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设计及教案

教学设计及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学设计及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设计及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生物课堂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优良,教与学如鱼得水,相得益彰,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其乐融融;教师传道功成事半功倍。教学设计属于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一堂课的成败在此一举,如何提升设计技巧,进行教学设计呢?

一、了解教案和教学设计的差别

教案(Lesson plans)属于教学文书,具备很强的计划性,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则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的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理念不同

传统的教案强调教学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教学设计强调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要求不同

以前的教案强调教学的目的性,要求不能超纲、偏纲,以前上课时也常听教师说这道题超纲了等。这种教案限定了教师创造发挥的余地,设定了学生学习的上限。

现在的教学设计则不同,它没有限定上限,教师有了较大的创造发挥的余地,它设定了学习的下限,要求学生具有某些基础知识。

(三)二者的教学分析内容不同

传统的教案更关注如何“教”的问题,侧重教教材,让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点。而教学设计侧重“教什么”的问题,侧重用教材教。

(四)二者教学策略的差别

传统的教案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教学设计则强调学生技能的获得。

(五)二者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不同

传统教案的教学过程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则是被动接受,不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注重的是师生互动。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以前的教案与现在的教学设计从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动与调整。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来安排教学,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更合适。

二、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一)前期分析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包括这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节课有哪些教学内容,学生的情况等,这些内容我们都要提前做好准备。

1.教学目标的制定。制定教学目标就是要解决“我要去哪里”的问题。教学目标以三维教学目标的形式展现。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教学目标的表达为“通过……的学习能说出……”“通过……的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能使用“使学生掌握……”等表达方式。“通过……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这些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课标要求,体现实际,学生能够达成。同时制定目标尽量使用课标中要求的行为动词。

2.教学内容分析。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要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进行,要对本节的重难点进行分析。

3.基本概念分析。设计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对本课概念与课标列出的概念的关系进行分析。

4.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本节课有联系的知识了解多少,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学生的实际经验、能力,教师都要进行分析。及所谓的备学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就要对学生的情况分析透彻。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前期分析准备好了,下面就进行教学过程的分析部分。制定教学过程,其中包括教学内容的确定,学习方法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如何与媒体整合在一起。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先将这一节课的板书设计完成,再根据板书设计完成后面教学过程的设计。在一堂课的实际教学中,首先我们要设计如何导入新课。如,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生物知识和情况,运用这种方法导入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课堂活力。如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课,可以这样导入,菜市场或家庭中新鲜蔬菜放置一段时间后会萎蔫,我们怎样让它新鲜起来,学生会提出方法,喷水或将蔫了的菜放入清水中浸泡,这样教师就会以此为契机引出这堂课的教学。

还可运用问题探讨导入,这种方法可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可利用课本上的问题探讨。策略一,先吃鸡再吃玉米。策略二,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问题提出后,学生会热烈地争论,教师给出提示,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渐递减,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动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着消耗的总能量越多。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切入了这堂课的教学。

故事导入,包括科学家的故事,包括本节课的小故事,这种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很适应的。总之,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成功导入新课,就开始这节课的学习了,即师生互动部分,如何来安排这节课的教学,我们运用哪些教学方法,选择哪种教学媒体来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都要提前做出安排。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比较适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及问答法)、实验法、演示法(常用的有实物直观,如活的生物标本;模相直观,如模型、挂图、黑板画、幻灯、电影和录像等,语言直观,语言与直观教具的配合,语言的形象话、讨论法(常用小组讨论法)、探究法(这是目前提倡的学习方法。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不过此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使授课教师感到时间紧迫,所以在教学中要适当的应用)等,在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思考这么设计学生能否与教师形成互动,教师如何运用语言方法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回应。教学设计完成后,我们要试行该设计方案,看是否适应所教学生。

三、试行教学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

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对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写出本节课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四、课堂教学设计的标准

(一)教学目标要制定合理

(二)教学结构合理

1.教学设计突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2.教学设计要突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容。

(1)设计学生积极动手的内容

(2)设计学生积极研讨的内容

(3)设计学生主动质疑的内容

教学设计及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依案施教;备课;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4-0055-02

