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读红楼梦的感受简短

读红楼梦的感受简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读红楼梦的感受简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读红楼梦的感受简短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诗词鉴赏 联想 想象 改写 吟诵

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灿烂的瑰宝,其中蕴涵着深厚的文化、文学与语言积淀,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曾经指出,不能把古诗文看成是“死去的东西”,其中蕴涵着富有生气的、积极的、富有美感的,有创造力的,能激励人、培养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的东西。对中学生来说,阅读与鉴赏古典诗词是加强人文素养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从古诗词中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在其中感受魅力、陶冶情操、体味人生百态,并且有自己的见解与发挥,在诗词中读出自己,这才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但是在现实操作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却不知不觉地以应试为目的,功利性的追求使诗歌鉴赏进入歧途,将诗歌分解得支离破碎,丧失了鉴赏的愉悦性。而且在阅读鉴赏中,不少学生比较多的停留在了解诗词内容和基本思想的层面上,不懂咀嚼其中的韵味,对其艺术手法等方面的体会也鲜能说出一二。其中有时代的因素,同时更有思维方法上的原因。

一、想象创造法

写作需要想象。刘勰在《文心雕龙》里写道:“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写作时充分运用想象,方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和感人的的艺术形象。同样读者在阅读与鉴赏作品的过程中也需要发挥想象。王朝闻曾以《红楼梦》为例论及这个问题,他说:“为什么我们重读《红楼梦》分明记得它的故事情节,却仍然愿意读下去,读了又读?这是因为读者每次阅读都依靠自己的生活实践发挥想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它的形象。”如果说诗歌创作时作者的想象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创造性想象的话,那么鉴赏时读者在面对特定的作品的时候主要是一种再造想象。再造想象受意象的制约,鉴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审美观念适当补充发挥,当然其中还包含一定的创造想象成分。因为古典诗词一般都比较简短,短短的几行字中要表达出也许我们今天要用几百字甚至上千字表达出来的情思、场景、故事,决定了古诗中有着许多凝练之处、空白之处,需要我们运用联想与想象等思维方式,把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充分发挥思维的活跃性才能勾画出诗歌所描绘的情景,补充诗人或主人公发生的故事和的情感,才能很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在鉴赏古典诗词时,在疏通诗词大意之后,调动自己的想象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意境填补

在古诗词中,情景交融是一种常用的手法。一般情况下,诗人总是在一定感情的支配下,选取最契合自己情感的一些景物来描写,同时也使景物浸染了一定的情感色彩。作者往往会选取一些意象进行组合,最典型的莫过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样一些诗句,在景物与景物之间留下了巨幅的空白,这就是让我们的想象去补充的地方。补充想象,即是想象出作者作诗时可能想象到但是不必也不可能写出的全部东西。如果能够抓住诗中出现的一些相关意象,发挥想象力把它们联系组合,再辅以适当的补充性想象,那么诗歌便不再是干枯的几个词,而是一幅更为丰满的画面。

(二)换位思考

在阅读诗歌的时候,人们都习惯“披文入情”,站在作者的角度,跟随作者的遭遇与所见所闻一步一步来感受他的悲喜。这种设身处地的想象能使我们更好地融入诗歌的情境中,消除时代与个人经历的隔阂,引发共鸣与同感。不可否认,产生共鸣与同感是鉴赏体味诗歌追求的一个方面。但是除了这种方式以外,在鉴赏的时候,对一些诗歌也可以尝试发挥读者的能动性,作更高一层的想象与发挥,进行换位思维。所谓换位思维,即把感受体会的角度从主人公身上转移到其他事物的身上,以第三者的眼光从旁感受与审视。人有悲喜,设身处地的方式有时会让读者沉浸在作者一己的主观情绪中,难以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与评价。而作为拟人化的事物或第三者,则能够从一种预定的情绪中抽离出来,作为悲喜的见证者从旁观看与感受,这种想象的发挥带有很大程度上的创造性。

(三)古诗新唱

读红楼梦的感受简短范文第2篇

武松 猪八戒 鲁滨逊 保尔・柯察金

读书卡片

例2(山西新课改区)名著中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请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的空格内填写相应内容,完成读书卡片的制作。

名句摘录: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

主人公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得:

