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总结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总结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自主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一、课程特点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本课程以数字电路的分析、设计与制作为基础,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应用和制作典型数字电子电路的能力,是许多后续专业课程的公共基础,也是相关专业毕业生在将来就业、科研开发工作中使用最多的硬件基本技能知识。

二、教学改革思路

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上都有一定的难度,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上,往往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很多学校以及任教老师都提出了许多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有些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通过多年来在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一线总结的诸多经验教训,以及亲身经历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笔者认为除了在教师的“教”上下功夫之外,还必须在学生的“学”上做文章。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习的主体也是学生。因此,我们决不能忽视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充分体现“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教学改革方法

(1)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改为一体化教室授课,让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在理论学习中动手操作,在实际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调试中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使理论与实践交替出现,抽象与形象交叉产生,改变以往枯燥的课堂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以新颖的实际工程项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传统的按照知识逻辑设计的课程结构与这一目标是不相符的。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以培养灵活应用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实现逻辑功能的能力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以往学科课程的设计思路,建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的课程结构。

(3)转换教师角色,打造新型课堂

新的教学模式的提出,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发生了转变。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转换角色定位,由原来的以“教”为主转换为“导”,使教师成为教学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相应的学生自然就转换为了教学的“中心”角色。通过教师对课堂知识的组织,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的得到学习和锻炼。

(二)学生提高自主性学习方法

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除了教师注重教学方法之外,学生也应该掌握相应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和学相辅相成、教学合一的理想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学生在该门课程的自主性学习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决不能忽视基本知识、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尽管数字电子技术发展很快,各种用途的电路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但是它们具有共同的特点,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是相通的。所以,在数字电子技术中,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设计方法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但不能忽视,还要非常重视,打牢基础,才能建造稳固的上层建筑。

(2)学会抓住重要知识点

任何一门课程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有时候教材中可能会介绍的比较详细,但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是所有内容都要掌握的。所以,要想在精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必须要认清、抓准重点,该掌握的掌握,该了解的了解,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

(3)注意归纳总结

数字集成电路的应用广泛,学好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需要掌握一些典型电路,因为这些典型电路是构成数字系统的部件。掌握它们包括了解它们的功能、结构特点及应用背景,并注意总结归纳,掌握其本质。

(4)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实践工程能力

数字电子技术学习的最终落脚点是对实际电路的分析和设计。经过理论分析和计算得到的设计结果还必须搭建实际电路进行测试,以检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由于电子器件的电气特性具有分散性,理论设计出的电路在实际中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现象。因此,在学习中应该逐步的学会处理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的实践工程能力,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5)将自学能力运用与新技术的学习中

电子技术的发展是以电子器件的发展为基础的,新的器件层出不穷,旧的器件随时被淘汰。因此教材中出现的集成电路芯片有可能已不生产,要用发展的观点使用教材。同时,由于社会对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些电子产品和技术可谓日新月异,建议学生平时关注一些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并将所学知识与这些新技术结合起来,灵活掌握和运用,多思考,勤动手,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结束语

在数字电子技术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师是主导者,学生才是主体者。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全局,指明要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学生应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而非被动接受,通过领悟、思考、设计和解决问题,更深地掌握所学内容,更灵活地运用知识,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曾涛,侯建军.精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自主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4).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学科建设 数字电路 知识结构 教学架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数字电路教学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要培养出大量合格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适应数字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必须有合理的教学架构做保障。它直接影响到课程的衔接、专业的建设、学校的发展。如何理顺教学思路,科学的创建教学架构?在宝贵的教学时间里,夯实基础,讲述精华,畅谈发展。引导并挖掘学生的自学潜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总结、探索思考。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可能使教学成果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1 跟踪前沿、坚持特色,不断完善课程教育平台

数字电子技术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器件已从当年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到今天的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逻辑的设计方法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并涵盖了更为广泛的内容,对传统的“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和任课教师提出了挑战。如何培养和造就基础厚、专业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电子工程师,成为我们专业基础教育必须认真思考的主要内容。

学科内容的发展是教学改革的催化剂,发达国家一直在积极探索新的电子电路设计方法。在设计方法、工具等方面进行了彻底的变革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在电子设计技术领域,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已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为数字系统的设计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由于PLD可以通过软件编程而对其硬件结构和工作方法进行重构,使得硬件设计可以如同软件设计那样方便快捷,因而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数字系统设计方法、设计过程和设计理念。随着可编程逻辑器件集成规模不断扩大、自身功能不断完善,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提高,现代电子系统设计领域的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应运而生。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先进行软件仿真再搭建硬件电路通过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利用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进行数字系统设计的能力,以达到巩固理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的目的。

加强实验教学层次化,基础实验培养学生侧重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实验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自己拟定实验方案和设计实验电路,着重培养学生对中、大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的应用能力。

2 明确目标、坚持教改,不断加强课程基本建设

数字电路课程隶属于学院基础教学部,它是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控制等学科的技术基础课。在教材建设上,具备以下特点:(1)注重基础,知识结构合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教学打下良好基础;(2)考虑系统,知识模块互相交互,建立清晰的数字系统总体概念;(3)体现时代,结合数字技术的重大发展,及时反映前沿方向,以适应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4)加强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注重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5)拓展应用,有较广的适应面,以满足开发应用各类数字系统的需要。

教材建设始终放在首位,挑选优秀教材作为理论教学使用。同时,介绍同类教材中的姣姣者给教师及学生作为教参,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作为例题、考试题。并且将有些内容综合起来作为阶段小结,使学生前后内容不脱节。有些经典例题经常出现在不同章节教学环节上,加深理解,课堂内容讲述、实验课继续讨论、EDA仿真完成。