“依案施教”是指教师依据课前设计、编写好的教案去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可以理解为“备课”和“上课”,这是作为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但笔者认为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此,尤其是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作为指导教师,我根据日常教学工作对青年教师的基本要求,结合他们的自身特点,针对他们发展和成长的不同阶段和情况,以“依案施教”为主线,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和发展。根据侧重点不同“依案施教”会有以下三种要求。

一、“依案施教”要求之――会用别人的教案依案施教

这一要求主要侧重于培养青年教师对于多种教学资源的接受、理解、整合和运用的能力。这里提到的“别人的教案”根据其完整程度和来源不同有两类。具体做法如下:

1.听课后能“依案施教”上“模仿课”

“听课”是学校规定年轻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无论是“年度考评”还是“青蓝工程”等各种考核都把听课作为重要内容和指标来评价。可见“听课”是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途径。青年教师听课的对象不仅可以是自己的指导教师或其他有经验的教师,也可以是其他青年教师;听课的形式可以是随堂听课,也可以听各种级别的公开课、评优课以及教研活动中的研讨课等。但不论是何种形式的听课,其最终的目的都是“听为己用”,青年教师要将听课所得转化为自身的教学储备。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听过的课,青年教师会模仿着在自己的课堂上完成相似的教学,即会上“模仿课”。这也是“依案施教”对指导的青年教师在教学上的最低要求之一。虽然是最低要求,但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所谓“看人挑担不吃力”,虽然“模仿课”的教学设计和教案是别人的、现成的,可以拿来就用,教学过程也已完整地呈现给他们了,但很多因素及生成性的问题会让青年教师在上模仿课时感到困难或疑惑。比如:教学中的技能示范会反映青年教师是否具有扎实、全面的体育技能能力;教学过程中场地器材的选择与布置、队列队形的组织与调动可以看出青年教师能否根据现有的场地器材提前做好预设与安排;各项练习次数的要求和教学时间的把控则需要青年教师关注课中学生实际的练习状况,并能及时进行调整等。诸多影响教学活动的因素会使很多青年教师感觉到“上‘模仿课’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当然也正因为如此,让青年教师在听课后“依案施教”模仿上课会对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有很大帮助。

其实,要求青年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把听课的内容“依葫芦画瓢”地移植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教学工作的好方法。对于初为人师的他们来说,如何上课是他们最应了解和熟悉的内容。通过上“模仿课”,青年教师很快会知道一节体育课的基本结构,以免初登讲台的他们会因为紧张或时间不够而忘记热身或放松环节等诸如此类的情况出现。给他们一个较为成熟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让他们在看完其他教师的现场教学后,通过自己的记忆和消化,模仿着进行教学,可以让他们快速适应课堂教学,并对他们形成正确的教学态度、观念、行为、习惯起到良好的帮助和引导作用。

2.会用现代化教学资源整合成教案“依案施教”

当今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已离不开网络,很多地区、学校也为教师配备了计算机和互联网,让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找到各种各样的教学设计、教案、微课、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青年教师在使用网络方面是有其优势的,如何将这一优势变成他们成长的助推器,是值得指导教师思考的问题。我会要求青年教师按照指定的课题上网搜索相关教学视频和好的教学设计、教案等资源,并且“依案施教”。

他们的第一步是上网搜索。很多青年教师会觉得这样很轻松、很省事,但当他们亲身去做了以后便会知道其实这并不容易。原因是网络上的很多教学设计、教案、视频等资源都有其特殊性,有的过于简单和粗制滥造,无法真正付诸于实际教学;有的个性化明显,对于场地、器材、设备的要求很高,教学设计不易“复制和拷贝”;有的教学设计和教案描述过于简单,青年教师不易理解,更别谈模仿了,所以真正能够拿来就用的资源其实并不是很多。“什么有用,什么可用,什么无用”是需要他们依据自己有限的教学经历和感受去辨别和筛选的。其实这也就是对他们起到锻炼的价值所在,因为在搜索资源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带着明确的目的看了很多、想了很多。接下来就开始考查他们的个人能力了。

