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素养的核心

职业素养的核心

职业素养的核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我国教育类型多样,不同类型教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尽相同。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大部分毕业后直接就业进入社会,从学校到职场、从“学校人”到“职业人”、从校园到社会、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跨度变化较大。因此,职业教育要从面向未来社会变化的趋势去构建学生适应社会变迁的核心素养,赋予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内涵。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应当以核心思维、核心能力、核心行为为主体,从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走向职场的人立足社会的最重要素养。

核心思维。思维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认识活动,是对新输入信息与大脑储存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心智操作的过程。职业学校学生离开学校进入社会,需要面对和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自身的关系,这就必须具备科学的思维方式。要具有理性思维,学生进入职场,面对全新的领域、全新的职业岗位和不断涌现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需要学生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理解和掌握职业岗位的知识和技能,有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指导行为。要具有批判思维,现代化社会变化万千,信息量大且获得途径多,如何获取、梳理、选择、传播、使用信息,这就需要学生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做到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作出正确选择和决定。要具有创新思维,世界是永恒变化发展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勇于实践、不惧失败、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要具有合作性思维,学生进入社会、走人职场,就要与人打交道,现代社会合作是主流,在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的复杂的关系之中,要善于与各种人开展合作,主动融入集体之中,具有团队精神,而不是选择对抗与伤害。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思维,学生进入社会也要与自然打交道,需要正确对待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要有节能减排、勤俭节约意识,倡导绿色环保。要有自我管控思维,人在生活中,要不断地与自身打交道,要形成自我管控的思维,管控自己的目标、言行、心理、情绪,不断与自身对话,具有健康积极的心态。而这些恰恰是大多数职校学生所缺乏的,因此,需要强化核心思维培养。

核心能力。从心理学角度看,能力是指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评价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它直接影响人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目前职校学生大多综合能力不强,制约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因此要加强核心能力培养。人的能力具有多样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但其中最核心的是学习能力、生存能力、职业能力。学习能力是为了使学生更好适应社会进步、技术变化、企业转型、岗位转换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从事新工作和掌握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乐学善学,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勤于反思,对自己的学习意识、学习习惯,认真审视,善于总结经验,适时选择和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信息意识,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价、鉴别、使用信息,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生存能力是为了使学生珍爱生命,谋求良好的生存、发展,拥有幸福人生,要教育学生珍爱生命,正确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具有优良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自尊、自强,坚韧乐观,能调节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良好的抗挫能力;自我管理,能正确认识和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动力;具有劳动意识,能尊重劳动,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不断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社会创造财富,为自己创造成功生活。职业能力是学生在未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地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能力,它主要包括对从事职业活动所需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掌握和运用的专业能力;对于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的掌握、选择和运用的方法能力;对从事职业活动时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的社会能力。

核心行为。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行为主体在实现行为目标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或所通过的途径。大部分职校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进入职场,面临着工作、学习、生活的问题,面临着个人、集体、国家利益关系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是职校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职业教育要让学生理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的原则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工作、学习、生活的意义、价值和相互关系,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自觉捍卫国家、尊严和利益;具有规矩和法律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筑牢法律、纪律、规矩底线,依法办事,远离违法犯罪,勇于和善于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具有责任意识,能爱岗敬业、乐业、勤业、精业,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履职尽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具有道德意识,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具有廉洁意识,善于明是非,知荣辱,辨美丑,有较高的免疫能力,廉洁从职,远离各种不良诱惑,经得起各种考验。

总之,职业教育只有注重培养学生以核心思维、核心能力、核心行为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才能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职业素养的核心范文第2篇

1.将个性化教育作为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树立职业教育是以提升职业素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理念,系统化地将职业素养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消除传统教育模式偏重标准化、同一化的弊端,着力于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拓宽和促进了学生职业发展的成功面。构建IPQ育人模式是企业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实践证明IPQ育人模式既符合教育规律又适应职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2.系统构建学生个性化发展平台。IPQ育人模式直面职业教育现状中的问题,抓住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点,立足职业院校实际,为学生搭建“1+X”发展平台,目前已经为学生素养提升和个性化发展设计了可供选择的六个大项、若干小项。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成立学生发展指导咨询站,在进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挖掘潜能。