在教学实践中,课程组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萃取精华,修改讲义,始终保持讲义的质量,为教材建设与编写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打下良好基础。

在课程教学梯队的建设上,做好如下工作:(1)知识储备,专业基础课教师平时应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文化底蕴,在精通本课程内容基础上了解并掌握后续课程内容,有效地实现承上启下。(2)软硬兼顾,根据课程发展特点,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掌握EDA技术,提高软件编程能力,利用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进行数字系统设计。(3)瞄准前沿,跟上芯片发展特点,通过科研实践了解并掌握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开发与应用。(4)启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理清一条主线,放宽学生思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创新热情。(5)不断更新,知识的结构要与学科的发展保持同步,才能做到讲好过去积累的,教会如今新型的,看到未来发展的。

3 注重实践、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我校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中心以一流的硬件条件、高素质的教学队伍、科学的管理手段、鲜明的光电特色,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为实现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高端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的掌握、基本知识的运用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实验课程分层设置:基础验证型实验;综合设计型实验;研究创新型实验;从不同的知识结构,通过合理配置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块,实现了对不同专业的多目标、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数字电路实验以传统实验为基础,结合EDA技术,注重融合数字电路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及教研、科研成果,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

通过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把实验教学与科技创新竞赛、工程实践、自制仪器和科研等活动紧密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应用能力。

科研成果促进了教学的发展,每年有百余名学生参与科研工作,教师指导学生自制实验仪器设备,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直接带动了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在完成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基础上,设计好课程设计内容。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体会如何对实际课题全面分析、功能划分、制定流程、单元设计仿真、级联调试、撰写报告。以此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从根本上做好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对一些乐于动手,喜欢实践的学生,可以经常参与实验室的各种活动,以锻炼提高他们的能力。以各种大赛为契机,以固定和非固定的形式组织各种特长小组,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的完整教学系统及特色人才培养,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的思路,满足社会的需求,已成为实验室建设的方向。

基金项目:吉林省孵化器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1] 邹虹.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第一版)[M].2008.3.

[2] 石勇.多元化改革实验教学 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1:150-151.

[3] 白中英.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第四版)[M].2007.11.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课本;电子书包;教育信息化;国际论坛;标准研制;产业发展;教育应用;教育生态环境;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4)02-0076-08

一、会议背景及会议情况

“2013教育信息化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应用国际论坛”于2013年11月28日-29日在上海隆重举行。该大会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IECJCTl/SC3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研究所UNESCO-IITE、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欧盟标准化与学习标准委员会CEN/TC 353共同主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支持,华东师范大学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同承办,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上海市电化教育馆、人教云汉数媒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华师京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协办,Intel、微软、Dell、中文在线等单位共同参与。来自国内外教育信息化行业的政府官员、技术标准研究者、教育信息化专家学者、学校信息主管、IT厂家和第一线中小学教师等35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盛会,共探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应用的发展之路。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推进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和体系的研制工作。同时展示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相关产业成果,包括内容、终端、工具、平台与服务等,以及交流其在教育应用的经验和成果。本次国际论坛作为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关于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领域的国际交流盛会,兼顾产业发展和教育应用,旨在总结经验、展望发展、促进研究,推进应用,加深产业界和学术界交流与对话。并构建国际化的协作研究与发展平台。

本次国际论坛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28日主题报告中,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祝智庭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研究所国家项目官员Alexander Khoroshilov教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倪闵景处长、中央电化教育馆馆长王珠珠研究员、欧盟标准化与学习标准委员会CEN/TC 353主席Christian M,Stracke、国际数字出版论坛IDPF主席Bill McCoy、密苏里大学教育技术创新中心主任James M,Laffey、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社长王志刚、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副处长刘明善、英特尔(Intel)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京翔博士、微软教育事业部技术总监周轶、中文在线总裁童之磊等12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给出了精彩的内容分享。

第二阶段:分别来自学术界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学术研究的专家学者、产业界的负责研制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产品的企业家、教育界(中小学)的在教育第一线进行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应用实践的学校主管及教师分别在三个分论坛中共作了42场报告,展示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三个分论坛为――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创新与电子书包产业发展、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及技术、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创新实践。其中来自学术界的报告18场、产业界的报告16场、中小学教育界的报告8场。这体现从学术研究逐步走向应用的趋势,其中产业界的报告以产品及应用方案为主体,而中小学教育界都是教育应用实践案例。

二、会议专题讨论的主题和内容

本次国际论坛的主要议题包括:专题1: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思维、新方法和新应用;专题2: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理论探讨;专题3: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与技术;专题4: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产业发展与应用;专题5: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应用创新。

(一)论文依据专题划分

通过国内外各领域的广大研究者、工作者、教师、研究生积极投稿,本次论坛共收到投稿论文70篇,经专家评审最终收录59篇。录用论文紧密围绕大会5个专题。已编订为论文集,按专题统计情况为:专题1有20篇、专题2有9篇、专题3有10篇、专题4有8篇、专题5有12篇,详见表1。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专题1是探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思维、新方法和新应用,这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探讨方向,论文投稿和篇数都较多,占据首位。专题3、专题5主要是结合当下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实践应用、标准与技术等热点展开,论文篇数基本均衡,这说明不同类型的研究者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而专题2、专题4则是涉及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理论探讨和产业发展,论文总体偏少,篇数差异不大,这说明目前这两个领域涉足的研究者较少,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可作为未来深入探讨的方向。

