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问卷调查

大学生问卷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大学生问卷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学生问卷调查范文第1篇

—关于大学生消费水平的问卷调查分析

临床专业 XX级x班4组

调查时间:XX年5月下旬-6月上旬

调查地点:广西医科大学

调查对象:本科生

调查目的:了解我校学生目前的消费情况,分析其中的差异,并提出我们的合理建议

样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8份

通过此次调查问卷的信息反馈,我们对信息进行了汇总与分析,并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一些粗略的建议,希望能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理念,理财观念以及价值观趋向有一定帮助。

1.您的家庭所在地 a城市 b城镇 c.乡村

2.你的消费来源 a父母b 奖学金c勤工俭学d贷款

3.你的月生活费是 a<300 b300-500 c500-700 d>700

4.你月消费的主要目的是 a伙食 b交通、通讯 c购物 d购买学习资料

作为学生,一个重要的本职任务就是学习,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同学们的学习支出仅占月消费支出的1.40%。我们应该引导大学生们形成一种观念,即“丰富大脑不惜钱”的理念。

5.你平时每月的伙食费是 a<200 b200-300 c300-400 d400-500 e>500

6.在护肤、美容、着装等形象消费上,你每个学期花费多少

a<50 b50-100 c100-200 d>200

7.你平时每月购买日常用品的花费是 a<20 b20-40 c40-60 d60-100 e>100

8.你平均每月的电话费是 a<10 b20-30 c30-50 d50-100 e100-200

拥有了手机,消费支出也会随之而来,差别存在除了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如工作外,同时还与同学们自身的理财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9.你每月学习方面的花费是 a<20 b20-50 c50-100 d>100

在学习方面花费较少的情况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对精彩的外部环境缺乏定力,五彩缤纷的世界的确热闹,但是如何做到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去理性的面对则是一个值得去研究的问题。精彩的世界是否有你逗留的理由是当代大学生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而懂得如何在纷繁的的诱惑中独善其身,完成对自己的进一步提高,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

10.外出购物的频率 a.几乎不 b.偶尔 c.经常

11.外出购物的地点一般是 a.商场的专卖店 b.路边的小店 c.地摊 d.精品店

12.外出的交通方式一般是 a.步行 b.自行车 c.公交车 d.出租车

13.您有的电子产品是 a.mp3 b.mp4 c.mp5 d.数码相机 e.电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而电子产品行业的竞争也是日趋激烈,电子产品逐步大众化,得到普及。

14.您已有的(或打算购入的)电脑的价位是

a.XX及以下 b.XX至3000 c.3000至4000 d.4000至5000 e.5000以上

15. 您的手机的价位是

a.500元及以下 b.500至1000元 c.1000至XX元 d.XX元及以上

16.花父母的钱,心中有何想法

a理所当然 b心有惭愧,但是无可能何 c 希望以后有所偿还

17.当你需要购买某商品时,你更注重 a品牌 b质量 c外形和美观 d价格 e其他

虽然从我们现实的消费层面上看不出有明显重品牌的倾向,但并不代表以后没有,毕竟目前的消费方式极大程度上受到客观经济条件制约,作为一个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的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大学生应该更多的追求一种精神上舒适,物质上合适的生活。无计划的消费方式,不平衡的消费结构不利于我们形成比较规律,健康的生活和学习状态。

18.你的消费方式是 a能省则省 b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 c不在乎,想花就花 d其他

19.若某个月的花费低于预算,你会怎么处理余额

a存入银行 b马上花光 c转入下月生活费 d用于投资 e没有余额

20.当你想要买某样东西时,发现钱不够用,你会

a向父母要 b自己存 c向同学借 d不买 e其他

21.你认为你的理财能力如何 a较差,花钱没计划 b一般 c有较强的理财能力

22. 外出聚餐的频率 a.几乎不 b.偶尔 c.经常

23. 外出聚餐的付款方式 a.轮流请客 b.均摊 c.某人提出自己请客 d.aa制

24.外出聚餐一般去的地点是

a.大型的中餐厅 b.小型的中餐厅 c.西餐厅 d.连锁快餐店 e.自助餐厅 f. 路边小摊 g.其它

25. 单独或和同伴外出用餐时自己平均花销为

a.20元及以下 b.20至50元 c.50至100元 d.100元及以上

26. 因同学过生日或其它原因送礼物的频率 a.几乎不 b.偶尔 c.经常

27. 若送同学礼物,一般礼物的价位是

a.20元及以下 b.20至50元 c.50元至100元 d.100元及以上

28.您觉得您的消费合理吗? a.刚刚好 b.偏高 c偏低 d经常超前消费

在被调查对象中,7.20%的同学是超前消费型,“今朝有酒今朝醉”型的消费方式不考虑长久,它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就更加严重了。我们反对超前消费,提倡“量入为出,合理消费”,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

问卷调查后的思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正在逐步完成一个从挥霍到理性理财的过渡阶段。必要的追求我们无可厚非,他可以反映出时尚年轻人独特个性的消费观。注重品牌与质量更是领先于时代的价值观,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完善与健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还不够理性,经济独立意识较差,储蓄观念淡薄。由于他们还没有实现的经济上的独立,费用的主要来源还是家中的补给。

当今我们提倡创建一个节约型社会,我们大学生理应从我做起,讲求节约消费。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大学生独立的理财能力(即“财商”)、科学的价值观以及良好的消费习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而恰恰种种理念正是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

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起到了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代表了现代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而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建议:

大学生问卷调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问卷分析

一、调查目的及方式

大学生读者群是个特殊的群体,大学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完善的过程。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读者在对知识的强烈需求的同时,也呈现出了面对纷繁众多信息时的困惑。大学生阅读状况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调查项目之一,为了深入了解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阅读情况,从而分析出其所存在的问题,籍以对大学生的阅读取向进行正确的引导。本次调查选取了内蒙古民族大学作为研究个案。调查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其次是观察法。主要针对大学生日常阅读的目的、方式、类型等方面做出了提问。

二、调查对象

调查问卷选取了内蒙古民族大学作为个案,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调查时采取了随机发放、无记名的方式,随机对100位各年级大学生进行了调查。100份调查问卷全部为有效问卷。被调查学生男生42人,女生58人;大一21人、大二31人、大三30人、大四18人。

三、问卷调查设计

此次调查设计的问卷共有21道问题,分为三个部分:概况(2个问题)、阅读行为(10个问题)、阅读心理(9个问题),如下表:

概况 阅读行为 阅读心理

1、您的性别 4、您平时会读哪些书? 3、您平时喜欢读书吗?

2、您的年级 6、纸媒书与电子书、在线阅读的比重? 5、您读书渠道有哪些?

7、您每周会平均从图书馆借几本书? 9、您选书时,主要是因为:(可选一或两项)

8、平均每学期您用于购书的消费是多少? 10、您得到的图书会认真去读吗?

12、老师列在书目单上的书您都会读吗? 11 您的老师会给您开列一些要读的书目单吗?

13、您读书的时候会做读书笔记吗? 17、您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4、您读的书多是哪方面的?(可多选) 18、您认为大量的阅读对您的学习有帮助吗?

15、课余时间您会和同学老师讨论您所读过的书吗? 20、您认为学校是否应该多开展一些读书活动?

16、您每月会读几本书? 21、谈谈您对读书的看法或是您的读书体会

19、您读书有阅读计划吗?

