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震防控措施

地震防控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地震防控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地震防控措施范文第1篇

为了及时、妥善地处置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建立“信息畅通、反应快捷、处置有方、责任明确”的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机制,保障师生生命与财产安全,保障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特制定本预案,学校重大事件防控应急预案。

二、工作原则

⑴以人为本原则。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意识,把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作为首要任务。

⑵预防为主原则。坚持预防与应急处置相结合,立足于防范,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力争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⑶及时处置原则。学校突发安全事故后,事发学校立即启动工作预案,事故处理工作人员及时到岗,快速出动,及时控制局面,解决问题。以及时、快速减少危害的扩大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

⑷依法处置原则。坚持从保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出发,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综合运用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置学校突发安全事故,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⑸及时上报原则。学校发生突发安全事故,及时报告教育局。

三、防控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四、预警预防机制

(1)学校每周要开展1次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要及时排除,明确责任部门,落实责任人。

(2)及时判明事件性质及危害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进一步扩大,规划方案《学校重大事件防控应急预案》。同时,立即向教育局及其相关部门报告。

(3)学校要做好应对各类突发安全事故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储备工作,确保突发安全事故预防、现场控制的应急设施、设备和必要的经费。

五 事故应急系统

1. 火灾事故处置措施

⑴采取切断电源、煤气等紧急安全措施,避免继发性危害。要在第一时间内向当地公安消防119指挥中心报警。

⑵学校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组织教职员工开展救此人和灭火工作,并在消防队伍到达现场后,主动提供有关信息,配合消防队伍组织救人和灭火抢险。

⑶全力组织人员疏散和自救工作,配合有关医疗部门和医疗机构妥善安置伤病员。

⑷解决好师生等受灾人员的安居问题。

⑸及时采取人员疏散、封锁现场、转移重要财物等必要措施,注意人员、财产安全。

2. 楼梯间拥挤处置措施

⑴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第一线指挥,迅速开展现场疏导和救护工作,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⑵组织学校医护人员对受伤者进行人工呼吸、止血等应急抢救处置,尽快向医疗急救部门120报告求援,将伤病员送往医院抢救,妥善安置伤病员。必要时请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援帮助。

⑶迅速通知受伤人员亲属,及时向师生和亲属通报有关情况,确保师生和亲属情绪稳定。

3. 地震灾害事故处置措施

⑴突发地震时,师生如上课,应坐在座位上或躲在课桌下面,待地震过后再迅速、有序地撤离,以防强余震。同时,立即切断电源等,并将教室门打开,确保出口畅通,防止地震造成门窗错位,封闭出口。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应冷静指挥学生就地避震。

⑵避震时,身体要尽量蹲下或坐下,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要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注意保护头颈、眼睛。

⑶组织指挥学生撤离,严防楼梯、楼道拥挤发生。

地震防控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卫生防疫工作;建议

我国零八年发生的512大地震是建国以来受灾人口最多、波及区域最大、破坏最为严重的重大自然灾害。这场灾害具有毁灭性和突发性,损毁了公共设施,导致人畜伤亡惨重、大量房屋倒塌,许多灾民无家可归,所以卫生防疫工作是灾后的重要工作内容。笔者根据相关灾区救助经验,提出了相关的看法和建议。

一、明确灾区和疫区的卫生防疫工作重心

1、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重心

这里的灾区指的是受到地震灾害影响的地区,地震灾害增加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必要因素,即易感人群、传播媒介和传染源等,这大大提高了传染病的发病风险,所以控制传染病的风险因素是工作重心。

2、疫区的卫生防疫工作重心

疫区指的是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和爆发,流行病的病原体四散传播史能够波及到的区域。所以对于疫区的卫生防疫工作来说,对于已知的传染因素进行彻底、严格的卫生干预和处理。

二、地震灾害相关公共卫生问题的解决对策

重大自然灾害会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破坏。比如,水电设施损毁,城内缺水、缺电,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卫生机构瘫痪,传染病流行;以下已是相应的解决对策:

1、城市水源污染

在经过强烈地震之后,城市的供水设施被严重损毁,供水被迫中断,地表收到污水的研究中污染,所以影响到了饮用水水质,如果缺乏有效控制,会造成肠道传染病的大爆发。所以,灾后首先需要解决群众的供水问题。其中需要注意四点:第一,选择合适的水源,综合考虑垃圾堆、厕所、水源流向等因素,选择合理的地质,优先选择深层地下水,并且制定水源保护制度。第二,使用科学合理的供水方式,比如使用消防水带输送水、用水车运水等等。第三,进行严格的水质检测,确保饮用安全。第四,防止尸碱中毒,尸体在腐烂后会污染周边水源,进而引发尸碱中毒,所以需要确保水源周围没有尸体,同时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第五,彻底消除饮用水,未经消毒不能够饮用。

2、灾区食品污染

地震过后,灾区人民的生活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同时房屋的倒塌,扩大了鼠类的生存空间,所以家中的食品极易遭到污染,如果使用了被污染的食品,那么会引发接触性疾病和食源性疾病。所以,需要严格管理地震后灾民家中的各类视频,不能食用没有经过质量鉴定和检验的食品,从而防止疾病的再次发生。震后,不可避免会出现食品供应紧张的问题,救灾食品的分发、储存和运输都面临较大的难题,并且需要进行严格的卫生监督。救灾视频必须和鼠药、杀虫剂分开运输和储存。需要选择清洁、通风、干燥的地点存放食品。同时,食品的发放需要专业的卫生防疫人员来执行,禁止食用和发放被污染或者变质的视频。对于临时饮食供应点和食堂来说,需要确保其卫生状况良好,防止食品受到污染。加强对灾区人民的饮食卫生宣传,让他们避免吃不洁和变质腐败的食品。

