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颐和园的传说

颐和园的传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颐和园的传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颐和园的传说范文第1篇

1.首先对学生进行先期的培训,主要是掌握如何搜集下载网上的信息、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网页的制作等。四年级学生已开设信息技术课,但只会一些基本的操作,要掌握以上的技巧有点难度,我们可安排语文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手把手的辅导。

2.把课题布置给学生,由学生通过课内外资料的收集,来完成颐和园一些景点的介绍和名称的由来,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确定对某一专题深入研究。

3.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学生将根据自己的爱好,结成不同的小组,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计划。这里特别强调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这在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工作中将是特别重要的。

4.小组学习情况。

在这次活动中,全班共48名学生,分成4个小组。

第一小组:以颐和园的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到网上和图书馆去收集材料,并写出简短的介绍。

第二小组:主要研究颐和园的各个景点介绍。

第三小组:主要研究参观颐和园的路线布置。

第四小组:主要负责研究颐和园的典故和人物传说

二、设计思路

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成为一种现实的必然的选择,学生由原来的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这有利于使学生在网络时代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但是,网络信息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师生需要对网络信息进行查找、筛选、核实及应用。本单元的学习计划,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关于颐和园的内容,教材有新的表述,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培养创新能力。

三、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的介入给学生们的信息资源的及时共享带来可能,学生以研究小组的形式,将共同完成的关于颐和园的论文,并在课堂上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自己的多媒体作品,但限于四年级的学生,主要是文字和图片的下载,要求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来一步一步来讲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我们教师则应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规,作为学生的参考。学生的演示文稿应以评价量规为参考。在这4个小组中,最后又遴选了8位对颐和园特别感兴趣的同学组成核心小组,来进行多媒体的演示文稿的制作,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全班展示并到校园网。

第一小组;他们收集了大量有关颐和园的历史资料,特别是找到许多有关颐和园的网站。学生能从上面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并要对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从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指导,特别是要区分网上信息的真伪。如对颐和园的建成时间在网上就存在两种说法:一种是建于1750年;另一种是建于1764年。到底哪种说法正确呢?学生就对此到图书馆翻阅了大量的资料,终于在《世界遗产名录》一书中找到了答案“乾隆于1750年为其母后助寿而建”。

第二小组:通过上网查阅,找出不少书本上末列出的景点,并下载了文本对此景点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发现了“原来我也行”。

第三小组:主要研究颐和园的游览路线,虽然在网上也有不少的网站介绍了游览的路线,但学生不照搬照抄,而是另外找到了一条更加合理的路线。“东宫门仁寿殿大戏楼玉澜堂宜云馆乐寿堂长廊看万寿山排云殿佛香阁宝云阁石舫南湖岛(乘船)十七孔桥铜牛昆明湖西堤玉带桥苏州街北宫门”。

第四小组:主要研究颐和园的典故和一些相关人物。同学们不但在网上查阅到与颐和园直接间接有关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还了解到有不少诗文对颐和园及其前身清漪园进行了描述,诗文之间,既有对颐园建设的记录,也有对此旷世之作的赞叹;有对它所受摧残的哀戚描述,也有对它青春再现的欢欣赞颂。读来如临其境,掩卷良久,其情其景依然历历在目,令人魂牵梦萦,神游不归。更有不少有关于颐和园的故事传说流传至今。

最后,由遴选出的8位同学根据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制作了Powerpoint演示文稿。虽然在技术和画面上有所欠缺,但仍基本符合教学要求,达到了学习目的,在课堂的操作及与同学的交流共享中,充分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它主要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提出了以“创造”为指向的学习形式及有关的学习内容。在学校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更多地从教的角度来考虑与之相应的课程、教材、教法等问题。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是否掌握某项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惟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才能以优良的素质去主动适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也才能使中小学教育不断适应新世纪激烈竞争的需要。通过这次研究性课程尝试,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职能在发生着转变,他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角色,而是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向导与顾问。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不再只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它更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这一切开始改变我们长期以来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一场新的教学革命正在展开。

颐和园的传说范文第2篇

说起皇家园林,我的脑袋里立刻跳出三个字:颐和园!在北京,我迫不及待地沿着颐和园的慈禧水道乘船前往颐和园的入口。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颐和园的游览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颐和园的游览心得1北京是一个拥有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也是一个有很多小吃,胡同的地方。

