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师范生 实践性知识 示范教学 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208-01

随着教师发展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知识专业化,教师教育范式向“实践”转变,建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成为当前职前教师培养必须面对的课题。实践性知识是师范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建构并拥有的特殊知识形态,其教学行为的改变需要实践性知识的支撑。

由于实践性知识具有“情境性、默会性”,在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建构中应该把内隐学习放到重要的位置,通过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解决,实践个体与具体情境互动,从而产生实践性知识。内隐学习是认识人类知识的新视角和新见解,“内隐学习”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伯提出,知识的获得是在无意识状态,也就是说在获得复杂知识的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是什么在控制他们的行为,却会运用这种支配行为的规则,人“在没有意识到刺激环境潜在结构的情况下,也能够学会并利用这种结构做出反应[1]”,师范生的经验性学习就是一种内隐学习。从这个角度出发,小学语文教学概论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可以具体采取示范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法。

1 开展示范教学

从师范生在实践性知识发展中的角色看,观察者、模仿者的身份是师范生建构自己实践性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师范生通过学徒式的观察,思考他人的教学行为,判断他人教学行为引发的效果,领悟到他人的实践性知识,继而把领悟到的他人实践性知识迁移至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去,内化为自己的实践性知识。这就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课程实施中提供师范生可以观察、模仿的教学行为与教学过程,需要开辟其他的观察渠道,师范生置身其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概论课堂,而非中小学课堂成为师范生最主要的观察场所,任课教师应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是任课教师把自己作为教学榜样,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师范生观察模仿,从而建构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教学一直兼具着多种意义,任课教师除了传授教法知识和技能之外,本身课堂的举止言行就是师范生感悟教学教法的资源和榜样。师范生在小学语文教学概论课堂上,耳濡目染,观察体悟任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思剖析自身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

在示范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展示教学行为”和“剖析教学行为”两个方面,因为并非所有被师范生所感受到的经验最终都能发展为实践性知识。所以,不仅要让师范生了解可以“怎样教”,还要让师范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教”。

譬如,在教学“预设与生成”时,平时教师习惯于跳过师生问好环节,直接开始教学,学生在这节课上却突然起立齐声问好,教师在学生坐下后,巧妙地引导:“同学们的问好,很突然啊,我的课前预设里没有这个环节,可见不管教师怎样预设,课堂总是会有些意外生成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预设与生成。”接着,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在刚才的意外生成里,任课教师“我”是怎样做的,那样做有什么好处,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怎样的启示。这个案例中,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并和学生一起剖析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行为,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怎样的教学行为是恰当的,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境下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从而积累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性知识。

2 进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被认为是最能体现教育性质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不是旨在科学原理与学说的教育,而是把科学原理与学说的实践性本身作为教育的目的[2]”,案例教学,首先应选取典型案例,采取案例的合理呈现方式――是通过文字语言描述、还是通过图像影音展现,对事件中的人物情节哪些地方应详细哪些地方可以简略;然后通过叙述真实性事件,提出问题,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学习者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决策和行动方案,从而“巩固教学或者其他领域的各种实践性知识,所以它可能更适合于实践性知识[1~2]。”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是“从特定的教师、在特定的课堂、以特定的教材、特定的儿童为对象形成的知识,是作为‘案例知识’加以积累和传承的[3]”,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概论的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

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案例来自教学实践并指向教学实践。师范生实践性知识建构的最大障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缺失、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匮乏。案例应该从教学实践中产生,即选取一线语文教学实录、教学片段、说课视频等,可以展现实践者面对某一教学情境的应对(比如课堂收束、新课导入等),也可以呈现相对完整的一个阶段。总之,教学案例所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复杂的教学实践情境,使师范生以教育者的角色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训练专业思维,整合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二是为了激发师范生的思维欲望和研究意识,应该选取蕴含一定教学问题的案例。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先是教师呈现教学案例,然后再提出、明确研究的问题,这种模式违背了问题引导下的研究性学习规律,不能真正调动学生主体建构性,应该是师生统一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阐释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呈现教学案例,分析案例。

比如:在进行句子教学训练时,为了使师范生了解并掌握“通过分析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来揭示人物性格和人物心理”,教师先出示《穷人》一课中桑娜和丈夫对话的内容:

“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什么呢?”渔夫说着,把网拖进屋里,坐在炉子旁边。

“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那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然后,教师引导师范生品读、体悟对话中“我”后面的问号以及两个省略号表达的思想感情。讨论交流后,师范生意识到对话中几个标点符号对桑娜心理状态的理解非常重要,也为理解桑娜怕丈夫不同意抱回西蒙孩子的心情起到关键作用。在对文本有了深入分析之后,教师出示一段这次对话的教学片断,师生共同剖析教学片断,归纳总结教学片断中的实践者是否抓住了标点符号表情达意的功能、是否恰当地引导小学生体会到桑那的复杂心情,从而,师范生收获关于句子教学的实践性知识。

