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腹外疝患者的护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范文第1篇

义乌市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省义乌市 322000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对外科腹外疝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 年1 月到2014 年6 月于我院进行腹外疝手术的患者40 例作为对照组,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选取2013 年7 月到2014 年12月于我院进行腹外疝手术的患者40 例作为观察组,护理人员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6±0.5)天,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3±1.2)天,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7.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对外科腹外疝病人进行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外科腹外疝;快速康复理念;护理

快速康复理念是应用于患者围手术期的一种科学理念,该理念强调于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采用合理、有效的护理模式,促进患者康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1]。我院于2013 年1 月到2014 年12 月开展外科腹外疝病人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研究,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1 月到2014 年6 月于我院进行腹外疝手术的患者40 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2~75 岁,平均年龄(41.5±15.0)岁;男性28 例,女性12 例。选取2013 年7 月到2014 年12 月于我院进行腹外疝手术的患者40 例作为观察组,年龄19~74 岁,平均年龄(40.7±16.3)岁;男性26,女性1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病情程度、文化程度等可能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研究方法

护理人员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入术前常规护理、术中常规护理和术后常规护理等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研究方法

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

(1)术前护理。

a. 心理护理。

b. 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

(2)术中护理。

护理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理指标,如有异常及时配合医生做好紧急处理。

(3)术后护理。

a. 活动护理。

b. 饮食护理。

c. 并发症的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用时采用我院自行编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这两项作为观察指标来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ASS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X2 检验描述,以P<0.05 标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6±0.5)天,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3±1.2)天,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7.5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 讨论

我院于2013 年1 月到2014 年12 月开展外科腹外疝病人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的护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快速康复理念对外科腹外疝病人进行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腹外疝是指由腹腔内某一器官或组织连同壁腹膜,经腹壁最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而形成,腹外疝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2]。在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者病情较严重时,常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腹外疝,外科腹外疝病人的护理是临床护理的重点,为外科腹外疝病人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3]。而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对于围手术期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刘俊华. 外科腹外疝病人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价值解析[J]. 青春期健康,2014,20:48-49.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范文第2篇

腹外疝为医院普外科常见疾病,腹股沟疝是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类,其发病群体多为中老年人,一旦发病,不仅直接会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造成障碍,还易诱发绞窄、嵌顿等症状,使患者面临极大的身心痛苦[1]。目前,手术是治疗这一疾病的主要方法,但传统的手术方案操作技术复杂、手术创伤大、术后患者恢复慢且病情易复发,缺陷较为明显。新兴的无张力修补术则操作简便、创伤小、容易恢复、不易复发,有效弥补了传统手术的不足,受到广大临床医师青睐[2]。但是,临床研究显示,无张力修补术疗效的个体性差异较大,护理工作可对手术效果有显著影响。我院基于这一提法,选择60例患者为对象,实施了基础护理、舒适护理效果的疗效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的60例患者均于2010年2月~2014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救治,男50例,女10例,全部患腹外疝,41例发生于右侧,19例发生于左侧,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6.2±4.0)岁,其中,直疝、斜疝患者各为12例、48例。患者存在的合并症状如下:13例高血压、5例糖尿病、4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肥胖。在取得患者同意之后,依照患者的自主意愿,随机对其实施分组,共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25例,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疝体类型与位置、合并症状等资料,均未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可以实施比较。

1.2 方法 护理人员为对照组25例患者实施基础的围手术期护理,为观察组35例实施基础联合舒适护理。舒适护理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仔细研究患者的病例,并依据患者文化程度及身体情况等资料,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其讲解无张力修补术相关的各类知识,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了解程度,减弱患者的畏惧与担忧心理。适当地向患者说明手术步骤、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手术以及术中与术后反应等手术知识,安慰、开解患者,使患者获得舒适的心理。按照医嘱,帮助患者做好血尿常规、心电图、胸片、生化指标、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等各项检查。进行术前备皮。术前8h禁食禁饮,向患者说明原因及必要性。开始手术之前,再一次对患者进行鼓励。(2)术中护理:在满足手术室规定的基础上,将手术室室内的温度与湿度调整到患者身心舒适的范围,并做好保温以及隐私保护工作,使患者感到被尊重;在手术过程中,给患者以眼神鼓励或肢体安慰,减轻患者的紧张与焦虑感;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密切监测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中准确将手术工具与器械传递给医师;温柔细致地帮助患者进行伤口冲洗准备好针线;协助手术医师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手术完成后,认真清点手术所用的所有器械,并严格加以记录,避免出现遗漏手术器械在患者腹内的问题。(3)术后护理:术后,选择恰当的方法帮助患者维持平卧位,为患者实施沙袋加压止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遵医嘱为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为患者讲解有效大便的方式,提醒患者饮水,尽量保持大便通畅,以避免大便时扯痛伤口;鼓励患者在生命体征平稳之后进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提醒患者多加饮水[3];密切观察患者的切口是否出现红肿、渗血、渗液等问题,及时更换敷料,时刻保持敷料的清洁、干净、干燥;术后1周,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组织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并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提醒患者在出院后,按时来院复诊,进行早期康复锻炼。

