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设计模式

教学设计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学设计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设计模式范文第1篇

“创意木质产品设计与制作”是专业模块课程,围绕提升学生木质产品设计以及处理产品与用户、环境关系的专业设计能力,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接企业产品设计师岗位职业标准,基于学情分析,组织教学。课程以合作企业工作任务为导向,基于木质产品设计开发工作流程设置教学环节,通过直观演示法、现场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前导课程学习具备三维参数化软件(Creo)、三维造型软件(Rhino)和渲染软件(Keyshot)绘图技能,掌握设计基础理论、造型方法和材料工艺知识,但未进行以任务为导向、基于企业工作流程的综合设计实训,无法将木质产品的造型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有机融合。基于上述内容,制订本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实施方案(如图1)。教学实施方案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课前,教师在职教云平台上教案和教学资源,要求学生按照教案内容,在规定时间内观看微课、预习课件、参与测试、反馈疑惑。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划分课堂学习内容,整合知识点制作微课,设计任务和试题,并上传到职教云平台,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时间,特别是要求其及时反馈疑惑。教师可以集中精力收集常见问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或方法。例如,“创意木质产品设计与制作”的教学要求是学生观察并总结上传常用木质产品的结构设计。根据学生的在线反馈,教师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案例,还可以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进行相应调整。在课堂上,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网络学习情况,并以学生反馈疑惑中常见的问题为例进行课堂教学,鼓励学生分组反思和讨论问题,并分别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对重难点进行阐述和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例如,在“创意木质产品设计与制作”的课堂学习中,各组学生进行设计汇报,由其他小组作为第三方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课后,学生要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间互评,再由教师和企业专家评分,其中优秀的木制品设计案例可以再次分享。同时,针对学生课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师生可以一起讨论,并作为教学资源不断拓展。

一、教学资源

(一)教学环境企业化

基于木质产品开发工作流程,建有打样实训基地、生产技术实训基地,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二)教学资源多样化

根据项目化教学实际需求,团队与企业专家按照“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主线,成果为导向”共同编写了新型活页式教材,将木质产品设计师的任职要求、职业标准、工作过程作为教材主体内容,将“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有机融入教材,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材以适应企业木质产品设计加工新变化。结合慕课资源“家具结构设计”“木家具制造工艺学”和虚拟仿真软件(榫卯App/榫卯工艺App),相互补充,促进项目化教学落地。

二、教学策略

(1)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适度调整学生课前慕课学习的任务量,着重任务驱动下的现场教学。(2)教学设计基于木质产品开发工作流程,以真实工作为导向开展教学。利用虚拟仿真软件、专业绘图软件,有效突破课程重难点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岗位核心能力。(3)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开展设计调研和产品汇报会等教学活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

三、教学评价

基于木质产品开发工作流程,将教学评价方式由期末考核转变为提升能力的过程性考核,采用企业导师主评、专业教师辅评、学生组间互评、学生自评的全过程考评方式,依托网上课程平台,严格按照企业验收标准对学生进行量化评价和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依据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木制品国家标准制定评价内容和评分标准,最终形成多元有效、可评可测的整体评价方案。

四、教学效果

立足学情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实施内容,进行分层教学,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木质产品的核心知识,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素质表现均有显著提升。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从真实的项目任务入手,可以提高理论知识和软件技能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用于探索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之后的课程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基于工作流程组织教学环节,能够使学生对接合作企业,开拓整体产品开发设计思维,提高设计实战能力,培养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最终,学生的设计能力会受到校企合作企业的一致认可。

五、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

针对具体学情和课情,专业管理委员会在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及金字塔理论的基础上,依据ADDLE模型,将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五个阶段,每一阶段包含具有不同目的和作用的子步骤,构建了一个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设计专业混合式教学设计模式。

(一)任务驱动线上学习

利用职教云平台,在课前上传学生自主学习任务清单及相应的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任务清单包含学习目标和建议、具体要求、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问题反馈等,可以准确记录学生在平台上的学习情况。这样,教师可以提前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和任务完成程度。常见学习问题的反馈会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给予重点解答,个别问题也可以在线上或线下单独解答。

(二)讨论式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以解决问题为首要任务,关注学生在线学习中的常见问题。一些难以通过线上指导的问题,可以在线下课堂解决。在课堂上,学生在小组中进一步探索任务,在教师的帮助下深入思考,积极参与学习经验的交流,积极构建知识体系。小组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总结和反思,全方位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思想。

(三)课后形成教学闭环

教学设计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模式;共有特征

教学设计模式有效性和易用性之间的矛盾

教学设计模式在实践应用中存在以下矛盾:一方面,多数教师依靠对教学的朴素理解和认知来设计课程,基本属于“经验型”教学设计,甚至相当比例的教师把教学设计等同于“做PPT”;另一方面,教学设计模式被证明是科学有效的方法,能够提升课程的效率、保证课程的效果、增强学习者的参与。方法的有效性与应用该方法的教师比例之间存在着巨大矛盾,这种矛盾本质上就是教学设计模式的有效性和易用性之间的矛盾,根本原因还在于教学设计模式过于复杂,缺乏易用性和简便性。

造成上述矛盾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教学设计本身是程序性过程,但介绍教学设计就需要把程序性过程转化为陈述性知识,转化本身就比较繁杂;二是教学设计模式须是完整闭环,“不得不”列出多个步骤,步骤越多导致易用性越低;三是教学设计是迭代反复的非线性过程,但教学设计模式多呈现固定流程,用固定的流程完成非线性的工作会产生掣肘感。

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为了普及教学设计模式的应用,应当进行去流程化和简化处理,使其更加聚焦,增强其易用性和简便性。去流程化就是淡化教学设计的线性特征,而简化就是略去“基础的”设计能力,更聚焦于与“经验型”教学设计的差异能力。具体来说,通过提炼出教学设计模式与“经验型”设计的核心差异,以此帮助教师快速掌握教学设计模式的“要点”。

在教学设计领域,对理论和模式进行概括简化以提高易用性早有先例。著名教育家梅瑞尔(Merrill,2002)提出了教学有效性的“五星教学原理”,即聚焦问题原理、激活旧知原理、示证新知原理、应用新知原理以及融会贯通原理。

教学设计的核心特征

通过分析包括“加涅九大教学事件”“迪克-凯瑞模式”“肯普模式”“ASSURE模式”“史密斯-雷根模式”“HPT(绩效技术模型)”“重理解的教学设计模式( UbD)”等十多种教学模式,并将其与“经验型”教学设计比较,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特征可提炼为:厘定目标、设定路径、策略匹配、学生参与和评价修改五项特征。

1.厘定目标特征

厘定目标的特征是指在制订教学目标时,不会先入为主地“自造”教学目标,而会根据问题、情境和需求确定,要经过仔细推敲乃至使用批判性思维反思的过程。这与“经验型”教学设计区别甚大,后者更多的是设计者自定目标,即设计者把自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当作目标。在厘定目标的过程中,教学设计模式的以下特征较为突出。

