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科研工作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科研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践行高职教育职能之需要
高等职业院校的四大社会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在四大职能中,教学服务、人才培养是首要职能,发挥着主要的基础作用;科研服务是次要职能,发挥着重要的动力作用;社会服务是教学、科学研究的延伸,发挥着联系社会和学校的作用[1];文化传承是实现前三项职能活动过程中对优秀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四项社会职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良好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必须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做基础,强大的科研实力为高质量、高水平教学提供智力支撑,良好教学质量与较强的科研实力是提供优质社会服务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能够为教学和科研补充新的内容,提供新的资源,激发新的思路[2]、增加新的活力。因此,科研工作是践行高等职业教育四大社会职能的需要。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对于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其综合实力主要观测内容为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高职院校也不例外。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知识传授者,也是学生行为的影响者,其业务素质直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水平,而科研工作又是教师业务素质的具体体现,强大的科研实力为教师高质量高水平教学提供智力支撑,对教学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学院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引导教师参与科研工作;教师要提升教学水平,必须积极主动参与教科研工作,过好教学关、科研关、社会服务关。这是职业院校教师所应该基本具备的素质与能力,也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
(三)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质就是就业教育。高职院校的任务是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还要承担与地方经济社会、科技创新与发展相适应的科研任务,尤其是要承担地方中小企业的项目研发、技术革新、工艺设计的研究任务,为地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以更好地彰显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通过产学研结合,把高职院校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工作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联系起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好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实现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学术水平、职业知识与技能、师德师风等三个方面,教师要在职业领域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不仅要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强化学习职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而且还要在长期工作与实践中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而提升学术水平、提高职业技能必须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并且通过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来实现。同时科学研究也是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有助于及时更新和丰富专业理论知识,了解职业发展的动态,掌握行业最新的研究进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将科学研究运用在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的目标。
二、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存在的不足
根据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骨干校三年建设目标要求,多数高职院校立项建设时期,强力推进学院建设的科研工作,为了完成立项建设规定的科研工作基本建设任务,达到验收通过的基本标准,在三年建设期间,为了追赶建设进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重科研数量、轻科研质量,重完成任务、轻过程管理”的问题,骨干校验收通过后,大有“松口气、歇歇脚”之意,对骨干校立项建设中科研工作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尚未进行认真反思,对科研工作缺乏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其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对科研工作的认识滞后且有偏差。高职院校中部分教师、少数中层管理干部甚至院校领导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教师设计好、组织好课堂教学就行了,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抓好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就够了。对于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对开展科研工作对实践教学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认识模糊,对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服务、科技创新工作对行业企业以及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的认识不足。
(二)立项规定致使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因为学院属省市共管、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地方高职院校,在教科研立项上,一是经费支持多以省属高校为主,地方高职院校以指导性项目(只立项,不配备相关经费)为主,即便是个别项目立项也只有少量的经费支持,学院没有配套经费。二是因为是地方职业院校,在立项的数量上也有项目类别与指标限制,地方院校与省教育厅管理的院校之间在立项的数量上也有一定的差别。
(三)教师队伍原因致立项不多且成果少。一是专业师资队伍中缺乏一批在省内或地方行业企业中具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即便是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建设的专业也是如此。少数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教师有的无心于科研工作,因为各种原因其专业领军人物的作用发挥极其有限;有的靠单打独斗,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各专业没有形成适度规模、技能互补、资源共享的科研工作团队。二是整体上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有欠缺,科研的能力与水平亟待提高。由于上述原因导致高职院校科研立项级别不高,省教育厅、科技厅、社科院的项目立项不多,国家级项目更是鲜有突破。
(四)科研经费不足且奖励支持有限。地方政府在落实国家财政部、教育部对高职教育经费投入上打折扣,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十分有限,致使高职院校科研经费投入捉襟见肘。以本院为例,与省内的其他四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比,不仅学院科研经费总量低于省内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平均水平,而且人均经费也低于同类院校的人均水平,即便是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省内职业院校其科研经费的投入也略高于本院的经费投入,由于经费有限,学院对科研工作的奖励力度小,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五)对教职工科研工作绩效考核不到位。按照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类、分级考核的意见,高职院校均制定了关于教职工绩效考核的具体实施办法,以本院为例,考核实施办法中对各类各级岗位的教职工明确了教科研工作量考核的质量、数量要求,但在考核中由于所占比重较小、对教师考核结果影响不大,致使此项内容的考核流于形式,绩效考核激励与约束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体现,由于对教职工实际利益影响不大,教职工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了。