3.把提升职业素养作为教育评价的导向。通过改革评价标准,将职业素养的提升作为评价职业院校学生的重要考核内容,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将职业素养提升作为成长目标。和基础教育相比,职业院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自由的发展空间,IPQ育人模式充分利用了职业教育的这一优势,鼓励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4.创造性地实践“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IPQ育人模式结合职教特点,创造性贯彻《纲要》要求,体系化地为学生搭建发展平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努力践行教育公平,让每个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发展后劲不足”和“学习兴趣不浓”是社会和企业的普遍评价。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职业教育片面关注专业技能教育,忽视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虽然职校学生以“专业技能强”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职业素养低”却成为制约他们职业生涯发展的一块短板。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很大,而当前教育有偏重标准化、统一化的弊端,忽视个性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新的育人模式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成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突破口。

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被认定为首批江苏省职教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在制订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唯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个性化教育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实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率先构建“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个性化职业教育模式”(Individualized Vocational Education Focused on Improving Professional Quality,简称IPQ教育模式)。

IPQ育人模式依据素质冰山模型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其内涵可以用“1+X”来简要表达。“1”指一个核心(提升职业素养);“X”指多元化的发展路径。“1”是以专业为依托,奠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根基;“X”是兴趣、爱好、特长、强项等,是开辟学生职业生涯新境界的利器,是促进学生事业更好发展的翅膀。

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IPQ育人模式目前给“X”设计了六大选项(每个大项中还有若干小项),学生可以选择一项或者多项。一是专业技能。鼓励学生参加技能训练、考工考证和技能大赛,成长为技能精英。二是通用技能,指对提高生活质量或职业发展有帮助的技能和素养,如职业礼仪、理财与投资、家电维修等。三是创新实践,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参与发明创造。四是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五是艺体特长,鼓励有兴趣和特长的同学组织社团,开展训练和竞赛,提升综合素养。六是升学深造,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路径,如对口单招、成人高考、申请国外大学等。

构建IPQ育人模式意在为学生搭建提升素养、挖掘潜能的平台,持续扩大职业生涯发展的成功面。如图所示,X轴表示个性化发展,Y轴表示职业素养提升,S表示可能获得的职业生涯成功面。可见,IPQ育人模式的实践能使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成功面成倍增长。

IPQ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有:1.建立服务平台。成立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培养专业指导师资队伍,为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等提供咨询、分析、指导。借助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等专业软件,用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工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在才能,找到自己最感兴趣和最适合的发展方向。2.打造素质拓展平台。定期举办科技节、生活节、体育节和“文明风采”大赛,开展第二课堂,发展学生社团,建立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基地。安排开放学习日程表,使学生有时间参加文体、技训、创新、创业活动。3.改革考核评价体系。重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探索德育学分制;打破单一的试卷考核形式,学业评价实行多样化考核;适当增加表彰项目,扩大表彰范围,引导更多学生体验成功。4.推进课程改革。充实通用能力课程,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构建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三以一化”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需要开设有特色的选修课;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开放丰富的教育资源,供学生选择学习内容;推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改革。5.改革课堂教学。探索分层教学,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构建符合课程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模式,创设有利于个性发展的环境。

从2009年提出构建IPQ育人模式,学校遵循“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经过几年的实践,目前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综合素养提升显著。该模式实施以来,学生的职业技能、“三创”素养、就业质量等有明显提高。学生获中级工证书的比例达96%,目前学校开设有20个校级学生兴趣社团、53个系部学生兴趣社团,学生社团参与率达到100%,青年志愿者的人数达到全校人数的20%以上。根据第三方调查结果显示,我校毕业生职业素养高,受到企业普遍欢迎,专业对口实习率达到80%,平均起薪比同类院校高10%。

科技创新卓有成效。我们把科技发明作为IPQ的试水区和突破口,学校每年开展“金点子”大赛,邀请专家指导,充分释放了学生的创新能量。

截至2013年12月,有98项学生发明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11年学校获“苏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称号,2012年获“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摇篮学校”称号,2013年获得“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称号,2013年获得“宋庆龄少年儿童科技发明示范基地”称号,是江苏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

创业实践蓬勃发展。通过出台制度,成立创新教研室、工作室,开发“三创”课程,编写、出版《赢在三创》《专利检索与专利改进》等教材,我校先后开办了35个学生创业社团。2013年我校创业项目实体店达到21家,完成电子商务(网店)创业项目入驻14家,获得“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园”称号。

