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生涯规划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计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职业生涯规划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职业生涯规划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 企业员工 职业生涯规划

房地产是人才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额大、风险高、投资回收期长、专业性强等鲜明的特点。房地产业是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正因为如此,人们只要提房地产企业,一般会说管理水平低、管理不规范,这其实跟房地产企业发展时间短等有关,随着房地产行业从“项目公司”、小公司逐渐向规范化的大公司或集团化企业后,“人才问题”成为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已经成为了人才的竞争,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房地产企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显得尤为重要。

缺少科学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很容易造成员工发展不能满足企业经营需要、使企业没有合理的人才梯队等等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概念

早期的职业生涯概念是沙特列提出的。他认为,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所经历的职业或职位的总称。美国著名职业问题专家萨帕认为,“职业生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位的整体历程”,以后他又进一步指出:“职业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是统合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组型;它也是人自青春期以迄退休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甚至包括了副业、家庭和公民的角色。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评定,以此来作为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而编制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从而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确立行动步骤、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职业生涯规划,是在一个人在校读书阶段便应当做的,进而,在成人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制定与调整,这时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是与组织发展和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的。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类型

从时间的角度,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划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4种。

(1)短期规划:1―2年内的计划,主要是确定近期目标,规划近期应完成的任务,如规划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

(2)中期规划:2―5年内的职业目标和任务,这是人们最常用的职业生涯规划,如一个资深的员工规划到本部门或其他业务部门担任经理等。

(3)长期规划:5―10年的规划,主要是设定较长远的目标,以及为实现此目标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4)人生规划:人生规划是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时间长达40年左右,这种最长的规划是要设定整个人生的发展目标。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包括两个方面,对个人来说,确保个人在组织中的进步,其表现和潜力符合公司发展需要。对企业来说,确保组织中有合格的管理、技术人员,以满足组织的发展和长远规划。因此,人才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也应该从双方出发,人才本身也应该思考如何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公司也要对自己的员工作好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员工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员工确定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员工对自我进行全面分析,了解自己的特点和兴趣,估计自己的能力与个性,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正确认识自己;再通过对客观环境的正确分析,就可以合理可行地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了。

(2)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鞭策个人努力工作、走向成功。

职业生涯规划能够为个人提供一个具体的、分步骤的、可以实现的目标。工作的最初目的可能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但进而追求的可能是财富、地位和名望。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目标的多次提炼可以使工作目的超越地位和财富之上,追求更高层次自我价值的实现。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引导个人发挥潜能。

一个人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但需要充分去挖掘。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会引导人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员工专注于己有优势并且会有高回报的方面,这不仅有助于个人发挥尽可能大的潜力,对实现长期目标也大有益处。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房地产企业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企业合理的配置资源。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房地产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首要问题。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发员工为房地产企业服务的精神力量,进而形成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更好地实现房地产企业目标。只有人的才能和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房地产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才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充分体现员工的自我价值,既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保证,也是房地产企业保持竞争力的保证。

四、房地产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房地产企业员工要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体探索自我、科学决策、统筹规划的过程,为了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应该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量体裁衣原则。这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应当始终遵循的原则,也是最重要的原则。人与人之间的实际条件有很大差异,他们的发展潜力无疑也会有很大不同,因此,职业生涯设计是一项完全个性化的任务,没有统一的定式,需要结合个体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前,不仅要对个体的内在素质,比如知识结构、能力倾向、性格特征、职业喜好等进行全面的测评,而且要对个体外部的职业环境和职业发展的资源等进行系统地评估。既考虑个体的职业发展动机,又考察其成功的可能性,从而为个体设定相应的职业发展目标和具体的发展规划。

(2)可操作性原则。每个人都说有目标和计划,但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完成自己的计划,甚至有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完成了计划。这就是目标和计划的可操作性。职业生涯设计是为个体设定达成理想目标的规划的步骤,因此,这些内容本身应该是具体明确的,而不能是空洞的口号。职业生涯的可操作性,主要包括目标的现实性、计划的可行性和效果的可检查性三个方面。

(3)阶段性原则。对职业生涯发展来说,人生的不同阶段承担着各自的发展任务,需要解决相应的发展问题。因此,职业生涯规划也应该结合个体的年龄特征,确定具体的发展方向,制定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在现实与最终目标之间设定一个个的阶段性目标,就像从山脚到山顶的一级级台阶,每迈一步都能够感到自己在朝终极目标前进,奋斗的过程就变得不那么缥缈,而是更具体、真实。

当然,在个体自身条件或外界环境发生改变时,所设计的理想目标和阶段性目标都需要相应的完善与修正,因此,这就要求所规划的目标存在可调整的空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即使是最终目标,也需要结合不同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适时修正。

(4)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为个体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时,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当前的发展,而且要考虑到个体未来的职业发展空间,职业生涯规划要有超前性和预测性。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基于影响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和本质因素,而不是表面现象进行。比如,个体对企业文化的认知、合作与责任意识的水平可以长期影响个体的职业发展,而个人的外部形象和面试技巧仅仅能够说明个体短期的职业状况。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要评量更核心和本质的因素,从个体长期发展的角度设计职业生涯规划。

