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丽的天津作文

美丽的天津作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美丽的天津作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美丽的天津作文范文第1篇

一、诗意盎然的文化类素材。

在文化长廊里,不管是《诗经》乐府,还是唐诗宋词,均异彩纷呈,绚丽夺目。纵观全国各地的中考满分作文,以语文、阅读、诗词等作为题材的文章,占据了很大分量。像《我与汉语有个约定》《我的书卷情怀》《阅读,给我不一样的幸福》便是突出代表。欣赏下面这样的材料,你定会不由得惊叹:“真美!”

渐渐地,我向这方天地靠近,开始用思想去触摸诗词的温度。“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文字热烈,激荡着华夏儿女的心;“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文字清凉,带给人满心的恬静;“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文字温暖,让人周身充满着阳光的味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文字冰冷,震撼着每一个国人的良知。在这方天地中,我目睹了历史的浮沉变迁……(节选自北京考生《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

阅读《史记》,我学习司马迁的执着;阅读《唐诗三百首》,我学习诗人的豁达;阅读宋词,我体味词人的家国情怀;阅读明清小说,我走进普通百姓的心灵世界;阅读《老人与海》,我明白“你可以将我消灭,却永远无法将我打败”,那是一种不肯屈服的情怀。想一想,面对美景,吟诵几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之类的诗句;面对生活,发表诸如“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之类的感悟,全凭它们的陶冶。丰富的读物,让我的心灵在文化的甘露中悄然绽放。(节选自天津考生《我心灵的甘露》)

正如北京、天津这两位考生,同样写自我类考题,他们能够取材于诗词世界,于是写出的文章效果截然不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此类作文引用的或许是流传千古的诗词,描写的或许是千年之前的人物,但文章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考生自己。我们要学会透过真切的故事与感悟、表达自我的诗意生活与文化情怀。尤其是引用诗词,不能出现错误。

二、底蕴丰厚的历史类素材。

写作议论文时,同样的论点,用身边人物为证,自然会缺少说服力;用古代名人的事例带出,则有如撞钟鸣鼓,振聋发聩。这些历史人物,无论是他们的精彩诗文与人生经历,还是他们的美好追求与辉煌成就,均能收到以一当十的论证效果。纵观历年中考满分作文,此类素材一是作为论据引入议论文,让文章呈现充实之美;二是通过想象的方式,还原历史故事,让文章呈现材料之新。下面两段素材便很精彩:

素材一:鲜血从虞姬苍白的肌肤中流下,开出绝艳的玫瑰,在那团红色中,虞姬的眼神绝望而又饱含期望,手指如丝绸般滑落。项王一手托着虞姬,单膝跪下,一手将剑深深地扎向泥土,看着虞姬渐渐暗淡的眼神,他仿佛明白了什么。乌江亭长在旁劝项王快渡乌江。项王轻轻放下虞姬,突然起身,长剑直指青天。清风吹拂着他的长发,他的身影愈发显得高大威武。(节选自山东考生《不为那件事后悔》)

美丽的天津作文范文第2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作文。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镜将我们的视线引向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

镜子和男女友情是可憎的,因为它们使世界无限重复。

——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的感受是由世界的复杂、无限和重复而来。无限的重复意味着世界本有一种简单的形式,世界的历史无非是其重复。中国自古以史为鉴以知兴替的慨叹概由此来。这是一种望远镜式的观点,世界的宏大竟被人管窥的镜筒照见,我们生活于宏大的历史之翼下。

但纵是历史重复,我们每个个体无疑都是新的;生命的唯一性容不得我们将它视为重复的镜像,我们以显微镜俯察历史之翼下广袤的、琐碎的生活平原,最终坠入昆德拉那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

面对不得不选择的生命镜域,如何中和视野,如何避免远近交替的眩晕,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世尊曾对文殊师利打过如下的比方:世界好比一烛两镜。烛置于对立的两镜之间,镜像如博尔赫斯所言趋于无限。每一只火烛都穷其百变火焰飘摇,而当风扑灭火烛,则世界皆归于寂静。通向彼岸的路在言语之外,但我们的所知是可以略为言说的:我们的个体无不是烛,而世界所见无不是镜。则由此所生的婆娑世界既由我生,亦由我灭了。烦恼如是,名利如是,人生如是。

我们自己是投入世界的一道辉光。这唯一的辉光在世界中流转拆散,世界与个体的统一性由此存在。当我们以自己为光,便可知别人的反射无不是自己的镜鉴。我们经望远镜被扩成须弥,或经显微镜被视若芥子,被反光镜所折返和自视,被三棱镜所剖滤和条析,乃至被哈哈镜所扭曲和嬗变,无一不是揽镜自视,无一不是在发现他人的本质中正视自己,无一不是返观自照。

子曰“见贤思齐”,苏轼与佛印关于狗屎与佛的谈话,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古时县衙匾额上的“明镜高悬”,乃至尤奈斯库的《椅子》中无数坐着虚幻的人的木椅,无一不在言说返观自照的本质。见人即是见己,见世界即是见己,见己方能入人,见己方能入世界。

美丽的天津作文范文第3篇

一、联系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对某种事物的喜好并不是与生俱有的,许多兴趣是“引”出来的。要想让学生乐于写作,就必须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而如果学生认为自己能力有限,就写不好作文,缺乏自信心。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产生喜欢写作文的动力。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想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激起灵感的火花。如,为了让学生写好《我喜欢的一种游戏》,我让学生在写作前玩自己喜爱的游戏 ,然后让学生把游戏的分工、合作、过程、感受等写下来,有了这种亲身体验,学生乐此不疲!教师积极为学生创造认识事物的空间,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各种游戏活动,社会调查活动,班级管理评比,市场见闻心得等等,有了这样开阔的空间,学生提高了认识,言之有物,并乐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捕捉素材。

二、读写结合,提高习作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又说:“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读书。”《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教师要注意读写结合,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作文辅导,使学生从读学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课时,学到“草地上开满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我就给出几个话题让学生仿写。如:“农场的蔬菜可新鲜了_________”;“操场上可热闹了_________”等等,学生的兴趣很高,写出的片段都很精彩。再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让学生根据第二段仿写,“当时,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__________,”让学生通过对比写出,“我们的学习条件非常好_________”,这样学生既练习了总分的写作方法,又能受到思想教育,所以效果很不错。

又如《炮手》教学完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当军官们知道炮手炸掉了自己的房子,他们会说什么呢?学生同桌交流,再指名到台前讲。三年级的学生表演欲极强,上台讲的学生表演的有声有色、惟妙惟肖。学生兴趣浓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这个课文故事续写完整,以达到练笔的目的。

三、注重积累,丰富习作素材

1.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天津师大田本娜教授说过:“不要把孩子关在室内读书,要把儿童带到生活中,去引导儿童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在活动中、在观察玩赏中,自然有序地学习语文。”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挖掘素材,积累素材。例如带领学生参观自然景区,欣赏自然美;指导学生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白色污染……教师要启发学生做有心人,多看、多听、多想,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校园内外的小素材,指导学生观察要有序,观察要动脑。持之以恒,学生自会明白生活处处皆是景,生活处处可入文。

2.加强阅读,积累素材

阅读如蜜蜂采蜜,是积累语言的最好方法。著名作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爱好文学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可见,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健康书籍,对写作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教师应当从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入手,鼓励学生阅读积累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让学生间接地融入到多彩的生活中去感知生活,开发感悟生活的潜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功能,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熟读成诵;还要根据新课程推荐的优秀诗文和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并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养成摘抄优美词句,写读书心得,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的习惯。

四、评价反馈,享受成功的喜悦

美丽的天津作文范文第4篇

就拿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杨树来说吧,你是否细心地观察过它们?你知道树主要由哪四部分组成的吗?如果让你写写杨树,你又会怎样落笔呢?先来看看下面这篇习作吧――

校园中的杨树 李欣妍

我们学校可是百年老校,校园里杨树的树龄自然也很大啦,可能比我爷爷的年龄还要大呢!在学校操场的一角,就并排生长着五棵杨树,它们的树干很粗壮,两个小朋友都抱丕过塞。它们有多高呢2比三层搂还要高呢!