(二)论文依据作者所在区域划分

本次论坛被收录论文的作者地区分布涉及国际组织、美国、英国、德国、挪威、俄罗斯及中国的上海、北京、江苏、陕西、山东、武汉、广西、河南和安徽9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被录用论文篇数前五依次为:中国的上海、北京、江苏、陕西和河南。这说明除了与本次论坛承办单位在上海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有关外,也说明上海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研究已走在全国前列。北京、江苏等发达地区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研究也相当活跃,陕西、河南等省份文章数量相对较多,这一方面与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所在区域有关。也反映出我国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研究参差不齐。

(3)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电子课本学习资源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产生直接影响,为此相应电子教材设计也成为当下关注的热点。盐城师范学院的张德成学者从服务理念、学习目标、教学内容体系、个性化资源开发、资源更新、聚合方法等方面比较了中美两国电子课本学习资源建设的差异。北京师范大学的武法提学者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对电子教材交互设计的影响因素。即学习者特征、学习内容、教学目标、终端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4)协作学习分析与评估。电子书可为学生创设出新型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首都师范大学的孙众学者通过运用学习者前期能力评测与学习过程轨迹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个性化学习资源的教师引导推荐、系统自动推荐、学习者个体定制三种推送策略,并开发出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的电子书系统。胡海明学者则为电子书包交互活动服务与个性化活动服务的实现提供了整体设计框架,并详细分析了电子书包应用服务的情境设计方案。

3.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与技术

专题3涉及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研究;电子书包体系架构、学习终端、电子课本、虚拟学具、学习服务的研制现状与趋势;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系列标准的应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教育云服务环境;物联网技术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中的应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研究。

(1)标准及其应用架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目前已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国内外的学者、相关企业都致力于研究并制定该产业的权威标准,并进行积极的实践。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的FRIESEN学者探讨了集成协作学习和交流的电子书包ISO国际标准的开发,设计和优势。国际数字出版论坛IDPF主席Bill McCoy提出了“智慧”电子课本的互操作性国际标准。并将第三代数字出版的应用和发展状况情景化为信息通讯技术标准的可操作数字出版物。华东师范大学的雷云鹤学者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学习工具和标准的归纳总结,提出虚拟学具标准的理论框架,最终形成虚拟学具分类标准和描述标准两个子标准草案。

(2)研制现状与趋势。为推进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内容、终端、工具、平台与服务等标准和体系的研制工作,众多学者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探讨。如密苏里大学的James M.Laffey教授运用了3D虚拟学习技术与整合教学目标的游戏机制与策略,设计了具体的案例,讨论了面向基于3D VLE与教育游戏的电子课本2.0的框架之潜力,使学习变得可视化与可分析。欧盟标准化与学习标准委员会CEN/TC353主席Christian M.Stracke在对IDEAL参考模型简要介绍基础上,描述了效应测量的评价框架,并展现了该框架在ARISTOTELE项目中的应用。胡海明提出了系统服务实现的框架与方法及学习中心与客户端的设计方法。Tore Hoel建构了一种框架模型用以协调学习、教育与培训中的电子课本的需求与形式设计,即国际利益相关者的立场与背景概括框架;同时,来自英国博尔顿大学袁莉博士和Tore Hoel博士通过工作坊方式来塑造未来的数字化电子课本。

(3)技术应用及分析。英国标准化委员会BSIIST/43主席Crispin Weston博士提出了数字化学习生态系统中的电子课本。华东师范大学的傅伟博士从连接阅读与学习的角度,定义了电子课本的内容结构模型和功能结构模型,集中体现了电子课本所具有的数字化阅读与数字化学习领域特性,为进一步研发电子课本元数据的数据约束、元数据项、XML绑定等内容奠定了基础。葛鑫分析了电子课本在数字版权管理方面的特殊需求。并基于MarlinDRM技术针对性的设计了一套DRM解决方案。祝智庭教授在主题报告中指出电子书包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新里程,其国内外热点与国内趋势;中国电子书包标准体系研制历程与成果,包括电子书包功能框架、体系框架、标准组谱;标准的应用推进及建议。

4.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产业发展与应用

专题4涉及国际(国内)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产业发展;基于不同设备(平板电脑、上网本、电纸书、手机等)的电子书包学习终端的设计与开发;基于不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Android,IOS,微软)的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的设计与开发;电子课本内容制作工具的开发与应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支撑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虚拟学具的开发与应用;支持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应用的LMS系统(如Moodle,Sakai,Blackboard等)的研究;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商业模式的探索;支撑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第三方服务的研究;电子课本与数字出版(如电子课本出版流程、定价机制、版权管理、业态模式)。

(1)研究反思。北京邮电大学的李青学者通过对2011-2013年新闻报道中的电子书包应用案例从应用形态,应用时间,地域分布情况和主要使用方式等角度解读,提出了电子书包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建议。天闻数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曾令斌概述了电子书包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对电子书包教育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南京师范大学的雒晓霞通过参与南京市电子书包项目的实践,对南京市电子书包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反思,并提出了建立家一校一企协同教育模式,开展相应的电子书包项目研究课题,扩大试点学校的范围等推进策略。

(2)设计与开发。目前云学习视角下的电子书包研究已成为众多学者探讨的话题。如河南师范大学的张新明学者运用云计算机技术将电子书包的服务系统、教学资源和虚拟学具等架构于云端,允许学习者按需调用学习内容、学习服务和学习工具,构建个人学习环境。此外,对数字教材的探讨也逐渐升温,如人教云汉数媒科技有限公司的康合太及孙世欣研究者分别对我国中小学数字教材的演进历程与设计原则进行系统研究,从内容结构、资源结构及功能结构三个维度探讨数字教材的设计。此外,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张海立软件架构师报告了HTML5助力电子课本演进,名呈教育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丁振月总经理报告了英语电子课本的开发与探索,同方知好乐教育研究院袁华莉博士报告了电子书包框架下的资源研发实践及电子书包典型应用探索。

