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娱乐调查

娱乐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娱乐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娱乐调查范文第1篇

每年的高考之后,各种媒体和大街小巷上都飘散着高考状元们或温馨或励志的成材故事,新一代的学霸又激励着无数的后来人。近日,中国校友会网的最新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指出,七成高考状元在大学毕业后便“销声匿迹”,尽管状元们大都选择金领或白领阶层所从事的主流职业,而工作也较为体面,经济收入较高,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鲜少能够在业界出类拔萃,曾经的高考状元在职场中也不过是淹没于人海。

同时,高考状元大学毕业后流失海外的现象也较为严重,超过60%的高考状元选择美国、新加坡、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作为就职地。

——《重庆晨报》

智能手机用户激增,青少年视其为交流首选

作为世界最大的移动互联网设备供应商,爱立信近日表示,预计全球只能手机用户量将在2018年达到45亿,高于去年年底预测的33亿。2012年,全球只能手机用户量为12亿,而到2018年用户将激增12倍,主要受到视频的推动,因移动用户日渐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随时随地观看网络电影和电视。

同时,青少年用户主要依赖智能手机进行社交沟通活动,日版微信——“line”就已经代替了短信、电话被视作青少年交流的首选,很多青少年都对智能手机异常依赖,爱恨有加。

——《新周刊》

全球最具潜力大学排行,中国内地无一上榜

英国《Times》增刊近日公布2013年全球最具潜力大学排行榜,建校仅27年的韩国浦项科技大学排名第一,中国内地高校无一上榜。在这个共有100所大学的榜单中,香港和台湾地区各有4所和5所院校上榜,且都在前40名之内,其中香港科技大学排名第4。

这项排行榜的评选对象是全世界的“年轻”大学,入围者都是建校时间少于50年的大学。中国内地之所以无一上榜,原因之一是内地实力较强的高校大多数具有较长的历史,因此不在排名范围之内。只要有正确的策略和足够的支持,仅仅几十年就可以培育出一所杰出的大学,如果没有足够的投资、创新和远见,东亚地区的大学很快就会冲击西方传统名校的地位。

数字

中国人娱乐至上,最爱为选秀投票。《2013爱德曼全球娱乐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对娱乐、选秀节目十分热衷。从追看电视剧到与娱乐明星互动,中国人的参与热情都投入到了娱乐里。这次调查的对象为美、英、德、韩、印度、巴西、土耳其及中国民众。在调查报告列举出的各项娱乐活动中,中国人的参与热情全面高出被调查国的平均水平。

中国人最热衷的是看电视剧。根据中国被调查者反应,他们有98%的可能性会一次性看上两集以上,是绝对的第一追剧大国。这一娱乐活动在其他国家也很受欢迎,但平均数字依然低中国10%。

中国人还有一个“独特”的娱乐爱好——为选秀节目投票。来自中国的被调查者在看节目时,为自己支持的娱乐选手投票的可能性为83%,这个数字远高出各国平均水平61%。在其他国家民众中,只有印度人参与选秀投票的可能性也高于80%,与中国人同有此癖。

2.9亿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目前世界失业青年的人数已经上升到2.9亿,占全球青年总数的25%,几乎和美国全国的人口数量相当。

26%

中国社科院的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3)》显示,去年中国红十字会接收国内社会捐赠款物总量下降近三成。因“郭美美事件”慈善界公信力在2011年“触底”,却也未能在2012年间“回升”。在2012年中,全国共新增社会组织3万个,但捐赠总量却不增反降。其中,红会接受国内社会捐赠款物约19.6亿元,与前年相比,降幅高达26%。

声音

中国“80”后最乐观,全球青年看好中国

在西方社会被称作“Y代人”的“80年代生人”已经进入30岁时代,成为各国青年中的中流砥柱。这一代人生长在信息、高科技时代,他们有丰富的技术知识、有超越前辈的领悟能力,是引领未来世界的生力军,他们中的66%仍是单身,72%没有孩子,60%接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

由西班牙最大电讯公司Telephonica和英国《金融时报》共同委托进行的这项调查发现,全球“80后”一代对所在国家未来持乐观态度的比例为67%,在中国,这一比例则高达93%。在全球范围内,有多达58%的“80后”看好中国经济势头。而美国的“80后”青年在看到经济衰退对父母的影Ⅱ向、不断上涨的大学学费、高失业率等事件后,对于未来的看法变得更加务实。

——《参考消息》

“没有什么可以对球迷说的,难道我要对他们三磕九拜?只不过输了一场球而已。参加比赛输和赢都很正常。”

——中国著名网球选手李娜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上意外失利后,面对公众和媒体的质疑时说。

“大部分的人对于所谓成功,只有两个标准:小时候的分数和大了之后的钱数。”

——庸说。

“高考分数出来了,我作为一个过来人有必要告诉你们一些做人的道理,考得好的一定要请考得不好的人吃一顿饭,因为当你大学毕业出来搬砖的时候人家已经混成工头了!”

——高考分数出来之后,众多网友在网络上转发着这样的一句话。考前抱女生送医男生高考仅290分,称未打算复读。网友们赞许,成绩如浮云,人品价更高。

“就像西游记里‘有背景的妖怪都被带走了’一样,人所周知郭美美是只妖怪,但她就是没有被打倒,反而愈加高调和狂妄,让公众的‘郭美美猜想’飘散于舆论的风中,久久无处安身。”

——这是人民网对于“郭美美”事件的评述,眼看郭美美侵权的诉讼时效将至,但红会仍然没有要追究郭美美的意思,同时郭美美生日在澳门举办生日派对再度炫富,面对这样的窘境公众只能无奈地再度焦虑起来。

183次

据《每日邮报》报道,一份有2000名英国女性参与的调查报告显示,女孩们在23岁以后才会开始感激母亲。青春期叛逆的女孩平均每年要和母亲争吵183次、摔门164次、为男孩流泪123次、同兄弟姐妹“开战”257次。卧室卫生、顶嘴和与异性约会最容易引起母女间的争吵。

清华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平均每月花销为1152元,大学生在校期间平均谈0.78次恋爱。清华、北理工、上海交大的学风在中国大学中位列最好的前三甲,其中清华大学的自习时间最长,每天平均为4.8小时。而大学生们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12小时,在0点03分入睡的大学生最为常见。

娱乐调查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社区体育舞蹈 南湖区实效性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走访了南湖区,对于15个社区体育舞蹈的开展概况和体育舞蹈班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对南湖区的5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关于社区体育舞蹈的意见。

1.2.2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社区体育舞蹈的文献资料。

1.2.3访谈法:对南湖区周边公园参与体育舞蹈运动的居民就社区体育舞蹈开展的问题进行访谈,了解对于开展社区体育舞蹈的意见及建议。

1.2.4数理统计:对所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类整理分析。

体育舞蹈是一项艺术欣赏性很高的体育运动项目。它的开展不但能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给人们枯燥的生活起到了娱乐调节的作用,更能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本文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体育舞蹈在社区的发展为切入点,寻找其中的发展规律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社区体育舞蹈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结果与分析

2.1南湖区参加体育舞蹈锻炼的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南湖区共有东栅、新兴、新嘉、解放、南湖、建设6个街道,而开展体育舞蹈的社区多集中在南湖街道,其他街道的居民想要参与,就得到南湖街道去参加,这大大的减少了社区居民参加体育舞蹈的积极性和普及性。南湖区体育舞蹈锻炼者多以露天场地锻炼为主,其本都是5:00-8:00,少数晚间也有活动。活动者的年龄95%以上都是中老年人,且老年居多;女性普遍比男性多。我们公走访了40人,离退休干部占41%,工人占23%,在职干部占25%,无业人员占9%。音响基本都是用录音机播放。而室内舞厅情况基本都是全天开放,以晚场为主。音响与灯光基本是用CD机播放,灯光效果好。活动者基本都是中年人,男女各半。随机询问25人职业与文化程度:干部占6.5%,个体占26.3%工人占16.7%待业者占47.5%;受过大专教育占14.7%,中等教育占36.8%,初等教育者占48.8%。