杨树的树皮非常奇妙,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图案和美丽的花纹。单说我们教室窗前的那棵杨树,在靠近根部的地方,印有一个类似蜗牛的图案,看着像是刻上去的。其实,是树自己生长出来的,非常匀称、漂亮。你在杨挝的挝王上刻主,第二年你再去看,你就会发现,你刻上去的字已经跟着杨树一起长大啦。②

再往上就是杨树的树冠了,浓绿的枝叶重重叠叠的,不留一点儿缝隙。假若你抬头向上看,绝对看不到一丝一缕的阳光。一阵微风吹过,淘气的叶子像一个活泼的小精灵似的,轻轻摇摆几下,脱离了枝条,随凰飘落。许久,它才落在了杨树的脚下,和它的同伴一同静静地躺在那里。我轻轻地蹲下身,拾起一片,真是出乎意料,它呈被虫子蛀光了,只剩下一根枯萎的茎。③

杨树下的叶子不是孤独的,因为它有杨树的陪伴。校园里的杨树也不甘于寂寞,它们招引来了喜鹊在它们身上做巢。清晨,喜鹊为它们唱歌。上课了,杨树听着我们琅琅的读书声;下课了,校园里满是我们的笑声。在午后的阳光中,杨树伴我们成长,是多么幸福啊!④

看完之后,你是不是觉得很有趣,很生动?其实小作者所观察到的事物,我们平时也都见过,有时也会在习作里写到。可同样的素材为什么到了人家笔下就那么生动呢?

小文通已经把小作者的表达秘诀标了出来,赶快来看看吧!

①用作比较的方法,可以让抽象的事物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但是要注意,一定要与我们熟悉的、具体的事物进行比较,否则别人看了会更加摸不着头脑。

②将自己的奇妙联想融入文中,会让习作充满情趣。

③让自己出乎意料的现象一定也会让读者出乎意料,这样的描述会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致,吸引读者一口气把文章读完。

④将自己与杨树的成长相联系,清新、自然的结尾读起来余味悠长。

我们第一次见到一个人、看到一株植物时,肯定会上上下下地打量对方。但这种初步观察、打量肯定是有一定顺序的。就一棵树而言,我们不妨采用由下而上的观察顺序,由树的根部写起,树根――树干――树枝――树叶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描写。要记得哟,这个观察的顺序就是你的写作顺序,有了一定之规,习作的结构才会比较完整。

“观察计”第二步:分解观察目标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分别对树的各个部分进行进一步观察了。这一步是“观察计”里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将我们看到的事物转化为笔下文字的关键一步。

观察妙招

观察的过程中,我们要调动多种感官,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去摸。如果是落在树下的叶子,捡起来,还可以用手去撕,你会有新的发现。

最重兽的一点是,兽用大脑去思考,去想象。

下面我们就按照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的顺序分别进行描写。

方法一:观察过程再现

把自己观察的过程、方法与观察后的发现、感想结合在一起写,可以使内容显得更加充实。同时,读者能够一边阅读,一边在脑海中浮现出作者描绘的画面,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

例文:我正想是近一些仔细观察这棵杨树,谁知脚下被什么东西一绊,差点儿摔个跟头。低头一看,原来是杨树的一些根须挤出了泥土,在外面。我仔细地瞧它,灰褐色,干瘪了。杨树下,高高低低,犹如游乐园一般。渐渐地,我俯下身子,竟然瞧见了一群蚂蚁在这里快乐地玩耍。看来,它们已经喜欢上这里了。

方法二:描写事物周围环境

例文:许多小虫手在杨树的树干上安了家,瞧啊,有觅食的小蚂蚁,还百即将冬眠的小蜗牛。不知什么时候,还长出了一些花形的小蘑菇。树皮很狙糙,但纹路很清晰。树皮裂开了大大小小的口手,在有些凹进去的缝隙间,出现了一张薄薄的蜘蛛网。听说这样的树上还百“毛毛虫”,夏天的时候总会不经意地掉在人身上。

(天津 佟雨璇)

这是一段描写树干的文字,但小作者并不只是描写树干,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还写了小蚂蚁、小蜗牛、小蘑菇、蜘蛛网、毛毛虫……你是不是感觉到了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突出了生活本身的天然情趣。

方法三:巧妙联想

例文:抬头望去,杨树的树枝也很粗,很长,很密。有的树枝形成了许多分支,像梅花鹿头顶上的角。树枝的表面略有些粗糙,有的病枝被砍断了,但砍断的地方竟然长出了新叶。

(天津 刘浩洋)

把句子写生动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是由细致的观察中生发联想。小作者由杨树枝联想到了梅花鹿头顶上的角,除此之外你还能联想到什么?赶快来写一写吧!

郁郁葱葱的树冠在夏日里铺洒下大片的浓荫,仿佛是(一把天然的遮阳伞)

秋天到了,微凉的秋风吹红了满山遍野的枫叶,一棵棵枫树红得那样热烈,仿佛是(一支支燃烧的火炬)。

方法四:动静结合

例文:杨树的叶手像一个大水滴,四周带百锯齿纹,由细细的叶柄支撑者。所百的枝叶都努力地向上生长者,一条枝干就能生长出数不青的细枝,难怪杨树会如此茂盛。杨树的叶子百翠绿色的,百黄绿色的,还百墨绿色的……一阵微风拂过,满树的叶子“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仿佛在演奏一段清脆的乐曲。

(天津 袁凡淇)

写杨树的形状、颜色,这属于静态描写;写风吹过时它发出的声音,这属于动态描写。一动一静,静动结合,让画面栩栩如生、有声有色。除了风吹树叶的声音,树还会有哪些动态效果呢?试着写一写吧。

美丽的天津作文范文第5篇

一、洞察命题趋势,把准高考脉搏

根据2013年江苏卷考试说明要求及典型题示例,结合话题作文、命题作文考查走过的时空特点分析,可以推断2014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将呈现如下基本走势:

1.保持延续性

时间上:全国统一命题时代,话题作文从1999年一直考到2004年,分省命卷初期两年大部分省份仍以话题作文为主,话题作文一统天下近八年之久。从2007年开始命题、半命题作文逐渐登上舞台,江苏持续考了六年,全国大部分省份也考了五年左右。近年来,新材料作文又走进命卷者的视野,根据相对稳定的特点,至少保证当前在校的初、高中学生适应某一作文题型考查的要求,预测2014年全国绝大部分省份仍将以新材料作文考查为重。

空间上: 2013年18道高考作文题,有17道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只有天津卷采用了半命题作文题型。这样的比例凸显出新材料作文的绝对主打地位,2014年作文命题可想而知。

为此,2014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必将绝大部分省份锁定在新材料作文上,还将在四个方面保持其延续性:

⑴命题原则:继续坚持“两个有利于”,即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指导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

⑵命题方式:继续采用给广大考生以广阔的写作空间、广大的发挥余地的开放式的新材料作文。

⑶命题范围:继续提倡“三关注”,即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

⑷命题要求:继续实施“四自政策”,即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2.加大开放性

2013年江苏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题目告诉我们是阅读材料,而不是依据材料。要求告诉我们是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增强作文的开放性,让考生有话说。

3.保留限制性

2014年高考作文将会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限制:

⑴写作内容的限制。提供考生的材料,总是多义的。但由于任何语言材料的存在,都有语境义和聚焦性,故考生在“自选”和“自定”、“自拟”时不能超出“材料”所指的“固有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⑵立意底线的限制。高考作文虽然要求立意自定,但必须是对真、善、美的选择,而不能是对假、丑、恶的选择。这些立意的底线并没有在文面上作出明文规定,而是隐含在材料的内涵之中,需要考生悉心揣摩。这是高考作文在立意要求上的新特点,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

