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空巢老人调查问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农村;“空巢老人”;空巢综合征;问题;原因;方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032-03
“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身边无子女共同居住,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其中包括单人空巢家庭和夫妇两人的空巢家庭,将这些家庭中的老人称为‘空巢老人’。”(百度百科)由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空巢家庭在我国发展迅速,空巢家庭问题也日益突出,如老年人的生活起居问题、医疗保健问题、情感和心理问题等。我国这种空巢家庭现象多出现在农村。主要由于子女外出务工留下年迈的父母在家,造成农村老人独守空宅。而且大部分子女忙于工作很少回家看望父母,加剧了这种现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两份调查问卷,第一份是对所有大众进行对“空巢老人”的了解的调查问卷,第二份专门针对“空巢老人”。根据走访调查的结果我们对“空巢老人”所面临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心理健康方面
在走访调查中,首先关注到“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空巢综合征[1]。“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家庭“空巢”综合症主要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大减,易失眠,平时一副苦瓜脸,甚至流泪哭泣。有些老人有时候觉得自己没有为自己的子女创造一个好的未来,内心很愧疚。当然,也有一些老人则选择责备自己的子女,认为他们为了自己的欲望,丢下父母独自去外面闯荡,留父母守着空荡荡的房子生活着。一些老人由于长期与子女分离独守空房,面对空荡的房子和漫长的独居生活,产生了各种心理反应,他们表现得目光憔悴,忧郁,没多少精神,看到我们来了之后,他们感觉好像是看到自己的儿女回来了,顿时表现得有些兴奋,爱和我们谈论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状况。在交谈中我们注意到这些老人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经常回家看看,陪他们说说话,关心关心他们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可见这些老人的内心是非常孤独缺爱的。从心理学角度上讲,爱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是一种内心对生命的诉求。老年人如果缺乏爱,缺乏身边人的关心,他们的内心诉求得不到表达,很可能导致其心理失衡,最终危害自己的生活。根据一些医学研究显示这样可能会造成一系列出人意料的后果,比如人的情绪不稳定,心理失衡,慢慢地对自己存在的意义表示怀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彷徨、无助,从而产生抑郁心理,影响老人的日常行为,不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更有甚者,诱发老年痴呆症。
(二)身体健康方面
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老人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身体疾病,比如,有些老人就长期被肺气肿、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这些疾病所困扰,而且我们也知道这些疾病一旦形成,在当前的医疗技术下,一般情况是很难治愈的,通常只有通过化疗或者药物,来延长我们的寿命,对老人而言,既是身体上的疼痛,更是精神上的折磨。
(三)生活水平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人的身体器官不断退化,身子骨也不像年轻时那么硬朗,行动力不断减弱,一些日常的事务如烧火、做饭、购物也都越发显得力不从心了。有些老人甚至连下床、穿衣、吃饭等简单的事情都无法自理。由于他们身体健康状况的下滑,导致他们的生活方式的下滑,最终造成生活水平的下降。
(四)社交方面
这里的很多老年人在退休以后,和以往的同事朋友的接触日益减少,生活中的重心也发生了根本转变,由原来的以事业为重心转向了以家庭为重心,由面向社会转向面向家庭。这样老年人的空闲时间增多了,但他们的子女还在社会上奋斗着,他们彼此之间沟通交流的时间依然很少,这容易导致老人产生孤独无助感和焦虑等负面情绪[2]。
(五)家庭情亲方面
儿女外出打工,一般守在家里的老人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有些靠打工“致富”的子女并没有给父母提供应有的生活费用和养老费用,所以大部分老人即使是自己的子女已经发家致富了,也还需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生计。一般来说,老人只要还有劳动能力,就还是会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来养活自己。就算子女外出务工收入要远远高于种地收入,老人依靠外出务工子女的经济支持是很有限的。据老人们介绍,很多外出务工子女们所得的收入只够维持自己的生活,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
(六)安全方面