在周末的时候,妈妈第一次带我来到颐和园轻松的游玩,在家里常听大人说颐和园很美。

我们乘坐地铁来到颐和园,我们走进颐和园的大门,我放眼望去,只见宽阔的大河展现在我们眼前,河面很平静,微风一吹,就能看见何好像有烦恼似的,皱起眉头,我们向前走着,我见河面有一只大鸭子,带着五只小鸭子,它们的叫声回荡在我耳边。我笑呵呵,谈论着他们,这事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座壮观的大桥,我跳起来说,那是不是神经,17孔桥,妈妈回答,那就是17孔桥。

17孔桥横卧在湖上,即使通往湖的道路,又是一处叫人过目不忘的景色,造型十分优美,原来只有皇帝能在上面走,别人就不能,而我现在却在这走,是多么难得呀,我们边聊天边走。我们穿过一道拱门,一片荷花,映入眼帘时,亭亭玉立的荷花和底下的补水,让人感到一片生机,妈妈给我照相后,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我们又来到了长廊,哪个天花板绘上了各种图画,而且一条下去绝不重复,穿越这条长龙,可以进入那意境,就这样熬着走,不知走了多久,却觉得意犹未尽。

走了很长时间,终于走出长廊,让人如痴如醉,久久不愿离去。

颐和园的游览心得2众所周知,颐和园是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有人说,如果你去北京而没有去颐和园,那你就不算去过北京,十·一长假,我们一家就来到了北京颐和园。

进入东宫门,仁寿殿、知春亭和玉澜堂就呈现在眼前,我立即被他们的外墙所吸引,尊贵的黄色、耀眼的红色和几只栩栩如生的龙组成了美丽的宫墙。

进入仁寿殿,一块硕大的石头映入眼帘。人们说它是一块神石,能够消灾解难,仔细看看,有些突出的棱角已被抚至平滑,像一件精心雕镂的艺术品。人们往石头下的水池里扔钱,然后许一个愿,这个愿望就会实现,尽管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但我还是满怀诚恳的投了一块钱,许了一个愿。

仁寿殿的“神石”令我喜爱,而长廊上的壁画又令我叹为观止,一千多幅画,没有一幅画相同,没有一幅画要传达的意思雷同,我愈来愈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水平了,长廊那麽长,我都快累虚脱了才走出长廊,欣赏完近一千多幅壁画。

颐和园的美景实在是太多了,如果细细品味恐怕几年也看不够,不过这次我虽然只看了寥寥无几的景点,但是我对颐和园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也算不枉此行了。

颐和园的游览心得3自从学了《颐和园》这篇课文,我就对它充满了向往。今年暑假,我终于零距离领略了它独特的美。

走进颐和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昆明湖。湖面上波光粼粼,著名的十七孔桥就架在昆明湖上,连接着南湖岛。桥墩上雕刻着许多石狮子:有的端坐着,似乎在望着桥上的游客;有的低着头,好像在聆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趴睡着,好像在懒洋洋地晒太阳……真是形态各异!

过桥向前走,就来到了长廊。这条长廊长728米,一眼望不到头,它一共分为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彩画,共有一万多幅,而且没有哪两幅彩画是相同的。彩画中绘画着《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一些名著中的故事情节。看着这些彩画,我不禁赞叹起画这些彩画的工匠们的精湛技艺。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半山腰上那座高大的八角宝塔形的建筑就是佛香阁。旁边古色古香、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登上万寿山,极目远眺可以看见颐和园的大半景色:葱郁的树丛、朱红色的宫墙、碧绿的昆明湖、古老的城楼和白塔……

颐和园不愧是首都北京一颗璀璨的明珠!

颐和园的游览心得4去年暑假,我同爸爸妈妈一起坐飞机来到了北京颐和园玩耍,颐和园真是太美了!