第二步,青年教师需要对自己在互联网上搜索到的教学设计、教案、视频等相P资源进行加工、整合和个性化处理,找出其中有关联或可关联的内容、片断、方法(如各种各样的热身活动、放松活动方法,发展不同身体素质的游戏,各种教学组织的队形及调动方法等)。他们要根据自己的思考与判断,进行修改、组合、串联(例如根据教材涉及到的器材选择游戏,针对教材特点设计素质练习等),然后设计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设计或教案(我戏称之为“网络教案”和“网络设计”)。如果这么做下来,这些青年教师一节课的准备过程中无论是时间还是阅读的信息量,都要远远大于一节正常备课的量,无形中他们对于课的思考也增加了很多。

第三步,是要求他们根据设计好的“网络教案”或“网络设计”去“依案施教”。这是让青年教师体验“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方法。由于受到教学经验、教学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可以想象他们在将自己通过网络搜索得来的设计、教案付诸于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困难,当然也会有许多灵感、火花。譬如,设计的游戏由于组织方法欠妥、规则制定不详或方法介绍不清等原因导致准备时间过长甚至无法实施和结束;再如,辛苦编好的一套徒手操或器械操由于动作复杂、不易模仿或示范面、示范位置选择不当导致学生不能集体模仿或跟做等。而所有这些体验是他们在听课或上“模仿课”时所无法获得和感受到的。此时,作为指导教师就应该“趁热打铁”,及时与他们进行交流,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告诉他们该如何改进,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他们学会调整心态和情绪,帮助和引领他们成长。

二、“依案施教”要求之――独立设计创编教案依案施教”

在这里“依案施教”侧重于对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教学计划有学年、学期和单元计划之分。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经历有限,教学经验不足,如果要求他们准确把握、合理安排每学年、每学期、每单元的教学计划,可能要求稍高了些。所以要求他们能“依案施教”可能更为合理一些,即“能够独立进行备课,并能根据自己设计的教案组织课堂教学”。可以分解为“依案+施教”,也就是“独立备课+依案上课”。虽然这是对中小学教师的最基本要求,但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却是件不太容易的事。

在每一学期的体育课教学中,涉及到的教材内容可能有4~5项甚至更多。而且每一个教材的教案也会因年级、学期和教学进度的不同在教学目标、重难点等方面有所侧重。所以独立设计和编写教案是需要青年教师静下心来去慢慢学习、摸索和积累的。当然,如果青年教师能够坚持多听课、多上模仿课,再结合指导教师的指点多看教案,独立设计出优秀的教案也不是什么难事。

当青年教师能够独立完成教案的设计和编写,说明他对教学过程已经成竹于胸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付诸于实践,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验证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选择的游戏能否操作,安排的练习是否合适,预设的练习次数、强度是否合理等,力求让自己的教案可行、可依。有了“可依”的教案,另外通过不断地上模仿课和教各种教材,让自己真正做到能够“依案施教”。并以此为起点,在“依案施教”的过程中积累教学经验,最终实现由年青教师向成熟教师的蜕变。

三、“依案施教”要求之――能帮助他人依案施教

这一要求应该在青年教师能够达到前两个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来,主要侧重于“正确判断教学活动中教学方法的合理性”“追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处理生成性问题的科学性”等较高教学能力的培养。

当青年教师已经能够正确处理教材,独立完成教学设计,并熟练运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能力。例如他们会对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做出自己的评价,发现教案中存在的问题会有自己的判断,并能正确地表达出来,给其他教师提供改进建议。

教学设计及教案范文第3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忽略学生主体地位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小学数学教师总是坚持“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为了达到课堂目标而忽略学生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为了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顺利,常常调用一切可以控制的元素来实现这一目标,忽略学生的重要性。这种教学设计思维方式实际上将学生当成教学的工具,完全不顾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2、缺乏整体优化意识,导致教学目标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设计缺乏指导作用

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整体优化意识,忽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和学生的发展性。首先,在课程层面上,脱离整个课程知识体系设计教学。其次,在课堂层面上,小学教师缺乏“确定目标到达成目标在到评估目标”的整体优化设计意识。分析、设计、评价和调整活动都应该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学目标对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学目标也成了“摆设”,教师往往凭自身经验和直觉去抉择。在一些细枝末节上浪费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有时候这些“精心设计”不但起不到锦上添花的效果,甚至南辕北辙,导致整个教学都是处于“教到哪算哪”的盲目状态,教学有效性就大打折扣。

