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质量评估

幼儿园质量评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幼儿园质量评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园质量评估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服务;优质;幼儿园教育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教育的基石”。党的十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办好学前教育。幼儿园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办出广大家长和社会期望的高质量。办好优质的幼儿园教育,或者说办好优质幼儿园,必须牢记幼儿园教育担负的两大任务,坚持教育和服务并重。

一、树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观,育人为本,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发展学前教育等六大任务,并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作为基础教育的首要一环,我们的幼儿园教育也应当围绕素质教育提升保教质量。是否走素质教育之路,是否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区分幼儿园保教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志。

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是培养、激发幼儿的兴趣,拓展、提升、完善其整体素质,包括心理、知识、能力、习惯以及精神品格,努力使幼儿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是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追求的教育质量。幼儿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工程,不仅应注重幼儿现在的发展,更要着重其未来的的自我发展能力。简言之,幼儿教育要使幼儿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而不是更快。

幼儿园素质教育,要体现育人为本。幼儿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职业责任感。特别是一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幼儿发展观,充分认识、理解、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园地等渠道在广大家长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努力营造素质教育的浓厚氛围,特别注意克服在教育组织形式、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估等方面的小学化倾向,实施真正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幼儿园素质教育。

提高保教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规范管理、优化管理、高效管理,要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是幼儿园规范管理的基本依据。国家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有助于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全面提高科学保教水平,使幼儿园保教工作逐步摆脱主观性,走向科学性。

在规范幼儿园管理、提升保教质量的过程中,要抓好四个重点:

一是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对幼儿园办园方向、教材使用、收费、文化环境、各类教学计划的执行等方面进行定期督导检查,杜绝不规范现象的发生。

二是充分发挥示范幼儿园辐射带头作用。依托当地的“十佳”和示范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社区早期教育等方面进行示范、指导和培训,逐步形成以示范幼儿园为中心,覆盖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指导和服务网络。?

三是切实提高教育活动有效性。认真抓好《纲要》的学习和落实,努力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四是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加强对食品卫生、环境安全、接送安全、传染性疾病防控等的管理,杜绝安全隐患,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二、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积极融入和谐社区建设

幼儿教育具有教育和服务的双重使命。在不断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幼儿、服务家长、服务社区、服务社会,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并发挥特有的作用。

要强化主动服务意识。一是服务的时效性。围绕幼儿、家长和油田生产需要,倡导“雪中送炭”甚至是“雪前送炭”,而力戒“雨后送伞”。二是落实服务责任。推行首问负责制、首办负责制,杜绝推诿扯皮。提高服务效率。三是密切家园联系,增进家园情谊,增进幼儿园对职工家长、对油田主营单位的感情,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服务工作的主动性。

要推行标准化服务。对保教行为、服务态度、服务流程等常规性内容和环节,建立切合实际的标准(下转第122页)(上接第120页),使服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三个一切”服务理念固化具体的服务行为规范。

要创新服务机制,丰富活动载体。特别是建立幼儿园服务工作的长效评估、考核、激励机制。在许多幼儿园开展的行风评议和居民满意率调查等,不失为提升幼儿园服务水平的有效举措。

要将幼儿园作为优质的教育资源,面向社会开放,服务家长育儿,服务当地文化建设。幼儿园的玩具、图书室、科学发现室等,都是家长和社会所需要的优质教育资源。有序面向家长和社会开放,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幼儿园的服务效能。幼儿园和幼儿教育在和谐社区建设中,有广阔的发挥空间。

三、加强师德建设,是搞好队伍建设、促进幼儿园教育服务质量双提升的重要一环

办好优质幼儿园教育,核心是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抓好师德师风。

要开展有效的师德教育。把法制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强化幼儿园广大教师树立依法办园、依法保教的意识;要重视国内外典型师德案例的解读,加强对正面师德案例的学习。丰富师德教育的手段和载体,通过专题讲座、师德报告会、案例解析等形式,努力做到师德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兴形”。

要开展有效的师德评估。对师德管理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尽力量化考核评估标准,提高对师德评估的可操作性,积极发挥师德评估的导向作用,促进师德建设。

要划定师德“红线”。对体罚和变相体罚、乱办班乱收费、粗鲁言行对待家长、吃请收礼、学术抄袭等定为不可逾越的“红线”,加大对教师师德问责力度,规范师德管理。

幼儿园质量评估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保育员;幼儿;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6-0072-01

《幼儿园工作规程》将幼儿园的保育提到了与教育并重的地位,指出制定《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幼儿园应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这些提法,将幼儿园的办园目的、性质和任务都规定得十分明确。下面,研究幼儿园保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首先,保育员队伍参差不齐,与指南发展理念不相适应。部分幼儿园的保育员情况调查表明:保育员年龄偏大,年龄层次不理想,学历水平较低,非正式编制比例较大,给工作带来不稳定性。其次,保育员没有地位,工作开展非常困难。每学期分配人员时,保育员的名单排在教师后面,容易产生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园领导只重视教学工作,忽视保育工作,在待遇方面教师比保育员高得多。在这种情形下,导致部分保育员工作拖沓、消极怠工。再次,领导不重视,没有正确的评估体系。一直以来,幼儿园的工作重心以教学为主,很少开展保育研究。对于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优质课比赛、技能比赛、观摩课、课题研讨等,而保育员的评价几乎没有。针对这种现状,如何提高和转变保育观念,建立系统的保育评估体系,就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

二、对幼儿园保育工作的建议

1. 重新认识保育内涵,形成保育理念

保育过程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创设健康的生活环境与和谐的心理环境,重视幼儿的心理需要,切实提高幼儿生活质量。例如,教师将传统的午餐改为各式各样的小点心,幼儿可以自主选择不同点心,自主选择分量,享受自主用餐的愉悦,从而学会分享和自理。这就渗透了培养幼儿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保育理念。

2.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幼儿园保育质量的提高,与保育队伍的建设密切相关。从调查情况看,部分保育人员人心不稳、业务不钻、培训不学、待遇不调。因此,幼儿园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状况,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来提高保育员的业务水平。第一,专题讲座。聘请专家对保育员进行“现代育儿观念”等专题讲座,并进行座谈研讨。第二,示范表演。由保育组长进行常规示范演练,规范操作流程,反思日常工作,定期培训考核。第三,观摩竞赛。组织保育员工作观摩、技能比赛活动。如开展保育员“赛赛我的技能”活动,争取每一次活动都让保育员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第四,塑造魅力角色。应尽力满足保育员的情感需要和专业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形象,让他们有做好工作的信心。第五,参与研究。保育员应选择参与课题研讨,在后勤园长及保健老师的带领下,对特殊儿童进行情况分析、学习研究方法,提高保育员的理论水平。

3. 建立评估体系,规范保育管理

部分幼儿园对保育员的工作无任何考核标准,保育员也将工作视为简单家务劳作,只凭自身的经验来做事,导致了保育工作随意性大、效率低、效果差,严重影响了保育质量。因此,园长要制定必要的保育工作职责,加强管理力度,确保保育员的地位,把幼儿身心健康放在首位,让保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贯彻“保教并重”原则,幼儿园要积极开展保育员“创新评优”“岗位竞争”等活动,让保育员觉得自己的工作受尊重。坚持日常评价可实现保育工作的持续发展。日常评价保育员的工作质量,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幼儿的发展与保育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对于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可以结合各班汇总的情况,对保育员各项工作的成效进行评估。对于保育员个人素养的发展,幼儿园应该保证日常工作中保育员考核内容人手一份,对岗位的具体要求都明确在前,以便于自我评价时的对应比较。

4. 争取资金,确保工资待遇

保育员工资应由财政统一拨款,享受与幼儿教师一样的节假日和寒暑假待遇。这样,可使幼儿园的保育员流动少、工作热情高,从而全面提高保育工作质量,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最佳的保育条件。

三、结束语

总之,“保教并重”作为幼儿园管理的目标和原则,早已耳熟能详,然而实际工作中“重教轻保”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教、保育员要将幼儿健康放在首位,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基础上,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家长满意、孩子喜爱的好老师。

参考文献:

[1]甘晓彬.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发展的实然状态及因素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8).