(2)数字出版。人教云汉数媒科技有限公司的康合太研究者从行业标准、数字资源和评价等关键模块开发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基础教育数字出版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础教育数字出版体系应具备的架构模型和产品开发原则。陕西师范大学的李_学者则结合智慧教室的试点感触,提出以课程建设、数字学习为核心建立数字化教育出版系统设计构想。

5.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应用创新

专题5涉及国内外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示范应用项目研究;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创新示范校应用实践;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教育成果调研与评价。

(1)项目创新研究。2010年伊始,电子书包在教育行业逐渐大规模普及,的教育顺势而出,电子书包在教育中实际应用情况已成为很多学者的关注点。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李晓庆对电子书包在应用学科、发挥角色、学科结合点、协同媒介、教学模式、面临挑战等各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电子书包应用应该明确目的,物尽其用,抓住时机,从需求出发等解决方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王其云博士报告了新加坡电子课本应用与思考。中华两岸移动暨数字学习交流协会孙忆明会长报告了台湾地区电子书包推展现况及台湾经验在内地落地之探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王开学者认为,电子书包的硬件发展已初见成效,建设教学资源和加强应用服务是电子书包今后发展的侧重点,并从学习对象、学习平台和学习工具等方面对电子书包的系统构建及教学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2)教育深度融合。一个创新教学理念正在扩散,一项创新学习技术正在普及,电子书包与电子课本将会在推动教育变革的过程中发挥重要影响。倪闵景处长在主题报告中指出上海在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中已完成三大基础性工作(发放150万张电子学生证、1500种中小学电子教材、1个开放式交易云平台)与三大技术突破(包括课堂分析技术、学习分析技术、教与学技术),并强调四类数据(资源类数据、关联性数据、知识流数据、经历型数据)对基础教育变革的重要作用。南京师范大学的沈书生教授在对翻转课堂使用视频进行特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子书包支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此外,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在语文、数学、英语中的应用模式探讨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如陕西师范大学的张文兰教授对基于电子书包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具体数学学科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效。北京师范大学的郑娟、陕西师范大学的白若微、首都师范大学的刘妍学者根据电子书包的教学应用特性,先后分别对小学英语电子书包教学应用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电子书包环境下小学英语自主学习模型,探究了电子书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同时,通过对比网络平台教学的活动设计和网络平台序列化学习活动设计,总结出小学英语电子课本中的学习活动设计模式。陕西师范大学的刘艳斐学者结合电子书包的优势,设计了探究式学习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3)实践平台应用。如何使新技术促进教与学本质变化。即电子书包的实践应用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如南京师范大学的张义兵学者基于台湾奇学习平台,对小学作文教学进行试验,考察了在电子书包平台下创新学习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的田晓蒙学者以e-Book平台的小学英语电子书为例提出了一种以实现个性化教学为主的推荐机制。河南师范大学的何文涛学者利用微课程理念,从学生学的角度和教学情境出发,将电子课本的应用推广到班级管理、家庭教育、教师教研培训及微学习等教育领域,以促进电子课本的完善及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4)创新实践。来自上海、江苏、深圳等地学校校长和教师报告分享在第一线中小学开展实践创新成果。嘉定实验学校校长花洁报告《从数字化学习走向数字素养学校》,上海闵行二中朱靖校长报告《数字化学习助推课堂变革》,上海闵行区古美高中郑荣玉校长报告《基于电子书包教育变革与创新实践》,上海虹口丽英小学张军校长报告《电子书包促变教与学》等。这些报告在实践层面起着分享经验和示范引领作用,将有效推进其应用创新。

三、总结与展望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电路;教学体会;电子专业

目前在各高职院校相关专业都开设了数字电路课程,通过数字电路课程的教学,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专业课的教学存在固有的滞后性,学生毕业上岗后就开始显现出知识陈旧,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才能适应新岗位的要求。这一现状对数字电路技术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发展的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学生只有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适应新技术、新岗位,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格外重要。因此,专业基础课教学要适应实际的需要,必须不断的进行教学思路、方式方法的创新和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1 现行数字电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数字电路技术是一门应用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使用的教材跟不上数字技术的发展,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力求对教材讲细讲透,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学习一些枯燥乏味的理论,而且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不能灵活掌握要点,而去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消失。理论课往往只注重对教材知识的分析和灌输,在广度上对知识没有拓展和延伸,必定会影响对知识深度的剖析。而实践课程通常被放在了次要的位置,很多时候是在走形式,学生只管按老师实验要求做出结果,而不探究实验的原理和方法。这就造成了理论课没有起到为实践课打基础的作用,实践课也没有起到巩固、应用理论课的作用。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没有机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停留在表面,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由于接受的多是课本知识,所以动手能力差、应用能力差,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这样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2 对数字电路课程教学的改进思路

作为电子技术课的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如何引导学生学好理论,练好技术,真正实现专业基础课程的价值和作用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数字电子技术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我们不可能在有限教学时间内,解决学生以后遇到的所有数字电路问题,因此必须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提炼和加工,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思维和操作训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去学习和处理专业课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数字电路问题。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多种教学方式,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1 了解我们的学生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目前,由于国家教育形式的发展,高职教育中学生的基础和水平都比较低,这一点必须正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一点,将学生的基础与水平估计过高,学生上课听不懂,那么无异于拔苗助长;如果估计过低,则会造成教育的浪费。正确估计学生的水平,是课程定位的前提和基础。其次要明确高职教育的培养层次,因材施教,对于专科课程,应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2.2 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一节课是最基础的理论知识课,如介绍数字电路的发展历程、课程的发展、特点、知识的应用、前期课程后续课程的相互联系作用等内容,授课中对学生的学习、纪律、作业要求等。这些往往不被老师所重视。上好第一节课至关重要,他关系着学生是否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渴望进行后续内容的学习问题,所以绝对不能照本宣科。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在电类及相近各专业中的举足轻重地位,如果不打好该基础,学生将无法学好计算机硬件、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等相关课程。

