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考改革

高考改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考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考改革范文第1篇

一、对待高考的两种对立态度

对高考的态度大概可分两种。一种观点认为,高考是目前可行的教育选拔制度,是当今社会惟一能保证公平的制度,在没找到比高考更好的选拔方式时,我们仅需改革高考的弊端,克服其负面影响,发挥其正面功能,确保高考更有利于基础教育和高校的人才选拔。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必须取消高考,认为高考是造成应试教育的根源,严重摧残了学生健康发展,甚至说能否消灭高考关系到中国能不能成为发达国家。

本文以为,高考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但据此主张取消高考的观点误解了高考缺点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肯定高考的观点虽然注意到高考保障选拔公平方面的优点,但未注意到公平有实质性公平和形式公平两方面――只看到高考维护形式公平的优点,忽略了高考保障实质性公平的不足。

二、对高考结果的滥用是高考现有弊端之源

高考的确存在很多缺点如导致应试教育,但高考的缺点不是考试本身所致,这些缺点并非高考特有,即使废除高考也难以消灭应试教育,真正原因是我们错误的使用了高考的测量结果。高考只是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工具本身并不存在问题,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工具。

从历史的角度看,考试的是与非同施测者的态度存在直接联系。中华文明之所以连绵不绝,既与中华民族的勤勉聪慧有关,也建立在祖先所创设的各种先进制度之上,反思历史上的文官制度及科举考试将给分析高考提供一些借鉴。文官制度是保证农耕文明既能保持开放又能做到内敛的重要工具,而这一制度的最重要环节是官员的选拔,选拔手段――科举考试具有选拔性考试的特点。众所周知,科举制度兴起的原因是士族地主阶层通过九品中正制、出身考核等不公平制度垄断了官员的进举权,导致士族门阀林立、庶族地主的真实人才不被举荐的无效率状态。隋唐统治者为维护统治使用了科举制度并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一成功既得益于考试的组织合理,更与施测者即统治者的科学观念有直接关系。因为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明代,为加强专制统治,统治者的观念发生变化,不再需要贤能之士,需要的是刻板的道德模范。此刻,虽然科举考试的性质未变,但其目标发生异化,整个制度也随之蜕变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因此,应用端正的态度对待高考这种教育测量和评价工具,按其内在规律灵活运用,避免错误的用高考衡量教师的工作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真实素质的评价;防止过分强调高考的选拔性而忽视高考矫正,只有这样才能防止高考出现类似科举考试的蜕变。

三、形式公平保障功能是高考的突出优点

目前高考是进入高校学习的独木桥,在高校招生数量有限的情况下高考的竞争日益激烈。高校的录取竞争越大,高考的社会权重也就越大;在一考订终生的情况下,坚持使用高考是保障公平的重要手段。因为虽然高考招生容易导致千军万马奔高考,但如果取消考试或夸大非考试手段的权重比如实行推荐入学,那么情况将是千军万马奔推荐。由于高考具有更完善的程序,因此可保证选拔的公平。

在我国这样一个重视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下,放弃高考采用非考试形式会极大增加选拔的不公平。如果过度强调高校自主招生,则权力、财富等社会资源就会绕过高考进入选拔过程,导致无权、无钱的社会阶层在较量中失利――因为没有类似高考这样的严格程序保护,弱势群体必败无疑。高考保证凭真才实学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它摒弃了权力、出身和人际关系对选才的干扰,是维护社会公平、保持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手段,在维护选拔公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此外,从教育测量统计学角度看,高考并非完全不能反映施测对象的学习成效和学习能力。从总的趋势看,在高考中化学成就较高的学生,比那些成绩较低的学生在有关化学专业的学习上应更有成效。同时,通过合理安排化学高考结构,在确保试卷实体效度的前提下,高考完全有能力考察出施测对象的理解应用能力、识别判断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等综合素质。

四、提升实质公平保障功能是高考改革的突破口

高考的公平保障功能是否无可挑剔了呢?从现在的情况看,未必如此。因为严格的程序虽然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形式上的公平性,但对实质性公平的保护方面却不容乐观。