1.3 临床评价指标 手术完成后,统计两组患者各自的平均手术用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患者出院时,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统计表,调查患者对于护理满意与否,并记录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各类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软件为SPSS16.0,分别以t值法以及x2值法对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的相关性实施检验,计量资料选择(X±s)的形式加以记录,P

2 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手术用时、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如表1所示,观察组35例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3 讨论

近几年来,无张力疝修补术不断发展,各项技术日益完善,为腹外疝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临床助益。但是,由于患者身体素质、心理状况不同,在实施无张力修补术时,临床效果明显受到影响[4]。临床研究发现,由于存在这一问题,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工作,尽量使病患保持愉悦的心情,控制并发症的出现,才能够切实推进病患康复,避免再次复发。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腹外疝 腹腔镜疝修补术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310

Abstract Objective:Summary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patch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experience.Methods:39 cases of hernia patients with totally 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patch after perioperative nursing observation.Results:All patients were cured, surgical incision healing stage Ⅰ,the average length of stay 4~7d,were followed up for 1~23 months,no recurrence.Conclusion:Totally extraperitoneal 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 patch with less trauma,quicker recovery and less pain,fewer complications,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nursing workload.

Key Words Hernia;Laparoscopic hernia repair;Care

腹外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腹外疝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传统疝修补术式复发率较高(4%~10%)[1],且具有手术创伤大等缺点。而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比传统手术更具有优越性。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对39例腹股沟疝患者进行了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9例,男31例,女8例,年龄18~79岁,平均52岁;其中斜疝27例,直疝9例,复发疝3例。采用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随访1~23个月,无复发。

护 理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应及时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况,介绍微创手术的优点、适应证及同类患者的恢复情况,必要时可请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以消除顾虑,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让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手术。②术前宣教: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是从腹膜外加强腹股沟疝的后壁,用补片覆盖在疝的缺损处,并用环形钛钉固定,属于微创手术,同时向患者介绍手术医师的高超技术,消除患者的顾虑,取得合作。必要时术前晚口服抗焦虑药。术前1~2天禁食产气类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防止肠道过多产气,影响手术时手术野的暴露,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4~6小时。手术日晨测血压、呼吸、心率,取下假牙及首饰等贵重的物品,更换清洁衣裤,遵医嘱给予尿管留置,并肌注术前针[2]。③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入院后每天监测血压,血压140/90mmHg以上者请心内科会诊,调整用药,使术前血压稳定在150~160/80~95mmHg。术前2~3天加用镇静药,保证睡眠。合并冠心病,术前2~3天停用影响凝血机制的药物,有心肌梗死病史者术前做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了解心脏功能,如射血分数、各心室及瓣膜的运动情况等。④合并糖尿病:术前常规皮下注射普通胰岛素,使空腹血糖控制在8~10mmol/L、尿糖(+)以下,无酮症酸中毒。术后根据血糖情况使用胰岛素和降糖类药物。⑤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术前须行肺功能检查,吸烟者术前禁止吸烟。指导患者作深呼吸运动,以增加肺通气量,即深吸气后缓慢呼气,6~8次/分。训练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对轻、中度阻塞性肺功能障碍者术前给予抗炎、祛痰、止咳、支气管扩张剂等治疗,使呼吸道保持通畅。

术后护理:⑴一般护理:术后患者去枕平卧,将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氧气吸入,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做好记录,注意保暖。观察切口有无出血、渗血,注意有否感染迹象,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阴囊给予抬高。尿管留置者会阴擦洗2次/日,保持尿道口清洁。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对术后疼痛难忍者,遵医嘱给予强痛定50~100mg。防止腹内压增高,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持大小便通畅。⑵术后特殊护理:①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和护理:尿潴留是疝修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原因是麻醉镇静,不习惯床上排尿及老年患者前列腺增生等,导致术后排尿困难,除术前开始使用坦索罗辛外,术后应尽早鼓励并指导患者采取舒适习惯的排尿,必要时协助患者在床边或上洗手间排尿,排尿时注意防止术后性低血压的发生。②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术后早期为了预防全麻后喉头水肿、呼吸道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定时翻身、拍背,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2次/日。③术后出血:除及时、仔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外,应观察患者的面色、脉搏、血压等变化,如发现脉搏改变、血压下降,要想到内出血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防止休克的发生。

