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绘画市场分析

绘画市场分析

绘画市场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宋代 绘画市场 社会 政治 经济 文化

[中图分类号]J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085-01

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市场已有规模,而到了宋朝绘画市场的繁荣程度达到空前顶峰,宋代艺术文化在整个中国艺术文化史上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和称道的时间阶段,可以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首先,北宋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及政治背景。公元960年,后周的将军赵匡胤发动兵变,取得了政权并建立了宋朝,成为宋太祖。赵氏王朝为了避免和防止藩王佣兵把持朝政进而出现前朝朝政混乱的局面,制定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武将兵权的政策措施,因此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将帮助他取得皇位的各位将领和功臣以丰厚的赏赐换回权利,令其卸甲归田,从此远离朝政。与此同时,在国内实行“重武轻文”政策,重视文人教育,轻视武力教育,从而形成了国内从上到下的文人风气,而文人风气的兴盛就带动了宋代书画方面的发展,这对宋代绘画市场的兴起起到了启蒙的作用。而赵氏王朝前后三百余年历经十八任皇帝的历史中,一直坚定地推行着一个祖宗制度,不曾有过改变,那就是“重武轻文,礼遇文人”的政策。宋朝在防范南北分裂的问题上,一直实行有效措施进行维护民族团结,确保实现政令的南北通达,保证“重武轻文”的方针能够被传达到社会的底层,从而彻底地达到思想统治。这就为宋代绘画市场的繁荣和昌盛奠定了稳定的政治基础。

其次,北宋统一,实行积极的经济政策,为宋代绘画市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北宋统一后,采取奖励农耕,大力恢复生产,使得农业得到极大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对商业、手工业和海外经济也推行积极的经济政策,为宋代绘画市场的兴起与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而绘画市场必然不会存在于田间地头,它是生存于城市的。富裕的物质生活满足了人们基本的生存需要后,人们的注意力渐渐地就会转移到文化需求上,对绘画作品的需求渐渐增大,进一步推动了绘画市场的发展。而城市中商人和市民的出现,扩大了绘画作品的交易活动范围,使得宋代绘画市场达到顶峰时期。

最后,相对宽松的人文环境促进了绘画市场的兴盛。宋代的绘画市场在前代的基础上达到空前的提升。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推行儒学的文化政策,宋代宫廷侧重的书画类的艺术门类,大大推进了绘画市场的发展,不仅重视文人提高其地位,厚待文人、书画家,并且皇帝也亲自赏玩丹青,喜爱书画,常在民间搜罗名人古画,促进了民间绘画市场的交流买卖。皇室和士族阶层对绘画作品的喜爱和推崇,极大地推广了绘画艺术在社会的普及程度,同时带动商业活动的发展,鼓励了商人的发展壮大,进一步扩大绘画市场的交易活动。宋代皇室大力召纳画工,大批画家进入到宫廷为皇室服务,而皇室为画家提供相对安逸的生活环境,生活上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从而专心从事于绘画创作,绘画技艺有很大进步。正是宫廷画院的优厚待遇解决了画家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专心于画业,才极大地促进了宋代绘画艺术的巨大发展,也成就了一批著名的绘画大师。而在宋代中晚期,中国北部深受外敌侵扰,宋军屡次作战失利,割让疆土,卖国求荣,社会的严重动荡不安使文人士大夫阶层满怀忧国忧民之情怀,愤懑满肠无以抒发,只得纵情于山水、声色之间,随后形成了继唐代以后艺术品收藏的又一股热潮,其中绘画作品收藏也有明显发展。

宋代是中国古代货币交易发展壮大的重要时期,在生活相对稳定阶段,文化娱乐生活充斥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乃至于在一些大城市中形成新的文化中心——瓦市。文化需求促进了艺术市场的扩展,艺术市场进入了一个较为发达的阶段。宋代的绘画市场形成了独特的市场风格,形成了佣画市场和作品市场两种形式,所谓佣画市场是指服务于建筑和民间绘画,画师为其工作而赚取佣金。所谓作品市场是文人画和民间画的共同发展,宋代绘画市场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呈现交易规模大且频繁,同时也形成了新的交易方式:质卖和寄售。质卖就是以画质钱,而寄售则是寄存到专有地方而出售。以上两种售卖方式也充分说明了宋代商品经济关系以及艺术市场的发达。宋代绘画的商品经济化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增强了民间绘画艺术与宫廷艺术的融合交流,扩大了商品经济的交易范围,同时对后世艺术市场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李向民.中国艺术经济史[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绘画市场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墙体彩绘装饰原因问题

近几年,墙体彩绘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装修形式逐渐受到大家的青睐。这样一种新颖的装修工艺最开始只是部分接受能力比较强的年轻人的尝试。在这些所谓新潮的年轻人的带动下,墙体彩绘这种艺术形式作为一种装修手段在装修市场上的普及程度越来高。

墙体彩绘就是在墙体上进行绘画,在现代装修市场上是新兴事物,但是追根朔源,彩绘在建筑墙体上做装饰却是由来已久的。作为一种重要艺术门类的壁画从形式上来看也是属于墙体彩绘的。许多文艺复兴大师的重要作品就是壁画,而且其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作为装饰,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等。而墙体彩绘在现代艺术中也有一席之地如涂鸦等。只是与古代许多壁画附带众多的社会功能不同(如,中国古代绘画一项重要的社会职能就是“成教化、助人伦”),在现代装修中的墙体彩绘其主要职能就是装饰——作为整个建筑装饰风格的一个组成元素。

墙体彩绘在现代装修中,按照场所分类主要可以分为家居和公共场所两大类。绘画型墙体装饰是公共场所装饰所常用的手段,包括室内和室外都经常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壁画。从大的分类上讲,墙体彩绘也可以视为壁画的一个分支,但是与传统壁画相较而言,我们索成为的墙体彩绘无论是在工艺上还是在材料上都有不小的差异。近几年风行的墙体彩绘则主要是应用在家居装饰和小型公装上。

墙体彩绘在家装和小型公装领域流行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就其中的主因做简要的分析。

首先,与传统壁画相比较,墙体彩绘在工艺上大大简化了,无可否认的是,这种工艺上的简化是墙体彩绘走入千家万户的前提条件之一。从工艺上来讲,只要是在光滑平整的墙面上打好底稿就可以进行彩绘,排除大小和工具的差异,这与在纸面上绘画并没有太大的不同。而且,墙体彩绘工艺上的简化就意味着工时和成本的下降,而工时和成本又恰恰是影响其能否走入家庭装修的一个关键。

其次,从材料上讲,墙体彩绘的材料主要丙烯等环保性颜料。在传统装修中,占据墙体彩绘地位的装修手段主要是贴壁纸。与传统的装修手段相比较,墙体彩绘具有环保、易清洁、易保养、装饰效果好等特点。在工程造价上,也相差无几。

再次,墙体彩绘能够满足业主多样化的装饰需求,在这一点上,墙体彩绘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现代人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显示自己独特的品味,家庭室内空间的设计更是彰显主人个性和品味的绝佳场所。但是,传统的壁纸虽然档次、花样繁多,但是,对装修业主而言,一则在既有的产品中选择难免与别人的选择撞车显示不出自己的风格,另则,在众多的品牌和品类中挑选一款完全符合自己心意的壁纸是一件难度系数颇高的事情。而墙体彩绘无论是在图案上、用色上还是在风格上都完全可以掌控在业主手中,完完全全地满足业主的装饰要求。作为家居装饰的一个元素,业主完全可以按照整个家居装修的风格来设计墙体彩绘的风格和内容。

