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生活中的数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第1篇

一、回归生活的数学

回归生活的数学不仅是指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更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世界,从生活中寻找学习的素材,到生活中去应用,验证所学的知识,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物观察、了解、比较,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生成新的知识点,使学习真正成为自己的“数学乐园”。教师在感受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细心、认真”,适时地指导学生关注生活的细微之处,使学生在情感生能体会到平凡生活的多彩与丰富,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生活的实践能力,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

二、跳出数学教数学。

传统应用题的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系统逻辑性,忽视了现实性与应用性,使应用题远离了学生的生活,断开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我们的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望而生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教学行为和学生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原型经验,再以有趣,活泼的组织形式来激活这些“原型”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实现生活与数学的“超链接”;从而实现“跳出数学教数学”的教学理念。

三、生活化、儿童化的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还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生活引进课堂,促其“生活化”。而且要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促其“数学化”。

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潮流,很多老师都朝着这一方向在努力。设计教案的时候,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体验,尽量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学源于生活;然后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通过收集资料、动手操作、合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最后为了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目的,教师又会费尽心机的设计巩固练习。

但这样的设计就一定是好的吗?我在聆听了一堂六年级的《抽屉原理》之后,脑子里不停的冒出这个问题。

练习题:我们班里任意选十三个同学,至少有两个同学的生肖是相同的,对吗?

生答:对!因为有12生肖,如果12个人每个人是一种生肖,那还有一个人他的生肖就必定和这12个人中的一个生肖相同。所以这句话是对的!

学生回答得即恰当又完整,正是老师想要的结果,老师在课堂上大力的表扬了他。但我在看到这道题的时候,我的脑子里马上蹦出一个问题:这道题在数学理论知识上,应该是13个人就有两个人的生肖是相同的。因为有十二生肖,我只要比它多一就肯定有一个是相同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年龄相差2、3岁左右,一般也就3种生肖,有4、5种的算多了,那能用十二生肖来做吗?有些人说社会大学,但现在的小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根本不知道那样的大学,怎么来做呢?而且那只是一个特例!

课堂展示结束,我就把这个问题反馈给执教老师,顺道和几位经验丰富的数学老师,一起探讨了这个问题。经过讨论,我们一直认为这道题在数学逻辑上是对的,但是是不符合实际生活的!最后,我们把这倒练习题改成了:那我们从街上随便找来13人,就可断定他们中至少有两个人属相相同。

这个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我也发现其实“生活中的数学≠书本中的数学”!

又如在三年级上册《时分秒》这一单元,我遇到过这样一道练习题:小明准备做11点的火车去上海,他家离火车站有20分钟的路程,请问小明要赶上这趟火车,他最迟几点就要从家里出发?

生解:60分―20分=40分,11―1=10时,10时+40分=10时40分

答:他最迟10:40分就要从家里出发。

我一开始在批改的时候,也觉得是应该这样计算的,突然间我想想起:在现实生活中,火车是大约提前半小时左右开始检票,但在火车开前5分钟是停止检票了的,那小明最早要什么时候出发呢?在算出来的时间后再加上5分钟?或者6分钟(因为如果刚好提前5分钟,他们也就关检票门了,那么他为了坐上火车,必须再提前1分钟,那就是6分钟)?

这个问题我问了很多有经验的老师,他们也赞同学生的做法,但我的想法一提出来,他们也说不清楚了。一个老师跟我说:“这么搞不清楚的题目,以后考试的时候肯定不会出现的,你就不要一头栽进去了。”但我还是想弄明白,可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也没得到答案,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当数学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相冲突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解决呢?为了学生能掌握课本中的知识,把现实生活放一边?还是应该以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以现实生活为标准呢?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第3篇

一、用数学视角观察生活

1.内容丰富的数字

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人们面对越来越多的数字。如:手机号码,降水概率,股票的上涨或下跌指数,银行的存款利率,彩票的中奖率,食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重量,人的年龄,衣服的尺寸等等。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正是因为它的普通往往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然而它们却很重要,这些数含有丰富的信息,如过了保质期的食品不能吃,因为中奖率很小所以我们应怀着奉献的心态去买彩票,根据股票指数的变化趋势我们应该知道该抛售还是该购进。总之没有这些数字,人们就不能很好的表达和理解世界发生了什么。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就出现了许多数字信息题。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捕捉生活中的数字,从复杂的表象中看到数字的本质。

