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第1篇

2018英语写作素材汇总

关于勤奋的写作素材与时间有关的谚语素材英语常用谚语素材英语常用名言警句素材关于如何减压的写作素材关于乐观的英语句子素材中考英语作文万能句型两种结尾万能公式如何创造更多时间乔布斯英文名言摘抄常用成语名言警句天气类七大热点话题必备词汇中间过渡篇高考英语写作必背的句式以环保为话题的英语作文素材有关兴趣爱好的英语写作素材10部经典电影的爱情箴言否定句中的非否定现象关于逆境的英语名言警句送给英语学习者的十句经典名言母亲节英语祝福语描写爱情的英语美句世界无烟日英语口号关于友谊英语名言三八妇女节英语祝福语值得积累的英语名言英语写作必背的184个句式在英语作文中常用到的名人名言英语高考作文漂亮句子摘抄高考英语作文常用句子精选英语书信作文万能句型

更多信息资讯请点击:英语写作素材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考作文;古诗文运用;名句;历史素材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文化作文’理念的古诗文运用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6〕GHB0715)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4-0091-03

中华古诗文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其意蕴深远的名句、丰富多彩的素材、灵活新巧的构思,为我们提供了充足多样的写作资源。高考作文中若能活学活用,定能提高发展等级,在作文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如何在高考作文中活用古诗文呢?从近两年的高考优秀作文中我们不难总结出一些策略。

一、巧引诗文名句,展示文采

古诗文名句犹如语言世界中的一颗颗明珠,闪耀着迷人夺目的光芒。它们或精致,或典雅;或豪放,或婉约;或深沉凝重,或清新飘逸,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在作文中全方位巧用名句,可以使行文摇曳多姿,语言更显文采和意蕴。具体可从以下4个方面引入:

1. 引名句拟题,明眸传神

诗词歌赋往往有很强的哲理意蕴和启示作用,在高考作文中选择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名句做标题,可以为文章营造哲理氛围,标题如明眸善睐,吸引人的眼球。

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话长话短”的言论类材料作文。一考生选用刘禹锡《秋词》中的诗句“我言秋日胜春潮”做标题,来阐述“这个时代的表达需要个性与创新”这一主题,贴切恰当,这是直接引用。还可以把名句稍微“装扮”一下,化为己用,也是快速命题的高明之举。2016年全国卷 I “教育的奖惩”漫画类材料作文,一考生化用“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名句,以《勿以点点沉浮论英雄》做标题,论述“父母看待孩子的眼光不应局限于那小小的分数”的观点,别致而醒目。

另外,诗词名句还可以用作作文的小标题,给作文搭建起清奇别致的骨架。如2015年北京卷命题作文2《深入灵魂的热爱》,一考生写“我家后院里的那棵芍药,就已经成为我时时牵挂的挚友”,选用了“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三句诗依次作为小标题,从不同角度赞颂芍药“那点点滴滴的情怀”,为全文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2. 引名句开头,先美夺人

巧妙引用与作文相关的名句作为文章开头,使文章生动活泼,“凤头”展美,吸引读者。如2016年全国卷II“语文素养大家谈”材料作文,一考生以《咀嚼生活的墨雅书香》为题的作文开头:

陆游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列宁也说:“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 由此看来,躬身实践,何其重要。没有千里之遥的涉水跋山,何来处事之满腹经纶;没有细味生活的墨雅书香,又怎会有力透纸背的深思熟虑。

作者引用陆游和列宁的名句,准确扣合观点,言简意赅,引出全文论点“社会生活实践对语文素养的提高至关重要”,自然贴切。

3. 引名句阐理,意味隽永

高考新材料作文一般文体自选,但侧重理性思辨的考查,议论文为优先选择文体。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展开分析说理时,如果能选用名句作为材料,就能增加论据的分量和论证的说服力,使说理具有文化内涵,体现出作者的文化功底。如2016年江苏卷优秀作文《我言秋日胜春朝》片段:

古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是乐观与通达,也是个性与创新。自古太多的悲秋怀古,似乎一到秋天,日历一撕下,人的心境也会转凉,尽管那炎热与夏天并无二致。“前人之述备矣!”秋,承载了太多的悲伤情怀,有“天凉好个秋”,也有“物换星移几度秋”“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只有这一声啼鸣,唤起了后世对秋的审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那成排的雁、鹤不同于以往,成了欣欣向荣的象征,成了最美的秋词。这便是“唱反调”“叫板”之美。

这段文字在论述“‘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表达是一种个性与创新”这个分论点时引用了辛弃疾、王勃、范仲淹等人写秋的诗句,与刘禹锡的“秋词”对比,凸显作者的观点,语言凝练含蓄,展现出深厚的名句积淀。

4. 引名句作结,余韵悠远

在高考作文中如果能选择与主题有密切关系的名句做结语,往往能起到深化主旨的作用,使作文余韵无穷,令人回味。如2016年高考山东卷“我的行囊”材料作文,一考生以《背一只行囊,行万里路》为题论述“不管准备如何,行好万里路”的观点,结尾是这样写的: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行往远方的路上,背一只行囊,没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悲悯,还有李白“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放;没有孙正义敢做敢想的疯子的放荡,还有福本青之让熟悉的人来做事的坚决……富足与否,我们都要出发。

背一只行囊,不管准备如何,行好万里路,你准备好了吗?每一段路上,我们坚定前行。

文章结尾部分引用名人名句名事,总结观点,照应标题,文韵十足而悠长。

二、活用历史素材,丰厚底蕴

古诗文中蕴藏着丰富的人文历史素材。动人的历史故事、充沛的伦理情感、深厚的生活哲理,乃至于作者驮拥娜松遭际,都是写作的好素材。学生应该学会用当代人的眼光加以审视,用现代观念进行改造,或从独特的角度切入,在常人意想不到处挖掘出材料新的内涵,写出独特的情感认知,使材料焕发出时代情趣。“活用出新”的关键体现在“活”上,服从主题是根本,灵活化用是手段。历史素材“活用出新”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 直接引用,重概括

