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房地产开发企业绩效考核

房地产开发企业绩效考核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房地产开发企业绩效考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房地产开发企业绩效考核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房地产开发企业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尽管绩效评价工具平衡计分卡被《哈佛商业评论》誉为75年来最伟大的管理工具之一。许多企业因使用平衡计分卡而获得“突破式的变革收益”。但在利益相关者理论看来。平衡计分卡只关注了股东等少数利益相关者.仍然缺乏保证企业长期生存和繁荣的必要条件,企业必须关注更多重要的利益相关者。那么更多利益相关者有权利分享企业绩效吗?平衡计分卡与利益相关者理论两个独立的概念如何联系在一起?其绩效体系如何建立?本文试对此作出扼要探讨。

一、利益相关者有权利分享企业绩效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先驱布莱尔把利益相关者定义为“所有那些向企业贡献了资产,以及作为既成结果已经处于风险投资状况的人或集团”。布莱尔认为因为利益相关者专用性资产的存在,利益相关者也就可以根据其资产的多少和它们所承担的风险来获得企业对其利益的保护,如此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治理、分享企业利益也就有了依据。与利益相关者关联的一些理论同样支持这种观点:按照企业契约理论。企业的本质是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体,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使得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进而共同拥有企业的所有权。这些观点体现了对企业本质的认识、对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视和经济民主化的要求,因而利益相关者作为企业的主体有权参与企业治理和分享企业绩效。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平衡计分卡的整合

利益相关者由于投入的专用资产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要求也不尽相同,甚至是冲突的,股东方希望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其他利益相关方则希望包括他们利益在内的企业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企业不仅要考虑眼前利益,更要重视长远利益。企业治理就是确立一种利益冲突的协调机制,以平衡各方的利益需求、平衡企业远期和近期利益目标和平衡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协调机制的重要表现就是绩效评价。企业利益相关方的利益要求通过绩效评价体系得到传达和反映。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工具平衡计分卡自然与利益相关者理论联系在一起了。

三、平衡计分卡的不足

平衡计分卡突破了单一财务绩效衡量方法。从财务、客户、流程和学习与创新四个维度重新定义了企业战略绩效考核的维度。但是在其实践过程中还是受到了众多绩效管理研究与实践人员的质疑。平衡计分卡只关注了股东、客户和员工三个方面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而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看。仅仅关注三个利益相关者企业仍旧缺乏长期生存和繁荣的必要条件。被忽略的政府、经营者、债权人、供应商和社区公众者等利益相关者从政策、管理、资金、原材料和舆论等重要方面影响组织战略和绩效。对企业发展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四、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平衡计分卡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了弥补平衡计分卡的不足,企业必须确定与企业价值创造过程紧密相关的几个重要利益相关者。并据此确定战略维度数量和相应绩效指标,而不是将关联度较低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纳入平衡计分卡。

(一)利益相关者的确定。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例,除了平衡计分卡已经确定的股东、客户和员工外,还有其他一些重要的利益相关者:①建筑物是大宗建筑材料的有机组合,建筑材料和设备等必须由供应商供应。②开发企业的运作是通过经营者实施的,经营者上对董事会负责,下对员工负责③政府通过拍卖土地、税收和规费等获得了大约房屋售价三分之一的收益。在房地产利益链条中政府是最大的利益相关者。此外社区、公众因拆迁就业等也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重要利益相关者。由此,可以确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为股东、客户、员工、债权人、经营者、供应商和政府等七个环节。

(二)指标设定原则。1、应体现企业战略目标与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2、简明扼要,精心筛选,对于在不同准则层可能出现的相同的指标尽量设置在关系更加密切的准则层。3、可衡量,只有量化才可以进行考核。

(三)设定指标体系。根据以上要求在平衡计分卡框架下融入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得到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平衡计分卡理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战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A――股东的指标体系:(1)盈利能力:净利润、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2)营运能力: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资本收益率;(3)发展能力:销售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4)股东满意: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每股收益、剩余收益、市值、应付帐款周转率;

B――债权人的指标体系:(1)偿债能力:现金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2)债权人满意:利息保障倍数;

C――客户的指标体系:(1)产品市场份额:各类房地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2)客户增长:新客户获得率;(3)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率;(4)客户贡献:客户交易增长率、客户利润率;

D――供应商的指标体系:(1)与供应商谈判的能力:就价格、质量和规格等与建材及设备供应商谈判的能力;(2)供货效率:建材及设备供货的及时率;(3)供应商满意度:货款支付及时率增长、获利能力;

E――经营者的指标体系:(1)创新流程:新项目开发效率、新项目贡献率、新项目成本费用利润率;(2)营运流程:目标市场定位准确率、融资计划达成率、目标成本变动率、工程质量合格率、销售额、销售面积、空置率、销售利润率、土地储备量;(3)服务流程:销售服务质量、物管服务效率、服务反应周期;

F―一员工的指标体系:(1)员工能力:工作效率;(2)信息系统能力:战略工作覆盖率;(3)内部环境:员工建议采纳数或效益;(4)员工满意:员工满意率流失率;

企业各自的环境不同而有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因而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战略维度并非一成不变的。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原理.结合房地产行业的实际情况,将政府、债权人、经营者、供应商和社区、公众等主要利益相关者纳入平衡计分卡模型.丰富了平衡计分卡利益相关者的内涵。并发展了平衡计分卡的维度,希望基于上述原理的战略绩效指标体系能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绩效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卡尔・科恩.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房地产开发企业绩效考核范文第2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实践

从宏观角度上分析,房地产企业近几十年的发展特点十分突出,主要依靠资源优势,以实践为主,从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等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出发,进行前瞻性的理念研究,但是真正具备典范化的管理会计工作运行案例较少,这也是导致房地产企业内部管控比较薄弱的重要原因。鉴于此,由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长、经营管理技术严格等特点,提升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水平,维持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最为关键的运营思路,由此本文探究了以运营决策、监控和成本管控为主的三大房地产企业管理会计应用内容,供参考。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会计概述

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会计实现的途径需求清晰,主要是管理会计站在项目全生命周期角度,对项目的投资前风险评估、开发建设销售中关键环节收入成本目标管控,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路径,最终按照企业战略实现、提升项目经济利益。具体而言核心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全生命周期评估

主要为依据公司开发战略,对开发项目的目标市场、产品定位、开发-销售计划、目标售价、目标成本、人员资金等配套保障等方面,对项目进行量化、非量化评估,分析项目完成后收入、成本、利润、投入产出比等各项財务指标,为实现上述目标可选择的实现路径,各路径的优缺点和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应对方案,为企业决策提供主要参考依据。

(二)项目全面预算管理

项目全面预算的意义在于,从项目整体层面协调分配资源,为项目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切实可行的管理规划。将成本预算与企业业务资源的合理化分配相联系,以最优方案为基础,实现企业内部资源中,例如人力、财力、物力等的合理化分配,建立可控的经营目标体系。

(三)全面控制成本

根据业务资源的各项预算指标,建立成本控制措施,将目标的成本体系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个人,以业务开始阶段、进程中和反馈阶段为成本全面控制的重要阶段,并确保经济的正常运行。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会计主要工作内容

(一)建立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的建立应以企业内部需求为依据,结合动态分析的管理会计工作理念,分化奖惩管理制度,使得成本管理有据可依,突出重点,建立良性的目标成本经营机制,这是建立目标成本的第一步。其次,以希望达到的目标指标为基础,从目标成本的管理水平、数值及指标分析等内容进行分析,实现目标成本的可控化。

(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以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为主要途径,将全面预算管理内容按照项目开展的进度进行合理规划,并且可实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与承包经营责任制进行结合,形成以成本管理和业绩年终考核为主要指标的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资金收支计划是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其不仅能够保证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现金流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同时能够通过资金收支计划,明确掌控企业内部资金的运行规律,并能够有能力通过调拨资金,进行查缺补漏。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应以计划性和规范化为主要工作理念,以控制企业的成本支出为例,可按年计划、月技术为依据,将财务报表的内容进行细化,收支计划应由各部门进行适当分析,实现货币资源及金额的可量化。

