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物质质量

化学物质质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化学物质质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化学物质质量范文第1篇

凌女士时常为她儿子的安全问题感到担忧,尤其是在为儿子挑选鞋子的时候。当儿童步入“可怕的两岁”这个年龄阶段时,总是克制不住啃起自己的鞋子。因此,凌女士担心当他的儿子也开始啃鞋子时,会意外摄入有毒物质,损害身体健康。她也担心儿子的鞋子可能被电梯的机械装置卡住,严重伤害他的小脚。近来,有关电梯装置将儿童穿着的鞋子卷入的新闻报道更加重了她的担忧。在其中一起事故中,一名儿童的脚趾严重受伤。凌女士担心,即便只是保护脚趾这类简单的功能,她儿子所穿的鞋子也不足以给予其多少保护。

凌女士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目前,许多家长都忽视儿童鞋类的安全问题。他们中的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许多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的童鞋可能成为“诱人的毒苹果”――大部分的皮制及塑料制童鞋都是由可能引发孩子们的健康问题的化学材料所制成的。

问题童鞋化身儿童“健康杀手”

童鞋的种类五花八门。从休闲鞋、皮鞋、凉鞋、拖鞋到雨靴,这些童鞋由不同的材料制成,五彩斑斓。同时,通过印花,后处理和上漆的方式,使它们看起来更富有吸引力,用途也更广泛。然而,在其生产过程中,可能用到很多有害化学物质以生产这些童鞋。举例而言,皮鞋或者塑料鞋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被添加进特殊的化学物质,使得原材料具备特殊性能,诸如提升色泽鲜艳度,或者增加防水性能。当然,童鞋也可能进行抗菌处理,或者粘合剂的处理。这些粘合剂包括增塑剂和溶剂,儿童在摄入这些物质时可能产生头晕或麻痹症状。这些溶剂也可能导致皮肤过敏,例如湿疹等。当孩子们穿上这些童鞋时,危险便接踵而至――鞋子中含有的化学物质可能损害他们的皮肤,甚至侵入他们幼小的身体。

以童鞋生产中的皮料制革过程为例,在此过程中,甲醛常常被用于提升皮料的吸水性,而甲醛这种化合物既致癌又容易引起过敏。根据瑞典自然保护协会(SSNC)的报告,即便是完成制鞋之后,甲醛这种物质仍可能残留在原料中。甲醛既可能刺激孩子们的皮肤,又可能引发严重的皮炎。另一种有害化学物质,富马酸二甲酯(DMF),也常常被皮料制造商用于防止鞋子在存储过程中因高温高湿而霉变。经证实,即使是在极低浓度的情况下,该物质也会引起过敏反应,继而引发大面积的、严重的湿疹,且难以医治。

由瑞典自然保护协会(SSNC)公布的一份名为《聚焦化学制品》的报告中写道:以某些国家的塑料制鞋作为测试样本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每27双鞋中就有17双对有毒化学物质呈阳性反应,也就是说,这17双鞋都含有有毒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损害儿童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同时,由于儿童的新陈代谢系统仍处于发育期,他们的身体不具备成人所拥有的排毒功能。

瑞典自然保护协会(SSNC)的报告还包含了用于证实皮鞋及塑料鞋中存在有害化学物质所进行的各项测试结果。这些有害化学物质包括邻苯二甲酸盐,可萃取重金属,以及有机锡化合物等。测试结果给消费者敲响了警钟:塑料制鞋中含有邻苯二甲酸盐中的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这种可作为塑料软化剂的有害化学物质可能致癌,引起生育问题、肝脏衰竭以及皮肤过敏。在提亮色度的过程中也检测出有害化学物质,诸如多环芳香烃(PAH),可萃取重金属以及禁用偶氮染料。许多童鞋中含有聚氯乙烯(PVC),尽管这种物质逐渐令鞋类制造商感到头疼不已,唯恐避之不及,它们仍处于普遍使用中,尤其用于生产雨靴,沙滩拖鞋,及其它漆皮鞋或塑料鞋。此外,聚氯乙烯还被广泛用于印制拖鞋上特有的各种标志及卡通人物图案。大部分该类鞋产品都没有遵守严格的生产准则,对小孩来说,穿上这样的鞋等于吃了一枚慢性毒药。

童鞋产品硬性指标不合格率偏高

2011年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适合3―14周岁儿童所穿着儿童鞋比较试验结果的报告,同样引起了业界的关注。报告称,19个抽检的儿童鞋样品样品中,全部项目符合标准的有10个,有9个样品在化学检测或物理性能上部分不符合标准。

此次比较试验中,耐折性能不符合标准的样品有5款。耐折性能是表示成鞋鞋底是否容易断裂、帮面材料是否容易出现裂面、裂浆和帮底屈挠部位是否容易开胶的指标。外底硬度存在问题的样品有3款。儿童鞋鞋底要有适当的硬度和厚度,太硬太厚的鞋底不利于鞋底的弯折,过软的鞋底不能支撑脚掌,易使儿童产生疲劳感。

业内人士指出,从试验结果发现的这些问题可以看出,我国童鞋的质量还很薄弱,企业竞争的焦点仍停留在价格和渠道上,对产品品质不够重视。

监管亟待加强童鞋或酝酿变革

欧盟法案《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REACH法规)在监管许可或禁止鞋类生产中使用某些有害化学物质这一问题上发挥了极大的帮助作用。被证实具有致癌性或容易引起高度过敏症的有害化学物质已被列入REACH高关注度物质(SVHC)清单中,帮助鞋类制造商识别并禁用这些高关注度物质(SVHC)。与此同时,因为未严格遵守这些指导条例中的使用规定而实施的惩罚性措施将有助于对“误入歧途”的鞋类制造商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更为仔细地监管其鞋产品的材料生产及制造过程。

REACH法规的存在,保证了进入欧洲市场鞋类的质量,保障了欧洲消费者的安全。然而中国呢?中国目前尚不存在明细规定的立法或者法规用以监管鞋类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成分,以及管理制鞋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其它物质及处理过程。换句话说,在中国自产自销的鞋类,在质量与安全监督上仍缺乏必要的保障与说明,这就使得中国的儿童们在穿上这些鞋子时需承受巨大的风险。

“今年将实施多个新的标准,着重加强童鞋品质监管。”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田美在表达对1月份抽检结果不满的时候表示了提高童鞋标准的决心。

据悉,新标准对于童鞋的面料、工艺和强度都将有更高的要求。业内专家认为,新标准的门槛或将导致3成的企业面临淘汰,而整个行业也将酝酿大变革。

家长如何选购放心童鞋?

为确保供应链的安全及童鞋的安全,鞋类设计者、生产商、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需要对这些潜在风险给予越来越高的关注并及时采取行动。

TÜV南德意志集团国际检测与认证部门的资深化学专家雷家文(Raymond Lui)博士表示,当前各地都有针对物理性能及机械性能的各种检测,以及各种非强制性的ISO标准和ASTM标准供鞋类制造商遵守。通过严格依照这些标准进行鞋产品检测,鞋类制造商们将与监管环境中时常发生的变化保持步调一致,同时也可满足来自家长们的与日俱增的对于安全性及质量的期望。此外,除了保护孩子们及家长的利益与安全性以外,这项举措也可用于确保其放到市场中的鞋产品的质量。

据了解,鞋产品检测将会顾及有关童鞋的两个关键方面――对儿童的保护和鞋子的耐穿性。化学物质检测在确保用于提升童鞋外观、增强其适用性、增加吸引力的化学物质对儿童无害,以及制鞋过程对生态系统无害这些重点问题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用于检测色牢度、耐曲折、耐摩擦性、防水性以及鞋后跟耐疲劳性的各种物理性能测试及机械性能测试将在确保日常用鞋的耐穿性这一关键点上也发挥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雷家文介绍,所有打上TÜV南德意志集团标志的鞋类产品,都可保证该制造商在制鞋时为确保儿童安全及环境安全所具备的责任心和给予的承诺。该标志的预审流程既包含了相关符合美国和欧盟的产品检测和工厂制鞋过程的监督条例,又涵盖了那些被大部分主要零售商列入黑名单的有害物质的检测,以此提升产品进入市场的能力。家长们也可以依据该标志的综合测试及指导条例,在购买童鞋时帮助自己做出明智的决定。

为调查童鞋的质量问题,早些时候,四川大学生物质与皮革工程系革制品教研室主任徐波与硕士研究生周晋走访了某早教中心。周晋随机抽出了两只不同的童鞋,在地上轻压摩擦,据他介绍,这样的小测试可以测出哪双鞋子更防滑,更安全,家长在为宝宝购买鞋子时可以做这样的简易测试。同时,周晋也提出了几个影响儿童健康的童鞋要点:皮鞋的透气性比其他材质好;鞋底不能太软,否则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患扁平足的几率会增大。

化学物质质量范文第2篇

衣服上的“毒”从何而来?主要是化学物品导致,而且通过气味我们可以感受到。

衣服气味来自面料和生产过程。

通过气味可辨气味来源

衣服上的气味从哪里来?浙江理工大学刘老师介绍,衣服上的气味主要来源于面料生产过程(包括面料前期处理、染色、印花以及之后的整理)、服装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储存不当等。但凡工业化生产的衣服,每件衣服都会遇到很多种化学物质,比如在纺织品的印花、涂层、化学整理中,可能会用到甲苯、苯乙烯、乙烯基环己烷、苯基环乙烷、丁二烯、氯乙烯、芳香烃、有机挥发物等。

