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通讯的发展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1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通俗来讲就是通过安置在地球上方某一方位的卫星中转站,将地球站发送过来的信息电磁波经过无限放大后在反射到指定的地球上的某一区域。这里的无限放大是指对于所传播区域的无限放大,信息的内容没有任何的改变,并且由于卫星通信技术所经过的只是地球的大气层,所以在传递过程中,信息的损耗是很小的。不但如此,由于其所覆盖面积的广泛性,区域内便可以实现信息的通讯和沟通,并且可以实现多方的互动和交流。下面,我们将对卫星通信技术的主要特点和优点进行叙述。
1.2卫星通信技术通信的主要特点卫星通信技术最大的特点也是它的优点,就是通信信息所覆盖的范围大,这是任何一种通信技术都无法超越的(至少科学技术发展至今是这样的)。重要的是卫星的电磁波所覆盖的区域都可以接收到信息,并且区域内部可以进行通信;由于利用卫星进行通信所通过的障碍物少,除了地球表面的大气层,几乎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信息传递的。因而,在传递过程中,信息的损耗小,信息的质量相对较高;在通信过程中,几乎不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操作简单,可以轻松地实现通信和广播。
1.3卫星通信技术发展状况纵观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卫星通信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自20世纪60年代卫星通信技术的初具规模,到20世纪70到80年代,其发展达到了空前的鼎盛时期;再到20世纪末,卫星通信技术仍然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以及文化领域,并且在军事领域的运用是任何通讯都无法替代的。卫星通信技术不但可以应用于航空、海事等环境下的通讯,还可以运用于大众传媒(如视频和音频广播)领域,对于应急事件的处理例如:火灾、地震、洪灾等,其所起到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另外,在高科技领域,其应用也日趋广泛,并且得到了发展,例如: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等。
2卫星通信技术在广电系统的应用
目前,我国电视机的总量已经达到了3.5亿台,电视媒体机构也已经达到了数千家,并且有线电视也达到了9000万户。但是,如果了解一下其他发达国家的电视媒体情况便会发现,我国如今的广播电视业总体规模是偏小的,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现在的广播电视系统多是以光缆为基础通信方式,然而,以卫星通信技术为主的发展状况其实是十分可观的。
就用户所收到的电视节目数量而言,如今已经广泛推广的“村村通”的电视节目也只有44套。就设备的拥有量和运用程度而言,我们国家的接受设备也只有百万台。在美国,两亿多的人口就拥有6000万户的广播电视用户,而卫星电视直播用户已经达到2000万户。总结技术发展的规律会发现,发达国家的技术推广和应用状况就预示着发展中国家未来的发展状态。所以,在未来,卫星直播电视将在我国电视技术发展中占据主要的地位。相关领域的专家认为,我国已经具备发展卫星电视直播技术的能力。通过“村村通”所取得的成就,在广大农村受众中已经得到了印证。在我国,将卫星通信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广播电视系统可以进一步提高信息的人口覆盖率。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可以预测,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已经从现在的几十套跨越到了上百套,以至于几百套的广播电视节目,并将进入寻常的千家万户中。
3结束语
这是新华美通在5.12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当天为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条企业新闻稿。作为中国唯一的企业新闻通讯社,新华美通在灾害发生后2小时即启动了一项面向企业和机构赈灾的免费新闻稿服务。截至到2008年5月20日,共相关的新闻稿400多篇,新闻图片50余张,所涉及的企业和机构赈灾款物价值超过15亿。这些企业新闻稿得到了数百家平面媒体和网站的转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赈灾新闻稿的企业和机构中,既包括国航、百度、中移动、中国银行等中国本土企业,也包括微软、宝洁、辉瑞、思科等跨国公司,以及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美国商会等机构。作为一个汇聚海量企业新闻的平台和渠道,企业新闻通讯社在传播企业资讯、构建品牌影响力方面,在这一特殊时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媒体变革凸显企业新闻的重要性
企业新闻通讯社的概念始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根据纽交所的规定,上市企业必须在同一时间把同一份新闻发送给不同的新闻机构,以确保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同时,许多大型的企业乃至政府机构也希望采用某种便捷的手段,将新闻稿同时送达多个媒体。可是当时的企业和公关公司根本不具备这样的机制和设备。幸好,曾在二战中担任无线电报务员的Herbet Muschel凭借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这个潜在需求,于1954年创办了PR Newswire(美国企业新闻通讯公司,简称美通社)――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模式诞生了。
