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案例分析报告模板

案例分析报告模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案例分析报告模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案例分析报告模板范文第1篇

作为哈佛商学院的特色教学,案例教学经过百年的完善和创新,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往往取材于商业管理的真实事件,主要围绕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讨论,但是这些问题并没有既定的解决方法。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作为案例教学的设计者和引导者,其主要任务并不是向学生“灌输”商务知识,而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讨论,分析商务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最后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总结案例分析。因此,依托商务活动英文案例实施教学的案例教学应更加注重在语言知识技能培养中融入商务和文化知识,既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又调动学生学习商务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在商务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商务与英语语言意识培养的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商务英语案例教学的多模态设计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在教学中作为口语的语言模态和作为书面语的语言模态以及其他模态如手势、身势、图像等,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在信息传递语境中它们同时存在、同时运作。多模态运用于英语教学,则是在多媒体、多模态条件下呈现学习内容,营造出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乃至运用英语的真实语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以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从而实现内容记忆的持久性,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学生的多模态交际能力和多元识读能力。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处于基础阶段学习的学生,对基础英语教学进行辅助的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是以调动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训练和商务知识输入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由基础阶段向高年级专业学习的顺利过渡为目的。特殊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决定了具体的教学设计的多模态性,即超越口语和书面语的语言模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手势、身势等多种模态形式融入基于具体商务事件的案例教学中,充分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营造轻松、动态、形象的商务英语学习环境。多模态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主要是由案例准备、案例讲解、案例操作和案例总结四个阶段组成,借助图像、声音、手势、身势、空间等模态来配合口语和文字模态。

1、案例准备阶段

美国电影《世界是平的》是一部蕴含丰富商务文化的喜剧电影。在电影中,主人公陶德所服务的公司以线上销售为主要营销模式,为了减轻电话客服人员薪资的人力支出,要将美国本土的客服人员业务整个外包到印度去,故事则讲述了为了培训印度客服人员而来到印度的陶德如何克服宗教、文化、生活习惯以及语言差异,训练客服人员在6分钟以下解决每一位客户的问题,提升他们的服务水准。整部影片中,陶德两次面临个人职业选择:影片开头时,他必须选择是否服从公司安排,远赴印度培训客服人员;影片结尾时,公司又将电话客服业务外包至中国上海,要求他继续辗转上海培训中国客服人员时,他是否会接受这样的安排。教师根据这两个两难之境设计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帮助陶德解决问题,同时教师还对其英文影评进行改编,使之成为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这样以文本和电影形式呈现的案例更能够提高案例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讲解阶段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系统播放剪辑过的视频后,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各组学生对《世界是平的》这一案例的理解,并让学生通过讨论提出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陶德是否接受公司的安排赴印度或中国工作。随后教师须对文本案例进行适当讲解,帮助学生解决一部分较难的语言现象等。对于案例中涉及的商务背景知识———业务外包(Outsourcing),教师可制作PPT向学生讲解,亦可让学生分组查找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以PPT形式展示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在本阶段的学习中,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的口头回答、视频播放、教师展示PPT或学生展示PPT、学生的口头讨论等等模态的相互配合,使课堂避免了教师单方面的灌输,更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判断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案例操作阶段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是课上辩论,形成本组的主要观点,每组依次向全班展示本组案例问题的解决方案。课堂展示可包括:案例介绍、案例问题的尝试性解决方案以及每个尝试性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本组最终选择的方案及理由阐述。案例汇报的形式也可多样化,可直接进行口头汇报或可进行角色扮演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学生在合作活动中相互碰撞、相互激发,这也就更加凸显手势、身势和空间等模态对口语模态的配合。

4、案例总结阶段

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并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互动。教师可提供案例分析报告模板,对格式规范、语言以及字数等都提出统一要求,并对报告进行批改,认真反馈修改意见。对于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对案例的预习、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对案例所涉商务知识以及语言知识的灵活使用等,教师都要给学生书面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和提高,以鼓励他们进一步努力。

三、多模态商务英语案例教学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如何看待多模态商务英语案例教学,笔者于2014年在所教授的商务英语专业一年级基础英语课中穿插了3个商务英语案例教学,随后对参加课程的3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问题主要聚焦商务英语案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100%的同学认为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比纯粹的语言知识教学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有情境的商务管理案例学习能够使他们对商务英语专业知识学习有一定的了解和准备。84%的学生认为通过展开多模态商务英语案例教学,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87%的同学认为他们的说和写等输出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90%的同学认为案例学习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和同学合作并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由此可见,商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在致力于提高学生英语技能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学生的需求,探索能够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实现英语语言能力训练和商务知识输入的有机结合。在基础英语教学阶段适量地穿插多模态商务英语案例教学则是实现此目的的一个有效尝试。