五、房地产企业员工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自己制订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是从职业认识开始的,通过对职业含义的理解,明确所在职业所需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然后结合自己的职业倾向,应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进行职业规划。企业员工是和所在企业紧密相联的,所以员工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定要了解自身的因素和本企业岗位的特点及本企业的人员需求。

(1)了解自身的因素。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即自己喜欢什么工作岗位,是做规划设计、工程管理、成本控制,还是做行政管理工作。其次了解自己的职业价值观,这要结合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确定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最后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

(2)了解企业岗位要求及企业人员需求。不同的工作岗位要求从业者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术能力。另外企业的人员需求也是员工未来发展的客观因素。

(3)应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主要有职业选择理论、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职业锚理论,通过这些理论测定、分析、确定自己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以及发展目标,制定出行之有效地计划。房地产企业员工应该正确地、客观地分析自我,公正地看待企业环境因素,做出房地产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但是有时员工会把自己的本来意愿刻意地隐藏起来,这样通过测试得出的结果不准确。为了克服这一缺点,需要测试的企业员工能够准确的反映个人情况。

(4)请教专业人士,帮助自己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专业人士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际经验,能给员工做出正确的评估,并结合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而制定适合房地产企业员工个人的职

参考文献:

[1]E.麦克纳N.比奇.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9.

[2]韩伟,武浩,谷阳.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职工生涯规划的研究[J].中国商界,2010,(10).

[3]李迎春.浅析房地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信息,2009,(1).

[4]戴良铁,刘颖.职业生涯管理的具体内容[J].中国劳动,2001,(10).

职业生涯规划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升,“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而导致此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人力资源配置的失衡。解决这一问题仅靠国家政策规定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高等院校对职业发展教育理念的重视,并帮助学生主动对自身未来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有效引导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动探索,以确定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增加就业成功率。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满足当前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学生在进行客观自我分析,以及就业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同时,根据所设定目标,制定各阶段的学习及实践活动计划,积极主动地完成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过程。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多数高职院校都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并开设了相关的职业指导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信息,而且还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对于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作为新生事物,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①学校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不健全;②学校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③学校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力量薄弱;④学生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无法将职业生涯规划运用在自身上,以致在毕业前的求职过程中无法正确评价自我、缺乏职业目标,降低了就业成功率。

三、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职业生涯规划的三要素包含“知己”、“知彼”、“抉择”。“知己”主要是通过自我认知的四个维度――兴趣、性格、价值观、能力对自己进行全面分析;“知彼”指对外在的环境、条件进行分析;“抉择”指结合对自我及环境的客观分析做出职业目标的判断及选择并制定相应的计划。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知己――自我评估

自我评估是运用相应的测评体系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职业价值观等的测评。它的实质就是通过自我分析,能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及特质,并结合相应的测试确定自己的职业兴趣以及职业价值观,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选择中我看重哪一方面”等问题。

(二)知彼――环境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仅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还远远不够,还要对所感兴趣的职业进行客观分析,也就是分析外部环境因素对自己生涯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社会环境的分析、行业环境的分析和职业环境分析。学生在自我评估基础上进行环境分析旨在知己知彼,使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符合现实。

(三)抉择――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就是清晰的明确一个人在职业上的发展方向,它是人在整个生涯发展历程中的战略性问题也是根本性问题。良好的职业定位是以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等信息为依据的。同时还要制定并实施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可包括:在专业技能方面,提高自身哪一方面的专业能力;在个人素质方面如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

四、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应措施

(一)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学校应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课程设置在大学一年级,这样可以让学生尽早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并能够开始制定相应规划。同时,鼓励任课教师在进行专业教育时,适当引入相关行业的职业发展情况、就业现状,必要时,带领学生前往对应企业调研考察或向企业专业人士进行采访,让学生对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进行主动探索,从而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能够令学生对职业指导类课程产生兴趣,从而愿意深入了解并参与其中。

(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包括个人探索(知己)、职业探索(知彼)、职业定位(抉择)等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科学理性地思考和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指导学生在校期间的成长成才。高职院校应增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分,引起学生重视,努力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三)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力度

一是定期组织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并鼓励学生可以参加市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给予相应的学分或物质奖励,让更多的学生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二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数据库,通过学校主页或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微信平台开展网上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规划测评、问卷调查、个案咨询等;三是邀请资深职业生涯规划规划师及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到校开展讲座与学生交流,让学生了解当前职业环境、人力资源需求状况,主动思考自身未来职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马新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第135页

[2]卢红梅.我国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归因分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1)

[3]张立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理论界,2006(8)

[4]冼稚.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职教通讯,2005(8)

