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案例

幼儿案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幼儿案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案例范文第1篇

幼儿学做火车头,去找车厢,火车越来越长,让幼儿体验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活动中表扬能听音乐准确做动作的幼儿,使其他幼儿也学会合拍做动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舞蹈教学案例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幼儿舞蹈教学案例一

《欢乐颂》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能自如地随音乐舞蹈,表达出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体验欢乐的气氛。

2、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合作交往能力及自学能力。

【活动准备】

1、图谱两张,歌曲《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2、五个小组的标记(白、红、黄、蓝、绿五种颜色的花形标记,幼儿各有一枚,活动室地面贴上相应花形标记)

3、舞蹈用小道具(腕花),幼儿人手一副。

【活动过程】

1、随《母鸭带小鸭》律动音乐幼儿愉快地进活动室。(要求幼儿能随音乐形象而有节奏地表演小鸭走路,游水的动作)

2、练生曲《你好,你早》(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能与同伴自然地面对面表演唱,声音整齐动听)

3、复习歌曲〈欢乐颂〉

请外圈的小朋友站起来唱歌词,里圈的小朋友哼唱“啦”,合唱的时候声音要整齐和谐。

4、创编舞蹈〈欢乐颂〉

(1)幼儿听音乐想动作(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初步设想舞蹈动作)

师:“刚才小朋友的歌声真好听,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编〈欢乐颂〉的舞蹈动作,首先请大家仔细地听音乐想动作。”

(2)幼儿分组商量讨论,设计舞蹈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在小组协商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

师:“接下来要请每队小朋友站到标记上,互相商量,为这首乐曲配上合适的舞蹈动作,开始。”

(3)引导幼儿集体创编舞蹈动作,教师及时记录动作——画在图谱上。(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引导幼儿编出与众不同的优美的动作,并着重表扬动作富有创意及在创编时能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幼儿)

师:“刚才小朋友都编得很认真,现在哪一队先来试试,把你们设计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4)回忆创编动作,为连贯舞蹈作准备。(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图谱,想象动作)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的舞蹈动作已经全部编好了,先请大家看着图谱来回想一下动作。(播放音乐)

(5)看图谱学跳舞蹈。(能在参照图谱的基础上,初步随音乐完整练习)

师:“现在请大家找好舞伴一起来跳。”(特别提醒幼儿在需要合作舞蹈时两人能互相配合好)

音乐连续播放两遍。

(6)小朋友跳得真好,现在请大家带上腕花来跳,你可以学图谱上的动作,也可以自己想动作。(幼儿集体戴上腕花练习,能在音乐的伴奏下投入地表演)

5、结束。

小朋友的舞跳得真美,以后我们再到小舞台上去表演,好吗?现在我们一起跟客人老师说再见!(幼儿随《母鸭带小鸭》音乐愉快地出活动室。)

幼儿舞蹈教学案例二

瑶族舞曲

活动目标

1、知道舞曲的名称,初步感知舞曲优美、柔和的旋律。

2、会用优美的动作跟随音乐表演。

活动准备让幼儿熟悉少数民族瑶族,跳舞唱歌的场景图片,配乐磁带《瑶族舞曲》

活动过程一、欣赏乐曲,理解乐曲的内容,找出主要音乐形象。

1、小朋友,我们今天来听一首好听的曲子。(教师弹奏乐曲)。

2、刚才的曲子叫《瑶族舞曲》,好听吗?我们再听一遍录音,你一边听一边想,音乐中告诉我们叔叔阿姨在干什么?听完乐曲,让幼儿说一说(叔叔阿姨在跳舞……)对幼儿的想象加以评价。

3、出示图片(瑶族叔叔阿姨跳舞的场面,有长鼓,芦笙,小河。树,竹楼,晚霞……),再次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听音乐。

二、组织幼儿分段欣赏乐曲。

1、弹奏第一段,要求幼儿听出音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引导幼儿说:这段音乐很慢,叔叔阿姨在跳着优美的舞蹈)。

2、听第二段音乐,要求幼儿讲出音乐的快慢。

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引导幼儿说:叔叔阿姨跳得很快,因为这段音乐是快的)。

3、让幼儿听第三段音乐,以同样的要求让幼儿边欣赏边想象,这时叔叔阿姨干什么?

4、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乐曲,教师可配上语言(可以事先准备好的,也可以是加上幼儿想象讲述的内容,教师即兴组织的)。如第一段音乐可配上:"在风景优美的瑶族寨,住着许多勤劳的叔叔阿姨,这天,晚霞映红了天边,他们结束了一天愉快的劳动,来到了小河边,唱着动听的歌,跳着优美的舞"。第二段音乐可配上:"听,他们越唱越欢乐,瞧,他们越唱越有劲,啊,他们在唱歌歌唱我们的生活多美好。

三、引导幼儿在欣赏乐曲过程中熟悉它的结构。

1、要求幼儿反复欣赏音乐,开始的速度怎样?中间的速度怎样?最后的速度怎样?

