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第1篇

第二天,小女孩来到神仙姐姐那里说:“神仙姐姐,大家都嘲笑我没有名字,请你给我取个名字好吗?”神仙姐姐说:“好吧,你就叫雪飘云吧,因为你是在雪天飘到这里来的,好听吗?”小女孩高兴地说:“真好听,真是太好了!太好了!我有名字啦!”

小女孩跑到她最喜欢的朋友晴彩云那里,大声地对她说:“晴彩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有名字啦!我叫雪飘云!”晴彩云说:“那太好了,我以后就叫你雪飘云了!不过,我也有一个好消息正准备告诉你呢,我们今天要去野餐了,是神仙姐姐带我们出去呢。”小女孩高兴地说:“那太好了……”

开始出发了,她们手拉着手和神仙姐姐一起飞到了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神仙姐姐用手轻轻一点,在她们面前的草地上立刻出现了一块神奇的大布,于是,大家就把带来的食物摆放在大布上,开始高兴地吃了起来……

吃饱后,她们就在草地上唱起了歌儿,还伴随着歌儿跳起了舞蹈,大家真是开心极了,可是小女孩却有些难过,因为她想起了慈祥的奶奶……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第2篇

第二天,她们俩收拾好行李就出发了……

转眼间,到了春天,一路上春光明媚,繁花似锦,可是小女孩却无心欣赏,带着晴彩云拼命地赶路,因为她心中一直在想着奶奶……

又到了夏天,好热啊,她们从行李中拿出两瓶饮料咕嘟咕嘟喝了下去,喝完了,顾不上休息继续赶路……

秋天来了,一片片树叶飘落在地上,花儿、草儿都枯黄了,小女孩看到这些心想:“都到秋天了,我还没有见到奶奶的影子,什么时候才能找到奶奶呀!”想着想着小女孩就哭了起来。晴彩云安慰她说:“不要气馁,只要我们坚持找下去,就一定能找到你的奶奶的。”小女孩听了,鼓起了勇气,和晴彩云继续向前走去……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小练笔;仿写练习;拓展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0-0035-02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高楼靠的是坚实的基础,靠的是一砖一瓦积少成多。同样,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实现量变到质变。小练笔好比是一砖一瓦,只有扎实地练好小练笔,夯实写作的基本功,才能促使学生习作能力螺旋式的上升,成就大习作。因此,我们的教学要降低写作门槛,充分挖掘课内外读物和日常生活中的习作要素,进行小练笔,让学生爱写、会写,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为大习作做铺垫。

一、找准仿写点,扎实训练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模仿对于儿童,正如独立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仿写是从阅读到写作的一种过渡。根据儿童善于模仿的天性,我们可以依托教材,深度挖掘教材,在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从句式、对话、标点符号、结构等找准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进行小练笔,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一)进行句式仿写

教材中有许多精彩的好词好句,教师要善于挖掘,指导学生进行仿写。

过渡句。过渡句是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正确使用过渡句可使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自然,结构清晰。如《赵州桥》中“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彩色的非洲》中“非洲不仅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对加点字进行仿写。在指导学生写《这就是我》时,要求学生先找自己最突出的两个特点进行详写,然后用上过渡句使段与段之间紧密结合,衔接自然。

修辞手法。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对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课文里许多地方用上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优美、生动。运用修辞手法的仿写,有助于提高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句子结构。在一个句子中,同一词语所在的位置不同,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彩色的非洲》中“在富裕人家的餐桌上,牛排上有殷红的血,水果沙拉五光十色,各种饮料像是流动的颜色;在不太宽裕的家庭,木薯是粉红色的,香蕉是金黄的,西瓜是红沙瓤的,取之不尽的芒果则黄中透红。”改编成“在富裕人家的餐桌上,有殷红的带血的牛排,有五光十色的水果沙拉,有像是流动的颜色的各种饮料;在不太宽裕的家庭,有粉红的木薯,金黄的香蕉,红沙瓤的西瓜,黄中透红的芒果取之不尽。”通过对比阅读,明白了原文是强调色彩,表达的是色彩斑斓的非洲。再让学生进行仿写,如:超市蔬菜柜台上(或上课时教室里、体育课时),有_______的_______,有_______ 的_______ ,有_______ 的_______ ……。借助课文情境,运用课文语言,再造课外情境,激发课外语言表达。

(二)模拟对话练习

模拟对话可以唤醒孩子的模仿的天性,学以致用。如《陶罐和铁罐》这课的对话特别明显,学生进行对话仿写练习,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三)注意标点符号