职业生涯规划计划范文第3篇

一、当前我国高职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并引起我国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关注。职业生涯规划指的是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的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目标,及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流程,认真做好每个环节。从当前我国高职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开展的情况来看,存在着下面一些问题需要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第一,从思想认识的角度来看,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根据笔者调查的数据表明,71%的高职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工作和职业生涯没有规划,25%的不明确,只有4%的对自己未来的有较为明确的规划。究其原因,其一是大一新生刚入学校,对学校的生活还未适应,在刚走过辛苦学习的高三阶段后,普遍会感觉择业、就业对自己来说还非常遥远;其二是高职学院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前,基本上从来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更没有体会过就业方面的压力;三是当前高职学院在入学教育的时候普遍会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上的指导,但这些指导是粗放型的、大班式的或是以做报告形式进行,这些指导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从工作实践的角度来看,职业生涯规划的体系缺乏科学性,其效用性有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模糊必然导致其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科学性,存在很多心理误区。例如,有的认为计划不如变化,没有必要做生涯规划,有些大学生认为职业规划等到即将毕业时再做不迟,未认识到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已经让一些大学生意识到职业规划从大一起就应该作为重点工作来做。有的把职业规划等同于职业目标或学习计划,其实职业规划并非学习计划,达成职业目标往往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所以,职业规划的重点是工作能力提升的规划。有的制定职业规划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忽视了对个体年龄和发展的考虑,就业目标定位过高,导致择业过程中的眼高手低。有的认为专业就是职业,认为专业就决定了职业。有的认为高文凭者就有高技能,只要是高学历就等于好人才,就有高就业能力。甚至还有的把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大学生涯规划,认为整个人生生涯规划一部分的大学生涯规划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还有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考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以考研和考博来作为自己职业设计的职业目标,有些大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

第三,从规划指导的角度来看,规划设计的指导缺乏专业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的学生在进行自我认知时比较肤浅、表面化,没有对自己的优点、缺点以及特长准确定位;有的学生则在职业选择时依赖于职业测评工具或者仅凭个人兴趣或是把职业规划等同于学历规划;还有的学生即使选择了将来的职业目标,但是对于如何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也不清楚,没有系统的学习计划,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措方向不明确。很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主要安排的是就业指导课、就业讲座或报告。在教室上课过程中主要讲授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而每个学生对于应该怎样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自己的职业规划,怎样去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动态和社会行情以及在确定职业目标之后怎样去实现则并不是很清楚。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和规划时缺乏全方位、个性化、一对一的辅导。目前,许多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一般是由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者思想政治辅导员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辅导员工作本身就很繁杂,用于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时间就很有限;同时一个辅导员通常要面对近200个学生,如果要一对一辅导的话,工作量是非常大的;而且辅导员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外,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非常需要学生所学专业的专业教师的意见,因为只有专业教师才了解学生所选择行业的动态和行情。

第四,从外部环境的角度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着诸多束缚。很多高职学院在进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主要关注的是大一新生以及大三毕业生,对大一新生主要进行职业测评和规划,对大三学生则进行就业指导,而忽视了对大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多学生在大一刚进校时就定好了自己的职业目标,确定了自己每学期的学习计划,但是之后就没有下文了,对自己制定的生涯规划的效果没有及时进行反思,指导教师也没有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进行跟踪指导。同时,各高职学院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大学生的真正需求,课程设置形式单一、内容空泛、课程渗透力度不够、缺乏实践性。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采用集体授课和讲座的形式进行,比如邀请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来传授求职技巧,这些形式普遍缺乏针对性,学生对于此类讲座的兴趣也不是很高,只有毕业班的学生会把此类讲座当成是求职前的救命稻草而“临时抱佛脚”地去听一下。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理念的灌输与普及。政府首先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规的形式规定下来,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再次,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学校自身也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发展、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实实在在的工作来开展,而不是流于形式或者为了完成任务。同时,就业指导中心要做好宣传和教育的工作,让学生主动地、热情地、负责地参与到自己的生涯规划活动中来。另外,还要做好学校与学校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工作,互相汲取经验,借鉴方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全国的各所高校中开展起来。

第二,要构建科学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探索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学计划,有具体的指导部门及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面推行全程职业规划,从学生一入校就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大一要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认识,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大二要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选择范围,帮助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进一步思考和修正自身的职业规划;毕业班主要对大学生在就业心理、就业技巧等方面进行专题辅导,引导他们对选定的专业进行实际的尝试,做好职业目标修正和完善。为激发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热情,各高职院校应实施“一根主线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注重职业式指导实施的全过程监控,通过加强过程监督和后续的跟踪调查,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正、调整和效果评价的一体化。“一根主线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终身教育的认识,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计划范文第4篇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三个认识误区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

(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3。加快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是核心。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设置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体系至关重要。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要体现前瞻性、确定性、开放性、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性的特点,高校可以依托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设置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大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模拟实战课程、文化素质课程等教育课程,其次,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更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一个企业和企业职员的生涯规划经历、过程、经验和教训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最好的内容。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一方面可以使企业最新的生涯规划成果、经验教训、管理理念进入教科书,使学生获得最前沿、最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另一方面,通过与创业开发课程,高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也得到了训练,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最后,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师在讲台上讲,知识在黑板上写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实行基础知识教学讲授法,环境意识教学调查法,模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实践法,比如写职业生涯规划计划书,社会实践等。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①蒋嵘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②梁国胜、燕雁,《大学生就业遭遇职业生涯管理难题》,《中国教育报》

