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个案分析

幼儿个案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幼儿个案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个案分析范文第1篇

事件一:每天早晨入园的时候,凯凯都要哭闹一会儿,时间不久,大概2分钟左右,如果是爸爸送的,时间会长一些。

我们采取的策略:转移注意力

当他在哭闹的时候,老师将电动玩具“叮当猫”放在地上行走,以语言引诱:“看!这是什么啊?”其他孩子都会围过来玩,凯凯就会被声音和玩具所吸引,当他拿在手上玩的时候,“分离焦虑”的情感就被转移了。这只是老师的一个策略,虽然能解决“早晨哭闹”的问题,但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安全感。凯凯“哭闹”主要来源于没有安全感,爸爸没有和他住在一起,有空时才来看看他,所以,他特别“粘”爸爸,不想和爸爸分开。为此,老师和凯凯爸爸做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将孩子的情况说明后,要求爸爸和老师配合,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首先,“言语”安抚,每天入园和孩子说说话,告诉他:“凯凯乖乖上幼儿园,下班爸爸一定来接你。”下午放学后,爸爸来接凯凯,第二天“哭闹”的情绪时间缩短。其次,“身体”安抚,平时多亲亲他的小脸蛋,多抱抱他,通过身体接触让他感觉到爸爸的爱。

事件二:打“妹妹”

有一段时间,每天下午放学后,凯凯回到家里,看见奶奶抱着妹妹,就跑过去打妹妹,不让妹妹玩他的玩具。而且,在幼儿园里,打人和争抢玩具的事件也增多了。

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和凯凯进行了一次言语交流:

师:凯凯,你有妹妹吗?

凯:有。

师:她叫什么名字?

凯:彤彤。

师:那你喜欢妹妹吗?

凯:喜欢。

师:那老师听说,你回家怎么打妹妹呢?

凯:不打了,不打了。(他在说这句话地时候,情绪非常激动,双手一直摆动着说,表情也很沮丧,眉头皱得紧紧的)

说到这里,老师就赶快转移的话题,对话结束。我们将这一情况和家长进行沟通,为什么凯凯对“打妹妹”的反应会那么强烈呢?

第一:凯凯对奶奶“占有欲”很强。因为他从小都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家里也只有奶奶会带给他似妈妈的情感。所以,凯凯对奶奶的“依恋”最重。

第二:凯凯心理焦虑、不安,甚至害怕。以前只有奶奶、爷爷和凯凯三个人时,他们的焦点只有凯凯。现在家里多了幺爸、幺妈和妹妹,本来凯凯很高兴的,但是后来发现:奶奶不再天天抱着他,而是抱着妹妹,他开始觉得“不安”,怕奶奶被妹妹抢走。由于凯凯年龄小,语言表达的能力差,又没有其他途径供他发泄这种“不安”情绪,所以就发生“打妹妹”事件。

第三:奶奶对凯凯“打人事件”处理不当。开始凯凯只是想“赶走”妹妹,进行“打人”行为。这时奶奶对他的态度是责骂,并将他赶离了身边。这个举动造成了奶奶“抛弃”他的假象,加深凯凯心理不安的情绪,慢慢变得急躁、不听话。最后只好抓住爸爸这唯一的安慰,寻求温暖。

我们的策略是:多关心下孩子,给他一个“爱”的氛围。在家里,奶奶照顾妹妹的同时,也可以让凯凯参与进来,让他观看奶奶是怎样喂妹妹的。增进奶奶、妹妹和他的交流,不要让他感到孤单。其次,多抱抱他、亲亲他,把对他的爱说出来:“凯凯,奶奶(幺爸)爱你。”在幼儿园里,用个洋娃娃做“妹妹”,引导凯凯去照顾她,喂饭给她吃,给她盖被子,和她一起玩玩具等。通过“娃娃家”游戏的方式让凯凯学会关心、爱护妹妹。

事件三:“等爸爸”

天黑了,爸爸还没有回家,凯凯坚持坐在板凳上,望着门口,盼着爸爸一进门就能看见他。这天晚上气温较低,凯凯穿着短袖突然跑到外面坐在台阶上对奶奶说:“我等爸爸”。奶奶苦劝无果后,陪着他一起等。过了一会,奶奶看着凯凯冷的发抖,劝他说:“凯凯,外面好冷哦!我们进去等。”凯凯双手抱肩,扬起小脸,倔强地抖着说:“不,你把妹妹的衣服拿来给我穿嘛”。后来,爸爸没有等到,却等到了感冒。

我们的策略是:让爸爸多陪陪他。爸爸平时工作忙,下班后可以陪他玩,让他感觉爸爸是“爱我”的。同时,爸爸不能在凯凯不知道的情况下“消失不见”,他会感到恐慌的。还有,不能欺骗他,对他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如爸爸说:“下午来接你。”那么下午一定要来接他。这样凯凯才会相信爸爸的话。以后说“爱他”才会相信爸爸是真的爱他。

针对上述事件可以看出,凯凯是个很敏感的孩子,而且长期处在“不安全”的环境中,没有一个完整、和谐的家庭,迫使一个2岁多的孩子变得小心、谨慎,怕被抛弃,怕离开亲人的怀抱,怕一个人生活。所以,才会出现早晨入园的哭闹而不愿意离开奶奶或爸爸的怀抱;为了“争宠”,不惜打人;在冷冽的寒风中,执着的等待自己最后的温暖,即使打针、吃药也在所不惜。

凯凯的事件是个案,但不是特殊现象,现在随着人们思想的开放,离婚率的不断上升,造成了越来越多离异家庭的孩子。没有健全的家庭,孩子的身心就会受到伤害。所以,告诫父母们,不要为了一己之私,就害了孩子的一辈子。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加强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及时沟通和反馈信息,共同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帮助孩子们走上健康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2002.