在其后的50多年时间里,美通社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和机构新闻稿,其网络和业务范围迅速扩大,迄今已覆盖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0多家媒体,每天以40种语言800至1,000篇新闻稿,以覆盖范围和发稿量计算,位居全球新闻通讯社前列。美通社服务于超过4万家企业和机构,占据全球新闻稿市场60%以上的份额,全球500强中三分之二的企业都是美通社的客户。2002年底,美通社在中国成立了其分支机构――新华美通,第一次将企业新闻通讯社的模式引入中国。
在国内最早开始使用这一服务的是海外上市公司和大型国企。2005年,新华美通帮助中海油以30种语言向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了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新闻稿。也正是在这一年,新华美通结束了其自2002年底“落地”中国后近3年的市场开拓期,开始了一段平均年业务增长率超100%的高速发展期。熟悉那次事件的读者都知道,中海油对优尼科的收购最终因某些“非市场因素”以失败告终。然而在从2005年6月23日发出收购要约至2005年8月3日宣布退出竞购的1个半月时间里,中海油通过新华美通了一系列的新闻稿,详细披露了收购进程,表明了公司的计划和意图。虽然最终收购失败,但是却赢得了海内外媒体、投资界和公众的赞赏,树立了“积极进取、公正透明”的良好的公众形象。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花哨的广告创意和刻意的公关策略,中海油基本上采用了以长效的即时性的新闻稿为主导的媒体传播方式,借助企业新闻通讯社在新闻性、时效性和媒体覆盖广度上的优势,在传播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谈到这一事件,新华美通中国区总监陈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它充分证明了新闻传播对于企业的作用和意义。而这样的例子,在新华美通的客户当中还有很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媒体行业的巨大变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于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信息价值的判断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特别是对于企业信息,媒体、投资者乃至公众更加倾向于从自己的视角进行甄别,广告、公关稿件等传统单向式的传播方式,对受众的吸引力不断下降,特别是在应付企业突发事件、危机公关等需要大范围传播的情况下,也远没有通过企业新闻通讯社新闻稿那样经济、高效。
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新闻通讯社的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所接受。数据显示,新华美通目前在中国大陆拥有超过400家年度客户和近千家不定期客户,其中包括180多家海外上市公司、200多家大型国企、跨国公司在华机构、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为数众多的新兴高技术企业。根据陈玉的介绍,尽管中国本土的一些模仿美通模式的企业发展并不顺利、美通社在全球的几个竞争对手碍于新华美通的高速发展迟迟没有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企业新闻稿的概念在大多数中国企业中已经形成,中国的企业新闻稿市场将很有可能在5~10年的时间内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
好的传播效果=专注+创新
美通社的发展史即是企业新闻稿行业的发展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美通的服务领域已经遍及文本新闻稿、图片、多媒体新闻、媒体监测、媒体情报、投资者关系服务等多个领域,但是美通始终坚持其创始时的宗旨,专注于传播的过程。美通在中国大陆的网络覆盖3,000多家媒体的10,000多名记者和编辑,可以将企业的新闻稿根据客户需要和稿件内容发送至20多个行业的媒体。
令人十分感兴趣的一点是,新华美通从不会帮助客户撰写新闻稿,或者制定公关策略。可以说,他们的角色既不是公关公司,也不是新闻机构。如果一定要给这种新闻通讯社加一个称号,那么应该说,他们是建立在企业与媒介之间的一个桥梁,使得企业真实的信息和声音能够通过媒介传递给大众。
在不断强化其服务优势的同时,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兴起和活跃,新华美通也开始尝试引入全新的传播手段。目前新华美通已经跟国内领先的无线互联网门户空中网以及手机客户端软件提供商掌讯通成功地展开合作,可将企业新闻稿、图片和多媒体等内容直接送达国内超过4,000万的无线互联网用户;借助设立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幅电子广告屏和遍布香港地区的LCD和LED广告屏,新华美通的网络进一步拓展至户外媒体;于2008年1月份推出的多媒体新闻稿服务,使新华美通成为国内首个提供此类型传播服务的机构,其融和多媒体和Web2.0技术的诸多特性,被认为是下一代企业新闻传播的主流模式。