第四,墙体彩绘具有丰富的表现层次和效果。墙体彩绘可以按照业主的要求设定为不同的风格,如现代艺术风格、传统艺术风格或者简约风格、田园风格甚至中国风格。墙体彩绘按照要求既可以表现写实的,也可以表现写意的风格,甚至用来表现中国绘画的工笔或者水墨写意都有良好的表现效果。墙体彩绘的这一特点可以满足不同层次装修业主的多样化装饰要求。换而言之,墙体彩绘具备作为一种大众装修手段的内在特质。另外,墙体彩绘在装饰效果保养上也有较大的优势。一般而言,保养较好的墙体彩绘可以将良好的装饰效果保持7-8年之久,这是壁纸等替代性装饰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

第五,与其他替代性装饰手段相比较,墙体彩绘具备独到的艺术特质。从工艺上讲,墙体彩绘需要手工绘制,这就使得墙体彩绘具备了艺术特质。这种特质是壁纸等工业产品所不能具备的。

绘画市场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当下时期 中国内地绘本 产业发展现状 受众者 绘本市场

引言

著名的日本绘本家松居直在《我的绘本论》中也对绘本下过定义,在他认为,绘本不单单是“文+图”,而应该是“文×图”。由此可见绘本其内在的含义,并不止是它字面上所表现绘画的书本,也非是通常所认为的含有图画的书那么简单。在当下快速发展中,语境就是具体语言形式出现的环境。在狭义的语境中出现具体的语境,又称情景,而绘本这一形式也是利用了文化范畴,随着人们审美追求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语境,文化语境随着文化的发生而发生,同时也随着文化的演变而演变。当下中国内地绘本创作中的文化语境应该有自己的创作定位和制作类型,依据之一规律分析国内绘本的优势与缺失中得到今后国内绘本发展,将作为当下一项独立存在的特殊文本。

一、中国内地绘本制作特征

1.1中国内地绘本创作定位

绘本是一种传递作者情感产物,利用图画与文字结合,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性表达给读者,让读者充满对绘本的无限遐想中。早期的绘本是适应幼儿与小学低年级孩子阅读的图书,是培养儿童阅读能力与识别能力。根据市场出售的绘本情况看,中国内地绘本大多以成人式绘本为主,定位在成人化语言中,更加追求作者的思维进行描绘。其中创作者自画自写,结合图文,他们在画面可谓投入了很多心血,在版式设计,人物造型,绘制色彩方面都大胆尝试各种技法,不仅仅是人们日常消遣的一种商品,更把他看做是一位传递美好心灵的朋友——私人绘本、互动绘本。

1.2中国内地绘本制作类型

相关媒体则分析认为,这种私人绘本已经出现三种细分发展的类型形态和发展趋势:一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回忆童年的小时候“回忆型”绘本。这跟70后、80后“集体怀旧”的社会潮流密切相关;二是二三十岁人抗压减压的“生活型”绘本。它聚焦二三十岁上班族的实际生活问题和人生经历;三是新一代社会人对生活的黑色幽默式“讽喻性”绘本。业内专家指出,绘本是“读图时代”的必然发展阶段。未来两到三年里,面向二、三十岁年青一代的私人生活绘本可能会成为最有发展潜力的出版类型。

另一种类型互动绘本,具有自我教育式意义。家长会购买给孩子阅读,让少儿读物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味性,互动绘本采用音频、动画式效果,是互动绘本不受任何限制,即可独立阅读,也可以在与家人共同体验对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所以在现阶段中国内地绘本在青年型绘本和少儿互动性绘本会受到很大的关注,在当下,绘本也要走向多元化,市场化发展,两种类型的绘本是绘本艺术产生质的飞跃,提供给读者享受和思考的空间,对生活、工作、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

二、国内绘本优势与缺失

2.1优势

2.1.1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图解叙事功能——连环画,对中国内地绘本的影响深远,近一百年来,连环画在吸取了文学、戏剧、电影等邻近艺术门类的表现元素,在当时吸引了广泛受众者。多数人称之为小人书。连环画又是文学、书籍和绘画的结合体,是全方位、多层次的艺术形式,这种独特优势也体现在多元性艺术语言的强大表现力。而且,它可以根据作者、作品的不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创作方法,呈现图像叙事效果最优化。这正是绘本从中所汲取的营养。我们可以学习连环画所与生俱来的优势之外,还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一定要以单幅的、静止的图画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景,绘本的制作需要发散性思维,也许只是一张图,也许只是一串文字,也许只是天马行空般插图,像是文学中的插叙,更需要是一个小标题等等。绘本的表现要更符合当下快速、视觉冲击、短暂的文化相结合的新生产物。绘本在这一方面就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近年来有些创作者也在精心绘制中国本身所具有文化特征,利用绘本的样式、绘本的独特魅力,正在进行大量的创作,一定会出现好的作品,形成适合大众阅读的好绘本,例如熊亮、段虹的绘本中国中《年》、《兔儿爷》、《泥将军》等。

2.1.2都市生活中传递带给绘本创作者和读者的共鸣,2002年初,台湾漫画家几米的带有诗人气质的绘本作品经由三联书店、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绘本”的概念正式进入大陆读者的视野。这些从台湾传入的都市绘本,不同于以往地传递出让人熟悉而又陌生的情绪。相对于文字,图画能更直接,更快速地传递情感,成人式绘本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现代都市人群在忙碌的工作重压下追求简单阅读要求,因而得以快速传播开来。接下来都市绘本开始大行其道。2003年,绘本图书已是遍地开花。香港绘本也出现在大陆市场如谢立文夫妇的《麦兜麦唛故事系列》,由于这股风气的影响,很多从事绘画创作和平面设计的人也开始投身于随意而多样的绘本形式的创作中。受此风气的影响,一时间各种以图像方式出现的书籍充满了图书市场,如摄影加文字的图书,手绘的旅游日记等等。现代绘本虽然在大陆刚发展了几年,但风头渐旺,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粗制滥造、文图不符等等,最主要的是缺少本土绘本画家和画风,因此研究、继承和发扬绘本中的优秀元素就显得十分必要。

2.2缺失

2.2.1中国内地绘本质量失真

在艺术信息发放源在发放时的失真。如果在艺术信息的人际交流中信息传送者未能清楚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他所发放的信息就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艺术作品在传化成印刷图片等过程中会失真,绘本制作也会出现此类问题。在台湾、香港早已注意到这点,在前期策划中就已经把出版质量进入到他们制作当中,尽可能想到,去以最小的误差还原真实绘本图像。但纵观中国内地绘本,排除极少高质量成品的绘本外,普遍都从在绘本质量下降。用手绘和电脑加工上色而成,在出版过程中,会出现画面失真,色彩与作者绘制原版差异性大,给读者带来艺术欣赏下降、传递中画面的失真。之前创作人员更注重绘本的创作、绘本的销售,往往忽略绘本的出版质量,失真现象就会出现。随着传播行为的衰退,我们看到国外看重是各个方面故事内容、绘画风格、经营方式,以及高品质印刷工艺,给消费者一种优质的绘本对我国的绘本发行是一种思考。倘若作者和出版商重视,避免艺术信息传播强度的自然减弱,传播行为因此结束,意味着艺术信息流动也就结束,说明了绘本艺术价值得不到完全体现,所以要保持原版时的色彩效果,做到绘本的保真。从前期制作、中期装帧、出版,到后期发行销售,都要认真对待,保持原作的第一印象和艺术效果。

2.2.2中国内地绘本分类不清晰

在日本的书店图书上架,绘本书分类十分明显,而且分本国绘本、国外绘本,甚至给每个出版社的绘本设立专柜。例如蒲蒲兰绘本馆在创作之初就已全新的儿童文化和绘本文化发展理念作为目标。在信息化时代下,儿童世界也变得多样化、丰富化,不能只停留在一定的界线上去摆放在书架上,尽可能区分年龄、国别、故事内容、名家名作的分类摆放,使读者在书架上清晰可见,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的作用。