出院宣教:患者一般在术后2~4天即可出院,出院后指导患者注意保护伤口,休息1周可恢复一般正常工作,但是3周内避免进行剧烈的运动和参加重体力劳动。

讨 论

完全腹膜外补片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配合上述正确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患者恢复良好,未有严重并发症出现,明显减少了护理工作量,临床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范文第4篇

1.1临床表现相应部位有肿块突出,早期常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坠胀感。可因腹压的增加或降低而出现或消失,或用手可将肿块回纳。肿块还纳后,可扪及缺损处。嵌顿性疝常发生于腹内压骤增时,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有明显疼痛。平卧或手法推挤不能同复,并可伴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症状。如不及时处珲,将发展为绞窄疝,出现肠坏死感染中毒症状。

1.2一般资料我院收治腹外疝患者79例,其中男性74例,女性5例,斜疝47例,共中复发性斜疝12例,直疝26例,切口疝3例。年龄30~84岁,平均58岁。伴高血压脑梗塞3例,肺气肿5例,高血压冠心3例,肝硬化腹水1例。

1.3治疗治疗以手术为主要措施,可酌情选用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术。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常需急症手术。一般对1岁内的婴儿、年老体弱或伴严重疾病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

2护理

2.1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采用疝带压迫治疗,应向病人阐明疝带由弹性钢板外裹帆布制成,有左右之分,指导病人正确佩带,防止压迫错位而起不到效果。疝带压迫有不舒适感,长期佩带疝带病人会产生厌烦情绪,应劝慰病人,说明使用疝带的意义,使其能配合治疗和护理。婴幼儿的腹股沟疝采用棉束带压迫治疗期间,应和家属一起经常检查束带的松紧度,过松达不到治疗作用,过紧小儿会感到不适而哭闹;束带被粪尿污染后需立即更换,以免浸渍过久发生皮炎。脐疝可用5分硬币外裹柔软棉布压迫脐环处,再用棉束带或绷带固定,固定后要经常检查,防止移位导致压迫失效。应密切观察腹部情况变化,如病人腹痛不能缓解或疼痛加重,甚至出现腹膜炎的表现,要及时和医生联系,以得到处理。

2.2手术护理

2.2.1手术前护理

消除致腹内压升高的因素。术前两周戒烟,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及时治疗咳嗽;保持大便通畅。疝块较大者,多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使用疝带压住疝环口。巨大疝的病人应卧床休息2~3日,回纳疝内容物,使局部组织松弛,减轻充血与水肿,有利于术后切口愈合。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腹外疝的发病原因和诱发因素、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手术治疗原理,消除其紧张情绪和顾虑。观察腹部情况,若出现明显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应高度警惕嵌顿疝发生的可能,需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紧急处理。手术前严格备皮是预防切口感染导致疝复发的重要措施,应对病人阴囊、会皮肤做仔细的准备。嘱病人沐浴、更衣,生活不能自理者应给予协助。会剃毛时既要剃净体毛,又要注意不可划伤皮肤,如有损伤应待伤口愈合且伤口痂皮脱落后方可手术。手术前晚给病人灌肠,清除肠内容物,防止术后便秘和腹胀。进手术室前嘱病人排尿,必要时留置尿管保持膀胱空虚,防止术中误伤。

2.2.2手术后护理

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次日改为半卧位。术后6~12h若无恶心、呕吐可进流质,次日可进软食或普食。行肠切除吻合术后应禁食,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方可进流质,再逐渐过渡为半流质、普食。术后3~5d可考虑离床活动。采用无张力疝修补者可早期离床活动。年老体弱、复发性疝、绞窄性疝、巨大疝病人可适当延迟下床活动时间。避免腹内压升高。防止受凉而引起咳嗽;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给予通便药。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密切观察阴囊肿胀情况。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保持切口敷料干燥;观察体温、脉搏变化及切口有无红、肿、疼痛,切口感染时应尽早处理。切口疝病人应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切口处置0.5kg沙袋压迫12~24h,预防切口出血。预防术后复发,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病人有咳嗽、排尿困难、便秘时及时处理。预防切口感染。术后3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多食粗纤维食物;避免受凉感冒,若疝复发及时就诊。切口感染是疝复发的原因之一。一般疝手术为I类切口,多能甲级愈合。而绞窄性疝肠切除时,切口为Ⅱ类,甚至Ⅲ类切口,易发生感染。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小便污染。及时更换敷料,观察伤口,一旦发生伤口红肿、隆起,应尽早按伤口感染处理。嵌顿或绞窄性疝应应用抗生素。切口疼痛一般较轻,但腹腔镜手术后部分病人可出现牵涉性肩背痛等,使用镇痛泵可减轻疼痛,必要时可应用镇痛药,并向病人解释疼痛出现的原因。