3、对传染病的控制

在地震发生后,空气和水体都遭到了污染,所以比较容易引发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如果灾害人群进行集体迁移,就传染更多地区的群众,同时非免疫人群在进入疫区后也会遭到传染。接触机会的增多和人群密度的增大,导致了传播机会的大大增加。对于传染病危害大的地区。第一,切断传播渠道、控制传染源。有目的的控制传染源,并且组织进行灭鼠、灭蚊和灭蝇活动,先明确媒介生物的生存区域,而后在进行几种的消灭和控制。加强对食品的管理,防止“病从口入”。第二,通过疫苗接种提升灾区人群免疫水平。灾害发生后,灾民比较分散,所以难以控制其免疫水平,灾民中有许多没有免疫接种的经理,所以又必须通过计划性的预防服药和强化免疫来控制灾区的疫情。第三,对现患进行突击治疗,把已经被传染的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以此来控制传染源,并且减轻他们的痛苦第四,加强对老弱病残孕等特殊人群的健康保护,这些特殊人群的抵抗力相对较差,所以在蚊虫叮咬、营养不良和环境恶劣的环境下比较容易患病,所以需要对这部分人群的采取预防保护措施。第五,实时监测疫情,检测内容主要有媒介生物数量、啃齿动物数量、疾病发生情况,传染病类型等等。第六,控制人畜共患病,例如狂犬病等,需要管控号高危动物,并且进行针对性的免疫接种,防止此类病患的发生。

三、灾后的卫生防疫知识应急培训教育

开展卫生防疫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视野,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去预防、评价和发现各类危险致病因素,而不是一对一的面对病人。要明确卫生防疫工作不是简单的灭鼠、杀虫和消毒工作,而是需要应用高效的公共卫生措施来控制和预防疾病的流行。除了采取相关卫生处理措施去除掉传播媒介之外,组织开展卫生防疫知识教育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能够提升当地灾民的自我保护意识。首先,需要提醒群众重视起居住场所的换气和通风,注意食品和饮水的卫生,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其次,需要加强对防疫人员的心理疏导。对于未知的事物,所有人都会产生恐惧的心里,比如,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在灾区会接触到大量腐败的动物尸体和遇难者遗体,不仅会散发出难闻气味,还会释放出给累致病病原体。在实际的防疫中,需要让他们具备“可怕、可治、不可怕的”的信念,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指导,让他们指导只要穿好防护服,依照规定进行操作就没有问题。

四、结论

在重大灾害发生后,许多人都想要通过消毒的方法来达到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目的,但是对于专业的防疫工作着来说,需要明确卫生防疫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消毒,而且灾区也不等同于疫区。要通过积极的卫生防疫宣传、消杀灭活动、及时的卫生学评估、主动的疾病管控来确保卫生防疫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姜广启,隋宏.自然灾害引发传染病的对策和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2(11):96-97.

[2]王忠灿,贾德胜.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中的疾病预防控制[J].预防医学杂志.2015(01):57-58.

[3]庞振清,高亮,张明.地震灾害后做好山区农村卫生防疫工作的体会[J].医学动物防制.2014(07):72-73.

地震防控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石油化工 火灾 危险 防控措施

一、前言

石油化工是以石油或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化学制品、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和有机化工原料的新型产业。石油化工生产过程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完成的,生产原料和产品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毒害和腐蚀性,生产工艺操纵复杂、连续性强,具有生产危险性大、发生火灾爆炸几率高,发生事故易形成连锁性反应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石油化工生产所固有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二、石油化工生产中的火灾危险性

1.温度过高或加料过量导致反应失控与介质分解

石油化工生产中如果温度过高,导致化学反应速度过快引起更高的热量,使一些低沸点介质突然气化,产生冲料现象或造成某些不稳定物质的分解,导致系统内压升高,甚至引起超压爆炸。例如:美国克恩县地震时,某油厂两个球罐破损,355耐液化丁烷气流出,3而n后即着火爆炸。1965年大庆炼油厂加氢厂房高压管路破裂,引起爆炸,当场42人丧生,厂房顶盖冲出。在石油化工企业,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一触发就是接踵而至的突发性灾害。

2.低沸点介质进入高温系统气化造成系统超压

低沸点介质常见的有水及某些有机溶剂等,由于沸点较低达到沸点以上温度时就会变成蒸气,有机溶剂多数具有燃烧、爆炸的危险性,在高温系统中可能气化超压而爆炸。如某厂催化裂化装置,由于误操作将分馏塔底部冷凝水打入炼油罐,水接触到高温的油立即气化,造成系统内部超压爆炸。

3.易燃性

石油工业的灾害事故儿乎都与火有关,随后发生爆炸。油气物料易挥发,怕高温、摩擦、振动、碰撞、雷击、静电等引发起火。1986年某油田一口井发生井喷,天燃气喷出40m高,在更换井口装置时引起着火爆炸,井架烧塌,钻台上的全部设备烧毁,死亡2人,受伤13人,附近7个村庄几千亩农田遭受污染。究其原因是因为,反应装置内产生新的易燃易爆物质,某些设备在正常情况下是安全的,但如果在反应及贮存过程中潜入某些新物质,特别是具有较大危险性的副反应,产生新的易燃易爆物质,接触明火或受到高温作用就会发生火灾、爆炸。