⑶写作重心的限制。2013年江苏卷作文材料: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大家若有所悟,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材料提示我们写作的重心在材料开头和结尾概括性的语言表述中所体现的观点、态度,而不是材料具体阐释中某一句话所体现的观点、态度。

⑷文体要求的限制。材料作文虽说“文体自选”,其实对文体是有要求的,只不过不限定某一处,而是让考生自己选择而已。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符合文体要求”的项目,并且强调:“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2014年材料作文将会继续体现这一命题思想,以杜绝“非驴非马”的“四不像”作文的滋生。为此,广大考生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写作特长,强化文体的全“格”训练,一定要做到“写什么文体是什么文体”。

二、做好四种储备,积淀丰厚底蕴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缺少丰厚积淀的考生是无法写出情文并茂、大气磅礴的华章的。就考试作文而言,如下四个方面的积淀显得尤为必要。

1.素材积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生应该关注和留意以下八个方面的鲜活素材:铺叙美好的亲情和友谊;描摹美丽的景物和感人的场面;关注现实生活的热点;热爱有品位的文化艺术;省查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历练人生观念、思想方法;了解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展望、预测美好的未来。

2.情感积淀

“人间真情最具有穿透力和震撼力”,考生应该蕴蓄和勃发以下“五情”“五心”:“五情”就是“亲情、友情、师生情、乡土情、爱国情”;“五心”就是“把忠心献给祖国,把关心捧给别人,把爱心洒向社会,把孝心带回家中,把信心留给自己”。

3.文化积淀

“文化底蕴最能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和艺术品位”,考生应该抢占以下八个文化制高点:课本名篇;经典名篇;名人传记;经典影视;文化散文;鲜活时文;名言名句;睿智心语。

4.理论积淀

“理性阐发可以使文章染上浓烈的思辨色彩”,考生至少应该有如下十个方面的“理论武器”:实践论;矛盾论;方法论;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存在与意识的关系;外因与内因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主流与支流的关系。

三、强化五项训练,打造扎实内功

时下距离高考并没有多少时间,扎实地搞好以下五个方面的训练,对事倍功半地提升应试作文的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1.审题训练――立足准确,追求深刻

新材料作文试题结构由材料与要求构成。针对新材料作文这一设题特点,审题训练需要着力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⑴从概括性语句入手,审清思维模式――解决好“怎么想”的问题。

⑵从具体阐释语入手,审清写作重点――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

⑶从作文的要求入手,审清写作要求――解决好“怎么写”的问题。

2.拟题训练――立足醍目,追求夺目

“题好一半文”,虽然近年来的材料作文都要求“题目自拟”,但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作文的内容和技巧,也为了更好地吸引和打动读者和评卷人,考生应该拟出个生动贴切的标题。方法有:改装名作;嫁接术语;援引佳句;妙用修辞。

3.表达训练――立足通畅,追求文采

高考作文在审题难度降低以后,语言表达已成为作文评分的重要标尺。语言表达的训练首先要做到用词准确,造句正确,组合得当,上下衔接,语意通畅;在此基础上再追求一点灵动的文采。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的满分佳作,如下八法不失为连词缀句的妙招:

在朴素叙述中融进丰厚底蕴,在行文谋篇中输入情感血液,在遣词造句中加大情思容量,在理性思辩中高扬人文精神,在形象描述中飘逸诗情画意,在平实对白中闪烁哲理光华,在名著化用中浸透书卷气息,在连词缀句中尽展修饰魅力。

上述妙招只要借鉴得法,即使做不到“通篇大妙”,“时有”还是可望亦可即的。

4.书写训练――立足规范,追求美观

文面是给评卷人的第一印象,不仅在“书写”项单列评分,而且会给其他项的评分带来“隐性”影响。为此,应试作文的书写训练要着力注意以下四点:

⑴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⑵三不:不写错别字、潦草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用错标点,不乱写乱画。

⑶三适:快慢适可,大小适中,轻重适度。

⑷三要:时间要控制在50分钟以内,每小节前要空两格,字数要达到规定要求。

5.特长训练――立足高原,追求高峰

新材料作文的“四自”政策,给广大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思、才情、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此,广大考生必须在全面发展自己作文水平的基础上,打造自己的作文特长,这个特长可以是文体特长,可以是语言特色,可以是谋篇特色,也可以是博览群书的优势、理性思辩的优势、情感细腻的优势。没有全面发展的作文功底,就得不到基础等级的高分;没有个性发展的写作特长,就得不到发展等级的高分。何永康教授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

“总而言之,它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里徘徊了。”

四、关注热点,实施重点突破

根据多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试题的取材需要密切联系当前我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变化”的要求,笔者精选了以下八个方面的热点主题材料,以期为广大考生“临阵磨枪”提供一个相对科学的导向。

1.关注自我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为此,每个人都要有自我发展意识,“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协作,学会发展”将是这个世纪的永恒主题。

2.感受真情

亲情、友情、师生情、乡土情、爱国情是莘莘学子的五大情感支撑。广大考生要善于从平凡人、普通事中品尝真情,体味真爱,从而真实、真诚、真挚、真切地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感知、感受和感悟。

3.发挥想象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发展动力”,而想象正是创新的导航员。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应强化科学意识,打造思维基础,放眼世界,激情遐想,让天马行空的奇文妙章驰骋于无垠的科学星空。当然,想象、科学类作文命题的选材将趋于公民道德、未来世纪和现代科技发明的前沿成果。

4.探索发现

当前,研究性学习已全面“登陆”中学课程。从自然现象、宇宙奥妙、生命价值、治学方法到发现的精神、成功的艰辛、失败的教训、探究的苦乐等均有可能在作文考题中“闪亮登场”。

5.心灵感悟

无论是志向、理想,还是荣誉、名利,都是人类心灵的试金石。要关注生存状态,要体察民众情绪,要体味生命本真,要感悟人生真谛,要善于挖掘自己及周围生活中的闪光点、动情点、矛盾点、迷惘点,让我们的思想与时代一起发展,让我们的心灵与时代一起跳动,共同营造人类的精神家园。

6.情操陶冶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只有注重言行的修养、美德的陶冶,才能与“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时代主旋律合拍。

7.走近环保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然而土壤沙化、水源枯竭、空气污染、物种灭绝、沙尘肆虐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拯救地球迫在眉睫,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8.观察思考

美丽的天津作文范文第6篇

玩中长识 :别样的爱

张炀住在辽宁省盘锦市一普通民房里,爸爸张会祥毕业于河北科技大学环境与工程专业,目前在盘锦市双台子区双盛街道办事处工作,妈妈吴慧娟是盘锦市盘山县某中学的地理教师。

1995年7月8日,张炀在爸爸妈妈结婚后6年出生了,小家伙的出生,给全家人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欣喜。张炀出生后,在智力和其他方面,与普通小孩没有两样,不过,说话比一般孩子要晚,到上幼儿园的时候,说话还不利索。在这期间,有人好意提醒张会祥夫妇:“孩子的智商是不是存在问题?”但爸爸张会祥一直坚信,儿子炀的智商绝对没有问题。

为了让儿子快乐,张会祥每天下班后就带着炀玩耍,不过,爸爸张会祥很会带他玩,他会让儿子张炀在玩中长知识。张炀3个月大的时候,张会祥便从书店买来一些一面有图案一面有文字的卡片,先叫儿子看图,然后教他识字。小家伙也对美丽的图案很敏感,每次爸爸一拿出那些卡片来,张炀就手舞足蹈,特别兴奋。半岁左右,张炀便能识一些字了,尽管他发出的音质不是很清晰,但令张会祥和妻子非常高兴。接着,张会祥便找各种机会教孩子识字,有时候带孩子去公园,比如看见了老虎,张会祥不仅给儿子讲,这动物就是老虎,而且还教儿子通过标牌识字;还有的时候,就是去商店买玩具张会祥他先告诉儿子那玩具名称是什么,然后就对着玩具上写有的字样进行教育。