2.2南湖区参加体育舞蹈锻炼者的项目选择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在非正规舞场,活动舞种以群众性体育舞蹈中四居多,慢三,慢四,快四,伦巴和探戈也常出现。在室内舞厅,活动的舞种除包涵室外场地的几种舞步外,有极少数舞者能按竞技体育舞蹈的步法和舞曲要求来完成舞步。

2.3南湖区体育舞蹈教练员的情况

在走访中集中反映了一个问题,专业出生的体育舞蹈教师较少,学习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指导,造成学习进度偏慢、动作错误等问题,导致有的练习者就此放弃的对体育舞蹈的爱好。体育舞蹈练习者对健身活动有一定的要求和希望,大都希望能够得到专业教师的正确有效的指导。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对专业教师的渴望,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健身效果。社区有关部门应该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体育舞蹈活动的热情。

2.4社区体育舞蹈开展的效果分析

2.4.1中老年人参加体育舞蹈锻炼可以扩大人际交往,加强社会联系

体育舞蹈是一种群体性活动。在我回收的问卷中:青少年5人,占总数的20%;壮年4人,占总数的16%;中老年16人,占总数的64%。由此可见中老年这支庞大的队伍不容忽视。中老年人参与体育舞蹈,有助与他们通过活动获得有益的社会信息,了解国内,国际形式,交流思想感情,拉拉家常等。从而可以调节情绪,增强其生活的自信心和热情。克服孤独感等心理障碍,重新回归集体和社会,从而可以减轻家庭生活的压力,促进家庭关系和睦,改善家庭,邻里的人际关系,满足老年人社会交往的需求,丰富中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2.4.2有利于在自我审美教育中锻炼身体

在走南湖区参加过体育舞蹈锻炼的居民中,公询问过30人,有18人都表示跳体育舞蹈能在提升自我的审美观的同时增进身体健康,占总数的60%。看来,开展体育舞蹈得到了绝大多数居民的认可。在舞池中,舞蹈参与者都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特别是从老标准舞发展现今的体育舞蹈,舞蹈的风格特点发生了显著变化,摩登舞舞步更加高雅、飘逸尽显男士绅士风度,女士高雅大方的气质,拉丁舞则更加热情奔放、活力四射,充分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这美的享受中,人们的身心得到了放松,身体得到了锻炼。

3.对策

3.1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场地条件

在社区居民活动场地方面,供居民活动的室外场地偏少。尤其在经济发展速度想对慢的街道,由于财政拨款不足,严重制约了舞蹈场地的建设速度。因此,各级政府应当重视对社区居民正规舞蹈场地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快体育舞蹈在社区的普及。使其成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理想场所,使高雅文明的体育舞蹈在社区得到健康发展。

3.2提高指导教师专项业务能力

加强南湖区体育舞蹈教师的培养多参加体育舞蹈教师的培训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嘉兴学院等高校师资力量,邀请高校教师进入南湖区,以及各社区讲学;规范体育舞蹈教师的管理,下大力气培养青年体育舞蹈教师进入社区。

3.3加大体育舞蹈的普及力度

通过宣传普及,使体育舞蹈在全国,尤其在社区得到普及,重视参加体育舞蹈锻炼者的身体素质训练,形体训练与音乐素养。使其能真正进入社区并提高居民们的文化生活档次。

娱乐调查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区;音乐文化;功能

一、社区音乐文化的教化作用

社区音乐文化作为教育的一种载体,对社区居民有着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规范的作用。早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家们就已意识到音乐具有“净化”的功能。音乐本身就是教育的一种手段,社区音乐文化对居民的教化功能可分别从德育功能、智育功能和美育功能三个方面来论述。

第一,社区音乐文化的德育功能

在社区里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摆脱了常规的、空洞的说教,以音响为表现手段,将教育的内容用生动活泼的音符形式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对人的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净化和教育作用。在社区内进行音乐文化教育能够一改社区内的不良风气,培养居民的道德修养,对形成健康积极的社区氛围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音乐文化中贮存着可贵的知识信息,健康美好的情感以及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等。比如地方戏曲音乐多以历史故事、人伦道德作为剧情内容,对自然、历史、社会等的正确认识,对和谐美好社会的热爱与追求,对丑恶、犯罪的讽刺与惩罚等等,运用各种感彩的乐调向人们传达的思想观念直接被人们吸收和接受,使人们受到文化知识的教育和社会伦理道德的熏陶。在一些发达国家将音乐的这种德育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试图实施“音乐预防犯罪法”,希望借助巴赫、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经典作品来净化人的心灵,换来安定的社会环境。这些足以说明音乐文化起到的德育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第二,社区音乐文化的智育功能

研究表明,音乐具有开发智力的功能。音乐以丰富的色彩和无穷变化的美妙音响丰富听众的想象,启发创造才能;以起承转合、层次分明、严密有序的主题发展及多声部的有机结合,培养听众的逻辑思维能力;以真挚而丰富的感情唤起听众的共鸣,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激发听众的热情及创造欲望,从而提高人们学习文化知识的效率,提升文化学习成绩。社区借助音乐的力量,以音乐文化的形式对居民进行无形的智育教育,能够提高居民的整体智力水平,符合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公民的需要,符合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要求。

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从生活中提炼、概括出来的,音乐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家的思想情感、审美方式等都会体现在其作品中。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曲子中充分体现出他与命运抗争的坎坷一生,启示给人们的是面对困难的勇气、信心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人们通过音乐可以感悟到另一种人生,体会各种情感的表达,让人们思考的更加理智和全面。从音乐中听出生活,听出人生,这正是音乐对人们最好的智育结果。

第三,社区音乐文化的美育功能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中说:“受过这种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捷地看出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是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会变成高尚优美。”音乐文化的美育功能就在于此。

开展社区音乐文化,让居民在音乐文化中感悟人生的美、生活的美,让音乐给人们带来和谐和安宁,让人们体会音乐带来的美的意境,从心灵上对周围事物产生美的感受,从而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以美的眼睛去看待去发现。社区音乐文化的建设就是要将音乐的魅力传输给人们,让人们充分享受音乐文化带来的和谐之美、宁静之美。

二、社区音乐文化的休闲娱乐功能

在社区开展音乐文化活动可以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一种高品位、可选择的休闲娱乐方式。音乐本身的起源就带有人类自娱的要素。在当今和谐安康的社会环境下,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的空间。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人们日常生活的节奏也随着经济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社区成了人们忙碌之余直接可以休闲放松的场所。音乐作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成为社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特点,也自然成为社区居民比较喜欢的一种高品位的娱乐休闲方式。

音乐文化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能让人迅速地体会到心情的愉悦感。音乐通过自身音响运动引起机体的感性与理性的思维活动,调动机体积极能动的情绪,这种情绪的体验在社区中更为明显。社区内开展音乐文化活动,参与人数多,而且人们之间有着比较亲密的关系,能够比较完全地释放出自己的情绪,彻底地从精神上获得娱乐的享受。人们通过轻松快乐的审美享受来积蓄精力和活力,这也是音乐文化区别与其他文化形式的标志性特点。日常社区内举办的音乐文化节、专场音乐会、组织音乐社团(合唱队、戏迷社与艺术团等组织形式) 的日常性演练、音乐舞会、音乐比赛等不胜枚举的社会音乐文化活动,使社区居民在美的享受中充分体验精神的愉悦与心理的放松,提高居民生活、工作的积极性,为营造和谐安详的社区氛围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社区音乐文化的经济功能