(三)开发成本控制

开发成本控制主要包括产品设计、目标成本控制、合约规划、招投标控制、动态成本控制等方面。首先管理会计应协调设计、前期、工程预算等部门按照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目标成本,对项目总成本进行锁定。随后合约部门,应在考虑开发计划、开发施工管理合理性角度、编制合约规划,并由招标部门招标按计划施工。

在此过程中,管理会计应对比以往类似产品的开发数据,有明显超出的落实其超出原因,并在重点环节介入管理,如招投标环节的介入,防止围标串标等舞弊行为,目标成本介入,与类似项目对比分析目标成本是否合理,动态成本监控,为目标利润达成提供分析预警等。

实行项目阶段责任制已经成为当前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目标落地的重要保障措施,因此在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落实的过程中,应分阶段、分流程化将企业项目运营成本进行合理化分解,按照具体的成本控制指标,将业务落地的责任分配到各个部门,任务具体化、责任明确化。

三、房地产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应用

(一)建立经营决策平台

为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了经营决策平台,是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重要行业运营特点,同时也是实现经营管理模块化的重要运营方式。按照房地产项目开展和管理会计的相关内容为整体,形成了五大模块,为实现经营决策提供模块化参考。以时间周期为主要的参数考量,全周期预算管理制度在决策性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及地位毋庸置疑,同时结合决策管理的内容,应将房地产开发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地块经营目标,地块决策工作进行流程标准化,确保运行资金的安全,降低资金周转过程中的风险。以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需求为基础,将会计管理基础、经营决策管理内容和企业管理组织架构进行充分结合,搭建出多层次、多方面、立体可视化的业务管理模式,实现了“项目公司——城市公司——公司总部”管理模型;横向上主要以业务开展为主要内容,实现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和经营为主的业务资源拓展,纵向上主要以服务为主,提供业务发展的增值。

(二)建立运营监控平台

运营监控平台是在管理会计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指的是借助商业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BI)技术,将不同的业务资源数据进行搜集和提取,并将有效的数据进行分拣合并,以数据仓库为主要的数据分析依据,对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进行全局整合。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业务开展信息可实现数据化,因此借助各种数据管理和分析工具,可针对性的实现项目运营前期、运营中的有效数据信息监控,并能够通过监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辅助决策层,进行问题的有效分析。

首先,以指标库信息为基础,建立能够快速响应、快速分析需求及变化为主的报表系统,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能够结合业务经营现状,通过指标体系的认证,构建具体的业务开展行动方案,并有针对性的提升企业运营及决策管理能力。其次,应建立企业管理数据仓库,统一数据集,按照数据分析维度,加强企业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纵向和横向发展,能够及时发展业務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在数据平台信息分拣的过程中,抽离有用信息,提高企业的执行能力。

(三)建立成本管控平台

以构建成本管理数据库为标准,建立了成本管控平台,旨在打造加强房地产企业成本管控路径,延伸并打造了以历史数据、预算数据和标准化数据为集合体的数据管理平台。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有效业务数据不集中,且数据类型繁多,因此对准确数据的分析效率较低,鉴于此,为了实现成本管控的精准服务,建立从工程施工的价格、单方和含量的核心指标,能够对项目成本管控的各个过程进行成本数据测算的标准化分析。

以L集团公司为例,对项目开发工程的各项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建立量化指标库,形成以成本管理为核心的数据库资源体系,成为当前支持成本管控全过程的重要依据。

此外,三个平台的打造能够很好的在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中发挥作用,但是由于每个企业业务特点、业务范围及管理需求性分析的不同,需要房地产开发企业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特征和需求,合理化选择良好的规划平台,以交换价值数据,收获更多利益。

房地产开发企业绩效考核范文第3篇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粗放型发展逐步趋向于合理和成熟。房地产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处于向规模化、品牌化、规范运作的转型时期,房地产业的增长方式正在由偏重速度规模向注重效益和市场细分的转变,从主要靠政府政策调控向依靠市场和企业自身调节的方式转变。

第一,区域性较强,企业竞争不完全。我国房地产呈现出地域分布不均衡性,房地产企业基本集中在北京、上海、江浙等地,而中西部地区房地产企业则比较少。另外我国房地产企业还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某一地区的市场,外地房地产企业很难打入。

第二,受土地、资金的高度制约。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相对土地较少,房地产业发展相当迅速,所以不少地方出现了寸土寸金的情况。另外,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正处于发展阶段,特别是民营房地产企业,可用于开发的资金相当紧张,银行贷款又受到一些政策的限制。所以,土地和资金就成了制约我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第三,高负债、高风险、波动性大。房地产企业在发展时,往往要承担很大的债务。而房地产业的市场竞争是相当残酷的,无数房地产企业的倒下已经证明了这个行业的高风险性。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往往是各领三五年,整个房地产业受到政策、市场等条件的影响,也是时而火爆、时而降温。因此高负债、高风险、波动性大也就是我国房地产业的又一大特点。

第四,与政府关系密切。过去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房地产行业与政府的关系密不可分。纵观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每一个阶段都与国家或地方出台的一些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房地产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从项目的立项审批到工程结束的验收,都不可避免地与政府相关部门发生种种联系。房地产开发经营从土地获取、三通一平、设计与前期准备、建筑安装施工、销售实现以及物业管理等活动中,无一不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计划、控制、组织和协调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从行业特点来看,一方面,房地产业具有发展不平稳、易受经济波动影响、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变现难度大、风险高等特点;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企业又明显具有社会责任重(居住条件等)、环境影响程度高(市容、市貌的反映等)、受政府政策影响程度高关行业联动性强(房地产业的兴衰关系众多行业的兴衰)等特点。而且,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多数是以项目型为主,牵涉专业多、工程节点多、预决算体系效率低、工程周期长、工程过程变化多、价值创造难评估、库存材料由于工程的原因计算难,造成成本评估困难,直接造成企业经营绩效难以衡量和把控。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房地广行业已经度过了纯粹的利润追求阶段,房地产企业开始了由“资金密集型”向“人才密集型”转化的过程,长远持续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了优秀房地产企业追求的目标。

3.1.2CW集团的发展概况

CW集团始创于1994年,当时只是一个很小的搞装演的一家公司,19%年进入房地产行业,开发了“Cw花园”项目。大规模进行房地产开发是从2001年拿下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山下的一块地开始的,良好的社区环境使CW集团在南京的房地产市场卜一举成名,公司开发的别墅引领了南京的高端物业市场;接着,又相继在南京江宁的禄口、苏州、连云港、三亚、广州、马鞍山开发房地产项目,目前年开发量在60万平方左右。