2.2.3理论书籍缺少,人才培养落后

在国外有专门的绘本学校,插画是美术教育的独立学科,而中国绘本风气虽然盛行,但培养的机构却仍十分缺乏,民间的绘本教室,只能提供入门的学习,各大学美术相关院系虽有开设插画课程,但多半只是开课,每周几小时的选修课程,并非专门的院系,并且偏重在绘本技巧部分的培养,在文字能力的训练上与国外培养差距甚远。所谓文、字的训练,并不单只是文字使用的能力,还包括对文字的感受能力,自写自画的作者固然需要较高的文字能力,与人合作的插画创作者,同样也需要具备文字的感受能力,才能和文字配合出最佳的默契。

2.2.4绘本在中国动画产业中脱节

随着产业的不断融合以及市场的多样化、细分化的发展,漫画、动画、游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整合的产业体系。在这一点最有显著的特征是日本的动漫产业,无论是漫画、绘本,还是电视动画、电影动画、游戏软件都做出了很细的分类。真正形成一种产业链,他们把绘本作为动画运营的先头兵,当绘本在热卖中,这时产业链进入“动画化”的阶段,动画公司将同创作人进行版权合作关系,因为动画的制作成本比单独的绘本高出很多,以绘本为市场做实验,能够避开动画的投资风险,所以绘本在动画产业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棋子。

动漫产业链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逐步完善的商业链条,漫画一动画一衍生品三个环节必不可少、互相促进、共生共荣。而中国动漫产业链,却在发展前期胎中不足、营养不良,中后期生长缓慢、不够完善,造成漫画环节基础不牢,衍生品开发极其不足,只有中间的动画环节畸形膨胀。中国的动画,很少依靠漫画作品先期招徕受众、扩大影响、试水市场,多数是为了适应形势、迎合需求而作,很少跟进动漫衍生品的研发,致使产业链缺环断链,严重阻碍了动漫产业链的形成、完善和长久和健康发展。

三、结语

绘画市场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私绘本;高木直子;涂鸦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2-52-2

近年来,随着“读图时代”浪潮的不断掀起,许多国家也逐渐兴起了一阵阵绘本浪潮,于是各种风格的绘本以井喷的趋势发展开来。作为绘本大国的日本,作品更是层出不穷。在这种背景下,一种以私人经验为题材的“私绘本”作品应运而生,它用最简单的线条描画生活中的琐事,看似涂鸦,但却深刻表达了生活中的点滴以及对生活的解嘲。让读者会心一笑的同时还能感同身受,亲切感油然而生。私绘本最具代表性的作者要属拥有日本绘本小天后头衔的高木直子,其作品的出现使中国掀起了一股私绘本旋风,给国内年轻漫画家们的创作带来了新的题材。那么,本文想透过这股私旋风来探讨中国私绘本的目前现状与发展。

一、高木直子私绘本的特点

“图文结合”的绘本或许是最适合当代人的一种阅读方式,这些私人绘本都是在兜售“个人的私生活”,生活在压力之下的人们越来越需要“偷窥”下别人是否跟自己一样有一样的感受,而他们可以轻易地在漫画家描绘的个人生活上找到自己的印记,这些情绪的共鸣让私绘本的销量直线上升。

高木直子的作品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从不在作品上无病,如《一个人去跑步:马拉松1年级生》、《一个人去旅行》等作品中,强烈的孤独感贯穿全书,但也传达出积极乐观的态度。又如《一个人住的每一天》中记录了她一个人在东京生活的点点滴滴,第一次的租房体验以及自己一个人如何在狭窄的空间里找到一个人的生活乐趣。这样一种不做作,或许还有点幼稚的绘本,正好搔到了许多人共同的痒处,让人学到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

高木直子作品的整体色调简洁温馨,上色方面惯用的工具是“copic”彩色马克笔,但由于印刷问题,后期都改用Photoshop给封面上色。初期的内容用色较少,大部分是线描配上几处淡淡的色彩。而随后陆续出版的作品画风更多样化、色彩更丰富,唯一不变的是画面还是那样温馨有趣。

高木直子从2000年开始创作绘本作品,前期绘本格局比较散文化,并没有采用分镜式的格局,而是用简单的箭头符号。高木直子在接受采访时说:“作品登上杂志之后,发现分镜头式的排版更容易让人接受,于是之后基本上改为采用分镜头的版式。”

二、由高木直子绘本看中国私绘本

高木直子代表作有《150cm Life》、《一个人在东京》、《一个人住第5年》等。随着2006年高木直子绘本在中国的风靡,不仅给国内的绘本市场注入新鲜的血液,也给国内年轻漫画家们带来了新的题材,带动大家突破创作瓶颈,并走向新的起点。而正是由于高木直子这种涂鸦式的风格,让很多人年轻漫画家们甚至是很多从未学过画画的人纷纷在豆瓣或者博客上提起画笔展示自己的“私人经历”。到了2007年,绘本选题出现爆炸式的发展,至少有300多种相对优质的品种登场。出版社看准了这个契机,开始大量出版各种私绘本,画旅游、画生活等等,这种遍地开花的中国绘本市场为读者们的阅读生活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那么,私绘本的突然窜红说明了两点:一是读图时代的来临,如今一走进书店,不管是不是漫画书,其封面大多都设计成精美的漫画,这实在是让人难以不注意到读图时代的逼近。二是在紧张激烈的都市生活中,大家迫切的需要一种简单又轻松的阅读方式,他们每天疲于工作,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和金钱到处去旅游来缓解压力,而私绘本正好处在这个突破口,所以迅速走红。

自从高木直子打开了私绘本先河,中国的私绘本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比如台湾的弯弯《可不可以不上班》说出了上班族的心声,吸引了读者们的目光。王卯卯的代表作是一只耳朵细细长长、表情虚无到欠揍的国产兔斯基。而黑背则是这批女性代表画家中难得的一位男士,他的代表作《小老爷们那点事》,他用一种看似消极的手法描述了阳光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提醒大家要用平常心过幸福的生活。李冰在2006年11月底,在某本杂志上看到了高木直子的手绘作品产生浓烈的兴趣,于是自己也提起画笔来描绘生活,2007年她偶然投稿到出版社,2010年成为专职绘本作家,至今为止总共出版了11本绘本,其代表作《糗事一箩筐》。现在只要走进书店,各式各样的私绘本被摆放在醒目的位置,这些私绘本无一例外都在兜售私事,但共鸣和亲切感却十分对读者的味,俨然成了忙碌生活后的一个调剂品。中国漫画家姚非拉说:“私绘本和私小说的流行是整个便利时代的产物,高木直子之所以突然蹿红,并不是说她对绘本界有什么突出的价值,但是她带给我们一种指引,高木直子让绘本回到生活的本质,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

三、中国当代私绘本市场的现状与发展

私绘本是属于中国当代绘本中的一种类型,并不能代表中国当代绘本,但是通过私绘本的发展能看出中国当代绘本的特征和走向。中国的绘本起步相比欧美和日本来得晚。但其实绘本并不是今天才刚流行的,曾经的连环画也算是绘本,只是当时是文为主图为辅,而绘本刚好赶上了现代社会便利化,正是网络催生私媒时代,所以把私绘本推到浪尖口。中国式的私绘本是先在网络上转发自己的作品博人气,然后再走正规出版套路。如今各大商家纷纷盯住了商机,创造出延伸产品,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那么,正是这场旋风刮得太快,于是私绘本的不足也同时显现出来。

第一、目前国内私绘本跟风现象严重,这样终会导致读者产生腻烦心理。还有大量水平不高的图书也被冠名为“绘本”,不禁让人产生滥竽充数的感觉。国内私绘本创作者的文学素养不够,创意不够,内容空洞。因为要创作出让人有共鸣的绘本作品,就必须创作出有生命的东西,把自己那不同的视角呈现给读者,让人觉得耳目一新。