《检阅》这课中“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要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这段话连用了5个问号,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大家既想让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好朋友的犹豫、矛盾心理。理解这段话后,要求学生用上3个或3个以上的问号,进行心理矛盾的仿写,明白了生活中感到为难时如何进行表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如“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话是观众发自内心的感慨和赞美。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领悟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叹句的仿写,明白直接抒发感情时可用感叹句。

(四)尝试段落仿写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从教材入手,设计与之相关的小练笔,链接生活,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达到以读促写,思维得到发展,习作能力得到提升。文章“总——分”、“分——总”、“总——分——总”等结构的仿写,或精彩段落的仿写,都有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如《鸟的天堂》中写众鸟纷飞的热闹场面这段,作者写得非常精彩,最适合进行小练笔。如,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体育运动会(或今天我们到××公园春游、“六一”晚会、游戏等),( )热闹极了,到处都是_______ ,到处都是_______ 。 的, 的, 的,

的,有的_______ ,有的_______ ,有的_______ 。这样仿写由课内延伸到课外,链接生活,开放性表达,可以唤醒学生积累与运用的意识,激发课内外语言运用,养成习作的好习惯。

二、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只有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加强想象能力的训练,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材中有些课文给了学生无尽的想象空间,我们要让学生填补空白,情节续写,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一)填补空白,放飞想象

文章除了作者直接表白之外,还有不可言状的地方,耐人寻味,需要读者发挥想象填补空白。

巧设问题,激发想象。问题设计的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想象,激发创新思维。如《灰雀》这课,第一天列宁和小男孩的谈话后,第二天灰雀就飞回来了。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男孩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课文都没交代,可以设计小练笔《灰雀昨天去哪里了》。《燕子专列》结尾“燕子在车厢里叽叽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这是一个令人产生联想的结尾。燕子在向帮助他的人们致谢什么呢?

用导语唤醒想象。设计巧妙的引导语,唤醒学生原有的意识,链接生活。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一天里小女孩是如何卖火柴的,文中都没写。可以设计简洁有效的引导语进行小练笔:凛冽的寒风抽打着小女孩那瘦弱的身体,她手里拿着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向前走着,边走边叫:“卖火柴了,卖火柴了……谁来买火柴呀?”小女孩无助地喊着,她来到_______ (贵妇人面前,绅士面前,杂货店门口,拉车工人面前),……

(二)情节续写,拓展思维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第4篇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还会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一)以悬念激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到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进发创新因素,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油然而生。

(二)以情境激趣。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于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从扶到放,引导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则学生“众鸟乱飞”,那么就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而学生也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先“扶”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地引导。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敢于质疑、释疑,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再次发现,如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当然,在训练时,教师要作一定的指导,“扶”着学生学习,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即可“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才作适当的点拨。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们则可采用这样的方法改写这篇课文。这样,学生写得灵活多样,富有创新。在改写、续写等训练中,学生不但初步学会了对自己已有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充实,而且正在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创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思维习惯。事实证明,从“扶”着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第5篇

一、在模仿中做随写

作文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广泛地阅读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的材料,写起作文来才会得心应手。反之,如果阅读的基本功不扎实,要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文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十分重视语文课上阅读分析这一环节,这样才会从中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技巧,才会有的放矢地仿写作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散文,为学生提供了可供仿效的好例子。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在学生对课文语言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模仿课文语言进行创作,可促动学生心灵的体验,也可丰富自己的语言。这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上的模仿,更是学生在深入感受课文后对课文语言的一种积淀与转化,并在实践中自然转化为他们的语言背景进入潜意识中。

二、在理解中做随写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怎样能做到好的吸收呢?就是用心地读、理解地读、身临其境般地读,要做到多读、精读、研读。所谓研读,即是潜心其中,“看门道”式地“研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调动情绪,意志力的参与和心智的投稿。只有这样,读的吸收才能辅助到写的倾吐上来否则你就像很多传达室的报刊收发员一样,阅书无数,仍旧提笔维艰。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阅读课文,写下自己的理解,能促进学生主动阅读,通过自己的思考、富有个性地理解课文,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随机写下来,更体现出读写结合的深刻含义。例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边读书边在书上标注,写下自己的理解,然后与同学交流。这种随写形式可与课后的“思考`练习”相联系,使学生在全面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同时,训练了习作能力。

三、在感受后做随写

阅读要成为学生与文本、教师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因为阅读的本质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部间多重对话,而对话的中心应是每一个学生。例如,在学完《生命 生命》这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读罢全文,你感受到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学生们结合自己的认知经验,结合课文中的词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说明和阐释,“生命是( )”这一“对话核心主题”的统领下,学生们提出了各个分主题,“生命是勇气”、“生命是力量”、“生命是坚强”、“生命是信念”,并进行阐述,使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真正实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阅读本质。而这样的随写也是学生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潜移默化地受到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同时在无形之中体验到了写作的真谛——情感的自然流露。

