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整合营销案例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赵强老师身为首届中国十大策划人,是多行业冠军品牌的幕后操盘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20年间,他一直以企业“营销总经理”和“前敌总指挥”的身份,在市场最前线南征北战,历经数次非常惨烈的著名商战。2001年,他所创造的名人掌上电脑整合营销案例,成为该年度中国营销传播的典范,获得了中国营销界最高荣誉“金鼎奖”第一优秀案例奖,并代表中国企业首次登上由美国营销发展促进会和美国商学院院长协会联合主办的美国营销年会讲坛,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多年来,赵强老师致力于帮助成长中的企业获得成功。本期课程作为“冠军营销”方案班的第一期,他更是希望学员企业都能成为行业的未来之星。“授人以鱼时,也要授人以渔”,本次方案班采取的是“方案+案例教学”模式,在深度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特殊情况,从商业模式、品牌规划和营销策略三个方面提出有效建议,并给出方案。
方案有三大要求:
第一,要创新商业模式,要考虑赢利池的大小以及如何保持赢利的持续性,不提升销量的方案不是好方案。帮助客户从企业价值定位人手,通过价值曲线的重组,使企业找到业务赢利逻辑。
第二,建立符合战略和目标客户需求的品牌体系,包括品牌定位、品牌核心价值、品牌个性等。
第三,要符合实际、可执行。反对华而不实的方案,策略必须简单、明确、落地。
充分的准备,前期做足功课,使得课堂上针对每个企业案例进行讨论时,学员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策划,不时灵感进发。通过一个个精彩的案例分析,他们逐渐掌握了策划营销方案的秘诀。
康普森集团总裁王晓芳女士说:“赵强老师不仅为企业家提供了超值的咨询方案,更让他们都成为营销策划高手!”
曼缇商贸公司总经理任屹女士说:“过去,我的企业愿景一直想做中国美体内衣的航母,但那时我是心虚的,我只有愿望、没有路径,赵强老师为我们做的方案、包括现场其他学员朋友为我们献计献策,现在我终于充满信心了!”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课程案例教学设计实施改进
一、案例型教学法的意义与现状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研究市场运营规律、消费者行为及企业营销管理的应用学科。因此,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要适应时展的需要,使学生既能牢牢掌握理论,又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激发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市场营销学教师,要不断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结构式课堂教学,着重教师传授理论体系,缺乏学生参与,学生往往死记硬背,对知识不求甚解,易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案例型教学,由传统封闭型向现代开放型转变,学生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用实践来测试理论,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实现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同步协调发展。案例型教学直观生动使学生如临其境,使感性认识通过分析、研究、讨论而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运用案例阐述理论,让事实说话,避免了空洞的理论说教,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而是知识的创造者,成了每个案例的导演或指挥。
案例型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然而在我国现行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中,虽然各个学校都在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无详细的实施办法,只在口头上要求相关教师尽量实行,至于什么是科学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如何实施?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应占多大比重?必须分析的案例数量是多少?要进行多少次课堂讨论?一次多长时间?一次讨论多少个案例和问题?哪些问题是指定回答的?哪些问题是自由回答的?分几个小组讨论?每个学生在一堂讨论课上可以作多长时间的发言?案例考核等问题均没有相应的要求。在专业教学计划或人才培养方案中,只确定了课程的总课时,至于理论教学、实验或讨论各占多少课时,并不明确。而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案例教学只是各位教师自己的事,其质量和效果基本上是由教师个人的热情和自身素质决定,致使案例型教学在实施中往往流于形式。
二、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案例的选择