职业素养的核心范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素养;就业创业;教育模式

时下,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学校意识到,提升职业素养,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模式改进是当务之急的任务。学校要推动学生自身水平的提高,不仅仅是简单的分析就业形势,提供一些就业信息,灌输一些面试技巧,还要提供更为实用的就业创业技能,让学生真正能够脱离学校,走上工作岗位。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具有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培养和提升职业生涯中某些必须的和必备的基本品质。对于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来说,所谓的职业素养就是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除此外,还包括理想、道德、直觉、思维等等,其核心是自主的时间管理和创新能力。职业素养的内涵包含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身体状况、心理环境、道德水平以及人际交往。第二层次是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以及相应的表达能力。第三层次是个人的发展潜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就是围绕着这三个层次的内容来进行,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核心,不嗟乃茉煅生、启发学生。

二、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就业创业教育理念

1.强化人本性。教育要以人为本,职业学校的就业创业教育也是如此。学校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目标、以及评价体系等都要围绕着学生来开展,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和前提,切实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和成长需求,注重学生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的每一点成长,将人性关教育理念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中。

2.凸显职业性。职业学校的本质属性就是培养未来工作岗位上的专业人才。因此,在教育中强化教育教学的职业性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在身体素质、心理素养以及专业技能、与人沟通技巧等等方面的教育教学都要带有职业化色彩,从岗位需求出发,围绕就业、创业的形势和方向,制定相应的教材、教案等,一切围绕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核心来规划学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模式。

3.注重隐形性。职业素养分为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显性素养指的是外在可以看到的人的特征,例如外貌、技能、行为等。隐性素养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如个性、价值观等。职业素养提升要注重对学生隐性素养的培养,即要注重学生内在品格的塑造、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初就已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完成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阳光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内在情绪情感的养成,为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提供正确的自我定位和人生规划。

三、当前职业学校教育的缺陷

1.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正确的目标会指引行动的方向,会让人有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热情。但是,反观现今的职业学校课堂,缺少了明确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师的努力方向有些捉襟见肘,学生也抓不到重点,浪费时间还浪费教育资源。

2.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脱节。目前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仍就将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的较差。学校提出产学合作大多是让学生参观企业、听讲座,或是在实验室搞一些实践模拟,并没有真的让学生参与到实际工作总。没有真正的锻炼机会,学生感受不到真是的工作氛围、考核标准、绩效监督等,没有真正的学习到有用的知识。

3.教师素养较低。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当下的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有些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工作多年,却没有实际专业岗位上的工作经验,因此不可能给学生们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和岗位实践知识。有些老师理论水平较差,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书本的知识化为实际的工作能力,这样,学生犹如闭门造车,老师不能提供有效的知识和建议,学生的见识和职业素养发展必然受限。

四、以提升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就业创业教育模式

1.学校扶持做后盾。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学校是其的有力后盾,学校为其提供一切可利用的就业、创业资源,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创业就业指导、政策解读、岗位评审等等,学校将成功经验、企业案例分享给学生,还可以提供一些专业的技术指导、工商税务指南、法律援助等等。确保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初有个良好的过渡和衔接。

2.创业案例是榜样。对于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来说,成功的案例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也是成功的模板。让有经验的创业者现身说法是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最直接有效的教育模式。那么,同为学生出身的前辈,将自己就业、创业中遭遇的经验、教训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给学生们,将更能够给人以启迪。

3.氛围营造是补充。当下的职业学校,还是一片书香的沃土,而学生在书本中埋没太久,心潮澎湃的走出校园后很容易受到现实世界的打击。学校是港湾,社会是大江大海,学生没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很容易在市场的浪潮中受伤。那么,学校如果能够营造出社会上的就业、创业氛围,让学生们在心理和专业素养等方面在校园中就练就成形,那么学生在走入社会就会少受挫。

4.学生实践是落脚点。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的就业创业教育模式要立足于学生实践,让学生真正动手动脑的亲身体验过,才会真正理解岗位的含义以及岗位的需求,那么学校需要多与企业合作,提供给学生们尽量多的机会参与到企业的实际运营中,让学生在专业岗位上亲身参与到企业的管理流程,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将书本的知识化为自己的能力,将校园中的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

我们说,职业学校是向企业和社会输送有用的专业人才的地方,那么,学校在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模式改革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职业素养问题,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玉梅.选择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应注意的问题[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7) .