3、知识传授方式单一

一份好的教学材料应当是具备多方面信息的,而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信息仅仅停在书本上,即静态信息。而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是对静态数学知识进行总结规划,教师的观点是只要在课堂上将书本中的知识给学生都讲到了就算完成任务了。对于书本以外的其他内容很少在意。这些做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4、缺少数学学习方面的知识对数学教育理论缺乏更新,导致新课程理念理解有偏差

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对小学生怎样学习数学的过程有所认识,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如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特点、不同知识类型(如概念、空间观念、问题解决等)的学习过程和特点等。现在有些小学数学教师缺乏数学学习方面的知识。老师们对教学设计的理解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就是以前的备课。只是换了种说法而已”“教学设计对新教师来说很重要,小学就那么点数学知识,年复一年地教,都教烂了,对于我们这些老教师来说,写教案就没有什么意义啦!”“太严格的教学设计会框死老师的思维”“设计好的教案.并不能保证他能上好课,一个好教师更在于教学机智,也就是随机应变的能力”等等,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师仍然没有认识到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之间的区别。对教学设计存在种种误解。此外,还存在比较突出对教学设计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之间的矛盾问题。很多老师认识到了教学设计很多先进理念如整体优化、为学生学习设计教学、目标导向、知识分类等,但是由于缺乏教学设计操作层面的技能,如内容分析方法、教学目标阐明技能、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选择方法等.就无法让这些好的教学设计理念真正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5、缺乏有力的前期分析,导致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

教学设计前期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等。教学设计只有找准起点、定准方向才能保证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评价工作有的放矢。然而现实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认识不到位,以及对学生知识经验和情感态度也了解的很少,同时缺乏对学生之间差异性的分析,这样教学目标就定不准确,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

另外,有些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适应性处理。有些教师还是很依附于教材,教材的适用性理解的不够,把我不住教材,仅仅注意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略了教学的学习过程及方法。

二、教学设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原因有很大,其中一下几个原因为主要原因。

1、小学数学教师师资不够.包班教学仍很普遍

小学数学教师师资明显不够,尤其是农村小学,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要教几个班。同时还要兼班主任或者其它行政事务,事务性工作很繁忙,较少时间去精心设计教学。很多地方尤其是低年段,仍然是包班教学,班级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一位老师的素质,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有更高的素质。有老师提到“语文、数学都让一个老师教,这本身就让老师不可能非常专心攻一门。尤其是在高年级,学业负担重就更难以应付知识的扩充了。另外对小学教师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使得老师很难分出时间进行相关方面学习”。

2、对教学设计的评价和管理流于形式

学校对教案的管理和检查方式对教师教学设计也有很大的影响,目前的教案检查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检查人员不固定.检查主要看数量.质量上没有统一的要求,不会给老师具体的反馈。有教师反映,学校检查的目的是了解教师的工作态度.教案每年要检查、签字、盖章.防止教师把旧的设计拿来这学期用,检查时是通不过的,所以教师们的很多时间都花在抄教案上,而在以前教案上完善,修改的时间很少。

教学设计及教案范文第4篇

无论哪一种教学设计,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

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教学设计及教案范文第5篇

一、电子备课的形式

电子备课,有些学校也叫无纸化备课。目前,在各个学校实行的电子备课形式多种多样,各有侧重,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三种形式。

1.数字化教案

所谓数字化教案,就是将原来写在纸上的教案输入电脑,一般以Word文件格式保存。这种电子备课,基本是将传统的教案数字化。一些文字输入基本功较好、Word编辑技术较强的教师,喜欢采用这种备课方式。当学校要检查教案时,教师再把文本打印出来,替代传统教案交教务部门检查或通过网络在网上检查。

2.课件形式教案

所谓课件形式教案,就是通过教师个人或群体的合作,把一些比较适合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制成PowerPoint、Earthward、Flash或网络形式的课件。每一节教学内容就是一个课件,课件中包括教学设计过程、教学资源和参考资料等。这种备课方式深受计算机和网络综合应用水平较高的教师的喜爱。

