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300余所大学有物流本科

高军说,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300余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及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目前,北京开设物流类专业的学校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和北京工商大学等,不同学校开设的物流相关专业研究各有侧重,各有特色。

北京物资学院是教育部最先恢复批准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该校物流类专业重视实践教学及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围绕物流领域强调多学科、多角度互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实战和创新能力。北京工商大学重点定位为“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的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下设有国际运输与物流系,主要侧重于国际物流操作,培养学生精通海、陆、空运和多式联运等具体操作环节。

理科生更有优势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院长邬跃认为,物流管理要应用大量的工具方法,会涉及很多数理化知识。物流类专业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知识建立并优化数学模型,还要学习一定的建筑学知识,学习物流类专业的学生应该有很好的数学基础,理科学生更有优势。

物流是一门综合学科,是经济学、管理学、工学和理学的集成。

物流管理专业一般开设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学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一般还要学习交通运输规划、物流系统分析、物流建模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

物流类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管理类专业,需要培养学生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性格外向活泼的学生更适合。此外,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及各国间贸易日益密切,从事物流行业的人要具有国际化的视野,还要具备良好的外语水平。

动手实践要求高

物流类专业侧重培养具备物流管理、规划和设计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的高级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因此,物流类专业的学生既要懂理论,还要重实践。

北京市物流系统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建在北京物资学院,这也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个物流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学生在这个实验室里能形象生动地学习、消化书本上的理论,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从商品的拣选、路线设计、下订单,到商品的出库、保管,学生可以在这个实验室里亲身体验物流运作与管理的全过程。

物流类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动手能力,强化实践环节训练。该校利用假期派出部分学生到相关物流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尝试请企业的职业经理进课堂,讲授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管理改革;促进教学科研

土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土质学与土力学、工程地质与土力学是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工程等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主要是研究地表及一定深度范围内岩石和土的物理化学指标、工程力学特性的,工程建成以后对作为地基岩石和土的应力、应变、强度、稳定性、渗透性的影响变化及力学性能,为各类构筑物、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提供力学理论计算依据,确保各类构筑物、建筑物不发生倾斜、开裂、基础断裂、地基滑动、不均匀沉陷、地基液化失效、坡面滑动等各种地基基础工程事故,使其在设计年限内安全可靠地正常使用。土工实验是上述几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仪器设备按规范测试确定岩石和土的物理和力学指标。实践性教学环节与课程理论教学并重对于教学是重要的,对于生产和科研更是关键技术环节。

我校水利土木学院已有58年的办学历史,办学初期就设置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道路与桥梁专业,并建立了土工实验室。50多年来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培养了数万名水利土木类专业技术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近10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GDP稳步增长,土木、水利、交通等工程也伴随社会发展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设置了土木类专业,以满足社会对土木类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对土工类高等教育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也对土工实验室扩建及仪器设备更新和实验室教学管理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1 加强实验室建设

1.1 实验室原有状况

我校原有土工实验室面积小、仪器设备种类少、同类型仪器设备台件数也少,仪器设备仅有69台套,实验室面积仅有100平方米,可摆放的仪器设备有限,教师备课只能挤在一个角落里。因此学生没有同时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基本是学生轮流做或部分学生做、部分学生看。一些必须开设的实验项目经常是用1~2台仪器做演示,大部分学生围着看。简陋的条件很难培养学生对土力学的兴趣,更谈不上对土力学理论的深刻理解和操作技能的训练,也就适应不了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和学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2 扩面积和增设备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学校进行了以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操作技能训练、促进科研水平提高为目标的实验教学改革。十几年来学校投入1 000余万元,首先扩大实验室面积,1998~1999年由原来100平方米扩大到200平方米;淘汰了陈旧落后的仪器设备,更新增添了新的实验设备种类和数量共130余台套,同种类仪器设备由原来的3~4台增加到15~20台。每班学生人数约30人,最多35人,这样一个班全体学生在做实验时可2人合用1台仪器,2人1组既可商量讨论互相配合又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2007~2012年实验室面积又从200平方米扩大到600平方米,新购置了土工实验土工微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30台套,MC-3型核子密度湿度仪3台,SDT-10型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土动三轴实验机2套,USD-10微机控制非饱和土三轴实验机2套,有力地促进了土力学理论及实验教学适应社会需求,支撑了教师科研和研究生的培养以及对土力学学科发展的跟踪。

2 实验教学及管理改革措施

我校土木、水利和交通3个专业的学生实验课只有6~10个学时(总学时一般为36~54个),周末及节假日实验室仪器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为此实验室报请学校领导同意,在确保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教学学时不变前提下实验室对外开放,承担设计院所送检勘探土样的测试。同时要求学生以土力学课程实习的形式参与其中的实验测试工作,规定每个学生累积参与时间不少于20小时,参与实验工作的业绩计入土工实验课成绩。

实验室鼓励有热情有兴趣的学生和有勤工俭学需求的学生申请参与对外承担的土样测试工作。参与形式多样化:可以寒暑假参与,可以在学期间的周日和晚上参与,也可以课余零星时间参与。从参与的学生中选出责任心强的作为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参与学生的考勤、工作分派、津贴发放和向责任教师沟通汇报等。

所有土力学教师除在教研室备课、上课外,平时均在实验室工作。身兼数职:课堂及实验室教学、科研实验测试、对外技术服务等。

实验室设备数量及完好情况、水电及门窗等安全责任人为实验中心主任,直接负责人为专职实验教师。实验室内及门口均装有视频监控,记录保存每天实验室监控画面,硬盘容量可存半年图像数据资料。教师都有实验室钥匙,学生仅组长和副组长有钥匙,以方便进出和加班,实验室实行24小时开放。

3 促进了教学科研提高

3.1 教学效果突出

实验室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管理上的对外开放,使学生感受到原来普通泥巴砂砾石块蕴含那么多的知识学问,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强化了动手能力,使学生由原来枯燥的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土力学理论普遍掌握得扎实,学习成绩也大幅提高,同时对土力学及土工实验的重要性认识更加深刻;对外承担一定量的土工实验,开创了学生课程实习条件,提供了勤工俭学和兴趣学习岗位,增加了学校师生与外部同行业的联系机会,也了解到行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趋势。

据统计,10年来有30余名学生因在土工实验室参与过实验工作,认识了土力学学科意义,培养了兴趣,先后考取“211”院校岩土方向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还有几十名有土工实验室工作经历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于地质勘探和土建施工单位,很快适应工作并成为业务骨干。