老人生活的安全问题,主要是老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首先,住在这里的老人很多是木房,如果老人的家里突然发生了火灾,由于自身的身体条件的限制,很难及时逃生,再加上老人大多独自生活,很难找到及时提供帮助的人,老人们也就不可避免地承受着火灾带给他们的痛苦,或受伤,或丧失生命。其次,在这里的许多老人都患有这样那样的疾病,需要经常服药,但我们知道很多老人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他们自身的知识水平有限,通常不能正确分辨药物的好坏,极有可能误信庸医,用错了药,花了钱却看不到效果,也有的会因为误食过期的药品而引发生命危险。再次,就是一些老人由于年纪过大,身体器官退化,行动不便,生活自理有困难,使得骨折、烧伤在空巢老人家庭的发生率极高。老人们经常受到骗子等不法之徒的注意,由于老年人的文化知识水平比较低,对很多新事物不了解,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也不强烈,极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欺骗利用。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方式
为积极践行和谐老龄化战略,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服务理念,有效解决养老服务需求,从今年3月份起,常州市民政局和常州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市区养老服务需求大调查。调查采取实名填写问卷形式,利用民政和老龄信息平台进行汇总分析,对市区城镇户口按一定比例抽取了10084名老年人。在地区分布上,武进区2300人,新北区1155人,天宁区3218人,钟楼区2711人,戚墅堰区700人;在性别比例上,男性占49.53%,女性占50.47%;在年龄结构上,60-69岁的老人占35.99%,70-79岁的占51.74%,80岁以上的占12.27%。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调查的科学性。主要内容包括老年人就餐、日间照料服务、精神关爱等方面需求情况。整个调查经历了准备、实施和汇总三个阶段,总共历时两个月的时间。
本次调查严格按照社区准入制要求,贯彻费随事转的原则,由各区按抽样调查老年人数印发《常州市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由社区具体组织填写,并将收集的信息录入网上填报系统,由社区信息平台进行汇总分析。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社区干部认真负责,有的利用星期天和晚上深入到老年人中间耐心调查,然后将调查问卷逐份上报,一旦发现差错及时纠正,问卷回收率达到100%。这次调查的一个明显特征之处在于采用实名制填写的形式,防止出现虚报谎报的现象,也便于以后的抽查,确保了此次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通过这次市区养老服务需求大调查,基本摸清了居家养老、社区就餐和日托服务等方面需求,为我市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政策,加大老年设施投入和发展老年服务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市区老年人需求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一)老年人基本状况
1.文化程度偏低
在被调查的10084名老年人中,文盲、小学文化程度的分别占总数的11.57%和31.85%,初中、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分别占29.64%、8.42%、9.51%,而大学专科、大学本科以上的仅占5.86%和3.15%,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的特征很明显(见图1)。
2.63%以上的老年人是“空巢”老人
从居住方式来看,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独居和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分别占11.38%、52.49%,与子女同住或与孙子女同住的占35.17%,老年人“空巢”现象日趋严峻。
3.身体状况与生活自理状况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身体健康或一般的分别占32.53%、35.98%,有慢性疾病或有严重疾病的占27.60%、3.89%(见图2),说明我市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总体处于较佳状态。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占调查总数的87.98%,半自理的占10.26%,不能自理的占1.76%,具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占绝大多数。
4.配偶与子女情况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配偶健在的占总数的74.21%,配偶不在的占24.26%,没有配偶的为1.53%。再从老年人子女的数量来看,有1个、2个、3个子女的分别占14.75%、37.50%、26.88%,居前三位,有4个和5个及以上子女的占12.22%、7.32%,无子女的占1.33%(见图3)。目前,多子女老年人还占多数,但已明显呈现日趋减少趋势,独生子女老年人目前虽还居少数,但也明显呈现日趋增多趋势,家庭小型化趋势不可逆转。
该社区居民大多数是原江西电工厂的职工及家属。他们当中下岗失业人员多,退休人员养老金偏低,因此困难家庭多。为此,社区积极想办法,为他们开办各种技能培训班,拓宽就业渠道,提供就业信息,先后帮助5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社区认真开展对困难家庭摸底调查,帮助符合低保条件的92户困难家庭办理了城市低保,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对特困家庭给予更多的关心。居民杜必辉夫妇身患重症,长期住院,生活十分困难。社区及时将其纳入低保户,又为他们办理了医疗救助补贴和困难职工待遇证,将其家庭列为政府结对帮扶对象。
