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原有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三维”目标的整体发展。因此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后负担成为化学教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做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为此,我对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也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及时排除不利于学生认识兴趣发展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自觉学习。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感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和化学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需要教师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能力提高的更快。

二、课堂导入是关键

新课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的必要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富有创意的导入,使学生轻松愉快进入新课的学习,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人们都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会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实践证明,好的开端能在几分钟之内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们要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化学老师思维引导下将注意力转到课堂上来。但切忌课堂导入时间过长让学生厌倦,或者偏离本节内容让学生联想不到,课堂导入要做到时间短,容易让学生联想到本节内容,吸引学生。

三、重视实验教学,把合作探究引进课堂

我们老师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程的实施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助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2.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如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课的教学中,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性质时,先把紫色石蕊试液滴到食醋酸中,然后再把干燥、湿润的紫色石蕊小花分别放入盛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去分析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后,学生通过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交流讨论等环节,最终得出了科学结论。这样就成功地把书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四、从生活实际出发

众所周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也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我们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我们的教学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是什么”、“为什么”上,还要更多地在“如何做”上下功夫,贴近学生的个体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

2.注重过程,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同时,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近年来,在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虽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理念、模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和创新,但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须采取有效的措施

予以应对。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

据调查显示,当前国内高中学校的很多化学教师在代课时,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近乎死板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老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已经早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给他们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则不仅会在思想观念上难以接受,而且可能会因对新的教学模式不熟悉而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重新研究教材、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案等。实践中可以看到,这对很多教师而言,根本不现实。然而,迫于形势的压力,不得不应付了事。此外,很多普通高中学校,特别是一些较为偏远地区的学校,条件非常差,以至于很多新的教学模式,先进教学方式难以落实到位。

此外,国内普通高中学校的化学课程教学,严重脱离了我们的生活,使化学成为高高在上的一门学科,很多学生对其可谓望尘莫及。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当前国内普通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是将一些枯燥、乏味的化学方程式,抽象的化学反应讲给学生,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化相差甚远,甚至没有任何一点联系,以至于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分析,我认为要想实现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以新理念为指导。在当前的形势下,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师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即老师的教学活动均应当严格遵循益于引导学生知识、技能的积累以及主动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有效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教会学生获得、加工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尤其要求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基于此,教师应当跳出知识传递者的定位,师生之间的关系应当发生转变,应当以平等、合作和互助为标准。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有学习积极性,才不会感到有压力。

2.营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实践中可以看到,只有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实现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可通过设计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比如,在学习“氯气化学特点”时,可先讲一个故事作为课前导入。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军和英法联军交战时使用了化学武器,拆弹后冒出很多的黄绿色气体,战壕中的联军士兵吸入体内后相继阵亡。此时,指挥官马上命令士兵转移到高处位置,这样才保住了战壕中部分士兵的性命。一个学过化学的指挥官还下令让士兵脱下自身的衣服,沾上水、尿液,然后捂在鼻子上,挽救了很多士兵的生命。那么该种黄绿色气体是什么呢?有学生猜对了,就是有毒氯气。接着即可引导学生开始关于氯气的课堂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听得全神贯注,由此可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已经实现。

3.将化学课堂教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原本比较抽象的化学反应变得生动、亲切,将理论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非常有必要的。实践表明,学生因对化学感到熟悉而觉得学习根本没有压力,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比如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之间能够更好地自主探究、交流,提供控制和平台。通过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长处,引导他们进行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同时这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良好途径。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并不唯一,只有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增潭.如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构建问题式教学模式[J].学园:教育科研,2012(24).

[2]白艳萍.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一代:下半月,2012(10).

[3]程鹏祥.高中化学有效教学探索[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2).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与反思

实现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每位化学教师经常思考并不断探究的问题,也是化学教师所要追求的境界。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教学专家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中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得,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了;在情感态度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了,从不热爱到热爱了,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了。学生有收获了,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这么简明了。”1如何实现在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呢?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适度的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起统领作用。教学目标要依据具体班情和学情,依据新课程标准及内容来定位。准确定位教学目标要做到:

1、关注学生全面化。

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化学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教学理念的目的就是让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整体与个体都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中锻炼自己。营造“会学、乐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觉得到的不仅仅是化学知识的本身,更重要是达到了认知与情感、知识与能力、精神与情操的统一。比如,高三化学的复习,教师不仅要备教材与教辅材料,还要认真解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的方向:要明确今年与往年在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及选考内容上存在的差异,明确考查的重点与热点,明确新增考点与新增题型。再结合复习章节知识点进行全面、合理整合来设计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2、知识科学化。