3健康教育

腹外疝一般应及早手术治疗。了解腹外疝的发病原因,防止疾病复发。预防和及时治疗使腹内压增高的各种疾病一若有疝复发,应及早回院诊治。一般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饮食以营养丰富而且清淡,多食粗纤维的蔬菜等食物,易消化为主,保持大便通畅,少进或不进食辛辣食物,不饮酒。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和咳嗽。有排尿困难性疾病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外科门诊;中医健康教育;优质护理;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布氏舒适评分;满意度

优质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提倡为患者提供最佳、最详细和最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最终实现护理目标,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1]。卫生部自2010年提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以来,为患者提供持续、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是临床重点工作之一,紧紧围绕“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为患者服务”的工作理念,提高服务意识,改变服务模式[2]。外科门诊患者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和紧急情况,为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本院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将中医健康教育应用于外科门诊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纳入标准

①临床资料完整者;②无其他脏器系统病变者;③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收治范畴。

1.2排除标准

①无法配合临床护理患者;②有精神意识障碍的患者;③患有恶性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者。

1.3一般资料

选取宁波市北仑区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外科门诊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男39例,女31例;平均年龄(47.56±4.71)岁;消化系统疾病26例,脊柱疾病22例,腹膜炎、肝胆管结石、腹外疝等疾病18例,甲状腺疾病4例。对照组男37例,女33例;平均年龄(47.63±4.62)岁;消化系统疾病25例,脊柱疾病21例,腹膜炎、肝胆管结石、腹外疝等疾病20例,甲状腺疾病4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给予优质护理。①组织门诊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卫生部的有关文件,制定优质护理服务内容,明确贯彻护理示范工程的意义,进一步提高服务患者的意识。通过学习和培训,加强服务意识,将被动工作模式转变为积极的合作模式。②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各环节的工作。配合医院预约诊疗,提供现场预约、电话预约、网络预约、微信预约等多种预约渠道,开通现场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建立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从接诊到帮助患者完成各种检查,到护送患者接受治疗。③营造温馨舒适的医疗环境:护理人员应维持门诊环境的干净、整洁,定期更换检查室的衣服和床单,保持医疗环境清洁。门诊配备轮椅、座椅、饮水机等,门诊咨询台增加老花镜和遮阳伞,营造出温馨舒适的医疗环境,从细节反映优质护理的质量。所有患者均护理至出院当天。

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健康教育。成立中医门诊护理小组,根据中医学护理原则,从平衡膳食、运动保健、生活起居、情志调摄等方面进行指导,制定相应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内容,并将其制成手册和配套情志调理音乐光盘。健康教育内容为以下3部分。①饮食:根据外科门诊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如:阴症疮疡患者不必忌口,宜食营养之品;痔疮患者忌食荤腥,应清淡;疾病患者宜食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忌辛辣刺激食物;皮肤病患者忌鱼虾蟹、酒类;急腹症患者宜流食或半流食,忌甜或油腻。②畅情志、调心理:护理人员应与患者积极沟通,向患者解释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原因及减少负面情绪的方法,应用医学知识解释出现的各种症状。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感受,了解其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疏导,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③运动康复:用中医理论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疗法。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太极剑等。所有患者均护理至出院当天。

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指标

①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于护理前后进行评价,两种评分满分均100分,分数越高,负性情绪越严重。②术后疼痛及舒适程度: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VAS满分10分,分数与疼痛程度呈正比。舒适度采用布氏舒适评分法(BCS),BCS评分满分4分,分数与舒适度呈正比。③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评价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该表满分100分,大于80分为满意,60~80分为一般,小于60分为不满意。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治疗结果

4.12组护理前后VAS评分、BCS评分比较见表1。护理前,2组VAS评分、B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VAS评分较护理前降低,BCS评分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B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4.22组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比较见表2。护理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SAS、SDS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SAS、SDS低于对照组(P<0.05)。