四、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阅读目的和内容

关于大学生的阅读目的,选择最多是“兴趣爱好”78人;其次是“获取知识丰富思想”38人;“因学习需要”32人;“寻找实用信息”33人;“其他”3人。关于阅读内容,“杂志”40%;“小说”38%;“文献资料”12%;“教学资料”10%(如下表)。

从二者综合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阅读的第一出发点还是与“兴趣爱好”相关,其次才是用于学习和知识储备。而从日常阅读的类型选择上可以看出,大学生更倾向于杂志这样的时效性高,信息量大,类型宽泛的阅读载体和小说这样故事性强的阅读载体进行阅读。

在对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实地观察中还发现,大学生阅读内容比较零散、杂乱、缺乏系统性,其原因是多数学生没有正确的阅读目标,不清楚“为什么要阅读”“要读什么”。在对专业类书籍及文献资料的阅读方面也呈现出了比较集中的“功利化阅读”现象,即多数是为了应付作业、考试以及毕业论文、各种过级考试等等。这类书籍的阅读特点是时间往往比较集中。这种阅读的娱乐化倾向和现实功利化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大众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另外,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高等教育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只注重实用学科,而忽视了人文学科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院校经费和师资都相对薄弱,学术科研活动层次不高、深度不够,整体的学术科研氛围不足,无法带动学生的学术研究欲望。针对以上调查分析,如何培养大学生阅读兴趣,阅读热情和帮助其明确阅读目标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对大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二)阅读载体和方式

调查发现,在阅读载体的选择中,“问题6:纸媒书与电子书、在线阅读的比重?”,选择 “1:1 ”的36%;“基本不读电子书”32%;“很少读纸媒书”21%;“其他”11%。而就阅读方式而言,最多的是“网上看书”的共48人;“去书店买书看”39人;“电子书”28人;“从图书馆或书店借书看” 20人。(如下图所示)

现今,网络和手机成为电子阅读的重要载体,作为年轻的“潮流群体”,大学生应该会更多的选择这种电子阅读载体。可调查结果表明,虽然选择网上阅读或电子书等电子阅读形式的人数略有优势,但对于纸质书的选择比重也很大。分析原因可能是:第一,人们习惯了纸质书阅读带来的舒适感,电子阅读虽然便利,但多数人仍未习惯这种载体。第二,地区性差异。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与一线、二线等大中城市比较,其信息流通相对欠发达,对于新兴的电子阅读载体的选择上比较局限,大环境相对闭塞。从阅读方式的调查数据中还显示出一个问题,从图书馆借阅的人数比重相对较少。对照图书馆不断增加的电子资源,是否可以考虑引导大学生习惯电子阅读和学会充分利用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

(三)阅读数量和计划

在阅读数量方面,有67%选择每月“3本以下”;30%选择“3―8本”;3%选择“8―15本”;而每月阅读15本以上的为0。另外就读书计划问题“您读书有阅读计划吗?”,只有3%的人选择“有,按计划有规律的读”;选择最多的占55%的是“没有计划随便看”;其次是“有一定的计划” 占41%。(如下表)

该项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的阅读量很低(阅读数量的问题中并未对阅读内容做限定),因此,不只是专业类书籍和文献的阅读量不够,就连消遣类图书及杂志的阅读量也明显偏低。另外,大学生为什么多数缺乏阅读计划,这也是根据调查结果所提出的问题。

实地观察还发现,大一、大二的学生由于课业压力较重,其阅读应用型书籍和专业书、教辅类书籍的数量相对多一些,为了排解课业压力会选择网络文学或者杂志来消遣。大三、大四功课没有一、二年级的繁忙,而更多的需要考虑自己的工作及前程,对专业类书籍的选择更多是关于考研和毕业论文相关的,并且对心理、励志、社交类书籍的阅读数量也大大增加。而这些看似普遍化的阅读现象却多数为学生自发的选择,而并非事先制定过完整的阅读计划,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倾向于自发性和随意性。

(四)阅读方法

上面关于阅读计划的问题也可以归属为阅读方法的问题。而在其他关于阅读方法的问题中,“您读书的时候会做读书笔记吗?”,只有1%的人是“每本都做”,最多的是选择“偶尔会做”56%,其次是“从来不做”28%;选“大部分会做”占15%。(见下表)在“课余时间您会和同学老师讨论您所读过的书吗?”这一问题中,选择“经常会”的8%;“有机会就讨论”22%;“偶尔讨论”56%;“从来不讨论”14%。综合分析结果说明,学生多数是没有掌握阅读的方法,不懂得如何才是最有效的阅读。尤其是针对一些需要精读的专业书籍和文献,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达到好的阅读效果。另外一组关于教师开书单效果的问题:“问题11:您的老师会给您开列一些要读的书目单吗?”,选择“每个老师都会给”2%;“大部分老师会给”23%;“个别老师会给”63%;“没有老师给过”12%。“问题12:老师列在书目单上的书您都会读吗?”,选择“每本都读”1%;“大部分会读”20%;“偶尔会读”70%;“从来不读”9%。

这组调查结果值得思考的是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以及教授正确的阅读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否会产生很积极的作用。

五、建议

(一)以经典阅读为导向,培养大学生阅读习惯

从现在所调查的大学生阅读中所存在的问题来看,对于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阅读习惯是一步步养成的,初期要培养阅读兴趣,有意识地、硬性地安排阅读时间,通过长时间的阅读,逐步使阅读成为学习、生活、休闲不可缺少的内容。而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该是以经典阅读为导向的。大学是精英文化的领地,经典阅读应该得到大力的倡导,经典阅读是提升素养、陶冶性情、呼唤心灵的不可替代的手段。经典著作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养成与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文化理解力和批判力的培养。

(二)加强图书馆建设,营造读书氛围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由于信息相对闭塞,经费相对有限,致使图书来源相对单一,图书种类及检索信息相对不够完善。加强图书馆建设,改善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可以使学生提高借阅的频率。另外,图书馆还可以积极开展校内的读书活动,让读者了解馆藏,喜欢上图书馆,以带动学生阅读兴趣,积极参加到读书行列。

(三)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正确阅读方法

本次调查还呈现出的问题是大学生的阅读取向和阅读方法需要指导。高校对于学生所要上的课程一般都会做明确的规范,但在学生阅读上却力量不足。虽然阅读属于个人行为,但是多数学生在面对浩瀚书海时都表现出了无助。“读什么样的书”“怎么读书”是多数学生的困惑,我国著名学者冯友兰总结读书要“精其选,解其意、知其言、明其理”。因此,迎合大学生需求的合理的阅读取向引导和阅读方法传授非常的重要。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阅读课程来教授学生如何针对不同内容的书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四)合理引导大学生利用电子阅读资源

大学生问卷调查范文第3篇

(合肥学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越来越多从事高等教育的专家学者对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在对合肥学院工科学生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合肥学院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与特点,提出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科技创新活动的建议,进而对如何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科学生;合肥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259-03

基金项目:合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2012jyxm62)

合肥学院作为合肥市市属的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围绕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发展目标,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其中一项基本而又十分重要的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为了更好的了解我校工科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与特点,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模式和发展方向,2013年5-6月,我们在全校工科系部开展了一次“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问卷调查活动,并对此进行分析与总结.

1 概述

此次调查设计了“关于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问卷,主要涉及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目的与现行模式、对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方式等几方面问题.问卷调查主要面对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化学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等理工科系部的四个年级,共发出10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41份,其中大一的有132份、大二319份、大三235份、大四255份;女生227份,占总比24%,男生714份,占比76%.从年级分布、性别分布上看都比较合理.

从问卷调查总体情况来看,我校大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比较关注,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动机比较直接,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一些优势,并在创新人才培养相关的问题上有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也存在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总体比例不高、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而建立完善的制度加以正确引导,以培养更多的应用型的创新性人才.