2.3 详细讲解基础知识,注重知识的连续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要理论联系实际,用生动活泼的教育语言,将灌输式教学方法改为启发式、理论和实际相互渗透式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掌握各种基本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和使用,要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器件的工作状态的条件、特点和应用。要对基本电子器件的结构、原理有所了解,基本电子器件的特性、参数要讲透并深刻理解,这对于电路分析、选择、使用器件以及不同型号器件的替代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实际工作中分析处理数字电路问题所必需的。比如对于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编码器和译码器,时序逻辑电路中的计数器和寄存器,在学习中可对他们的结构、工作原理等进行比较,了解其各自的特点,这样学起来就简单轻松多了。

2.4 在实践教学中进行教学的创新

目前在课程实践教学上,由于我们老师编写的实训指导书详尽有余,明明白白,加之所做的实训、实验都是简单验证性或机械重复性方面的项目,学生在实验中只需要按照实验指导书电路图,要求的步骤简单操作即可顺利完成。学生在实验中动脑少,能力培养的效果不够明显。在实践教学中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突出数字电路知识的实用性。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差异很大的一个群体,这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的老师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训教学,都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实训教学时采用分层教学法,即按学生的能力分组。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只需做完基本实训项目即可,而学习能力好的同学除了做完基本实训项目外,还要安排一定量的选修实训项目,促使学生自主的分析实训中存在的问题,自己独立的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2.5 改进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其一,引入多媒体教学,教师既能减轻教师板书工作,又节约了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可以用形象的手段来表达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其二,鼓励教师同时承担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加强理论教师和实验教师的教学交流。其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来,逐渐模糊两者之间的界限。

3 结语

为了适应数字电路技术的高度发展需要,我们要从课程设置总体优化的角度出发,整合教学内容,解决好“基础与应用”、“理论与实践”、“重点内容与知识面”等矛盾,使课程内容体系具有系统性、先进性、实用性。目前数字电路课程教学中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仍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与改革。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潮流;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实践

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水平也日益提升。为了确保学生所学课程能与时代相符,各大院校必须全力以赴改革此课程。在此背景下,学科教师必须将自身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便确保能够有效革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评模式等,最终保证我国总体科技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知识经济潮流现状

如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潮流当中,而所谓知识经济,即基于知识的经济,因此,知识应用、创新与传递将对其产生直接影响,知识经济的主导即知识与相应消费、生产和流通的产品。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工业经济都已经被知识经济所取代,新时代能够有效带动高新产业的全面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新技术革新除了能够让人快速得到更多知识,同时也能让人全面提升知识的获得与应用水平。由此可见,知识经济能够影响到人类的生活、政治、行为以及经济等各个领域。总体来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二者最核心的差距就在于知识层面。当前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国家经济的过程中都会依附跨国企业甚至发达国家,因此尽管如今世界经济正处于全球化发展的状态,这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较为被动。社会正处于知识经济潮流当中,而先进的数字电子技术能够有效推动更多新技术的诞生,因此当前先进的电子技术已经被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里。所以,电子学的进一步研究与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倘若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育人员不能及时转变自身理念,终将被时代所遗弃。对于全球来说,科教兴国已经成为国家得以顺利发展的重要战略。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耗费大量资源,而知识却属于世界上唯一无需损耗,且在创新过程中能够实现全面增值的共享资源。知识在新世纪里正逐步代替资本以及权力,从而变成将左右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社会与经济而言,科技属于核心驱动力,其将直接决定一个国家能够繁荣富强。科学技术属于知识经济最为关键的一环,而人才在其中更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育才是一切的基础与根本。在调整革新知识经济整体架构的过程中,第二产业将取得长足进步,同时会逐步缩减就业人数,而未来社会中的核心就业领域必然是有广泛范围且由高新技术与知识所武装的服务行业,其内部的竞争将重点取决于从业人员的创新、实践能力及其更新知识的速度。因此,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育人员应当在改革过程中拥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型人才,致力于创新相应知识体系。

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主要特征

对于电子类、电器类以及自控类等专业而言,数字电子技术属于其最为基础的课程。学生经由学习此课程,便可对相应理论基础知识加以熟悉,对数字电路实际原理深入理解,并且对分析数字电路各类方法有所明确,继而拥有基本的数字电路应用能力,如此方能为后续专业学习夯实基础。例如,某院校拥有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专业包含了计算机科学、自动化、光电信息、电子信息、应用物理以及测控等专业。而在网络、电子以及计算机通讯等先进技术的高速发展过程中,许多专业课程也实现了进一步的分化,学生也能掌握越来越多的分析方法,以及愈发复杂的学科内容。

三、知识经济潮流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主要问题

(一)不完整的教学内容

在某院校当中,如今一些学生在学习了部分教学内容后却不知道如何运用,而教师仅仅将孤立的、原理性的电路知识传授给学生,且不能有效应用相应系统与实例,因此学生无法掌握应当将这部分知识应用在何处以及如何运用。另外,部分学生认为所学知识并不可用,比如一些教师在对集成块内部电路以及各类器件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依然会花费大量时间,然而却不能将其有效应用于接下来的专业课当中。此外,一些将会应用的知识内容部分教师却没有讲授给学生,比如对学生各电路、器件有效应用能力的培养,紧紧关联工程实践,以及结合应用要求对电路进行构建的各项内容。通过调查该院校这三年的应急毕业生可知,该院校大部分毕业生都明确表示日常学习的知识内容和实际工作状况间存在较大差异性,这便证明目前此课程实际教学知识内容和时展需求不相符。另外,各大院校为此课程设计的实践内容较少。以往的实践教学方式主要为“理论+实验”,而多年教学经验告诉我们,此方法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尽管一些学生依然能够得到较高的成绩,然而却不能灵活分析元器件与典型电路原理、作用,更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同时,教师也不能搭配丰富的实验内容,这更阻碍了学生对电路分析、测量技术等的全面掌握。

