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1篇

一、改进书本作业形式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各种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很强时代性、应用性的作业。在既达到作业练习目的的同时,又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

例如我在上四年级《统计》时,让同学们自己去统计全校各个班级,男女生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并统计人数。画出统计图后,大家在一起讨论每个班级喜欢的运动项目有什么不同,相同的班级男女生爱好又有什么不同。而不仅仅是告诉大家怎么画图,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们不仅掌握复式统计图与单式统计图的区别,大家又非常有兴趣的参与到数学生活中。

二、挖掘现实生活资源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考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样的作业学生乐于接受,也完成得较好。

例如学生在学习了《认识钟表》一课后,虽然能认识一些时刻,但还缺乏时间观念,在教学中,发现了“我晚上睡觉是5时”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我们认为要建立起学生的时间观念,必须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去体会,去学习。因此,我们设计了一个作业:快乐的星期天,让孩子们将一天的活动时间记录了下来。在反馈时,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认真、细致地记录。

三、丰富作业形式

1、生动的情境式作业。学生对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的作业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可以给一些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设定一些与生活有关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们在这些有趣的情境中去完成作业。如复习完“计量单位”知识后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填空题:

今天早上7( ),小明从2( )长的床上起来,用了3( )很快刷完了牙,洗好了脸,吃了大约200( )的早饭。就背起2( )重的书包,飞快地向400( )以外的学校跑去。路上碰上了体重55( )的小胖子方方,和他一起到了学校。

2、有趣的游戏式作业。游戏是一直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将所学的知识寓含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如教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玩。再比如教学完“可能性”这一课后,可以设计如“猜球”、“猜硬币”等游戏作业,课后相互之间玩一玩。

3、丰富的调查式作业。所谓调查式作业,主要指通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的周围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的方案或作业。例如在学完《统计》后,可以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统计某一时段公路上各种车辆通过的实际情况。再比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之前,布置学生去调查、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再到课堂上来交流。

在这些调查式的实践作业中,学生求真、求实,回归生活的“大课堂”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计算比较,分析概括,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而且富有生活的时代气息。

4、生动的操作性实践作业。小学生的思维往往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还不具备完全依靠推理等纯抽象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借助必要的操作活动。比如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动手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再比如去动手量一量生活中具体的长方体物体的长、宽、高或正方体物体的棱长,然后算一算它们的表面积。

在这样的操作中除了起到丰富学生感知的作用外,它更是探究、发现规律性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并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全面性的长期式作业

⑴写数学周记。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中的新方法、某些运算法则、公式的新的推导方法、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及时记录分析,定期(一周)互相作一次交流,互相评价。⑵写数学小论文。例如,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提供给学生一些材料:学校自由活动区的占地面积为210平方米。其中可以有一个周长为31.4米的绿色花圃,以及其他一些活动设施。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设计一项实际应用的小论文。有的学习小组通过调查,写了一份调查报告:关于210平方米新活动区域的设计图。其中仅是地面的测量、所用材料、价格等就用了许多设想,调查了许多信息。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评价

引言

作业是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也是影响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与转变,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教师利用有效的作业设计来充实学生的头脑,检验自己的教学成果。学生在作业中发现自我不足,进行提升与改进。

一、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策略分析

(一)关注作业的趣味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其学习成效有重要影响。关注作业的趣味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作业活动中来。因此,当代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摆脱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改变无用重复的作业形式,摒弃记忆性的作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创造一些具体、形象与生动的作业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促使学生的思维时刻处于积极灵动的状态。在进行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之时,应当更多地融入一些童趣因素,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作业,成为作业的主人。

例如,在设计《时间计算》这一教学内容的作业之时,教师可以通过加强作业的形象性与具体性,来提高趣味性。教师可以布置如下作业:

第一,动手做一个可以灵活转动的钟表。

第二,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时间的设定。

第三,分别在已经设定好的时间上加上十五分钟、三十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三十分钟,计算出应得时间。

这样的作业,调动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更提高学生的时间计算水平。符合小学生对于作业的需求,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二)重视作业的层次性