2、引导幼儿欣赏第三段音乐和哪一段音乐一样?通过不断欣赏,让幼儿知道舞曲是(ABA)三段体的结构形式。

四、欣赏、学习铃鼓舞,体验舞曲的优美、柔和。

1、欣赏老师的表演。(老师自编)2、幼儿徒手模仿老师的动作,用身体和手臂表现乐曲的柔美。

3、幼儿持铃鼓随音乐练习,进一步体验乐曲的优美、柔和。

幼儿舞蹈教学案例三

《火车舞》

活动目标:

1、学跳《火车舞》能较合拍的随着音乐做小跑步和找“车厢”的动作,

2、理解舞蹈跳法,能在规定时间内做“邀请”和“感谢”动作

3、体验“火车头”与“车厢”协调合作的重要,以及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

活动准备:火车图片

活动过程:

一、熟悉《火车舞》乐曲旋律

1、全体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小跑步进教室

2、合着音乐一拍一下的拍手。

3、幼儿创编其他身体动作,合着音乐可以做做拍腿,拍肩等。

二、出示火车图,认识火车头和车厢,用动作表示火车行进

小朋友,火车是怎样开的?请一些幼儿模仿。

三、学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

1、学习火车行进的动作

小朋友,老师也想到了一个火车行进的动作,你们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2、幼儿随音乐做行进动作

3、今天火车头想邀请车厢跳舞,想想看火车头会怎样邀请车厢呢?(幼儿讨论)

4、练习幼儿想出的邀请动作,老师哼邀请的音乐旋律。

5、车厢怎样表示对火车头的感谢呢?请幼儿用动作表示。老师哼感谢处的乐曲旋律。

6、完整的随乐练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提醒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做邀请和感谢的动作

四、学跳集体舞

1、全体幼儿坐成圆圈,老师先做火车头,用小跑步去找车厢,示范做动作。

2、幼儿学做火车头,去找车厢,火车越来越长,让幼儿体验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活动中表扬能听音乐准确做动作的幼儿,使其他幼儿也学会合拍做动作,在连接的时候提醒后面幼儿拉好前面幼儿衣服的下面。

五、复习《表情歌》

幼儿案例范文第2篇

案例:

晨间接待时,小(10)班XX小朋友的父母来到园长室反映老师昨天在幼儿午餐时间打了孩子一记耳光。理由是昨天下午奶奶接孩子时发现XX小朋友左侧脸红,像手掌印。经过奶奶反复询问,孩子终于承认是老师打了一记耳光。家长当时拍了照片(说这是证据),要讨个公道。园长听完家长的反映后,平静地对家长说,一般情况下老师绝不可能打人,家长听到园长“袒护”老师,情绪即刻变得很激动,反驳道:孩子是不会撒谎的,要不我们反映到上面去。正在此时,该老师听到有家长反映她打人的事,气愤地走进了园长室。园长问该老师昨天午餐时,XX表现怎样?老师说:很好啊,她在班级里各方面表现都不错,饭也吃得快,我打她没有理由啊。家长坚持说:孩子是不会撒谎的。这时园长说,午餐时间有那么多孩子在一起吃饭,如果打了你孩子耳光,其他孩子一定都看到的,那我们现在到教室里去,看看孩子们怎么说的。

园长和家长一起走进了小(10)班,园长说:小朋友好,早晨我们都吃了早饭到幼儿园了,你们还记得昨天中午吃的是什么菜啊?小朋友都说吃的是鸡腿和青菜,XX小朋友也说了,园长随机问XX小朋友,你把饭和菜都吃完了?她说吃完了。园长继续问,那你们昨天在吃饭的时候看见有人打人吗?全体幼儿回答说:没有。园长继续说:再想想,有没有看见老师打人了?回答的声音比刚才更响亮,更坚定。园长走到XX小朋友面前说,你昨天看见老师打人了,细弱的声音回答道:没有。整个过程老师和家长都在场。

园长把XX带到午睡室,同时叫了家长一起进来。园长把XX搂在怀里,轻轻地问XX,你昨天吃饭的时候没有看见老师打人,那你怎么跟妈妈说老师打了你一记耳光。还没等园长把话说完,XX想从园长的怀里挣脱出来,她扭过身子,低下了头大声说:妈妈不在家。这时爸爸说:昨天妈妈上晚班,是奶奶看见孩子半边脸红了,大小跟手掌一样大,就认为孩子被打耳光了。园长示意爸爸稍等再说,先让孩子回班级上课。过后,爸爸继续说,平时孩子在家不肯自己吃饭,一直由奶奶喂的,奶奶就想,会不会孩子吃饭时不听话,老师就打耳光了。刚开始问,孩子说没有打耳光。奶奶又以为老师打了人,还不许孩子说出来,所以就反复问。吃完晚饭后,奶奶又启发引导孩子说真话,说出来答应孩子吃肯德基,买玩具。最后孩子有点不耐烦地说,是老师打了一记耳光。我们也不相信这是真的,错怪了老师,真是对不起了。

案例评析:

此事发生在孩子刚上小班的第二个月里,XX小朋友自生下来后一直由奶奶带着。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到成人的暗示,常会用说谎来摆脱一些困境。在奶奶的耐心“引导”下,她为了得到心爱的玩具,吃到肯德基,自然就说了谎。但这个年龄的孩子,说谎是无恶意的,不应惩罚。在园长与她沟通后,从园长的怀里挣脱出来,她扭过身子,低下了头,并大声表白“妈妈不在家”,种种这些都说明她知道自己错了,并感到难为情、害羞。

对于园长来说,她在整个事件的处理中,沉着稳定,以事实说话,妥善解决了家长的疑虑,还了教师清白,同时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具体表现在:

策略一:要善于“卑微”自己,“倾听”别人

善于倾听家长、教师的叙述。发生冲突时,双方都很想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理由,这时园长放下一切事情,静下心来倾听。倾听,不要带框框,不要选择性倾听,要全盘性的倾听。可先让家长充分宣泄情绪,园长只是在一旁适时说几句安慰的话,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受园长尊重和被园长接受的。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园长的态度端正、公正,以第三者身份与孩子们交谈,让家长、老师都在场,大家一起来听听不会撒谎的孩子到底看见了什么?或说了什么?这样会使大家更信服,不让教师,尤其是家长以为园长只是在敷衍了事,或是偏袒对方。

策略二:要善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善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在处理整个活动中,园长在全体幼儿面前只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即老师没有打人,这是关键。正如家长所说:孩子是不会撒谎的。让全班孩子来证实,老师没有打人,家长就一定能信服。那么XX小朋友为什么说:老师打了她一记耳光?这里一定有原因的。园长把谈话的地点从教室转移到了午睡室,把面对全班幼儿变成了面对XX小朋友一人,并抱起孩子,轻轻地问孩子,注重营造一种亲切、宽松的氛围,不造成孩子心里紧张,也不给孩子心里压力。