例3 (江苏盐城卷)《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__________________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小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阿廖沙,善良乐观的__________________,自私残暴的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执著的__________________。

例4(安徽池州卷)读经典,学语文,首先在于读。你读过《西游记》,一定知道“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孙悟空为什么要借芭蕉扇?他是向谁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三调芭蕉扇”的结果写出来。

一调:__________________二调:__________________

三调:__________________

例5(山东临沂卷)易中天在《我们为何要读经典》评价我国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经纶满腹、智慧过人的艺术形象。如有“__________________”(鲁达)一直被人们视为是匡扶正义的人,从沙僧身上我们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用短语概括人物的性格牲);从__________________身上我们能看到正义的化身;从“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雨雪严相逼”我们能读出__________________(人名)内心的凄苦。

例6(江苏盐城卷)请你根据阅读记忆,以及有关对偶(对仗)知识,仿照示例,复原《西游记》《水浒传》中被搞乱了的一些章回目录(答案以彼此字母代号搭配即可,不必抄写原句)

A、观世音甘泉活树B、荆棘岭悟能努力

C、青面兽北京斗武D、木仙庵三藏谈诗

E、武行者醉打孔亮F、孙悟空三岛求方

G、汴京城杨志卖刀H、锦毛虎义释宋江

J、梁山泊林冲落草I、急先锋东郭争功

示例:___J――G___

例7(长沙市)将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示例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孔明拳打镇关西寄人篱下

鲁达挥泪斩马谡费力不讨好

猪八戒进贾府打抱不平

林黛玉背媳妇顾全大局

例8(黑龙江哈尔滨卷)对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骨精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所遇到的一个妖怪,她曾先后变成年轻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哄骗唐僧师徒,但都未能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西游记》)

B.劫取生辰纲之事败露后,晁盖等人投奔梁山,梁山大头领王伦不肯接纳,这让林冲十分气愤,他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山寨之主。(《水浒传》)

C.曹操是魏国的奠基者,他一生东征西讨,打了许多胜仗,但也有打败仗的时候,如官渡战袁绍、赤壁遇周瑜、华容逢关羽时,他都惨遭失败。(《三国演义》)

D.贾宝玉是贾母最宠爱的孙子,他和林黛玉青梅竹马,真心相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他最终却娶了薛宝钗为妻。(《红楼梦》)

例9(浙江义乌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段诗节选自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歌表现了诗人对爱和美的追求。

B.《红楼梦》中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预示了林黛玉、薛宝钗的命运。

C.《简・爱》中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热情奔放、敢作敢为又极具同情心。他虽然生长在富贵家庭,却不是那种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D.《巴黎圣母院》中,美丽的姑娘凯瑟琳不计前嫌,在钟楼怪人卡西莫多受刑时,走上刑台,将怀中的水葫芦温柔地送到他干裂的嘴边。

例10(山东枣庄卷)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现代作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匆匆》《背影》《春》《济南的冬天》等。

B.(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传闻。

C.《名人传》《约翰・克里斯朵夫》都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

D.严监生、夏洛克分别是《儒林外史》和《威尼斯商人》中的吝啬鬼形象。

例11(浙江宁波卷)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一普特破布和碎纸卖给旧货商可以得二十戈比,烂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得十戈比或八戈比。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①这个片段出自小说《 》。

②文中的“我”是指( )。

A、伊凡B、米哈伊尔C、阿廖沙D、雅科夫

例12(安徽芜湖卷)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被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再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只有一块大石头,掇得过来,靠了门。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2)从这段文字来看,林冲的主要性格特点是()

A、疾恶如仇B、胆小怯懦

C、谨慎细心D、武艺高强

(3)有关林冲的故事有的已演变成了歇后语。请你完成下列歇后语的填写。(选做两个即可)

示例: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①林冲上梁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林冲误闯白虎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林冲到了野猪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3(四川内江卷)有些文学人物评论,虽片语只言,却能形象地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巧妙地表现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如:诸葛亮――忠诚的典范,智慧的化身。请参照示例,从下面的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位写一则简短评价。

孔乙己 关羽 孙悟空 奥楚蔑洛夫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4(湖北随州卷)从下列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个,通过一个故事情节,对该人物作出简要评价。