这些物质带来的气味是不同的,可以通过气味类型来辨别气味的来源:衣服带有较浓的酸味可能就是染色布及印花布的问题,涂料印花织物则可能会残留一些煤油的气味,而闻到鱼腥味的衣服肯定是经树脂整理过的纺织品,也有一些化学物质的味道是不容易辨别的怪味。

几类化学物质易超标的服装

在购买衣服时,尤其是选择婴幼儿用品及内衣裤时,最好选择染料、涂料少的素色(如纯棉乳白色)、印花图案小的产品。同时,了解清楚衣服的成分标签、使用标签、尺寸标签和产地标签等,这样在全面了解之后才不会买到存在质量问题的衣服。

以下几类衣服一般所含的化学物质比较容易超标,消费者一定要注意:

1.免烫服装,交联剂(用于服装做防皱整理的一种化学物质)是游离甲醛的主要来源。

2.色泽深浅不一的牛仔裤,在漂白、染洗的制作过程中可能使用甲醛。

3.色彩鲜艳带印花又比较硬挺的服装。

此外,最好不要在新的板材家具中放衣服,板材家具中甲醛较多,也会污染衣物。

消除衣服异味

温盐水洗比挂晒有效

最简单的消除衣服异味方法是用温盐水浸泡:用一盆温清水加入适量的食盐,搅拌均匀,等食盐全部溶解后将买来的新衣服放入浸泡,10~20分钟后,拿出来再用清水漂洗干净晾干。或者还可以将有异味的衣服挂在刚洗完澡后的浴室内,关紧浴室门,放置6~8小时也可以。如果经过泡洗还有异味,最好不要穿。

买回的新衣服无论有没有气味,尤其是内衣和婴幼儿服装,都应该清洗之后再穿,因为印染纤维素类(棉、麻、粘胶系列)所用染料大多为活性染料,活性染料与水可发生水解作用,一旦一些染料与纤维未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形成浮色,就是我们常说的衣服掉色,浮色被人体皮肤吸收,也会出现过敏。

化学物质质量范文第3篇

食品安全关乎生命健康,是当下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在重视食品内在时,不可忽视食品包装的质量要求。

食品标示作为“食品身份证”,影响着消费者对于食品的选择,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

食品包装、容器等食品接触材料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它可以保护食品,但若使用的包装材料不合格,则可能导致有害物质渗入食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各国有关食品的安全卫生要求不断严格,针对食品包装等商品的监管持续升级。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市场及印尼等新兴市场相继食品包装及食品接触材料的新规,防控力度频繁加码,相关出口企业须引起高度重视。

化学危害受限范围扩大

食品包装一般由金属、玻璃、纸质、塑料、复合材料等材质制成,且生产过程中涉及多种加工工艺和生产助剂,存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迁移风险。2014年10月,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组织、乳癌基金组织等九大组织联合向fda发起请愿,要求禁止食品包装中存在影响胎儿发育、致癌等危害的高氯酸盐、长链全氟化碳类等多类化学物质,而此类物质作为功能性添加剂广泛用于塑料食品包装等材料,这给输美食品企业敲响了警钟。

在常规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增塑剂、有毒染料、重金属等有毒化学物质均已被禁止检出,且限制范围不断延伸。以双酚a为例,从2013年以来,双酚a在奶瓶等婴幼儿用品中的使用早已被欧盟、澳大利亚等国禁止,并在全球引发连锁效应。而法国更是宣布从2015年1月起,全面禁止生产、进口、出口或销售任何含有双酚a的食品包装,以避免这种物质对普通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危害。此外,如有毒油墨等食品包装修饰的使用也逐渐被德国等欧盟国家所禁止,并且禁限范围将逐步扩大。

食品安全测试要求提升

食品模拟物迁移是食品接触材料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重要评价指标,近期,多国针对该项指标频繁新规,提高迁移量要求。根据欧盟委员会的(eu)no10/2011号法规,从2016年1月起部分食品接触材料的迁移量测试要求将大幅加严,如针对贮存时间超过6个月的食物贮存罐的特定迁移条件由目前的40°c/10天提高至60°c/10天。澳大利亚及新西兰频繁更新食品包装中迁移量及特定化学物质迁移水平的要求,不断加强监控。

此外,作为东盟主要成员国,印度尼西亚也于2015年1月g/sps/n/idn/97号通报,修订食品包装管理法规附件2c中有关塑料食品接触材料在各种食品中的使用列表和使用条件,并对各种塑料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和各种不同类型食品接触时的最大迁移量进行修订。韩国也拟修订食品器皿、容器和包装标准规范的g/sps/n/kor/481通报,对不同产品的测试模拟物进行调整,并新增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材料的乙醛含量测试等要求。

强化内功提升质量安全

浙江宁波地区每年出口的食品包装容器以及带包装出口的食品达数十亿美元,且增势良好,国外食品包装要求的频繁更新,将对食品出口企业以及食品包装容器生产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流程监管、原辅料及制成品质量检测等方面带来一定影响,也将对相关产业带来一定冲击。相关出口企业应提高风险应对意识,加快内部管理转型:

一是要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意识。食品安全关乎生命健康,是当下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生产企业应加强责任意识,在重视食品内在质量的同时,不可忽视食品包装的质量要求。要严格把控原料采购源头,切勿使用劣质材质,加强生产过程管控,切勿违规操作,防止因包装材料结构破坏而导致食品质量问题出现,同时要严控后续包装加工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渗入。

二是要严密关注国际市场动态。密切关注出口市场技术贸易壁垒更新动态,及时掌握最新资料,以此来指导产品设计生产。特别是加强对欧盟、美国、日本等监管严密的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的研究,同时关注新兴市场主体技术法规的跟进。重视国外产品质量通报信息,了解相应最新关注热点,并逐步建立企业内部预警机制,有针对性的提升产品质量。

三是要持续提升质量控制能力。加大对自身产品特性的研究,针对不同产品采用不同特性材质的包装材料,规避风险。同时,积极参加最新国际技术法规贯宣会及相关培训,提高企业对国际法规的理解,加强自身质量监控能力。主动向检验检疫、行业协会等部门寻求技术、政策咨询和扶持,全力配合监管部门质量安全监管,共同促进食品安全。

韩国修订食品标示标准

化学物质质量范文第4篇

数据库一般分为文献型数据库bibliographicaldata-bases和事实型数据库factualdatabases。其中,文献型数据库主要来源于期刊、书籍,是指能直接提供文献原文的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的信息来源主要是人们从文献资料中分析提取出来的。与文献型数据库相比,事实型数据库是研究者对毒性资料信息进行深度加工的产物。因此,一般来讲,我们更为关注事实型数据库,事实型数据库可以提供包括物化、毒理学和/或生态毒理学等更为直接的信息。国内外用于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估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数据库以事实型数据库为主,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提供化学品综合信息的数据库,包括:欧洲化学物质信息系统ESIS、美国的高产量化学品信息系统HPVIS、美国TOXNET数据库、我国的潜在有毒化学品国家登记中心NRPTC数据库和化学品安全数据表数据库等;另一类为化学品毒理学数据库,主要包括:美国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RTECS数据库、欧洲水生毒性EAT数据库、美国的ECOTOX数据库和我国的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等。下文将从各数据库的涵盖内容和提供的条目信息等方面,对其进行重点研究。

1.1化学品综合信息数据库

1.1.1欧洲化学物质信息系统ESIS化学物质信息系统ESIS是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B开发的通过化学式、CAS编号或化学名称进行搜索的一个软件系统。ESIS包括欧洲现存商业物质的清单EINECS、高产量化学品HPCV以及低产量化学品LPCV,国际通用化学物质信息数据库IUCLID。其中,IUCLID提供2604种化学品的数据信息。技术报告中包括:一般性信息、物化数据、环境归趋、生态毒性、毒性、参考文献等方面信息。其中生态毒性主要包括对水生生物,包括水生植物、鱼类、无脊椎动物的急慢性毒性、以及对微生物的毒性、对陆生生物的毒性、生物转化等。

1.1.2高产量化学品信息系统HPVIS高产量化学品信息系统HPVIS通过高产量HPV化学品“挑战”项目为提供美国合成的HPV化学品的健康和环境效应信息的数据库。HPVIS数据库包括基于健康和环境效应数据的HPV物质的危险表征资料,HPVIS还包括基于风险的优先HPV化学物质资料,以便于随后的资料收集或者基于潜在风险的管理行为。HPVIS收集的资料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50个指标:物化特性、环境归趋和迁移、生态毒性、哺乳动物健康效应。

1.1.3TOXNET数据库TOXNET毒理学数据库由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主办,涵盖毒理学、有害化学品、环境卫生、有毒物质释放等相关领域的信息。其中,TOXLINE、DART为文献型数据库,HSDB、IRIS、CCRIS、CCRIS、ChemIDplus、GENE-TOX等数据库为事实型数据库,所有内容均免费获得。TOXNET数据库检索途径多,收录的毒理学数据和资料广泛、交互性好。TOXNET中的综合风险信息系统I-RIS包含人体健康风险评估中用到的资料,包括500多个化学物质的数据记录。IRIS数据库内容集中在危害鉴定和剂量-效应评价上。IRIS提供的数据包括USEPA的致癌分类表、个体风险、斜率因子、口服参考剂量和吸入参考浓度等。卓仁杰和万晓霞对TOXNET毒理学数据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进行赘述了。