[2]张洁.规范办园行为 提升保教质量――新《幼儿园工作规程》内涵与特点分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10).

幼儿园质量评估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 教师教育 质量 实验区

一、国家级实验区的幼儿园教师教育现状

平潭原先作为福州市的一个县,因地处海岛,在平潭大桥未建之前,一直处于交通不便的困境,加上历史原因,无论是城市基础建设还是工业发展,在所属的福州市所辖行政县市中都居落后位置,而教育更是长期居该地级市的最末端。平潭综合实验区作为国家级实验区,实验区的开放开发为平潭教育的跨越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给平潭的学前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与提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本次选择平潭作为福建省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一个区域代表进行剖析,旨在为国家级实验区的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上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为先行先试的实验区学前教育和学前教师教育发展做出规划。学校课题组对平潭综合实验区的有关学前教育、学前教师教育开展了全面研究,包括问卷调查、访谈、统计数据分析。编制了四份调查问卷园长、教师、家长、幼教干部。其中与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相关的为园长、教师问卷调查,

调研表明,平潭实验区学前教师教育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构成教师教育质量核心的保教队伍现状令人担忧,表现在学历、职称、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的培训和学历提升机会少,民办园教师继续教育缺失,专业发展无保障,民办园教师队伍不稳定。二是在管理队伍上,园长队伍与省内先进地区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甚大,幼儿园管理层的学历和职称结构不合理,园长继续教育情况未纳入规划,发展受限。

从调研和现有统计数据来看,学前教育发展事业发展不理想,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少,学前教育质量总体不高。要想提高学前教育质量,除了加大经费投入、改善硬件、配备足额师资等条件外,还应该在师资队伍的素质提高上有新的作为,提高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

二、构建实验区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原则

(一)坚持先行先试,突出实验区的实验性质

作为国家级综合实验区,平潭在构建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应坚持先行先试原则,而理念创新、实践创新是构建综合实验区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具体体现。平潭作为台湾的第二个生活圈,比如在学前教育高端人才的引进上,创建具有闽台特色、岚台特色的国际化幼儿园上(闽是福建简称,岚是平潭简称),幼儿园教师的学历提升和继续教育上,等等,都可以大胆先行先试。

(二)坚持重点建设和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其一,与师范类院校合作,成立研训中心,构筑综合实验区学前教育师资人才新高地。依据岚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对师资的客观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师资师资队伍建设蓝图,构建促进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机制,全面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

其二,借助以省级示范幼儿园如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幼儿园、福建省儿童保育院、福建省直属机关幼儿园等单位的对口帮扶,在城区加大名园(示范园)的建设力度,办好一批示范性公办幼儿园,扶持一批有基础的民办幼儿园提升质量,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实施“名园办分园”“名园扶薄弱园”“名园帮农村园”等项目,充分发挥名园在师资、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影响、示范和联动作用,促进各级各类幼儿园共同发展。

三、构建实验区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对策

2011年教育部出台《教师教育标准》,对教师的入职标准有所提高。按照这个标准,还有很多老师不合格。对于平潭综合实验区来说,其本身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就不理想。为确保学前教育质量提高,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大发展,幼儿园教师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

《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前教育作为独立一章进行阐述,并专章提到了“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福建省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1)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城乡、办园规范、师资达标、保教质量合格的学前教育网络……提升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幼儿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50%以上,继续教育培训率达到100%。构建0~3岁婴幼儿教育指导服务网络……(2)至2015年,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在农村乡镇以下地区多种形式兴办幼儿园,全省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3%……学前教育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5%以上,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普遍提升。

和厦门以及福建省情况相比,平潭现有师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且获得高级职称的比例太低,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更是寥寥无几,教师的继续教育不理想。另外,根据《平潭综合实验区“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实验区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新建20所公办幼儿园,届时公办幼儿园将面临60名园长、480名专任教师和240名保育员的严重师资缺口(按每所幼儿园12个班规模,配园长3名,每班配2名专任教师、1名保育员标准测算)。如何有计划、分步骤地提升现有师资的专业水平,如何分批分期引进高素质的新教师,如何在面向社会招聘优秀师资进入公办园时不影响民办园的稳定办学,这都是对平潭学前教育发展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基于以上构建实验区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原则和平潭实验区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提出的构建实验区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对策为:

(一)创新实验区幼儿园教师教育体制,申请省级教育改革试点

要切实保证实验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完善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形成全区上下共同关注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把实验区学前教育作为省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改革的试点,积极争取上级教育部门政策扶持和人才、项目、经费支持,以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为基础,推动学前教育课程改革作为省教育厅改革基地,实现实验区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三级联动研训一体,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教育质量

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创新教师成长途径,实施实验区学前教育全盘构思、整体联动、互生共赢的“三级联动”战略,由学前师范教育院校携手平潭综合实验区教育局、挂靠在县教师进修学校成立海峡学前教育研训中心,负责制定实验区幼儿园教师教育方案、专业引领、区级培训、定期评估检查和总结表彰等工作;乡镇一级负责组织实施各种集中培训、园本研修的专业引领和各园的教师教育工作的评估检查等工作;幼儿园是园本研修的责任主体,负责园本研修课程的设置、组织实施等一系列工作。同时构建实验区、乡镇、幼儿园“三级联动研训一体”的教师教育模式,通过“研训问题化、问题专题化、专题课题化、课题课程化”的工作路径,促进各学段、全区域的均衡共进。

(三)设立专项培训经费,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

实验区设立专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经费,其中幼儿园教师培训经费单列,对幼儿园教师做到全员、全覆盖的培训,大范围、大幅度提高教师培训力度。

实施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计划。该计划旨在传播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研究方法,夯实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培训采取分类型、分层次进行。举办的培训班包括:新教师入职培训;小学富余学科教师转岗幼教培训班;全区幼儿园教师全员通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科教学带头人培训;名师培养、培训;幼教辅导员(教研员)培训,等等。

