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画龙点睛的故事

画龙点睛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画龙点睛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画龙点睛的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画蛇添足 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与画龙点睛这两个成语故事,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详。画蛇之后再添足,纯属多余,且有失真虞。画龙点睛,则是锦上添花、好上加好。两个词语一贬一褒,孰好孰坏,一目了然。然而,就语文教学而言,要想一节课生动多彩,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既要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又要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习阅读与写作能力。笔者认为这就是我们教学中要做到的,既要有点睛之笔,也要有添足之作。

一、“画蛇添足”让课堂丰富多彩

在语文教学中,画蛇添足主要是指跳出教材的束缚。教材只是我们要表情达意的一个载体,可以是甲文章,也可以是乙文章。在教授学生时,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将教材作为引子,以此传道、授业、解惑。笔者在讲授《出师表》时,不仅讲述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的爱才之举,也讲述了他作为一国之君劝告其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做人之道。在语文教学中,适当讲述一些历史人物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正确人格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可以做到的。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画蛇添足”的常见教学方法有扩展法、情景迁移法、仿写法等等。

在教授《欧也妮葛朗台》时,针对葛朗台的吝啬,笔者让学生结合社会现实谈谈对金钱的看法。有的学生从钱的称呼上谈了对钱的看法,有人把钱叫阿堵物,认为钱是一种肮脏的东西;有人把钱叫孔方兄,与钱称兄道弟;有人说钱就是一般等价物,我们应该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学生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兴趣更浓了,教学的效果也就达到了。

仿写即模仿范文写作。目前高考题常会让学生仿写句子,所以,我们适当让学生仿写文章显得尤为必要。通过仿写,可以使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读读写写的过程,既可以使学生养成揣摩课文的习惯,又可以使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笔者在教授《荷塘月色》时,就让学生仿写里面优美句子,尤其是比喻句,让其感受语言的魅力。通过这样不断仿写,学生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举一反三,作文的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二、“画龙点睛”让课堂妙趣横生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演绎的一场大戏。作为戏,它就不能平淡无奇,否则会让人昏昏入睡。戏要有亮点,课也一样。上好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亮点设置非常重要,设置得好,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如何在我们的教学的过程中设置更多的亮点呢?

一是巧设导语。精彩的导入是成功的开始。记得在一次作文课时,笔者精心设计一段开场:一进教室上课,电话响了。“喂,您好,是xx校长吗?有事吗?恩,好的……啊,你不是校长呀,怎么!不知道,有事你找校长!”学生此时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平时上课不接电话的,老师接电话的态度怎么前后发生了变化?针对学生疑惑,笔者让学生尽情畅想,电话那头是谁?有什么事?老师说话态度的变化,打电话人的心理变化、老师的性格……通过一个个发问,学生的思路打开,作文也就有话可说了。

二是丰富形式。语文教学形式应该是多样的,它不仅仅指课堂上的面对面传授,也可以是一场比赛,一次活动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从学生的愿望出发,巧设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舒展的学习环境,既培养了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意识,也使他们享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前段时间听于丹教授谈教学,其中就说到她教学的一种随性,带学生去咖啡馆,一边享受着那里边的情调,一边和学生面对面纵谈人生。这正是将课堂融入了生活。

三是巧妙提问。著名教育家契诃夫说过:“教育学生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作用。 ”如何在课堂上调动学生情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问非常重要。提问的方式有很多,如直接发问,质疑发问,连环发问等等,但提问的目的都是要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我们的课堂变成师生情感碰撞的平台。

其实在课堂上创设亮点的途径还有很多很多,可以通过优美语言;可以通过情感渲染;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板书……作为教师,要培养出自己的教学风格,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亮点。拥有了亮点,这节课才充满了灵气;拥有了亮点,这节课才有声有色!