直接引用古人、古事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说服力和表现主题,重在精炼概括、剪取人物典型细节或主要事例。如2016年高考山东卷优秀作文《享文化之繁华》片段:

落日熔金,暮色四合,乘一叶扁舟,来到历史的彼岸:与苏轼探讨人生的渺茫与伟大,与陶潜共享戴月荷锄归的美好,与李煜分担愁如东流之水的伤感……用一指墨香,览尽文化之深邃与灵动。

作者开篇运用想象,以排比的形式与文化名人对话,既化用了古诗文名句,又提取人物关键事件和细节,扣合了名篇的主旨和诗人的重大人生经历,将读者带入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自然地导入话题,照应题目,语言很有张力。

2. 多种素材,重组合

如果选用古今中外多种人物素材,要注意材料之间的搭配与组合,产生“经典”与“时事”、“历史”与“现实”交相辉映的表达效果。如2016年全国卷I“教育的奖惩”漫画材料作文,一考生以《差别化的待遇》为题的作文片段:

是的,我们的社会需要差别化待遇!正如航天器的研发需精确到小数点后十多位,而恣意的草书国画只求神形具备即可;正如廉颇以身经百战的显赫战绩位列上将,蔺相如以如莲巧舌精巧说辞拜为上卿;正如“舌尖上的中国”中一位位能人以食物谱写精致,《我在故宫修文物》中一双双巧手以古物刻写精华……各行各业,各得其所,差别化待遇而实现整体的共赢!

这段论述两两对举各类人物事物,事例论证、类比论证交相辉映,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有了差别化待遇,才使每个人尽展其能,各得其所”的观点。

3. 化旧为新,重角度

对人人熟知的历史人物或事件,要根据写作的需要寻找新的角度,从新的方面开掘内涵,翻出新意,古为今用,用于表达的需要。同写项羽兵败乌江的事件,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就从不同视角写出了材料的新意。如2015年天津卷“范儿”材料作文,一考生从“‘范儿’多指好的‘风格’‘做派’”切入,以《范儿》为题写的作文片段:

“范儿”是民族复兴的标志。在那遥远的西汉,“中国范儿”是友好,开拓绵延在无尽的丝绸之路上;在强盛的大唐,“中国范儿”是包容,是开放,传颂在各国使者的回乡路上;在那峥嵘的岁月,“中国范儿”是抗争,是爱国,寄托在捐躯者的枯骨上;而现在,“中国范儿”是创新,是责任,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誓言。

作者站在时代的潮头提出“‘范儿’是民族复兴的标志”这一分论点,但论述并不局限于当今,而是将视野延展到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将汉唐史料和时代话题对接,体现出“中国范儿”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的丰富内涵。

4. 故事新编,重主题

将古诗文或古典名著中的人物,运用历史场景、联系现实社会进行合理改编来表现作文主题,就是故事新编,鲁迅的历史小说《故事新编》就属范例。故事新编要熟知历史故事并结合特定历史情境表现现实的主题,不可随意编造。如2015年北京卷命题作文1《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一考生选取“昭君出塞”的历史事件进行故事新编,梗概如下:

“我”是“今天早上入宫”与王昭君住在一起的宫女,和昭君一样家人被匈奴所杀,俩人成为同病相怜的好姐妹。得知皇帝要用画像选定一位宫女远嫁匈奴和亲的消息,“我”希望自己和昭君一起相伴留在宫里生活,就悄悄置办了两份礼物。“我”将自己那份亲手送给了画师毛延寿,也嘱咐昭君画像时给毛延寿送礼……“一觉醒来,我听到的却是噩耗般的消息――昭君居然被选中了。”送昭君离开长安西去,回到宫中,“我无意中发现,我给昭君置办的礼物,竟悄然地躺在一个角落里……”

这篇作文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作者在对历史题材的“新编”中,虚拟了“我”的形象,拉近了历史事件与读者的距离,且巧设悬念,突出了一位心怀大义、决然西去的“英雄”形象,主题鲜明、有时代感,感情真挚动人。

三、借鉴写作技法,创新表达

除巧引诗文名句、活用历史素材两大方面,古诗文尤其是古代散文的写法在作文中也可加以借鉴运用。如《劝学》“分论点并列式”的结构、《阿房宫赋》“借古讽今”的手法、《种树郭橐驼传》“寓言体传记”的写法,甚至语言表达,都是学生新巧构思、结构行文,进行创新作文的好范例。2010年江苏卷,一考生以“赋体+骈文”的形式写成的作文《绿色生活》,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古代文言素养,阅卷组长也赞其“简直绝了”,这是对个性表达和特立“奇才”的一种肯定。节录作者揭示环境恶化的一段文字共赏: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第3篇

使用问号,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在疑问句中使用(存在提问);一种在设问句中使用(设想提问);一种是在反问句中使用(没有提问)。

如果是一般的疑问句,在疑问句子后要点问号,这不用多作解说。

当连续提问时,每个问句的后面都应点问号。

例1。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往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向仙界?我不知道。

在高考中也有这样的试题。

例2。“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您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留下一面啊?”(2005湖北卷6题C句)

例2是个有错误的句子。它是连续提问,应该在每个疑问句后点问号,“先凿哪面墙呀”后面应该变成问号。“是都凿了哇还是留下一面啊?”这个句子属于选择问句,“哇”的后面不点问号,由于语句简短,语气紧凑,可不点逗号。

在疑问句中,如果是选择问句,前面问句的句尾应点逗号,在最后一个问句的句尾点问号。

例3。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去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

例4。我们是去公园,还是去大商场,还是新华书店?

推荐:2009高考语文最后冲刺 大幅提高成绩有诀窍

看高考中这类的一道试题。

例5。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2005山东卷5题A句)

例5属于选择提问,前三个问句的问号都应改为逗号才正确。

设问句的后面要点问号,是因为它属于疑问的范围。

例6。由谁来教育文艺工作者,给他们以营养呢?的回答只能是人民。

在疑问句中,倒装句的问号不应点在问句后面,而应点在问句后面的陈述句之后。

例7。你去哪,我的朋友?