(四)实施跨越式补充幼教师资和提升教师学历计划

实验区幼儿园教师总体学历偏低,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加上平潭将新建、扩建20所公办幼儿园,需要大量专科以上学历的高素质教师。如果按正常做法,远远不能满足实验区学前教育的发展,为此,在补充幼教师资队伍上,必须坚持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如委托高校培养幼儿园教师,设立平潭班,毕业之后直接分配到实验区幼儿园工作;面向全国,公开招聘、招考幼儿园老师;面向全国引进高端学前教育人才,在住房、待遇、科研、职称等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委托高校举办“高升专”“专升本”培训班;小学富余教师经过转岗幼教培训;出台鼓励措施或建立专项基金,对已取得本科学历或具备专科学历、教学表现优秀的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给予鼓励或奖励。

(五)实施园长素质提升计划,打造高素质管理队伍

加大园长培训力度,培养幼儿园保教队伍的领头人。该计划旨在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传播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和幼儿园管理实务,规范园长的办园行为,提高园长的办学治园水平。培训采取分岗分类的方式进行。举办的培训班包括: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幼儿园园长提高培训班,分正职、后勤和业务三类岗位进行;幼儿园骨干园长提高班;民办幼儿园骨干园长提高班,等等。

实施名师带徒计划,加速成长。依靠三级联动机制,名园、基地园、普通园、薄弱园相结合的名师带徒计划,名园园长为基地幼儿园园长的实践导师,基地园园长为普通园、薄弱园的实践导师,园长跟班、跟园学习,作为实践导师的园长,也要到帮扶幼儿园实地指导园长工作。以支教平潭学前教育的省级示范幼儿园为代表,每所名园带3所基地园,每所基地幼儿园带3所普通园、薄弱园,5年内所有园长都可以接受师徒制的这种跟踪成长培训项目。

(六)加强考核,科学评估,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幼儿园质量评估范文第4篇

一、档案工作在幼儿园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1.开发利用好幼儿园档案,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改水平。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幼儿园也毫不例外,随着教学改革步子的加大和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档案工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如目前我园将所有教师的课题材料、教学笔记、特色教案、主题包等这些材料均实行统一管理,并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电子化,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使档案工作密切配合幼儿工作,服务于幼儿园。同时,利用教学档案总结教学经验,结合科学方法和知识,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开发利用幼儿园档案,是各类教育评估上档次的重要基础工作。

教育评估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对教学、教育活动成绩做出的评价和估量,教育评估工作必须以大量的原始档案资料为基础,从档案资料就可以看出一所幼儿园的办园水平。譬如,幼儿园要准备一个关于“家长工作评估”的相关资料,如果日常档案工作扎实,只要一个负责的老师对照标准收集即可,一点不用“劳师动众”。由此可见,档案资料越完整、齐全,评估的效益和质量就越高,各类评估工作离不开档案。

3.开发利用幼儿园档案,能拓展办园思路,进一步提高知名度。

利用教师业务档案中记载的学历、考核成绩、业务水平的评价及其获奖情况等内容,为教师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提供可靠依据。利用幼儿园现有的照片档案,如开展的特色课程、区域活动、体育趣味运动会、文艺会演、教研等活动中的照片,展示在幼儿园网站、宣传橱窗里,向家长、社会宣传一提高幼儿园知名度。同时,村级园、联盟园、结对园还可以到资料室查找档案,获取大量信息,将教育教学中的规范化管理的好经验、好方法,推广到社会中去,大大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更好地为薄弱幼儿园及社会服务,也使档案信息资源日臻完善。

二、目前一些幼儿园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的收集缺乏完整性

幼儿园档案应该为学校的发展留下运行轨迹,全面客观地记录下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而以往由于缺乏对档案工作的正确理解,一些间接性的活动没有记载,重要变迁依据不详,日常工作不大注意资料的收集,甚至大型的活动档案资料也不大完整,教师的个人档案因收集比较繁琐仍有相当部分未完善,缺这少那,缺乏完整性。

2.档案的管理缺乏规范性

档案资料的管理是一门科学,应该有严格的管理要求,科学整理,而有的幼儿园把档案资料的形成视为材料的堆积,内容不全,类别不分,时限不看,一概装订,看起来订了一本又一本,琳琅满目,其实根本不符合档案整理的规范要求,没有头绪,查找困难。

3.档案内容缺乏详实性

有的幼儿园部分档案资料只有条条框框,一句话反映一个重大变迁,一张纸反映一个重大活动等,缺乏反映具体工作过程的说明材料,没有全貌,难以给人真实之感。还有及少数的幼儿园,对重要的人事任免,随意一张纸写写,显得极不严肃。所以说档案资料言之无物,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空洞乏力,缺乏说服力。

三、加强幼儿园档案管理的对策

1.强化档案管理意识,建构档案收集网络。

档案资料是工作的见证,是幼儿园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不能可有可无。因此,幼儿园应把档案管理作为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提出明确要求,强化管理的措施,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首先,确保档案设施设备的配备和完善,将档案管理的要求和目标列入幼儿园的工作计划中,根据年度目标对全园教职工开展档案工作培训,强化条线人员职责,明确阶段性工作要求。其次,依据幼儿园发展规划与重点工作,对归档类目进行补充和调整,并广泛听取档案网络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过程性资料的完整和规范。再次,充分发动园内档案网络组成员的作用,齐心协力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工作,并注重纸质与电子档案同步收集,在实践节点和材料的完整性方面把好关,力求保质保量。

2.配备高素质人员,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护航。

幼儿园的档案管理岗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出色的管理人员会把资料收集过程中的缺陷及时地反馈给园领导与相关人员,使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地进行调整,少走一些“弯路”。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必须是严谨的,要做好资料收集的“过滤”工作,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实行拒收,要求立即重做,这样就会使幼儿园的资料积累日趋完善。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是一名“箩里挑花”的能手,会把幼儿园发展过程中、教育教学中的亮点及时地记录下来,又能在必要的时候呈现出来,激活这些“尘封的记忆”。

3.加强科学管理,发挥档案资料最佳效应。

幼儿园质量评估范文第5篇

1.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

2.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

3.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

4.促进我国城乡幼儿园教师均衡配置的政策建议

5.聚焦我国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发展:问题、影响因素及政策建议

6.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定义、内容与生成

7.学前教育的质量与表现性评价——以幼儿园过程性质量评价为例

8.《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专业化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依据

9.规模与质量:集团化幼儿园发展的现实诉求

10.幼儿教师教学责任的内涵、冲突及其实现——兼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规避

11.普惠性幼儿园的内涵、衡量标准及其政策建议

1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定位——兼谈幼儿园教师专业觉醒

13.不同类型幼儿园办学经费中地方政府分担比例及投入差异——基于3省25县的微观数据

14.幼儿园户外活动质量与儿童动作发展的关系

15.《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背景、指导思想与基本特点

16.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制度:问题与对策

17.《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专业化理论基础

18.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与1992年幼儿园质量状况比较

19.开封市幼儿园地表灰尘重金属积累及健康风险 

20.某城市幼儿园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

21.新形势下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22.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构建原则与基本内容

23.《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

24.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意义、困境与对策

25.幼儿园教师失衡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其启示

26.我国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及其启示

27.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8.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比较 