(六)科研成果转化少且科研效益低。一是多数高职院校只注重对教科研课题申报、评审、立项、结题等过程进行管理,而对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尚无明确的奖励支持办法,对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二是与企业联合开展的实用新型技术类科研项目少且与企业实际需要关联度不高,导致科研项目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低。这既不利于研究成果及时转化成生产力,转化成经济和社会效益,发挥高职院校在地方经济建设过程中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提升高职院校在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而且还造成学院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
三、强化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科技工作认识
高职院校各级领导要树立“特色兴校、人才立校、科技强校”的新观念,摒弃科学研究“可有可无”的观念,把科学研究工作当做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提高对科学研究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学科研观,充分认识教科研工作对提高学院办学质量、扩大学院影响力、提高学院知名度、增强社会满意度、提升整体办学实力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把握教科研工作在学院工作中的地位,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重要作用,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以及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制订学院科技工作与社会服务规划,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领导与管理,积极主动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使学院科学研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智力资源,成为推动产业调整、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
(二)培育队伍,提升教师科学研究能力
学院科研部门要有计划地在专任教师中开展科研工作的专题培训、知识讲座以及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了解和掌握研究课题申报的基本知识、方法与技巧,了解和掌握研究课题申报材料的准备和撰写、课题论证和研究方法、开题结题的方法和技巧。要充分利用各教学系企业教师工作站平台,建立起以平台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共同参与、相对稳定的科技创新和服务团队,实现校企互融,产学研结合,形成有专业技术知识背景支撑、技能互补、规模适度、资源共享的科学研究团队,开创学院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工作新格局。加强与企业联系,聘请省市企业行业有影响的专家举办科技创新与科技服务讲座,通过讲座,了解职业发展最新动态与研究成果,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分析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现状,解剖中小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工艺改造、产品研发的成功案例,探索与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的新思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师科学研究能力。
(三)争取政策,加大科学研究经费投入
争取院校领导的支持,加大经费投入。以本院为例,根据省内其他四所骨干校科研经费投入标准,按每年科研经费实现10%的增速标准预算,三年内达到省内骨干校科技经费投入的平均水平,确保科学研究经费足额预算到位。高职院校要争取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经费支持,建立学院科研成果应用与转化平台,与生产性企业、科技公司(科技咨询、科技开发与应用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修(制)订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奖励办法,推广科研成果,做好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工作,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作出更大贡献。加强与省市职能部门联系,落实好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科技成果大转化等工作,争取科技资金的支持。通过争取项目获得各级政府部门、基金会、协会的资金支持,组织精干力量,组建高效团队,积极申报省市教育部门、科技部门、社科联、行业协会的项目,争取获得更多立项及资金支持,以解决学院科学研究经费不足的困难。
(四)完善制度,强化科学研究绩效考核
一是完善科研评价制度,改变教师科研评价方式,将对教师科研成果定量评价方式调整为定量与定性、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既要考核科研数量,也要对科研论文质量、研究课题的理论价值及社会效益、技术服务的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价,确保科研工作评价制度的科学性。二是完善科研监管制度,严格研究课题立项论证工作,改革立项论证方式,聘请校外专家对研究课题的学术价值、经济与社会效益以及研究课题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严把课题立项论证关;实施第三方评价制度,对结题的科研课题实行匿名评价,严把结题评审关;加强立项研究课题的管理,及时准确掌握研究课题的进度与资金使用情况,强化对研究课题的动态管理。三是完善科研激励与约束制度,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人员分类分级聘任要求与岗位工作标准实施考核,实施科研工作绩效考核一票否决制;健全与完善学院科研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技术服务的奖励政策,利用激励政策引导广大教师投身科研工作。
结语: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要充分认识科研工作对于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创造性地开展科研工作;要针对科研工作中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得力措施,加强高职院校科研平台、团队和制度建设,稳步推进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以期取得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论加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职能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1(13):13.
关键词:科研水平;提高;高职院校
1、引言
高职院校属于高等教育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是,高职院校的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院校中的新生力量正在蓬勃发展。近年来,高职院校正抓住时机,将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做大做强大,并在职业教育市场上站立了一定的地位。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相互促进的,高职院校理应把科研工作放在重要的地位。因此,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在高职院校中,科研工作是教学教改的助推器,为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展科研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以及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师开阔眼界、更新知识 [1]。对于高职院校本身而言,科研工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责,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可以加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2]。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中,科研工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国内,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还处于初级状态,很多高职院何提高高职院校的科研水平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面临的问题
