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给学弟学妹的一封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首先,他们是珍惜时间的人,几乎每一分每一秒都准备好用在学习上,比如他说到课间十分钟都不应被费,应该收集起来用于学习,积少成多,一年下来会多出很多天的时间用于学习了。又如,他说春节假期同样可以用于学习。
平时,我们总是说时间不够用,但是,今天我的观点改变了,如果每个人的一生可以有三十年的学习时间,那么我们的学习时间是一样的,当我们没有学习好,或者学无所成的时候不要抱怨时间不够用。找一些客观理由来敷衍或来安慰自己的失败是愚蠢而荒唐的。
当我们拿着手机刷来刷去的时候,人家在学习;当我们被电视精彩节目陶醉的时候,人家在学习;当我们在谈情说爱追求精神愉悦的时候,人家在学习。他们成为佼佼者,而我们只能成为芸芸众生,这些就是不折不扣的理由。
其次,让人感到震撼的还有一点,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么你将可能是成功者。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生的追求,但真正成功的人微乎其微,什么原因呢?他说到了一点就是努力去做,而不是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搪塞自己、阻止自己去做看似不可能的事。只有去做,才有可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不去做永远不可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样的观点难能可贵,许多人,包括我自己就是不敢做不去赏试去做看似不可能其实有可能的事,最终将有可能的为彻底的不可能。看到他们夜以继日勤学苦练,最终完成了老师交给的一个个任务,我们这些碌碌大众真是打脸啊。
妈妈请放开紧紧的手
当记者一提到与新生必读相关的主题、新生面临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时,彭凌却从另一方面马上说:“请父母,尤其是妈妈们放手。”近一个小时的采访中,彭凌至少十次提到“请父母放手”。结合13年的辅导员生涯经历,彭凌认为同学们从高中来到大学,“转型转得好,同学们能顺利地成为合格毕业生。转得不好,有少部分同学,包括清华学子,又回到原点,不是重新高考,就是留级。”
在这个转型中,父母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同学们出现的问题很大比例与父母有关,尤其是妈妈们。”13年中,彭凌遇到太多这样的事情。
曾有一位同学,由于考上清华大学,他的家庭在当地成了模范家庭典范,这位同学的头上顶着一个巨大的光环。来到清华,他希望在各个方面出类拔萃,把这个光环变得越来越大。但是,清华每年约3350名新生都是这样的“牛人”,大家都顶着光环。大学第一个学期考完试,他的课程出现了补考。这位同学害怕告诉父母,但彭凌认为还是应该真诚地让父母知道,“他的父母就受不了了。”有一天,这位同学来找彭凌,诉说他接到了妈妈的短信,内容大致如下:“我昨天又做恶梦了,又梦见你补考了。”彭凌听着同学的诉说非常气愤,等同学离开她的办公室,她就打电话给这位妈妈:“如果你想孩子非正常离开清华,那你每天都做一个恶梦并告诉孩子;如果你希望孩子能正常学习,那么请多鼓励孩子。”
与新生,尤其是与“儿子们”交流时,彭凌发现同学们非常反感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们的身上。但是,不少父母把理想全部寄托于孩子,不断提出自己的要求。
曾有一位同学的高考分数上了清华的线,但是,他并不想报清华大学,只想在当地一所985高校读书。为了逼他上清华大学,父亲给他下跪。无奈之下,这位同学来到了清华。得知他考上清华,他所在的城市三个月内都在传颂他的事迹,家乡人向这个贫困家庭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到了清华,他还是不愿意读。其实,他有强烈的自卑心,宁当鸡头不做凤尾。”彭凌记不清开导他多少次了,但是,他仍然不想呆在清华。大一下学期的五一节,同学给父亲电话:准备退学再次高考。这次,父亲回答:“你要是从清华退学,我就跳楼。”
在彭凌的经历中,这不仅仅是个案,因为来到清华,不但孩子的头上顶着光环,家长也顶着光环。为了保护这顶光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大,“同学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后来,彭凌把这位同学和他的父亲一起带到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经过咨询发现,“他的文科也很好,我就和文科院校老师沟通,将这位学生转系到清华的文科院系,在那里的老师同学们关心和自己的努力后,该生已顺利毕业而且在工作岗位很努力也得到认可。”彭凌强调,这个个案其实还是与家长有关,要尊重孩子最初的意愿,“不少学生特别可怜,家长没有达到的目标都寄托到孩子身上了。”
面对来自家长的压力,绝大多数同学处于无助状态。“我只能跟同学们说:好好学习,减轻压力。”彭凌再三强调,孩子上大学后父母们需要跟孩子联系、沟通,但是不要过多干涉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不能要求孩子围着父母的意愿转。彭凌说,父母把意志强加于孩子、加大他们压力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大一新生中,连研究生新生中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一位外校保研生给彭凌留下了深刻印象。学生还没来清华,彭凌收到了他妈妈的来信,在信中,妈妈讲儿子的身体特别不好,希望彭凌给他单独安排一间宿舍,“哪怕在我的办公室搭张床都行。”彭凌第一次与研究生见面时,眼前的他特别瘦,他的妈妈送他过来带了几大箱中药,“当时,我就觉得这位研究生身上发生了不少故事。”原来,这位研究生一岁时父母离异,他的妈妈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他,为他熬药成了妈妈的精神支柱,“没病都要给孩子熬药。”当彭凌与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请教时,心理咨询老师认为是妈妈离不开儿子,并且妈妈的心理问题在研究生身上有了反射,比如胃痛。经过清华心理中心老师的心理疏导,这位研究生比较好地把握了和母亲的关系和关心,停止了药物,而且顺利毕业。
同学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当然,妈妈们放手的同时,同学们也要把握好自己,对自己负责。