当园长发现孩子意识到自己错了,难为情时,不去追究孩子为什么要撒谎,而是安慰孩子说:妈妈不在家,说真话的是好孩子哦。既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又坚持了正面教育。

策略三:要善于理解家长的心情

理解家长的心情,不埋怨家长,正确引导家长不训斥孩子撒谎。在家长的道歉声中,园长微笑地说:一场误会解除了。希望你们回家后不要在孩子面前再谈及此事,以免对孩子心理造成阴影。也希望孩子的奶奶以后不要误导孩子,坚持正面教育。更希望家长对孩子多一点时间陪伴,多一点正面的引导。要事先与老师或者园长沟通,以免造成负面影响。家长连连点头,表示一定做到。

幼儿案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案例研究 幼儿教师 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强调教师本人在专业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在于使教师拥有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成为专门的教育研究者。实践证明,案例研究能够给教师提供系统的观点,通过对研究对象尽可能地完全直接地考察与思考,建立起比较深入和周全的理解,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案例研究概述

案例,具有状况、情形、事实、事例等含义,它是真实发生过的有价值的事例,是案例撰写者对特定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们的行为形态的客观描述或介绍。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一个出色的案例,既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也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的课堂讨论。

本文中的“案例研究”强调教师作为研究主体,去发现、搜集、分析或撰写各种教育案例,对它们进行专题的或全面的研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切实提升自己对教育教学现象和问题的自觉反思意识和研究能力。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化

贯彻实施《纲要》,特别是实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专业化”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听觉中,那么,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呢?“教师专业化”就是教师从非专业到专业的转化过程。“教师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要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也就是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幼儿教师专业化,就是要求幼儿教师在整个幼儿教育过程中,不断学习,做到“少而好学,壮而好学,老而好学”,只有当幼儿教师的知识视野超越幼儿教育内容的时候,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幼儿教育过程中的能手和“艺术家”。

三、案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一)案例研究能让幼儿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 教师掌握的理论知识似乎无法说明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是理论有错误还是教师掌握理论程度不够?其实关于理论与实践的问题,有一条永恒的真理:没有适合所有情况的绝对真理。

“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一个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中包含了对案例发展变化及结果的深刻反思,它可以为教育理论提供假设的来源,它所提供的各种来自实践的相关的原始资料,均可成为建立各种教育假设的基础,作为验证及推理的来源。

(二)案例研究能提高幼儿教师对儿童发展的认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中国幼教改革经验成果的集中反映,它体现了中国幼儿教育已超越了传统的“以知识为本”的教育观,把教育提升到一种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新境界。《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摆脱过去的课程设计从书本到儿童的静态模式,主动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从中挖掘其所蕴涵的教育价值,并以此作为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如案例《好玩的桥》是在孩子们参观完桥梁博物馆获得了有关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制作桥、举办桥梁展示会的兴趣。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强,很多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什么都喜欢碰一碰,摸一摸,试一试。在参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桥”产生了的浓厚兴趣,便设计了这次“好玩的桥”这一活动。期望孩子们通过亲身的实践去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带来的方便,鼓励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制作各种各样的桥,从中享受创作、合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案例研究有助于教师把培养幼儿兴趣放在首位,在活动中为幼儿创设有趣味的活动,通过观察和动手体验,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和主体倾向性,激发幼儿对学习活动的兴趣。

(三)案例研究有助于幼儿教师的反思

编写案例可以促进教师反思,向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转变。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时时会出现各种情况,而这些情况中就蕴含着教育内容,随机教育的契机最多。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与幼儿学习、生活在一起,如果不及时引导,那就会丧失良好教育契机。研制案例能促进教师反思,促使教师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编写案例可以给青年教师提供丰富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

编写案例是帮助教师把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手段加以整理,使之规律化,系统化。随着教育目标日趋准确和精化,教师不是一种行业的劳动,也不是单纯的任务执行者和角色的扮演者,而是思考者、研究者、实践者和创新者,是不断发展的专业工作者。

编写案例、创建案例的过程是激励人的,是智力挑战性的,也是有回报的。一名成长中的新教师在她刚参加工作的案例中认为:良好的教学取决于对教育的投入和知识掌握的充分性。然而一年后,这位教师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这些案例真实反映了我的教学,它成了我倾诉的途经。我最初没有预料到我在教学中存在如此多的问题,通过写作这些案例,我了解了我的课堂,通过案例回味我这些日子的经历是件有趣的事,我确信在下一年我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2.案例研究也为经验丰富的教师向专家型教师提供了有效途径

编写案例不仅提供了一个青年教师丰富自己教育教学经历的机会;同时也为经验丰富的教师向专家型教师提供了有效途径。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同样也存在着“高原期”,这就是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最初五年,教龄与教学效果可能成正比例关系。也正因为这,引起了很多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撰写案例可以很好的培养作者的自豪感,对于那些具有优秀专业见解却又无人赏识的教师而言,这种自豪感尤为强烈。教师能更加认真的对待自己及其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对待具有挑战性的新的教学方法更具有挑战性的责任感了,能让教师走出高原期,成为专家型的教师。

(四)案例研究能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近年来,人们已经认识到建立“基于行动的幼儿园园本教研”的重要性。旨在以幼儿园为本位,由研究者和骨干教师作引领,让教师能在行动中获取处理复杂的、不确定的情景的知识和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这种“机制”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在行动中所做的行为自省和行为调整。成为教师之间分享经验,加强沟通,进行参与式校本培训提供有效途径和手段。“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培养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幼儿”。难就难在我们总在教给老师东西,而不是让老师自己主动思考,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很不利。案例研究教师们提供了聚在一起复述、反思和分析的机会,每个教师都能参与研究。