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教学内容要“以本为本”,教学内容要从课本的实际出发,让课本知识具体化、层次化,围绕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整体与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享受知识的趣味性与真实性,做到和谐与统一。

3、学法多元化。

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特长的发展需要,从引知激趣入手,因材施教,可以采用设疑探究、自主学习、合作讨论、运用多媒体辅助、师生互动等方式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顺学而导,环环相扣。达到学法多元化。

二、创新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是:突出以学生为本,充分关注学生素质发展、个性特征发展、终生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中参与和体验过程,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坚持民主、平等、科学、开放的原则进行教学。如设疑探究,有疑问才能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才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讲《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内容时,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实验,在体积和浓度相同的盐酸、氯化钠、氨水、醋酸四种溶液,按装置连接好通电,发现盐酸、氯化钠溶液灯泡更亮,氨水、醋酸溶液灯泡更暗,说明在体积和浓度相同条件下,灯泡更亮的溶液导电能力强,表明自由移动离子多。假如再准备体积和浓度相同的氨水、醋酸两种溶液,把氨水慢慢倒入醋酸和把醋酸慢慢倒入氨水中,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变化情况,实验有趣又直观,让学生兴奋又好奇,带着激情请学生思考并分析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有兴趣学,马上进入新课的思考状态。该实验还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法来完成。让学生记录实验产生现象,分析原因。这样学生不仅学到知识、知道结论,还掌握了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加强评价与反思是有效教学的升华

1、有效教学需要具备一种评价意识。

在不断评价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弱电解质电离和盐类水解》知识教学中,探究NH4CL溶液呈酸性原因时,我把NaHSO4这种盐列出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这两种盐的CH+>COH-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两种盐溶液CH+>COH-?NH4+是阳离子,阳离子会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让学生来回答问题,让同伴评价并补充,教师适时引导,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接近教学目标即盐类水解的实质。经过上述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中参与了评价过程,获得了知识,掌握了学习方法。

2、有效教学需要具备教学反思的意识。

有思有想才有悟,才会出真知。每一位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1)备课是否充分?(2)教学目标定位如何?(3)教学亮点是什么?(4)学生收获有哪些?(5)同伴互助之处在哪里?(6)这样的教学是否达到有效教学?对教师自身而言,坚持及时写教学反思尤为重要。课后不仅要反思教学,反思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为每一位学生发展服务,达到新课程标准核心内容,是否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设疑探究、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等机会与帮助,是否让每一位学生参与了学习过程的活动,是否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有参考价值的东西,是否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释放。通过写教学反思,能够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方法与水平,让化学课堂充满青春与活力。

四、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有效教学突破抽象思维的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很多理论知识是抽象的,是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的,教师想方设法加以突破,否则有些内容学生就会听不懂。因此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用三维动画软件设计动画模拟图像来播放,这种图像有动感,画面清晰,学生喜欢又能激发兴趣,让微观知识宏观化,让抽象知识具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让学生有一个深刻印象。随着学习不断深入,学生就会不断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有效掌握抽象知识。例如,在教学工业制皂原理时,笔者认为,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很枯燥,学生就没有兴趣学。所以,笔者就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来演示,屏幕上即有动画效果又有相应的文字描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制造肥皂的流程,同时又能很明确地区分“皂化反应”和“盐析”两个概念。

总之,让45分钟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中有兴趣学并学到相关知识。同时教师不断地评价、反思、研究、实践、总结,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范文第4篇

一、课堂有效教学要注重多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学课题导入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较强的思维启发性作用。例如,高二化学课程中“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课题的导入,可从伏特发明电池的经过开始,从伏特用青蛙做实验,找到“动物肌肉里贮存着电”的秘密所在,再以伏特用两片不同的金属在自己的舌头上做实验、体味口中的滋味的事例为例证,以讲故事的方法引入课题,可以比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后面的演示实验格外有兴趣,同时也真正理解了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原理,这样使教学充满趣味性,在生动的演示与讲解中进行教学,就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现代教育注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因此,课堂教学要根据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投影仪、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以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来辅助教学,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以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时,可以先播放一段原子弹爆炸的录相,然后引导学生:原子核能威力强大,要了解原子核能首先得知道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之后用多媒体模拟原子及原子核的结构,再用动画模拟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最后用动画方式模拟氢核聚变和重核裂变的过程。