2.1 教师科研起点低
在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教师都是中专型教师,或专科本科院校毕业生,普遍处于低学历的状态,大都没有经历过研究生或博士生的科学研究经历。有的教师甚至没有参与过科研项目。另外,在教师职称结构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小。因此,对于这些教师而言,科研工作的实际经验不足,起点低。
2.2 教师科研意识不足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属性是重点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师对其功能性的认识比较深刻到位。然而,有的教师会认为,科研工作是与高等本科院校相关的事情,与其教学毫不相关,对科研工作的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科研工作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与发展中的地位。
2.3 科研与教学工作相矛盾
目前的高职院校的任务仍然是培养出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大多数时间都忙于备课、上课、带实习、批改作业等教学任务上,很少有时间倾注于科研工作。这种现象导致教师们倾向于教学工作而忽略了科研工作,并引发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之间的矛盾。
3、解决策略
3.1 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与水平
高职院校可以制定相关培训计划,采取鼓励继续深造措施,促使教师能够在院校的组织下派送到国家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有目的培训,或被派送到国外进修、学术访问,到企业挂职锻炼等[3]。其次,还可以提高教师的学历,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攻读在职研究生或在职博士,使其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并学会其方法,积累经验。再次,高职院校可以加大研究生或博士生的招聘工作,将入校工作的门槛提高,这样,经历过科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可以带动没有经验的低学历的教师。最后,高职院校都设立了院级课题,因此可以把握好院级课题的关,严格要求课题主持者,这样有利于锻炼其研究能力,并使其了解科研工作的过程[4]。
3.2加大科研投入,调动教师积极性
高职院校应注重增强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可以制定一定的措施来积极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近几年,高职院校迅猛发展,投入了太多经费到其他建设的板块,而对于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甚少,用于科研的资金有限。高职院校可以科学利用经济激励机制,激励广大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抓紧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并与产学研相结合,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3.3减少教学工作量
高职院校应扩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引入更多的优秀教师分担教学工作量,并控制每个教师仅实行教学工作的行为,从而减少每个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就能够有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学校可以制定相关制度,要求每位教师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并对其提出一定科研工作量的要求。另外,教师可以及时掌握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消息,并在教学中得予实施,有机地将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结合起来,争取做到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共同进步。
3.4 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逐渐完善科研制度。投入更多的经费进行如科技研究所及博士工作站科研场所的建设,并采取各种融资渠道购置必要的设备,仪器,工具等硬件条件所需物品,加大力度来完善高职院校的科研设备条件,从硬件条件上提高科研工作能力。
4、结束语: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是一项比较重要的任务,也是目前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但是,通过高职院校与高职教师们共同努力,可以逐步解决高职院校在开展科研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将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从而能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高素质的科研型应用型结合人才。
参考文献:
[1] 陆叙元,沈建根,余允球.关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思考.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2,29(23):26-27
[2] 张国丽,田丽.高职院校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13(12):31-32.
[3] 徐元俊.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创新.科学管理研究.2011,29(6):44-47.
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领导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由于教育科研投入大,费精力,见效慢,难以立竿见影,部分领导有短期行为,追求短期效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对教育科研积极性不高。还有少数领导虽然认识到了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但其出发点不是真正立足提高质量,而是为了满足“虚荣心”,申请到课题,写进材料里,借以提高本单位的知名度,没有真正把课题落到实处。
2.相当一部分教师教育思想落后。许多教师看不清教育科研在教育发展中到底起什么作用,不能自觉探索和运用先进教学方法和经验,走教育科研之路,仍习惯于用旧方法、老路子;有的教师则把教育科研工作当作写论文、造计划、编过程、做总结的造假工作;有的教师不善于接受新思想,不注意学习先进的教育科研理论,不了解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有些是有了课题,但忙于其他事务,不想搞;有些是发现了问题但怕麻烦,不敢搞;有些是感到高深莫测,不愿搞;还有一些是能力低,不能搞。
3.科研队伍比较薄弱。一是县级教育科研部门专职工作人员少,不能满足教育科研管理与研究项目日益增长的需要。二是绝大多数学校没有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兼职人员由于忙于日常的教学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去,影响了科研工作的质量。
4.缺乏教育科研工作的良好氛围。学校领导忙于其他事务,对于科研工作只是会上讲讲了事,任其自由发展,自生自灭。搞不出成绩不受任何影响,搞出了成绩不受任何表彰。这是制约教育科研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5.教育科研水平较低。许多教师不能选择适合本单位和自己实际的课题。有的教师在选择课题时,一味贪大求全,选得过大、过高;有的则选题太低,范围过小,使课题不具备典型性和代表性;许多教师缺乏教育科研的相关理论知识,不能规范地、科学地进行教育科研;有些教师不能按要求进行课题认证,不会正确申请课题,不会正确分析所得数据,不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顺利发表。
6.缺乏必要的资料。许多中学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订足各种必要的教育科研资料,使许多教师无法了解到国内外教育科研最新发展动态,在选择课题和撰写论文时出现撞车现象,造成重复选题。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不会使用科研资料,不懂得查阅资料、摘录资料的方法。
对策及建议
1.加强理论学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通过理论学习、邀请知名专家和教改名师举办教育科研报告会、上示范课、观摩课等措施,使其认识到加强教育科研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根本出路,要在坚持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常规,自觉地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同时,要多组织一些研讨会、现场会、座谈会,加大课题研讨力度,少搞形式,注重效果,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2.加强教育科研信息资料的建设工作。要努力把各级教育科研部门建设成为本县的教育科研信息资料中心,通过上互联网、建立本地网等方式,加强各种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加强与外地的联系与合作,及时掌握教育改革的动向、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确保本地教育科研工作始终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