在这种玩的过程中,张炀增加了不少知识,到了2岁的时候,张炀就能够识字2000多个了。张炀这么小就能识字2000多个,在别的父母认为,孩子一定是个神童,可张会祥认为,张炀并非神童,只不过是他对孩子的启蒙教育稍早而已,还有就是他能让孩子在轻松的玩耍中学到知识。通过在各种环境中教育孩子识字,张会祥并没有刻意要求什么,比如,要孩子一定要学会某些字,他只不过是不想放弃一些对孩子有很好教育效果的环境,因为在一定的环境中教孩子去领悟学习相应的东西,更形象实在,不是那么空洞,只有形象实在的东西才能在人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便于记忆,张会祥还教给儿子归类记忆法,就是把相同类别的东西放在一起,这样在回忆的时候容易产生联想。张炀头脑灵活,没几下就把爸爸教的字给记住了。

能够识一些字后,张会祥就经常带着儿子去新华书店,选儿子喜欢的幼儿图书、刊物,对于孩子不喜欢的,他从不勉强。

炀3岁的时候对故事特别感兴趣,经常叫爸爸给他讲书上的故事。开始的时候,张会祥便仔细认真给他讲解,但每次讲完,张会祥就叫儿子炀复述,每次复述,小家伙都会绘声绘色地讲起来,样子十分可爱。张会祥认为,让孩子复述,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不过,一段时间后,张会祥就不再先给儿子张炀讲了,他要孩子先自己去读,可张炀由于有些字不认识,放弃吗?可张炀又不愿意,因为他很想知道故事里的精彩内容,这样好了,张会祥就教孩子查字典,炀学会了查字典,以后书中有不认识的字,就自己去解决了,这不仅培养了他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他的自学能力。

张炀进步很快,在4岁时,他已能通读《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了。张会祥见此,也没有任何惊喜,更没有及早把孩子送到学校去。

2000年9月,张炀5岁,那时候,爸爸张会祥认为张炀应该上小学了,于是带他到附近的小学去给报了名。新书发下来,小家伙特兴奋,拿回家就自学起来,爱不释手,不懂就问。几天后,数学就学完了,不到一个月,语文他也自学完了,在学校上课的时候,他就觉得无事可做。一天,他对爸爸说:“爸爸,那书上的东西太简单了,我已看完了。”孩子说这话时,张会祥有些惊奇,但他还是相信孩子所说的。为了确定孩子是否真的掌握了书中的内容,张会祥便把张炀叫到一边,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抽问,没有想到,张炀对答如流,这时候,张会祥才真正知道张炀的自学能力、记忆力过人。

教坛秘诀:因材施教

孩子拥有如此的天赋,难到也按部就班地从一而至吗?张会祥想了好几天,最后他认为自己对张炀应该因材施教,不能让孩子再继续上一年级,如果让孩子在一年级待一年,那简直是在白白浪费孩子的时间,与其如此,不如让他跳级,学习其他新的知识。不过,张会祥还是征求了张炀的意见,说打算让他去上二年级。张炀一听,乐极了:“爸爸,那很好,我喜欢上二年级。”主意倒是定了,可学校已开学一个月,而且这孩子只上了一个月的一年级,到那儿去插班呢?更何况学校的老师根本不了解张炀的情况,老师同意吗?针对这种情况,张会祥有些着急,他一边给儿子张炀借来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数学课本让他自学,一边想办法。最后,朋友向他推荐了当地一所叫魏家小学的学校。张会祥来到学校,将儿子张*炀的这一特殊情况向校领导做了汇报,没想到那位校领导非常高兴,并答应张炀直接插班到二年级,可二年级刚读了一个月,他又把二年级的语文数学给自学完了,这该怎么办?张会祥只好又去找,结果学校又把他安排到了三年级。这一下张炀在三年级读了四个月,但在这四个月里,他不仅学完了三年级本身的课程,还自学了四年级的课程。由于对老师所教的东西进行提前学习,所以,在新知识上,张炀比别的孩子似乎总了解得更多。在课堂上老师提问题,他总是第一个举手要求回答,还有的时候,他老是喜欢把一些老师还未教到的内容拿去问,这让老师很为难,因为老师们一般有自己的教育进度安排,不过,总的来说,不少老师还是很欣赏张炀的自学能力。

尽管张炀学习进度很快,但他一点也不觉得累,因为爸爸张会祥要求他学一会儿,玩一会儿,可以看电视,可以去和别的小朋友打打球、玩游戏。看电视能开阔孩子的视野,增长知识,也是学习之余的一种放松方式,所以,每天晚上中央电视台8:50的少儿节目,小家伙必看。

第二学期开学,张炀直接上了五年级,两个月后,他又去上六年级,在六年级读了完整的一年后,他初一上了半年,初二上了半年,初三上了一年。中考以后,张炀在爸爸张会祥的业余辅导下,学习了高中的主要知识,所以读高中时,他便直接上了盘山中学高三。

就这样,张炀在频繁的跳级中很快从小学一年级读到了高三。

张炀认为,这一切是努力的结果,自己并没有什么天赋,也并非神童,他只不过不想按部就班地一年一年“长途跋涉”。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再花时间去学,简直是一种浪费,古人言:“时间就是财富。”用人生宝贵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那才更有利于增加自己的才干。

在自己学习上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中,爸爸张会祥对他的帮助也不少,比如上初中的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爸爸一般叫张炀不用做完,适当做一些就行了;还有些老师布置的练习题,如果能口头答上来,爸爸就说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写到作业本上。如此的教育理念,让张炀在学习上一点都不紧张,轻松地过着自己幸福的童年生活,同时,张炀也已经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一种生活乐趣。

有乐趣就有收获,但对于张炀*在学习上的收获大小,爸爸张会祥并没有提出什么过高的要求,比如考数学,没有要求他一定要考95分以上,或必须在班上一二名,只要他本人自我感觉良好就行。张会祥认为,考试有时题出得很难,也许全班都会没有一个能达到90分,如果坚持要孩子考到95分,那简直太过分了,至于名次,也是一样,自己的孩子在努力,别人的孩子也在努力呀。过高的要求只能给孩子增加无形的压力,让他们整天处于压抑和高度的紧张状态之中,孩子就会把学习当作是一种负担,童真失去,成长扭曲。

在盘山中学680多名的高三学生中,经测验张炀的最好成绩也仅能排在150名的位置,但家长从来没有说张炀不行,而是鼓励他:“炀,你能排在这个位置,爸爸妈妈为你自豪。在我们的眼里,你永远是最棒的!”

我自辉煌:最小的大学生

张炀进入盘山中学高三是在2004年9月,那时,同学们的复习节奏还不快,张炀认为那样的教育方式很不适合自己。一月后的一天,他对爸爸张会祥说:“爸爸,我还是回家学习吧。”爸爸了解情况后很快答应了张炀。爸爸问张炀:“你打算明年高考吗?”炀俏皮地回答爸爸:“那是当然!”儿子想参加高考,那得准备准备,于是,爸爸便从学校专门请来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4门功课的老师给张炀开“小灶”,加之自己也可以对儿子进行一定的辅导。在开“小灶”的日子,张炀非常用功,由于他的领悟能力强,老师一讲他很快就掌握了。

两个月后,张会祥看儿子进步很快,高中知识已学习得差不多了,他决定放弃给儿子继续开“小灶”,因为他不想把孩子整天弄得紧紧张张的,他要让孩子快乐成长。“小灶”拆了,张会祥一边叫儿子和别的小孩玩,一边从书店买来高考模拟题定时叫儿子练习,然后对着后边的答案评分。在模拟考试中,张会祥让儿子做了10余套题,每次定时模拟考试,他的数学一般在60分左右,英语能得八九十分。张会祥想,如果高考不出大的意外,张炀上二本应该不成问题。

听说张炀要参加2005年高考,一些亲戚朋友得知后很反对,他们认为,如果现在让孩子去参加高考,考个二本其实很不合算,孩子还小,还不如让他继续复读两年,把知识学扎实,然后考上北大或清华。可张会祥认为,他不是为著名大学在培养孩子,他是在为孩子而培养孩子。所以,他坚持听从孩子的意愿。