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选择案例并非意味着从诸多案例中选出若干案例的简单行为,案例的选择要真实、典型、贴近生活,内容必须充实、精炼。如果案例庞杂,教师和学生会被案例的数量和细节所拖累,造成事倍功半。案例的来源途径和形式也力求做到多样化,可来自经典案例集、报刊杂志以及电台录音和电视录像,还可由教师根据现实资料自行编写。案例的形式可以是:
(1)实证型案例实证型案例指的是在教学中可说明某一观点、原理、方法而列举的实例,在具体运用中可分为演绎法、归纳法。前者是先讲清基本原理,然后以实例来说明;后者是先举出实例,通过分析归纳出原理。
(2)分析型案例分析型案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剖析的案例,可以是专题,也可以是综合。
(3)模拟型案例模拟型案例即在教学过程当中依据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性实践活动的案例。
(4)操作型案例操作型案例是为了配合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而进行实际操作的案例。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相关企业或单位或自立项目进行营销活动实际操作。
2.问题的设计
由于案例型教学并不是以传递信息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而是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培养能力。所以在向学生展示案例的同时,也应该将所要讨论的问题提供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实战感,能针对性地分析案例,查阅资料,制定研讨提纲,从而提高课堂讨论的效果。设置的问题应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展开,多选择开放性的问题,不提供被选答案。设计问题常用的方法有:
(1)全面贯通式主要是对案例的整体进行设问、引导和考察学生思考问题的全局观、系统观。比如“请谈谈你对这个策划的看法或见解”“你认为此案对你有何启发”等。
(2)藏头去尾式对案例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删节,或隐去前面的背景分析,或中间的策略,或最后的结果,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分析来解决问题。比如“通过前面的背景分析你能得出哪些结论”“下一步你会怎么想,怎么做”等。
(3)移形换位式主要是通过换位思维、逆向思维,让学生充当营销活动中实际角色,进行高仿真式的训练,培养学生实战的经验,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假设你是该项目的市场总监,你有何高见”等。
(4)抛砖引玉式主要是利用报刊杂志或业界的一些与案例相关的评论,来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这类问题的提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如对于什么是营销。整合营销传播之父舒尔茨说:“营销即传播,你认为呢?”对市场进入,业界提出“得三北者成诸侯,得京沪者得天下”这一看法,“那么你认为对不对呢?”或“该公司老总说……,你怎么看?”等。
(5)自由发挥式发挥学生的优势,使其言无不尽。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树立打破常规的勇气。如“就这一点,你有何独到的见解?”等。3.准备工作
(1)学生的准备案例课堂讨论前,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老师在案例课之前一星期把案例发给学生阅读和熟悉,推荐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并把思考题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去读案例。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做好批注和心得笔记,记录自己的思考所得。阅读完以后,还要做的就是预讨论。组内成员各抒己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依据,拟定方案,作出决策,达成共识,为课堂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2)教师的准备教师为课堂所做的准备工作要远远超过学生,准备工作具体包括:提前确定讨论的核心主题,对案例进行反复揣摩从而确定一系列问题,预测学生的可能反应,对各种反应该如何应答以及怎样开始讨论、如何组织教学等。
4.课堂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通过适当的引导、点拨,激发和培养学生临场发挥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引导和点拨可借助提示、追问、反问;恰当的肯定、表扬以及创造幽默自由的讨论气氛,可激发学生的热情、兴趣和自信心,使学生在愉悦之中高效率地参与,使其既学到知识,又提高学习的能力。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对学生们的发言及其观点进行总结和概括,一方面,肯定学生们的成绩和优点,保护和鼓励他们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指出其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希望、目标要求和方法建议。