1.1.4潜在有毒化学品国家登记中心NRPTC我国在以通讯员的身份加入了国际潜在有毒化学品登记中心IRPTC后,于1986年开始建设我国的潜在有毒化学品国家登记中心NRPTC,即我国的有毒化学品信息系统。NRPTC数据库于1990年7月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为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该系统包括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其中,国内部分包括55种有毒化学品的优先登记名单;国外部分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IRPTC的全部数据以及美国NIOSH提供的RTECS数据库的8.7万种化学品毒性资料。NRPTC与风险评估相关的子库包括:物化性质、环境效应、人体健康、对陆生/水生物毒性等资料[13-14]。

1.1.5化学品安全数据表数据库为履行联合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和应对欧盟并实施的《关于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REACH法规的仲裁,我国还建设了化学品安全数据表数据库。化学品安全数据表数据库为我国国内最大数据表数据库,由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化学品安全研究中心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开发并进行管理。该数据库包含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健康毒性和生态毒理学信息等,现有英文数据信息5545条,中文数据信息1833条。该数据库包括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的全部16项信息。

1.2化学品毒理学数据库

1.2.1美国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RTECS数据库美国化学物质毒性作用登记RTECS数据库是由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所NIOSH管理并的,数据库资料主要围绕评估工人暴露的化学品。这个数据库中包括了超过160000种化学物质,该数据库每年新增2000种新兴化学物质。RTECS数据库中主要包括以下六类毒性数据:直接刺激性、致突变性、对生殖系统的影响、致肿瘤性、急性毒性和多剂量毒性等,每条数据均有文献来源。RTECS为收费数据库,其开放性和共享性不如以上三个数据库。在2001年之前RTECS数据库由美国NIOSH免费提供,目前,RTECS由加拿大职业健康安全中心CCOHS提供,只能通过收费订阅方式获得。

1.2.2欧洲水生毒性EAT数据库欧洲化学品生态毒理学和毒理学中心ECETOC成立于1978年,是一个科学的,非盈利性质的非商业协会。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ECETOC通过评估和公布有关化学品的生态毒理学和毒理学方面的信息来帮助业界降低化学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对环境和健康产生的不良效应。ECETOC的水生毒性EAT数据库包括化学物质对淡水和海水环境中水生生物的毒性。收集的数据原则为测试方法中必须描述是否测定了毒物的浓度,主要收集了1992到2000年的公开发表数据资料。EAT数据库软件可以免费获取,包括600种物种的5460个条目,每种物质的每个条目包括50条信息,涵盖受试物种、测试条件、毒性指标、测试结果以及参考文献等。

1.2.3美国ECOTOX数据库ECOTOX数据库提供水生生物、陆生植物以及野生动物的化学物质毒性信息。ECOTOX数据库主要由美国环保局USEPA、研究与发展办公室ORD、国家卫生和环境效应研究室NHEER的中部大陆生态部MED创办。ECOTOX综合以下三个方面的数据库:AQUIRE、PHYTOTOX和TERRETOX,分别包含水生生物、陆生植物和陆生野生生物的来自于经过同行评议的文献中的毒性数据。其中,AQUIRE数据库于1981年开始创建,起初仅包括实验室的急性毒性数据,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有较大变化,增加了野外和慢性暴露数据。1987年通过电话的形式向政府部分的相关使用人员提供数据信息,1999年开始以互联网的形式公开向公众提供数据信息。

1.2.4我国的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由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担建设的综合科技信息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化学品安全特性数据库”主要包括常见化学物质的物化特性数据,目前含有7300多条记录,包括易燃性,易爆性,毒性,环境标准等。“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中文文献”针对国内公开发行的约120多种的科学期刊论文,并按照一定的数据规格,由专家审核、校正数据。数据工作于2003年启动,目前含有3300余条记录。“化学物质毒性效应数据库”内容有:刺激性数据、致变、致癌与生殖效应数据、毒性数据,还有环境与职业标准、美国环保局评论和文件等,含150000多个记录。

1.3国外主要数据库的优缺点比较表1给出了上述国外数据库的优缺点比较情况。其中,欧盟的ESIS数据库信息资料相对丰富,且可以从官方网站下载到较为完备和权威的风险评估资料,可用于以风险评估为目的的数据库构建;美国的ECOTOX数据库提供较为详细、完备的水生毒理学数据信息,为化学品的生态风险评估的效应评价提供了基础性资料;而TOXNET数据库中的IRIS数据库内容集中在健康风险评估中的剂量-效应评估;美国的RTECS数据库提供的数据资料相对详细,但缺乏开放性和共享性;欧洲的EAT数据库提供较为直观的水生毒理学数据信息,但缺乏近十年的毒理学资料。

1.4海洋环境POPs数据库构建的必要性分析我国的化学品风险评估用数据库建设起步较晚,目前已有的相关的数据库主要包括:有毒化学品信息系统、化学品安全数据表数据库及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目标化学物针对性不强、数据库中用于风险评估的数据信息不全面,缺乏我国生物物种的毒理学信息资料等。如果直接采用国外数据库中的资料,可能会因为地域间物种差异性而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可充分借鉴并利用现有的国外数据库,尽早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且系统、完善、使用方便的风险评估用海洋环境POPs数据库。近几年来,我国相继启动了POPs风险评估相关的研究项目,如973课题“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估模式和预警方法体系”、“区域复合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预警与调控策略”。本研究依托于国家海洋局海洋公益性项目“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示范研究”,拟构建基于化学品风险评估的海洋环境POPs数据库MPOP-TOX。

2基于风险评估的MPOP-TOX数据库的构建

2.1POPs名单的确定构建的MPOP-TOX数据库收录的化合物拟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收录的化合物源自POPs公约名单或为新型/潜在的POPs2004年11月11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斯德哥尔摩公约》POPs公约对我国正式生效,POPs规定了需淘汰和削减的12种类POPs,即:滴滴涕、六氯苯、氯丹、灭蚁灵、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毒杀芬、七氯、多氯联苯、二噁英和呋喃。2009年5月,POPs名单中又新增了十氯酮、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林丹、五氯苯、六溴代联苯、六溴联苯醚和七溴联苯醚、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其盐类以及全氟辛烷磺酰氟、四溴联苯醚和五溴联苯醚等9种POPs。2011年4月,公约第五次缔约方大会上硫丹又被增列至《公约》名单中,使公约受控POPs增加到22种类。最新研究表明,多环芳烃PAHs,四溴双酚ATBBPA、六溴环十二烷HBCD、全氟辛酸PFOA、三丁基锡TBTs、烷基酚等新型或潜在POPs也日益引起科学界和环境管理部门的重视。因此,上述化合物也收录于MPOP-TOX数据库。2收录的化合物为我国海洋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我国的环境优控污染物筛选工作起步较晚,仅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水环境优控污染物名单,本研究通过借鉴欧盟等国家和OSPAR组织等研究方法,将各种潜在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暴露情况、持久性、生物富集能力、一般毒性、“三致”毒性等作为筛选排序因子,采用基于监测和模型相结合的优先指数法COMMPS对各筛选因子权重赋值以筛选我国海洋环境优控污染物。优先指数法如式1所示式中:F1为检出频率因子,指多个污染源监测数据中污染物的检出次数占所有监测样品数量总和的比例;F2为超标程度因子,指目标污染物最大等标排放浓度与全部被评价污染物的最大等标排放浓度之比值。式中:Ci为化合物i的监测浓度第75百分位数;Cmin为用于计算暴露指数的化学物i的最小浓度值;Cmax为用于计算暴露指数的化学物i的最高浓度值;WF为权重系数,缺省值为10。EFFi=0.5×EFSd+0.3×EFSi+0.2×EFSh4式中:EFSd为直接效应指数;EFSi为间接效应指数;EFSh为人体健康效应指数。根据上述方法,利用国家海洋局多年的监测数据及部分文献数据,求算了我国近岸海域150余种化合物的综合风险指数值,并进行了排序。根据综合风险指数值的排序结果分析,并综合考虑我国当前海洋环境监测评价现状及管理需求等因素,确定11类20种化合物作为优控污染物,其中有机物包括:有机汞、三丁基锡、3种多环芳烃、3种有机卤代烃、狄氏剂、4种有机磷农药、2种PCBs、壬基酚和五氯酚。因此,除上文提及到的收录的POPs名单的化合物之外,MPOP-TOX数据库收录的化合物还包括有机汞、硝基苯、毒死蜱、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久效磷和五氯酚等筛选的我国海洋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

2.2MPOP-TOX数据库构建的基本框架通过对有毒有害化学品的国内外风险评估相关的数据进行质量评估、收集和筛选,拟构建的MPOP-TOX数据库资料包括POPs的物化性质、环境迁移、转化和归趋等环境行为参数、环境暴露浓度、水生生物毒性、人体健康毒性五个方面。我国MPOP-TOX数据库构建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2.3拟构建的MPOP-TOX数据库中的要素信息

