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农业发展的建议

对农业发展的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第1篇

>> 大庆地区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巴州地区设施园艺发展现状与思考 古交山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天津市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天津设施农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丹东地区设施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晋城果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左权县核桃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赤峰市设施马铃薯生产现状、问题及建议 华南地区蔬菜设施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西北高寒地区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必要性与建议 广州花卉设施栽培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城郊设施农业的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建议 红古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铜仁地区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马鞍山地区水生蔬菜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伊犁地区鲜食葡萄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 临潭县粮食生产现状与未来发展建议 新昌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建议 镇沅县振太镇油菜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潘百涛,刘晓红,印东生,等.中国北方地区节能日光温室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2005(2):15-17.

[3] 红狐.大庆将建设全国最大农产品集散中心[EB/OL]. [2012-04-17]. .

[4] 大庆市专家委员会课题组.关于大庆市棚室经济科技支撑与服务体系研究[J]. 大庆社会科学,2012(5):52-58.

[5] 张宏雨.大庆市2012年棚室经济发展情况[EB/OL]. [2013-03-10].http:///zwzx/View.aspx?id=106460.

[6] 程国谟.以棚室经济为牵动 打造龙江果蔬第一区――关于大同区加快棚室经济发展的调研[J].大庆社会科学,2011(4):60-62.

[7] 于立河.大庆市发展棚室经济市场预测[EB/OL]. [2011-08-04] .http:///news/News_View.asp?News

ID=101.

[8] 刘力,鲍安红,曹树星,等. 温室大棚内环境自动化控制方案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3 (1):90-93.

[9] 丁润锁,宁书臣,张景岐,等. 温室大棚清洁装置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4):66-67.

[10] 刘德福,李泽宇,王迪,等.大庆市棚室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151-153.

[11] 詹嘉放,宋治文,李凤菊,等.日本、荷兰和以色列发展设施农业对中国的启示[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6):97-101.

[12] 王葳.兴安盟农研所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规划[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5):107-108,114.

对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第2篇

一、对我国农业金融支持研究现状的分析

与国外比较,我国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仍然不健全。虽然政府给予了很多惠农政策,但效果并不很理想,尤其是民间组织没有与政府形成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来共同支持农业发展;金融机构也未能给予农业发展更加优惠宽松的信贷条件。根据高振宇(2005)的研究[1],我国农业财政支出总量在绝对数字上不断上升,但是农业财政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在不断下降。主要是现在中央政府只承担很低的农业支出份额,筹资主体由县、乡两级财政负担所造成。对此,解决农业发展应该首先利用高新技术提高粮食产量,调整农产品结构,而农村基础教育支出不应该与县乡等基层财政收入直接对应,应该由更高级直至中央财政承担。赵黎明,张心淼(2010)[2],在分析城市反哺农村问题中认为,农业问题的特殊性应该充分考虑客观的地理和气候等因素,非常谨慎地给出因地制宜的对策建议,不能套用一般经济理论一刀切地解决农业发展问题。在其研究综述中对于城市反哺农村的研究也都提出了各自的建议,但是,没有对政策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充分的分析。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保险保障机制的建立对农业风险的防范,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意义十分重大。因此我国应该逐步建立政策层面的农业保险保障机制。张新光(2008)[3]认为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不足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低效与高农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必须使农业生产市场化。让城市化和工业化产生的效益反哺农业。武翠芳(2006)[4]在农业信贷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中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信贷对农业产出的贡献仍是相对较低的。农业固定资产在农业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劳动力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已居于次要地位。农业信贷中只有流动资金贷款,而没有固定资产贷款,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影响到农业经济增长,因为许多结构调整是同大量的固定资产、基础设施投资相联系的。

二、对日本农业金融支持研究现状的分析

彭述林(2008)[5]对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进行研究发现,伴随着新粮食法和WTO农业协定的实行和签订,日本要扶植发展本国农业经济,提高国内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农产品销售及流通效率。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深刻调整,一方面减少了粮食补贴,另一方面加大了农业现代化人才的培养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从而实现了日本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日本每次颁布一项新的惠农政策都会有相应的法规与之配套。因此日本农业发展对中国的启示是健全与农业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中国农业发展,实施时有法可依,为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投资广度和深度,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扩大基础农业服务的投入。吴宇(2009)[6]在研究中提到给予农业发展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林渔业金融公库。其主要目的是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切生产和加工融资农协系统是农业机械等设备投资的主要资金提供者。同时也贷款给有关联的如化肥、农业机械等大型企业。另外日本的制度金融通过债务担保等将银行的资金注入农村,农协向农民提供的担保来自于政府的利息补贴和信用担保。利息补贴能有效地调动民间资金进入农村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可以用于农村生产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措施都有效地调动了资金进入农村的积极性,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日本政府的支持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有力支撑。日本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覆盖面广泛的农村合作金融业务是日本农村合作金融支农的成功经验。相对于日本农业经济组织的建设和功能来说,我国现阶段的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大都是有其名而无其实,整个农村状况是农户以个人为单元。没有有效的农村合作组织统一组织和指导农民在农村的生产与发展,国家层面更是没有专门为惠农而建立的农业组织。而日本农协主要建立在社区一级,在农业发展中覆盖面广,措施到位,从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到农民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各个领域有效地将农民组织起来,发挥规模效应成为农户进入市场的渠道。农协组织自上而下结构,覆盖了整个农村地区,改善了日本农业生产和发展,是日本重要的组织体系。日本农协从金融、保险、医疗及其他社会服务几乎无所不包,为农业生产提供全过程服务。可见,日本政府履行相应职责、多渠道筹集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保证日本农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对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河北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9月17日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它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一、河北蠡县麻山药特色农业产业化现状

