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最美乡村教师作文

最美乡村教师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最美乡村教师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美乡村教师作文范文第1篇

事实上,作为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作文,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农村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力求降低写作难度,努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坚持让学生每天训练一个片段,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依托教材,设计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语文基本素养在单元编排中得以系统而有机地渗透。所选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绝妙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依据教材设计进行片段训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选择。

1.挖掘思想主题,提高道德素养。自古以来,民族情结缔结中华,道德精神牵心系魂。舍生忘死的爱国情怀、修齐治平的远大抱负、见贤思齐的理想人格,无不彰显华夏文明的千年精魂;惜时守信的文明风范、向善求美的执著追求、洁身自爱的圣洁尊严,同样闪射着炎黄后裔的不凡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我常常通过挖掘作品深刻的思想精髓,设题训练,培育高尚情怀,塑造学生灵魂。如教授《乡愁》时,进行命题训练《祖国统一,我期盼》;学习《愚公移山》时,引导学生写作《不朽的愚公精神》;阅读《那树》时,也说《我为环境保护作贡献》;品味《我的叔叔于勒》时,讨论《少年不识“钱”滋味》;探究《爱莲说》时,逆向构思《近墨者未必黑》。

在片段训练中,我设置合理的训练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一是依托片段训练,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把“做人”和“作文”结合起来,拓展学生的人生境界。二是借助片段训练,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感悟生活,在真情关注形形的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展翅高飞。三是强化片段训练,培养学生清新朴实、明白洗练的文风,不以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可贵的“精诚”冲破“金石”的堤坝,培育真实纯正的文风!

2.设计多种形式,开发学生智能。初中语文教材中,广泛的教学内容为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供了绝佳素材。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多种形式的片段训练。一是与教材同步的片段训练。即以教材作文训练序列为“纵”,以单元作文训练为“横”,以每篇课文确定片段训练的“能力点”,外引内联,局部突破。二是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明确读写的侧重点,丰富片段训练。课内求精,学技法;课外求博,练技能。譬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要求学生仿照“雪天捕鸟”,进行片段训练《童年拾取》;对于教材中编排的多意向材料作文,学生往往难以确定行文中心,针对这种现象,我在教学《桃花源记》后,引导学生分别以《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和《封闭的桃花源》为题,紧扣中心,选择角度,分析探讨。三是丰富片段训练的形式。或述或评,或扩缩或改续,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在片段训练中,我精妙设计话题,从而开发学生的智能,彰显学生的个性。通过探究范进、孔乙己的性格异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消化;联系实际,评说《社戏》、《苏州园林》中的“距离产生美”,提高学生的分析评价能力;改写诗文,将诗歌《天上的街市》改写为《牛郎织女故事新编》,将《石壕吏》、《愚公移山》改为课本剧,借此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关注生活,聚焦热点,搜集丰富的训练素材

生活是个万花筒,五彩缤纷;社会是个多棱镜,七彩斑斓。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接壤社会,从纷至沓来的丰富的社会现象中汲取营养。通过命题训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勇立时代潮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评选揭晓后,我让学生写《给郑哲敏、王小谟的一封信》;央视大型公益片《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播出后,我让学生畅谈《谁是最可爱的人》;道德模范层出不穷,感动中国频现荧屏,我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感动》;购岛闹剧难以收场,日本政客甚嚣尘上,我让学生激情叙写《属于中国》。在片段训练中,我兼顾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七、八年级的学生基本以感性思维为主,重在技法、技能的培养,通过训练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九年级学生抽象思维有所发展,重在实际运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生活问题。

三、丰富阅读,课外拓展,生发写作的源头活水

在片段训练中,我常常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以此增长智慧,博采学识,开阔眼界。如今,报纸杂志林林总总,网络世界浩瀚无垠,博客文体如清风扑面,书刊内容似涓涓细流,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我要求学生结合课外阅读进行每日摘抄,或就各自的感悟写出体会。通过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片段训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广泛涉猎,嗜书成癖,破读万卷,生发写作的“源头活水”。

最美乡村教师作文范文第2篇

说者无意而听者却十分用心,一个月后的一个早晨,我的一个名为沈菊的学生,给我送来了一个枕头。她说,是她和妈妈一起采的,枕头皮是她在妈妈的指引下,一针一线缝起来的。

沈菊,她相貌平平,成绩平平,表现平平,平时没人会注意她。她只是我众多学生中的一名,平时我没有给她更多的关爱,而她却把我放在了心中更重要的位置,关心着我,在乎着我。沈菊的这一举动,让我十分惭愧,因为平时我没有给过她更多的呵护和关爱,反而因为成绩的问题我还没少跟她急过眼,而她只是默默承受。

当天夜晚,幽雅的菊香带着大自然的泥土气息包裹了我,我早早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我也十分喜爱。秋天,许多知名、不知名的花儿都开始凋了,只有,迎着冷冷的秋风,灿烂地绽放着,把个秋天打扮得清丽迷人起来。小时候生活在乡村,房前屋后、地头田边、路旁溪畔、山坡……到处都可以看到一片片、一丛丛、一簇簇的小。未开放时,她一片青翠,染绿了乡村;一旦开放,她花团锦簇,清香飘溢,顿时把个乡村装点得鲜活起来。每到那个时候,我们这些乡下孩子都像赶上了节日,大家都会找来最美的花枝,扎成一个个美丽的花环,戴在头上,挂在脖子上,一起嬉戏一起欢笑。

有一年教师节,我们几个回家吃午饭的小伙伴在返校的路上,采了许多野,我们给下午上作文课的女教师王冰洁做了个大花环。那天,我们上课迟到了,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们,反而感动得眼睛里涌出许多泪花。

对于乡下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件重要物品,她不同于谷物,也不同于蔬菜,有很多用途和功效。初春时节,可以摘采的嫩叶当蔬菜。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取其汁液与米粉一道制成青团,则清香扑鼻,据说能防百病、御邪气。夏秋季节,如果哪个小孩身上长了疥子出了痱子或疹子,或者被一些蚊虫叮了、咬了,都可以用或其叶子烧出的水,洗几次就会好。如果碰上个头痛、头晕、失眠什么的,也知道用制成睡枕,枕上一段时间就会改善。这些都是乡下人的一些日常经验、土方法,但都十分管用。后来长大了,走出乡村,到了城里读书,才发现我国古代就有记载,菊“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以饮,所以高人隐士篱落畦圃之间,不可一日无此花也”。

随着睡眠质量的提高,我的头痛逐渐好了。后来,我到医院做了检查,血压居然也正常了。面对这个结果,我一时还真不敢相信,不相信野对治疗头痛、高血压会有如此奇特的效果。于是,我问了一个老医生,他说,野的主要功效就是清火,对高血压并没有明显的疗效,但睡眠好了,血压自然也会降下来,头痛也就随着不治而愈。

当晚回到家里,躺在床上,枕着学生沈菊送的枕,的暗香浮动,美丽的花朵绽放在我的心田,心在静谧中开放着芬芳的味道,我突然明白了:原来,真正能治疗头痛、降低血压,能让人入梦的,并不是野,而是孩子的爱心偏方。

在梦中,广阔无垠的田野上,长空万里,像被水洗过似的蓝,白云三五成群地飘在天上,像给秋天加油助威。午后慵懒的斜阳,轻轻地荡下来,照向一朵朵美丽动人的野;在梦中,我梦见了沈菊和她妈妈,梦见了她们采撷时欢快的身影……