社区音乐文化是以非盈利为目的建立起来的,但并不能说社区音乐文化是非经济性的,它也有一定的经济成分在里面,社区音乐文化的建立也有其经济的功能。

社区音乐文化生产具有非商品性的特征,但在事实上它与经济是密切联系的。社区音乐文化的生存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支持,是政府财政拨款的一部分,这是其一。另外社区内的基础设施、文化场馆等对外开放会为社区增加一部分财政收入。一些文艺团体、电台等社会文化单位被邀请进社区内进行演出等活动,消耗了必要的社会劳动时间,社区要给与一定的回报,以保证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生产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税收。在社区内比较活跃的音乐文化团体会经常进行一些宣传表演活动,委托单位会据情给予一定的经济报酬,这也是自身经济收入的一部分。

参与社区音乐文化活动的很多是中老年人。老年人参加日常的音乐活动,一方面他们能够放声高歌,换来好的心情;另一方面,他们随着音乐的节奏尽情舞动,锻炼了身体。据调查显示,经常参加音乐文化活动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好,减少了医疗费用,也就减轻了国家对老人医疗补贴的负担,减轻了子女对老人抚养的负担。中年人正值事业兴旺之际,空闲时间经常参加音乐文化活动能够带来身心的愉悦感,放松工作后的疲惫身心,为接下来的工作带来积极奋进的良好心态,在工作中创造优异的工作绩效。

结论

社区音乐文化建设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和谐社区,促进整个社会的音乐文化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教育性上来说,它是一种群众性教育;从娱乐上来说,它是群众身心娱乐休闲的一种形式;从经济性上说,它是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极大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各种方式也在不断地跟进,其作为社会的缩影,社区音乐文化建设也是社会发展的必需。要做好社区音乐文化的建设工作,构建和谐社区,为和谐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晓天.人•音乐•社会--音乐教育本体与社会功能之断想[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3(1)24:104~112.

[2]李凌.论音乐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关联性[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2)14:70~72.

[3]宋艳.论音乐的功能[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9)27:108~109.

[4]张丹宁,涂致洁.社区音乐教育的作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9:183~185.

[5]郭瑜婧.音乐与创新―音乐功能的拓展[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7.[6]黄昌海.音乐文化及其学科化研究的重要价值[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1):135~137.

娱乐调查范文第4篇

广播由于仅仅利用了人的听觉功能,缺乏视觉效果,因此相对不易被人们关注。国外传播学家的调查统计认为,受众的信息接受率,视觉占83%,听觉占11%;并且传统的广播节目播出是依时间线性进行的,听众难以主动选择,节目播出后也很难保留,但广播节目接受传播的非独占性和伴随性,可动态收听的移动性及传播信息迅速、互动性强,节目运行成本低是其他任何媒体所无法比拟的。

《》是浙江广电集团广播十大品牌栏目之一,节目于2000年9月在浙江电台音乐频道开播。八年来节目围绕网络音乐这一主题,通过网站互动,积极依靠网络等一些新媒体,相辅相承;通过率先在全国广播类节目中签约网络歌手,在高校区开展主题活动等多方式扩大影响,得到了社会的肯定。浙江电台音乐频道的《》之所以受到其听众群的认可,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 节目定位准确,内容特色鲜明

节目的定位必须建立在了解受众需求的基础上。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逐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推进,教育程度高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受众对广播在满足自己精神文化层面上的需求不断提高,受众个性化的消费取向对节目设置的对象化和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很多广播节目专业不专、特色不特,而《》的宣传口号“这里没有大牌明星亮相,这里没有官方权威榜单”明确点明了节目是以普通人为主角,通过电波这一平台展示自我歌声和创作才华。由此可以看出,在受众定位上,该音乐广播把目光锁定喜爱听音乐的中青年听众,他们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追求时尚和轻松。这与广播媒体的特质及现代社会快速的生活节奏是吻合的。在内容特色上,节目向音乐爱好者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提供了音乐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受众的创作欲望,为音乐的普及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清晰的定位和鲜明的特色奠定了节目固定的受众基础,为节目长期有序发展做出了保障。

二 广播与网络的融合

传统广播的节目是按时间顺序播放,听众收听广播是处于被动状态,浙江电台音乐频道的《》通过自己的网站将节目存储,变线性传播为非线性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广播传播稍纵即逝的弱点。受众可以按需所取自由选择,并且图文并茂,弥补了广播节目仅有声音而无图象和文字的缺憾。

传播学观点认为,受众与媒体之间存在一种天然的互动关系,媒体在向受众传播信息时,受众会以参与的主动意识介入到传播过程中去。与网络融合后,原来的双向交流拓展到多向交流,因而受众的反馈参与大大扩大。网络的可观性、随意性、广泛性和个性化特点调动了受众的参与积极性。受众可以通过论坛、即时通信软件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和节目主持人交流沟通,也可为电台的节目出谋划策。而主持人也能及时把握听众的热点关注取向,在节目中进一步交流。

虽然节目得到社会肯定,但要迎合时展《》在今后的道路上必须坚持以下两点:

一 坚持内容为王

技术手段的发展进步、节目形态上的创新的确对广播节目质量的提高和收听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不管什么媒体,人们最终看重的还是其传播的信息,也就是内容。没有了内容,任何传播方式形态、传播技术手段都没有了意义。片面追求形态上的创新往往反而会限制了节目受众群体的稳定和广播人性化的焕发。听众是电台“培养”的。有什么样的电台就有什么样的听众。浙江电台音乐调频节目《》,从前几年以听众翻唱歌曲为主转型到以原创歌曲为主,但歌曲类型仍大多为情歌类,虽然原创歌曲类型取决与创作者个人喜好、修养主观因素,但广播音乐基本听众群体对媒介价值取向的影响不容忽视,必须避免节目内容的幼稚化倾向。如果为了尽可能地迎合听众,争取收听率,节目设置都以“流行娱乐”为号召,追求新奇与热闹,必将导致节目的单一流俗,为成熟有识之士所不屑。

二 顺应多媒体潮流

进入多媒体时代,围绕数字化、多媒体化和多频率化动向,将给未来的广播环境带来很大影响。各种媒体之间的格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原有的理论观念、运作模式也受到极大挑战。在这样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广播人不能等靠观望,而是要认清机遇与挑战,把握现在,着眼未来。一方面应该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妥善利用;另一方面,不能忽视传统意义上的传播理论,必须把握好广播自身的传播规律和生存特点。

娱乐调查范文第5篇

影视音乐,就是为影视作品创作的音乐,它是根据影片剧情的需要而创作出来的。影视音乐不是纯音乐,它是为影视作品表达需要而存在的音乐。影视音乐的构成主要包括: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叙事性音乐、情绪音乐、节奏气氛音乐以及时空过渡的连续音乐等。影视音乐的片段性、不连续性和非独立性特征成为它区别于其他音乐的重要标志。影视作品中的音乐,一部分是参与故事情节的有声源音乐,在画面中可以找到发声体,或与故事的叙述内容相吻合;另一部分是非参与故事情节的无声源音乐,主要起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刻画人物的作用。音乐主要表现在听觉上,影视主要表现在视觉上,音乐艺术与影视艺术相结合,可以在时间上弥补二者的不足,然后再建立起冲击人们眼球的视听空间。在影视作品中,影视音乐不是自成系统、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组成元素,为影片主题、人物、情节的塑造和发展服务的。因此,影视音乐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进行完整演绎,而是靠复杂的配琴和强烈的音响去与画面争夺观众,正如美国电影理论家林格伦所说,“最好的电影音乐是听不见的。”好的电影音乐能使原本平实的电影回味深长,熠熠生辉。好的电影音乐更要符合观众的心理,使他们产生共鸣,能够完全融入电影情节中去。电影有了音乐的进入才使其作为视听艺术显得更加丰满,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根据影片中音乐创作的方式来划分,电影音乐的创作可以分为原创音乐和非原创音乐。由作曲家为影视作品中的某些片段专门创作的音乐我们称之为原创音乐,由影视创作者从既存的音乐素材中所编的音乐资料我们称之为非原创音乐。根据音乐介入影视作品的方式来说分为有源音乐和无源音乐,有源音乐是指画面内出现声源,无源音乐是指画面内没有声源出现。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往往都有一首令人津津乐道的音乐,音调可以澎湃、激昂、也可以低调、委婉,加之与剧情紧密相结合,从而造就出经典的影视作品。