例8。写完了没有,你那篇论文?

反问句虽然表达一个明确的意思,但它属于问句的范围,它的句尾应该点问号。

例9。春华秋实,没有那浩荡的春风,又哪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的收成呢?

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有些句子使用了表疑问的词语,但它不是疑问句,对无疑而问的句子,句尾不应该点问号,而应该点其他点号。

相关资讯推荐:

经典时事素材及运用:两岸“三通”改写历史

2009年高考作文模拟练习题及写作思路点拨

解答复习疑问:高考语文备考经典十大问题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第4篇

命题态势

一、命题特点:常态化、文化化、广义化

自2004年起,全国10多个省市的高考开始自主命题。到2008年,5年来全国累计出现了84道高考作文试题,这些试题与过去相比,大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直接涉及社会热点的题目有所减少。5年来只有有限的几道题,分别是:2005年上海卷“当今文化生活对你成长的影响”,2006年全国卷Ⅱ“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现象”,2007年全国卷Ⅱ“丛飞资助贫困生材料”,2008年全国卷Ⅰ“汶川特大地震”等。需要指出的是,对于2008年全国卷Ⅰ“汶川特大地震”这道紧扣时事热点的作文题,评论者褒贬不一――赞扬者肯定其“着眼于当前举国关注的抗震救灾”“着眼于与现实接轨”“让我们看到了高考作文背后的厚重与担当”,批评者则指出,高考之前与地震相关的文章早已“满天飞”,他们对本题还能不能有效测试考生真实的写作水平深表忧虑。笔者的看法是:此题的命制有它的特殊性,一方面,汶川地震对我们的生活、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确实太大了,引导考生加以关注未尝不可;另一方面,紧扣热点的命题以往很少出现,偶尔用之,也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是,广大考生不能由此认定高考作文就是考时事热点,复习时只针对当年的热点话题来积累素材,甚至直接准备相关范交到考场上套用――如果持这种观点,无疑是错误的,也是会误事的。

(二)明确预设主流思想的题目仍有一定数量。比如2006年重庆卷“走与停”,江苏卷“人与路”,湖南卷“谈意气”,2007年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辽宁卷“我能”及四川卷“一步与一生”,2008年辽宁卷“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报告”、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安徽卷“带着感动出发”、四川卷“坚强”等作文试题。

(三)中性化题目的比例有所加大。这类试题的特点是不作清晰的思想预置和审题限制,可供表达的观点广阔多元,自由灵活。比如2006年湖北卷“‘三’的联想”、安徽卷“读”,四川卷“问”,2007年福建卷“季节”,天津卷“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和重庆卷“酸甜苦辣说高考”,2008年上海卷“他们”福建卷“果汁・咖啡・矿泉水”。天津卷“人之常情”等作文试题。

(四)追求浓郁的文化色彩、审美品位的题目迅速增多。这类试题的特点是从中外典籍中选取命题素材,加以美学化的提升,从而有胁于激发考生写作的情绪和灵感。比如2006年全国卷Ⅰ“乌鸦学老鹰抓羊”,北京卷“北京的符号”,福建卷“‘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等三选一”,浙江卷“生有所息/生无所息”,2007年山东卷“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北京卷“读古诗写感想”,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2008年湖南卷“感悟唐诗名句”,山东卷“春来草自青”,浙江卷“触摸都市/感受乡村”等多道作文试题。

综上所述,高考作文命题淡化了说教色彩,越来越常态化,文化化和广义化。

二、命题走向:人文性、自然性、科学性

已付诸实施的《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方面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激发表达真情实感的热忱,培植科学理性精神”,“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将逐渐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更加侧重于人文性、自然性和科学性,引导考生关注人生体验,抒写内心感受(像“我想握住你的手”“人之常情”等都是范例。)

就命题本身而言,随着十几个自主命题省市的相互推动,命题形式将更加丰富多样――在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漫画作文之后,半命题作文、选题作文以及给出开头要求续写后文等考查形式,均有出现的可能。

备考建议

“稳中求变,变中求稳”向来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原则之一。展望2009年高考,笔者对作文有如下备考建议:

一、明确三个基本问题

(一)明确命题形式上的总趋势。目前,高考作文已进入“多元(各种命题形式)并存”的阶段。连续多年考查话题作文,使学生作文出现了一些流弊(比如结构现象难以避免、文体意识薄弱等),而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等本身就有自己的长处,完全可与话题作文交替出现。所以在2009年的作文备考中,各类题型的训练要兼顾,对它们的写作要领都应该了然于胸(比如就立意范围而言,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分别要求立意必须在标题、话题、材料的范围之内)。尤其要重视新材料作文,2008年高考,全国卷的两道作文试题采用的全部是新材料作文的设计思路。作为全国卷的考题,对其他自主命题的省市起着引领,导向和渗透作用,估计2009年采用这一形式命题的考区将进一步增多。

(二)明确好作文的标准。什么样的作文才算优秀之作?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给出的答案是:第一,不能跑题。第二,有独到,机智的构思,要人家读了你的文章,不禁感叹:“亏他想得出来!”第三,文章内容实在,但又很灵动活泼。第四,文字表达基本功好,要有有内涵的文采,而不是张扬的文采。所以在平常的作文备考中,我们要在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下足工夫。

(三)明确材料选择的注意点。考场作文由于主题和篇幅的限制,可供选择的材料也是有所限制的。首先,选择材料一定要切合主题,与主题游离的材料一定不会得高分。其次,所选择的材料一定不能太长,要精练,能把观点说清楚就可以了,一则材料一般应不超过300字。再次,所选择的材料一定要新鲜。所谓新鲜,是指新近发生的热点事(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刘翔退赛”事件等),有趣事(比如“山寨文化现象”等),或者早已发生过,但别人不知道或没有运用过的材料等。比如:

姚明――背着天生致命的缺陷上路

一直以来,姚明被人们称为“上帝的礼物”,仿佛他一降生到这个世界上就理应成为今天的姚明。而事实上,是他的坚韧与汗水让他拥有了今天的成功,让他成为了篮球场上的核心人物。

姚明8岁那年患了急性肾炎,病治好后却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左耳几近失聪。第二年,父亲带他到区体校学打篮球,虽然他兴趣很浓,但他听力差,反应迟钝,体力也跟不上,只要绕着球场跑上两圈,整个人就累得气喘吁吁,连球都拿不稳了。见此情形,教练特意给他检查了身体,这次检查又有了恐怖的发现:姚明两肩狭窄、胯骨宽大,导致步伐不够灵活。而且,他的跟腱短,属于跳不起来又跑不起来的“刀削脚”;他的臂展长度比身高要短6公分,使他在与同等身高的队员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下风。这些缺

陷,几乎每一项都足以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的致命弱点。父亲没有将检查结果告诉儿子,只是问姚明到底喜不喜欢打篮球。姚明的回答是肯定的。在父亲的支持下,姚明背着一个个天生致命的缺陷上路了。他从增强体能入手,开始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训练,他频频出入于各种比赛场合,不断从别人的嘲笑中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也是从那天起,他的休息时间从来没有连续超过20天,甚至做梦都在思考如何打球。凭着过人的毅力,他的篮球越打越好,知名度越来越高。22岁那年,他成功地登陆全球最有影响力的NBA赛场,并在之后的两年连续入选NBA“全明星”阵容。

李小龙――带着先天的缺陷上路

“我绝不会说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这就是不断挑战极限的李小龙的名言。李小龙小时候的体质比一般人还弱,还有身体缺陷――长短腿(两腿长度相差一寸)、高度近视(近视达1000度)、个子矮小,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先天条件下,李小龙不仅练就了一身惊世骇俗的武功,还自创了截拳道,从一个平凡的人最终成为一代武林宗师。

以上两则材料就是隐藏在姚明和李小龙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很有新意。对于姚明和李小龙,如果我们选择众所周知的材料来写作,那么,这些材料很可能落入窠臼,作文也不容易得到高分。

总之,大家应把埋头读书与放眼生活结合起来,养成勤于观察,体验,积累的良好习惯,丰富生活经验,储存有用,新鲜的素材,才能在行文过程中游刃有余。

二、切实做到四个“强化”

(一)强化审题意识。高考作文“基础等级”的第一要求是“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就是符合题目的“规定性”。所谓“规定性”,无非是要求你必须写什么,必须怎么写。这主要有以下四个维度:

(1)立意――命题作文要抓住题眼新材料作文要多方挖掘材料中蕴藏的意义;话题作文要直击话题的内核,“定点”自己最深的感悟。

(2)重心――对文题中的题眼,要义或内核,必须充分展开(一般不少于整篇文章的三分之二,否则可能被阅卷者视为游离中心或旁逸斜出)。

(3)文体――“自选文体”可选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写篇XX文”则只能写成指定的文体,“除XX外,文体不限”就不能选取被禁用的文体。

(4)题目――命题作文不能另拟题目,否则就会被硬性扣去2分;半命题作文则要在补题上狠下工夫;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需要自拟题目,要切合文章的主旨,内容,展示作者的才思。

(二)强化思维训练。写作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在作文备考的过程中,文字功夫固然要讲究,但形成文字前的思维训练更为重要。要学会换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积极突破思维定式,学会将直觉思维,反向思维发散思维、聚敛思想、联想想象思维等灵活地运用于作文中,做到思路活跃,文思泉涌(特别是要加强对联想、想象力的开掘)。例如以“脚印”为题作文。在审清题意(一般应着眼于虚指义进行构思;所谓“脚印”,其实就是人生的轨迹。也就是说本题涉及一个如何走好人生道路的主题)的基础上,具体的立意是多样化的:

(1)大地是稿纸,脚印是诗行。人人都在用自己的脚印写着自己的人生史诗。

(2)所有的路都会有尽头,没有尽头的是开拓者的脚步。

(3)智者坦然地走自己的路,留下脚印任人评说,愚者频频回顾,听众人对自己脚印的评说,终于不知道该如何迈步了。

(4)脚印的美,不在于它们能否拼成精美的图案,而在于它们把人生渡向了什么样的彼岸。

(5)脚印可以涂改,可以修饰美化,甚至可以彻底抹掉。但脚印连成的人生履历却无法改变。

(6)所有的路都是由脚印衍化而成的,而脚印一旦固化成路,又极有可能误导后来者的脚步。

(7)受人敬仰的脚印。多从荆棘丛中踏出。

(8)名贵的鞋子,留下的脚印未必名贵。

(9)走错了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走错了却不承认,还要把自己的脚印诠释为人生经典。

(10)道路越泥泞,留下的脚印越清晰。负载越重,留下的脚印越深刻。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第5篇

      