教育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对当代教学活动提出的基础要求。注重教学的普及性与全面性,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之时,要充分考虑与践行层次性作业设计形式。教师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的学习能力与学习需求,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需求差异。利用层次性作业,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学习的机会与知识巩固的机会,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得到能力上的提高。层次性作业设计相对于传统的作业设计来说,是一次明显的创新,需要教师用心去设计。

《认识厘米与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此部分作业设计之时,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不同的学习需求,设计出具有明显层次性的作业。作业设计可以如下:

基础性作业:实物与长度单位之间的搭配作业。在下面的数字后填加适当的长度单位:

课桌长40(),宽30()、 爸爸身高180()、钢笔长20()。

能力性作业:长度单位之间的有效转化。在下面的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字:

56cm=()m、2.5米=()m=()cm等等。

扩展型作业:对自己周边人的身高进行调查,并以适合的长度单位进行表示。

(三)加强作业的开放性

学生的数学能力由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组合而成。利用数学作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就要以作业为基础,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精神。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所在。因此,教师要加强数学作业的开放性,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去。

比如说在进行《加法与减法》的作业设计之时,教师可以转变传统的作业形式。在一节课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说下节课需要一个练习本与两根彩色铅笔,让学生进行购买。在下一节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购物的情况,带多少钱去,练习本与彩色铅笔各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找回多少钱。这样,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真实体验了加法与减法存在情境,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评价策略分析

(一)注重评价语言的利用

评价语言是构成作业评价的重要内容,教师利用正确的评价语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来讲,教师会利用分数或者等级来进行学生作业的评价,但学生因此而产生的学习动力远远不如从评价语言中获得得学习动力强大。在学生的作业质量与水平有所进步之时,教师可以利用“你很棒,进步很大”、 “老师为你骄傲”等话语对学生进行肯定与激励。对于作业质量有所下降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再接再励!”、“加油”等简短的评价语言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在进行作业评价之时,教师绝对不可以利用“你怎么这么笨!”等消极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平等对待学生,正视学生的进步。

(二)加强评价主体的丰富

在传统的作业评价活动当中,教师是作业评价的主人。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不断提高,教师要学会让学生做作业评价的主人。在日常的作业批阅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批改作业,课上一边讲解作业,学生一边批改同学的作业。在面对他人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之时,学生会进行自我反思与改进。在作业批改完成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就学生自身所批改的作业进行分析,客观陈述作业人的数学问题。加强评价主体的丰富,有利于学生得到科学客观的学习评价,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对于学生学习成效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进行分析,提出两点作业评价手段。希望以此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入,促进当代小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216-01

从人的发展性来讲,数学作业与数学素质的培养密切相关,学生从学习数学开始,数学作业就在整个学生数学素质提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就要求教师要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精心的设计,让数学作业真正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状态。

1 对于数学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

众所周知,无论是对什么内容的学习,最首要的条件是要对其有充足的兴趣,只有有了兴趣才能认真的去进行学习,可以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同样对于小学数学的作业设计,教师在进行具体设计之前,也应该将学生的兴趣充分的考虑在内,这样就能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最大限度的激发,将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从而保持充沛的精力去进行学习,所以想要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设计保持趣味性,就应该将学生的胃口吊起怼@如,在对奇数和偶数的学习中,教师设计具体的对与奇数和偶数的学习的作业内容,这些作业内容可以在课堂上去完成,让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在内,作业设计是以数学游戏的方式来具体进行的,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号来进行,例如教师可以说让学号的末位数是0、2、4、6、8的同学起立,然后坐下,再让学号末位是1、3、5、7、9的同学起立,最后再说学号末位是偶数的同学请举手,这样一来就会让所以学生参与到奇数偶数的复习中来,一方面促使学生对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有了充分的复习,加深理解,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迎合了他们的心理,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老师设计的作业中来,这些数学游戏让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活泼生动,使得学生对复杂并且很容易混淆的数学知识加深了记忆和理解,轻轻松松的完成了本节课程的学习。

