方的调查结果。这种方式的实质就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授课。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又锻炼了他们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表达、交际和现代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
(三)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及学生特点、专业需要,我们以“理论够用,注重实践”为教学原则,将实践环节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课堂实训。采用多元互动法,通过讲解、示范、录音、录像、试讲、讲评、模拟表演、观摩等方法,把语言与沟通理论知识放到练习中去掌握。第二阶段是课外实践。课外实践,既可以利用学生社团组织举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朗读大赛、辩论赛等,检验学生的语言与沟通能力,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活动,比如电器、家具等产品推销活动。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言与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的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语言与沟通能力。第三阶段是课外实习。利用高职生到企业单位实习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语言与沟通能力。比如,文秘专业的学生在办公室担任秘书工作,如何与人沟通交往就是他们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旅游专业学生在旅游公司进行导游服务时,如何与游客沟通、如何讲解好景点,也是他们必须面对的课题;营销专业的学生在超市进行推销工作时,如何使得产品推销成功就是他们面临最大难题。学生在实习结束后,都必须上交一份自己在实习中语言与沟通能力重要性的汇报。这样循序渐进的阶梯训练,使学生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为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早日成为开放型、创新型、能力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午、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还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羊城晚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参考消息》、《文摘报》、《文萃》、《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素材,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教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2、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
在教学中,一方面,我让学生对77年到98年的高考作文进行审题,我作分析,详细讲评“状元”文章,让学生较系统地熟知高考作文类型;另一方面,我又以符合写作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有新鲜感为原则,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对学生进行系列化、系统化的作文训练.如200字小作方面,我选了下面一些类型和题目:(1)说明文:《圆珠笔》,按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三种以上说明方法。(2)场景类片断:《课间的荷花池》,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写一场面。(3)徽章介绍:介绍“九中”的校徽塑像,讲清构图及寓意。(4)续写想象情景作文“自习课上,突然一个同学笑起来…”。至于大作方面也是这样,有命题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有材料记叙文,材料议论文(包括看图作文)等。
3、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作文审题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写作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也就是审好题。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一般技巧,如命题作文要(1)审标题,注意题目的限制性;(2)审文体;(3)审写作要求(包括注意事项,提示);(4)应试中审评分表;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除了上面(3)(4)点外,更要审清材料,多则材料的要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最佳角度、最佳立意。语文教学内容很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大量写作。所以多审题,精写作,所费时间不多,学生写作能力又得到培养。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4、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的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后,要求同学们用“移步换景法”去写《登奇山》、《游西樵山》等;学了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5、尝试写作辩论式作文,突破常规思维。
1991的高考作文题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写作,这其实便是一种辩论式作文题型。我借鉴这种作法,以“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未必事竟成”等为题,让学生进行作文辩论,让他们持其中一个观点去驳另一与之对立的观点,要求既要观点鲜明,又要注意论证的辩证法,不失之于片面偏激、写作时要求学生按观点分成两组,写出文章后各派四个代表出阵参与辩论。结果不少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成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辩论场面也十分热烈,学生兴趣盎然。
6、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关键词]高职;口才训练;课程改革;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为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出实用型人才,普遍开设了口才训练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口才训练课程往往因为重理论轻实践、内容多课时少、方法单一、手段单调、考核方式单一等原因,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课程获益不大。为扭转这种局面,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明确思路,采取有效措施,重置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机制,拓宽课程的训练方法和学习模式,真正把能力训练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重置教学内容
口才训练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为主,而要达到此目的,就必须从改革和重置教学内容这个根本出发,建立一个完善的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的设置,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内容的难易程度来安排。大体上可以重置基础训练和专门训练两个方面的内容。
基础训练部分的内容包含基础知识的学习、普通话及朗读练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基本口语能力和技巧。在掌握基本知识后,进行心理训练、态势语训练,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后期进行演讲、辩论、会谈等社交训练,主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