        无

        (1)新经典作文素材 无

        博览天下

        (4)数据·视点·人物 无

        素材集锦

        (6)宁愿遗憾 月冉

        (6)拒绝的理由 兰心

        (6)批评的力量 刘卫杰

        (7)走下巨人的肩膀 李木

        (7)1%就是100% 小喻

        (8)永不放弃 张世普

        (8)“不为”里的坚韧 邓为

        (9)永远的陷阱 佚名

        (9)比别人多一手 崔鹤同

        (10)别老拎着死老鼠 翟洪专

        (10)不动翅膀飞过大西洋 刘锴

        (11)心静如竹 步云

        (11)寻找圣人 王少毅

        (12)速度是这样降下来的 王磊

        (12)天空和手掌 黄小平

        (13)猴子的自律哲学 佚名

        (13)闲置有时是破坏 李愚

        (14)飞向没有夜晚的地方 黄兴旺

        (15)示弱求存 老北

        (15)是谁限制了天鹅的飞翔 黄小平

        (16)方便的心 远山

        (16)巴尔扎克的作业 蒋光宇

        (17)奥蒂“奶奶”依然有梦 王彦

        (17)人生的蛋糕 冯国川i

        (18)经洗涤方能现光泽 王海莹

        (18)拿奖学金读哈佛的流 宗文

        (19)人生没有满分 庄佩金

        (19)犯错,让人生更美妙 吕麦

        (20)人生不是木桶 亦明

        (20)我的麦子熟了 佚钇

        (21)当总统来到餐厅 李良旭

        (21)facebook效应 无

        (22)恨和尊重是两回事 感动

        (22)两瓶酒的腐败是天大的腐败 感动

        (23)你是思考的智者还是盲从的奴隶 司马飞

        (23)阳光之下,没有流言 李凌

        (24)与黑猩猩共度50年 李珊珊

        (24)奥巴马仿林肯组建“对手团队” 无

        (25)路标 李雪峰

        (25)一点小善意 李愚

        (26)抛掉躯壳,为心灵而活 马晓伟

        (26)最美的颜色叫“羞色” 佚名

        (27)守住梦想 马陈勇

 &

nbsp;      (27)崇高的坚持 佚名

        (28)攀登内心的珠穆朗玛峰 蒋光宇

        (28)认识自己的人最强大 章月娥

        (29)林则徐:做有利于人民的人 佚名

        (29)箕子怖箸 朱启新

        (30)小元方妙语 佚名

        (30)诸葛亮“喂鸡求学” 何春喜

        (31)东坡也抄书 曹韧

        (31)方是性格,圆是智慧 清风慕竹

        (32)王旦不计嫌隙荐寇准 王峰

        (32)扁鹊三兄弟 佚名

        (33)唐杰忠的“三让” 白露

        (33)罗雪娟的背影 佚名

        (34)和田一夫的光明日记 清风慕竹

        (34)阎崇年不喝水 王海莹

        (35)麦克阿瑟的满分 陈法强

        (35)鲁迅的细节 佚名

        热点素材

        (36)超女王贝之殇 韩浩月 许杰 江小鱼

        (38)“学生不让座”折射出什么 张铁水

        (39)少年扶起摔倒老人反成被告 佚名

        (39)人已昏迷还要到场? 钱夙伟

        (40)爱莲堂被拆异地重建,“出淤泥而不染”成教科书记忆 龚柏威

        (40)西安百家黑企拉细钢筋盖楼 佚名

        (41)哭泣的“脸” 李良旭

        (41)有“用量”不等于有水量 无

        (42)去马尔代夫要赶早 九月菊

        (42)长江源最大冰川近40年退缩4000米 周润健 刘元旭

        (43)四大名著翻拍,网友拍砖 徐海洋

        (43)钱不等于爱 沈颢

        (44)事无大小,都要拿出水平来 张瑜琨

        (44)“没撞死就好办” 佚名

        专题素材

        (45)话题“善与恶”素材演绎 无

        (46)议论文经典论据之尊重 佚名

        (48)笔墨是情我负丹青 刘郁晖

        素材点滴

        (50)我国古代方位的代称 李莉

        专题素材

        (51)听听他们的声音 张琪

        素材点滴

        (52)“三甲”不是前三名 刘曰建

        素材运用范例与技巧

        (53)在荆棘中寻找生命的支点——罗曼·罗兰《名人传》素材运用导航 罗小军

        (54)回归文本素材——高中语文课本素材梳理(二) 无

        素材点滴

        (55)

万卷”该有多少书 佚名

        (56)巧用诗词写华章 王记金

        素材运用范例与技巧

        (59)博收约取,鲜活思维——作文素材运用技法举隅 刘郁晖

        素材点滴

        (61)名人素材经典评析 无

        素材运用范例与技巧

        (62)考场作文怎样用好事例论据 宋宏雄

        (64)作文素材加工技巧 伏颖兰

        素材点滴

        (66)“缺笔”趣谈 苑举磊

        (67)名人书趣 雪焰

        (68)坚持的明天叫成功 刘涛

        (69)思想,是不过时的美丽 李冬

        (70)活用本刊素材,展示真我风采——《作文素材》稿件征集令 无

        无

        (i0010)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i0002)芭蕉听雨 张梅

        (i0011)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i0020)白菜汤 屠格涅夫 巴金(翻译)

        (i0020)比雀斑更美丽 马克·吐温【美】

        (i0003)弱者,你的名字是—— 张晓风

        (i0012)瓶装的感动 杜春蕾

        (i0021)潜水钟与蝴蝶(节选) 让·多米尼克·鲍比[法]

        (i0030)桑德尔的《正义》课 小宝

        (i0004)寒鸟 刘鸿伏

        (i0013)飘舞一次美丽一次 何敏宏

        (i0031)看自己和看世界 周力丁

        (i0005)雨前 何其芳

        (i0014)抱的忏悔 钟志红

        (i0014)先生们,请进入波兰 杨明

        (i0032)水墨周庄 王剑冰

        (i0006)故乡的胡同 史铁生

        (i0015)孝心无价 毕淑敏

        (i0024)蒲公英的假条 马德

        (i0007)夜晚 韩少功

        (i0025)苔花 佚名

        (i0034)窗前的树 张抗抗

        (i0008)最贵的捐赠 苏黎

        (i0017)被“牛顿的苹果”砸中以后 陈鲁民

        (i0026)一支恸哭的金色钢笔 一路开花

        (i0035)附耳细说 毕淑敏

        (i0009)爱到无力 丁立梅

        (i0018)为了看看太阳,我来到世上 摩罗

        (i0027)锦年如烟 张洁

        (i0019)将你衔走 张丽钧

        (i0028)小学语文教材里的道德拔高和人性缺失 张敬伟

      &

  (i0037)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特点及答题方略(二) 王周平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第6篇