孙悟空 武松 保尔・柯察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5(浙江衢州卷)仿照下面两个例句,按要求再写一个。要求:①是中外名著;②写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③至少运用一个成语;④句式与例句基本一致。(4分)

例句1:《三国演义》中,求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得孔明辅佐,成就一番事业。

例句2:《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林冲,火并王伦,推举晁盖为梁山新头领,促进了梁山的发展。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6(湖北孝感卷)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请你从《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按下面两个栏目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

①“名著人物”形象栏。(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读后一得”交流台。(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此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7(吉林卷)作者从小就受到《论语》、《孟子》、《红楼梦》等文学名著的熏陶,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你也一定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请选择你熟悉的任意一部,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

上联:读论语,懂不耻下问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读红楼梦的感受简短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200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大纲将课外阅读10 部中外名著纳入考试范围,构成文科附加题主要内容。这些名著或因独特的语言风格,或因特殊的艺术手法以及深刻的思想性,概括出当时社会的人情风貌,记录一个时代的社会状况,给予人不同的审美体验。江苏省高考增加对这些名著的考查符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力图把学生从快餐式信息摄取中拉出,令其走进名著,亲近名著。也能借此激发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名著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考范围内的名著篇目内容长短、深浅不一,无专门系统的教材,学生本身亦层次迥异,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难度。目前的名著教学贯穿高中整个学习阶段,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课堂点拨结合,按照高一泛读、高二精读、高三应试的梯度分层进行,力求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能够熟悉名著人物情节,并具备一定鉴赏分析的能力。名著教学应高考而生,但绝非为高考而存。

一、泛读为基,逐层精读

泛读是一种略观大意、知其梗概、不探微究深的阅读方法。《边城》、《雷雨》、《老人与海》、《哈姆莱特》、《欧也妮?葛朗台》这些篇目属中短篇,泛读正文,学生需做到了解作品主要人物以及主要情节。《呐喊》属合集,需清晰掌握各篇目与人物,切忌混淆。《女神》因是诗集,且具有浓烈的时代特色,反应当时知识分子的心理追求,故可泛读各辑重点篇目,了解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宏观把握其艺术内涵。10部名著中《家》虽篇幅相对较长,但是人物关系较两部古典名著显得明晰简单容易记忆,情节有限,人物性格处理多属扁平,学生通过泛读通常即能够理解把握。

《红楼梦》、《三国演义》无疑是名著中的晦深之作,此时泛读应立足把握章节主要内容,在阅读指导时要求学生首先以简短梗概记忆各章内容人物。面对众多出场人物,不求把握全貌,而立足主干重点记忆。

精读要求“循文入义”做到“字训其义,句贯其旨,文循其脉,篇会其旨”,逐步进入“文会、意会、情理、神会”的境界。即要求学生做到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表达方式、总体布局、熟悉文学作品的内容,记忆其中重要的部分,又要让学生能紧抓中心,细心揣摩某些精彩段落,分析人物性格。

精读必须立足于扎实泛读的基础之上,亦应逐层推进。考试篇目中尤以“红楼”、“三国”两部文学经典为重。精读章节、精读人物逐层深入,将重点人物放置于重点章节中理解,不可相互割裂,据此赏鉴故事内容的深刻内涵,品评人物性格特点。

二、自主阅读为先,教学策略多元化

名著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平时持之以恒的阅读积淀。在高一、高二阶段就应对名著逐一通览,并整理归纳为高三作铺垫。在复习备考阶段,相对集中地做一些有针对性的专题阅读和适当的强化训练。

培养学生利用阅读及课外时间自主阅读,结合书面作业的形式,如概括章节、整理人物关系等巩固学生的自主阅读成果,为日后备考做足铺垫。自主阅读的最初阶段,读书笔记交流的方法可以使阅读深入。读书心得写作可成为阅读成果的呈现平台,让学生与作者对话,与人物对话。这种训练方式,学生要说出、写出必须熟知这一人物,熟悉相关章节,通过说写又对人物有了深一层的理解。

自高二下半期开始,适合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增加课堂讲解环节。“作为文化――心理过程的教育,有两个相互制约、相互联结、相互规定、对立统一的基本点,那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在这里,自主建构是针对学生自主阅读理解名著。教师的价值引导体现在创设适宜阅读情境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同时引导学生以开拓的思维赏鉴评价作品。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且目的明确。可以针对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作品叙述的方式等各个方面设置问题,将作品内容解析成问题,最终着眼于解决实际题目。