职业素养的核心范文第4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的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电力行业本身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工业,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发电企业要安全、高效、清洁生产。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依托电力行业办学,适应新时代的电力发展需要,全力推进专业建设,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以动力工程系热工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为例,探讨高职高专热工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素养与核心能力培养的实现方式。

一、明确专业定位,确立专业培养目标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产业。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火力发电机组的参数和容量不断提高,机组的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对机组热控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量越来越大,因此提出了对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需求。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专业主要是为火力发电企业培养热工仪表检修与控制系统维护岗位上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适应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生产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从事热工过程自动化仪表和系统的安装、调试、维护、检修和运行管理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具备基本的经营与管理、社会、人文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知识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可直接从事的主要职业岗位包括发电厂的热工点检及热工维护岗位;热工检修公司的热工仪表检修、热工自动装置检修、热工程控保护、DCS组态及检修维护等岗位;电力安装公司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岗位;电力试验院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试验岗位(包括DCS组态及调试)。毕业生经过2―3年获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后可以胜任技术员岗位,通过5―10年自主发展后能够适应的岗位主要是热工专责工程师等技术管理岗位。

二、分析专业工作领域,明确专业核心能力,确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高职高专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和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己独特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由行业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建设负责人组成产教结合委员会。首先,由行业专家分析专业工作领域,将热工自动化专业的工作领域解析为热工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热工控制系统维护保障(炉控、机控及辅控)、控制系统开发等三大工作领域,针对每个工作领域,提炼出具体的工作任务,明确每项工作任务需具备的职业能力;然后由专业建设负责人明确对接职业能力所需的课程支撑,确定基于德育素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最后由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确定热工自动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1)知识结构。在知识结构方面,注意通识、专业技术基础以及专业知识的有效组织与协调。通识部分主要有英语及计算机信息方面的工具性知识的运用、人文社科知识、经济管理以及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的了解;在熟练掌握锅炉、汽机、发电机及热力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基础上,强化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设备、过程控制系统、顺序控制与热工保护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习得,突出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特长。(2)能力结构。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即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养成运用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习惯,应用本专业知识进行自动检测仪表维护与检修、自动控制装置维护与检修、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维护、自动控制装置安装、热工热工程控保护系统的维护与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实验能力,能及时了解本行业国内外生产现状,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的方法,具有初步的科技开发能力。(3)素质结构。高素质对专业教育、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素质结构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及身心素质等四个方面进行渗透。一是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与文学艺术修养,能够正确认识和了解当今时代优秀文化与科技成果的现代意识,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三是具有一定的科学素质,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有工程环境意识,有综合分析和解决一定的实际工程技术素养。四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做到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相互渗透与有机融合,才能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

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火力发电机组的参数和容量快速提高,机组的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家电投等大型发电集团,提出了对专科生的就业需求限制,这无疑对热自专科学生就业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又急需电力热工安装与维护的一线技能型人才。鉴于此,高职高专电厂热工自动化专业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向,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急用人单位之所急,积极为火电建设及发电企业培养热工仪表检修与控制系统安装与维护岗位一线上的高技能、上手快的应用型人才。将主体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教、学、做相统一,以?W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素养培养为基础,采用“六项融合”的结构将专业标准和职业标准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方式,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能力,实现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和职业能力诸方面的全面与和谐发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基于工作任务的六步教学法、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以“核心技术一体化”作为课程联系纽带,专业核心课程均采用理实一体、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式,所有理实一体课程均在实训室内完成课程教学,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建立相应的教学资源库,有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混合式教学。

职业素养的核心范文第5篇

在这一背景下,无论是国家层面《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台,还是浙江省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工程的实施,都给了绍兴市直中职语文名师工作室新的研究信号与方向――作为中职教育体系中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课程,作为中职学生精神食粮,尤其是文化粮食的主要来源,语文学科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什么,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研究路在何方?

从课题研究到团队建构,从课堂改革到读本编写,绍兴市直中职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成长历程,并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抢占浙江省语文课改高地,扛起独具绍兴特色的课改大旗。

春之播种,课题研究让核心素养生根发芽

“如果把一个人的发展要素比作一个瓶子,那么核心素养就是放入瓶中的高尔夫球。”从专家论剑到名师分享,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到各校教师的头脑风暴,从会上的热烈交流到网络的现场直播,去年十二月,2016年绍兴市中职语文教研大组年会暨核心素养培训会在绍兴中职语文界掀起了一场关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风暴。绍兴市直中职语文名师工作室正是这场会议的发起者和中坚力量。令人惊讶的是,这场风暴的缘起竟然是戴智敏老师的一个研究课题――基于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一纵三横”“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模式构想。