实质和形式是相对的两个范畴,其对立恰如程序和实体、过程与结果类似。高考坚持标准化和程序化原则,施测对象面临同一试卷,考试程序及评分标准也实现了标准同一,从而实现了形式公平。这固然有利于维护形式公平,但是让不同的施测对象使用同一试题,致使统一性掩盖了差异性,过分的“求同”反而不利于人尽其才。因此,高考在保障实质性公平方面存在很大不足。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假设高考的测量结果仅与施测对象的智商有关,在使用同一程序和同一试卷情况下,智商相对较高者与智商相对较低者的答卷情况肯定存在很大差异。这种情况很像体育比赛中让轻量级选手与重量级选手进行竞技,其结果必然不公平,这种不公平是实质上的不公平。

高考改革范文第2篇

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新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2021年高考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高考实行3+3考试模式改革完善统一高考制度。统一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也就是普通本科院校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方式,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分值不变,每科满分150分。考生高考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科目成绩组成。统一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也就是普通本科院校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方式,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分值不变,每科满分150分。改革完善一年多考制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考外语科目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机会,学生选择最好成绩使用,以减轻学生集中应考压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14门学科纳入学考范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依据,覆盖高中所有学习科目,引导学生全面学习所有课程,促进中学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要求,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客观、真实、准确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突出表现,着重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等,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为高校录取提供参考。

省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考主要检验学生学习程度,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均列入学考范围,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和体育等14门。

学考分散安排在各学期进行,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个科目两次参加考试的机会,同时计最好成绩为最终结果,以减轻学生集中备考和一次考试所产生的心理焦虑和精神负担,同时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高中学校更加注重个性化教育,更多地实施因人施教。

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要如实记录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活动和表现并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全面、充分反映学生高中阶段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注重考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到有据可查。

同时要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和统一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平台。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监督管理机制,严格记录和评价程序,建立公示、申诉和诚信责任追究制度,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要进行公示,确保公开透明、内容真实准确。通过这些制度的设计,保障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可靠。

省教育厅将于2019年制定完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实施方案,对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出具体的规定。

高校录取探索借鉴631模式普通本科院校招生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即可概括为两依据、一参考,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同时积极探索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改革,按照统一高考成绩、高校测试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计算综合成绩,由高校按照综合成绩择优录取,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高校科学选拔各类人才。

广东省考试院相关负责人指出,2019年,广东在南方科技大学试点进行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招生改革,即在学校录取的标准中,高考成绩占60%,学校测试占30%,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占10%,简称631录取模式。

近几年,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西交利物浦大学、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等高校先后参与了这项改革。从改革试点的情况看,631录取模式在人才选拔、促进学生成长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

《实施意见》明确,广东将继续深化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发挥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校测试成绩和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在招生录取中的积极作用,逐步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

高职与本科招生相对分开

根据《实施意见》,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主要包括八个方面。

一是改革完善分类考试招生制度。高职院校考试招生逐步实现考试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和录取与普通本科院校相对分开,本科院校实行统一考试,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让学生尽早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使部分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是指从统一高考中分离出来的实行单独招生的考试方式,目前主要包括:3+技能证书考试、五年一贯制、中高职三二分段、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等考试招生形式。

2019年广东将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增加语文、数学、英语3门考试科目,高中阶段学校毕业生自愿选择报考,并以此成绩作为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的成绩;2019年启动新的高考方案后,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改革。高职院分类考试方案由省教育厅制定,考生报考办法将在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专项改革配套文件中予以明确。

中小学招生推进指标到校、

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制对中小学招生制度进行系统设计、统筹规划,通过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积极推进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为依据录取高中阶段学校新生等有力措施,改革完善中小学招生制度,引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破解中小学择校难题。

全省统一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招生办法,逐步扩大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比例。具体改革办法由各地市制定。

改革时间表 2019年

出台文件:

出台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制定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