2.3.1物化性质编辑并整理POPs的基本信息和物化特性参数,内容包括中英文名称、其他名称、CAS编号,EIENCS编号、RTECS编号、类别、分子量、分子式、结构式、SMILES编码、熔点、沸点、水溶解度、蒸汽压等。以上信息主要参考的数据库包括:美国TOXNET数据库中的ChemIDplus子数据库和HSDB子数据库、ESIS数据库的IUCLID文件等。若以上数据库中无相关参数,则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仍无相关报道则基于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模型USEPAEPISUITETMv4.10软件预测。对于新兴化学物质而言,EPISUITE软件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的获取其物化性质、生物毒性等指标的方法,可以估计化学物质的物化特性、环境行为、生物毒性等。估计程序包括预测辛醇/水分配系数、土壤/沉积物吸附系数、亨利定律常数、水溶解度、生物富集因子、生物降解性、水解速率、水生生物毒性等子程序。

2.3.2环境行为编辑并整理POPs的环境迁移、转化和归趋等环境行为参数,内容包括辛醇/水分配系数KOW、辛醇/空气配系数KOA、亨利定律常数KH、酸解离常数pKa、有机碳吸附系数KOC和降解信息如:水解、光解、生物降解以及KOW、KOA、KH、pKa、KOC等环境行为参数,主要参考TOXNET数据库中得HSDB子数据库、ESIS的IUCLID文件。若以上数据库无相关参数,则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仍无相关报道则使用EPISUITE软件预测。3.3.3环境暴露浓度编辑并整理POPs在海洋环境各介质中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的浓度,数据收集主要基于近年来的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污染监测/调查数据和本项目的监测/调查结果,同时补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研究结果。

2.3.4水生生物毒性编辑并整理POPs对海水以及淡水生物的生物富集、急/慢性毒性数据,并注明物种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对广泛分布于我国海域环境中的受试生物毒性数据进行重点收集和筛选。据调查,我国海域有记录1922~2006年的海洋生物种类多达22560种,主要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脊索动物、硅藻、甲藻以及绿藻等十余个门类,占所有物种总数的70%左右。本数据库拟收集的受试生物门类包括以上我国海域十余个门类的受试生物。拟收集常见的物种类别包括:鱼类、甲壳类、藻类、软体类、昆虫类、两栖类、蠕虫类等。收集的信息、条目主要包括:生物物种编号、物种学名、物种俗名、物种类别、门、纲、目、科、属、种、物种的分布海域、生物龄、生物的生命阶段、毒理学指标、效应、暴露时间、化学分析、测试导则、暴露的介质类型、测试地点、pH、温度、盐度、参考文献信息等。表2给出了拟收集的毒性效应类型以及相应的含义。数据主要来源为USEPA的ECOTOX数据库、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本项目毒理学研究结果及QSAR方法预测补充的新型POPs水生毒理学数据。

2.3.5人体健康毒性编辑并整理化学品的人体健康毒性参数,内容包括口服参考剂量RfD/每日可接受摄入量ADI、吸入参考浓度RfC、口服致癌评价斜率因子、三致效应数据致癌效应、致畸效应、致突变作用等。毒性数据主要参考TOXNET数据库中的IRIS和HSDB子数据库、ESIS的IU-CLID文件。若以上数据库无相关参数,则查阅国外公开发表的文献。

化学物质质量范文第5篇

某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体内,从而引起细胞变异,严重时甚至导致癌症,这就是所谓的经皮毒。它隐藏在洗发液、护发素、浴液和质量不过关的牛仔裤中,每天与我们“零距离”。长此以往,皮肤老化、激素紊乱、卵子急速衰退等健康状况就会“不请自来”,甚至还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的几率。当然,不必过于惊慌,多数情况下皮肤只是毒素的通道,只要掌握好方法,就可以将经皮毒排出体外,对健康不会有任何不利影响!本期帮你列出了皮肤“吸”毒的方式,并且制定了你的私家解毒秘籍,阻止毒素经过皮肤侵蚀你的健康!

经皮毒无处不在,它们可能从我们清晨起床直至深夜甜美入睡,都像双面胶一样“黏”着我们,并找寻各种机会进入体内。现在,让健康探测器出手,帮你找出经皮毒的身影吧!

牙膏中的湿润剂

经皮毒:月桂醇硫酸钠、聚乙二醇

你当然知道,早晚刷牙既有利于有口腔健康,又有利于预防胃癌,为此你每天至少刷牙两次,以为这样是对健康的最佳呵护。但是,某些牙膏中的湿润剂中含有月桂醇硫酸钠,可经过口腔黏膜进入身体,体内的这部分毒素大量积存时,可能会引起头皮发育障碍、视力低下、白内障等。

为此,用牙膏仔细刷牙后,请再用清水彻底清洗牙齿一次,减少这种经皮毒进入身体的总量。

洗手液中的杀菌剂

经皮毒:月桂醇酸铵、聚氯乙烯月桂醇硫酸铵

洗手液的杀菌效果的确一级棒,但是某些品牌的洗手液中很可能含杀菌成分月桂醇酸铵、聚氧乙烯月桂醇硫酸铵,可帮助洗手液中的化学物质EDTA在“穿透”手部肌肤后进入身体内部,从而增加我们罹患哮喘、肾功能障碍、钙缺乏症的几率。

所以,使用洗手液要注意适量,并且最好不要用力按摩双手,以防止洗手液中的一些成分渗透肌肤表层进入肌肤内部,轻轻揉搓以达到清洁、杀菌目的即可。

洗发水中的润发刑

经皮毒:聚季铵盐

洗发水中的各种植物精华让你的头发摸上去“滑溜溜”的,但是部分品牌的产品中内含的经皮毒也不少,其中聚季铵盐-10、聚季铵盐-7等润发剂的浓度过高时,会对身体黏膜产生较大刺激。

头皮的角质层很薄,所以“自我保护意识”很薄弱,如果经常接受经皮毒的“洗礼”,会严重破坏其屏障作用,导致表皮层毛发细胞的透气性降低,让头皮和发根失去营养,出现头皮瘙痒、头发无色无光的现象。

沐浴露中的润肤剂

经皮毒: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

你最喜欢某种沐浴露的芳香,但是它其中具有润肤效果的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却可能激发化学物质EDT-3Na快速渗透进入皮肤。当这些化学物质被身体过量吸收后,就会与钙、铁结合而产生螯合物(一种可产生毒性的化学物质),若长时间残留在皮下组织中,会使皮肤的屏障功能下降,加之外界辐射增加,提高了过敏性皮炎的几率,严重时还会引起皮肤癌。

另外,沐浴液中还有一种抗氧化剂BHT,会引起血清胆固醇升高,当这种物质遇到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也会变得异常活跃,为健康减分。所以,应每次都购买两种不同类型的沐浴液,轮换使用,避免任何一种经皮毒出现“超重”现象。

劣质牛仔裤中的漂染剂

经皮毒:甲醛

作为牛仔裤达人,你每天上班都会换不同款式,以显示对牛仔无与伦比的钟爱。但是,当不小心买到劣质品时,经皮毒也会“悄然而至”。

因为劣质牛仔裤在漂白、染洗的过程中会使用含量较高的甲醛,穿上它后,甲醛就随人体的体温而游离出来,通过人的皮肤侵入女性的“私密处”。此时,更多的有害化学物质就会在此处发挥作用,扰乱女性月经周期,并造成内分泌紊乱,从而引发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肌瘤,甚至还可能造成女性不孕。

所以,为了保证安全健康,刚买的牛仔裤不要立即穿,先在太阳下晾晒两天,让其中的甲醛气体挥发出去,做到有备无患。

洗涤剂中的清洁剂

经皮毒:聚甲氧烷乙醚

很多液体洗涤剂中都含有聚甲氧烷乙醚,它虽然具有清洁功能,但同时也有促进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经皮肤进入身体的作用,这种物质在体内积存过量后会引起皮肤过敏。倘若这种物质进入大脑,还可能会破坏掉大脑的“安全卫士”血脑屏障,对于人的活跃思维以及注意力集中度有着不小的影响。

为此,洗衣液的用量要适中,且洗过后务必要用大量清水将衣物漂洗干净,达到过滤经皮毒的效果。

Tips 经皮毒前三甲排行榜

冠军:甲醛

家具中,质量不合格的衣物中,甲醛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不但自身有毒,还会让许多隐性毒素进入体内,一旦过量,就可能引发身体各个器官的疾病。

亚军:月桂醇硫酸钠

存在于洗发水等洗护用品中,促进多种化学物质的经皮吸收,当它侵入皮下组织并长时间残留时,就可能诱发皮肤癌,还可能导致其他脏器的癌变。

季军:直链烷基苯磺酸盐

在洗衣液等清洁用品中可以找到它的身影,激发有毒化学物质经皮肤被身体吸收,破坏机体良性循环,导致内分泌失调。

经皮毒是怎么进入身体的?