4.广泛性

石油化工生产工艺系统内不允许存在爆炸的条件,但如果设备发生故障、损坏,有可能导致物料的窜流、错投等,产生爆炸性混合物引发事故,例如:某企业在对浓硫酸罐施焊前,用水清洗酸罐,以致罐体材料与稀硫酸产生氢气没有排空,在对罐体动焊时发生了爆炸,结果造成2名操作工当场死亡。就火灾、爆炸、溢毒而言,从长输管道到油库区,从装置区到生产车间,几乎都可能发生。由于石油产品为液态或气态燃料,流动性大、扩散性强,其污染范围更广。唐山地震时,秦京输油管有1万吨原油流入滦河,对土地、水域造成了严重污染。

三、石油化工企业的火灾防控措施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方针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生产经营企业,从业人员进入生产岗位,进行生产操作前,必须事先采取安全预防措施,才能实现本质安全。

1.消灭火源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促成火灾爆炸的因素很多,涉及的面也很广,要预防火灾或爆炸事故的发生,首先就是加强对点火源的控制,防止与助燃物形成燃烧爆炸系统,严格控制一切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点火源。点火源主要有明火、高热物及高温表面、磨擦和碰撞、绝热压缩、电气火花、静电火花、雷击和光热射线等。明火包括吸烟和生产中的明火。因此,在有火灾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应严令禁止吸烟。另外要严格控制明火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例如,加热时应避免采用明火设备;明火加热设备应远离可能泄漏易燃气体或液体的储罐区;在火灾危险区域不得使用普通电灯、蜡烛等照明,必须使用防爆照明设备等等。

2.控制温度

温度是石油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控制参数之一。正确有效地控制温度范围,是防火防爆工艺控制的一项重点。物理操作过程温度超过控制指标,会造成液态物料的急剧沸腾,导致溢料或爆炸;如果温度过低,会使某些物料在管路中凝固或冻结而堵塞管路,使设备胀裂。所以在实施操作温度控制的过程中,应正确选择传热介质、持续均匀、转移反应热等。

2.1正确选择冷、热载体

石油化工企业常用的热载体有明火、电阻丝、热水、熔盐、熔融金属、矿物油等;冷载体主要有空气、水、制冷剂等。在冷热载体的选用中,应避免选用与反应物料性质相抵触的物质作为加热或冷却介质。热载体在使用中处于高温状态,如遇高热热载体会立即气化使系统超压产生爆炸危险。因此,热载体应该以防水压实验时积存水或其他低沸点物质,必要时应进行脱水处理。

2.2持续均匀

机械搅拌不仅可以使反应物料混合均匀、反应平稳,还可以加速热量传递,如果机械搅拌突然中断,可使局部反应剧烈发生危险。因此,要采取双回路供电、增设人工搅拌装置、保证搅拌的连续运转。

2.3及时转移反应热

基本有机合成中的各种氧化反应、氯化反应、水合和聚合反应等均为放热反应,必须有防止热量积聚和及时转移反应热的措施。移出反应热的方法主要是:夹套冷却,内蛇管冷却,冷料循环,淤浆循环,稀释剂循环回流,惰性气体循环等。此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结构的反应器或采取一些工艺措施如在系统中通入水蒸气带走热量等,也是常见转移反应热的方法。

3.防高热物

高热物是指在一定环境中能够向可燃物传递热量,并能导致可燃物着火的具有较高温度的物体。属于高热物及高温表面的有:高温蒸气管道表面,高温气体、干燥炉炉壁,裂解炉、加热釜、沸热锅等,这些高热物体温度高,体积大,散发热量多,都是燃烧爆炸的点火源。要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防止其与易燃物料接触,防止可燃物及其粉尘落于上面。

四、结论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形式复杂,包含易燃易爆物质较多,对其火灾危险性以及火灾事故防控措施进行研究,可指导企业消防能力配置与建设,增强企业火灾防控技术水平,提高灭火救援效率,加速提升石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技术水平。总之,只有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做好防控工作,采取正确的预防对策措施,才能在生产中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刘美磊;石油化工行业典型火灾事故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地震防控措施范文第4篇

1、完善台站功能,规范台站管理。贯彻落实《省地震台网管理办法》,规范台站工作流程,提高台站管理水平,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全面完成嘉祥台的地震观测背景场项目,充实微山岛台、香城台观测设备,不断提高地震监测能力。

2、加强矿震监测,推进县级台网中心建设。与煤矿管理部门加强合作,做好矿震监测与灾害预防,提高数据共享水平,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年内邹城、汶上、嘉祥、微山完成县级台网中心建设任务,其他县(市、区)积极推进台网中心建设。

3、加强地震群测群防,提高地震前兆观测能力。继续加强90个市级宏观观测点管理,确保及时、准确捕捉地震宏观前兆异常,严格做到异常情况不漏报、不错报。落实前兆骨干点县级管理责任制,指导县级地震部门做好骨干点观测工作,健全前兆观测数据报送制度,完善前兆观测手段,实现前兆骨干观测点“全覆盖”。

4、做好震情监视跟踪,提高地震分析预测水平。结合2013年震情趋势,完成年度震情趋势跟踪方案。严格执行震情会商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和重要时段的震情保障工作。继续加强人员学习培训,强化科技创新,不断提高震情会商分析水平,为提高地震安全保障能力奠定基础。