3.1.3CW集团的人力资源状况

CW集团管理架构为两级管理体系,即集团、全资子公司,集团总部设产品研发中心、营销管理中心、客户管理中心、计划财务中心、工程管理中心、人事行政中心等管理部门,下属公司一般设工程部、设计部、营销部、客服中心、前期部、计财部、人事行政部等部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CW集团目前人力资源的整体状况是高学历人刁‘集中在高层领导中(部分学历为研修班取得的),年轻的员工比较多,这样的人员结构会造成员工的离职率比较高,反映到绩效管理上,怎么来用这一手段留住公司所需要的人刁,做到将目标绩效管理用于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并使员工在企业中能够得到发展。CW集团现有人力资源管理实行二级管理体系,即子公司除公司负责人以外的员工人力资源工作由子公司对应人事部门进行,集团总部人力资源部负责集团总部管理人员以及子公司负责人的人力资源工作,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基础人事,同时对下属子公司的人事政策、制度提供指导,保持集团和子公司人事政策的一致性。整体来讲,CW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尚处在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过渡阶段,基础工作薄弱,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公司于2000年将过去的人事部门改成了“人力资源部”,这一方面表明人力资源管理正日益受到企业领导的关注,但是另一方面却仍沿用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其管理思想没有根本变化,管理上注重的是“安置人’,,管理的目的是“控制人”,把员工视为一种“工具”,关注的是成本、使用和控制,忽视了对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开发和系统管理。在人力资源几个模块中的操作上也不够合理:一是岗位工作分析不科学。工作分析是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平台。公司应在建立起科学的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合理设置岗位并进行规范的分析描述,确定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公司于2004年编写了岗位说明书,但岗位说明书的编写过程中,即没有进行相应的工作调查,也没有进行岗位需求分析,而是将现有员工现有的工作内容按照固定的格式描述下来,就行成了所谓的岗位说明书。这种形似I(lJ非神似的岗位说明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工作基本没有指导作用。二是招聘工作缺少前瞻性。由于房地产企业的人员流动性较一般企业要大得多,所以招聘工作往往会成为人力资源部的重头戏。公司的招聘与企业的战略发展不够吻合,缺少长远的人才培养体系。招聘需求不是根据岗位分析的结果,而是根据公司员工工作的疲惫程度和空缺岗位来决定什么时候招聘、多少数量等。人员颤选的指导思想不是根据岗位的需求寻找最合适的,而是经常为“补缺”而应急招人,结果许多优秀的人才来了以后不能在合适的岗位发挥作用,很快就流失了。

三是培训的目的性不强。公司领导和人力资源部己经意识到了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在公司开展了一些培训工作,但培训的效果并不好。公司目前的培训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的培训体系,培训开始阶段没有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培训对象的确定是由领导说了算,培训停留在短期行为,没有一个长期的培U}}计划,培训的方式单一,只用过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就是集中组织听外请的老师的讲座,另一种方式就是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课程。

四是薪资与员工绩效关联度不够。员工的薪资主要由月度薪资和年终奖两部分组成,而月度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考核工资两部分,根据员工在公司的职务定级,相同级别的职务不管其岗位是否有差别工资是相同的。在实际考核工资的发放中几乎是全部全额发放的,因此,所谓的绩效工资实际上没用任何意义。

第五,绩效管理方面:本文在下一节将详细介绍,这里不再重复。从上述现状可以看到,Cw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己经在许多环节展开,但水平比较低下,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缺乏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将各个模块工作联系起来,同时,每个模块的工作不规范,缺乏具体的制度流程进行指导。

3.1.4CW集团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人力资源战略必须以企业经营战略为指导,企业战略是制定人力资源战略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应根据总体战略的要求,确定一定时期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总目标、总美国著名管理学家伊查克·麦迪思提出在《企业生命周期》一书中,对企业的生命历程及其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他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成长阶段、盛年阶段、老化阶段。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及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笔者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老化阶段。根据前文对CW集团概况的介绍,可以看出公司目前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开发项目不断扩展并快速增长,各种资源全面紧张;企业组织形态走向正规化,机构相对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开始不断建立和健全,企业文化逐渐形成;企业创业者的个人作用需要开始弱化更多地担当起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职业经理人需要开始进入企业并发挥关键作用。可以看出,CW集团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为实现企业战略,在这一时期,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重点是:确保企业快速发展对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的需要;完善培训、绩效管理和薪酬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激情,加速企业发展;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的轨道。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CW房地产集团绩效管理州}究为顺利实现企业该阶段的人力资源战略重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策略是: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制定人力资源规划。成长阶段企业人力资源要求数量多,而且要得急,要求拿来即用,为应对这种情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通过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开展工作分析,建立岗位规范标准,为企业人力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通过与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广泛而灵活的联系,通过多种渠道及时获取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通过不断的、多样化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和素质,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特别是培训制度、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企业快速发展。应当指出的是,在这个阶段,特别是刚开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会面临很大的压力,主要表现为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迅速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成了影响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之一。因此,要完成好这一阶段的工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自身的建设也必须同步进行,甚至要优先考虑。

3.2CW集团绩效管理概况

3.2.1CW集团现有绩效管理实施办法

Cw集团在建立初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工作,而是由人事部负责公司的基础人事工作,企业规模扩大后,公司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改人事部为人力资源部,意图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随着绩效管理这种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和方法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在我国逐渐被认识并流行以后,同时公司内部员工在小企业环境下养成的一些习惯无法随着公司性质的改变而改变,人浮于事、得过且过的作风在公司尤为严重,此外整个公司的管理水平低下,各管理人员基本上所做的都是事务性工作,在这种背景下,公司推出绩效管理。CW集团现有的绩效管理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针对集团下属子公司的业绩考核,主要是由集团领导班子对下属子公司经营者的业绩考核,考核标准大多是财务指标,二是针对集团总部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按照前文对绩效管理概念的阐述以及比较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区别,可以看出公司目前的对绩效的衡量和控制主要处于绩效考核阶段,虽然公司领导和人力资源部提出要实施绩效管理,但从行为和方法来看主要还处于绩效考核阶段。下面先将公司绩效考核情况做个介绍:集总部目前的绩效的是由人力资源部牵头实施的,其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中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发现员工工情况和本职工作要求、完成目标任务之间的差距,鼓励员工奋发向上努力工作,使其工作的态度和能力与其担任的职务要求相一致,同时,考核结果将成为对员工奖惩的依据;通过考核,发现管理者在的能力,】7南京理工大学硕卜学位论文CW房地产集团绩效管理训究适时加以培养,使公司能够从内部用好、发现和培养一批优秀的经营管理人员。具体实施的办法如下:频次:被考核者每月填写《月度工作计划表》(表3一l),反映下月工作计划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价的资料积累;考核评价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必要时每半年进行一次。考核标准:任务说明书中所规定的职责;当年的公司经营目标、公司计划及对本部门目标和计划中本人承担的工作任务(包括总经理临时一安排的任务);部门正职领导对本部门的业绩负全责;考核程序:首先由员工的直接上属对《月度工作计划表》上所定的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由人力资源部对被考评人所在部门的业绩、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做出进行鉴证;相关部门进行考核打分;主管领导在“考核意见”上考核评分;人力资源部进行汇总分析,做出公司总体考评的意见;主管领导或人力资源部负责人与被考评者面谈,交换意见,并最终确定考评结果;由人力资源部记录考评结果,并进入被考评人的档案中;公司领导成员讨论决定相应的奖惩、调动和处理方案。

房地产开发企业绩效考核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旅游房地产;商业银行;战略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1-0038-05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1.09

一、构建海南省旅游房地产特色银行的可行性分析

(一)构建海南省旅游房地产特色银行的理论基础

构建旅游房地产特色银行属于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范畴。商业银行战略管理是商业银行关于自身在未来不确定性环境中为实现既定总体发展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决策和活动[1]。具体地说,就是商业银行对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规划银行经营目标,构建相应的内部体系,对各类金融业务和产品等进行优化排序和资源配置,并不断调整和修正,以达到预期目标[2]。商业银行战略管理是根据银行经营环境变化制定战略、实施战略,并根据结果评价和反馈来调整、制定战略的动态过程。构建旅游房地产特色银行的经营战略,就是基于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理论,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通过对海南省银行业自身经营和发展所面临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并预测这些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形成的。

(二)构建海南省旅游房地产特色银行的环境分析

海南省构建旅游房地产特色银行具有坚实的产业环境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海南省具有发展旅游房地产的资源禀赋。海南省拥有全国唯一的热带海岸带,海岸线长达1528公里,其中具备旅游房地产开发条件的海岸线约占50%~60%,被称为“国宝级”的海岸线。海南省具有目前国内最佳的综合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据近4年海南省环境状况监测表明,海南省的环境质量特别是环境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水平,负离子含量超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空气清新标准的几十倍。