保定蠡县麻山药已有3,000年种植历史,是当地农民长期栽培、生产过程中培育出来的特色产品,2004年12月,蠡县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麻山药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列为第五批国家级示范项目。2005年,蠡县麻山药被正式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5~2010年蠡县麻山药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左右,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千元左右,安置富余劳动力2万多人。2011年,全县麻山药产业实现产值10.5亿元。

二、河北蠡县麻山药特色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基地规模化程度低。千家万户生产的“小农”格局应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如果农业进入市场的“原”字号产品格局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即使形成了一定优势的产业,但专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有基地、没规模,有产品、没品牌的现象较为突出,在蠡县麻山药基地走访中发现大多数农户仍然是“小而弱”、“小而全”的经营方式,与当前现代农业大市场、大生产需要之间的矛盾还很突出。

(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差。麻山药产业相关的龙头企业数量少,大部分企业经营规模小,加工技术含量低,初级加工农产品比较多,精深加工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少,更缺乏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精品产品、名牌产品,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三)社会化、服务化、组织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化、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育滞后,跟不上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有些专业经济服务组织与农民的联结就会处于松散型状态。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建设的市场比较少,已建成的专业市场仅仅停留在一般性的农贸市场上,缺乏专业特色,仍是传统的自产自销模式。加工、运销等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助协作、联动发展的互惠互利的关系不紧密,带领和组织群众参与市场竞争的作用发挥得不够。

(四)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市县财政紧张,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投入不足,导致诸多龙头企业和农户资金短缺,难以实现规模壮大和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大部分龙头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差,有效的抵押物不足,银行信用等级不高,普遍存在贷款难、筹措流动资金难的局面。

(五)现行的服务体系不能满足产业化发展要求。目前,蠡县抓农业产业化还停留在就产业抓产业、就企业发展企业、就项目上项目的水平上,对农业生产缺乏整体把握和规划。政府部门提供的现行服务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和广大农民的需求,在农民急需的销售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资金服务、法律服务方面的作用发挥得不够。

三、加快河北蠡县麻山药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议

(一)种植户方面

1、联合种植户,走农业合作道路,实现种植规模化。蠡县是麻山药之乡,麻山药种植面积全国最大,但蠡县麻山药的种植是小农户个体种植,种植业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而且种植户收获麻山药之后也是自行销售,销售没有统一,就是说蠡县麻山药没有形成种植销售一体化,虽然有个别地方有麻山药收购销售的企业,但为数不多,也没有种植销售一体化的企业,这导致种植户融资只能通过个人向亲友借款和向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获得资金,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金额有限。所以,我们建议蠡县麻山药真正形成产业化,首先要联合种植户,建立特色农产品产销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种植,统一管理。

2、建立供销一体化,形成品牌企业。在种植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麻山药企业,形成麻山药产业,统一种植,统一销售,将全国各地的销售商组合成销售连锁,形成蠡县麻山药品牌销售,供销无间断、有关联。专做麻山药供销,既方便收购销售,又有利于向农业发展银行贷款,改变融资现状,扩大企业声誉,带来更多效益。更可以在供销一体化的基础上做麻山药加工企业,做麻山药饮料、麻山药粉等,充分利用麻山药,丰富麻山药产品,发展成品牌企业。

3、学习新技术,做新型农民。麻山药的种植加工需要技术的支持,必须坚持技术的创新,以技术改革带动产量增加,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千千万万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现代农民应是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农民,由于生产者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所以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麻山药产业中,农民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凭借自身力量提高产量。

4、借助政府或银行政策,实现种植户和银行、政府的相互对接。特色农业产业化的道路需要资金的支持,但仅凭种植户和企业单个的力量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支持产业化的发展,这些年来,政府出台了惠农政策以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发展银行也就根据相应的宏观政策调整贷款投资策略,种植户如果根据这些政策进行种植,会更加顺利,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也会越来越好。

(二)政府方面

1、加大支持力度,引导特色农业发展。政府对麻山药产业的大力支持对其发展是十分有利的,政府的支持可以使麻山药的产业化之路更加通畅,还可增加麻山药产业中相关人员的信心。具体做法有:引导种植户走合作化之路,为麻山药的规模种植搭建平台,给予相关政策指导;以政府的力量寻求种植中先进的技术帮助;实施奖励优惠措施,对于突出的种植户、企业进行一定的奖励和优惠等。

2、坚持技术创新,发展现代化特色农业。麻山药不可在同一块地里连续种植,重茬影响产量,而且麻山药地面鞅长,鞅杆的搭法都需要新的技术,新技术的引进让种植户自己去搞会面临一定困难,政府出面更好解决。对于麻山药企业,政府需要提供技术信息,支持技术改进创新,以技术创新推进产业化发展。

3、重视人才兴业。任何一个产业都离不开人才的投入,麻山药产业也如此。在麻山药种植阶段需要技术人才来改进生产提高产量质量;在加工企业,需要懂技术的人才来操作机器,还要有科研人才搞创新;在销售阶段也需要营销人才;将来产业化做大后,企业中少不了管理经营人才。所以,人才要从现在抓起,它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农业发展银行方面。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的政策性银行,支持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利息低、投资大的优点,但是要取得农业发展银行的投资(贷款),要走相对复杂的程序,并要有一定的条件才行,农业发展银行并不支持个人贷款,这些制约着麻山药产业化中向农业发展银行集资以促进麻山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调查,我们总结了以下建议:

1、适当扩大投资规模,降低投资门槛。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的投资要求必须是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不对个人投资,并且企业在向农业银行申请贷款时要有两处房屋作为抵押,因此投资规模有局域性,这就限制了贷款。银行可以在制度允许的基础上对投资要求稍作调整,降低投资门槛,争取更多的投资项目。很多小企业对于银行的高门槛投资项目望而却步,若投资门槛降低一些后,可能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贷款。

2、加大宣传力度,透析投资制度。农业发展银行的投资项目并非很多,有它本身投资条件限制,但也有农业发展银行及它的投资条件不为很多企业所熟知而不去寻求贷款的原因,并且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对农业发展银行的投资条件都不了解,所以我们建议银行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企业了解农业发展银行,了解相关的支持政策,促进麻山药企业的形成,使企业向银行要求的条件迈进,争取农业发展银行的大额贷款,实现互利共赢。

3、建立合理的还款督促制度,降低信任风险。银行贷款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最关注的就是企业的信用,有些企业即使达到了条件要求也会因为信用的问题无法取得贷款,或者有些企业往往无法及时还款,这就要求银行建立完善合理有效的还款督促制度和一系列的失信处理措施,降低信任风险,让银行放贷放心。

主要参考文献:

[1]许建国.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对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22-02

一、哈尔滨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一词最早在台湾使用,是指利用农村设备和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和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和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益,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近年来,哈尔滨市休闲农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扩大,休闲农业的类型也在不断拓展,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既展现了哈尔滨地区特有的民俗风貌,又满足了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哈尔滨市休闲农业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我市的休闲农业已经形成了由农业旅游示范点、农家乐、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共同构建的发展格局,发展态势良好。我市拥有东金集团葡萄王国和省森工总局平山鹿苑两个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正大集团绿海田园、延寿县欣悦山庄、尚志市元宝“中国文化第一村”、北大荒现代农业园等九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有尚志市吕家围子、南岗区红旗满族乡、呼兰区黄土山和宾县二龙山马家村等规模较大的农家乐近百家;有道里区太安村、道外区民主乡朝鲜族村、香坊区黄河村等新农村建设试点九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哈尔滨市休闲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一)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一般被传统的认为是“农家乐”,是一种以“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院、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品”为主要内容的休闲农业。

1.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原因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始终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政府开始提高对休闲农业的认识并积极制定政策措施以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此外,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能够有效缓解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由于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具有投资少,收益快的特点,城市周边闲置劳动力开始参与到休闲农业的经营,“农家乐”这种经营模式应运而生。

2.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特点

第一,地域特色显著、内容多样。我省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自然条件使得野生生物资源、水果、蔬菜种类繁多,为发展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自然条件,也产生了不同的农事活动和传统习俗,使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具有多样性的特征。第二,客源市场丰富、游客重游率较高。农务参与型休闲农业多处于城市近郊,出行方便,往返时间短、花费较小。大部分城市居民可以利用周末、“五一”黄金周和“国庆”黄金周和带薪假期这几类公共假期体验“农家乐”的休闲活动,使游客既能休闲观光又能亲身体验农作活动。

(二)乡土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1.乡土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原因

黑龙江省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不同的地域环境和多民族类型形成了广泛的农业民俗。发展乡土民俗型休闲农业不仅能够促进传统农业的升级与发展,而且对于保存传统民俗文化和传承农业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哈尔滨市道外区民主乡朝鲜族村是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

2.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优点与缺陷

哈尔滨市民俗与人文资源丰富,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建筑、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罕见的民风习俗都极大丰富了我市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的内容。

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第一,当地对于本土的民俗保护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农村的传统本质。第二,休闲农业经营者的品牌意识还比较薄弱,对于休闲农业的开发项目和农产品容易跟风经营,对具有乡土特色的产品尚未进行充分挖掘,没有树立地区的特色品牌。第三,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多数以农户自主经营为主,自主开发与管理导致了民俗体验型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与统一管理。

(三)科普教育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北大荒现代农业园是哈尔滨市科普教育型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科普教育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这种发展模式通常依靠现代高科技设施、生产流程与高新技术,使游客在参观体验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还能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流程,尤其对学生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四)观光采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

1.观光采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特点

观光采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主要出现在大、中城市的周边区域,规模大且内容丰富。面对城市居民高层次与多样化的休闲需求,观光采摘型休闲农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发展规模逐渐壮大。以观光采摘型发展模式为经营模式的休闲农庄和农场不断丰富瓜果和蔬菜等农产品的种类,以满足城市居民多方面的需求。哈尔滨市松北区万宝镇葡萄王国便是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观光采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优点与缺陷

观光采摘型休闲农业地处大、中城市近郊,交通便利。城市居民利用周末或其他闲暇时间既可以欣赏农村的自然风光,又可以采摘新鲜绿色的水果和蔬菜。花费少、时间短便能融入自然,放松身心,因此对城市居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哈尔滨观光采摘型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也存在如下缺陷:季节性较强;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较低;经营不规范,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导与扶持,大多数休闲农庄均为自发式开发与经营。

三、哈尔滨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哈尔滨市发展休闲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加快发展哈尔滨市休闲农业应科学规划、正确指导、合理定位、大力扶持,形成“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推动、充满活力”的休闲农业发展新局面,全力打造生态旅游、绿色旅游、文化旅游,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的需求。