制定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制定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实施方案

各地市制定出台中考加分项目的实施方案

各地市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办法

各地市出台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办法

完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办法

积极推进单项改革:

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办法

继续完善考生志愿填报方式增加平行志愿院校数

调整和优化招生录取批次二本A、B合并为第二批本科

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卷

普通高中随迁子女可在我省参加普通高考

深化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改革

2019年

分类考试招生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增加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高中阶段毕业生自愿选择报考,并以此成绩作为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的成绩

2019年

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出台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

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2021年

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2021年高考开始实行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高考改革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高考 现状 问题 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国际往来日益增多,英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英语学习中,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看到的只是学生英语成绩的好坏。在高考的压力之下,英语更是被看成是提分的工具,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的砝码。在在当前的高考模式之下,为了在高考中能够取得好成绩,学生只是学到的死知识,使我们所学到的英语成了哑巴英语。根本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曾经在网上出现过这样一个帖子,大概意思是:我们要学习英语,但是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可能不需要用到英语。在英语学习当中,我们可能一句英语都不会说,不会读,但是,在考试中我们会取得好的英语成绩。当看到这个帖子之后,我们会有怎样的感想?当前我国英语高考的形式,不得不令人深思。

一、当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所注重的仍然是学生的成绩,这和新课标的要求是相违背。在新课标中提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让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获取相关的信息,并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在英语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在教学中,是如何进行英语教学的?是不是切实去落实新课标对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了呢?这是每一位高中英语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虽然新课改正在不断推进,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仍然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以让以英语知识的讲授为主,仍然把自己放在课堂教学的主要位置之上。在这种教学形式之下,教师看重的是学生对英语词汇、英语语法的掌握程度,而没有意识到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否熟练运用,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发展。有些教师受到新课改的影响,也曾经试图运用新课标的理念进行教学,并把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之后却因为多方面的压力和阻力,最终作罢。现在教学中,学生和家长更关心的英语成绩的提高,当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时,教师必然会重新回到传统教学的道路之上,继续对单词、语法知识进行教学,并通过反复的练习加以强化和巩固。

要想顺利推进新课改的实施,达到新课标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的要求,就需要改变当前的高考模式,使高考和新的教学理念相适应,让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在高考中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只有这样,新课改才能进一步推进,新课标才能够顺利实施。只有在新的教学理念之下,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做到学有所用。

二、当前我国英语高考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翻开我国当前的高考英语试卷不难发现:在我国当前的高考英语试卷中,以客观选择题为主,需要学生发挥的题占分甚少。这种试卷形式可以减少阅卷教师的工作量,降低英语试卷的阅卷难度看,也能够使英语考试更公平。但是,这种试卷形式对英语学习和考试也有着不利的影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难发现,即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学生的英语成绩也不会有明显的提升。因此,很多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上所花费的时间有限,但是,他们的英语成绩也不会有所下降。这种现象使得许多学生不会把大量的精力用在英语学习上。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离不开英语测试中所存在的弊端。在当前的高考模式之下,只是检测了学生对书本上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只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答对较多的题目,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和英语学习的目的是相违背的。

三、对当前英语高考改革的思考

英语是一门语言,作为语言的学习要注重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三种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促进。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不是需要学生能够根据所学能够说出某种语言,能够准确发音、读准语调,还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体对语用的判断、对环境的适应等都会影响个体的语言交际能力。在英语测试中,应该把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放在首位。

在英语学习中,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四个方面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在新课标的英语教学中,要求做到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想达到此目的,就需要高考和英语教学相联系,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前面谈到,在当前的英语高考中,选择题占有很大的比例,这在高考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不管学生英语水平如何,在考试时,一般都会把选择题写上,如果运气好,即使英语成绩不好,选择题的分数也不会少。选择题在检测学生英语水平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高考中要适当降低选择题所占的比例,增加对学生主观题的考察力度。例如:现代的高考中,阅读理解题也是以选择题的考试模式出现,在高考改革中可以转变考察模式。在考试当中,可以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回答,采用“由问及答”的考察形式,也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考察模式可以真正检测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高考改革范文第4篇