最美乡村教师作文范文第3篇

上世纪70年代末,还不到16岁的谢林帮就到茂名市茂港区沙院镇沙村小学当起了小学老师,一教就是15年。

1994年,评为高级教师后,谢林帮还是选择继续留在山村里教书,去了条件同样艰苦的茂港区沙院镇木苏小学任教。

6年后,谢林帮主动要求去校舍更简陋、留守儿童更多的茂港区沙院镇元山小学任教。

从山村还是到山村,33年的灌溉,33年的坚守,甘做山村育苗人,谢林帮老师向我们诠释了最美的原始定义,诠释了扎根山区、甘守清贫的质朴内涵。

甘受清贫守住根

1986年,他被选为人民代表,有镇领导想推荐他做沙村村委会书记,他婉言拒绝了。“看到农村的孩子们很苦,希望可以教他们读多点书,希望孩子们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落后的面貌。”谢林帮对记者说道,“听到孩子们嘹亮的读书声,我心里才踏实。”他选择了继续站在简陋的讲台上。

十年后,也就是被评为高级教师后的第三年,县教育局想调他去学校规模宏大、环境优美的电海中学,每月工资加上各种补助最少能多五六百块。但是孩子们、家长们、村里的领导干部都极力挽留,在矛盾的挣扎中,最终他选择了留下。“我舍不得这里的孩子。”谢林帮说。他不走,孩子们笑了。

又一个十年后,由于教学成绩突出,教育局又想调他去茂名市茂港区第一中学。那时他产生了想去的念头,后来还是留了下来,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不想对不起乡亲们,因为乡亲们信任我,他们觉得我在这里教书,他们的孩子才有希望,我也舍不得山里这些淳朴的孩子。”谢林帮说。

这些机会打动过他的家人,尤其是开始那几年,一个月几十块钱收入,家里还有多个兄弟姐妹需要帮扶,父母、亲戚、朋友都鼓动他去城里发展。

可他顶住家里的压力,说服自己没走。每次在课堂上跟孩子们开玩笑说要走,孩子们就哭。村里的领导说了一句话:这里需要你。家长也万般托付,送鸡蛋送水果。

“怎么走?走不了。”谢林帮说,他性子软,除了想给家里好点的条件,想要的也不多。后来,“说不走了,孩子们就笑了,乡亲们也安心了。”

正是他的不出走,茂名市茂港区沙溪镇元山村的乡亲们都觉得这里的孩子有了希望。“他在这里教书,群众就觉得孩子有希望。”连校门口的杂货店老板也跟记者说道。

潜心教研传薪火

记者随手翻开谢林帮身边的一本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作文书,里面有他学生的作品——《茶》。“这个孩子写得多好啊,你是怎么指导学生作文的呢?”

“作文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他一脸自豪地说,“先从整体观察,到个体观察,再到横向、纵向观察,还可以分层观察,最后加入自己个人的思考,个性的解读。”随后谢林帮就跟记者谈起了他摸索出的一套开放性快速作文真法。

面对一张张天真活泼的脸蛋,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谢林帮深深意识到40分钟的课堂教学是山村孩子们最宝贵的时间,是传授知识的最佳途径。因此,他自己订下教学目标,探索课堂教学艺术,向40分钟要质量。由于是山村,家里、办公室也没有电脑,学校基本上也没有经费安排他外出学习交流先进的教学理念或培训,他就自己掏钱到县里听课或者通过与在城里做教师同学交流来扩大自己的教育教学视野。

最美乡村教师作文范文第4篇

挺进贵州山区,外交官夫妇成为“超龄志愿者”

2005年初冬的一天,朱敏才陪妻子孙丽娜去了趟北海公园,回家后又与一位老友品茶对弈……这对老夫妻的退休生活闲适安逸,儿女们也各有成就,再也不用他们操心了,可朱敏才总觉得生活中少点什么,他曾经心有不甘地问老伴儿:“咱俩就这样等着睡进八宝山吗?”

当晚,电视新闻中播放了贵州一名年轻女教师,背着孩子给学生上课的感人事迹。年过半百的孙丽娜坐不住了,试探着跟老伴商量:“我还没教够书,要不咱们去贵州支教吧?”退休前,孙丽娜是北京一所高级小学的教师,也是京城最早的小学英语老师之一,执教多年。

“好啊!贵州是我的家乡,你上哪儿我就跟你去哪儿!”朱敏才答应得十分爽快。孙丽娜半开玩笑地对老伴说:“您可是前外交官,去那边的偏远山区当志愿者,条件会很艰苦,能受得了?”朱敏才爽朗一笑:“可别忘了,当人民教师曾经是我的梦想,能在晚年发挥余热,给孩子们一些帮助,何乐不为?”

朱敏才是贵州黄平县人,从小成绩优异,1965年从贵州大学外语系毕业时,他一心想当教师。但表现突出的朱敏才被龙永图等人相中,分配到了外经贸部工作,教师梦也随之破灭。从随员到三秘、二秘、一秘,再到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朱敏才带着妻子在国外生活了17年。

说干就干,63岁的朱敏才和52岁的孙丽娜收拾行李就奔赴贵州。朱敏才没想到,在离开家乡40多年后,他会瞒着孩子,带着老伴重新踏上贵州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在花甲之年当起了“超龄”志愿者。

到达贵阳后,考量之下,老两口最终选择了望谟县复兴镇第二小学,开始了他们清苦的支教生活。

初来乍到,夫妇俩对这里的第一印象是落后,这里的学生到现在却还不知道电脑为何物。而孩子们面对两个来自大城市的老人,也充满着好奇。

由于没有教学经验,一开始朱敏才上课经常“乱堂”,孩子们前后门乱窜,还有调皮的学生爬到讲台上偷偷拍他的肚子。朱敏才虚心向妻子请教,并阅读了很多教育方面的专业书籍……通过找孩子们逐一谈心,了解需求,再加上经验积累,渐渐地,“乱堂”现象没有了,他上起课越来越有模有样。

朱敏才夫妇在贵州山区小学所居住的,是一间10平米的小屋,里面只摆放了一张破旧的床、两张放教材的旧课桌、一台小电视机和一个布衣橱。床上只铺了一层旧被褥,寒冬季节连电热毯都没有。房间的背后,搭了个既透光又透风的棚子,朱敏才自己掏钱买的电磁炉摆放在潮湿的棚子里。哪怕是正午,屋外气温也只有-1℃,呆在屋内更要不停地搓搓手、跺跺脚才能感觉到一丝温暖。

而在退休前,身为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参赞的朱敏才,身份地位、生活条件自不必说,即使退休后,这对老夫妻在北京二环以里的家里,也是空调、冰箱、按摩椅、大型鱼缸等一应俱全。

“出门没有北海公园和王府井,但有青山绿水和新鲜的空气。”孙丽娜开玩笑说,“有人问我们,是不是因为雾霾躲到贵州去了?”但这一“躲”,就是9个年头。

苦中有乐,“小”独创“尖山棍法”

“叮当、叮当……”随着清脆的钟声敲响,望谟县复兴镇第二小学四年级上课了。朱敏才在黑板上刚刚写下几个字,一个小姑娘气喘吁吁地冲到门口,急停立正站好,喊道:“May I come in?”(“我可以进来吗?”)朱敏才优雅地做了个手势:“Come in,please!”(“请进!”)很难想象这是发生在贫困山区小学的一幕。