我们皮肤的结构仿佛是一片叶子,上面有很多气孔,作为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的进出口。气孔内有一层有张力的皮膜,发挥着阻挡外部物质入侵的作用。

我们长期使用的日用品中,几乎都含有溶解剂和表面活性剂,它们会使皮肤的角质层处于溶解状态,发挥屏障作用的皮膜张力下降,从而导致有害化学物质透过皮肤进入体内――这就是毒素进入皮肤的过程,而这样进入身体的毒素就被称之为“经皮毒”。

当身体温度越高时,皮肤对于经皮毒的吸收能力就会越强,毒素随着新陈代谢进入身体的不同部位,如果不能及时将其代谢出体外,就可能会对身体的各个器官产生不良影响。

美食“吸毒”=豆类+水果+鱼类+芋头

No.1豆类:双效排毒解毒

我国传统饮食中讲究“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如果你的餐桌上连续两个星期都出现了豆类食品,那么我们体内的毒素就会被及时排出,最大限度降低经皮毒致病的几率。而在所有豆类中,芸豆是最佳选择――它富含蛋白质、钙、铁、钾和镁,能将身体所需的矿物质全部补齐,具有保护胃肠道、益肾补元气等功效。另外,黑豆也不错,它活血,利水,解毒,可以避免经皮毒长时间停留体内。………

No.2青鱼:活化身体细胞

青鱼是个“营养宝藏”:除了含有蛋白质、脂肪,还有钙、磷、铁、维生素B1、B2以及珍贵的核酸、碘和硒,这些都是提升人体细胞活力所必备的物质,有延缓衰老的功效。当身体各个器官机能运行正常,免疫细胞兴奋活跃的时候,经皮毒自然就无法“施展”魔力!

No.3苹果:增强机体功能

每天3个苹果,对于经皮毒是个不小的打击――苹果中丰富的维生素C,可保护心脑血管系统,改善呼吸系统、肺脏功能。另外,苹果中的果胶还能保持血糖稳定,有效降低胆固醇,并防止铅中毒。即使经皮毒已经进入体内,苹果中的营养元素也会毫不留情地将其排出体外。当然,并不仅仅是吃苹果,还可以在疲劳时闻一闻苹果香气,醒脑、排毒的效果也不错哦!

No.4芋头:提升免疫屏障

芋头中有丰富的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便会形成免疫球蛋白,可以提升肌体的抵抗力,并具有非常强大的解毒能力。而其中富含的黏液皂素可促使肌体对有益营养元素的积极吸收,保持酸碱平衡,是抵抗经皮毒的不二之选。

防治经皮毒,请勿“过”

重视勿“过”

很多女性,听到经皮毒就开始心惊胆战:“天哪,什么都有毒,我们是不是要告别日用品,回到远古时代?”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惊慌,任何毒素都是在体内超量后才会产生不良反应,生活用品只需要注意用量即可控制经皮毒的量。

使用勿“过”

请不要经常用一个品牌的生活用品,比如洗发水、洗涤剂等,最好“喜新厌旧”,常换常新,这样就不会造成经皮毒在人体中的堆积,也避免激发其他化学物质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化学物质质量范文第6篇

什么是“绿色蔬菜”

谈到“绿色蔬菜”,一般人普遍认为是“种植过程中没有使用农药化肥的蔬菜”或“基本没有农药或化肥残留的蔬菜”,因此“绿色蔬菜”也普遍被人们认为是安全健康的蔬菜。实际上,绿色蔬菜是“指蔬菜在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后残留在蔬菜里的农药残留物指标低于国家或国际规定的标准”的蔬菜。这也说明,“绿色蔬菜”只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蔬菜,并非绝对安全的蔬菜,也并不是绝对不含化学物质的蔬菜。

野菜为什么不是“绿色蔬菜”

绿色蔬菜作为绿色食品的一个分类,同样需要符合绿色食品的五个标准,其中一个标准是:“产品或产品原料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也就是说,蔬菜的生长环境是否符合生态环境质量标准是判断蔬菜是否能被称为“绿色蔬菜”的重要指标。

认真观察就能发现,其实大部分野菜的生长环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城郊附近的一些野菜会受到工厂废水、汽车尾气的影响,田地边的野菜也会因为农民对农作物喷洒农药、施用化肥而受到影响,野菜在生长过程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不断进入野菜组织,导致野菜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残留量甚至大于人工培植的蔬菜。现代生物学的研究也表明,野外自然生长的野菜为了适应恶劣的环境,在长期的生长繁衍过程中,会产生某些毒性物质,以抵御外来侵害。

不少营养专家对于野菜的安全性和卫生性抱有忧虑。这是因为人工培植的蔬菜通常会经过相关监管部门的抽检,对农药化肥残留含量进行检测,进而保证市供蔬菜的安全性。野菜却是人们外出踏青自己采摘回来的物品,不会经过任何检测,野菜中有毒有害物质是否超标,超标多少,都不得而知。

野菜真的比人工培植的蔬菜更营养吗

不少人表示,喜欢吃野菜,是因为野菜真的“更营养,更美味”,“拌在馅料里非常鲜嫩”。野菜的口感因人而异,野菜是不是比人工培植的蔬菜更美味暂且不论,但野菜真的比人工培植的蔬菜更有营养吗?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专家于康在微博回复笔者认为:“野菜要慎重的吃,功效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野菜中的膳食纤维和矿物质相较于栽培蔬菜含量更高,但从整体来考虑,野菜中的营养价值也并非比栽培蔬菜高上许多。喜欢吃野菜的人当然可以吃,但过分迷信野菜的营养价值却毫无必要。

怎么吃野菜才能营养又安全

野菜的安全性是考虑野菜是否真是适合上餐桌的重要条件,那么,如果想在野外采摘野菜回家吃,该注意什么呢?

吃野菜时安全第一,不认识的不要吃。野菜品种众多,在采摘野菜的时候要注意采摘自己认识的、熟悉的野菜,不要采自己不认识的野菜。有的野菜看上去绿油油的很是可爱,但不一定能食用,甚至带有毒性,随便吃自己不认识的野菜有造成食物中毒的隐患。采摘的时候也应当注意观察野菜生长的位置周围有无明显的环境污染,以免野菜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

烹饪野菜时注意洗净,最好用热水焯烫。野菜采摘回来后应当注意清洗干净,烹饪之前先过热水焯烫,一来可以通过热水浸泡去除一定的天然毒素,二来可以通过焯烫去掉一部分草酸含量多的蔬菜中的草酸。但焯烫也会导致一部分营养物质、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

化学物质质量范文第7篇

1化学科学经验传递理论与化学学习内容的内化

从本体论视角来考察,学校化学教育所要研究和解决的最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将人类已经获得的化学科学经验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头脑中自主地形成和发展化学科学经验结构。对这样一个本源性问题的解决,就形成了“化学科学经验传递理论”。

1.化学科学经验传递理论

(1)化学科学经验的含义

“经验”一词有动词和名词之分。作为动词的“经验”,主要指亲身体验的过程,与“经历”、“体验”同义,它强调“过程”,强调“亲身”。作为名词的“经验”,辞海中给出了3种含义。①一是“感觉经验”,即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而获得的对各种事物表面现象的初步认识,这是经验一词的最普遍的用法。二是指理性认识,“历史经验”中的“经验”指的就不是“感觉经验”,而是指对历史事件的一种理性反思。三是泛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如“经验丰富”,“总结经验”中的“经验”等。这里所指的经验,不仅包含感性认识,而且还包含理性认识。

对于作为名词的“化学科学经验”的理解,实际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化学科学经验指的是人类化学科学研究的一切成果,这一切成果都是化学科学的宝贵财富,是需要传承和发展的。狭义的化学科学经验指的是人们在化学科学实践中通过各种感官而获得的一切成果,这些成果是进行化学理论概括,形成化学理论的基础。这里的化学科学经验指的是广义的化学科学经验。

从化学史来考察,人类的化学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①化学科学知识,包括化学实验事实、化学规律、化学概念、化学理论等。

②化学科学方法,如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定量实验方法、仪器分析方法等。

③化学科学观念,如实证的观念、定量的观念等。

④化学科学品质,如不畏艰辛,大胆质疑,精益求精等。

这4类化学科学研究成果就构成了化学科学经验的最基本内容。化学科学知识是化学科学经验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化学科学经验不只是感性认识(实验事实),还包括理性认识(化学概念和理论等);化学科学经验不只是化学科学知识,还包括获得化学科学知识的方法;化学科学经验不只是一些具体的化学科学知识,基于化学科学知识形成的化学科学观念,也是化学科学经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科学经验不只是认知方面的,还包括情感态度方面的化学科学品质。

(2)化学科学经验的传递机制

从人类的化学科学经验到学生的化学科学经验结构,需要经过3个基本的阶段,即化学科学经验的课程化、教师化和学生化,如图1所示[2]。

化学科学经验课程化的结果是形成化学课程内容,化学科学经验教师化的结果是形成化学教学内容,化学科学经验学生化的结果是形成学生的化学科学经验结构。从图1可以得出:

・化学课程论(主要研究化学科学经验的课程化)、 化学教学论(主要研究化学课程内容的教师化)和化学学习论(化学学习内容的学生化)是化学教育学科体系中最重要的3个分支学科;

・如何将教师化了的化学科学经验(也就是化学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化学科学经验,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化学科学经验结构,是化学课堂教学所要解决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课题;

・学生化学科学经验的内化程度是衡量化学课堂教学的最重要标准;