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作为一家全球性的企业新闻通讯社,新华美通自进入中国开始便肩负着布道者和服务者的双重使命。在不断拓展网络的同时,新华美通在培育市场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在中国,新华美通会经常组织企业和媒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比如与中国传媒大学、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等学术机构合作,帮助中国企业了解企业新闻稿和海外传播的对于企业建立品牌影响力的价值和作用。
2、1983年,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CP/IP协议,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莱分校把该协议作为其BSDUNIX的一部分,使得在社会上流行起来,从而诞生了真正的Internet。
3、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NSF)利用ARPAnet发展出来的TCP/IP的通讯协议,在5个科研教育服务超级电脑中立了NSFnet广域网,ARPAnet--网络之父,逐步被NSFnet所替代。到1990年,ARPAnet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4、1989年,由CERN开发成功WWW,为Internet实现广域超媒体信息截取/检索奠定了基础。
5、到了90年代初期,Internet事实上已成为一个“网中网”──各个子网分别负责自己的架设和运作费用,而这些子网又通过NSFnet互联起来,Internet的限于电脑专业人员,逐步把Internet当作一种交流与通信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共享NSFnet巨型机的运算能力。
一、传播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人类诞生之初,由于生存的需要,必须实现个体之间的交流。在漫长的时期内,人类只能依靠原始而古老的传播方式如表情、动作等来相互了解。随着劳动和生活中传播活动的需要,人类发明了使自己彻底完成从猿到人的转变的传播工具——语言,然后又发明了使信息可以保存下来并使文化有效积累成为可能的传播工具——文字。最初的文字刻在甲骨、金器上,后来又有了绢、帛,东汉的毕昇借鉴前人的经验发明了纸。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传播手段先进,传播内容丰富了起来。但是,这些还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的迅速的社会传播,还需要有技术上的更大突破。这种突破,于15世纪中叶拉开了序幕,其标志是金属活字印刷术和金属活字印刷机的问世。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手摇金属活字印刷机,开始了活字版印刷书籍,这说明人类在信息传递技术上的进步。到了19世纪初伦敦《泰晤士报》首先于公元1814年开始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印报,使得知识与资讯得以普及,这是一项相当重要的进展。1833年,第一张廉价报纸纽约《太阳报》的诞生标志着真正的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它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滚筒印刷机,每小时印报4000份,为大量发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在19世纪,美国人莫尔斯发明通讯电码,开始了有线电报时代。1870年出现电话,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使人类的通讯技术大幅改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此技术为基础发明了民用无线电。在此同时,电影工业在欧美亦成为另一种有力的大众传媒。电视是在1924年首次问世,而英国定期播放电视则始于公元1936年。电视时至今日,仍是一般人主要吸收资讯、常识,作为休闲娱乐,或作为消磨时间打发孤寂的工具。
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为大众传播带来了一次新的机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通过与通讯的巧妙结合,在加工处理信息方面改变了以往直接参与的方式,是信息处理第一次超越了人类自身而实现,真正达到了信息的传递、存储和加工处理的一体化和自动化,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最先进的传播革命,大众传播进入了数字化与网络传播的崭新时代。
电脑促进办公室自动化、产业自动化及家庭自动化;镭射科技,如磁碟机、碟片、影像传真机及文件处理系统普及;有线电视与通讯卫星结合,使电视的功能发挥更佳;资讯社会应用许多新的传播媒体,如电视、电话、电子邮件、电子报讯、电视传讯、电话影视、电子会议等等,正缔造全面电子化的环境。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整合了多种技术,它不但能统一处理文字、声音、图形、影像等各种符号形式,而且打破了地域界限和国家界限。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正悄然改变着人们习以为常的传媒环境。