2.海南省具有发展旅游房地产的政策优势。自2000年以来,海南省已先后编制实施了《海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南省旅游总体规划》、《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等政策法规,并抓紧编制《海南省旅游房地产发展总体规划》。在这一系列省域重要规划中,均突出岛屿空间特色,为推进房地产业整体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2010年相继的《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等重大文件,不仅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更把房地产业定位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支柱产业之一,提出了要保持海南省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引导和发展与旅游业相适应的房地产业,为海南省发展旅游房地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3.海南省具有发展旅游房地产的产业基础。自2004年以来,海南省不断加快旅游“硬件”发展,目前已拥有星级酒店238家,A级以上景区30个,旅行社数量已由158家发展到196家,导游人数达到了9800人①。扩建了海口市美兰机场和三亚市凤凰机场两个国际机场,开通国内、国际定期航线156条和多条包机航线,投资建设东环快速铁路,建成31个万吨级深水码头,逐步构建起方便快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同时,与旅游房地产配套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商业餐饮、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也不断加快。旅游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刺激了旅游产业加快发展,2004―2009年,海南省每年接待游客人数年均增长9.91%,其中外国游客数量年均增长31.81%;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3.78%,其中外汇收入年均增长36.60%。2010年仅上半年已累计接待过夜游客1323.62万人次,其中累计接待港澳台及外国旅游者34.25万人次;全省旅游收入累计实现138.91亿元①。

4.海南省具有发展旅游房地产的广阔前景。一是投资增速加快。2005―2009年,海南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复合增长率达41.98%。2010年1―6月,海南省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05.33亿元,同比增长78.9%,高出全国增长水平40.8个百分点,其中80%直接用于旅游房地产及相关项目的投资。二是销售需求持续旺盛。2005―2009年,海南省商品住房销售面积年均增长22.43%。2010年1―6月,海南省商品房销售面积482.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1.7%。三是发展前景看好。据海南省房地产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03年以来,海南度假型居住地产销售以年均33.53%的幅度快速增长,并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在酒店方面,据《海南省旅游总体规划》预测,到2020年海南省旅游住宿酒店客房需求量约为11.1~13.2万间。也就是说,在未来12年时间内,海南省需要新建旅游住宿酒店客房大约7~9万间,据此估计,海南省平均每年需兴建40~50家酒店。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到2020年海南省每年预计接待境内外高尔夫游客约625~650万人次。而目前海南省只有26家高尔夫球场,按照业内标准,一个18洞球场每年的接待极限是9.24万人次,远远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境内外市场需求。因此,到2020年海南需要拥有70家高尔夫球场,这与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所作的“未来15年内全省新增30~40个高尔夫球场”的预测大体一致②。

二、构建海南省旅游房地产特色银行的总体思路

旅游地产特色银行是指以旅游房地产业务为主要经营特色,拥有分工明确、层次互补的专业化营销体系,以及符合特色经营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资源配置、风险控制等配套机制,具备较强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能够形成旅游房地产业务经营规模效应和集合效应的商业银行。大力发展旅游房地产信贷业务,构建旅游房地产特色银行,是立足于海南省资源环境特点和经济发展趋势所做的思考,符合海南省银行业建设现代化商业银行的战略需要。

首先,商业银行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构建旅游房地产特色经营体系要有明确的战略定位。根据本文的构想,其战略定位应该是以海南省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契机,以实现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立和完善营销体系,强化市场营销,实施客户分类管理,提高银行市场竞争力,构建旅游地产特色银行。

其次,要从区域发展、客户选择、产品策略方面明确旅游房地产特色经营体系的市场定位。在区域发展上,采取点、线、面相结合,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方式,实现城区和县域的协调发展。即以海口市和三亚市为龙头,带动琼海市、文昌市、陵水县等东部县域的发展,并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向澄迈县、保亭县、琼中县等中西部县域延伸,进而覆盖全省具备旅游资源的区域。在客户选择上,按照“大中选强,小中择优”的原则,充实和优化以全国百强、境内外上市公司等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及其直接或间接控股的子公司为主体,以具有一定开发经验和资金实力的优质成长型房地产开发企业为补充的客户结构。同时,根据海南省行政区划省直管市县的特点,通过客户名单制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建立省、市(县)二级优质客户群。在产品发展策略上,房地产开发贷款重点支持以旅游、休闲资源为卖点的优质住宅、高端酒店、大型商业综合体、生态社区、高尔夫球场、游艇码头等项目;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锁定由品牌管理公司经营的高档酒店、大型商业综合体、高端旅游项目;个人住房贷款重点支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和高收入优势行业员工,私营企业主等资信状况较为理想的客户。同时要建立产品联动机制,发挥旅游房地产信贷业务的辐射效应,实现从资产业务单一营销向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综合营销和多产品组合营销的转变。

三、构建旅游房地产特色银行的策略选择

(一)组织体系发展策略

在省分行一级组建房地产金融服务中心。房地产金融服务中心下设住房金融部、商用物业部、旅游地产部和综合服务部。住房金融部主要司职住宅及以住宅为主的生态社区等项目的营销及管理;商用物业部主要司职酒店、商场、写字楼等商用型项目的营销及管理;旅游地产部主要司职旅游项目、高尔夫球场、游艇码头及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营销及管理;综合服务部主要为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银行等综合性金融服务,以及负责服务中心的综合管理工作。

在经营行层面,根据各分支行的房地产信贷规模、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区域资源等因素,按照单点支行的组织模式,打造以旅游房地产类贷款为主要信贷资产,以房地产开发、经营性物业抵押和个人住房贷款为拳头产品,拥有分工明确的营销团队和一定数量的房贷客户群体,具备较强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能够形成经营规模效应和集合效应的旅游房地产信贷专业营销行。专业营销行下辖一个营业部,组织负责业务清算和基础运营。专业营销行是建立旅游房地产信贷专业化营销体系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旅游房地产特色银行的基础单元。打造专业营销行,应注重市场化运作,在城区,重点考察业务规模、管理水平是否与专业化要求相适应;在县域,注重结合区域资源和人员素质进行统筹考量,使之成为推动旅游房地产信贷业务发展的有力结点。同时,将其他经营行按所辖区域划分为城区经营行和县域经营行,在资源分配、经营考核方面根据区域特征给予差异化管理。

在基础网点层面,重点推进网点经营转型,根据网点服务功能细分为精品型、理财型、标准型、自助型四种网点类型,实行分类管理、分类建设,并按“先精品型、再理财型、后标准型”的顺序配置相关资源,积极推进网点从业务处理中心、交易中心向营销中心、利润中心转变。加强网点客户经理建设,按比例分别加强精品型、理财型个人信贷客户经理配备,提升网点个人住房金融服务功能(见图1)。

(二)资源配置策略

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和经营效益。因此,要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效激励、战略引导”的资源配置原则,构建服务于特色经营的集约高效的资源配置机制。

在财务资源配置方面,应坚持“价值创造决定费用使用”的原则,在保证正常经营的前提下,使费用资源向旅游房地产金融类产品倾斜,提高费用的投入产出比,推动旅游房地产金融产品盈利能力的提高。要适应经营转型的需要,科学规划财务资源分配,积极探索发展费用与经营效益的最佳结合,提高费用管理的灵活性,对合理的刚性费用要尽可能配置到位,不留缺口;对弹性费用的配置要与经营行资源配置预期效果、经营业绩挂钩,提高资源配置效果。在确保业务和利润计划实现的前提下,改变工资与非工资费用彼此割裂、相互不可调剂的政策,允许各经营行节约的非工资费用以一定比例转化为工资。

在固定资产配置方面,关键在于突出配置重点,优化配置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营业费用核算与分析系统,加强对成本动因的分析与研究,改数量基础(如面积、人数、平均余额等)为多元基础(如数量动因、作业动因)来分摊间接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更贴近实际、更加准确的数据服务。

(三)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按照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结合、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有效激励与严格约束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搭建起适应旅游房地产特色经营需要的集合岗位分类分级体系、薪酬体系、绩效管理体系于一体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3]。