“这些孩子很聪明,就是性格比较害羞,让他们开口用英语对话,远比考试更重要。”朱敏才说,一开始学生们大多只会讲少数民族语言或方言,经过努力,慢慢从不会说普通话到听说读写样样熟练。乃至于后来,孩子们见了朱敏才和孙丽娜老师都会主动用英语打招呼,简简单单一个“hello”,背后却是两位老师的付出和心血。“孩子的进步是我们最大的感动。”孙丽娜说。

期末考试前,朱敏才向班上的同学许诺,考得好会有奖励!说话算数,朱敏才所教的四年级和五年级,总共30多人,一半以上都能得到奖励。可拿什么做奖品,却让朱敏才犯了愁。只买文具盒、作业本、铅笔、橡皮擦作为奖品,实在是没有新意。思前想后,朱敏才决定,除了文具,还得买点儿洗发露、指甲刀以及给女同学买梳子。因为他和妻子所教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孩子,生活条件普遍很差,他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像城市孩子一样,从小就养成注重个人卫生的习惯。为此,他从自己的退休金中拿出800元钱,专程跑到遵义市区考察一番,给孩子们批发回来一大包品质上乘的奖品。

朱敏才夫妻的事迹感染了很多人,借助互联网这个强大的交流平台,他们于2007年底成立了“贵州退休教师赴山区支教”公益项目,号召省内的退休老师到偏远地区发挥余热,并得到不少热心老年人的积极响应。

在夫妻俩两年的共同努力下,复兴镇第二小学的孩子们英语成绩突飞猛进,不少学生都考入了当地最好的初中。后来随着三名支教老师的加入,这所学校的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我们的支教目的是雪中送炭,不是锦上添花,哪里条件艰苦我们就去哪里。”孙丽娜说。2008年,夫妇俩听说贵州兴义市尖山苗寨小学条件特别艰苦,非常缺老师,便决定“上尖山”。

尖山有贵州的“小”之称,海拔1300多米。全村70多户人家,每家背7000斤石头,才盖起来一座“袖珍小学”。两间教室不通电,窗户上连窗框都没有。

尖山小学的孩子们,原来只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课,朱敏才夫妇到来后重新给他们排了课,加上了英语、体育和音乐。因为年级多、老师少,两位老人成了“顶梁柱”,从早上7点到下午5点,课程表都排得满满的,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这对年过花甲的老志愿者,通过他们的广博知识和阅历,为眼界狭隘的苗乡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广阔的窗口,让他们知道重重山门阻隔之外的首都北京是何等繁华,佛国尼泊尔和神奇的非洲大陆,又是什么样子。“长大了我要出国留学,还要拿朱老师说的奖学金!”一个留守女孩在她的作文中写道。

朱敏才发现这里的英语教学都是“哑巴英语”,没有口语练习,于是承担起了口语教学的工作。他还编写了9万字的教材,培训全镇的中小学老师。

学校将原来的教师办公室一隔两半,外面作了老师办公的地方,里面就是这对“前外交官夫妇”的卧室。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夫妇俩一个月下山一次,走三四个小时的崎岖山路到城里洗澡、购买生活用品。

在远离繁华都市生活的支教生涯中,朱敏才并不缺少生活乐趣。他自创健身棍法和中药保健养生法,并爱好摄影和制作视频文件。朱敏才削了30多根木棍发给学生们,以备他们防身之用。因为上学路途遥远,而且路上杂草丛生,经常有恶狗甚至毒蛇出没,身兼体育老师的他,还传授给孩子们一套自己独创的“尖山棍法”,“拨草觅路”“大圈棍”“雪花翻飞”……这套棍法共有36个招式。一根普普通通的木棍竟然有这么多种玩法,既能强身健身,还能打狗自卫,孩子们感觉十分新鲜,也学得很快。

消息渐渐传开后,连当地一些常年腰酸背痛的老农民,都开始向朱老师取经。于是朱敏才又向当地人传授他创造的“木棍敲打保健法”,用木棍轻敲身体,以打开穴位、舒筋活血。

在尖山苗寨,孩子和大人们极少有人照过相,爱好摄影的朱敏才给全寨83户400多人都留了影,并去相馆冲洗出来送给他们。

“走教”9年,获封“中国最美乡村教师”

发展到2010年,苗寨的学生们除了会说普通话,还能以简单的英语交流,某个学生在音乐课上被挑选出来唱歌跳舞时,再也不会羞得抬不起头了。唱着《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让我们荡起双桨》……每天,山路上常常会传出孩子们欢快的歌声。

不久后,河南一对大学生情侣在网上联系到朱敏才,表示毕业后愿意接过他们老两口手中的“火炬”,照亮尖山苗寨孩子们的求知路。这让朱敏才夫妇感动不已。2011年初,这对大学生志愿者来到了尖山小学,朱敏才夫妇也要离开这座袖珍学校了。两位老师走的那天,全校的孩子们冒着冷雨,一边哭一边唱着《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啊,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就这样边走边唱,100多个孩子走了4小时山路,把朱敏才夫妇送到了山下的车上。

趴在车窗上,朱敏才和妻子老泪纵横地与孩子们挥手,挥手,直到客车把那群山里娃远远地抛在原地……一瞬间,这对老夫妻的心仿佛被掏空了。

这种温暖又感伤的离别,在朱敏才和孙丽娜这对“走教”老夫妻身上,已经发生过四五次。从2005年到贵州支教开始,夫妇俩就像两块“革命的砖头”,哪儿需要往哪搬:望谟二小、尖山苗寨小学、花溪孟关乡中心完小、遵义县龙坪镇裕民小学、遵义县龙坪镇中心小学,7年时间,夫妇两人的足迹走过了贵州5所乡村小学。看着所呆过的学校软硬件一天天改善,朱敏才夫妇总是会计算着时间,计划投奔下一个师资稀缺的乡村小学。

在尖山苗寨那3年,原本身体强健的朱敏才夫妇,严重“透支”了健康: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加上营养不良,造成孙丽娜的右眼几乎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医生已经不建议她继续治疗了。而且她体内重金属超标,扁平苔藓严重;“2012年我到北京医院做检查,医生说我的身体状况都可以办残疾人证了。”孙丽娜说。而年事已高的朱敏才,也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龙坪镇中心村小学是朱敏才夫妇如今支教的第5所学校。2011年以来,朱敏才在这里负责三、四、五年级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而孙丽娜因身体每况愈下,只好放弃教学,专门照顾老伴的饮食起居。

生活中的朱敏才沉稳,凡事极有主张,言语简洁明快。在采访中,很少谈及感情私生活,但每每说起“孙老师”,却又饱含深情。

“从小,我就对教师职业有好感,大学毕业后,我想去贵州的山区小学教书,但是阴差阳错,被分配到了北京。”朱敏才说:“虽然我的愿望没有实现,但我找了个小学老师当老婆,我觉得特别好。”说到这里,朱敏才望着妻子,妻子不说话,但眼中尽是会心的笑意。

2013年4月,北京一家企业给学校捐了20台新电脑,但没有电脑教室。于是,给学校盖一间电脑教室,就成了朱敏才夫妇的一大心愿。此外,学校食堂是一个简易棚,漏水,还会掉铁屑,他们还想帮忙为学校盖个食堂,建几间学生宿舍,让孩子们吃上可口、营养的饭菜,改善住宿条件。