二、综合防御工作

5、抓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制定年度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方案,围绕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做好防震减灾知识的社会宣传。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载体,结合“5.12”全国防灾减灾日、“7.28”地震纪念日等时机,创新宣传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提高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增强社会公众应急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6、强化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办法》,切实将抗震设防审批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规范行政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对建设工程要严格按照国家地震区划、地震小区划和地震安全性评价所确定的结果进行抗震设防要求审批。

7、开展示范创建,打牢地震安全基础。继续开展地震安全示范企业、示范社区、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提高防震减灾社会服务水平。年内新增省级示范企业2个、示范社区12个、示范学校12个;新增市级示范社区12个、示范学校12个。

8、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严格依法管理地震安全性评价执业资格和资质,规范地震安全性评价市场秩序,进一步提高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质量。

三、地震应急救援

9、加强地震应急队伍建设。年内完成武警地震紧急救援队组建,争取将煤矿抢险救援队纳入市地震紧急救援队伍。继续充实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年内新增志愿者1000人。健全应急救援协调机制,充实救援装备器材。适时开展应急队伍技能培训,提高队伍应急救援能力。

10、开展应急预案编修。按照“修订已有、填补空白”的原则,加强各级各类预案的编修工作,不断完善全市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推进各县(市、区)城区地震应急避险疏散安置方案建设,在防灾减灾日期间,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进一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

11、加强地震应急基础建设。结合城市发展,不断加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力度,加强现有应急避难场所管理,配置相应的避险设施。充实完善地震应急装备库,提高地震应急基础保障能力。

12、加强防震减灾服务热线的管理。及时接听、认真解答群众咨询,引导和教育社会公众正确面对地震,有效处置地震突发事件。

四、推进重点项目实施

13、启动市防震减灾中心项目。争取年内完成立项、选址等工作。

14、开展地震小区划和活动断层探测。做好城市新增区域的地震小区划和活断层探测工作。

五、保障措施

15、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采取集中学习、召开专题座谈会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结合实际,制定有效措施,确保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

16、继续加强防震减灾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落实机构编制,充实工作力量,优化干部队伍结构,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切实保障防震减灾管理责任得到落实。

17、加大防震减灾投入力度。积极协调财政部门,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经费稳定增长;建立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防震减灾投入机制,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和民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18、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和科技防腐工作,严格执行党纪政纪,拓宽监督渠道。加强廉政教育,不断改进作风。

地震防控措施范文第5篇

Abstract: The crack in building wall is a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If can not timely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it will cause serious consequence. According to the causes of the wall cracks, there are several common causes: uneven settlement of the foundation,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wall cracks, and then puts forward som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hoping to be helpful in the future work.Keywords: cracks in building wal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X50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不均匀沉降裂缝原因分析

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墙体裂缝一般为斜缝,在地震或其他不均匀荷载作用下,容易提前破坏,失去平衡,造成安全事故。一般发生在纵墙的两端,多数裂缝通过窗口的两个对角,裂缝向沉降较大的方向倾斜,并由下向上延伸。斜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 地基软弱最易发生此类裂缝。地基较软,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墙体承受较大剪切力,如果墙体结构刚度不足,不能满足结构要求,就会导致墙体开裂。

(2) 如果裂缝出现在底层较宽窗台下方且为垂直裂缝,是由于窗间墙承受荷载后,地基不均匀沉降,窗台墙因反梁作用产生反向变形即可开裂,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跨度较大的工业厂房、礼堂等建筑中。

(3) 窗间墙水平裂缝也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如果地基沉降量较大,沉降构造上部受到阻挠,窗间墙就会受到水平剪力,产生水平裂缝。

环境温差裂缝原因分析

因季节变换或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结构热胀冷缩及内外胀缩变形,导致构件产生应力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产生裂缝。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八字裂缝。一般出现在顶层纵墙的两端,有时在横墙上也可发生。裂缝宽度一般中间大、两端小。当外纵墙两端有窗时,裂缝沿窗口对角方向裂开。这种裂缝的产生,往往是在夏季屋顶圈梁、挑檐混凝土浇筑后,保温层未施工前,由于混凝土和砖砌体两种材料线胀系数的差异导致而成。在温差作用下纵墙不能自由伸缩而产生八字裂缝。

(2) 水平裂缝。一般出现在平屋顶屋檐下或顶层圈梁下2~3皮砖的灰缝位置,一般沿外墙顶部断续分布,两端较中间严重,在转角处形成纵、横墙相交而成的包角裂缝。

另外一些跨度较大的房屋墙体,纵墙中间部位可能出现竖向裂缝,裂缝宽度中间大、两端小。以上几种裂缝多出现在房屋建成后1~2年内,裂缝经过夏季或冬季后出现。

三、施工质量原因产生的裂缝分析

(1)砌体强度低。施工过程使用质量不合格砌体材料,或未按规范进行施工,致使砌体强度低于设计要求;另外不同强度的砌体混合砌筑时,作为配套砌块,因材料强度、热胀冷缩、吸水率等性能不同,引起墙体开裂。

(2)砂浆搅拌不均匀导致砂浆强度偏高或偏低,粘接剂等配料强度不足或超标也会影响砂浆强度,例如水多了,砂浆稠度低影响砂浆强度,且砂浆干缩量增大,引起灰缝位置开裂。

(3)砌筑用砂浆未按要求随拌随用。一次性搅拌量过多,存放时间过长,致使砂浆提前凝结成块,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四、墙体裂缝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不均匀沉降裂缝预防控制