4.32组满意度比较见表3。观察组满意度为98.57%,高于对照组90.00%(P<0.05)。

5讨论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闭孔疝;肠梗阻;护理

闭孔疝是指腹腔器官经髋骨闭孔向股三角区突出的腹外疝。此病罕见,占全部腹外疝的0.073%[1]。93.7%~100%的闭孔疝病人有肠梗阻症状[2]。此病多发生于高龄或瘦弱女性身上。男女比例为1:6,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3]。这与女性的生理特征骨盆宽大,闭孔上口大于男性以及妊娠使腹内压增高使盆壁组织松弛等原因有关。闭孔疝的疝块位置深,体表肿块往往不大明显,故容易漏诊或误诊。本院于2009年12月10日收治1 例闭孔疝引起肠梗阻的老年女性,经有效的治疗和护理,于入院后第13天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女,76岁,于1周前睡眠时突发下腹剧痛,腹胀明显,继之停止排气、排便。期间呕吐2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在当地医院输液治疗(用药不详)症状无好转,且呈进行性加重,遂急诊转入本院。消瘦,痛苦貌,面部轻度浮肿,T 37.4℃,P 104次/min,BP 150/100mmHg。

1.2治疗方法完善相关检查,遵医嘱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以及胃肠减压等对症处理,无效且病情恶化。遂于入院后第3天上午8:00行剖腹探查术。手术方法:麻醉成功后,患者仰卧位,取下腹正中切口,入腹后充分暴露盆腔,发现闭孔处有腹腔内容物(肠壁)疝出,暴露闭孔,整复疝内容物,结扎疝囊,修补闭孔管内口,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按序放置肠管,缝合腹壁切口。

1.3结果患者手术后第3天,肠蠕动恢复,开始排气、排便。拔出胃管进少量清淡流质饮食,手术后第10天拆线,切口I级愈合康复出院。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长时间承受腹胀、腹痛折磨,又来自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担心拖累子女,表现出烦躁、恐惧、抑郁等心理。责任护士正确评估患者心理状况,真诚体贴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和愈合状况等。同时鼓励亲人陪伴,增加其安全感,使患者消除顾虑,配合治疗和护理。

2.2病情观察和护理密切观察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监测生命体征,评估水肿程度。留置尿管,准确记录24h出入量,观察尿色、尿量,用生理盐水200ml+庆大霉素8万U膀胱冲洗,2次/d。持续胃肠减压,妥善固定胃管,标记胃管插入深度,防止脱出。每2h抽吸1次,并用生理盐水冲洗胃管,保证有效负压状态。及时倾倒引流液,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

2.3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配合医生诊断,准确抽取血标本,交叉配血、备血。协助各项体格检查,发现阳性结果及时报告床位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做好手术野皮肤准备,清洁肠道:用38℃~40℃生理盐水100ml作为灌肠液,悬挂高度<30cm低压灌肠,2次/d,术前晚及术晨分别清洁灌肠1次,评估各种可能潜在并发症,制订预防措施。

3术后护理

3.1一般护理切口置腹带加压,平卧位6h后改半卧位,以减轻腹部切口张力及腹腔内压力,改善呼吸循环功能。持续心电监护、吸氧,每30min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1次,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妥善固定胃管、导尿管,防扭曲、受压。准确记录引流量、色及性状。鼓励患者尽可能早期主动活动,保持病室安静,限制探视。

3.2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3.2.1腹腔间室综合征的预防由于患者长时间腹胀,造成肠麻痹以及手术创伤等因素,使患者肠蠕动受到严重抑制,高腹内压极易发生腹腔间室综合征。腹腔间室综合征可直接引起多脏器衰竭,如果处理不及时,病死率达60%以上[4]。责任护士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听取患者主诉,注意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持续胃肠减压,从胃管内注入石蜡油30ml,3次/d;肛管排气30min/次;常规温生理盐水低压灌肠;腹部用热水袋热敷,温度40℃~60℃,防止烫伤,同时要避开切口防患者疼痛不适。经有效护理,患者于术后第3天解一次黑色稀便,肠蠕动恢复,腹胀缓解。

3.2.2肺部感染的观察与护理患者年老体弱,肺部机能明显减退,又因长期卧床、腹胀,影响静脉回流及腹式呼吸,所以出现了肺部感染。主要表现:呼吸急促,咳嗽,咳痰,听诊湿性啰音。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2~3次/d;口腔护理2次/d的同时根据患者病情指导肺功能锻炼。(1)缩唇呼吸:患者取半卧位,深吸气后再慢慢似吹口哨状呼气,呼吸比为1︰2~3,8~10遍/次,3~4次/d。(2)叩背:操作者手指微曲握成杯状空心拳,自患者肺底由外向内,由上向下振动气道。边叩边鼓励患者咳嗽,以达到排痰目的。(3)咳嗽训练:患者取坐位,身体向前倾,行深而慢的呼吸后屏住呼吸3~5s,从胸部而不是喉咙短而有力深咳2次,咳嗽时指导患者用手轻压切口两侧,防切口疼痛和裂开。经一系列处理措施后,患者于出院前呼吸平稳,咳嗽减少,无脓痰咳出,肺部感染症状得以控制。