下面结合2011年高考作文中出现的一些典型素材,分析一下如何科学备考作文,如何准确深刻地运用素材,打造亮点,获得高分。

提炼生活素材,彰显真情实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全国各地的命题专家在命制作文试题时从来就没离开过生活。阅卷中我们发现,很多考生的作文是这样写的:开头是无关痛痒的观点,中间是对自己不甚熟悉的三四个古人的事迹介绍,结尾是对大家的号召。当然有些考生列举的不是古人,而是死记硬背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考生在心理上都没有产生认同感,除了他们列举的那几句材料外,没有自己的任何见解。这样的文章都是脱离生活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唯有热切地关注生活,体现变化着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作文。

“文贵情真。”生活中总有许多事情在触动我们的心灵,我们要善于挖掘那些动人的事件、那些真实的细节。在写作中,我们要适当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使素材更具深度,更能表现主旨,这也是2011年高考优秀作文给我们的启示。

佳作示例:

还记得那次你与妈妈吵架。妈妈说你没本事,说你固执地守着泥瓦匠这个职业,不知道上进。妈妈那次很是伤心和失望。唉,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为了我上学的高额费用。妈妈说邻居家的张大爷做生意,把家里的房子翻盖成了两层小楼;妈妈说某县的王大哥也是农民工,可人家靠一副好嗓子参加选秀,结果成了明星,现在火着呢;妈妈说你就不会上进些,想个法子,多赚点钱,再不行当个包工头也可以;妈妈说你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还能干多久农民工……那天,你的脸涨得红红的,却一言不发。那天,我只听见妈妈的唠叨,却听不到你的一句辩白。只是在妈妈唠叨完后,你抛出一句惊人的话:“俺只是个农民工,老婆你也不用担心俺会出轨,多好啊!”你的话一出,我和妈妈都笑了。

我知道,爸爸,你怕别人知道你是农民工,是因为你怕我蒙羞;我知道,爸爸,你想早点到工地,是因为你想多赚点钱,为我上大学做准备;我知道,这几天,虽然你不能像别的家长那样,守候在考场外,但是你有你的坚守,你有你的岗位,那片高楼,那个高档的小区,都有你的身影……爸爸,我需要你,这个世界需要你,需要你的爱,需要你的坚守,需要你的付出。

――2011年山东卷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

分析点拨:这篇文章取材于生活,考生正因为对生活的留心,才写下如此动人的文章。示例善于运用心理描写,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阐述自己对父亲、对农民工的看法,感情源自内心,可谓形象生动。

特别提醒:来自生活的事例,不一定要轰轰烈烈,但一定要能触动你的灵魂。选取生活素材时,一定要注重细节,注重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肖像描写等,考生可在平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成就高分作文。

聚焦时事显新颖,关注民生亮思想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考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眼光不能只盯着一个地方,要学会关注经济、政治、科技与民生素材,关注时事和焦点素材。

在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中,全国卷、新课标卷、北京卷采用的都是非常贴近时事的材料。垫资买彩票中奖的素材,出现在春晚小品《美好时代》中,也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中国崛起,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在世界舞台上正发挥着一个大国的作用,是东西方都在谈论的大事;国球的骄人成绩以及所遭到的各种质疑,不仅仅是国人的话题,更是世界的话题。由此可见,高三的考生,不能置身“世外”。假如对这些时事一无所知,又怎能应对全国卷、新课标卷、北京卷的作文题,考出好成绩呢?

佳作示例: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个世界很物质,当面临“地沟油”“瘦肉精”,相关部门或企业是否敢于担当?当故宫面临“错字的锦旗”,面临“森严壁垒的失窃”,到底是谁的责任?当问题降临到你的头上,你是否能挺身而出?

担当,这世界需要你!七尺男儿,既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魄,又要有“一人做事一人当”的勇气。担当是态度也是行动。这世界需要你――担当。

――2011年山东卷高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

分析点拨:这篇作文开头可谓引人入胜,直击现实,令人警醒,文章极具现实意义,开篇关注民生,“地沟油”“瘦肉精”“故宫门”等事件的精心导入,引人深思,由此引出“这世界需要你――担当”的主题,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

特别提醒:关注现实,聚焦民生的素材固然好,但使用时不能陷入一味发牢骚的误区,要把握感情基调积极向上的原则。

采得百花酿成蜜,选点精到显主旨

要想写好作文,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其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就是选好角度,在此基础上精妙选材,便能使作文与众不同。相反,角度选不好,素材不独特,便只能人云亦云。2011年各地出现的高分作文便是很好的例证。

佳作示例:

我们继续向上攀登,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终于找到一个歇脚的地方。旁边是一潭澄清的绿水,像翡翠般晶莹剔透。前段日子可能下过很长时间的雨,水面涨得很高,真怕它会溢出来。在水边的大石头上休憩片刻,然后洗洗脸,一股彻骨的清凉再次涌上心头。潭不大,一望尽收眼底。潭水倒映着清脆的竹子,深绿浅绿,浓淡相宜!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有泉水弹奏,鸟声和鸣,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可能是身陷于喧嚣都市太久的缘故,自己曾一度浑浑噩噩地走在求知的旅途,麻木得早已失了快乐的理由。可哪里想到,这世上还有这般令人愉悦的地方。原来,大自然才是快乐的原点,回到大自然就找回了快乐。虽然它只是像一块越化越小的冰,但它还在原处痴痴地等着我、等着我……

――2011年广东卷高分作文《回到原点》

分析点拨:在众多考生都选择一些平庸的例子表达平庸的思想时,这篇作文可谓选点独特。选择回归自然的素材,围绕一次行踪,抒发一段感情,揭示深刻主旨,只有大自然才是快乐的原点。

特别提醒:选点精细是建立在平时广泛阅读,精心积累的基础之上的,我们要不断扩充积累量、更新时新素材,这样的话,在考试时才会得心应手。

点面结合求丰富,发展等级亮素材

不少考生因自己的作文不能上升到发展等级而苦恼,其实,在发展等级中作文有“丰富”的要求,所谓的“丰富”就是指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对于考生来说,只要善于积累,勤于总结,劳于写作,还是能够做到的。2011年的许多高分作文就是很好的启示。