2 对于数学作业设计要有层次性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对待课后作业的态度往往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就是在完成一节课的学习后,机械的给全体学生进行一样的作业布置,不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就使得作业在很大程度上不符合学生的复习需要,所以在进行作业设计时,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在内,对于数学作业的设计应该适合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从而设计不同的数学作业,让学生自主的去进行选择自己有能力并且适合的作业区完成。例如,在《小数的乘法》一课中,教师在作业的设计上面应该根据学生的学情设置“必做题”、“提高题”、“选做题”三个层次的作业。在必做题中,主要以与小学的乘法相关的一些计算,用以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在提高题中,可以加入与小数乘法相关的应用题,学习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可以在这个层次的作业中进行一个提高,而选做题则可以设置一些加法、减法和乘法一起的混合运算,给成绩较好的学生一个更高的提高平台。在这样的分层作业设置之下,学生可以有着自主的选择权,从而得到更好地发展。

3 对数学作业设计要注意实践性

对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还应该将实践性充分的考虑在内,让学生体验数学与他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型、联系性,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利用数学知识可以将生活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进行解决,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在接受知识后能够很好的对知识进行再次利用,应用于实际的问题的解决中,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同样,他们可以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实践性的数学作业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最好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在观察、操作、实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能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同时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统计知识的学习为例,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学知识,同时,还应该在作业的布置上以实践性作为一个主要的目的,例如,让学生统计自己每个月零花钱的花销状况等等,通过这个实践性的作业,一方面提高学生课本的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通过相关的统计过程对自己的花销有一个更好地了解,从而养成节约的习惯。

4 对于数学作业设计要有探究性

对于数学作业的设计不能死板机械的强调记忆、计算,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这也是当今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该使得作业设计具备探究性,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生动有意义,只有学生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使得自己所学的知识变得深刻,从而深化为自己的知识,为自己所用。

探究性教学设计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发展的一个要求。在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上,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介绍的方法之外,寻找其它关于三角形内角和证明的其它方法,从而让学生在这个作业中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对作业形式的一种大胆的创新,同时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能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还能将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大大增强,最终将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芹.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读与写:上,下旬,2013(20).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4篇

一、突出基础性作业训练,夯实数学基础

基础性作业训练不仅起到复习的作用,还可以帮助他们夯实数学学习基础,让他们具有较扎实的基本功,为进一步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教师要从基础题目入手,每天配备一定量的基础训练题目,这些训练题不仅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还训练他们的解题速度与准确率。比如,小学数学中涉及的基本运算题,让他们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较准确地完成四则混合运算题,形成一定的解题技巧。这些基础性题目体现了学生课堂上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二、设计趣味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趣味性的作业训练,突出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这类作业训练除了教材中设计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比如,“你知道吗”这一板块,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趣味性作业,引导他们课后展开探究,进一步深入地研究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引导他们借助于网络等手段,适度查询补充较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拓展数学学习的空间。如,当学生学习过“年、月、日”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布置他们借助于家中的日历,探究日历表中横行与纵行数字之间的关系,自己总结发现蕴含的数学规律。

三、设计可操作性的数学实践作业,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数学学科强调学生的理性思维,也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小学数学中,知识间的联系比较多,一些简单的问题在小学生的眼里却是高不可攀的,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缺乏一定的数学感。因此,对于形象直观的数学实践作业,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所探究的问题,灵活设计可操作性的数学训练题,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时,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并让他们动手实践测量出它的周长,不仅增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还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充分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经过学习提炼,又回到生活中去,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设计具有探究性的作业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让学生通过探究性作业训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这是设计探究性数学作业训练的目的所在。实践证明,通过数学探究性作业训练,让学生从数学思想层面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比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设计这样的探究性问题: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思考:

1.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

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共需要多少米?