第二、读者群单一、购买力不足。目前绘本的购买对象往往是一些二十五岁左右的女性上班族,主要是因为其主题多为浪漫爱情和生活点滴,比较吸引女性读者。但这些人对图书的消费行为不稳定,属于流行性消费,因此市场需求不稳定,同时网络也是她们阅读绘本的途径之一。

绘画市场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应用型 绘画专业 工作室 构建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5-0121-02

高校的职能从根本上而言,是以“育人为本”。所有高校都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只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及比重上各有不同。应用型艺术院校是为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建设发展育人,目的是围绕市场需求办学。这种面向社会重视创新的应用型教育,决定了其绘画专业也要具有自己的特色,而如何构建符合学院发展的工作室制度则是当前亟待思考的问题。

应用型艺术院校是社会需求和知识经济衔接的产物,它所实施的教育是一种“以需求为纲,以能力为本”的专业教育,是为学生进入现实社会适应未来市场就业做准备的教育。其专业能力与综合能力培养应体现在前瞻和实用上。对应用型艺术院校的绘画专业来说,与行业的紧密结合更为重要。应用型艺术院校的绘画专业不是培养绘画大师或大家,而是培养与绘画相关的能力及技能型应用人才。根据这些特点,决定了应用型艺术院校绘画专业工作室的建立一定要立足社会需求和办学实际,需在“社会需要”、“能力培养”和“专业提升”三个方面寻找交集,配备对口环境和师资,完善工作室教学计划纲要和规章制度,有计划地配给师资与学生,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作室办学文化,将育人与服务融入理念,形成应用型艺术院校的亮点。在构建方式上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完成工作室的设立:

首先,要对本校绘画专业的整体状况做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现行具备的客观条件,如果条件不成熟,就要创造条件为工作室的设立提供基础支持。以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的绘画专业为例,联大广告学院在建立工作室之前,对自身的特色以及专业特点、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广告学院的绘画专业教育既不同于传统绘画教育,又不同于高职绘画教育,更不同于专业美术教育,而是综合了三种教育内涵的特点于一身并融入现代观念和审美的现代应用型美术教育,这恰好顺应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但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在创办工作室之前,绘画专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课程体系设计缺乏科学规划,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方法、手段大多沿袭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际能力的培养,教育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培养应用型高素质的美术人才,这就需要在建立工作室之前,充分考虑和逐一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为创建工作室铺平道路。

其次,要听取各方意见,尤其是多听本校绘画专业教师及学生对工作室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任课教师对本专业教学的理解及学生们在专业中各自侧重的方向,为工作室的建立提供参考数据。在调研结束后,还要将数据进行整理和总结,并将总结报告交由校内专家及校外行业专家共同审核,由他们提出指导及修改建议。在广告学院绘画专业建立工作室制度之前,要了解每一位教师对于本专业的理解及对工作室构建方向的建议,确立每一位老师的专业侧重及涉及的专业领域范围。另外,对各级绘画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问卷涉及多项与绘画专业相关的领域,调查结果显示有15%的学生有在本专业继续深造的意愿,有30%的学生显示出对影视动画方面的兴趣,30%的学生较为关注平面设计,另有25%的学生较为关注多种材料与材质的运用等。根据这些调查结果,我们完成了工作室建立意见的总结报告,并交由专家审核,为工作室研究方向的最终确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最后,要细致地研究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更要对本专业相关的行业进行周密的调研,通过调研了解市场对于本专业相关人才需求的最新状况,并对近几年的人才需求量对比曲线进行分析,为工作室建立的方向选择和年度人才培养计划提供直接的依据。

2012年,联大广告学院对与本专业相关的数十多家社会知名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众多公司均缺少具有扎实绘画功底的创意设计人才,特别是在影视脚本制作、动画造型设计和服装设计等方面缺口更大。社会的大量需求成为建立带有联大广告学院特色工作室模式教育的最大动力。于是,联大广告学院把之前的调研进行充分研究论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结合广告学院绘画专业的特点和师资,开辟了四个工作室,即“传统与造型工作室”、“影视与动画工作室”、“观念与创意工作室”、“材料与应用工作室”。“传统与造型工作室”主要是针对想在本专业继续深造的同学所设立的,它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生某一方面专业技能的提高,为考研做准备;“影视与动画工作室”是为影视动画公司培养现今最短缺的手绘与电脑结合的动画人才;“观念与创意工作室”是为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广告策划等方面培养人才;“材料与应用工作室”则会涉及服装设计、综合材料、雕塑等各个领域。这四个工作室充分结合了联大广告学院的实际与特色,将应用型绘画专业依托于广告这个大主题。通过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运行,能让学生结合社会所需,全方位地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把所学技能很好地运用到社会实践中,为以后有准备地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绘画市场分析范文第6篇

1 目前插画教学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进入了一个快餐文化和读图时代,观众更注重文化形式的愉悦性、感受性和消费性。当审美背离了传统,也就失去了审美的判断力,最终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都有所下降,过去所提倡的“静观心境”和“审美回味”的概念变得不知所踪。这可能是现代社会80后、90后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这些人是现代插画教学的主要受众群体。

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还会造成数字化技术的泛滥。目前市场上的插画由于数字化技术的运用造成视觉效果相近,让人产生审美疲劳,觉得没有什么内在生命力。与市场流行相匹配的,现在的插画课程产生了数字化的倾向,教师的重点倾向于使用数位板绘制,也因此忽略了对学生绘画基础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践环节松懈了造型能力的训练。殊不知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应该首先有相当的造型基础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过多地探索数字技术,熟练地掌握了各种软件,创作出很炫目而且似乎很专业的作品,但是细看就会发现这样的作品没有什么内涵,不是从创意本身去构思的,昭示出学生创作能力的薄弱。

最后,由于设计教育领域对案例化教学方法的推崇,这种方法深得老师和学生的青睐。教师结合自己的能力特长设定几个课题,之后在教学中引入自己创作过程的案例,再依葫芦画瓢,让学生用自己总结的创作过程完成规定的课题。但是这样做并没有考虑到那些思维特殊的同学,教师要想达到实践指导个性化的目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的特点,因材施教。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依照《插画设计》课程的内容学时,安排了一系列的实施方案。

2 插画风格与载体的学习与实施方案

鉴于插画作品大量涌现且鱼龙混杂,大众审美水平日渐下降的问题,我注入了研究性教学的方法。课程伊始,通过学生讲述《一位插画师》,让他们了解自己所关注的艺术家的生平、作品内容和风格,这样的互动可以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水平,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同学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模仿插画师的作品,糅合出自己的绘画风格。作为教师也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培养不同的审美经验,可以适当调整、添加自己的绘画内容和题材,赢得更多的观众。这些觉悟很难通过个人的学习获得。这就是教学相长的体现。

这个阶段的第二项内容:调研插画市场。与中国插画地位相比较,国外社会对插画的需求量很大,插画教育也紧密结合市场需求。鉴于这些原因,我在稍后的课上设定了这样一个环节:调研考察市场上的插画,分析这些插画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是否内涵深刻、生动形象?这个环节安排学生走进市场以及大型展览会,具体调研插画在平面设计领域的应用情况。同时还要借助网络和文献资料,搜集当地插画设计作品,重点对当地运作、经营较成功的品牌应用插画宣传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概括和总结,为研究商业插画提供方法依据。对于当地插画的调研可以说是把学生从理想拉回到现实,插画创作需要与实际生活接轨,在学习插画技法之前先要分析插画的传播媒介和风格特征,就不会使我们的学习变成高屋建瓴,创作出来的插画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以及服务地方。