佳作示例: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高适在《别董大》中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宽慰朋友的同时,又对前途充满了憧憬和期待。读高适,我们择友会更加理智和谨慎。鲍照在《拟行路难》中说:“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首先由于当时门阀制度森严,导致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愤慨是否能激发我们思考当今社会的考试制度呢?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春江月夜图,表现了一种迥异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辽阔,更宁静的境界。“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读张若虚,我学会了洒脱、飘逸,我懂得了宇宙之浩翰,人生之精彩。

我们处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铜臭和书香相互博奕,我们要的是书香,在追求物质文化的过程中酿成美酒,旧书是文明的载体,精神的财富。

――2011年湖北卷高分作文《旧书》

分析点拨:文章在主体部分运用了高适、鲍照、张若虚三个诗人的诗句,构成排比,在此基础上,提炼观点,推出文章需要表达的主旨,语言凝炼而富有文采。

特别提醒: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使素材得以运用,使文章更加丰富,要注意把握基本的原则,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要围绕中心论点精心取舍,选择那些新颖、典型、最有价值的素材。

总结2011年高考作文,我们受益匪浅。展望2012年,笔者认为考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备考。

第一,关注时事练文体。

备考应以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为主,特别关注时评类作文,特别关注与生活、与品质相关的素材,这些很有可能成为命题的热点。文体上,依据考试大纲,2011年主要考查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其中,考生要特别注意记叙文以及创新文体的写作。2011年高考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很多考生把记叙文写成流水账,把议论文写成四不像,这与积累的素材多少优劣不无关系。错误的导向要杜绝,要改变过去一贯的只重视训练议论文的做法,新课改将更加关注考生各种文体的写作,要“不拘一格得高分”。

第二,“拒绝平庸”备素材。

考生在平时要多关注社会生活,思考社会生活,关注祖国的命运,要不忘积累生活素材,不忘关注时事热点;要重点研究几个历史人物,读读他们的传记,并深入了解,以作为写作的经典素材。笔者建议大家多积累如下素材:

1、体现人文精神、人文情怀的素材。无论是以人为本,还是尊重人的各种权利,捍卫人的尊严,在近几年中都是涉及的比较多的热点。考生要积累的相关话题素材包括:敬畏、感恩、捍卫、尊重、悲悯、尊严、对话、自由等。

2、有关节能环保的素材。当前,土地沙漠化、大气污染、水资源匮乏、海洋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考生如果能够积累诸如“地球一小时活动”“伦敦全民单车日”之类的素材,就可在作文中彰显亮点。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第7篇

什么是考场作文的文化底蕴呢?主要是指作文的内容蕴涵着某种历史文化传统,渲染着某种文化氛围,突出着某种文化特征,体现着某种文化风情。具有文化底蕴的文章,往往把话题放到一个广阔深厚的文化背景上去审视、对比、碰撞。它们或以文化的眼光打量事物;或以文化的心态叙述、议论自然、社会之哲理;或以文化的智慧表现真善美;或以文化的理性鞭挞假恶丑;或以历史文化名人的言论、事迹显示作者的文化积淀。这类文章文势足,可读性强。

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题目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充分展示个性、才华、文化底蕴的平台。许多题目或明或暗不约而同地指向对文化底蕴的考查,如“人生,诗意还是失意”“春夜细雨”“怀想天空”“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等。从阅卷实际看,高扬起“文化底蕴”大旗的考场作文,基本上都能赢得阅卷教师的青睐。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文章具有文化底蕴呢?

一、 引入诗文名句

经典的诗文名句如一粒粒光彩照人的明珠,或精致典雅,或豪放雄浑,或深沉凝重,或清新飘逸,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写作时,从诗文的海洋中采撷一些经典名句,能使文章流光溢彩,充满诗意,余味无穷。

请看2006年浙江省高考高分作文《生息之辨》中的两段话:

日出江花,春来江水;若无片刻之憩,白乐天何可作此词焉?春风十里,荠麦青青;若无须臾之息,姜白石何以工此曲哉?天姥连天,蜀道危难,若无俄尔之寝,李太白何能作此千古绝唱;潦水寒潭,烟光暮山,若无瞬日之息,王勃何以作此万人传唱之赋也!

呜呼!于古然,于今然,劳逸结合,生而有息,息而为作,作之而息,此其两者,相成相依,不可断绝。

作者引用了白居易、姜夔、李白、王勃四人的诗句,对“生有所息”进行了诠释,由此得出“两者相成相依”的观点。语言精练,化用贴切,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积累与文化素养。

二、 点击古今名人

古今名人为人类提供了生命范本,他们的人生经历,他们的生命歌唱,他们的生活思考,历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典论据。把他们写入文章,能增添人文色彩,增加文化底蕴。

2005年湖北省高考高分作文《心是莲花开》写到:

走过历史,在壮士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歌声中,无望英雄的勇气与决心令我敬佩;一代霸主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令我感动;诗之“鬼才”曹植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我不禁为兄弟情殇而哭泣……

那“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至纯至美的一抹倩影,让少年的心“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圣杜甫的“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让我瞥见一份双宿双栖的自由与亲密;还有欧阳夫子甜蜜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千年之后,仍纯纯地回响在天地之间。――情之重也,如我枕边的一滴泪,你心中的一湖水。

作者直抒胸臆,点击了荆轲、曹操、曹植、杜甫、欧阳修等历史名人,来阐发“入世与出世”的主题。历史名人与经典诗句交相辉映,作者真情与名人思想融于一炉,使文章内容厚重,文化底蕴陡增。

三、 链接文化名著

文化名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古往今来人们智慧的结晶,适度、合理地链接它们,能增强文化底蕴,产生独特的审美效果。

请看2006年内蒙古高考高分作文《重拾昔日的辉煌》中的几段话:

当年,黄帝为人治病,留下了《黄帝内经》。可曾记得,它为后世“悬壶济世”开创先河。人类文明从那里开始,告别了蒙昧,走出了蛮荒。

当年,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划出了《甘石星经》,为地球的寻根之旅宣誓授旗。抱着一飞冲天的愿望,现代中国航天人踏着万户的足迹,驾着神舟,在太空翱翔。