・“学生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建构化学科学经验的过程,因此,“以学生为本”是化学科学经验传递理论的应有之意,而不是外部给予的、强加的,只有“以学生为本”,才能保证化学科学经验传递机制的有效运行。

1.2化学学习内容:化学教学内容外化的结果

化学课程内容的教师化,是化学科学经验传递的第二个阶段,顾名思义,这一阶段的主体是化学教师。化学课程内容教师化的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经历“内化”、“转化”和“外化”等一系列的中间环节,如图2所示。

“内化”是教师对化学课程与教科书内容的一种理解。教师在这一环节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准确理解课程化了、教材化了的化学科学经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驾驭化学课程与教科书内容。

“转化”指教师将自身对化学课程与化学教科书内容的理解,转化为适合学生化学学习特点和学校化学教学资源实际的化学教学内容的过程。由于每位教师对化学课程与教科书内容的理解不完全相同,所教学生的特点不同,所在学校的化学教学资源不同,因而,所形成的化学教学内容也不完全相同。正是这种差异,导致化学教学内容具有教师的个性化色彩;同时,这也为教师创造性地进行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化学教学内容是化学教师教学能动性和创造性的体现和结晶。

按照化学科学经验传递理论,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化学科学经验。为此,教师在实际的化学课堂教学中,还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将化学教学内容以一定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个过程就是化学教学内容的“外化”,其结果是形成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内容。

在以往的化学教学理论中,一般认为化学教学内容就是学生的化学学习内容。从化学科学经验传递理论来看,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所谓“并不完全正确”,是说它有合理性的一面,即化学教学内容与化学学习内容具有一致性。但二者并不是一回事,化学教学内容是化学课程内容教师化的产物,是教师从其自身的角度对化学课程与教科书内容的一种理解,而化学学习内容是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对化学教学内容进行的一次再改造,这种改造实质上就是一种转化,是将化学教学内容转化为化学学习内容。尽管化学学习内容也是由教师为学生设计的,但出发点已不是教师,而是学生。例如“二氧化碳的密度”是化学教学内容,而“设计实验,比较空气与二氧化碳密度的大小”则是化学学习内容,因为前者是教师通过对化学课程与教科书内容理解后所确定的学生应该获得的化学科学经验,后者则是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所设计的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

既然化学教学内容与化学学习内容不是一回事,而现实具体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呈现给学生的是化学学习内容,因此,就需要研究化学教学内容向化学学习内容的转换。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化学教学内容的外化呢?

(1)教师的化学教学观

教师的化学教学观对化学教学内容的外化有着较大的影响。如果教师所持的是学科中心教学观,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那么,在教学中就很少顾及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一味地追求化学科学知识的讲深、讲透、讲细,结果导致取消或淡化化学教学内容的外化环节。“下面我们来学习卤族元素的性质”,“下面我们来学习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下面我们来学习氨气的实验室制法”等等,就属于这种情况,直接将化学教学内容当作化学学习内容。从这个示例可以看出:有无化学教学内容的外化环节,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化学教学观。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观,取消或淡化外化环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重视和强化外化环节。

(2)学生的实际

学生已有的化学科学经验基础和化学学习方式,对化学教学内容的外化也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学生的化学科学经验基础较差,可以采取这样的形式来外化“二氧化碳的密度”这一教学内容:请收集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证据,学生只要能找出证据即可(如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应先通风等);如果学生的化学科学经验基础较好,又善于探究学习,那么可以采取这样的形式来外化这一教学内容:请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

(3)学校的化学教学资源实际

教师所在学校的化学教学资源实际,也往往左右着化学教学内容外化的形式。如果学校有充足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学生又乐于并善于主动学习,那么,教师在化学教学内容外化时应尽可能采取实验探究的形式,如“请实验探究二氧化碳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如果学校的化学实验教学资源有限,那么,教师在化学教学内容外化时应尽可能采取演示实验的形式,如“请观察倾倒二氧化碳蜡烛熄灭的实验,并解释实验现象”。

2 化学学习内容的构成

所谓化学学习内容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习所应获得的化学科学经验。从中学生应该形成的化学科学经验结构来看,化学学习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2.1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科学知识是化学学习内容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学教学中的化学科学知识大体上包括化学用语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知识。

化学用语知识。化学用语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类特殊的语言符号,也可以说是一种化学文字,它是由国际化学界统一规定的,具有简便、确切地表达化学知识和化学科学思维的特点。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最重要工具之一,因而也是最基础的化学科学知识,主要有:表示元素、原子、离子的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结构的图示和表示物质变化的式子。

元素化合物知识。它是有关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类知识。化学物质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主要包括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化合物主要包括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化学理论知识。中学教学中的化学理论知识大体上包括两大类,一类是从微观视角研究化学物质结构的知识(物质结构理论),一类是从宏观视角研究化学物质变化的知识(化学反应理论)。

化学实验知识。中学教学中的化学实验知识主要有:化学实验原理知识、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方面的知识,以及化学实验安全方面的知识。其中,实验原理包括化学实验所遵循化学原理、实验仪器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实验操作原理。

2.2化学基本技能

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技能主要有化学用语技能、化学计算技能和化学实验技能。

化学用语技能。化学用语的使用是中学生应该学会的一项基本技能,包括化学用语的读念技能,要求准确化;化学用语的书写技能,要求规范化;化学用语的运用技能,要求熟练化。

化学计算技能。中学化学计算主要涉及:有关化学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化学式的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包括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和溶液的稀释等方面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有关平衡常数的计算,包括电离常数和电离度、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和pH 的计算。

化学实验技能。这里的实验技能主要是指动作技能,主要有:实验仪器使用技能,包含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实验仪器的选择两个方面;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综合运用技能[2]。

2.3科学方法

现代科学观认为,科学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统一体,其中,科学知识是科学方法的产物。现代科学的含义反映在化学学习中,就是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化学科学知识本身,还要学习获得化学科学知识的科学方法。常见的科学方法主要有:观察方法(包括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实验方法(包括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测定方法)、资料和事实的处理方法、科学抽象方法(包括比较、分类、归纳和概括方法)、模型方法和假说方法[3]。

此外,化学方法也是学生应该学习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化学物质的制备(或合成)方法、分离与提纯方法和分析方法(物质的检验、鉴别与鉴定)。物质的分析方法通常分为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两种。

2.4化学科学观念

无论是从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来看,还是从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来看,化学科学观念应成为化学学习内容的观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化学科学观念是指人们对化学科学的根本看法。从来源来看,化学科学观念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源于化学科学知识(物质、结构和变化)所形成的观念,二是源于化学科学研究所形成的观念,三是源于化学科学价值所形成的观念。基于这一认识,我们认为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应形成的基本化学科学观念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化学物质观

它是人们从静态角度对化学物质本质的总的看法,包括:

・元素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有了这一观念就可以理解物质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人类目前已发现和合成的2000多万种化学物质,都是由100多种化学元素组成的。

・微粒观――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原子、分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微粒很小,微粒是运动的,微粒间有空隙,微粒间存在相互作用。

・结构观――物质是有特定结构的。结构观是对化学空间概念的一种反映,从而使人们对化学物质的认识从探讨宏观的元素组成深入到研究微观的立体构型。

从元素观到微粒观,再到结构观,反应了人们对化学物质本质的认识逐步深入。

(2)化学变化观

它是人们从动态的角度对化学物质变化本质的总的看法,包括:

・守恒观――化学变化过程元素守恒、质量守恒、能量守恒。“三守恒”是对“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质量不灭”、“能量不灭”(只是各种能量形式的相互转化)的概括。

・过程观――始态、过渡态(有一个或若干个中间体)和终态构成了化学变化的过程。过程观是对化学时间概念的一种反映,从而使人们关注和研究化学反应的速率问题。

・平衡观――化学变化过程是有限度的。

(3)以实验为基础的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观念已成为化学家们研究化学的行动指南。同样,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也应深刻理解以实验为基础的含义,树立以实验为基础的观念。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用历史的观点来看,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一部化学家运用实验进行探索、发现和创新的历史,几乎每一项化学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实验。拉瓦锡(A.L.Lavoisier,1743-1794)运用定量实验了统治化学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建立了科学的氧化学说;1824年年仅24岁的德国化学家维勒(F.Wohler,1800-1882)用实验人工合成出动物机体内的代谢产物尿素,用实验事实动摇了“生命力论”,开辟了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新天地;汤姆生(J.J.Thomson,1856-1940)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改变了传统的“原子不可分”的化学观。化学史上无数的事例说明,正是有了科学实验这一坚实基础,才有了今天的化学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最重要的实证研究方法

这是从研究方法视角对“以实验为基础”的观念所作的阐释。“实证”意味着“求证”,要证实或证伪;也意味着“真实”、“实际”,要与客观世界相一致。如何知道是否与客观世界相一致呢?那就要寻找可靠的证据!什么样的证据最可靠?那就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实验事实,这是最有力的证据。凡是与实验事实相一致的,那就得到了证实,证明是正确的;凡是与实验事实不一致的,那就得到了证伪,证明是错误的。因此,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最重要的实证研究方法。

(4)绿色化学观念

“绿色化学”是指设计对环境没有或者只有尽可能小的负面作用,并且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又可行的化学品的过程,它是基于化学与社会,尤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提出来的,因此,这一思想反映了人们对化学科学价值观和社会观的反思。