总之,案例研究是唤醒教师沉睡的生命感和价值感的过程,是让教师体验教育教学和生命拓展提升的过程,是教师对新课程个性解读和实施的过程,是剖析别人、剖析自己的专业成长的阶梯。教师每一次对幼儿新的发现,每一次对教育契机的把握,都是一次深深的感悟、体验与理解,都是一次教育世界的丰富,都是一笔自我生成、成长的经验与财富,我们的教师必定会在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63-167

2.陈琦,刘德儒.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210-216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76-180

4.胡谊.成长的阶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10-213

幼儿案例范文第4篇

案例题目: (选题具有研究与应用价值;题目与所选案例展现和揭示的主要问题一致;题目简单明了概括性强)

案例背景:(背景交代清晰、阐述详略得当。200-300字)

当前,我国的幼教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时代要求幼儿教育的目的由只对幼儿传授知识技巧转向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上来。然而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更是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

我们中班幼儿目前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生活上得到了父母的关注,物质上得到了充分的满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如果教育得法;成才率会很高,否则适得其反。幼儿不仅要有一个充实的物质环境,更需要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因此,我们在家长工作中,积极从情感入手,主动与家长联系,真心、真实的去帮助家长解决教育上的难题,共同关心孩子的进步与成长,达到同步教育。

案例描述:(事例真实、典型;叙述详实、可读性强;新颖、有独到见解;描述客观公正;能引发大家对幼教某些问题的关注并进行深入思考。500-600字)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陈笑笑,天真、活波、可爱。有一天,她神情忧郁,不爱吃饭,不想参加游戏。当我蹲下去,同情的问她的时候,她的大眼睛回避了我的目光。我说:“好朋友,看到你的这个样子,我的心里好难过。你有什么困难,请告诉我,我会帮助你的”。她“哇”一声扑进了我的怀里:“爸爸、妈妈吵架了,妈妈不要我了。”“不会的,老师来帮助你”。我安慰她。

晚上,我和她的母亲谈了很久,她泪流满面。我帮助他,分析它们之间的“战争”,只是一些琐事的积累和误会。我说:想想你们恋爱的情景,希望你冷静一下,重新开始。由于你们的争吵,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创伤,孩子会因为你们的不和睦而变得郁郁寡欢”。我又说:“只要孩子在我班一天,我就要为孩子负责,因为我实在不忍心看孩子那张痛苦的小脸”。事后,我又劝孩子的父亲,要他学会体贴妻子,关心孩子,担负起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

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用心观察孩子父母的情况,随时做一些工作。为此我设计了几次联谊活动,通过这些亲子的节目和游戏,使孩子父母深受感动,关系有了很的大好转。“十一一”前我问笑笑:“老师一看见你那快乐的小脸,就知道爸爸妈妈和好了,是吗?”她说“爸爸外出打工了,不在家。爸爸打电话给妈妈,说妈妈过生日时,爸爸要送她一条漂亮的项链。”噢,多么真切的希望和灿烂的笑容呀!一天,笑笑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到我的身边说:“爸爸、妈妈带我去南阳儿童游乐场玩了。”那神情令我无限的欣慰和轻松。我为一个家庭恢复了往日的温馨,为一个小朋友绽开了笑脸而无限欣慰。

之后,我又在班级举行了绘画比赛,题目是: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和五颜六色的画笔绘出了一幅幅精彩的图画。他们都把自己的爸爸妈妈画得非常漂亮。然后,我把这些作品布置在活动室中,请家长和孩子们共同欣赏。这次活动同时也是一次亲子活动,加深了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同时使家庭更加温馨和谐。

是孩子把老师和家长紧紧连接在了一起,又是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促进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案例分析:(事理结合、分析深刻;观点正确鲜明,符合《纲要》、《指南》精神;所提措施在幼教实践中可行有效、便于推广。800-1000字)

孩子在进入学堂之前最先接触的是自己的父母和亲人,所以在之前有这样的一种说法——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家长父母一定要学会做好自己的职责,不仅要给孩子树立一个美好的形象,同时还一定要处理好和自己另外一半的关系,尽量的给孩子营造一个非常和谐而又融洽的家庭环境,只有在这个环境下成长的宝宝才能够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快乐的童年,同时这样也能够给孩子的教育营造一个非常良好的家庭环境。

根据相关的科学研究表明一个融洽的家庭关系和夫妻关系可以让孩子的人格变得更加的健全,能够让孩子懂得幽默有一个非常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之中的一些挫折,因此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家长父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处理好自己的感情问题。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些行为规范会影响到孩子,同时如果夫妻之间能够有一个非常良好的相处方式的话,那么也会对孩子予以他人的一个交往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很多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稳定而又融洽和谐的夫妻关系可以让男孩子变得更加的有责任心,让女孩子能够变得更加的温柔。尽管个中原因大家无从考证,但是这样的一个说法绝对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因此家长同胞一定要学会有一个融洽的夫妻关系,处理好和自己另一半的感情,尽量的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因为这对孩子再将后来人格的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我觉得,幼儿园教育是多层面,多元化的综合系统工程,是家庭、幼儿园、社会密切结合的综合整体,在实践中,我们的认识不断得到深化。幼儿良好的素质培养,单靠幼儿园老师教育而得不到家长的密切配合,将流于形式,成为空谈。家庭环境、家长素质、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其渗透性之强,影响之大是不容忽视的。