一进颐和园大门,映入眼帘的是澄碧入镜的昆明湖。风轻轻拂过,湖面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太阳照向湖面,使湖面金光闪闪。五光四色。在湖面上,有几艘小船在荡漾,犹入一只只水鸟自由自在的浮在水面,为一望无际的昆明湖另填了几分色彩,犹如玉带明珠。湖岸边,争芳斗艳的荷花尽情的绽放。一朵朵荷花说:“我们是最美的!”游人们一边观赏一边评说,颐和园顿时热闹起来。

再往前走,那就来到了艺术长廊。长廊真是名不虚传,一共犹100多间。这儿到处都洋溢着一种古香古色的味道。

长廊的柱子上。栏杆上。天板上有着古代画家的名画,还有些题诗题词和人物花草鸟兽,栩栩如生,别有一番情趣每个小间都很别致。很生动。人们在里面欣赏诗画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看累了,还可以在长椅上,休息一下。长廊两旁百花争艳,粉的似霞,红的似火,黄的似金,绚丽无比,一簇一簇,美不胜收。

穿过长廊我们登上半山腰,金碧辉煌的佛香阁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儿塑立着形态各异的菩萨。有爱笑的弥勒佛,有拿着净瓶的净瓶菩萨,还有贪睡的卧地佛。而最大的佛则是地藏王,他身上还镀着金子,金光闪闪。见的哦我就拜,我恭恭敬敬地向他们作仪,愿他们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快乐。佛香阁是用条形方砖建成的。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太伟大了,把佛香阁打扮得如此漂亮,那个时候没有汽车起重机,是一步一步搬上去的。站在佛香阁上,能够望穿整个颐和园。艳阳高照,青山绿水鲜花。让颐和园多了几分壮美,多了几分迷恋。

更令人注目的是十七孔桥。十七孔桥面向昆明湖正中心小岛。十七孔桥,因为桥下有十七阁桥洞,因此得名。这座桥长约58米,宽约4米。桥的扶手。栏杆上雕有各种各样的图案。特别是石狮子,大小不同。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一个个活灵活现。有的飞奔向前,有的正在嬉戏玩耍,正是独具匠心,叫人称绝。传说,这座桥是幸福快乐的象征,于是我走上这座桥。

参观完颐和园,禁不住赞叹出一句:“颐和园真是太美了,不愧为最美的园林,不愧为人民劳动的结晶,不愧为中国文化的愧宝!”

颐和园的游览心得5八月六日晚坐火车去北京,七日早六点多到达北京,七点入住鸿炜亿家酒店,八点多办理好公交卡,就出发去颐和园。

九点多来到颐和园门口,一进大门,就看到横跨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它东接廊如亭,西连南湖岛,宛如长虹卧波,蔚为壮观!桥柱上雕刻的五百多只石狮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仿佛与游客亲切交谈,不少游客抱着石狮留影。

从十七孔桥回来,沿昆明湖的右侧往上走,参观了文昌院,里面珍藏着各种奇珍异宝,感受到古文化的内涵。出来文昌院,来到长廊,它位于昆明湖的北岸,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中以排云亭分为东西两段,全长七百多米,一万四千余幅彩绘,绘画色彩绚丽,形态逼真,不愧为世界最负盛名的画廊!游人至此,循廊观景,一步一趣,仿佛置身画中。

走出长廊,登上巍峨灵秀的万寿山,山上古木参天,有的苍翠挺拔,有的千姿百态,满山的古柏苍松掩映着宏伟的宫阙殿宇、宝刹名祠,精美绝伦的铜雕、石雕点缀其间,楼廊殿阁星罗棋布。登上佛香阁,如入天宫,佛香阁是当年老佛爷上香拜佛之地,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站在佛香阁往下看,昆明湖烟波浩渺,像一面宝镜,嵌在群山之中,它接杭州西湖长堤,镶东海身山仙岛,湖山辉映,景色连天。湖上的游船来往穿梭,点缀湖中,让人感到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恍入人间仙境。

颐和园的传说范文第3篇

白石桥位于北京的西部,海淀区与西城区交界的地方,距离天安门广场10公里多一点,原来算西郊,现在随着城市的扩大,已经算市区了。

白石桥所在的路叫做白颐路,也就是从白石桥到颐和园的路。但这条笔直的路并不直接指向颐和园,它只是通往颐和园的必经之路,老舍笔下的祥子卖了骆驼换了钱从城外回北京车行的时候,走的基本上就是这条路。白颐路的这头是白石桥,那头是两所著名的大学,清华和北大,沿途还有人民大学。