一是诊断需求层面。强调要根据课程总目标、课程的特点、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诊断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强调当设计者能够认识到所要解决问题的实质时,才能确定教学是否能够发挥作用。当设计者能够认识到教学的范围和作用大小时,才有利于确定教学需要。当设计者能够清晰地描述出现状与教学达成的效果之间的差距时,目标才清晰。

二是阐明目标层面。强调阐明教学目标是为了后续设计的开展,而不仅是为了展现给学习者。教学目标对于设计起到引领作用,即不断地引领设计者将目标和学习者表现相互印证、逐步完成节刻画。同时,更强调对知识和技能实际应用环境的评估,强调对行为及行为依托的条件和行为正确程度的考量和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分割地去阐明教学目标。

三是确定证据层面。强调将教学目标和教学结果首尾相连,确保目标和结果的一致性。强调 “以评促教、以评导设”避免 “跑偏”。从学习者完成教学后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进行设计,从测试和评量的角度进行设计,强调核对期望行为清单与教学目标匹配性。教学设计模式确定证据的特征作用:一是坚持“信息呈现不等于教学”取向,即教学的成功应当以学的效果进行衡量;二是确定证据和教学评价与修正一脉相承,将教学目标的达成置于可监测、可控制范围而不是寄托于“期望”不可控的范畴。

2.设定路径特征

“经验型”教学设计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往往进行教学内容的搜集和排列。而教学设计模式会进行认知路径的设计,具体包括:内容分析和认知设计两个步骤:内容分析是使用工作过程分析、解决问题步骤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以确定内容模块的逻辑结构;认知设计是内容分析基础上设计认知路径,即从如何更好地促进学习者进行认知,如何激活学习者心智作为导向进行决策和设计。

一是可行性层面。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很难做到同时兼顾内容、学习者和环境,教学设计模式主张提前了解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只有设计者依据学习者和学习环境的特征进行设计,才能避免闭门造车设计不能实现的问题。当设计者将设定的路径与部分学习者进行提前沟通和交流时,可以修正和完善路径。当设计者要面对各种不确定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者时,要设计可变通的方式以增强适应性。

二是结构化层面。强调课程设计的结构按照学习者所更能接受的逻辑呈现时,能够促进认知。清晰的内容结构、对内容必要的提示和说明、基于与学习者的对话是促进认知的有效手段。结构化层面实际上就是设计逻辑的外显特征,其背后的原理是教学设计模式为减轻学习者认知负荷,让学习者的精力更聚焦于对学习目标的认知加工,采用的方法就是强调内容的逻辑结构。

三是内容增删层面。强调在排定逻辑顺序的基础上,根据学习者的基础,在每一个逻辑单元都要考量学习者是否已经具备学习该单元的基础知识和先决技能。如果缺失则需要弥补、激活旧知、再现旧知,需要提供帮助则设计支持和辅助程序;如已经熟练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则需要简略处理。

3.策略适配特征

相对于“经验型”设计,教学设计模式在教学方法、呈现方式和活动方式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可选项,如提供了很多“自助菜单式”的可选方法和工具。同时,教学设计模式也主张要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习类型的不同匹配相应的呈现策略,根据认知的深度选择合适的教学活动。

一是主体方法选择层面。教学设计模式认为,不存在最优的教学方法,但确实存在可以增加目标达成可能性的方法。教学设计可采取的方法简单地分为:告知式和发现式两种。详细的分类则包括:讲授式、示范式、辅导式、操练式、讨论式、合作学习式、游戏式、模拟式、问题解决式等多种方式。不同的方法其组织形式、适合的情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是根据学习类型匹配策略层面。不同的学习类型适合的学习策略也不尽相同,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问题解决型、动作技能型、情感态度型知识在设计的时候都可以参照一定适配模式。例如:概念类的教学内容使用正反例比较容易能达成教学目标,程序类的教学内容使用结合实例的讲解更能达成目标。

三是活动设计层面。相对于“经验型”设计,教学设计模式包括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和模型,满足知识提取、理解、分析和知识运用等不同认知层面的设计需求。在知识提取层面,可以选择识别、选择、辨认、展示、标注、陈述、举例说明、列举等不同的活动主题;在理解层面,可以选择描述关系、释义、总结、描绘、说明等不同的活动主题;在分析层面,可选择配对、归类、分析错误、概括、具体说明目标和任务等不同的活动主题;在知识运用层面,则可以选择决策目标、问题解决、实验任务、调研等很多不同的方式。

4.学生参与特征

学习者参与特征是指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将学习者的参与作为一个重要的要求。在教学设计前、中、后都会考虑到学生的参与。在设计前,对学生进行信息的搜集和了解;在设计中,需要对“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进行均衡设计;在设计后,需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设计检验和反馈。

一是互动参与层面。教学设计完成的课程一般会有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时间和活动是学习者参与活动,从形式上看,“教”与“学”各占半壁江山。当然,在不同的教学类型和形式中这个比例会有较大的差异,但是总的来说一定有学习者深度参与。

二是学生动机保持层面。在使用教学设计模式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通盘考虑学生的动机激发和保持。激发和保持动机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我的感受如何?我感兴趣吗?这重要吗?我能做到吗?”等类似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来保持学生的动机和参与度。

三是清除学习障碍层面。教学设计更强调提前发现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困难,然后预先地将学习者可能存在的障碍和困难纳入设计过程中,通过提供辅助程序或支持程序解决。

5.评价修正特征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模式的“必选动作”,是衡量教学材料的“尺子”,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杆”,是找到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中“错误靶点”的过程。

一是形式诊断。在教学设计模式中,会对教学材料和内容进行一系列的形式诊断,形式诊断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方面,保证教学设计各种材料和组件的完整性;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一些低级错误。

二是有效性诊断。通过设计让个别学习者或一组学习者尝试完成教学环节,当然也可以使用寻求其他专家评价的方法,能够诊断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也能够帮助设计者发现设计中的盲区。

三是提供客观数据以供修正。如果在教学评价环节中某个知识点学生的得分率很低,那么就需要考虑是题目本身的问题还是教学设计的问题。

探索教学设计模式的共同特征,尤其是其区别于“经验型”教学设计的差异,有利于掌握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本质。对于教师们学习、理解和掌握教学设计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种教学设计模式具有厘定目标、路径决策、策略匹配、学生参与和评价修改五项比较显著的特征。从内在逻辑上说,五项特征是相互影响的,厘定目标是导航,路径决策实现步骤,策略匹配是有效呈现,学生参与保证学习效果,评价修改是完善课程设计的内驱力。

本文系北京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社会网络视觉下中P村创新集群发展研究”支持项目(编号:15JGB113)和北京工商大学2016年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应用沙盘模拟培养学生对供给侧改革理念的认知”支持项目(编号:SJ20160102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M.赖格卢斯主编.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型:教学理论的新范式[M].裴新宁,郑太年,赵健,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美]W・迪克等.系统化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美]布鲁斯・乔伊斯.教学模式(第八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4][美]威廉. J.罗斯威尔.掌握教学设计流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张祖忻,章伟民,刘美凤等编著.教学设计―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盛群力,魏戈主编.聚焦五星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教学设计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CBE教学模式;教学设计;职业教育;图文表混合排版