首先要对软弱地基进行特殊处理。建议采用普遍探槽作业方式,在基槽开挖后进行全方位钎探,再对软弱地基位进行加固处理。其次,在工程施工时,合理设置沉降缝位置。凡不同荷载或存在高差悬殊的墙体或长度过大、平面形状较为复杂的建筑墙体,应根据不同地基处理方法对墙体进行不同部位的沉降缝设置。建议从基础开始分成若干部分,设置不同部位和区域的沉降缝,使其各自沉降,以减少或防止裂缝连锁反应现象。沉降缝应保证足够宽度,应分别浇筑圈梁,保证沉降缝位置明确。

另外,必须保证基础上部结构的刚度,提高墙体抗剪能力。建议在基础顶面及各楼层门窗口上部设置圈梁,尽量减少建筑物端部门窗数量。设计过程应按照设计规范严格控制L/B比例。还可通过改善砂浆和易性,提高砂浆饱满度,在施工临时间断处留置斜搓或阳槎,并按规定加设拉结筋等有效措施,提高墙体抗剪能力。对于宽大窗口下部裂缝的预防控制应考虑设混凝土梁或砌反砖碹,以适应窗台反梁作用而产生的变形裂缝。通常采取使用通长配筋来预防此类裂缝。

(二)温差裂缝预防控制

1、通过采取改善施工工艺,规范施工过程等措施来预防和控制温差裂缝。比如可通过增加GZ的个数、增加墙体拉结筋、提高砂浆标号,严格执行设计交底文件及规范要求等措施。

2、控制工程原材料质量。例如保证水泥标号、控制细砂质量,使用强度高、收缩性小、垂直性好的墙体砖。

3、保证砂浆拌制质量,砂浆要严格计量,避免砂浆强度波动大,保证水平砖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小于80%。砌体的组砌方法要正确,砌筑前要提前摆砖,砖浇水湿润要适宜,严禁干砖上墙。

(三)施工裂缝预防控制

1、砌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种原材料质量,砂浆搅拌应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和配料。应提高墙体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增加砌体的抗拉强度。

2、认真做好墙体装修施工方案,做好平层、面层及各分项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砌体施工每日砌筑的高度不能超过1.8m的规范要求。

地震防控措施范文第6篇

1.1患者安置

将地震伤员与普通择期手术患者分开,相对集中的安置于病区的两端。将地震伤员安置在近护士站的病房,日间患者安置在距离日间患者接待室较近的病房。

1.2人力分配

为保证地震伤员的专科观察和护理质量,眼科护理人员的基础上增配脑外科护士5名。组织眼科护士利用床旁查房和病案讨论等形式学习脑外伤患者的相关临床表现和治疗,通过书本学习和与脑外科护士的临床经验交流,学习脑外伤患者的观察和护理要点。将护理人员分为2个护理组分别为眼科患者和地震伤员进行护理服务。各设1名高年资护士为组长,负责各组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与质量把关。眼科护理组(1名护士)分管≤8名患者,地震伤员护理组(1名护士和1名实习护士/进修护士)分管≤7名患者。同时,护士长排班应保证每个班次均有眼科和脑外科护士在班,注意护士高低年资和能力的搭配,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避免疲劳工作。

1.3医护配合

责任护士每日参加医生的早晚查房,及时掌握患者病情并制定护理计划,并配合医生完成相关治疗。护士及时将患者的病情变化汇报医生,避免医生遗漏患者病情,促进患者恢复。如在鼓励1例进入康复期3岁男患儿下地走路时发现其走路姿势异常,通知医生经X线放射检查后发现有左侧股骨骨折,及时给与石膏固定;在为1例老年男性患者治疗时,发现其左耳听力丧失,询问病史得知地震前听力正常,地震受伤时左耳有出血,报告医生进一步检察提示:左侧鼓膜穿孔,予抗生素滴耳液抗炎治疗并观察。

1.4病情处置及护理

①严密观察病情。地震伤员护理组分管5~7例患者实施全面整体责任制护理,保持患者的清洁、病房环境的整洁,保证护理及治疗的质量。严密观察病情,避免患者情况遗漏。

②压疮护理。高度重视患者压疮的护理,使用Braden量表对每例高危压疮患者进行压疮评估,其中压疮评分≤14分患者为压疮高危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其床尾设置翻身牌,护士每2小时为其翻身1次,护士执行后需在翻身记录单上写明翻身时间并签名。对高危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次再评估。

③医院感染防控。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手卫生,每个床旁备快速手消毒液,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及其环境后进行手消毒;每个治疗车上配备锐器盒,以方便护士治疗时锐器的处置,避免锐器的分拣和传递,有效预防针刺伤;在收治患者前后使用空气消毒机和移动式床旁消毒机对病房空气和病床单元进行消毒,病床、床旁柜、床旁椅用5000mg/L的含氯溶液擦拭消毒。

④心理护理。与心理卫生中心联合对地震伤员进行心理评估及疏导。因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危险性、恐惧性,及身边亲人或朋友突然的受伤或离去,可使部分经历者发生受伤后应激障碍。支持性心理护理是鼓励患者改变忧郁悲观情绪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患者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其与家人、朋友或其他幸存者在一起,尽力让其回到“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的状态,给予希望和传递乐观精神,鼓励其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用心做事去淡忘回忆,并适当地将情绪发泄出来。护士经常接触患者,可通过主动地、有耐心地与患者交流、谈心,了解关心患者受伤情景、家庭成员近况,感知患者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导患者,给予其心理护理,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⑤饮食护理和健康宣教。对危重患者加强体外营养支持,如静脉输注胃肠外营养液。对恢复期患者嘱其加强营养,鼓励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饮食,以促进恢复。