29.广东省欠发达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社会质量理论的视角

30.幼儿园课程方案内容现状及分析

31.幼儿园等级评估制度现状考察与批判——基于教育公平的视角

32.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研究

33.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以湖南省部分示范性幼儿园为例

34.“人事”:一种非在编幼儿园教师人事管理的新模式

35.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问卷编制与现状分析

36.公立与私立幼儿园教师工作价值观的比较

37.幼儿园初任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与对策

38.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基于SCL-90量表研究的元分析

39.基于《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的园长培训课程构建

40.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及其干预策略

41.完善我国非公办幼儿园教师政策的思考 

42.幼儿园亲子活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43.西部农村公办小学附属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变革

44.农村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湖南省部分幼儿园为例

45.开封市幼儿园土壤重金属生物活性及潜在生态风险

46.幼儿园教育质量内部监控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 

47.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8.学前教育“保教并重”基本原则的反思与重构

49.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

50.不同办园体制幼儿园班级教育环境质量比较  

51.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文化性与生活性

52.河南省不同地区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及其改进建议

53.长株潭三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54.参与式幼儿园空间营造设计框架与实践——基于儿童权利、能力和发展的视角

55.当前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问题分析及其改善策略

56.初任幼儿园教师入职适应状况及其对职业承诺的影响

57.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重建

58.幼儿园结构变量与教育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 ——以山西省幼儿园为例

59.小规模民办幼儿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60.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评价——教育视野与需求导向

61.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问题与对策

62.国外幼儿园装备规范的比较研究

63.美国幼儿园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定及其启示

64.幼儿园与社区互动行为类型及其推进策略 

65.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策略

66.制定幼儿园评估标准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67.广州市幼儿园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率和相关因素

68.我国幼儿园教师地位政策的可行性、执行情况及效用度分析

69.山东省幼儿园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

70.工作投入对幼儿园教师工作态度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71.中儿园教师数学领域教学知识的比较

72.幼儿园教师的主观社会地位及其改善

73.不同主体视野中“好幼儿园”标准的比较

74.课程改革: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 

75.《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评价量表》的特点、结构和信效度检验

76.生态学视域下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践的解读

77.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78.微信公众平台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与开发

79.困境与出路:民办幼儿园发展问题探究

80.幼儿园教育质量与生均投入、生均成本的关系研究

81.增强现实技术支持的幼儿教育环境研究——基于武汉市某幼儿园的调查与实验

82.幼儿园教师专业认同的基本结构与理论模型

83.1996-2013年我国幼儿园学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84.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幼儿园教师教育问题探析

86.普通幼儿园殊教育服务现状调查与思考

87.扬州市幼儿园空间布局优化探讨

88.不同发展阶段的幼儿园教师数学学科教学知识的比较研究 

89.幼儿园收取“赞助费”现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90.对把家长满意度作为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最主要依据的质疑

91.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的研究综述 

92.幼儿园生活事件的教育意义

93.幼儿园家园合作的新方式:母亲会所 

94.幼儿园课程开发中社区资源的整合 

95.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96.幼儿园课程实施适应取向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

97.武汉市幼儿园降尘Pb污染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

98.从不同类型幼儿园经费收支状况看城市学前教育的发展

幼儿园质量评估范文第6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要求,经区政府同意,特制定本方案(以下简称“三期行动计划”)。

一、重要意义

2011年以来,我区认真实施第一期(2011-2013年)、第二期(2014-2016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要求,持续增加财政投入,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为重点,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加强幼儿园保育教育指导,规范办园行为,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有幼儿园232所(公办幼儿园136所,民办幼儿园96所),在园幼儿48226人(公办17604人,民办30622人),专任教师2440人(公办617人,民办1823人),分别比2010年增加179所、20748人、1344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9.3%,较2010年增加37.3个百分点,提前完成了《XX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设定的2020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0%的目标,“入园难”进一步缓解,学前教育发展迈上新的台阶。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全区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普惠性资源供给不足,农村幼儿园基础设施薄弱,城区幼儿园布局不合理,特别是老城区幼儿园缺乏,教师数量短缺,幼儿园运转困难,保教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三期行动计划,是巩固前期工作成果,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基本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推动二孩政策落地,保障民生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教育扶贫,从人生早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深刻认识实施三期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保持学前教育的良好发展势头,切实履职尽责,坚定不移,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回应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学前教育的期盼。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

充分考虑人口政策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需要,优化幼儿园布局,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重点支持困难群体和薄弱环节,保障大多数适龄儿童就近接受学前教育,着力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

(二)坚持公益普惠。

公办民办并举,进一步提高公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能力,积极引导和扶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公益普惠性幼儿园比例,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三)坚持创新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有效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改革幼儿园人事管理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竞争择优、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积极探索共建途径,采取多种形式,提升学前教育整体水平。

(四)坚持政府主导。

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XX省学前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落实政府发展和监管学前教育的责任,建立健全确保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综合治理能力。充分发挥中央支持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努力办好学前教育。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普及和普惠水平,全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到80%左右。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按照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城市市区和县城城区每3万常住人口要建设1所以上不少于9个班建制的公办幼儿园的要求,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理顺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进一步落实。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基本建立,运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幼儿园教师配备和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办园条件质量逐步提高,办园行为普遍规范,“小学化”现象基本消除,科学保教氛围更加浓厚。

四、重点任务

(一)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

充分考虑二孩政策实施、老城区改造和人口流动等因素,重点加强贫困村、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建设。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满足基本保育教育活动需要。

(二)完善体制机制。

进一步落实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积极破解投入不足、资源短缺、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普惠程度不高等难题。理顺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街道办幼儿园办园体制,建立与公益普惠要求相适应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努力做到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保发展。加大公办幼儿园办园机制的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公建民营等实现形式和渠道,激发公办幼儿园办园活力,形成管理激励机制。

(三)强化队伍建设。

深化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机制、补充机制和工资待遇保障机制改革,依照《关于做好全省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核定工作的通知》(X编办〔2012〕X号)、《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X教师〔2013〕X号)等文件规定,突出重点,在我区事业编制总量内统筹做好公办幼儿园编制保障工作,依法保障幼儿园教职工合法权益。

(四)提升保育教育质量。

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养成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锻炼幼儿健康的体魄,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培养积极的交往与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推进幼儿园质量评估工作。加大学前教育社会宣传力度,促进家园联系,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普及科学保教知识。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力量,健全教研指导网络,推进规范办园科学保教工作向农村延伸、向民办幼儿园延伸、向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延伸,整体提升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

五、主要举措

(一)完善布局规划,发展普惠性幼儿园。

1.合理布局规划幼儿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人口分布等实际情况,尤其是二孩政策实施后带来人口出生率的变化,制订我区幼儿园总体布局规划,按照“就近、够用、适用、安全”原则,均衡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城区小区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等国家规范和标准确保教育用地配建小区幼儿园,农村按照县域乡村建设规划配建幼儿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

2.加快发展公办幼儿园。逐年安排新建、改扩建一批符合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的公办幼儿园,支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扩大公办资源。支持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康复等机构开办幼儿园,扩大特殊学前教育资源。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充分发挥其辐射指导作用,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联合办园,优先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进行改建或增设附属幼儿园。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对未按规定建设或移交、没有办成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要全面整改,2018年底前整改到位。

3.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制定扶持和规范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意见,逐年确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将提供普惠性学位数量和办园质量作为奖励和支持的依据,对达不到要求的要限期整改,提升普惠性幼儿园服务水平。