3.加强教育科研人员的配备。一是要加强县级教育科研部门的人员配备,使主要学科有专人负责,能对各项教育科研课题进行深入、具体的指导;二是要加强学校的科研力量,配备数量适当、素质较高、专兼结合的教育科研人员,把教育科研工作真正落实到每一所学校。
4.加强教育科研骨干的培养和使用工作。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培训、组织业务讲座、参观考察、汇报交流、专题研讨、承担课题等多种方式,使其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成为教育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同时要加强对教育科研骨干的使用工作,根据他的爱好及特长进行合理使用,以充分发挥其作用,要制订优惠政策,提高教育科研骨干的待遇,调动其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随着科技在国家的发展中所占比重的增加,国家加强对高校科技投入的同时,也加强了对高校科研工作的要求,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科研管理能力的提升,并将高校科研绩效评估作为高校科研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高等学校教育内容逐渐从教学型转向以教学和科研并重的重要内容,从而使高等学校具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共同发展的社会组成部分。然而,为了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提高,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应运而生。本文主要对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主要是通过对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构建现状、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进行研究,从而探讨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策略。
关键词:
高校二级科研管理;科研管理;构建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对我国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视,高等学校逐渐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并逐渐出现转变,从教学型向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局面转变。当前,科研工作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工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成为推进高校科研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另外,在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中,科研绩效评估是高校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构建现状
在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体系中,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主要有,一是根据学校的相关政策制定高等学校的科研政策,确保科研政策的正常传达,促进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并对科研工作进行宏观的管理;二是建立高效的科研评估绩效;三是建立严格的审批程序,对科研项目的正常申报和科学管理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中,高校科研秘书为科研管理活动中的基层人员,同时也是执行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人员,并对科研管理工作活动进行组织。另外,科研秘书人员在对科研工作项目、资料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必须和上级部门相联系,向上级传达下级部门的要求,以及当前的状况,又要向下级部门传递上级部门的要求和精神,并做好协调工作,促进科研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科研秘书工作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对科研的日常事务进行管理,主要是通知高校教师的科研任务,申报高校教师申报的科研项目,管理科研项目,并对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分类、整理、登记等;二是对科研学术活动的组织、计划、执行、管理等;三是协助科研相关学科的建设、科学研究的技术服务;四是积极配合各个学院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并对实施的科研项目进行科研奖项的设置或申请等。科研秘书人员的工作是围绕着科研管理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的,因此高校科研秘书人员的工作地位是科研管理工作的基础地位,同时还起着过渡作用和辅助作用。因此提高科研秘书人员的素质对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从科研秘书人员的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意识的增强上做起,另外,从加深科研秘书人员的再深造、学术素养培养等方面提升科研秘书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增强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促进高校科研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科研秘书人员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位置,但是,当前科研秘书人员依旧是停留在传统的秘书人员的工作范围和职能上,科学研究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科研管理体系的认识不够等。另外,随着高校逐渐向科研和教学并重的形势转变中,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日益上升,科研秘书人员工作内容的增多,质量要求较高,从而就出现了科研秘书人员紧缺或是科研秘书人员身兼多职的局面,致使科研秘书人员的工作量大,工作内容繁杂,从而使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下降。因此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加强对科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性认识,积极地看待科研管理工作,推陈出新,促进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高校二级科研管理工作的地位
(一)科研管理工作解决学校教师的科研项目问题
在高校科研项目的申请和实施的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将为高校教师和专门的科研人员提供各种帮助,并促进其科研工作的发展,加强高校科研人员的执行力度。另外,科研秘书人员作为科研管理部门的基层人员,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要树立为高校教师和专门科研人员服务的理念,帮助高校教师和专门科研人员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和实施等,解决高校教师和专门科研人员的实际问题,促使高校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完成。
(二)科研管理工作协调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
在二级学院中,科研管理工作起着为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协调和辅助作用,科研秘书作为科研管理工作基层人员,在协调上级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时,主要是为领导、学院的科研人员等进行科研资料的整理、提供决策性的科研资料信息,并为科研活动提供各项服务,并做好辅助管理工作,从而保证科研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策略
(一)提高科研人员的素养
1、培养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