3.2 科研成绩显著

3.2.1 构建新的土工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从土工实验的工程应用性入手,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如在做土的液限和塑限实验时,如果液限较高,就要考虑它有可能是膨胀土。《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CB/T 50279-98)对膨胀土定义为:富含亲水矿物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特性的高液限黏土。一般情况下,膨胀土的承载力较高,但浸水承载力衰减较大,具有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和反复胀缩变形、干缩裂隙发育等特性,性质极不稳定,对工程安全影响特别大。对膨胀土就要增加胀缩性指标的测定,包括自由膨胀率实验、膨胀率实验、膨胀力实验、收缩实验等。实习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参与该项测试工作意义很大,有的研究生在教师指导下,深入查阅膨胀土文献资料,增加实验内容和实验次数,较好地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

3.2.2 积极利用新型综合性仪器设备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

如新添置的土工实验微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集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可进行常规实验、部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只需通过计算机操作就能完成实验测试、图表曲线绘制、实验报告编制等。

新进的MC-3型核子密度湿度仪,可快速准确地测量各种土、沥青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密度和含水量。还可测沥青混凝土空隙率,仪器内设有微处理器,一般情况下只需输入测量计数时间(或测量要求的精度)和被测材料室内实验的最大密度,按启动键即可很快测量读出测量深度、日期、计数时间和测量结果:湿容重、水分重、干密度、百分含水率、百分压实率、百分孔隙率等。

新进的SDT-10型微机控制电液伺服土动三轴实验机,主要用于岩石、砂土、岩浆的轴向压力和侧向压力的强度实验、土动力学实验,还可用于测定细粒土和砂土的总抗剪强度和有效抗剪强度参数的实验。还可根据排水条件的不同完成不固结不排水剪实验、固结不排水剪实验、固结排水剪实验。内置实验软件在WindowsXP/2000中文环境下工作,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实验条件和实验数据结果自动存盘,显示并打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实验曲线、表格和报告等。USD-10微机控制非饱和土三轴实验机,是通过3~4个圆柱形试样分别在不同的恒定周围压力(即小主应力 3)下,施加轴向压力〔即主应力差( 1- 3)〕,进行剪切直至破坏,测定土的抗剪强度,然后根据摩尔-库仑理论,求得抗剪强度参数,对细粒土和砂土求得总抗剪强度和有效抗剪强度参数等。

这些新仪器设备的投入使用,为教师承担横向课题和申报纵向课题搭建了较高的科研技术平台,如承接的国家电网泰山蓄能电站地基勘探土样测试、京沪高速公路泰安段路基勘探土样测试和济南许多高层建筑地基勘探土样测试等,委托方正是看到学校教师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先进综合的仪器设备才来委托的。教师通过这些实验项目再加上一些自己的研究思路,可很好地指导研究生做课题论文和进行科学研究,使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科学研究和对外技术服务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近10年来笔者积极参与工作,获益匪浅,先后与其他教师20余篇,编写土力学及土工实验指导教材2部,申请科研经费120余万元。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

4 结束语

十余年来,学校在土工实验室的持续投入,搭建了较高的科研技术平台,又进行了有效的实验室教学管理改革,极大促进了学生兴趣培养和技能训练,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的教学培养水平;同时也极大促进了教师技术服务能力和科研创新水平的提高,通过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实践启示我们,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学仪器设备的硬件和教学管理改革的软件也要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和学新,张利钧.关于创新及创新人才标准的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12-14.

[2] 张新跃.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8(34):122-124.

[3] 李勇.实验室管理机制的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0(5):194-195.

[4] 张卫军.构建土工试验创新教学模式探索[J].实验室科学,2005(1):34-35.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1.网络规划设计

网络规划设计是网络建设前期必须完成的工作,涵盖了无线网络规划和计算两方面。其中无线网络规划包含了链路预算,容量和所需小区站址的计算,以及基站站址的覆盖规划;而网络计算则是对基站信道单元数目、线路容量、基站控制器与交换机等数目的计算。目前,无线网络的规划通常分三部分,即准备阶段、小区估算阶段以及具体的网络规划阶段。其中准备阶段是指建立网络覆盖与容量目标,是权衡整个网络成本的重要阶段;小区估算阶段则是在预测小区容量的基础上,预测其覆盖范围和覆盖区域内业务的需求,估算所需的小区数目;具体网络规划阶段则是指规划站点和PN、配置扇区信道载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覆盖与话务模型生成。

2.网络优化

网络规划的设计中,由于市政建设的改变、用户数量的增加、业务种类的增加、业务质量要求的提高等情况,往往在使用中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这就需要后期对网络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就引入了网络优化的概念。网络优化作为网络建设后一项重要工作,能够保证网络设备和设置在满足基本需求和正常运行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DT和CQ测试,结合当前业务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及早的发现现有网络中存在的缺陷、隐性故障和问题,并找出引起这些质量问题的原因,通过技术和工程等手段修改参数、调测硬件、重新进行网络配置,使整个网络保持较高的质量水平,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实现现有网络的合理化和最优化。

二、CDMA网络规划设计的特点

1.动态变化的网络负载

CDMA网络具备较大的容量优势,其来源主要是根据香农定理得来的扩频通信原理,该原理是通过通信获取扩频增益来使接口需要的负载比降到负数,以此来保证频率复用。其中,决定网络容量的主因是基站与移动站基带解调中需要的门限以及网络实际应用中邻区干扰的因素。解调门限分为在实验室情况下和在实际网络中测定的解调能力、达到一定FER所需的解调门限两方面。其中的实际网络容量主要由实际网络解调能力决定,其与控算法、搜索窗、参数、软切换的参数设置都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开始采用码分进行用户区分,因此所有功率都是用户共享,随着用户不断增多,能分给每户用户的功率必然减少,这导致链路克服损耗和外界干扰的能力下降了。而CDMA网络能实现前向功率的共享和反向的覆盖、容量具备动态性,因此其负荷控制与扇区的数量控制都非常重要,不仅需实现无线资源的最大利用,又需防止系统的临界出现。另外CDMA本身是干扰受限的系统,如果干扰电平增大会直接的影响系统容量与服务质量。如果其最大容量受限于干扰量,则其容量称为软容量。研究证明,要保持系统的稳定性,负载不能超过80%。当负载超过时,网络用户将受到巨大干扰,服务质量也会快速下降,从而导致小区覆盖出现盲点。因此合理布置基站,选择参数,是CDMA无线规划为了满足所有用户需求的重要问题。