根据当事人的不完全回忆,1981年中国男排大逆转战胜韩国队之后引发的北大学生祝捷游行,走到一半的时候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走到白石桥见到首都体育馆的时候,决定就此打住,调头回家。

说完了白石桥,再来说白石桥畔的首体。首体办过1961年的世乒赛,是“中国乒乓球的春天”的中心。首体还要办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被规划为排球决赛的场地,传说中的中美女排“和平决赛(和Vs郎平)”就将在这里举行。

谁也没有想到,在承办奥运会之前,首体先“承办”了一场群殴。按照国际篮联的想法,是想把斯坦科维奇洲际篮球冠军杯办成一个精英级别的赛事的,各大洲的冠军队派主力球员参赛,当然最好美国队也来,奖金高高的,观众多多的。但是,今年的赛事毕竟是第一年,来的都是未来的希望之星,大牌的球星一个也没来。其实这也怪不上阿根廷、立陶宛这样的强队,东道主中国的姚明同样免战高挂。

至于那场群殴,起因和发展过程甚至最后的和解方式,与任何一个项目的任何一场群殴没有什么区别。中国队的大孩子阿联被波多黎各的大个子欺负得够戗,终于揭竿而起,对方也不示弱,双方的人都在气头上,都想帮忙,没人拉架.就这么打起来了。

到这个阶段的时候,群殴就是群殴。但是,首体看台上的观众开始以投掷饮料瓶的方式加入之后,事态一度朝着“美国底特律奥本山宫殿球馆事件”的方向发展,奥本山事件就是在观众扔下一杯咖啡之后演变成为球员殴打球迷的刑事事件的。

有四个原因阻止了“白石桥”向“奥本山”的发展。

第一,首体观众的饮料瓶投掷行动实在整齐而且壮观,波多黎各人很快便被淹没在“人民战争的大海”之中,根本无法像步行者球员那样揪住某几个活塞球迷寻仇。

第二,首体观众席距离场地还是有一定高度的,至少可以在心理上阻止波多黎各人冲上看台。

第三,首体的武警战士们第一时间冲进了赛场,阻止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颐和园的传说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国园林;发展;艺术特点;实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中国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其园林艺术至今已发展了三千多年,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中国园林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之一,自然有其独树一帜的特征和造园手法。

一:如何“古为今用”的问题

首先,要认真保护好历代遗留下来的园林、古建筑、文物古迹。这些都是我国历史文化的标志和宝贵财富,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这些文物古迹有许多是无价之宝,所以,古为今用首先要保护好这些园林和文物古迹。

第二,要充分运用我国造园艺术的手法特点,并且按照今天社会的要求加以发展,来为现代城市所用。现代化的城市要求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所以国外新型城市就提出“花园城市”的要求,有很多造园设计手法是可以运用到城市规划之中的。

第三,建筑与园林结合问题。是创造我国建筑独特风格的手法之一。现在对此已有比较系统的总结,如对庭园建筑空间处理就提出了过渡空间的设计手法:渗透、穿插、融合、亲和等手法。有很多值得取法地方。

第四,造园艺术的发展创造问题。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中,我国的造园艺术也是经过一两千年的发展而形成一个体系,而且今后也必然随着时代、条件的不同而发展变化。我们说“古为今用”,绝不是依样画葫芦地照搬照抄。而是在学习古代造园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根据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不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东西,要加以革新改造。

二、 中国园林的造园思想

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大类。皇家园林代表作有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因其博大恢弘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 其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中国古代不但有独特的社会观、人生观、文化观和艺术观,还有独特的自然观,讲求“取于自然、顺其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种思想重点体现在园林建造上,使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

三、中国园林造园艺术特点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物被覆作为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再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一个典型化的自然。

首先,中国园林在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中国古典园林的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中国园林的性质决定的。因为不论是封建帝王还是官僚地主,他们既贪图城市的优厚物质享受, 又想不冒劳顿之苦寻求“山水林泉之乐”。因此, 他们的造园除了满足居住上的享乐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以达到身居城市而仍可享受山林之趣的目的。

其次,中国古典园林因受长期封建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绝大部分是封闭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而且,除少数皇家宫苑外,园林的面积一般都比较小。要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问题就是要突破空间的局限,使有限的空间表现出无限丰富的园景。在这方面,中国古典园林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精华所在。