(一)制定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

制定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一是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重视环境开发与环境保护,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二是对乡村文化资源要深入挖掘,突出乡村原生态特色,增强本地区的旅游吸引力。三是重视对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生态环境和景观的过度开发,强化对原始环境的保护。休闲农业综合性强,波及面广,为了引导其健康发展,政府应当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休闲农业进行综合管理。对哈尔滨市休闲农业的资源、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科学评估和预测,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对休闲农业进行统一规划和正确引导,合理开发,实行规范化管理。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哈尔滨市休闲产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休闲农业的硬环境,为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应以交通、景区设施、综合配套设施和接待设施为重点,提高景区可进入性和服务接待质量。同时,改善旅游环境及接待设施的卫生条件,完善水电设施,使厨房、餐厅、卧室、浴室、厕所及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达到接待标准,满足游客对饮食卫生、生活方便、住宿安全、信息顺畅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提高休闲农业整体的产业竞争力,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打造产品品牌和精品项目

目前大部分休闲企业欠缺品牌意识,管理水平较为落后,品牌化发展呈现不平衡状态,没有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休闲产品。在突出乡村的自然景观优势的同时,更要体现乡村传统文化积累的深厚底蕴,充分挖掘乡村文化的内涵。在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借鉴和吸取先进地区的成功发展经验,突出地方特色与优势,形成休闲农业精品项目,满足游客高层次、高品位的休闲需求。

(四)加大对休闲农业的宣传力度

采取多种营销方式对休闲农业进行广泛宣传策划,提高哈尔滨市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一是充分利用“哈洽会”、“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节”、“冰雪节”等会展经济发展的机遇开展各类丰富的宣传活动;二是形成休闲农业旅游景点与旅行社的合作机制,借助旅行社的品牌与影响力,对休闲农业景点进行深层开发,扩大营销活动的辐射范围,以吸引客源;三是建议成立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在行业自律、市场营销、协调服务等方面的影响与作用,积极探索“政府+行业协会+旅游景点+旅行社”的运行模式。通过以上途径,着力倡导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为主题的休闲农业旅游,打造哈尔滨市“春赏花、夏耕耘、秋摘果、冬滑雪”的四季休闲农业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王红姝,田甜.对哈尔滨市休闲农业的认识与思考[J].旅游经济,2012,(1).

[2]帅娅娟.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5).

对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第5篇

以实施省、市《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为契机,各地依托当地农村旅游资源,突出地方特色,重点将景区、景点周围、城市周边建设成全市休闲农业的重要集散地,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致富,逐步形成由“政府引导、基层(单位)主导、社会参与”的发展格局。

1.1强化领导,靠实责任天水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连续多年与农业等49个成员单位签订了旅游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县区将发展旅游产业摆上了重要位置。各级农业部门也明确了工作机构、靠实了工作责任。初步形成了部门联动,共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合力。

1.2广泛宣传,推介品牌充分利用黄金周、小长假、“伏羲文化旅游节”等节假日进行宣传推介,邀请天水市具有代表性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单位和产品)积极参加省内、国内各类旅游推介会、交易会,加大对农业高新技术园区、麦积区朱家后川村等农业休闲目的地和休闲农产品的宣传,一批具有高旅游价值的农业旅游产品得到了社会认可,如“航天牌”和“后川农家乐”已成为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知名品牌。甘谷大漠行麻鞋、秦安县王尹兴农草编绣球和秦安县河湾桃花景观图片同时亮相“中国美丽田园图片展”。

1.3制定政策,优化扶持2012年,天水市人民政府同时出台的《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意见》(天政发〔2012〕115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天政发〔2012〕116号),为进一步有效落实土地流转奖励政策,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休闲农业等经营主体用地问题,加快休闲农业发展步伐打下了良好基础。2014年11月《天水市休闲农业发展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明确提出要着力打造山地生态绿色休闲度假区和民族风情体验区的发展思路。

2天水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天水市各地积极引导当地发展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优势特色的果木园林观光游、农村居民民俗游、高新技术示范园区科技游、绿色旅游带生态游等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较好地实现了农业从单一的生产功能向产品生产、生态保护、休闲服务、文化传承等功能的拓展,有力地促进了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发展的转变进程。在麦积区,农家乐接待旅客人数年均递增20%,累计接待游客400万人次,旅游创收10675.3万元。2011年3月,麦积区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3年11月,秦安县何湾桃花入选“中国美丽田园名单”;2013年12月,秦安县南苑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区被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14年12月,秦州区罗玉大樱桃专业合作社被省农牧厅认定为“甘肃省休闲农业示范点”。

3天水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天水市的休闲农业虽然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其发展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全市休闲农业缺乏总体布局规划,重复建设,低档次“农家乐”比较多,经营规模普遍偏小,经营运营和服务品质良莠不齐,很难保证稳定的客源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旅游休闲功能单一,综合竞争力差,缺乏特色休闲体验项目和观光度假型产品;三是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较低,尤其缺乏商务休闲度假设施和休闲项目,难以满足商务、公务客人的需要,综合竞争力差;四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存在着很多游客“不回头”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客流量增加与知名度提高;五是休闲农业宣传不够,知名度不高;六是休闲农业工作经费空白,基层工作断层。