画龙点睛的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作文;兴趣;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110-01

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看上去是个老话题,每位语文教师对此能说出个一二三四来。但在实际的学生写作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太好解决的问题。语言可以分为口语与书面语,其根本目的在于交流。书面语往往以文章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人写出来的。把口语中要表达的信息用书面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就是文章,写作文说白了就是把日常说的话用书面语表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会写作文,并且会写很好的作文。因为每个人都会说出让人感动喜欢听的话。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似乎很难提高,许多语文教师没有好办法。这往往是因为把作文异化成为一种作业与学生经历较远的东西,让学生感到是一种难以完成的负担。对于这种作文学生不愿写,也不会写。应该从根本上着手,正本清源,既要画龙,又要点睛。只画龙不点睛,龙很难飞天,只点睛不画龙就无处可点。

一、要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学生想写

要画龙要让学生想画。在学生阶段,学生的道德评价水平尚处在他律向自律过渡中,学生的行为需要他人特别是老师与同学的赞同。这样的赞同能够增加学生的外在学习动机,也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个心理学的规律用在作文教学中同样适用。要让学生想写下来自己想说的话,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每个人都喜欢自己受到重视,把自己的长处展现出来,得到别人的肯定。每个人都喜欢说自己得意的擅长的事物或活动。鼓励学生并给予机会在班上多说完整的话,说自己喜欢的事物或活动,并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定期在班上宣读写得好的,在班级固定的地方展览学生的作品,如果能发表更能激励学生。当这些外在的鼓励慢慢转化为学生自己内在的需要,自己想写,并从写作中得到快乐时,作文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教师就不用再去强迫学生写作文了。,学生想写的情况下,想不写好都难。

二、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身边的事,有东西可写

了解龙才能画龙。只有经常见到才能深入了解,才会有话可说。经常看到老师们对学“懒动笔”现象的抱怨。可能老师要求的,并不是学生想写的,自然懒;或者学生没经历过怎么可能写得出来,只好懒;抑或写作这样正儿八经太约束人的思维了。给朋友写信、参与网上的讨论、和同学们争论……这些可都不懒。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是命题作文、同步作文,可能一些学生能够知道一些,但好多同学并不知晓这些相关的知识,害得学生背作文选或者抄作文来来应付,不得不说远离自己生活的假话。有人说“说假话从作文开始”是有道理的。在学生作文提高的过程中,“真话”和“假话”都有需要!它们都可以成为提高学生语文表达能力的依托!我们需要学生能够准确的说“真话”,但也往往需要通过一些“假话”来使故事更圆满,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但如果一味地说假话,就会远离自己的生活,远离自己的知识范围,最后变成谁也不相信的话了,就失去了文章的价值。经历更多才可能了解更多,有更多的思考,写出更有广度与深度的文章来。

三、要让学生养成勤写的习惯,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画龙经常画才可能画好。只是有了兴趣偶尔写一下,对写作水平的提高帮助有限。要让学生把自己平常说的话,想要表达的想法用文字经常记下来。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通过鼓励与表扬,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并通过经常的、丰富多彩的作文活动展示学生作品来强化学生的兴趣,逐渐养成自觉的写作习惯。一旦学生养成了写文章的习惯,写作水平提高会非常快。有些优美的语句,新奇的构思,创意的想像都是在一时间想起,如果不记下很长时间里难以再现。经常记下来这些东西会给自己的思维以新异刺激,促使自己更深入思考,一个人成长的需要,也能给学生的创新作文写作带来极大的帮助。在学生开始形成写作习惯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作文,不必拘泥于形式与长短,质量也不过多要求,只要写就行。不挑过多毛病,教师与家长要以鼓励为主,使学生的写作兴趣逐渐增强。

四、进行写作技巧指导,让学生会写

点睛成龙。前面说的是写作教学的根本问题,没有兴趣,学生不愿意写,再好的方法,再好的老师都是白搭。但学生愿意写,也写了自己熟悉的事物,经常写,但并不一定能写好。写作文还要一些基本的写文章的知识与技巧,这是真正的画龙点睛。而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只瞄准了教技巧知识而没有前面的根本,就像没有龙,点睛也就失去了意义。这也是大部分教师作文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