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方法。所谓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园林惯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相对而言的。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表现得尤为突出,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例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移步换景为特点的苏州留园,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调园内的幽深曲折。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像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就如取景框,随着人们行经其间,把园内的景物像一幅幅风景画那样映入。

再次,中国园林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例如: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全园包括中、西、东3 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对于园内的空间处理,巧妙利用山、池、树木、亭、榭,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再如:北京的颐和园,其规模很大,全园面积约3.4 km2,可以分成许多个景区,其中有些景区还形成“大园中包小园”(如谐趣园);但在这许多景区中,昆明湖与万寿山是其精华所在。正是这些重点景区构成了这些园林的主要特色。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他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四、中国园林实例分析

1) 颐和园。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建成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细,施工要求高,所以创造的风景亦与一般园林不同。颐和园充分利用了天然山水风景的自然美,常常包进了真山真水景观;有些是平地造园,境内没有真山真水,但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同样能创造出宛自天开的山水风景。

2) 苏州园林。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素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苏州园林既有湖光山色、烟波浩淼的气势,又有江南水乡、小桥流水的诗韵。苏州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其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结言:

综上所述:我们建筑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古为今用”。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来不断地革新创造,把我们的园林建筑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 陈植.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颐和园的传说范文第5篇

第一步:着眼目标,统筹安排

根据游记类课文所处的年段、单元的目标要求,梳理教学目标,为学生学习游记类课文和教师指导游记习作,全盘考虑,整体架构。

(一)立足年段 明确要求

着眼于年段目标,结合游记类课文的特点,确立游记类课文的教学目标。笔者梳理了第二学段游记类课文的教学目标。

2.学会用过渡句(段)连接。

四(下) 1.能用定点或移步换景等不同的方式表达景物;

2.能运用排比句、联想等修辞手法将景物写具体生动,融入真情实感。

可以看出,游记类课文单元整组教学的目标是有侧重点的。教师只有在细化各年段游记类课文单元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引导学生有序地、扎实地掌握游记类课文的言语特点和表达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立足单元 整体架构

以单元目标为支撑点,紧扣单元主题,整合课文教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单元习作,对整个单元的教学进行整体架构。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包括《颐和园》《长城》《秦兵马俑》三篇课文,习作是改写导游词。单元整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①读单元导读,明白单元主题,明确学习目标;②自读三篇课文,整体感知,借助预习单梳理课文内容;③细读三篇课文,比较三篇课文在表达手法上的不同之处并迁移运用;④借助收集的资料,改写导游词。这样的单元整体架构,单元主题突出,在对比阅读中,写作手法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习得游记类课文的言语特点和表达秘妙。

(三)立足课文 突出重点

从单元整组课文入手,筛选出每篇游记类课文最具语言学习价值的地方作为教学重点,聚焦语言和表达特点,为指导单元写作做准备。以上述“我国的世界遗产”单元为例,对三篇课文进行了解读,确定了以下学习重点。

同样是游记类课文,三篇文章语言不同,结构不同,表达手法也不同,教学时,应立足于每篇课文的不同之处,使学生获得语言和表达手法上的秘妙,为写游记奠定基础。

第二步:着眼课文,习得方法

根据此类课文言语表达的特点,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习得习作的方法。

(一)巧用方法,习得有序表达

1.借助“画一画”,体会“有序”

(1)画游玩路线。如在教学《颐和园》时,让学生根据课文画游览路线图,体会“移步换景”的有序表达。

(2)画景物布局。如在教学《长城》一文时,根据文章描述,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长城,不仅能了解长城各部分的名称,也能体会到作者是有序进行描写的。

(3)画景物变化。《观潮》与教材中其他游记类课文相比,有其独特之处:作者是定点观察的。让学生用简笔画的方式画一画,并借助图感受观察的地点、角度不变,变的是景物。

2.借助“串一串”, 感知整体

在教学游记类课文时,可以借助“串一串”帮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的表达顺序,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如教学《颐和园》时,先让学生找出表明作者游览顺序的四句话,再画出作者抒发对颐和园情感的句子(开头和结尾),最后引导学生把六句话“串一串”,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文章有了整体感知。

3.借助视频镜头,走近“有序”