高考临近,张会祥带着儿子张炀去报名,报名老师一看一脸稚气的张炀,简直不敢相信。由于张炀年龄太小,没有身份证,最后张会祥只好到当地派出所开了一张炀的户籍证明,才算报上名。

在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别的同学挑灯夜战,而张炀仍然轻松地按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看电视、踢球、做练习题、玩玩具、捉迷藏……总之,一边玩一边学习。

高考场上,张炀一点也不紧张,成竹在胸,他没有把高考看得很神圣,就觉得跟平时一样,会做的题就做,不会的就放弃。在做语文试卷的时候,张炀对后面的非选择题把握不准,就放弃了,重点放在了自己拿手的作文上。高考结束后,张炀对自己充满信心,他告诉爸爸,他能考500分左右,应该能上二本。

针对张炀估的成绩,在填高考志愿的时候,张炀说自己喜欢数学,于是,爸爸张会祥就再次尊重了他的意见,填报了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数理与信息科学系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半月之后,张炀的高考成绩下来了,与小家伙所估的分数相差无几:语文74分、数学81分、外语109分、文理综合241分,总成绩505分,这比辽宁省高考二本分数线高出47分。拿到分数后,张炀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欣喜,而是跑出去和同龄孩子玩耍――捉迷藏、讲故事……在炀的眼里,玩是一种快乐,上学读书也是一种快乐。

8月,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数理与信息科学系录取了张炀。校方表示,他们将会针对炀的情况给予特别安排,比如,对他进行超常规培养,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针对他的特长单独配备教师,但决不会违背孩子的意愿,顺其自然挖掘其潜能,毕竟孩子还小,不会让他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对于孩子去天津上大学,爸爸张会祥早已作好心理准备:按炀的能力,一定会提前将学分拿到手,但他还是希望炀在大学里踏踏实实地学习四年,把基础打牢实,并继续深造,别急着出来就业;并花一定的时间来锻炼个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慢慢适应社会,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

美丽的天津作文范文第7篇

西部教育题材电影一直一致地反映山村教师数年如一日的辛勤工作,颂扬其“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高尚情操,倡导勤奋坚韧奉献的主流社会价值。无论是本地的教师还是外来的支教者,都苦行僧式地全身心付出,包括物质、精神和情感。残酷的社会现实使本地老师解决不了教师身份,兑现不了劳动所得,提供不了教学资源,但他们却始终辛勤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他们有自己的老母亲需要照看,有自己的家庭需要经营,却为了山村教育放弃人伦之乐。《大山深处的保尔》根据甘肃庆阳模范教师张学成身残志坚、植根讲台的真实事迹改编。师范毕业的张老师,执教第一天因救悬在崖上的学生憨娃而不幸落入山谷,双腿残疾。年轻有为的韶华、蓄势待发的才能在一瞬间几乎被泯灭,在医院时特写镜头记录下了他的伤心落泪,回家后他歇斯底里地发泄。这样的“前史”,注定了张老师的执教之路要比常人艰辛得多。《庄子•德充符》里通过兀者王贻、叔山无趾、申徒嘉等身残而德全的人,说明形骸并不重要,而品德才重要。此处遗形骸而取德,以张老师身残志坚的形象凸显出其师德高尚。《麦积山的呼唤》中老校长的地方普通话和对飞机仅有的认识遭遇着学生们的挑战和怀疑,但他甘愿拿出自己的养老钱为学校办事。《美丽的大脚》中张美丽念不对“千里迢迢”,说“夏老师念啥,我们就念啥”,体现出专业的滞后性,但她却无意识地深知教育的重要性,敦促孩子们求学上进。在这些影片中,西部教师凭着自己对事业的执著感动了家长们,甚至更多地扮演着父母的角色,试图用情感去弥补学生在教育硬件资源配置上的不足[1],坚持着乡村教育,他们以不完整的躯体、不够先进的教学方法和不够完善的知识体系书写了光彩的教师人生,充分体现出他们那高尚的师德。不过还应进一步努力之处在于,这类题材影片需要根据当前观众新的期待视野和主旋律的新发展而进行适度调试,从想象力的高度达到今天观众所接受的新的艺术真实水准。[2]

戴锦华教授认为:“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在世界艺术影坛上,伊朗电影以其体制内、低成本的温情故事取代了九十年代初精美的中国历史寓言叙述,成就了别样的第三世界电影景观。因此,世界门槛上的中国艺术电影,便继豪华冷艳的画屏式人生展现转而盈溢起苦涩柔情”。[3]而在西部教育题材电影中,讴歌平凡生活中的温存真情成为其艺术追求中的一个崭新亮点。《上学路上》以一种充满温情的目光关注一个普通儿童以一种率真的方法实现自己上学梦想的全过程。宁夏同心县13岁的王燕因为妈妈的一句话“想上学就自己想办法”,开始了卖鸡蛋———卖钢笔———卖小羊———卖枸杞的生意旅程,目标就是挣够下学期自己那24.8元钱的学费。面对这个看似苦难的行程,编导真正尊重儿童的心理特点,并尽可能地靠近他们的思维与行为习惯,从儿童的视点出发表现生活,展现他们在艰难生活中的柔情。[4]王燕劝说同龄的好朋友三花不要早早嫁人,用背素数表的方法激发她上学的信心;三花出嫁时,王燕一路狂奔,就是为了送给她一支笔,留作她对少女生活和学校生活的纪念。王燕用糖豆激励弟弟们帮她养羊,她馋得舔了一口,却不舍得吃完;当糖豆越来越少时,王燕将其切开省着喂弟弟们吃。在窘迫的生活中,小王燕依旧以那如潺潺流水般的友情和亲情,滋润着身边的同学和亲人。《背起爸爸上学》同样展示实现梦想过程中的苦涩温情,甘肃庆阳石娃考上省城的师范学校,可瘫痪的爸爸却面临无人照料的境遇。爸爸曾投井自绝被石娃救起;爸爸想当五保户,由村里轮流照顾,而五保户的条件是无子无女。石娃最终背起爸爸上学,他要实现自己的上学梦想,但也要承担照顾爸爸的责任,给予爸爸温暖。编剧王浙滨写到:“我想写苦难对人的磨炼。苦难和贫穷不是耻辱,关键是如何面对;我想写人在逆境中的自强;我想写生命的转换,父子的亲情。”[5]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西部少年特殊的生存智慧和穿越苦难的童真温情,接触到了可爱而非可怜的西部学子,体味到了西部教育题材电影中久违的阳光灿烂,并为之肃然起敬。

叙事结构的多项选择

较之于以往的西部教育题材电影,新世纪西部教育题材电影在叙事结构选择方面也由单一走向多元,不仅采用强化冲突的顺序式结构,还采用时空交错的复线式结构,因而在摇曳多姿中,令人顾盼生情。

(一)强化冲突的顺序结构

西部教育题材电影中的大部分作品,以教师的教学生涯或学生的求学经历为主线,顺时地组织主人公在遇到种种困难时冲突激烈的情节。这种以“开端、发展、、结局”为结构形式的影片,不仅能够因让观众沉浸在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剧情中,与剧中人同呼吸、共命运,还如同为观众奉上的糖葫芦,甜脆可口。以《大山深处的保尔》为例,张学成老师执教第一天,就因为援救掉落在悬崖边的憨娃而双腿残疾。在这样一个巨大冲突之后,接二连三的戏剧冲突顺序展开:双腿残疾后,他依然坚持去教书,于是,行走在去学校的六七十里山路上,他拄着双拐走山路从山间滚了下来;因为自己的残疾,他不敢接受寡妇白富秀的爱情,最后在村长的撮合下,两个苦难的人走到了一起;二蛋爹不能够正确教育孩子,也不让二蛋上学,他想尽一切办法劝服二蛋爹让孩子上学、正确教育孩子;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他坚持在炕上教学……由此,一位典型的扎根乡村教育的模范教师形象跃然纸上。同样在以贵州“跪教”36年的残疾教师陆永康为原型创作的《水凤凰》,也采用了这种强化冲突的顺序结构方式,跪行山路———用父亲的寿材修缮桌椅———在偏远地区和雨中多次劝学———与女护士结秦晋之好(打破族内通婚的规矩)———得到表彰和腿部治疗,每一组情节都安排了来自自然环境的、伦理族规的阻碍,凸显主人公的艰辛,张扬好人好报的普适价值。