二、充分发挥学生“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学”当然不能一成不变。在对教师“教”的有效性认识和策略有所理解的同时,更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探索学生“学”的有效途径,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研究型学习方式主要是学生通过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高中新教材第一册、第二册附加了5-6个选做实验,这些实验的共同特点是实验用品都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比如天然水的净化、海带成分的检验、化学肥料的鉴别等。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身边熟悉的物质入手,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提出问题,亲自设计实验过程,再通过自己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展开研究性学习,获得直接知识和情感经验。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了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研究态度,因此研究性学习应该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种学习方式。

三、重视师生的感情交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让学生在相互合作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和具体操作等都应尽量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起到为学生导航的作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尊严还给学生,将自主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融。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发展;给学生创造猜测、想象、探索问题的美好空间,不仅有利于学习潜能的开发,更有利于学生在开放中思辩创新,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种生机勃勃的化学课堂氛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有效性,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范文第5篇

一、根据化学学科的特色,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在化学课上要合理、适时地用好实验。利用一些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用魔棒点灯、无中生有、变幻无穷、烧不坏的手帕等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兴趣。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可以让学生用手在脸庞边轻轻扇动,学生自己感受轻风拂面的感觉,再告诉学生这其实就是分子在撞击他们的脸,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真实存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充满着化学,只要用心去探究就能领略到化学的无穷奥秘,从而引发了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激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一旦对化学产生了兴趣,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面对困难学生会充满热情,会想方设法克服,学习的有效性会明显得到提高。

二、领悟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备好课是一个关键,精心备课,可以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制定有效的教学环节,预设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备好课,首先就要钻研课程标准,把握住重点、难点。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了国家对该阶段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基本要求,也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还向教师提出了实施教学和评价的建议,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所以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大纲。要备好课,教师还要了解学生、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包括很多内容: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学习理科的思维方式,了解学生喜欢的听课方式以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等;分析学生包括分析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兴趣点、思维方式以及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等。只有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水平,才能找到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找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才能确定适合学生的练习,设置各种有效问题,才能预见课堂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这样课堂上才不会出现思维停顿,才能轻松自如地应对出现的各种状况,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做好知识串联,强化记忆,提高教学效果

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多: 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及其表示的意义、各章节的知识点等。只有把它们记住了才能轻松高效地学好化学,而大多数学生认为化学是理科,理科只须理解就行了,记忆是文科的事,所以很少有学生在课后花时间去记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很长的时间。因此,教师要利用好课前的2~3 分钟时间,把上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复习一遍,巩固上节课知识的同时,为新授课做好了知识铺垫,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强教学效果。

四、合理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习潜能

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感能激发人的潜能。课堂上学生有了适度的紧张感,上课时就会认真听讲,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紧张度的方法有很多,适时的提问和当堂检测是两种比较常用的方法。①适当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一节课开始时学生注意力是比较集中的,听课效率也比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学生会出现走神现象,因此设计教学流程时,应该在学生易走神的时段设置一些问题,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②重视当堂检测。课堂检测是检查学习效果、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课堂紧张度的一项措施。通过课堂检测可以掌握学生学习上的不足,及时纠正,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同时也是学生了解自己的听课效率、学习成果和调整课堂紧张度的方法。当堂检测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借助多媒体,活跃课堂,提高效率

在教学中,挂图、演示实验是辅助教学的惯用方法,这些要老师的语言去解释,时间长了会给学生造成疲劳感和厌倦感, 这些教学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利用多媒体,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如利用多媒体,把图像、声音、动画、音乐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学生学得快,理解也快。如在讲灭火的原理时,以视频的形式展示扑灭森林火灾的全过程,在画面刺激下,引发学生讨论:使用了哪些灭火方法? 为什么能用这些方法扑灭火灾? 从而总结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学生积极参与,对灭火原理的理解也比较深刻,不易遗忘。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范文第6篇

高中化学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地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这些目标得以实现,我认为课堂教学很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是这样认为的:

1. 重视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

首先,从教师本身做起,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其次,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让学生探究新知,激活思维,课堂上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和探索。这样可以摆脱整节课沉闷的进行,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疑问是智慧的窗口,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如何来设疑就成了学生如何来质疑的关键。所以教师的问题一定要有质量,能够紧扣主题,让学生有质疑的需要。调动学生思维的创新火化,围绕探究的核心问题打开思路,充分显示“质疑探究”在学习活动中所起的特有魅力。

2. 重点落实三个三分之一

在课堂上,我一直坚持做到,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不要插手,并且在学生遇到问题需要教师引导的时候,教师如何采用一些精练的语言或者举动让学生能够明确,然后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每节课基本讲三分之一,学生练三分之一,学生自学三分之一。从目前来看效果较好。