五、通过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是数学学科作业训练的基本要求。比如: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设计题型多样,具有探究性的数学问题,挖掘潜力,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而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可以夯实学生的基础,选择基础题,加强基本功的训练。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作业训练,满足学生的需求。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6-0069-01

数学作业贯穿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生涯,它是反映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传统意义上的数学作业主要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一般以书面练习为主,其功能和形式相对单一,内容比较枯燥。当前,“互联网+”模式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方面,基础教育应与时展的步伐相接轨,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笔者认为,应将“互联网+”与小学数学作业充分融合,从而创新小学数学作业模式,实现小学数学作业的创新发展。

1.知识阅读型作业。

知识阅读型数学作业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数学知识、拓宽知识面,阅读的素材主要包括数学故事、数学寓言、数学典故等。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建立一个“数学作业超市”(即阅读数据库),让学生在“数学作业超市”中自由地“点单”阅读。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要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控制阅读进程。时间太长,容易给学生造成学业负担;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思考,阅读就会流于形式。(2)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读习惯安排阅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较弱,可采用讲读结合的方式,设置较为详细的导读提纲;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对较强,可适当精减导读提纲,减少讲读,引导其主动、广泛地阅读。

2.视听赏析型作业。

视听赏析型数学作业是指学生通过观看音频影像资料来开阔视野,提高数学素养,观看的音频影像资料主要包括数学家人物介绍、名题赏析、数学科教片、数学生活习题讲析等。这类作业可以以动画的形式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具体、形象起来,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便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比如:学习了“线段、直线和射线”,可以这样布置作业――播放动画片段:喜羊羊它们在羊村待得太久了,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村长慢羊羊就带领它们,一起去大城市看看,从羊村出发有三条路到达城市,你认为聪明的喜羊羊会选择哪条路线呢?

3.口头交流型作业。

口头交流型数学作业旨在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来训练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专门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些数学问题,并派出学生代表阐述讨论结果。课后,则可以搭建一个网络交流平台,并布置相关主题作业,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互动和交流。口头交流型数学作业的主题要有吸引力,还要平衡到全体学生。

4.操作实践型作业。

操作实践型数学作业主要是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显现,这类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学习了“梯形的面积”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推导、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笔者设计了一个课后作业:将两个一样的梯形旋转180°,并将它们平移到一系列动画场景,之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图形的剪切、拼图、旋转、平移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直接实现,通过操作,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梯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6篇

关键字

小学数学;课改;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新课程改革下作业设计的要点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育更加重视的是对学生素质和潜力的开发,而不仅仅是要求小学生会解几道习题、会几种算法而已。因此,小学作业的设计必须要在锻炼小学生思维,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上着手,努力使小学数学作业启发小学生数学灵感,创新小学生数学思想。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集趣味性、开放性、创新性于一身,这样才能将小学生的视野开阔到课堂之外,让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中都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做到可和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真正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首先,小学生的数学作业设计要精简。传统的应试教育下,教师习惯了设置大量的作业来机械地提高小学生的解题能力,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没有帮助的,我们接到很多家长的反应是孩子做作业做到深夜但是学习成绩却没有显著提升。大量的作业给孩子造成很到的生理压力和心理压力,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新课程的理念最重要的就是给孩子减负,这里所说的减负重点就是给孩子少留作业,让还在在课余时间能够轻松一些。所以,教师在设置作业时应该开动脑筋,尽量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为作业设置。有效的作业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的高低。教师设置的作业质量上乘,及时作业量比较少,小学生依然可以从作业中提炼自己,掌握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其次,小学生数学作业的设计要贴近生活实际。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生活。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很多数学知识都可以再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所以,教师在设置作业时要尽量结合小学生以后的生活经验,和其生活相贴近,这样小学生在做作业的同时也提高了其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设计加减法的作业时可以采取小学生习惯的买冰淇淋的场景进行作业设置,这样小学生做作业时就比较有效果;在小学生学习对称的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设置作业让小学生回家去观察窗户、蝴蝶、圆形镜子等物品,让他们观察这些物品具有哪些共同点。这样的作业设置可以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样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会提高。