职业生涯规划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影响因素

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狭义地讲是指在作出职业决策后,对决策的实施能力。广义地讲是指个人顺利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所必备的心理特征。具体地说是个人依据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结合职业生涯发展的阶段,确定相应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工作、教育、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并赋予确定时间期限的能力。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兴趣、职业倦怠、职业价值观、职业成熟度、职业自我效能、职业决策等方面,它们主要是对理论方面的探讨或者是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调查,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研究还非常少见。而已有研究证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就业力甚至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如Gould研究发现最成功的职业生涯个体报告了更广泛的职业生涯规划。Orpen研究也发现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成功的职业生涯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因此,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研究便呼之欲出。本研究旨在探讨年级、是否学生干部、专业等因素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影响,期望能够补充有关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研究资料,并对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提供理论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工具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问卷》包括5个因子,其中确定目标的能力、认识自我的能力各6个项目,认识环境的能力和制定计划的能力各有5个项目,反馈修正的能力4个项目,共26个项目。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42,效标效度为0.81,对量表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对数据的拟合较好,因此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统计方法

因要探讨不同年级、是否学生干部、不同专业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上的差异,故运用SPSS11.5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

2 研究结果

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总体上差异显著(P

而通过方差分析LSD法和S-N-K法的多重比较结果,可以更具体地看到: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上,大一、大二与大三、大四之间差异显著,大三、大四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总体上要好于大一、大二的,而其它年级相互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具体能力因子中,在确定目标的能力因子和认识环境的能力因子上,大三、大四学生与大一、大二学生之间差异显著,大三、大四学生确定目标的能力和认识环境的能力要好于其他年级的学生,而其它年级相互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在校大学生是否学生干部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总体上差异不显著(P>0.05),具体各能力因子中,认识环境的能力差异显著(P

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总体上差异显著(P

3 分析与讨论

3.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年级差异

Crites曾研究10到12岁的学童,指出职业语言行为与年龄、年级间呈现直线关系,且与年级的相关高于年龄。苏萍研究中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李文仰研究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均认为职业生涯成熟度随年级增加而增加。Achebe以尼日利亚学生为对象探讨其职业生涯发展、Lokan研究加拿大中学生的职业生涯成熟度,均认为随年级增加而增加。苏钰婷研究发现不同年级的青少年在生涯感受、生涯探索、生涯计划与生涯行动上有显著差异。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认为不同年级的青少年职业生涯发展无显著差异。Bakar和McCracken研究职业类学生、Hartung研究高一与高二生均指出不同年级的青少年生涯发展无显著差异。综观以上研究,年级与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并无一致结果,但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而言,似乎职业生涯发展有随年级增加而增加的趋势。那具体到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趋势呢?

本研究发现,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在总体上差异显著,具体看来,大三、大四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总体上要好于大一、大二的。具体各能力因子中,确定目标的能力差异十分显著、认识环境的能力差异显著,大三、大四学生确定目标的能力和认识环境的能力要好于其他年级的学生。

这或许是因为大一、大二阶段各种专业课程和实践活动还未开始或刚展开,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到了高年级大三、大四阶段,伴随各种专业课程学习的深入和实践活动的锻炼,大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大学培养的效果逐步展现出来。而随着毕业的临近,“何去何从”成了大三、特别是大四学生必须考虑的问题,将来上研究生还是工作,考哪个学校哪个专业的研究生,去哪个地区哪个部门工作,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等现实问题提上了日程,各种问题和选择迫使其要不断地进行职业探索、职业定位和抉择。这个过程中,相应的认识环境的能力和确定目标的能力便不断地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对于多数大学生来说,要到四年级才正式开始找工作,但对于广大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为了考研或工作他们也已经开始考虑、探索、谋划、准备了。因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也是可以理解的。

3.2大学生是否学生干部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上的差异

当学生干部,可以有机会参与、组织许多校园的集体活动等,从而能够锻炼各种能力,如领导、组织、协调及人际交往的能力等等,如有学者调查发现,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能力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按照这个逻辑推论起来,学生干部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也应该更高一些。但是我们的研究并不支持这种推论。本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是否学生干部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总体上没有显著差异,具体各能力因子中,除了认识环境的能力差异显著之外,其余能力均没有显著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所调查的学生干部不仅仅是班长、团支部书记等重要职位,相对来说,范围比较广。这种范围的扩大湮没了一些重要的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方面的差异。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大学中,大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不仅限于校内,校外也有很多,学生不担任学生干部并不等于校外锻炼相应能力的实践机会就少,因此才出现以上结果。但学生干部作为连接学校、老师和普通学生的桥梁,有着更多了解学校、了解社会的机会,或许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其认识环境的能力。

3.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专业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总体上差异是显著的,理工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要好于文科类大学生。具体各能力因子中,制定计划的能力差异非常显著,理工类大学生得分明显高于文科类大学生;认识环境的能力差异显著,文科类大学生得分要高于理工类大学生。