一、CBE教学模式简介

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教学模式源于加拿大职业教育,其含义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的核心是由职业岗位的需求,确定能力培养目标,设置相关课程,组织教学内容,并严格考核最终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理论上是以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反馈教学原则”和“目标分类理论”为依据的。CBE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认为学生学习成绩有高低之分的原因不在于学生自身,而是由学习环境的差异造成的;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都可以熟练地掌握学习内容。CBE教学模式中的能力(Competency)是一种综合能力,并不仅仅是某一项操作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包含四个方面,分别是知识、态度、经验和反馈。CBE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针对有一定的职业需求、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较强的自我意识的职业教育。在CBE教学模式中,课程模式要求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目标,体现出对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具体、可操作性强;教学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分模块进行;学习以学生为主,教师实施辅导;教学信息及时反馈,动态监控;减少教学时间的限制;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教学难度,对教学和课程资源的要求较高,教师实施教学管理的难度增加。

二、CBE模式在计算机教学设计中的实现

CBE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和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决定了CBE模式在计算机教学框架中实现的特点:(一)在课程教学模式着力点上的实现对于职业院校计算机课程,目前已经具有成熟的教学体系、系统的教材用书、完善的教学观念,然而却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学更加侧重于教师的“教”。使用教师先教授理论知识、学生再模仿操作的教学模式。显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计算机课程本身的实用性,也忽视了职业院校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CBE模式的引入,正好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以任务为导向启发式教学,调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计算机课程更加丰富有趣。(二)在课程教学方法上的实现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突出了其内容实用性强,应用领域广泛、难度逐步增加的特点,决定了该课程教学方法的特性。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课程本身的需要,也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CBE模式引入项目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从项目的设计到项目的实施,再到项目的完成和项目的评价无不体现出项目教学的优势。学生从模仿操作转变为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学生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从唯一的答案转变为创造性的思维学习。(三)在课程教学关键点上的实现CBE模式引入的项目教学方法,重点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合作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项目即是任务,是一个针对特定教学内容,为达到特定教学目标,由学生独立完成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的关键是采用了“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相关的技能。

三、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采用了个案“使用图文表混合排版”,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方面展示了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设计,体现出CBE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现,突出该模式在构建教学设计框架中的优势。职业教育计算机课程融合了CBE教学模式,提出的教学目标主要从知识、能力、情感和安全四个方面制定。知识目标体现出对学生掌握图文表混合排版相关知识要点的掌握,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提炼知识要点。能力目标注重对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要求多样化教学,避免唯一性答案。情感目标注重学习成果,通过成果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获得成就感。安全目标旨在按要求操作计算机,杜绝危险事故的发生。结合教学目标的四个方面,突出了知识和能力方面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方面首先是对新知识的掌握,包括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其次是对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包括页面设置、字符和段落设置、分栏等,综合运用知识,完成项目。能力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具有创新意识,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其次还要求学生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中,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在个案中这种能力体现在课后项目的延伸作业中。这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决定了学生接受指导的方式,也就是教学方法。CBE教学模式中,教学方法强调两个方面:怎样“教”和“教”得怎么样。怎样“教”的重点在于教师“示范教学”结合学生“任务驱动”学习;教师“分层教学”结合学生“分组练习”;教师“讨论交流”结合学生“总结深入”。“教”的怎么样表现在学生在内容上从简单到复杂,学生在技能上从单一到综合,学生在态度上从被动到主动。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定是从对教材的认真分析开始的。通过对教材版本、教材定位与定性、教材编写依据、教材编写指导思想、教材编写基本理念、教材编写特点、教材内容组成和教材体系结构八个方面的分析理解,才能吃透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更好地运用教材。职业教育开展计算机课程已有数年,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教学用书。个案中的教材是《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7+Office2010)》,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是零起点,对学生计算机基础和学校机房配置要求较低,而所学内容又广泛适用,适合大部分学生学习。教材体现出公共基础课程的功能定位,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突出能力的培养,包括基本能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为职业生涯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和信息素养(学会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的效益),体现了教学改革理念——“做中学、做中教”,体现了项目课程的教学设计,项目是重要的学习载体。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信息素养,表现为学会使用计算机,有意识地将计算机与所学专业联系起来,并运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提倡教与学形式的多样化,注重建构式的教与学,让学生为实现任务目标而感到成功,为实现任务过程而进行感情的调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信息技术的前沿发展,注重与专业学习的联系。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增加学习活动中的参与体验。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力发展与素养提升相结合,体现出技术应用与人文关怀;学习领域与学习任务、学习主题合理安排,提出教学内容的分解与组织教学的关系;实践知识要和理论知识有机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体现了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教学资源整合,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教材在内容上体现出了连贯性和渐进性,教学内容之间彼此联系互为因果,难度逐渐增加。每个教学内容都设计了若干与学生学习、生活和即将从事的职业工作接近的、有实际意义的具体项目。完成这些内容,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且可以在教学中按模块处理教材内容,以配合学校实行学分制,有利于不同的专业选择内容。教学设计的另一个重点是学情分析,它是决定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职业学校的学生其身心发展有独有的规律和特点,只有做好学情分析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完成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任务。个案中从授课专业、年级班级、学生现状、计算机课程基础和学生心理特征五个方面展开分析。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了教学策略。加强学习目标教育,使计算机技术和职业生涯联系起来;加强学习习惯教育,使学生自我探索、学会学习;加强自信心教育,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成就感;用真实的任务引领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学方法上提出怎样“学”,采用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知识迁移法、集体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边学、边做、边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CBE教学模式的关键是以职业需求为核心的课程开发体系,即DACUM(DevelopingACurriculum)体系。根据这个体系确定教学单元,即教学模块(module),根据教学单元制定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相结合的项目。在个案中,教学模式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首先创设情境,提出任务。结合学校医学院校的背景,创设出电子板报在医学领域中的实际应用。通过教师精心选择的四个素材:“急救常识”电子板报、“流脑的预防”电子板报、“心肺复苏概述CPR”电子板报、“近代‘自然医学’”电子板报,使学生进入一个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针对性地学习完成任务。紧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学生往往会惊讶于计算机在医学方面的运用,也让学生第一次深深地意识到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他们的专业课程、职业生涯息息相关,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学生往往会被这四个精美的素材深深吸引,素材中的表现方式、排版技巧、色彩搭配等,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还会发现这些素材的不同之处,文字排版、格式设置、背景选择、图片结构等都有各自的个性,使学生明白一个“好”的电子板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们各有千秋,使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增强创新意识。最后,提出本次课的教学任务———制作“雷锋精神代代传”电子板报。教师用真实的学习任务,引领教学设计。第二个层次是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培养。教师点拨知识点,详细讲解并演示具体步骤,使用投影仪让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在不破坏板报可读性的基础上,突出实用精神,注重板报制作的可观性。接着,让学生观看“雷锋精神代代传”电子板报完整的制作微课,展示各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让学生仔细观看,模仿操作,完成任务。学生分组完成任务,教师指导工作,注意学生的高原现象,在指导中注意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第三个层次是项目教学,结合前两个层次中学习的知识开展与实际生活工作相关的项目。突出了“通过做学会做”(Learningtodobydoing)和“在工作中学习工作技巧”(Learningjobskillsbydoingthejob)。个案中项目的完成,是CBE教学模式的延展。CBE教学模式注重学习的成果,体现出职业教育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个案中采用独特的能力评价体系,评价形式包括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评价内容上从作品大小、作品风格、作品内容、图片操作的熟练程度、文本框操作的熟练程度、艺术字操作的熟练程度、合作交流和完成任务八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等级分为初级、基本、良好和典范。通过完成评价表的填写进行评价,体现出对能力的要求与培养。