幼儿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情绪管理;教育策略;心理健康

情绪管理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品质之一,这种能力及时摆脱不良情绪,保持积极的心境。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帮助幼儿形成初步的情绪管理能力是幼儿情感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的初步情绪管理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幼儿能对自己情绪中那部分对人对己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情绪冲动加以适当的调节,如孩子对任性、执拗,侵略性、攻击性等偏颇情绪的调节;另一方面表现为幼儿能适当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并常常鼓励自己保持高兴愉快的心境。概括来说,就是既有控制,也有宣泄,把情绪调控在一个与年龄相称的范围内,以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可能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某某小朋友为了某事不开心就哭;或有的遇到开心的事情则开怀大笑;或有的内向的幼儿,选择“沉默是金”或有的幼儿则是抿嘴乐笑。然而班级是一个大家庭,班级里人数多或各种原因,教师没有能及时发现某个幼儿的情绪变化。于是,我们不乐意看到的事就发生了:不开心的幼儿可能这时就选择打人、骂人等手段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有些可能连笑都不笑,把一切地一切放入心中;有些幼儿可能从来不会关心别人,以自我为中心等等。可见,幼儿们情绪的表现是不同的。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包括情绪积极向上。而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历程,其实是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身心激动状态,此状态包含复杂的情感性反应与生理的变化,幼儿的情绪由于受到各种不同的情境因素的刺激,反映出的情绪类型不同,带来的各种情绪表现方式也不同。本文针对我班幼儿典型情绪问题进行了案例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心理辅导,进行个案研究,帮助幼儿排解情绪障碍,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案例一

描述:

文文是我们班一位非常乖巧的小姑娘。可是每天早晨来园时很少主动向老师问“老师早上好”,总是自己一个人不声不响地独坐在小椅子上,老师提醒她去活动区玩,她也只是摇摇头,不吭声。班上的小朋友很想和她玩,可她有时候总是表现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总是说:“你们烦不烦啊。”别人抢她玩具了,她就自己低着头,时不时的看着别人玩,或是直接把玩具抢回来。有一次吃午饭的时候,彬彬不小心碰着她腿了,彬彬连忙向文文说“对不起”,只见文文生气的就自己捶起了桌子。

分析:

1.父母对孩子管教压抑,言听计从。文文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平时对文文的言行举止管教的非常严格。在家听父母的话,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文文更是懂事,看到父母忙于工作,文文在家也很安静,家长让她干什么她就干什么,即使文文不愿意,也还得按照父母的要求做。

2.缺少同伴交流。文文的父母很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大家闺秀。每天让文文一个人在房间玩,不让她下楼和院里的小朋友一起玩,怕文文学到其他的坏毛病。这样以至于孩子没有和同伴交流的机会,不知道怎么和同伴之间相处,更不知道怎么去表达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了,也总是采取回避退缩的方法。

策略:

1.家长应帮助幼儿学习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绪有好坏之分,幼儿当然不会对自己的情绪有什么认识,情绪是好是坏,幼儿是不会自己去探究的,而父母要教育幼儿认识各种情绪及其特征与后果,特别是要使幼儿对一些过激情绪有初步的认识和看法,这是赢得情绪调控的第一步。

2.交给幼儿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在认识情绪的基础上再教给孩子一些情绪表达的方式方法。如言语表达方式,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特定的言语将情绪表达出来。再如倾诉表达方式,每当情绪不稳定时,应向父母、老师和同伴“倾诉”自己的情绪感受,不要憋在心里,而应释放出来。在这方面,父母应做出示范,应向孩子主动谈论自己的情绪情感,并经常与孩子一道讨论彼此的情绪感受,这样既能给予孩子情感的交流,又能为孩子提供学习情感语言的机会,且敢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压制情绪。运动方式也是一种调适情绪的好方法。通过剧烈的运动,发泄孩子的消极情绪,通过轻缓运动,控制孩子的情绪冲动。家长应让孩子进行一些他们所喜爱的运动,如玩水、玩沙、打球,在运动中促使幼儿表达其情绪。如果没有别的办法,哭也不失为情绪的自然表达法。实际上,对那些爱哭的孩子来说,哭是他们表达情绪的一种好的、永远有用的方法。

3.创造宽松环境。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在自我实践体验中培养情绪调控能力。孩子对情绪的认识和情绪的表达往往不一致,体现为情绪表达发展的滞后性。因此让孩子在自我实践、体验中实现情绪调控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虽然从孩子的情绪健康角度来讲我们应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但为了促进孩子的情绪发展,培养孩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我们又应该让孩子全面体验各种情绪,以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既要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又要有消极的情绪体验,只有当孩子面对一些负面的消极情绪时,才有可能实践情绪调控的学习。

案例二

描述:

龙龙是个特别淘气的男孩子,经常有意无意的打伤和撞伤同伴,在班上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就连我们班从未谋面的家长都知道他的大名,因为,他的名字以最高频率通过自己孩子的嘴巴出现在家长们的面前。在班上,龙龙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情绪变化的比较快,高兴了会大喊大叫,一会跑到玩具角玩玩具,一会儿左冲右撞、跑来跑去,显得特别的高兴和兴奋。不如意了,就乱扔玩具,自控能力较差,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强烈的占有欲,经常因为争抢小朋友的玩具而起争执,甚至攻击别的小朋友。另外,他的动作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经常有意无意推到小朋友,有时还会冷不丁的撞到老师的身上要你抱他,他会显得特别高兴。他的攻击与恶意攻击和伤害别人的行为有本质上的不同,他的攻击常常伴有较强烈的情绪变化。

分析:

1.家庭因素的影响。经过与家长的交谈,龙龙的父母工作忙,平时没有时间管教。而奶奶无原则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孩子任性,蛮横不讲理。在家的时候,家长都非常的迁就他。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环境下成长的他,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将会用攻击行为来简单解决。在与同伴交往时,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生气发泄,在家生气时候就会扔玩具、摔东西。