近几年来,新余电工厂社区组织工作人员对居住在社区的离退休老同志进行上门走访,了解辖区内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经济收入、身体状况、居住情况和服务要求,对其中空巢、独居离退休老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让他们填写“养老调查问卷”,广泛征求老年人对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并据此确定了居家养老中心的服务模式和服务重点。该社区根据实际,按照不同情况把服务对象确定为A、B、C三级:A级服务对象主要是70岁以上的困难家庭中的孤寡、独居离退休老人,对他们采取政府扶助,中心提供低偿和无偿服务的方式:B级服务对象是70岁以上独居、空巢离退休老人,实行的是低偿服务;C级服务对象是70岁以下的独居、空巢离退休老人,实行有偿和低偿服务。社区立足现有条件,整合服务站、医疗站、老年活动中心等各种资源,确定了涵盖生活服务、家政服务、医疗服务、文化服务、精神慰藉、政策咨询、法律咨询等共13项服务项目。
为体现人性化关怀,该社区以分片包干的形式,开展亲情服务,组织志愿者、中心服务人员与离退休老同志结对子,开展经常性上门探访,给离退休老人送去问候和关怀,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精心营造关爱老人的良好氛围。同时,该社区编印宣传小册子,挨家挨户送到老人手中,公开服务中心热线电话,只要老人有需求,社区就想办法尽快给予解决。
老年人退休后,进行健康有益的活动是他们普遍的需求。因此,社区投资兴建了室外健身室、活动室、图书室等11个具有一定规模的活动场所,配齐了有利于老同志活动的设施。社区利用现有的活动场地和设施,组织开展了适合老同志特点的文化、科普、娱乐等活动,做到了月月有比赛、天天有活动。促进了老同志的身心健康。为了构建和谐生活,社区还向辖区的居民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家庭型的“合家欢”、社区型的“邻里乐”、老年型的“结伴乐”,使老年人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乐而忘忧。
社区隶属于市区街道,位于城东城乡结合部,占地面积约0.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62户,5129人。其中在册的60岁以上老年人__人;70岁以上高龄老人146人,80岁以上老人118人。90岁老人4人,空巢老人120余人,约占辖区总人口数的28%。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顺应社情民意,利国利民。我社区是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单位,我们把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上级民政和老龄部门的指导下,我们针对社区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多措并举,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使居家老年人在生活上得到精心照料,在精神上得到关爱和慰藉,实践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了家庭、社区和社会的和谐。
一、认真做好居家养老调查
我社区是居家养老的试点社区,我们积极探索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新模式,建立以社区主任挂帅的居家养老服务领导小组。积极开展专项入户问卷调查,摸清了社区中的老年人情况,为户籍在本社区的60-10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了老年人档案,并从老年人的需求和需要开展服务等方面着手,对社区400多位60-100周岁的老年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问卷中,整理出了老年人的最需:一是家政服务,主要是有疏通管道,电力维修,代为购物,上门服务等。二是医疗服务通过摸底调查,详细的了解到了老年人服务需求。因此,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制订出了有所不同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案》,全方位高质量的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各种服务。
二、积极营造居家养老氛围。
我们首先组织社区工作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有关文件,派出专项工作人员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养老服务工作培训,提高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创新养老服务工作理念。同时利用社区市民文明学校、老年科普大学、墙报、宣传栏、黑板报等阵地,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有关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文件精神,在全社区宣传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推动作用,增强社会各界和社区居民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形成全社区关注、关心养老事业的浓厚氛围。
三、努力丰富居家 本文来自文秘站 ,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养老服务
一是志愿者服务。我社区有一大批助老志愿者,为社区中的空巢老年人、困难老人服务。其中有为高龄老年人提供一些买菜,联系子女,照看关闭门户等服务的银龄志愿者;与社区中10对空巢的独居老年人开展一对一的爱心志愿服务的爱心志愿者;还有利用法律、医疗、便民等专业特长的专业志愿者。象社区中的医疗志愿者,经常为社区中的老年人看病,量血压。如东方医院退休的志愿者王仁医生,他经常上门为社区中的老年人看病,不分昼夜,义务出诊午;又如家住中国机械堪察院的空巢老人黄如泯,她家厨房的厨房溢满了水,老人急得是不知所措,她找到了社区志愿者,志愿者上门认真检查,发现是自来水管破裂,志愿者迅速拔通了社区发放的“便民服务卡”维修电话,修理工以最低的费用,上门给予了修复。一张小小的服务,不但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关系,也为老年人带来了最大的实惠。