专门训练部分内容包括解说、服务、营销等专项口语训练,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课程。比如,导游和会展专业的学生着重学习“解说口语”方面的内容,主要掌握解说口才的技巧;管理专业的学生着重学习“管理口语”的内容,主要学习管理工作的用语技巧;营销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营销口语”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销售表达能力。不同专业学生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使所学内容更加符合当今高职学生的学习目标,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沟通、组织和协调能力。
二、优化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因此,高职院校教学手段的改革,主要围绕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现场摄像三个方面进行。
1.多媒体课件
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复杂、枯燥、不易理解的概念变得简单易懂。比如,直观地展示辅音和元音的解剖部位的课件,在动态演示口腔和舌头的情况下,让学生准确了解发音的方法,使抽象的语音理论变得有趣,教学更加生动。
2.观看教学视频
在课堂中让学生观看一些演讲、阅读、辩论和社交的教学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态势语言的运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更直观地认识自己的不足。
3.现场摄像
在学生训练过程中进行现场摄像,然后根据回放录像进行点评、互评、分析和调整,直观地反映学生在口语训练过程中的优缺点,比如普通话发音是否标准,语调、语速、语气是否得当,肢体语言运用是否自然等,切实达到提高口语训练效果的目的。
三、创新教学方法
1.分组教学法
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口语课堂训练,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课上按小组开展活动,课下按小组准备。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有助于学生自如地表达和应对,形成全员参与、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
2.激励教学法
激励教学法是指教师尽量多用鼓励、赞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赞许的目光,满意的微笑,热烈的掌声都可以帮学生树立自信,这种体验使学生更乐于表现和交流,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3.话题讨论法
教学中发动学生围绕一个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学生发言为主,教师适当引导,组织学生分析现象,指出不合乎口语交际规范的行为,鼓励学生勇于开口,消除心理障碍。学生发言不限时间,以表达流畅、自信镇定为标准,以充分调动学生语言交际的积极性,增强思辨能力和交际能力。
4.专题教学法
每一节课设定一个专题教学内容。如 “如何克服紧张心理”“如何说服别人”“如何控制谈话场面”“如何有效地表达和交流”“如何提高声音的表现力”等。专题教学法侧重于专题,重点训练与口才相关的各方面,做到有的放矢,集中突破。
5.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典型案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案例素材的可以是音像资料,也可以是普通职场案例或现实生活的案例。这种方法能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促进学生思考如何说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6.情景模拟教学法
创设生动有趣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充当一定的角色,模拟一些社会活动。如请学生模拟解决顾客投诉,劝阻在公众场合吸烟的人,动员路人参与募捐等;也可以针对职业需求引导学生进入“职业角色”,模拟求职面试、推销、主持、接待等工作情境。这样的情境教学模式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以为其以后踏入社会奠定良好的交际基础。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口才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口语技能,以往的教学模式多半以讲授理论为主,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提供给学生多说多练的机会。当下,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内外实践,发挥学生主体性,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在全院范围开展与口才相关的活动和比赛,如话剧表演、演讲比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等。在比赛前可以由相关专业教师对参赛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比赛结束后针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逐一点评,从而使师生角色重新定位,为学生搭建起全面掌握口才技能,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效平台。
五、改革考核方式
口才训练考核方式改革,既是教学效果考核与评价的基本途径与形式,也是实现口才训练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以往的口才训练课程是按照传统教学的评价形式进行考核的,通常主要以考试结果为标准,而这种考试方式脱离了语言自身的交际功能特性,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和个体差异,从而导致其考核、评价结果既不客观,也不科学。所以应淡化标准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能力;尝试并优化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方式方法,坚持“五个结合”。
1.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理论考核或检测,主要强调语言基础;技能考核或检测,重点强调技巧运用,二者必须有机结合,不能偏废。
2.坚持口试与笔试相结合
理论考核主要采取笔试方式,技能考核采用口试形式,口试可用抽签方式决定要说的话题,考察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可选择自主内容进行检测,在考核中充分展现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
3.坚持平时与期末相结合
这是一种将考核、检测过程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既强调结果考核又注重阶段考核的改革思路与方法。只有将考核总成绩与平时练习密切结合,提高平时练习在总成绩中的比例,激励学生多参加平时的课堂练习,才能增强练习的有效性。
4.坚持标准化考核与个性化考核相结合
淡化考核标准,探索摒弃整齐划一的静态模式,依据学生口语表达基础,分层制定检测标准。如自我介绍检测,对于口语基础好、善于交谈的学生,要求其进行3分钟的自我介绍;对于口语基础薄弱、害怕与人交谈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进行30秒的自我介绍。
5.坚持重点考核与全方位考核相结合
考察的重点是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可将考核方式及评分体系调整为:平时成绩占70%,目的是加大平时口语表达环节的训练,重点是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综合表现;期末考试成绩占30%。这种以出勤率、课堂表现、测试、考试分数综合评价学生的考核方式,能针对不同的学生构建一个合适的评价体系,促使学生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教师一定要从思想上注重实践教学,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适当开展课外活动,将高职口语教学改革深入、有序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林亚红.培养高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J].职业技术教育,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