理工科与文科专业的差异性,使得理工科学生普遍讲求思维的严谨性、系统性和计划性;而文科类学生普遍更重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一贯接受系统计划思维训练的理工类大学生制定计划的能力就明显高于文科类大学生。而在应对环境信息方面,相较于理工科学生,文科学生对社会人文知识更为关注,对环境的认知更显灵活性,掌握环境信息更加广泛,从而对环境的认识和把握能力就更强。当然这种差异性是更多源于性格本身还是更多出于不同的专业训练,值得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具有显著的年级差异和专业差异,而在是否学生干部上没有显著差异。

(2)其中在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各因子中,确定目标的能力和认识环境的能力年级差异显著;制定计划的能力和认识环境的能力专业差异显著;认识环境的能力在是否学生干部上差异显著。

参考文献:

[1]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辁.职业成熟度研究进展[J].心理科学,2000,23(5):596.

[2]袭开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结构及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8.

[3] Gould, S. Characteristics of career planners in upwardly mobile occupatio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79,(22):539-550.

[4]Orpen C. The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and individual career management on career suc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power,1994,15(1):27-38.

[5]袭开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结构及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8.

[6]Crites, J. O.Measurement of vocational maturity in adolescence:Attitude test of the vocational development inventory[J].Psychological Monographs,1965,79.

[7]苏萍.台北市中学生职业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台北:台湾师范大学辅导研究所论文,1984.

[8]李文仰.高职学生职业成熟度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高雄: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工教所硕士论文,1996.

[9]Achebe, C.. Assessing the vocational maturity of students in the east central state of Nigeria [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2,20(2):153-161.

[10]Lokan, J. J., Boss, M. W. Patsula, P J.. A study of vocational maturity during adolescence and locus of control[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1982,(20):331-342.

[11]苏钰婷.在学青少年生涯发展之相关因素研究[D].台南:国立成功大学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

[12]Bakar, A. R. McCracken, J. D.. Youth organization and supervised agricultural experience participation as predictors of the career maturity of agricultural education students [DB/OL].2006-4-3.

[13]Hartung,P,J.Achievingcareermaturity[DB/OL].2006-4-3.

职业生涯规划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认知现状 策略

一、引言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职校生个体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未来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自身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的测评,制定出个人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更具专业性,在择业时就更具针对性和方向性。这既是他们的优势,又是他们的劣势。他们通常掌握并熟练一项技术,这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中能很准确地给自己定位,但他们与普通高校毕业生明显不同的是文化基础、综合素质及统筹能力等方面欠缺,这必然导致他们的择业范围缩小。因此,高职院校进行合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关键。

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促进职校生分析自我,认识自己在职业选择上的优势和不足,确立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第二,明确自我的职业奋斗目标。每个职校生从踏入校门起就应该开始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的发展设定长远目标。第三,确保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然后通过反思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使个人价值增值。第四,有利于职校生正确地认识社会,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需求的动向,增强职业竞争力,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二、高职院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现状

(一)对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潜力认识不足。

自我职业生涯潜力的全面、客观认知是学生树立适宜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职业生涯发展通路的重要前提。高职学生对自我目前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认识比较模糊,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缺乏充足的信心。信心是使人保持旺盛斗志的推动力。学生对自我职业生涯成功信心十足,才能在学习中动力十足。调查发现,55.88%的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信心不足,体现出学生没有充分认识自我的职业生涯发展潜力。只有29.41%的学生清楚或比较清楚地知道自己最喜欢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潜在要求,38.23%的学生清楚或比较清楚自己在知识、技能与态度方面同目标职业对从业人员要求之间的差距。清楚自我职业能力、职业态度与职业技能的差距是制订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的重要依据,反之,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相应的目标与针对性,导致学生在自我感觉良好中缓慢发展,甚至与自我的期望背道而驰。

(二)职业生涯目标追求偏颇,没有认真自我分析。

学生的职业期望是将来从事的职业稳定,适合自己性格与能力水平,有较高的收入,三者要兼顾,却忽视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生认为,职业生涯的成功主要体现于收入、职位、职称等方面,而对职业持续发展基础关注不够。许多学生认为,要取得职业生涯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机遇和家庭背景,过于关注内外的作用。这容易导致学生忽视主观努力的重要价值,在学习与生活中表现出消极被动或侥幸的现象。

(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

职校学生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的他们,对职业生活倍感兴奋与好奇,却较少理性思考与设计,这将影响他们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职校学生的职业生涯处于任其发展的状态,缺乏有意识的设计。47.06%的学生会经常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但也有一些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未来的职业;26.60%的学生有详细或比较详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11.68%的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14.70%的学生非常清楚或比较清楚职业生涯规划。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足,自身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较弱,急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

三、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职业生涯规划与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相联系但又有所区别,它与终身教育的目标相一致但又丰富了其内涵。社会上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核心内容却是相同的:知己、知彼、决策。知己是指自我觉察、自我探索,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特长和专业知识等。这是我们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一)高职院校领导要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逐步完善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