对高考物理学科《考试说明》的2000年版本,首先要学习它的前言部分,前言贯彻了关于高考改革的指导思想,高考内容改革的重点要求和高考试卷的命题原则,近几年的高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逐步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技能,对所学课程内容能够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防止单纯机械记忆。把重点放在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这对于学校的高三教学有指导作用。

二、了解修改与变化、高考物理试卷的改革力度

本着稳中求改、改中求变的原则,2000年版本对1999年版本,有下列几点修改和变化。

1.在试卷结构的说明中,删去了一句话,即“试卷内容的覆盖面,以‘知识内容表’中20个单元计算,不低于80%。”

2.在“知识内容表”的说明中,5条调整意见所带的“*”号被删去。

3.题量继续减少。

附录所附的1999年试卷由24道题减为22道题,删掉一道选择题(原第9道题)和一道填空题(原第15道题)。其它题型的题量不变。

4.选择题、填空题和论述、计算题的占分比例分别减少和增加。

选择题由48分减为44分,占总分的29.3%,填空题由37分减为32分,占21.3%;论述、计算题由65分增为74分,占49.3%。

不过,在试卷结构的说明中,上述三种题型的占分比例分别为25%、25%和50%,2000年高考物理试卷中上述三种题型的占分比例各为多少只有待物理高考后才能见分晓。

5.题型示例换了一道题。

在题型示你的“二、填空题”部分,第5道题换了。原第5题源自1995年第11道(当年的难度系数为0.22,是难题),新第5题来自1999年第15道(难度系数为0.59,是中等难度题)

三、改革举措是为了加强能力考查

当我们注意到《考试说明》中的修改和变化部分时,同时也应看到稳定和不变,而且绝大多数部分内容是不变的,可以这样说,2000年秋季高考物理试卷将基本保持稳定。而上述变化部分,体现了高考物理试卷的改革,着眼于加强能力的考查。

1.知识覆盖面的下限取消了,有利灵活命题,可以体现题在书外而理在书中。

由于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加强以能力立意命题,同时命题既要遵循“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还加强应用性试题,这就必然不能过分强调知识内容的覆盖面。

但是,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并不意味着可以超纲;不限制知识覆盖面也并不能理解为知识覆盖面可以很窄。只不过不强调知识覆盖面,而且知识覆盖面不能作为评价试卷的主要依据。实际上,1999年高考物理试卷和2000年春季(用于北京和安徽)高考物理试卷,知识单元的覆盖面都高于90%,而知识点的覆盖率也都是在50%以上。

2.题量减少,意味着试卷的长度变短,阅读量减少,这使得有更多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卷并有思考时间认真作答,避免由于时间紧迫来不及思索而盲目地条件反射式地答题,避免死记硬背、对号入座、张冠李戴、猜题押题。这使得试卷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从而提高试卷的信度。

3.减少选择题和填空题,增加论述题和计算题的权重。这是充分利用题型的功效,有利于考生充分发挥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去完整解答全过程,并把解答过程和正确结果用语言文字或数学公式、符号表达式表达出来,较全面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准确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提高试卷的效度。

高考改革范文第5篇

从今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开始,北京将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英语听力考试从笔试中分离,一年两次,实行机考;在录取批次中,将取消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并。

2016年,北京高招政策总体稳定,同时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打下基础。为配合改革实施方案,北京市将制定高考综合改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听说机考、综合素质评价等系列配套文件。其中包括建设英语听力标准化机考考场;做好中学教学调整、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学生选科指导和高校选考科目范围等,确保各项改革平稳顺利实施。

上海:推进小学兴趣化体育课改

上海将组织专家编写小学体育教学案例资源库,开展体育教师专题集中培训,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推进小学兴趣化体育课程改革。