2.多姿多彩的图形

图形能给人直观、形象的感觉,美丽的图形能使人愉悦。根据图形的这种特性,人们从生活中抽象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并利用它们设计成许多美丽的图案。如奥运五环、交通标志、古老的剪纸艺术、城市雕塑、足球面上黑白镶嵌的多边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旋转对称图形、位似图形等,黄金分割也被广泛用于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尤其在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长和宽的比例(如书籍开本)设计中容易引起美感。可以说美丽的图形随处可见,美丽的图案能吸引你去观察,能触发你探索的欲望和创造的热情。

二、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

人们之间的交往离不开语言,有了语言才能介绍情况,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同样和数学打交道也离不开语言,这就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是数学特有的形式化符号体系,依靠这种语言进行思维能够在可见的形式下再现出来。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比如用符号语言给应用题列方程,用文字语言写出证明,又如数学中的运算符号,桥梁的限载标志,用不等号来表示几个量的不等关系,用a2+b2=c2来表示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用正负数来表示盈亏情况。因为它的简洁、形象、有利于思考的优点,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在不断地创造和使用它。

三、数学离不开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作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和其他学科之间联系的活动载体,是我们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加以综合应用的一个组合内容。数学是一门比较严密的科学,所以我们并不能总凭经验来得出一些结论,有时必须要通过认真地测量,严密的推理论证。

如:为了让学生认识储蓄单、借据,学会填写单据,巩固利息计算,了解银行的经营模式,可以模拟一次存款活动,并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如何提高银行的效益,并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再如教完某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后,举行模拟土地拍卖会等。这些专题活动往往具有鲜明的现实性,强烈的挑战性和跨学科的综合性,它不仅仅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进行巩固应用,更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和合作交流,培养其应用意识、培养个性品质的平台。

四、生活中的数学思想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基本数学思想则是体现或应该体现于基础数学中的具有奠基性、总结性和最广泛的数学思想,它们含有传统数学思想的精华和现代数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并且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常用的数学思想有:

1.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函数思想,是指用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如笛卡儿的方程思想是:实际问题数学问题代数问题方程问题。

2.数形结合思想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行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行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实现数形结合。例如把格尼斯堡七桥问题抽象成一笔画问题来研究。

3.分类讨论思想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数学生活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152-01

引言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老师和学生都是以教科书为标准,老师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学生按照教材来记忆和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难受,无法牢固掌握知识点,只是单纯的靠死记硬背。为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真正落实好新课标标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所谓的生活化就是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孩子的学习以实际生活为基准,学到的知识可以解决实际的问题。对于数学这一科目而言,它更易于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字,透漏着数学的知识,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通过将小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目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1教与学缺乏趣味性

在我国农村的小学教育普遍的现象就是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较差,资源缺乏,而且由于与外界缺少一定的联系,信息不够通畅,所以这里的教学方法相对落后。老师普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所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完全忽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在这种教学环境之下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在这样机械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失去了动手的能力,变得越来越木讷,成为学习的工具,同时他们也对知识失去了基本的兴趣。

1.2理论与实践难以统一

现在的教学目标已经不是一味追求知识的累积,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要懂得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例如,同样类型的应用题,老师讲了学生懂了,但换了地方换个数学,学生就不会了。我们所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而不是具有超强背书能力的学生,所以在课堂上只是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学生发展的需要了。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脱离现象十分严重,在这种环境之下只会让学生实践能力降低,不利于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对他们学习技能的培养。

1.3学生难以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所接受的知识完全是老师根据课本的编排进行的讲解,而且学校对学生的检测都是围绕着课本进行的,所以学生只是不断地要求自己更加熟练的掌握课本里的内容,根本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自身创新能力不断降低,他们不会发散思维对课本外的知识进行拓展,只是掌握那些老师教授的纯理论知识,却没有学会学习技能和技巧。小学阶段正是创新精神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学生的创造力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引导,就会错失其创新能力的培养,最终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的必要性