2.外界干扰造成的影响显著

在CDMA通信系统中,对用户信息进行扩频后会以较低功率谱密度进行发送,因此信息被截获的可能性也比较低,因止其抗干扰力较强,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由于单个信道要求有较宽频谱资源,因此抗窄带的干扰能力相对较弱,因为信道带宽内的各种干扰信号会使基站灵敏度下降,其下降程度与落入带中的干扰信号的能量和有直接联系。目前无线设备的运用比较广泛,射频模块本身的质量也有较大差异,其中杂散干扰是主要干扰源。另外由于网络环境一般较翟炳银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10019复杂,而站址与通信高度会导致信号较难控制,为避免干扰,需要更多频率资源。

3.切换影响显著

CDMA系统的一个独到之处在于可以实现软切换,采用此技术能较好的保证小区边缘用户所需的服务的质量,但是由于软切换技术的用户往往比普通用户占有更多系统资源,因此必须保证软切换比例的合理性,过低无法满足用户需求,过高则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使CDMA网络能够服务的总用户数量下降。因此网络规划的设计人员必须科学的选择站址与导频功率,让服务的小区范围内软切换比例保持在合理水平。另外在CDMA系统中,应尽可能避免使用硬切换,这是因为较之软切换,硬切换的性能有很大差距。硬切换可分为同频与异频两种。其中同频硬切换有较大干扰,切换时比较难控制;而异频切换相对性能更好,因此有条件时可换成异频进行切换。由于在实际应用中,各服务区的话务往往不平衡,这就导致各扇区载波数有所差别,使深度覆盖与广度覆盖出现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采用良好的话务引导策略,因地制宜选择解决方案。

三、实现规划优化的措施

1.方案制定前的网络优化

在网络规划的方案制定前,应首先进行网络的优化。这一方面是为了给规划方案提供符合实际的具体的覆盖数据和话务数据,为网络规划的覆盖方式与设备型号选择上提供建议;另一方面也能够对网络规划所拟的解决区域进行具体分析和调整,保证当前网络,这也是避免资源浪费的重要一环。

2.科学选择站址

要建设好CDMA通信网,科学选取新增站址是关键。一个合理的站址不但可以解决通信网络的覆盖和话务需求问题,还能尽可能避免网络负面作用的产生,如由于覆盖引起的频导污染等。但是在选取过程中,由于工作者面临的是一个已经有庞大使用人群的网络,如果过程出现一点失误都很可能对广大用户使用造成影响,引发争端。因此在网络站点的规划和选择上,不仅应该依据以往规划的经验和曾经的规划模型进行站址选择,还应该采用网络优化作为依据,如采用模拟测试方式对网络规划的规模进行校正,对区域网络进行核实、方位角和俯仰角参数的选择等。

3.基站参数的设置

CDMA网络任何一个基站的新增,都不应仅仅是完善这一新增基站的技术参数,还应该对其周围基站的参数,如领区列表、功率参数等也进行相应调整。因此网络规划工作人员在制定了新增基站的相应参数后,还应该与网络优化工作人员探讨,不仅可以对规划人员设置的新增基站参数进行检验,还可以让优化人员对该基站开通后的后期相关参数进行调整准备。

4.网络的优化调整

CDMA网络的优化调整需要以大量数据分析作为基础,通过网络优化人员对基本数据分析,对网络进行优化调整。虽然多数网络优化人员十分优秀,但是人工作业往往难以避免出现一些错误,尤其是当前网络调整和业务发展工作都十分复杂,工作人员在面对复杂工作时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失误。因此为了尽可能避免失误的产生,需要在网络调整后对其运行效果进行评估,此方面的工作正需要网络规划人员的参与。因此,网络优化人员和规划人员应该协调合作,对规划软件、调整后的效果、覆盖和话务的校正等进行优化,以加强调整方案实施后的准确性。

四、结语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建设 技术质量检验 工程质量监督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工程质量的内涵在不断的丰富,因此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完善,自2000年1月30日《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工程建设质量是多因果的问题,影响因素非常多,涉及到方方面面。但总结多年来油田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在油田这个特殊行业工程建设全过程施工中,技术质量检验工作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和重要。

一、良好的质量技术检验技术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的必要因素。

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检验技术的运用除了依托国家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行业规范外,还要依靠质量检验技术的支持,供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对建设工程用商品质量进行合理、公正、科学的评价。

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的发展,将对技术质量检验(检测、测量、试验、诊断、调校、检定)手段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必将会促进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完善,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所用商品质量是检验结果的反映,而检验技术的规范,对检验结果的正确性至关重要。

二、油田企业加强工程建设质量检验技术的特点和要求

油田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和其它行业建设工程有不少共同点,但也有更多的特殊性,油田工程建设性能上的差别对工程质量管理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工程质量检验机构履行职能需要依据国家实行的建设工程质量检验制度,并且符合国家认监制订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定准则》(2007年1月1日起实施),且都必须经过相应计量部门的计量认可,其操作人员也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三、油田的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技术质量检验应发挥的作用

1、建筑材料检验

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前后的勘探设计工作,离不开工程测量技术,工程设计需要测量测绘技术所得到的各种数据或图纸进行规划设计、工程量的估计和方案的比较,以选出最经济最合理的设计方案,为保证设计意图的实现,在工程施工中也要首先通过测量建立许多标志,做为施工的依据,另工程竣工后,为满足使用管理维修和扩建的需求,还要把施工的成果通过测量记录下来,编绘出竣工图纸资料。

2、地基与桩基试验

和建筑建材试验同等重要的地基与桩基试验,也必须在油田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中加以重视工基与基础工程是密切联系的,任何一个建筑物都是由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个部分组成,地基(或桩基),由于它是地下隐蔽结构物在施工过程中易于出现各类缺陷,许多案例和资料表明国外在现场灌注桩施工中,出现的缺陷的概率为15-20%,国内的概率约为20%左右,故对基础和桩基础进行全面质量监督和检测十分必要,目前传统的检测(验)方法,地基(桩基)静截苟试验,由于费用高,时间长,通常的检测(验)数量只能达到总数的1%,近年来,能发展起来的基桩低(高)重复检测(验),以及技术的相对先进操作较为简便得到方泛推广和应用。