二、传播技术在我国媒介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传播事业迅速发展。为顺应世界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缩小与发达国家传媒业的差距,我国传媒业积极采用新技术,对媒介内部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改革旧有的观念,使之跟上国际步伐,成为我国传媒业的一个新趋势。
以《文汇报》为例,对我国媒介使用新技术的情况可窥见一斑。《文汇报》于1998年1月26日开始推出网络版,迅速引起了公众的兴趣,当时的数据表明,每天平均有近千人上网访问浏览。与该报印刷版相比,网络版提供了优秀的检索服务,读者只要键入自己想找的指令,很快就能得到许多相关资料。此外,对于外省市不能及时看到印刷版《文汇报》的地方,网络版更能显示出它的优势。网络的应用还能使读者的反馈瞬间传回报社,读者和报社的距离大大拉近,从而使报社更清楚的知道读者的要求,把报纸办得更有贴近性。
此外,除了报纸媒体使用新技术外,电台、电视台也在大量使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使用电脑工作室,实现了采访、制作、编排、播出的电脑化运作。在“数字化储存、数字化传输、电子化交换”原则的指引下,该电台在其传输系统中运用光纤技术,采用一种自愈式光纤环网,将广播节目从控制中心传输到发射台,该光纤环网还可同时传送数字化节目和模拟节目。我国电视媒体正在迈进一个数字化的时代,各电视台都在加快数字化进程。中央电视台采用多种电脑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包括非线性编辑技术、虚拟技术、三维技术和动画技术,采用机械手自动装带播出系统等,在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上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总之,我国传媒机构使用电子技术的用途大致有以下几点:①文字处理(写稿、改稿、编辑、排版、电脑字幕等);②电脑激光照排;③扫描;④管理-信息存储与资料管理;⑤建立内部网络,进行稿件和图片的传输等;⑥三维动画;⑦非线性编辑,特技剪辑;⑧联网查询;⑨播出等。
三、新形势下我国传媒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首先,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要加快数字化进程,实现信息处理的全面数字化。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界限,为从事跨媒体经营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在互联网上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已经实现,现在需要加快发展的是广播的数字音频技术和数字电视。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与13亿人口相比,普及程度不高;不同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能够较好体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网上内容较少;网络与信息安全形势严峻;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明显差距。
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采取6大措施,加强管理,推进互联网的发展:
一、继续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互联网普及水平,缩小数字鸿沟。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是发展互联网、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目前信息通讯技术进步得非常快,技术融合、业务融合、网络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我们要加强对这一趋势的研究,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构建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信息网络平台。同时建立必要的机制,缩小存在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数字鸿沟,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通过信息资源和业务应用,进一步完善产业价值链。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不时推进信息技术在政务、金融、财税、贸易、教育、医疗、娱乐等传统产业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力度,开发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各种新技术、新业务和新应用,通过业务技术创新,拓展互联网产业的价值链:要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积极推进网上办公,增加政府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扩大公众参与度,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要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加大互联网在生产、销售、物流、支付、信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应用,促进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和运作效率提高。