幼儿个案分析范文第2篇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各方面发展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作为学前教育者的我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待儿童,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友爱的精神,树立儿童正确的价值观,以促进其健康成长,避免在成长过程中给孩子的性格和生活造成潜在的危险性和不良习性。

一、个案分析

本班一幼儿,小名军军(化名)。军军今年6岁,家庭状况很好,家中有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4年前军军是家中的独生子,平时父母对其宠爱有加,爷爷奶奶对其更是百般呵护,是父母眼里的掌上明珠,在家俨然是“小皇帝”的角色,加上还有个堂哥,“小皇帝”经常欺负堂哥,而大人们总是以“当哥的要让着弟弟”为由,护着“小皇帝”,“小皇帝”更加肆意起来,导致军军渐渐养成了任性的个性。两年前,家中又添了小弟弟,往日的“小皇帝”多少有些失落感,父母、爷爷、奶奶的疼爱被人分享,因而本身变得更孤僻、更任性。

在学校里,经常和小朋友发生争执,不喜欢与人沟通,常常做出不讲理的行为,比如,抢东西,自己情绪不好时就胡乱打人,别人不小心碰到他时,举起拳头不假思索就胡乱锤人,别人讲他什么,他也动手打,有一次,就因为听到有人说“军军是大笨蛋”就胡乱地把邻班小朋友的脸抓花了。还振振有词:“谁叫他们先骂我的。”我说:“可是这个小朋友没有参与骂你呀,再说了,即使有人骂你了你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你可以向老师求救呀,你动手伤害别人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二、直接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类似军军的这些幼儿之所以在解决冲突或人际交往中出现攻击,主要是因为这些孩子所能得到的解决冲突或进行沟通的方法少于一半儿童。对于这一类孩子,教师不要训斥、批评孩子的攻击,不能简单地说教和粗暴地体罚,而是使孩子掌握非攻击。

当军军因为抢不到皮球而推倒小阳,小阳把详情告诉我时,我对军军说:“推倒小阳是得到皮球的一个办法,但是,有没有不推人就能得到球的办法呢?好好想想,你会有办法的!”军军想想,说:“叫妈妈也买一只皮球给我。”我微笑着对他说:“也好,但你还会想出更好的办法。”军军说:“我们比手劲,谁赢谁先玩球。”“不错,还有其他办法吗?”军军挠了挠后脑勺,眼珠子一转,兴奋地说:“我们可以一起玩皮球。我拍球,他在旁边数数。”我竖起大拇指,左右拍了拍他的肩,说:“这个办法很好。”

幼儿个案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 情绪管理; 个案观察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125-002

案例一:开学第二天早上,成成被小然不小心撞了,他大声哭着说是小然不小心撞了他,我就安慰了一下也没放在心上,并接着组织幼儿学习新的韵律早操。后来我不经意间发现成成脸颊上青了一块,才意识到事情可能有点严重,再看他很不开心的撅着嘴,我就马上过去细细地询问了他以及小然事情的经过,他们都说了不小心撞的,那我就让小姑娘道歉了,但是他还是情绪低落,我软硬兼施、又哄又骗的,他还是一直委屈的直掉泪,我就请他坐到边上冷静一下。慢慢的他看着我们学操也不哭了,但是让他一起来学他就又撅着嘴不高兴。等到我叫小朋友去小便喝水了他又犯倔了,怎么哄和施压都没用,就一直坐在边上生闷气。后来还是师傅强硬地拉着他去吃饭,他才在我们的哄骗下慢慢吃完了饭菜,吃完饭后情绪就好起来了。下午我观察他时情绪已经好了。

案例二:一天早上晨间锻炼时,突然听到成成大声的哭了起来,我走过去询问他,他说是小坤打了他,于是我就去问小坤,他说是成成先打了他。这时我就问成成:“你有没有打他?”成成说:“是小坤先打了小诺。”于是我说:“小坤打小诺是不对,但是你也不可以打他,你打他了就是你不对。”成成就撅着嘴站在了边上不玩了,等到去做操时他又开心了。

案例三:这天下午放学前,画画突然走到我面前说:“老师,成成打我。”还没等我开口说话,成成已经抢着对画画说:“我已经跟你说对不起了。”然后小姑娘也就去排队没说什么了。

案例四:前两天放学,我走在成成的后面,手不小心甩在了他的背上,他说:“老师你碰到我这儿了。”我说了声对不起,他抬起头笑着说:“没关系。”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成成是一个较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且他不会管理他的情绪。通俗点讲就是他可以打别人,但是其他人不能碰到他,如果把他弄痛了更是以大哭作为他告状的方式。但是从以上四个案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他的改变,从一开始他不能排解悲伤的情绪到能够平静地表达出他人对他的“伤害”并能微笑面对,这是一个帮助他去克服以自我中心并学会管理情绪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通过鼓励、放大、强化他偶尔一次的“谅解”行为,同时在他突出的地方,如上课能认真听讲、动脑筋思考、学本领快等方面多表扬,给予他榜样的带头机会,帮助他建立自信心,从而帮助他明辨是非,学习控制他的负面情绪。

幼儿情绪管理在如今的社会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开始引起广泛的重视和讨论。认知情绪、表达情绪、体验情绪被认为是幼儿情绪管理的几个要素。很小的婴儿就能表现出恐惧、愤怒、欢愉、惊讶等情绪,说明已经是情绪的个体;而3~6岁的幼儿对情绪就已大致了解。人们对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幼儿期的情绪管理教育对长大后的情绪了解以及情绪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班杜拉以社会认知的观点来看待儿童的情绪,他认为儿童是主动的,会使用认知历程来表现事件、期待未来、选择行为以及和他人沟通;儿童的许多行为包括情绪行为是由观察学习而来的。因此,让幼儿认识情绪、理解情绪、说出心里的感受、学习处理愤怒与伤心的方法,对于培养幼儿情绪管理的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帮助成成学习控制情绪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帮助他认识各种情绪及这些情绪所带来的影响;帮助他产生我是榜样,我要懂事,小朋友和老师就会喜欢我的感受,来培养强化他的正面情绪;帮助他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与同伴交流,并了解事情的原因,从而“和平”解决。