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学生很难在课堂中就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同时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根本不会真正的运用,而现实生活当中又处处都充满了数学知识,如果合理的将两者进行连接,就可以使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到数学知识。老师要善于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引入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学会用数学的方法去处理实践问题。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将实际的生活问题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解答,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将更加牢固,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理念的运用,使学生的数学意识将更为强烈。

3.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与实践

3.1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理念运用的第一步就是将学生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生活化,打破原来抽象的概念,将所学内容具体化、实际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注意总结经验,同时还要多对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观察和积累,这样老师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就能自然的联系到实际,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老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善于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2数学应用生活化

数学应用的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所以生活化教学理念的使用还需要将数学应用生活化。所谓的运用生活化就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老师在讲解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求法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运用。老师将基础知识讲明白之后,可以给学生留下一定的作业,让学生回家丈量自己的家或者自家的地,菜园子等等都可以,测出它们的长度和宽度,得到数字,然后根据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计算,得出它们的面积。又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让学生在家收集1张1元、10张1分、1张2分、1张5分的纸币或硬币,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字,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也会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

3.3作业设计生活化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就是老师在给学生留作业时尽量避免只留纸质作业,这样不仅只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倦怠的思想。老师要善于将作业融入生活当中,例如学习圆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家里或周围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而且它们有什么特点。在学习比例尺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绘制家中各种东西的平面图,把自己画的与实际物体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对比例尺的认识。老师要根据所学的内容将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这样不仅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4教学评价生活化

评价的生活化就是摒弃原来的评价模式,以多元化的角度对老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评价的主体不再是老师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而是学生对知识是否真正的掌握,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到学生还有哪些不足,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小学数学生活化理念的引入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同时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学习的热情。虽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小学数学教师的不断努力会让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得到更大范围的使用,使小学数学课堂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巧解;数学难题;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2802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是神奇的、有魅力的,它在更深的层面上揭开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内在规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是一种思维方法、一种推理方法.数学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导向和金钥匙.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用智慧巧解数学难题.

【例1】(农夫分牛问题)农夫养牛17头,临死前要把这17头牛分给自己的3个儿子.遗嘱是这样的:老大得1/2,老二得1/3,老三得1/9.既不能把牛杀死,也不能卖了分钱.农夫死后,兄弟3人怎么分呢?

这是著名的农夫分牛问题.在许多趣味数学书中有收录,但是都没有给出解题的思路和隐藏的数学问题.

解:先借邻居一头牛,就好分了.这样,老大得到18的1/2为9头,老二得到1/3为6头,老三得到1/9为2头,合计刚好为17头,剩下1头牛还给邻居.

这样分牛方法到底合理吗?也就说,老大、老二和老三得到的牛数是否真的与农夫的遗嘱丝毫不差?我们来看下面的数学证明过程.

证明:第一次分后,老大得17×1/2头牛,老二得17×1/3头牛,老三得17×1/9头牛.按照农夫的遗嘱,第一次分后,不能够把17头牛完全分完,还剩下17/18头牛.必须按照遗嘱继续分掉剩下的牛.

第二次分后,牛也没有分完,还剩下牛17/182,继续分牛.

继续分下去,这是一个收敛的无穷级数,也就是说,老大得到的牛头数为17×1/2+17/18×1/2+17/182×1/2+7/183×1/2+……

老二得的牛头数为17×1/3+17/18×1/3+17/182×1/3+17/183×1/3+……

老三得的牛头数为17×1/9+17/18×1/9+17/182×1/9+7/183×1/9+……

计算级数1/18+1/182+1/183+……=1/17,经过级数计算可见,分牛方法完全合理.

【例2】1元钱一瓶汽水,喝完后两个空瓶换一瓶汽水,问:你有20元钱,最多可以喝到几瓶汽水?