2 我校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及特点

调查研究显示,我校大学生在当前开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2.1 普遍关注但缺乏参加的积极性

调查表明,参加过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占总人数的38.9%,为278人;有54.1%的学生表示正在考虑参加.这表明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虽给予了普遍的关注,但是大部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呈观望或等待机会状态者居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即使学院已经将第二课堂活动(6-10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且规定其中科技创新类学分不得低于二分之一,但仍然有相当多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参加相关活动,更多的是以“打酱油”的形式获取学分.

2.2 动机明确务实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动机非常明确和务实.有57%的学生因为“可以获得学分”,有11%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就业”,有7%的学生认为“有利于考研”,出于“个人兴趣”目的的占25%.在“参加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您认为最理想的选择方式”调查中,有45.7%的学生倾向于“参加校内外高水平大学生竞赛”,这得益于我校在近年来在各项科技竞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学生无疑觉得参加比赛获奖成功率很高,一旦获奖,不仅获得了充裕的学分,另外在各项评奖评优中也很占优势.倾向于“搞小制作、小发明、申请专利”占26.6%,选此项的学生应该是在中学时有过类似的经验,实际上我校学生申请专利的比例还是非常低的.有16.5%的学生选择了“做老师的科研助手”,选此项的比例不高,结果也比较符合我校是非学术性高校的定位.以实际情况来看,我校大部分学生确实是以获取学分为目的参加科技类活动的,这也造成了此类活动发展后劲不足、20%的学生参加了80%的活动等问题.

2.3 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方式因层次而异

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对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方式进行了分年级调查.调查显示,一年级倾向于“参加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启蒙教育活动,如听专业讲座、参加社会实践等”占54.3%.这表明了学生知道刚进入大学自身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适合在此阶段了解基础性知识,开阔眼界,了解行业前沿动态.二年级选择“组织参加校内外高水平科技创新竞赛”的占57%.这说明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愿意并能够参加校内科技创新活动,并通过经验积累,为参加高层次的创新活动打下基础.三年级倾向于“申请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占34.4%和“组织参加校内外高水平科技竞赛”占37.8%.这说明学生在此阶段通过前期的积累,有信心也有能力参加高水平的科技创新活动,并且对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有着一定的兴趣和信心.四年级选择“申请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占37.4%,选择“参加教师科研课题,做科研助手”的占26%,这说明四年级的学生因为考虑到就业、考研等实际情况,更愿意做些对今后发展有帮助的务实性的工作.总体来说,调查结果显示,在参加方式方面,学生认识因年级而异,符合客观规律,也符合实际情况.

在“您认为大学阶段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最佳时机”调查中,有60.5%的学生认为在二年级,有26.6%的学生认为在三年级,有11.7%的的学生认为在一年级.就我们工作经验来说,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以鼓励、积蓄经验为主,三年级学生可以有所突破,取得一定成绩,四年级学生要做好传、帮、带的工作.

2.4 对主流问题观点比较统一

有53.6%的学生认为“与其他同学组成创新团队共同完成”项目是“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最佳形式”.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团体组成结构”的问题上,40%的学生选择了“鼓励学科交叉不同年级学生组成创新团队”,37.2%的学生选择“鼓励学科交叉同年级学生组成创新团队”.在经费问题上,有52.6%的学生认为经费“须由校方或系里承担”,有41.9%的学生认为“可由本人与校方共同承担”,这也正是我校采取的经费使用方法.有57.2%的学生认为应“设置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的开放性实验科目”,以助于创新人才培养,表示“增加实验课时”占17.6%,表示“增加基础课时”的占13.1%,“增加专业课时”的占12.1%.

在“目前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查中,认为“宣传不够”的占19.1%,39.1%的学生认为“学生不感兴趣,重视程度不够”,23.5%的学生认为“参与渠道单一,可提供学生选择少”.针对于创新人才培养,仅有16.9%的学生认为“我校工科大学生课程设置合理,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有48%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35%的学生认为“设置合理,但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

3 针对不同年级的理工科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明确的是,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需要对应开展不同层次的科技创新类活动,活动的难度应该呈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安排实践教学,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层层推进,注重学生自主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指导理论的效果,从而构建分层分阶段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2]

3.1 加强对大一新生科技创新认知能力的教育

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而言,他们首先要面对高中到大学的适应问题,其次由于大一所学专业知识的限制,他们基本没有能力去参加竞赛类的科技创新活动.但不能否认的是,大一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都是最高的.这就产生了大一新生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与其所能参加科技活动的能力与质量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对大一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以培养科技活动的认知能力、积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比较好的方式是依托各系的有专业背景的学生社团,对他们进行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培训,参加社团组织的一些力所能及的比赛.另外,也可以安排大一新生多听一些专家讲座,了解学科前沿资讯,激发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性热情.

3.2 在竞赛中培养大二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要有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生才能再次发现知识,而科技竞赛活动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再次发现知识、重新组合知识的环境.”[3]经过一年级的适应,二年级学生已经能较好地处理学习、生活与课外科技活动之间的关系.这时就可以着重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基本技能,并通过参加院系一级的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并积累相关赛赛经验.

3.3 在高层次的竞赛中提升大三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已基本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对于那些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出一定天赋与能力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关注和培养.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要善于挖掘比赛成果中的亮点,进一步帮助他们申请发明专利或是实用新型专利.在参加各类竞赛的基础上,可以申请国家级或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一步巩固成果,为创业奠定基础.

3.4 帮扶大四学生提高就业质量或是运用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创业

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不少政策法规,用以鼓励大学生创业.对那些有了一定科研成果并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我们应该鼓励、帮助他们进行创业.对有一定科技创新能力、取得较好科技竞赛成绩的学生,我们要向一些优秀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帮助他们高质量的就业.当然,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也要正确引导,形成机制,促使他们做好对学弟学妹们的传、帮、带工作.

4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分析和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我校在近年来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二八现象”明显,也就是20%的学生参加了80%的活动,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自我创新能力的培养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第二课堂学分统计方法欠缺有效性与即时性,造成学生没有紧迫感.为使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尽可能覆盖到每一位学生,真正实现我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此提出一些建议.

4.1 加大舆论导向、加强专业引导

我校近年来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到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改革都不断的进行着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调查却出现与之相反的结果,48%的学生认为“我院工科大学生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学生并没有深入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信息不对称、不能很好的给学生解读人才培养方案,加上部分学生对创新活动根本就缺乏兴趣,这些都导致了学生这种想当然的结果.

我们应集思广益,发挥多种渠道的力量,尤其是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如微博、微信等,做好做大宣传工作,树立强有力的舆论导向.各系部可以尝试改变专业导论课的教学方法,在本专业的科技创新方面给大一新生一个直观并且深刻的印象,从而在入校始就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热情与信心,奠定一个良好的理想信念基础.可以借鉴清华大学的做法,实行专业导师制.在新生刚入校或者一学期后,每一位专业教师都负责对口几名学生,负责帮助解决他们在专业学习上的问题,鼓励他们通过参加各种第二课堂活动来实践理论知识体系.

4.2 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平台

各系可以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依托现有实验室及专业社团,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搭建有效平台.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优势,建立一个有形的科技创新信息网络,要尽可能建立一个跨专业的交流平台.各系、各专业之间的屏障很难打破,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参加一个竞赛很难实现,而在“大学生科技创新团体组成结构”的问题上,77%的学生选择了“不同学科的学生组成科技创新团队”.可以由团学组织牵头,利用新媒体工具,建立这样的一个平台,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平台真正运转、畅通起来.

对于开放性创新实验室,实际上我校的工科系部基本都有,但仍然有57.2%的学生认为应“设置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的开放性实验科目”来改进课程设置,以助于创新人才培养.这说明我校学生认为自己基本不具备独立科技创新的能力,需要教师进行相应指导.所以开放实验室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场所、实验设备、仪器器材等,也要考虑指导老师的配备.