(二)单一的教学模式

许多教师在授课时,依然会展开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模式,同时引用的大部分实验都属于验证性实验,而在课程最后为学生设计维持半个月的技术实训。实施证明,此模式使得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掌握所学知识有哪些作用,更不知道应如何应用,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三)不完善的考评方法

以往的考评方法主要为期末成绩拥有70%的占比,而日常学习成绩仅有30%的占比。而教师在考查学生日常成绩时,其考察依据主要为学生完成作业和实际出勤的状况,在通常状况下,学生若能不请假且不旷课,并且每日按时将作业交给教师,无论其作业抄袭与否,最后教师都会给其满分。同时,期末考试的方式基本为闭卷答题,理论知识才是考试的主要内容,考试重点只在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练程度。事实证明,此模式将使学生逻辑思维受到束缚,无法合理评价学生实际技术水平。

四、知识经济潮流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有效改革思路

(一)重构课程架构

某院校教学人员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对学科特征展开深入研究,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位置上,努力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以及就业指导等服务,并且致力于将知识实践性以及应用性彰显出来。在通常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步入社会后,将成为一线技术员工,此时设计电路的逻辑重心为如何将现有中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功能有效发挥出来以及如何研发相应新功能等。因此,教师应将传统的课程架构转变为:严格遵循重视应用、讲清原理与概念的原则对课程架构、内容等加以确定,并且优化、完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对器件外的重要特征加以强化,特别是对功能表以及真值表等进行强化,同时对内部的原理、构造等基础知识进行淡化,对自外部电路对电子器件展开分析的知识内容进行重构;而在集成电路的知识讲解过程中,仅要求学生对相应简化的电路图加以掌握即可,并且将模块、器件选用、匹配与连接等列为教学重点。实践证明,此模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确保其能够对知识架构进行全面重建。

(二)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人员在革新教学方法时,应当认真落实“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教师从传统模式的教学主体位置主动转变成主导者以及辅助者,从而经由革新理论课、实验课以及实训的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学人员还应对层次不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学习目标,而在实际教学时借助参与教学、启发教学、任务教学以及探讨教学等多种方式,带领学生对问题展开主动分析与思考,全面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确保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各类教学活动当中,提升其求知欲、合作意识等综合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阶段,应当充分融合实践和理论、自学与讲学、研究和引导以及沟通和探讨等各类教学方式,并且结合学生实际知识掌握程度将学科应用和概念以及重难点等关系理清。在讲学时,教师应从实例角度出发,借助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逐步将当堂课程的有关知识内容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如此便可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全程。同时,教师还可借助部分实用性高的小型电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练习,使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得以提升。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计数器相关知识的时候,便可以虚拟实训的模式开展课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听课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知识讲解、案例示范以及知识总结,这使得学生学习效率得到了全面提升。另外,教师还应积极应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技术,例如融合仿真教学、传统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等,在讲授不同知识时采用相应的互动、启发或者探讨教学模式。多种方法的应用,能够有效活跃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兴趣逐步提升,并且能够确保学生主动思索。其中,多媒体教学技术能够以生活、形象的视频、图片等将原本很难理解把握且较为枯燥单一的知识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直观掌握这部分知识。而仿真教学则能够借助相应软件为学生演示虚拟实验,从而将电路内部波形直接生动地展现给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借助互联网沟通软件和学生展开线上沟通,以便及时把实验需求、数字教案、仿真软件以及电子题库等分享给学生。

(三)创新考评方式

教学人员应当将日常成绩在考评中的占比加大,并且将日常学生的课堂表现列为日常成绩的重点考评项目。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人员应将考评成绩详细划分为考试成绩、日常成绩以及创新成绩,以便让学生在日常学习阶段通过把握成绩对所学知识展开进一步理解,同时确保其实操与创新等能力得到强化。

五、结论

总之,当前我国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领域的革新还未深入,而各大院校若想全面改革此门课程,除了应当对相应技术的未来发展规律、方向加以掌握,也应对相应市场展开全面调研,明确市场的未来技术需求,进而以之为前提对课程展开科学设置,最终充分结合应用与教学以及实践和理论。

参考文献

[1]段淑玉,周坚和,夏冬雪,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效果研究――以本科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 ,000(021):260-262.

[2]姜大为.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9 ,010(019):60-61.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数字电视;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实验教学

Preliminary Study of Reform in Teaching of Principles of Digital Television Course

WANG Shi-nong,XU Gang,WANG Guan-ling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levision technology,it is becoming urgent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for principles of digital television course to keep up with the trend.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teaching content for this course and its corresponding teaching suggestions. It also point out problems during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Additionally,the established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nd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mprove the experiment contents,which eliminate the limitations in the experiment platform and develop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on abilities. The recent teaching practices also further prove that those measures referred to in the paper make a great achievement in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efficiently.