3 手绘在插画教学中的实施方案和具体运用

针对学生绘画基础能力有所下降的情况,我在插画课的教学中强调手绘插画的环节。在插画学习中,我们知道作品的表现并不是只靠数字技术才能完成的,应该尝试各种材料工具所带来的体验。各种工具都有他们的语言特征和文化意味,在学习的时候要有选择性的挑选一些特色比较强的材料,逐渐积累起这些工具材料的知识以及绘画和审美经验。手绘插画在平面设计中占有一席之地,很多设计都是以插画作为表现重点的,这也符合了工业时代的人们追求清新和自然生活的心理,能够瞬间让空间变得灵动活跃起来。通过手绘插画的学习可以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同时丰富和补充数字插画设计的同质化倾向。

3.1 手绘在插画教学中的实施方案

手绘是一种个性化艺术手段,它的表现手法是多样的。对于有一定手绘功底的同学来说,要做出一张符合设计主题的、具有创造性的插画作品,并不是很难的事,需要通过大量的草图来实现对创意的准确表达,但是很难在短期练成。在手绘教学这个环节我主要强调写实画(素描,淡彩以及水粉厚画法)和工笔画;在题材上涉及古代人物画、时尚插画、动物画等。绘制的时候根据不同主题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例如,古代人物表现以线描为主;时尚人物表现以速写为主,涂色以淡彩或平涂为主;儿童人物可用各种不同的工具表现。

在手绘技法学习开始的环节,强调写实人物的画法,对日常生活中人物的比例和动态进行讲解。在课上安排学生临摹人物速写。课下学生需要以日常的某个活动为主题,创作短篇插画(如四格漫画)。过程强调人物造型的准确性。不正确的造型和场景让学生反复修改、调整。因为主题是日常活动,学生就可以根据身边随手可得的资料去大量的实践和筛选最佳方案。注意这个最初阶段一定要把关,确保学生的方案筛选有效,并且规定绝对不可以用卡通人物画的画法表现既定主题。

稍后的课程对其他题材(古代仕女、时尚女性)人物的比例和动态进行讲解。安排学生临摹人物工笔画,使其掌握人物造型和比例以及绘制步骤。学生对线条的运用有了一些提高,有些同学会在课下做很多线描的训练。在历史题材的插画创作中,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认知,采用案例化教学方法。通过讲解自己的获奖插画《贤妻当进兰雪祠》的构思及设计过程,以亲身体验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他们的信心。同样,在时尚插画的讲解和学习中也导入案例化教学方法。以上教学案例都是针对插画课程专门设计制作的。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可以在人物插画上面达到比较高的认识水平和塑造能力。

3.2 手绘在插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人物的画法之后,还要让他们认识到材料、工具的选用只是表面的形式,插画应该更看重内容和创意。在这个环节,让他们根据某部文学作品自己创作插画。这个项目在课程之初就开始铺垫,让他们先读一遍自己准备进行插画创作的小说。学生要公开演说两次:第一次,创作之前文案的设计,需要分析人物或角色所处的时代以及人物个性,并选定出所要表现的小说场景。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梳理文学作品的内涵。第二次,最后的实践展示以及评价,班级同学可以各抒己见。通过实践展示以及评价,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都会产生互动,课程的参与者对很多问题都有了新发现,对那些枯燥的理论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人物造型、动态和道具是否符合人物性格,场景与人物的结合是否自然、协调,是否能更好地烘托人物个性和人生轨迹?这个环节是最能检验学生综合素养和设计能力的,在整个过程中要对他们多关心多引导,让设计项目成为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有效途径。

除了以上这些和插画课程直接有关联的实施方案以外,还要考虑特殊的思维方法,通过一些非常规的创意,可以获得非常有趣的效果。在下面这个环节主要采用其他专业教学思路来拓展插画的表现手法。

4 其他补充性的教学环节

在其他补充性的教学环节中,选择一些非常规的绘画表现手段,并通过载体传递信息,可以达到提升产品艺术感和价值,增加设计构思创意的效果。

环节一:依照版画的原理,用玻璃板或防水材料板拓印,表现写意或抽象感图形。学生利用拓印手段,结合构成规则,做出随意的图形,再将得到的图形进行数字化处理,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安排这个环节是要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他们有自己筛选、思考的意识,让设计变得形式多样。这个阶段的最后可以尝试将做出来的效果应用在某个载体上(如海报设计或字体设计),或者可以作为插画的背景。构思这个环节有两个灵感来源:其一是在笔者求学时期曾有教授在素描课上安排学生做拓印的练习。其二是依照国外学校的做法。美国学校的插画专业有一门课《高级素描课程》,在这个课上可以到别的专业去学习一些课程。例如,版画、雕塑等,这样可以跨专业学习到丰富的艺术表现技能,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

环节二:在插画课上利用插画的运用领域――T恤这个载体作为教学实践的载体,根据衣服的款式风格确定自己的插画主题。方法是在T恤上先手绘图形,再用各种材料进行绣、绘或缝,完成服装图案设计。这种作业形式给人很强的亲和力,学生选择用各种材料制作(布、线绳、扣子、丝带等)。用实物制作的插画让平淡无奇的画面变得非常有吸引力,增加了插画的趣味性。在未来,多样化、手工制作感的插画将成为以后商业插画发展的新趋势。

在插画课上对于拓印、布艺图案等的实践练习可以学到丰富的艺术表现技能,使插画除了有效传达文字信息以外,还会是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这些表现手段也让一些追求个性释放的学生寻找到了方式,体验计算机不能给予的珍贵尝试和收获。对于那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除了运用实际案例教学以外,还可以采用放录像的方式,内容可以借鉴其他专业的绘画视频,使学生掌握一些本专业方向不太涉及的绘画技法。学生在课堂上犹如进入了现场,增加了他们的感性认识。

绘画市场分析范文第7篇

在85新潮的推动下,“国油版雕”作为传统意义上的纯艺术门类经历了创作方法、创作观念上的革新,固有边界逐步消解并重新扩容定义。影像、装置等全新的表现手段渐渐进入艺术家的视野,经历了模仿、实验以及本土化尝试的过程。美术的当代化进程日趋加速,由此中国美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大发展时期。

在这样一个百艺待新的背景下,传统陶瓷艺术亦经历了西方美学的强势渗透与冲击,并逐步剥离成几种表现形式。千百年来陶瓷的发展又以陶瓷绘画为主流。有的固守传统陶瓷绘画的造型法则与技法,有的机巧移植设计构成、现代纹饰来与传统元素进行适度的融合;也有一小部分以进行技法或是材料实验为主。尽管如此,瓷上绘画在现当展历程中总给世人造成一种停滞不前、不思进取、冥顽不化的形象。通过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横向对比,众人皆以为达到这样的程度远远不够。有时这种不满,并非罗列出诸多繁琐工艺、技法、流程或是强调材料画种之间的差异性就可以遮羞的。我们不禁质疑——究竟是什么延迟了陶瓷绘画的当代性进程?