3.资源库式备课

这种备课方式是一种依托校园网平台的新型备课方式,充分体现资源的共享性。学校或教师先把各种教学资源放在备课系统中,教师可以自由调用,每一位教师的备课,也可上传到备课系统中实现资源共享。这种备课形式,在确保资源共享的同时,教师还可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本班学生的特点,形成个性化备课方式,使教学设计更完善。

二、聋校电子备课的利弊

电子备课,由于依托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具有传统备课方式无法替代的优势和价值。可以充分把抽象和直观的图像及影视文件展示给学生,一定程度地弥补聋校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丰富聋校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聋校电子备课较传统备课方式,主要有如下优势。

1.可以提高备课效率

采用传统的备课方式,教师用在书写、绘图和查找资料等手工操作方面的时间很多,备课占用教师太多的宝贵时间,减少了教师真正上课的时间。电子备课则可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老师从手工劳动中解脱出来,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到思考课堂教学设计和上课准备中。当然,这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同时,电子备课特有的修改和编辑功能,更有利于教学设计的完善。

2.可以提高备课质量

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特有的资源共享和信息搜集功能,使得教师在备课时除了教材和教参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发现更多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和参考方案,这些信息和资料,开阔了教师的眼界,拓宽了教师上课的思路,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和本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信息的加工和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

3.备课方式更加灵活

传统的备课就是老师写教案,方式单一。有时教师工作一忙,往往为了完成备课任务而抄“老脚本”。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选用多种备课方式,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

4.便于教案的动态管理与完善

传统的纸质教案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系统,教师一般要到第二或第三年再教学相同内容时才拿出来参考。而教师在平时接收的很多相关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很难及时收藏到原来的教案中。而电子备课系统,可以随时放在电脑中,平时在网络和报刊中看到的相关资料、课件等,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拷贝和输入保存到相应的教学单元中,只要平时善于做有心人,电子备课系统就会是一个不断更新、完善和升级的动态系统,经过多年的积累后,就是一个十分完善的个人教学资源库。

所以,对电子备课,学校的管理指导思想应是“宜导不宜禁”,通过管理,引导教师扬长避短,在提高备课效率的同时,不断提高备课质量。

三、聋校电子备课的开展

要使电子备课在教学实施中真正发挥其独到的优势,学校的教学管理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同时,加强对教师进行相应的教育和技术培训,确保这一信息化教学成果成为推动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抓手。

1.加强对电子备课管理

学校对传统的纸质备课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有些可以借鉴到对教师的电子备课管理中,例如,定期检查制度、集体备课制订、教案评比制度等。同时,针对电子备课的独特性,还要强化对教师备课的过程性管理,采用电子备课后,备课也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包括教材的阅读、教学参考资料的消化、教案的形成和课前的准备工作。为了防止从网上下载教案后修改,学校要提供一个相对统一的备课模板。对第二年重上的内容,要更加重视教案的设计与修改,虽然电子备课花在“写”上的时间少了,但备课的任务和要求没有减少。

2.加强对教师备课态度教育

备课,准备上课之意,每一次上课前,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备课。而备课的全部含义,绝对不是写一个教案,而是教学设计和上课的准备。所以,学校在平时的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教育每一位老师认真备课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提高教师对备课重要性和内涵的认识,使教师认识到,不管采用何种备课方法,认真备课、精心备课、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才是关键和根本。对备课的重要性认识到位与否,比采用何种备课方式重要得多。

3.加强对教师技术培训

真正发挥电子备课的优势和作用,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前提是要对全体教师进行系统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培训,有计划地进行专题培训,如文字的输入能力、文档的编辑与排版能力、常用的课件制作技术、信息的搜集整理与资源的整合能力等。同时,鼓励老师积极进行电子备课的尝试,实践中的锻炼是对教师最好的技术培训。

教学设计及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问题;解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设计能够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指导,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当前我国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设计认识不上去,导致教学设计不能充分地发挥其教学价值。

一、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数学相关知识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数学知识的指导地位。数学知识从广义上讲,不仅包括教材的内容,还包括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含有的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重对学生教材内容的讲授,会导致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不能运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缺乏数学的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另外,教师缺乏对数学学科本质的思考,对数学教育价值认识不上去,一定程度上影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意识相对薄弱,主要是跟随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意识上不去,自然导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缺乏数学知识的主导,不利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