4.3 加强内涵建设、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注重能力培养是许多国家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将知识与运用知识来认识和探索世界结合起来培养实践能力和行动能力,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来培养创新能力”[4]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但仅仅有理念是远远不够的,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落到实处.“N+2”考核方式改变了一考决定一门课成绩的现象,学生也比较认可,但深入思考,它真正改变了应试性教育吗?不可否认,我们有部分老师视教学改革为负担,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换汤不换药,这根本不可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我校正在全面推进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改革,老师要抓住这个契机,转变教学理念,改“知识输入”为“能力输出”,把专业能力要素分解至每一个模块,每一个模块培养学生某一种或几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仅仅靠第一课堂的教学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以科技创新活动为平台,实践理论教学体系,才能逐步形成专业能力与素养,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与创新能力.

4.4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激励制度

健全大学生科技活动的指导机构,强化创新教育的组织职能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保障.“大学生科技创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依赖院校相关部门的制度基础及政策保障.学校应设立专职机构全权管理组织、策划、实施及后续等相关事宜,在学校层面上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教育管理工作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5]现在各系组织、参加的各类科技活动、科技竞赛,基本上是系里组织一些有意愿的老师进行指导,主要依靠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持续性发展.如果能成立学校层面上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全面负责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新教育工作,可以明确责任、协调各部门,推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活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稳步向前,可以使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走上常规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

在激励制度上,我校教务处已经针对活动指导老师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在落实上,还存在审核标准不明确、不完善的问题.在对学生的激励制度上,各系部都将科技创新活动成绩作为评奖评优的加分因素,但执行的标准不一,有时候出于省事的目的缺乏透明度,容易引起学生的争议.可以在现行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出现的问题每年加以修改与完善,制度要具体化,要具有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2010-7-29].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29/c_12389320_2.htm.

〔2〕朱育锋.大学生“四段式”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生物类专业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4):116-118.

〔3〕鲍存会.以科技竞赛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8(4):109-110,124.

大学生问卷调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状况;现状研究

一、前言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知识才能、性格品质等对于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而阅读正是帮助大学生发展、完善自身的重要途径。我国对于大学生阅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有众多相关文献。笔者研究了其中近百篇,并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归纳。

二、大学生阅读状况研究

(一)阅读时间

大学生有较为充分的课余时间,但阅读所占课余时间的比重不大,有待提高。王维对不同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级、性别及学历对个人读书时间的影响是不同的。毛振军用网上问卷的方法,得出结果:课外阅读时间在2小时以下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62.04%。吕冬梅在广东海洋大学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用于纸质阅读的课外时间只有50.2%。

(二)阅读类型

大学生普遍比较倾向于阅读文学类、教辅类、外语计算机类等图书,但是因学校类型、层次不同,或研究方法不同而出现差异。《跨世纪人才》做的一项“中国青年读者最多的二十本书”中,显示前10名的都为文学类著作。王建军对上海不同级别的高校发放问卷,结果显示:70.5%的女大学生钟意于文学艺术类图书,46.1%的男大学生偏向于自然科学类图书。另外,本科类学生选择文学艺术类图书的比率达66.4%,而专科类学生则为54.9%。

(三)阅读数量

研究表明,大学生阅读量普遍比预想的要低,且不同高校的调查结果不同。张颖对天津市部分院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能够达到每年10本以上的课外阅读量。王建军对上海不同级别的高校发放问卷,显示出超七成大学生阅读量偏少;女生较男生、本科较专科学生阅读量大。窦中虎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及其周边大学进行问卷调查,显示每月阅读一本书的有33%,不足一本的有35%,两本及两本以上的有32%。

(四)阅读媒介

电子读物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但书面读物仍占重要地位。陈文婷对上海7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48.1%的大学生选择“纸质书刊”,而51.8%的大学生选择网络、手机等“电子阅读”。梁春芳对杭州16所高校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出,近7成大学生首先选择纸质阅读,其次是电子阅读。窦中虎通过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及其周边大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电子阅读率呈现出强势势头。秦超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短期内,纸质阅读不会被电子阅读所取代,纸质阅读仍将是人们阅读的优先选择。

(五)阅读动机

阅读动机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因此,对其认识是多角度的。黄永华将阅读动机划分为学习求知、解惑释疑和娱乐欣赏的阅读动机。段莹以郑州高校大学生阅读调查问卷结果为依据,显示出,为获取知识而阅读的占41%,为修身养性的占45%,合计86%,为娱乐消遣的占7%,打发时间的占7%;为扩大知识面的占37%,充实自己的占32%,发展兴趣的占29%,合计98%,只有2%是为了备考。总之,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大学生阅读的主要动机。郑月香在湖南科技大学发放的调查问卷显示,大学生阅读动机居于前三位的分别是扩大视野、学习知识、考试考级。

(六)阅读观念

阅读观念涉及大学生对阅读所持的看法和态度,直接影响到阅读质量与效果。邢素丽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对大学生阅读需求的影响》中,指出金钱伦理观念的不断发展导致一些学生无心阅读,即使阅读也是为了了解商业问题,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和实用性。龚花萍对五所重点高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只有17.4%的大学生制定了明确的方向和计划,说明大学生的阅读观念带有盲目性和无目的性。周莲对部分大学生分发调查问卷,70%的大学生认为阅读很重要,71%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应当博览群书,提高自身修养。梁春芳在杭州16所高校的调查发现,只有5%的大学生认为读不读影响不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对大学生阅读状况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从外在的阅读行为和内在的阅读心理研究了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其从不同视角出发,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但是,当前的研究仍有不足之处,如对大学生的阅读状况缺乏系统性、结构性的研究,且同质化倾向严重;如对大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虽然在实证研究方面有所突破,但过于表面化,缺乏深层次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吕冬梅.基于多校区大学生阅读新特点的阅读指导策略[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2).

[2]王维.基于调查问卷的大学生读书现状调查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2).

[3]段莹.当代大学生阅读状况分析与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3).

大学生问卷调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受处分 大学生 心理辅导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受处分情况呈上升趋势,学者开始关注违纪、受处分大学生,但学者多从思政教育的角度研究了受处分大学生违纪的原因、受处分大学生的教育对策。我们认为受处分大学生人格、价值观、社会适应展、身心发展平衡性是引发大学生违纪的重要因素。然而,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很少从违纪学生的身心发展角度考虑受处分大学生违纪的原因。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受处分大学生的心理,为学院提供受处分大学生心理辅导的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SCL-90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编的《受处分大学生心理辅导问卷调查》对本院1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预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4份(受处分46份,非受处分48份),并且对自编问卷《受处分大学生心理辅导问卷调查》进行了信度分析。该问卷信度α信度0.80。在此基础上,我们对问卷进行了进一步修改,提高了问卷信度。正式调查中,我们对100名受处分大学生进行了《受处分大学生心理辅导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0份,有效问卷率90%。90名样本受处分大学生情况如下:性别(男79人,女11人)、年级(大二3人,大三43人,大四44人)、专业(文科22人,理科24人,工科44人)、家庭背景(农村42人,城市48人)、处分类型(通报批评66、警告5、严重警告3、记过3、留校察看10)和原因(旷课42人、考试作弊26人、打架斗殴13人、夜不归宿2人、其他7人)。

三、调查结果

1.南徐学院受处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我们采用SCL-90心理健康问卷对本学院94名大学生(受处分46名,非受处分48名)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SPSS进行了数据统计,结果发现,受处分只在敌对一个因子上与非受处分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且非受处分大学生敌对分数高于受处分大学生。如这可能与我们抽取的样本有关,受处分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因子上分数高于非受处分大学生。这与学者钟庆文、史小力在《高校受处分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研究》中的研究结果一致。