参考文献

[1] 陈振华.论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建构者[D].华东师范大学,2003.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法 学习方式 工学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高职初等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了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基本理念,掌握小学语文课堂准备、实施与研究的技能,系统学习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与综合性学习等内容。实践与理论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理论素质,提高其教学能力,为学生就业上岗奠定厚实的基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本门课程加大实践的力度,强化实训,重视见习与实习。但是在貌似轰轰烈烈的改革之后,我们依然发现学生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统一,既缺乏主动探究文本的能力,又缺少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顶岗就业中问题频出。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机械,学法死板,实践按部就班,缺少创新性。

“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为本课程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方向。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高职“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课下通过多种渠道学习理论知识,课堂上让学生展示交流,在相互沟通中,既提高理论素养,又提高实践能力,一举多得,事半功倍。因此,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高职“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改革,就势在必行。现就其重要意义阐述如下:

一、是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上的一次创新

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是在当前班级授课制下对“教”与“学”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的一次变革,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教育”在W习方式和教育模式上的一次创新。切合高职教学的专业性和行业性特点,是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有力补充。随着“人人通教学平台”建设的不断完善,网络优质教育资源将越来越丰富,信息化学习环境将越来越优化,这一切为开展翻转课堂实验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和技术支撑。

这种课程改革变传统的“教――学”为“学――教”,即将知识的传递放到课外,将知识的内化放到课内。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三大教学环节,包括以“设置问题”为引导的课前自主学习,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课堂讨论学习,以“探索问题”为主导的课后拓展思考。

课前,教师通过任务驱动法在“人人通教学平台”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先完成教学法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在平台上和老师及同学之间就学习进行互动交流,发表自己的学习反思。接着观摩相关理论的教学视频,师生在线讨论并学习,最后完成实训任务。学生根据理论学习和教学视频结合自己的认识设计小学语文教学中各个模块的项目,并将此任务以视频或者文档形式上传到平台,供教师和其他学生测评。

课上,不再是简单地由老师主导的灌输性的知识讲授,而是老师根据课前所掌握的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训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第一,根据学生在平台上讨论的热点问题及本节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组讨论的互助形式解决疑惑,实在解不了的问题由老师进行重点讲解。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带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课堂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归纳总结等各项综合能力。第二,将学生实训中的优秀成果展示出来,师生共同评价。在自我展示的环节中学生既提升了语文教学素养,又增强了自信心,而且师生的点评也让所有学生关注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第三,课后教师根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课堂的上学生表现及知识掌握,将相关练习、测试题目到“人人通教学平台”上,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测试及作业,以达到巩固练习、内化知识的效果。

这三个步骤,课内外结合,理论实践结合,深化教学内容,形成一种富有活力的开放性教育模式。

二、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是基于掌握学习理论,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帮助和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实现“所有学生都能学会”和个性化学习的目标,这与我国孔子时代“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相通,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

1.学生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得到普遍提高。根据国内外的调查数据得知:大多数学生经过翻转课堂的学习,学习能力显著提升,而且变得更自信和开朗,合作意识、团队意识、语言组织能力极大增强。与传统教学相对比,芝加哥大学进行的实验显示:大约90%的翻转课堂教学组学生达到了终结性成绩水平,而传统的群体教学只有20%达到。传统的课堂教学因为班额较大,短时间内教师不能兼顾所有学生,教师大多关注“学优生”和“学困生”,某些学生因为长期得不到关注而缺乏学习的动力,长此以往就容易浑水摸鱼、滥竽充数。但翻转课堂所提供的交流平台及课内反馈,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得以真实呈现,教师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并加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更主动,对学习负起责任,形成良好的循环。

2.“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课堂教学,利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料和教学视频,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资料和视频,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那样神经紧绷,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全在自己掌握,养成边看边记笔记的习惯,重要的地方可停下来仔细思考,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小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既要加强学生的理论素养,又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真正学好很不容易。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教师提供的大量的教学资源无法完全呈现完全,只有通过“人人通”平台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课余时间阅读、探索、研究,使处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有所收获,尤其学有余力的学生会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学习。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条件、足够的学习时间,掌握学习主动权,绝大多数学生会获得良好的成绩。