二是精神慰藉服务。我社区辖内单位拥有西安市社会科学分院、省级重点中学83中学、西安财经学院、聋哑学校等单位,是知识分子相对聚集的社区。这些退了休的老同志,文化层次高,求知欲望强。根据这一特点,我社区在西安市老年科普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办了社区老年科普分校,努力开展老年教育工作,满足老年人老有所学的精神慰藉。社区老年科普分校学校的师资力量,完全由市科协安排,每学期定期为我们制定课程表,每周一课。我们根据老年人的需要每次课程的内容不同,先后开设了食品营养与健康、抗衰老从现在开始、西安历史文化、谈如何教育孩子、家庭教育、生活常识、谈修身养性、等等。社区内的老年人,可按照自己的兴趣前来听课和活动。目前,参加社区学校学习、活动的老年人有上千人次。社区老年科普学校成为老年人学知识、求上进、交朋友、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再学习、再教育的大课堂。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精神,镇采取多种形式传达学习活动精神,加强学习教育,促进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推进。一是落实学习内容安排表。结合工作实际,采取集中学、个人学、撰写心得、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确保学习活动取得实效。二是成立“专题学习日”。将每周五设定为“专题学习日”,组织镇内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一系列决策部署,强化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制定支部学习计划。各支部制定专门学习计划,做好《基本知识》、《论群众路线》相关书籍的系统学习工作,对外出务工党员,将书籍邮寄到务工地,确保每位党员学习成效。截至目前,全镇、各支部召开学习会议20余次,发放学习资料400余册。
二、加强调查研究,促进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到位。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镇本着“边学、边做、边改”的目标要求,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以促进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到位。一是下发调查问卷。向全镇党员、群众代表征求对镇班子成员作风建设等方面意见以及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等方面意见建议。二是开展谈话谈心活动。通过交流谈心,了解工作中的弱点、群众反映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三是开展征求意见座谈会。通过座谈会,与会的各站、所、学校以及政府干部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基层工作体会,围绕党员干部作风,以及群众的诉求、期盼等方面,展开积极踊跃的发言。截止目前,共梳理意见建议8条,其中包括机关干部慵懒散拖、无故离岗、执行力差等问题。针对梳理意见,镇制定了“正风肃纪”九条禁令,下发到各村、办所;进一步完善请假、学习等各项制度;在镇政府一楼设立去向告知板,要求党员干部离岗时写明去向告知群众。
【关键词】 失能老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影响因素
据统计〔1,2〕,老年人中约有21.5%的人生活轻度不能自理,5%~8%生活中度不能自理,2%~5%完全不能自理。本研究通过对选择家庭养老及机构养老的失能老人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便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9年4~6月在石河子市抽取529名失能老年人。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的老年人且丧失部分或者全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者;②在石河子市居住3年以上老年人。③对于神志不清,智力障碍,无法配合完成问卷者,均由照顾者代替。分两个阶段抽样。第一阶段:考虑石河子市经济状况和老年人密度分布,抽取红山、老街、向阳3个街道,各街道随机抽取1个社区,共3个社区。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量表,对所抽取小区内的全部老年人群进行失能筛选。
1.2调查工具①ADL量表: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ADL判定老年人的失能程度,由两部分组成,躯体活动(穿衣、吃饭、洗澡、室内活动、如厕和能否控制大小便)和日常家务活动(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经济)。评定结果可按总分、分量表分和单项分界定。总分为64分,低于16分,为完全正常,大于16分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单项分1~4分,1分为正常,2~4分为功能下降,凡有2项或2项以上≥3分,或总分≥22分,为明显功能障碍。②自设调查问卷:问卷经有关护理专家修订,并通过30个小样本预调查验证其内容效度和内部一致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石河子市的实际情况修改而成。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养老状况、养老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健康状况等。