3、电气设备试验

油田建设工程和其它工程及另一个相同点是电气安全工程,其重要性和其电气设备性能试验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电气工程涉及范围比较广泛,而且的专业知识比较多,电气设备试验工作内容很多,它涵盖全部电气设备(一次设备、二次回落),一段在电气设备安装工作结束后(少易在安装过程中)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制造厂的规定在现场还要进行电气设备试验,试验的结果符合设计及产品的技术条件后,电气设备方可投入使用,此项试验在油田的工程上及确保油田生产运行安全可靠的重要环节。

4、金属材料理化试验

油田工程的关健是工艺工程的安装工程,这也是与其它行业不同且有特殊性最为突出的部分,由于它的施工建设特殊性,其施工过程的技术质量检验也相应的有检验特点,金属材料制品的金属材料现场试验金属材料理化试验,包括金属的中空性能试验,工艺性能试验、材质成分分析、金相分析和腐蚀分析,这些试验聊便携式光谱分析仪和金相显微镜现场金相分析和部分硬度试验可在现场进行外,大部分试验都在试验室完成,同时金属材料的现场试验。

5、无损探伤检测

无损探伤检测,就是对工艺焊接的检测,焊接已成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在其它建设行业,特别在油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压力容器工业炉,常压容器等工艺集管道等工程施工中行以广泛的应用。

6、工业仪表标定检验

由于在油田生产中,一般都是在密闭的容器和设备中,处于高温、高压、真空、冰冷等情况下连续进行,生产流程中的不少介质还具有易燃、易爆、有毒、强腐蚀性、高凝固点等特点,因此在油田工程建设中,对工业仪表安装工程的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范围比较广泛,且涉及的专业知识很多。

7、机泵设备性能检验

安装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永久性设备、器材是构成永久性工程的组成部分,而各类机泵设备在工艺流量中的作用,如同人的“心脏”一样,通过转动将各生产原料半成品及成品(气体或液体)等源源不断的流经管道,输送到各贮备、贮存、加热、反应、分离、混合的工艺容器中,这些机器设备运转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生产工艺设备能否达到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化地生产。

8、能效检测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布吉模式――

开创中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先河

1989年春,深圳农产品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胆略,打破计划经济的桎梏,在荆棘丛生、泥淖遍地的布吉河畔艰苦创业,用了短短八个月的时间建成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谱写了当年注册、当年施工、当年竣工、当年开业、当年见效益的神奇篇章。

这种摒弃了传统体制下办市场的做法,闯出一条“企业办市场、市场企业化”之路,被业界称誉为“布吉模式”,为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探索和成功范例。

布吉市场作为国家级中心批发市场和深圳菜篮子重点工程,20多年来,在本土少有农产品生产资源的条件下,累计为深港居民提供了近6000万吨优质安全农产品,不但满足了深港两地居民的菜篮子所需,而且还辐射到整个华南乃至全国,并与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建立了频繁的贸易往来,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信息中心、价格指导中心和转口贸易基地之一。由于布吉市场在保障深港菜篮子供应、价格稳定和食品安全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被评为“深圳30年商业十佳功勋企业”,并入选深圳经济特区30年100件大事。

与此同时,布吉市场充分挖掘和发挥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标准化建设、商品促销、服务引导、产业带动等七大功能,构建了“批发市场+基地+农户”等多种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模式,直接控制或间接引导了上百万亩果菜基地的生产,带动300多万农户进入市场,并带动了加工、运输、仓储、劳务等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建一座市场、富八方群众”的目标,被国家商务部评为建国六十周年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十佳突出贡献市场”。

从布吉市场起步,公司陆续投资经营管理了32家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形成全国性农产品流通网络。长春、沈阳、北京、济南、合肥、南昌、长沙、深圳等地区的市场已经连接形成南菜北运及北果南运的物流通道,而东西线的北线成都、银川、西安、合肥、上海和东西线南线昆明、南宁、柳州、深圳、惠州同时打通了西菜东输的节点。白糖、茧丝、棉花等大宗品种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实现快速流转。

2013年下属批发市场(含网上交易市场)农副产品年度总交易量近3000万吨,年度总交易额达1760亿元,约占全国规模以上批发市场交易总额的近10%。公司旗下批发市场每天有4万批发商、4万车辆、20万人次进场交易,每天向城市居民餐桌供应近7万吨农产品,向2亿多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海吉星品牌――

引领国内农产品流通产业升级转型

随着城市消费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对农产品流通效率以及农产品品质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批发市场建设、运营、管理的升级换代,带动农产品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已成为大势所趋。“HIGREEN”(海吉星)就是农产品公司面对挑战与机遇所做出的主动、系统并具有未来意义的回应。公司按照打造国际一流农产品流通网络的目标,率先在国内农批市场行业倡导“绿色交易”,形成高端品牌,发挥示范效应。

深圳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是农产品公司实施绿色交易战略的旗舰项目。它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物流平台规划设计,园区内重点布局水果、蔬菜、干货、冻品、进口食品、名优特产等专业交易区,现在年交易量达600万吨,交易额达300亿元,满足深港2000多万城市居民及珠三角地区的绿色农产品消费需求。

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在物联网基础上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第三方实验室等构成了全方位的食品安全管控体系,再加上生态环保低碳节能设施、高效的交通物流组织,把深圳海吉星国际农产品物流园构筑成国内规模最大的“绿色交易”物流枢纽中心。

探索全新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深圳海吉星物流园建设了国内首家农产品流通第三方实验室,探索农批市场食品安全检测的全新模式,打造集检测、分析、研究、技术开发和信息等综合职能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据介绍,第三方实验室仅购置检测设备就投入6000多万元,检测能力极大提高,覆盖农药残留、常规理化、微生物、营养成分及转基因成分等检测项目;检测结果也更具公信力,能直接作为执法依据;同时,提供可追溯服务,集合农产品的检测结果、产地来源以及流向等信息,消费者通过溯源码即可获取产品信息,实现进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功能。一旦发现质量安全有问题,几分钟内,即可追溯到源头,及时进行处理。

通过农产品物联网,采用智能信息技术,及时准确获得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在蔬菜基地,通过RFID终端设备,将基地蔬菜写入周转筐芯片,并通过物联网系统,把检测信息发送到批发中心和配送零售环节。确保食品安全信息全流程追踪。