二、音乐在广告以及影视剧中的作用

音乐在广告中能起到几个方面作用:首先,在广告的创意过程中,音乐的融入有助于广告作品表达思想,烘托广告气氛,渲染广告作品的情感,以此来起到听觉上的宣传作用。其次,在广告中,音乐的使用还能够有树立品牌的作用。如果在同一条广告中长时期使用特定音乐,就能为商品树立品牌商标,这样听众在任何情况下,听到熟悉的乐曲就知道是何种品牌的商品,不仅有助于加深消费者对商品品牌了解认知,也能提高商品知名度。第三,音乐能突出广告主题。在广告片中大面积使用音乐,对音乐美的感受会很大程度的被调动起来而广告内容一旦与音乐紧密融为一体,就会给予广告产品以有力的支撑,使广告形象深入观众心中,成为消费者潜移默化的说服者。音乐在影视剧中的作用,一般来说,片头音乐起开场白的作用,主要用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主题音乐贯穿影片始终,用于辨识,加深观众对影片的记忆;插曲音乐调节气氛,对影片情节推波助澜,增加整部影片的节奏感;场景音乐是渲染气氛的不二选择。而从艺术角度来说,好的影片应从多种角度入手,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其中音乐所具备的作用不容小视。具体表现如下:1.揭示和深化主题。主题音乐揭示影片主题,影片的主题音乐没有随意性,它需要根据影片的需要,来创作主题音乐,音速是急是缓,则由剧情所决定。而深化主题多由片尾音乐来表现,片尾音乐是在主题音乐的基础上对影片的进一步阐释,具有推进作用。2.渲染气氛。一般的电影音乐都具有这种作用,它使电影的情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吸引观众注意力。优秀的电影音乐,总是会增加故事的感染力,把镜头所无法涵盖的意境用音乐在无形中呈现出来。3.交待背景、推动情节发展。背景音乐也是影视音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具有交待背景、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影片的往往需要背景音乐的烘托,从而带动观众观看影视的情绪。

三、音乐与广告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广告行业快速发展,人们对广告的需求量逐日增多,这使得广告设计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种专门职业。广告设计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所谓广告设计就是指从创意到制作的中间过程。广告设计除了要求创意必须严格筛选外,在音乐的运用上也十分重视。广告音乐是指媒体在对广告进行宣传过程中所使用的音乐。它与影视音乐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对广告音乐的选择,必须根据所宣传“产品”的需要来进行添加,与影视音乐的不同之处就是广告音乐可以加强受众对广告信息的记忆同时又辅助画面塑造出某种情感氛围。

四、影视广告音乐在众多现代广告形式中充当非常重要的角色

作为四大媒体之一,电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的重要渠道之一。在品牌蓝皮书2009—2010的调查中对消费者喜欢观看的电视频道所作相应调研显示,综合类电视频道和娱乐类电视频道都很受人们的欢迎,其中综合类电视频道的普及率更高达75%。电视广告构成的基本元素是语言画面、屏幕文字、音乐音响,这些因素既能够融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于一体,又可以把文字、声音以及音乐、诗歌,甚至是舞蹈绘画等一切艺术手段加以综合运用,以便形成十分主体化的高效传播,达到视听合一的效果,这是其他媒体所无法实现的。音乐是影视广告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影视广告音乐运用电视广告节目这一大众传播媒体,通过音乐的传播功能与电视广告节目画面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在打造优秀的电视广告节目的同时,对电视广告节目本身传播的产品内容进行辅助传播。我们知道,声音一般都要和视觉形象相对应,而且可以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视觉传递出的信息。于是,在有声和无声电影的论战中,有声电影的最终胜出实际上就是对音乐之于视觉效果的肯定。由于音乐本身富有的强烈的和其他艺术结合的特点。一般来说,一个创意新颖旋律动听的广告音乐,很容易引起人们超出画面内容以外的联想,使观众快速理解商品、引起思想共鸣从而对作品产生好感。

五、影视音乐广告的分类与实例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电视已经成为了像半导体一样成为在平常百姓家里最普通的消费品之一,当然这也提供给了商家一个最直接的宣传机会——电视广告。广告吸引人的除了美丽的画面以外当然不外乎广告当中的音乐,广告音乐同样给了无数艺人一个最佳的宣传机会,Feist通过ipod的广告家喻户晓,《1234》也在一时间内成为了全世界大街小巷都在哼唱的歌曲。毫无疑问,好的广告歌曲会给广告增色不少,甚至每当我们看到某件商品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想起它的广告音乐,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音乐一直围绕着我们的生活。

1.休闲类广告绿箭口香糖《RhythmOfTheRain》广告中,《RhythmOfTheRain》这首歌曲的旋律所有人都不会陌生,JasonDonovan所演绎的这个版本清新无比,没什么能比清新作为口香糖的广告歌曲更加合适了,绿箭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不管过了多久,这首歌曲的旋律依旧是那么美丽,经历岁月的洗刷,依旧存留在很多人的内心深处。

2.科技类广告苹果笔记本电脑以一种从来不屈服的姿态屹立于如今眼花缭乱的电子市场,并拥有全世界无数的粉丝。当然选择YaelNaim所演唱的《Newsoul》作为苹果MacbookAir的广告歌曲,我们也不难看出其中的用意,“我是一个年轻的生命,希望自己可以辨清真实与虚幻。”三星手机i908E热播广告曲《MeleeBuilttolast》的演唱者是美国摇滚团体Melee。流畅的摇滚音乐线条中流露出乐团沉稳、明快的歌声情感,让听者找到共鸣。Melee的流行音乐有着一份难以抗拒的自在,还有一份触动人心的真实感动,尽情地挥洒着当代英式乐团以钢琴与人声创造动人歌曲的神采,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加州活力。

娱乐调查范文第6篇

【关键词】排舞 高校体育课程

排舞是体育与艺术、健与美高度结合的一项新兴起的体育项目,它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是文明社会里的一种高雅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全民健身热潮的掀起,社会出现了普及与推广排舞的热潮。处在改革大潮中的高校体育应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向多学科、多方面进行探索。当今,课程多样化又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也是传统文化向高雅文化过渡的过程,是不可抵御的、必然的。排舞正是顺应这种形势的“启动项目”。

1.排舞的起源、特点和我国发展现状

1.1 排舞起源。排舞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西部乡村舞曲,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最先是借用吉他和拍手的方式起舞。随着时代的发展,排舞融入了国际上的多种流行元素,如牛仔、恰恰、伦巴、爵士、街舞和摇滚等舞步,在多重的舞蹈元素组合与变化之下,排舞有简单的,也有复杂高难度的,让舞者能跳出自己的个人风格,完全属于自己的诠释,这更增添了排舞的魅力,使其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1.2 排舞特点。排舞音乐是经过创编者精心挑选,大多数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流行舞曲,每支舞曲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舞码,由16、32、48、64拍不同循环节奏所组成,同一支舞曲全世界排舞的跳法是统一的。

