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能力总结

大学生能力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优秀大学生;学习的前提;学习的关键;学习的根本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029-02

一、明确目标和合理计划是优秀大学生学习的前提

大学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是优秀大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优秀大学生确立的学习目标十分明确,制定的学习计划合理可行。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够使他们集中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每一个既定的任务,能够指引和鼓舞他们在学习上不断前进。合理的学习计划能够使他们有效规划大学时间,能够督促他们切实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在明确学习目标和制定学习计划时,优秀大学生遵循着科学合理的具体原则。

(一)他们坚持适合有度的原则

每个人的发展基础不同,智力和非智力因数有差异,学习习惯、特点有不同,因此,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从个人实际出发。

(二)他们把学习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是指整个大学期间的目标,如大学里所学课程的总体成绩达到优秀的水平,参加不低于10项以上校级(含校级)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等。短期目标是指每学期的学习目标,如本学期或本学年的所修课程每门成绩不低于80分,参加两、三项的科技或文艺创新竞赛活动。

(三)他们注重目标制定的灵活变通

灵活变通是指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周围条件的变化和切身的实践,对原先制定的学习目标及时地做出合理的调整。调整既可能是加入新的学习目标,也可能是删除原先偏离实际的目标。这样既可以避免因目标容易实现而洋洋得意,又可以避免因学习目标太难而停滞不前。

在制定学习计划上,优秀大学生通常先制定好一年级的整体计划,经过一年的实践,待熟悉了大学的特点之后,再完善四年的整体规划。在制定过程中,他们注重以下四点:

1、学习时间要合理安排

由于大学阶段学习科目较多,内容较繁杂,进度较快,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优秀大学生一般有自己最佳的学习时间,他们往往把重要科目或者较难科目集中在最佳学习时间来学习。当然每个人的最佳学习时间因人而异。

2、计划要有针对性

计划的制定必须要紧密联系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必须清楚自身需要积累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因此计划的制定也要以此为依据。

3、计划要定期审查

每一个计划执行到某个阶段或结束时,都应该检查一下取得的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查找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审查的周期可以为一个月左右,检查内容应着重于未完成的学习任务及其原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

4、要劳逸结合

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长时间学习而不加以放松锻炼容易使人感到疲倦和劳累,并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优秀大学生一般坚持每天锻炼半小时到一小时左右,慢跑、打乒乓球、打羽毛球等运动常常是他们喜爱的运动。

二、善于思考和勤于总结是优秀大学生学习的关键

.大学的学习方法多种多样,然而优秀大学生认为大学学习的关键在于思考和总结。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有句名言:“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基础,也是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源泉’。可见,思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善于思考能够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培养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每个人在获得巨大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对知识和经验的不断总结。勤于总结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学习过的知识和本领,能够促使他们参加对知识综合性要求较高的科技创新活动。

(一)优秀大学生思考的内容有三个方面

1、教材、辅导书里的一些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乐趣;2、自己的学习体会。如哪些做得好,好在哪里,为什么做得好;哪些做得不足,为什么做得不足,如何改善。这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做到扬长避短;3、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老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同学提出的问题往往具有个性,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

(二)优秀大学生的思考方式有两种

1、经常与老师和同学交流。通过广泛地交流,能促进对问题的积极思考。更重要的是,许多新奇的想法会产生于交流之中;2、经常查找并利用网络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涵盖了丰富的知识体系,当我们受到自身知识局限性的阻碍而无法进一步思考时,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可以让我们进一步思考。

(三)优秀大学生总结的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总结。大学的学习课程虽然繁多复杂,但是如果能够不断总结并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学习以后的专业课程则会相对轻松;2、对平时思考、感悟所得的总结。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会有突发奇想和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独到见解。这些突发奇想和独到的见解是发明创新之源。总结它们能为以后的发明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实践和勇于创新是优秀大学生学习的根本

优秀大学生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学生中的佼佼者,与他们具备的出色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分不开的。在大学期间,他们把注重实践和勇于创新作为大学学习的根本,这能够激励他们在学习上不断开拓进取。注重实践能够让他们更深刻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能够培养他们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使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他们对实践的渴望和对创新的追求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是他们之所以优秀的关键所在。

(一)优秀大学生注重实践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积极参加学校的综合开放性实验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环境下,学生往往只要按照现有的实验步骤做下去,并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就算完成了一个实验。实验完成后,尽管学生实验成绩很好,但一接触实际问题,常感到束手无策。而学校的综合开放性实验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做开放性实验时,开始可能动作不熟练,或者操作紊乱,甚至不能成功完成,但是经过这个过程之后,他们便能够顺利地处理类似的问题。