名著内容浩瀚,不可面面俱到,为进一步有效阅读,针对命题形式与特点,应兼顾宏观和微观制定教学策略。首先,在备考过程中,对作家以及其创作风格、作品标题内涵、创作背景、情节梗概、主题思想这些覆盖整体的知识要有宏观的了解、归纳、识记,并注意高度概括。

其次,对作品的重要情节、片段、细节,与主要人物密切相关的故事情节、细节,则要有比较深入和细致的掌握,并能对其进行评判与赏析。在复习的时候对每部作品的重要情节进行整理归纳。如《三国演义》,可以关注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以及与之有关的具体情节、人物与细节;还可以关注与主要人物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涉及的细节――定三分隆中决策、博望坡出奇制胜、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失街亭与空城计、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等。再如《红楼梦》中的木石前盟、宝黛初会、黛玉葬花、宝玉挨打、王熙凤弄权铁槛寺、刘姥姥进大观园、抄检大观园、元春省亲、黛玉焚稿等。

再次,对主要人物形象,要熟识能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相关故事情节、精彩场景、人物特征性的动作语言、重要语句等细节,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如2010年江苏卷简述题,《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许攸投奔曹操”这一情节,表现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此类题型针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列举与之相关的情节事件或者细节加以举例说明,这是侧重检测对小说中典型形象的性格内涵的感知。

三、文本阅读为主,引入影像阅读

“电影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对培养人的思想道德,提高人的艺术修养,促进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影像阅读已经成为当下主流阅读形式之一。 “它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感熏陶,以期取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将影像这种超文本形式引入名著教学,学生通过观察人物的表演,更容易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步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要充分发挥影视资源对语文教学的辅助和优化作用,同时处理好名著文本和影视资源、教与学、看与思的关系,找准文字与影视的结合点,抓住动情点,落实知识点。强调影视的魅力和优势,并非认为其可以取代文本阅读与课堂教学,而力图将其作为文本阅读的铺垫及延伸。

通过影像阅读,学生必然对名著文本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再记忆、再体验,由此完成了多次的信息摄取,为解题打下良好基础。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对影像的解读和储存明显优于文字。但影像阅读的比重不能超越文字阅读,从学生实际解题情况看,文字阅读与重点章节的影像阅读相结合才能够达到较好的应试效果。

江苏省名著阅读考查经过三年的发展,已经改变最初仅仅要求学生对情节或人物简单记忆的浅层方式,逐步向考查学生理解内容,赏鉴人物性格发展。这必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鉴赏文学作品的习惯,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领悟内涵,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所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目前10部名著割裂考查的局面也可能被打破,教学须具备一定超前意识,立足更高的理解层面,寻求篇目之间能够比较阅读的切口,引导学生更深入的领悟文本深层次意蕴。

“阅读活动是读者和作者之间通过文本进行的一场跨时空的对话,这是世代传承的无声对话,是思想撞击出火花的伟大对话”。当高考与名著对接,意味着人们对文明精髓的自我肯定与传承。名著阅读教学须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为学生提供新的视角,启发学生在更高层次上领悟文学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从而真正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与心灵来阅读有价值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高效把握名著内容和形式,在应试之中完成对名著价值与作用的重新估量与体悟。

参考文献:

[1]肖川.从建构主义学习观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4):3.

[2]姜敏.影视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65.

读红楼梦的感受简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语文课堂 批注法教学 前提条件 具体实施环节 注意点

古人读书,常有情不自禁动笔之时,如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而今许多学生的语文课本上往往上看不到多少笔墨痕迹,无怪于许多学生觉得语文课有点“空”和“虚”,对自己在课上的所听所思所感无从忆起。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既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又能够引导他们“动手”,那语文课堂不就充实了吗?