1.3调查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调查员入户调查。在调查现场,调查员一对一询问调查,调查完毕,随机抽取5%的问卷检查,发现错误和遗漏项目及时补充更正,控制调查质量。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见表1。发出问卷550份,收回52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6.2%。529名失能老人中男246人(46.5%),表1影响养老模式选择的单因素分析
2.2调查对象的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在529位调查对象中,有107位(20.2%)失能老人选择养老机构养老,有422位(79.8%)失能老人选择家庭养老。失能老人选择机构养老的主要原因:子女工作忙,在家里没人照顾(28%);自己身体不好,不愿意给子女添麻烦(37%);家庭关系不好(6%);家里的房子面积小,住不开(5%);自己不想入住养老机构,家里人送 来的(21%);其他(4%)。
2.3养老模式的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文化程度、失能时间、不良心理状况、近一年是否住院是影响养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以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方式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在引入水准α=0.05、剔除水准β=0.10情况下,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表2影响养老模式选择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讨论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敬老养老的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家庭实行老年人的照顾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项权利,以家庭为主的非正规照顾系统提供的养老模式目前仍然是中国主要的养老方式,即使是失能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也不例外〔3〕。本次研究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失能持续时间越长的失能老人越趋向选择机构养老,说明失能老人受教育水平往往会影响他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失能老人更有现念倾向,更倾向于拥有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特别是失能之后,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失能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失能老人为了不给子女增添生活和心理上的负担,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本次研究还发现,不良心理状况和近1年是否住院也是影响失能老人养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无论失能老年选择家庭养老或是机构养老,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庭的照顾功能正逐渐弱化,面对长期卧床的老人,子女深感力不从心,难以承担长期照料老人的责任,还有一些老人因子女去世或是无子女,面临家庭照料资源枯竭的危险。当家庭成员无法承担全部或部分老年人的照料服务时,必然期待社会及社区提供照料服务和指导,以弥补家庭照料功能的或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4〕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是通过政府和社会为不同需要的老人提供不同的服务,实现了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对失能老年人而言,可以根据失能老人的特殊需要可以提供上门诊疗服务、家庭体力劳动服务(打扫、洗衣、购物等)、洗澡服务、帮助穿衣、就餐服务及救助服务等,这一方面缓解了照料者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失能老人不离开家庭,就可以享受到服务与照顾。由此可见,社区上门服务是支持家庭养老功能的有效手段,而真正享受到此类服务失能老人的比例并不高,这有待于老年照料护理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就我国人口老化的趋势来看,机构养老也有很大的潜力和前景。养老服务机构主要包括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福利院(敬老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其中老年公寓主要是为生活能够自理的老人提供自助式养老。养老院主要根据自理程度的不同,收取不同的费用,对失能老人收取的费用最高。虽然各类养老机构拥有失能老人生活的设施条件和具备相关专业技能人员,可以为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但是对养老机构不了解,不认同以及养老机构本身服务不全面、收费较高是影响失能失能老年不选择机构养老的主要原因。这些决定了机构养老在一段时间内只能作为一种补充形式为失能老年人服务。因此,对于失能老年人来说,最佳的选择是拓宽以社区照料为主的居家养老功能,既从分利用资源又节省资金,同时还满足了家庭、失能老年人的多方位需求。目前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应该是在加强家庭养老功能的同时,积极推广以社区为主的居家养老体系,并以正式照顾为补充,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黄成礼.中国老年人口的健康、负担及家庭照料〔J〕.中国卫生资源,2006;9(5):208-9.