四、在创新中做随写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第6篇

课文是作文的范例,结合课文进行作文指导,其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结合课文就要吸收前人的知识营养和写作经验,用于改善自己的思维品质。变刻板、呆滞为活跃开阔,变纷繁粗疏为条理缜密,变肤浅雷同为深刻独创。模仿不同于抄袭,模仿是人的本能,也是习作的必经之路。教师指导作文常常通过例文并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问题,寓“理”于“例”,使学生学有“模样”,行有“向导”。结合课文,抓住“仿”,既可以深化阅读课文学到知识,又可以提供课文作者的写作技法,做到先仿后写,仿中学写,从仿到创。多年来,我坚持紧扣教材,充分利用现行语文课本的例文进行作文训练。首先,从“仿写”入手。仿其文,仿其法,仿其格。(1)仿其文就是紧紧把握课文中现成的习作例文,让学生在习作中有所依托,有所仿效,逐步掌握作文技能,然后向“仿中创新”过渡。例如,根据课文已交代的部分情节加以联想,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在学习《穷人》一课时,可根据课文中对天气描写和渔夫抱怨天气的一段话联想渔夫是怎样在海上和风浪搏斗的,仿写环境和人物活动。(2)仿其法就是借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修辞方法和思维方法。从课文中挑选一段有特色的章节,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进行模拟练习。例如学习《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写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色的一段话写写校园、花园等,学习运用文中比喻和拟人的句式;学习《荷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仿照写荷花的形、色一段,写一写柳树、等植物。(3)仿其格就是仿用例文中谋篇布局的格式。例如教完《长城》和《桂林山水》后,可让学生懂得怎样描写一处景物,仿照“远看近看”的观察点变化顺序和“总述分述总结”的文章结构格式写《校园的一角》或《南靖土楼》《东山岛》等某处景物。

其次,应紧扣教材,进行“续写”练笔。续写就是根据课文的内容续写课文。例如学习《小木偶的故事》一课后,可以让学生用《小木偶的奇遇》为题,续写当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表情以后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再如,学习《凡卡》一课后,让学生以《信寄出去后》为题,想想凡卡以后会怎样,进行续写训练。续写课文要以原文为蓝本,续写内容要与原文紧扣合为一体。同时,续写也是进行作文愉快教学的重要途径。让孩子们在愉快中倾吐,在兴趣中提高,从而唤起孩子的写作欲望。语文科是一门思想性很强、感彩很浓的学科。感人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优美的文学语言,无不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打动学生幼小的心灵。例如教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文后,因为季羡林老先生在课文中的话都说到孩子们的心里去了,还把写作的金钥匙交给了孩子们。我发现孩子们对季老这位伟大的作家非常钦佩,于是我便趁热打铁,组织《我和季老说悄悄话》的续写作文训练。孩子们无拘无束,写出了许多童心童语,字里行间流露出学好语文的愿望。这种潜移默化的学习目的性教育,比起花几节课时间进行空洞的政治说教效果好得多。教完《卖火柴的小女孩》,我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到我家做客》;教完《落花生》,我又让孩子们续写《我爱落花生》,孩子们通过续写作文的小练笔,不仅加深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阅读能力,更主要的是孩子们能凭借现成材料,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进行合理想象,用不着冥思苦想作文题材,因而学生都能在愉快中完成作文任务。

在抓紧“仿写”和“续写”进行课堂作文技能训练的同时,我还不失时机地充分发挥作文课的指导作用,有目标地进行作文知识讲座,传授作文的各种方法和技巧给孩子们,解决孩子们有话说不出的难题,这样,孩子们便从课堂上既获得了作文整体知识,又熟练地掌握写作的各种技巧。当然,小学生的“仿”和“续”都不是作文教学的目的,而只是一种方法和步骤,最终还是要达到自己能创造性地独立作文。然而,没有母亲的扶持,幼儿怎会站稳向前走,又怎能学会飞快地向前跑呢?只有从课堂起步,读写结合,构建训练场,让学生在场内扎实练好“听说读写”基本功,才能让学生走出训练场勇敢地在作文领域里自由自在、海阔天空地遨游。这是完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是小学生作文从不会写到会写的必然过渡,虽说作文教学方法有很多,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也多种多样,然而紧扣教材、读写结合,构建训练场、进行作文练笔,是培养小学生作文能力最初的一步,也是最基本、最扎实的一步,这是目前作文教学研讨“如何打好基本功,落实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最重要一环。