第三,小学数学作业的设置不易枯燥。小学生天性未泯,个性上活泼好动,对很多事情好奇心浓重,如果教师设置的作业枯燥无趣,必然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对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就不高。教师可以突破传统的数学作业中的填空题或者选择题的限制,运用图片、游戏的方式进行作业的设置。在小学生充分掌握了数学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之后,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去帮助家里完成一天的开销,买菜、买肉、买柴米油盐,并进行加总整理,就可以系统的练习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第四,教师给小学生设计的作业不可一刀切。虽然小学生还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但是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和喜好上已经表现出了差异,教师设置作业的时候不宜给所有的学生设置一样的作业,这种一刀切的方式会给部分学生造成学习上的困扰。因此,教师设置作业时应该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设置,使学生在做作业时不会产生不适感。教师在设置小学生求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作业时,可以在长、宽、高的数值设置上取不同值,用以针对乘法法则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

二、新课程改革下作业设计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注重趣味性,但教师不可以过分地追求作业设置的趣味性而忽视了数学学习的本来任务。无论是卡片式作业还是游戏式作业,都是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的精髓,如果这种作业的设置让学生过分地注重游戏这种形式而没有掌握数学知识,那么这种作业设置的方式就不可取。小学生注意力本就容易分散,如果教师设置的作业游戏性过于严重,那么孩子的注意力肯定集中不到学习上来,这样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也没有帮助。

其次,教师设置的作业虽然要因人而异,但是也不可差异太多。小学生已经隐约有了比较的意识和成功的渴望,虽然他们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接受程度比较慢,但是,教师设置针对他们设置的作业也不宜过简单,这样会打击到小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自尊心,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教师分层次设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给小学生是教师特意为之布置的感觉,不要让他觉得是因为自己学习不够好或者能力不足,教师迫不得已给他布置简单作业之感,那样小学生的自尊心将受到很大打击。

最后,新课改虽然鼓励小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作业。但是这种作业完成的自由度也不应该过度放任,部分学生有了自己选择作业、自己完成作业的权利之后,就渐渐松懈,根本不认真完成作业,这样他们的数学能力难以提高。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置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创造性地设置数学作业,让作业能够吸引小学生的眼球,使他们有兴趣的学习数学知识。在设置作业的水平上应该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分别设置,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作业取得进步。同时,教师设置作业应该注重严谨,把握适度,不要让小学生过分松懈,放任自流。

参考文献

[1]严玉红.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2

[2]宋珊.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初探[J].考试周刊,2011

[3]李彦文春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教学研讨,2011

[4]李淑玲.小学数学课改的几点体会[J].学周刊,2011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7篇

(1)降低学习难度

没有任何资料、数据说明小学生的数学越难,学生的智力发展越高。数学越难,学生就越有兴趣;数学越难,学生的思维发展越有逻辑。中国的数学难度大概是世界第一的,中国的小学数学六年级难度相当于美国的初三,中国的初三数学相当于美国的高三。例如ACT是美国大学入学测试的简称,相当于美国的高考。有次在中国招生,其中一道数学题为:19+3x=5x+11,那么x=?,下面还有四个选项,而且ACT考试还允许考生在数学考试中使用计算器。

(2)要有实用性

教育的目的就是关心每一个孩子的健康和他的快乐成长,学会生活。我们从教材的改革已经看出,教材中数学内容的设定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符合学生自身的需求,更加从能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而设定一定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因此,我们在作业设计上也要力求体现这样的思想,让每一道数学作业都能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且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大增,何乐而不为呢?

二、小学作业布置的类型

(1)设计趣味性作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上也要力求体现趣味性。比如数学教材中,我们可以尽量把作业中的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游戏、故事、谜语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游戏化作业

儿童是用“动”来感知这个世界的,玩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我们把作业内容和游戏有效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巩固知识,就能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游戏类作业适合低中年级的学生。比如学习《认识物体》一课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把一个同学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用手摸桌上的东西,说出是什么东西,并说出是根据什么性质辨认出来的。这样的游戏化的作业设计,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玩中学习并巩固了知识。