3.2.3皮肤护理患者受居住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影响,长期营养不良,加上患病期间呕吐、禁食、胃肠减压等丢失大量体液和蛋白质,形成低蛋白血症,全身浮肿,极易形成压疮。手术创伤患者和危重患者均是急性压疮的高危人群[5]。所以加强皮肤护理尤为重要,首先置患者于具有支撑作用的气垫床上。此床能重新分配压力,缓解骨隆突部受压[6]。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无碎屑。让患者穿宽松、棉质睡服,防汗液浸湿,勤擦身,勤更衣,保持皮肤清洁。建立翻身卡,每2h翻身1次,用50%酒精按摩受压部位,观察并记录皮肤状况。加强营养支持,遵医嘱输注新鲜血浆、人血白蛋白和脂肪乳等,增强机体抵抗力。评估浮肿程度,按医嘱使用利尿剂。由于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压疮,皮肤完好无破损。

4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及家属,出院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去人多的场所,防交叉感染。但适度下床活动非常重要,既有利于促进肠蠕动,又可预防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多饮水,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及钙质类清淡食物。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甜食、牛奶等产气食品。保护切口,勿用力排便及增加腹压活动,定期门诊随访。

【参考文献】

  1夏穗生.实用腹部外科手术技巧.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05-707.

2李福年.腹壁与疝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6-597.

3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88-1299.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肠梗阻;老年;诊治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老年人肠梗阻往往病因复杂,病情多变,且伴发病多,治疗难度大,风险高,常因诊断延误造成严重后果。为提高老年肠梗阻的诊治水平,我们对我院自2001年4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79例65岁以上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9例患者,男60例,女19例;年龄65~84岁,平均76.5岁。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伴有停止排气、排便;查体腹部有压痛、反跳痛,部分患者存在肌紧张,听诊肠鸣音亢进或肠鸣音减弱/消失。梗阻原因:肠粘连34例(占43.04%),肠道肿瘤27例(占25.25%),嵌顿疝7例(占17.72%),肠扭转6例(占7.59%),肠腔内胆石3例(占6.33%),粪块堵塞2例(占5.06%)。行腹部透视、立位腹平片或腹部CT检查,均可见气液平面(伴/或)不同程度地肠腔扩张。合并疾病,高血压病34例,心脏病29例,慢性支气管炎24例,糖尿病18例,胆石症3例,低蛋白血症7例;其中同时合并两种及两种以上疾病者27例。

1.2 治疗方法 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并控制原有的并存疾病,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调整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及控制感染,配合温肥皂水灌肠、针灸足三里或三阴交穴位等综合治疗。经非手术治疗24~48h后肠梗阻症状未缓解或加重则采取手术治疗。采取的术式:单存肠粘连松解术8例(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5例),小肠部分切除术2例,嵌顿疝复位/疝修补术7例,结肠造瘘术6例,结肠癌根治术5例,直肠癌根治术4例,乙状结肠切除6例,短路手术2例。

2 结 果

本组79例中,治愈72例,4例家属放弃治疗,死亡3例。其中经非手术治疗治愈18例,手术治疗治愈54例。术后并发切口感染5例,拆除切口缝线,予以每日换药,于术后13天治愈出院;切口裂开2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口减张缝合,2周后拆除缝线,治愈出院;死亡3例,均死于肠道肿瘤晚期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

3 讨 论

3.1 老年人肠梗阻的病因、特点 引起老年肠梗阻的病因以肠粘连、肠道肿瘤、嵌顿性腹外疝多见。(1)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腹部手术的增加,术后肠粘连致肠梗阻亦逐渐增多,这可能是老年人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同时由于老年人活动量少,肠蠕动慢,也大大增加了术后肠粘连致肠梗阻的机率。(2)有文献报道[1]老年人肠道肿瘤的发生率呈增长趋势,相应地因肠道肿瘤导致肠梗阻的机率也在增加。老年人肠道肿瘤多发生在结肠或直肠,且肿瘤生长缓慢,加之老年人胃肠道消化功能日趋衰退,多有慢性便秘史,往往忽略排便、排气障碍这一重要症状,特别是早期出现不明原因的腹胀、腹痛、大便习惯的改变及便血等症状时易误诊为肠炎或痔疮,很少早期行结肠镜或钡餐检查,病情发展反复出现不完全性梗阻甚至出现急性完全性梗阻时,大多数已属晚期。(3)后天性腹外疝多见老年人,故老年肠梗阻患者,应常规检查腹股沟区,注意有无包块,明确是否为嵌顿性腹外疝。