每年9月开学,彭凌都要求新生们给她写一封信,在给18岁以上的新生回信时,彭凌一律称对方“先生”。有的大学生说:“彭老师,我是‘学生’不是‘先生’。”彭凌强调:“你18岁了,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你就是成年人,你就是‘先生’。”彭凌认为,有的同学进了大学仍把自己看成小孩子,这不利于转型,“进入大学,就是大学生、成年人,要学会自我管理,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入学前,大学生也要对大学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为转型做准备。进入清华前,有些同学从高中老师那儿接受了一个信息——进了大学就好玩了。“老师常对他们说:高中是奋斗、奋斗,再奋斗。”进了清华,有些大学生发现大学的学习“不好玩”,认为老师们都在说谎、瞎说。其实,来到清华等大学,除了正常学习文化课,业余生活真的好玩,只是不是放纵地玩,“清华150多个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学习时间与高中相比相对也宽松,更多的时间是自己看书,丰富知识面。清华也有班主任,但不可能像高中班主任那样盯着大家。”这时,大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是,有些大学生大一时放纵自己,到了高年级就后悔了,有的甚至因为学业问题被取消学籍,回到原点。
关键词:学风建设;大学生;学涯规划;学风监控
推动学风建设是高校改革与发展永恒的主题,是高校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学风是大学生对待学习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1],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具体反映在其学习、活动、人际交往等过程中。良好的学风一旦形成,就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巨大力量,激励学生“想学”、“勤学”、“善学”、“乐学”的热情。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学风建设对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校自身发展和提高、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高校学生学风问题
当前,高校学风总体是好的。大部分学生能够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但当前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换导致入学门槛降低,以及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给高校带来的影响和冲击,高校学风建设形势严峻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2]:迟到、旷课严重,课堂上玩手机、睡觉;宿舍里上网、玩游戏、追剧;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等等。总结来说,高校学风建设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困境:
1.学习目标缺失,危机意识缺乏
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目标明确,就是考取大学,而进入大学后则认为奋斗目标已经实现,不能及时树立新目标,或者说家长及中学教师给予了“大学很轻松,玩着就能过”的错误理念。理想的缺位、认识的片面直接导致学生学习目标缺失,且认为毕业尚远,寒窗苦读十二载,现在要充分享受大学的美好时光,享受人生,从而缺乏竞争意识与危机意识。
2.专业兴趣不足、学习热情不高
学生不能适应“基础知识学习”到“专业学习”的过渡,且中学阶段的学生对专业知之甚少,很多学生的专业是家长或老师代其选择,或者因为成绩的限制,调剂为非志愿专业。因专业兴趣缺乏,逐渐对专业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演变为排斥和逃避的心理,出现过度上网、游戏、追剧等行为,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不高。
3.学习方法改变滞后、学习纪律不严
大学教育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上课只是起到引领、提示的作用,且课时短、容量大,学生不能适应从高中灌输式的被动学习到大学探索式的主动求知的转变,呈现出“跟不上进度”、“一拖再拖”的现象。大学里注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习惯养成,学生在脱离了高中阶段学校和家长的严格管束之后,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不足,出现了自由散漫、纪律松散的现象。
二、造成高校学生学风问题的原因
1.缺乏理想信念,学习动机模糊
荀子言“志不强智不达”。部分大学生没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为谁学”,没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做支撑,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责任意识,缺乏学习原动力。
2.诸多客观因素阻碍学风建设顺利开展
首先,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读书不如有个好父亲”等歪风邪气,甚至有家长或者中学老师“大学学习很轻松”的错误理念灌输,以及大学高年级学长对“60分万岁”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对学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扩招形势下学生人数增多,而相应的教学资源有限,增加了学风建设的难度;再者,传统授课方式存在弊端,部分教师理论素养、教学水平一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教师受学生教学评价的制约,为得高分出现“媚学生”、“不敢管学生”的现象[3],严重影响学风建设;最后,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手机、电脑成为大学生的必备品,而这些电子产品功能的扩展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也极大干扰了大学生的学习。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途径