三、进一步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努力净化网络环境。遏制不良信息的传播,确保网络的安全运行,是互联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要运用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规范网上行为,堵塞不良信息传播和扩散的渠道;尤其要采取有效措施,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我们要加大网络安全技术平台的建设力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有效的应急反应工作机制和完善的技术保障体系。
四、加强行政监管,为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互联网是一个新兴领域,我们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强对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建立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规,理顺行业监管体系,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同时要将互联网的发展,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加大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说起预装市场,就不能不说2006年出台的一条新规。这年4月,信息产业部、版权局、商务部、财政部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政府部门购置计算机办公设备必须采购已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产品的通知》新规要求,在我国境内生产和销售的计算机,都应当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
按照当时业界的看法,新规的主要目的是抑制盗版,保护知识产权。因为在此之前,市场上的PC不少是预装盗版的Windows,或者干脆就“裸机”,只装DOS。一年多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PC预装市场也发生了许多变化,远比当初人们想象的要热闹许多。
变化一:从Windows到Linux
就在上述两通知下发后的不久,中国四家PC厂商联想、方正、清华同方、TCL在美国西雅图与微软分别签订了预装微软软件协议,并定下了2007年度总价值近17亿美元的交易额。
消息一出,业界哗然,有一种担忧应运而生:Linux操作系统在桌面市场上生存空间本来就小,如此一来,Linux厂商岂不是更无立足之地?但是,后来的事实马上消除了这种担忧。
2006年7月,中标软件宣布长城电脑预装中标普华Linux桌面操作系统和中标普华Office办公套件。
此后,中科红旗也宣布,从2006年9月开始,戴尔在中国销售的23款台式计算机和笔记本电脑全面预装红旗Linux桌面版5.0产品。
到了2007年11月,戴尔与Novell也签署协议:在中国市场上推出预装SUSE Linux的戴尔台式机。
现在,在国内的操作系统市场上,唯独红帽没有行动,记者曾就此采访过红帽现任大中华区总裁胡柏林,他告诉记者,这与红帽这两年不太关注桌面,而注重企业级市场有关,但是胡柏林也没有表示红帽以后就不会进入这个市场。
变化二:从OS到商务软件
一开始,PC厂商预装的软件主要是操作系统,今年,他们开始预装办公软件,以及其他的应用软件。
9月,微软先是和联想合作推出预装Office2007的家用和学生电脑,而且价格优惠约40%。11月,微软又与方正科技合作,在Windows电脑中预装微软的搜索引擎和即时通讯工具等。
10月18日,方正科技宣布与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软件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将联合推出预装电子商务即时通讯软件“阿里旺旺”和中小企业版电子商务软件的方正商祺系列商务台式机。
变化三:从与PC制造商合作到与卖场合作
按照“在我国境内生产和销售的计算机,都应当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规定,预装必然是软件厂商与PC制造商的合作。然而,近期微软频频与中国家电卖场合作,以扩大预装的出货量。
9月26日,微软与国美电器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国美全国范围内760多家销售电脑的连锁店内,联合推广预装正版Windows系统的电脑和其他微软产品,
而从2007年十一黄金周开始,苏宁将通过全球标准化的采购模式,向市场全面推出预装有微软正版操作系统的PC产品。
关键词:互联网;结构;种类
“今天,你上网了没有?”这句话,日今,已成为人们碰面后相互招呼的一句流行语。由此可见,上网获取信息已进入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信息网络是怎样给人们提供高速便捷的信息服务的呢?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点信息网络系统的常识。