1.3 排舞的发展。排舞, 是一种风靡世界、国内流行、老少皆宜的舞蹈, 也是未来潜力最大的舞蹈。它现已发展到3000多支舞曲, 曲目一般都是全球流行 的非常好听的歌曲, 极具时尚和流行的特质。 2008年排舞作为休闲健身运动项目引入我国,很快在一些大中城市开展起来,两年多以来已有300多万人参加排舞健身活动。目前,在中国很多城市的学校已经把排舞作为体育与艺术的教学课程在校园中推广,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2.高校开展排舞运动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2.1 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排舞具有体育锻炼的价值,排舞运动也是有氧运动。它轻身体负荷,不追求大运动量,体能消耗少。经常进行排舞练习,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改善心肺功能,加速新陈代谢过程,促进消化,消除学生学习造成的大脑疲劳和精神紧张,对身体各系统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

2.2 愉悦学生身心的作用。人的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也就是说注意是受指向制约的,在翩翩起舞的过程中,其注意力必然都集中在欣赏优雅的舞曲音乐,并沿着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并沿着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的转移,就能使身体其他部分的机能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所以参加排舞这项运动能消除紧张的情绪和缓解压力,使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美妙的舞姿中,消除疲劳、陶冶心灵,感受到愉快的情绪,从而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能以最佳的精神面貌来面对紧张学习造成的心理压力

2.3 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排舞的教学不仅满足学生实现锻炼身体等方面的需要,还考虑到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和舞蹈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外在气质,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做出贡献。

3.排舞课程与现行体育课程的比较分析

在现行高校体育教学中,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武术、跆拳道、田径类等课程,要求学生参与自律性及技术性较高,内容较为枯燥,教学实践证明这也是大部分女生排斥的运动项目。

形体课程在高校开展有十几年的历史了, 因为形体课程不断吸收各种流行元素, 配合时尚流行音乐, 形成各种风格的套路动作, 适合当代青年追求时尚的心理需求的因素, 深受学生的喜爱。形体课程的特点是腿脚的弹动, 身体的控制及手臂的制动, 手臂动作和步伐协调配合, 跟随强劲的音乐节奏舞动。要求学习者有一定身体协调基础和身体素质, 以及较好的音乐节奏感。这些特点也正是普通学生学习的难点, 大部分学生往往是选课时情绪高涨, 而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畏难情绪, 考试时焦头烂额, 导致了下个学期选该课的学生大大减少 。

体育舞蹈舞种分类较多, 基本步伐要求严谨, 套路动作花俏, 要求学生具备较高舞蹈基础, 而且必须由两人共同完成, 这些都给普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而排舞是一种既可个人独享, 又可与团体共乐的舞蹈 。排舞动作简单, 套路组合简短, 对于动作姿态要求不高, 只会舞步就可舞蹈, 所以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顾虑和负担, 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4.我校开设排舞体育课程现状及效果分析

4.1 课程现状

4.1.1 以34课时为学习单位进行教学设计。高校体育课程课改,以模块为教学单位,是为了使学生的运动技能得到提高,实现教学专业化。模块的设置是为了学生学习更加系统,能在高校体育三至四年中掌握1-2项比较系统的运动技术,为以后的终身体育服务。我校排舞教学模块内容以34课时为学习单位,每34课时设置一层次,每一层次确定教学目标,评价模式。

排舞模块,在每34课时学习单元里,制订教学目标、内容,考核方法、评价标准。然后确定34课时内容上的衔接、关联,做到相互促进、不重复。既要考虑到教材的层次递进,又要顾及学生学习能力。如:排舞模块分层次教学可分为:初级班、高级班模式来分班。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和兴趣来选修,制订出学生选修不同层次的依据和标准:

初级班:喜欢排舞运动,没有舞蹈基础的。主要学习简单的队形变换,了解排舞特点,感受音乐节奏。

高级班:已经掌握基础班内容,主要学习各种复杂的动作,能根据音乐节奏跳出排舞的特点。

教师要制订好从初级班―高级班每个层次之间的关联及承接,制定好考核标准及评价标准,总的原则是高校体育课程四年选修2个项目。

4.1.2 从教学方式的体现形式上分析。按技能分组,同一班级中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仍存在很大差异,尚须分层次教学。如排舞模块基础班分成甲乙两组进行因材施教,让悟性较高或者掌握动作技术较快的同学帮助掌握技术动作较慢的同学。使全体学生在各自的身体基础上,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

作者在2010年首次在本学院进行了排舞课程的教学。面向授课对象为: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开课,体育选项课程(必修课程选修项目)的学生, 人数为 370人。一学年后,在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内容如下:

4.2 效果分析

4.2.1 排舞流行时尚,动作、套路简单、易学。该项运动具备流行舞蹈元素,音乐欢快,时尚,舞蹈动作简单易学, 充分展示了排舞的魅力, 让学生能陶醉在舞蹈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练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4.2.2 学校要积极提供学生展示排舞的机会。排舞具有表演性不言而喻,同样在高校给学生提供各种展示自身技能的机会会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利用各种活动,如技能节、运动会、晚会、学生社团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样既可以检验教师平时的教学效果,又可以让学生积累排舞表演的实践经验,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是宣传排舞的一个机会,是一个多赢的过程,学校应该为学生积极搭建这种平台。

4.2.3 专业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为学校排舞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对排舞专业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是必须的,在任何一个课程中,教师的素质高低都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而要提高排舞的教学质量,必须从对排舞教师的素质提出较高要求开始,学校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使教师能掌握最新的技术动作、发展趋势等,为学生持续学习排舞提供保障。

4.3 排舞在开展中的问题与策略

4.3.1 对排舞知识系统的传授在高校以前甚至现在的高校中,排舞并没有得到普及,对其概念、特点和意义只具有模糊的概念,所以早期体育教学在高校的具体实施中,要注重排舞知识的灌输,要以基础为本,不能急于求成。

4.3.2 鼓励学生自发创建排舞组织,高校中的艺术体育课程普遍较少,要使排舞发挥积极作用,必须是学生自发的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活动,所以鼓励学生参加排舞组织,可以使学生在具有强烈兴趣的同时促进排舞的开展。

5.全国高校推广排舞体育课程的意义

5.1 排舞运动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审美水平。排舞是近年来受人关注的新兴健身项目,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潜力,这些也将在其进入高校体育推广体系后得到充分体现和进一步的发展。排舞符合当代大学生敢于尝试新颖、独特的新生事物的性格特征,有助于满足他们对代表美的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在排舞练习和表演中,优美的舞姿和个人表现力都需要把个人最有活力和最热情奔放的一面展现给别人,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把这种展现自我魅力的感觉带到日常生活中,展现出优雅、阳光和自信的气质。同时,当代的大学生独立意识强,社会竞争压力大,很容易情绪波动、思维叛逆等,而在参加排舞练习时,能够让人精力充沛,快乐自信,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通过一定量的排舞练习,人体肌肉的协调性、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及动作的节奏感都会有很大地提高。既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又达到塑造形体的效果。因此,在高校体育运动中开展排舞运动,将会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是培养大学生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理健康发展,也有助于大学生现代审美意识的加强和审美水平的提高。

5.2 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阳光体育运动理念的推广。现有的体育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现行的体育教育改革方案中提出由“唯生物体育观”向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结合的三维体育观过渡,强调健身、健心、娱乐、竞技、文化、社会的整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多维模式相适应。同时,高校体育的人文精神构建更是把教育导向性、娱乐调节性和激励凝聚性作为主要内容,排舞的显著特点与这两大体育教育课题的研究相符合。排舞具有项目多样性的特点,从多个角度着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接触最时尚、最现代的教学练习形式,通过多种手段提高高校的体育素质和能力。另外,排舞内容新颖、吸引力强,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新鲜体育项目的需要和兴趣,在排舞教学中宽松的教学氛围可以摒弃传统体育课中的主要由老师到学生的单向传授运动技术技能的弊端,其中在上肢动作、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性可以帮助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体性、兴趣性。因此,将排舞纳入高校体育课程推广体系中,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和阳光体育运动理念的推广。