(二)落实主体责任,理顺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

1.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省市统筹,县级为主、乡镇(街道)参与”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县区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作用,共同推进学前教育持续发展。

2.理顺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推动各地理顺机关、企事业单位、城镇街道办幼儿园办园体制,实行属地化管理,通过地方政府接收、与当地优质公办园合并、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确保其面向社会提供普惠。

3.落实幼儿园登记制度。2017年底前,对符合条件的幼儿园,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企业等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办法(试行)》完成事业单位登记。

(三)加大经费投入,健全成本分担机制。

1.加大学前教育投入。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每年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按照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的要求,建立起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生均拨款、收费、资助一体化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幼儿园正常运转和稳定发展。根据幼儿园可持续发展实际需要和我区实际情况,逐步制定公办园生均拨款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的补助标准。幼儿园建设涉及的税费,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减免。鼓励社会和个人捐资办园。

2.充分发挥中央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支持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以及改善办园条件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奖励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城市街道、农村集体举办的幼儿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支持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学前教育;鼓励支持普惠性幼儿园接受残疾儿童入园。

3.健全幼儿资助制度。按照中央奖补、省市统筹、以县为主实施的渠道,进一步健全幼儿资助制度,确保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优先获得资助。

4.适当调整收费标准。按规定程序,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办园成本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对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收费标准进行适当调整。

(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构建支持体系。

1.补足配齐各类幼儿园教职工。对纳入编制管理的公办幼儿园,通过公开招聘、内部调配、中小学富余教师转岗、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逐步补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培养补充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到2020年,基本实现幼儿园教师全员持证上岗。

2.完善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公办幼儿园教师执行统一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享受规定的工资倾斜政策。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XX省学前教育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切实解决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引导和监督民办幼儿园依法配足配齐教职工并保障其工资待遇。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幼儿园教职工依法全员纳入社保体系。

3.健全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机制。根据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要求,建立区培训中心(进修学校、教研室)和幼儿园联合培训保教人员的模式,以需求为导向,以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为引领,推动区级培训和园本培训,开展新一轮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和完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坚持把师德建设摆在首位,组织实施全员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提升保教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教师完成培训学时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晋职、晋级、续聘、竞聘、考核评优及教师资格定期登记的重要依据。制定符合学前教育实际,有利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职称评聘标准。

(五)加强幼儿园质量监管和业务指导,规范办园行为。

1.完善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建立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将各类幼儿园全部纳入评价范围。结合教育部即将制定出台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构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导向,着重加强对师资配备、教育过程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评估。落实政府对幼儿园和培训机构的监管责任,加大监管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力度。到2020年,健全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学籍管理。

2.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严格落实教育部《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办法》的要求,强化安全管理,规范幼儿园命名、办班、收费、招生行为,严格控制班额,禁止使用幼儿教材,禁止幼儿园教授小学内容,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禁止小学举行任何形式的入学测试,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积极推动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衔接。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健全幼儿园内部财务制度,加强幼儿园经费使用和收费行为的监管。

3.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配备学前教育专职教研员,定期对幼儿园进行业务指导。充分发挥市级一类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作用,及时解决幼儿园教师在保育教育实践中的困惑和问题。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业务指导,探索农村乡镇幼儿园和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深入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导幼儿园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制定教育计划、指导游戏活动、安排一日生活,提高保教质量。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保教结合,坚持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面向家长和社区开展公益性0—3岁早期教育指导。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编制三期行动计划,把三期行动计划的实施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相关部门的年度任务,加大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营造发展氛围。

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学前教育。完善学前教育宣传月制度,集中展示学前教育发展成果,广泛宣传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健全推进机制。

建立学前教育综合改革协调机制,明确教育、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综治、公安、民政、卫生计生、物价、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妇联、残联等部门的任务,着力破解长期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

(四)加强资金监管。

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健全财务制度,强化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持“谁建设、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对经费安排使用、项目进展、政策效果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违纪行为依法追究当事人和负责人的责任,努力提高财政支持学前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

幼儿园质量评估范文第7篇

一、现阶段幼儿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忽视幼儿园教学质量和初高中学生不同,幼儿园的孩子没有升学压力。并且孩子年龄小,好动活泼,喜欢玩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一些幼儿园就忽视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安全问题。另外,目前中国的幼儿园教学质量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规则和衡量标准,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甚至出现浑水摸鱼的状况,认为只要孩子不哭不闹玩的开心自己就做到了老师应尽的义务,完全把幼儿园定位成了“托儿所”。其实不然,幼儿园教育应该是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作为孩子进入知识大门的第一步,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更加应该受到重视。

2.缺乏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幼儿缺乏自我保护与对错分辨的能力,一切都需要老师从旁进行悉心指导。尤其是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无法容忍任何不良因素的存在。因此,完善的幼儿园管理与监督体系至关重要。目前大多数的幼儿园还都是采取权威式管理,即下级服从上级的一种传统管理模式。领导指示,老师们去执行。这种模式之下老师缺乏教学自主性,而与孩子接触最直接、最了解孩子的恰恰是老师,并非管理人员。在监督机制上也仅仅是上一级的教育主管部门的视察,这种监督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短时间的视察只可以看到表面现象,根本无法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过分重视特色化教学由于竞争激烈,为了赢得各位家长的青睐,各幼儿园分别专注于打造特色教育。而事实是,无论是教师的特色教学活动,还是幼儿园的特色课程,都忽视了常规知识的学习。幼儿接受的教育是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应该是最为基础的学习。通过特色教育掌握某一方面的特长固然好,但对幼儿来说,只有均衡全面发展,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4.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轨在幼儿园教育中往往存在这样的问题:老师们在理论层面可以侃侃而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方法,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由于学生不配合或者其他状况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这就导致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脱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找到吸引幼儿的教学方式,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二、对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几点建议

1.与时俱进,创新理念新课改重在强调“新”。也就是说,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以达到提升幼儿教学质量的目的。现在的幼儿园教育中并没有把教学管理建设作为重点来抓,尤其是一直忽视教学质量的提升。幼儿园是教学的基础单位,不仅要照顾孩子在校期间的生活,还要对其行为、思想上进行引导,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2.完善教学管理的考核机制幼儿园的教育并没有太多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行为和思想上的引导,因此在考核内容不仅要包括幼儿所掌握的基本知识,还要观察他们的行为与思想是否得到健康发展。其次,确定考核方式。幼儿园教师的考核应该以自评为主,组织家长、孩子、教师、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等也参与其中,保证评估的广泛性。同时,合理确定各评估人员的评分比例,做到科学合理。除此,还要采取奖罚相结合的方式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能力。

3.设置合理的教学课程幼儿园教学课程的设置要以幼儿为本,重视幼儿基础知识的培育,同时在教学模式上不断创新,对幼儿进行兴趣引导,激发其潜能。目前幼儿园课程的设置虽然也有大纲要求,但在实施过程中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偏差。幼儿园应该成立专门的教学课程讨论组,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探讨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所在幼儿园的课程,制定出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具有特色的教学课程。幼儿园教学不仅要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还要重视幼儿对课程的接受能力,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综合能力的培养,做到最大程度上优化教学,提高幼儿园教学课程改革的有效性。

作者:蔡永丽 单位: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牡丹街小学

参考文献:

[1]刘华.谈谈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几个问题[J].早期教育,2012,(09).