2.大众传媒影响。儿童时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影视节目甚至动画片和游戏机设计的内容中有大量武打的镜头为孩子提供了大量的模仿榜样,这些也特别能引起孩子的注意。每当他看到影视节目中那些打赢的角色就以为他是英雄,是自己学习的榜样,对他的动作加以模仿。

3.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幼儿在幼儿园的许多活动中常常要轮流、谦让、协商等。由于幼儿自我中心意识强烈、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往往因得不到或者自身利益受损而出现攻击性。幼儿有多种多样的需要,当精神的、物质的,这些需求一旦得不到满足时,就会用过激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

策略:

1.引导孩子表露自己的情绪、帮助孩子宣泄过激情绪。教师要理解他的内心需要和行为动机,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同时宽容孩子,尊重他的个性,允许他暂时犯一些错误,然后耐心倾听他的心声。因此,我坚持天天与他交谈,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当他特别高兴的时候,将其拉到身边,抱抱亲亲他,请他谈谈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和他共同分享快乐的事情。当他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安抚他、帮助疏导他的异常情绪,使他愿意与老师和小朋友分享自己的高兴事情和不高兴的事情。老师与孩子平等、细致的进行交流,老师和其他孩子的关爱使他的情绪有了合理的排解途径,从而一点点淡化他的情绪攻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多用一些有趣的事情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这样可以培养起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培养文化兴趣,绘画、音乐是陶冶性情的最佳途径,多引导孩子从事这类活动,有助于孩子恢复心理平衡。

2.帮助幼儿建立自控能力。当我们看到他跟小朋友玩得很融洽,或者正在帮助别人时,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大力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因为对其良好行为的正面强化正是对其不良行为的抑制。对于幼儿积极的行为,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并使其得到强化。

3.教育孩子与同伴友好交往,独生子女缺少与年龄相近的小伙伴相互关心、相互友爱,友好交往的机会,我们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并提醒孩子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轮流分享、互助、合作的交往技巧,共同游戏,并体验友好的同伴关系所带来的愉快和喜悦。对他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肯定、认可,提出表扬并同时提出新的要求。我们还可以教会他语言表达的技艺。因为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较差,往往不能流畅地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而是以动作代替语言,从而发生误会,导致攻击的出现。如本想与同伴交换玩具,却因不会使用商量的语气和语言,只好手去抢,想与同伴一起玩,却被误认为捣乱。所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习语言交往技巧,可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案例范文第6篇

托班是孩子第一次过集体生活的初始阶段,对他们进行常规培养尤其重要。经过一学期的培养训练,孩子们的常规已初见成形。可寒假休息了二十多天孩子们回来后,我发现班上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当老师需要孩子们移动小椅子进行活动的时候,有的孩子是一只手拖着小椅子走的;有的孩子是一只手拎着椅子,摇摇晃晃地走的;有的孩子不站起来,坐在椅子上拖着走的……此时椅子与椅子之间、椅子与地板之间不是发出“咚、咚、咚”的敲击声,就是发出“吱、吱、吱”的摩擦声。而且地板上也滑出了一些小小的痕印,看到孩子们这样不爱护小椅子。我有些生气地说:“你们这样子,椅子很容易搞坏的,请小朋友们把小椅子搬起来走路”。可是还是有小朋友无动于衷,依旧把椅子拖着走,发出很大的噪声。

二、实录

一天,我们正在开展谈话活动:“我的好爸爸”,只听“啪”的一声,把老师和小朋友都吓了一跳。原来缪仁轩小朋友连人带椅子的摔在了地板上,当时我是又好气又好笑,但转念一想遇到事情光靠训斥、说教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何不抓住时机对孩子们进行一番教育呢?于是我煞有介事地说:“你们听谁在哭啊?”小朋友立即安静了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东找找西找找。接下来我告诉他们:“中午小朋友睡觉的时候,张老师也听到教室里有哭声,我找啊找啊,找了半天终于找到啦!你们猜是谁在哭?哦,原来是小椅子在哭,我问小椅子你为什么哭啊?它含着眼泪对我说,小朋友不爱护它,一会儿拖着它走,把它得腿拖得疼疼的,一会儿拎着它摇摇晃晃的走,把它身上碰的青一块紫一块的。现在小椅子还伤着呢。”此时小朋友们的脸上都露出了一些不忍的神情。我不失时机的继续说道:“现在啊小椅子想离开托二班啦,不和托二班小朋友做朋友了,怎么办呢?”小朋友开始着急了纷纷说到:“小椅子你别走,我们不拖你了,我们改正了,我们两只手搬椅子了……”此时,我灵机一动何不将老师自创的一首《小椅子》儿歌下放给孩子,帮助孩子掌握正确地搬椅子方法呢?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如果你们想和小椅子做朋友,就请像张老师这样做。”我一边念儿歌一边示范:“小椅子,我爱你。天天和你在一起,两手搬,轻轻放。累了坐在你身上”。有的孩子一下子就学会了儿歌,这时小朋友都模仿着我的样子,轻拿轻放椅子。此后,拖椅子的现象日益减少了,“哐当哐当”晃椅子的声音听不到了,如果有谁偶尔忘记了,立刻就会有别的小朋友提醒他改正呢。

三、反思

(一)抓住时机巧用拟人化教育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时期的“泛灵心理”乃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在幼儿心目中,一切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的活物。利用幼儿“泛灵心理”对幼儿教育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应善于将物“拟人化”,以激发孩子的“泛灵心理”,使之产生移情心理,进而理解和形成相应的良好习惯。如上面的例子经过对孩子实施拟人化的教育,让孩子体验到了积极情绪,为孩子创设了宽松、安全、自由的心理氛围,比起向孩子们说教讲解深刻道理效果好得多。培养了他们的爱心与同情心。小椅子的事件也许是件很微小的事情,但是却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了,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光是成人的呵护和关爱,学着关心他人也同样重要。关心他人,需要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就像和小椅子做朋友一样,这是良好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二)孩子模仿老师的言行