解:第一次可买到20瓶,喝完后有20个空瓶;第二次可换到10瓶,喝完后有10个空瓶;第三次可换到5瓶,喝完后有5个空瓶;第四次可换到2瓶,剩一个空瓶,喝完后有共有3个空瓶;第五次可换到1瓶,剩一个空瓶,喝完后有共有2个空瓶;第六次可换到1瓶,喝完后有1个空瓶,可借1个空瓶,共2个空瓶;第七次可换到1瓶,喝完后剩1个空瓶,可还上借的那个空瓶.因此一共可喝到40瓶.

【例3】有只猴子在树林采了100根香蕉堆成一堆,猴子家离香蕉堆50米,猴子打算把香蕉背回家,每次最多能背50根,可是猴子嘴馋,每走一米要吃一根香蕉,问猴子最多能背几根香蕉回家?

解:猴子先背50根到25米处,这时,吃了25根,还有25根,放下.回头再背剩下的50根,走到25米处时,又吃了25根,还有25根.再拿起地上的25根,一共50根,继续往家走,一共25米,要吃25根,还剩25根到家.

【例4】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利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

解:先用5升壶装满水后倒进6升壶里,再将5升壶装满水向6升壶里倒,使6升壶装满水为止,此时5升壶里还剩4升水;将6升壶里的水全部倒掉,将5升壶里剩下的4升水倒进6升壶里,此时6升壶里只有4升水,再将5升壶装满水,向6升壶里倒,使6升壶里装满水为止,此时5升壶里就只剩下3升水了.

【例5】某沙漠通讯班接到紧急命令,让他们火速将一份情报送过沙漠.现在已知沙漠通讯班成员只有靠步行穿过沙漠,每个人步行穿过沙漠的时间均为12天,而每个人最多只能带8天的食物,请问,在假定每个人饭量大小相同,且所能带的食物相同的情况下,沙漠通讯班能否完成任务?如果能,那么最少需要几人才能将情报送过沙漠,怎么送?

解: 最少需要3人才能将情报送过沙漠.

因最后一个人过沙漠送情报,12-8=4,需要别人为他提供4天的食物.8-4=4.

在第四天返回的人共用4×2=8天的食物.8-8=0,自带食物无剩余.应有别人为他们提供4天的食物.(8-4)/2=2.为他们提供食物的人在第二天返回.三人同行.走二天后,一人给另两人各两天食物,自带两天食物返回. 走四天后,第二人给第三人两天食物,自带四天食物返回.

这时第三人有8-2+2-2+2=8天的食物.第三人一共可行8+4=12天.

【例6】某医院有一架天平,只剩下两个砝码,一个是5克,另一个是30克,如何用这两个砝码,在天平上只称两次就把300克的药品分成两份,一份100克,一份200克?写出简要的操作过程.

解:将5克和30克砝码一起放上,称量出35克药品.然后用称量出的35克药品和5克及30克砝码一起做砝码,称量出70克药品.将称量出的70克药品和做砝码的30克药品放在一起,100克药品就称出来了,剩下的就是200克药品.

【例7】妈妈让小明烧水给客人沏茶,烧开水要用15分钟,洗茶壶要用1分钟,洗茶杯要用1分钟,拿茶叶要用2分钟,小明估算了一下,完成这些工作要20分钟,为了使客人早点喝上茶,按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多少分钟就能沏茶了?

解:先洗水壶用1分钟,接着烧开水用15分钟,在等待_水的过程中,同时洗茶杯,拿茶叶,水开了就沏茶,总共用了16分钟.

又因为烧开水的15分钟不能减少,烧水前必须洗水壶,所以用16分钟是最少的.

【例8】用一个平底锅来烙饼,每次能同时放两块饼,如果烙一块饼需要两分钟(正、反面各需1分钟),那么烙3块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呢?

解:假设三张饼分别是1、2、3,两面分别为A、B.第一分钟:烙1A、2A,第二分钟:烙1B、3A,第三分钟:烙2B、3B,就都烙好了, 所以至少需要3分钟.