“构建读写训练场,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学生作文素质的培养,有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有的则可能在言寸之间、点滴之间、分秒之间进行。“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这十几年的作文教学正如知时节的好雨,滋润着作文苗圃里的每一朵鲜花,为他们的茁壮成长呕心沥血。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第7篇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1 、以悬念激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兴趣油然而生。

2 、以情境激趣。

小学语文大多文质兼美,有的课文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去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如《草原》第一自然段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澜的草原景色,这是作者对草原无比热爱的直观因素。上课时,教师可以先用美读示范,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小声读--放声读--欣赏读,这样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草原的美,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除了上述的做法以外,还有以游戏激趣、以导语激趣、以活动激趣等常用方法,教师应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能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从扶到放,引导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则学生“众鸟乱飞”,那么就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而学生也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教师注意的是先“扶”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敢于质疑、释疑,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再次发现,如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当然,在刚训练时,教师要作一定的指导,“扶”着学生学习,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即可“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才作适当的点拔。如教学《穷人》时,我们就可以先“扶”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续编。而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我们则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改写这篇课文。这样,学生写得灵活多样,富有创新。在改写、续写等训练中,学生不但初步学会了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充实,而且正在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思维习惯。事实证明,从“扶”着学生创新,到“放”手让学生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式。

三、联系实际,培养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在教学《马踏飞燕》后,我让学生用本课学过的知识,根据不同的观察目标和任务,选择不同的方式去观察一种动物,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有新的发现。当然,在语文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创新必须以想象为基础,只有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而所有的训练,都必须与现实实际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四、积极评估,鼓励创新

卖火柴的小女孩续写范文第8篇

由于小练笔不受篇幅、体裁限制,只要做到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就行,所以操练起来就容易多了。一年来,我坚持让出每节课的5-10分钟,作为专门的练笔时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踏踏实实地练笔,从从容容地表达。学生在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后,动笔写写小文章,使阅读感悟与表达运用自然妥帖地结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以人教版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的实践与体会。

1.练笔的点选在情感喷发处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凝结成文字,过不了多久,会消解,会淡散。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能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凝结成学生的思想。例如在学完《怀念母亲》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真是人生的一大悲剧。正如冰心所说:“世界上有什么能和母亲相比吗?珍惜你所拥有的吧!下面就请你动笔来歌颂一下你的母亲。学生就写了一首很感人的诗,这是发自学生最心底的声音,这个声音只有通过深刻的理解才能发出,而此时的随文练笔却给了学生一个宣泄的窗口,让他的情感得以升华。

2.练笔的点选在空白补充处

在教材中,有的课文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给了学生无穷遐想和无尽感悟的空间。教师要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悟性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内容:神舟“六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又飞上了天空。同学们请你来为文本填补这一空白:把“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3.练笔的点选在文本拓展处

教材中许多内容留有发挥的余地,存在文本的空白召唤力,在言而未尽之处拓展练笔,充实了文本,也圆满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学了《穷人》后续写故事情节《桑娜抱了孩子以后》。

4.练笔的点选在技能迁移处

运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迁移文本中的精彩表达方式进行结合文本创设一种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情境进行练笔,能让语文运用鲜活起来。学生仿照文本的语言,结合自己的感受,“辞以情发”,诉诸文字,既有“课”的影子,又有心灵的折射。像这样,文中既有“仿”的痕迹,又有“创”的内容。这种仿中有创的练笔,从最大程度上展现了形象,开掘了文本的潜在资源,创生了文本的再生资源。这正是语段体悟上绽放的活力,显示了无穷魅力。

5.练笔的点选在意象还原处

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教学时可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潜心涵泳体悟,展开词语意象的练笔,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生动鲜活起来。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学完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几句祝福。通过检查学生的习作,发现收到了预料中的效果。

6.练笔的点选在文章的经典、精彩处

新教材文质兼美,语感鲜明。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的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点”进行练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积淀语感,掌握写作方法。进行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披文入情更有重要意义,从而,训练了学生的写作技能。

如此说来,教师在语文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领会文章的内容,还要让学生在阅读时“披文以入情”,让学生与文章的情感产生碰撞、交流和融合。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准确寻找阅读教学的“迁移点”,设计符合学生作文基础的“练笔点”,使学生写得轻松,练得实在。

是呀,就算是片段也可以妙笔生花,就算是片段也可以文思泉涌!就在片段练习中,学生掌握了经典写法,学会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懂得了发挥想象,这不正是作文教学所要求的吗?片段写得精彩了,连片成篇还会远吗?我深信:只要教师巧妙设计,坚持不懈进行随文练笔,一定能使学生在写作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