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腹股沟直疝护理诊断

腹股沟直疝护理诊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腹股沟直疝护理诊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腹股沟直疝护理诊断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2 月2015 年3 月在本院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142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 例。观察组腹股沟斜疝者43 例,直疝者28 例,年龄40 ~85 岁,平均( 64. 9 7. 8) 岁,男39 例,女32 例; 其中伴发糖尿病23 例,伴发高血压15 例,伴有慢性支气管炎12 例,存在前列腺增生11 例,伴有慢性便秘10 例。对照组腹股沟斜疝45 例,直疝26例,年龄41 ~ 86 岁,平均( 65. 1 8. 3) 岁,男41例,女30 例; 伴有糖尿病25 例,伴有高血压16例,伴有慢性支气管炎11 例,伴有前列腺增生12例,伴有慢性便秘7 例。纳入标准: ① 入组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② 患者认知功能正常,能够进行有效功能; ③ 腹股沟疝无崁顿及绞窄; ④入组患者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 ① 伴有其他重大器质性器官疾病者; ② 伴有神经或精神性疾病者。2 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病情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均不显著(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1. 2. 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前后均采用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对症护理,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并在出院后给予健康指导。

1. 2. 2 观察组: 基于FTS 护理理念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入院时护理、住院期间护理及出院后的跟踪护理。

① 入院时护理: 患者入院后尽快安排其与主治医师、护士及科室主要成员见面,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为后期方便沟通,促进治疗奠定基础; 此外,还需安排专人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陪护制度、作息制度,一方面可方便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治疗期间生活的方便,另一方面还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有针对性的向患者介绍腹股沟疝的高危因素,帮助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此外,还应针对患者存在的支气管炎,慢性便秘等并发症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② 住院期间护理: 多数患者术前存在恐慌、焦虑等不良心理,因此在术前应安排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多向患者传达治疗经验,消除患者顾虑,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此外,由于腹压升高作为腹股沟发生、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在术前有必要对可能造成其升高的多种因素进行合理控制以降低风险; 同时使患者尽早适应在床上进行排便以利于术后的护理,并指导患者练习,术前1 天开始食用流质食物以降低术后便秘或腹胀的风险,同时进行清洁灌肠,降低术后腹内压升高的风险; 手术进行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选择合适的; 在手术过程中责任护士应在离患者不远的位置进行言语安慰和鼓励以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同时术中密切监视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应急处理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手术完成后在患者清醒之前保持去枕平卧位,术后约6h,待患者苏醒后保持半卧位,配合给予持续的低流量氧气吸入; 膝下垫软物,并保持髋膝关节略屈,避免疝修补处组织顿开和牵拉痛; 在术后12h 可以进食流质食物,第2 天开始进食纤维蔬菜、水果、粗粮并适度增加饮水; 同时指导患者术后适当活动,一般6 ~ 12 h 可下床活动,活动时需密切关注敷料渗出,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或护理人员进行处理。

③ 出院后护理: 出院后患者以恢复为主,嘱咐患者出院后腹带半年以上,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活动,以免造成复发; 注意预防会对腹股沟疝康复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发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慢性便秘以及前列腺增生; 嘱咐患者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维生素、粗纤维。同时安排医护人员每2 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每1 ~ 2 个月进行1 次上门随访,共随访1 年,随访内容包括用药、饮食、运动等情况。

1. 3 观察指标

腹胀判定标准患者自感无腹胀即为无腹胀; 患者有轻微腹胀感,但切口不胀痛为轻度腹胀; 患者有腹胀感、腹部膨隆,切口胀痛但忍可耐受为中度胀痛; 患者有强烈腹胀感,腹部膨隆,切口剧烈胀痛无法忍受为重度胀痛。监测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开始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和排气时间等。记录2 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疼痛时间。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对2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 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珋x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有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 0. 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2 组手术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疼痛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疼痛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但差异并不显著( P 0. 05)。

2. 2 2 组患者胃肠功能比较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胃肠蠕动开始时间均较对照组短( P 0. 05) 。

3 讨论

基于FTS 的护理理念目前主要在腹部外科应用。研究表明通过这种护理模式能够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FTS 既是护理操作手段,也是临床上成熟的理论方法,在该理念的指导下应用在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旨在阻断多种因素引发的患者机体应激,从而降低应激产生的负面效应,促进患者快速康复。腹股沟疝尽管是外科常见的小型手术,由于疾病发生在不同的年龄,且容易伴随多种原发性疾病,因此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对于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均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将探讨基于FTS 的护理理念对行腹股沟疝术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为临床选择更佳的护理模式提供参考。