2、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

竞赛活动为他们创造了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通过参加丰富的竞赛活动,他们不仅培养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自身的素质,而且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最重要的是,通过参加竞赛活动,他们能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提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方法。

3、充分利用假期参与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实现大学教育目的的途径和手段之一。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虚心向各行各业学习,向实践学习,能学到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这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有利于大学生将所学的文化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个人素养和完善个人品质。

(二)优秀大学生勇于创新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从身边小事着手,敏于观察生活。生活中的小发明和小创造是到处可见的,是勇于创新的重要体现。善于用心观察生活,积极思考并动手实践是他们的优秀之处;2、主动参与重大级别的科技、文艺创新活动,如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加这样的竞赛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教师的科研活动是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科研项目。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能够使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和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总之,优秀大学生的学习之道,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如能以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合理计划为前提;以善于思考和勤于总结为关键;以注重实践活和勇于创新为根本,那么在校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定能学有所成。

参考文献:

\[1\]丁雪红,吴枝兵,陈抗.学习优秀大学生人格结构评定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9,(4).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第2篇

前言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阶段,任务艰巨,而且要求很高,常常感到“压抑”,“烦躁”,学习不能进入状态,这样的学生是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学习任务的。与此同时,市场经济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又很高,不仅是对能力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素质的要求。在此情况下,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的学生只会无所适从。所以,从__日到__日,我们公共管理系开始了社会调查实习。此次我们小组所选的课题是“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使用了抽样调查的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的对象是:淮工,师专,职大,最后以调查报告的方式总结和汇报这次的调查活动。

实习目的

通过社会调查实习,将本学期所学习的《社会调查课程》知识运用到实践操作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大学之中发现一些问题,从而能为当今大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实习内容

此次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主要分以下三步骤进行:

1、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调查课题并且确定课题,然后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

2、发放与回收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进行统计与分析。

3、对调查结果进行讨论研究并整理统计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并做好本次调查实习的总结工作。

实结

大学阶段面临着目标的选择,社会角色与个性意志,理想与现实,自我成熟感与自控能力之间的矛盾,加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日益激烈的竞争,许多大学生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如果应对得不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成为能力发挥和身心健康的障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学习能力、思想素质的提高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在选择问卷调查的对象上都是在附近三所大学生里的学生随机调查的。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达100%。问卷回收后,经过我们组成员统计,总结,做成了科学的调查报告。其中男生45人,女生55人,比例基本符合我校实际情况,保证了数据的真实客观。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第3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各环节紧密联系,影响因素众多。对社会实践的评价应采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全面考察各个要素。

(二)知行统一原则。大学生通过实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能力,应与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学习相结合。

(三)主体性原则。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如何凸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社会实践评价的主要部分。

二、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

大学生社会实践特点,学习相关政策,借鉴现有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征求学校相关部门、领导、指导教师及学生代表的意见,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为:实践者保障措施1A,实践主题2A,实践者成长发展3A,实践成果4A,二级指标分别为:学校重视度11A,指导老师参与度12A,实践单位重视度13A,专业贴近度21A,社会需求度22A,团队合作能力31A,创新能力32A,解决问题能力33A,语言表达能力34A,总结归纳能力35A,总结报告质量41A,实践单位鉴定42A,宣传报道43A。[3]2.根据专家意见及其统计数据,由1-9标度法,构造4个一级指标及其二级指标判断矩阵,分别计算这5个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得到特征向量如下:(0.9027,0.3943,0.1722)(0.0613,0.3423,0.4943,0.043,0.0591)(0.3162,0.9487)(0.9161,0.3715,0.1506)(0.3337,0.1304,0.8720,0.3337)4321AAAAA最后计算出各二级指标的权重为:0.0375,0.0515,0.3012,0.1316,0.0575)(,,)(0.3057,0.1239,0.0503,0.0535,0.0412,0.1237,0.0535,0.2985,0.4310,111243AAA

三、结论

(一)在各指标中,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权重为0.4310,最为重要;认真总结的权重为0.3012。说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功的关键,大学生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才能深刻领会到自己所负有的历史责任;也只有在实践中,大学生以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才能帮助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满足社会需求。而认真总结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环,但就其重要性而言,显得稍微次要。