2.受处分大学生需要的心理辅导

我们对学院90名受处分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采用SPSS进行了数据统计。问卷采用0-3(分数越高问题越严重),四级记分调查了受处分大学生可能存在的困扰和心理辅导需要。结果发现受处分大学生的心理辅导需要均值为1.41,这表明受处分大学生的心理辅导需要在有时候需要-经常需要之间。单项问题得分中,得分前五位的是父母的期望、处分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父母的压力、处分对就业心理的影响、处分带来的自责。

3.不同类型受处分大学生需要的心理辅导

对男女受处分大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在心理辅导需要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辅导需要显著高于女生。男大学生在学习、考试、人际方面的压力大于女生。不同年级、专业的受处分学生在处分对就业的心理影响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二的学生基本没有感受到处分对就业的影响,大三、大四的学生认为他们有时候或者经常会因为受处分而心烦。理科、工科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比文科学生要大。

不同处分类型和原因,引起的受处分大学生的困扰和需要的心理辅导没有显著差异。

四、讨论

1.受处分大学生健康状况

对受处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受处分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等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非受处分大学生。钟庆文、彭阳等学者的研究中也发现,大学生受处分后往往出现焦虑、抑郁、自卑、沮丧等不良情绪。本研究在对受处分大学生心理辅导进行调查时发现,大学生受处分后,父母的期望、同学老师的不理解都给他们造成一些心理的困扰。

2.受处分大学生心理特点

在人格特点方面,受处分大学生情绪通常易激动兴奋、行为易冲动,好幻想而易脱离实际,偏执、缺乏耐心、不能控制自己。受处分大学生独立性较差,易受暗示,缺乏主见,极易受人挑唆或受环境的影响。自制力和意志力薄弱也是许多受处分大学生的共同心理特征。这部分大学生学习不努力,考试作弊或考试失败后产生自卑心理,对学习失去信心。不少违纪大学生存在社会适应性不良的问题,存在怀疑、妒嫉、偏执、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不懂得人际交往的艺术,出现摩擦后情绪冲动,引发违纪。

五、对策

1.学校要关注受处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校教育管理者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学生的违纪事件,不要轻易的对学生进行处分。对受到处分的大学生,学校要开展后期的心理健康跟踪调查。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针对受处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辅导

高年级受处分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大,存在就业自卑等不良心理,辅导员老师或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对这些受处分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帮其找到身上的优点,让他们看到希望。对于理工科受处分大学生,老师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状况,从低年级就引导他们形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老师要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

根据受处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与存在自卑心理的受处分大学生进行沟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关注。通过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帮助他们培养好的生活习惯。

4.发挥班委及心理委员的的作用

大学生受到处分后,人际交往时往往会存在自卑心理。良好的集体环境利于融洽同学们的关系,同学们的理解和帮助,有助于受处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班委或者心理委员可以通过朋辈交流,帮助、鼓励他们,从而了解到受处分大学生的状况。如果有特殊情况,心理委员可以将情况反馈到辅导员或心理老师处,及时帮助受处分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扰。

参考文献:

[1]彭阳,林静,胡敏辉.违纪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研究.中国校医,2008,(8):434-435.

[2]钟庆文,史小力.高校受处分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研究.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74-76.

大学生问卷调查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难;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5-0222-04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日益严峻,在这种大背景下,“以创业带动就业”模式逐渐成为引领时展的大方向之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将创业作为其改变生活质量、实现理想抱负的方式之一。但与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现状相比,我国大学生创业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学生创业形势不容乐观,还基本呈现出大学生创业率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以及大学生创业层次低的“三低”现状。目前,学界关于大学生创业难的研究虽然很多,但仍有两点不足:其一,研究对象主要还停留在应届毕业生群体,这从促进整个社会大学生创业角度来看还是十分片面的;其二,有关大学生创业难的实证分析匮乏,多停留在经验层面。有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天津市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已毕业大学生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将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比照分析,力求较为全面、客观地研究整个大学生群体创业难的影响因素及其异同,在此基础上摸索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大学生创业难解决之道。

一、大学生创业难的主观影响因素调查

(一)调查目的

通过进行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研究,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关的处理与检验,试图找出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文对天津市高校在校生以及毕业生这两类大学生人群进行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这些调查对象来自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的在校生与毕业生。

2.调查方法

采取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本课题针对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特别设计了《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此次问卷调查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其中天津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发放300份,天津市高校毕业生发放200份,回收调查问卷500份,依据巴比的观点:“回收率在50%以上者为适当,60%以上者为好,70%以上者为非常好”。而有效调查问卷451份,回收率与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与90.2%本课题的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为90.2%,远远高于70%。由此可见,本课题的问卷调查情况完全可以满足社会学调查、分析与研究的需要。

(三)调查结果

1.大学生创业态度调查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天津市高校绝大多数大学生并不同意“大学生创业意义不大”与“大学生创业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的观点,所占问卷调查样本比重分别为63%、62.5%;绝大多数大学生同意“大学生应该考虑创业”与“大学生创业有利于自身与社会发展”的说法,所占问卷调查样本比重分别为60.8%、69.4%。由此可见,大学生对创业意义有着比较清楚的认识,认为大学生创业是可行的、必要的,其不仅仅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其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对创业意义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创业态度进而对其创业行动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表2是大学生对自身创业态度基本情况统计表。

从表2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而且产生过创业想法,所占问卷调查样本比重分别为69.1%、48.8%,特别是对“若创业失败会再次尝试”选择“同意”与“十分同意”的分别为47.5%、11.5%,这表明多数大学生有创业意愿,而且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必须面临的艰苦与打击不会成为大学生是否选择创业作为其职业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但是对“感觉自己已具备创业条件”的选项,还有32.6%的高校大学生认为其自身还不具备相应的创业条件,此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虽然天津市高校大学生对自身的创业意识较强,但美中不足的是,大学生认为自身的创业条件、创业素质还比较缺乏,创业自信心不够,这可能也是抑制大学生创业、导致大学生创业率低的因素之一。

表3是大学生创业动机基本情况统计表。

从表3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不同意创业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或者为了赶时髦,所占问卷调查样本比重分别为54.3%、58.7%,绝大多数大学生同意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与做感兴趣的事,所占问卷调查样本比重分别为58.4%、57.2%。这表明当前高校大学生还是拥有比较明确与正确的创业动机的。但是我们从问卷调查结果中也可以看到,也有37.5%的大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表示“说不清”,还有28.4%的大学生表示创业是为了不受约束,这也非常真实地表明了现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追求金钱与自由的客观现实,这一调查结果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特征以及价值观现状还是非常吻合的。

2.大学生创业行为调查结果

图1是大学生创业学习行为现状图。

从图1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主动学习创业所需的相关知识,没有积极参加创业的相关实践或比赛,没有积极参加学校的创业讲座或创业培训。由此表明,大学生的创业学习行为相比其积极的创业态度而言还是非常消极的。

图2是大学生创业平台搭建行为现状图。

从图2可以看出,天津市高校绝大多数大学生会有意识的去主动结交想创业的朋友与伙伴并积极搭建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人际网络关系,但是对于搜集创业政策相关信息、主动搜集创业项目相关资料、做创业项目规划、为创业做全面准备等选项,大学生不符合度回答结果占到了绝大多数。由此表明,大学生创业平台搭建行为还处于初始阶段,大学生创业平台搭建行为同大学生创业学习行为一样还是比较消极的。另外,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校大学生在人际网络建设方面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表示“说不清”,这表明大学生、特别是在校大学生对于创业人际网络建设这方面的内容还非常陌生,而已毕业大学生相对在校大学生而言在搜集创业政策相关信息、主动搜集创业项目相关资料、做创业项目规划、为创业做全面准备等选项做出符合度回答结果的较多。