对于记叙文,要让学生知道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些要素的有机结合,可以有正叙、倒叙、插叙的结构,当然这些不是直接以知识的形式让学生记得,而是要在优美的文章中让学生自然学得。

对于说明文,要让学生知道说明的顺序,如时间先后,如空间顺序的先外后内、先上后下、先整体再部分再整体之类的,但都要有一定的逻辑。还有基本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对比等,让学生能够选择适合于自己说明对象的方法与逻辑,使人能够清楚明白。

对于议论文,学生要知道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与论据才能够让人相信自己的观点。这其实并不难,小孩子很早就会这些,说服成人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当一个孩子学会使用“因为”这个词语时,他已经是在潜移默化中尝试着议论和证明了。对于这些孩子来讲,运用比较规范的“因为”句进行熏陶,就是议论文。但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论证方法,比如讲事实,打比方,类比等都是必要的,但要结合具体有趣的文章。

画龙点睛的故事范文第3篇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于僵硬和机械,自主性和趣味性薄弱,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动力。笔者认为,这种机械的教学形式,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还会影响他们思维的发展。所以,消除传统教学方法的枯燥性和乏味性,成了小学语文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游戏是小学生最好的伙伴,是激发兴趣的源泉,我们不该剥夺他们玩游戏的权利。因此,我们不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游戏,从有效的角度开展语文教学,这样不但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还能提高他们的自学意识。

一、角色扮演,课堂激趣

小学生是天生的演员,他们拥有丰富的表演能力和模仿能力。特别是在现阶段,每当看完一部动画片,他们都会惟妙惟肖地模仿动画片中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所以,在导入游戏机制时,我们不妨渗透角色扮演的游戏,让他们在表演的同时感受文章的情感,继而把握课文主题。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时,我在课堂中导入了角色扮演的游戏:首先,重新编写课文,使其符合话剧剧本的要求;其次,随机选出两名学生饰演老虎和狐狸;最后,指导其余学生观看表演者表演得像不像,是否有趣。在学生观看的同时,我为他们渗透思考性问题,如:“你是如何看待狐狸的做法的?该如何客观地评价狐狸?”学生已被剧情深深吸引住,回答:“虽然这个成语是贬义的,可是我们要肯定狐狸的机智,还有它临危不乱的果断和勇敢。”“通过这次表演,我明白了‘狐假虎威’的意义,同时明白了处事要冷静的道理。”由此可见,学生在游戏的带动下全面地投入知识的探索中,并在其中获得了快乐。笔者认为,如果坚持实施游戏教学策略,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必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和语文成绩。

二、“成语接龙”,提高素养

成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多数语文教师忽略了成语教学的重要性,或者只是一笔带过地交代一下。这种教学态度不但无法提高学生对成语的把握能力,还会降低他们对成语的重视意识。因此,纠正错误认识,提高教学效率,是摆在当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指导学生学习成语时,不妨借助“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比一比和说一说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潜能和竞争意识。例如,在教学《成语故事》一文时,我以“画龙点睛”为题指导学生开展“成语接龙”游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知识面不广,所以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例如,在接“画龙点睛”时,可以不以“睛”为主,只要后一个成语涵盖“画龙点睛”中的某一个汉字即可,如“龙腾虎跃、点石成金”等。此外,除了成语接龙游戏,教师还可以导入“古诗接龙、词语接龙、课文接龙”等游戏,这样不但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在玩中作乐,在乐中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为高效语文课堂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字谜导入,把握生字