5.3 拓宽了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排舞的内容丰富多样,动作有难有易,具有表演、娱乐、锻炼和竞技等功能,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易于推广普及的条件。排舞的发展与大众体育的发展、现代媒体技术的发展成正相关。因此,它可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具有广泛的社会适应性。排舞在大学的开展既迎合了新一代大学生的需求,又拓宽了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了高校体育运动推广的手段。音乐与舞蹈有着天然的姻缘关系。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多彩的风格使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动人。音乐通过自身的旋律和节奏不但增强了舞蹈情感的表达能力,而且和舞蹈的节奏融合在一起,增强了舞蹈的美感和艺术表现力。在健身排舞中,由于每支乐曲都对应特定的舞步,音乐与舞蹈真正地珠联璧合,相互映照,达到一种大众都可体验的合谐与共振。因此,在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排舞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

6.我们应大力、广泛在高校推行排舞体育课程教学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变革,高校体育教育正向多功能方向发展。体育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它需要不断地注入时代的新内容,高校体育教育不仅是教育人、培养人的重要渠道,而且是丰富人类文化和精神生活,完善人自身的重要手段。高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高校体育教育在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在高等院校应该广泛推行排舞体育课程教学,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是必要的、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Bill bader. The history and sp read of line dance.P.A.LWorkshop Notes,2004.

[2] 北京市体育局.北京体育局将向全市推行健身排舞.2007,06.

[3] 李洪江,尹军,刘海元,余涛.阳光体育总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37-38.

[4] 鲁志文,张玉霞.浅析形体课程在校园“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作用[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04).

[5] 刘国信.排舞:新兴的体闲健身运动[J].海外养生,2007(6).

[6] 刘国信.走进排舞世界[J].养生大世界(B版),2007(11).

[7] 李雪梅等.地域民间舞蹈文化的演变[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8] 单亚萍.关于排舞美学价值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

娱乐调查范文第7篇

关键词:科普传播 大众媒体 新媒体 策划 立体传播

中图分类号:G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3-183-02

科技馆是面向公众、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普场馆。上海科技馆作为国内较早兴建的现代化综合性科普场馆之一,于2001年年底正式对外开放。如何发挥大众传媒作用,有重点、有选择、有效果地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特别是让公众受到科学精神的启迪?这是我们科普工作者一直苦于思考和着力努力的方向,也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1、从传播学分析科普传播的内涵与特点

1.1 传播学与科普传播

传播学是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以人类社会信息传播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其中以大众传播为主。

任何人对周围事物的看法,肯定会受到大众传播的影响。美国新闻评论家和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公众舆论》中,曾提出两个重要概念,一个是“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一个是“刻板成见”。前者是指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后者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科普传播也属大众传播的范畴之一,是现代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普传播的目的在于切实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拉近科学与公众的距离,使公众能够了解科学、认识科学并自觉运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切身体会到,曾经遥不可及的科学日渐亲民化,科学观念也越来越深入融合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但是,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在许多领域仍然缺乏科学精神,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传播的缺失。

1.2 科普传播的新特点与发展趋势

信息时代的迅猛到来,由于信息传递的方式与数量发生急剧变化,也造就了科普传播新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1)信息传播量巨大,促使科普传播开始走分众化、专业化之路:

具体表现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受众细分,科普传播正步入走向专业化、分众化。针对所要传递的科普知识特点,细化目标观众,运用更加专业细分的媒体工具,可吸引到与其条件最相匹配的观众前来参观,更有利于其自觉接受科学知识普及,提升科普传播效果。

(2)信息传播迅速,覆盖面广,促使科普传播开始注重运用新媒体;

具体表现为:随着网络、手机媒体等第四、五媒体的逐渐崛起,新媒体己成为公众日益广泛使用且喜爱的工具。其优势就在于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使用便捷。

(3)信息技术多样化,促使科普传播方式创新,注重互动体验。

具体表现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更加注重互动体验的传播方式,如:博客、微博等迅速火热,它们具有:互动性、纪实性、快速性、国际化、个性化等特点,适应了大众的全新需求。

2、我馆利用大众传媒在科普传播中的做法与经验

上海科技馆建立近十年来,在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用、不断提升与扩大知名度与影响力上,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经验,并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以2009年我馆从英国引进的迄今为止以“外星生命”为主题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外星生命探索展”为例,根据我馆公众调查显示,网络(包括本馆及其他网站),已成为吸引大众的不可忽视的媒体手段。

2.1 科普传播注重内容与对象

传播效果好坏实质上取决于内容。因此,必须充分运用大众传媒的作用,将科学内容传播到位,这样才能产生最佳传播效果。从传播层次上,可分为:

(1)浅层传播。即:馆即将或正在举办的科普展览或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等信息的传递。传递要求:快速、覆盖面广、准确,不求深度解读。适宜对象:公众。

(2)深层传播。即:将展览或活动所蕴涵的科学内涵、意义及展览中未曾揭示的更深层次的科普知识等,向公众予以深度解析。传播要求:在时效性上稍差,但是注重深度挖掘与剖析。适宜对象:专业性强、指向性明确的公众。

我们也可做好传播对象的细分。如:我馆在2006年引进推出的极致探索科普展,偏重于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观众,白领、高校师生等,可重点在时尚类、高校媒体平台上加强宣传:在2010年刚推出的“彩虹儿意乐园”展区,则偏向于低龄儿童,可重点在亲子类、教育类媒体上加强宣传。

2.2 科普传播注重创新

为进一步追求传播实效,增强传播力度与广度,我们除了传统传播方式(如:新闻会、开幕式等)外,必须注重策划性新闻。即:在传播形式、内容上不断创新,借鉴营销手段,不断创造让大众眼睛为之一亮的新闻事件或新闻点。

新闻已进入一个策划的年代。要改善传播效果,提高传播影响力,更好地传播科学理念,必须加强科普传播的策划。笔者认为可以采取整体包装、立体传播的方式。

(1)寻找展览活动最大亮点,策划科普传播

抓住引起公众共鸣的亮点,将传播效应放至最大。2007年暑期,“消逝的恐龙王国――自贡恐龙化石国宝精品展”作为我馆大型临展隆重推出。为了全方位、深入宣传该展览,我馆在前期精心策划,进行整体包装营销:以“恐龙化石”为主,有关该展览的背景(缘起、准备)、展示设计、展览内容、展示亮点、展示动态花絮以及由此带来的思考等,都成为境内外媒体竞相追逐的新闻焦点。恐龙展成功吸引了114万人次的国内外观众前来参观,平均日参观流量达3.5万人次。此外,我们同步引进IMAX巨幕大片《恐龙归来》,与展览相互衬托,票房也创下新高。

(2)根据节假日特点,策划科普传播

针对节日的特性和观众的特殊需求,在节日里推出富有特色的临展或科普教育活动,并运用广告、公关、宣传等营销方式立体传播,提高传播力度与效果。

2007年“六一”儿童节,我馆与SM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综艺部合作,推出“科技探秘,智慧寻宝”六一特别活动。“寻宝”是当时极为流行的一种团队游戏,在科技馆举办可谓首创。它不仅激发了小朋友探求科学知识的无穷热情和兴趣,而且从潜意识里帮助其树立了不断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态度,也增强了小朋友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SMG新娱乐调频《好运二人转》栏目进行全程直播,为六一节的科技馆增添了别样生动的色调。