(二)在社会实践保障措施中,学校、指导教师、实践单位的重视度权重分别为0.3057,0.1239,0.0503,在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多数学生虽然热情很高,但不少同学认为实践就是玩,很少考虑如何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作为社会实践的组织者,学校必须一方面大力宣传社会实践的意义,增强大学生,社会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合理组织,同时要教育学生,发扬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购物;网络销售;利弊;信任

一、调查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脚步的加快,在网络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的背景下,网络消费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消费方式。而网上购物、网络销售正是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买卖交易的商业活动,已成为网络消费中一个重要的板块。

作为中国市场消费的年轻力量,具有超前消费观的大学生成为了网上购物、网络销售的重要参与者。无论是作为买方还是卖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试图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从网上购物、网络销售中获取利益和乐趣。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参与网上购物、网络销售的大学生比例、性别比例及参与方式比例呈现

在校大学生参与网上购物与销售行为的普及率为83.8%,可见网上购物与销售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并不新鲜,这种新的消费模式在大学生中已被广泛接受,甚至已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在回收的问卷中,被调查的女生有255人,其中有过网上购物与销售经历的有240人,占了94.2%;被调查的男生有132人,其中有过网上购物与销售经历的有84人,占了63.7%。可见女生参与网上购物与销售的比例远大于男生。而在表示参与过网上购物与销售的324人中,形式为网上购物的有320人,占了绝大部分,高达98.8%;形式为网上销售的则有15人,只占4.5%。

(二)在校大学生参与网上购物与销售行为的动机分析

1、网上购物的动机

在校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的原因有很多,网上购物比实体店便宜获得了77.3%支持率,网上购物比逛街更便捷、省力也有70.4%的支持率,网上商品品种更全、更新速度快也有40.9%的支持率,还有少部分人持有其他理由,如节省时间、可异地购买、可送货上门、好奇、跟随潮流等。网上购物最初作为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兴起,就“新”在其可以“在家购物”的特点,它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到品种齐全的商品,这对有课业任务在身的大学生无疑是一个很大的便利,因此便捷、省力成了大学生选择网上购物的第二大理由。

2、网上销售的动机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果,在校大学生选择开网店的最主要原因是启动资金少和创业门槛低。任何人都有资格开网店,而且网上店铺节省了店铺租金,商品均以照片形式展示,允许没有库存,大大减少了亏本的风险。

3、在校大学生电子商务交易中的购买和销售情况分析

(1)网上购物的消费品种类。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消费品最多的当属服饰类,其次是书籍和虚拟充值,此外,依次为电子产品、日用品、化妆品、食品,最少的是文具。根据访谈调查了解到,服饰类商品名列榜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网上购买价格便宜。2)浏览网页比逛街买服饰省时、省力许多。3)到网上找代购比较便宜。至于书籍和虚拟充值仅次于服饰品成为大学生网上购物最常见的消费品之一,其主要原因是网上书籍价格低于市面价、品种齐全且风险不大,而虚拟充值既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又几乎零风险。

(2)网上购物“最冷门”排行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了在校大学生在网络上最不愿意购买的商品排行。从图四中可以看出,“最冷门”商品主要是电子产品、化妆品、食品,理由有以下几点:1)电子产品:电子产品价格较高,现今网络上盗版和翻新的电子商品泛滥,质量无保障。2)化妆品:网络上假冒化妆品众多,在没有使用过的情况下难以分辨真伪。3)食品:网上购买的食物不能确保优质。

(3)网上销售商品种类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网上销售的产品大多数为文具、饰品、礼品等小商品,紧接着为食品和服饰,最少的仍是电子产品。根据调查和分析,总结出文具、首饰、礼品等小商品成为大学生网络销售的热点的原因有一下几点:1)成本低,经营风险小,即使销量不好也可以自己使用,不易亏本。2)一般体积较小,货物容易在寝室储存,无需另租存货地。3)义务小商品市场离学校近,进货途径度多,运输方便。4、电子商务行为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1)网上购物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在问卷中,我们列举了一些网上购物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具体影响的选项。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得到结果只有27.3%的大学生选择“以上影响都没有”,而分别有9.1%、33.0%、37.5%、31.8%的大学生选择了“逛网店成瘾”、“因网购耽误其他事”、“发现想买的东西越来越多”、“因价格便宜买了很多没用的东西”。

(2)经营网店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经营网店对想要尝试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无非是一个风险小的良好途径,有不少大学生在这个平台中有了较大收获。他们比同龄人更早地接触了社会,锻炼了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决策能力等。

然而,在享受好处的同时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一部分开网店的大学生表示经营网店占用了他们过多的学习时间。