四、CBE模式教学设计前景展望

虽然CBE模式已从加拿大引入我国多年,但当前职业院校的现状仍然反映出课程教材的知识相对落后,教育与职业脱节的问题严重。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CBE教学模式和上述的个案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教育的开展紧密结合起来。DACUM程序很好地诠释了以行业需求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正有效地指导着我们的教学设计和课程的实施。我们的学生是否能顺利地从学校进入职业角色,取决于是否能通过行业制定的职业资格考试,例如,医学类院校的医师资格证或护士资格证等。职业教育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最终能顺利地进入职业角色。CBE教学模式一开始就从职业能力出发,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宗旨,完美地诠释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该模式在加拿大的职业教育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也再一次印证了它良好的发展前景。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中国的职业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使中国的职业教育更好地与世界接轨。发展的主要问题还是要把CBE模式中的DACUM委员会制度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使本行业的有着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专业学者、专业教师来进行职业目标、职业技能的分析,完成DACUM表的制定。在这方面,中国的职业教育仍然有缺失,这里面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如何克服这些因素,将CBE模式确实执行下去,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是教学设计,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的教学方式不断涌现,微视频、微课程、翻转课堂等创新模式的教学方法充实了我们的课堂。

教学设计模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英语 翻转课堂 教学设计

随着现代社不断发展,社会上各个行业对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大形势下,高职英语教学为了能够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必须要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合理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使教学效果得以有效提升,对学生进行更好培养,使学生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翻转课堂教学进行合理设计,从而使其得以更好应用,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发挥更好作用。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当前教学过程中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明显优势,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实现课内翻转及课外翻转。另外,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其不但能够实现课内翻转及课外翻转,同时能够使学生及教师角色发生翻转,使实际教学及学习活动中,学生自主性得以增强,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学习进度进行自主安排,同时也能够更加有效地吸收所学知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其并不会对学生学习活动造成干扰。在该教学模式下,传统课堂教学状况得以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可不必全方位讲解,只需对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进行创新,可帮助学生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使学生知识结构得以优化及完善。

二、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特点分析

首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营造良好环境,使学生更好进行自主学习。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后,通过对教学视频进行合理运用,学生可依据自身情况对学习进行合理安排及控制,也可合理掌握视频观看节奏,对于已经掌握内容可将其快进跳过,对于未理解及掌握内容可反复进行观看,并且可暂停进行思考及记录,同时也能够利用聊天软件获得其他学生及教师帮助,可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有效增强。

其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及学生地位发生变化。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之后,学生需通过观看视频方式在课下完成知识学习,在课堂上主要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在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加强互动,师生之间可加强沟通交流,教师可更好解答学生疑惑,从而使学生所学知识应用得以更好强化,同时教师还能够对学生学习实施个性化指导,从而使课堂教学能够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这种教学模式在现代高职教育中比较适宜。

三、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

1.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兴趣得以提升。在现代高职英语教学中,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其教学主体为学生,对学生个性发展及个体差异比较重视,可使学生由传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成为主动学习知识,教师主要作用就是对学生进行指导,促进学生进步,为学生提供良好平台,使其能够更好解决问题以及巩固知识,并且对教师及学生实践互动交流具有促进作用,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能更好理解及掌握英语知识,使其英语学习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另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使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得以改变,营造轻松愉悦氛围,同时可对文字、图片以及声音与视频等因素进行运用,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学习积极性得以提升,最终可使英语教学得到较好效果。

2.实施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使教学评价方式转变。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属于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的完成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其不但对学习结果评价比较重视,并且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评价比较重视,可使各个方面评价实现良好结合,从而使综合性教学评价得以较好实现,主要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结合。另外,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其所设计内容也包括很多方面,在结果评价方面注重学生英语知识及英语技能掌握情况,在过程评价方面注重学生各个方面具体表现。

四、高职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分析

1.教学过程中相关视频资料设计。首先,应合理创建教学视频。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过程中,创建教学视频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同时也是保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以实现的基础。具体而言,创建教学视频就是教师依据实际教学需求,通过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制作教学片断,并且在网络上及时进行,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前能够进行观看。在创建教学视频过程中,应当与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结合,同时对学生实际水平进行考虑,尤其是对于学生个体差异应当加强注意,必须要与学生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结合,同时也应当对教学内容适用性、实用性及趣味性加强考虑。比如,在录制英语对话视频时应当考虑字母配备,语言选择及检验练习方式等相关内容。

其次,合理选择教学视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创建教学视频之外,教师也可通过合理选择视频进行运用。当前,大部分高职英语课本均配备相关视频资料,因此,教师应当在对教学目标及学生需求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合理收集选择相关视频,从而进行适当运用。在对这些视频使用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依据实际需求进行适当调整,然后才能够在网络上,使学生在课前学习中能够得以较好运用,为翻转课堂教学得到良好效果奠定良好基础。

2.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在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属于主体,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将学生学习主动性及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充分了解,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对于不同专业学生而言,其在英语教学及学习方面的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实际学习需求进行充分考虑,与学生专业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对学生实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使英语教学能够与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要求相符合。另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意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就当前高职英语教学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重视,认为其不存在实际价值,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及积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够独立思考问题。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教学互动加强重视,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且对问题进行探索。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小组之间加强协作,可使学生英语学习效果得以有效提升。对于小组学习模式而言,其主要就是通过不同成员相互合作方式使学生能够对知识加深理解。在高职英语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可使学生通过小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并且将讨论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从而使学生更好理解知识,最终可使英语课堂教学得到较理想效果。

3.教学评价设计。在高职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及任务,通过进行教学评价,可使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果得以较好反馈,有助于教师更好了解及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因此合理进行教学评价十分必要。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在教学评价设计方面当将传统课堂评价方式改变,积极鼓励学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从而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所以,在高职英语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内容及形式方面对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不断进行完善及改进。首先,英语教师应当对英语考核标准进一步进行完善。对于传统英语教学考核评价而言,其通常情况下都是选择单纯期末考试方式,将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标准。然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堂评价方面,对于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师应当充分进行考虑,在学生评价及考核方面应当注意涉及各个方面相关因素,从而使学生评价更加具有客观性,同时也能够使评价机制体现出较强人文性特点。其次,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为能够合理设计教学评价,其评价人员也应当表现出多元化特点,不但要由教师进行评价,同时学生之间也应当相互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可保证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具有公正性及公平性,使学生情况能够得到更好反映。