4天水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充分利用陇东南、大关中的农业旅游消费市场,利用本地特色涉农旅游资源和市场需求,通过市场运作,提供农产品采摘、乡村生活体验、休闲娱乐等活动,增强农业旅游的知识性、参与性,延伸农业旅游内容,提升农业旅游的休闲功能,打造城市休闲型农家乐旅游品牌,用丰富的农业旅游服务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1加强领导,强化宣传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创新思路,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进一步加强对休闲农业的领导。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氛围。通过举办或参与各种节庆,节会以及农博会、农展会等活动,搭建平台,设立窗口,展示休闲观光农业风采,扩大市场占有率。通过项目策划包装,打造精品亮点,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休闲观光农业有序、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4.2建立示范点,发挥品牌效应通过重点支持示范点建设,不断探索总结休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和好经验,带动和吸引民间资金投向休闲农业产业,逐步形成“有重点、有特点、有亮点”的特色农业旅游和休闲农业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4.3强化培训,提升经营水平加强对休闲农业有关人员的培训培养,重点加强休闲农庄或农家乐负责人、经营者的培训,培养一批发展休闲农业的带头人,提升各经营主体的经营水平,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4.4拓展思路,抓好品牌文化在继续打好“城市牌”“假日牌”的同时,将天水的文化特色和当地的产业特色相结合,打好“文化牌”“餐饮牌”和“特色产业牌”。让游客通过品尝健康农家菜、享受恬静绿色的慢节奏、参与古朴快乐的农事活动、体验各具特色的乡村民俗,真正体味绿色、环保、健康的休闲农业的自然魅力。

4.5科学规划,落实资金扶持各级应当从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出发,科学规划,设立休闲农业发展专项经费,加大投入,用于支持休闲农业指导管理和发展建设工作,搀扶休闲农业企业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的补贴,促进“政府引诱”功能的发挥,逐步吸引农民自有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发展休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新农村建设中来。

4.6加强管理,完善相关政策休闲农业是介于农业和旅游之间新型产业,建议按照“以农为本”,多部门联合,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精神,从开办登记、诚信经营、技能培训、监督管理、扶持政策、信息披露等方面出备可行的管理政策。

对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第6篇

助推魔芋产业发展的“倔老头”

黔东南州中部的雷公山森林茂盛,气温阴凉,适合魔芋生长。在当地发展魔芋产业,是周定生多年的心愿和研究课题,更是他助推特色农业发展的一个“兴奋点”。2003年退休后周定生一头扎进大山深处,考察、调研提出的“充分利用雷公山区的森林资源,种植魔芋、中药材等,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等建议,得到当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有一次,周定生率队调研一个示范种植点,天下大雨,行至半山腰时,他突然脚下打滑,摔下10多米高的坡坎,大伙都劝他折返,他却开玩笑地对大家说:“魔芋产业还没搞好,就要我去跟马克思报到,他老人家不收。”脾气倔强的老周,被老伴儿无可奈何地称作“倔老头”。

数年艰辛终如愿,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黔东南雷公山区魔芋产业化已初具规模,仅台江县、雷山县就有魔芋良种基地万余亩,并已初见效益。周定生协助台江县申报的《魔芋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与加工开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并落地实施。

发展山区特色农业的“智多星”

“黔东南生态环境好,发展特色农业大有可为。”谈到农业,周定生总是滔滔不绝。

茶叶是黔东南的特色产业之一。2006年,周定生向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茶园”的想法,并深入调研考察,提出科学发展茶产业的建议,得到了黔东南州及各县的重视。目前,全州生态茶园已超过10万余亩,优质茶叶年产值突破2亿元。

施秉县原是国内著名的太子参主产地之一,前几年出现产量和质量下滑趋势,周定生深入考察分析后提出了“加强种源建设,科学种植”的调研建议,使得当地太子参的经济效益得以彰显。

“力所能及地做一点有利于地方发展和老百姓致富的事情,是我最大的心愿。”退休后的周定生,先后对黔东南发展中药材、茶叶、果树、蔬菜及农业观光旅游等进行广泛调研。他主持编制的《黔东南州凯麻通道特色农业发展规划》《从江县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等,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近年来,不少特色农业开发项目得以实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热心服务群众的“多面手”

对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第7篇

关键词:节水农业;有限灌溉;生物节水;制约因素;对策;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S279.252-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06-0116-03

山东省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业是用水第一大户,节水潜力最大的也在农业。找出制约节水农业发展的因素,提出科学合理的加快节水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1 山东省农业水资源形势

山东省是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之一,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有303亿立方米,人均334立方米,不到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6,仅为全球人均水资源量的1/25,远小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1 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属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地区。而且,山东省现有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接近极限,基本没有新水源可补充,每年有40亿立方米的用水缺口。

农业是山东的用水大户,用水量约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0%,其中90%是灌溉用水。山东省现有耕地7133万公顷,有效灌溉面积为4988万公顷。冬小麦、夏玉米、棉花和花生是山东的主要农作物,由于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和降水与作物需水耦合在时间上存在差异以及农作物的复种等,天然降雨不能满足作物正常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农业高产稳产必须依靠灌溉。

据中国工程院预测,在不增加灌溉用水的条件下,2030年全国缺水高达1 300亿~2 6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500亿~700亿立方米。如果把农业灌溉水利用率由目前的45%提高到发达国家的70%,则仅节水灌溉一项即可节水900亿~950亿立方米,不仅可以解决7亿吨食物生产的用水,还可以富余400亿~5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用于国民经济的其它重要领域。同时,我国每方水生产粮食不足1千克,而发达国家为2千克以上,以色列已经达到8千克。有专家估算,通过种植抗旱节水高产品种,减少灌溉次数和定额,每6667m2年节水100立方米完全可能。

目前,山东省灌溉水平均利用率仅为57%,种植业灌溉定额每6667m2高达280立方米,而发达国家可达60%~70%,以色列水分利用系数高达90%。如果推行节水农业,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0%~15%,到2020年山东省农业节水潜力近60亿立方米,相当于6个大型水库的库容。因此,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潜力很大。

2 山东节水农业发展现状

山东省一直重视发展节水农业,2006年首次明确建设节水型社会具体技术指标,指出要在现有基础上从农田里一年“攥出”40亿立方米的水分。2010年制定的《山东省建设节水型社会“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农业节水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