2013年以来,朱敏才夫妇的支教事迹被热心人发到网上后,网友纷纷“致敬”。更有网友呼吁:“或许很多人不能像两位老人一样,抛弃一切去帮助这些孩子,但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为他们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就会形成一个爱心海洋。”得知朱敏才夫妇的事迹后,“阿里巴巴?公益天天正能量”基金破格对他们资助了10万元。学校的电脑教室有着落了,老两口开心不已。

自从支教后,朱敏才已经9年没有回过北京的家了,每年春节都在小学里过。孙丽娜因为身体不好,每隔两三个月左右回一趟北京,给丈夫和自己拿药,把家里能用的东西带去贵州山区。

“做参赞夫人很风光,是挺好的,但过这样的‘走教’生活,我也很幸福,因为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希望。尽管身体不好,但我们会一直干下去,直到爬不起来的时候。”

2014年8月,朱敏才夫妇荣获“第十届贵州都市年度人物”称号。9月9日,中央电视台“2014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上,这对感人至深的老夫妻,又获得了“最美乡村教师”称号。

最美乡村教师作文范文第5篇

乡村,是现代教育的发源地,那里有许多值得挖掘与传承的精神财富。徐其军,作为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拒绝了功利的价值判断和平庸的世俗追求,坚守着内心深处纯真的乡村教育信仰(本刊2010年第2期“成长故事”栏目曾予报道)。当我们有意“忽略”他独特的患病经历给我们带来的心灵冲击之后,更能阅读到他内心的梦想、爱心的力量、奉献的幸福。值得欣慰的是,这样的“苏派”乡村教师还有很多很多。对于他们的独特身份,我们不该居高临下地怜悯、同情,而应发自内心地尊重、敬畏。沈健厅长在2011年12月20日召开的学习徐其军老师先进事迹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给我们以深远的启示。且让我们铭记海德格尔的那句劝告:让我们抛开这些屈尊俯就的熟悉和假冒的对“乡人”的关心,学会严肃地对待那里的原始单纯的生存吧!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系列报道之二

叙事

一个教师的乡村教育信仰

――记南京市竹镇中日友好希望小学教师徐其军

本刊记者蒋保华

秋风萧瑟,落叶飘飞。汽车蜿蜒在群山之中,几小时后,终于抵达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中日友好希望小学。一下车,立刻被久违的乡愁和美好的童年记忆包围着。村里的娃娃们跳着橡皮筋、踢着毽子、猜着拳……虽然衣着朴素、满脸稚气,却自由自在、欢声笑语,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弥漫着山岚的氤氲。

迎面走来一位“最美丽乡村教师”:质朴无华的外表,腼腆淡定的神容,即使身体消瘦,面色昏暗,也不失“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的谦谦君子气质,他就是我们今天要采访的主人公――徐其军老师。

我的乡村,我的梦

乡村,一个略显沉重的字眼,开始逐渐淡出时代和媒体的视野。有人以为,它代表着贫穷、闭塞、保守、愚昧,于是避让、拒绝、逃离;有人以为,它代表着诗意、温情、古朴、恒远,于是向往、爱恋、回归。在徐其军老师的心中,“乡村”无疑属于后者。

1977年4月,徐其军出生于六合区泉水乡四合村,这是南京市西北角最偏远的一个山村,交通闭塞,鸡犬相闻;经济落后,邻里相亲。徐其军在这里度过了温情脉脉的童年。村外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是山村与外界沟通的唯一通道,徐其军从这里走进止马岭旁的枣林小学就读。小镇上流行着一句顺口溜“家有一缸粮,不来‘枣小’上”。因为这是六合最贫穷、最偏远、规模最小的小学,校舍破旧,教具简陋,而且只有五名农村民办教师。徐其军的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境贫寒,生活困苦,兄妹三人常常缴不起学费。幸好当时遇到通情达理的黄老师,允许缓交,待收成季节卖粮了再补齐。可有些邻居孩子就没这么幸运了,几个非常聪明的童年伙伴因此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永远留在了大山深处。这些老师虽然学识不高,但种过庄稼,特别能体会“要那么收获,先那么栽”(语)的道理,他们对待学生犹如农夫对待庄稼,爱得自然,爱得无私,爱得有法。在日常教学中,他们也遵守天时,遵循天性,呵护生命,守望成长。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时空里,一起阅读着、游戏着、探究着……这段幸福快乐的六年小学生活,伴随着“寒门难出贵子”的酸涩记忆,让徐其军在毕业时就种下了“回到乡村当一名教师”的梦想。

1994年,正值中等师范最为辉煌鼎盛之时。徐其军以超出全区最好的六合一中录取线27分的中考成绩,考进了溧水师范学校。这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家境的选择,更是夙愿的兑现。如此可以更早地扎根山村,走进教育,将自己所学所悟惠及山里的娃儿。在三年师范生活里,他常常会想起山村的孩子,他们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条件,周围的文化氛围,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和城里孩子的差距都非常悬殊,自己虽然无法改变大环境,但可以改变小环境。将来自己一定要尽绵薄之力,牵引这些娃儿到“山的那一边”,一起欣赏心灵的日出。

1997年,即将毕业的徐其军因文学功底深厚,基本功扎实而被学校推荐去南京晓庄师范继续深造。徐其军想起这将意味着山里的娃儿要再等他两年,意味着将来可能被分配在城里,于是,他果断而委婉地拒绝了。因为只有回到大山里,他的内心才能安宁。徐其军听从了山里孩子的呼唤,听从了心中梦想的招引。于是,风华正茂的他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回到大泉湖畔止马岭下的枣林小学。他说:“人人都不到偏远的地方去,那里只会更糟糕。留在城市,改变的只是我一个,回到大山里,能改变很多个‘我’。我是从枣林小学出来的,那里有渴求知识的山里娃,山区太需要对农村孩子有感情的老师了!”

虽然当年未能遂愿,泉水乡中心小学因扩容缺少英语教师,徐其军最终被分配在了那里。但在2000年,他终于如愿调到枣林小学这个“教师梦”开始的地方,终于有了一块属于自己心灵的教育土地。有了这块“土地”才有了人生的价值,才有真正的灵魂,才可以把自己的爱心和教育的种子一起种进山村娃儿的心田。他坚信,哪怕只埋下一粒种子,也总有生根发芽的机会。

徐其军的到来,改写了枣林小学的历史,他成为该校第一个“正规军”,执教五年级语文、英语,兼班主任。如久在他乡的游子,终于“归园田居”一般,徐其军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与枣林小学的生命相遇,与山里娃儿的灵魂晤对,是何等幸福的事儿!油然而生出何等的生命能量!平日与学生畅游课堂,大鱼前导,小鱼尾随;假期与娃儿游戏山林,风乎舞雩,咏而归。备课、批改、谈心、家访……徐其军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却也怡然称快,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了这些山娃儿有明亮的未来,自己苦点、累点值得!正是这种坦然和满足,他才能从容地行进在乡村教育的深处,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他常常想方设法丰富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内容,提升学习能力,还经常利用进城办事的机会,自费购买学习资料给孩子。通过参加县区作文、演讲等竞赛,为这些深居简出的山里孩子找到自信,看到更远的地平线。