⑥护士针对压疮高危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保证营养的摄入,指导并协助翻身;按摩受压部位,如指导颈椎牵引患者按摩枕骨粗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为大小便失禁患者使用橡胶单、中单,并加盖一次性尿垫,嘱照护人员在患者便后及时清洁皮肤。

1.5充分的后勤保障

医院建立地震物资后勤保障绿色通道流程,在后勤保障部的协助下抗震救灾各项物资按迅速到位;患者的生活物资、膳食等问题,由工会、膳食科等多部门联合解决;病房提前准备脑外伤患者治疗和护理所需相关物资,如床旁心电监护仪、雾化器、湿化瓶、烤灯、换药需要的敷料和拆线剪、一次性尿垫、静脉治疗所需的留置针和各类500mL静脉注射液体等。

2结果

眼科共收治日间患者233例,完成手术232台次,无不良事件发生。收治地震脑外科伤员21例,其中16例康复出院,2例因病情平稳转入下级医院继续治疗,3例因需康复治疗转入康复科继续治疗;无院内压疮、跌倒/坠床、院内感染等意外事件发生;收到表扬信1封。于患者出院后1个月进行电话随访,患者康复情况均良好。

3讨论

地震是突发的应急事件。大量伤员涌入医院时,医院会紧急增设地震临时病房,根据眼科住院患者短、平、快的特点,病房临时征用较为快捷。但在短时间内收治大量地震脑外伤患者,要保证患者治疗和护理的有效性,对护理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地震脑外伤患者常常具有病情重,复合病、并发症多,心理问题复杂等特点。在整个救护过程中,护士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认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保证了危重伤员的基础护理质量及专科护理质量,对降低其伤残率和病死率有重要的意义。

眼科病房对不同种类患者进行分开安置,使同种类型患者相对集中,即方便护士对地震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又方便了对日间患者的收治和宣教,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地震伤患者的病情特点要求护理人员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较好的护患沟通能力。压疮的预防是护理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地震脑外科伤员卧床时间长,其中有脊椎复合伤患者是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对压疮高危患者及早采取措施,持续监控及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压疮发生率。

眼科日间病房收治地震脑外科伤员的护理管理实现了医院内部多部门、多专业合作。与心理卫生中心联合对地震伤员进行心理评估及疏导,促进了患者心理健康的恢复,增加了其治疗信心。医院后勤部门不仅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保障工作,及时供应医疗设备、器械、敷料、药品和食品,保障能源,完善的安全管理与控制,膳食的提供,伤员及家属的生活配套服务等。同时,也针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制定了相关的应急预案,在救治的支持保障服务过程中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本研究发现,通过多部门的协作可较好地完成震脑外伤员的救护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积累对突发应急医疗救护的管理经验。

地震防控措施范文第7篇

1投资可行性分析阶段风险源辨析及防控

在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阶段,投资人一般较多关注对项目资本金收益率影响较大风险,如:项目投资成本构成、投资回报率(在银行贷款利率的基础上项目发起方给予投资人回报率)、回购方式及相关税费。对于上述风险,企业一般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防控措施。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企业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时还需充分考虑以下风险,才能保证达到预期投资收益。

1.1项目发起方的履约风险及防控

项目发起方的履约能力,即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政府信用和当地投资环境等方面是选择投资项目时必须考察的风险因素。因此,在投资可行性分析阶段,投资人需考察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及近几年财政收入的增长率、项目回购是否有明确的资金来源、政策法规的完善程度、政府廉政状况和政府换届等风险因素。投资人可通过尽职调查和采用信用风险评估等方式防控上述风险。具体可采取:(1)对当地政府信用、经济状况及社会环境进行考察论证。(2)要求项目回购方提供合法的、其价值能覆盖投资另加投资回报的抵押担保物并签署抵押担保合同。为确保投资的安全,抵押担保物应符合我国《担保法》的要求。投资人需要特别注意,我国《担保法》的规定与债权法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不一致,混淆了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的联系和区别,在起草投资建设合同时要注意规避此风险。

1.2融资风险及防控

BT项目的融资风险可分为外在风险和内在风险。外在风险体现在由于金融市场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对BT项目产生的不良影响,如利率上浮造成融资成本增加、货币紧缩政策导致融资困难等;内在风险是指投资人的资金周转能力和融资效率。对上述风险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防控。(1)融资风险的防控:为了避免融资风险,在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应制定融资方案,如采用银行贷款,在项目投标前至少应取得银行的贷款意向书,避免项目直到开工还未解决融资,导致投资人前期资金投入超预期,而影响投资效益。(2)利率风险的防控:利率上浮会导致融资成本增加,影响投资收益。因此,应在投资建设合同中约定投资回报率采用浮动回报率,在项目建设期和回购期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基准利率,则投资回报利率也相应调整,避免利率上升导致投资人融资成本加大。在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时,需注意利率重置期,防止重置期过长导致回报率与利率不能同步调整。(3)资金周转的风险防控:基础设施项目属于资金密集型的投资项目,对投资人的资金实力及周转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为了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作为投资方的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资金运转机制和资金管理流程,保证企业内部的资金运转通畅。在制定融资方案时,必须结合项目的资金使用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合理分配流动资金与自有资金的比例,保证项目建设资金的需要。此外,企业内部应建立应急准备金机制。(4)融资效率的风险防控:项目融资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工程进度,进而影响投资方的投资收益。拓宽融资渠道可以有效的降低融资效率不足带来的风险。根据项目投资规模,可选择多种融资渠道,首先应选择有过多次合作的银行,避免临时寻找,增加融资难度和成本;其次是选择其他融资渠道,在目前融资困难情形下不能过分依赖于银行,并可采取信托、资产证券化、股权等多种融资方式。