一、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史: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产生和迅猛发展,20世纪后10年中,人们对电话、电视及计算机系统进行了迅速地融合,将独立发展的电话网、电视网和计算机网合而为一,于是,便出现了实现多媒体通讯的最早网络系统。随着网络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形成了今天资源共享的高速多媒体通讯信息网络系统。
二、信息网络系统基本组成与网络层次结构:
1、信息网络系统基本组成:
① 通信网。具有公共技术标准,保证相互工作;满足通信速率;能使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可将文本、声音、图像、电视信息传递给在任何地点的任何人。
② 计算机。一是在网高性能计算机,提供智能交换、增强网络服务;二是工作站和个人计算机,能用手写体输入和语音输入。
③ 信息。用声、文、图各种形式表示的公共和专用数据库、数字图书馆。
④ 人。一是管理、服务和规划、建设网络的人。二是生成网络信息的人。三是会上网操作的人。
2、网络层次结构:
① 传输层。负责信息传输,属基础一层。以光纤为主的高速率、大容量、宽频带的传输干线,并辅之以电缆、卫星、移动通信等多媒体、多接入的传输手段。
② 网络层。以异步转移为主体的多媒体交换设施和智能化监控、调度和管理服务的网络系统。
③ 终端系统。主要包括电话、传真、数据传输、电视、可视图文、立体声设备等统一的网络接口多媒体终端。
④信息服务。信息的产生、标准化以及网络应用系统与软件的开发。
前三个层次构成信息服务平台,最后一层是开发各种各样的信息服务,给用户提供进入信息网络的接口。
三、网络种类及其互联:
由于分类的方法不同,网络大体有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之分;有全球网(GII)、国家网(NII)、城域网(MAN)、企业网(EII),还有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等等。
局域网是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联在一起的通信网络。
企业网,是一个企业单位内很多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内部的计算机连成不同的局域网,当部门之间需要交换信息和资源共享时,就将这些局域网连接起来,构成企业网;假如此企业单位内的若干部门相距较远,自己敷设线缆明显不可能或不经济时,采用公共数据网或电话网将这些局域网连接起来,构成企业网。前者属局域网之间的互联,后者为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
网络互联,根据用户连网的需求、连网环境,可在“通讯协议”的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送层及以上,四个不同层次上,相应地采用中继器、桥、路由器和网关,进行连网设备的选择配置。
四、OSI网络通讯协议―ISO/IEC7498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了解决各种计算机能够互连,制定并颁布了一个计算机互连的标准框架―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的参考模型,即网络通讯协议(OSI)。它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七层:
① 物理层。主要功能是完成相邻节点之间原始比特流的传输。
② 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输。
③ 网络层。主要功能是完成网络中主机间的报文传输,其关键问题之一是使用数据链路层的服务将每个报文从源端传输到目的端。
④ 传输层。主要功能是实现网络中不同主机上的用户进程之间可靠的数据通信。
⑤ 会话层。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关系。
⑥ 表示层。完成某些特定功能,不必由每个用户自己来实现。
⑦ 应用层。包含大量人们需要的协议,以支持运行于不同计算机的进程彼此之间的通信。
五、网络通信工作原理:
客户机将查询或命令内容的数字信号比特流,通过网线传输给网站服务器,网站网络服务器将其比特流封装成帧(包括:帧校验序号、数据、长度/类型、源地址、目的地址、帧起始定界符、前导码),并对帧实施流量传输控制,通过网线将帧传输给网络交换机,网络交换机对发来的帧经分段过滤、按照目的地址快速或存储转发给被访问的客户网站服务器,网站网络服务器解帧后,将其传输给被访问的客户机或者是被访问的数据库,被访客户做出应答,过程逆向完成。
网络运行速度,与网络采用的传输线缆直接相关,网线有同轴电缆、双绞线电缆、光缆。数据传输速度, 同轴电缆为10MB/S,双绞线电缆(1―5类线)在20―100MB/S之间,光缆传输速度最快,为10GB/S。入网时,根据自己的需求,要了解清楚并正确地选择适应自己所需要的网。
时下,我国企业邮箱市场功能同质化、创新乏力的恶性循环等行业乱象层出不穷。正是如此,国内企业邮箱领域在基于客户真实需求的基础上期待真正实现创新的突破。日前,国内企业邮箱“第一品牌”263企业邮箱推出的G+企业邮箱新品,在注重企业信息管理和企业属性回归上,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品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企业应该采取积极的对策措施,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信息的管理与控制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时下,我国市场上现有的企业邮箱产品对“企业属性”的体现并不充分。如何实现对企业信息的可管理?企业邮箱如何满足这一需求,真正体现企业属性?263网络通信总裁芦兵给出了答案。