(3)组合包装科普大餐

上海科技馆在科普传播中善打组合牌,围绕寒暑假、黄金周和学生旅游时节,以立体交叉攻势,做好宣传推介。如:以生肖展为龙头,推出“寒假知识之旅”;以“汽车能源未来展”为

龙头,推出暑期“清凉科技之旅”等。

我馆也曾数次尝试打破文化与科学界限,举办融文化与科学之美的科普教育活动。2007年10月,我馆与加拿大塔菲尔乐团共同合作推出《四季:太阳的轮回》音乐会;2008年中秋节举办“听秋赏月,感悟自然――上海科技馆中秋活动”。通过观月、赏月、识月,了解鸣虫的自然与文化,感悟“天人合一”的内涵,深化上海科技馆“自然?人?科技”的大主题。

2.3 科普传播注重互动

在日常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但是一般大众却对科学的艰深望而却步。可见,科学知识不能只是停留在纸上,而是要不断地被创造、分享、流通与加值。

与新媒体联手互动。根据艾瑞网提供的《2010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调研报告》。2009年互联网成为受调查网民最经常接触媒体,中国深度网民比例从2008年64.3%上升到2009年67.8%。近年来,上海科技馆也充分重视使用网络等新媒体手段来加大传播力度。我馆的品牌科普活动项目――科普大讲坛一经创立后,立即与东方网成为特约合作伙伴。东方网对每期全程文字网络直播。2009年我国百年难遇日全食,我馆与东方网合作报道日全食活动。东方网在我馆设立直播传输点,即时传送文字与图片,把日全食全貌对网友进行直播,产生良好效果。

3、利用大众传媒进行科普传播所起的作用

3.1 向公众传递科普理念和知识,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

一般来说,受众理解新闻有两个层次,一是了解“事象”,二是了解“意象”。其最终目的是把握新闻的“意象”。

有效的科普传播能够深入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度与兴趣。例如:美国著名探索频道选择和制作节目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一看是否满足观众的好奇,二看是否启发观众。他们认为:“引起观众的好奇心只是手段,最终是为了实现最高宗旨:鼓励观众对知识的追求和欣赏。”

3.2 利用传媒力量,对公众进行科学的正面引导

媒体介入科普传播,不仅可以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引导公众采取科学的态度行动。例如:我馆与英国使领馆文化教育处合作举办的“零碳城市”活动、“创意世博气候酷派”设计先行展等,通过媒体的广泛宣传与报道,呼吁人们重视环境、保护环境,积极行动起来维护生态平衡,从而起到正面促进作用。

3.3 利用媒体的特性寻找科技馆的目标观众

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传播者要尽量针对受众的需要和兴趣进行诉求,使传播信息看起来更有价值。我们可以利用媒体的影响力与特殊性,寻找与开发传播者与受传者都感兴趣的共同区域,培养更多热爱与钟情科学的目标观众群。据统计,截至2010年6月,上海科技馆已举办大型临展52次,接待观众约700万人次;举办科普活动约2200场次,接待观众200万人次。

3.4 了解公众对展览的意见。搜寻反馈信息

公众是科技馆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办的展览与教育活动是否成功,就在于是否能够满足观众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了解观众的兴趣所在、意见,借此改进。我们可以采取的形式有:设立专题,设置有奖问答,征询网友意见,了解大众对活动的了解程度,培养潜在观众。

信息时代的发展,大众媒体的种类层出不穷,新特性鲜明,且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为此,公众利用媒体平台接受海量信息的习惯和方法也在不断变化中。这都是需要我们在科技馆建设过程中不断探讨总结。

参考文献:

[1]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213.

[2]傅爱军.中国科技新闻十大百姓化趋向[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73-74,124.

[3]潘友星.科学传播的跨文化属性,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第8卷.

[4]陈刚等著.Discovery解密美国探索频道节目研究[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123.

娱乐调查范文第8篇

古乐之韵

在丽江这个文明古邦,城乡很多的民众都擅长诗词、书法绘画;此外,融在纳西大众生活中的就是音乐,在古城和丽江农村最为普及盛行的就是如今已闻名全球的“纳西古乐”。

所谓“纳西古乐”,是多元文化相融汇的艺术结晶。它由“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皇经音乐组成。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很多音乐史家对“白沙细乐”这套组曲进行了研究,认为它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几部大型古典管弦乐之一,除历史悠久之外,其珍贵之处还在于它是丝竹合奏,分章节(尚存八首歌、舞、乐结合而成的套曲),其旋律与“和声”的独特是全国所仅见的。它在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学研究领域里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并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它极具悲剧感染力。我多次听过60年代时录制的多种“白沙细乐”曲目,听过大研古乐队和长水古乐队演奏的一些“白沙细乐”曲目,深深感到这套纳西古曲有一种如寒山孤笛,雪原夜雨般的情调,展现了一种如白雪清风,冷月秋露般的美学意境。那与纳西族历史上“白沙古战场”、 “龙女树”、“黑水白水送魂”等悠悠古事联系在一起的乐章,都使人闻之而心灵震颤。我在多年的田野调查中得知,过去听“白沙细乐”而恸哭悲泣的纳西人是相当多的,就是因为这一套组曲有如此巨大的悲剧魅力。因此它又作为“安魂曲”来抚慰受生老病死之苦折磨的红尘中人。

另一说谓“白沙细乐”为“元人遗音”,相传是“一代天骄”忽必烈赠送与纳西王麦良的乐队在丽江流传下来的。有些蒙古族音乐家千里迢迢来玉龙雪域寻觅这个今日在蒙古已成绝响的祖先之音;而有的学者则认为“白沙细乐”是纳西本土音乐;力主“白沙细乐”为纳西人传统音乐的宣科先生认为演奏这些组曲的有些乐器和定弦法与古波斯相同。这多种音乐源流及内涵说就已使这一套民族古乐组曲别具非凡的学术和艺术魅力。

“丽江洞经音乐”自明清以来就从中原逐渐引进并植根于纳西族的文化阶层中。它是道教“经腔”。系从四川梓潼县传来的“大洞仙经”。“丽江洞经音乐”是区别于我国各地道乐体系的艺术珍品。其所以珍贵,是因该乐还保留了一部分在中原早已失传了的辞、曲音乐。如盛唐的《浪淘沙》、《紫微八卦舞(曲)》,元代的“北曲”等。纳西人在长期的洞经音乐演奏过程中将一些本土的民间音乐风格和演奏方法融进其中,使之有了“纳西之韵”。

洞经音乐传到丽江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曾为有功名的士绅阶层所垄断,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参加“洞经会”。但由于纳西人酷爱音乐的天性,最终冲决了这些陈腐的社会观念和规章条律。无数遍及乡村城镇的古乐队自发地产生,使原本为上流士绅所垄断的洞经音乐这一“阳春白雪”走进民间,融入大众。最盛时。每个较大的村落就有一个古乐队。现在,风靡海内外,已应邀赴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挪威、瑞士等国演出的“大研古乐队”是一个由有教师、学生、工匠、农夫、职员、屠户等组成的民间乐队,成员大多数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因此又有“纳西寿星乐团”的美誉。被誉为集“稀世三宝”,即集古老的乐曲、古老的乐器和高寿的老人于一身的民间音乐团体。他们用心与灵魂奏出的雪域清音,天赖之声。倾倒红尘世人无数。

我曾多次与国内外友人在那古色古香的纳西四合院中聆听“大研古乐队”的演奏,那些纳西老者长髯飘逸,面如古铜,脸上的皱纹中刻满了岁月的风霜雨雪,他们奏起那超凡脱俗的古乐,面容宁静,神态安详,深邃而幽远的眼神,仿佛在引导你进入另一个清音缭绕的精神世界。在那一阵阵仿佛如天上飘来的典雅音乐中,一派祥和空明而宁静致远的气氛,在这古老的纳西四合院中冉冉升起,使每一个置身其中的聆听者都沉浸在一种飘然世外的意境中。我多次见到听者微闭双眼,脸上任清泪长流的动人场面。