托班孩子的思维来自于实物和直观的形象,往往从事物的表面形象来认识事物,他们的思维要通过成人的启发诱导,在具体活动中才能逐步发展。他们好模仿,成人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他们学习模仿的榜样。他们一天中接触最多的是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他们尽收眼底。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首先得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对不良的行为,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概念,给他们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他们在看看听听说说做做中主动地自觉地去学习,去模仿。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说:“教育必须从细节开始”。

附:生活儿歌《小椅子》

小椅子,我爱你。

天天和你在一起,

幼儿案例范文第7篇

  ——贵南县茫曲镇新村幼儿园开展家园协同育人案例

引导幼儿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是当今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饲养区活动能让幼儿真切的感受到动物的生长变化,感受到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长之间的关系,让幼儿珍爱生命,就应该让幼儿去感受和了解生命。对幼儿来说,感受和了解生命又是从具体直观的种植和饲养开始的。作为一种感受、了解和关爱生命的活动,饲养活动是符合幼儿天性的,它既是幼儿获得有关动物经验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因此,新村幼儿园开展幼儿园饲养区活动,从幼儿所在的自然资源和生活背景出发,选择适合幼儿兴趣、认识特点和行为特点的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园开展饲养活动,以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质量。

一、饲养活动的意义

让幼儿接触自然,关注动植物,感受生命的成长,从而珍惜生命,爱护生命,是中西方很多幼儿教育家的共同观点。陈鹤琴曾指出,要给孩子科学的环境,爱自然是儿童的天性,透过这种天性,可以培养儿童爱科学、爱劳动的品格。因此,新村园努力创建了一个科学的饲养环境,对饲养区活动的做了全面的计划工作,在前期购买和家长赠送了几只黄鸭、大白鹅、七彩山鸡、尕拉鸡、兔子供幼儿观察与感受,接下来还会陆续投放不同的饲养“对象”如:鸽子、鸡、松鼠等让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饲养的乐趣,透过儿童的双手和感官,使儿童对自然界的事物得到正确的认识,使儿童懂得自然界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 也真切的让孩子们从中获取丰富的知识经验。福禄培尔、蒙台梭利等人也很注重儿童的自然教育。蒙台梭利在《蒙台梭利教学法》中有专门一章讨论自然教育,论述自然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饲养活动是新村幼儿园自然教育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参与饲养活动,幼儿的确能增进对动物的了解,丰富有关动物的名称、类型、习性等方面的经验;另一方面,参与饲养活动,幼儿能更真切地感受动物的发展变化,感受动物生命的存在,感受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命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去感受生命,了解生命,珍惜生命。对生命的感受、了解和关爱是今天的幼儿教育必须关注的目标,而饲养活动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饲养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除了能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外,也能丰富幼儿关于动物与植物的关系、人与动物的关系、动物与天气等条件的关系等方面的经验,当然也能增进幼儿的责任意识、任务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服务能力。

二、饲养活动的内容

新村幼儿园饲养区在幼儿园户外进行。幼儿可以饲养家禽、家畜,也可以饲养鱼虫鸟兽。我园根据地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开展相应的饲养活动。在此以饲养空间为线索,结合饲养动物的类别进行一些讨论。

首先,新村幼儿园在户外专用场地、角落开展的饲养活动。从饲养活动的组织上看,户外饲养活动有分班级组织的,也有全园共同进行的。分班级组织的饲养活动是指不同的班级负责不同的内容或不同的区域,每班各司其职饲养小动物,同时,幼儿又可以关注其他班饲养的小动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全园的动物资源开展活动。全园共同进行的饲养活动不明确分配到特定班级的饲养活动,由全园对饲养活动特别感兴趣的幼儿自觉参与,有时也可以由特定的班级,教职工轮流参与。

由于户外空间相对较大,因此户外饲养活动以饲养家禽、家畜等较大的动物为主。这类动物均需特定的空间,如小屋或栅栏,这些区域一般要远离幼儿生活和学习区域,也要考虑风向等特点,有时需要根据季节变换位置。相对大型的动物一般对饲料的需求量也相对大些,因此需要考虑饲养活动的成本和条件,以便确定饲养的动物种类和数量。相对大型的动物往往不能完全依靠幼儿来获得食物,幼儿园也有食物储备。幼儿园开展饲养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食用或产生经济价值,而是为了让幼儿观察,让幼儿参与饲养过程,丰富幼儿的经验。这个过程就是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 

三、饲养活动的组织

新村幼儿园有引导幼儿参与饲养活动的传统,积累了不少饲养方面的经验。但总体上看,我们对饲养活动的重视程度和研究是不够的,尤其是对如何为不同年龄幼儿选择适宜的动物并以适宜的方式饲养的研究还没有充分展开,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很多幼儿园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饲养在课程中的地位以及饲养对于幼儿发展的价值,结果造成幼儿园饲养活动缺乏计划性,饲养计划没有成为幼儿园课程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饲养活动没有真正成为全体幼儿的活动,有些饲养活动只是个别幼儿的爱好,还没有真正吸引广大幼儿参与,组织活动:

1、小班喂养大白鹅取名“大白小白”。教师在小班开展“关于大白小白饲养问题”的活动。家长们也积极建言献策。还给大白小白收集食物。幼儿通过亲手饲养小动物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心。

2、中班喂养小黄鸭取名“丫丫吖吖”,中班孩子会根据天气情况给黄鸭不同的照顾,他们好像就觉的“丫丫吖吖”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3、大班喂养的七彩山鸡,取名“咕咕咯咯”,他们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就被他五彩的羽毛给惊艳到了,孩子们纷纷抢着要照顾他。