(二)时空交错的复线结构

新世纪西部教育题材电影,还展开了时空交错式复线结构的探索。较之于顺序式结构,时空交错的复线结构避免了顺序结构的单调乏味,故事情节在诸多线索中交错发展,在纵横开阖之中凸显艺术张力。时空交错式结构的影片在叙事中显示出较大的灵活性,同时又增加了影片表现生活的容量,在现代电影的创作中成为一种具有很好艺术效果的结构样式。[6]。如《血脉》打破了教育题材传统顺序式的叙事结构,首先在故事中为我们展开了三条同时行进的线索:一、北京记者要在胜利七十周年之际,到的会师地会宁进行采访,被安排在了会宁一个村的小学校里住宿,除要完成采访任务外,她还要完成曾经在会宁驻扎过的姥姥的心愿———向会宁乡亲归还被子。二、城里来的龙文波被爸爸送回会宁老家的小学学习,以期受到苦难教育、锻炼心智。三、村里妞妞的自立勤奋、体恤母亲的学习生活经历。三条线索,在一个山村小学交汇,极大地丰富了影片的叙事视角:妞妞的生活学习经历是由记者在龙文波的作文里发现的,龙文波的进步是在妞妞的眼中看到的,而记者的寻人活动则是在姥姥的回忆里完成的。这种交错的视角避免了全能全知式的第三者目光,提供了一种互文的丰富性。同时作品通过外来观察者(记者)、外来体验者(龙文波)、本地学生(妞妞)三个不同视点,展示了会宁教育的现状。姥姥的回忆把观众带到了20世纪20年代,会师时的军民鱼水之情,被姥姥天天织纳的鞋垫和被子深深包裹,成为记者采访寻人的内驱力。与此同时,会师的不惧艰难险阻,在今天的会宁教育中被传承为“苦教”、“苦学”、“苦供”的三苦精神。红色历史和当代教育的结合,使得会宁教育有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在这样的叙事结构中,三条线索在空间中交汇、今昔传承紧密相连,犹如为观众奉上的大麻花,口口酥脆,笔笔生花。《麦积山的呼唤》结尾处秦聪聪问大家:“高老师回不回来,你们清楚”,这一开放式的结尾,既避免了用道德方式和学生苦情“绑架”支教者继续在山村支教的尴尬,又将支教者教学时间不稳定的现状巧妙地表达出来。这样的结尾,令我们对支教者高老师的何去何从拥有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影像画面的西部气质营构

由于西部教育题材电影的创作者注重以当代意识关照西部教育的历史和现实,故而在摄影、构图、色彩等艺术表现手段的创新上都有其独具特色的审美追求。[9]新世纪西部教育题材电影充分发挥环境造型的隐喻作用,并以纪实风格营构影像画面中的西部气质。

首先,充分发挥环境造型的隐喻作用。西部的自然地貌丰富多样,多以大山、大河,高原丘陵为主,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这些影片中的自然景物已不再是单纯叙述情节、塑造人物的背景,而成为具有独立存在价值和深厚审美意蕴的银幕形象……这些自然景物的造型和影片所要阐释的思想内容,同创作者的哲理追求与情感态度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它们大多与情节、人物形象有机地融为一体,呈现出整体统一的和谐。[7]《背起爸爸上学》中七岁的石娃每天要趟过半腿高的马莲河才能到达学校。影片中出现了多次的马莲河记录下了石娃成长中的困惑与收获。开学第一天父亲目送石娃过河,清晨的马莲河在朝阳中熠熠闪光,金黄色的影调让河水和黄土地浑然一体。然而一日下暴雨,河水猛涨,蓝紫色的影调下马莲河气势汹汹,石娃披着一大块塑料片挡雨,而撑着七色彩虹伞走在河中心的红衣女生却突然消失……马莲河水上漂起的书包、翻滚在河面的彩虹伞、随波翻腾的红衣服等三个空镜头剪辑在一起,强化着滚滚雷声下剧情的悲剧色彩。目睹了这一切的石娃惧怕河水,逃课三天。生气的父亲第二天把石娃送到马莲河口,阳光下的河水折射出凌厉的光芒,令人炫目,前景中的石娃大吼一声以突破红衣女生溺水的心理阴影,奔向河面。远景中石娃怯生生地站在河中央,大面积的河水和弱小的身体形成强烈的对比,那是深深的恐惧束缚住了孩子的脚步。父亲心疼地背起孩子趟河,在面向朝阳的马莲河远景镜头中渐渐走出画面,生生不息的马莲河水依然静静地流淌。父亲的教导“马莲河有涨有落,但学得天天上”,质朴无华,却成为石娃坚韧坦然面对困难的精神动力。马莲河水最后一次出现,承载起石娃成长后的坚实脚步。考上师范的石娃决定背起瘫痪的爸爸去省城读书,在整个村庄尚未苏醒的清晨,一个移动镜头从泥泞的河滩脚印缓缓地捕捉到了河畔的父子。石娃背起爸爸坚定地走向金色的马莲河,渐行渐远的拉镜头将逆光拍摄的父子背影越化越小,定格的背影消散在马莲河滚滚前行的历史感中,并叠化为一个俯拍的流淌在群山中的马莲河的全景。马莲河几次出现时有涨有落,有阳光和暖,有雷雨肆虐,但每一个镜头中缓缓流淌的执著,都雕刻着西部学生面对困境的坚韧;马莲河的几次出现隐喻着西部学子求学的道路和人生之路的艰辛,衍生了与自然生命、天地宇宙之间割舍不断的情意,张扬着生生不息、坚韧勇敢、顽强奋进的生命气概。在这里,客观物象与主观情调、天地河流与人类生命之间相互吞吐、相互依存的关系,使马莲河水有了人的气息、情感和精神,使环境空间在表层情节的叙事中拥有了深刻的象征内涵,使人能够在对作品的理性思考中获得关于生命整体意义的把握。[7]

其次,以纪实风格显现真朴美。从《一个都不能少》所采用的群众演员当道的纪实性拍摄手法开始,西部教育题材电影中学生演员的选择走上了非职业化道路,以展现西部教育的原生态真实。《美丽的大脚》延续这一特点,使用宁夏学生杨佳和本色出演王大河,让西部学生的镜头形象真实而具象。巴赞的纪实美学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长镜头”,不切割完整的时间和空间,尊重感性的真实空间和时间。在西部教育题材电影中长镜头舒缓展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马莲河蜿蜒前行,采摘枸杞的山路“道阻且长”、庞大坚定的黄土坡寸草不生。这种保持生活“透明度”和“多义性”的长镜头,成就着一种以自然力量为主的西部纪实画面风格。新世纪西部教育题材电影还采用切合当地实际、符合当时情境的灰暗影调和逆光镜头展现出人物的挣扎心理。在西部教育题材电影的故事中,面对自然困境和家庭窘境,老师、学生、家长都在挣扎中处理生计和教育的矛盾,因此整体的影调偏暗以暗合叙事的整体风格。用杨亚洲的话说:“因为在西部那个地方,影调不可能调出其他的颜色。”[8]《背起爸爸上学》中,爸爸转动铜勺的镜头是逆光拍摄的,此时爸爸和姐姐坐在炕上、背对着窗户,木头窗框里泄入的光线把他们雕刻成两个剪影,这样的布光极为符合情节:父亲极不情愿地使用转铜勺的方法来确定哪个孩子能上学,但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只能以黑暗来掩饰为父的无能;姐姐没有得到铜勺的青睐,她在黑暗中独自难过;弟弟则坐在面向光线的一面,得胜的他激动得跳了起来,光线下他面庞的绒毛都根根可见、笑容灿烂。《水凤凰》中卢老师家访水秀、劝其上学的情节设置在一个多云阴暗的傍晚,远景中阴云压顶的天空占据了画面的四分之三,残疾的卢老师跪着行走在泥泞的山间,这就使大面积的灰暗天空和弱小的身体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自然中的阴云密布和水秀父亲的辍学决定相印而生。最终一场疯狂的暴雨肆虐而下,卢老师跪在水秀家的院子里朗读《卖火柴的小姑娘》,任雨水狂泻、湿透衣裳;水秀感动地打开窗户,一起朗读;水秀爸因内疚而热泪盈眶。西部的教育就在这样与环境相符的灰暗影调中奋力挣扎,默默生长。