4.教学辅导设计。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其比较重视师生之间互动与学生之间互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虽然学生属于主体,然而教师参与仍属于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在课堂互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表现加强监督及观察,对于学生所出现错误应当及时进行纠正,在互动学习过程中,若学生存在困难应当适当给予其帮助及指导。对英语知识相对而言比较差的一些学生,教师应当利用充足时间对其进行辅导,从而使其能够将知识结构梳理能够得以较好完成,使英语学习得到理想效果。

五、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创建教学视频及选择教学视频时应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创建视频及选择视频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师在对视频进行创建及选择过程中应当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应当注意不可脱离学生实际,也不可脱离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保证视频教学能够发挥出较理想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设计过程中,有些教师可能会选择一些教学内容之外的视频,这样虽然能够使学生兴趣得到一定提升,然而会导致学生注意力过于分散,最终反而会影响学生学习,导致有不良结果产生。

第二,教师不可过度放任。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其虽然对学生主体性比较重视,然而并不是说教师不参与教学中。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可过于放任学生,应当对其适当进行监督,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真正将精力投入课堂学习中,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在教学中若对学生过于放任,则可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够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这对学生学习及课堂教学反而十分不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这一方面加强注意。

六、结语

在现代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为能够使实际教学符合当前社会要求及实际需求,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较好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高职英语教师,应当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特点及优势加强认识,充分把握,在此基础上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合理设计,使其作用得以更好发挥,使其价值得以更好体现,促进英语教学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李艾伦.高职公共英语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探析[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5(1).

[2]董月.高职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英语教师,2015(6).

[3]张长颉.高职英语教学实施有效翻转课堂的方式[J].继续教育研究,2016(7).

教学设计模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翻转课堂 教学设计 诚信内容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翻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讲课,之后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方式不同,它是颠倒过来的模式,即教师先布置学习任务给学生,学生在上课前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遇到学习的疑难点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探究学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是师生和学生之间互动,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学习的主动者,教师则转变成知识的引导者[1]。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诚信”内容为例,设计翻转课堂教学过程。

一、诚信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例选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道德教育是思想教育中重要的教学内容,而本课例诚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中华民族历来所崇尚的传统美德,它更是职业道德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提出的一项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故其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此,将本教学目标设定认知目标、情感目标、素质目标,通过本次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诚信道德,培养诚信意识,实现诚信素质养成的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我把“诚信的重要性”作为教学重点来处理,把“大学生与诚信道德”作为难点来突破。

2.学情分析

学生在中、小学已接受德育教育,对诚信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诚信规范重视不够,经常出现诚信知行背离情况。

3.设计理念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共同深化,感悟践行”的模式,以社会热点现象导入,引用经典案例阐述重点内容,结合实践教学与情景教学突破难点,使学生对诚信问题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认识上有提高,行动中有体现,从而实现知行统一。

二、课前准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授对象为大一新生,一个自然班的人数大约为40人,以每个小组5人的标准进行分组,即分为8个小组,每个组设有一位小组长。

教师在课前需要准备包括教学课件、教案、微视频、诚信专题学习网站等教学资源素材。其中,微视频的制作是资源准备中的重要内容。考虑到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听课的时间大概为10分钟,时间过长可能导致学生不耐烦,思想开小差[2]。我们根据教学目标,录制准备3个微视频,每一个微视频分别介绍一个知识点,时间大概在8~10分钟。具体如下:

第一个微视频:诚信的内涵(讲解视频8分钟)

以展示系列图片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导入教学,由此引出社会诚信道德缺失问题。引用《说文解字》,对诚、信二字作简单解释,真实无妄、表里如一叫诚;不食言、不欺瞒,谓之信。我从历史的角度,列举中国古代的两个例子进行对比分析。秦国商鞅“立木为信”,最终变法成功,国强势壮;而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结果自取其辱,身死国亡。

第二个微视频:诚信的重要性(讲解视频10分钟)

为了说明诚信的重要性,从个人、企业、社会、国家四个维度采用一些典型案例来分析。如季布因其“一诺千金”使他在有难之时,免遭祸殃;百年老店同仁堂始终践行“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诚信理念,几百年经久不衰;信义兄弟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践履着“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允诺;法国政府在时隔97年后履行拿破仑曾许下的“玫瑰花诺言”。通过以上分析深化学生对诚信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产。

第三个微视频:大学生与诚信道德(讲解视频10分钟)

在此列举“留学生逃票之后求职被拒”、“大学毕业生贷款不还被银行告上法庭”等例子强化学生对“失信”行为危害性的认识。

在内容的讲解上,教师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幽默风趣,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若讲解微视频吸引力不够强,学生在课前就不愿意学习,将影响到翻转课堂的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讲解视频资源录制完成后,请学校现代教育技术部教师将相关资源上传至校内网中,教师将课前学习任务明确地告知学习者,要求学生自学完成,若有问题,把具体问题反馈至各小组组长,由小组长将问题汇总后反馈给教师。教师提前知晓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便做好课前的答疑准备工作。

三、课中实施

1.合作探究阶段(重点阶段)

合作探究阶段由教师安排任务或提出相关问题,由小组同学合作完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与小组成员讨论,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可向教师提出,学生可发表自己的观点。

对于诚信问题,当今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哪些缺失,如何才能引导大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这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为此,设置了三个教学环节,运用“问卷调查、网络教学、情景教学”的教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法展开教学。

第一个环节:课前提前布置学生开展“校园学生诚信问卷调查”活动,各小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并统计分析。在课堂上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

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抄袭作业、考试舞弊、贷款不还、简历造假”等种种失信行为与学生自身发展的利害关系做进一步分析。学生分析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质的人,不可能有什么理想信仰;一个抄袭舞弊、蒙骗过关的人,不会有什么真本领,也不会有什么好前途;一个学历造假、贷款不还的人,更难立足于社会。

第二个教学环节:为强化学生恪守诚信,教师以自己为例,登录个人诚信公共服务平台、个人征信系统,展示显示结果。学生以身边的亲人为例,输入相应系统,查看信用记录。通过此实践操作,让学生知晓自己的不诚信行为将被记录在案,并会直接影响个人就业、创业、贷款、买房等切身利益。

第三个教学环节: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诚信知行相背离的现象,创设了两个检验诚实度的情景。(10分钟)

场景一:购物结账时,营业员少找了你50元钱,你会怎么办?

场景二:购物结账时,营业员多找了你50元钱,你会怎么办?