【Key words】digital television;teaching reform;teaching content;experiment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 TN949.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数字压缩编码技术、数字传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突破,电视广播进入了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从标准清晰度电视向高清晰度电视的全面过渡时期。进入21世纪后,电视数字化的进程明显加快,电视会议、数字电视及高清晰度电视等新技术正迅速走进我们的生活。为了使学生初步掌握方兴未艾、前景广阔的数字电视技术,紧跟时代和技术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多的高校电子、通信专业在原先模拟电视、电视原理等传统专业课程以外,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数字电视、数字图像通信等较为前沿的课程。

然而数字电视作为一门新技术,具有内容发展快、实践性强等特点,于是在理论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重点不好把握,学生接收效果差等问题。同时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市场上现有的数字电视实验设备的局限和不完善性等原因,造成学生实验积极性不高,对提高学生应用技能的作用有限。针对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对本课程的教学作了一些有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理论教学

数字电视是指从节目采集、编辑制作到信号发送、传输和接收全部采用数字处理的全新电视系统,此门课程教学内容要包含从信源开始至显示终端的整个过程,即包含电视信号数字化、数字视音频信源编码原理与标准、码流复用、信道编码、数字调制、数字电视标准和数字电视接收等内容。所以,图1的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方框图涵盖了此门课程教学所包含的基本内容,这个框图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线索。

由于数字电视技术是一门新技术、新课程,同时具有发展快的特点,所以市面上尚没有一本相关的经典教材。现有的一些教材主要有赵坚勇主编的《数字电视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姜秀华和张永辉主编的《数字电视广播原理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余兆明和余智主编的《数字电视原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这些教材体系相互有所不同、内容相互有所出入,但总体说难分伯仲,都存在着一定的优点和缺点,选择什么样的教材以及选择哪些内容授课才是最合理是这门课程教学中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同时,数字电视技术发展很快,使得课程的重点、难点很难把握,这对课程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由于数字电视发展迅速,新技术、新问题不断出现,采用固定教材或采用一种教科书无疑是不正确的,教师必须借助于现有的电教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及时主动地搜集最新资料并更新授课内容,这是传授好这门课程的基础。在笔者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就尝试过使用不同的教材,并多次对教案进行修订,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有不少内容和环节需要再进行完善。

从数字电视原理课程的实际教学中,笔者切身体会到本课程并没有引入新的理论,而是相关课程的理论被应用到数字电视系统形成了这门课程,所以教学中要特别突出相关课程的理论在数字电视系统中的应用,使学生建立起课程体系的概念。

图1 数字电视广播系统方框图

2 实验教学

毋容置疑,数字电视的实验教学对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以及提高数字电视理论课的 教学质量,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但是现有不少高校的数字电视类课程往往以理论学习居多,实验教学普遍落后理论教学,同时对于处在技术前沿的相关技术,缺乏配套的材料及相关实验设备,往往很难对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直观的认识,感觉枯燥难懂。这样的现状对于数字电视这种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来说,很难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加以改进。

同时,由于国内涉及数字电视产业链的许多相关标准未能快速成熟地走向市场,加之数字电视设备走向市场的初期价格都较昂贵,目前还没有“品牌型”数字电视实验系统的设备走向高等院校的实验室[1]。为了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笔者所在课题组适当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个数,增加软件仿真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来改变现有实验项目不全、过于依赖实验平台的现状。对于“电视信号相关波形的观测”等演示性实验由老师在实验室直接演示给学生看并进行讲解,并不要求学生自己单独完成,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增加学生对实验室的熟悉程度。对于“数字图像压缩编码”、“数字信号的调制传输”等现有实验平台无法完成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要求利用matlab软件自己编写程序来完成,这样可以发挥学生实验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编程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自己解决问题,既化解了对课堂理论理解的难度,又提高了学生计算机语言应用能力。

另外,笔者所在课题组在基本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若干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提供了SW4×4视频切换器、 SW16×4监控切换器、KM-1透明键混合放大器、音频切换器等实验项目供学生自己选择,并提供相应的框图方便学生设计电路。

3 结语

由于数字电视技术发展很快,同时大多数高校的数字电视原理课程开设时间不长,课程体系的完备存在一个发展的过程。本文提出的数字电视原理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是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也是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尝试。

参考文献

[1] 鲁业频、任玲芝、史含蕾. 中国数字电视实验教学的方案设计[J]. 北京:电视技术,2009,33(11):15-17[2] 赵坚勇. 数字电视技术[M].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3] 姜秀华、张永辉. 数字电视广播原理与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4] 吴宗泽、张勰.“数字电视与数字视频”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 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4):106-107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N79-4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的办学理念是为社会上服务、建设、生产以及管理等领域培养一线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近年来随着现代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学生一定要具备专业技能、素质、智力以及专业知识等诸多方面能力。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逻辑性,但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教学内容比较生硬,学生难以有机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为此非常有必要研究分析有效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改革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条件

针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特点,高职院校应该建立一个一体化教室-数字电子实训室,这样可以有机结合校内理论知识以及具体实践,这个数字电子实训室可以有机整合多媒体课室、实训室以及实验室等。实训室内应该配置一台大型多媒体投影设备、若干个数字电子实验箱以及移动话筒,同时应该配置实验实训装置、常用的元器件部件、通用电子仪器仪表以及常用工具等,这样更有利于开展互动教学模式。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师布置的任务,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条件一边听讲、一边思考、一边动手实践,同时间内可以有机结合实践以及理论,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这种完善的教学条件及教学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为了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训能力,高职院校还应该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和社会企业合作,积极开展顶岗实习项目,一起开发课程以及教材。而且应该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基础,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平台和机会。

2.改革教学内容

以往传统的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比较注重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一共包括72个学时,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大概是1:3,这种课程教学设置非常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应该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各占一半,也就是说理论、实践教学课时都为36个课时。为此,还应该适当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应该将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上。而且应该高效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分模块教学,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总共可以分为“时序逻辑电路模块”、“组合逻辑电路模块”、“ D/A、A/D、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模块”以及“门电路、脉冲的产生与整形电路模块”等四部分,这种分模块教学方式可以更好的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市场上的教学教材内容,特别是选择实训内容方面和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需求会存在一些区别,为此高职院校应该编写具有自身学院特色,也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数字电子实训指导书。