1.建立以分类分级为基础的岗位管理体系。在银行房地产业务条线内推广岗位分类分级管理体系,按照营销、管理、操作三大序列设置房地产业务岗位。同时,按照分类分级管理的优化薪酬分配体系,将员工薪酬分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三个部分。其中,基本工资是工资构成中的固定部分,工资额度因人而异,与员工个人的行政职务或技术职务、工龄等挂钩,体现历史贡献和保障职能;岗位工资反映岗位价值总体水平,按照等比的原则进行分配,即同一类别任何两个相邻等级岗位的岗位工资之比是一致的;绩效工资是工资构成中“活”的部分,与员工个人绩效和部门绩效紧密挂钩,根据考核结果分配。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岗位目标总收入,相同的岗位等级、完成岗位目标绩效,其岗位目标总收入相同。不同等级和类别的岗位,其岗位工资和目标绩效工资的结构不同。

2.建立基于能力和业绩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是绩效管理研究的重要任务。设计一套科学的、符合经营环境特征并满足商业银行发展需要的绩效评价体系,是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4]。构建旅游房地产特色银行,应在房地产业务条线内推广基于平衡计分卡理念的绩效考核体系,根据平衡记分卡的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把主要经营目标、内部运作效率、风险控制等考核指标分解到各岗位,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分配绩效工资。在考核层面上,部门基于平衡记分卡考核,员工考核则来自于部门的平衡记分卡指标分解和个人能力360度评价。

3.做好各模块之间的配套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岗位体系是基础,绩效体系是核心,配套机制是保障,为让各模块之间相互促进,发挥合力,可重点把握几个配套模式:一是在岗位晋升通道搭建完成后,配套岗位后续管理办法,将员工岗位晋升与绩效考核有效挂钩,真正发挥业绩的引导和激励作用;二是在绩效结果的运用上,要配套运用于劳动合同管理、培训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通过绩效考核让员工了解自身的长处和不足,明确前进的方向,着眼于绩效的持续提升;三是配套灵活、操作性强的岗位薪点调整机制,增强薪点的激励作用。

(四)风险管理策略

就商业银行而言,风险管理的实质就是内部控制管理。根据现代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理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的一种自律行为,是商业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各级管理人员为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风险,对内部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从事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5]。旅游房地产特色银行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风险管理工具和风险管理措施,其核心是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设计。

在商业银行省级分行内部设立风险管理部,主管全辖风险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具体负责经营中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识别和评价;风险管理工作的运用及指导;组织和监督各业务条线建立与健全分管业务、分管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及评价标准;检查各单位对各自业务和管理系统进行风险控制的情况;组织检查全行综合性风险制度执行情况等。同时,在所辖分支行内设立独立的风险经理岗位。风险经理实行派驻制,由省分行风险管理部直接领导,负责对所在经营行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定期对经营行风险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向所在行提供风险咨询和建议,及时发现业务经营中的风险漏洞并采取补救措施。

旅游房地产特色银行风险管理组织系统还应承担的职能有:负责全行房地产金融业务营销和管理的风险控制;负责全行房地产金融业务的资产质量、经营效益的监测和风险控制;负责全行房地产金融业务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的风险评价;负责全行房地产金融有关业务标准、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的风险控制;负责全行房地产金融业务操作风险监测和检查等。

此外,应根据旅游房地产业务的风险特征,研究制定旅游房地产信贷业务操作细则、评估要点等,提高业务风险控制能力。推广风险管理工具应用,把风险控制机制嵌入旅游房地产业务条线中,确保风险识别、评价和管理的全程化、智能化和精细化。加强资产减值测试管理,科学做好房地产资产风险分类,有效提高风险抵补能力和风险覆盖水平。完善现场与非现场监督相结合的授信执行管理模式,推广分层用信审核机制,建立已批信贷业务回访和后评价制度,提高授信用信作业的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管理水平。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全期监测项目开发进度和用款需求,按照“受托支付”、“实贷实付”原则,科学控制放款节奏。执行抵押品动态监测管理,建立行业风险压力测试制度,全面加强房地产信贷资产的风险排查,并建立有效的风险退出机制,切实把控贷款风险。

四、构建旅游房地产特色银行的配套机制

(一)业务流程优化机制

业务流程是指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生产过程、操作过程的全部线路和环节,即产品从开始接受操作直到最后完工所经历的全部业务手续,包括业务流程所涉及到的全部人工工艺、计算机操作工艺、管理工艺、监护工艺过程。构建旅游房地产特色银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

1.实行集中作业。优化整合房地产信贷运作流程,推行评级、授信、调查、评估等集中作业和一次性方案审批,提高业务运作效率。

2.推行双线运作。对优质客户、重点项目推行前后台平行作业的方式,后台部门全程跟踪项目的调查评议,提前介入审查环节,提高营销工作效能。

3.建立重点业务优先办理制度。对重点项目和优良客户的信贷业务,由省分行直接发起业务受理与调查,缩短决策链条,并优先调查、优先审查、优先审议、及时批复,增强对重点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4.建立业务限时办结制度。根据旅游房地产金融服务需求特性,对业务办理时限和质量要求进行梳理和界定,制定统一的业务办理规范准则。并建立业务办理效能考核机制,将业务办理效能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办法中,与绩效工资挂钩,加强对业务操作的规范性和时效性管理。

(二)营销协调和信息交互机制

强化营销协调和信息交互机制,能够有效提高营销效能、增强营销合力,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一个服务系统、两个制度、两个信息库。

1.完善房地产客户服务体系。结合房地产业务发展要求,加强信息平台、网络渠道等的开发、建设和利用,使所有现实和潜在客户及其业务需求均纳入“网”中,加强信息情报的调查、研究,理财信息的交流、咨询。推广房地产客户管理系统,完善客户信息采集功能,推进客户分层服务。优化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操作处理流程,完善全天候、全方位、多品种的面对面、互联网、电话等多样化渠道和一站式服务模式,为高端的房贷个人客户提供绿色通道服务,以满足客户在快节奏环境下对便利性的要求。

2.建立专业营销行行长联席会议制度和市场营销协调会议制度。专业营销行行长联席会议定期召开,无特定议题,主要作用是沟通信息、互通有无,对旅游房地产项目进行统筹分配、分工营销,避免单兵作战和内部竞争,通过有效协作增强营销合力。联席会议可视实际情况扩大至省分行前台部门和其他经营行。市场营销协调会议由房地产金融服务中心发起和组织,不定期召开,有特定议题,与议题相关职能部门和经营行参加,重点解决房地产业务市场营销工作中的问题和争端,并为客户综合服务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

3.建立项目储备库和房地产价格信息库。建立项目储备机制,将尚不具备运作条件的项目、分期滚动开发的项目、存量客户的拟建项目纳入储备库,进行动态管理,增强业务发展后劲。建立房地产价格信息的记录机制,定期收集辖内各区域的房产均价、各业态均价、代表项目价格等信息,为贷款调查、项目评估提供充分的历史数据,以提高信贷决策的准确性。

(三)业务激励机制

旅游房地产业务营销以正向激励为主,实行“五个倾斜”,即资源向业务拓展部门倾斜、向存量客户维护倾斜、向增量业务营销倾斜、向创利业务和产品倾斜、向贡献突出的个人倾斜,使工资分配和费用分配与价值创造和经营转型紧密挂钩。对旅游房地产业务制定单项考核指标,纳入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实施加分奖励;对新拓展的优质客户和重大项目,根据客户部门、信贷部门、产品部门、科技部门所承担的工作量及贡献度,给予相应的绩效工资激励;对专业营销团队,进行模拟利润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模拟利润达规定标准的,进行现金奖励。

参考文献:

[1]葛兆强.战略管理与中国商业银行发展[J].金融论坛,2002(11).

[2]弗雷德・R・大卫.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楼翔.商业银行高效绩效评价体系与平衡记分卡运用分析[J].金融会计,2009(7).