在海吉星物流园正式运营后,以创新方式及时食品安全潜在风险,并将监测到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反馈到商品源头,防范于未然,实现更为全面、高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此外,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通过建立严格的检验检疫流程,为机关饭堂、农贸市场、各类超市,提供一个安全高品质的采购平台。

缩短流通链条,降低食品价格

深圳海吉星物流园建立大型“农超对接平台”,直接对接生产基地,缩短流通链条,平抑物价。产销对接的实现,将有力促进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不再是农民生产什么,市场上就卖什么,而是市场、老百姓需要什么,田间地头就生产供应什么,从而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

此外,他们充分利用农产品公司旗下32家大型批发市场的网络资源,随时了解网络内各地市场每种农产品的供应量、销售量、库存量,发现哪种农产品销量增加,库存不足,及时调运补充,调剂余缺,保持市场稳定均衡的供应,同时确保品种的丰富多样。

提供大型加工配送服务。深圳中央大厨房300台平价流动售卖车,将以深圳海吉星物流园作为配送基地,为全市900个住宅社区提供绿色安全低价的鲜活农产品。把果蔬精深加工环节上移至物流园,从而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打造运转高效的信息一体化市场

通过信息化价格指数分析与预测等系统的紧密结合,集中展示批发市场的实时行情、交易趋势分析、食品安全监测、商品市场准入备案等方面的业务信息,为批发市场运销商及生产基地、涉农企业、政府机构等提供大量的综合信息服务。

交易方式采用电子化结算,交易时间短,交易速度快,提高交易效率,保证商品的鲜度。

园区内使用与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农行-农产品金穗惠农联名卡,联名卡由银行磁条卡与物流园区芯片卡组成,实现资金账户联名绑定,物理形式分离的方式,在园区内建立类似大学校园卡的芯片卡交易系统,物流园区内采用农行――农产品金穗惠农联名卡芯片卡刷卡交易,农行磁条卡则类似于证券第三方存管功能,为芯片卡交易提供圈存圈提功能。

联名卡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现金交易模式,提高了效率,同时,电子结算的使用让商品信息更加准确,市场提供的数据记录了市场实际交易的情况,大大提高市场交易信息的准确性。

制定保障供应和价格预警工作预案,加强市场交易及价格监控。实现农产品供应、交易、储备信息向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快速传递,引导生产基地、农户、批发商、采购商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协助政府做好农产品生产、流通的调控工作,确保供应,同时平抑物价。

交易流程“绿色化” 首创“生态型市场”

在交通设计上采取人车分流,汽车不进入交易区,由清洁环保的电瓶车作为场内装卸运转的工具,防止对食品的二次污染;在交易大厅装设中央空调,保证了核心交易区环境温度的恒定,延长了农产品的保鲜时间;购货车辆和卸货车辆分区停放,使市场内的交通更加有序,提高物流速度和运营效率。

同时,深圳海吉星物流园践行节能低碳,改善市场环境。

市场采用垃圾分类回收,分散收集,压缩运出。对有价值的垃圾采取回收利用,提高了价值,降低了能耗,同时也减少了垃圾数量,有利于促进环境的优化,实现绿色交易的价值。同时分散收集、压缩运出的措施使得市场环境变得更加清洁,减少了二次污染。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水乡片区;路面病害;路基质量;控制要点;道路工程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0-0108-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0.053

1 概述

本文通过对水乡片区道路工程所出现的病害现象及其原因的分析,提出一些质量控制性要点,旨在对从事道路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人员提供参考,促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朝好的方向发展,达到技术经济合理化。

2 水乡片区建设工程的特征

2.1 水文地质差

普遍存在10~30m厚的淤泥质软弱层,其空隙比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含水量高;地表水系发达,地下水丰富、水位高且随潮汐变化。

2.2 病害出现早

病害一般在工程投入运营使用1~2年内出现。

2.3 投资费用高

结合在水乡片区所从事的工程实例,总结得出水乡片区路基投资的费用往往比路面费用高,其费用约占整个费用的50%以上。

2.4 后期养护频繁、费用高

水乡片区道路早期内就会出现功能性与结构性破坏的各类病害,面积大,为维护交通运行,不得不进行常规功能性恢复与结构性修复,工作量大、费用高。

3 工程病害实例

道路工程常规病害有不均匀沉降、裂缝、车辙、坑槽、松散、龟裂、断板、错台、脱空等。

现结合笔者改建过的东环路道路工程为例来阐述水乡片区道路工程的病害问题,该工程是水乡东莞市麻涌镇的一条城市主干路,连接S315与西部快速干道,路线长10.6km,双向6车道,行车道宽24.5m,桥梁6座。

前期调查收集与本工程相关的资料如下:

3.1 地质概况

从上至下依次为1~2m厚种植土硬壳层、5~20m厚淤泥质黏土、5~10m厚含粉细沙淤泥,下卧层为强风化软质泥岩、中风化砂岩或花岗岩。除岩层外,其他各地层的含水量高达60%以上,空隙比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

3.2 路基及地基设计方案

道路纵断设计标高按规划控制标高进行设计,沿线大部分路基为低填或浅挖路基;地基设计处理方案是桥头采用深层水泥搅拌桩,鱼塘、小河涌采用抛石挤淤,一般路基段采用简易的堆载预压的方案(未设置竖向排水系统),路基顶面容许弯沉568mm×0.01mm,即先行清除杂草、蕉根、腐殖土等不符合路基要求的表土,吹沙形成路基雏形,吹沙控制标高高出路面设计标高0.3m,吹沙厚度在0~2m之间,即平均堆载厚度约1m,历时3~6个月,待路基慢慢沉降稳定,再进行道路基层、面层的施工。

3.3 路面设计方案

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6cm中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25cm 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20cm 4%水泥稳定石屑+20cm未筛分碎石。

3.4 路基施工

由当地村民承包,吹填沙直接从河涌内泵沙堆填,未检测所泵沙的泥土含量等,未按设计图设置纵横向排水沟。

3.5 运营期车辆调查

本工程交通量大、大型车辆多,尤其是从狮子洋港口进入本镇或本市的重型车辆多,超载车辆比例大。

3.6 病害现象

道路投入使用1年左右,病害如涌而至。因路基不均匀沉降大,出现了大波浪、波峰与波谷间高差大的有近1.5m,表现为路面极不平整、沉陷、行车颠簸等;桥头跳车严重、搭板与路基衔接段高差达60cm、行车有失重的感觉;路面纵横向大裂缝交叉出现、裂缝宽度2~10cm之间,坑洞遍布,面积大的有近1m宽;车辙痕迹累累,深度在0~8cm之间,行车安全性差、舒适度极差,以致维修养护频繁进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劳民伤财。