从2015年6月起,上海在22所学校开展小学兴趣化体育课程改革试点工作,成立课题项目工作组,以项目引领教学实践。学校开展以主题教学、情景教学和游戏教学为主体的兴趣化体育课程教学设计,努力做到在游戏中凸显教学重点,在活动中体现体智结合。

目前,上海已编写完成《小学一二年级教学内容游戏化资料汇编》,小学三至五年级教学内容游戏化资料编写正在推进。今后将通过区教研员的引领,立足学校体育教研联合体所包含的周边10所学校,建立更大的学科研究团队,扩大兴趣化改革范围。

四川:教师评优应有交流轮岗经历

四川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明确,2016年确定部分县(市、区)开展交流轮岗试点,2017年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全面实施,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市、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

四川省规定,在同一学校连续任职满3届(每届任期3年)的校级干部、任教满9年的教师原则上应当交流轮岗,且校长交流轮岗的年限原则上不少于1届,教师交流轮岗的年限原则上不少于3年。各县(市、区)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交流轮岗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教师不少于应交流轮岗教师的10%,其中骨干教师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从2017年起,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参加省级评优表彰,原则上应有1年以上的交流轮岗工作经历或3年以上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经历。

江苏:丹阳建立德育协作片区

本着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促共进的德育工作新格局的原则,近日江苏省丹阳市教育局将全市中小学划分为7个德育工作协作片区,由德育工作专家委员会成员引领,设立片长、副片长学校,每个协作片区确立一个研究主题,其中小学东片主题为“锻造班级精神”、小学南片主题为“本土生活德育研究”、小学西片主题为“一班一品,以校训铸班风”、中学东片主题为“传递关爱,铸造未来一一关爱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活动”、中学南片主题为“八礼四仪行动研究”、中学西片主题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高中片主题为“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研究”。

丹阳市教育局副局长谢春华在2016年全市政教(德育)主任会议上指出,整个年度教育局德育科将以片为单位定期围绕主题开展层次性、开放性、实效性的观摩、展示活动,各校一定要有传承、有抓手、有引领,真正明确目标、大胆创新、认真落实,依据学校传统和特长,做到灵活高效、优质辐射,从而真正推动德育协作片工作系统化、常态化、品牌化。

广西:148所农村校试点“双师教学”模式

广西将在74个县(市)148所农村学校开展“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试点工作,使这些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精准提高一批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素质和能力。

“双师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基于远程授课的网络平台,由城市中小学的一线优秀教师担当主课堂教学,由农村学校作为第二课堂,以远程直播的形式为农村学校提供优质教学资源,使农村学生在“城市+乡村”双师模式下进行课堂学习。

高考改革范文第6篇

由于高中新课程各科内容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所以各省份新高考的统一考试内容也都包括必修模块与部分选修模块,且以必修模块为主。尽管各地选修课程开设情况不完全一致,但目前被纳入高考范围的选修模块都属于选修Ⅰ课程系列。除了*省2009年高考暂时对选修课程指定必考外,其他省份基本上都采取了选修、选考的命题方式。

共同点之二:统一考试科目的设置都以“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主体

“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是近年来我国各省份高考统考科目设置的主流模式。由于高考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本着积极、稳妥的改革方针,20*年*、*,2009年*、*、*、*与*的高考改革方案都保持了原有高考模式的延续性,即将统考基本科目都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省的文史类考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理工类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也是以“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为基础,只不过把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所含的学科分开考试而已。*省20*年~2009年高考方案中的文科基础(政治、历史、地理占70%,物理、化学、生物占30%)与理科基础(物理、化学、生物占70%,政治、历史、地理占30%)则是对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的拓展,但2010年*省又将回归到“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模式。

共同点之三: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标准,逐步构建高校招生录取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

为了体现多元评价的特点,*、*、*、*、*、*与*等省(市、区)的高考改革方案都无一例外地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了高校招生录取综合评价体系,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依据。如*省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从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实践与创新、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方面评价,以学生主要行为表现的实证材料为依据,综合评价结果及其实证材料进入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各省份高考改革方案的不同点