近年来,山东省以发展高效农田灌溉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农业节水工作,节水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省节水灌溉面积发展到360万公顷,其中高标准、高技术含量的工程农田灌溉面积已发展到202万公顷,建设了青岛、烟台、威海、淄博、潍坊、德州6个国家级节水示范市,曲阜、滕州等36个国家及省级节水增效重点县,650个高标准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区。通过节水工程建设,全省农田灌溉用水量逐年下降,农业节水灌溉率由2005年的39%提高到了2010年的43%,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由2005年的54%提高到了2010年的57%。

3 山东省节水农业深入推进的制约因素

31 缺乏指导节水农业发展的系统规划

近期,山东提出缺水山丘区、平原井灌区、引黄井渠结合灌区、沿海经济发达缺水区等不同类型的节水模式,但当前节水农业发展仍带有一定盲目性,有些地方在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过程中不能够因地制宜,致使节水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32 节水技术的综合集成不够

将工程节水、农业节水和生物节水相结合,形成高度集成的综合节水技术体系是当前节水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许多国家研究的热点。但是,目前山东省在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推广,缺乏工程节水技术与非工程节水技术紧密结合的综合集成技术,导致技术推广困难、实用性差。

33 节水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和推广力度不够

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不足,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仅限于经济作物,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整体配套性差,难以满足现实需求。抗旱品种和相应节水配套技术缺乏,提高工程节水和生物节水创新水平,是节水农业研究的重大课题。

34 节水农业的保障体系不完善

一是节水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已建灌溉工程维护资金不足、老化失修,灌溉面积及灌溉效益逐年衰减和降低;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达不到应有的发展规模。二是节水制度不完善。缺乏完善的用水计量计价体系;节水补偿机制不完善,使用节水设施会增加生产成本,导致农民节水意识和积极性不足。

4 加快节水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41 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节水发展规划

根据各地区经济基础、水资源承载力、土壤、作物种植等具体条件,制定相应的节水农业发展模式,以实现农业水资源供需的基本平衡。一是突出地方特色建设节水工程,如黄河三角洲应发展压碱节水灌溉工程,引黄灌区、水库灌区、井灌双灌区等应根据灌区特点,发展相应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二是统筹考虑节水灌溉和旱作农业,建立与地区发展实际相适应的节水型农业结构。旱地耕作要从增强抗旱节水增产能力出发,改革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栽培模式,建设田间土壤水库;灌区要从减少水资源浪费出发,发展节水灌溉,采取低压管道输水、水畦灌溉、行走式和移动式补灌等措施,节约农业水资源。

42 实施污水、咸水灌溉的开源工程

为缓解农业用水的紧张局面,除做好常规水资源的节约,还应开辟新水源,新水源包括浅层地下咸水和污水。一是咸水灌溉。全省有不少咸水资源,开发利用咸水资源,弥补降雨或地面淡水不足,是促进农业持续增长的一项积极措施。但是应注意对盐分和灌溉时机的控制,避免发生盐分积累。二是污水灌溉。利用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再生水)灌溉农业。目前有些发达国家再生水灌溉面积已占全部灌溉面积的30%,我国污灌面积达1333万公顷以上。建议学习国内外先进污灌经验,结合防污体系建立,将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作为解决未来水资源紧缺的一项重大措施来对待,加强研究与示范,逐步扩大推行。

43 实行有限灌溉

水分亏缺并不总是降低产量,许多作物和果林在一定生育阶段适度干旱对节水和增产都有利,可以实行有限灌溉,这一认识已在大量实验中得到证实,当前的关键是要解决大田生产条件下的可行性问题。在大田条件下实行有限灌溉最终要走精确的按需灌溉之路,以作物实际需水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对农田进行“非充分”供水。建议设立综合性精确灌溉研究项目,联合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灌溉设备研究等多个学科,协作研究,形成适合山东实际的有效灌溉制度体系。

44 建立节水农业技术体系

根据当地节水农业发展的状况和技术基础,将工程与管理、水利与农艺、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等紧密结合,研发实用性强、成本低廉的节水设备和技术,研发抗旱节水新品种和配套种植技术,组装形成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并建设高标准节水农业科技示范区,促进农业高效用水管理的规范化、灌溉技术的产业化与规模化。一是推广微集水工程及节灌补水技术。通过农业工程和农业生产措施,将自然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人工再分配,提高利用效益。二是推广耕作与覆盖保墒技术。通过地表耕作与地面农膜和生物覆盖的途径,减少地面渗漏,最大限度地接纳保存雨水,实现节约用水,增产增效。

45 重视节水耐旱新品种和配套技术的研发

生物节水是进一步实现大量节约农业用水的关键环节和最终潜力所在。挖掘植物自身的高效用水潜力,选育出抗旱节水新品种、新类型被认为是生物节水的核心目标。建设设立科研专项,大力支持耐旱节水作物新品种和配套种植技术的研发,促进早出成果。同时,根据不同作物需水耗水规律,确立节水种植结构,推广耐旱节水高产作物品种和垄作节水、培肥地力、种子包衣等抗旱栽培技术,变对抗性种植为适应性种植,制定农作物高效节水标准和规程,提高作物自身的节水效率和水分利用率。