四、商务英语案例教学多模态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鉴于学生仍处于基础学习阶段,英语以及商务英语知识水平有限,案例教学的多模态设计还需要注意下列事项。首先,在案例准备阶段,案例的选择是决定商务英语课堂效果的关键。经典的商务案例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缺乏相应商务背景知识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应该尽量选取作者以英语为母语的真实的商务文件或英美报纸杂志原文,如《纽约时报》(NewYorkTimes)、《经济学家》(TheEconomist)、《商业周刊》(BusinessWeek)等,也可以选用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除了纯文本的案例,为了增加案例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基于一些涉及商务主题的电影或是视频来设计案例,如上文的案例示范。同时,案例选择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商务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学生自身的商务知识积累非常有限,因此所选案例涉及的商务知识最好是比较浅显的,如以商务工作场合为背景的英语知识,简单的企业管理知识等。案例的语言难度也是选择的标准之一,过多的生词或过长的篇幅会给学生学习案例带来一定的压力,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可对案例的文本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对一些较难的表达或词语进行替换,或对案例的篇幅进行剪裁。但是,挑选案例、重新编辑案例对教师个人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他们不仅要有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商务理论基础也必须非常过硬。最后,虽然教学设计考虑到了多模态性,但是各个模态如何有机结合,尤其是教师的讲授如何能实现量的有效控制,如何借助其他模态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案例,保证课堂讨论等活动的顺利进行,是视具体的教学实践而定的,这也是对教师课堂组织能力、教学能力的考验。

五、结语

案例分析报告模板范文第2篇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的、与财务会计并列的、一门独立的经济管理的应用学科,其职能在于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 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伴随管理理论的产生而形成,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管理会计课程,是当前高校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现代会计教育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一、问题的提出

1.美国会计教育的启示

管理会计起源于美国,美国对会计教育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会计教育的研究理论与实践,在世界各国会计教学中起着引领作用。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指出:“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名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名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对会计教学来说,最为关键的目标并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能力。可见,一个好的会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会计之原因及其处理之方法,培养学生组织问题、确认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并推论其可能答案的能力。那么,会计教育就需要进行适时研究,会计教学必须跟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培养学生满足会计职业发展的需求,以实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我国企业应用的思考

管理会计是20世纪七十年代末引进的,三十年来没有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在企业的实际作用很不明显,没有真正解决企业改善管理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企业缺乏应用管理会计的意愿和要求。这种现象引起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者的极大困惑,探究其教育教学源头,可能管理会计教材和教学两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我国的管理会计教材绝大多数仅限于对国外著作的翻译,基本上停留于纯理论的探讨,很多专门技术和方法本文由收集整理可操作性差,在中国没有用武之地,不具有应用的针对性。另外,管理会计教学侧重讲授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普遍缺少对我国管理会计经典案例的分析。改变管理会计在我国难以推广和应用的现状,必须对管理会计教育教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促进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二、我国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当前我国的高校中,一般都有会计专业的管理会计课程,但其教学缺乏对管理会计实务的指导,偏重专业理论教学,很少考虑实践教学或者基本没有考虑实践教学,导致管理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脱节,致使管理会计在企业实际应用难以推广。

1.课时安排偏少

大多数高校,安排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在第五个学期,教学课时在52至64之间。但是,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多,就是去掉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课程交叉的内容,其课时也只能满足课堂理论教学与相应习题、案例的讲解,没法开展市场调查、实践调研等社会学习活动。导致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只重专业理论讲授,忽视实践应用指导。

2.授课模式和课型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只有理论课型,没有实践课型,还没有哪个高校开展像财务会计模拟操作的实践课型。教学模式大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课堂上教师单向式教授专业知识,学生被动地听,对教师所讲解的理论知识与公式只是机械地记,只会拿着书本做题,却不知如何在社会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和课型,对学生的实践应用缺乏有效的安排和指导,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导致学校课程教学与实践应用严重脱离,课程教学有效性低。

个别高职院校有意识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开出管理会计实务课程,其实际也只是管理会计题目的练习,其教学课型虽属实践,其教学内容仍然是管理会计专业理论,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实践应用指导。