四、活动开展

我们排队出发,目的地——操场,任务——给大白鹅去打菜。在听完老师的讲解后,孩子们便行动起来,三人一组,五人一群,自由结伴目的就是能为大白鹅多打一些菜。细心的孩子们把菜上的干叶儿都给择干净苦苦菜、蒲公英是大白鹅最喜欢吃的两种菜,为了能多找到这两种菜孩子们分散到操场的各个角落就这样的认真劲儿,不一会儿的功夫孩子们手中的塑料袋快要装满了,哈哈!看这帅哥儿,人小力气大,提着满满一桶菜舍不得放手,生怕别人把菜弄丢,还是自己提着有安全感,让我们也真切的感受到了他对大白鹅的那份关爱,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收获了好多大白鹅爱吃的菜,达到了我们的目的亲自打菜亲自喂,这才是教育的根本,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长之间的关系轮流给大白鹅喂菜,这是每个孩子必须都要有的体验,饲养动物就有给动物清理粪便的环节,这个过程我们也让孩子亲自体验了,孩子们并没有因为这个环节而“躲闪”而是都争抢着来干。在这里由衷的说一声:“孩子们你们是最棒的,这才是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真惜生命的真谛”大白鹅的加入让我们的孩子更有了关爱之情,让我们的孩子更有了保护生命,尊重生命的萌芽感,这仅仅只是一个契机一个开始,对孩子的教育还有很多很多,同时我们也相信这项工作我们会持续的,完善的做下去,让我们的孩子更加阳光,更有爱心。

幼儿案例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有效教学 学习能力 活动设计

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幼儿学会了多少,而不是老师讲了多少。在很多人看来,幼儿园孩子不需要学什么具体的知识,只要吃吃玩玩就可以了。但在我看来,首先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启蒙阶段,要把握这一时机,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其次,现在的形势发展(包括家长对幼儿的学习要求和对教师的满意度、现代社会的需求等)也越让我们觉得要从小班就开始实现有效教学。

案例一:在开展“一串红”这个活动中,我事先让家长带幼儿观察认识“一串红”。活动当天,我又带了几盆“一串红”放在班级里,幼儿的活动兴趣明显提高了很多。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你们还记不记得‘一串红’是什么样的?”许多幼儿都把手举得高高的,连平时不爱举手发言的小博都迫不及待地想表达,活动成效明显。

案例二:在小班体育活动“小乌龟运粮”中,我的第一次组织不是很成功,主要是由于准备材料的限制,如垫子太少,影响了幼儿爬行活动的开展。沙包不够重,导致幼儿在运粮过程中沙包掉了。经过第一次活动,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不使用垫子,直接在地面上爬行。将沙包改良,加重分量,修改一些环节。第二次组织活动时,幼儿都能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负物爬行的本领,他们学得开心,教师教得投入,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案例三:一次吃点心的时候,我听见一组小朋友一直在讨论水果。航航说:“我吃过苹果的,我家也有的。”新新说:“我也吃过的,我们家是红颜色的。”明明说:“我见过的苹果是黄颜色的。”航航说:“那我还吃过绿颜色的苹果呢,你有没有吃过啊?”新新说:“没有黄颜色、绿颜色的苹果,只有红苹果。”他们讨论的很激烈。第二天,我正好开展有关水果的活动,特意问那几个小朋友:“你见过的苹果是什么样的?”接着,我将3种颜色的苹果出示给幼儿看,他们明白了原来真的有黄色和绿色的苹果。在小朋友们参一与.I生都很积极时,我看见友友坐着一声不响,嘴巴翘起来了。我去问他:“你怎么啦?怎么不开心啊。”他没有说话。旁边一个小朋友说:“他也想发言,老师没有叫他的名字。”我恍然大悟,于是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友友举手我就会叫他回答。

上述三则案例说明,要实现有效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小班的孩子来说,让他们从开始不愿来幼儿园到喜欢上幼儿园,教师必有一定的方法实现这一转折。同样,无论对于什么年龄阶段的孩子,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要看教师如何把握对策。

一、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做好活动前的准备

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会被新奇的事物吸引。通过案例一发现,我班幼儿对于新鲜的事物比较好奇,容易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来观察和了解,对于自己已了解的事物会积极踊跃地来表达和表现自己,体现了较高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因此,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做好各项活动前的准备。

1.教案的准备。教案是否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因此在活动前应认真解读教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进行适当调整。由于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动静结合,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在完善教案后,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充分把握好活动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2.物质和经验的准备。材料是否充足也直接影响着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关系着活动效益。一件新颖的教具能够直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能够满足小班幼儿的操作欲望,并能实现在“玩中学”。知识经验的准备为活动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幼儿表现自我的欲望。

二、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做好活动过程中的掌控

小班幼儿的想法天马行空,富有想象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明锐的观察力,做好活动过程中的掌控。正如案例三,幼儿的谈话内容也能作为活动的契机,这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把握机会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内容。在活动中,教师既要关注全体,又要照顾个体,对幼儿的回答及时回应并根据情况进行拓展,满足幼儿的学习欲望。

1.学会抓住契机提问。我们常常会听到幼儿一些有趣的谈话内容,有时会一笑而过。但有心的教师会抓住时机把它作为教学的一部分。相对而言,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得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了,注意力集中了,会成为一次理想而有效的教学活动。

2.将个体融入集体,适当鼓励和表扬。在活动中我常常发现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小朋友,有的幼儿由于胆怯等原因不愿表现自己而容易被我们忽视。因此,教师实现有效教学既要关注集体又要注意个体,鼓励胆小、害羞的幼儿突破心理限制,主动展现自我。

3.将趣味融入教学中,学会动静结合。玩是小班幼儿最开心的事。实现小班幼儿的有效教学就要学会将趣味融入其中。有趣味的活动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才能使幼儿真正投入到活动中。动静结合的安排既能抓住幼儿的特点,又能使活动有声有色。

三、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做好活动后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