民俗叙事的丰富表现力

“在西部电影所展示的民俗仪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对祖先的尊敬、对行业的敬畏、游戏中的狂热欢快、人际间的仁义和谐、技艺上的专诚投入……”[6]就影片的观赏价值而言,民俗奇观的确是西部教育题材电影的一个商业卖点,但这些影片中诸多民俗事项的采用,因其对地方色彩的凸显、环境氛围的营造和人物情调的营构而升格为审美创造的中心,有效地丰富了影片的视听感觉,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让人物性格在典型环境中得以升华。

(一)以食为天民俗事项的效能

因为西部自然条件的贫瘠和生活条件的艰苦,西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以食为天,西部子民们在不同的饮食民俗事项中形成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行着与不同人的情感沟通。在西部教育题材电影中,这些来自民间的舌尖上的美味既有独立的表意功能,又参与叙事,在成为西部教育困苦背景之色的同时,在剧情设置和人物形象塑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陇东的困难家庭里,常常通过旋转舀水舀饭的铜勺来决定一个孩子能否上学。在《背起爸爸上学》中,勺把停留在石娃一面,从此戏剧化地剥夺了姐姐上中学的权利,并赋予了石娃上小学的幸运。在贫苦人家,勺把象征着吃饭的权利,一碗饭的多少由掌勺者决定,一家人的生计也由掌勺者决定。掌勺者成为一家人物质生活的支撑者和精神支柱。对于铜勺的尊敬,反衬出家庭生计的困顿,进一步凸显上学的艰难。在会宁,适龄儿童如果吃出莜面饺子中的豆子就意味着无缘上学。而《血脉》中,妞妞妈为了让孩子上学,根本没有包入一颗豆子,梦想上学的妞妞战战兢兢吃完五个饺子后,开心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背后是妈妈坚持“苦供”的辛劳。“转铜勺”、“吃莜面饺子”的民俗丰富了西部教育题材的叙事情节,使得能不能上学的理性判断,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深爱,转化为直观的生动形象,令人潸然泪下。在西部教育题材电影中,还出现了大量的地方食品,它们成为西部人情感沟通和人物情调设置的重要道具。《血脉》里城里娃受不了学校一日三餐的“羊”、“鱼”、“蛋”,即顿顿吃洋芋蛋这样简陋的食物,校长为他单做了一碗浆水面。浆水是通过野菜发酵后制作成的,以此延长蔬菜的保存时间,配在面条里吃,既有酸汤的味道又能省菜,是西北农村常见的食物。而在会宁的山村小学里,中午能吃上一碗浆水面也成为一种奢望。城里娃龙文波受到穷孩子们坚持梦想、刻苦学习事迹的感召,主动提出不用校长的特殊招待,要和其他的孩子一样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浆水面一样成为待客名片的食物还有《爱在塬上的日子》里款待女大学生的臊子面,《麦积山的呼唤》里款待天津支教老师的天水呱呱。这些当地人最喜爱的民间食品看似简单,却是他们表达对教师和客人尊敬的极好礼物。

美丽的天津作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广告; 词汇;模糊修辞

中图分类号:H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8-074-02

模糊修辞是有效利用语言的模糊性来提高表达效果的艺术手段和方法,它是指 “说话者不明确说出要表达的意思, 而是有意识地利用语言的模糊性对语言进行创造性运用,造成表层符号的多指向或无定指以及表层――底层间语义连贯的模糊性”。

广告是一门浓缩的商业艺术,因视其篇幅收费,要求以形式上的最小值换取最大的信息交流量, 而模糊言语由于外延广,富含信息量,并且简练简洁,正好可以满足广告这一独特艺术的要求。另外韩庆玲曾谈及模糊修辞时认为它具有“能使表达谦虚,有礼貌和使语言富有美学效果”的功能, 这一点, 又符合广告独特的委婉、含蓄、礼貌、联想性等要求。 模糊修辞运用得精当的广告往往能使受众“浮想联翩”,意犹未尽,从而达到产品独特的宣传效果。

一、词汇的模糊现象分析

广告语言中的模糊修辞一般包括三个层面:语音,词汇和篇章。本文主要从词汇方面入手,研究模糊修辞在广告中的运用。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运用得精当和特别,对产品的宣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往往事半功倍。

(一)名词

名词模糊语的运用主要是因为产品特性本身具有模糊性, 特别是涉及到精神领域的产品, 由于人类本身思维的模糊性, 无法用确定的语言加以表达,而名词模糊语不仅可以做到这点,有时候还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例如:

(1)我的音乐梦想――OPPO

(2)别有韵味在心头――磁带

例1是现在年轻人特别喜爱的OPPOMP4产品的广告宣传语。 “梦想”往往是看不到,抓不住的,它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 年轻人往往具有期待未来, 追求梦想这一性格特征,OPPO厂商正好抓住了年轻人这一心理, 用了”音乐梦想” 这一模糊语, 让人无限遐想,巧妙的迎合了年轻的一代。也难怪该产品在06年的mp4销量排行榜上位居前茅了。 例2中的”韵味”是典型的模糊名词,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隽永的意蕴和综合美感效应。 在此广告中, “韵味”表达了听该磁带录下的音乐后,人们立马会有余味缭绕,回味无穷的感觉,从而让人很想买下一试究竟。

还有些产品对人类身体生理能起到良好作用,厂商为了让受众认为其产品大有裨益,故意用名词模糊语以达到宣传效果,并最终促使受众购买。这其中以保健养生用品尤为突出。例如:

(1) 活力,魄力,生命力。――白兰氏鸡精

白兰氏鸡精的主要作用能够是消除精神疲劳,并可提高注意力。 活力,魄力,生命力,是人们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三个概念,具有明显的模糊性,但却很好地表达了使用该产品后人们会精神焕发,斗志昂扬,重返年轻体态的良好效果。另外这三个模糊名词, 运用尾韵的修辞手段,层层叠加,节奏感强,读来不仅朗朗上口,还具有一种雄浑的感觉,令人过目难忘。

以上是名词本身作为模糊修辞的例子,除此之外,名词修辞语也能作为模糊修辞的一种手段,来表达所要宣传产品的信息。例如:

(1) 人生丰收时刻。 ――稻花香酒

(2) The full nature sunshine flavor of free-flesh Australian fruit。 ――澳洲水果

例1是久富盛名的稻花香酒广告语。稻花香这一品牌名称本身就给人以丰收的感觉,体现了稻浪翻卷、金谷如山的丰收景象和一种春种秋收的丰收“堆积”感、成功感。而其广告语中的 “丰收”这一名词修辞语,更加使得稻花香品牌的核心价值得到升华和凝练,表现了稻花香品牌向往与奋进、追求与希望、成功与自豪、欢欣与喜悦的丰厚底蕴和文化内涵。例2中的名词“sunshine”修辞flavor,给人以难以言表的畅觉,让人联想到在澳洲,边享受阳光,边品尝水果的惬意景象。同时,sunshine这一视觉体验与flavor的味觉感受结合在一起,是词汇横组合搭配上的一种新意,打破了原有的搭配图式,无不产生一种陌生化效应,令人耳目一新,难以忘怀。