[5]叶永刚,顾京圃.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研究、设计与实施――金融工程在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①数据来源:笔者根据海南省旅游局公布的有关数据整理得出。

房地产开发企业绩效考核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5.9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一、房地产企业成本控制与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房地产企业应遵循节约的原则

节约就是施工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但是必须明确的是节约而绝对不是消极的限制与不合理的费用削减,是要积极创造条件,要着眼于成本的事前监督、过程控制,在实施过程中经常通过科学的评估,以优化施工方案。

2、房地产企业应遵循全面控制的原则

全面控制原则包括两个涵义——全员控制和全过程控制。全员控制是指成本控制涉及组织中所有部门的工作,并与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应充分调动每个部门和员工控制成本、关心成本的积极性,真正树立起全员控制的观念。全过程成本控制是指成本的发生涉及项目整个周期,从施工准备开始,经施工过程至竣工移交后的保修期结束。

3、房地产企业应遵循动态控制的原则

房产开发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进行的,所以必须坚持动态成本控制的原则。所谓动态成本控制就是将工、料、机等投入到施工过程中,全程收集和实时更新成本发生的实际值,并与目标值相比较,测算衡量执行效果。若无偏差或偏差很小,则继续进行;否则要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4、房地产企业应遵循目标控制的原则

目标管理是管理活动的基本方法。它是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标和措施等逐一分解到具体的组织或个人。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越具体越好,以便于可以将任务分派到个人,做到责、权、利相结合。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没有实行全面成本控制

目前有许多的房地产企业没有实行“全员、全过程、全要素和全方位”的全面成本管理。有些房地产企业认为成本是成本管理部门的事情,与企业的普通员工扯不上关系;有些房地产企业认为成本构成中最重要的是材料和设备,所以其他的成本费用就无关紧要。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观念,任何微小的成本、任何的成本要素都应该纳入成本管理的范围,同时企业的成本是由于企业全体员工的活动而产生的,所以全面成本管理是房地产企业现代成本控制的核心。

2、、资金管理手段较落后,有待优化

资金是房地产企业的血液。虽然大部分房地产企业都制订了相应的资金管理计划以及各项费用的开支计划。但是,真正按计划实施管理和控制的比例却不大,资金管理手段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计划、方案的可行性,导致房地产企业在管理控制过程中与预期计划发生脱离,使企业的资金管理无所适从,阻碍了企业资金的周转运行。由于缺乏先进技术,资金计划不能根据人力、物力、资金的市场环境变化而及时调整,造成实际项目的成本费用超过资金使用计划,资金计划流于形式。

3、缺乏完善的合同管理,执行效率低

目前中国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对合同管理缺乏成本管理的意识,没有形成全面管理的思维。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一些合同中对项目施工的质量标准、项目的工程造价支付方式等缺乏明确规定,施工中执行力度较低,导致项目工期延长、成本增加或者甚至发生索赔,给成本管理带来较大风险。

三、房地产开发项目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

1、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

投资决策是全过程成本控制的源头,对今后各阶段造价控制起着指导作用。决策阶段技术经济方案和各项指标的选择,对项目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如建设地点的选择、项目定位标准、居住人群的密集程度、职业特点、规划功能、建筑密度、容积率、公共配套设施、工艺的选评、主要设备的选用等,这些都影响到项目造价的高低。

(1)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工作

对拟建项目所提品的市场占有可能性进行分析,对市场目前和未来状况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在对市场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论证项目的功能定位,项目定位是关键。对拟定的各种可能建设方案或技术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和论证,确定定价目标。

(2)提供合理的经济分析预测

在投资方案决策时,需要分析项目的赢利能力和清偿能力、投资回收期、财务可行性。同时按照成本预算科目,作出相对准确的投资估算,结合市场调研、不确定性分析等因素选取多种方案加以分析,进行多方案比较,做好市场预测。让投资者对项目未来的效益有充分的了解,减少投资风险。

前期成本的控制不仅只表现在降低成本方面,还表现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方面,用有限资源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或改变资源的用途,生产利润总额更高的产品都是现实选择。故此,前期环节相关成本的减少只要能够相应增加收入或降低风险,都视为能带来增益的有效投资。

2、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设计阶段对造价控制就是事前控制,这个阶段是决定建安费用高低的重要环节,影响程度通常占项目总成本的70%左右。设计决定了工程造价,一旦设计方案敲定,预算、结算等等只能是计量过程而不能改变造价。因此设计不仅要做到满足功能要求还要经济合理、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但是,在实际中设计单位最多的是追求设计的安全可靠、美观耐用,因此,在这里着重要提出“限额设计”的概念。

首先,在满足生活环境、使用功能和符合法规标准的前提下,要求设计单位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①压缩建筑的间距,在规划部门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提高容积率;②提高住宅层数或高低层搭配;③适当的增加房屋长度;④提高公共建筑的层数,减少公共设施的占地面积;⑤合理的进行道路布置和绿化景观设计;

其次,造价人员通过对建安成本的分析,确定各分部分项的概算指标,将建安部分的投资严格控制在投资估算的范围以内。成本管理人员依据设计任务书,以完整、准确地反映设计内容和意图,确切反映当地适时价格水平的原则,考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和使用限制,编制出初步设计概算。设计单位依据上述的概算指标进行施工图设计,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择优选择,编制施工图预算,确保工程造价在设计概算范围以内。

再次,设计阶段可以控制工程造价的70%,但是要达到这个标准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除了反复的修改设计方案,还要各个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主要原因是:①设计单位不重视限额设计,他们不会花大量的资源配合开发企业不断地修改方案,他们的出发点是安全可靠、美观耐用,而节约成本是次要的;②即使开发企业成本管理人员实力较强,可以对图纸快速做出反应,很快编制出施工图预算,发现超额现象,但设计单位修改图纸,重新出图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会拖延房地产企业接下来的招标、施工、监理、预售等工作,所以很多开发企业会在后面图纸会审和设计优化上花较大的精力。

3、招标投标阶段的成本控制

这个阶段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建筑安装工程成本控制的核心。房产项目工程招标投标包括设备、材料采购招投标和施工招投标两个方面。通过投标竞争,开发商择优选定承包商,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是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控制成本要做好四项工作:①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招投标程序,加强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督;②制定细致的招投标文件,要保证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款的严密性,有效预防合同纠纷的发生,减少、避免施工索赔;工程性质、现场情况、交通、地质、承包范围、零时用工、水电使用与结算方法、措施费用、安全文明施工费用、劳保统筹等都应在招标文件中做出最清晰的说明;对甲供、甲指乙供材料要明确;对变更索赔、签证洽商的处理方法要明确时间实效、结算方式、量度标准等;质量标准评定等级要合理,工期推算要准确,奖惩条款要实际。③要不断提高标底的编制质量和评标人员的业务素质,严格审核清单标底,将量、价的误差降到最低;④签订严格施工承包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把控合同变更确认批准程序,建立健全合同履约跟踪检查制度,加强监督,合同及合同补充协议等具有和合同同等法律效力的文件应当保存完整,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采取积极主动措施,从而更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项目的质量好坏决定开发公司的社会地位、口碑、市场卖价、销售业绩和后续开发,所以选择一个好的施工单位也很重要,房地产开发项目首选邀请招标,建立长期合作伙伴,知己知彼、互利共赢。

4、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施工阶段是资金投入最大的阶段,是招投标工作的延伸,是合同的实施阶段。施工阶段的投资在整个房地产项目中占有很大比重。房地产开发不仅应当重视施工阶段的进度、质量,也应加大力度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单位总会隐藏一些结算时可能发生索赔的内容,如挖土方式、土方短驳、模板摊销周转等。另外,还要注意施工组织设计中提出的施工方法与国家强制实行的标准或规范是否矛盾冲突;在施工阶段投入的人员和机械是不是和施工组织设计中预期的一致;施工单位采取的赶工措施是不是与施工组织设计吻合。这个阶段虽然控制成本的难度较大,方法比较难于把握,需要造价人员具有良好的施工经验和专业能力,但是一旦疏漏可能会造成较大的损失,所以施工组织设计的审定,造价人员应积极地参与。