幼儿园质量评估范文第8篇

一、入园率大幅度提升。学前三年入园率2010年为47.8%,2015年达到76.5%。

二、公办园的数量大幅增长,到2015年底公办园增加到了276所,基本上每一个乡镇都有了中心幼儿园,比较大的乡镇有两所公办园。

三、财政的投入显著增长。在2010年到2013年期间每年成倍增长。2014年之后保持稳步提升。

四、教师队伍编制有大的增长,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也非常之大。

我们面临的主要困难如下:

一、城市学前教育公办资源紧缺。目前城市公办园占比大约只有7%,城市的民办幼儿园有一定的发展,但质量参差不齐。

二、村级幼儿园的建设滞后。村一级主要是教学点,且小学化现象严重,教室里只有桌椅,没有适合幼儿的玩教具,没有适合幼儿的活动。

三、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尤其是合格的师资严重紧缺。2010年时,师幼比大概是1:24,到2015年时1:21。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职工的配备标准,但省编办不认。没有编制的教师和民办园的教师待遇低,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

四、缺乏有力的质量保障体系。教师培养机构鱼龙混杂,过程性的质量监测薄弱。幼儿园等级评定,主要是看材料,看条件、场地等硬件,不重视过程性的评估。

五、经费的制度性保障不足。这几年的经费是以项目形式投入,经常性、保障性的经费不够。有一些地方不顾及经济发展的水平,提出免费,实际上是低水平的保障。相当一部分农村幼儿园,园舍建起来了,但是保运转有很大的困难。

六、ζ栈菪悦癜煸暗淖手制度不完善。比如对普惠性民办园的资金使用规定,只能用于改善办园条件,不能用于人员经费。其实对于幼儿园来讲,质量的核心还是师资水平。如果经费不能用于改善教师待遇,提高质量就会落空。

王宝寨(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教育局局长):我从幼儿园的内涵发展谈谈建议。现在有两种吸引力比较大的幼儿园:一种是外来模式,起个外国名字;第二种是国学幼儿园。我这几年依托课题在全国传播传统文化,中小学幼儿园都包括,各个省我们都有实验校,主要是搞传统文化培训、研究和推广工作。

传统文化进校园比较火。大部分的实验校都是校长自愿,并不是为了赚钱,是凭良心来做。但是幼儿园比较少,大部分做的还是民办幼儿园。现在的问题是究竟这两种理念怎么融合?外来模式和国学模式各占一端,还互相排挤。幼儿园内涵发展包括课程设置怎样走向融合?怎样中西合璧?

我们现在面临中外教育的差异和冲突。中国古代文化的教育,教孩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家规家训,这是一种教育。另外一种是所谓的当代教育,受西方观念影响,张扬个性、强调独立、竞争、创新。这两派看起来是竞争的状态,把孩子思想弄混了。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出问题?孩子为什么不守规矩呀?用教做事的东西教做人,就没有圆心了。真正西方的教育,教孩子张扬个性、创新,这是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是教孩子做事的。西方教孩子做人又有一个东西,那就是宗教。而我们拿了西方的科学,既教孩子做事又教孩子做人,那就错了。用知识建构的方式建立人的信仰是做不到的。西方靠宗教,中国没有。正好传统文化可以弥补这个问题。做人古为今用,教做人。洋为中用,教做事,中西合璧。所以说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树的是中国人,所以做人还是要用中国文化。

建议把传统文化做到幼儿教育的“十三五”规划里面去,中小学都在做了,幼儿园也应该做。

桑金书(河北省沧州市教育局科长):我们沧州市毛入园率现在达到80%~90%。我谈谈一些感想。

一、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少。学前教育点多线长面广,抓起来很难。两期的三年行动计划国家投入了很多资金,农村每个园给3万~5万块钱,但是解决不了优质资源提高的问题。撒芝麻盐似的方式,不如集中发力,今年建一个,明年建一个,至少它有新园。建议国家资金在使用和具体操作层面上略做调整。以项目集中投入。

二、人的问题。幼儿园教师没有名分。核算基础教育的编制不包括幼儿园。现在幼儿园95%以上用的是小学教师编制,幼儿园的教师小学转岗居多,近几年才有一些幼师毕业的。但这些幼师生多数是县里的职教中心职教班的孩子。你让他去国培,去人民大学听课,去北师大听课他听不懂。尽管这样,老师还没有名分。评职称不是教育局可以解决的,必须人事局给指标。这个问题需教育部或者是国务院出台文件。“国十条”讲了让各地把学前教育的教师列入当地的教师编制管理,但是没有落实。

三、国培问题。我完全赞成刚才那位老师讲的。国培计划,是不是能够调整一下方向,在当地的省级示范园影子培训,跟班去学。先别学理论,先学形似再讲神似,这个非常关键。现在农村幼儿园90%以上都是小学教师转岗,什么样的小学教师?连小学也教不了的教师转到幼儿园,她怎么教幼儿园?纯粹是保姆式地看孩子,按小学的模式走。

四、资金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国家有明确的生均经费标准,但是学前没有。建议国家出台学前教育生均经费指导性的标准,要求各省根据物价成本和培养情况测算,但是一定要强制,不强制解决不了问题。

五、民办幼儿园的管理问题。我们那里民办幼儿园占三成以上。民办园两极分化,优质园非常优。但有相当一部分无证园,不符合条件,它还招了很多孩子,教育局没有执法的职能,没法去管,公安局不管。我们那里还出了一个笑话,教育局给一所无证园下了三次书面通知让其办证,幼儿园不办。结果一个孩子出了安全事故,家长就把教育局告了,说教育局不作为,为什么不让这个园关门?政府查教育局,教育局拿出下达三次的书面通知文件。但是我们没有权力去贴封条。规范民办园,谁去管,怎么管?

刘家焕(天津北辰区教育局副局长):我区户籍人口37万,三分之二为农村人口,是全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试验区,承担着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规范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监管和健全学前教育教研制度的实践研究。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促进了学前教育发展。

一是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明确小区配套园“公”为先、规范小学附属幼儿园,逐步实现独立公办园;鼓励优质幼儿园集团化,通过大园带小园,强园帮弱园,老园接新园,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

二是支持引导民办园发展。把过去的学前教育服务点提升改造晋升为三类幼儿园。政府给予普惠性民办园资助。保教费每月在800元以下的普惠园年检合格的,无论公办还是民办,都享受区政府的生均公用经费资助。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扩大师资编制的同时,区财政出钱统一招聘分配合同制幼儿园教师。实施委托派遣制,上齐五险一金,大大弥补了师资不足的问题,

四是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占教育专项经费总支出比例不低于8%,比“十一五”末提高近10倍。实施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的奖补和对边远农村公益普惠幼儿园1000元的生均补贴。坚持民办园的开办费奖励。

目前还有一些困难,主要是:

一是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手续繁琐,没有立项就没有经费,影响了建设速度。

二是优质园过于集中,我们“十二五”解决了老百姓的孩子足不出镇就能入园,“十三五”要解决足不出村就能实现入园和入好园。鼓励优质园,扶持普惠园,还有给看护点适当的补助,才能实现就近入好园。

“十二五”时,学前教育是保建设、保发展,但保运转不够。政府解决好“建园、出钱、给人、管事”几个问题,才能让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好。

李奇勇(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学前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入园率的提高。由2010年的不到50%,F在快接近80%。各地都在考虑怎样提高入园率。其次是公办率。公办率有两个数据,一个是园所数,一个是在园幼儿数。这个指标全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再次,是普惠率,也就是老百姓的满意度,是不是上幼儿园花的钱更少了。最后是小学化的问题。学前教育是否搞好了,要从这四个指标考核。

围绕这四个指标又反映出来师资问题,全国都一样。反正学前教育的门槛低。本科生不多,大部分是专科。普通专科不行就职业专科,职业专科不行就职高。很多地方幼儿园数量不够,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再就是幼儿园内部设施包括玩具等材料。这些东西归根到底都指向钱。钱怎么来?都指向政策。讲到底还是在于把学前教育放在整个政策层面的什么位置?