腹股沟直疝护理诊断范文第2篇

关键词腹股沟疝阑尾炎同台手术

1997~2011年收治腹股沟疝与阑尾炎同台手术患者2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年龄8~62岁,其中斜疝17例,直疝6例。无阑尾炎症状6例,有阑尾炎症状者17例,其中单纯性阑尾炎12例,化脓性阑尾炎5例,同台手术取1个切口7例,2个切口16例。

1个切口手术者合并切口感染较高,2个切口手术者合并肠梗阻较高,见表1。

例1:患者,62岁。2008年5月13日以“阵发性右下腹疼痛2天”为主诉入院。既往患右侧腹股沟疝3年,未治疗。体检:T 37.8℃,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差,急性病容,痛苦貌。自主,查体合作。全身皮肤黏膜无苍白,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正常。腹部平软,未触及包块,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结肠充气试验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右侧腹股沟区外环口增大,站立位右侧腹股沟区有约4.0cm×3.0cm大小突出肿块,质软,无压痛,可达阴囊,平卧位,该块消失,。手指紧压腹股沟管深环,立位咳嗽时肿块不能出现,移去手指后复现。阴囊透光实验阴性。血分析:WBC 12.3×10.9/L,N 87×10.9/L,L 16×10.9/L,RBC 4.3×10.12/L,HB 130g/L。尿分析正常。腹部B超:肝、胆、脾、肾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入院诊断:1急性阑尾炎;2右侧腹股沟斜疝。患者及家属要求同台手术。硬外麻成功后,先行右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再取右下腹麦氏切口行单纯性阑尾切除术。麻醉满意,手术顺利,共约2小时。术中出血约60ml,患者清醒返回病房。给予心电监护,禁食水,卧床休息,盐袋压迫疝切口6小时,应用头孢曲松钠针输液、支持及对症治疗。术后3天一直未下床,床上排尿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切口无渗出,肠鸣音一直未闻及,阴囊轻度肿胀。术后4天,出现恶心,无呕吐,轻度腹痛,全腹腹胀均匀,腹部膨隆明显,未见肠型,叩诊呈鼓音,叩击无移动性浊音,未闻及肠鸣音。查钾、钠、氯、钙正常。考虑麻痹性肠梗阻。嘱其下床活动量加大,腹部热敷,胃肠减压,复方大承气汤低位灌肠,排出几枚干便后,腹胀仍无明显缓解。术后5天给予胃复安针20mg,1次/日肌注,肠鸣音开始恢复,腹胀减轻。术后6天,肛管排气,腹胀消失,开始进流质饮食。术后10天痊愈出院。

结果

23例同台手术患者,有术后并发症14例(60.87%),说明两种疾病同台手术,易出现的术后并发症几率较高,常见的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腹膜炎、肠梗阻、疝复发等。有并发症者多数恢复时间长、痛苦大、甚至需2次手术。

讨论

腹外疝与阑尾炎在临床上能否同台手术,卫生部外科学教材上一直无明确显示,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有手术者同台设施两种手术,有手术者不主张同台手术,两种意见一直有争议。

腹外疝是无菌手术,阑尾炎为有菌手术,同台手术交叉感染几率较大,易导致切口感染和腹膜炎,疝手术区域一旦感染,腹壁强度降低,导致疝复发率较高。如同对绞窄性疝,凡施行肠切除术吻合术的患者,因手术区污染,在高位结扎疝囊后,一般不宜做疝修补术,以免因感染而导致修补术失败是同理。

两种手术术后护理措施要求不同,临床工作处置上有矛盾。1区别:疝术后当天要求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松弛腹股沟切口的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手术修补部位及切口的愈合,同时减轻切口渗血肿胀和疼痛。同时因阴囊位置较低,早期立位渗血渗液易积聚于阴囊,而出现阴囊积血肿胀,疝术后第2天可改为半卧位。阑尾炎手术,血压平稳后即可采取半卧位。2活动区别:传统疝术后,一般要求患者3~6天离床活动,必须在床上静养3天。对年老体弱,复发疝,绞窄疝,巨大疝术后卧床时间可延长至术后10天。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可以早期离床活动除外。而阑尾炎术后多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或床下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术后肠粘连等。3饮食时间区别:疝术后一般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流食,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绞窄性疝行肠切除吻合术者除外。而阑尾炎术后1~2天要求禁食,静脉输液,待肠鸣音恢复,排气后方可进饮食。