在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科研秘书人员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敬岗爱业的精神。增强科研秘书等管理人员对科研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识到科研工作对国家、高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使科研秘书人员清楚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对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的构建等的重要地位。另外,科研秘书人员也应做到科研管理工作的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为高校二级科研管理工作做出贡献。
2、增强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
在高校二级科研管理工作中,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高校教师和高校专门的科研人员,他们都具备了高学历、高素养等特点,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为了更好促进科研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知识,另外,还应增强对科研管理知识的掌握,增强科研管理人员与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交流、了解,方便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人员的提供各项科研方面的服务,为科研人员解决科学研究中的问题。此外科研管理人员还需学习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工具和具有较强的文字书写能力等,并及时应用到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中,实现科研管理体系的完善。
3、增强科研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
在高校科研管理体系中,科研秘书人员是科研管理工作中的基层,起着承上启下的协调作用,因此科研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还应具备较强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上下沟通效率。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科研秘书人员还应加强各个部门,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建立相对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完善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科研管理人员在遇到难以解决的科研问题时,应利用各种相关资料,解决相关的问题,同时增强自身知识能力的提高。
4、完善科研管理工作的档案信息保密原则
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对于一些保密性较强的档案信息,科研秘书人员应当遵循科研档案信息保密的原则,并不断对科研档案信息保密原则进行完善,确保科研秘密资料不外泄,从而完善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
5、提高高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高校科研工作的信息化发展,需要增强科研管理人员的搜集信息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工具使用能力。另外,作为上级领导的辅助机构,科研秘书人员应当增强对科研信息的整理、收集等,为领导提供科研决策的信息来源。
(二)建设良好的科研工作发展环境
1、完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估制度
高校的科研管理人员应当根据高校当前的科研状况,以及高校科研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完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遵循科研管理制度,从而使科研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另外,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的完善还应健全科研管理绩效评估制度,科研管理绩效评估制度主要是建立考核和奖惩制度,对科研管理工作中业绩优秀的科研管理人员进行奖励,这些激励措施有利于增强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管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科研管理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创建良好科研工作环境。
2、加强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在高校科研管理共组中,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直接决定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高校可以开展科研管理工作的学术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或是对科研管理人员进行短期的培训,或是和优秀的科研管理专家开展工作交流会,增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素养。
3、促进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化
完善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的主要因素是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高校应当对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进行重视,并对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专职化,减轻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使其专注于科研管理工作,从而为高校教师和专门的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服务,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高效率,完善高校科研管理体系。
五、小结
在高校的教学中,科学研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且也是国家科研发展的重要基地。但是在高校二级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且影响着高校二级科研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完善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进行,一是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素养的提高,二是高校的角度。科研管理人员主要从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协调能力、工作积极性等方面,高校的相关部门则应加强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科研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对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等,从而提高高校二级科研管理工作效率,完善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
作者:马合木提·司马依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潘端莲.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构建探讨[J].会计之友,2012(27).
[2]冯志鹏,杨秋宇.加强高校二级科研管理的几点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5).
1 疗养院科研面临的困难
1.1 人才培养难 疗养学涉及预防、医疗、康复、保健等专业,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学、中医学等多种学科,而目前国内对疗养康复技术仍处于认识阶段,高校开办的疗养康复班少,疗养院医务人员外送进修、深造难。
1.2 科研深入难 一是服务对象大多为健康者,虽有固定的疗养期,但往往疗养期未满就已出院,资料收集、总结提高难,疗养院医务人员在业务上缺乏压力感和紧迫感,科研意识不强,骨干力量比较薄弱,难以创造高层次科研成果。二是设备不足,部分疗养院医疗设备虽已达数百万元,但先进的诊疗仪器,尤其是各种身体指数检测仪器、康复指标监测及评定等专科仪器严重不足,这些因素制约了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1.3 财务保障难 疗养院大多建在风景区,周围居民少,自身医疗优势不明显,创收能力不强,现有经费仅能满足疗养员正常需要,疗养院在科研财力保障上有难度。
解决好这“三难”是加强疗养院科研工作,提高医扩人员科研工作积极性,发展疗养事业的关键所在。
2 疗养院解决科研工作难题的对策和措施
2.1 强化意识抓科研 一是强化科技兴院意识。只有走科技兴院的道路,才能有人才层次、技术水平和疗养、康复、预防、医疗、保健能力的提高,才能使疗养院积蓄强而持久的发展后劲。二是强化人员科技意识。长期以来,疗养院给人形成了吃好、住好、玩好、休息好的传统印象,疗养院的医务人员忙于服务性工作多,接触病种少且技术不配套,对科研工作有畏难情绪,科研意识比较淡薄。近年来,总后卫生部提出了“以疗养特色技术建设为龙头、以专科技术促发展”的目标,在科研工作的导向和政策上给予了把关和倾斜,激发了疗养院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强化开拓进取意识,广大医务人员要克服科研高不可攀、疗养院无所作为的思想,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财力,努力开拓进取。