三、总结和建议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大学生面临更为激烈的职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心理挫折感,尤其是长线专业或非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心理反应更为强烈。大学生求职受挫,是指大学生在成功就业这一动机的推动下,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求职行为遭遇到无法逾越的困难与障碍。“就业难”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受挫的根本原因。

宏观因素:高校教学滞后于市场需求,用人单位选才标准失衡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以四年为一个周期,而企业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变化速度很快,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专业,四年后可能就会变成滞销专业。60%的企业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岗工作后,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学过的知识不能转化成岗位的实际能力。我国大学生一般需经1~1.5年才能独立工作,而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期是在2~3个月。由此形成的人才供需市场配置的时间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同时,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对落后,许多中小企业基本没有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多数企业是缺什么人聘什么人,组织架构设置及岗位的科学设定、岗位需求计划多属空白。因此,很多用人单位走入了招聘人才的误区,往往过分注重文凭,片面认为学历越高越好,并存在性别歧视,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等,从而导致就业难的局面。

微观因素:学生自我认知产生偏差,对待挫折缺乏心理预期与调适措施大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考上大学就视为终极目标已经实现,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五靠”: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报志愿靠拍(家长决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仅凭经验)。60%的大学生没有职业规划的概念,更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临到毕业时才“临时抱佛脚”,导致大批毕业生产生就业恐慌的心理症状。规划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的成功率,直接导致大学生求职受挫,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求职过程中困难的估计与应对。

大学生受挫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受挫能力培养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必经历程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大多经过多次尝试与选择,即使是一次性求职成功也包含着大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与不断磨合。因而遭受挫折、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求职过程中大学生的必经之路,关键在于如何增强自身对于挫折打击的耐受力,从而在新一轮挑战中赢得主动。

受挫能力培养是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必修课程求职过程本身也是一个成长过程,一个要成就大业的人,必须先经历种种痛苦、磨难、挫折,才能有所作为。当代大学生很少经历父辈那样的艰辛生活,学习和生活环境相对优裕,而且长辈不想让儿女受累吃苦,经常有意无意地保护子女免受磨难与挫折,这在为大学生提供较好成长机遇的同时,又在客观上减少了他们面对挫折、承受挫折考验的机会。另外,当代大学生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不少学生的心理成长缓慢,进入大学学习,而后走向社会,他们必须独自面对复杂的环境,按照自己的价值尺度与认知能力做出自己的选择与判断。心理成长缓慢的大学生往往稍遇挫折就消极逃避,推卸责任。因此,能够忍受挫折的打击,既是大学生良好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的标志,也是大学生成才成人的关键。

受挫能力培养是大学生满足社会需要的必需过程现代意义上的人才不再是高分低能的“高材生”,而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的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栋梁,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与21世纪中国的面貌,如果大学生缺乏应有的挫折承受能力,就不可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也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与相对稳定的校园环境相比,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将是充满竞争、风险与挑战的市场经济环境,他们如果连求职过程中的挫折都不能克服,就难于在复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寻求发展。因此,增强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培养大学生受挫能力的方法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要教育大学生正确看待挫折,把求职过程中的挫折看作是一笔不可或缺的财富。首先,挫折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挫折之后,大学生总会反省自己,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探究失败的原因,寻找摆脱困境的方法。经历挫折的过程就是学会反省、思考、总结、探索、创造的过程。其次,挫折能够激发大学生的进取精神。求职过程中挫折的洗礼,会启发大学生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掌握经纬世事之术,不断深化与提高对自我的认识,特别是对自我错误与缺点的认识,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走向成熟。再次,挫折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耐受力。在求职过程中经历挫折,能使大学生去掉傲气,汲取他人的长处,变得谦逊一些、谨慎一些,少一点自以为是,多一点虚心诚恳。

调整对自我价值的认知要教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不断调整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从而在求职过程中避免职业选择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尤其是在遭受求职挫折之后,更应摆正自我位置,要对自我做出进一步分析:自己就读学校的声望如何?自己的精神气质属于何种类型,适合干什么工作?自己的性格是外向还是内向?自己的能力怎样?自己想从事的职业与自己能从事的职业之间有无矛盾,怎样协调解决?等等。要对自身具备的“硬件”与“软件”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从“我想干什么”的一厢情愿转变为“我能干什么”的现实定位。自我评价有利于合理定位,最终建立起清晰的择业观念,引导大学生尽可能地减少与用人单位需求的冲突。