2.缺乏数学教育理念的更新

当前,我国小学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理念相对陈旧。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对一些前沿的、新的数学教育理念的学习较少,对数学新课程改革后的教育理念认识不上去,只是字面意思的了解,不能真正地领会到其内在含义,偏重于形式的变化,虽然教学模式比较创新,但是在教学设计上缺乏合理性,导致内容空洞,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

3.缺乏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

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普遍缺乏足够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调查显示,教师对于教学设计的理解,就是教案的设计和备课,没有区别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差异,对教学设计认识不全面。另外,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教学设计的先进理念,但是不能把教学设计很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学策略,不能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导致教学设计理念得不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

二、原因解析

1.小学数学教师的自身素质偏低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引导者,首先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从知识层面来说,教师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并对知识有着广泛的涉及。另外,教师也应具有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能够结合小学生的个性差异,运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量,通过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师设计方面,也应该进行一定的创新,要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这些就要求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改善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小学数学教师的在职培训不系统

一些学校在进行教师在职培训时,只注重对少数人,导致很多教师从来没受到或者很少受到教学设计的培训,使大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理论、方法和技能的了解较少甚至一点都不了解。在培训时,教学设计体系不全面,使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缺乏对教学设计的整体认识,培训只是流于形式,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缺乏联系,没有实际的操作价值。另外,在培训时,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都表现出很高的兴致,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和一些其他的教学杂事,使教学培训不能与教学实践长期结合,导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有效地应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3.学校对教学设计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些学校在对教师教案进行管理进而检查时,缺乏合理有效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教学设计。当前,我国在教师教案检查上并没有相关的规定,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固定的检查人员,在检查时只注重数量,忽略对质量的要求,检查结束也没有对教师进行意见反馈。另外,一些学校对教案检查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了解教师工作态度,教师浪费了很多时间去抄教案,没有足够的实践对以前的教案进行改进和完善。

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能使教学活动更具有科学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专业化水平。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对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认识不上去,不能将教学设计理论很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导致教学设计不能充分地发挥其教学价值。所以,教师应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逐步解决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使小学生得到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成绩的提高,为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及教案范文第7篇

一、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的理念

新时期的中学生,学习渠道拓宽了,学习的准备状态往往超出教师的想象,许多中学历史课本中未涉及的历史知识,学生可能已经通过多种渠道获得。为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水平。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本。并针对学生的学识水平提出不同的目标和相应的练习题,达到促进学生个体历史学习不同层次的进步,进而提高了学生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依据教材进行优化教学

就当前新编的历史教材在内容上来说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但综合性、跨度与弹性都很大,有别于以往传统的教材编排设计。为此教师必须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让课本中的引言、例题、图片、注释、文字说明和历史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同时教师要以新教材为基石,走出教材看教材,高屋建瓴,不仅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运用中,而且使自己成为新教材的积极实践者和创建者、开发者。

三、引导学生课堂教学的合作交流

新时期的历史新课程标准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交流――互动”式教学,为了提高探究的质量、合作的效益。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新时期中学生具有挑战性、思考性、开放性、层次性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情景,激发不同层面学生的成功体验,领悟和认识学习历史的价值。同时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认真思考注重教学的实效,引导全体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整体提高学习能力。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标指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历史课改应有利于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这就是说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现成的历史结论,更其重要的目的是将学习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况中,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特别注意要充分揭示概念和结论的发现过程,要引导学生“经历”“感受”和“体验”探究过程,不仅要使学生了解结论,而且了解结论形成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设计的与时俱进