《长城》一文,作者先写远看长城,再写登上长城近看长城。教学时,可以借助视频,先出现高空俯视长城的镜头,再是推进镜头聚焦长城。先让学生根据视频镜头说一说文章的写作顺序;然后根据两个镜头分别找出文章的段落;最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配合着视频镜头,进行解说。通过视频结合课文的教学方法,轻松地让学生领悟《长城》一文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具体的表达方法。

(二)学会观察,凸显景物特点

对于游记这类习作来说,更需要学会观察。因此,在学习游记类课文的同时,需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教学时,借助游记类课文,一是让学生在比较中了解定点观察和移步观察;二是在活用中领悟有序观察和多角度观察;三是在整合中学会整体观察和重点观察。

(三)调动感官,体会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写游记的过程中,自然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教师在指导习作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多感官参与,其次是让学生巧用修辞手法,最后还得学会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如有位教师这样指导习作《蝶园精灵》:首先让学生观察画面,其次想象画面中的蝴蝶都在干什么。指导学生从蝴蝶的动作、神态、细节等方面展开想象,最后告诉学生要将蝴蝶写得栩栩如生就要学会“观察+想象”。这样的习作指导让学生明白,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文章才会情景交融。

第三步:着眼运用,提升表达

(一)段式练笔,扎实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专题是“自然景观”。习作要求是“选一处景物仔细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按一定顺序写下来,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内容写具体”是对写景游记提出的更高要求。本单元四篇课文,除了有序表达之外,还运用了排比句式以及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具体”。

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积累和仿写。如教学《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在让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填空。通过填空既让学生了解漓江水的特点,又让学生掌握了作者语言表达的特点;再次是迁移运用。从积累到仿写是学生从吸纳到倾吐的过程,在仿写的基础上还要提倡学生创新地表达。

(二)提纲式练笔,提升结构表达有序

《颐和园》的课后小练笔要求学习写法,记一次游览活动。为了让学生掌握“移步换景”法,笔者通过表格整理,列好提纲,帮助学生学会有序表达。教学时,先整体感知课文,接着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出示提纲式整理单,指导学生填写。

根据提纲引领学生总结作者是如何做到有序表达,紧扣过渡句表达的秘妙(地点转换、运用动词);最后出示练笔要求:请你也按这样的方法,介绍自己游玩过的景点,结合生活体验列提纲。学生从列游记类课文的提纲,体会有序表达,到自主构思游记作文的结构,初步掌握了过渡语的运用,使游记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三)单篇创作练笔,自由创意表达生活

1. 对接课文,锤炼表达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国的世界遗产”,习作内容是写导游词。有位教师这样指导“改写导游词”。

第一步:探导游词内容,寻习作之法。教师出示根据课文《颐和园》改编的导游词,让学生和原文比较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根据讨论,得出相同之处就是有序表达,身临其境;不同之处是导游词穿插了游客和导游之间的互动,内容涵盖了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第二步:出示写导游词提示,任选“西湖十景”之一学写导游词。第三步:“争当小导游”,模拟介绍。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将导游词和课文原文进行对照,学生易总结出导游词的特点,也易掌握写导游词的窍门。

2. 对接生活,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游记类课文的学习,掌握了游记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吸收、内化,读写结合,提高学生游记写作水平。如:开展以介绍 “家乡美景”为主题的“最佳小导游”活动;开展向同学推荐最佳旅游胜地的“小眼看世界”的班队活动;介绍游玩过的景点路线,推荐当地的旅游特色与最值得欣赏的景点,并编写成班级旅游指南……在富有创意的活动中,激发学生自由表达的兴趣,努力为学生搭建表达平台,从而提高学生游记习作的水平。

颐和园的传说范文第6篇

2、天坛:天坛位于北京市崇文区,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作为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伦理等级最高的祭祀建筑,建筑结构独特,装饰瑰丽,巧妙地运用了力学、声学和几何学等多种科学原理,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1961年,天坛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8年,北京皇家祭坛—天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3、颐和园: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北海淀区,占地290公顷(合4400亩),是一座巨大的皇家园林和清朝的行宫。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重建于光绪年间,曾属于清朝北京西郊三山五园之一。颐和园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是中国园林顶峰时期的代表,1998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4、承德避暑山庄:承德避暑山庄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承德市。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距离北京230公里。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它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年建成。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5、木兰围场:木兰围场自然保护区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木兰是满语“哨鹿”的意思,围场是柳条边或界桩圈定的哨鹿之所。历史追溯到三百多年前,那时的木兰围场,山清水秀,林密草丰,四季鸟语,三季花香。“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山高林密藏鸟兽,风吹草低现牛羊”是当时木兰围场的真实写照。正是这奇特的人间胜景,秀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一代清帝康熙,在这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家猎苑。