不同点之一:*省、*省、*省的考试科目有自己的特点

*省自20*年高考开始,增加了一项基本能力测试,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分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必做题考查必修内容,选做题考查选修内容。

*省20*年高考采用“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与其他省份相比较为复杂。其中的“3”指语文、数学、外语统考科目(语文、数学每科160分,外语120分,总分440分。包括语文、数学各设附加题40分),“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选修测试科目两科与必修测试科目5科。

*省2009年高考则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第一层次招生院校、专业为全国重点本科院校(包括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高校等),统考科目在“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基础上,加试自选模块;第二层次为普通本科院校、专业,统考科目维持了传统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第三层次为高职高专院校,统考科目只测试“语文+数学+外语+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考生自主选择报名和参加考试的相应类别,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

不同点之二:各地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和对其成绩的运用方式不同

*、*、*等省市实施全部科目考试,考试科目覆盖了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等11个科目,基本上都采用A、B、C、D等级制的方式来呈现考生的成绩;其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参考依据。其中,*省2009年高考还明确要求应届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C等级或补测合格,方能被二本及以上院校录取。大多数省份都鼓励高校在高考分数相同的考生中,优先录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A等级多的考生,而*、*等省的学业水平考试则实施部分科目测试。

*省的学业水平考试称之为基础会考,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实行文理科“反向考试”。文史类、艺术类的考生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会考;理工类、体育类的考生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会考。其成绩折算为10%的分数(满分40分)计入高考总分。

*省20*年的“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科,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科(文科必测历史、理科必测物理,再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一科),剩余的5科为必修测试科目。不同类别的高校在录取时对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设置不同的等级要求,且7科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为6A且技术合格的考生增加10分投档。

不同点之三:各地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各有特色

除了*省20*年高考针对不同类别的院校设置不同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门槛、*省2009年高考实行分类测试与分批选拔之外,*省2009年高考积极探索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在将高中毕业生的综合评价结果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的同时,还积极开展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经批准试点的高校,可划出一定招生比例,试行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测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的选拔办法;符合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可确定适当招生比例,依据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与院校测试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招生选拔模式的改革。

*市2009年高考方案规定:“本市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试行自主招生,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试行自主招生学校(专业)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校以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实施录取工作;被试行自主招生学校(专业)录取的考生可以不参加高考。”

教育部指导意见为高考改革明确方向

20*年1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是各省份制定与调整高考改革方案的基本依据。该指导意见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主要任务界定为:“促进高校招生考试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相结合,促进国家统一考试改革与高中综合评价改革相结合,促进考试改革与高校录取模式改革相结合,逐步建立和完善在国家统一考试录取基础上的全面、综合、多元化的考试评价制度和高等学校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

具体地说,该指导意见将本轮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明确为以下三项:

首先是建立和完善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制度,并逐步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

各地要加快建设在国家指导下由各省份组织实施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并且切实做到可信可用,逐步发挥其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对高中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客观评价,以及为高校招生选拔提供参考依据的作用。

其次是进一步深化统一考试内容改革。

考试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考试内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再其次是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选拔录取模式和方式改革。

高考改革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程改革 高考英语改革

目前英语高考根据省份的不同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并且在命题上也表现出多形式和多样化趋势,这样就为学生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无论是何种命题,在宗旨上都凸显了教学新目标,即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目前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教育部门将新的课改计划和方针提出,以此来更好的指导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促进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彻底转变,在思想和方针上做到与时俱进。

一、高考英语改革和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相关性

改革高中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素质教育和时代的发展需求,也在新课改中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针对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了有效的策略。同时新课改对知识的要求也更高、更专业、更复杂,进而使得社会的关注度也在逐渐的提升,随着课改的逐渐深入,为了使学生的学习难点和重点与高考检测相符,对高考英语进行改革和创新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就目前而言,高考英语改革和高中英语课程改革并未并轨,并且高考英语改革还要将其指导引领作用发挥,为英语课程改革更好的指导。