字谜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游戏,不但益智,还能营造和谐的语文课堂气氛,如果在生字教学环节渗透字谜游戏,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针对这一想法,我做了多次尝试。实践结果表明,字谜游戏是提高生字教学效率的法宝。例如,在教学生字“殊”和“隐”时,我提出了两个字谜:“先生一夜未归。”“邹容一心求变革。”针对这两个字谜,学生们立即开动脑筋,课堂氛围非常融洽。受思维能力的制约,有的学生猜得到,有的学生猜不到。看着那些因为猜不出谜底而着急的学生,我引导那些猜出谜底的学生作出解释。“殊”:“先生”代指“生”字的第一笔,即“丿”,它组合“未”字便成了“朱”;“夜”即“夕”,“一夜”为“一夕”,即“歹”;“歹”加“朱”自然为“殊”字。“隐”:“邹”字下一个“心”字,再把“阝”调换位置,即为“隐”字。”通过解释,未能猜到谜底的学生豁然开朗,开始反思自己为何没有想到。针对他们的反思,我及时鼓励:“能否猜出字谜的答案,这与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有着很大的关联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需要坚持不懈地锻炼才能提高。所以,只要同学们肯吃苦,肯定会解答出越来越多的字谜,并学会更多的生字。”

画龙点睛的故事范文第4篇

【摘要】俗话说:“编筐窝篓,贵在收口。”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开始引人入胜,中间环节丝丝相扣,而且课堂的结尾也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好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还能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趣更浓’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的结尾 更精彩

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形成高尚的人格,而且还要使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各种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习惯,完成新课标提出的各项任务。这样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注重新课的导入,课堂的设计创新,而且课堂的结尾也十分重要。

俗话说:“编筐窝篓,贵在收口。”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开始引人入胜,中间环节丝丝相扣,而且课堂的结尾也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好的课堂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还能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课虽尽趣更浓’的最佳效果。例如,“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故事的结尾写到“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这里是一个美好的想象空间,意蕴无穷,可以让学生大胆的想一想,这个夜晚,他们是怎样度过的,为什么这个夜晚对他们三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让学生就问题展开讨论,进而拓展开去,再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从而进一步感受给予是快乐的。再如,学习完“去年的树”一文,学生一定会有感触,相信有许多话要说,然后让学生分别对大门,对伐木人,对小鸟,对大树,对作者说一说,来体会到,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保护环境,爱护树木,无私奉献等主题思想及艺术魅力。再如学习“金色的鱼钩”一文后,可让学生演一演课本剧,通过表演,使老班长舍己救人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总之,一节课的设计安排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要因文而异,不能搞成僵硬的模式,教学艺术的探索永无止境,它需要我们潜心研究,深钻教材,了解学生,课堂结尾处理得灵活,课内外紧密联系,就能使语文教学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让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创设更多更适合教学内容的情景来,让精彩的课堂结尾使语文教学课堂更具活力。

画龙点睛的故事范文第5篇

广播节目的录音制作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是技术与艺术融合的过程。节目的录音制作,除了要求语言的完美外,恰当地运用音乐、音响效果,能够增强节目的真实性与可听性。

音乐,在广播节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很强的表现力,分为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和间奏音乐。主题音乐是表达主题思想、基本情绪或主要人物性格的音乐,它贯穿整个节目,根据节目内容和情感的变化反复出现,推动节目向前发展,彰显整个节目的风格与基调,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烘托主题的渲染效果。

背景音乐是指与语言同时出现的音乐,在不同的场景出现,以起到加强场景效果的作用,背景音乐通常只满足某一场景特定需求。比如,紧张的、恐怖的、舒缓的、悲伤的、深情的等效果;它最擅长表达和激发人的内心情感,代替语言抒情,烘托气氛和营造意境等;背景音乐一定要精当,要与稿件相得益彰,巧妙和谐。

例如:广播专题《垓下长歌楚霸王》,它是一个关于楚汉相争的历史题材,而且题目中的“长歌”有长歌当哭的意思,所本文由收集整理以在制作过程中通常会选用古老乐器埙音乐作背景,埙的音乐最接近人的肉嗓,听起来像人在暗夜里哭泣;同时埙的声音还具有古朴、浑厚、沧桑、神秘、凝聚着大地精魂般的声音特质。随着这音乐的响起,一下子就能把人带到两千多年前那个古老的年代,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