腹股沟疝与阑尾炎的手术均为临床上常见的一般手术,因同台手术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几率大而造成不必要的问题和风险,故主张原则上两种手术不能同台,可以分别分期手术,以保证手术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腹股沟直疝护理诊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疝补片修补术; 传统疝修补术; 胃肠疝气

中图分类号 R6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8-0146-02

胃肠疝气是指人体的组织或器官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的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多发于胃肠部位,有直疝、斜疝、股疝等多种,其形成多与患者的体质有关。常见疗法为修补手术,近年来疝补片修补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该手术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证率和复发率低。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2月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对收治的部分胃肠疝气患者应用疝补片修补术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试验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2月胃肠疝气患者17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胃肠疝气诊疗指南》中普通病例的诊断标准,均已排除肺功能障碍、先天性心脏病、肝功能不全、慢性肝炎以及血液系统的疾病,均无手术禁忌证和下腹部手术后粘连[2]。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补片组89例患者中,男48例,女41例;平均年龄(53.01±9.71)岁;病程1~33年;斜疝71例,直疝11例,股疝7例;疝分型方面,I型11例,Ⅱ型16例,Ⅲ型58例,Ⅳ型4例。传统组89患者中,男51例,女38例;平均年龄(53.94±9.79)岁,病程2~23年;斜疝64例,直疝14例,股疝11例;疝分型方面,Ⅰ型10例,Ⅱ型14例,Ⅲ型57例;Ⅳ型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给予常规补液和抗生素抗感染处理,并按照卫生部疝气临床路径给予常规换药等临床护理[2]。补片组行疝补片修补术,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患者取仰卧位,从腹股沟内侧选择切口,对造口处消毒后,切入腹股沟管后游离精索,寻找疝囊,高位游离颈部至暴露腹膜前脂防,某些过大的应先横断,将疝翼逆行还纳腹腔,将备好的充填物充填到疝环处,外瓣与疝环平齐,外瓣边缘与腹横筋膜缝合用连发钉合器固定数针,再于精索后方置入另-平片,覆于直疝和斜疝的缺损部位加固腹股沟管后壁。传统组患者根据疝气类型选择合适的的疝修补术,用已经缺损的组织进行修复,将联合腱拉拢缝合到腹股沟韧带上。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负责,术后随访一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一年内复发率等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补片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传统组(P

3 讨论

胃肠疝气是一种常见的人体外科疾病,多因咳嗽、喷嚏、用力排尿、腹部过肥、用力排便、妇女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使腹腔内产生负压[3],导致腹腔内的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小肠、盲肠、膀胱等游离脏器见孔就钻,脱离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4]。疝气多发于老年人与少儿人群,治疗如果不及时会引起局部胀痛,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腹胀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小肠肿胀缺血而发生坏死,引发脓毒血症,威胁生命,且长期不治疗的疝气还会对患者的生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疝补片修补术是一种新兴的治疗腹外疝手术方法,手术需要借助聚丙烯材料等人工编织合成的补片,可以极大地避免将不同结构的解剖层次强行拉拢缝合造成的张力。补片具备良好的抗拉力和抗折叠性能,方便水分的渗入与组织长进[5],置入体内后数分钟后即可与组织发生黏合固定,且术后可长期保留在体内,相容性良好,抗感染能力较强,异物反应极少。该术式操作简单、患者创伤小[6],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30 min~1 h即可完成,患者术后痛苦轻微,通常在术后1 h左右可进食,5~15 h后可下地活动,术后一周左右即可出院,术后的总复发率低。

本研究数据显示,疝补片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都是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胃肠疝气修补方法,但应用疝补片修补术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近期复发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组。由此可见,应用疝补片修补术治疗胃肠疝气,患者创伤更小,手术方便快捷,恢复更快,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复发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姚国良,姚琪远,陈浩,等.腹腔镜巨大切口疝修补术47例[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5(2):21-23.

[2]梁伟潮,朱应昌.完全腹膜外疝补片修补术、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式传统疝修补术临床应用的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0):487-490.

[3]殷红专,闫兆鹏,苏琪,等.腹腔镜造口旁疝补片修补的临床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2,16(2):149-151.

[4]丁国飞,田文,马冰,等.腹腔镜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的临床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9):43-45.

[5]谷春伟,吴浩荣,钟丰云,等.Miles术后造口旁疝腹腔镜下补片修补术的临床应用[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0,15(6):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