二、大学生创业难的客观影响因素调查

(一)调查目的

通过进行大学生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研究,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相关的处理与检验,试图找出大学生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

本章节在上文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天津市高校在校生以及毕业生这两类大学生人群细分为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类大学生人群。大学生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问卷调查对象之所以细分为这三类人群,目的在于对这三类人群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大学生创业在各个阶段所面临的客观影响因素的异同,进而提出符合大学生创业生命周期的解决措施。

2.调查方法

本文首先对“您认为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这一问题进行了开放调查与访谈,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8个创业困境因子与43个创业困境变量,并根据总结出的8个创业困境因子与43个创业困境变量编制了《大学生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请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组受问卷调查对象根据自己的认识与经验判断这43个创业困境变量是否对大学生创业构成障碍,并由这三组被问卷调查对象评估这一创业困境变量的对大学生创业难的影响强度(本文在传统5分评定量表的基础上,设计出6分评定量表,即0分表示被调查对象选择“否”的答案,1-6分表示被调查对象选择“是”的答案,其中1分表示非常不重要,5分表示非常重要)。

(三)调查结果

《大学生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分为8个创业困境因子与43个创业困境变量,8个创业困境因子分别是缺资源、缺环境、财务与管理困境、缺经验与技能、市场竞争激励、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经营困难、缺乏创业目标与胆识,其中缺资源可以细分为6个创业困境变量,即缺乏启动资金、运营资本不足、缺乏合适项目、缺乏信息渠道、缺乏社会关系、缺乏良好创业团队,缺环境可以细分为家人反对、社会关注与支持程度不够、政策无法有效落实、法律制度保障薄弱、税费负担大限制多、缺乏创业指导与培训,财务与管理困境可以细分为5个创业困境变量,即现金周转困难、融资困难、财务管理困难、创业合伙人意见分歧、行政事务太多,缺经验与技能可以细分为5个创业困境变量,即时间协调困难、缺乏营销技能、缺乏管理知识、缺乏专业知识、缺乏管理经验,市场竞争激励可以细分为5个创业困境变量,即称职职员难招、优秀人才难留、市场竞争激励、客户资源不足、销售业绩不好,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可以细分为7个创业困境变量,即消费者喜好难调、产品服务创新难、构建有效企业文化难、选择企业主营业务难、规范企业运作流程与管理制度难、消除结构臃肿难、做大做强企业品牌难,经营困难可以细分为4个创业困境变量,即风险比预期大、市场不确定因素多、难以识别并捕捉有价值的机会、难以获取资源扩大发展,缺乏创业目标与胆识可以细分为4个创业困境变量,即需要平衡家庭、担心创业失败、缺少创业机会、缺乏自信心等其他心理因素。

为了更加直观的对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类大学生人群的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笔者首先计算出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组被调查对象的每一个创业困境变量的平均分,然后再获取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组被调查对象在8个创业困境因子上的平均得分,作为该被问卷调查对象群组在该创业困境因子上的平均分,具体的问卷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类大学生人群在对创业难客观营销因素的认知上是存在差异的,客观影响因素对各被调查对象群组的重要性从大到小排列如下。

想创业大学生组:缺资源>缺环境>缺经验与技能>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市场竞争激励>财务与管理困境>经营困难>缺乏创业目标与胆识。

大学生创业新手组:缺资源>市场竞争激励>缺环境>缺经验与技能>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经营困难>财务与管理困境>缺乏创业目标与胆识。

大学生创业成功者组:缺资源>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缺环境>财务与管理困境>缺经验与技能>市场竞争激励>经营困难>缺乏创业目标与胆识。

由图3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类大学生人群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的共同点是缺资源与缺环境,这2个创业困境因子对大学生创业难的影响强度都非常高,影响因子强度都在3.5以上,甚至高达4.33,这表明“缺资源”、“缺环境”这2个创业困境因子是高校大学生创业难的两个主要客观影响因素。另外,大学生成功创业者组对“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这一创业困境因子做出了特别强调(影响因子为3.51),大学生创业新手组对“市场竞争激烈”这一创业困境因子则感触较多(影响因子为3.60),而且大学生创业新手组也认为“缺乏经验与技能”这一创业因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创业难客观影响因素(影响因子为3.54),而想创业大学生组则更多的面临来自缺资源、缺环境等方面的困境与问题。最后,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业新手与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这三类大学生人群都对“缺乏创业目标与胆识”这一创业困境因子评估偏低(影响因子分别为2.64、2.66与2.71,影响强度都小于3),这一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状态良好,这与我国传统认识中的创业者形象比较相符。

三、结论及建议

(一)调查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创业难主观影响因素以及客观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在主观影响因素方面,多数大学生有创业意愿,对创业意义的认识较为准确,创业动机也是出于兴趣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是创业行为则较为消极,即“想”与“做”存在较大差距,大学生创业意愿之所以止步不前,主要是创业信心不足。在客观影响因素方面,想创业大学生、大学生创新新手与大学生创业成功者这三类大学生创业人群对大学生创业困境因子的敏感强度虽然有些差别,但影响他们创业及决定创业成败的显著困境因子则是相同的:即“缺资源”、“缺环境”以及“组织架构及产品创新瓶颈”。

(二)大学生创业难解决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破解大学生创业难不是举一方之力可以实现的,必须方方面面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方能在一定程度上“攻克”这个难题。

1.政府要“发力”

首先,加大大学生创业资金扶持力度。我国中央政府可以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储备基金,重点资助具有一定科技含量与良好发展前景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也可以在本地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对本地区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资助。另外,我们更应该支持大学生创业型企业通过成熟的金融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发展多种融资渠道,为具有活力与希望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其次,政府提供研发资助与知识产权保护。“产品、服务创新可以迅速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或者产生产品。”[1]24因此,政府应该在大学生创业项目研发上给予大量的研发资助,加大研发成果转化方面的政策与鼓励措施,并加强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切实保护创新者的利益。比如浙江省杭州市政府为了鼓励、吸引大学生来杭创业,就先后颁发了《高层次留学回国人员(团队)在杭创业创新项目资助实施办法》与《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特别是对科技成果转化、研发创业类项目,其最高资助额度可高达20万,这非常值得借鉴与参考的。

2.社会要“助力”

在本文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已经认识到了创业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行动中,不仅大学生很难将创业意愿付诸实践,而且其很难获得来自家庭的肯定与社会的帮助。这就需要社会构建良好的创业文化环境,“创业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最深厚的底蕴,它营造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激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对于推动全民创业具有重要意义。”[2]74因此在全社会要积极营造创业文化,借助传媒和社会舆论制造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让人民认识到创造就业机会是一种荣誉。同时,社会还要努力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让更为有力的社会文化、特别是社会创业文化取代“官本位”文化。社会各方面力量都要贯彻执行国家颁布的关于大学生创业的鼓励政策,给予大学生创业者应有的物质财富、社会地位、创业支持以及创业保障。

3.高校要“给力”

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林・博尔曾指出:创业教育是未来社会的人应该具备的“第三本护照”。“创业教育是由英语中的‘Enterpriseeducation’翻译而来的,它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其基本内涵是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即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力。”[3]305近些年来,陆续有更多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但是力度还有待加强。

首先,要提供更全面的创业知识教育。一方面,要着重于应用性知识和法律政策等常识教育,比如最为实际的管理知识、法律知识、财务知识和营销知识等等,高校可以开设这方面的通识课(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一方面加大校企合作,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为学生进行创业知识讲座或培训,对于部分大学生的创业(尤其是初期)进行跟踪,给予专业和技术上的指导。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有关创业的知识竞赛的形式,提升学生创业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其次,要重点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在本次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满怀着激情与希望投身于创业之中,但却铩羽而归。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从主观方面来说,与大学生缺乏创业精神有关。例如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畏失败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合作与竞争精神等。这些创业精神一直被我们忽视,实际上,创业精神中包含了复杂而详细的关于一个全新的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全部的“养料”,这正是我们大学生所缺乏的,因此,高校应该借助于多种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