间奏音乐是用于节目与节目、段落与段落之间的一种音乐形态,起到活跃气氛和衔接连贯的作用。间奏乐能起到贯串、转换和承上启下的作用,还能起到听众注意、回味和联想的作用。由于间奏乐的这些特殊功能,所以必须精选不可滥用。要做到这一点,录音师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因为音乐的种类和形式很多,如有的曲子比较明快,有的则比较激越;有的抒情优美,有的又委婉亲切。根据我们的实践,选择间奏乐主要应该以具体节目而定,注意节目内在的有机衔接和自然转换,使整个节目更完美、流

畅、和谐。由于广播存在稍纵即逝的劣势,所以要求间奏乐较短,一般在十几秒之内。如果间奏乐太长,不仅显得节目松弛拖沓,而且很容易使听众忘掉前边所听的内容。

画龙点睛的故事范文第6篇

我校自1947年创办以来,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为当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我校地处偏僻地区,是本地唯一一所国办普通高中,学生数量多,生源基础差。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课堂教学方式多是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教师主宰课堂,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学生享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无趣,教学效率低,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高中课程改革指出要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以往我们教师教学的精彩、得意之处往往是在课堂上,眉飞色舞地讲解,巧妙地点拨,高屋建瓴地总结等等,结果是老师得意,学生失落,光支着耳朵跟,费劲无趣。这样的课堂,何谈高效?所以我认为,现在我们要课前、课上、课后三者并重,尤其是课前的预习及课后的巩固尤为重要。

大家都知道画龙点睛的故事:南朝梁国名画家张僧繇,他的画活灵活现,画的东西跟真的一模一样。甚至有人说他画的动物真的能活起来。有一次,他到一个地方去游览,他兴趣来了,就在金陵安乐寺庙的墙壁上面画了四条龙,可是没有画眼睛。有人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画龙的眼睛呢?”。他回答说:“眼睛是龙的精髓,只要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的。”大家哈哈大笑起来,认为他是个疯子。没想到他提起画笔,运足了气力,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立刻乌云滚滚而来,突然电闪雷鸣,两条蛟龙腾空而起,人们惊得目瞪口呆,全都傻了眼了。 打个比方,课上老师的点拨为点睛,那么课前的充分预习则为画龙,点睛固然重要,不画龙,何来点睛?

为此,我们要做到:

课前要有效指导学生预习。教师有目标,有层次地编写预习提纲,或者留出明确的可操作的预习作业,辅导课督促学生小组有效预习,或者调动小组长,让他行使监督职责,敦促同学完成书面预习作业。我们要认识到,学生自己探究得来的知识会持久不忘,我们要帮助学生完成这个过程,因此我们的老师一定要付出辛苦,做好准备工作。

例如语文的预习,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有关语文知识或文章的阅读和思索。要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就要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内容)和采取具体的预习方法,而不能泛泛地要求学生读课文。比如我讲《劝学》,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学习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理。课前就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对应好本体和喻体,说说利用这些比喻有什么效果。任务明确了,学生操作起来就有的放矢。学生课前知道了荀子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在听课过程中就能侧重体会比喻的运用做到了形象鲜活,手法多变。言近旨远,使文章充满机智,灵活的色彩。

课上小组展示预习成果,教师点拨。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一过程,老师们不要着急,不要包办,一定要给够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教师适时引领、启发,教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发现不了问题,课堂上没有争议,是很可怕的。所以教师的做法一定要改变,课堂上,你的角色是配角,你起烘云托月的作用,你是学生学习的同伴,关键时刻你才能出场,一定要把握好火候。

画龙点睛的故事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有效提问 幼儿 作用

《纲要》告诉我们,教师不仅仅是幼儿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更是各项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帮助者。而教师的语言交流行为更将直接影响孩子以何种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师生对话中的听、问、答也是实现师生沟通、互动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必须做到善听、巧问、妙答。善听――就是从孩子的对话中准确捕捉教育信息;巧问――就是以问开头、以问深入,甚至以问答的形式构成对话的主过程;妙答――即对孩子的信息与问题及时作出评价。