大家讲的质量不均衡,对学前教育的质量有没有评价标准,或者说这个评价标准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掌握,大家都心服口服,应该说没有。没有标准的时候,你来讲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那不是一句空话吗?在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之下,在现行的体制下,在现行的评价机制下,学前教育的发展要解决刚才那几个问题。

吕明凯(陕西省关工委副主任、省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省教育厅原副厅长):2010年“国十条”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并举的工作方针;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目标任务。实践证明,这些方针和目标任务推动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根据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方针调整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融合发展。目标任务调整为,建机制、保运转、促公平、提质量。

政府主导:主导的内容是公平、质量;主导的手段是法规、政策和财政,最关键的是后者;主导的方式是确定重点,倾斜支持;社会参与:调动一切可用的社会资源;融合发展:在文化融合、体制融合、机制融合和课程融合中求得发展。

二、推动改革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规范财政决策的程序,国家明确学前教育占教育总支出的比例,实现预算编制幼教专家参与,防止激情决策和决策失误。

(二)多种措施促进教育公平

1.改变财政投入形式,在对办园条件和保教质量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按照向农村园、薄弱园倾斜,向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待遇倾斜的原则,统一按生均经费(可以考虑教育券)给予补助。

2.不再简单提免费,应该逐步实现精准助学。该补的补助到位,有能力的应该按成本分担的原则缴纳相应保教费。

3.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重点解决幼儿园布点问题,确保起点公平(加快城镇新建小区园和农村村办园的发展,逐步取消农村小学附设园和学前班)。

4.引导民办园向普惠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以混合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所有制结构(给予不同方式的补助,购买服务,控制其收费标准),不简单强调提高公办园比例。

5.明确城镇小区园与政府、业主及开发商的关系,分析其经费运行情况,引导其走向普惠性。

6.根据不同形式公办园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主要用生均经费来引导、调控这类园的发展(解决教育部门办园、其他部门办园、企事业单位办园、集体办园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问题。公办园的教师工资待遇、运行经费都应该是财政负担,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公办园的构成非常复杂,政府全部包揽实际上做不到)。

7.明确0~3岁早期教育发展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建设和完善指导服务体系(含城乡早教机构的发展、管理,家长指导服务体系建设)。

(三)千方百计促进质量提升

1.编制我国幼儿园课程方案。在当前的师资条件下,有课程方案,才有可能使幼儿园的保教活动体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

2.逐步实现所有教师的工资待遇由财政负责,淡化编制,严格入职,解决教师同工同酬问题,实现所有教师地位平等。

3.完善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及教研体系建设。解决目前教师、保育员培养培训不规范、不健全(如中职学校学前师资培养方向不明、高校培养与学前教育实践脱节、教研体系和力量薄弱)的问题。

4.加强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研制和完善学前教育质量指标体系;强化不同类型幼儿园的入门评估、年检评估,逐步淡化等级评估;根据结果评估,过程评估的不同目标和宗旨,确定不同的评估主体,政府督导部门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督政上;建立和完善质量评估的工作制度与运行机制,解决多头评估问题,减轻基层幼儿园负担。

(四)关于管理问题

1.坚持管办评分离的方向,解决教育部门自己办园管园,自己评估的问题。

2.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幼儿园管理与保教研究、师资培训、质量评估、专业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谈到发展幼儿教育,大家都希望政府做的事多一点,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从1950年以后,中国的教育管理就走了政府包办的路子。现在出现的很多问题,根子就在政府包办。不是政府管得少了,而是政府管得多了。如果我们再过多地要求政府怎么做,可能会使问题加重,而不是减轻。所以一定要界定清楚政府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政府该出什么政策,不该出什么政策。在学前教育领域,政府到底要在哪几个点上发力?我不赞同搞很多全国性统一政策,一定要给地方留空间。如果教育部挖了各个省的权利,各个省挖各个县的权利,最后挖的是各个幼儿园的权利,导致幼儿园办园没有自,反而让我们的幼儿园没法办,很多的问题没法解决。制订规划或者政策,一定要把界线分清楚,要减少政府对下面的干预,而不是增加约束。

未来需要做什么?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第一,要建立良性的生态。在义务教育阶段,生态环境不良,导致村里的孩子到乡里上学,乡里的孩子到县城或者市里上学,市里的孩子到北上广,北上广的孩子到国外去。在幼儿园阶段,这个问题也已经开始出现了。如果幼儿园的问题解决不好,就不能够形成良性的生态。2008年做《规划纲要》的时候,我提出要依据人口分布按区划设置幼儿园,再按区划进行投资。我的意见没有被接受,而是采纳了办乡镇中心园的政策。我认为如果按照我的意见,各位教育局长所讲的村级幼教的问题就不会出现了。从长期来看,一定要把建立良性的幼儿教育生态作为目标,而不是简单地把办多少公办园作为目标。否则,投资未必产生收益,反倒有可能对整个幼儿教育事业造成伤害。良性的生态建立,对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和品质有利,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受益的是普通家庭。

第二,真正建立良性生态,就一定要保障幼儿园主办者的多样性。公办园不等于公平,公办园也不等于公益。民办园或私立幼儿园也不等于不公平,不公益。公平不公平要看老百姓的受益。我的观点,政府的投资要保障社会底层的孩子享受到幼儿教育,这个问题解决了,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不管是公立还是私立,财政投资的目标就实现了。私立幼儿园也是公共产品,是大家共同享受的。过去很长时间内,由于没有实现办学主体的多样化,就使得整个办学质量很难提高。我从1983年起一直在各地调研,看得很清楚,很多公办学校或幼儿园投入的也不少,但是没有给当地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工作懒散责任不明确,各种问题都存在,公有体制成铁饭碗。当地有了民办园以后提供了更多选择。从2005年到2016年,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在校生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比例明显提升,私立幼儿园的在园生比例也明显提升。这些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父母到外地去了,把他们放在家里不放心,如果放在公办校或公办园,由于公办校或公办园的老师有不少住在城里,他们早上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去,才能来乡镇学校或幼儿园,晚上要早点赶回城接自己的孩子,这样一来在自己工作学校的时间就压缩,照顾不到孩子。所以父母不放心。如果放到民办园,早晚都能管住了,学习上也可以抓起来,相对来讲比较放心。保障办学主体的多样性,家长才能有选择的机会,才能最终让老百姓受益。有的地方试行民办学校的价格放开,有很多人担心民办学校会提高价格,错了,你提高价格别人不选择你。整体趋势是降低了收费,因为不同民办园之间都在抢生源,最后谁的价格低就到谁那去。我认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要维护办园的多样性,不能回到包办的局面。