再次,开展创业技能培训。高校进行创新教育,不仅要在创业知识教育和创业精神培养上着力,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开展各种创业技能培训和讲座,提供到大企业实习学习的机会。这其中尤其要注重领导力的培养。领导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既包含专业技能,同时也包括道德引领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运筹帷幄的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将极大地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自信,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4.家庭要“借力”

家庭是学生创业的最为坚实的基础,每个家庭的条件都不尽相同,但从之前的调查来看,要想成功创业,家庭的支持必不可少。有了家长的鼓励,大学生更能面对创业途中的风险,积极乐观的对待创业机会。反之,家长对于大学生创业有所质疑和阻拦,就会打击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就成为大学生成功创业的绊脚石。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失败的案例都是由于家长的干涉与阻挠,使大学生不得不放弃创业梦想。大学生没有资金的来源,这就需要家长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提供资金和广泛的人脉支持,并在大学生创业受挫和困难时适时给予安慰和帮助,做大学生创业最为坚实的后盾与避风港。

5.个人要“努力”

大学生走出创业难的窘境,除了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长的努力之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大学生要敢于突破已有的“毕业就找工作”的传统就业观念,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密切关注实际情况,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寻找创业方向,拟定创业目标,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一些竞技性的比赛、创业培训、创业讲座,在储备相关创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摄取与创业相关的经验,另外,也要开始注重建设创业所需要的人际网络,并从创业政策搜集、创业项目资料搜集、创业规划等方面进行创业储备,增强创业自信。

参考文献:

[1]李杭.吉林省大学生创业问题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2.

大学生问卷调查范文第7篇

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已初步从“精英教育”阶段过渡为“大众教育”阶段,然而,国家在建设“创业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却越来越弱。为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开始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1]。本文根据专家访谈及问卷调查所搜集到的数据信息,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并分析各项测定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全面了解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展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状况,建立既符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规律,又能融入现有高等教育体制,同时又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供理论借鉴。

一、研究假设与问卷设计

(一) 研究假设

根据专家访谈及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本文假设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涉及到以下影响因素,包括:大学生创业意愿(BW)、创新创业影响因素(AF)、创新创业重视程度(AD)、创新创业资源配置(RD)、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式(IW)及相关的激励扶持政策(EP)[23]。我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以上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可以获得各因素的可测指标。见表1。

(二) 调查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的设计一共有三种类型: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调查问卷(在校生),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调查问卷(毕业生),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调查问卷(教师)。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我们根据侧重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提问形式。通过参考国内外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研究文献以及国外相关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经验,分别对三种类型的调查问卷进行研究设计,咨询多位专家,汇总专家的建议,对问卷进行修改,使问卷更加符合调查实际,从而提高调查的效率和准确度。

针对在校生、毕业生和教师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调查问卷均包括创业意愿、影响因素、重视程度、资源配置、实施方式、激励扶持六个统计调查维度,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在具体问题设置上有所区别。针对在校生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调查问卷中,创业意愿的调查包括是否有过创业方面的意愿,是否会有意识地去了解创业方面的知识,如果有较好的工作机会时您是否会选择创业,创业的想法的主要来源;影响因素的调查包括创业目的,部门扶持,学校帮助,阻碍创业的因素,大学生创业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重视程度的调查包括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性评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定位,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的评价,高校是否有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和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态度;资源配置的调查包括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评价,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支持内容,高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内容,高校最欠缺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实施方式的调查包括高校应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的方式,创业实践的最主要形式,希望获得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形式,希望高校开设怎样的创业课程,希望讲授创新创业课程的人员;激励扶持的调查包括高校创新教育激励机制的建议,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的建议。

针对毕业生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问卷中,创业意愿的调查包括自主创业的时间,自主创业的原因,自主创业的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调查包括创业的技术获取模式,创业者最主要的创业技能获取来源,创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大学生创业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大学毕业生放弃创业的最主要原因,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评价,曾经就读的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评价,大学学习期间是否选修过相关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重视程度的调查包括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对象范围,高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方式,高校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帮助的内容,高校最欠缺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资源配置的调查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应包含的内容形式,最希望讲授创新创业课程的人员,高校最应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类型,最感兴趣的创业实践类课程类型;实施方式的调查包括高校采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高校促进创新教育发展的内容;激励扶持的调查包括高校采取的创新教育激励机制,学校扶持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的政策,最希望政府扶持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内容。

针对教师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调查问卷中,创业意愿的调查包括大学生最适合的创业开始阶段,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学校和社会舆论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包括大学生创业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渠道,大学生最主要的创业技能获取途径,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重要性的比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成功创业重要性的评价,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评价,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育对象;重视程度的调查包括高校是否有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所在高校的创新创业相关组织,所在高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所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所在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提供的支持内容,高校应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主要提供的帮助内容;资源配置的调查包括所在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创新创业教育应包含的内容形式;实施方式的调查包括学校聘请来讲授创新创业课程的人员,高校最应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的类型,创业实践的主要形式;激励扶持的调查包括高校应该采取的创新教育激励机制,高校应该采取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方面。

二、问卷统计与结果分析

(一) 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8所研究型大学(主要包括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北大学以及天津大学等)作为样本,主要的调查对象包括在校生、毕业生以及相关的教师,调查对象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包括管理学、医学、工学、理学、文学、法学以及农学等各学科专业,实施范围和调查层次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本次问卷调查过程中,忽略调查对象的年龄层次及创业的规模与性质。同时,为了避免调查样本的单一性,造成人为因素导致的抽样误差,针对被调查高校的学生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为了提高调查对象的广度,我们在进行纸质问卷发放的同时,也采取了电子邮件调查方式,同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归类整理。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6份,经筛选后,有效问卷一共457份,占91.4%。其中,在校生问卷有221份,占有效问卷总数的比例为48.36%;毕业生问卷有107份,占23.41%;教师问卷有129份,占28.23%,调查在校生的专业类别的分布情况受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影响,如一般高校中农业类和医学类专业设置较少,因此这两个专业门类的调查对象就偏少。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且得出了样本的结构分布。见表2。

(二) 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1.问卷的信度分析。

信度可以理解为问题的真实方差与实际测得的方差的比例情况。本文采用的是常用的信度检验方法Cronbach alpha系数检验法,通过对量表检测得到的结果进行同质性检验来考察问卷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水平。一般认为,量表信度越高,则说明测量结果越稳定,而且,公认的可接受的信度量表值为0.7。检验结果,见表3。

根据所测的结果可看出,三份问卷的六个维度的信度均高于0.7,说明问卷的可靠性与一致性均较高,问卷设计较为理想。

2.问卷效度分析。效度是测量量表能否真实反映出所需要结果的一个依据,用来表征测量的有效性,主要包括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一般而言,只有当各项载荷系数均大于0.5,并且统计值KMO≥0.5,Bartlett≤0.01时,才能运用因子分析将问卷中各题的选项合并为一个因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各项KMO系数均大于0.5,所有载荷均大于0.5,而且均通过Bartlett检验,这说明所有选项均有较好的区分度,同时,各项解释量均在60%以上,说明结构合理,基本符合要求。

三、 数据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一)模型的假设与验证

本模型运用LISREL8.3进行分析,采用极大似然估计的方式必须要求样本数达到一定规模。本次问卷调查样本数为486>100,满足要求。在运用LISREL8.3进行分析之前,先通过SPSS计算出各变量的协方差矩阵。