学会总结经验教训在求职过程中受挫的种类多种多样,原因可能比较简单,也可能比较复杂,关键在于大学生能否及时从挫折中总结经验教训。如果在求职的初级阶段就被拒之门外,应该考虑是否了解和掌握了求职的最基本情况,如企业的用人特点等;是否全面收集、认真分析了招聘信息;自己的简历和求职信是否简明而有特色,有没有认真分析自己、精心组织文字、全力介绍自己的优势与个性。如果在求职的考察阶段遭到拒绝,应该考虑是否做好了面试前的准备;有没有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企业文化、企业负责人等情况;有没有对可能要问到的问题做好应答准备;对常见的问题有没有反复练习以达到熟练、自如地应答的程度;是否进行了有效的沟通;自我介绍是否全面、准确、简要,回答问题是否语言精炼、重点突出,仪容、仪表、穿着是否得体大方等等。

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个人遭遇挫折与冲突的情境时,在内心具有的自觉不自觉的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正视挫折,承认挫折,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以积极的行为方式战胜挫折。

1.坚持。要保持平衡的心态,坚定必胜的信念。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求职与就业成功的三个要素是“能力、体力、耐力”。大学生在多次求职、多次失败面前,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有“吃一堑,长一智”的精神,坚信“天无绝人之路”,“瓦片也有翻身的日子”。成功就业的目标一时难以达到,就应该要求自己做出加倍努力,最终实现目标。

2.表同。当大学生求职遭遇挫折后,要将自己想象为某一成功者,效仿其优良品质与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使自己的思想、信仰、目标和言行更适应环境和社会的要求,增强自信心,减少挫折感。

3.补偿。在原定的求职目标无法实现时,应以新的目标代替原有目标,以其他方面的成功来补偿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与自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新晨

4.升华。要用一种比较崇高的具有创造性与建设性的目标代替暂时无法实现的就业目的,借以弥补因受挫而丧失的自尊与自信,减轻痛苦。升华能使大学生在遭受挫折后,将不为社会认可的动机与不良的情绪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转化为有利于社会并被他人认可的行为。升华是一种富有建设性的积极的行为反应。

总之,大学生求职受挫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教育机构、社会环境的支持和影响,也需要学生内在思想认识的转变。只有不断探索大学生受挫能力培养的方法与措施并付诸实践,才能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健康向上、自立自强、积极进取的优秀大学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金庆昕,王希永.大学生心理保健[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

[2]刘玉华.大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3]余琳.大学生心理健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陈国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汪玉敏(1988-),女,江西赣州人,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吴冬梅(1988-),女,安徽合肥人,江西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江西 南昌 33002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040-02

我国在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理念,至此我国学者开始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探究。到2013年,经过短短十多年研究,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从1999年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举行到2002年9所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再到2013年大学创业园的蓬勃兴起、创业孵化基地的大力建设,充分表明国家、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能力培养。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愈演愈烈,2013年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出路唯有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概况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很早就开始创业教育了,其创业教育发展较早且趋于成熟。创业教育发展迅速,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但在我国发展较晚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关于我国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且主要集中在教育学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广泛关注,无论从发表的论文数量、研究的视角、研究的内容上都有很大的进步。

从相关的文献数量来看,与创业能力有关的期刊大约1200篇,其中优秀的硕士、博士论文近百篇。对中国知网五大数据库进行检索,输入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篇名检索,发现从1992~2013年总计1077篇,其中1992~2001年29篇,2002~2006年214篇,2007~2013年923篇,其中优秀博士论文2篇、优秀硕士论文36篇。可以看到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尤其是2007以来数量迅猛发展。

从研究的角度来看,集中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学。有些学者尝试从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创业能力,为研究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供新的视角。

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范围较宽泛,但集中于探讨大学生创业能力理论(包括内涵、意义、作用、模式、关系、原则)、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1077篇论文中85%为上述内容的研究,其他方面的研究占15%。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创业能力概念研究

国内现在对创业能力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表述不一,因此关于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也不统一。

郁义鸿、李能志总结的创业教育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创业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发现和捕获商机,将各种资源组合起来并创造出更大价值的能力,即潜在的创业者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变为现实的能力。”①

高桂娟、苏洋认为“创业能力是创业主体所拥有的利于创业成功和创业企业成长的技能和能力的综合”。②

徐兴海认为“创业能力是创业者能根据市场规律和现代生产、服务活动的规律,自主进行创业项目的选择和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的综合能力。包括认识市场的能力、现代管理经营能力、自主创业能力”。③