一、帮助幼儿增进对情绪的认知能力

幼儿是通过情绪与认知这两套神经系统来学习控制情绪的。因此,如果长时间处于被情绪控制的状态里,会让幼儿形成神经上的记忆,从而影响其认知学习。教师在帮助幼儿管理情绪时,不仅要消除幼儿的消极情绪,更要注重引导幼儿学习正确认识各种情绪以及了解这些情绪所产生的效果,学习调节情绪并要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例如在案列一发生后的第二天,我利用谈话活动和幼儿讲了个自己编的小故事,从故事中引导幼儿去发现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多种情绪,或高兴、或伤心、或生气,在我们发脾气时往往使身边的人伤心,而当我们高兴的时候往往会让大家都很高兴。通过对故事中小动物的感受、理解,幼儿能够较快地将小动物们的情感体验迁移到自己的身上,并且更容易理解、接纳正面和负面情绪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可见,幼儿的情绪发展若要健全,有赖于建立正确的情绪知识及学习正确对待的方式。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不适宜用冷静、理性的解释来使幼儿对他人感受的察觉,而应加上较强的情感,并且以童趣的方式更进一步地提供方法,才能让孩子知道如何感受并做出反应。同时,我们在发生事情时也要帮助幼儿去想想事情发生的经过,而不是一味的关注结果,如在案例一中,我们应该引导成成明白小然的不小心是让他被撞得很疼,但是人都会有不小心的时候,如果是他不小心撞了别人,他会怎么来解决这个“意外事故”。所以“同理心”有助于幼儿利他行为的发展,更是幼儿走向成长的重要基石。

二、利用榜样作用,培养并强化幼儿的正面情绪

面对像成成这样自尊心强的幼儿,我们还利用榜样作用,让他形成良好的行为约束。在平时,我注重从他的个别行为中提取一些正面的细节,并在全体幼儿面前不失时机的进行表扬与鼓励,使他心情愉悦并感到自豪,为多接受老师的表扬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如他在看见小坤打其他小朋友时他会“见义勇为”去打小坤,我就利用他的这一点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乐意帮助小朋友的行为,但是也批评了他使用的方式不正确,不应该是打还的方式,鼓励他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能再动手打人,可以告诉老师或者帮助同伴了解被打的原因,从而不仅不会打击他帮助人的积极性,也能使他很快就从被指责的不良情绪中转换过来,还能让其他幼儿从他的事情中学习同类事情的处理方式。在以后出现同种事情时,孩子们少了直接的“报复行为”,多了理智的“和平外交”。由此可见,榜样的效果是好的,幼儿受榜样行为的影响,比单纯的行为强化的影响要大的多。

三、鼓励幼儿选择建构性策略,说出自己的感受

在幼儿成长的不同阶段会产生不同的情绪策略,小班幼儿更倾向于使用情绪释放策略,而中班幼儿较多地使用建构性策略,大班幼儿有时更喜欢使用回避策略。例如同伴排斥情境:当看到某一个或一些小朋友在玩一个特别好玩的玩具时,我也想玩,可是其他小朋友不让我玩,这时不同年龄阶段的“我”就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策略:大班的“我”会使用回避策略,即站在旁边或走开;中班的“我”会使用建构性策略,即问同伴:“为什么不让我玩?”小班的“我”会站在那里放声大哭并且跑去告诉老师,也即情绪释放策略;还有一种是视幼儿性格特征而定的,即破坏性策略,也就是把同伴的玩具拿走并且说:“不让我玩,我也不让你玩。”

在这三种策略中最有效也是最正面的策略就是建构性策略,从案例四中可以看出,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培养,终于使成成能够较好的使用这种策略,及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感受,然后形成“没关系”的情绪表现,使他觉得自己长大了,让生气难过转变成高兴、自豪。这样的结果,是个体对成长的本能需求,但关键还在于老师、家长对“长大了,你真棒”的强化。

幼儿个案分析范文第4篇

在个案研究中,通常选择的研究个案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我们通常称之为“典型个案”,这种“典型个案”可发映出一般的、普遍的现象。

个案研究不同于以往的调查研究,它只需要抽查出一个个案例子,通过对于这个例子的研究来解释出整个问题的特征。而不是像传统的调查研究那样,大批量研究案例和分析案例。这样做的目的是省时、省事和省力。

个案研究模式在研究结束后只会有一个分析结果,而以往的调查研究模式却不同,他们需要大量分析和论证,致使有些现象和结论发生冲突,对于总结工作来说负担很大。而个案研究则不同,它只有一个案例,只会产生一个结论。

(一)简要叙述以下两个个案情况

于是,陈某决定找一份稳定并且与自己专业有一定关系的工作。开始寻求新的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在多家学下应聘英语老师并没有成功,正在这时,陈某看见了一家公立幼儿园的招聘信息,陈某决心进园入职。但是陈某不是专业的,所以在入职考试之前自学了许多专业知识,因为自己的母亲是幼儿园的保育师,所以也在目前那里学到了许多实践经验,在多个月的努力后,陈某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幼儿园任教。

张某在进入幼儿园教学期间,对于幼儿园内的主要日常教学等都不能很好的适应。但是,为了做好这份工作,他不得不在短时间内开始购买大量的专业书籍和杂志,不断学习上面所写的经验和教训,并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但是,这些努力并不能完全满足实际教学中的需要,所以,幼儿园为他安排了一名带教老师王某。一般,王某在上课的时候,张某都会随堂听课,并认真做上笔记。平常在遇到困难又不能很好解决的时候,他也会请教王某。在这样的不懈努力了三年以后,成功成为了幼儿园中的优秀教师。