5.课后工作
(1)教师总结。在整个讨论结束时,教师要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结合课堂讨论,针对教学目的,总结从该案例可以学到的知识及对实践应用的启发。从而明确下一步需要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2)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通过书写案例分析报告不仅可使学生巩固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思想,还可作为教学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这也是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包括案例简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
(3)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市场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的每一个方案都有成功的可能,只是不可能一一验证罢了,因而在案例教学中注重的不是求唯一解。由于案例教学的答案是多元的,这就给学生成绩的评定带来一定困难。实践中,也常常由于缺少必要的规则和评判标准,使得案例教学出现许多随意性,为了使学生成绩的评定更加客观和直观,可以将一些重要因素进行定量化处理,从而得到最终评分。成绩评定主要包括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恰当,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等;其次,是对学生技能的考核,它主要包括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交际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等;另外,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考核。
6.多媒体手段
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传播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多媒体案例展示的时间,在上一次课堂结束之前教师应将下一次课堂讨论的案例提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准备的时间。还可以将案例的视听资料输入课程网站或挂在校园网公共账户文件夹中,供学生随时调阅、讨论。
三、完善案例教学的几点建议
1.借助集体备课,完善案例教学的设计。在案例教学的设计过程中,组织教研室老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拓宽营销案例信息的来源,实现信息共享;二是不同的老师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在集体讨论中可以使思维在相互借鉴、相互碰撞中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从而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研究水平。两方面相互渗透,同时进行,对案例教学设计的完善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开展营销教学观摩和学术交流,取长补短。教师之间的教学观摩和学术交流不能仅限于校内,要注意争取校外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机会,教学观摩和学术交流,应走向全区、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3.听取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使案例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案例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案和方法是否适应学生心理特点,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要准确的获取这些信息,首先要消除学生对发表意见的顾虑,鼓励他们大胆发表意见;其次要采用多种调查方法收集意见,在案例教学的改进过程中,运用了典型学生个别深度访谈、座谈会以及调查问卷等方法,并将三者结合起来,相互对照和印证,去伪存真,这对于提高调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是至关重要的。
接着报告分析了国内外会展业发展的总体概况以及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然后分别介绍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东北、中西部五大经济产业带会展业的发展情况。随后,报告对会展业做了营销策略分析和重点企业运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会展业的发展前景及未来趋势。
以下为获悉的报告目录:
第一章 会展行业概述
1.1 会展业相关介绍
1.1.1 会展业的定义
1.1.2 现代会展业的特征