老年人机体组织和脏器功能不断发生退行性改变,贮备能力减退,对于梗阻引起的病理生理紊乱,因其代偿能力差,很快就会形成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肠道耐受膨胀能力差,屏障功能弱,易发生绞窄、穿孔而引起腹膜炎、败血症、全身性感染和中毒性休克。老年人对痛觉感应和应激反应迟钝,自觉症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有时肠梗阻病情的轻重与临床表现不相符,完全性肠梗阻可能没有呕吐及肠蠕动亢进;即使发生肠绞窄、肠坏死而引起腹膜炎,也没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影响了对疾病的诊断和病情判断。且其伴随疾病多,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恶性肿瘤晚期致梗阻、恶病质及梗阻时间过长等引起的脓毒性休克是肠梗阻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2]。本组死亡3例均为肠道恶性肿瘤晚期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

3.2 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高龄患者由于手术耐受性差,肠梗阻的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梗阻的病因和性质来做决定,治疗的目标应首先以解除梗阻、保证安全为主要目的,其次才是病因的根除。保守治疗期间要严密监护,观察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72 h,经非手术治疗无好转或怀疑有肠绞窄可能时,应果断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时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如肠管已失去生机或坏死,应果断切除,减少和中止毒素的吸收,防止病情恶化,不可对失去活力的肠管抱有恢复生机的侥幸心理而导致术后发生肠瘘等严重后果。

粘连性肠梗阻由于手术可造成再次粘连,应尽量采取非手术治疗,尤其对于术后早期机械性肠梗阻,多为纤维素性粘连所引起,容易被吸收,且很少引起肠绞窄,因此一般采用非手术治疗。本组34例粘连性肠梗阻中26例经积极非手术治疗,腹痛、腹胀消失,排气、排便后治愈;余8例非手术治疗无效,继续保守治疗可能会发生肠绞窄,遂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3例肠管粘连致密中转开腹,3~9天治愈出院。对于结、直肠癌肠梗阻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肿瘤部位决定手术术式。右半结肠肿瘤梗阻时可行肠减压、结肠灌洗、一期切除吻合,本组实施该术式3例;左半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肿瘤梗阻手术因较易发生吻合口瘘原则上一般不实施一期切除吻合,可采取肿瘤切除、近端结肠造瘘、远端封闭术或肿瘤旷置、肿瘤近端结肠造瘘术,待病情平稳后行二期手术。本组肠道肿瘤切除、结肠造瘘6例,术后恢复好,后期随访均行二期手术。若患者的身体条件尚可且无伴随疾病或伴随疾病较轻,估计患者可耐受术中肠道灌洗或肠道条件允许时,可考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本组实施结肠癌根治术5例,直肠癌根治术4例,对本组2例患者年龄较大、肿瘤腹腔内浸润范围大,且肿瘤固定行短路手术解除梗阻。术后积极抗感染、抑酸、控制血糖,及时纠正代谢失衡,加强营养支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护重要器官功能,防止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对短时间内的嵌顿性腹外疝、估计肠绊尚未绞窄坏死者,可在给予止痛、镇静药物下试行手法复位,复位成功后密切观察腹部情况,有无腹膜炎或肠梗阻的表现,如不成功则急诊行手术治疗。本组7例中,手法复位成功5例,观察无腹膜炎及肠梗阻的发生,择期行疝囊高位结扎、疝修补术;2例因嵌顿时间相对较长,手法复位失败,估计发生肠绞窄的可能性大,遂急诊手术,手术见嵌顿的小肠缺血、坏死,行小肠部分切除、疝修补术。老年人肠扭转好发生在乙状结肠,并且容易发生肠绞窄,本组6例肠扭转患者均为乙状结肠扭转,术中探查发现乙状结肠不同程度地坏死,切除坏死肠段,断端造瘘,病情稳定后行二期手术。老年人常因便秘而引发粪石嵌塞,或因食物咀嚼不充分,未磨碎的食物在肠道运行过程中发酵膨胀而嵌塞肠腔形成机械性肠梗阻。本组2例粪石性肠梗阻均经温肥皂水灌肠等保守治疗,排出粪块后恢复自主排气、排便功能。3例并存胆石症的患者,以肠梗阻实施手术,手术过程中发现梗阻原因为胆结石(结石直径﹥3cm),进一步探查腹腔,确定为胆肠瘘,因患者年龄较大,并存内科疾病多,不能耐受进一步的扩大手术,仅切开肠腔取出其内结石,解除梗阻。