2016年3月,浙江省制定“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实施方案,而“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工程”作为五个方案中的第三个列入。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可分为职业理想素养、职业人格素养、职业意识素养和职业关键能力素养四个方面,其中“职业关键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以“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如何有效提升中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构建具有绍兴中职语文特色的核心素养培养模式?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她把手下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召集到一起,这是一群有追求、有拼劲,敢想敢干的年轻人,在戴老师的带领下,他们立刻组建起了“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团队,从最基本的课题研究做起,开展了《基于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一纵三横”“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模式构想》课题的研究,并成功申报了绍兴市职成教课题和浙江省职成教课题。

为了提升课题的质量,工作室还特别邀请浙江省教科院程江平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职语文新课标组组长、中职语文国家规划教材主编倪文锦教授和浙江省职成教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浙江职业技术教育通讯》责任编辑庄曼丽老师等多位专家前来指导。经过各路专家的问诊把脉和工作室成员的深入讨论c研究,终于确立了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框架。

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理解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四个方面。简单地概括即四个词语:语言、思维、文化、审美。其中,“语言理解与运用”是核心之核心。在此基础上,遵循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理念(把中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学生、学徒和员工),又把“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分为三个层次:生活必备语文素养、职业拓展语文素养和职场应用语文素养。“这三个层次既相互联系,又层层递进。从中职学生的发展阶段看,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培养其生活必备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学徒,我们要培养其职业拓展语文素养,而作为一名员工,我们要培养其职场应用语文素养。”戴智敏说。

为了能让课题研究有一个宣传阵地,他们找到了《浙江职业技术教育通讯》的责任编辑庄曼丽老师,在庄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研究团队在杂志上开设了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研究专栏,在之后的一年中,该栏目每期都会刊登工作室的研究论文和教学课例。此外,他们还积极报道课题的研究进展,在“绍兴教育网”上报道十次,创办了工作室订阅号,借助新媒体及时最新的研究信息和成果。

夏之耕耘,教学改革让核心素养落地有声

为了能让课题研究尽快落地,他们又先后组织教研活动15次,一年来,在戴老师的引领下,这个善于思考、志同道合的青年教师团体,立足课堂,聚焦“中职语文核心素养”这一中心,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构建起了“立体化”的研究和实践模式。他们与“慕课”相约,尝试教学演讲,探索“互联网+教学”的新变革;他们掌选择性课改之勺,普职融通,烹调中职语文争鸣讲坛;他们走出绍兴,问道丽水松阳和金华浦江,在切磋中共同成长;他们邀来名家学者,问诊搭脉,引来源头活水。“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戴老师的指导下,工作室终于找到了“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突破口,组织“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课例评比,积极开拓教师素养提升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此基础上,基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他们还积极创新教学评价模式,结合选择性课改,实施“1+χ”的选择性评价模式和学生作业超市评价模式的研究。

“教学需要用问题切入学习内容,以问题推动教学流程。问题设置巧妙了,教学就事半功倍。可以说,教学设计的功力主要体现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上。”工作室的青年教师,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劳鸿燕老师认为,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重点、学生的难点来提问,一个关键问题的提出往往会成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跳板”,而这个问题就要求直接指向“核心素养”。

一年来,核心素养的研究不仅让工作室的成员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且还取得了累累硕果,他们中的骨干教师如傅卫莉老师成为绍兴市教学名师,沈兆钧老师先后开办4场讲座,在教材编写、课题研究、论文评比中获奖6次,5篇,指导学生获全国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和浙江省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他们中的后起之秀如劳鸿燕老师先后包揽了201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比赛,2016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比赛,2016年全省技工院校“国学进课堂”语文课教学比赛、2016年绍兴市优质课比赛等四项重量级教学比赛的桂冠;年轻教师陈霞芳接连获得绍兴市中职学校优质课评比和绍兴市中职学校文化课说课评比一等奖。

一年来,导师戴智敏老师携工作室成员共开办讲座20余场,工作室成员中有7人次在全国、省市级教学比赛中获奖,有15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得一、二、三等奖,有6项课题在省市级教学成果和课题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有2项省级课题,9项市级职成教课题立项,有11人次指导学生在全国文明文采大赛、浙江省中职学生职业能力大赛、绍兴市文明风采竞赛和其他各类学科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

秋之绚烂,校园读本让核心素养研究开花结果

如果说教学改革是对核心素养研究的日常操练的话,那么编写校园读本则是对核心素养研究的深入拓展,是将粗糙的实践转化为精致的思想和文化的必经之路。绍兴市直中职语文名师工作室的《晨读・晚练》这一校园读本就是在这样的期待中“破壳而出”的。