新课程改革一直致力于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学法,让学生能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并不断内化,形成一种意识和能力,形成一种语文学习习惯。我认为将批注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它在提高师生思考问题、发展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批注法教学的实施前提条件

1.选择恰当的文本用于批注。

理论上所有的作品都可以进行批注。但在实践中,为了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教师在选择批注文章要注意审美性、科学性、趣味性、思辨性、发展性等原则。

2.激发兴趣,营造气氛。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做到“乐学、善学、优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当代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只有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课堂学习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可以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3.教给方法。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教给批注的方法。

批注按所注位置可以分为:“眉批”、“旁批”、“尾批”。按所批内容可以分为:注释、提要、批语、警示语、增删。在使用批注式阅读法时,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批注符号:如“”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等。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先“学”后批,即提供一些名家批注的范本,或者网络上的批注,或者教师自己的批注,由此,学生就能了解批注的形式和特点,也可以感受到个性化解读的乐趣,学起来就有的放矢了。

二、批注法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

1.自主批注预习反馈,确立目标。

学生在预习时对课文中的生字、难词、段落层次、主要内容、中心句或精彩的句子等做出记号。同时,也可以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眉批,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然后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汇总交与老师,教师参照反馈信息设计教学重点――课文研读批注的问题或话题。

2.辅助解读,扫清障碍。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疑难,将知识性问题和学生无法体验和认知的问题加以介绍或讲解,比如《红楼梦》前五回的作用,《阿Q正传》中“假洋鬼子”吹牛的意图,老葛朗台的一些带有商人职业特点的动作细节,等等,这些不是青少年凭简短的人生经验就可以立刻理解的,所以需要教师做必要的解读,为批注扫清障碍,使得学生思考活动更加简明,阅读更加专一。这种辅解读有的出现在开头,有的出现在结尾,有的随机出现于教学过程的各个大小环节中。

3.寻找批注的“切入口”。

(1)寻找情感的触发点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批注要引领学生找准情感的触发点,寻找文本中的令人感动处或震撼人心处。在此基础上,潜心会文,通过默读、静思、感悟,迸发出一串串思维的火花。

(2)寻找文本的质疑点

质疑的过程是潜心会文的过程,是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怀疑求进的过程。教师应为学生指示质疑的路径,即让学生掌握质疑的内容。如,整体三问质疑: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语言技巧质疑:基本要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技巧,等等。这样,学生感到有规律可循,自然在批注时“胸中有丘壑”。

(3)寻找课文的赏析点

运用批注法教学时,若从字、词、句、章入手,可以让学生分析其表达方法、写作特色等,如此,更易让学生感到有规律可循。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即“定向精读”,或评人物,或评手法,引导学生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内更加直接深入地仔细揣摩文本,一课一得。

比如《药》这一课中,为了理解小说的主题,我所设计的批注切入点就是:“在小说里小栓是个微不足道的角色,很多同学都关注他的命运,你能够理解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真正意图吗?”这个问题是学生在预习时普遍关注的,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情节,但从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入手加以解读,却照样可以达到把握主题的目的,既不背离作品题旨,又切合学生的体验。

针对内容比较通俗浅显的课文,可以借助对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讨论,刺激学生发现阅读中的不足,激励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比如《项链》一课,我就以解答课后思考练习一二两题的问题为起点,对研读课文的切入点的选择做了调整,请学生分析思考:“‘丢项链’这件事情对玛蒂尔德来说,是成全了她,还是败坏了她?”问题本身不具备暗示性和判断性,正反皆可立论探究,激发了学生研究文本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关注文本,克服脱离文本、空发议论的浮躁学风,使阅读成为一种脚踏实地的行动和习惯。

4.分享感悟,提升思维。

“分享”更追求一种心灵上的感悟和发现的乐趣。师生此时都是读者,共同体验作品给大家带来的艺术魅力,共同完成对文本的解读。所谓“提升”,不过是通过教师的推动,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更上一层楼。”这里面有通常教学中采用的策略――总结、归纳、点拨,但也有作为一个“读者”的教师主动地参与,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感悟与学生共同分享。比如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批注过的课本,交流自己读书的心得,师生互相评点,等等。

三、运用批注法语文教学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1.改变仰视解读的心理习惯。

在新课程改革中,选编教材出现了很多新的篇目,但很多教师依然按照固有的思维模式思量人和物,缺乏批判精神。既然要实施批注法教学,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开始改变,否则,只能是批注法教学变成了“翻译”式教学。

2.允许学生合理解读,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质疑和批判精神。

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生活体验的不同,在批注式阅读中会形成较大的差异,教师要有耐心,要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从接受式学习到批注式阅读,学生要经过一种心理上的断乳过程,自信心的增强,质疑和批判精神的养成,需要教师的大力扶持,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批判和质疑,鼓励学生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提出自己新颖独到的见解。