2、2 培养人才搞科研 疗养院的科研工作想走出困境,首先是抓好人才培养,造就一支与疗养技术建设相适应的科研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在职教育,请临近的医院、医学院校及来院疗养的专家讲课,选送骨干到医学院校和有特色的康复机构进修学习和参加专业培训班(学成后为全院讲课,传授外面的信息和知识,达到一人学习、大家受益的目的),参加函授或脱产学习,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对技术冒尖、科研冒尖人才,在评选先进、调级晋职上给予优先,以激发医务人员的科研热情,提高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2、3 建立特色促科研 疗养事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特点和内在规律,各疗养院要根据本院任务要求、保障对象特点以及自身环境和条件,确定科研发展的重点。我院根据部队官兵所患疾病特点,确定了发展软伤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康复专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重点倾斜,以点带面,带动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
首先是结合实际抓科研。颈腰椎病是飞行部队的常见病、多发病,我院现有软伤疾病治疗专业人员30多名,我们经常深入基层部队进行巡诊治疗,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提高。其次是立足有限经费搞科研。引进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新项目,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及大医院不愿搞的项目,选择易出成果和经济效益高的科研项目,在无专项经费保证的情况下,从院对外有偿服务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科研经费,保证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2.4 寻求合作强科 疗养院存在科研资金、人才、技术、设备不足的困扰,因此加强院内外合作,能够不断增强科研工作的力度。如我院与基层部队合作进行军事训练软组织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医学院校合作进行基础医学研究,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缩短了课题研究周期,提高了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也弥补了疗养院科研工作中设备、科研及专科人才等方面的不足。
关键词:科研;党校;科学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08(C)-0054-01
有强大的科研作支撑,党校教育才能更有说服力和吸引力,党校地位才能进一步提高。30年来,县委党校着眼于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积极深化科研改革,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展科研攻关,积极推进教学、科研,把创新的理论成果及时体现在教育培训中,使教学和科研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不仅出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也提升了教学质量,并形成了出成果与出人才相结合的机制,因此,总结30年来县委党校工作,可以说重视科研是做好党校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
一、牢固树立科研立校的意识、走科研立校的路子是党校做好科研工作的基本经验
科研立校就是把科研工作要作为改革开放形势下党校立校的根本,要把科研工作当作一条主线,并贯穿于党校教学乃至一切工作之中。牢固树立科研立校的意识、走科研立校的路子是党校发展的立足点也是伽师县委党校科研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党校的性质要求党校必须做好科研工作。党校姓党,它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怎样准确地宣传、把握、诠释党在不同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在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怎样针对不同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级党委在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出台后,社会上出现的不合拍的现象和杂音,这是我们党校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这就需要每个党校人都要进行认真、科学的思考,并带着问题、深入实际、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找出不合拍现象和杂音产生的根源,经过认真的分析和解剖,达到为党委和政府提供消除杂音、化解矛盾、形成合力的参考意见,最终达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利实施的目的。科研是党校工作的立足点。科研是党校的基础工作,科研立校是我们大家的共识。若没有科研实力就谈不上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为“四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校科研工作的思考
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十七大提出的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战略任务的正式启动,也标志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阶段的开始,党校只有做与时俱进的先行者,在先行一步的改革和创新中保持先发优势,才能使党校的生命力经久不衰,才能进一步突显党校的地位和作用。党校科研如何发挥优势,立足实际,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社会实践服务,为地方政府的决策服务是党校科研工作要继续探索的重要课题。对此,本人谈点粗浅的思考。进一步做好党校科研工作必须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党校的科研应坚持立足教学搞科研,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教学必须以科研为基础,没有较高水平的科研,就不会有高质量的教学。科研必须与教学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有效提高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必须认识到科研是教学的基础。教学与科研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要通过学科规划、课程安排、课题引导等措施,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统一。教师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时地运用到教学,把自己所承担的教学及时地转化为研究课题。在教学中做到学用相长,融会贯通。提高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善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普遍真理同喀什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通过一个一个具体的课题研究,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搞明白、搞清楚,然后才能讲明白、讲清楚。不仅能够说得清事情的原委,确认问题的性质和变革的指导思想,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而且要能够说得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进一步做好党校科研工作必须努力提高党校教师的科研素质。党校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学校,是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强堡垒,这对党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在科研上不断创新,以科研支撑教学和带动教学,党校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是党校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