第一,幼儿教师并不只是一项工作,而是应该将其视为一种崇高的事业。在上述案例中,很多人都会不认同陈某的选择。因为,目前在我国,英语教师这个职位对于一名女性而言是极好的,它有稳定的收入和固定的保障,也可以受到更多人的爱戴,与此同时,许多人都认为一名英语老师和一名对外汉语从事人员要比一名幼教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其实,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甚至是不对的。但是,在实际采访中,陈某和张某从未觉的自己“屈才”了,反而感觉自己能找到一个这样的工作是一种幸运。由于幼教在教学过程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尤其是人格的培养和健全这方面影响极为巨大。

本次案例一的研究对象陈某,她的家庭背景、学校教育以及毕业之后的社会经历都是独特的,是她自己所独有的,并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她所经历的入职过程对于目前研究幼教这一专业是有极大推动作用的。就案例实际情况来看,陈某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教职工家庭之中,这对于她的成长和成才都是有很大影响的,因为父亲和母亲都是从事教师工作,所以对于教育子女方面更加专业和科学,因此,陈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得非常优秀。在学习上名列前茅,在特长上也有所建树,她的画画水平达到了专业的标准。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陈某,性格开朗外向,很适合做一名教师。程某在成为一名幼教后,因为自身的素质很好,使得在教学期间,本班的幼儿的素质养成普遍取得了好的成绩。

第三,积极向上的发展精神。积极向上的发展意识是指教师在教学期间,将出现的问题、结论、教训等分类归纳总结,形成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利用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在教学期间教学能够够好的实现教学目的。

案例一中,陈某在教学中也根据自身的不足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陈某自从进入了幼儿园从事幼教事业,还专门订阅了相关的书刊,并将一些经验实际应用于教学之中。事实上,无论是深化自己的画画水 平,还是去培训机构学习钢琴的基本弹奏方法,都不是幼儿园强制要求的。而案例二中的张某则是通过利用自身的专业修养来帮助教学的,他将自己的对外汉语知识融入教育之中,实现了教学的新突破。根据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让他们愿意牺牲自己休息时间加强自身教育能力的主要原因就是积极向上的发展精神。这一精神促使她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完善自身,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以帮助幼儿在他的教育下更好的成长和成才。

幼儿个案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幼儿 亲子关系 环境 教养观念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的发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一个相当漫长的时间。孩子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要经历三个阶段,也就是首先要学会发音,然后会理解语言,最后才会表达语言。不是像有些家长所认为的那样孩子到了一定时候就能够说话的。

0-1岁是儿童语言习得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儿童语言习得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通过大量发声练习掌握语音系统。儿童语言的发展既具有年龄阶段特征,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研究表明,即使刚出生几天的新生儿对语言的反应也要比对其他声响的反应更为敏感。研究还显示出,即使非常小的孩子也能分辨出不同的说话声之间的区别,毕竟这是学习一门语言过程中的基础环节。密切注意孩子语言发展的进程,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一旦幼儿的语言发展受到不良因素的阻碍,就会给他的生活、学习带来不便,影响其身心健康成长。如果不及时进行弥补,很有可能形成语言障碍、沟通障碍、学习障碍等异常问题,对其一生的生活学习造成影响。因此,对幼儿语言发展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研究的对象――张某,是一个刚满一周岁的婴儿。在信息的收集中我们发现,张某所在家庭的构成方式是一个现阶段城市普遍存在的3+1构成式,即一对年轻上班族夫妇与一个需要照料的婴(幼)儿与老人的组成。在此类型家庭中,年轻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普遍比较短,更多的时候,孩子所面对的主要是带他的老人。那么,这样的家庭构成方式会不会对幼儿语言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影响存在,具体原因又是什么?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它对现普遍存在的家庭构成现状中婴幼儿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意义?

据所查相关文献资料显示,关于语言习得的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有三大理论派别:行为主义刺激-反映学习理论,心灵主义内在天赋论,相互作用论。其中,行为主义刺激-反映学习理论主张模仿、强化的作用,认为儿童的语言与其他的条件反射没有区别,是通过联想的原则,在选择性强化下形成的。以皮亚杰为代表的相互作用论认为幼儿语言的获得同其他的认知活动是一样的,是儿童认知主体当前的认知机能与现实的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一个阶段的平衡,并逐渐达到更高阶段的一个发展过程。这两派都强调语言的后天学习,重视外界环境与幼儿主体的交流。

结合以上理论,针对现阶段普遍存在的家庭构成模式与婴幼儿教养中的问题,本文结合个案实际作了研究阐述,旨在为此类现象提出良好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个案源于医学,是指具体的一份病例。教育、心理的个案研究法就是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学生或老师)、一件突出的教育事件或一个有代表性的教育团体机构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收集有关这个研究对象的一切资料,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现状的原因,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的良好发展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需要结合其他的多种研究方法,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观察记录法

在本研究中,主要采取随时随机记录的方式,采集观察对象具有的语言发展状况、亲子交往状况、老人与孩子之间的交往状况等。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对儿童发展与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间接了解和考察,并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或理论分析。此次研究主要是有针对性地通过谈话来获取相关资料。谈话的对象有二,其一是与老人的对话,主要针对在年轻父母上班期间老人对幼儿的教与养的方式和基本事件的了解;其二是通过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了解各阶段幼儿语言发展的状况。

三、个案分析

(一)个案基本情况介绍

1.个案本人情况:

姓名:张××

性别:男

年龄:12个月

身体发育:状况较好,经医院检查,身体各项机能发育正常。

个性特点:活泼好动。

个人成长:出生1―6月与父母及外婆一起生活,6―7月与外公外婆生活,8、9月与父母及外婆、奶奶生活;10―12月与外婆、外公一起生活。其间除寒暑两假父母均按朝九晚五制上班。