【例9】6个人各拿一只水桶到水龙头接水,水龙头注满6个人的水桶所需时间分别是5分钟、4分钟、3分钟、10分钟、7分钟、6分钟.现在只有这一个水龙头可用,问怎样安排这6人的打水次序,可使他们总的等候时间最短?这个最短时间是多少?

解:第一个人接水时,包括他本人在内,共有6个人等候,第二个人接水时,有5个人等候……第6个人接水时,只有他1个人等候.可见,等候的人越多(一开始时),接水时间应当越短,这样总的等候时间才会最少.因此,应当把接水时间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等候接水,这个最短时间是36+45+54+63+72+10=100(分钟).

【例10】如图,某工地A有20辆卡车,要把60车渣土从A运到B,把40车砖从C运到D.问:如何调运最省汽油?

方案一:如果各派10辆车分别运渣土和砖,那么每运一车渣土要空车跑回300米,

每运一车砖则要空车跑回360米,这样到完成任务.总共空车跑了300×60+360×40=32400(米).

方案二:如果一辆从ABCDA跑一圈,

那么每运一车渣土、运一车砖要空车跑240+90=330米.

因此,先派20辆车都从A开始运渣土到B,再空车开往C运砖到D后空车返回A,

这样每辆车跑两圈就完成了运砖任务.

然后再派这20辆车都从A运渣土到B再空车返回A,则运渣土任务也完成了.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数学;探究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2-0214-011.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既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又要引导学生的兴趣

新课程指出小学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和基本出发点是"发展人"。这种教学观坚持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感情和智慧,它与传统教学观念的最大不同在于坚决反对牺牲学生个性来换取学生的未来成就。它提倡和要求教师关注儿童世界,进入儿童的生活。因为这样才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熟悉什么,用什么样的材料才能使学生学习得最起劲,最有效果。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应有效地利用"兴趣去激发兴趣",使"对学习保持热情"成为学生的一种稳定心理品质。要求老师对兴趣的态度应该是观察它,发现它,培养它和利用它,使其为教学服务。但是,当这种观念体现在我们的教学中时,我们通常只注意到其中提倡教师要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这一方面而忽视了其中反对放任兴趣的另一方面。于是,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往往就只考虑了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而忽略了对他们兴趣的引导,从而怀着良好的愿望走向了目标的反面。

2.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符合数学的严谨性要求

教师常常选择提炼和再现生活场景来创设教学情境,在选择提炼和再现生活场景时描述情境会使用一些与数学概念相近的语汇,从而使学生难以摆脱与数学临近的生活经验,影响其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的认识和概括。这时,教师应及时对这些语汇进行规范和校正,使之符合数学的严谨性要求。例如:在教学《垂直与平行》(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时,为了渗透"同一平面",我出示一个相同颜色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魔方后,与学生进行了以下对话:

师:魔方怎么玩?

生:我们可以将它旋转。

师:我们将它旋转成什么样子才算完成任务?

生:将魔方上颜色相同的小方块都转到同一个面上。

师:现在老师手上的魔方相同颜色的方块在同一个面上吗?

生:不在。

师:(现场转动魔方,使相同的颜色都被旋转到同一个面上)现在颜色相同的方块都在同一个面上吗?

生:(点头)都在同一个面上。

师:谁来说说红色方块都在哪个面上?

生:都在左边这个面上。

师:白色方块呢?

生:白色方块都在右边这个面上。

师:这时,我们可以说相同颜色的方块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并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来想象这张纸无限大,然后在这个平面上任意画两条直线,它们会是怎么样的呢?在上述教学片断中,生活中魔方的"面"和数学中的"平面",魔方的"同一个面"与数学中的"同一平面"都是语相近而意不同的概念,教师显然认为在教学中不能因为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同之处(都是平平的),而用生活的"面"代替数学的"平面"。最终丢掉了"平面无限"的本质属性,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知。因此,在紧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我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想象这张纸无限大,然后想象在这个平面上任意画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会是怎么样的?在这个看似冗长的要求中,通过要求学生想象纸的"无限大"来规范和校正刚才魔方的"面"对学生理解数学"平面"造成的认知误区,使学生对数学中的"平面"有了一个相对正确的认识。这种处理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数学概念的意识与努力是很有效的。