在科研上要有所创新,推动教学不断提高到新水平,首先党校教师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不懈追求,有忠诚于党校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有责任才会有科研的动力,有追求才会更努力,这是一名党校教师首要的科研素质。如果仅仅是为了评职称,搞“职称科研”,那么职称上去后,就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担任一天党校教师,就要搞好一天科研,立志把科研作为一项事业去追求,积极研究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担负起认识社会、创新理论、传承文明、咨政育人的社会责任。有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进取的动力就会像源泉一样,源源不断地激励着我们。
【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科研管理;柔性管理
在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活动中,通常学校会制定相关的管理规范,根据规章制度对科研人员进行管理,力求科研工作规范化进行。但是当前的师生越来越具有自己的个性,对于科研工作有着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希望能够自行安排科研工作的进度和内容等,因此科研管理的效果长期达不到理想状态,面临着诸多困难。“柔性管理”提倡在管理中“以人为本”,进行人性化的管理,充分考虑科研人员的需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弹性的管理方针,让科研工作在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开展,从而促进科研目标早日达成。
一、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现状
高校的科研工作对于我国的科学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科研工作的开展,实现了许多造福人类的科研成果。但是在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科研工作的效果,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
(一)认识偏差
一些高等职业院校的领导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自己学校不是重点高校,教师的水平、学校实力等都达不到要求,因此就没有必要进行科研工作。还有部分领导觉得教师与学生日常的教学和学习压力都比较大,已经没有经历开展科研工作,因此应该以教学为主,科研工作可以并不是一定要搞。因此没有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将科研工作视作可有可无的,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教学、内务等方面,使得学校的科研工作没有进展。
(二)科研功利性强
许多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在进行工作时存在功利心过强的现象,并不是单纯的想要研究出利国利民的成果,而是为了得到科研经费、奖励或是为了晋升才进行科研,所以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很少。甚至有些教师为了拼凑论文抄袭他人的科研成果,忽视论文的价值。例如某高职院校在科研没有任何奖励机制的情况下,教师2015年共计15篇。制定科研奖励制度后,教师2016年122篇。然而奖励机制虽然催生了更多的论文成果,但是有价值的内容比例却变得越来越低,不仅浪费学校的奖励资金,也对科研经费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三)缺少人性化管理
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在科研管理改革之后,已经实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制定了严格的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如某高职院校制定了一系列科研管理方法:每年下发“当年科研任务”,举办有“优秀论文评选活动”“院级课题立项”、“学术讲座”等一系列科研活动。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各种活动在开展都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很多方面无法顺利实施。这种硬性的管理方法,虽然制度健全,但是却忽视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缺少了人性化的成分,因此在实施中难免引起师生的不配合。
二、柔性管理的涵义
“柔性管理”强调“以人为中心”,对教师进行人格化管理。“柔性管理”不依赖外界的力量,而是通过激发教师内心为社会做贡献的需求,主动地去进行科研工作。通过鼓励的手段让教师明白科研的重要性,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自主的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去。这个过程中管理者更加看重的是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满足教师的高层次需求,因而具有有效的激励作用。
三、柔性管理在科研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创造宽松的气氛
“柔性管理”不再提出一些硬性的指标和要求,也不在教师之间做过多的功利性比较,因此教师在进行科研过程中没有太大的竞争压力。可以依据的自己的爱好和目标选择科研项目,从而有一个更加自由和宽松的科研环境,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
(二)有利于科研目标的实现
没有了过多的管束和压力,参与科研的教师可以轻松地课科研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提出自己的需求,制定合理的科研进度计划,而不是一味的想要出成功。这样更有利于科研人员与管理人员共同配合,良好的开展工作,更快的实现科研目标。
(三)有助于形成自主化科研模式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往往有更高的精神需求,渴望自身的知识、才能、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社会的认可,能够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过去的奖励制度让科研工作看起来过于功利,反而打击教师的积极性。“柔性管理”可以充分激发教师的奉献精神,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自主化的进行科研工作。结束语高等职业院校的科研管理中,“柔性管理”对于激发教师的奉献精神,鼓励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会更加愿意积极地投身到科研工作中去,自主进行科研,为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我区自“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启动以来,教育局和进修学校领导对科研工作高度重视,并重新调整科研工作思路与做法。重点加强了七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组织建设。成立了船营区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增设了船营区教育科研办公室;2.加强政策措施保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船营区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意见》、《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成果评选办法》和《船营区教育科研组织管理制度》;3.加强规范化管理。编制下发了《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目录》、《船营区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目录》和《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过程研究实录》;4.加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立项课题必须是围绕我区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避免课题求大、求多等弊端;5.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监控。对各项研究课题的开题、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的制定、过程研究材料的积累进行全面监控管理;6.加强调研指导。深入基层一线,真正沉下去,了解课题进展现状,提出改进措施;7.加强研究成果的征集、评选及转化。以上这些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及各种措施的保障,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为我区科研工作整体提升奠定了扎实基础。
通过调研指导,我们欣慰地看到各校在教育科研工作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完善。
全区各中小学校(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船营区教育科研“一个意见”、“两个办法”的文件精神,校校成立了教育科研领导小组,下设专、兼职科研主任,并建立、健全了相关的教育科研各项工作制度。评价机制与激励机制逐渐形成。多数学校还专门设置了科研办公室,做到制度上墙,“十一五”立项课题及校本重点研究课题上墙。从组织建设与制度建设上给予学校科研工作以充分保障。
2.科研工作走下神坛,群众性科研活动蓬勃展开。