学风的形成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要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实现良性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促其“想学”;需要老师的引导、平台的推动,使其“善学”;需要管理与监控等教育手段的运用,保其“勤学”;需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乐学”。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
对大学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根本所在。志当存高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来激励学生,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感召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学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滋养学生,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并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原动力,有效抵制社会不良理念的侵蚀,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形成正确对待学习、学术,提高自身学术修养的一种态度和方法[4]。尽快适应中学到大学的改变,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成就辉煌人生。
2.整合学校学习资源,创造安定学习环境
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高校学习资源紧张、学习场所紧缺,尤其是临近期终考试时。另外供考研同学学习用的教室太少,甚至出现“一座难求”、“花钱买座”、“早6点出门排队占座”的情况,且自习场所不时有人打手机、聊天,打扰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建议高校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学习生活环境的硬件建设,多设置自习场所,为学生创造安定、安全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良好学风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硬件保障。
3.重视教师主导地位,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科学、严谨的教风可以带动学风、促进学风的发展,对学生产生“从游式”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5]。教师发挥引领作用,需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学术水平,做到有德、有才、有爱、有严。有高尚的师德,学生才乐于追随;有精湛的业务能力、高超的教学才能,学生才能受到点拨与启迪;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才愿意亲近;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严格的治学要求,学生才会敬畏,不敢懈怠,从而实现春风化雨的教化。同时,作为教师应坚持原则,坚持底线,勇于负责,针对课堂出勤率低、学习氛围差和上课违纪等纪律问题要敢于亮剑,从而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引领学风建设。
4.立足学涯规划,发挥辅导员督导作用
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应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根本,立足于学生的学涯发展,以思想教育为切入点,针对大学各阶段的特点,以学风建设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并督促落实。大一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激发学习动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辅之以必要的管理(如大一强制规定上好晚自习等措施),做好过渡引导,不可放手太快、太急;大二要求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确定主攻方向,培养综合能力,可以英语四级为抓手,培养学生树立目标、热爱学习、主动学习的理念;大三加强专业学习,提升职业技能,鼓励创新教育,并以考研为着力点,培养学生自己做出人生抉择的能力,砺炼其坚定的学习意志,统筹安排学业的能力,并通过其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感染周围学生,带动学风建设;大四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就业择业教育,引导角色转换,助力自我突破,并以自身经历引领带动学弟学妹。从而有效发挥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形成良好学风、良性循环。
5.搭建学风建设平台,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个平台共同推进,促进学风建设深入开展,助力学生历练成长。如:举办学术报告和讲座,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传递学科最新前沿信息,拓宽专业视野,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注重朋辈辅导,树立优秀的学习典范,将某一方面领先的学生引到台前,将其经验推广到同学当中,营造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开展专业技能培养和训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深化第一课堂学习效果,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创建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三下乡、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会,从而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建立就业实践基地,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拓展第二课堂教育,邀请专业教师进行启发式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相互探讨、动脑筋想办法来改进方法、节约成本、提高性能等,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6.严明学风纪律要求,建立学风监控体系