(二)形容词

应该说在广告语的模糊修辞中,形容词模糊语是运用得最为深入和广泛的,特别是一些具有积极肯定意义的褒义色彩浓厚的评价性形容词,例如英语中的”good, super, natural, great”等,中文广告亦然,如”新, 好,美”等。这些形容词往往边界不明,外延广泛,具有明显的模糊特征。通常这种形容词的运用, 能对产品起到美化和粉饰的作用,且给人以美的享受, 触发想象,引发受众对产品的兴趣。 例如:

(1) 清新一片,亲近一点。 ――绿箭口香糖

(2) 滴滴香浓,意犹未尽。 ――麦氏咖啡

例1中的 “清新” 形容了品尝绿箭口香糖后尤如沐春风,仿佛薄荷飘香的感觉,从而自然的愿意与人“亲近一点”。这种褒义形容词,对于口香糖广告来说,亲近怡然,普通中不失个性,也能触发受众对该产品的想象。另外一点值得指出的是口香糖通常都是清新口气的作用,此广告没有直接的说明使用该口香糖能够消除口气,从而消除与人亲近的障碍,而是娓娓道来,朦胧含蓄, 使得 “礼貌原则”中的 “得体准则”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会话含义也不言自明。

例2的麦氏咖啡广告,是非常经典的广告词,其中“香浓”一词模糊抽象,却言简意赅,烘托主题,突出重点,很好的体现了该咖啡的高贵品质,让人联想到喝咖啡时那种飘香十足,芬芳流涎以及浓厚的味醇。

在英语广告中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也大量地运用在广告宣传语中,用以突出推销的产品优越于同类的或以往的商品。比起形容词,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外延更加大,意义更模糊。需要指出的是广告语中绝少的出现“better than”的句型,使得产品没有比较的对象,模糊性概念扩大,但效果却更好,因为受众可以把比较的对象扩大到所有同类产品中。真可谓是“此时无比甚有比”。例如:

(1) Let’s make things better。 ――飞利浦电子

(2)Finest food, most attractive surroundings, and a friendly disposition。――某餐馆广告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褒义的评价性形容词确实对产品有良好的宣传效果,但有些广告语却反其道而行,运用否定词加贬义形容词,形成了一种特立独行,立竿见影的效果,非常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例如:

不走寻常路。――美特斯邦威

这一广告语独具匠心,在青年人中流行甚广,有些人甚至把它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由此可见,该广告的深入人心。它的特别之处就在于运用了否定词“不”和贬义形容词“寻常”,形成一种逆反的效果,很贴近青年人要求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心态。“寻常”一词具有模糊的意义,究竟何为寻常,在我们的脑海中,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但它却是青年人所鄙弃的,而“不寻常”却是他们所追求和向往的,“不走寻常路”贴切的表现了青年人希望自己将来能够走一条不同的道路,闯出一片新天地的良好憧憬和希望。

(三)动词

广告别慎用动词,即使要用,也是一些具有模糊意义的动词,例如某些感观动词,如”taste, feel, look, smell”等。这些模糊动词的运用,往往使得广告语气不那么绝对,给商家和商品留下回旋的余地。例如:

(1) You can feel the feature in Philips design。 ――飞利浦家电

(2) 只溶在口, 不溶在手。 ――M&M巧克力

例1中 “feel”一词, 是非常典型的感观模糊动词,人类的感觉是一种主观意念,并千差万别,各人有各人的不同体会。 “feel”运用在此广告中,是宣传该产品的精湛战术,它不直接说明该产品有多好, 而是迂回的让受众自己去感觉, 好或坏,全凭受众自己去判断,即给商家留下回旋余地,也给受众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例2M&M巧克力广告词非常具有魅力, “溶”一词是一种味觉上的感观,光看这个广告,就似乎已经尝到丝丝顺滑的巧克力的香甜, 让人无限陶醉和回味,另外此广告格式工整,并运用尾韵的修辞方法, 不禁让人佩服该广告的撰写人的想象力和功力,也让人意识到好的广告词对产品宣传的巨大作用。

除了感观动词,也有其他一些实义动词具有模糊意义,例如:

(1)Coke adds life。――可口可乐

(2)Take time to indulge。――雀巢冰激凌

例1中,“add” 表示增加, 但是增加增添多少, 广告没有明确指出, 实际上是违反了交谈中“合作原则”中的 “量的准则”,晦涩不清,但正是这样,反而促使受众自己去判断和想象。 在现代社会, 人们对生活品质越来越注重,简单的物质已经不能再满足人们的需要, 该广告意识到这一变化, 强调可乐能够增添生活情趣,抓住了广大受众的心理需求,有情有理,令人拍手称绝。

例2雀巢冰激凌广告 “indulge”表示的是纵情享受,再加上祈使句的号召作用,不禁让人想放开一切,轻松释然, 去享受雀巢冰激凌所带来的那份美感美味。需要指出的是,indulge一词有 “放纵” “沉溺”的含义,在崇尚自由的西方价值观念中似乎没有什么不妥,而在中国文化中,却与传统的价值观念相冲突,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如果直译,难免会给中国消费者留下消极印象。因此中译改成了 “享受”这一中性词, 从而顺应了汉民族的心理价值。

还有些动词本身由具有模糊意义的名词或形容词演化而来,因此,其动词意义也会相应的具有模糊性,例如:

Men invented time, Seiko perfected it。

――Seiko手表

该广告中动词 “perfect”由形容词 “perfect”转化而来。完美无极限, 人类永远不知道完美的尽头在何方,只能是无止境的去追求。这样的形容模糊词转化成动词,同样具有模糊的意义。 该广告在 “时间”一词上作文章, 抓住人类追求完美的心理,运用动词 “perfect”,简单明了,却不失为神来之笔。

(四)数词

王秉钦先生(1998)认为 “数字是语言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领域。在科学的数字世界里,它的功能是计算,秩序严谨,职司分明,是实数;而在人类心灵的数字世界中,它的功能是表义,并有着极其丰富的外延和内涵。” 从王秉钦先生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数”除 “计算”这一基本功能外,还有语言上的修辞功能。当一个数在句中不表示具体的实数时,它只是一个虚数。这是数的一种语义模糊现象。如果数字用于模糊意义,就失去了数量意义,同时具有形象意义。有些数词单独存在时不会具有形象感,但当放入特殊语境时,语言便发生从数量到形象的转变。例如:

(1) Is 2 months’ salary too much to spend of something that lasts forever?――钻石

(2) 今年20,明年18,这便是白丽美容香皂的奥秘所在。 ――香皂

例1是一个钻石广告,在此两个月并不是指生活实实在在的两个月时间, 而只是用以说明该钻石不用耗费消费者多少金钱,一改消费者的心理习惯,认为钻石是高高在上,不可企及的奢侈消费品。

例2中 “20” 和 “18”, 也并不指人实际的年龄, 在此语境中, 两个数字已经虚化, 表达了使用该产品人能变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美丽的精神价值。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广告中如能适当使用数词,能增加广告的可信度,因为数字能给人一种定量的分析和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同时它也不会造成受众的误解,因为在广告的具体的语境中,数词已由实转虚,受众能通过想象体会到它所要表达的模糊意义。

二、结语

综上所述,模糊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确实能对广告语言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除此之外, 数词的模糊修辞作用也不可忽视。这些模糊词汇能传递丰富的语言信息和美感信息,激发受众的想象,给人以高层次的审美体验。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广告语言中,不能一味地运用夸张的模糊言语来夸大或吹嘘产品效果,这样只会过犹不及,适得其反,并最终丧失广大的消费群体,得不偿失。因此, 广告人在充分地利用模糊言语的价值的同时, 也要把精确言语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相辅相成,只有这样, 我们的广告才能既具美,又有真, 为广大的消费者所喜爱和信赖。

参考文献

[1]陈治安,文旭,刘家荣.模糊语言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丹海金斯.广告写作艺术〔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1993.

[3]韩庆玲.模糊修辞学研究综述〔A〕.修辞学习,1998.(2).

[4]康路.英语模糊修辞与模糊美〔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2).

[5]王秉钦.语言与翻译新论――语义学、对比语义学与翻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