2.家庭成员情况:

父母皆是大学文化,均从事教育事业;外婆小学毕业,无业,奶奶文盲,没有职业。

(二)个案语言发展状况

张某语言发展总体评价基本正常。

在性格特征表现中可发现该幼儿活泼外向,但对陌生人或者事物有一定的排斥心态,在6―12个月总表现出对父母不太亲和,对长期相处的老人有明显的依赖。

在表达性语言发展中存在如下问题:对常见事物的认识与表达相对较准确,但对“baba、mama”以及其他对人称谓语言的表达中缺乏正确的指向性。

在理解性语言的发展中表现出以下问题:对于某些事物或行为的语言的理解局限于地方方言。

(三)原因分析

在与相关人员及该幼儿的接触中可以发现,该幼儿生理发展均很正常,那么为什么在该幼儿会出现以上问题呢?通过详细分析便可以发现主要是以下因素对该幼儿产生了影响:

1.缺乏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

在0―12月中,幼儿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由陌生到熟悉主要依靠与环境的相接触,而本该是父母与孩子的长期亲密的交往却因为年轻父母的工作关系而减少和疏远,反而老人与孩子之间的交往成了孩子认识世界的主要的渠道。在长期的父母与孩子相处机会和时间较少的情况下产生了亲子关系疏远的结果,而幼儿唯有以与老人的交流来满足自身获取、交流与表达的欲望,在此过程中与老人产生相对更加浓厚的感情,进而产生了对老人的依赖。而因为老人在认识和对教育方法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孩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部分词的发音,但是却不具有指向性,从而影响了幼儿对人或者事物的认识。

2.缺乏良好的语言交流的环境及适当的语言输入

老人与幼儿的长期相处也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活动范围和认知对象。因为老人活动的局限以及老人所具有的地方方言的影响,让幼儿在语言发展中就有了局限性和表达与理解中的问题。

3.成人不科学的教养观念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经常和该幼儿接触的两位老人均有“孩子到了一定时候就能够说话”的认识,同时他们还认为“即使和孩子讲再多他也听不懂”,于是就有了与其对其说,不如不说的事实。殊不知从出生起,幼儿就学着从神情、体态、语音等方面理解成人的语言,并且深深的记在脑子里。当时机成熟,这些记忆就会如火山爆发般一下子涌现出来。这些记忆对于他的语言发展是很关键的。

四、改良策略

1.融洽亲子关系

对于普遍的家庭来讲,蒙台梭利认为母亲适当延长哺乳期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融洽与亲密。因为当幼儿吮吸母乳的时候,婴孩与母亲之间就渐渐地、自然地建立起牢固的,亲密的联系。笔者以为即使母亲不给孩子喂奶了,父母还是应该和孩子多待在一起,长时间的分离对于亲子的关系是很不利的。当幼儿没有和父母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时,他对其父母就不会有信任感、安全感,影响他的积极心理状态的形成。当然对于他今后的性格养成、自身成长都会有所影响。我们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与孩子的语言交流状况也将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特别是对于0―1岁这个特殊时期的幼儿,多抱抱、多亲亲、多说说、多听听都将与幼儿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并也将有利于幼儿想说、能听、会理解的习惯的培养。

2.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多把时间用在和孩子一起,多带孩子与环境接触,常对孩子描述和引导他自己描述他所听到的和看到的,常给孩子介绍那些确确实实摆在你们面前的东西,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使用正确的语言。该努力去理解那些他自己发明的表达方式及错误的发音,提示矫正的同时予以鼓励。在教孩子说话时,在某种程度上,你应有几分像演员,你必须让你所说的一切富于戏剧性和趣味性。永远不要责备孩子,而去努力寻找孩子的可爱。

3.树立科学的教养方式

科学的教养方式应该是慈爱的、和谐的、平等的、理解的、宽容的和因人而异的。慈爱是一种胸怀,他能够让你的孩子感受到愉快与温暖;和谐是一种氛围,会让孩子感受被爱的轻松;平等与理解可以让孩子勇于表达、敢于交流,宽容也会让孩子变得理智和勇敢。人各不同,当然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此,我们需要在孩子的教养中不断的自我审视,用科学的教养方式来指导我们的教养行为就必然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总之,只有在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中,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并采用科学的教养方法,通过不断地接触、交流与培养,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淑斌,赵东梅著.还孩子本色:幼儿家庭心理教育方略.2005年5月第1版.

[2]李雁飞.婴幼儿早期家庭教育不容忽视.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幼儿个案分析范文第6篇

一、个案背景

1.基本情况

灿灿――女孩,今年4岁,上幼儿园中班,从生下来半岁起因为父母工作很忙,灿灿就一直在爷爷奶奶家,和他们一起生活,所以小宝贝很依恋爷爷奶奶,同时老人家也很宠爱这个小孙女,想要什么都尽可能的去满足。灿灿不爱吃饭,挑食很严重,就喜欢吃小零食,爷爷奶奶也默许、放纵她这样做,任其自然发展。

2.幼儿园表现

每当要开饭时,灿灿总会皱着眉头,一脸的不高兴。当老师把饭盛好后,她先是把饭用小勺翻来翻去,然后再铺平,吃米饭都是一粒一粒数着吃,不爱吃蔬菜等,挑食很严重。

3.家庭教育背景

母亲经常出差,长期在外工作,想教育孩子却鞭长莫及,偶尔回来时间也不是很长,无法对孩子进行系统教育。

父亲每天的工作也很繁琐,总是早出晚归。自然对孩子的教育和生活就照料的很少,同时也有些溺爱孩子。

二、个案问题分析

1.家庭成员过分的溺爱、迁就、生活上照顾太周到

家长平时的教育方式不但养成了幼儿脾气倔强、任性随意的坏习惯,表现在饮食方面也是自己说了算,形成了挑食、偏食的毛病。

2.零食杂而多,减退了孩子的食欲

家长平时提供给孩子的零食杂食过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减退了孩子的食欲,打乱了孩子规律进餐作息,影响了孩子的正常饮食。