要保障学风建设,严明学习纪律要求并建立健全的学风监控体系势在必行。要让学生熟知学生管理、学风建设、违纪处分、学业警示等相关规章制度,从而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尤其加强考风考纪教育,将考试违纪导致的后果让学生理解吃透,以考风监督学风,引导学生不能有侥幸心理,功夫要下在平时。当学生所学达不到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时,严格执行学习警示、退学警示制度。建议大学推行淘汰制度,不做“温水煮青蛙”,严进严出,保证培养质量。当学习不及格情况达到一定程度时,坚决劝退,从而使学生形成危机意识,促使学生努力学习不掉队。学风建设有效推进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自管”与“他管”完美结合,保障学风建设持续进行。要加强任课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加强监考老师对考试过程的监控,加强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如上课考勤、是否存在沉溺网络、沉迷游戏等行为),特别通过学生自律会组织对学习行为常规化的检查,强化学习纪律,并将其制度化,实现“罚有所依”,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7.重点帮扶问题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
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特点,确定重点帮扶对象,提高此类学生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全面推动学风建设。关注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通过理想信念教育,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督促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组织高年级或同年级学习优秀的学生予以“一对一”、“结对子”辅导,帮其树立信心,勇于挑战;关注心理出现不适的学生,通过心理疏导,释放其压力,并以健康轻松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关心他们生活,激励他们成长,通过资助政策解决他们的实际生活困难,使他们无后顾之忧;对于专业学习特别困难或无法建立专业兴趣的同学,建议通过休学、留级、退学或调整专业来调整认知。
8.结合家庭教育,发挥家长作用
家长的亲切关怀是大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虽然大学生普遍远离家乡,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距离已不成为限制,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让家长随时了解孩子在大学的表现,强化家庭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学校要与家长建立联系沟通制度,可采取建立家长微信群、QQ群等快捷方便的方式实现信息沟通,还可以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新生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能够建立大学教育认知,并给予孩子有针对性的指导。对于思想不稳定、学习兴趣不高、沉迷游戏、出现学习困难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将学生在校情况进行反馈,并征求家长意见,找出合理的教育方案,从而做到点面结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共同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作为家长也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关心孩子成长,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并教会学生感恩,从而珍惜来之不易大学就读的机会。“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高校的校风和学风,犹如阳光与空气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长[6]。大学生学风建设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大环境的推动,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需要高校、教师、学生、家长高度重视,协调配合,共同努力,从而为学生学习成长“营造好气候”,“创造好生态”,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促进校园良好学风的形成,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作者:李娜 范勇 郝军 单位:济南大学
参考文献
[1]焉丽平.独立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学风建设策略分析.教育现代化.[J].2016,(4):170-171.
[2]赖军辉.大学生学风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6,(8):112-113.
[3]邹团.论“师道尊严”与当代高校学风建设.高等农业教育[J].2013,6(6):71-74.
[4]孟波,白云.地方普通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与对策.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2016,(5):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