3. 集体备课

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凸现个人特长,让集体备课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成为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点子库”,成为激活课堂活力的关键因素,同时也为切实减轻教师备课负担,从而达到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坚持集体备课,坚持统一资料,基本学进度。共同讨论分析学生学习状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制订教学的侧重点,力求基础稳固扎实,教学有实效,教学出成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化学实验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提高实验的开设率,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都将直接影响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和各种能力的培养。通过剑桥大学在我国招生考试中的实验惨状(竟没有一个完整的实验合格人才),使我清楚地认识到:不做实验不行,我们的学生只会答题,没有基本操作能力,直接影响了学生化学素质的培养。因此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是非常紧迫的。

实验既是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化学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在“钠的性质”实验课时,当我端着实验试剂走进教室,学生就欢呼雀跃起来。这充分说明了学生愿意做实验、观察实验。继而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些玻璃器材怎么操作呢?这些药物是什么呢?我先做了一个钠和水的反应实验,同时在水杯中加了酚酞,这时学生显得尤为兴奋,学生异口同声说“变红了,变红了”,“有撕撕声”……学生目睹了这些实验后,他们便联想到用其他的替代品来做,这种联想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会使学生的思维由直观到抽象,再由抽象到直观,在这个思维反复的过程中很轻易使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激趣;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71-02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方式,搞好教学,对有效传达知识和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化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鲜活起来,实现有效教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什么叫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定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那么“有效教学”的概念就可以界定为: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有效行为。有效的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实现有效教学的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本文将以初三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为案例,对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出自己关于启思激趣,实现有效教学的具体做法。《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节新授课环节分明,环环相扣,从课堂的引入到最后的探究,课堂的刺激点很多。要实现这节新授课的有效教学,我们就要依据《评价标准》、结合有效课堂教学标准的要求去确定教学目标,课堂的教学过程都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激趣教学环节,只要全部实现这些教学目标,这节课就是有效甚至是高效的。为实现这节课的有效教学,笔者安排了以下几个启思激趣环节。

一、启思导入激趣,实现有效教学

一节课的导入,既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一节好课需要有一个能吸引学生眼球、先激后启的导入,这样才能开启学生的好奇心,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因此,利用启思导入激趣,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例1:《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一课中设计的启思导入激趣环节。展示两杯不同酸度的新鲜柠檬水学生代表喝柠檬水,指出两杯柠檬水酸度不同老师讲解溶液的酸碱度定义,启发思考指示剂是否可以检测酸碱度演示实验:两杯柠檬水分别取样滴入指示剂得到结论:指示剂不能指示溶液酸碱度展示生活中表示溶液酸碱度的实例引出pH。启思导入激趣环节借用了生活中常见的新鲜柠檬,当时学生一见到老师带来的柠檬就开始激动了,到老师请学生试喝两杯不同酸度的柠檬水时,课堂气氛进入了第一个,学生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这是一个成功的课堂引入。由学生的切实体会把酸碱度带出,并通过滴入石蕊溶液的变色,让学生思考懂得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并知道指示剂不能鉴别酸碱度;最后通过大家熟悉又陌生的水标签顺理成章达成“知道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度”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二、启思实验激趣,实现有效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亲自经历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可以很好地集中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其过程直观、富有启发性,其教学效果要比教师单纯讲授要有效得多。因此,利用启思实验激趣,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例2:《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一课中设计的启思实验激趣环节。展示pH试纸阅读实验操作演示实验:pH试纸的使用操作学生实验:测定几种溶液的pH,启发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完成学案学生代表点评学案。附:思考的相关问题:①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时,能否精确到小数?②pH试纸能否直接伸入试剂瓶蘸取溶液?为什么?③测定前pH试纸被水湿润,对测定结果是否有影响?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相结合,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操作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完成“阅读实验操作”、“观看教师规范演示”、“自己再亲自动手实验”、以及“讨论实验问题”的四个环节后,学生学会了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方法,并通过测定pH操作规范,感受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实现有效教学。

三、启思导学激趣,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过程中,对于比较简单且可以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课本来获得知识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以导学案的形式让学生阅读课本,填写学案来完成基础知识的落实,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感,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因此,启思导学激趣,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例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一课中设计两个启思导学激趣环节。

环节一:提出问题“pH跟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生观察课本第62页的图10-17,结合相关问题归纳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完成学案个别学生回答,互相纠正,归纳总结。附:相关问题――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酸性溶液的pH 7,pH越 (填“大”或“小”),酸性越强。碱性溶液的pH 7,pH越 ,碱性越强。中性溶液的pH 7。