“这套《晨读・晚练》读本一共有四册,包括‘晨读’和‘晚练’两部分。”戴智敏老师对此如数家珍,“全书按照单元主题的特点将晨读和晚练这两大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均包含于每一个单元和每个篇目中,这种全新的编排和整理,突出了学生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形成了本读本的核心素养能力点分布结构。”

《晨读・晚练》可以说是绍兴市直中职语文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的“思想精粹”。据悉,为了体现读本与绍兴市中职学生的匹配性,2016年工作室组织了多次专题研讨活动,才最终建构了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培养目标(即语言的理解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发现与鉴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让每一项核心素养都有了立足c”。来自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的沈兆钧老师告诉记者。此套系列读本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以引领中职学生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材编写的主要内容,按照中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三个阶段(即学生、学徒和员工),将教材分为:生活必备语文素养(分为上下两册)、职业拓展语文素养、职场应用语文素养三大模块,并将这三大模块作为学生“中职语文核心素养”三个阶段的培养路径。

职业素养的核心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44-01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是对整个教育体系的战略性调整,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说,培养一个学生,不仅仅是培养技能,更要培养素质。素质教育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1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

素质教育在国内已实施了许多年,但是面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一路坎坷,很不乐观。实施素质教育,实质上是创造和使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主动地将人类科学、文化、审美、劳动、道德等文明成果内化为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获得充分发挥与提高。使所有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同时也满足受教育者的特长得到发展。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增强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因此,从高职学生自我发展、顺利就业的需要出发,从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办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的前提出发,怎样才能使我们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如何去实施素质教育,仍然还是一个长讲长新的话题。

2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对高职素质教育的启示

目前,高职院校通过有限的课时采用传统教育手段开展素质教育培养的现状喜忧参半,大都停留在形式上,学校一方面大肆宣传素质教育很重要,实际上因为学制与课时限制仅仅停留在搞搞学生活动、第二课堂的表面。所以我们需要开设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以及开发相关的能力测评标准。这种课程为“综合素质养成性课程”,即通过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来强化习惯的养成直至影响到内在精神世界的变化。目前国内的职业核心能力及其测评体系就是这种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经试验证明其是高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职业核心能力又叫“关键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核心能力包括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等六大能力和两个组合模块:职业方法能力、职业社会能力。可以看出这些都与素质教育范畴有关。我们以与人交流模块为例,该模块的定义为:“与人交流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的工作能力中抽象出来、具有普遍适应性和可迁移性的一种核心能力。它是指在与人交往的活动中,通过交谈讨论、当众讲演、阅读并获取信息以及书面表达等方式,来表达观点、获取和分享信息资源的能力,是日常生活以及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社会和方法能力。”该模块与其他模块均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表1是与人交流模块 (中级)培训测评标准。

职业核心能力的其他模块的培训与测评标准与上面的模块在结构上完全一致。这个核心技能的培训与测评标准针对性、操作性非常强,明确地告诉培训对象要做什么、如何去做、要达到什么水平。这与高职教育以技术应用为宗旨的实训实践模式不仅相似,而且是对技术应用型实训实践模式的提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把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与核心能力培养有机结合,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贯通。总之,这种模式能够像其他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一样,真正起到我们前面提到“素质养成”的作用,而且收效较快,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

职业核心能力是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热点,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高职素质教育完全可以按上述职业核心技能的培训与测评系统,结合自己的特点与内容,实现全面的改革,打造新的高职素质教育平台。

3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方法

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融会贯通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根本在于理念的更新和创建适宜高职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在高职教育的主要教学实践活动中将职业核心能力的理念落到实处。

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肯定是行不通的。以下方式在笔者所在学院的试验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究和改良。

3.1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嵌入其他课程

1)开班方式:模块课程嵌入其他课程。可以嵌入人文素质课程,也可嵌入专业课程。

2)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学习者中心策略”,按项目教学的OPTAE五步教学法(即目标、准备、任务、活动和评估)操作, 采用讲、练结合的形式。

3)项目载体:结合学生专业和嵌入课程选题。

4)训练目标:在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5)组织方式:分组。全班分为5~6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过程。

6)评价方式:平时课堂考核占60%(其中含自我评价、老师评价、小组评价),期末考核占40%。

7)学习特点:课堂活动为主,教师指导;课外自学,课堂讨论。

3.2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单独开课

1)开班方式:模块课程单独开课。

2)教学方法:完全按项目教学法的OPTAE五步教学法操作。

3)项目载体:结合学生专业选题。

4)训练目标: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5)组织方式:分组。全班分为5-6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过程。

6)评价方式:小组项目完成情况占20%,课堂考核占40%(其中含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期末考核占40%。

7)学习特点:项目教学,学生活动,教师指导;课外为主,课堂为辅。

4结语

这样一个素质教育平台,针对性和操作性非常强,其对学生能力培养效果明显,在教学方式上,应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一个知识结构完善的师资队伍发挥团队的作用才能实现。

资助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教育部重点课题(GJA080009)。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000.