二、对高考英语改革和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分析

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改革高考英语也具有急切性,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将英语在高考中的优势体现,进而将优秀的人才选拔,而实现以上目标的关键则为以下两点:一是改革高考英语听力,主要包括了听力内容和听力题型的创新和改革;二是创新和改革英语题型,突出英语改革的细节,检测新课改下新知识,合理的安排调整作文、阅读、语法的比重,将一些传统的单句测试、填空等摒弃。

而提出新课改战略方针的目标则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同时满足社会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高中英语课改的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英语课程之间的区分增加,如英语泛读和精读等,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均能够将英语很好的习得,并将英语学习的能力掌握,保证因材施教;二是改革和英语教材体系,使其具有规范性,并将口语练习作为了重点;三是将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引进,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四是将选修英语课程增加,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英语文化背景和语言学,为学习英语奠定基础。

三、保证高考英语改革与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对策

1.转变传统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的实施离不开教学理念的指引,同时教学理念还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具有密切相关性,故而要想推进课程改革就必须将教学理念转变。目前随着高考英语形式、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改革,使得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发生转变,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和老师的讲解是重点,主要是因为考核的标准多为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综合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核,但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将该理念转变,从学生的综合能力出发,并且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英语特点相整合,以此来实现英语教学的革新,凸显发展性和时代性,将教学不断的完善,向课堂灌注源源不断的活力,继而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提升,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全面提升英语能力。

2.对跨越文化差异和高考实质予以了解。学生和老师都应该理性的看待英语高考,并将高考的理念和实质看出。高考实质上就是反应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能够将学生依据语言应用水平的差异性进行区分,故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语言的交流和表达能力培养和提升作为重点,并非以提升分数为终极目标。然而要想将以上教学目标实现,就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这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故而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就拿英语阅读来说,该环节涉及到了丰富的知识、语句和语法,但是由于学生对文化背景的不甚了解,再加上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使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深入的了解文章的内涵和语义。

3.将实践性的内容更多的引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主体地位的凸显在新课标下得到了强调,因此,为了将教学目标实现,就必须革新教学和考试机制,同时将实践性教学引进。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促进学生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增强,并且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逐渐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将多媒体技术充分的应用,保证题材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如纪录片或原声带影片等,使学生对英美文化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同时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学习,进而促进英语阅读和听力水平的提升。

总之,通过以上的探讨分析我们了解到,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为了更好的落实和推进素质教育,高中英语教师对高考英语改革和高中英语课程改革之间的关系合理把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课程的改革加速高考创新,以英语高考改革来加快教育的改革,在两者相互的促进作用下促进高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高考改革范文第8篇

2月2日,教育部公布了2012年年度工作要点,提出要研究高考改革重大问题,制定改革方案,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探索本地区高考改革。规范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清理规范高考加分。(《新京报》2月3日)

此次,教育部在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到了“”,这表明,今年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已没有悬念。即将推出的高考改革方案,要想不负公众的期待,做到实至名归,应当有具体、明确的路线图,具有可操作性。2010年7月的《纲要》,其实已指明高考改革的方向,这就是“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本来,按照这一方案,制订具体方案并不难,只需按照这一方向细化、完善即可。

不难看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权力下放,直接影响高考改革方案的推进。在这种情况下,高考改革方案不能只有原则,必须有具体的步骤,尤其是关于教育部门放权的步骤。

以自主招生改革来说,目前的自主招生其实不是真正意义的自主招生,按照教育部门的规定,当前80所高校的自主招生,是与统一高考和集中录取相嫁接的。要进一步扩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权,就应该打破集中录取,具体的方式有二,一是基于社会化联考基础上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集中录取;二是基于统一高考的高校自主招生,将高考作为自主招生的笔试成绩,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学校自主提出申请成绩要求,学生自主提出申请,每个学生可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不管是哪一种方式,都将改变目前高考的功能和地位(前者社会化联考与高考竞争,后者将高考的功能从选拔转为评价),也将促使教育部门转变职能(不再掌握计划审批权和投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