46 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机制

节水农业不仅是农业本身的问题,也是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系统工程,应将其作为一项战略性工程来实施,建立长效的节水农业发展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一是加大农业节水投入力度,设立财政资金专项,大幅度增加各级政府对节水工程的投资规模和补助力度。二是建立完善的用水计量计价体系,健全农业用水计量设施,按量收费,制定梯度水价政策,对超过灌溉用水定额的要加价收费。三是完善农业节水补偿机制,根据节水灌溉工程的节水效果,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给予补偿,降低农民对节水灌溉的投资,并保障农民进行农业水权转移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参 考 文 献:

[1] 陈萌山把加快发展节水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举措[J] 农业经济问题, 2011,2:4-7

[2] 姜言明山东省首次明确建设节水型社会具体技术指标[N] 大众日报, 2006-9-20

[3] 郑 芳,胡继连山东省节水农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 山东社会科学, 2007,3: 84-87

[4] 张宝东,王殿武,吕 杰节水农业体系及节水潜力分析[J] 地下水, 2011, 33(1):87-90

[5] 王 昱,张世忠,王 玮发展节水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7, 5:62-62

[6] 刘 松,廖情涛,谢 聪我国节水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水利水电市场, 2010, 3:8-10

对农业发展的建议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农业发展;现状;建议;云南西盟;力所乡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4-0274-02

Investigation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Lisuo Town in Ximeng County

WANG Hai-fan 1 YAN Kuan 2

(1 Yunnan Forestr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Kunming Yunnan 650224; 2 The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of Lisuo Town in Ximeng County)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promote the adjust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structure,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and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e.It is also a powerful guarantee for the people in the minority areas in the border areas to achieve poverty alleviation.An accurate grasp of the basic development of local agriculture,find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to fully tap the growth potential of agriculture,can strengthen rural economy ″blood″ function,and will increase the local people to realize the pa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Taking Lisuo Town of Ximeng County for example,it research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ca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ethnic minority border area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present situation;suggestions;Ximeng Yunnan;Lisuo Town

1 {查内容及方法

于2016年3―9月前往西盟县力所乡走访调查全乡的粮食生产、经济作物、农业科技推广以及畜牧兽医工作等农业产业相关信息的基本情况,并在县农科局及力所乡农业服务中心的配合下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2 区域概况

2.1 自然地理环境

力所乡是西盟县唯一的拉祜族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42 km,东接勐梭镇,南连翁嘎科乡,西与缅甸佤邦云盘区接壤,北连岳宋乡和勐卡镇,总面积185.501 3 km2(由力所乡土地管理所提供),国境线全长10 km。全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高谷深,最高海拔2 191.3 m,最低海拔590 m,相对高差1 601.3 m,全为山区。全乡境内土壤以砖红壤、赤红壤为主,土地贫瘠,土层薄,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年平均降雨量2 739 mm,降雨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15.3 ℃,常年无霜[1]。

2.2 社会经济条件

全乡辖5个村民委员会,36个自然村,52个村民小组。2015年末,全乡总户数3 543户,总人口11 901人,农业户数3 211户,农业人口10 678人,劳动力6 017人,少数民族人口11 550人,其中:拉祜族5 740人,占总人口的48.2%;佤族5 697人,占总人口的47.9%。 全乡耕地面积2 239.6 hm2,其中:水田面积514.87 hm2,固定旱地479.6 hm2,临时性耕地1 245.13 hm2。粮食总产量6 430 608 kg,农民人均有粮 440 kg,农民人均纯收入6 195元,农村经济总收入5 451.099 3万元[2]。

3 农业发展现状

3.1 粮食生产情况

目前力所乡全乡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 791.5 hm2,总产量6 362 979 kg。

3.1.1 小春生产情况。力所乡2014年小春粮豆生产:小麦107 hm2,产量193 258 kg;豆类24.7 hm2,产量9 620 kg;冬玉米55.7 hm2,产量119 238 kg;双季早稻11.6 hm2,产量60 900 kg [3]。

3.1.2 大春生产情况。2016年全乡大春播种面积:大春黄豆4 hm2,产量3 100 kg;旱稻播种面积458 hm2,产量1 173 530 kg(其中:杂交稻旱植14.1 hm2,产量47 711 kg);水稻播种面积383.3 hm2,产量1 878 580 kg(其中:杂交水稻273.5 hm2,产量1 527 240 kg);玉米播种面积879.9 hm2,产量3 155 345 kg(其中:杂交玉米面积588.1 hm2,产量2 405 723 kg);其他谷物3.5 hm2,产量15 503 kg;油料作物:花生面积14 hm2,产量17 400 kg。

3.2 经济作物生产情况

2016年全乡茶叶面积720.3 hm2,采摘面积720.3 hm2,产量756 t;蔬菜面积133.3 hm2,产量2 316 t;咖啡面积389.1 hm2(新种植面积10 hm2),采摘面积104 hm2,产鲜果479 t;甘蔗面积97.44 hm2,其中新植面积40.64 hm2。蔬菜68 hm2,产量287.2 t。

3.3 农业科技推广及培训情况

3.3.1 农业科技推广情况。2016年全乡推广“两杂”良种19 270 kg,其中杂交稻8 628 kg,杂交玉米10 642 kg。同时,全年实施玉米规格化栽培(示范样板)140 hm2,辐射带动区533.3 hm2,发放相关配套物资21 t;秋玉米示范种植样板地106.7 hm2,辐射带动区133.3 hm2,发放项目配套杂交玉米种子2 t、化肥40 t、尿素12 t;冬玉米地膜覆盖种植(示范样板)13.3 hm2,l放配套地膜1 t、钙镁磷肥10 t、杂交玉米种子400 kg。

3.3.2 培训情况。力所乡领导始终重视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一是加强农村适用技术,突出新型产业的培训,全年共举办农村适用技术培训5期350人次;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期50人;三是以会带训、因地制宜着力生产实践技能技术培训,全年举办24期2 120人次。