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随着人们对发展智能的日益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成了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我园的多次教研活动中都有提出,如何更好地设计提问,真正体现师幼互动,以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智能?提问,对教学效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有效的提问能画龙点睛,引领幼儿积极探索的思维

问题是学习的重要前提,是探索学习的出发点,是幼儿思维的起点。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要把握教育的契机,用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引领幼儿深入地探究和思考。在主题《梦幻西游》的活动中,孩子们针对“观音菩萨”进行了热烈的交谈,有的孩子说观音菩萨神通广大,有的孩子说观音菩萨能帮助有困难的人度过难关,他们纷纷为自己有丰富的知识而激动。他们还在观音菩萨是男还是女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有的孩子说观音菩萨很漂亮,应该是女的;有的孩子却说菩萨应该都是男的……各有各的理由,一时半会还真得不出个结论。教师巧妙地把握这一契机,将讨论变成辩论会,围绕问题阐述各自的论点。这种形式既锻炼了幼儿的判断、分辨、逻辑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幼儿的口才与胆量。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也为了让幼儿的辩论有一个最终的结果而去查找资料,以回答幼儿的问题,真正体现师幼互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有效的提问是桥梁,使幼儿所学的新旧知识得到连接和重组

经验的获得与扩展,往往不是即时就能看到的,如果教师能善于将质疑和学习的机会留给孩子,相信肯定能为他们主动获取新经验提供一个发展空间。在一次玩纸飞机的游戏活动中,大班的孩子都想模仿老师用结构复杂的方法折纸飞机做实验,可是多数孩子都不会折,老师一边手忙脚乱地帮孩子折,一边迅速地想出了对策:“飞机的样子有很多种,我们来比赛一下,谁折的纸飞机飞得更高更远。”孩子们马上记起了以前学过的各种折飞机的方法,“折”的难题解决了,比赛得以顺利进行。有的孩子说尖尖头的飞机飞得更远,有的孩子说有风的时候,顺风飞的话飞机能飞得很高……幼儿旧有的经验在这时得到重组,并获得了更多的新经验,问题的及时提出起到了沟通新旧知识的作用。

三、有效的提问是弹性的,能满足不同个性的幼儿的多种学习需求

对于不同个性的幼儿来说,同一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不同的,在主观上,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着不同的喜好,我们鼓励教师从仅仅关注教育活动的组成转移到关注不同个性幼儿的发展,使师生互动既面向全体,又凸显个别。教师为激发孩子们积极参与谈话活动常将话题预先通知出来,一般都会用比较广泛的问题引导幼儿从不同渠道获得所要的信息,如“关于猴子,你知道它是怎样的吗?”“什么叫英雄”,等等,这些问题看似随意,却能鼓励不同个性的幼儿积极探索。对故事感兴趣的,会去查寻与猴子有关的故事;对自然百科感兴趣的,会了解猴子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比较胆小的孩子,会简单谈谈狮子的食物;比较爱表现的幼儿,可能会扮演《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角色。这样的提问调动了不同喜好、不同能力的幼儿,使智慧在谈话中呈现,可谓精彩纷呈,效果倍增。

四、有效的提问是有趣味性的,能引起幼儿积极的回应

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幼儿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活动的主题,巧妙地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孩子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会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如在教学《白羊村的美容院》,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提问:“白羊们的新发型是怎样的呢?”“发型师为什么灰溜溜地离开了白羊村?”这些问题的提出又一次把孩子带入了有趣的故事中,因此孩子回答的兴致极高,而且很快地理解故事中表现的意思。