环节二:提出问题“生活中常见物质的pH值测出来有什么意义”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个别学生回答,互相纠正,老师点评,完成学案。附学案问题:(1)pH

四、联系生活启思激趣,实现有效教学

生活中处处涉及到化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感受、思考、体会、学习,这样才能使学习更为有效。因此,联系生活启思激趣,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例4:《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一课设计的联系生活启思激趣环节。展示有关头发的图片引入实验探究展示分别浸泡在水中、碱性溶液中1个小时的洗净后晾干的头发学生代表试试哪种头发更容易拉断得出结论:头发容易受到碱性溶液的侵蚀提出问题:洗发用品(包括洗发剂和护发剂)是中性、酸性还是碱性的演示实验:测定洗发剂和护发剂的pH值学生思考问题,完成学案个别学生回答,互相纠正,老师点评。附思考问题:(1)为什么我们使用的洗发剂一般都是碱性的?(2)洗发时,在用过洗发剂后再使用护发剂,这样对头发有保护作用。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教学设计是“洗发剂和护发剂的酸碱性”,当把几种不同发质的图片展示出来时,学生又是一波兴奋,洗发剂和护发剂是他们天天需要用到的,与他们密切相关,学生十分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是有用的,学到的化学知识是可以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设计目的达成,实现有效教学。这节新授课的教学思路清晰,环节分明,环环相扣,从课堂的引入到最后的探究,课堂的启思激趣点很多,学生投入度很高,课堂气氛热烈;同时学生在整节课中认真阅读、充分思考、亲自动手,再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重点落实到位,知识面也得到拓展,是一节有效、高效的化学课。

综上所述,通过恰当的启思激趣环节不仅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化学知识,更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轻松和快乐,产生对化学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努力地学习化学知识,这将产生一个良性循环,学生们将在这种循环中充分享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中设计恰当的启思激趣环节,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璐.有效教学的定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1).

[2]黄玉真.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J].教学研究.

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范文第8篇

化学课堂中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得摈弃传统的教学,因为传统的教育教学大都是低效的,有些甚至是无效的,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教师不得不进行大量的"地毯式"的练习,"题海战术"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教师必备的法宝。要真正把"负"减下来,把教师和学生从苦海中解脱出来,课堂教学必须是有效的。下面结合自己的一些实践谈谈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供读者参考。

一、情境引入要有效

情境的引入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但引入要有效,不能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引入要么为下面的课堂或要讲解的内容作伏笔,要么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的情境引入才是一堂成功课的开端,例如,在《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内容时,有教师作了如下的引入:一天,福尔摩斯和华生在书房里研究一桩血案。此时,福尔摩斯往大烟斗中装烟丝,并将烟斗送入嘴里,点燃烟丝后开始大口大口的吸烟,烟斗上冒出缕缕青烟。华生问:"聪明的福尔摩斯先生,你知道青烟的质量是多少吗?"聪明的福尔摩斯不假思索的回答:"这容易回答。青烟的质量等于点燃烟丝前烟斗与烟丝的总质量减去烟丝烧完后留在烟斗中灰烬和烟斗的总质量。"本来这样的引入是很不错的,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对后面要学的质量守恒也很有用,但是,他作了这样的引入后,立即就回到课本中,讲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的猜想,而后又开展了几个实验研究......这样的引入显然就是无效的或说是低效的。如果,接下来再进一步提问:①同学们!你们说福尔摩斯的说法是正确的吗?为什么?请说出你的理由。②你能设计出几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这样,与后面的教学就很自然地接上了。

二、课堂提问设疑要有效

学生在学习中就是在不断地产生问题并不断地解决问题,若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无效的或是低效的,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如,学生只要简单的回答"是"或"不是",或选A、B、C、D之类的,或者其它的二选一三选一的,学生就用不着去想也能嘣出一个答案,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讲究有效性。所谓有效性的提问就是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给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问题,要努力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般地,有效性问题都冠有这样几个字:"为什么......"、"如何......"、"怎样......"、"请你自己设计......"、"如果是你,你会......"等等。如,在《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做了白磷燃烧的实验后,问:"变化前后质量相等吗?"这就是无效的提问或低效的提问,学生可不用想就能回答"变了""没变"。如果这样问:"化学反应前有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后生成了哪些物质?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应计算哪些,反应后的物质的质量应计算哪些?前后的质量有什么关系?"这样一问,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就大得多了。学生不得不去思考,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激活了。

三、习题巩固要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