2.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及作用研究

学者们分别从国家角度、高等教育角度、高校角度、大学生角度阐述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刘颖在《浅议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中认为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以及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杨金焱、费世淼在《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与培养》中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是高教改革的新目标,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3.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究

关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相对较少,学者提出的模式研究较抽象,操作起来具有一定难度。

段美、欢佩俊、赵亮亮在《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中提出了“四方位包围循环模式”,“四方位”即个人和家庭、高校、政府、社会四个主体,其中个人和家庭是这一培养模式的基础系统,高校是指导系统,政府是支持系统,社会环境是协助系统,这四个主体相互循环作用。这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徐晋、杨燕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桌”模型构建研究——基于独立学院的实证分析》中提到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桌”模型的构建。“方桌”模型构建的理念是现代创业教育,为促进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的提升,在实施这一模型的过程中将构成“方桌”的创业课程、创业环境、创业联盟、创业孵化四个方面相互结合、相互作用。

4.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学者们主要从大学生、高校、社会、国家角度分析问题。

杨晓慧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与策略选择》中认为当前在我国广谱式培养大学创业容易,开展专项性创业能力培养活动也容易,将高校内部创业能力培养自成体系也容易,但问题是:大学生创业能力个性化培养难,将创业能力培养活动与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相融合难,将创业知识内化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难,将高校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匹配更难。

曹娟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困境及对策》中提到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限制、高校教师队伍水平的局限和教学的滞后、传统文化的作用和社会认同的缺失、国家配套措施不够完善等方面使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培养陷入困境。

5.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探究

学者们主要从高校角度、大学生高度、社会角度及政府角度来探究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策略。

李蕊、郑炳章、赵磊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中认为可通过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环境,积极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刘艳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中详细阐述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并且认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一靠创业教育,二靠创业实践。刘艳认为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重视创业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二是深化创业教学改革,优化创业教学环境,具体措施有加大课改力度、培养师资队伍等;三是利用社会资源,重视创业实践。

6.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

在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实证研究方面,目前较少研究。因此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同时实证研究更具针对性,可与当地创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联系,极具研究价值。

任婧在《山西省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中对山西省高校1200 名在校大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运用SPSS对有效问卷统计分析,得出了山西省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创业的意愿,进一步分析现状原因,提出对策。

陈华强的《基于Timmons模型广州高校学生创业能力现状研究》也是针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实证研究。研究的对象是广州高校大学生,以Timmons 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从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团队管理三个维度总结创业能力现状及突出问题,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三、对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的述评

近几年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文章数量颇多,但是从总体来看还存在不足。

1.概念界定不明晰

对创业能力概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没有统一权威的定义,学者们对创业能力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对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没有统一的说法,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创业能力影响因素没有深入探究。

2.研究的内容过于狭窄,并且理论研究偏多,实证研究少,典型性研究几乎没有

过去的研究集中于创业能力的理论阐述,缺少体系的研究,如最重要的资金支持体系、政府支持体系、环境支持体系、高校支持体系、家庭支持体系等的研究。实证研究非常少,期刊网上仅有少数几篇为实证研究,东部实证研究较多,中西部实证研究更少。另外,几乎没有典型性研究。大学生即使对创业有极大的兴趣却无从下手。另外,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往往与社会对高等创新型人才的实际需求脱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业能力培养的实际成效。

3.专题性的研究少

目前仅有的专题性研究几乎是空白,只有少数几篇从女大学生创业能力、高职生创业能力、地方高校大学创业能力进行研究,目前还没有形成专题研究。

4.研究角度比较单一

大学生创业能力视角集中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心理学领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进一步研究创业能力的概念,从多学科多视角阐述创业能力的内涵、创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开拓创业能力研究的范围和体系,多领域、多层次、多视角分析大学生创业能力,既可以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角度探讨大学生创业能力,也可以从经济学、管理学角度探讨,或者全面结合探讨,加强专题性的研究,注重实证研究,为高校、政府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提供全面系统的可行的理论指导和建议。

注释:

①郁义鸿,李志能.创业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②高桂娟,苏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概念与实证[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3,(5)

③徐兴海.适应时代需要-培养创业能力[J].职教通讯,1999,(5).

参考文献:

[1]刘颖.浅议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J].职业教育研究,2009,(9).

[2]杨金焱,费世淼.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教育探索,2010,(12).

[3]段美,欢佩俊,赵亮亮.我国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对策研究[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9).