我感到,纳西古乐的这种魅力,除了曲目本身的历史价值外,更主要的是它那种由古老纯净的音乐、雪域古城静谧安详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平和朴实但又宛如有仙风道骨超然之态的老人,与老乐手相映生辉,生气勃发的青年乐手,以及古乐团团长,乐坛怪杰宣科先生幽默睿智妙趣横生的解说共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氛围和情境,使人进入一时顿忘俗世之劳碌和烦忧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丽江的山野乡村,还有很多不求闻达,在劳作之余自自在在陶然于乐舞中的纳西农夫们。各个村子自发组织的古乐队常常在闲暇时组织演奏活动,他们届时各自凑一点食品,或以花树掩映的农家庭院,或以林木森森的古庙,或以天宽地阔的林间泉溪为演奏地点。演奏之日,村子里喜气洋洋,似过节一般。老幼妇孺皆趋而观之,各村寨都有不少乐迷,如笔者认识黄山乡白华村一老者,每逢该村古乐队演奏之日,便紧随前往,并主动为乐队张罗烹煮杂事,长年乐此不疲。他自述每听古乐,便觉心旷神怡,周身舒泰。这种奇妙的感受能持续数日。

很多山民手头拮据,没钱购买诸多乐器,于是便采山上竹木自制乐器,如“长江第一湾”畔竹园村古乐队的乐器便多是自制的,虽形质较为粗糙。但所奏之音自有一种山林之清气。这些庄稼汉布衣芒鞋、挽袖敞衣地怡然奏乐作歌,其他老幼妇孺则一边在院内打粮,编竹笠,一边和而歌之。这山民的音乐生活痴迷了多少来自繁华闹市的中外游客。我以为其中魅力主要是来自乐舞者那种与天地自然相融一体的情调意趣和豁达通脱的人生精神。

山野清唱

纳西山民好歌舞,他们以歌和舞相伴,走他们的人生之路,乐舞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是他们心灵的一种依托,有了乐舞,才有了边地生活中那一片明净灿然而热烈的色彩。这些陶然于乐舞中的雪域子民,怀一缕音乐之灵,坦然于生活的和风润雨或风刀霜剑。山野中那得天地之真趣无拘无束的乐舞,陶冶出他们的人生性情,使纳西山民的生活充满了一种隽永的诗情,即使面对人生的苦难悲伤,也歌之咏之;过去纳西情侣的殉情始终以弦歌相伴,以歌调约会,以乐曲倾诉衷情。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慨然面向雪山大江,长歌曼舞,含笑赴死,从中可见纳西人深入神髓的一种诗化人生的精神。

纳西人好音乐早就闻名遐迩。早在汉 代,纳西人聚居的越Q郡就是个歌舞之乡,《后汉书・西南夷传》中记载当地民众“俗多游荡,而喜讴歌”。东汉永平年间,纳西先民白狼部落就向朝廷献“乐歌三章”。即名声昭彰而流行于世的《白狼王歌》;唐代樊绰的《蛮书》中记载纳西人“……土多牛羊,俗好饮酒歌舞”;元人王沂曾作《麽挲诏》诗咏纳西之舞:“泸南地多障,麽挲风俗美。……土俗类楚优,衣服纷错绮。彷徊百态出,供我一笑喜。亦有善刀舞,丛锋粲鲸齿……”清初余庆远所撰的《维西见闻录》中也说纳西人一有闲暇就歌唱。纳西人这性喜乐舞之俗代代相沿至今,除了很多村寨和街道有的古乐队,还有各种村社歌舞组织,如大东乡有“热美蹉”艺术团;黄山乡茨满村、大研镇祥云村等有跳唱“哦仁仁”、“阿孟达”、“阿丽丽”等歌舞队,“热美蹉”、“勒巴”、“嘎蹉”、“呀哈里”、“麒麟舞”等村社乐舞组织。

纳西地区很多山里人的夜晚缺少城市人那种引颈痴看电视电影或于彩灯明灭,众器喧嚣中轻歌曼舞之趣,但却多了在明月清风中醉歌狂舞之乐。农闲之夜,村人常聚集一起,烧起熊熊篝火,跳起粗犷热烈的“哦仁仁”等民族传统歌舞,一人引唱,众人相和。唱得山鸣谷应,唱得月晃星摇。有些名气大的民间歌舞队应邀从这个村跳到那个寨,有些好胜的歌手亦走村串寨对歌赛歌,所到之处,必是一个狂热的不眠之夜。

如果一个歌手出了名,逢年过节或在婚丧嫁娶之际,就常常会被远近的村子请去唱歌对歌,或常常被一些慕名者巧找名目请去进行歌舞活动。名歌手每到一处,必然有一些亦身怀乐舞绝活,不太服气的远近歌手来与名歌手对唱。这种对歌全要临机应变,根据对方所唱即兴作词,既要与传统古调的“捌椎”浔相吻合,又要有创意新意,不落俗套。如不熟悉传统文化,没有纯熟的语言天才,很难成为名满四乡的歌坛高手。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纳西学家洛克博士曾说:“纳西青年男女用口弦即兴创作演奏的爱情诗歌证实了他们的智慧和敏捷的才思,从中反映出他们是自然界敏锐的观察者,他们歌中的比喻都取材于大自然。”从才艺上讲,这种集诗人与歌手于一身的民间艺人与时下凭一条好嗓子,拿着别人谱写好的歌曲嘤然一曲便暴得名利的歌手们可不是一回事。在赛歌对歌中,如果一个年轻的歌手能唱赢名歌手,他(她)的名字将很快不胫而走。又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人物。纳西族民间过去有名目众多的庙会,现在还有很多的“兰花会”、“会”、“茶花会”、“梨花会”、“清泉会”等,一到会期,身着盛装的男女老少从四方来赴会,四乡歌手也跃跃欲试地来一展歌喉。人们在清清的泉畔或叶绽花开的林园旁载歌载舞,尽兴方休。正当妙龄的少男少女则利用这种机会寻找意中人结情缘。过去,结情缘的钥匙和媒介便是歌调与口弦、树叶等,如没有歌舞弹唱的薄技在身,相中了意中人也很难得到对方青睐。我常常在田野调查中听乡村的老歌手们和老人们肆意地嘲笑当代影视剧中的情侣和当今纳西后生们谈恋爱时张口“我爱你!”或满嘴索然无味的大白话对话调情的方式,回忆起他们那充满奇情异趣,歌情诗意的恋爱生涯,感受到“纳西古王国”当年那种诗情浓如酒的民俗生活。逢年过节,四乡民众云集丽江古城。在我的青少年时代,逢年过节,可以看到有那么多的老幼妇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一往情深,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人流将城内大河小溪衬得溢光流彩,四方街等处月下醉歌狂舞“打跳”、“芦笙舞”、“阿仁仁(哦热热)”(哦热热)、“阿丽丽”等传统歌舞的人如火如炽,似醉似痴;在城中古老的石桥上艳装丽服相对而坐,以弹口弦、对唱“骨泣”调等方式谈情说爱的纳西青年男女又别呈一番山情野趣;新大街上这儿一圈,那里一围,尽是如痴如醉地听“骨泣”对歌的人。前几年,这种传统民间娱乐活动日渐稀少,最近几年则有所恢复,各地自发组织的民间歌舞活动在逐渐增多,虽尚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熟悉古谱古调又能创作出传唱一时之佳作的民歌手尚寥如晨星。但这乡野艺术之音的春日复苏仍使人感到由衷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