大力倡导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之风,尤其是加强对班主任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技能的培训学习;加强人财物的调配,引入职业测评体系;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心,整合就业安置办公室,班主任、德育老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功能,突出班主任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主体地位。加强校本培训教材的研究,编写一套适合本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理论和技能教材,内容包含专业种类,开设何种专业课,要学习掌握何种技能,职业信息收集及职业环境分析,职业测评,就业创业的技巧与路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等。教材要突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可操作性技能的编写,把班主任工作和指导技能有机结合,便于操作实施。统一计划安排,统一领导管理,完善运行机制,使学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有序、长期、高效地开展。

(二)高职院校教师应积极宣传成功创业范例,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从就业到创业需要一个艰苦的过程,能在事业上成功是一个人终身的最高追求,创立自己一生的事业是一个人崇高的理想、目标和最有价值的荣誉。教师要多给学生灌输创业思想,让学生体会到创业成功者的自豪感、成就感、荣誉感,激励他们树立正确的创业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应收集有关创业的典型范例,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和创业渴求。可以通过开会的形式,表扬、嘉奖本校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请他们交流创业的感想和经验,以及努力实现个人价值的过程,以此激起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生涯目标及具体行动计划。

在了解自己与职业要求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然后对总目标进行分解,制定阶段性职业生涯目标,并制订具体的行动计划。在大学期间,每年都有不同的职业生涯目标。在适应阶段(大学一年级),需要完成的目标有:生活适应和学习目标的确定,初步了解自己与社会,做好规划,初步了解职业,特别是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在探索阶段(大学二年级)需要完成的目标有:自我认知,职业心理准备通过对职业心理具体和有针对性的测评,进一步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模式和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拼搏阶段(大学三年级),需要完成的目标有:职业适应,落实职业规划,通过具体的职业心理测评深化对自我的认识,认真评估自己的中期学习目标,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的思考。在冲刺阶段,需要完成的目标有:对前3年进行总结,决定自己考研、出国或是就业。

有了职业生涯目标,就要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落实目标。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方案主要是在校期间的短期目标:一是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自己的基本能力素质。

四、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一)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入学开始分阶段、分重点进行。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在新生中开展,使他们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通过详细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增强成才立业的紧迫感,树立竞争意识和挑战精神。要让每位职校学生详细规划自己三年学习期间每一年的主要努力方向。

(二)正确认识专业与职业。

也许有的学生抱怨:自己的专业已定,还有什么职业规划可言?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职业不等于专业,而是专业的复合、综合、融合。更何况专业是否热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人和专业两者之间,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无数事实证明,每个人都可以超越专业本身,成功地找到工作。

(三)制定规划一定要立足于自身优势。

为了保证制定出的规划切实可行,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立足于自身优势,依据个人特点,比如计划学哪些课外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和开发哪些潜能等,都要因人而异。

(四)营造良好的校风和浓郁的学习氛围。

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只局限于职业生涯教育本身,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现程度等除了受职业生涯教育本身因素影响外,还受外部环境因素,特别是受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的影响,如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教师的言行举止、敬业精神、责任感等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学校要花大力气营造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成长的优良环境,给学生成长提供可以自由翱翔的蓝天和富有营养的土壤。所以,职业生涯教育不是孤立的,它与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学生教育与管理、实习实训、就业工作等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效益。

在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一方面为社会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对受教育者而言是为其从事某一职业而实施的教育,做好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今后应该走怎样的人生道路”、“成为怎样的人”这些切实而又现实的自身问题。职业生涯规划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设计未来,把现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其在学习期间自觉合理地进行自我塑造,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马立平.加强中职校班主任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化建设[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0,(6).

[2]赵颖莉等.职校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现状与对策分析[J].职业技术,2010,(02).

职业生涯规划计划范文第7篇

本文简介了国有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概述了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就健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建议:加强人才测评建设,对员工个性进行评估;做好岗位分析,设计科学的职位体系;建立合理的岗位轮换制;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实施系统管理办法。

【关键词】

国有企业;职业生涯规划

企业成败取决于企业中的“人”的因素,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我国,由于宏观环境和传统人事管理体制的惯性作用,许多国有企业忽视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开发,现有人力资源的潜能和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和应用,多数国有企业缺乏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的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生涯规划是企业爱员工的一种表现,职业生涯规划是让员工在企业内找到合适位置的办法。

一、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和个人把个人的发展和组织的发展结合起来,对决定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职业在各个生命周期中的总体构想和规划安排。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企业中进行有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即将个人职业发展需求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相联系做出的有计划的一系列规划管理过程。从对职业生涯规划定义的描述中可以看到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仅靠组织或个人单方面就能进行的,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将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制定有效的规划。

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对国企人力资源建设的现实价值

一个人是否能在工作中走的远,是否能够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支配。经过调查发现,一个人其中有56%的归属感,50%友爱满足感以及70%左右的实力、胜任、自信、能力都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来获得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员工来说起着巨大的激励作用。

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企业和个人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增强国有企业凝聚力

国有企业员工职业生涯管理首先基于“员工是企业的财富与资源”的理念,它为员工创造条件,提供了合适的发展空间,使之有机会获得一份有成就感和自我实现感的职业。因此,职业生涯管理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使员工对国有企业产生信任,相信国有企业和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主动的承担责任,体现出更强的敬业和奉献精神。