总之,肠梗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对老年肠梗阻诊治应重视临床资料的收集,详细的体检,合理的辅助检查以尽早明确诊断。由于老年患者器官功能的下降,合理的治疗方案、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患者的顺利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腹外疝患者的护理范文第8篇

重型肝炎病情凶险而复杂,肝功能损害严重,治疗困难,病死率高。重型肝炎的死亡原因是肝功能衰竭,但大部分的患者仍死于各种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对重型肝炎并发症相关因素的研究不断深入,重症肝炎并发症的护理有了新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1 护理

1.1 肝性脑病的护理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神志、意识的观察,如有性格的改变,理解力、定向力障碍,不能完成简单计算和智力检查,应考虑到肝性脑病可能,立即通知医生,及时治疗。Ⅲ度肝性脑病以昏睡和严重精神错乱为主,要给予约束和固定,防止自伤及坠床。

1.2 出血的护理 对于重型肝炎出血的护理要强调预见性,即超前护理。根据患者发病先兆或潜在诱发因素采取预防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将出血的发生率及危险性降至最低:(1)积极有效的护患沟通、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各种不良刺激,坚硬和刺激性的食物、药品,突然的改变及用力排便导致腹压骤升引起曲张静脉破裂出血。(2)密切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鼻衄、黑便及凝血功能异常,定时监测血象、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以便及早发现DIC征兆。(3)加强巡视,捕捉出血先兆,如频繁呃逆、心悸、咽喉发痒、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肠鸣音亢进等,以便及时做好抢救准备。(4)对出血的患者应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控制患者和家属的情绪,遮盖血迹,避免恶性刺激,指导暂禁食,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迅速扩容,使用止血药,患者绝对卧床,尽量减少搬动患者,防止再出血。

1.3 人工肝的护理 (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血浆置换的目的和方法,消除紧张感。(2)操作者评估患者血管条件。(3)回操间预冲管。调节室温夏天26℃~28℃,冬天28℃~30℃。补充的血浆等液体先置于37℃~38℃的温水中预热,治疗仪温度调为38℃~39℃。(4)治疗中注意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关心安慰患者,主动询问并尊重患者的主诉,如有畏寒、心慌、唇周发麻、皮肤瘙痒、皮疹等情况,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5)治疗后抽血检测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6)监测体温防止感染。(7)操作间紫外线照射1h/d,0.5%过氧乙酸擦拭桌面、地面,各种操作严格无菌。(8)合理饮食,及时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观念,不厌其烦地宣教饮食的重要性,按个体,联系实际,帮助患者拟一份膳食单。急性期的饮食,以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维生素为主,低脂(30g/d)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人工肝后患者的食欲往往会明显好转,仍要反复强调低蛋白,一般每日

1.4 腹水的护理腹水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大量腹水可导致阴囊水肿,应用利尿剂后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老年人还可能出现各种腹外疝。慢重肝患者宜每周监测体重和腹围,准确记录24h出入量,观察腹水消长情况,腹水患者注意低钠饮食外,还应限制水的摄入,24h入量最好不要超过1000ml。如腹腔穿刺放腹水、腹水超滤等治疗后应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等其它不适,大量放腹水丢失电解质和蛋白质可诱发肝性脑病,因此应严密观察神志的变化。

1.5 电解质紊乱 由于利尿剂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常用药物,但长期、大量应用排钾利尿剂可导致水、电解质失衡,常见的有低钾、低钠、低氯,尤其是低钾血症,严重时出现心律失常,危及患者的生命。护理中应关注患者的生化指标、饮食情况和临床表现,如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乏力、食欲不振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对症处理。首先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因为补充电解质的溶液渗透压高、刺激性强,故应选择粗大、弹性好的血管。其次应严格按医嘱执行,如使用的时间、剂量、浓度、用法等。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必要时持续心电监护。

1.6 继发感染的护理 设单人房间,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开窗通风2次,30min/次,紫外线照射1h/d,0.5%过氧乙酸液擦拭桌面、地面,减少陪护和探视,防止交叉感染;注意口腔清洁,锓后、睡前0.05%甲硝唑漱口,保持皮肤、床单的清洁干燥;医护人员接触患者要洗手、戴口罩、穿隔离衣;严格无菌操作,各侵入性管道保持无菌;合理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重视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抗生素现配现用,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肾毒性与肝毒性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