通过调研我们欣喜的发现,多数学校淡化了对教育科研工作的神秘感,能够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科研理念与学校的具体办学特色以及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形成了“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成绩即成果”的,以行动研究(关注问题→拟定策略→采取行动→反省评析→再度关注)为手段的螺旋式上升的研究模式。
群众性校本科研活动蓬勃展开。各校积极开展以学年、学科等不同形式的小组为单位,组成校本小课题研究团队。紧密结合各自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困惑及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确立研究课题,极大地拓展教育科研发展的空间。走出了科研是少数教师的事情,不是每个教师都能做的,仅限于有经验,有兴趣的教师,把教科研看成是游离于教学之外的事情的误区。
多数领导与教师已经尝到了教育科研带来的甜头,有的校长提出“科研是太阳”,“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在科研实践中他们逐渐感觉到教学与科研并不矛盾,二者是同一活动中的两个侧面:教学是做的过程,科研是反思的过程。科学研究是为教学服务的,有研究的教学,不是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教学;有研究的教学,不是任凭经验和惯性的教学,而是在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有研究的教学,教学效果不仅仅停留在感性的视觉效果上,或者是简单的经验上,而是能够上升到抽象升华、揭示教学规律的理论层面上,进而再次指导教学。
3.课题管理过程规范,确保课题研究不流于形式。
课题的过程管理问题,是确保我区“十一五”立项课题研究成败的关键环节。各校都能按《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严格实施、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规范课题开题,积累课题研究过程材料,认真、详细填写统一下发的《船营区教育科研课题过程研究实录》。按时进行形式多样的课题阶段研究成果交流活动等。由于加强了立项课题的过程管理工作,从扎实搞科研课题研究的角度来看,彻底克服了过去那种片面追求科研课题证书,而不注重扎实搞课题研究的务虚倾向。
各校都能按区里下发的《船营区教育科研档案管理目录》内容要求,建立起富有本校特点的形式多样的科研档案。从调研的情况看,有80%以上的学校达到科研档案管理要求。从而提升了我区科研工作管理水平。
4.评价激励机制健全,教师交流与展示平台宽广。
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学校能够形成有利于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文化氛围和浓郁的学术空气。如,经常开展不同形式的学术交流、论坛活动,在研讨与争鸣中碰撞教育思想的火花,从而出现“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通过让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教育教学深度叙事、经验论文等形式,为教师搭建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如推荐期刊发表,为教师出集子,出版教育教学专着等,实现教师最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同时多数学校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价与激励措施,调动并保护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如:目标激励,奖励激励,成就激励等。定期评比教育科研成果,把教师的科研绩效与评优晋升挂钩,设立教师科研奖,形成制度规范化,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为学校教育科研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5.阶段研究成果显着,内容丰富与呈现形式多样。
多数学校无论是立项课题还是校本小课题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了显着的研究成果。成果内涵丰富,有分量,比以往任何时期阶段成果都显得厚重。成果的呈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教育教学随笔;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及案例集;教育教学深度叙事及叙事集;课题研究经验论文;阶段研究报告;课件、教案、教材及专着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区教育科研工作存在严重失衡现象。
从调研的整体情况看,目前我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小学好于中学。但小学中也存在严重失衡现象,有的学校根本没有任何课题,即没有立项课题也没有校本课题,教育科研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似乎教育科研与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不不发生任何关系。
2.个别校长还没有走出对教育科研的认识误区。
部分校长对教育科研存在认识偏差,有主观认识障碍。尤其在中学,由于受中考指挥棒的制约,致使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还存在认识误区,感到教育科研十分深奥、神秘莫测、对教师来说高不可攀、深不可测,望尘莫及;教育科研是专业人员的事与自己无关,认为是专家学者的事情,觉得离自己非常遥远。依然认为教学与科研是对立的,无暇去考虑如何搞教育科研的问题。“科研兴教”与“科研兴校”还仅仅停留在口号上,其重要性还没有转化为广大领导和教师自觉的行动要求。
3.科研主任素质亟待提高。
有些学校对科研工作不重视,为了应付了事临时抓人,没有固定的科研主任负责此项工作;个别科研主任缺乏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对上级科研部门的工作要求落实不到位,敷衍了事。上级科研部门的工作得不到原汁原味的落实,给全区整体教育科研工作带来很大的障碍。在某种程度上科研主任应该是基层学校的主要培训者,承担着对广大教师的科研培训任务。因此,基层学校应当选拔具有一定工作热情、责任心强,并具有一定培训能力的人做科研主任,进而使基层学校的科研工作较顺畅地展开。
4.校本科研中的小课题研究水平有待提升。
我区校本科研中的小课题研究虽然已经蓬勃开展起来了,但整体看来,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教师选题盲目,问题过大,选点不准,还不能完全把教育科研与自己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结合紧密起来,使之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个性。小课题研究水平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个别学校还是处于松散型管理。这些都有待于逐渐规范管理、培训提高,使教师逐渐走上教育科研的科学轨道。
5.教育科研经费短缺。
多数学校提到教育科研经费严重短缺,开展科研活动或者派教师外出学习有很大困难。
三、主要对策与建议
1.继续提高认识,避免科研工作出现失衡现象。
各中小学校长应该认识到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科研是教学改革的先导,是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根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母机,是培养教师教学兴趣的有效手段。领导和教师应形成共识,没有学术性意识的领导,不是开拓性的领导;仅仅会教课而不会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不是新时期合格的教师。营造学校浓厚的科研氛围,拓展教育科研发展的空间,定会极大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部分领导消除教育科研惯有的四种错误观念:恐惧感、神秘感、名利观、无用观;要树立四种新的教育科研观念:科研兴教;科研提质;科研促改;科研兴师。
2.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培树一批科研骨干力量。
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的科研骨干教师(含科研主任)队伍是振兴船营基础教育的百年大计。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强科研骨干教师(含科研主任)队伍建设,加大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力度,实行市、区、校三级结合的培训方式,积极探索有效培训模式。努力通过科研活动聚合一批人、引领一批人、培养一批人、提高一批人、推出一批人。
3.加强对全区教育科研的调研指导工作。
进修学校教育科研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与指导工作。通过调研及时发现基层学校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排疑解惑。对在调研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通过培训会议或撰写调研报告的形式认真加以总结分析,从而不断推进我区教育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
4.建议加大教育科研在督导评估中的权重。
虽然教育科研工作早已纳入到我区教育督导检查的范畴,但建议加大教育科研在督导检查中的权重,以便引起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5.建议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