・合理使用化学品的观念。科学具有两重性,化学科学也是如此。一方面,化学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化学品的生产、使用与处理的不当,也给环境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因此,通过化学学习,学生应树立合理使用化学品的观念。

・从源头上避免污染的观念。防止污染的有效办法不是污染发生后的治理,而是从源头上就避免污染。为此,化学品的绿色化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选取绿色化的原料、采用“原子经济性”的化学反应,获得绿色化的产品,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应该树立的重要观念。

2.5化学科学品质

所谓化学科学品质是指一定的化学科学道德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动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特点和倾向[4],是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尤其注重使学生形成的化学科学品质有:

・怀疑。没有怀疑,就没有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就必须敢于怀疑,大胆质疑。从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怀疑是化学家非常重要的一种科学品德,很多化学科学的重大发现无不与这一品质有关。

・求实。怀疑是创新的第一步,但仅停留于此,还不能获得化学科学发现。为此,还应对所怀疑的问题作深入的探究,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如果不正确,那么,正确的应该是什么?因此,求实意味着探究,意味着实证。

・严谨。严谨是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科学的,一定是精细的,一丝不苟的。任何粗枝大叶,马马乎乎,都不可能产生创新。

・进取。进取精神是进行创新的不竭动力。科学创新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伴随着艰辛和失败,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就不可能深入探究、细致实证,当然也就不可能达到科学的光辉顶点。

上述4项化学科学品质都是以创新为核心的,创新永远是科学最重要的特征。除此以外,合作、奉献、坚韧等也是重要的化学科学品质。

3 科学认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化学学习内容的内化

所谓化学学习内容的内化,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化学学习平台上,通过一定的化学学习方式,运用一定的化学学习手段内化化学学习内容,从而形成一定的化学科学经验结构的过程。那么,学生是如何内化化学学习内容的呢?科学认识论和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3.1科学认识论与化学学习内容的内化

化学学习是化学科学经验的获得和积累的过程,是化学科学经验结构的建构过程。因此,人类化学科学经验获得的一般规律,同样对学生化学科学经验的获得具有指导和借鉴价值。对人类化学科学经验的获得规律的研究属于科学认识论范畴。从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化学科学经验的获得大体上有两种方式:“实验―归纳”方式和“假说―验证”方式。

(1)化学科学经验获得的“实验―归纳”方式

如果追溯化学实验起源的话,那么,人类最早的制陶、冶金和酿酒等化学工艺,可看作是化学实验的萌芽。化学科学实验的诞生则是17、18世纪的事情,波义耳(R.Boyle, 1627-1691)是重要的奠基人。通过化学实验来研究化学,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性,成为化学家的重要研究方式。

通过实验获得化学实验事实

在科学认识论中,“事实”通常是在两种意义上使用的。一种是本体论意义上的事实,即客观事实;另一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事实,即经验事实。客观事实是指在客观世界中现实存在着的事物、现象及其变化过程等,它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是第一性的;经验事实是指认识主体对客观世界中现实存在的事物、现象及其变化过程等在人脑中所做出的一种反映,它是用科学语言来描述的,是第二性的。经验事实是认识主体对客观事实的反映,那么,这种反映就有正确和不正确之分。其中,正确反映客观事实的经验事实是科学事实。化学实验事实是被化学实验反复检验过的,是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正确反映,因而属于科学事实。

通过归纳获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性

人们总是希望能够从总体上把握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从总体上把握”就不能就事论事,简单地堆砌化学实验事实,而是探寻物质及其变化的共性和普遍性。归纳是获得物质及其变化的共性和普遍性的基本方法。归纳的思维方式是:“是否所有都……?”例如,“是否所有的酸中都含有氧?”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归纳有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所得出的结论超出了前提的范围,因此,结论具有“或然性”(or right,可能是对的)。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一下子就把全部个别对象都列举出来,因此,在一定的化学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归纳,就成为发现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规律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2)化学科学经验获得的“假说―验证”方式

假说源于对未知物质及其变化的解释

通过实验人们可以获得化学实验事实,借助归纳法(化学中的归纳更多的是不完全归纳),能够对化学实验事实进行抽象,抽取出物质及其变化的共性、普遍性。这些抽象的规律性,已远离了感性的直观,只能靠思维去把握。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规律性?产生这些规律性的原因是什么?这就需要对这些规律性进行解释,以揭示规律性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换句话说,也就是抽取物质及其变化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在一定的范围内,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性的解释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那么,在更大的范围内,这种解释是否合理呢?这需要对这种解释进行检验。如果检验与实际是一致的,那么,这种解释就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在检验之前,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性的假定性解释就是假说。

对未知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解释并不唯一。例如,同样是“金属煅烧后重量为什么会增加”的问题,波义耳的解释是由于“火素”,罗蒙诺索夫(M.V.Lomonosov,1711~1765)的解释是“空气”,拉瓦锡的解释是“氧气”。这说明对同一个问题,可以形成多种解释,从而表现出假说的多元性。

假说的提出

假说是对某一未知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解释或说明,因而具有十分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例如,“向装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滴加少量水,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什么物质?”“金属煅烧后重量为什么会增加?”假说不是瞎说,它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无论假说经检验最后正确与否,在其提出时都有一定的科学根据作支撑。科学根据可以是科学事实,也可以是已公认的科学理论。例如,伽伐尼(L.Galvani,1737~1798)的“生物电”假说虽然被伏打(A. Volta,1745~1827)证否,但其也是基于他所获得的实验事实提出来的。

假说的验证

既然假说是假定性解释,就有可能是正确的,有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完善的。那么,如何判断某一假定性解释是否正确呢?这就需要对其进行验证。任何假说都必须接受检验。怎样对假说进行验证,通常有两种方式:实验验证和理论验证,其中,实验事实是最有力的证据。伏打就是通过实验验证了“生物电”假说,从而发明了化学电池。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化学学习内容的内化

建构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理论。基于建构主义心理学所形成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试图描述个体经验是什么,试图解释个体是如何获得这些经验的,因此,这一理论对化学学习内容的内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于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学习是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合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情景”、“合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构成学习的4个基本要素。

学生如何通过意义建构来实现对化学学习内容的有效内化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此给予了重要启示,那就是化学学习内容有效内化的“一个前提”和“三个平台”。

(1)学生有效内化化学学习内容的“一个前提”

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是化学学习内容“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意义”的接受者;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被动接受过程,教师给什么,给多少,学生就学什么、学多少,而是一个化学学习内容“意义”的建构过程,这个过程是任何别人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化学学习内容“意义”的自我建构,才能保证化学学习内容内化的有效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心向,是化学学习内容有效内化的重要前提。

(2)学生有效内化化学学习内容的“三个平台”

在真实情景中内化。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对化学学习内容的真正理解,只能是由学生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化学学习情景下的化学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是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基于“特定学习情景”,实质上就是要求为学生提供的化学学习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应该基于真实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离他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并不抽象,对他们认识周围的物质世界大有益处。

在探究活动中内化。学生要想达到对化学学习内容的有效内化,还应该经历化学科学知识与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相互作用,经历新的化学科学经验与认知结构中原有化学科学经验的相互作用,在对新的化学科学经验意义建构的基础上,重组化学科学经验,从而形成新的化学科学经验结构。那么,通过什么途径能有效地进行这两种相互作用呢?那就是从“听化学”、“记化学”向“做化学”、“探究化学”转变,也就是在探究活动中有效地进行这两种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对化学学习内容的有效内化。

在合作交流中内化。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对化学学习内容的“意义”建构不应是孤立进行的,而应该是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中、在与教师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进行的。通过合作,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互相启发;通过交流,可以沟通理解,相互协商,成果共享。正是在合作交流的平台上,学生可以达到对化学学习内容“意义”的深刻认识,从而实现对化学学习内容的有效内化。

“一个前提”、“三个平台”与化学学习内容的内化之间的关系,可用图3[5]表示如下。

因此,教师促进学生化学科学经验有效内化的重要教学策略就是,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科学经验的心向,创设真实的化学学习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活动探究,积极进行合作交流,从而实现对化学科学经验的能动建构。

参考文献:

[1]郑长龙,李艳梅.论化学科学经验的传递机制[J].化学教育,2007,28(9):14.

[2]郑长龙等编著.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2~23.

[3]陈耀亭主编.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1:70~102.

化学物质质量范文第8篇

“经皮毒”是怎么进入身体的?

我们皮肤的结构仿佛一片叶子,上面有很多气孔,作为二氧化碳、氧气和水蒸气的进出口。气孔内有一层有张力的皮膜,发挥着阻挡外部物质入侵的作用。我们长期使用的日用品中,几乎都含有溶解剂和表面活性剂,它们会使皮肤的角质层处于溶解状态,发挥屏障作用的皮膜张力下降,从而导致有害化学物质透过皮肤进入体内——这就是毒素进入皮肤的过程,而这样进入身体的毒素就被称为“经皮毒”。而我们身边的洗发液、洗手液、牙膏、护发素都有“经皮毒”。

探测器:找出“经皮毒”

“经皮毒”无处不在,它们可能从我们清晨起床直至深夜甜美入睡,都像双面胶一样“黏”着我们,并找寻各种机会进入体内。现在,让健康探测器出手,帮你找出“经皮毒”的身影吧!