6、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境内,是1982年由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92年12月因奇特的石英砂岩大峰林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是国家AAAAA级景区。公园自然风光以峰称奇、以谷显幽、以林见秀。其间有奇峰3000多座,这些石峰如人如兽、如器如物,形象逼真,气势壮观。峰间峡谷,溪流潺潺,浓荫蔽日。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美称。

7、东方明珠:以其468米的绝对高度成为世界第四之高塔。仅次于广州新电视塔、加拿大多 伦多电视塔和俄罗斯莫斯科奥斯坦金诺广播电视塔。东方明珠电视塔曾是上海最高的建筑物,后被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取代,但是东方明珠塔依然卓然秀立于陆家嘴地区现代化建筑楼群 东方明珠电视塔位于浦东新区内,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与纽约的自由女神、悉尼歌剧院、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一样,成为了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与左侧的南浦大桥和右边的杨浦大桥一起,形成双龙戏珠之势,与后方新耸立而起的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交相辉映,展现了国际大都市的壮观景色。

8、五台山:中国佛教及旅游胜地之一。位於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和繁峙县之间,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与四川峨嵋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 。在《2008中国避暑名山榜》上,五台山位列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

9、老虎滩:大连老虎滩海洋极地动物馆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屯水量最多、展示极地动物最全的场馆,公园占地面积118万平方米,有着4000余米的曲折海岸线。园内蓝天碧海、青山奇石、山水融融,构成了绮丽的海滨风光。

10、长白山:长白山横亘在吉林省东南部中朝两国的国境线上,犹如一条鳞光闪烁的巨龙,巍峨磅礴,横卧天际。是我国与五岳齐名、名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关东第一山,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

颐和园的传说范文第7篇

A.孱(càn)头 裉(kèn)袄  敕(chì)造  盘螭(chī)

B.錾(zàn)银 麈(zhǔ)尾  赍(jī)发

央浼(miǎn)

C.畏葸(xǐ)  濯(zhuó)濯 帽盔(kuī) 国粹(suì)

D.濠(háo)梁 髡(kūn)钳

舂(chūn)米

差(chā)池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拿来主义 阿刺伯 发扬国光 拂尘

B.礼上往来 美人觚 掎角之势 马谡

C.身体发肤 烟眉 纳栗入监 抬举

D.屯兵扎寨 紫棠色 胁肩谄笑 仓廒

3.符合下列要求的一项是()

①作家、作品、人物正确②体裁一致

A.鲁迅、《拿来主义》、庄周

何满子、《剃光头发微》、“乡下佬”

巴金、《家》、觉慧

B.莫泊桑、《项链》、玛蒂尔德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泼留希金

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柳遇春

C.高尔基、《母亲》、巴威尔

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陈二妹

老舍、《茶馆》、祥子

D.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李小二

罗贯中、《失街亭》、申耽

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墨雨

4.下列句子中,黑体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王润兴饭庄早已琵琶别抱,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B.抗洪斗争中,战士真勇敢,命令一下,就发愤忘食地往前冲。

C.节日的颐和园,游人摩肩接踵,分外拥挤。

D.学校里教学秩序整顿以后,以前那种不正常的师生关系也就改弦更张了。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没有______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②一个太子或王子是如何的______呀,会如何的被人们像捧天上的星星一样地捧来捧去呀。

③林黛玉_____婆子的手,进了垂花门。

④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_______投草料场来。

A.拿来 高贵 拉着 一起

B.拿来 高贵 牵了 一道

C.拿来 尊贵 扶着 取路

D.拿来 娇贵 牵着 疾步

6.按要求填空。

①杂文是_____的_____社会评论。它既是______的,又具有文学的______。它短小精悍,以______、讽刺的文笔,_______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②我国古代小说是从______开始的,到_____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唐代以后,产生了依照传说创作而成的,发展到宋代,随之兴起了_____。

7.结合《拿来主义》一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拿来主义”?它的具体内容应如何理解?