第三,要避免政府的非理性做法。过去几十年,我做调查也做历史研究。因为权力不受约束,非理性就非常强。具体到学前教育上很多的非理性,包括入园率,我认为85%高了,现在我们75%就高了。如今出现的很多问题,比如师资水平不高,就是因为入园率的要求提得过高。如果我们更专业更理性一点,就应该让入园率增长得慢一点。但是很多地方领导会不高兴,脸上挂不住了,自己的政绩没有,别的地方到了这个百分比,我怎么这么低,上不去也得上,反正先把它扩大起来再说。在某些地区,为了提高入园率,有人主张把没有登记的幼儿园,都计算到统计的数据中去,这都是非理性的做法。还有的地方政府投入巨资办豪华幼儿园,我就曾经在某个地方看到政府投入两个亿办了一所很大规模的幼儿园,当地领导带着我们去看,显示政绩。我说你这个幼儿园能够解决这个区域多少个孩子入园问题?他说能招收3000个孩子。我又问,3000个孩子占这个区域多大比例,他说百分之四十。这完全违背了幼儿园办园适度规模的要求,也不符合国家对幼儿园办园规模的规定。依据我长期做的实地调查,比较理想的适度规模是:幼儿园平行班3个班,小学平行班5个班,中学8个班,质量才能有保证。如果超过的话,质量不会高,不能做得精细。地方政府办大园的现象还是普遍的,总是想把别人比下去。另外,各地制订强制性的要求也很普遍。政府强制要求公办和民办的比例达到多少,还有盲目的运动式发展。这种做法对事业的长远发展不利。未来做规划一定要理性,不要头脑发热。一定要搞清楚这级政府能够控制的资源是什么,当下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把这些搞清楚之后,筛选最主要的题。筛选那些我们掌控的资源能够去做的事来做,而不是什么事都抓。比方说教师的问题、督导的问题、第三方评价的问题。有很多的媒体打电话问我,你看政府哪没管到?我说你们期望政府什么都管到,最后什么问题都管不了,最后造成什么事都没有解决好。

徐启建(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学前教育最根本的问题是人才问题,大家也都在谈。人才问题背后实际上是职业和社会的阶层问题,这个职业处在什么样的社会阶层?它引来什么样的人才?当然这里面有两个层次:第一个是文化观念的层次;第二个是待遇问题。

文化观念,这几年国家重视学前教育,在大城市中都把学前看得很重要,有很多已经超过小学、中学。但在全国范围来看,很多人还是把学前教育等同于保姆式地看孩子。有这种观念,肯定社会阶层就高不上去。所以文化意识和文化观念的问题,应该是我们的着力点。对学前教育的宣传我觉得还不够火候,还没有一些传播性比较强的案例。

其次,政绩的关联性引导。今天谈了很多的问题,特别是政府的很多问题,实际上是政绩观的问题。你要求数量要求规模,那肯定是数量的产生,而不是质量的产生。一个幼儿园,如果科研和教研做得好,这个幼儿园质量肯定差不了,这也是有指标。现在提的评价,能不能浓缩出比较简单的标准,便于提升大家的意识。

再次,文化观念第三个方面是家庭教育,家长怎么认识这一阶段?这里边我觉得更多不只是政府,可以发展第三方机构去做研究。

文化观念好,收入都是能上去的。基础教育曾经工资收入比较差,现在很多地区教师的工资上去之后,社会阶层自然而然提高了。钱的问题,我觉得一个是投入的问题,一个是怎么去巧花钱的问题。

社会适当的投入。学前和中小学阶段可能还不一样,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花费的人力、物力是不同的。师生比应该比小学和中学更大。这方面怎么去想办法,做什么样投入结构引导?

怎么花钱也是一个问题?如果钱比较少的话,我们往哪里去花?实际上幼儿园教职工的分层比中小学的分层距离更大,中小学老师相对的层次一致性比较强,但幼儿园从专业的老师到保育员到一些后勤人员层次比较多。如果钱少的话,比如说先保障最需要的这群人。专业老师能和中小学的待遇一样,保育员可能要求的职业技能低一些,专业老师必须由师范院校和正规的本科。但是保育员可能中专能解决问题。如果钱少的话,能不能优先保障那些更能提升我们质量的。这背后是标准分层,培养的标准、考核的标准。钱多的话解决更好,但钱少的时候能不能做一些分层。把钱花在刀刃上,保证有轻重缓急,优先的顺序。

高书国:非常感谢基层幼儿园,还有领导、专家、学者,对未来学前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要讲三点:

第一,首先对学前教育的发展阶段有一个冷静认识。前一个阶段是资源扩大、参与率提升,现在公平问题、质量问题变为阶段性比较突出的特征,也变为主要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根据咱们的讨论梳理了20个问题。包括学前教育的定位问题、布局问题、体制问题、教师问题、管理问题、办学办园的标准建设问题、教研内容的改革问题,以及内涵发展的问题、制度建设的问题、幼儿的发展问题、农村办园的问题、教师队伍包括保育员的标准问题、民办园的发展问题、社会力量支持办园的问题,等等。关于定位问题,大家觉得学前教育发展方向不是很明确,争论很大。主要是采取以政府为主的方式还是市场为主的方式?我觉得从国务院到教育部目前的方针,特别是国务院和发改委采取的是市场偏重,我不是说市场主导。市场偏重,政府重点参与、重点支持、兜底保基本。有点这思路,未来是不是这个思路,我不敢肯定。

第二,在目前我觉得应该加强几个方面的建设。很重要的是能力建设,现在咱们的能力仍然不强,我们的基本办学条件、师资、科研等等标准还有体系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理论建设都不够。虽然应该吸收世界各国的经验,但是表现出来的西方的过多,包括我们的绘本。我女儿在德国,为了给她的朋友小孩找点中国的绘本,我到西单图书大厦找了三个小时,就没有内容很好,图文并茂的绘本。学前教育如何实现现代化?我们现在是既缺钱又缺思想。

第三,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投资问题。在现有的盘子下,能够给学前教育切出多少?原来的投资是基础教育占52%,高等教育20%几,职业教育占10%几,学前教育很少,终身教育基本上没有。拨出来一部分的教育经费,或者是学前教育的专项经费,如何有效投入?

最后,我还想谈民办教育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民办学前教育的效益有哪些?第一,节省了劳动力;第二,促进了社会教育消费增长;第三,为中华民族培养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样化的学前教育体制,实际上拉动了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未来的教育投资确确实实应该看投向,大家也都提出来应该保基本,要投入到最缺钱的那一部分人。大家提出来要办好民办幼儿园,要办好村办幼儿园。确确实实也要给民办教育以支持,特别是给予好的民办幼儿园支持。在这当中,完善资助政策很重要。中国办了世界最大的学前教育,这些方面的理论和经验很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