趋势——信息管理需求
企业邮箱作为企业通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已经渗透到企业运转的每个角落。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企业邮箱自身也从20M空间的尴尬局面,发展到无限量;从几乎没有任何增值功能,发展到越来越具备企业属性……在企业邮箱演绎的产品形态中,闪现更多的是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专业服务商对企邮产品的不懈创新。
263网络通信总裁芦兵表示:“企业邮箱,是企业信息传递的最基础应用,企业自身对信息传递拥有自主的操控权应该得到最大的体现。信息管理,既是用户的需求趋势,也是行业的发展趋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人对于“企业邮箱”的理解,尚停留在以企业域名作为后缀的域名邮箱时代。其实,时至今日,企业邮箱早已不仅仅是企业域名后缀、网管可以随时删除或关闭的域名邮箱,在实现企业自身可管理性能的征途上,企业邮箱进行着革命性发展,已不只是停留在模仿性创新与概念性炒作的阶段。
反观263企业邮箱的发展之路,正是通过自身不断的创新,引领企业邮箱一个又一个新的航标。在保障邮箱自身性能安全稳定、反垃圾邮件、全球畅邮的基础上,263相继为企业邮箱添加大附件、邮件传真、邮件归档、日志统计、企业通讯录等增值功能。2010年,针对证券业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又特别推出融资融券定制化Webmail业务,在满足企业通信定制化需求的同时,也让企业邮箱可管理走向了新的高度。而如今263 G+企业邮箱的推出,则彻底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企业邮箱的狭义理解,使企业邮箱对通信管理发挥的标杆示范性作用到达了巅峰。
管理——企业通信内核
企业邮箱,顾名思义是专供企业办公使用的邮箱,其企业管理属性是区别于其它邮箱所独有的特征。然而一直以来,企业邮箱的管理属性并没有得到更好的体现。芦兵指出,此次263G+企业邮箱的推出正是基于企业邮箱在企业属性上的管理需求,让企业邮箱向企业属性回归。“多域绑定”、“邮件删除”、“日志统计”等功能上均充分考虑了企业信息管理的需求,帮助企业充分整合内部资源、提高办公效率,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深度。
“以往,集团下属的几个分公司的通讯录无法共享,邮件发送不同分公司时要挨个翻通讯录,非常麻烦,而且容易出错。”一家贸易集团总公司采购经理陈先生谈到使用有“多域管理”功能的邮箱时说道:“有了多域管理功能,可以灵活建立各个域之间的信任管理,集团各分公司通讯录实现共享,给分公司发邮件至少能节约30分钟。”另外,263G+企业邮箱的“多域绑定”功能,还可以使邮箱管理员自助完成多域名绑定,在域名发生变化时也可以支持别名域邮箱的收信和发信。
“域内邮件删除”功能也是能体现企业属性的功能之一,管理员在域内发现误发的邮件,可及时对误发邮件删除,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错发邮件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能进行域内邮件删除则可以弥补错发邮件的过失,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陈先生深有感触。“此外,企业邮箱留痕是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最重要一环。通过日志统计,可以对公司邮件往来以及操作,一清二楚,最大程度保障企业信息的安全。”
回归了企业属性的企业邮箱,不仅成为企业整合资源、提高效率的利器,更是对企业邮箱行业标准的重新定义,并将其带入一个新的时代。正如芦兵所说:“企业邮箱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通信工具,除了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之外,企业更多需要的还是管理功能。”现代化的通信方式改变着企业运营方式,高效率、可管理的信息化,对日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助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信息化建设风生水起的今天,分散、孤立的信息管理方式已经很难在通信资源整合层面提高工作效率,面对信息的日渐离散化,信息流转的管理是必由之路。只有充分发挥通信管理功效,中小企业才能避免被淹没在信息化的洪流中,实现运营成本的降低和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长期以来,263始终关注中小企业通信发展需求,并以此作为企业产品不断创新的动力。凭借对企业通信需求的高度专注,263企业邮箱以21.4%的市场营收份额成为企业邮箱“第一品牌”。与同类厂商选择在基础运营商机房内租用或架设服务器不同,为了保障邮箱服务稳定安全,263斥资上亿元打造了业内唯一的自有机房,并组建了专业运维团队,这些都成为企业邮箱回归企业属性的“硬条件”。回归了企业属性的邮箱,更能发挥助力企业成长的管理功效,为中小企业提供“轻成本”的战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