现如今大部分创作人员还是以简单的工艺美术角度来看待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普遍无法对接如今的文化生活,也难以构筑出适用于当下创作的理论基础,缺少瓷画领域中的高屋建瓴式的批评研究,那些滞后孱弱的理论难以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撑,造成陶瓷绘画发展的自觉性、自发性严重不足。再加之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击,也起了不利于瓷画健康有序发展的作用。艺术市场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提供资金保障从而促进艺术的繁荣发展,也能够将艺术创作导向趋利性的深渊。

根据2013年的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得出,偏向工艺美术范畴且有大师头衔的陶瓷绘画作品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拍卖成交价远远高于略有创新的陶艺类作品。通过近年来陶瓷绘画的市场表现来看,传统意义上的作品成交状况相对稳定。正是在这种大的市场环境中,艺术家们创作保守,“动脑子的卖不好,不动脑子的卖得快”的消极情绪直接影响到从业人员的创作方向。艺术界的功利性日益严重,普遍将销售成绩与艺术成就挂钩且视为正相关关系。这也给原本就先天不足后天乏力的陶瓷绘画在发展方面雪上加霜。另一方面美育在国民教育中的严重缺失致使消费群体在审美情趣方面普遍处于较低层面。这样的消费群体具有盲目性、冲动性等特点,由于缺乏正确且独立的审美观,容易受到诱导与盲从,加之一条道走到黑以及从众消费的心理,从而形成陶瓷绘画市场与学术发展相斥的畸形生态。

就现阶段一般意义上的陶瓷绘画来看,在陶瓷工艺的传承性上我们要给予充分肯定;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如今各种艺术形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今天,只有能参与到顶层文化的架构才有发展的机会,尤其是有能力构筑补充当下的精英文化,而不是在此时此刻失位失语。尽管艺术需要自然生发自由生长的环境,但按照现行固有模式任其自由生长就能够等到复兴发展陶瓷绘画的那一天,那就彻底错了。

二、泛陶瓷绘画

如果想要陶瓷绘画不坐以待毙,就得主动出击,自觉发展。在此之前得结合当下陶瓷的实际发展情况,从而拓展陶瓷绘画在概念上的外延,将一般意义上的陶瓷绘画延展至“泛陶瓷绘画”范畴。以下的所提到的艺术形式都可以将其归纳为“泛陶瓷绘画”。

“文革”结束后,文化经济逐步复苏,同时艺术加速介入公共空间,许多大型壁画、浮雕兴建于各大地标性建筑、广场、机场、主题性公园里或是置于其周围环境之中。陶瓷作为公共艺术中重要的材料媒介参与到人们的社会文化生活里,与公众互动交流。尤其是陶瓷绘画装饰的特点在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舒展机会。以往陶瓷材料的艺术作品往往在阅读方式上受制于尺寸,审美体验受到了极大的局限。这些大尺寸的公共艺术作品延展了陶瓷材料的表现力,将原本作为传统手工艺的陶瓷绘画带至一个全新的领域。当然公共艺术也会受制于陶瓷的材料局限性,例如其易碎性、釉上装饰的抗腐蚀性较弱,致使在户外壁画墙面中使用极其慎重。相较于釉上,釉中、釉下和高温颜色釉在抗酸雨腐蚀、防日照方面表现相对稳定,更适用于户外环境。所以现在保存较完整的陶瓷壁画中,有相当数量的青花和釉下五彩等装饰性壁画作品。

光洁的表面、流畅的青花纹饰、典型的窑口造型移植于树脂、金属、木器之上,这些设计类产品已然司空见惯。有些非陶瓷材料但带有陶瓷表面装饰特征的仿陶瓷绘画的工业设计作品也可划为泛陶瓷绘画范畴。尽管材料发生了变化,但该物品的审美原则依然遵循了陶瓷材料的审美原则,以致它们在审美情趣上的通道是基本相同的。这类设计将其他材质的美学特性糅合固有的陶瓷视觉经验以达到仿真或是混搭的装饰效果,这些经验也会通过相同的通道反哺陶瓷设计语言。

时下的当代艺术也多有借用陶瓷绘画手段的作品。有些现当代造型语言的雕塑类作品表层装饰绘以极具传统代表性的青花粉彩的龙纹、植物纹饰、山水、花鸟、人物等,也有的刻意绘制成光怪陆离的形态以别于传统绘画惯用的诗性美学的表达方式。这些作品的材质可以是陶瓷的,也可以是非陶瓷的。另外还有许多版画、油画、漆画的作品借用陶瓷视觉语言用以实验,以求拓展本画种的绘画语言以及画面的表现力。当然还有许多大型陶瓷材料的装置也有些部分用到了陶瓷绘画。所以就陶瓷绘画本身与当代艺术的关联性来说还是有其积极作用与较强利用价值的。由于历史背景的差异,在此我们还要将其区别于古时国画起初对瓷画介入时的情形——即要认清当下当代水墨对瓷画介入时,理应避免就形式上的简单模仿,要找到材料间在深层次上的情感共鸣。陶瓷绘画语言逐步介入多媒体及实验艺术领域,从而使陶瓷艺术在发展上更贴合时代需求的发展步伐,这种样式的艺术拓展也是陶瓷绘画发展的另一面相具体实践的体现。

三、陶瓷艺术学术重构

一个艺术门类要想发展好,固然离不开其学术领域的强力支持与批评。从对过往历史的梳理、现状的严谨分析及未来走向的预测,都会直接影响到艺术家思考的方式方法、研究方向,甚至是具体的艺术创作。所以说,陶瓷艺术要向前发展,理论支撑极 为重要。如果说陶瓷艺术病了得治。那么最先需要治疗的应当是学术理论方面。陶瓷艺术的学术体系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切入全新的视角,当然在切除恶性的伪学术上也要准确、避免拖沓。

陶瓷艺术现阶段的学术探讨相对封闭,有意避开与主流学术的交流。这既是源于其学术上的不自信也是其理论架构脱离时代的体现。历史反复的告诫我们,闭门造车和盲目的自我辩述带来的只能是滞后。作为一位优秀的批评家在学术研究上应当站在时代与专业领域的前沿上做学问,以开放的心态和宽广的学术胸怀积极参与到主流学术的交流及社会事件的探讨之中,构建直至完备学术体系,指引陶瓷艺术健康发展是义务和也是责任。这既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是自我修炼。

一个行业或者说是一个领域的高度直接和该领域的批评家群体的学术素养息息相关。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就表明学术理论只是批评家的事情,和艺术家群体丝毫无关。正相反,艺术家既是艺术作品的创造者更应当是学术的直接参与者。许多艺术家创作的作品都有明确的学术方向,通过分析近年来的作品不难看出如今的艺术家在具备一定塑造能力的基础上,越来越注重独立思考与个体化经验的表达。艺术家除了需要创作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说也需要被引导,引导的是陶瓷艺术家逐步具备独立思维的能力,增强他们对世界感知的敏锐性。这也是他们能否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艺术家中最关键的一个素质。通过观察、梳理、分析一部分陶瓷艺术家与他们的学术主张,不仅看到了该领域近年来的希望,同时也根据作品的社会回馈情况不断调整将来的创作方向和完备其学术构架。

四、官方与私立机构

看似艺术家、批评家、美术机构各司其职就能够使行业健康有序,其实不然。目前商业与市场对艺术已经有了较深的介入,艺术品产权的拆分和艺术家商业价值的不断挖掘,表明整个行业已经趋向于演艺明星的包装和推广模式,甚至在利益分配上都极为相似。这并非否定市场商业的介入。因此艺术市场对整个艺术生态的负面影响被严重低估,如今我们还在为其造成的不良后果买单。艺术的主管部门如果认为完全寄期望于少数优秀的艺术家与批评家就能够带动整个领域的变革与进步,显然是慵懒且不负责任的。既然有相关的行业协会和主管部门存在,就应当在行政规划上做足文章、在制定政策方面多方听证。

现在的公立美术馆在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方面都已经建立健全,下一步可能得结合“大美术概念”朝着大型多功能美术综合体的方向发展,进而完成公共服务和产业规划、聚合上的升级。这既是公立美术馆日后发展的方向,也是通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经之路。陶瓷艺术类别的公立美术馆更要紧随时代,在思想驱动上跟上国际步伐,才能在该领域短时间内进位赶超。