1.1.3 会展业的作用
1.1.4 会展业的产业内涵和特征
1.1.5 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1.2 会展的经济功能
1.2.1 联系和交易功能
1.2.2 整合营销功能
1.2.3 调节供需功能
1.2.4 技术扩散功能
1.2.5 产业联动功能
1.2.6 经济一体化功能
第二章 世界会展业发展状况
2.1 世界会展业发展综合情况
2.1.1 世界会展业概述
2.1.2 国际会展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2.1.3 世界会展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2.1.4 2007年世界国际会议数目排名情况
2.1.5 欧洲会展业竞争激烈
2.2 德国
2.2.1 德国会展业发展概况
2.2.2 德国会展业发展的动力
2.2.3 德国会展业发展的成就
2.2.4 德国会展业办展特点解析
2.2.5 未来德国会展业发展的趋势
2.3 美国
2.3.1 美国会展业发展概述
2.3.2 美国政府对会展业间接支持分析
2.3.3 美国顶级会展业排名情况
2.3.4 美国拉斯维加斯会展产业发展迅速
2.4 法国
2.4.1 法国会展业发展概况
2.4.2 法国会展业发展的条件
2.4.3 法国会展业独有特色和发展趋势
2.5 新加坡
2.5.1 新加坡会展业发展概述
2.5.2 新加坡政府会展业管理状况
2.5.3 新加坡会展业发展优势分析
2.6 韩国
2.6.1 会展业成韩国经济新增长动力
2.6.2 韩国会议产业发展迅速
2.6.3 韩国会展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6.4 韩国会展业发展计划与措施
2.7 其他国家
2.7.1 英国会展业发展现状
2.7.2 马来西亚会展业发展概况
2.7.3 巴西会展业发展浅析
第三章 中国会展行业发展综合分析
3.1 中国会展业发展整体状况
3.1.1 中国会展业30年发展回顾
3.1.2 “十五”期间中国会展业发展成就
3.1.3 中国会展业区域分布状况
3.1.4 中国会展业机构设置与管理模式
3.1.5 国内会展业发展的特点分析
3.1.6 我国加速成长为全球会展大国
3.2 经济危机环境下中国会展业发展探析
3.2.1 经济危机对中国会展业发展影响浅析
3.2.2 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3.2.3 经济危机环境下我国会展业发展对策
3.2.4 经济危机影响下我国会展业发展的趋势
3.2.5 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发展会展业拉动内需展望
3.3 中国会展业SWOT分析
3.3.1 S-strength(优势)
3.3.2 W-weakness(劣势)
3.3.3 O-opportunity(机会)
3.3.4 T-threat(威胁)
3.4 中国会展业存在问题分析
3.4.1 我国会展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4.2 中国会展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4.3 中国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3.4.4 国内会展业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3.5 会展业发展对策建议分析
3.5.1 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3.5.2 国内会展业发展的四大建议
3.5.3 我国会展经济发展思路
3.5.4 合理定位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的角色
第四章 中国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
4.1 会展经济概述
4.1.1 会展经济的界定及其效应
4.1.2 国外会展经济发展经验浅析
4.1.3 会展经济在中国快速崛起
4.1.4 国内会展经济发展探讨
4.1.5 中部会展经济发展综述
4.2 会展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分析
4.2.1 会展与城市互动发展分析
4.2.2 会展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4.2.3 会展业对城市相关行业的带动效应
4.2.4 会展业成城市经济发展催化剂
4.3 中小城市会展业的发展
4.3.1 我国二级城市会展业发展思路
4.3.2 中等城市会展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4.3.3 中小城市会展业发展概述
4.3.4 国内中小城市会展业发展潜力解析
4.3.5 从“长尾理论”探索中小城市会展经济发展之道
4.4 会展与旅游业的对接
4.4.1 会展业与旅游业关联度解释
4.4.2 会展业和旅游业对接简述
4.4.3 我国会展旅游发展优化模式构建分析
4.4.4 城市会展业和旅游业整合发展剖析
4.5 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的问题对策
4.5.1 中国城市会展业非均衡性问题探讨及建议
4.5.2 我国应积极推进会展经济与产业集群对接发展
4.5.3 会展经济发展应加强城市间合作
4.5.4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会展业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第五章 珠三角地区会展业发展分析