3.教材沿用西方理论

当前,绝大多数高校的管理会计教材,其内容一般为:管理会计概述、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测、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责任会计等,其专门技术和方法均为西方管理会计理论模型,在没有较好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是缺乏可操作性的。虽然近年出版了不少管理会计精品课程教材,但其内容仍旧是西方管理会计教材知识体系,与国内管理会计实务脱节,既不适合我国会计职业的市场需求,也没有管理会计业务实务内容,导致课程教学有效性差。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出现管理会计实践操作教材。在会计教育改革中,会计教材不再被当作教学的主要依据,而是仅仅作为若干种教学材料的一种。但是,教材毕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专业理论模板,会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目的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管理会计课程的有效性教学对策

在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的诸要素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办法是比较容易控制的变量,也是目前会计教学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提高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办法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在教学设计上突出管理会计实务,以满足企业实际应用的需求。

1.整合课程内容,体现管理会计职能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三门课程教材,在内容上的交叉、重复率非常高,影响课程教学效率效果。为此,必须解构学科体系,打破相关课程之间的界限,适当处理《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管理会计属于应用性学科,教学内容应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精简过多的理论,重点突出理论知识对培养学生实践应用的指导。《成本会计》以成本核算、成本计算、成本报表为主,有关成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考核的内容,纳入《管理会计》。预算管理、投资管理是《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交叉重复较多的知识点,管理会计课程应从全面预算角度出发,围绕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调控、考评展开教学,将财务预算的编制纳入财务管理课程;财务管理课程以证券投资为主,管理会计课程以项目投资为主,使之与全面预算中的资本预算内容实现有效衔接。二者内容均以时间价值为基础,可通过教学计划,根据授课时间先后调整各自教学。

2.引入社会真实案例,明确会计职业角色

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过程更注重实践应用的指导,必须引入会社真实案例作为教学素材。例如,亏损产品决策、半成品深加工决策,产品定价决策等的教学,引入当地公司实例,或上网搜索上市公司相关素材,将企业的管理场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会计职业角色有更明确的理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融入日常生活素材,增强专业实用性

从我国实情看,大学生毕业之后,一开始主要从事一些最基本的工作,不可能接触到过于复杂和高层次的管理,领导也不会把重要的决策交给他们去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小见大,从学生日常生活、个体户入手,将社会生活素材融入教学案例,具有实现意义。比如,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决策、相关成本分析等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旧的学习用品如何处置更划算,买书还是租书划算,手机办何种业务划算等,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问题是可以通过管理会计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优势特长等进行市场调查、社会调研等活动,并引导学生撰写分析报告或小论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与实践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4.提供多样性的答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实际工作中,管理会计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与分析决策问题,其问题及解决方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管理会计教学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情况时所具备的思路和方法。我国当前的管理会计教材中,几乎每一个问题和每一道作业题都有一个不需证明的正确答案,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教材提供的练习题或案例不应只有唯一答案,而是多样化的参考思路,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案例没有唯一正确答案,实际上也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指导学生的只可能是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较好的方案,重视分析思考的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教学效果。

5.转变课堂主体,增加实践课型

首先,转变课堂主体。传统的授课,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向学生单向式教授教材内容,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等应用得很少,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时代的信息环境条件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向当前个性化的教学对象施展教学,教学课堂应该是“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教师教学的重心在于设计学生学习的任务,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其次,增加实践课型。管理会计是应用性的学科,实践课型要高于理论课型。安排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进行案例分析;添置设备、器材和实验室,设置管理会计实践模拟操作课型;设计预测、规划、决策等业务任务,指导学生结合各自兴趣爱好、优势特点等开展市场调查、社会调研等活动。通过多样性的实践课型,让学生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又能达到锻炼职业技能的目的,提高管理会计实践应用能力。

6.增加课时安排,侧重实践教学

管理会计课型,除传统的理论课型、实践课型外,还应该有模拟操作、社会活动等课型,教学课时应该多安排一些。除常规的课堂理论教学课时外,还需增加模拟操作、市场调查、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课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进行实践应用体验,以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达到管理会计课程有效教学的目的。