[4]徐晋,杨燕.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桌”模型构建研究——基于独立学院的实证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5]杨晓慧.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瓶颈问题与策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

[6]曹娟.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7]李蕊,郑炳章,赵磊.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途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2).

[8]刘艳.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J].江苏高教,2010,(3).

[9]任婧.山西省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2.

[10]陈华强.基于Timmons模型广州高校学生创业能力现状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第7篇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择业观。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群体对利益的追求加剧,这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择业时偏重于工作稳定、工资待遇与环境较好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对未来的自身理想和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不去考量。另一方面,不少大学生对自我认识不到位,从而没有一个合理定位、合理规划,导致他们在择业时,与市场实际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脱离。2.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被动地等待别人为其传递就业信息,甚至一味地靠家庭资源等去获得就业。然而,大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是客体,在劳动市场上是供方,是否学会向单位推荐和展示自己等,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获得和提升。3.专业技能不足。专业技能是用人单位挑选大学生入职的关键,一些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扎实地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在就业过程中常常被问得哑口无言,手足无措。大学生专业技能不足的现象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是当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因素。4.实践操作能力欠缺。企业单位期望招聘的大学生一入职就能够立刻胜任工作,所以大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进行人才招聘时优先考虑的条件之一。大学生在校期间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使许多大学生有资格证书、学历,却不会运用。5.创新能力不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只会读书考试,缺乏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用人单位比较重视的,也是毕业生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加强的同时也让其就业能力得到提高。6.社会适应能力尚有差距。随着经济结构向服务业的转型,与“人”相关的自我调节、沟通合作、组织规划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大学生作为职场新人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当环境变化时,在校大学生对社会怀有恐惧、逃避感,职位适应缓慢,往往导致大学生不能融入到工作环境中。7.职业素养认知较差。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大学生一旦从业不顺就频繁跳槽,很难持之以恒,不仅影响了企业用人计划的顺利实施,而且使学校的诚信受到质疑。8.就业心理素质较低。竞争激烈的人才就业市场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成长就业不可缺少的因素。面对就业市场双向选择带来的权利、机遇、竞争与挑战,毕业生的心理是错综复杂的,在就业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提高途径

1.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影响很大,动态地提高老师的就业指导能力素质,可以充分发挥其贴近学生的优势,帮助大学生准确分析就业发展动态,综合利用自身的经验与知识对大学生进行时效性、个性化指导,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2.引导转变就业观念。随着社会就业形势不断变化与竞争的不断激烈,竞争上岗、人才流动、再就业以及就业岗位不断改变等,这些都成为普遍现象和常规性状态。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动态就业观,克服不切实际的想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多渠道地拓展大学生的就业能力。3.强化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必要措施,高校通过鼓励、支持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运用多方面的资源,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提高相应的专业技能,从而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在就业时充分发挥优势,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4.提高创新能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对用人单位来说更为难得,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后,注意借鉴和总结,从多方面考虑,进行思考和创新,加强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5.培养大学生的“软技能”。“软技能”指大学生的社会与关系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对其今后的职业和人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个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交、沟通、适应、组织、合作等方面的培养。6.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按照学生不同阶段、不同特点,构建有针对性的培养体系,促进大学生主动、自觉地积累社会工作经验,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求职能力。7.丰富心理疏导教育。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压力会使部分大学生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高校应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消极情绪,开展心理疏导和教育,帮助大学生准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学会自我调节,树立正确的择业心理,以积极的态度去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

三、结语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要在就业及以后的职业中拥有持续的竞争力,就必须具备充足的就业能力。为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需要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与分析,从中找出存在的差距与问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系工程,本文从多方面进行探讨,期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就业工作。

作者:朱旭菲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荣.社会工作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2):48-53.

[2]查良松.试论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低的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120-122.

[3]吴御生.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述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3):54-57.

大学生能力总结范文第8篇

机制,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创新化改造与革新。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不足 建议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途径,它帮助大学生们直接了解社会,认识当前国情,锻炼自己的毅力,增强个人才干,培养良好的品格,从而增强学生们的历史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义

社会实践对当代大学生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大学的教育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指常规的课堂教育,在课堂教育中,我们主要是学习理论知识,而另一个就是社会实践教育,在社会实践教育中,我们学习的则是社会技能,即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我们不能只局限于对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个没有实践经验而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将在社会的洪流中被淹没,对于大学生来讲,社会实践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给我们一个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机会。