5.1 泛珠三角区域会展业发展分析
5.1.1 泛珠三角区域会展业发展环境
5.1.2 泛珠三角区域会展业合作趋势增强
5.1.3 泛珠三角区域会展业发展建议
5.1.4 泛珠三角区域会展业发展前景分析
5.1.5 泛珠三角会展业展望
5.2 广州会展业
5.2.1 广州会展展馆概况
5.2.2 广州发展会展业的优势
5.2.3 2009年广州会展业面临诸多考验
5.2.4 广州多举措建设国际商务会展中心
5.2.5 广州会展业发展对策
5.3 深圳会展业
5.3.1 深圳会展中心简介
5.3.2 深圳会展业发展强劲
5.3.3 深圳会展业向文化要市场
5.3.4 深圳品牌会展成长迅速
5.3.5 深圳开创会展品牌新思路
5.3.6 联合办展方式开辟深圳会展业新天地
5.3.7 深圳会展业前景明朗
5.4 东莞会展业
5.4.1 会展业成东莞新经济增长点
5.4.2 东莞市政府扶持和促进会展业发展
5.4.3 东莞会展业的特色发展道路
5.4.4 东莞市重新定位会展业目标
5.4.5 东莞会展业统筹发展
5.4.6 东莞市会展业发展策略
5.5 厦门会展业
5.5.1 厦门市会展业发展现状
5.5.2 会展业带动厦门整体经济发展
5.5.3 两岸关系和缓为厦门会展业提供良机
5.5.4 厦门向国际领先会展城市迈进
5.5.5 厦门市会展业的优势与不足
5.5.6 厦门会展业未来发展目标和重点
5.5.7 厦门会展业发展举措
第六章 长三角地区会展业发展分析
6.1 长三角会展业综合分析
6.1.1 长三角区域会展业SWOT分析
6.1.2 长三角地区组建会展业联盟
6.1.3 世博会带给长三角会展业机遇和挑战
6.1.4 长三角建设国际会展高地的前途与策略
6.1.5 长三角会展业应广泛开展互动合作
6.2 上海会展业
6.2.1 上海会展场馆概况
6.2.2 上海会展行业发展回顾
6.2.3 上海会展业区域布局
6.2.4 上海会展业国际化渐行渐近
6.2.5 上海会展业国际竞争力及其提升分析
6.2.6 上海会展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分析
6.3 南京会展业
6.3.1 南京国际会展中心简介
6.3.2 南京会展业成绩斐然
6.3.3 会展业成南京战略性产业
6.3.4 2009年南京会展业发展形势向好
6.3.5 南京会展业发展分析
6.3.6 南京政府发展会展业的措施
6.4 义乌会展业
6.4.1 义乌梅湖会展中心简介
6.4.2 会展业对义乌发展的作用
6.4.3 义博会与文博会引领义乌会展业发展方向
6.4.4 义乌创新会展业发展模式
6.4.5 义乌会展业与市场相互促进
6.4.6 义乌市加快建设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的措施
6.5 苏州会展业
6.5.1 苏州市会展业场馆简介
6.5.2 苏州会展场馆运营发展探析
6.5.3 苏州发展会展业发展优势
6.5.4 苏州会展业存在的问题
6.5.5 苏州发展会展业的措施建议
6.6 杭州会展业
6.6.1 杭州会展场馆概况
6.6.2 杭州会展业历史及现状
6.6.3 杭州会展业的特色道路
6.6.4 杭州会展业的定位分析
6.6.5 杭州会展业接轨上海的可行性分析
6.7 宁波会展业
6.7.1 宁波会展业五大发展优势
6.7.2 宁波会展产业逆势上扬推动消费市场趋暖
6.7.3 宁波会展业的创新之路分析
6.7.4 宁波国际会展之都发展规划解析
6.7.5 宁波市加快推进国际会展之都建设的政策
第七章 环渤海区会展业发展分析
7.1 北京会展业
7.1.1 北京会展业发展的条件
7.1.2 北京会展业步入空前繁荣期
7.1.3 奥运会后的北京会展业发展分析
7.1.4 北京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7.1.5 北京会展业发展的策略
7.2 天津会展业
7.2.1 会展业成天津经济增长亮点
7.2.2 天津会展业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7.2.3 天津滨海开发区会展业发展分析
7.2.4 滨海会展业调整战略应对金融危机
7.3 青岛会展业
7.3.1 青岛国际会展中心介绍
7.3.2 青岛会展业发展优势明显
7.3.3 岛城会展业的差距及发展思路
7.3.4 青岛“国际知名会展城市”建设规划分析
7.3.5 青岛会展业的发展建议
7.4 济南会展业
7.4.1 济南发展会展业的优势
7.4.2 济南会展业品牌建设全面升级
7.4.3 2009-2010年济南会展业发展势头强劲
7.4.4 济南会展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对策
7.4.5 济南市加快会展业发展的策略
7.5 烟台会展业
7.5.1 烟台国际会展中心简介
7.5.2 烟台会展业发展历程
7.5.3 烟台展会承办能力实现飞跃
7.5.4 烟台市会展业发展条件及策略分析
第八章 东北区会展业发展分析
8.1 大连会展业
8.1.1 大连发展会展业的优势
8.1.2 2006年大连会展业的特点
8.1.3 2007年度大连市会展业发展状况分析
8.1.4 大连会展业的突破自我分析
8.1.5 大连会展业跨地区办展应对行业危机
8.1.6 发展大连会展业的策略措施
8.2 沈阳会展业
8.2.1 会展业推动沈阳城市发展
8.2.2 沈阳会展业市场化进程加快
8.2.3 沈阳发展品牌会展业
8.2.4 沈阳会展业繁荣发展
8.2.5 沈阳会展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对策
8.2.6 沈阳会展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8.3 长春会展业
8.3.1 长春会展业发展三阶段
8.3.2 长春会展业发展状况
8.3.3 长春会展业在经济舞台重要性凸显
8.3.4 长春打造特色会展名城
8.3.5 长春市进一步扩大会展业影响