[3]《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

职业素养的核心范文第7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研究

当前,中国酒店业呈现出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主题酒店鼎立发展的良好态势。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大举布局中国二三线城市,经济型酒店借助资本市场快速连锁发展。酒店业正成为中国旅游市场极具活跃的元素。顾客维权意识及消费理念的日趋成熟,对服务的多元需求,倒逼酒店管理风格及服务模式发生转型改变。酒店新业态要求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必须更新提升。本文基于对成都13家酒店及餐饮企业的调查,分析新业态、适应新形势,探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方法。

1 职业核心能力的国际国内研究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在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被称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为“基本能力”、 “软技能”;香港称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台湾称为“关键能力”。1998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

2 酒店企业对从业者职业核心能力要求的调查分析

2.1 成都酒店餐饮企业从业人员职业核心能力要求的调查

2013年3-6月,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开展了对成都13家酒店餐饮企业调查,向调查单位人力资源部主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22份,回收18份,回收率81.8%,能客观反映成都酒店餐饮企业的真实情况。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研究,课题组发现酒店餐饮企业对员工职业核心能力有不同的细分要求。对管理者,希望通过“借脑行动”,让管理者知道“Do right things” (做正确的事);职业核心能力体现在团队管理、绩效管理、领导艺术、战略管理、创新能力、危机管理等领域;对基层员工,期待通过“借力行动”,增强执行力,“Do things right”(把事做对);职业核心能力体现在团队管理、执行力、沟通协调、岗位技能、规章制度、商务礼仪、外语交际等领域。

2.2 酒店餐饮业从业者职业核心能力调查分析与8大职业核心能力关系对应

基于国际国内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共性理解,课题组将成都酒店餐饮从业人员职业核心能力要求调查分析与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的8项职业核心能力进行了关系对应。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8项职业核心能力 酒店企业对管理层 职业核心能力要求 酒店企业对基层员工 职业核心能力要求

与人交流、与人合作 团队管理、领导艺术 团队管理、沟通协调

数字应用、信息处理 战略管理 岗位技能、执行力

解决问题 战略管理、危机管理 岗位技能、执行力

自我学习 领导艺术 岗位技能、规章制度、执行力、商务礼仪

创新革新 创新能力、 执行力

外语应用 外语交际

从对应表格分析,酒店餐饮企业对从业者的职业核心能力要求与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所列举的8项职业核心能力是吻合的。

3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3.1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是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酒店管理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酒店管理人才。由此,我们得到启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就应当与酒店企业对基层员工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相契合,实现有效定位,精准培养。

基于以上分析研究,课题组确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目标为“基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下,契合企业对基层员工职业核心能力要求的能力培养”,具体讲,就是培养酒店企业需要的有吃苦耐力品质、良好职业道德,具备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善于调控情绪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3.2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措施

3.2.1 构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课题组从团队协作、与人沟通、创新思维、数据处理、信息处理、解决问题、终身学习、情商管理、抗压力忍耐力与训练、职业素养与领力培养等十个方面构建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与专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相辅相成,有区别、有针对性,体现了精准培养。课题组认为,外语应用能力为酒店管理专业能力,应列入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因此没有将外语应用列为职业核心能力。鉴于酒店企业对毕业生吃苦耐劳,学会与人相处,善于调节情绪,有良好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的特别要求,课题组强化了情商管理、抗压力忍耐力训练、职业素养与领导力培养等课程。

银杏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8大职业核心能力 银杏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

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设置 银杏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