4 原因分析

结合上述工程实例的种种病害,可以归纳出病害产生的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1)地基设计方案不尽科学合理。未设置竖向排水系等,欠载预压3~6个月,其强度、稳定性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路基产生失稳;(2)施工方技术水平低、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的施工操作、检测等。路基施工方由村民承建,材料检测不到位,施工操作不规范,对路基质量则无法保证;(3)缺少必要的监督检测机构进行管理。路基材料采用的是中粗沙,其聚力小,整体性差。材料中的含泥量、粗细度等未进行必要的试验检测、施工过程中未进行监督、检控;(4)运营期间大量超重超载车辆荷载加剧了病害的产生、形成甚至恶化;(5)规划控制标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路基质量的控制。

工程实例中,道路根据规划控制标高拟合道路纵断设计标高后,路面与地基高差在0~2m之间,则大多数路段属低填或浅挖路基范畴,也就是说在地基上填筑的是薄层路基层,尽管路基材料强度高等,路基仍是一个薄弱结构层,难以承受各种荷载,满足道路使用要求。

5 质量控制要点

众所周知,路基是道路的次承重层、路面基层是道路的主承重层,道路上各类荷载(恒载、活载)通过道路面层、基层逐渐传递到路基,最后分散在地基内,因此具有足够整体稳定性、强度、水温。稳定的路基不仅是道路质量的根本保障,而且也是道路运营期间安全的基本保障。通过对上述工程实例的认识后,为提高道路工程建设质量,减少工程病害,节省后期养护维修费用,控制好路基的质量,是工程建设中关键的一环。对于路基工程的质量,应从源头抓起,层层把关。

经综合分析,对于水乡片区道路路基质量控制,笔者建议从道路竖向规划、设计、施工、监理、业主等方面进行把控:

5.1 规划抓好竖向控制

城市道路路网竖向规划,考虑因素繁多,但结合本工程及以往地区工程建设中,因规划造成道路出现低路堤、浅挖路基的情况还是不少的。对于水乡片区而言,雨水多,地下水丰富、水位高,由此而形成的低填浅挖路基多数处于潮湿或过湿的状态下,对路基的质量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明白了路基工程中的工作区深度重要性,行车荷载在路基工作区深度范围内产生的附加应力影响较大,而超过这一深度则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较小,由此衍生出填方路基最小高度的概念,为保证路基的建设质量,则需增加投资加强路基及地基的处理,方可满足道路使用的要求。

5.2 从设计上抓技术

设计是灵魂,设计水平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和重点,也关系着因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针对水乡平原片区道路工程的各个设计阶段应抓好以下技术控制要素,以此确保工程质量:(1)广泛收集、调查项目沿线范围内的水文、地质、规划等资料,根据规划确定项目在路网中的地位与功能,加强前期交通量调查、预测,以获得科学合理的交通量;(2)重视和加强地质勘察工作,把握每个设计阶段地质详情,单独作为重点予以设计;(3)借鉴国内外成功处治经验,多方案技术经济对比,最终推荐技术可靠、先进、经济合理的方案;(4)纵断标高设计应尽量减少低填浅挖路基段,争取使路基处于中湿或干燥状态下,不得以应设置防排水垫层以降低路堤临界填土高度;(5)加强设计质量管理,实现多交叉复核、审查,确保设计图表数据准确,计算无遗漏;(6)加强设计理念培训,敢于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

5.3 从施工上抓质量

施工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工程建设的成败,所以施工中应严抓质量关:(1)路基施工准备工作:全面熟悉设计文件、实地施工调查,重要段重点勘察,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意见。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制定周密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应用先进的技术等。建立土工实验室,利于动态掌握填筑土的物理力学性质;(2)填筑路基前必须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避免路基受水浸泡。对已有积水段应及时将其排除,对地下渗水设盲沟引出;(3)严禁使用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土填筑路基。地表植被、树根、垃圾等必须予以清除。控制路基土质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之内;(4)加大地表的压实密度,采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处置。分层碾压时应尽可能采用同一种碾压工艺,按照合理的碾压方法和碾压遍数能得到均衡的压实度,严禁滚填。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别填筑,不能混填。同一种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0.5m;(5)加强进场材料的质量检测,检测数据不弄虚作假,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6)加强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业主等检测机构抽检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7)加强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技能、素质;(8)严禁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糊弄上级。

5.4 从监理上抓到位

监理是施工全方面的督查,是工程质量的判官之一,建立健全的监理管理制度,处处落到实处,才是工程质量的有力保证:(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机构,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2)旁站处处到场监督,把工程进度、质量、问题向总监及业主及时汇报;(3)定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针对施工进度、质量及过程中的问题等进行归纳、简报、技术讨论,解决问题。

5.5 从业主方抓管理

健全的管理制度及机构是工程质量、寿命的保障:(1)加强对规划、设计成果的评审,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对规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进行审查;(2)招标到与工程技术等级相符的施工企业;(3)派遣专业人员加强对施工材料、工艺、关键工序、分项工程质量的现场督查、抽捡;(4)加强监理考勤的评核等;(5)安排合理的工期;(6)借鉴运营管理理念,设置限高设施、安装超载监控设备,限行超载车辆。

6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水乡片区地质水文有特殊性的道路路基质量控制要点的浅述,旨在总结浅显的观点,借以引起从事水乡片区工程建设者的注意,有助于水乡片区工程质量的把控,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 交通运输部.道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S].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公路低路堤设计指南[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范文第7篇