在课堂上将主要围绕多找了50元钱,“退还,还是不退还”进行讨论分析,要求每位学生参与讨论。很多同学对营业员少找的50元知道要要回来,但是对多找的50元却做不到退回去。我们要求他人诚信,自己却不诚信;只愿意享受诚信带来的便利,却不愿意承担诚信责任。在此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社会需要你、我、他的诚信,只有每个人都做到诚信,才能构建诚信的环境和诚信的社会。

2.学生指导阶段

每一个小组在合作探究阶段遇到的问题,教师给予个性化指导,给不同学生答疑解惑,做到对不同学生不同问题因材施教。

3.总结提升阶段

由八个小组的学生代表对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也可谈教学体会或感悟,教师再对本次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对课程学习过程进行总结。

四、翻转课堂总结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实践过程中,“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理念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教师的课前准备要更充分,微课视频制作要更精细、更完美,以足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会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其他教学内容中得以应用,相信有更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模式范文第6篇

【关键词】支架;自主学习;艺术设计应用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设计产业发展迅猛,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人才提出新要求,需要更新知识能力强、学习能力高、有一定合作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因此高校自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由技能培养向能力培养转变,培养技能实操类课程中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技术思维和技术整合能力。但是设计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缺乏问题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离教学国际化、信息化、学科交叉化的背景下复合型创新人才标准还有距离。

艺术设计应用软件是设计方案可视化表达的重要工具之一,主要包括辅助设计软件和多媒体编辑软件两大类。软件种类多且实操性强,软件知识更新快且技术细节多,对软件操作扩展应用能力和知识迁移学习能力的要求较高。但设计软件实验教学普遍采用教师集体面授示范,学生上机同步练习的教学模式和案例、任务或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实验过程中,教师提供一对多或一对一的面授指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难以提升。因此,设计学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体表现为:1.自主学习能力弱,知识探索的能动性不足,认知提升较大程度依赖老师;2.软件技术和设计知识的融合能力弱,设计思维与设计表达无法同步呈现。

以维果茨基为理论基础的支架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引导学习并构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能使学生获得独立解决各类学习任务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全方位的主动发展。此次教改以支架教学模式为理论基础,按照支架模式流程,结合设计专业学生特点和艺术设计应用软件特性,以三维设计软件SketchUp为例,构建艺术设计应用软件的支架教学模型,旨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软件技术与设计知识的融合能力。

一、支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框架

(一)理论基础

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文件把支架教学模式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该框架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逐步理解所需要,具体指通过“支架”(教师或同伴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支架教学模式是建立在以下理论基础之上: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受Piaget的认知发展心理学(Cognitive Devel2opmental Psychology)和Vygotsky的社会互动理论(Social Inter2actionism)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新兴的教育心理学流派。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所得,而是学生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在社会文化互动中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因此,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中,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在人际间协作交流互动中实现对知识的建构,其中情境、交流、协作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情境、交流、协作是学习的条件和过程,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终极目标。

2.“最近发展区”理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于20世纪30年代初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是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发展的关系问题。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发展能起到主导和促进作用,儿童发展存在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实际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该水平表现为自己无法独立完成任务,却能通过模仿成人的帮助完成任务。这两种水平间的距离即为“最近发展区”,建立在“最近发展区”范围内的教学才是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

3.自主学习理论

自主W习理论是源于人本主义,随着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教学理论。对自主学习概念的理解大致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或学习方式,以国内学者余文森、程晓堂为代表;第二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监视、调控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以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齐默曼教授为代表;第三种观点认为自主学习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定义,以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博士为代表。传统自主学习理论的三个基本特征表现为学习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信息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理论在延续传统理论特征的基础上,增添了信息环境的新特点,与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相结合,在“自”性基础上体现了“共”性,表现出共学性、共创性和共和性。

(二)理论框架

支架教学模式源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该框架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逐步理解所需要的,具体指通过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实现自主学习的目的。

支架教学模式由五个流程构成:搭建支架、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图1)。支架搭建是关键,情境是学习背景,教师通过支架和情境给予学生帮助;小组协作是学习方式,学生在协作和独立探索中建立自己对意义的建构,并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并促进改进提升。

二、艺术设计应用软件支架教学模型构建与教学设计

(一)支架教学模型构建

我们按照支架教学模式实施流程,结合设计专业学生特点和艺术设计应用软件特性,构建艺术设计应用软件的支架教学模型的过程。我们将模型的整个过程分为支架搭建前期、支架搭建中期、支架搭建后期三个阶段,整个过程是教师逐渐把管理学习的任务转移给学生的过程(图2)。支架搭建的前期和中期部分,教师为主导,具体工作包括: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任务分解、软件支架搭建和项目情境创设;支架搭建后期部分,学生为主体,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协作中建构意义,教师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给予反馈,形成一个评价和探究循环的过程,提升自主创新和探究能力。

(二)基于支架教学模型的教学设计

本文以环境设计软件SketchUp为例,阐述支架教学模式在设计软件应用课程中的的应用。SketchUp是一款专注设计过程的三维实景效果模拟软件,由于其绘图过程简化易操作,自主学习难度低,自主学习资源丰富,因此选择它作为设计应用软件自主学习对象。

1.支架搭建前期

本次授课对象为环艺系大二学生,已完成制图与透视原理、环境设计基础、二维软件等设计基础核心课程的学习,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在新旧知识间搭设关联。根据SketchUp设计数字化表达流程,在二维平行投影工程图和三维中心投影效果图之间搭设关联,在设计知识和技术表现之间搭设关联。

教师在SketchUp操作流程的多个环节设置“最近发展区”,分区分阶段灵活推进,保证学生对知识获取的循序渐进和由易到难,符合“最近发展区”设置的灵活性和成长性。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最近发展区”会随之变化并迁移,具体内容见表1。

2.支架搭建中期

(1)软件支架搭建

支架搭建前期工作完成后,进入软件支架搭建和项目情境创设环节,在设计方案确定后进入数字化表达阶段,按照该阶段的三维实景模拟制作流程,为设计学专业学生学SketchUp搭建知识概念框架。根据“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师将支架细分为五个版块:建模支架、布光支架、材质支架、渲染支架和后期支架,每个支架版块由技术知识、关联知识和层级任务构成。

比如建模支架版块由建模技术知识、建模关联知识和建模层级任务构成。建模技术知识包括建模原理、建模流程、建模工具和建模资源;建模关联知识包括与平立面图样的关联、与风格形态元素知识的关联;建模层级任务包括验证性任务、应用性任务、创新性任务和设计性任务支架,见表2。

(2)项目情境创设

课堂上创设真实项目设计情境和问题情境,选取某复式住宅,以体现空间使用者的职业属性为设计主题进行空间设计与表达,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出符合空间使用者职业属性的住宅空间?”