2、指导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员工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对个人的个性特征、能力水平和优劣势的认知难免主观,对国有企业的职业机会及其他职业的要求和认识不甚明了,这种认识的偏差和信息的不对称,自然造成员工职业期望感性有余、理性不足,时间一长,便会感到“伯乐难遇,壮志难酬”。职业生涯管理将帮助员工理性的认识和评价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组织需要干什么,从而建立比较切实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3、实现国有企业和员工“双赢”

职业生涯管理是将员工个人的职业理想同国有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有效抑制了国有企业与员工个体在目标设置上的偏差,避免由此造成的员工主动性、积极性的丧失,使员工在国有企业中发展,国有企业在员工发展中成长,双方结成相互支持、相互依附、长期认同的“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国有企业与员工之间共同发展。

4、开发国有企业人力资源

准确的人力资源信息是进行高效的人员需求、供给预测及制订培训计划的基础。职业生涯管理有利于国有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及时做出需求及供给预测,有目的地进行招聘与选拔;有利于国有企业获得培训需求最准确的信息,有效地组织员工开展相关培训,根据人岗匹配的原则对员工进行调动、整合和再配置等活动,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总之,充分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项激励员工的有效措施。通过推进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素质,推进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提升企业人力资源能力的建设。

三、推进国企人力资源建设的职业生涯规划对策

企业提供给员工的晋升通路是否通畅,关系到是否能满足员工个人发展目标,这是对企业自身实力和发展愿景的要求,同时也是企业能否吸引员工是否有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在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环境中,国企制定一套旨在推进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势在必行、大势所趋。国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加强人才测评建设,对员工个性进行评估

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它是根据每个个体不同的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在员工不能准确对自身作出客观分析和评价时,国企就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测评体系,帮助员工更好地认识自己,消除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迷茫感。测评通常是用来测量员工的潜能和优缺点,以及员工的性格和社交风格。企业进行人才测评可以通过数据指标测量、沟通直观测评、心理测量等方法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个性等方面的特质,指导员工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激发潜力。

2、做好岗位分析,设计科学的职位体系

岗位分析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必须对企业所有岗位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每个岗位需要完成的任务,解决的问题及需要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以及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对岗位做好分析界定。然后才能根据对员工的测评结果进行岗位匹配,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率,使员工各尽所能。目前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关键事件法、参与法、工作日志法、交叉反馈法等。目前很多国企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位结构体系,每个职位的应付权责、业绩衡量标准、职位价值等都没有理顺。国企应根据岗位、工作性质等,结合企业组织结构将岗位分成多条序列,如行政管理序列、商务序列,生产运行序列。然后根据员工的成长规律和特点,为每个序列设计等级,既要与组织结构一致,也要使每个等级与员工的经验、资历、能力相吻合,让员工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做到有依据,并且为后面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真实的职位信息基础。

3、建立合理的岗位轮换制

工作岗位轮换是指企业有计划地按照大体确定的期限,让员工轮换担任若干种不同工作的做法,从而达到考察员工的适应性和开发员工的多种能力、进行在职训练、培养主管等目的。对于刚进入国企的员工,通过岗位轮换可以给他们挑战自己的机会,是员工真正审视、了解和评价自我的机会,也是组织较为全面真实地考察和评定员工的机会。当员工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长了以后,得不到应有的提升,导致了工作热情的下降,适当地轮换工作岗位会使人产生一种新鲜感,减少员工工作的不满情绪。而且员工会感受到企业对自身的重视和对自己的全面培养,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在晋升工作岗位有限,难以满足员工晋升要求的情况下,岗位轮换还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国企晋升岗位不足的压力。

虽然岗位轮换制有很明显的作用,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阻力,例如某些岗位技术要求较高,轮换可能会降低工作效率,提高培训时间和成本;岗位轮换会引起工资变动,影响员工情绪;由于业务需要,不能如期进行轮换等。因此,实行岗位轮换必须要考虑一个合理性问题,必须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在制定岗位轮换计划时,应按照每个员工的能力、特点、兴趣、个性等统筹考虑。一方面要考虑到各部门的实际需求,保持各部门之间的相对平衡,另一方面要注意合理的轮换周期,避免岗位的频繁变动。

4、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

培训制度是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支柱,企业可以针对员工职业发展的要求进行定向培训,确定其职业生涯规划,或根据每时段的评估和反馈,针对员工工作中的缺陷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培训制度贯穿了员工整个职业生涯,它将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竞争力连接起来,一方面有利于员工技能,素质的提高,一方面提升国企竞争力。目前很多国企的培训大多都局限在业务培训,缺乏长期规划,不支持员工长期持续发展,而且很多培训缺乏针对性,造成了培训资源浪费。国企在制定培训制度时应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现培训个性化和多样化。此外要做好培训管理和考核工作,保证培训质量,并且激励员工学以致用,鼓励创新,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好了,国企才能真正确保员工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才能保证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真执行。

5、实施系统管理办法

国有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管理办法管理员工的职业生涯,保证企业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效益的最大化。最常用的方法有:接班人计划、导师计划、职业生涯年度评审等等。另外,国有企业还可以通过社会化的大型人才中介机构与专业管理顾问公司承担起提供职业生涯管理指导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从而保证职业生涯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效率性,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总之,国企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应引导员工客观地认识自己,在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机会和发展空间,更好地完成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国企应该建立各项相关的配套措施和制度,建立有效的规划体系,切实加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管理,不断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跟踪调查和反馈,及时做出反应和调整,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能,使员工能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董福荣,刘勇.现代企业人力资资源管理创新.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1.