②课文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比喻,它们分别比喻什么?试举例说明。

8.什么是“送去主义”?文章列举了哪些学艺上“送去”的事实?

参考答案

《基础检测》

1.A(B.“浼”的注音应为“měi”。C.“粹”的注音应为“cuì”。D.“舂”的注音应为“chōng”)

2.D(A.“刺”应为“剌”。B.“上”应为“尚”。C.“栗”应为“粟”)

3.D

4.C

5.C

6.①短小文艺性说理因素幽默鞭挞②神话传说魏晋南北朝传奇小说话本

颐和园的传说范文第8篇

惠山古称华山、历山、西照山,相传西域僧人惠照曾居此处,故唐以后称惠山。山有九峰,婉蜒如龙,又称九龙山。山峰高近330 米。有天下第二泉、龙眼泉等十余处泉眼,故俗称惠泉山。

锡山是惠山东峰脉断突起处,山高仅75米,相传周秦时盛产锡矿,故名。又传秦大军曾在此埋锅烧饭时挖出巨石,上有二句偈语:"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平"。汉时锡竭,因此此县名为无锡,谚称"无锡锡山山无锡"。锡山是九龙山龙头上的一颗明珠。锡山顶上的龙光塔,又是无锡城市的风景标志之一。

从锡惠公园的古华山门入园,可直达惠山寺、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地。此处是全园的精华。惠山寺是江南名刹之一,始建于南北朝。清乾隆皇帝南巡,几次游惠山,亲书"惠山寺"匾额,香火旺盛。主要游览点有唐宋经幢、金刚殿、雪花桥、日月池和御碑亭等。入古华门东折即为"寄畅园"。该园在元朝时为二僧房,名"南隐"、"讴寓"。明正德年间,当时兵部尚书秦金罢官后,回乡将此处开辟为园,名"风谷行窝",后又更名为"寄畅园"。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在内叠石引水,步步得景,处处有画,寄畅园更趋完美。

寄畅园的东部是一个南北狭长的水池,名锦汇漪。池畔有绕池回廊。回廊粉墙上镶嵌着漏窗。廊中段的六角亭中,安放着石桌、石凳,相传是乾隆皇帝与寺僧下棋的地方。廊的尽头有一九脊飞檐的方亭,名"知鱼槛",游人可在此倚栏观鱼。池北林木幽深处,八音涧承二泉活水,泉音叮咚。园的西部则以假山树木为主。太湖石垒成的"九狮台",可以凭想像去寻找腾跃、静卧,姿态各异的狮子。寄畅园与惠山九峰、锡山龙光塔连成一片,成为园林建筑中借景手法的成功范例。清康熙、乾隆皇帝游此园后,即命人在北京颐和园中仿此建一国林,取名"谐趣园"。

天下第二泉即惠山泉,又称陆子泉。此泉开凿于唐大历元年至十二年(766~777年)。水质甘香重滑。我国古代着名的茶道专家,唐朝人陆羽在他的《茶经》中,称天下水品二十等,惠山泉为天下第二泉。宋徽宗时,此水成为贡品。唐宋以后,一些着名的诗人常来此游历,留下了许多盛赞此泉的诗句,从此,天下第二泉闻名大下,此泉共分上、中、下三他。泉上有"天下第二泉"石刻。是清代吏部员外郎王澍所书。上池八角形,水质最好,斟过杯口数毫米而茶水不溢。水色透明,甘洌可口。中池方形,筑有泉亭。下池长方形,凿于宋代。此有二泉亭、漪澜堂、景徽堂及明代的观音石,螭首等。坐在景徽堂的茶座中,品尝用二泉水泡的香茗,欣赏二泉附近景色,石刻螭首中,泉水从螭口中潺潺流出,叮咚有声。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华彦钧),曾在此作《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曲调悠扬,如泣如诉,更使二泉美名远播天下。

从二泉亭北上,还有清代竹炉山房、秋雨堂、云起楼等。秋雨堂结构精巧,陈设古雅,电影《家》曾取景于此。听松亭也在二泉附近。亭内一方古铜色巨石,平坦光滑,可横卧一人,称"石床"。一端镌有"听松"二字,是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唐诗人皮日休曾常来此听松涛之声,留下"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