项目情境内容具体包括:以小组为合作单元,从职业旅行者、宇航员、航海厨师、丛林探险家、摇滚乐手五种职业中选取一种职业人为使用对象,分析其职业特征和使用需求,提取典型设计元素,在空间的形态、界面、光照、色彩、家具陈设等方面突显空间的职业特征,整合软件技术表现设计创意成果。在特定情境下设定并完成层级任务,循序渐进实现学生的整体水平提升。

3.支架搭建后期

支架搭建和情境创设工作完成后,进入支架搭建后期阶段的学生独立探索和异质小组协作环节。独立探索是个人建构知识的过程,小组协作总结规律,增加知识建构的社会交互性。

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及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动力,并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之后再开展独立探索,学生利用教师搭建的支架,以设定的各项层级任务、问题为驱动力,进行软件工具的熟悉、综合运用以及创新设计。

其次,学生带着教师设定的问题和任务进行小组协作环节。教师先以测试成绩为依据,将学生进行异质组合,3人一组,按不同能力层级进行配比。之后,学生进入到各自小组中,以教师设定的问题为讨论依据,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顺利完成协作任务,并将协作成果进行课堂汇报,教师给予阶段性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效果、小组合作表现和最终成果呈现,学生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反思和总结,制定下一步自主学习计划。

三、教学验证

本次授课对象为大二学生,完成了主要设计基础课程的学习;班级人数为22人,每3-4人一组,共7个小组,保证教师能兼顾到各个小组的协作过程并给予个性化指导;学校具备基本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可以保证软件应用课程自主学习过程的实施和开展。

本次教学改革在15-16学年第二学期《设计软件应用》课程中实施,授课对象为14环境设计2班学生、20人,持续6周,共96学时。在授课过程中,第1-2周进行实际发展水平测试和主题空间设计方案细化,并给予每位同学以反馈建议和提升方案,第3-6周运用支架教学法进行SketchUp的自主学习。

授课结果表明,学生反馈良好,学习成果显著,能够熟练操作软件技术,并深入细化掌握O计知识;学生在完成课程作业之余,能积极参加设计竞赛,极好地验证了支架教学法的有效性,基本达到促进自主学习的目标。

小 结

综上所述,通过基于“最近发展区”分析的艺术设计应用软件学习支架,学生能独立高效地完成SketchUp的整个学习过程,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本课题下一个阶段的研究目标将集中在支架搭建后期阶段的独立探索和小组协作环节,研究如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性需求和小组协作中的管理和分工问题以及针对性的评价标准等方面。

参考文献:

[1]丁革建.软件教学的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1(3).

[2]王颖.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

[3]王文静.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J].心理学探新,2000(2).

[4]孔得伟.基于支架式教学的网络课程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5]李红美.基于支架式教学的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设计――以知识点“学习教育技术的意义”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09(11).

[6]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7]张洪洋.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基于网络视频资源的小组合作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8(11).

[8]黄纯国.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的“双层情境”观[J].现代教育技术,2008(8).

教学设计模式范文第7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 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性教学结构,明确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赋予了教师崭新的教学角色,而且增强了学生与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交互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又称为“颠倒教室”,主要指的是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翻转,由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观看视频等方式自行提炼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引导者地位,主要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巩固,通过对练习结果进行解析以及答疑解惑,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由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翻转了传统课堂教学、课后练习的教学模式,这种颠覆传统教学顺序的教学模式被称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当从教学设计环节、自主学习环节、课堂互动环节以及成果考核环节四部分出发,从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全过程着眼深入分析每个环节的教学策略,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兼顾学生的个性与独特性,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设计。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一)教学设计环节的开展

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之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大纲的实际要求以及学生的数学学科基础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开展步骤进行合理设置。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大多利用书本教材对知识进行讲解与传授,教师在教学设计难以实现与学生的良性沟通,难以确保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合理性。因此,为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加强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录制相应的指导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具体章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师在制作指导视频时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性,根据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并按照不同的层次录制不同的视频,从而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自主学习环节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点。

(二)自主学习环节的开展

初中数学的自主学习主要包括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两个部分,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初中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有效掌握数学知识点。在初中生自主学习环节,可以应用信息化的教学工具辅助自身的预习、复习活动。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初中数学的三角函数一课过程时,首先针对课程的重点与疑难点,设计相关网络在线视频,使学生在课前预习的过程中对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等知识点进行学习,并对四种函数图像以及函数关系进行总结。在制作视频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应遵循视频多样性、简练性原则,利用言简意赅的教学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学生而言,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应密切结合社交媒体,当自学过程遇到疑难知识点时,可以第一时间使用社交媒体与同学进行探讨与交流,并对老师进行及时反馈。利用社交媒体不仅对疑难知识点进行答疑,而且可以有效地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课堂互动环节的开展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对学生在自主学习环节反馈的疑难点进行讲解与归纳,也可以将疑难知识点设置为练习内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答疑解惑效率,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自主思考能力,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数学属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讨论以及消化的问题有很多,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将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活动延伸至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刺激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成果考核环节的开展

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时,应深入考虑学生数学水平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能力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的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对学生数学学习成果的考核应该立足于整个学习阶段,拓宽传统的课堂学习成果评价思路,可以由传统的师生评价转向学生自评,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学生间的虚拟互评。

三、结论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逐渐担任引导者的角色。然而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仍然着重讲解理论。因此,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孙丽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教学设计模式范文第8篇

[关键词]MOOC;教学设计;模式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时空单一、讲授过程不可重复、教学呈现形式局限等问题,同时目前的学生熟悉网络,学习与生活都习惯通过网络进行,喜欢网络带来的各种便利,也更乐于接受各种电子化的信息模式,加之部分学生具有学习基础薄弱、接受知识速度慢、学习专注时间不长的特点,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手段已经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难以通过传统课程拓展专业视野,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MOOC(慕课)应运而生。传统的课堂学习受限于时间和空间,但是MOOC则不必考虑这些,因其工具资源多元化、参与具有自主性、能反复学习、实时评价等特点,可以有效打破教学时空限制,扩大学习的范围,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新知,作为课程新类型正在走入高校,融入学习者的生活中。现阶段,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MOOC课程模式存在的优势。所以,高校应该充分利用MOOC课程模式的优势来进行相关课程的设计,这样就能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进而从根本上提高高职教育院校的教育水平,让广大的学生受益。

一、研究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上的开放课程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这也为MOOC课程模式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MOOC课程模式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很多的教育领域和行业,国内的一流大学目前已陆续加入MOOC阵营,并面向全球提供在线课程。同时MOOC课程模式也有效弥补了传统远程教育以及开放教育的不足,传统远程教育以及开放教育以教师的授课视频为主要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为单向模式,无法实现教与学的互动,目前的MOOC平台,个人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实现双向的互动。鉴于MOOC的优势,现阶段很多的高校都开始建设自己的MOOC课程,这其中除了需要解决网络平台等关键技术障碍,更重要的是对MOOC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与研究。

二、基于MOOC背景的课程设计原则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MOOC平台上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案例分析与研究,笔者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其课程设计原则。

(一)适度分解原则

MOOC环境中的课程视频通常以知识点为单位来控制视频时长,一般在十五分钟之内,一个视频讲解一个知识点或一个问题。如果知识点属于复合知识点,一个课程视频不足以将问题讲清楚,可以对知识点进行适度的分解,但是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短小而将课程随意划分,这样课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将受到影响不便于学习者的学习。因此,课程设计者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根据课程性质的特点、课程内容的特点、学习者的特点等方面来适度分解和组织课程。