同时着重加大对作物病虫草鼠害的监测监控工作及防治方面的培训,全年共组织群众科学除草培训10次1 500人次,面积逾353.3 hm2;完成水稻稻瘟病统防统治培训2期112人,防治面积20 hm2;组织完成农田(舍)鼠害统防统治培训1期208人,防治面积50.1 hm2;组织防治其他病虫害5次500人次,面积逾333.3 hm2。

3.4 畜牧兽医工作开展情况

3.4.1 畜禽防疫情况。2016年度做到猪口蹄疫预防9 716头,猪蓝耳病预防10 056头、猪瘟预防10 056头、猪肺疫预防298头、禽霍乱预防3 879只、禽流感预防4 327头、牛口蹄疫预防1 106头、羊口蹄疫预防394只。

3.4.2 动物及畜产品检疫情况。力所乡农业服务中心始终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检疫法》,加强动物卫生监督和市场监管力度,本年度共检疫活猪1 298头、白条猪1 298头,开出产地检疫合格证明1 298张,畜产品检疫合格证明1 298张[4]。

3.4.3 积极开展畜禽疾病诊治工作。全乡做到严把兽医药品的质量关,2016年度医治病猪231头、病牛17头;畜禽驱虫:猪驱虫2 013头,牛驱虫178头。一是春防工作,春防累计注射生猪口蹄疫免疫4 507头,免疫密度68%;猪瘟免疫4 634头,免疫密度70%;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施免疫4 634头,免疫密度70%;大牲畜口蹄疫免疫396头,免疫密度69%;山羊口蹄疫免疫185只,免疫密度37%;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13 426羽。二是加大免疫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免疫死亡理赔程序的相关规定,春防期间力所乡共出现免疫反应19头,其中牛反应死亡1头,猪反应死亡3头,共造成经济损失5 000.00元。在县畜牧兽医局的大力支持下,按照规定通过一系列程序,已经对老百姓的损失进行赔偿[5]。

3.5 农机工作开展情况

全乡现有拖拉机573台(其中:7.35 kW以上拖拉机264台,旋耕机236台),农用运输车31辆,农副产品加工动力机械659台。2016年全乡新购农机具48台,农民享受农机购置补贴5.32万元,受益农户46户。

2016年应检审拖拉机264台,实检审191台,新注册24台;发放各种宣传材料918份,其中: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225份,拖拉机驾驶注册通知书123份,拖拉机驾驶培训通知书182份,拖拉机催检通知书123份,农机用户整改通知书92份,农用拖拉机总检验通知单191份。农机操作技术培72人。全年机耕机粑面积355.2 hm2。

3.6 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完成“3414”试验2组1 680 m2、“3414”矫正试验2组360 m2以及对比试验1组430 m3。完成则土配方野外取土工作,共32个土样(其中:水稻土样6个,旱地土样26个)[6];配合县有关部门做好种子及农药等农用物资市场监管;做好支农惠农工作的落实,及时完成良种补贴、政策性保险等的电子录入和上报工作。

4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4.1 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农业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农民科技意识有待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低;三是随着茶叶、咖啡、橡胶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争田争地的现象日渐突出,粮食播种面积不断萎缩,对粮食安全生产构成威胁;四是农民贫困程度深,思想意识落后,良种和农业科技推广难度大;五是由于全乡村寨分散,导致畜牧防疫及时处理突发疫情难度较大;六是技术员技术单一,知识老化,接受培训机会少[7];七是经费紧缺也是全乡农业工作难以开展的问题。

4.2 建议

一是加强大春作物中后期管理,做好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二是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管理,保证水田满栽满插;三是做好晚秋、冬农、小春生产安排和技术指导工作; 四是做好秋防工作、重大动物疫病检测及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加大品种改良力度;五是认真抓好各项畜牧惠农政策、扶持措施的落实;六是进一步做好农业机械生产安全管理及安检工作;七是抓好农民负担监测,农业信息及各种报表的上报工作[8-12]。

5 结语

农业多样化发展在其他地方已不再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课题、新途径,但在力所乡大部分中、高海拔冷凉地区,仍然需通过现代化、规范化的农业产业发展来解决农民的增产增收问题,特别是发展种养殖业,是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13-15]。

6 参考文献

[1] 姬超,王江江.西盟县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J].城市地理,2016(16):122-123.

[2] 毛飞艳,荣绪美.玉米高产种植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6):34-35.

[3] 王海帆,岩宽,张舒,等.西盟h力所乡杂交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6(19):26-27.

[4] 中国人民银行西盟县支行课题组.对西盟县替代种植发展情况调查的思考及建议[J].时代金融,2009(9):147-148.

[5] 王丽丽.玉米高产的制约因素与相应的技术措施[J].天津农林科技,2016(4):24-25.

[6] 李士昌.西盟县现代农业庄园建设与发展[J].云南农业,2015(1):13-14.

[7] 高世宇,陈照先.夏玉米高产休(免)耕种植模式探索[J].河南农业,2016(16):35-36.

[8] 段爱涓.西盟县农机化发展浅谈[J].云南农业,2013(4):61-63.

[9] 曾大林,纪凡荣,李山峰.中国省际低碳农业发展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1):30-35.

[10] 万宝瑞.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与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14(4):4-7.

[11] 盛来运,付凌晖.转型期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4(1):4-12.

[12] 黄季j.新时期的中国农业发展:机遇、挑战和战略选择[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3):295-300.

[13] 赵其国.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对策[J].生态环境学报,2013(6):91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