7.改进考核办法,突出应用能力

案例分析报告模板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安全事故;原因分析;预防;对策

1.安全事故的主要类型

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建筑群的施工都是由许多不同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所组成。而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同的施工方案、不同的施工方法、不同的施工工艺、不同的施工技术和不同的施工机械来完成。此外,一个建筑物的各个施工过程和一个建筑群中各个建筑物的施工过程可以有相同的施工顺序,也可以有不同的施工顺序。再者,一个建筑物或一个建筑群的施工地点都是固定的,而施工人员都是流动的,施工环境都是变动的;加之建筑施工露天作业多,高处作业多,交叉作业多,手工操作多,施工现场不安全因素多,因此,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据《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4~2007年我国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主要有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施工触电、起重伤害五大类型,占事故总数的90%以上。事故统计表明,这五大安全事故主要集中在临边、洞口、脚手架、塔吊、井字架、龙门架、外用电梯、模板、施工机械和施工用电10个方面。而人和物在这些方面的各个环节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因而,建筑施工中要重点关注人和物。

2.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1)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思想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施工人员在作业活动过程中,违背心理特征,违反劳动纪律、操作规程和施工方法等所表现出来的具有危险性的非正常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来源于人的不安全思想、错误判断、错误推测以及意外的动作。包括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工序作业前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项目部对施工现场安全检查走过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岗位技能低下、施工经验缺失、操作违章、冒险蛮干,安全员责任心不强疏于管理,未能发现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并消除。概括起来,能引起或可能引起安全事故发生的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不安全行为。人是事故的肇事者,同时也是事故的受害者。预防事故的发生应首先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

(2)物的不安全状态

在建筑施工生产过程中能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统称为物。物都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不同性质的能量,在形状受到改变或能量意外释放时,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由于物的能量可能释放或物的形状、位置可能改变而引起事故的状态,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一切能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物的状态都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建筑施工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而且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往往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决策失误。物的不安全状态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也反映了人的素质和决策水平。

(3)管理上存在缺陷

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不落实。施工现场管理混乱,不按建设程序施工,违背操作规程作业。专职安全员不在岗或他人冒名顶替,分部分项工程作业前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审批手续不全。施工企业安全资金不到位,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现场施工员重质量、轻安全。施工人员无证上岗、跨岗作业,监理人员不履行监理安全职责,巡视、检查、旁站不力,对查出的安全隐患或问题不跟踪不复查。建设单位项目代表盲目指挥,干扰施工企业施工,干扰监理单位监理,重抓进度轻讲安全。

3.安全事故的主要对策

(1)严格执行相关法规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是预防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确保施工作业人员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应贯穿于施工生产的全过程。要大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切实可行”。现行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建筑施工预防高处坠落事故若干规定》(建质[2003]82号)等。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教育和培训是预防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施工人员安全素质和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切实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和操作规程,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繁荣和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机械化施工程度不断增加,施工难度也在不断增加。

(3)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制度重在落实,纵观发生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不难发现责任单位不是缺少安全责任制度,而是安全责任制度没有执行或没有很好地执行。施工企业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安全管理不仅仅是专职安全员和安全员的事,各级领导、各工种指挥员和每个从业人员都要齐抓共管。施工企业要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各个施工项目部,施工项目部要把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细化,制定出更加明确、具体的安全目标,落实到每一个班组和每一个施工人员,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抓安全和人人要安全的新型局面,把预防全事故发生的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实际生产和管理中。

(4)增加安全资金投入

安全是项目施工最大的经济效益,适当增加安全资金投入,更新安全技术装备、器材、仪器、仪表以及其他安全设施,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是预防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更好地预防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国家强制性淘汰了一些安全系数低、科技含量低、不利环保、技术落后的设备、器材和材料,对预防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施工触电、起重伤害五大伤害事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施工企业应拨出专款作为安全资金,专款专用到施工现场第一线,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和机械设备,及时废弃“久病不愈”的安全器材和设施,不仅从思想上、组织上而且从资金上确保预防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成为可能。

(5)完善安全监管体系

各级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对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动态监控,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拒绝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施工企业从事建筑施工活动,认真做好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严把建筑市场安全资格准入关。监理企业要认真落实从业人员的安全监管责任,特别要对危险性较大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严格审批,并在实施过程中采用旁站方式监理,总监、总代及专职安全监理工程师要加强对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的安全检查、抽查和巡查,严把安全监理关。施工企业要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建筑市场信用

体系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及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纠正违章指挥,避免违规作业。进一步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各单位、各部门的安全管理作用,是一项较好的预防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指导丛书编委会.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指导[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