《左传》《史记》像龙一样雄踞在文学最高峰……

唐诗宋词灿若星河,诗人学者百家争鸣……

四大名著、《四库全书》诠释了一个鼎盛的封建时代,人类文明在那里极尽辉煌。不管是横眉怒目的脸,还是金戈铁马的卷,都让历史活灵活现,大放光芒。

作者紧扣“重拾昔日的辉煌”这个主题,列举《黄帝内经》《甘石星经》、四大名著等五千年历史传承的一系列著作,印证了书本承载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道理,启迪读者回归文化典籍。文章高屋建瓴,大气磅礴。

四、 融会民俗风情

民俗风情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是最能体现民族特色的、最原始的文化,也是一种品类丰富、内涵深广、载体独特的文化。在考场作文中融会民俗风情,能有效地表现文化传统,使文章富有民俗气息,从而增加文化底蕴。

2007年浙江省高考高分作文《忆江南》用优美的文笔勾勒了一幅江南服饰风情画,意境悠远,清新自然。作者通过富有地域色彩的民俗服饰风情画的展示来阐释江南文化的消逝与传承,构思巧妙,韵味无穷:

江南的服饰走的是秀美与浑然天成的路。不知是多少年前,妇女们便身着立领掐腰的深蓝或淡紫的独特服饰,头围着独特的头巾,行走在日升与日落之间。江南女人早晨必戴头巾,与此地温润潮湿的气候有关,这也正是江南人的细腻之处。江南服饰,较之于古巴蜀之地人们的旷达衣着,少了飘洒却多了灵巧;较之于苗族姑娘身上五彩缤纷的银饰,少了纷繁却多了素雅;较之于藏人古朴宽大的衣袍,少了粗犷而多了文质彬彬。

五、 借助文言形式

文言文是浓缩了的中国文化精华,具有字句精练、言简意赅等特点。在高考作文中,如能采用文言文的形式来表述,能增添无穷的文化魅力。

2007年浙江省高考高分作文《临川赋》写到:

人歌人哭,鸟来鸟去,而念浮生若梦,古冠今丘。东风悠悠,春江去去,旧时风华,今日芜苔。右军感于死生,而兰亭已为陈迹;子安感于兰亭,而《别序》已成绝唱。古人之感于天地为逆旅,光阴为过客,良有以也。呜呼,此所谓行于消逝也!

今兹临川,即景触思,感怀于时,聊作此赋。或曰:“是逝者,不可及也!”或曰:“来者,不可量也!”吾今方刚,当奋其伟力,英姿雄发,铸业于斯世,无愧为人杰,亦使毋有老大之悲也。

文章引据论述,气势开阔;古今对比,入情合理;文言句式骈散交错,炼字铸句,浑然天成,得高分理所当然。

除上述五种方法外,同学们还可以采用故事新编、借古讽今、化用典故、回顾历史等方法使文章具有文化底蕴。

然而,有一点值得同学们注意。自从2001年全国卷高考高分作文《赤兔之死》获得满分后,具有文化底蕴的文章开始流行,成为大家竟相追逐的一种时尚文风,因而出现了模式化的倾向。从有关媒体披露的信息看,阅卷专家对这类文章的八股模式十分反感。因此,同学们写作时务必注意下面三点:

(1)准确把握史实。对史实的了解应全面、客观,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张冠李戴。如果对历史事实的了解全面、准确、深入,作文就会有高度和深度;反之则使人失笑,影响得分。比如,一位同学在运用“纸上谈兵”的典故时,将赵母说成赵父,闹出了历史笑话,降档减分是必定无疑了。

(2)重视化用贴切。写具有文化底蕴的文章要求同学们有文化“积淀”。这个“积淀”,是指将积累的素材内化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在写作时自然地涌出,贴切地使用。一定要切记,是自然融合,是自身思想、情感的一部分,而不是为“用”而“用”,生搬硬套。有的同学片面地以为多引用些古诗词,多卖弄些学问,就有文化底蕴了,实在是大错特错。说到底,作文是智性、情性和理性相结合的产物,是作者内在修为的外化。

高考作文经典素材范文第8篇

1.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学习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的那样,"不要把指导阅读和指导作文看成两回事","把课文讲好,使学生学习每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语言是怎样运用的,这就是很好的作文指导"。由此可见,加强阅读学习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次,实施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也具有一定的现实紧迫性。尤其是在当前应试教育思想严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许多学生在家长和教师的错误引导下,只强调如何写出优秀的作文而忽视了阅读习惯的养成,从而导致阅读现状与写作期望不合拍的现象。一方面是阅读时间的虚有化,另一方面则是阅读兴趣呈现出低俗化的趋势。殊不知,这种缺乏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的行为将严重阻碍学生视野的开拓和思维创新,对于今后的进一步深造也将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此外,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的普遍实施,新的教学体系也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内化知识,也要让学生在自主写作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思维。这就导致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显得极为必要。

2.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分析

2.1 文本阅读教学程式化。文本阅读教学的程式化,严重扼杀了语文阅读文本的生机,使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从心底里排斥文本阅读活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和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关。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普遍采用"先让学生阅读一遍文本,然后开讲文本"的模式,对课文进行生吞活剥式分析。

2.2 教师引领学生解读文本"泛语文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逐渐出现了泛语文和伪文本的现象。即所有的教学方式都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上,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和学生对问题的思考都表现出极端"程式化"的倾向。即便这样课堂很好地结合了阅读与写作两个环节,但是由于前半段的阅读过于"浅尝辄止",这就很容易导致后半段的写作也过于"肤浅"了。

2.3 作文课堂教学随意、功利化。在高中语文写作课堂上,部分教师对写作的认识仍停留在"争取高考作文得高分"的层面上,而忽视了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思维拓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比如,以高考高分作文的标准来评判学生的写作能力,将议论文写作变成"八股文"式的写作训练等。

3.课标下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