01告诉一天不洗头就不舒服的你

洗发水中的各种植物精华让你的头发摸上去“滑溜溜”的,但是部分品牌的产品中内含的“经皮毒”也不少,其中聚季铵盐-10、聚季铵盐- 7等润发剂的浓度过高时,会对身体黏膜产生较大刺激。而头皮的角质层很薄,所以“自我保护意识”很薄弱,如果经常接受“经皮毒”的“洗礼”,会严重破坏其屏障作用,导致表皮层毛发细胞的透气性降低,让头皮和发根失去营养,出现头皮瘙痒、头发无色无光的现象。

02告诉爱做家务的你

很多液体洗涤剂中都含有聚甲氧烷乙醚,它虽然具有清洁功能,但同时也有促进直链烷基苯磺酸钠经皮肤进入身体的作用,这种物质在体内积存过量后会引起皮肤过敏。倘若这种物质进入大脑,还可能破坏掉大脑的“安全卫士”血脑屏障,对于人的活跃思维以及注意力集中度有着不小的影响。为此,洗衣液的用量要适中,且洗过后务必要用大量清水将衣物漂洗干净,达到过滤“经皮毒”的效果。

03告诉勤洗手的你

勤洗手确实是一件好事,而且洗手液的杀菌效果的确一级棒,但是某些品牌的洗手液中很可能含杀菌成分月桂醇酸铵、聚氧乙烯月桂醇硫酸铵可帮助洗手液中的化学物质EDTA在“穿透”手部肌肤后进入身体内部,从而增加我们罹患哮喘、肾功能障碍、钙缺乏症的几率。所以,使用洗手液要注意适量,并且最好不要用力按摩双手,以防止洗手液中的一些成分渗透肌肤表层进入肌肤内部,轻轻揉搓以达到清洁、杀菌目的即可。

04告诉爱泡泡浴的你

你最喜欢某种沐浴露的芳香,但是它其中具有润肤效果的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却可能激发化学物质快速渗透进入皮肤。当这些化学物质被身体过量吸收后,就会与钙、铁结合而产生螯合物(一种可产生毒性的化学物质),若长时间残留在皮下组织中,会使皮肤的屏障功能下降,加之外界辐射增加,提高了过敏性皮炎的几率,严重时还会引起皮肤癌。另外,沐浴液中还有一种抗氧化剂BHT,会引起血清胆固醇升高,当这种物质遇到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也会变得异常活跃,为健康减分。所以,应每次都购买两种不同类型的沐浴液,轮换使用,避免任何一种经皮毒出现“超重”现象。

05告诉爱穿牛仔裤的你

作为牛仔裤达人,你每天都会换不同款式,以显示对牛仔无与伦比的钟爱。但是,当不小心买到劣质品时,经皮毒也会“悄然而至”。因为劣质牛仔裤在漂白、染洗的过程中会使用含量较高的甲醛,穿上它后,甲醛就随人体的体温而游离出来,通过人的皮肤侵入女性的“私密处”。此时,更多的有害化学物质就会在此处发挥作用,扰乱女性月经周期,并造成内分泌紊乱,从而引发子宫内膜炎和子宫肌瘤,甚至还可能造成女性不孕。所以,为了保证安全健康,刚买的牛仔裤不要立即穿,先在太阳下晾晒两天,让其中的甲醛气体挥发出去,做到有备无患。

巴黎欧莱雅润养顺滑瞬效防毛糙精华露RMB50/50ml

珍贵的地中海坚果油深度滋养,只要两滴瞬间柔顺到底,全天候防毛糙,为秀发带来密集丝滑力量。

Jurlique婴儿舒缓泡泡浴RMB180/200ml

肌肤清爽,柔滑,细腻。薰衣草精华油成分让肌肤镇静和舒缓;迷迭香、荨蔴成分,能有效减轻身体和精神的疲劳。同时能够促进新陈代谢,给予肌肤活力。

佰草集玫瑰花露泡泡浴RMB45/250ml

蕴含草本精华:玫瑰精华。玫瑰精华,气味芬芳浪漫,泡沫细腻持久,能有效滋养活化肌肤,保持肌肤水分,舒畅身心。

欧舒丹薰衣草泡泡浴露RMB230/500ml

浓郁松弛的泡泡浴露,蕴含A.O.C.薰衣草精华油及温和的纯植物性洁肤配方,有效柔化及舒缓肌肤。

巴黎卡诗滋养洗发水RMB190/250ml

温和洁净头发,平衡受损秀发养分,滋润和修复秀发的破损部分;改善发质,使秀发变得柔顺,轻盈有光泽,容易梳理。

欧舒丹草本亮泽修护发膜RMB310/250ml

浓郁幼滑的乳霜配方,为秀发提供深层滋养及修护作用,保护头发对抗环境因素的侵损,为发丝裹上亮丽薄膜,令秀发闪亮动人!

施丹兰玫瑰泡泡浴液RMB250/170ml

富含玫瑰精油、沙棘精华、菖蒲精华。改善皮肤暗哑,深层美白的同时,沙棘中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够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优雅玫瑰清香宜人,怡情养神。

CAMENAE迷迭香精油RMB139/10ml

由法国优质迷迭香精纯萃取而成,洁净肌肤,提亮肤色,对眼部肌肤同样有卓越的护理效果;清洁头部皮肤,帮助头部皮肤时刻保持清爽无油状态。

施丹兰依兰精油RMB300/10ml

依兰精油能放松心情,引发。它还有助于克服困难,缓解并释放身心压力;平衡皮脂分泌。

施丹兰香橙精油球RMB50

甜橙香是少数被证明有镇静作用的精油之一,可以驱离紧张情绪和压力、改善焦虑所引起的失眠。促进细胞再生与修复,排除身体毒素。

伊夫黎雪薰衣草舒缓按摩精油RMB180/150ml

天然薰衣草精华:有效舒缓身体肌肤的压力与紧张,让全身放松,倍享清新。

欧舒丹薰衣草精油RMB155/10ml

通过特殊工艺从天然植物中直接萃取,原料纯天然原料,绝无添加剂且纯度极高。此产品对人体及精神都具有缓和、镇定及调和的作用。

Tips “经皮毒”前三甲排行榜

冠军:甲醛——家具中,质量不合格的衣物中,甲醛的身影无处不在,它不但自身有毒,还会让许多隐性毒素进入体内,一旦过量,就可能引发身体各个器官的疾病。

亚军:月桂醇硫酸钠——存在于洗发水等洗护用品中,促进多种化学物质的经皮吸收,当它侵入皮下组织并长时间残留时,就可能诱发皮肤癌,还可能导致其它脏器的癌变。

季军:直链烷基苯磺酸盐——在洗衣液等清洁用品中可以找到它的身影,激发有毒化学物质经皮肤被身体吸收,破坏机体良性循环,导致内分泌失调。

每个女孩都必备的经皮毒矫正器

美食吃出“经皮毒”

芋头 提升免疫屏障

芋头中含有丰富的黏液蛋白,被人体吸收后便会形成免疫球蛋白,可以提升肌体的抵抗力,并具有非常强大的解毒能力。而其中富含的黏液皂素可促使肌体对有益营养元素积极吸收,保持酸碱平衡,是抵抗“经皮毒”的不二之选。

豆类 双效排毒解毒

我国传统饮食中讲究“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如果你的餐桌上连续两个星期都出现了豆类食品,那么我们体内的毒素就会被及时排出,最大限度降低经皮毒致病的几率。而在所有豆类中,芸豆是最佳选择—它富含蛋白质、钙、铁、钾、镁,能将身体所需的矿物质全部补齐,具有保护胃肠道、益肾补元气等功效。另外,黑豆也不错,它活血、利水、解毒,可以避免“经皮毒”长时间停留体内。

苹果 增强机体功能

每天3个苹果,对于“经皮毒”是个不小的打击—苹果中丰富的维生素C,可保护心脑血管系统,改善呼吸系统、肺脏功能。另外,苹果中的果胶还能保持血糖稳定,有效降低胆固醇,并防止铅中毒。即使“经皮毒”已经进入体内,苹果中的营养元素也会毫不留情地将其排出体外。当然,并不仅仅是吃苹果,还可以在疲劳时闻一闻苹果香气,醒脑、排毒的效果也不错哦!

青鱼 活化身体细胞

青鱼是个“营养宝藏”:除了含有蛋白质、脂肪,还有钙、磷、铁、维生素B1、B2以及珍贵的核酸、碘、硒,这些都是提升人体细胞活力所必备的物质,有延缓衰老的功效。当身体各个器官机能运行正常,免疫细胞兴奋活跃的时候,“经皮毒”自然就无法“施展”魔力!

精油吸出“经皮毒”

精油 身体芳香屏障

这里所需要的精油,是从植物中提取的100%纯天然物质,这样的精油绝对不会含有“经皮毒”,而且在被皮肤吸收进入体内之后还可以将体内毒素分解,让身心得到放松,有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柏树、茴香、薰衣草、黑胡椒精油具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可有效分解体内的“经皮毒”;而百里香、罗勒精油则具有非常好的抗毒作用,能将“经皮毒”阻挡在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