职业生涯规划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意义,方式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教育目的之一就是使大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由纯粹的“学生人” 转变为相对复杂的“职业人”。然而,由于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差异和学校可提供的教育资源的匮乏,高职生这一群体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问题,犹为突出的是:许多学生对自己学习目的缺乏明确认识,对将来即将从事的职业全无认知,职业意识模糊。学习期间迷茫、困惑,就业前紧张、盲动,就业后悔恨、抱怨,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缺乏系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高职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力度不够,甚至缺失。

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认识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的行之有效的安排,是一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是个人学习与成长的目标和对一项职业和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成就期望。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生涯规划是人生规划的主体部分。对高职生而言就是:计划就业时选择什么样行业,从事什么的工作,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达到什么样的成就,如何具有针对性的安排自己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最终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达到目标。

(二)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在高职教育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因人而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学生的自我潜能,增强自信,提升成功机会。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需要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优势,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评估个人价值,明确定位。学生通过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的对比分析,也可以逐渐树立起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正确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行前瞻性的职业定位,寻找就业机会,增强就业信心。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高学习效率,促成学生自我实现。古语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一份详实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与计划性,使学生可以按照规划安排自己的课程,使学习更有前瞻性,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学生应对竞争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社会。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当今社会处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高职生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未雨绸缪,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更能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求职时,效果要好得多,效率更高。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一、公众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中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在围绕着高考来设计教育模式,多年的素质教育改革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概念模糊,意识淡薄,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甚至根本不了解。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很多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不认同,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没用,忽视漠视的大有人在,客观上没有形成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利环境。

二、家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没有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家庭教育阶段是职业意识的萌芽阶段。事实上,大多数孩子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孩子们喜欢的事情不能做,而不喜欢的却被成人和社会强加,个人的天赋兴趣无从发展,职业潜能无法得到培养和挖掘,无形中形成的职业意识往往是扭曲的、畸形的。

三、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1)没有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科研力量薄弱。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到大学阶段才刚刚起步。大学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无法持续培养专业人才。职业规划研究机构科研力量薄弱、研究人员匮乏,没有开展专门针对不同人群、不同职业开展的职业规划教育的专题研究。(2)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缺乏政策扶持。从教育管理部门到各个院校的学校领导,都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重视不够,教育经费匮乏。在就业环境的重压下,学校甚至为追求就业率而牺牲学生的就业满意率,对人才的长期培养缺乏战略性眼光。(3)缺乏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教学规划中并没有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的成才成长紧密的联系起来,仅仅是当做一门普通的选修课程,满足于让学生学,却并不关心其教学效果若何,作用怎样。大多数高职院校仅仅依靠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通过开设临时性的讲座、座谈会等简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效果很不理想。(4)专业教师匮乏,教学能力有限。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都是从行政工作人员、基础课程教师中抽调出来的,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教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培训机会缺乏,教学能力有限。(5)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对于学生的职业辅导、咨询等更全方位的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更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辅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严重不足。

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式

首先,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1)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规划中,设立相应的机构,保证教育经费、教学力量的配给,在方向上予以倾斜。(2)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高职学生的必修课程,最好列入专业的教学计划,与学生的学业成绩真正挂钩,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作用。(3)在师资力量建设上,加大投入,通过聘请专业人士任教,加强在职教师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4)在校园活动中,组织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主题活动如:邀请成功人士,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的亲身经历;观看职业生涯规划的多媒体资料;开展主题演讲等,加深学生的印象。(5)引进职业测评的体系。职业测评可以通过心理测试,面试,情景模拟等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进行测量,帮助学生认知自我,了解自己个性特点,适合的岗位特质,从而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择业和就业更科学更理性。

其次,高职院校要主动与用人单位合作,共同促进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更大程度上是用人单位的事情。有效的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符合用人单位个性化需求的人才,是学生、学校、用人单位的共同诉求。有着过硬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明晰的职业目标的毕业生,更能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也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起稳定、高效的员工队伍。学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强强联手开展职业教育,为学生争取专业实习和就业机会,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发大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课程,聘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担任客座讲师和职业导师,为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和接触业内人士,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方便。

最后,学校还应寻求政府管理部门支持,加强合作。学校可以与政府主管部门加强沟通,争取有利的政策环境和信息支持。加强与人才市场或第三方职业生涯教育单位合作,进行舆论宣传,营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娃娃抓起的良好氛围,使全社会真正认识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纵横职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北京纽哈斯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求职圣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宋丽华.职业生涯规划要趁早[OL]北方网—教育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