1.3合法合规性风险及防控

如项目存在合法合规性瑕疵,将给投资人带来巨大的投资风险。投资人应对此进行考察并在投资建设前确定项目的合法合规性,或在合同条款里约定:由项目发起方获得实施该项目所需的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许可、证书及手续等文件,由于项目的合法合规性不完备所引起的一切后果由项目发起方承担,以此来规避项目合法合规性带来的风险。

1.4工程风险及防控

工程风险主要是项目技术风险。技术风险主要体现在工程技术难易程度、施工条件等实施风险。要规避技术风险,需要对项目实施方案尤其是非常规的重大技术方案进行论证,确保工程风险可控;应将由于降低风险而造成的成本增加部分计入合同价。

2项目实施阶段风险源辨析和防控

投资人中标后即进入项目的实施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开工准备、项目建设、项目移交回购等。项目公司一经注册成立,就承担起投资人的角色,全面负责项目实施阶段的投融资、建设、质量和进度管理等工作,需按合同约定的技术标准、建设工期完成项目,并承担项目的所有投资建设管理风险。因此,项目公司管理人员必须在实施阶段及时辨析风险源,采取应对措施,保证项目顺利推进。实施阶段存在的风险源及防控措施如下。

2.1项目开工前风险及防控

资人实施项目的投资建设管理职责的项目公司不同于一般施工承包的项目公司,项目公司不仅承担项目的建设管理职责,还需要承担项目的投资建设风险,因此,除建立一般的公司管理规章制度外,还需制定工程建立风险防范管理制度、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体系和实施风险防范计划,将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人。项目公司在开工准备阶段需关注以下风险。

2.1.1项目资金运作风险及防控

(1)投资计划的不合理、计量支付手续不规范导致回购不及时的风险。首先,项目公司应建立投资计划、投资回报积息、支付等内部复核制度,从内部管理上消除此风险;其次,开工前项目公司即应根据施工组织计划与业主方确定投资计划、计量支付流程、投资回报积息及资金到账确认工作流程和方式,保证项目回购能够顺利进行。(2)项目投融资资金链断裂导致BT项目合同违约风险。为避免出现此风险,项目公司应建立与公司股东、贷款银行以及业主方的沟通机制,严格诚信履行《BT项目投资建设合同》和《借款合同》,按时付息还本。建立项目资金不能正常运作预警机制、向公司董事会紧急报告制度及资金使用紧急预案。

2.1.2项目合法合规性风险及防控

项目实质性开工前,项目公司应进一步复核合同及其相关法律文件(含项目批准文件、担保抵押文件、权证等)的合法性、合规性是否存在瑕疵等法律和经济风险。对于合同存在的经济、法律风险,按照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逐一梳理辨析,注意在建设过程中对该项风险的监控,或通过签定补充协议来完善相应的合同内容。

2.1.3其他开工准备工作不到位风险及防控

政府对项目前期工作,如征地、拆迁、施工图纸等是否按照工作计划落实,关系到项目的进度。为避免项目建设进度延后的风险发生,需建立与业主方的工作联系制度,适时建立和收集相关索赔资料,防止超合同工期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发生。

2.2项目建设阶段的风险及防控

2.2.1职业健康安全、工程施工安全、工程结构安全风险及防控

在工程实施阶段要防范由于施工引起的粉尘等造成空气、环境的污染、建设过程中的运输等造成的危及员工的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风险,需要加强采取职业病防护措施和采取相关人身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此类风险的发生。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安全风险,如施工用电安全、高空作业安全和工程结构施工及设备安全等,应及时发现,采取相应措施,避免事故的出现。

2.2.2技术风险及防控

技术风险主要有:工程设计的缺陷或错误,如地质条件考虑不当,工艺设计流程不合理,设计时对施工可行性缺乏经验或考虑不当等导致变更,或者项目建设中碰到重大技术障碍等。要对技术风险进行防控,首先,应对工程设计及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变更而引起技术风险;其次,对重点部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特别是对本项目的可能影响要摸清和评估;最后,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也要详细调查,并做好必要的技术准备和措施准备。

2.2.3成本控制风险及防控

BT项目投资成本包括项目的前期费、建安费、项目公司管理费和资金成本及相关的税费等。一般只有前期费和建安费计入合同价。前期费,一般由业主方包干使用。投资人需关注的成本风险有:①建安费超合同价约定的计价范围,如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增加、工期迟延、通货膨胀、汇率波动、利率变化等方面造成的投资成本增加,而合同价格不含此类变动造成的投资成本增加的部分;②建设单位管理费超支;③税务筹划不到位导致的税款增加;④其他因素造成的投资成本增加。可通过细化投资建设合同条款,如扩大材料调差范围、工期延期责任划分、投资回报率随银行利率浮动、设计变更处置、交竣工验收时间节点的确定等来规避建安成本超付风险,通过加强管理来规避管理费超支,聘请专业咨询机构做好项目的税务筹划、积极争取利用当地的税费优惠政策,将影响投资成本增加的风险降至最低。

2.2.4质量风险及防控

项目质量会影响项目的移交回购,从而影响投资效益。承包商及分包商的实力、技术力量、施工水平、设施设备、管理手段等都是潜在的风险因素。为保证质量风险可控,须采取以下防控措施:①应加强对承包商资质业绩审核,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设立专职质量管理员,落实全员岗位质量管理职责,确保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运行;②建立质量奖惩制度,务实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采取质量防患措施并落到实处;③审核施工方案,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和标准,加强质量检测检验和隐蔽工程验收。