批注式教学,直入文本,少有迂回,让师生始终坚守“文本意识”;批注式教学,是阅读教学刻意留下的“空白”,给学生以读书、思考、体悟、表达的时间;批注式教学,学生随感而发,纵横驰骋,体现了“在只言片语中立论”的中国思想文化特色。它是一种解读文本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做的就是坚持与发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实实在在地动起来,培养出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语文课成为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个性意识的大平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读红楼梦的感受简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模因;模因论;网络流行语;翻译

一、模因论及网络流行语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状况

道金斯首先提出“模因”这个概念来描述人类文化的进化,在他看来,模因是文化传播的单位,或者说是一种模仿单位。他在《自私的基因》一书里写到模因包括“曲调、概念、妙句、时装”等,在《自私的基因》出版后的短期内,并没有人在这个领域再做研究。直到19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出版了《意识的解释》和《达尔文的危险观念》,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这个领域。还有一个为模因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苏珊-布莱克摩尔,她在1999年出版了《谜米机器》一书,从模因的角度来解释人类文化的进化。电脑和网络最先出现于美国,所以,网络语言和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在美国先行发起。1997年,美国哈特福德大学世界语言问题研究和资料中心主持召开了一次“网络和语言”研讨会,探讨了英语作为网络通用语的地位及基于网络的语言教学问题。2003年9月,第一届国际网络语言研究大会在西班牙召开,这是一次真正意义的网络和语言国际研讨会。这两次会议标志着网络语言研究开始引起世界语言学界的关注。

(二)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的模因研究要比国外晚一些。在模因研究上做出巨大贡献的是何自然教授,他发表了很多关于模因论和语用学的文章,探讨了模因论在汉语教学中的意义,分析了语言中的模因现象。其他学者还从不同角度来研究模因论,包括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研究广告的翻译,分析切斯特曼认知模因的贡献与局限等等,这些研究大大推进了模因论在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国内的网络语研究也要比国外晚一些,但发展很迅速。这些研究也引起了语言学家、教育家以及社会学家的注意,国内学者从各个方面来研究网络流行语,其中包括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网络流行语及其广告传播价值研究,网络流行语中的隐喻现象研究,等等。网络流行语的翻译研究要更晚一些,吕奇将翻译目的论引入网络流行语的汉英翻译,对其翻译策略进行探析,有效地传递了网络流行语的语义特征和文化内涵,从而传播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

二、模因论及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分析

(一)翻译模因论

切斯特曼在《翻译模因论:翻译理论中的思想传播》一书中提出翻译规范,用来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规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各种行为。他将翻译规范分为四类:期待规范、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关系规范。将网络流行语打造成强势模因也需要遵守这些规范。

期待规范是由读者建立的,他们对翻译文本有一定的期待,包括文本的风格、语法的准确性、词汇的选择和搭配、文本的体裁等等。这些期待会受到当时文化、经济、政治和翻译传统的影响,所以,我们才会选择更加“合适”的翻译,虽然有时它并非是“最好”的翻译。责任规范是道德规范,即翻译者接受委托人赋予他的翻译工作的责任。翻译者需要对原作者忠实,并且要对委托人、译者自己、可能的读者忠实。交际规范是一种社会规范,指译者应致力于使参与交际的各方获得最大程度的成功交际。因此,译者不仅是源语言和目标语的中介,而且也是交际专家。在翻译过程中并非要逐字逐句翻译,这种交际更像是一种共享的语言游戏和美学体验。关系规范是一种语言规范,主要涉及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此规范要求源语言和目标语之问有一定的关联性或者相似性,而何种关系更加合适则由译者来决定。有的文本可能要求文体相近,而有的文本则需要语义相近,还有的文本可能要求功能相近,等等。

(二)网络流行语的分析

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符合“强势模因论”,它就像病毒一样感染人的大脑。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有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

1.基因型的网络流行语。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相同信息直接传递和用相同的信息表达不同内容。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是指网络流行语通过直接引用的方式,通过使用人们熟悉的汉语词语让大家有种亲切的感觉。例如“小伙伴”“孤独寂寞冷”,它们表现的词义均为表面意义。相同的信息表达不同的内容是指网络流行语已经不再是原来词语的意思,而是有其特定的意义。例如“醉了”并非指喝酒过度之后的身体反应,而是表达一种无奈的感觉。