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的商业画廊和私人艺术机构逐步成长、日趋完善。他们帮助艺术家构建学术体系,搭建艺术交流和展览平台;引导收藏家通过结合学术和个人偏好来进行系统收藏,以避免盲目投资和简单趋利的购买。也有部分艺术机构以通过进驻景德镇的方式带来了先进的艺术收藏、管理以及推广艺术家的理念。以北京千年时间画廊为例,他们通过在湖南长沙、湖北武汉、江西南昌开设分支机构和艺术空间,积累了在二、三线城市推广传播当代艺术,引导广大艺术爱好者去如何欣赏当代艺术、收藏当代艺术作品。通过几年的努力,部分藏家已经懂得如何欣赏、系统收藏当代艺术;当地的艺术家也通过展览交流,启蒙了新时代的创作理念,收获了具有当代创见性的创作手段。这类职业机构的介入能给整个区域内包括艺术家创作、民众的艺术启蒙、收藏家的收藏投资提供了符合时代需求的方法和专业的建议。随着千年时间艺术机构入驻景德镇,国际化视野和多年结合地域美术发展的经验,能够将先进的职业化艺术机构的运作模式带到景德镇,从而给当地带来全新的艺术体验和有效地推动发展。

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投资人的投入,营运和收藏资金的来源也基本靠投资人募集。尽管国家在土地政策和文化发展政策上有一定扶持计划,仍难以从根本上帮助这些民营美术馆专业化正规运营,更别说在学术梳理上的建树与馆际间的交流合作了。除少数资本雄厚的民营美术馆能够正常运营外,多数民营美术馆的发展之路仍步履维艰。

我国陶瓷类民营美术馆起步时间晚,发展时间短。因此更加需要政府相关专业部门在业务上引导、定期组织出访欧美发达国家吸取他们多年的发展经验。景德镇民营美术馆在发展上的问题相比其他美术馆来说,更加突出与尖锐。归纳主要有三大问题需要相关部门重视。其一,景德镇有部分陶瓷艺术家打着民营美术馆的旗号,实则是仅仅通过开一个卖场用来展销自己的陶瓷,并无美术馆的实质功能。以前的模式是前店后厂,现在改为前馆后场,实际上也是换汤不换药。其二,多数景德镇民营美术馆都未在国家相关部门备案,也未取得国家审批。一些私人专营店直接取名某某大师美术馆或某某单位艺术馆,直接混淆了公众对卖场与专业场馆的界限。这类民营艺术馆并没有起到对社会公共教育的功能,也没有在专业领域方面有鲜明的特质。其三,从业者间的攀比之风愈演愈烈,以致一大批学术低劣、藏品庸俗的收藏博物馆或是艺术家个人美术馆四处林立,不仅毫无价值可言,还浪费有限的社会资源。既然问题尖锐的提出,就必然有相应的解决措施。笔者以下罗列五点建议:第一,主管单位在审批民营美术馆的问题上,要在藏品品质、专业研究人员配备和场馆的硬件水准等方面从严审核。受限于民营美术馆的发展滞后、硬件条件落后、缺经费等种种状况,因此可对个别特点鲜明、立意新颖的美术馆,如有部分非关键性的指标未达标的机构可准许特批,并在将来给予专业指导及政策扶持。第二,组织相关的行业协会,比如民营美术馆协会之类的组织。这样不仅可以提供各馆际间交流的平台,还能将各具特质的民营美术馆进行详细分类,以便于有效管理、开展工作、提供业务指导。第三,将先进的美术馆学理论引入这些民营机构,从而提高管理层的专业素养。用新时代的眼光和标准来进行运营管理。第四,结合行业发展设立奖励机制,对贡献突出的民营美术馆给予资金和政策奖励。可以促进行业规范、增强竞争意识和美术事业的荣誉感。既然有奖励机制就要健全淘汰、退出、惩罚机制。对 不合格或违规的民营美术馆要求其限时整改,超出整改期限或整改后仍然不合格的单位根据严重程度给予吊销美术馆资质,摘牌、罚款等惩处。第五,民营美术馆是对公立美术馆发展的有力补充,也是我国美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协力各部委给予资金、土地等政策性支持并将其落到实处,以避免口号式的空头政策。主管部门要在民营美术馆的发展时间上给予更多的耐心,协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民营美术馆成长壮大,打造“大美术概念”以美育民、以美惠民。

结语

我国陶瓷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流变,一度是我们国家的文化名片。近几十年来陶瓷艺术在我国发展受诸多因素制约,以致日渐式微并脱离于现实社会生活。景德镇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窑火减衰,这值得每一位相关从业者自省。尽管如此,总有许多人的执著让我们为之感动。再者千百年来历史、人文、民俗都与陶瓷艺术有着剪不断的纠缠瓜葛,让我们从情感上也无法忍心对其置之不理、任其飘零衰落。不论景德镇也好,宜兴、龙泉或其他产瓷区也罢,都应当把握丰腴厚重的历史资源和产瓷区便捷的优势条件来发展陶瓷艺术直至复兴。继承传统、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系统总结景德镇陶瓷艺术现代转型的成功经验,反思其面临的困惑与挑战,深入探究陶瓷艺术未来发展方向和再创时代经典的可能性。同时阐释分析陶艺创作与理论架构的关系再结合艺术商业化的契机,给当代陶艺发展提供一条切实有效的发展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时代的陶瓷艺术能够再次振声于世界。

绘画市场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博物馆;古代绘画、藏品;经济价值;评估

一、背景情况介绍

中国古代绘画是传统艺术门类之一,是中华民族珍贵文物的构成之一。历史上由于天灾人祸种种原因消亡的绘画作品不计其数,而历经沧桑幸存下来的就成为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分散于民间以及各博物馆之中。

据统计,目前文物系统博物馆数量近两千家,它们中大都或多或少地保存有古代绘画作品。其中古代绘画馆藏量较丰富的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广州美术馆、旅顺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陈列馆、陕西省博物馆等。(1)

早在1983年3月,为全面、彻底地考察和鉴定大陆各博物馆与文物收藏单位所藏古代书画,文化部文物局曾组成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历时八年,在全国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考察、鉴定工作。这次工作鉴别了作品的真伪,区别出作品的优次,为今天我们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评估势在必行

如今,二十几年已过去,这期间发生了很多变化,不仅馆藏古代绘画量增多,而且一些事件也表明单纯的绘画藏品定级已不能解决诸多问题,需要对馆藏古代绘画进行经济价值评估。

(一)评估可为终止收藏时藏品出售提供参考依据

博物馆会因种种原因而发生藏品终止收藏(2)现象:如已经入藏的藏品,又被发现不符合馆藏标准或无保存价值;博物馆收藏方针发生变化;拥有数件相同或类似的藏品;博物馆缺乏在藏品储藏和维护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经费不足,为维持博物馆的正常运行、发展,需要换取资金等。(3)博物馆依法可以出售部分终止收藏后的文物。根据《文物保护法》中对禁止买卖文物范围的规定,可以认为: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依据国务院制定的处置办法处置不再收藏的文物时,有些是可以出售的,非国有馆藏珍贵文物之外的文物也可以出售。上海市人民政府2001年的《上海市文物经营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更明确规定:“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保存的文物中,属于无馆藏价值需要处理的,应当经市文管委审核批准后,进行公开出售或者拍卖。”

合理进行估价在博物馆出售藏品过程中至关重要,因为可以防止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或有人从中渔利。

(二)评估可为资产清查提供依据

《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文物事业单位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并规定固定资产包括文物和陈列品。单纯依靠会计账面价值在资产清查工作中是远远不够的,会计计价是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采用历史成本对固定资产进行计价。(4)几十年前,人们急需解决温饱问题,少有人能有雅兴搞收藏,所以文物价格极低,花十几元、几十元钱就能买到一幅品相不错的古代绘画,但到了今天,即使增值再慢,恐怕市场价格也要翻上成百上千倍了。况且博物馆中的很多藏品是通过接受捐赠、移交、调拨等途径入藏的,最初便没有价格。要想有效管理、科学规划,必须先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