3.改革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都比较强,因此不同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更应该选择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互动教学、模块化教学或者问题式教学方法等,而且在本课程教学中应该引入EDA技术。教师在进行理论教学钱,可以先采用EDA虚拟仿真的方式将实践教学部分项目展示给学生观看,然后再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学生可以非常直观的初步认识到学习问题,了解实际电路的结果,然后再听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后,就可以自己尝试着动手实践操作,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实训结果。比如,学习“组合逻辑电路”这个模块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EDA虚拟技术对最简结构电路的民主集中制3人表决电路进行探讨分析,然后利用EDA技术将其整体功能充分演示出来,这样也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好奇心。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学生们详细讲解这种民主集中制3人表决电路相关元器件的基本逻辑功能,并且讲解相关的重要知识点。使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后,鼓励学生们自己亲自动手尝试搭接电路,测试真值表,并且撰写相应的实训报告,要求对本次实训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考虑到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提供数字锁电路设计以及举重裁判表决电路设计两种选择,如果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必备实训完成后还可以选做。在学生实训的过程中,如果碰到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到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或者自己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来解决,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高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为了有效提高该门课程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该不断改善其硬件教学条件,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谭建川.试分析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改革[J].电子制作,2015,04:135-136.

[2]何唯.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5,15:144+146.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数字电子技术;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董小琼(1971-),女,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与研究,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0;丁官元,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为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要顺应改革的潮流,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体系。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从建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出发,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1建设符合培养目标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课程标准,在课程标准中既要规定教学的基本内容又要明确教学模式,确保教学顺利实施。在课程标准建设时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1.1课程内容的确定必须紧贴专业培养方案

课程内容的设置必须满足专业培养方案中所列出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要求,课程标准必须以这三个模块为主来设置教学环节。

1.2激发学生兴趣,内容贴近学生实际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基本情况是编制课程标准的前提,编制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比如我们采用项目式教学时所引进的项目都应是些工程实例、生活中常用的电子产品,比如数字钟,简单易做,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促进教学确保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1.3规定明确的教学模式

为确保教学的正常运行,在课程标准中要根据教学条件合理设置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1.4制定确保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

为确保学习效果,考试考核方式的明确也显得至关重要。我院在本课程标准制定中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综合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据学生对项目实施中的工作态度、协作精神、创新发挥、完成结果等进行成绩评定,作为过程性考核成绩;学期结束采用题库,根据学生独立完成情况给出综合理论考核成绩;两种考核成绩各占50%。其中过程性考核是一种全程考核方式,它能督促学生平时自觉自主学习,避免为考试而突击性学习的现象。

2以理论够用、着眼应用,全面体现高职教育特点构建教学内容

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教学基本原则是: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要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我们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要处理好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关系,将先进的实用技术、科研成果、新知识、新工艺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要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在教学内容上要认识到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已经是数字系统普遍采用的主流,我们应以介绍常用的中大规模数字集成器件的外部功能、典型应用为主,注意淡化集成电路内部结构和内部工作原理的内容。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中引入项目的内容要把握一条基本原则:项目要精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涵盖高职数字电子技术教学的大部分知识点。制定项目时要考虑到高职院校的数字电子技术教学主要应该传授给学生基础的数字电子技术知识,培养他们查阅电子器件手册并具有合理选用元器件、具备应用常见数字集成电路的能力;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逻辑关系、常见集成逻辑门的应用、常见组合逻辑器件和时序逻辑器件的应用。

笔者在教学中,主要设计了如下项目:电子液位控制器的设计制作、四路抢答器的设计制作、多路控制开关的设计制作、计数显示电路的设计制作、自动控制小车电路的设计制作、信号发生器电路设计制作、数字频率计的设计制。这些项目基本包含高职数字电子技术教材的大部分知识点,前面六个小项目中融入的知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数字频率计的设计制作融合了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所有内容。通过这样的项目引入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会感到知识的离散性,并且每个项目基本上是一个实物产品,简单易做且实用。在项目制作过程中,我们还需将电子工艺、PCB板制作、电子仿真等知识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式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3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做一体化作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已深入到各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做一体化要求教学做合一,提倡在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其优势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3.1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

在教学环节,我们由典型项目入手,在项目设计制作过程中融入相关知识和理论,实践部分有理论分析,理论部分有实践作为基础,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互相补充。通过项目的分析与训练,学生不仅学会了常用的电子仪器设备使用、利用常用数字电路器件构建简单的数字系统,也学会了分析数字系统故障及检测,达到了本课程的学习目的。

3.2能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突出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例如,我们在讲解组合逻辑器件理论知识之前向学生演示上一届学生学习作品“霓虹灯显示控制器实用电路”,要求通过这个模块的学习,每位同学都要完成一个类似的作品。同学们看到电路板上那么多的集成块充满了神奇感:这么复杂的电路我能设计出来吗?这时我们再合理引导学生设计电路所需知识,再向学生提出学习模块的要求、告知学习的一般方法,评价学习的方式等。“完成一个电子产品”的烙印深深地打在学生的记忆中,学生也有了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在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阶段,内容上要安排一些小型易做的实用电路进行设计制作,让学生参与分析、训练,既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又培养了他们的职业技能及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要考虑高职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注重将课堂讲授、课内讨论、课外自学、技能训练等合理结合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手段上,合理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实现信息传递的多渠道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4结束语

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我们通过项目和一些实用电路的制作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既使学生掌握了技能,又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教学改革是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伟珍.做学教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