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丽的梦与“美丽”的忧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丽的梦与“美丽”的忧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舒婷的诗立意新颖,感情真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个性色彩,交融着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长于表达当代青年迷惘的痛苦与欢欣的希望,诗风深情柔和,对人的自我价值和尊严的肯定与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张扬,构成了其诗歌核心思想的全部。

【关键词】舒婷 时代 现代主义 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203-02

引言

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意蕴深厚而不显露,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和阐述余地,失却了传统诗歌的明朗色彩,以朦胧多变的手法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体生命的反思,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批判和拷问。凭借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舒婷在捕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她内心情感的复杂和丰富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以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含蓄而率直的手法抒写时代女性的精神和思想,以自我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抒情形象,表现出一种甜蜜的忧郁,一种感伤的希望,擅长采用隐喻、意象、象征、通感等打破时空的现代主义表现方式,抽丝剥茧传达忧伤而美丽的情绪,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特点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女性特有的温情和包容弥漫在字里行间,形成了一种深情柔和的诗风。

舒婷的诗没有心心叶叶的缠绵,也没有点点滴滴的呢喃,更少了几分顾盼低眉处的脉脉含情,却多了几分清隽明丽柔美洒脱,几分温婉细腻与灵秀端庄。难能可贵的是,舒婷常常能在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对于女性几千年来恪守的爱情婚姻观发出冷峻的拷问。《神女峰》正是诗人拷问爱情婚姻拷问女性命运的巅峰之作。莎士比亚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在《神女峰》中,诗人把世人眼中几千年流传的“美丽的梦”撕成心碎的“忧伤”,发出“心真能变成石头吗”的拷问,昭示出对于传统爱情婚姻观的怀疑和背叛: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

谁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沿着江峰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着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神女峰代表的是经典的中国爱情故事,从一而终,至死不渝,浸着泪水的美丽,诗人却没有为她唱一曲赞歌,可谓立意新奇。“挥舞的花帕”代表了世俗的观念,而突然收回的手则昭示了诗人内心的惊醒与悸痛。当诗人“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时,不知她心中翻腾着怎样的浪花,只知道这泪水是为神女的千年寂寞而流淌。当世俗的礼赞散去,伤感的诗人还站在船尾,思绪随着“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而她对面烟水迷离处就是泪水铸成的神女峰,构成一幅现代与历史交错的不朽图画。“江涛,高一声,低一声”似乎在应和着诗人。平平无奇几个字,巧妙的排列却点石成金,它带来的独特韵律与翻涌的心潮融为一体,画面和声音相交融将这种阶梯式的排列发挥到了极致。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当凄美的爱情故事代代相传时,有谁能理解神女的忧伤?有谁能体会把心望成石头的悲凉?是啊,“心真的能变成石头吗”,轻轻一问拂去了神女身上似幻如梦的花朵,出她孤独凄凉的内心。心当然不能变成石头,变成石头的只是躯壳,神女的心依然在流泪在悲伤。几千年来,神女承载了一代代人数不清的歌颂和赞美,当华美的颂歌响起,不知她孤独的心作何怅想,是否也有着世人眼里“美丽”的忧伤?

诗人的背叛是对从一而终的传统爱情观的背叛,是对女性从属地位的背叛,是对把女人的幸福做为牺牲品的道德的背叛。那展览千年的神女虽受尽尘世的烟火,最终却不过是个风干的祭品,尘世的幸福注定不属于她。庄子云:“吾愿曳尾于涂中”,然而,在传统道德的束缚下却仍有无数女性情愿或不情愿地走上祭坛,建起一道又一道的贞节牌坊,人们在对这种所谓经典爱情赞叹不已的时侯却从未想起过牌坊下的灵魂。

这首诗从立意到艺术都可为神品,诗人飘逸的笔触将简单的情景串成一声永恒的叹息,那别具匠心的韵律,巧妙的设问,动静相映的画面无一不是经典。当然其最大亮点还是立意,这不只是一首单纯的闺怨诗,而是在对几千年中国女性恪守的传统爱情婚姻和道德准则的拷问中提出新的希望。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大弱点就是缺少人性关怀,“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是传统规范,个体只是一个工具,在道德面前一切都可以牺牲。诚不知这种道德的压迫比严刑峻法更为沉重,因为它是插在人心上的一把尖刀。其实望夫石固守的早已不是什么爱情,而只是一种道德,一种从一而终的枷索。诗人则撕开枷索上的伪装鼓励人们大胆地追求尘世间的幸福。

“我只坚信让人们获取真正的幸福就是最高的信条。任何的人、制度、信仰无论多么神圣,只要它们与这个信条相抵触就应该立即被抛弃。”舒婷的许多作品都透视出她对于个体生命和女性命运的无限关怀,她用女性特有的细密和执着重新透视生命解读爱情发现哲理,正是这种发现让她的爱情诗才凸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雅平;女性生命和情感的写真――舒婷诗歌创作回眸[J];求索;2003年01期

[2]谈凤霞;蓬山此去无多路――蓉子、舒婷诗歌比较[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03期

[3]张高杰;舒婷诗歌中的基督教文化精神[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作者简介:张翠云,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高级讲师,副教授,现供职于石家庄市经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