(二)模型评价与修正

通常情况下,模型的整体拟合度包括三个方面,即绝对拟合度、增值拟合度以及简约拟合度。

经过结构方程分析软件LISREL的运算,得出验证结果,见表4。

四、 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关键测量指标的结论及对策

调查结果,从大学生、研究型大学和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找到了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来自大学自身的影响因素

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受教主体,很多大学生都有自主创业的想法,但是缺乏良好的创业信息交流平台和必要的创业心理辅导,导致了其仅仅只是想想而已,没有进行尝试和试验。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创业资金或场地,缺少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支持,导致创业初期实际困难和心理负担过大,从而放弃自主创业。

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多选择合作或模仿创新模式,因此,创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据调查,现在很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没有专业的指导机构和管理部门,缺少实践和见习基地,导致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缺乏,影响其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使得创业项目的市场存活率较低,导致创业失败。

大学生的个人社会关系也是影响其是否参与创新创业的主要因素,而大部分学生基本没有很好的社会关系,这给自主创业带来一定困难。由于高校的创业基金安排不足和政府的融资政策不合理,给自主创业大学生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启动资金的缺乏导致很多大学生放弃自主创业的梦想而选择就业[5]。

(二)来自研究型大学的影响因素

据调查,很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教学、实践基地和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部门,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接受实践锻炼,甚至缺乏对创新创业的基本了解,而激励机制方面的不足也使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动力。

大部分学生和教师都认为所在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不够,无法满足需要,而且较少根据专业和学生需求,聘请相关的从事创新研究的学者和创业成功人士进行交流指导。

在课程设置方面,虽然很多学校开设有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但是其设置却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仍然由本校教师课堂教授,没有突出创新创业的特色。很多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合理,使得一些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有实现市场化,这也给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带来一定的困惑[6]。

(三)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为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提供有利条件和环境保障。调查分析表明,大部分人认为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在创业园建设和创业扶持基金的投入上还有很大缺口,相关资助政策也没有到位;大部分企业则认为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无法给自己带来可观的利益,因而对创新创业资金提供或技术支持的积极性不高;而社会舆论,尤其是亲朋好友认为自主创新创业需很大资金投入,风险高,故对其支持热情也不是很高,这些都给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带来了很大困难,极大地影响了自主创新创业的推进。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以高校为重点,社会广泛参与,家庭全力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机制,通过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社会民间力量的广泛介入,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使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有力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毛 雨.大学创业教育对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湖湘论坛,2006(1):2023.

[2] 曹昌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5(11):17.

[3] 雷家.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科技,2007(2):8791.

[4] 胡巨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刍议[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3):6770.

大学生问卷调查范文第8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健美操教学;实验研究

近几年,经过美国研究统计结果反映女大学生成为心理健康的弱势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基本表现在自我意识、意志力和情感控制方面。同时,我国研究人员经过调查表明现阶段高校在校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自我意识、自信心方向存在薄弱,且大多具有敏感、焦虑的心理。而健美操的训练能够有效缓解女大学生这种不良情绪,减少女大学生的心理掌握,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为此,健美操被引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中,成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人们对健美操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针对女大学生发展现状,教育者思考如何利用健美操课堂改善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由此“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被应用到大学体育教学中,但该教学模式在健美操课程中的运用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还未涉及,为此,文章对“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在高校女生健美操教学中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提高高校健美操教学效果,促进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女生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黑龙江科技大学2012级健美操体育教学班中随机挑选272名女学生,这些女学生都是经历了一个学期的健美操学习,一些达到了三个学期的健美操学习,具有一定的健美操学习基础。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文献资料是文章主要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是研究工作的基础性准备,主要是指在研究调查之前查阅和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并通过文献全面地了解课题的最新发展动态。2.实验法。2014年9月~2015年4月在黑龙江科技大学健美操体育选项班中,随机抽取女生8个班272名学生,将这些学生认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对于大一年级的女学生讲授大众健美操的二级动作,对于大二年级的女学生讲授大众健美操四级动作。实验共计32学时,16周,在实验中,对于突发事件进行及时的变量控制,从而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3.问卷调查法。本文借助问卷调查法调查分析女大学生对健美操的喜爱程度以及合作教学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问卷调查的基本对象是黑龙江科技大学大一、大二年级的272名女学生,为了提升问卷调查的可信度,须在实验进行之前和实验进行之后分别进行两次问卷调查,在综合两次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综合专家意见得出结论。4.数据处理法。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平均数和标准差的统计分析,在采用样本独立检验方法,在对两组t数据比较的同时确定与之相对的p值,分析样本数据统计是否具有差异性。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女生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设计

(一)实验步骤

1.实验之前的测试和问卷调查。实验的原始数据的获取和问卷调查活动在学生刚开始进行健美操锻炼的时候进行,问卷调查的内容基本包括女大学生的身形体态、个人身体素质以及对健美操训练内容的基本掌握情况。2.实验班级的分组。根据健美操平时测试的综合成绩以及女大学生在健美操课堂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成员基本在5人左右,每个小组组员的平均实力基本公平。3.教学方式。实验组学生采用健美操合作教学模式,与之相对的对照组学生采用健美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4.实验后的问卷调查。健美操分组合作学习实验之后测试包括健美操技术和理论两方面的测试,并将最终得分进行综合性比较。

(二)健美操分组合作教学方式

首先,让学生清楚自己的责任,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包括领操者、纠错者、裁判员、总结者和组织者。领操者主要负责带领大家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并对新教的内容进行练习。纠错者主要是在健美操准备活动、复习和练习阶段对所有实验组内成员的健美操练习错误进行纠正,一组内如果一个成员出现错误,那么整个组都不会有奖励。裁判员主要是在健美操练习之后组织竞赛检查健美操学习情况,并对小组内练习情况进行评判,如果发现不公平的情况,所在小组成员将不能获得奖励。总结者是在健美操下课之前对整组学生的健美操练习情况以及人际交往情况进行总结,查缺补漏。组织者主要是组织成员积极进行健美操练习的人。

三、结果和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结果和分析

实验之前的调查问卷实际发放272份,有效回收268份,有效问卷265份。实验班级学生健美操练习之后的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36份,回收136份,有效问卷136份,最后利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两次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发现,女大学生对健美操学习的意愿一般,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受女生生理发育限制,一方面受选课的限制以及女大学生怕晒等。因此,需要教育人员着重培养女大学生的健美操学习兴趣。表2是合作学习对女大学生健美操体育行为习惯的影响,具体如表2所示。表2:女大学生体育课合作学习意识的调查分析统计表。

(二)合作教学实验分析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女大学生健美操学习专项技能成绩分析统计如表3所示。根据表3可以发现两个班级学生的在实验之前的测试结果差异不明显,试验之后差异明显。可见,合作学习在健美操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潜力。从表4可以发现实验之后,对照班学生的理论成绩低于实验班,可以发现在合作学习中,通过统一目标的设置能够引导学生更加自主地学习。由实验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合作学习在健美操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健美操技能水平,帮助学生熟练健美操运动动作,提升学生的健美操学习成绩,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实际意义。能够取得这种良好成绩的原因在于健美操合作学习能够为每名学生创造平等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学习环境下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喜好实现健美操知识的掌握,在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逐渐提升健美操训练总体效果,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健美操学习中利用合作教学模式能够在总体生提升学生健美操学习效果,合作学习能够为学生的健美操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健美操综合能力。合作学习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减少学生的学生压力,提升了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促进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为此有关教育人员要注重合作学习在健美操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洪美玲.高校女生健美操课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9,(4).

[2]田晓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浅析[J].才智,2015,08:105-106.

[3]王凤娟,刘德兵.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08:81-82.

[4]李晓东.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20: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