五、有效的提问要面向全体幼儿,让幼儿都得到锻炼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基于这一认识,在选择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提问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内容太难,幼儿无从下手。要为幼儿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孩子循此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得到”,保证幼儿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如在一些活动中,经常发现有些简单的问题幼儿想要回答得较多,如“故事中有谁?”“你喜欢故事中的谁?”,等等,遇到这样的情况,通常是优先考虑那些平时不善言语、胆子较小、能力较弱的孩子,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多锻炼也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相应地提高他们原有的能力。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如“他想了什么办法帮助别人?”“如果出现了……情况可能还会发生什么样的事?”,等等,则让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起带头作用,先来进行回答,并通过他的回答来带动其他孩子的思考和表现。这样的方法经实践证明可行性较好,不仅使能力强的幼儿展现了自己,而且鼓励了能力弱的孩子,使他们增强了自信。

画龙点睛的故事范文第8篇

关键词:速写;速度;流畅;神态,画龙点睛;肌肉;骨骼

速写,通常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用较快的速度概括地表现、记录生活中所见所感的一种绘画方式。它不但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速写与素描一样,是绘画艺术的基本功,但速写又有别于素描。画素描所用的时间比较充裕,对象又处于比较静止的状态,画时可以从容观察、深入刻画。速写却相反,画速写所用的时间较短促,对象有时甚至处于瞬息变化的状态中,画速写时须快速敏捷地感受对象的整体关系,捕捉对象主要的特征并简捷概括地进行表现。速写艺术从题材上分有人物速写、建筑速写、风景速写、动物速写等。而人物速写则是速写艺术中的重中之重,是每一个绘画者的必经之路。人物速写能培养我们敏锐的观察能力,使我们善于捕捉生活中人物美好的瞬间,能培养我们的绘画概括能力,使我们能在短暂的时间内画出人物对象的特征,能提高我们对人物形象的记忆能力和默写能力;能探索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绘画风格,能为以后人物绘画的创作收集大量素材,一幅好的人物速写本身就是一幅完美的艺术品。

速写要注意速度。按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速写和慢写。二者之间是有着很大区别的。打个比喻,速写像写草书,慢写像写楷书。孙过庭在《书谱》中写到:“草贵流而畅”。流畅是草书的特点之一,流畅与运笔速度有关,速度越快,笔划越流畅,越能造成气势.越能显示飞动的神采。他跟速写的道理是共通的。相传唐代的草书大家怀素和尚以写“狂草”出名。前人评为“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他在写传世名帖《自叙帖》时是这样描述的,“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细品《自叙帖》通篇七百字,一气呵成,运笔纵横,气势逼人,神采飞动,可见其运笔迅疾,一气呵成,迅疾骇人,造就了一种旋风骤雨,神采飞动的气势。速写也同样贵在求速,一气呵成而畅快淋漓,画慢了反倒会出现拘谨不流畅的缺点。我们试举几个例子:史国良是人们熟悉的人物画家,史国良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速流畅,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著名女画家周思聪曾感叹说:“史国良一个星期画的速写比有些画家一年画的还要多”。徐悲鸿先生擅长快画速写,并且多次救了他的“场子”,在他的一本册页中他用钢笔速写画了泰戈尔和甘地,表现的是泰戈尔和甘地会见时的场面,当时台下聚集了大量的记者和民众,徐悲鸿也在其中,在人潮拥挤的夹缝中以极快的笔触将两伟人会见时的场面记录下来,使得这件速写具有了历史的见证意义。在此之前,徐悲鸿也为甘地画了张速写,那是他与甘地第一次会面时所画的,当时徐悲鸿本想让甘地坐在山石上以衬托他的性格,但当他退后几步准备画速写时,不料身后的老百姓很快将甘地包围起来,有的儿童甚至骑在了甘地的脖子上。徐悲鸿不愧为一代宗师,以他敏锐的观察和对人物的深刻理解,在瞬间完成了这张速写。甘地认为这张快速画成的速写为神来之笔,于是亲自为这张速写签了名。

著名画家叶浅予先生曾经说过:速写的任务就是捉住描写对象的一刹那,我们必须练出心灵手快的本领。叶先生经常在首都剧场的最前排画舞台速写,那是最见功夫的,当我们欣赏那简略而流畅的线条,微妙而准确的瞬间动态的传达时,是令我们沉醉惊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