我的讲台,我的命

甘地曾说:“就物质生活而言,我的村庄就是我的世界;就精神而言,世界就是我的村庄。”徐其军满怀着浓郁的乡愁和对乡村教育的挚爱,回到自己充满温情与敬意的精神家园――枣林小学。此心安处是吾乡,徐其军在乡村教育这块幸福的自留地上,找到栖息灵魂和双足的地方,从此不再是大地的“异乡者”,也不再“生活在别处”。正是这种纯净、崇高、敬畏与恒心,徐其军每天和山里的娃儿一起,过着宁静、简单而快乐的山村生活。

然而,这又是一个考验人的灵魂的时代。2002年,25岁的徐其军乡村教育事业风生水起,也将收获甜蜜爱情的果实。婚检时,医生意外地发现,徐其军由于长期劳累过度导致肾衰竭,加上没有及时治疗,已并发尿毒症。更可怕的是,先天基因排列紊乱,要找到匹配的肾源置换难于上青天,只能以药维持,生命最多还能维持两三年。面临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徐其军崩溃了、绝望了,甚至有点歇斯底里。过往的一切追求,山盟海誓,此时都化为乌有。万念俱灰的他,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把多年来凝聚自己心血的读书笔记、发表文稿、获奖证书全都焚烧成灰。看到火烬在眼前慢慢熄灭,他似乎感觉自己的生命也在慢慢终止,被无边的黑暗吞噬……

生命需要信仰,它是灵魂之乡的一种亮色。有了这么一点亮色,当我们遇到沉重黑暗的东西时才不至于走向绝对虚无。生存,还是毁灭?徐其军遭遇到自己生命最为黑暗也最感虚无的时候。然而,他对乡村教育的守望,对山里娃儿的挚爱,给他的生命带来一丝亮色,让他超越了巨大的恐惧与无尽的痛苦,获得继续生存的理由与勇气。他说:“从来看望我的孩子那充满渴望的眼神里,我看出他们是多么地需要我。能和学生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我就是死,也要死在讲台上。”这既是他的自我救赎,也是他的“凤凰涅”。当死亡的阴影突然落在徐其军无边的灵魂畏惧之上时,他清晰地看见了自己的生命是怎样地超越阴影,又是怎样地终结悲伤,于是他更加地热爱自己的生命。他想,既然生命的长度无法延长,那就拓展它的宽度;即使短暂而不可逆转的生命注定不能灿烂辉煌,那也力求以自己的一点星星之火,去点燃孩子们求知做人的明灯!在经历了近两个月的痛苦折磨、抉择、历练之后,他和未婚妻解除婚约,重新回到讲台。

重返校园的徐其军,深知属于自己的日子已经非常可怜。可他已经从生命的废墟上挺立起来,越是逆境在给自己做减法时,越要想着给自己做加法,和时间赛跑,向生命挑战!他忍受着巨大的病痛折磨,踏刃而起,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教语文、英语、音乐,一周十九节课。他要把自己的生命全部奉献给山村教育,时刻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幸福时光。病情越来越恶化,他的听力、记忆力日趋下降,头发大面积脱落,每早起床很是费力,得折腾十多分钟,平时二十分钟的上班路程,现在步履蹒跚地要花上一个多小时。上课经常疼痛难忍,只好一手扶着黑板,一手撑着讲台。虽是如此,徐其军依然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教学质量始终名列前茅,管理工作更是细致入微。

2006年10月,徐其军终于到军区总医院接受系统治疗。手术之前,当医生让他选择血透还是腹膜透析时,徐其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虽然这种方式需要无菌环境,极易感染,但可以独立完成,不会耽误自己的教学。徐其军必须每天两次将两公斤的药水注入体内,隔四小时后再将代谢出的血水放出。每天经历体内生命的“轮转”,徐其军逐渐退隐自己的心灵,保持精神世界的宁静一隅。

2007年六合区进行乡村小学合并调整,枣林小学被“消失”了。被安排到竹镇中日友好希望小学的徐其军,既为山里的娃儿有了更好的成长环境而欣喜,也为他们能否适应、融入新的集体而担忧。他一直牵挂着原来班级的十六个孩子,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新的学校,徐其军依然忘我地投入教学,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一起奏响生命的交响乐。即使在2011年3月份换肾手术之后,一有老师外出参加培训或会议,徐其军就会主动要求代课。

在徐其军的宿舍,我看到他正在阅读的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这是一本让许多人灵魂得以安顿、心灵变得纯净高贵的书籍。徐其军划下了这样的句子:“不要再随便地游荡,因为你将面临自己记忆力的衰退,……那么抓紧你前面的最后一些日子,丢开无用的希望,来自己援助自己,如果你完全关心自己的话,而这是在你的力量范围之内的。”对徐其军而言,拯救自己生命、安顿自己灵魂的最好方式,就是栖息在乡村里,坚守在讲台上,生活在孩子中。在他看来,“活着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找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去做。离开了讲台,我将失去生命的全部意义”。

我的学生,我的魂

当今,日新月异的生活正逐渐淹没着人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寻求,即使在有着“象牙塔”美誉的校园也开始“倾斜”。而徐其军作为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却能如西西弗斯般不断追寻着内心的信仰。

徐其军内心深处存有的信仰是什么?是对乡村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是对山乡学童的炽热情怀。这是一种来源于他内心深处的召唤,而这种召唤使得他每天身处在乡村教育的情境中,总能真诚地谛听来自生命最本真的悸动和低语,和山村的娃儿们一起享受温暖美丽的精神文化之旅。“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这里没有耳提面命的疲惫,没有自欺欺人的虚伪,徐其军和孩子们的内心都向着真、善、美敞亮着。他说:“能跟孩子们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教书是治病良药,站在讲台上,活着才有意义”。徐其军正是在这日渐清晰而坚定的人生目的的探寻中,拥有了一颗高尚睿智的心灵,一种博大纯净的精神,一份真诚温润的情愫,一种高贵雅致的人格。

乡村家庭大多家境贫寒,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青年家长们开始大量涌入城市打工,留守在家的儿童成了徐其军新的牵挂。对于这些孩子,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做人的常识,甚至还要为他们的生活排忧解难。每届学生进班后,徐其军都会利用周末或节假日,自带干粮和开水,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地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徐其军认为,教育之爱,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从无条件地接受孩子开始。班上每个学生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谁是孤儿、谁是单亲子女、谁是留守儿童,他都知道;谁烦了恼了落后了,他也都清楚。孩子们常常像小鸟儿一样围在他的身边,缠着他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2011年4月23日,得知教过的几个学生要参加初三英语考试,徐其军从医院偷偷地乘车来到竹镇民族中学给他们鼓劲加油。学生回忆说,“当时徐老师戴着大大的口罩,挨个儿跟我们讲解注意事项,进入考场时还冲我们做了一个要自信的手势”。

童年捉襟见肘、家徒四壁的生活记忆,拖延学费、食不果腹的难堪经历,让徐其军常常默默地对贫困家庭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虽然自己只有千元的月薪,还要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日子过得相当窘迫,但一听说学生中有兄弟俩的父亲病故,母亲出走,家里还欠着巨额债务,眼看就要辍学时,他还是硬挤出钱来接济他们,直到毕业。徐其军还利用各种机会,给学生们买回文学、科普、社科以及其他书籍,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抽空分批带学生们到城里,让他们看看山外的世界,激发学习的动力。其实,徐其军家里至今仍然很贫困:几间普通的平房,一个碗橱改成的书橱、一张堆满书籍的小方桌、一台只收到一个频道的八十年代生产的十四英寸熊猫牌黑白电视机……然而,徐其军的内心却很富有:有自己挚爱的事业,有自己欣赏的学生。