3.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重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了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但是实际生活信息量大,对数学教学本身的干扰较多,如果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让学生过多地对非数学知识(或不是本课重点的数学知识,生活常识等)进行长时间的探讨,本身就是不明智的行为。同时,学生留连于情境本身,对情境无法作"数学化"的提升,也使得教学目标无法按时落实,影响了课堂效率,并最终让"数学"为"生活"作出了牺牲,使课堂出现"非数学化"倾向。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教师在创设和运用数学情境时,必须适时对呈现的情境中非教学目的信息进行干扰,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数学目标。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教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教育理论:社会即学校。这句话的精髓在笔者看来就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一个形象阐述,在陶老先生一些相关的教育教学论著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教学策略的深化实施,他主张教学环境的设置、课堂练习的选择、作业布置的内容、考试试题的命题都要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彰显我们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与最高目标。在当前新课改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代背景之下,再提起这一教学理念,感到陶老先生真的有高瞻远瞩之功。的确,这一生活化教学策略既是对于新课改精髓的一个有力呈现,又是提升我们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力武器,本文中笔者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展开生活化教学策略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望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赐教。

1 立足生活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总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围绕这一总目标,根据学科和学生生活实际,制定出具体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目标。例如:“24时计时法”跟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掌握这一内容,能帮助学生珍惜时间,科学地安排时间,进而使他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掌握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换算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计时法的过程中,体会这一方法在自身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引导他们爱惜时间;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2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创设情景是学生更快进入课堂的敲门砖,这不仅仅是一堂课的开始,更是学生对一门学科是否能产生兴趣的关键。那么这块砖如何能引出宝玉呢?面对基础年级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要先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及社会经验,陶行知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例如:关于利率的教学,在办公室里,偶尔听到同事抱怨:“利率”教学实在难以实施,学生根本没有实际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情景引入时,学生显得很茫然,只是对“钱”这个字眼有点反应,对其有关概念或专业术语一无所知。我反思:如果能在“利率”教学之前,先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问到信用社亲自体验一下存款活动,了解相关的生活信息,课堂上肯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把生活中一些有关数学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然后转入正题。但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他们往往缺乏实际生活经验,对于一些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根本就不了解,那么这样的课堂情境引入只会增加学生的疑惑。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关注生活,留意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在以后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这将大大地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在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后。我们要加强自己创设的情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苏格拉底说过:“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而点燃火焰的打火机恰恰就是现实生活,当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因为脱离自己的生活而蒙上一层迷雾,就足以证明教学的失败。成功的利用现实生活,将教学生活化是我们在将来的教学过程中孜孜以求的,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圆的认识》一课时,他是这样推进自己的教学的。首先以一个“放牛娃”的故事开启了自己数学教学之旅,精美的课件演示和教师的精彩讲解,让学生在思考“牛能吃到青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什么形状,它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了课题《圆的认识》;在课中,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很自然的进入课堂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不再是课本上密密麻麻的数学符号,而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

3 使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生活中的数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数学;生活化;数学价值

生活中的数学我们可以简称数学“生活化”,其教学就是从学生丰富的生活背景中捕捉身边的数学现象,引导学生尽可能把生活中的数学上升为科学,再用科学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和小学生思维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根据“问题情境―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这一重要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具有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从而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学习“小加法应用题”时,设计了如下生活情景:明天我们将组织全班同学到郊外进行野炊活动,你们准备带哪些食物?需要多少钱?围绕这一主题你能想到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这样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背景材料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数学问题,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实际生活内容。

二、从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让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学习是与我们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让学生接触社会,留心生活,给学生生活化的练习,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形成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思想,真正体会到学习“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逐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营养午餐”后,让学生课后去调查家人经常吃的菜谱,看看自己家的菜谱是否达到营养标准,并给家长提出合理建议,使家长知道怎样合理搭配食品才能让家人吃得既营养又健康。

三、通过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