笔者借鉴国内学者相关研究[1],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大连市拥有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为主,选择其2009级至2012级的在读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析他们在学校不同阶段的酒店就业意向及其择业的影响因素。本次调查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实际回收18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约为92%。结合每年高考考生录取状况,在各高校该专业女生比例一般较高。从问卷的调查情况来看,在性别结构方面,女生约占78%,男生约占22%,女生比例远超过男生,符合该专业现状。年级分配方面,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分别约占总人数的29%、28%、19%、24%。关于“是否愿意从事酒店业”的调查问题,笔者借鉴李克特量表等研究方法,学生可以从“很愿意”、“愿意”、“一般”、“不愿意”、“很不愿意”五个量度进行选择,使参与调查的学生能够很方便标出自己的意向状况。根据有效回收问卷统计,选择了“很愿意”的同学仅占7.6%,而表示“愿意”的约占31.7%。总体来看,具有酒店就业意向的学生不到40%,而选择“很不愿意”、“不愿意”的无酒店就业意向的学生接近60%。一般来说,劳动者的择业观念与意识受社会、行业、家庭、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生普遍是“90后”独生子女居多,其成长环境、物质条件均比“70后”、“80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关研究表明,他们的择业观念更加偏重于经济收入高且能够按时休息的职业,而酒店业属于服务行业,多数酒店从业初期经济收入不高,岗位经验需要从基层积累,工作时间不固定等因素直接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就业意向[2]。

二、影响酒店就业意向的成因分析

(一)阶段就业意向分析

酒店就业意愿上升期,酒店就业意愿下降期(如图1所示)。图1不同阶段学生酒店就业意向分析(1)酒店就业意愿上升期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大一、大二两个年级。其总体酒店就业意向处于上升阶段,大一新生刚刚参加完高考,踏入大学校门,就业意识处于相对淡薄阶段,部分同学对于自己专业不是很了解,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有的学生并非填报本专业志愿,而是专业调剂到所学专业,狭义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之后就是到旅行社工作。此外,该阶段学生对于酒店的认识也相对缺乏,多数处于住店客人的感性理解阶段,缺乏专业知识、技能的视角。经过一年多的专业学习,大二学生的酒店就业意向提升明显,其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学校的课程设置也让一些学生提升了对于酒店工作的兴趣。比如,笔者所在学校为了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专门建设了旅游管理规划实验室,能够实现旅游三维虚拟与规划设计以及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与实践。实验室将三维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导游实训、酒店实训、旅游景观设计等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兴趣,表明学校的课程设置、实践教育对学生的就业认知和择业意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酒店就业意愿下降期本次参与调查的高校多在大三阶段开始与酒店合作进行实习,将其视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该阶段在教学环节来看,应该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强化实践阶段,学生通过有效的岗位实习,深化在校知识与技能。然而,目前普遍存在一个现象就是学生在经过三、四年级的专业实习之后,改变了一、二年级形成的酒店就业意愿。从本次调查可以发现,三年级后学生酒店就业意向处于逐年降低的趋势,大四阶段甚至降至10%以下,低于大一新生的酒店就业意愿。深入剖析可以发现,一方面,学生就业观念正在由“乐趣、兴趣”趋于“理性”,更加务实。另一方面,酒店实习工作对于学生影响较大。目前,学生在酒店实习阶段一般都会从基层岗位开始,只有少数学生能够参与到管理环节,与高职、中职学生相比本科生就业期望更高,很多学生在实习阶段不能进行岗位轮换,如果实习期过长、工作内容单调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对于酒店从业的“偏见”,从业热情与意愿受到影响。

(二)酒店就业期望分析

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CDC;传染病防控系统;国外经验;升级建议

【中图分类号】R18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23-2

1加强传染病防控系统建设的背景

早在1998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模式就被我国引入,2000年,卫生部肯定了这个模式,并从省到县先后成立CDC。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能包括:制定全国疾病控制和预防战略、公共卫生检测和预警、突发事件应对,还包括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培养。伴随着2003年SARS的大流行,2003~2005年,中央财政又安排了公共卫生专项资金92亿元,用于支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疾病信息网络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2006年,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被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安排公共卫生专项资金51亿元。在巨资的保障下,2006年底,卫生部宣布中国疾病防控体系“基本建成”,疫情信息报告系统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①

2论中国传染病防控系统现状

2.1传染病防控体系取得的进步

2.1.1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对传染病的预防意识增强

2004年12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正式开始施行,2007年6月卫生部又制定印发了《突发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战略》,这些法令、政策的颁布实施,标志了我们国家对于传染病预防意识的加强,对于纠正民众传统的“重治疗、轻预防”的错误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2.1.2疫情报告系统效率提高,传染病防控效果增强

我们国家传统的疫情报告模式,从医院发现传染病例,到县卫生防疫站收到疫情报告,平均就要5天时间。但随着覆盖全国95%的县和70%的乡镇医疗机构的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的建成,报告速度由5天大幅提升到现在的0.8天。这套领先世界的传染病疫情直报系统,保证了包括狂犬病、麻疹、破伤风、甲肝等37种法定传染病疫情的快速传递。从SARS与甲型H1N1防控的效果我们不难看出,疫情信息的更好传递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2.2传染病防控体系仍然存在的问题

2.2.1防控队伍素质不高

经过SARS、禽流感之后,我们国家传染病防控人才的水平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目前甲型H1N1防控一线人员技术能力还是普遍偏弱,缺乏传染病诊疗、防控知识和意识的问题,同时在中枢机构中领军人才的储备不足。

2.2.2对民众预防甲型H1N1知识的宣传教育不到位

在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对于传染病的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有非常详细的规定,但对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普及的涉及很少,在实际的宣传教育过程中,对居民的传染病防控的宣传教育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政策层面,笔者在走访武汉市多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过程中了解到,只有很少的医院开展过对甲型H1N1等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几乎没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过定期的、院外的宣传教育活动,对甲型H1N1的防控还是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问题,对甲型H1N1防控宣传的执行力度远远不够。

2.2.3监测体制存在弊端,监测指标不够完善

在疾病监测方面,我国建立了疾病健康监测系统,包括法定传染病的监测报告系统、全国疾病监测点系统、死因报告及出生统计监测系统、专病报告系统,但由于现有体制存在着多头管理、报告内容重复、各系统自行运行缺乏沟通等问题,常常出现一个病种多头上报,导致数据差别较大的情况。在当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传染病防治的监测指标主要包括: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进行监测;对国外发生、国内尚未发生的传染病或者国内新发生的传染病,进行监测。②此规定对于一些与甲型H1N1相关的指标,如流感门诊量、相关药品销售量等没有提出监测。

2.2.4传染病预防控制服务可及性和公平性较差

在当前传染病预防控制服务都是按照行政区域规划设计的,虽然由中央统一领导,但由于各地经济水平,社会环境等的差别,使各地区居民可接受到的甲型H1N1的预防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不公平的问题。