三、将高职院校提倡的“工学结合”落到实处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包括学生、企业和学校。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长久以来,高职院校提倡的“工学结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其中一点是:学生外出工作减少了理论学习的课时,影响了书本知识的学习。本课程也出现这样的情况,而翻转课堂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学生见习和实习过程中,教师了解W生的知识需求,通过网络平台下发学习任务单,让学生在实践中解决相关的理论学习。如教学法第三模块项目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技能二――提问技能”,平时教学必须在大量的案例分析中寻得真章,但是文字叙述的案例与鲜活的教学案例大有不同,学生在动态的教学中能很快掌握要点。因此,教师在见习、实习中要及时下发观摩学习的项目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这种学习是最有效的。同时让学生将听课笔记和教学方案上传到信息平台,教师与从小学聘请的优秀教师共同在线为学生释疑解惑、交流心得、指点迷津。教师的鼓励与指点,其他同学的肯定,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见习、实习中工作热情更高,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提升教学素养。因为实习生的积极行动,实习工作有章有法,就不会扰乱所在实习学校的教学秩序,为实习学校减轻负担,从而由以往的被动接收到主动接洽,良性循环,解决“工学结合”实施中的大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高职《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改革”课题的确定,能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此方面的有益探索,促进高职院校实操课的改革与创新,真正达到工学结合、长远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月兰,主编.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

[2]PJq开普金・托德・威特克尔.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教学11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专业选修课;教法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188—01



一、加强专业选修课教师创新精神培养

专业选修课有别于专业必修课,相对于必修课对知识的系统学习,它更注重于对学生兴趣的开发和能力的提升。而传统的大学教学是以讲授法为主要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这种方法对于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是行之有效的,而对于课时相对较少,以培养兴趣、提升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专业选修课来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弊端。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专业选修课的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思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密切关注本学科的前沿动态,把适合学生的内容更新到自己的授课中来,如在《语文阅读教学精品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中,该教师所选取的教学案例都出自于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名师之手,而且每年都有更新,这样就确保了学生掌握的知识都是最新的,既让学生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发展接轨,又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专业选修课教师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把教师的角色从以“教”为主逐渐转化为以“导”为主。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想像力,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而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课堂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目前在各高校中关于教学方式的选择上,主要是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取舍上。笔者认为,就专业选修课而言,两种方式综合运用效果更佳。

任何课堂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讲授法,尤其是专业必修课教学,为了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必须采用讲授法教学。而传统的讲授法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填鸭式的教学极大地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兴趣的培养,教学效果不佳。在专业选修课教学中也可采用讲授法,但应注意详讲与略讲的结合,精讲与练习的结合。对理论性较强的专业选修课如《逻辑思维培养》等课程可采取“讲课”方式,而对于一些旨在扩大学生视野的专业选修课如《女性文学研究》《李白研究》等课程,则可以采用“讲座”方式进行,加大课堂的知识容量。对于一些以提高学生技能为主要目的的专业选修课,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做到精讲与练习的有效结合。如在《语文阅读教学精品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中,老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就应短而精,而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练。需要注意的是练习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保证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目前在各高校中已经得到普遍使用。它的生动、可视可感的表现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传统沉闷的课堂变得兴趣盎然。这种高效便捷的教学方式几乎被所有的专业选修课教师所采用。但是它的弊端也很快的显现出来。在许多老师的课堂上,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多媒体教学仅仅理解为幻灯片的翻页,整节课就是不断地展示幻灯片,缺乏必要的讲解与互动,而使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

要使多媒体教学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必须与讲授法相结合加以应用,才能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在《语文阅读教学精品案例分析》课程的教学中,老师在讲解各位名师的生平、教学风格时,配以精心制作的图片和授课视频,对于重点内容再配以传统的板书,既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也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三、改革考核方法,侧重过程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大多是考试,其中以闭卷考试居多。这种考核方式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弊端更多。它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更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对于专业选修课而言,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课程内容、课程性质,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开卷、闭卷、口试、撰写论文、撰写设计方案、答辩等形式),而不应简单的一刀切。在考试内容的确定上,既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同时更要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在阅卷的过程中,不应把目光集中在对与错上,而应集中在学生解答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及思维过程,对思路新颖、有独到见解的答案,要给予奖励分数。除此之外,教师在成绩的评定上,不应只注重试卷,还要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出勤、回答问题的次数及质量、撰写论文的优劣等)。以《语文阅读教学精品案例分析》课程为例,它的考核方式就比较新颖,具体操作是:在考核时,教师随机播放一课时语文教学名师阅读教学录像视频,学生在记录听课笔记的过程中,对这节课进行书面点评。而这部分考核只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五十,出勤占百分之十,课堂的发言占百分之四十,以此来考核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这种考核方式不仅缓解了学生的考试压力,而且使学生更加关注平时的课堂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总之,专业选修课在整个高职高专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专业选修课教法改革任重道远,需要广大的一线教师共同努力,才能确保专业选修课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参考文献:

[1]齐梅兰.在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