(二)可交互性原则

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中学习网络课程时若没有交互性,就是学习资源的堆砌,得不到学习者的即时反馈以及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的动力。在线课程设计的交互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在学习课程内容时与课程平台、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以及授课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也是MOOC与传统网络课程的区别。

(三)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

MOOC课程平台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可以让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来自行决定学习的课程和进程,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的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MOOC课程平台设计者应该在设计过程中确保大部分的浏览器和终端都能使用。用户在使用MOOC课程平台听课的过程中还可以参加一些学习活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同时,用户还可以对自己所选择的课程进行评价和打分。

(四)多样化原则

MOOC环境下的在线课程的课程设计多样化原则包括版本多样化和内容多样化两个方面。版本多样化是指设计者要考虑在PC端、移动端以及在不同浏览器中的呈现形式;内容的多样化是指通过对课程视频、教学活动、学习评价得百分进行学习资源的设计,让课程资源的多元化,并且满足学习者依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由选择。

(五)社会性建构原则

在MOOC环境下,所有的网络课程都是面向所有的用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这些众多的课程中来选择课程。学习者除了通过视频进行课程学习,还需要通过提问、交流、讨论、解答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因此,在MOOC环境下的在线课程设计时需要考虑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解答疑惑,同时提供各类型的社交工具让学习者之间进行问题的交流和知识的共享,多样的互动交流活动可以让学习者接触到各类知识层面的学习成员,提升学习者的发展空间。

三、基于MOOC背景的课程教学设计模式分析

教学设计模式是一套完整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流程,设计者通过这套模式,可以快速开发课程内容。本文通过对传统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课程教学设计模式。在该课程教学设计模式中,包含很多的内容和环节。首先,要对用户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其次,还要根据学习资源来设计出相关的教学活动。最后,还要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通过对教学设计模式的各个阶段分析可以为MOOC课程设计与开发做准备。

(一)学习者分析

用户注册和使用MOOC平台的过程中十分简单。所以,从整体上看,MOOC平台是面向所有的网络用户,没有严格的进入条件的限制。据统计,目前Udacity的注册学习者覆盖了两百多个国家。MOOC平台的开放性,让学习者不论什么样的年龄、国籍、学习动机、职业背景的人均能畅通无阻的利用MOOC平台来选择自己喜欢的网络课程。用户可以任意的浏览相关的课程,发现有自己喜欢的课程选择进入听讲即可。所以,用户在课程的选择上是不会受到严格的限制。这种课程设计模式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的类型、学习者的需求和学习者的环境。由于课程用户的知识水平以及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所以课程设计者应该充分地考虑到用户知识水平的差异。同时,课程设计者应该在课程设计之前对潜在的目标用户进行需求分析,了解他们的真实的课程需求状况,这样就能确保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课程设计者还应该根据不同用户所处的学习环境来进行课程设计。

(二)教学目标分析

课程设计者在设计课程之前应该明确教学目标,这样才能确保课程设计达到用户的满意。此外,课程设计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要从整体上考虑平台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和尊重不同用户的需求差异。课程设计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着用户的需求来开展,这样制定的教学目标才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由于MOOC平台十分的开放和自由,不同的用户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学习和听讲。所以,课程设计者应该充分考虑到用户的差异性,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MOOC环境。只有提供了有针对性的环境,才能确保学习者可以认真的听讲,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随着课程讲解的深入推进,课程设计者应该根据用户的反应来对课程进行调整,但是课程设计者应清楚地告诉学习者学习完本门课程,所能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三)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是用户最关心的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所以,MOOC平台应该根据学习者的需求来向他们提供不同的学习内容,让更多的学习者在听完课程以后,可以获得不同的技能,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课程设计者在进行学习内容的编排上应该更加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分层次讲解,这样就能提高学习者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MOOC平台课程内容设计,一般要先明确学习主题,然后分单元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知识点是线上课程学习领域中相对独立完整的知识单元,如某一概念、具体事实等称为知识点,知识点是课程目标下“最小”知识单元。

(四)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资源在网络课程中独立于主体教学内容,在MOOC环境的课程的学习资源设计主要指的是课程的教学视频设计,它处于课程的教学设计的主体地位,传统网络课程的教学视频的特点是时间长、教学形式、教学策略单调,呈现方式单一,而且与传统课堂教学没有很大区别,这样的设计不利于学习者的学习。由于MOOC环境中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自主性,所以,这就需要课程设计者充分的调动学习资源,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让他们真正的从MOOC平台获得实实在在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设计者应通过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以及学习内容分析,确定合适的教学视频制作手段,同时以知识点为单位来进行课程教学视频内容的设计。目前国外的MOOC平台上课程视频制作手段为PPT讲义录屏、电子白板录像、传统纸张录屏类、数字故事类、演讲类等,制作工具为电脑、麦克风、摄像头、电子白板、PowerPoint软件、录屏软件等。设计者可以通过二个步骤来对课程教学视频进行设计:第一步,根据学习内容来设计教学方案。讲解者应该紧紧围绕着知识点来进行视频课程的设计,这样就能明确教学视频的直线和关键的知识点,同时使用合理和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对学习内容进行讲解。第二步,媒体设计,当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完成后,设计者选择相应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素材进行呈现。根据相关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集中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同时间段的人类大脑的集中程度不一样。所以,课程设计者在课程安排上应该尽量把重要的知识点放在学习者精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段来进行详细的讲解。

(五)教学活动设计

MOOC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分为个体学习活动、人际互动活动、社会化联通活动三个方面。学习者在MOOC平台上学习课程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为了提高学习者主动性、积极性,课程设计者在视频课程中应该设置一些学习者可以参与的互动学习的环节,这样就能让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体验到乐趣。同时,每当学习完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课程设计者可以向学习者提出一个或者多个相关的问题,引导学习者用刚学过的知识点来思考问题。同时设计者应该考虑学生彼此间多线的互动切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例如,课程应该建立自己专属的课程论坛,学习者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这些很难理解的知识点到论坛当中,这样就可以让教师充分的了解到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者的参与感,作为设计者也应该具备答疑与评价的能力。

(六)学习评价设计

课程设计者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进行科学的评价设计。由于学习者主要是进行自主学习,所以,课程设计者应该在教学视频中进行一些课堂测试以及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并对学习者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课程视频中可以包含课程测试题,并且能够在课堂上给予学习者及时的反馈。学习者课后作业可以采用生――生互评机制,到互评截止时间后,教师公布课后作业的答案,并且对其进行讨论。

(七)学习支持设计

在MOOC的环境中,为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应提供相应内嵌支持,主要面向学习资源、学习活动以及学习评价这三个方面,资源材料要素主要有课程视频、课件讲义、课程辅助资源、案例、课程论坛、课程分享、作品展示、在线课堂练习、在线练习解答、课后习题、课后习题解答等,媒体元素类型可以为视频、Pelf、文本、网页、相关程序、网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