2.表现型的网络流行语。分为两种:(1)同音近音异义传播:如“支付婊”,因其音像“支付宝”而大肆流传,但其意义已经完全不同。“支付婊”指的是不公平对待用户,完全忽略用户的感受。(2)同构异义传播:指在原来固有模式下,把新词加入其中。这类流行语不限于单个词语,有时是语句,甚至是整段篇章。如2014年很流行的“马上体”,如“马上有房”“马上有钱”“马上有对象”。

三、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翻译

切斯特曼将翻译策略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句法/语法策略,语义策略和语用策略,这些策略对网络流行语模因翻译具有指导意义。

(一)句法/语法策略

该层面的翻译策略主要包括直译、借词、改变词组结构等。这些翻译策略可以用来指导部分基因型网络流行语(相同信息直接传递)的翻译,使其充分达意,有利于其传播。

例1:我只想安静地做个美男子。

I just wanna be a 1ady-killer quietly.

这句话出自一部网络搞笑剧《万万没想到》,“叫兽易小星”扮演的唐僧经常把这句口头禅挂在嘴边,全句为“我想我还是安静地当一个美男子算了”,后来这句话便在网络上大量流传。网民用其表达的意思是“不想受到外界干扰,只想安安静静做自己的事情,而且自身已经长得非常帅,别无他求”,与其字面意思没有什么差别。译文采用直译的方式,不仅传达原文的内容,还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原文的修辞风格及组句形式,把解读留给读者,避免越权。

例2: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The scene is too beautiful tO bear witness.

这句话出自蔡依林的《布拉格广场》一曲,本义是说“景色太美,怕自己之后会因为再也看不到如此美景而难过”。但是后来该句歌词被网民广泛运用来表达自己无奈的心情。译文采用改变词组结构的策略――汉语中的主语是“我”,而译文的主语改成了“scene”。汉语趋向于主观视角,重人称,而英语趋向于客观视角,重物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决定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做相应的调整来使译文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更加有利于其传播。

(二)语义策略

该层面的翻译策略主要包括使用同义词、反译和抽象化以及具体化等等。这些策略可以用来指导部分基因型网络流行语(用相同的信息表达不同的内容)的翻译,将其打造成强势模因。

例3:你那么牛你家人知道吗?

Does your family know that you are so awesome?

该网络语来自一个在网吧里看新闻联播的网友,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流行了起来。句子里的“拧辈⒎且表达其原意(dick),而是想表达一种强大、牛人的意思,所以,在翻译时要想表达出原句的意思,将其抽象化是比较好的选择。抽象化是指将其一般化和概括化,更能表达出句子的本质意思,使读者了解得更加清晰。

例4:整个人都不好了。

I have goose flesh.

这句话原出处为《红楼梦》,意思是说“某人突然重病,情况很不好”,后来被网民恶搞引申,成为了网络流行语。现在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某人在看到或者听到什么事情之后产生比较郁闷或者无奈的心情”。在此句中,“不好了”三个字表达的感觉比较模糊,而译文选择将“不好了”三字具体化,译为“goose flesh”,更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理解与接受。

(三)语用策略

该层面的翻译策略主要包括文化过滤、改变信息和人际关系等。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强调译文应再现原文的语用潜力,使译文与原文达到语用等效。这些策略可以用来指导某些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网络流行语,使读者准确理解其隐含意义,促进文化交流。

例5:人生为棋,我愿为卒。

Life is complex and keeps changing.but I am not going to move back.

上述句子被广大网民用来做励志的座右铭。人生就像是下一盘象棋,变幻不定。而我们要像象棋里的“卒”,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中国象棋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人生如棋,是一种竞争,也是一种调和,漫漫人生,变换不定。而象棋里的“卒”只能按着棋盘的纹路向前走,不能后退,就像我们自己,虽然渺小,但在人生路上只能向前。译文采用了文化过滤的策略,将“棋”和“卒”这两个词翻译出在中文里特有的含义,使读者更加明了句子的意思。原作者和读者处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中,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考虑文化因素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