3.心理上的原因

家长的迁就形成了其自我中心的不良行为,表现在饮食方面也是自己说了算,形成了挑食、偏食的毛病。由于长期挑食、偏食,幼儿在心理上逐渐对正常的饭菜产生了抵触,导致进餐速度慢、稍有不喜欢吃或强制她吃就以大哭来反抗发泄,并会引起呕吐反应。

4.受家长饮食习惯的影响

灿灿的爷爷奶奶对饮食结构、营养搭配知识不太了解,所以安排家里的膳食也不科学,没有注意到营养搭配、膳食平衡。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就逐渐喜欢吃什么就天天吃,不爱吃绿色蔬菜,就爱吃零食等,逐渐就形成了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三、个案指导过程

第一步:与父母沟通

1.1真诚展开交流

告诉家长孩子0―3岁一定要由父母亲自带养, 这叫亲子教育,如果没有这样做,一般情况下孩子成长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甚至比这还严重。

1.2具体指导措施

1.2.1多与孩子相互交流。

1.2.2改变家长的教养观念。

1.2.3我们和家长共同分析造成灿灿挑食、偏食的原因。

1.2.4多给孩子讲一些故事。

1.2.5用游戏来诱导她喜欢美味佳肴。

第二步:与爷爷奶奶交流

2.1案例再现

让爷爷奶奶了解灿灿在幼儿园的进餐表现情况,针对孩子的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引导老人了解过于的“溺爱”、“放纵”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行为欠缺。

2.2具体指导措施

2.2.1别再以“溺爱”、“放纵”的方式宠爱孩子。

2.2.2避免给孩子挑食的机会。

2.2.3变换花样让孩子喜欢吃饭。

第三步:再次指导家长

3.1树立良好的模范榜样

幼儿的挑食、偏食等习惯的养成,与家人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所以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定要做到不挑食、偏食,遇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也要带头吃,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树立良好榜样。

3.2营造宽松和谐的进餐环境

幼儿在进餐时,家长切忌对孩子大呼小叫或是惩罚幼儿,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和负面不良情绪,从而直接导致孩子的食欲下降。所以,在进餐时家长要学会调节气氛,使孩子心情舒畅乐意吃饭,为孩子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3.3增强体育活动,促进幼儿食欲

平时家长可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多参与一些体育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大孩子的食量促进幼儿食欲。以此,逐步改正幼儿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

3.4让幼儿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幼儿天生就对工作比较感兴趣,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尝试帮助家长包饺子、做小点心等简单而又容易做的事情,从而让幼儿体验劳动带给自己的快乐,自然吃饭也就比较香了。

四、指导成果

经过家园配合,近一个月的耐心指导,灿灿已经基本消除了进餐给她带来的困扰,并初步养成了进餐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反思

从这个案例中我领悟到,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不同,一定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孩子挑食带来的直接问题是营养不平衡,单一的饮食结构必然会带来营养不平衡,造成孩子营养不良或过剩的疾病。生长发育期的孩子需要足够的热量、蛋白质、醣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质及水分等等各种充分的营养素,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

幼儿个案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婴幼儿;精细动作;能力发展;入户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心理学、脑科学关于0-3岁婴幼儿发展重要性的研究成果的展示,人们逐渐关注0-3岁婴幼儿的发展。林崇德指出,婴儿手的动作发展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但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是等速前进的,是有明显的阶段性。儿童在出生的第一年和第三年,手的动作发展比较快,而第二年却比较慢。第二年的“慢”不是消极的,它巩固前一年拇指和食指的联合动作,又为第三年的发展脱鞋袜、穿脱衣服等动作做准备。就发展顺序而言,1-2岁是婴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过渡环节,对动作的发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本文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式,辅以观察法、访谈法收集资料。观察法用于收集原始数据,通常在儿童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观察儿童的所作所为。为了印证和补充文献和观察所反映的信息,访谈法也是本研究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访谈法方便可行,且引导家长深入交谈可获得预先想不到的可靠材料。选取的个案――小澍,男,2012年2月16日出生,入户指导时个案的年龄为18个月。

三、研究过程

(一)初次见面――搭建乐高玩具。每当小澍拿起一个即将搭高的乐高积木时,妈妈会询问小澍玩具的颜色。妈妈说小澍对于绿色不太敏感,每次都要犹豫一下才说出来。当小澍选择玩具时,妈妈主动递上绿色的玩具,并这是什么颜色。小澍视线保持在两块积木的连接处,一手握住底层的乐高,一手拿着拼接层的乐高来来回回的与底层乐高表面摩擦,试图使两个按扣扣在一起。每次连接时,虽然小澍盯着连接处看,但还是不能一次将两块乐高拼好,总是要来回“蹭”几下。