3美、日等国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的经验

美国和日本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在传染病的防控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因而通过对其相关制度、体系的研究,可以找出一些适合我国情的“疾控”防治策略,促进我们国家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建设。针对上述我们国家在传染病防控中出现的问题,这两个国家的主要策略是

3.1传染病防控人才培养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培训国内外流行病研究和诊断机构的人员,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掌握预防和控制急性传染病的新技术、新工具。一是针对与急性传染病密切相关的问题,对传染病专家进行不断的培训;二是通过“急性传染病实验室研究员项目”和国际研究生的培训,增加实验室科学家的数量;三是保持和扩大CDC(“疾控”中心)的急性传染病培训项目,在实验室进行急性传染病的诊断培训、在学校开设或更新急性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课程、在州和州以下卫生部门设立急性传染病培训项目培训技术人员;四是对国外的合作伙伴开展流行病学诊断、实验室方法等预防和控制急性传染病知识的培训,到1998年,CDC直接在15个国家组织了流行病培训项目,在39个国家完成了传染病管理发展项目。③

3.2重视对民众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

美国政府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宣传非常重视。美国CDC免费提供大量的常识性资料,还经常请医生、专家到社区讲解示范;美国媒体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日常报道较多,涉及非常广泛,包括新传染病的流行到最新药物的出炉,从日常的健身运动到蔬菜水果的营养吸收;美国对传染病的防控有保险公司的积极协助和配合,通过这些措施在民众中树立习惯性的防范意识。④

3.3传染病监测指标体系非常完善

美国不仅监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等典型的健康监测,处方及非处方药品的销售情况、门诊及住院情况、急诊室使用情况等现有的非常规监测,还监测道路及交通使用情况、娱乐费用等非卫生领域的数据。⑤

3.4增加防控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日本是传染病防控程度较好的国家之一,其预防控制一般实行国家监督,各部道府县各自负责。与我国不同的是实行国家监督,依据相关法律,各都道府县及一些市开设保健所,一般是30万人口设一个保健所,保健所和医院共同承担疾病预防控制。⑥

4我国传染病防控体系改进的建议

4.1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机制

目前,我们国家传染病防控人才的培养主要使用学校教育的手段,防控人才的实践经验不足,结合上述国家的经验,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国家相关部门应该更加注重发挥自己的调控功能,加强传染病防控机构、研究机构与传染病防控人才培养院校之间的交流,提高相关人才的实践能力;与此同时,充分认识到医学管理学科的重要性,在培养防控专业人才的同时,注重加强机构管理人才的培训,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传染病防控机构的运行效率;最后,加强各类相关人员的国际交流,从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中选调优秀成员,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实地学习它们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为我们国家防控系统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4.2加强以社区为导向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对于居民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政策层面,必须真正落实到行动,为此,政府必须主动发挥作用,引导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敦促传染病防治机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拥有防控传染病专业人才的组织,结合自身和所在社区和季节等的实际,定期的走进社区,对居民进行相关防治知识的教育;对宣传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对在宣传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于消极应对的组织和相关责任人给予批评和惩处,通过完善奖惩制度达到激励传染病防控机构实现宣传目标的目的,切实增强居民预防传染病的意识和提高预防传染病的能力。

4.3吸纳部分传染病间接监测指标,完善监测指标体系

在直接监测指标之外,零售药店的特殊药品销售量、医院门诊量、病床周转率,急诊室使用情况、道路及交通使用情况、娱乐费用等非卫生领域的数据等传染病监测的非常规及间接指标往往更能够及时反映疾病的流行和流行程度,将这些指标纳入监测指标体系,可弥补仅监测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以及影响其发生、流行的因素等典型的健康监测指标的不足,增加监测的信息量,提高监测的灵敏性。只有建成一个灵敏的疫情信息系统和完善的疾病监测系统,才能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充足的信息和科学的依据。⑦

4.4以人为本的传染病机构设置

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最基层的传染病防控机构,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作用巨大,但由于经济相对欠发达,在广大农村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卫生资源的配置还存在不足,居民接受传染病防控的可及性有限,公平性欠缺。由此,在宏观调控方面,中央政府应该更多的发挥作用,提高贫困地区政府财力,增加财政资源配置,以提高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地区间横向的均等化,保证各个地区居民在接受传染病防控方面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此外,加大对传染病研究机构的投资力度,对传染病防控技术的研发给与充足的资金支持,提高传染病防控技术水平,为实现更高效的防控系统的建设提高有效的技术支撑。

5结语

评价一个传染病防控系统的效率的高低,可以从整个社会对传染病的预防能力和应对能力两方面入手,在提升整个社会对传染病防控系统时应该把握好这一点。从社会实际出发,有针对性的构建我们国家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居民作为社会的主体,是传染病防控系统的主体,因而必须使其充分参与到相关工作中来,这就有赖于良好宣传教育的引导,在整个社会中形成积极预防传染病的意识;防控专业人才的培养、监测系统的完善和防控机构设置的合理化,这些相关硬件机构的建设,也将使整个社会对传染病的应对能力大大增强。由此,把握住当前甲型H1N1流行,整个社会对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的认识空前增强的契机,切实的针对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将各项改善建议落到实处,必将使我们国家传染病防控体系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更好保护居民的健康。

注释

① 《新闻周刊》从SARS到甲型H1N1―中国疾病防控体系升级.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7.

③ 张晓新,张黎明等.美国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J].2007,7(8):68.

④ 李茂夫.美国疾病防控面面观[J].当代世界,2006;7:50~51.

⑤ 江震,杨正夫.美国预防突发传染疾病建立快速预警监测系统[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4,21(1):45―46.

⑥ 黎彬,许增禄.世界主要国家突发传染病应对系统对比分析[J].医学情报工作,2005,6:405.

⑦ 翟清华,景彬等.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传染病防控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黎彬,许增禄.世界主要国家突发传染病应对系统对比分析[J].医学情报工作,2005(6):405.

[2] 翟清华,景彬,等.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传染病防控的启示.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7.

[4] 张晓新,张黎明,等.美国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J].2007,7(8):68.

[5] 李茂夫.美国疾病防控面面观[J].当代世界,2006(7):50-51.

[6] 江震,杨正夫.美国预防突发传染疾病建立快速预警监测系统[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04,21(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