2.2.5施工进度风险及防控

BT模式项目特点决定了项目进度管理难度非常大,BT模式项目能否按期完工,将影响项目投资的成败,项目进度控制风险是巨大的。影响进度的风险因素有投资人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力量的高低、组织合理与否、协调工作是否顺畅、设施设备保障与否,各种主客观原因都将影响或制约工程进度。为避免此类风险,可采取如下措施:①科学安排工程进度网络计划,抓住关键线路和工期节点,提前周密部署、超前决策,合理组织和优化资源;②加强与业主方和镇村的协调和沟通,确保前期工作进度,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理顺各方关系,保证工程顺利进行;③加强计划和统计,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有效控制工程建设的各种资源,并制定合理周密的应急预案。

2.2.6工程结算风险及防控

如计量存在问题会严重影响投资收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认真核对工程量和计量原始凭证,严格保管计量凭证原件;加强计量基础工作,做好计量台帐,及时进行合同工程量清单修正,并细化合同工程量清单、做到随时可以分解和合并,以便及时办理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项工程和整个标段的结算,定期核实已完工程总量。在工程收尾阶段须检查计量管理工作,重点解决计量遗留问题和对原始计量凭证的审核工作,做到及时准确掌握计量和投资回报状况,避免由此带来的风险。

2.2.7交工验收风险及防控

交工验收的时间延迟会导致工程缺陷责任期延后和第一笔移交受让款支付延后,直接损害投资人收益。实际工程实施时还会出现项目已交付使用还未进行交工验收的情况。在投资建设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交工验收时间,如出现延迟,责任方将承担由此造成的后果;其次,项目管理人员应积极与业主方沟通保证交工时间不出现延迟,使交工验收风险可控。

2.2.8不可抗力风险及防控

不可抗力风险也是项目建设期频繁发生的风险事件,不可抗力风险一般指人文环境灾难和地质灾害带来的风险。人文环境灾难包括战争、瘟疫、暴乱、恐怖活动等,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山体滑坡、洪灾、暴雨、海啸、热带风暴等恶劣环境因素。防控措施:对于不可抗力风险,应在投资建设合同条款中约定,以降低投资人的风险,投资人应购买工程保险,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3移交受让阶段风险源辨析及防控

移交受让阶段是指项目已经交工验收完毕至项目回购结束,此阶段存在的风险及防控措施如下。

3.1移交受让前风险及防控

移交受让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到位关系到项目移交受让工作能否顺利进行。项目公司应有序地开展各项移交受让准备工作。与业主方、财政局、审计局等相关部门适时沟通,确认第一期移交受让款总金额;项目公司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需要致函业主方,要求将第一期移交受让款足额列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并取得人大常委会批准。

3.2移交受让阶段风险及防控

项目的移交受让阶段一般持续2~3年,即使是第一笔移交回购款及时到位,在此时间段内仍然可能出现由于地方财政状况恶化、竣工决算未能实施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后续回购款延付的风险出现。为规避回购款延付的风险,首先应密切关注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层面及财政动态,同时还需关注回购方资金是否充足;其次应及时了解当地政府每年的基本建设安排规模,结合地方财政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分析业主方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是否过度而影响其对移交受让款的支付能力。项目公司应及时函告业主方将本年度回购款纳入政府财政计划。缺陷责任期内项目的质量是否符合合同要求、竣工资料移交是否及时和齐全,会影响最后一笔回购款的支付。因此,在缺陷责任期内务必保证项目质量,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应立即通知施工总承包方、设计方、监理方和业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踏勘现场,确定并编制维修方案,维修费用在工程质量保证金中支付,不影响受让款支付;在工程施工阶段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机制,确保竣工资料归档及时、完整。只有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投资人按约收到最后一期移交受让款,才意味着项目投资成功。

4结语

地震防控措施范文第8篇

2014年“4.20”芦山强烈地震过后,全州地质环境再一次受到较大的影响,地质灾害呈现出点多面广、突发性强、破坏性大、隐蔽程度高等特点。同时,因去冬今春全州出现了大面积持续干旱,汛期极端天气出现的概率将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呈现高发态势。据气象部门预测,2014年汛期我州部分地区尤其是地震受灾县降雨量较多、洪涝灾害偏重,阶段性强降水过程频发,防汛任务极为艰巨。

根据《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就切实做好全州畜牧业汛期防灾减灾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度

各县畜牧兽医(农牧)局要充分认识到地震后,我州防汛工作面临的极端严峻形势,认真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及时有效调整防汛工作领导小组,落实领导责任制,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岗位责任制,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隐患点防灾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

二、强化防范措施,加强隐患排查

加强畜牧业防灾指导。各县畜牧部门要组织技术力量,深入养殖场(户),要以全力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为前提,加大对养殖场(户)畜禽圈舍安全的检查力度,加强救灾饲草料储备调运、牲畜疫病防控工作,做好应急防范准备。同时,抓紧组织专业力量开展畜牧业生产设施及周边的隐患排查工作,要特别重视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隐患。防止因畜禽圈舍垮塌、畜禽死亡造成的损失。

三、加强部门联系,强化宣传

要加强与国土、气象、水利等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对当地的气象变化要及时了解,做好预警预报,应急响应等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全面检查应急响应机制落实情况,确保防灾职责落实到位。加强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农牧户对防汛防灾工作的认识。减少灾情发生后,因处置不当造成的二次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