8.3.6 长春会展业的商务旅游的新机遇
8.4 哈尔滨会展业
8.4.1 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简介
8.4.2 哈尔滨市会展业发展状况分析
8.4.3 2008年哈尔滨会展业发展分析
8.4.4 哈尔滨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8.4.5 关于哈尔滨会展业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8.4.6 哈尔滨会展业市场化势在必行
8.4.7 哈尔滨会展业发展趋势展望
第九章 中西部会展业发展分析
9.1 成都会展业
9.1.1 成都国际会展中心简介
9.1.2 成都会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9.1.3 成都会展业历经风雨又见彩虹
9.1.4 提升成都会展业竞争力路径分析
9.1.5 成都市会展业存在的问题
9.1.6 成都市发展会展业的对策
9.2 武汉会展业
9.2.1 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简介
9.2.2 武汉发展会展业的优势
9.2.3 武汉打造新型会展城市
9.2.4 武汉会展业遭遇行业危机
9.2.5 武汉会展业的存在问题分析
9.2.6 武汉会展业的发展对策
9.3 长沙会展业
9.3.1 长沙红星国际会展中心简介
9.3.2 长沙会展业拉动巨额消费
9.3.3 2008年长沙会展收入过七亿
9.3.4 长沙成为会展十大品牌城市
9.3.5 长沙会展业发展的策略
9.4 昆明会展业
9.4.1 昆明国际会展中心简介
9.4.2 昆明会展业品牌现状分析
9.4.3 “后世博”时代昆明会展经济的发展解析
9.4.4 昆明着力打造品牌会展
9.4.5 昆明打造东南亚会展之都
9.5 西安会展业
9.5.1 西安会展业领跑西部
9.5.2 西安会展业发展状况
9.5.3 西安会展业的优势与劣势
9.5.4 西安会展业发展阻碍因素分析
9.5.5 西安的会展经济效益分析
9.5.6 西安会展业发展对策分析
9.6 郑州
9.6.1 郑州会展业发展历程
9.6.2 2008年郑州会展业发展状况
9.6.3 郑州会展经济发展渐入佳境
9.6.4 郑州巨额补贴扶持会展业发展
第十章 中国会展业的营销策略分析
10.1 会展营销概述
10.1.1 会展营销的功能
10.1.2 中国会展营销研讨
10.1.3 会展业城市营销建议
10.1.4 国外会展营销经验借鉴
10.2 中国会展业创新营销策略分析
10.2.1 会展营销创新策略解释
10.2.2 营销理念创新
10.2.3 营销主体创新
10.2.4 营销手段创新
10.2.5 营销内容创新
10.3 中国会展业的整合营销分析
10.3.1 会展业主题的选择
10.3.2 展会机构的搭建
10.3.3 展会卖点的策划
10.3.4 展会的整合宣传
10.3.5 展会的综合服务
10.4 展览会各个阶段的营销策略
10.4.1 展览会四阶段概述
10.4.2 培育期展览会的营销策略
10.4.3 成长期展览的营销策略
10.4.4 成熟期与衰退期展览的营销策略
10.5 会展中的4C营销分析
10.5.1 4C营销概述
10.5.2 4C营销案例分析
10.5.3 4C营销经营建议
第十一章 会展业企业状况分析
11.1 励展博览集团
11.1.1 励展博览集团简介
11.1.2 励展优势展会行业
11.1.3 励展在中国的市场状况
11.1.4 励展加强在华礼品展业务
11.2 亚洲博闻
11.2.1 亚洲博闻简介
11.2.2 亚洲博闻优势展会行业
11.2.3 亚洲博闻的展会特色
11.2.4 亚洲博闻扩展中国市场
11.3 法兰克福展览公司
11.3.1 法兰克福展览公司简介
11.3.2 2006年法兰克福展览公司业绩斐然
11.3.3 法兰克福展览公司中国市场扩张概况
11.4 科隆展览公司
11.4.1 科隆展览公司简介
11.4.2 科隆展览中心概况
11.4.3 科隆展览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第十二章 会展业发展前景趋势分析
12.1 会展业的发展前景
12.1.1 我国会展业发展前景看好
12.1.2 中国会展业发展潜力巨大
12.1.3 未来会展业前景预测
12.2 会展业的发展趋势
12.2.1 世界会展业未来发展态势
12.2.2 未来中国会展业发展的趋势
12.2.3 未来国内会展业发展方向
12.2.4 网上会展成未来发展趋势
附录
附录一:国际展览会公约
附录二: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昆明市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附录三:深圳市会展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图表目录:
图表1 2007年国际会议数目主要国家排名
图表2 2007年国际会议数目主要城市排名
图表3 2006年全美顶级会展排名前11位的城市
图表4 会展旅游发展模式内涵示意图
图表5 国内会展旅游发展的外推关系模式
图表6 城市会展旅游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图表7 城市会展旅游的圈层布局
图表8 城市会展业品牌的圈层模式
图表9 国内外场馆来展与自办展比例比较图
图表10 苏州博览中心运营模式
图表11 中旅国际边际利润比较
图表12 区域会展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图表13 1999-2005年深圳主要会展场馆举办展会情况
图表14 2010年深圳展览总面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