1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熟悉社会,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现代的大学生都是在书本中吸取知识,在知识中慢慢成长,但是对我国的国民实情知之较少,真正的社会复杂程度并不是在学校中的书本知识中所能了解的。学校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封闭的,大学生了解社会的途径,可能就只限于听讲座和浏览新闻,所以社会实践则为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深入社会的平台,让学生们真正的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从每一次和人民群众接触的经历中升华思想,加强个人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

2有利于大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技能,拓展才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在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在随之发生变化,所以社会竞争力也越来越大。因此,要想在社会的洪流中站住脚,就必须拓宽自己的专业面,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综合发展自己。社会实践促使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最重要的是真正的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在实践中,大学生们可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地发挥出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技能,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达到拓展自己才能的目的,有利于以后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

3社会实践能够完善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作为实践者要和不同的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这其中有社会各行业的人,有老师,有公务员,有普通民众等等,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中学会运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与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了学生们的个人素质。

社会实践的面很广,近年来许多大学都有组织或者学生自发的得到学校批准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多数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是参与者更是组织者,在很多情况下学生要独立的面对一些问题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解决事情的能力。

二社会实践存在着众多不足

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来讲有诸多好处,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社会实践任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要想更好地发挥社会实践的作用就必须克服这些问题,扬长避短,将社会实践在大学生生活中的作用推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1社会实践形式主义较为严重

目前,有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着流于形式的问题。原因大多是缺少必要的经费和来自于社会的支持。就暑期社会实践来说,好多学生只是把暑期社会实践当做必须完成的作业,所以在实践中都是走马观花似的敷衍一下来完成任务,拍些照片,写个总结就算了事,完全是应付差事,草草收场。社会实践的重点应该放在“实践”这两个字上,实践就是亲身去做而不是看人家做,许多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水分太大,有的甚至打着社会实践的幌子旅游,没有真正的达到为社会作出贡献,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目的,更没有达到实践的目的,又何谈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收获。

2社会实践形式老套,缺乏创新性

长时间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都是有各校团委来组织,所以真正投入到社会实践中的多为学生干部,除此之外,各校团委关于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力度和指导力度都不够,导致社会实践中常出现一些问题。其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较为单一,有些高校更是“一切从简”只是让学生发些传单,写写感受了事,并没有把社会实践的精神真正的传达下去。而且,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安排也不合理,大多集中于寒暑假,范围太窄,时间较短,,没有长期性的定点实践基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大学生社会实践也要讲究创新,不要总是搞一种形式,要扩大范围开阔眼界。搞出新花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而且能够扩大实践范围,深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达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结合。

3社会实践的总结评比缺乏科学性

总结是评比对社会实践的理论形式的升华,可是有的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总结评比标准过于简单,比如说,有的大学将社会实践是否有媒体报道,什么级别的媒体报道当做评比的标准,导致社会实践流失了其科学意义和社会实践的实质精神。

三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建议及意见

1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识

许多大学生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不够,所以提高他们对社会实践的价值认识是非常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并不是给大学生带来什么物质财富,而是帮助学生们升华自己的个人价值,在社会实践中要懂得以学习为主的观念去看待它,社会实践是为人民服务的,也是锻炼自己的绝好机会。

2要完善社会实践管理机制

社会实践是针对于校外的活动,相对于校内来讲更难于组织及管理,所以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机制迫不及待。学校可根据学生实际实践情况对较突出的学生提出表扬并给予奖励,并根据不同情况评选出“组织奖”和“个人奖”。并且对每一次社会实践进行高效率的总结,做成总结报告并加以存档。

3创新实践,科学实践

出彩的社会实践在于创新,社会实践组织的有意义才能吸引大学生加入进来,就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好多人对社会实践的认识并不是很深刻,总以为社会实践就是老传统的“三下乡”所以不愿意参加,所以要创新实践,实践创新。除了要创新还要懂得科学实践,有了科学的指导,社会实践的体制才会更加完善,实践才会更加顺利的完成,科学的力量不容忽视,科学指导实践,实践让学生成长。

4加强社会实践的定点基地建设

社会实践基地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们走进社会、接触社会、为社会服务的桥梁。要实现社会实践活动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是不行的,所以实现社会实践基地的固定性,稳定性才能使社会实践持续性长期性发展, 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实践中学到知识。

总而言之,大学生社会实践应从单向型转向复合型,提高科技含量,体现服务社会的价值,积极创造精神财富,使广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既受教育又增长知识和才干,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且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推向更高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子健.大型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1):62~63

[2]范旭峰.大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奉献“两会”[N].中国教育报,2005-0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