(二)再次轶事观察――自己系扣子。小澍用右手的四根手指按住摁扣的表面,左手的拇指推着另一个摁扣的背面,其余四指弯曲,眼睛直视扣子。左手的拇指推着摁扣,来回摩擦有扣眼的一面,试图寻找到扣眼。但是在整个过程中,都没有出现“按压”扣子,使摁扣扣上这个动作。此时,小澍用语言和动作寻求我的帮助,一手拽着裤子,一手拉着我的手,嘴里还说着“阿姨、阿姨”。此次入户的任务是跟据前两次入户指导的轶事观察,总结这个月龄个案精细动作发展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并实施促进其精细动作能力发展的活动方案。需要研究者注意的是并不要期望通过一次活动方案的实施就达到促进个案发展的效果,促进个案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久而又复杂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三)实施活动方案――搭建我的小城堡。通过分析整理前两次轶事观察的记录,研究者以“搭建我的小城堡”为此次入户指导的活动主题。活动方案过程如下:(1)研究者正确示范按压乐高类玩具的方法,示范时动作要慢,必要时可进行口头讲解。(2)研究者可创造和个案一起搭建城堡的气氛,如提出纵向垒高积木搭建一个城堡、横向排列积木建造一座小桥等建议,以激发个案游戏的兴趣。(3)过程中个案自主选择所要搭建积木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搭建排列的方法,研究者和家长不要干预,搭建成功后及时给予鼓励。(4)纵向搭建时,开始可用大积木垫底,再依次用较小的积木叠加,降低操作难度,保证个案的良好情绪。(5)如果个案对搭积木过程不感兴趣,研究者可以先搭2-3块积木,让个案在创造的情境中搭上一块,如,你给城堡盖个房顶好不好。活动方案通过练习搭积木的方式促进个案指肚捏和按压动作能力的发展,其优点在于积木多变性利于个案充分发挥创造性并重复指肚捏和按压动作。一岁半左右的儿童,搭积木时随意性较大。因此,活动方案除了自由搭建之外,可以创造情境,也可提出一些要求,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难度。

(四)访谈家长――感受变化。此次入户指导的主要目的是访谈家长,了解实施活动方案后个案及个案家长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是细微的,是缓慢的,研究者仅是希望通过活动方案,提高家长关注个案精细动作能力发展的意识,提高家长自我反思的能力,同时印证设计实施活动方案的有效性。以下对小澍妈妈访谈的截录。

问:小澍玩乐高积木的时候,观察到什么令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吗?

答:(略有沉思)他有时候会横向排列积木,虽然排列的不是很整齐,但这在以前没有出现过,有时嘴里还会念叨着火车。还有,我说咱们一起把玩完的积木放回去吧,小澍会学着我的样子收拾玩具,但是只是几块积木,大部分还是我来收拾,可能这种习惯还没有养成。

问:实施活动方案前您是怎么和小澍玩积木的呢?

答:(笑)以前只是在玩打枪啊,小汽车赛跑的时候互动的比较多,像玩搭积木这种游戏,我就是看着他自己玩,或者我拼完了一个东西给他看看。

问:那您现在是怎么和小澍玩搭积木的呢,有什么变化吗?

答:现在玩积木的时候,我不再只关心小澍能搭多高了,也不总说小澍说咱们比赛搭积木吧。扣不上的时候,我着急很想马上帮他,但还是会慢慢的示范一下,不像以前,就直接帮着扣上了。有的时候,我会建议小澍给爸爸做个生日蛋糕,让他多搭几层,练习练习。

通过访谈不难看出,入户指导后家长慢慢开始学会自我反思,开始关注小澍与以往游戏时的不同,同时增加了游戏时的趣味性,注意培养个案的主动性。就搭积木而言,不只是单纯的重复垒高积木,家长意识到要使个案在搭积木的过程中锻炼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就要增强搭积木的情境性,保持幼儿兴趣。

四、反思

轶事观察记录是本研究获取原始资料的重要方法,刚使用这种方法时我确实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观察目的不明确。运用轶事观察的目的是通过观察记录个案生活中真实的行为,深入了解个案现有发展水平。然而实践中,我往往步入事无巨细记录的误区。可随意的抽取行为进行记录,又容易导致记录的行为不具有典型性,不能有效反映个案的真实发展水平。我查阅了轶事观察记录的基本要求,详细分析每一次记录,反思自己的行为,从理论和实践中逐渐培养自己对典型事件的敏感度。

与家长交流中,我常感到前期知识储备量的不足与知识面的单一。虽然入户指导前,掌握了很多关于儿童精细动作能力发展的资料,但过程中家长的关注点是多样的变化的,并非局限于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方,所以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储备知识的多元化。为了解家长的需求和关注的问题,我常通过各种方式和家长进行交流,彼此分享心得体会,这也让我收集了很多生活中的事例,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

通过对一个普通家庭中儿童的日常生活和精细动作能力发展的状况进行的调查研究,使我深刻的感受到家长对于早期教育的热情和自身经验匮乏的无奈,深切的感受到研究者自我力量的渺小和能力的有限。虽然研究样本较小,难以以此据进行推广,但仍然可以提出以下呼吁:深切的希望国家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促进0-3岁入户指导的普惠性发展;以社区为依托,依靠专业人士引领,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意识和能力;恰当的利用大众媒体资源,多途径多形式的扩大对入户指导的宣传力度,最终全方位、立体化的提高0-3岁入户指导的有效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毛爱群.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课程的研究[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

幼儿个案分析范文第8篇

为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华女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青岛幼儿师范学校等院校的部分学科带头人组成专家评审组评选,现将结果予以公布(获奖证书随即寄出)。

第三届(2009年)评选活动将自2008年12月起开始征稿,截稿日期为2009年5月30日。第三届评选结果将于2009年6月31日前揭晓。

期待大家一如既往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

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

幼儿教育杂志社

研究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周 英(华东师范大学)中班幼儿依恋内部工作模式对其

同伴冲突情境中表现的影响研究

王兰枝(内蒙古师范大学)回归生活课程理念下的幼儿园

园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幼

儿园园本课程研究为例

优秀论文二等奖:

广西师范大学

吴慧源 多元文化背景下广西幼儿园艺术教育课程研究

谭 峰 亲子教育机构中教师对家长的指导策略现状研

究――以桂林市A中心为例

赵俊婷 儿歌的教育观研究――基于广西幼儿园课程文

本的分析

辽宁师范大学

翁晓鸣 3岁儿童气质发展特点与自主性相关研究

内蒙古师范大学

鲍艳辉 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师支持性教学策略的

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

黄美贤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及相关

因素研究

本科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梅 莉(中华女子学院)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有效阅读指