传统教案管理形式化,强调规范、标准,没有给教师留有足够的创造空间。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该既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劳动,又是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相互沟通,共同智慧的结果。因此,对目前历史备课设计要重新加以审视。一是共性教案就是在同年级的历史教师中明确分工,每堂课由一人主备,写出教学目标、难点、教与学的思路、过程及练习设计等等,形成活页教案、电子教案,供其他教师补充改进。各人再根据班情、学情、教情,对共性教案进行调整、补充、拓展从而形成个人风格的教学设计。二是课堂知识体系的纵横联系设计、课堂知识的逻辑结构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法设计,课堂教学安排的节奏设计、课堂中师生双方的情绪结构设计,要不断地进行必要的归类整理,使教学设计一直处于审视自我、共同矫正、共同完善的动态发展之中,又使教师逐步形成以课改理念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备课观、教案观。三是教学设计不是以往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心安排,让学生钻进自己备课设计“下的套”之中;要充分考虑提倡“预案”式教案,设计不必面面俱到,主要思考教学实施中的大方向、关键内容,把握整体目标走向即可。历史教师应该学会,及时捕捉师生互动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把师生互动和探究引入纵深,真正将教案转变为学案,以学生为转移,促进学生的学。

六、创新教学激励评价机制

教学设计及教案范文第8篇

所谓分层教学,是为了全体学生生动和谐地全面发展而根据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要素的客观情况所采取的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教学策略。

二、英语分层教学基于学校生源

我校位于丽华一村,是城镇结合部,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主体结构形态不一,其认知能力、学识水平呈多层次发展趋势。由于我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呈多种层次,要开展教学可以说是困难重重,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如何解决好教学要求与学生接受能力不一致这一矛盾,成为当前我校英语教学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基于这种情况,我觉得实施“分层教学”就非常有必要。分层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得到发展的有效措施。通过学习资料我知道在我国已经有很多学校进行了实验探索,其正面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因此我决定在我所教的班级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尝试和探究。我主要是研究分层教学在备课、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中的不同体现,把班上的学生分成A、B、C、D、E五个层次。

三、英语分层教学的实施

(一)备课分层

1.“一大多小”教案。即一个大教案,2-3个小教案。大教案是针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小教案是针对个别学生(差生、优生)而言。我们尤其要多准备一些个别学生参与的活动。

2.备课时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及不同需要,尽量使学生吃得饱,让学生有事可做。另外最关键的是学生需要什么,他们各自想学到什么。

3.“多元一体”教案。这种教案形式上只写一个,但一个教案之中隐含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多种教案。这样可以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易于长期坚持施行。

(二)目标分层

研究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呈现层次性教学目标。

(1)最低目标(E层目标):指班上10%的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大概有4-5人没学过牛津英语,只要求他们对所学内容达到理解。

(2)第四级目标(D层目标):指C层以下的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他们在小学牛津英语只学了1年或2年,对于所学的内容只要达到识记和理解。

(3)基本目标(C层目标):指全体学生可以掌握的、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的目标。通常适合识记、理解和最简单运用这三个认知层次的目标。这一目标要求C层及以上学生都要达到。

(4)中层目标(B层目标):指中等及中等以上学生都可以掌握的,包含比较复杂的运用与综合分析认知层次的目标,包含课程标准中所有的教学要求。这一目标要求B层及以上学生都要达到。

(5)高层目标(A层目标):指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掌握的,包含综合分析层次的灵活应用的目标,是对课程标准范围的拓宽和教材的延深,属于发展性目标。只要求A层学生达到。

(三)、课堂教学设计分层

一般情况下,课堂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起点能力做出调查,对达到终点能力所需的技能做分析,在新课导入、提问设计、练习设计、作业设计、测验设计等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是针对哪种水平层次的学生来设计的?如就提问设计来说,回忆型提问可针对C层及以下的学生,以弥补他们基础上的欠缺;理解型提问、分析型提问、 运用型提问可针对B层学生,以提高他们分析与运用语言的能力;综合型提问、开放型提问则可针对A层学生,让这些学生的余力得以施展。,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依据教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都能得到提高。也就是打破那种同声齐答或解疑均由班内“答问专业户”承包的局面,这便让所有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获。就课堂训练来说, 设计的操练同样充分地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尽量使操练有一定的梯度,以求照顾大多数。这样,既换起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就练习和作业设计来说,根据学生的层次目标,精心设计练习题,既非轻而易举又非高不可攀,分层递进。呈阶梯式让不同层次学生使用。

四、成效分析

(一)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1.我去年所教的2个班的英语中考成绩在我市兄弟学校中名列前茅。

2.特别是B、C层学生成绩稳步上升。另外低分率降低,高分率提高。

(二)极大地鼓励了各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锻炼了各层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使各层学生早早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