徐其军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乡村的孩子们,孩子们也用生命温暖着徐其军。在他生命最低谷的时候,孩子们对他的期盼、对知识的渴望鼓起了他活下去的勇气,获得了生命的力量。学生是他的救命草,是他全部的精神寄托。有个学生发来这样的手机信息:“爸:不要这样。在人生的道路上,生活与命运也许不公平,但只要心中充满希望,凭借自己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不断地去努力,生命就会创造奇迹!对吗?”有的时候,孩子们看到徐其军面色不好,就会走过来给他擦擦汗,捶捶背。换肾手术之后住在无菌隔离病房时,一个已经升入高中的学生来看望他,将一张写着“徐老师加油!”的纸条举在窗前。这些不经意的话语,细小轻微的动作常常震颤着徐其军的心弦,给了他莫大的精神鼓舞和前行的不竭动力。学生成了徐其军魂牵梦绕的孩子,他说:“我最应该感谢的就是自己的学生,我和他们血脉相连,亲得就像一家人。如果不能让我站在讲台上看到自己的学生,那才真的是要了我的命啊!”

淡淡斜阳中,我们驱车离开了徐其军,走出了大山,迎来了都市滚滚的车流。我想起了托克维尔的一段话:生活不是苦难,也不是享乐,而是我们应当为之奋斗并坚持到底的事业。徐其军从教十几年来,虽然命途多舛,但始终扎根在乡村教育的生命林子里,与孩子们一起追随内心,相互取暖,守望未来。其实,只要我们用信念和生命坚守讲台,如证严法师说的那样“有愿,立志,力行”,不断提醒自己的信仰,不断揣摩自己的灵魂,我们的乡村教育一定能迎来“放牛班的春天”!

观点

源自坚定信念的大爱

杨瑞清

徐其军老师虽然身患绝症,却谱写了壮丽的人生乐章。是什么力量让他创造了奇迹?是爱!徐老师用爱的力量拯救了自己的灵魂,用爱的力量拯救了自己的生命,用爱的力量为创建南京教育名城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徐老师爱孩子,爱教育,爱乡村,爱父母,爱女友,也爱自己。他的爱,是真爱,是会爱,是大爱,是自爱。当我读到徐老师日记“枣林小学的孩子们,在我不多的日子里,我爱你们”,禁不住热泪盈眶!因为爱得真,爱得纯粹,所以徐老师孱弱的身躯释放出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感动了无数的生命,激发了无限的能量,也使自己赢得了尊重,赢得了抗击病魔的巨大力量。

无论对于国家、民族、事业,还是对于个人,信念都是极其重要的。徐老师爱的力量,来源于他内心坚定的信念。用他自己在2008年“周涛说故事”访谈节目中的话说,他觉得这样做“舒服”。是的,徐老师用生命诠释了一种人生观,一种价值观:人,活在信念中,活在“梦想”“希望”“意义”“价值”“盼头”“理想”中,就能得到精神力量的滋养,就会真正觉得“舒服”。

我们要学习徐老师这个典型、这个模范,我们更要看到一个健康的徐老师,一个自在的徐老师,一个专业获得更大发展的徐老师,一个淡泊平凡的徐老师。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行知小学)

责任担当之路上的坚毅人格

丁伟明

在社会转型、价值多元的时代,在建立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呼声、成为刚刚召开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要主题的时刻,徐其军以其事迹启发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他曾放弃读当地最好的高中,而选择读师范;放弃被推荐继续深造,而选择去最偏远的山村小学任教;当他得知自己患病时放弃了姻缘,而选择了把幸福留给他人。这些选择,隐含着他崇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当今,教育越来越关乎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幸福,优质教育越来越成为百姓的诉求,由此,教育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大。教育者应该如何担当?徐其军告诉我们,教师的责任是关爱学生,改变儿童的命运。徐其军主动选择到条件最艰苦的乡村小学任教,主动担当为把“牧童引向山外”的“吹笛人”,这是热爱家乡、热爱学生的体现,也是追求教育公平的体现。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学习徐其军,要把增进公平作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办好每一所学校,关爱每一个教师,发展每一个学生。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并在的充满变革的时代,特别需要坚毅的人格。徐其军身患尿毒症、肾衰竭,他痛苦过、彷徨过、颓废过,但内心强大的他,凭着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凭着对教育事业的钟爱,最终坚毅地站了起来,诗意而幸福地挺立在他喜爱的讲坛上。这种坚毅是我们在人生和事业旅途中克服艰难险阻的需要,是提升生命质量的需要,是成就伟大事业的需要。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局)

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

窦平

走近徐其军,我们不禁要追问:是什么让在校期间表现突出的他放弃了被推荐继续深造、留城工作的机会,来到条件相对落后、师资不足的乡村小学任教?是什么让他在药物的作用下听力、记忆力不断下降,还能强忍晨吐,坚持上课,心系他的学生们?是什么让他放弃了医院透析,果断地选择明知道易感染的自我腹膜透析治疗的方式?这一切都源于他对教育理想执着追求的信念!他像苦寒中磨砺出的梅花,以坚定的信念,克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拖着病躯在讲台上一站就是十多年。正是这种信念,让他用顽强的生命力,筑起一道意志的“长城”,在与病魔的斗争中、在与痛苦的抗争中、在与死神的赛跑中,以一个精神巨人之姿,屹立不倒。有人要为他捐款,他却说:“你们不要为我捐款,如果一定要捐的话,就给学校的孩子们捐点书,或者教学光盘,因为山村的孩子太缺书了!”他心里总是想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即便是生命如同风中之烛,他最关心的依然还是孩子们。在饱受煎熬的日子里,他选择了孩子和讲台,他对学生们的爱是无限的,更是伟大的。他情系学生,大爱无言的红烛人格被人们赞誉为“山村中最耀眼的红烛”,他为农村的孩子们燃烧着自己的生命。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

书写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笪尚花

在徐其军的身上,我读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责任与爱心。我们该如何像徐老师那样,去书写属于自己的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像徐老师那样坚定信念,拥有博大的教育情怀。“我想快点好起来,尽早回去给孩子们上课!”徐老师朴实的话语充满教育的情怀。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我觉得,这是对教育理想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是对莘莘学子的炽爱情怀!在他的内心里有着一股坚强的、足够支撑自己面对一切困难的力量,激励着他一往无前、创新实干、追求卓越!