(2)图纸会审是由各专业人员对图纸上的错漏进行核对,对图纸技术上的合理性、施工上的可行性、工程造价的经济性进行审核,并由设计单位出具正式的设计变更文件。作为对工程造价的一种事前控制,避免因设计不周或失误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个阶段对成本控制和限额设计同等重要,而且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更加实际,可以修正审图时未发现的错误,对预算准确性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要慎重的看待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建议,因为施工单位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提出对其有利的建议和变更,作为成本控制人员必须要有一个预判。

设计优化就是在甲方的立场上,从技术层面上考虑提出的设计变更或现场签证,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在满足使用功能、符合法规标准和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保证质量、节约成本;另一种就是保证成本不变或略有增加,但是可以大幅提高房产售价、社会效益和开发层次等,这就要求各部门包括成本管理人员去分析判断设计变更的优劣和对开发项目的影响程度,更好的把握成本。

(3)制定严格的工程变更、签证限额审批制度和程序。严把签证关,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尽量减少变更费用,审核评估相关索赔等。另外,开发商可以指派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常驻施工现场,随时掌握、控制工程造价的变化情况,进行跟踪控制,严格以目标成本控制工程造价。

(4)严格控制材料、设备价格。材料设备费在工程中一般占预算费用的70%,占直接费的80%左右。由于房地产开发周期较长,材料价格在这个周期中会波动较大,比如前几年的钢材和有色金属的价格,宛如坐着过山车一般。造价管理部门出台的建筑工程材料信息价周期长、品种不全,而且主要以材料供应商的报价刊登,与实际市场采购价有很大的脱节,不能真实准确的反映材料的实际价格。因此,造价人员不能依靠信息价来进行成本分析核算,应该做到自己走访市场,了解各种材料参数;收集整理经销商信息和生产信息,对比政府信息价,寻找差异;深入施工现场,询问一线工人,了解市场人工单价和工日消耗量,确定某些分项工程的市场承包价;货比三家,多多联系诚实守信的商家;掌握第一手的材料市场行情信息,对做好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裨益匪浅。

5、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1)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竣工结算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反映建设项目实际造价和投资效果的文件,是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严格把关,具体如下:①严查施工合同,熟悉施工图纸,核准工程结算范围,分析竣工资料,现场核实工程数量,对于未完或未做工程及交叉和甲供材,不能在结算中计算。明确总包、分包单位的施工范围、工艺标准,防止某一方或双方重复计算;②严查现场签证的合理性、真实性。防止不属于签证范畴的内容列入工程结算,审查结算内容是否重复,正确处理结算纠纷。③审查计算规则的运用,政策调整的合理性、准确性;审查各项取费是否准确等。

(2)事后造价分析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工程结算后的评价是对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总结,也是整个建设项目的综合性评价。一般来说应做好以下工作:①对成本控制得失进行总结,特别是预算目标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原因等。并将影响工程造价的各项因素如“目标成本数据”、“动态成本数据”等资料整理归档,提炼关键成本指标,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为今后项目提供控制参考。成本数据库是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支柱。②总结出以后成本控制的措施及努力方向,通过建设项目后评价会使我们的造价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工作方法会不断创新,造价控制管理能力会不断加强。

四、成本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1、全员提高对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视

提高员工成本控制意识,养成节约成本的习惯,关心成本控制结果,这需要领导推动和全员参与。通过建立完善的成本绩效考核制度树立员工全成本的理念,使员工明确成本管理并不只是领导层或成本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互相协助。应邀请专家开展有关成本管理知识、技能和相关软件的培训,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措施,把成本的降低与员工的薪酬挂钩。成本控制的全员参与性,是成本管控成败的关键。

2、推行目标责任成本管理制度

目标责任成本管理可以充分调动项目各职能部门及全体职工降低工程成本的积极性。是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全面管理控制成本的一种管理方式。成本部门在每一阶段首先根据适当的标准编制目标成本测算表,相关部门和领导对各个阶段编制完成的目标成本测算表进行审批。过程中,各部门按照目标成本的预算与相关制度开展业务活动,接受并配合成本费用考核与监控。目标责任成本管理的推行,首先要注重收集影响目标成本的信息,包括项目情况、图纸及材料、人工的价格等,运用储存的历史成本数据建立企业自身的成本数据库,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编制目标成本。同时,建立敏感的监督反馈机制,要求每一环节下的目标成本均要得到相关部门的审批,并对有出入的目标成本进行及时更正。

3、建立完善的成本绩效考核制度

通过成立成本控制中心,将整体的目标成本细化后落实到各个部门,并对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进行持续的跟踪、监督和反馈,然后根据制度设定,由目标成本的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从而形成对各部门成本管控情况激励的效果。将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相融合,符合成本管控工作“目标清晰,责任明确”的核心要求。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只有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学习运用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根据项目实际有效选择成本控制措施,才能够更好地完成项目各个阶段的成本控制目标,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房地产开发企业绩效考核范文第6篇

关键词:薪酬设计;内部公平;外部公平;效率效益优先;市场导向;动态运作;考核兑现;岗随薪变

一、薪酬设计的理念

薪酬设计应体现两个公平,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外部公平是指所在单位的薪资水平在行业内应处于适当的水平,行业地位越高,经济效益越好,薪资水平就应该越高。内部公平是指公司员工的薪资水平应与其对公司贡献的大小相适应,对公司贡献越大,职位产出率越高,薪资水平就越高。还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人以稀为贵”。

根据湖南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行业定位和经济效益,整体薪资水平应处于中等偏上。

二、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

1.效率效益优先原则。薪资报酬要充分体现知识、技术、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价值,与个人工作业绩紧密挂钩。

2.市场导向原则。薪资标准的确定要充分考虑劳动力市场的工资价位,与劳动力市场基本接轨。

3.动态运作原则。职位设置要按职位规范要求合理划分,并编制职位说明书。坚持因事设岗,以岗定薪,竞争择岗,能上能下,薪随岗变。

4.考核兑现原则。按员工的劳动成效或工作业绩考核分配;并奖励业绩特别突出的职工。

三、薪酬模式

实践中的薪酬制度有很多种称谓,如岗位绩效工资、职能工资、岗位技能工资、协议工资、计件工资、协议工资等不下十个,但概括来讲,薪酬有五种基本模式:基于岗位的薪酬模式、基于绩效的薪酬模式、基于技能的薪酬模式、基于市场的薪酬模式、基于年功的薪酬模式。

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产品特点和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某公司可以继承这种薪酬设计,但在模式组合和组合比重上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四、薪资结构与薪酬要素

㈠ 岗位工资制结构

包括潜能工资、职务工资、岗位工资、辅助工资

㈡ 岗位工资制内容

1.潜能工资

反映员工的潜在能力,为鼓励员工学习,提高工作技能和专业素质而设置。包括文化素质、专业技术职称或职业技能等级、工作年限。

2、职务工资。反映员工在公司中的职务等级,为鼓励晋升,明确职级而设置。

职务工资=最低职务工资标准×c+(N-t)×d

最低职务工资标准可根据公司经济效益情况进行调整,假设2005年某公司的最低职务工资标准为300元。

N为职务等级,划分为1―8级。

d为每个职级的工资等差。

C、t为参数。

3、岗位工资

相同职务等级的员工其职务工资是相同的。为了反映相同职务不同岗位的员工工资水平的差异,我们引入岗位工资的概念。

岗位工资=岗位基准工资标准×岗位系数

岗位基准工资标准可根据公司经济效益情况进行调整,假设2005年某公司的基准工资标准为400元。

岗位系数设置从1.0至10.0。

4.辅助工资

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和鼓励增收节支创效,而设置的工资单元。包括中晚班津贴、加班加点工资、综合奖金等内容。其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五、薪酬水平的确定