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 课时

与人交流、与人合作 团队合作、沟通与交流 团队合作能力、与人沟通与交流能力 10

数字应用、信息处理 数据处理、信息处理 数据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6

解决问题 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创意作品展 解决问题能力 12

自我学习 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能力 6

创新革新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 6

外语应用 --- ---- 0

抗压力忍耐力训练、情商管理 情商管理能力 8

职业素养与领导力培养 职业素养、领导能力 6

3.2.2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成效

3.2.2.1学生满意度高,教学效果好,课程受到学生高度赞誉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2013-2014第一、二学期,课题组通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开发与训练》公选课对酒管系11级、12级酒管专业选修课学生实施了课程训练,每期120人。通过对三期回收的3000多份课程报告及学期总结的分析,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为99%,出勤率99%,教学效果好。2013年6月、2014年1月、6月,该课程学生在校园举行了三届学生创意作品展,受到了全院师生广泛好评。

3.2.2.2强化职业素养、情商管理,增强实践能力,培育现代公民

基于酒店企业对基层员工职业素质与职业核心能力的特别要求,课程体系通过情商管理、职业素养与领导力训练、抗压力忍耐力训练等课程强化了学生职业素养、情商管理,突显实践能力,培育现代公民。通过对11、12级酒管专业实习生的追踪调查,我院实习生普遍具有吃苦耐劳,善于与人相处,职业素养好等群体特征,受到希尔顿、万豪、洲际、香格里拉、文化东方等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的普遍好评。

3.2.2.3学生团队精神、创造力得到有效培养,凸显职业核心能力优势

课程体系秉持“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理念,将团队精神、创新思维融入教学各环节。“团队意识强、创造力强”已成为参加了该课程学生的典型素质特征。如,陈益,男,12级酒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开发与训练》公选课学生,2014年6月参加迪拜帆船酒店实习生招聘面试,从60多名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实习机会。他谈到,参加该课程让他变得阳光热情、富有激情与创造力。张泽逸,男,12级酒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开发与训练》公选课学生。2014年10月代表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参加第二届亚洲酒店业青年领袖峰会,与来自日本、泰国、韩国、瑞士、澳大利亚、香港、澳门等地高校学生同台竞技,荣获“创造力挑战赛”团队第二名。

4 结束语

职业核心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等人力资源强国,通过实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高本国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是人才。酒店新业态对从业者职业能力提出了更新要求。课题组通过三学期的探索实践,构建了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精准培养,取得了良好效果。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是中国第一所本科类酒店管理院校。近年来,学院积极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培养酒店企业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我们希望课题研究成果能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起到建设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开发与训练.梁国玉.机械工业出版社

职业素养的核心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职业生涯中起关键作用的反映其综合素质的能力,它将影响人们一生,是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生存能力。包含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创新革新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科技与信息应用能力、进取心和责任感等基本素质。

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培养目标的核心要求。然而,随着高职院校的扩张和快速发展,片面理解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使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环节中只重视和强化从事某一具体工作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一味地追求“就业率”。忽视了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这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认识不到位,仅仅将其纳入就业指导课程的一部分,局限于就业政策的宣传、择业技巧的传授等,至于学生的特长是否得到了发挥,是否从事专业相关性工作,在就业的岗位上是否有“发展力”,则无从知晓,学生步入企业后往往有诸多的“不适应”。

如何建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形成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可操作行的机制,全面促进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成长,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素质的对接正日益受职业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探讨。针对这些问题,在此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1 建设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素质的对接

从教学管理制度入手,建立支持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绩点学分制,将职业核心能力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国家职业核心能力鉴定标准,构筑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平台:构建并完善以公共必修课、专业嵌入课、公共选修课三类课程为载体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实现教学计划内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以核心能力鉴定为抓手创建“鉴定培训一体化”模式,在鉴定中进行培训,在培训中完成鉴定,鉴定培养互相促进;以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班级活动为载体,创设项目制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践体系,在社会实践及社团活动中注重发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尽可能多的学生个性全面发展提供舞台和机会。三种方式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作用,为学生职业能力成长构建良好平台。

2 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师资队伍建设,建立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职业核心能力不同于专业技术,而是应用某种技术方法去做事的能力,其养成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行为的改变。因此,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一种行为能力的训练,重在工作或学习的过程,而不在于其结果。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特殊性,职业核心能力师资队伍的质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决定性作用。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具有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师和测评师资格的师资力量,推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全面采用“OTPAE五步教学法”、“贯穿项目训练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注重团队协作和过程控制。构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制定并完善相应的教师、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评价、管理制度,设立以鉴定所为主体的第三方培养质量评价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实施职业核心能力的考核评价工作,注重过程的督导与监控,做到“事前有培训,事中有督导,事后有考核”。保障考核评价结果客观真实,进而促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

3 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实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考核评价的权威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