(3)设计实践性作业

数学作业只有和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彰显它的魅力,才能成为真正的数学,才能让数学作业成为学生的最爱。否则,学生面对枯燥的一组数字,只是在不停地计算,就会没有了兴趣。当一个数学问题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增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会加强,学习数学就会成为他的一种追求。如学习了《年、月、日》后,可以请学生们根据课上学到的知识,做一个你需要的年历;在学习了比例尺知识后,可以结合学校校园建设的实际,让学生利用几天时间,分小组测量、计算,用合适的比例尺画出学校的平面图。再如学习完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就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小小的设计师,让他们计算一下把家中的房屋进行装修,地面和墙面一共有多少平方米?这样,能让他们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因此,我们应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4)设计探究性作业

课标提出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合作的、反思的、探究性的。探究性作业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探究性作业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学完“比例尺“教学内容后,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份探究性的作业供学生讨论完成。比如请学生自我绘制一份家里的平面图,并认真思考: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再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给学生设计这样的一份作业:请你按照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制一瓶消毒药水给家里的厨房和厕所进行消毒。

(5)设计分层性作业

学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并在作业设计上也要体现这样的观点。设计中可以将作业按照难易程度分为基础、中、难三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来做,但学困生必须要完成基础的题目,这样能做到保底。此种设计会增加教师的负担,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广泛收集教材外的题型设计。

(6)设计自主性作业

小学数学作业探究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趣味教学

小学数学的作业环节是巩固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个别数学教师对作业设计不够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多具有机械性、重复性和封闭性,表面上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比较重,但是创新性、针对性、趣味性、实践性的作业项目相对较少,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从而制约学生对课外作业的学习热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作业设计,注意发现数学知识中的教学价值和魅力,增强作业教学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一、注重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小学生对数学课程学习的投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数学作业的学习投入,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动力,才会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求知欲。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环节,要注重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是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促进学生对作业从“愿做”到“爱做”的积极转变。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就应当突出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可以在课外安排学生分别利用5元、10元、20元、50元的人民币跟父母去商场购物,然后罗列出购买物品的名称、价格、数量以及所花的人民币数量、种类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做课外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人民币”基础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注重作业设计的层次性,满足学生个体差异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每个学生之间数学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数学教师多是安排统一化、标准化的习题,对学生数学作业练习的“指令性”过强,容易导致学生数学知识思维的僵化和学习兴趣的弱化。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本着“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在作业设计上注重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挑选适合于他们学习能力的作业题目,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作业数量和作业深度,这样才能更多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例如,在小学数学“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就可以设计具有层次性的作业题目组:

(1)34×28+28×66=?

(2)34×28+28×66-28×48=?

(3)(34×28+28×66)×(6-4)=?

如此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灵活选择难易适度的练习题,在夯实学生数学基础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收获更多的成功体验。

三、注重作业设计的实践性,还原数学的本质

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数学知识的实践性、应用性比较强,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环节要突出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多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作业题目,进而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进行更好的培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还原数学教学的本质。例如,在小学数学“小数乘法”的作业设计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就自己的一次购物经历通过“单价×数量=总价”的式子进行表达,即使是学生想不起自己最近的购物经历,也可以在回家的路上来一次简单的购物实践体验,进而有效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如,小明去买圆珠笔,每支1.5元,共买了5支,那么总价的结果为:1.5×5=7.5(元)。总之,实践性的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和魅力,达到“勤于思,敏于行”的教学效果。

四、注重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通过作业设计展现数学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环节还要突出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即多设计一些开放性、反思性、探究性的题目,加快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小学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中,传统的作业设计多是在习题册中画出一些指示不同时间的钟表,然后让学生在下面填写答案,这种过于封闭的作业形式不利于学生对钟表知识学习意义的体验,对此,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按自己的生活规律把一天所做的事用钟表的形式画下来,学生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创意把时间表画得五彩缤纷,最后拿到课堂上进行集体展示,这样的作业形式,开放性、自主性比较强,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比较高,更容易获得作业练习的成功体验和快乐体验。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作业设计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教学工作,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数学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实践性、创新性,留给学生更多体验价值、感受美丽、探索创新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体验和成功体验,进而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