(三)评估可解决外展中保险估价问题

当前对外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博物馆文物出境展览随之增多。但文物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因此一定要对外展文物进行保险。由其是古代绘画类藏品,本身对温湿度要求极高。在《文物出境展览管理规定》“文物出境展览的展品安全”一章中规定:“出境展览的文物应当按照经批准的展品估价保险。”要进行投保就必须有个准确的估价。同时在文物出境展览项目的书面申请中要提及展品的估价。一般来讲,由外方支付保险费用,但由中方提出保险金额。如定价合理,不仅有利于体现中国古代绘画的价值,而且在意外事故发生后还能得到合理的赔偿。

(四)评估可弥补藏品定级的不足

由于中国古代绘画内涵的丰富性,即便是属于同一级别的绘画作品,仍可区分出档次。为了更加有针对性地对每幅古代绘画作品进行保护和利用,需要明确区分其价值的高低。

由于古代绘画本身内涵的丰富性及其鉴定的复杂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部分作品符合一级文物定级标准而未被鉴定为一级文物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则是由于少数博物馆存在思想顾虑,“或担心精品被上级部门和其它单位调拨,或害怕确认为一级品后在出国展览中受到出境限制,或担心一级品认定量多,会给文物安全和养护工作带来麻烦,”(5)所以宁肯将一部分符合一级品标准的文物以未整理或待定级为名,不提供给文物鉴定组进行定级。

在我国除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外,大部分省也有地方文物鉴定机构。众所周知,绘画是具有地域性特点的(如海派、京派、岭南画派),鉴定自然也存在地域性差别。比如某家博物馆中可能会收藏有某一画家的大量作品,因为数量多,所以被定级为一般文物,但在其它博物馆中因只收藏有这位画家的一幅作品,就很有可能定为珍贵文物了。

(五)评估可弥补藏品计件的不足

《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有关于藏品计件方法的规定,但没有对成套藏品的确切含义做出进一步解释,仅笼统地提到单件藏品与成套藏品的区别。在汇总藏品数量时,都统一标准使用“件”这一量词,致使在单件藏品与成套藏品、成套藏品中综合计件与分别计件等问题上产生混乱。

由于绘画作品自身的复杂性,各博物馆在实际工作中计件标准不统一,所得的统计数字呈现出不同的内涵,与实际数量存在很大差异。

三、评估可行性分析

如今要对博物馆中的古代绘画类藏品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并不是无迹可寻的,具有可操作性。

(一)历史上早有古画买卖价格

有史可查的绘画买卖是从唐朝开始的。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名价品第》中说“(画价)分为三古,以定贵贱”,“董佰仁、展子虔、郑法士、杨子华、孙尚子、阎立本、吴道玄,屏风一片值金二万,次者一万五千;杨契丹、田僧亮、郑、乙僧、阎立德,一扇值金一万。”宋朝著名收藏家米芾曾花七百金买到唐王维的《雪图》,八百金买到徐熙《桃两枝》。在明代一幅后梁荆浩的山水可卖到30万钱。(6)《听风楼书画记》中记载了清代古画的价格:唐宋书画几十至二百两之间,元人书画在二十两至一百两之间,明人书画几十两。张大千曾以2000大洋的高价买一张戴进的作品。这些例子表明历代都存在古画买卖,并且还有价位可供参考。

(二)作品创作时有润格

润格“又称‘润例’、‘笔单’,即书画家出售作品所列价目标准之谓也。”(7)润格多为书画家自己开列。郑板桥当年悬挂于厅堂中的《笔榜小卷》中写到“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可见现在的古代绘画作品,在当时画家作画时就有价格。

(三)古代绘画仿制品有价格

仿制品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不可与原作并论,但观赏价值不相上下。近年不断推出的精仿品、高仿品售价均不低,如故宫博物院2006年对《雍正耕织图》(8)首次进行高仿制作,一册售价达1.98万元,其中第001号被联合国永久收藏。再如由“中国书画复制研发中心”仿制的《清明上河图》,售价为1.98万元。仅有观赏价值的仿制品尚且有如此高价,何况原作呢。

(四)购自拍卖会的藏品有价格

如果说以前博物馆收购文物的价格不能体现市场价值的话,那博物馆在拍场上经过竞拍所得文物的价格则是市场价值的体现。1995年故宫博物院自北京瀚海秋季拍卖会上拍得宋张先《十咏图》,开了国有博物馆在拍卖市场购买收藏品的先河。自此博物馆常在拍卖会上购得一些珍贵文物。

(五)私人购买后捐赠给博物馆的藏品有价格

有些爱国人士花重金买下珍贵文物后捐赠给博物馆,这种藏品在进入博物馆之前也是有成交价格的。如故宫博物院所藏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就是当年张伯驹先生以重金收购后,捐赠给故宫的。

(六)“馆藏绘画”上拍场

在文物市场交易中,大量赝品、伪作混迹于其中,常有名为“古画”,实则仿造自博物馆藏品的现象。交易时买家是当作真品购买的,成交价格或可看作是该件藏品的市场价格。

可见,博物馆中的古代绘画藏品并不是与“值多少钱”完全不沾边的。不论在当时,还是千百年后的今天,绘画都是有价可定的。

四、评估复杂性分析

由于绘画作品独特的艺术性,不能像铜钱等文物一样批量生产,使这世上不存在两幅完全相同的古画,要在千差万别的古代绘画中寻找评定标准和规律,的确很复杂。

中国古代绘画与哲学、文学、伦理学、音乐、舞蹈等有着密切关系,渗透着中国儒、道、释各家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可以说是博大精深的,尺幅间体现了多种书法、绘画、印章、文化历史内涵等因素。

在美学中,艺术品给人以审美愉悦是其根本价值所在,但问题是人们的审美价值取向并不一致。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对绘画的认识因人而异,同样的一幅作品,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要想整齐划一的判断作品艺术价值的高低是很困难的。

但不管怎样,博物馆中的古代绘画都是国家宝贵的财富,应该在金额上得到反映,在价值上得到体现。

五、结语

任何事情开始时都存在不完善,在不完善的基础上,才有完善。但不管怎样,古代绘画藏品作为国家财富,都应该在金额上得到反映,在价值上得到体现。

正如古陶瓷博物馆馆长路东之所说:“我们整个社会已经转型成更加资本化的社会,人们需要更直接的价值判断。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无论多么文化,你都被迫需要和接受一个价值定位,一个比较方便一般情况下认可与使用的价值衡量。”(9)

总之,古代绘画类藏品评估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适用性,还任重道远,有待努力。

注释:

(1)中国博物馆学会编:《中国博物馆志》,华夏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

(2)博物馆藏品的终止收藏指博物馆由于某种原因而通过一定程序,把博物馆的某件藏品从藏品档案中注销,剔出去,使它永不或暂不作为该博物馆的藏品而存在。(张健、张荣:《博物馆藏品的终止收藏》,《中国博物馆》1988年第3期,第52页。)

(3)张健、张荣:《博物馆藏品的终止收藏》,《中国博物馆》1988年第3期,第52页。

张健:《博物馆藏品征集和终止收藏中的道德问题》,《中国博物馆》1999年第1期,第53页。

(4)肖翔、何琳主编:《资产评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2006年8月第1次修订,第2页。

(5)李耀申:《全国馆藏一级文物鉴定确认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中国博物馆通讯》1993年11期,第9页。

(6)陈梦麟:《书画价格与书画收藏》,《文物天地》2006年第10期,第106页。

(7)吴晓丛:《品读“润格”》,《收藏》2001年第3期,第72页。

(8)故宫博物院所藏《雍正耕织图》是历代耕织图中的精品,乃是雍亲王特命数名宫廷画家以其本人及福晋等为原型,费时数年绘制后,进献给康熙帝的,每幅上都有雍正御笔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