像徐老师那样志存高远,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我从来没有想过做英雄,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做着琐琐碎碎的小事情……”徐老师坦诚的话语展现出他伟岸的师表形象。是的,小学老师的工作是琐碎的,但就是在那平凡的小事里,我们将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展示给学生,以真求真,以善求善,以美求美。

最美乡村教师作文范文第6篇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教师一生,与花相伴》。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叶的事业,教师的一生,与花相伴。与花相伴的一生,富有诗意而美好。

当我的演讲稿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了在今年教师节晚会上让我热泪盈眶的一个平民英雄教师——殷雪梅老师。殷老师是江苏金坛市城南小学女教师,20xx年3月31日,殷老师为了拯救身后的她的学生稚嫩的生命,张开双臂,用身躯阻挡着卤莽而来的小轿车……25米,整整25米……小车把殷老师撞出去25米……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生活、热爱、奋斗、奉献了的……殷老师52年的生命历程,嘎然跌倒……在殷老师的追悼会上,10万名各界群众挥泪送别,被她救下的孩子跪在地上,泪流满面,他们深深地在呼唤:“殷老师,您快回来啊”,“殷老师,我们想您了”,“殷老师,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殷老师唯一的爱好就是养养花,但是她实在太忙了,即使是养花,也是挑选那些容易伺候的花,像吊兰、君子兰之类。殷老师最喜欢的歌就是那首《丁香花》,在教师节晚会上,当这首歌响起时,电视机前的我仿佛看见在一片花丛中笑脸绽放美丽异常的殷老师:“那坟前开满鲜花是你多么渴望的美啊,你看啊漫山遍野,你还觉得孤单吗?你听啊有人在唱那首你最爱的歌谣啊,尘世间多少繁芜,从此不必再牵挂……”

如果说殷老师是一朵花,那十万百姓的送别就是一只生花的笔;如果说殷老师是一片绿叶,那她用生命和爱铸造的叶魂在千万人的心中都树立起了一座坚固的丰碑,成为了我们所有这些为人师者师德师风学习的楷模。

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吧。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去精心地培养学生,只有爱得深,才能更认真、更耐心、更细心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出自个人的恩怨,而是出自社会的需要、教育的需要。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是与教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紧密相连的。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才是合格的教师.

我来自一所再普通不过的乡镇学校——雁江区保和镇初级中学,但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绿树成荫,一尘不染,鸽子在操场上散步,燕子在天空飞翔。我们学校老师形成的教风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校如家,爱生如子”。

黄万华老师是我们学校德高望重的数学权威老师。他每天在学生上早自习的时候便到校了,坐在办公桌前,边写边算,头上的日光灯雪亮雪亮,他的鼻梁上架着深度老花眼镜,有时手里还拿着馒头啃着,有一回我看见他馒头上还有墨水。这一幕,印在了我的心中,也铭刻在了学生的心中。我和他教过一个班,学生在周记和作文里流露出了对他无尽的敬意和无限的爱戴,他是生活在花丛中的人。

学校有位女老师叫尹若英,她是两个初三班的语文老师,还兼任班主任,她的丈夫唐宗宾老师也在我们学校,他是一个初三出口班两个初一新生班的外语老师,在这学期开校的第一周,他们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回家吃饭,虽然从家到学校只有十分钟左右的路程。没有办法,他们只好把电饭堡搬到了办公室,并从家里带来了米,一日三餐就这样在食堂里打点菜凑合着,晚上十点左右才能回家。

学校罗容老师一天在下课聊天时说:“我们家大人都是班主任,孩子上学都是自己去的,早饭是一包牛奶一个面包,边走边吃,可能有时上学脸也没洗吧,老师都叫我们管管孩子的生活了。”我们心里都是一阵辛酸,也许保和镇中的孩子都是这样长大的。

这就是贫困中恪守信念的乡村教师,清寒中奋而思进的乡村教师!也许有人会笑我们傻,呵呵,也许我们是很傻,可我们问心无愧了!因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在这群优秀老师的熏陶下,我由一个懵懂的青涩的校园学生逐渐变成了一个合格的青年教师。我微笑着走到学生中间,传道授业解惑,成为了学生最为知心的大朋友,在和其他老师团结协作下,我们班学生今年考上了20名资阳中学。在毕业学生走的时候,他们跑到我的办公桌前,说:“老师,我们真舍不得你啊!”我心里真是酸甜苦辣味味俱全。教师节,我收到了学生寄来的贺卡,看到上面写道:“感谢您,我们最最温柔,最最美丽,最最文雅,最最高贵的大姐姐。”刹那间,我觉得自己成了世上最漂亮的人。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我感到自己是一个生活在花丛中的人。

最美乡村教师作文范文第7篇

一、节日抒怀情勃发――情感性整合

叶圣陶先生说:“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我们每年都有很多节日,而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主题与意义,教师充分利用节日开展实践活动课,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习作上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母亲节,我安排了一节活动课――《献给母亲的歌》。我先带领孩子回忆母亲为自己所做的点点滴滴,体会母亲浓浓的深情与辛劳,再通过实际行动感谢母亲。整个课堂,孩子们激情高昂:高唱母爱赞歌,朗诵母爱诗篇,制作母亲节礼物……大家在实践中享受节日快乐,体验母爱伟大。接着,我抓住这个情动的瞬间,让孩子们大声说出自己想对母亲说的话,最后再把自己所做的事情和所说的话写下来。此刻,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从实践中来,自然有话可说,有情可诉:“母爱如水般温柔,如春风般温暖……”“母亲,难忘您送儿上学路上的句句叮咛,难忘您为我熬夜织毛衣的疲倦身影” ……真可谓文思如泉,佳句迭现。

这样巧借节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激发学生将活动内化为语言,再现为文字,升华了情感,实现了实践活动与情感的巧妙整合,从而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活动中流泻真情,倾吐为文。

二、乡风沐浴满面春――体验性整合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为了让实践活动课“动”起来,让习作指导“活”起来,我把目光投向校外,投向田野乡村,利用广阔的天地,丰富的社会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并指导学生观察,训练学生写作。如在秋风劲吹,落叶翩翩时,我组织学生开展“采集树叶”的活动。不同的树叶,不同的形状、颜色,不同的凋落方式,给久坐课堂的孩子带来从未有过的新奇体验。孩子们兴奋地说着、笑着,相互攀比着谁的树叶最大,最美。因为亲自采集,观察也更细致入微,鲜艳如火的枫叶,枯黄若蝶的银杏叶,卷曲成螺的柳叶……大家都在炫耀“战利品”,我趁机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触摸的感觉这几方面说说树叶的特征和采集过程中的体会,再写下收集过程,尤其是寻找落叶时的心情和活动结束后的感受和体验。

走进自然,饱览无限风光,感受金秋魅力,体验自然之趣,为学生的习作大堤拓开了另一个决口,《秋天的树叶》的习作训练也水到渠成了。

三、手到擒来乐开怀――活动性整合

实践活动课可以突破书本的局限,引领学生参与活动,自主探究,丰富创作的源泉。如在“我最拿手的一道美食”活动课中,我先让孩子搜集家乡的特色美食。然后让学生学做一道美食介绍给大家。课堂上,大家兴趣盎然地介绍美食的制作过程,以及制作中的笑话,有的忘放盐,有的菜烧糊,大家说着、笑着、品尝着美食。最后,让学生结合“搜集――学做――品尝”的一系列活动,写下自己印象最深的环节。摊开纸,提起笔,孩子们脸上还挂着笑容,他们边写边交换阅读,交流心得,习作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快完成了。

类似的实践活动还有很多,如航模、卡片的制作活动、“我是校园美容师”的设计活动、“我为课文配插图”的绘画活动等,通过活动整合,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的欲望,也可以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实践过程中快乐地抒写文字。