导策略的研究

杨 云(中华女子学院)中日关于大班幼儿同伴冲突与教

师应对策略的比较研究――日本九州女子大学附

属幼儿园与中国恩儿园的比较研究

章佳颖 (华东师范大学)关于综合主题背景下幼儿园音乐

教育现状的调查

王丽飞 (内蒙古师范大学) 劳动合同法在呼和浩特市公

立幼儿园的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陈 丽(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视觉支架式教

学提升自闭症幼儿语言能力研究

马芝(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儿童阅读障碍

的ERP研究综述

苏 姬(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行为异常幼儿 的个案观察与分析

骆晓笑(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儿教师专业

成长动力研究――以L老师为个案的叙事研究

优秀论文二等奖:

中华女子学院

刘 欢 幼儿园户外体育游戏开展现状的调查

周惠文 4~6岁儿童对生长和死亡现象认知的研究

刘小娟 公开课对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的研究

淮北煤炭师范大学

王颖莉 脚手架理论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首都师范大学

刘晓川 幼儿园教师常规教育观念的研究

吕小烨 不同时期父母教养观念比较研究

张 艳 北京市幼儿教师游戏观的调查

张 菁 关于幼儿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期望与现状的对比研究

王雪艳 不同情境下大班幼儿合作行为特点研究

西南大学

张璐琳 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的困境研究

刘淑美 学前专业本科男生专业学习的困惑及对策初探

――基于某大学学前专业本科某年级三位男生

的个案研究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董钰萍 流动儿童受教育的家庭支持系统结构分析

何一南1987-2007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状况与分

析――基于四种核心期刊的研究

叶 静 幼儿园新手――专家型教师备课比较研究

汪 静 流动人口家庭的儿童虐待调查

卢美君 平阳县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调查与分析

鼓励奖:

李 娜 刘陈岑 田 甜(中华女子学院)

刘晓娟 赵雪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

郝芳超 徐 菲 王新洁 张莹雪(首都师范大学)

宋 坤 索长清 王宏霞(内蒙古师范大学)

李梦怡 吴小平(西南大学)

胡 莹 张佳誉 徐丽芳 张 婧 袁慧兰 李慧慧

金晓乐 张放放 张燕飞(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专科生组:

优秀论文一等奖:

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张梦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成因及对策

周 洁 关于幼儿观看动画片的现状之调查报告

唐守翠 如今的男幼师在哪漂泊――合肥男幼师的生存

现状与分析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吴 晓 幼儿园中男女幼儿舞蹈学习的差异研究

姜美玉 中班幼儿的分享行为的研究

阮巧丹 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连丽芳 初探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

陈青南 大班调皮儿童的社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

策研究

杨 飘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周 虹 5-6岁独生子女独立性的研究与思考

郑婷婷 中班幼儿生活自主性学习的观察与分析

河南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张秋平 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及运用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方珊珊 中班幼儿游戏合作性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宋佳萌 关于青岛市某幼儿园一日食谱中营养成分的初

步分析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

韦 微 当前城市幼儿存在的主要膳食问题研究及其对策

李汪明 开启选择性语言障碍孩子的心灵

优秀论文二等奖:

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李亚男 关于大班幼儿独立性的调查

吴桂香 幼儿园活动室墙饰初探

赵 方 关于教师对幼儿奖励方式的初步调查

锁孝雯 关于同伴交往中“被忽视”幼儿的现状及成因的调查报告

刘冉冉 关于合肥市幼儿园大班教学“小学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廖韫玉 蚌埠地区城乡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发展差异性的调查

苏晓妹 有关幼儿入园准备工作的调查研究

余 彤 孩子在幼儿园安全吗――幼儿园接送和门卫制度的完善及实施

郑州幼儿师范学校

范小颜 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乔 莹 谈幼儿数学活动区的开展与指导

未克青 “否定”式教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研究

谢 丹 幼儿攻击的成因及矫正

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

罗晓丹 中班某幼儿攻击的矫正研究

严圆圆 实习幼儿园小中大班区域活动的探索

林 丹 新老师管理幼儿园过渡环节的策略初探

施冬婷 新老师对小班表演区调控组织的基本指导与策略

林 红 幼儿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来自于对大班幼儿的调查

陈真真 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成因及策略研究

林 燕 小班幼儿社会与家庭环境的相关调查研究

高丽丽 小班幼儿的告状原因及应对策略

王佳秀 浅谈台实幼大二班语言区的创设

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秦续姣 浅谈新教师如何提高教育策略与机智

邵 分析小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刘 楠 大班幼儿在园遵守集体规则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调查

广西幼儿师范学校

张悦涵 异性玩具对幼儿性格发展影响的研究

罗合亮 解开孩子“对着干”的心锁

韦柳媛 幼儿与同伴冲突的原因探析

卢 巧 城市家庭环境对幼儿与同伴交往的影响

文 雯 幼儿语言过早成熟刍议

石富莲 教师吓唬幼儿的现象分析

施 慧 谈谈幼儿园师源性心理伤害

赵 露 谈谈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鼓励奖:

黄丽倩 王 璐 张 咪 李伟伟 张婷婷 韩 萍

陈 辉 许媛媛 尤亚平 韩兰兰(安徽合肥幼儿师范学校)

万 雪 王罗敏 刘 欢 付 慧 牛 圆 张晓玲

曲 佳 董 旭 姚 笑 刘翠莲祝 琛(青岛幼儿师范学校)

罗雪梅 周瑜征 陈 芳 汤媛媛 郑自新 郭慧兰

张 云 刘安娜 张 瑛 张 利 陈 娟 严 媛

陈丹凤(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