1.公司年度工资总额控制

(1)年度工资总额增长率

年度工资总额增长率=(0.6×年度利润增长率+0.4×按增加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M+(年度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N-1)

其中:M―年度工资总额增长率调节系数,取值范围为0.40~0.75,根据工厂实际情况调节;

N ――年度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节系数,取值范围为0.5~1.0,根据年度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或下跌幅度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取1.0。

(2)年度工资总额

年度工资总额=上年度工资总额×(1+年度工资总额增长率)×K

其中:K―年度工资总额调节系数,根据本年度职工人数与上年度职工人数的比值确定,当比值≤1时,K=1;当比值>1时,K=比值。

2.二级单位年度工资总额根据经济责任挂钩承包考核方案确定。

实施岗位工薪制所需的工资总额,在各单位工效挂钩承包工资总额中开支。

六、分层分类员工工资水平与结构

(一)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营销人员,采取基于绩效的薪酬模式。

1、对高层管理人员实施年薪制,中层管理人员实施目标风险收入。其中的绩效收入目前以风险奖金的形式发放,当改制为股份公司后,绩效收入可以以股权激励如分红、股票期权收入等形式发放。

2、对营销人员实施销售收入提成。设置产品销售难度系数和提成系数,销售的产品不同,销售收入量不同,销售难度系数和提成系数不同。并对销售新产品、开发新客户的营销人员实行奖励。

(二)对于一般管理人员和工人采取基于岗位的薪酬模式,将岗位工资这一块拿出来实施KPI绩效考核。

1、对一般管理人员的岗位考核,针对每个岗位制定职务说明书,根据职务说明书制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并结合每月的工作安排进行月度考核和年度考核。

2、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岗位工资,以专业技术指标为主要考核指标,并与相关项目部的销售收入和工程进度挂钩。

(三)对于内聘、外聘人员、博士等稀缺人才,采取基于市场的薪酬模式。

1、对内聘、外聘人员的工资,参照劳动力市场的标准价格,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工资标准,与正式员工的工资形式完全脱离。

2、对博士等稀缺人才,实施协议工资。根据对方的期望值和用人单位的希望值协商一个实际工资标准,并以协议的形式确定下来,并规定协议工资期间的工作目标和要求。

七、薪酬发放模式与控制

1、按月结算的原则。考核年度的第一个月发放预支工资(预支岗位工薪=基本工资总额+标准岗位工资总额×95%+辅助工资总额),从第二个月起,依据上月考核结果计算本月应付工资。第二年的元月份进行年终结算。

2、严格考核的原则。坚持按经济责任制挂钩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计发工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职工收入能升能降,充分发挥分配的经济杠杆作用,建立内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3、真实、公正、公平的原则。

4、以丰补欠的原则。每月按考核指标的累计完成情况计算本月应付工资。当应付工资总额≥基本工资总额+岗位工资总额×85%+辅助工资总额时,各单位必须留存一定比例工资到事业部。

房地产开发企业绩效考核范文第7篇

当前全球的金融危机及经济不景气,增加了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复杂性,多个城市已经出现房价下降、成交量大幅萎缩的局面。在这个非常时期,房地产商在进行房地产开发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目标市场做好周密的预测,采取相应的对策,避免盲目投资,掌握好各阶段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方法尤为重要。房地产项目开发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当工程项目合同价格已经确定时,成本便是最终效益的决定因素。只有在保证产品优质的同时,稳健地控制住项目成本,才能产生利润,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保持最佳的利润空间,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2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国房地产项目开发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设计部门只考虑产品的功能及使用寿命,不考虑产品的设计成本;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虽然保证了质量但增大了成本;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销售部门只管销售,不考虑销售费用等。由于各行其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考虑,使得成本指标居高不下。另外,不少项目由于受到市场环境及开发企业内部运行状况的影响,其开发周期远远超过计划时长,导致财务费用和管理成本大量增加,造成企业负担加大,利润显著减少。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许多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时,市场观念不强,缺乏成本竞争意识,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差。而且项目事前成本管理薄弱,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缺乏规范性、制度性,成本计划缺乏科学性、严肃性,成本管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3有效成本管理的途径

3.1搞好成本预测,编制有效可行的成本计划。

建立一支专业化水平高的内部预算队伍,必须在施工前期编制完成内部预算,建立预测模型,选择成本预测方法,进行成本预测,制定目标成本。具体做法为,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生产要素的配置等情况,按施工进度计划,确定每个项目月、季成本计划和项目总成本计划,计算出保本点和目标利润,作为控制施工过程生产成本的依据。通过成本预测可以使项目经理部在工程项目未施工之前,就已在项目利润的高低上有初步的了解,选择成本低、效益好的最佳成本方案,并能够在施工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成本控制,克服盲目性,提高预见性。

3.2加强全过程的成本控制,实现全面的动态管理。

房地产项目成本控制应做到事前有预算,事中有控制,事后有分析。其中,成本控制最有效的在初步设计阶段,项目成本确定比重最大的发生在招标阶段,成本控制最复杂、变更工作量最大的发生在项目施工阶段,竣工结算阶段是确定项目最后收入和成本的阶段。

3.2.1事先成本控制。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是项目建设中成本管理的重点,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在75%以上,一般采用限额设计结合多方案择优的方式保证有效的成本管理。设计方案经济性比较是指在多方案选择的情况下,由设计人员提出满足业主要求的多种设计思路,成本控制中心人员进行经济比较,寻找造价最低的设计方案。同时要重视施工图设计的优化工作,施工方案是一个工程进行施工的指导性文件,方案的优劣直接决定了项目施工造价的多少,因此在开工前要加强施工方案的审核及优化,即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施工方案。

3.2.2事中成本控制。工程实施阶段对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来说,是最难、最复杂的阶段。因为此阶段是项目投资决策的具体落实,是资金投入的最大阶段,节约的余地已经很小,但浪费的可能性却很大。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编制或修订成本计划、编制工作流程、落实管理人员的职能和任务;熟悉设计图纸和设计要求,将工程费用变化大的部分和环节作为重点成本控制对象;详细进行工程计算,复核工程付款账单,严格经费签证;注重合同的修改和补充工作。在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师每月必须编制一份造价控制报表,报表中应包含本月的工程实际进度和实际投资情况,下月进度计划和计划投资情况,本月累计实际进度和投资情况等。同时进行必要的投资偏差分析,目的就是为了适时监控项目投资及进展情况。

3.2.3事后成本控制。施工结算是项目管理的终点站,在承包方提供的结算报告的基础上,认真审核工程预结算,剔除不合理增加的费用,根据所掌握的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单、各种签证资料、材料价格信息,着重审查工程量是否高估冒算,是否抬高材料价格,并加强合同管理,实行合同逐项审查制度。此外,在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后,要进行项目后评价,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形成书面情况报告。

3.3强化成本管理体系,完善各部门人员的职能分配。

加强成本管理离不开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就必须对预算管理与控制的机构进行合理的设置,通过建立一套规范的责任和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系可以明确管理职责、协调成本管理工作,监督成本控制过程,保障项目按照既定的成本控制目标进行成本控制工作。成本管理系统是通过对与项目成本有关的一切管理活动进行规划、策划、控制和评价,并向包括会计系统在内的管理系统提供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的管理系统,它既是一个提供有关成本和收益的财务信息,以及有关生产、质量和其它关键成功要素的非财务方面信息的系统,又是一个进行成本管理的系统。

成本管理体系是在总经理和成本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由公司成本管理小组负责日常工作,公司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具体操作执行并实施有效监控的三级成本管理控制体系。对成本管理体系中的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要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利,以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在责任支配下完成工作任务后,将成本管理与员工绩效考核相挂钩,并用一定物质奖励去刺激。

3.4建立健全各项成本管理制度,强化管理与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