四、隔雾看花境尤美――想象性整合

思维之花的绽放,离不开想象。幻想是孩子的天性,但想象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发掘,需要锻炼。通过想象类活动可以极大地丰富孩子的想象能力,譬如猜、编谜语,看线条想画面,听声音编故事等。其中孩子们最爱“听声音编故事”的活动。我戏称是“隔雾看花,水中捞月”,这反而更激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在活动中,孩子眼前没有实物,没有场景,没有人物,一切都只能靠从听到的声音里想象,然后编成故事。他们都希望自己的故事别具一格,希望自己的故事胜他人一筹,个个大显身手。孩子们从滴答的雨声中,听到了静谧的雨夜,稀疏的行人;从潺潺的流水里,听到了点点的灯光,听到了温柔的絮语;从悠扬的笛声中,听到了自然的美妙,牧童的悠然……学生通过听觉,想象情境,串编故事,再把故事生动地再现给其他同学。所有的人物、场景、故事情节都在孩子们口中,在孩子们富有想象力的小脑瓜中。“活动――想象――整合”,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课,激发孩子大胆想象,充分表达,最后自然下笔成文。

最美乡村教师作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这二十多个春秋,是我人生的七彩石,艳丽而厚重。孩子们一次次的挥手告别已使我眼角皱纹叠起,但我无怨无悔。身为人师,是孩子们清澈的眼睛和稚嫩的脸庞成为我前进的动力;是孩子们骄人的成绩和淳朴的话语,成就我今天的人格魅力,让我永远拥有一颗童心。我应该感谢我所教的孩子们,是他们淳朴的心灵滋润着我,使我远离世俗的浮华和骄躁,在自己丰腴的心灵的沃土上绽放出一朵朵淳朴之花,让这些淳朴的心灵成为清除社会渣滓和尘埃的主力军,让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作为乡村教师的我为了能达到教学目的,我在吃透新大纲新教材的基础上,发挥农村资源优势,拓展孩子们的视野,使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茁壮成长。

记得有一次我讲《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首诗时,我就利用广阔大自然作为我的乡土教材。这首诗是这样的: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

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美丽。

去吧,去聆听鸟儿间美妙的歌声,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让水灵灵的眼睛

去发现花儿的娇艳,草儿的茂密。

用小巧的耳朵

去聆听鸟儿的鸣叫,溪水的欢唱。

百鸟、树林要和你们联欢,

生活里充满了快乐和温馨。

大自然中的动物要和你们相聚,

请听一听他们心中的声音。

鸟儿说:歌唱吧,

唱出美好的生活,展现大自然的美好!

蝴蝶说:跳舞吧,

舞动我们的身子,舞出大自然的精彩!

去吧,太阳会身披金色衣裳,

给我们送去温暖的阳光。

去吧,月亮会身披柔和的光芒,

给我们留下香甜的梦。

我们走进了神奇的大自然,

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美丽。

去吧,去聆听鸟儿间美妙的歌声,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领悟这首诗,会写诗,我把孩子们领到了广阔的科尔沁草原上,这里不用站在高处,只要你极目远眺,就能真正领略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壮阔,这里没有高楼大厦阻挡你的视线,有的是庄子《逍遥游》里“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那种旷远天际间大气流动之状,这是久居城市的孩子们所无法领略的情致。再近观脚下,野花遍地是,黄色花和白色花居多,蜜蜂和蝴蝶在花间飞舞,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四溢的花香夹杂青草的芳香,时时抚摸着你的鼻骨,沁人心脾。一座座土丘上林带里,时时传来野兔求偶的声音和各异鸟鸣声撞击着的你的耳鼓,奏响大自然和谐的乐章!远处成片的向日葵花在向着太阳点头,表现自己谦逊的风骨。孩子们此时是大自然中最美的精灵,他们在绿色的地毯上嬉戏,驻足、放歌,完成我给他们留的作业。

1、记下你看到或听到的美好事物

2、把你记下的美好事物,请用你学过的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描述出来。

3、把这些美好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幅画面,看谁写的最精彩。

4、回家后写这次出游的感受。

孩子们玩累了,趴在草地上完成作业。争论着不同的植物都叫什么名字,爷爷妈妈爸爸都搬了出来,让我做裁判,我也不尽然。同学们记下了各色的花,各种的草,各种树木,流云,空气,太阳,蜜蜂、蝴蝶、蜘蛛、蚂蚁、盖盖虫、蝈蝈、蝗虫等等,野兔求偶的叫声,鸟鸣,不知名大鸟和小鸟,树下的各种菌类,有可吃的蘑菇,不可吃狗尿苔等等,这部大自然的百科全书一页一页翻动着,这是孩子们淳朴的心灵在流动,天籁之声。我们能不满载而归吗?

第二天我拿着教科书走上讲台,这里没有尖端的高科技多媒体设备,有的是孩子们用独特的审美视角观察的美好事物,稚嫩的声音,优美的语句在教室中流淌。我范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首诗,我抑扬顿挫,婉转悠扬的读书声和置身于大自然中孩子们亲身体验在教室交融,孩子们在诗海中徜徉,学会了写诗。

诗分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重复,从结构看是首尾呼应,从内容上看是深化主题。诗的题目是“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所以第一节是走进去大自然。

第二三四五节是领略大自然的美。

讨论后得出结论,所扑捉的事物有:百鸟的鸣叫,娇艳的花儿,茂密的草儿,欢唱的溪水,树林,跳舞蝴蝶,披金色衣裳的太阳,披柔和光芒的月亮。

这些词语用的好:"神奇、奇妙、美妙、聆听、水灵灵、娇艳、茂密、小巧、欢唱、鸣叫、联欢、温馨、相聚、披金色衣裳、披柔和的光芒"。

拟人修辞运用好:“去聆听鸟儿间美妙的歌声,溪水的欢唱,百鸟、树林要和你们联欢,大自然中的动物要和你们相聚,给我们留下香甜的梦。给我们送去温暖的阳光,鸟儿说:歌唱吧, 唱出美好的生活,展现大自然的美好! 蝴蝶说:跳舞吧, 舞动我们的身子,舞出大自然的精彩!”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的好处:生动形象,好像在和我们面对面的说话。

通过这节可学习,你们会不会写诗了,把你们昨天看到的听到事物用诗的形式写下来,作为我们今天的作业。从此以后诗的韵律在孩子们淳朴的心灵中流淌,成为他们抒怀一种方式。同时也写了这次出游的感受作文,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这就是淳朴教学的课堂魅力。

还有一次我要讲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此时正值秋季,我想给孩子们讲景物描写烘托作用,我们写作文时怎么运用好景物描写?这时秋风萧瑟,衰草连天,落叶飞舞,有的树干光秃,玉米杆、高粱杆、向日葵干干枯地矗立在地里,北雁南飞,这时我把孩子们带到原野,让孩子们捕捉事物,写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但你的心情不好的时候都选择什么季节什么事物,心情好的时候选择什么事物?同在秋季,丰收的喜悦场面能渲染什么氛围,衰草连天能渲染什么氛围?

第二天上课提问: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为什么选择秋天,扑捉大雁这个事物?我提示:汉朝刘彻《秋风辞》写到“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曹丕《燕歌行》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他们都是借助秋的悲凉来抒怀。王勃《滕王阁序》里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都是借迁徙的大雁都可以回家,都可以有获得自由,可自己孤苦无依,只有飘零在外的凄苦。可此时的作者史铁生又是怎样的心境呢? 讨论的结果是:二十多岁,蓬勃向上,充满雄心壮志大展宏图之时,他却得麻痹症,要永远坐在轮椅上生活,不能工作,他迷茫困惑,没有方向。此时母亲又患上肝癌就要离他而去,此时作者心境只能用秋的凄凉烘托,用“北归的雁阵”,来书写此时的心境,孤寂悲凉,孤苦无依。

同时也教会了孩子们在写作文时如何用景物烘托,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