2杜鹏,武超.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与变化〔J〕.人口研究,2006;30(1):50-1.
1.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重庆市X镇A村独生子女母亲已年满49周岁的独生子女家庭(不含双女户)进行了实证调查,收到有效调查问卷共计165份。根据调查结果,从他们的经济来源与支出、健康医疗保障、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养老担忧等方面进行分析,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主要存在以下养老问题:
1.1经济收入偏低,政策关怀不够。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60岁以上父母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农村养老保险金、国家计划生育奖扶金和自己劳动收入。首先,各级财政投入不够。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低,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且计划生育奖扶政策从开始实施以来,一直没有调整过发放标准。各级财政支持与投入依然偏少,养老保障水平与计划生育奖扶标准依然偏低。其次,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计划生育奖扶政策存在漏洞。现行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和农村计划生育奖扶政策规定“必须年满60周岁的父母”才能享受相关待遇,但这样不少60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母亲距离享受待遇存在较长的“真空期”,在她们最需要帮助时却不能享受到政策的关怀。对于自己劳动收入,当年龄更大些或身体出现疾病后也就不能再参加劳动,自己劳动收入将消失,根本不能承担日常生活和医疗费的开支。
1.2医疗难问题突出,病有所医难实现。
在調查中发现,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常年患有慢性疾病的占62.1%以上,42%的老人是多病缠身。现在农村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实施,农村就医条件还是处于较低水平。虽然都参加了农村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但由于内地农村交通不发达,加上年老行动不便,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年老父母医疗难问题突出。并且老年人发病具有突发性、多病并存特点,受到就医条件的制约,独居或与配偶居住的老人会因为抢救不及时,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丧失生命。“小病扛,大病拖”,已成了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的一种潜意识。昂贵的医疗费开支可以使他们因病致贫返贫,特别是农村失独家庭,最大的难题就是养老就医,并且还面临正常看病治疗无人办理住院手续和手术后无人照料和护理等问题。
1.3独生子女的流动以及存活风险加剧农村独生子女老年家庭的“空巢化”。
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独生子女有很大一部分离开家乡涌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附近城镇务工、求学或定居。迫于工作岗位竞争压力,使他们无暇顾及在农村年老的父母,使这些独生子女家庭成为“空巢家庭”,这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的心理健康和实际生活质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农村独生子女伤亡家庭的空巢老人,生活更加困难,养老更难保障。
1.4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来源于子女的照料与陪伴比例低。
由于农村“空巢家庭”成为普遍现象,致使农村独生子女在主观上有孝敬老人的愿望,客观上缺乏照料老年父母的条件和能力。现在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大部分处于低龄老人时期,还可以自己照顾自己或相互照顾,等到了中龄和高龄后,生活不能自理或丧偶,当日常生活照料、长期护理与精神慰藉成为紧迫的需求时,将更加凸显出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弱势性。而农村独生子女供养能力有限,加上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得他们对赡养老人的态度和观念也产生了潜在的变化。
1.5养老模式单一、社会关怀不够。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主要以家庭养老模为主,社区、社会养老缺乏支持。但随着农村家庭孩子数量的减少及“空巢率”的不断升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受到严重挑战,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功能已被弱化。农村养老机构不健全,乡镇的敬老院主要是为农村“五保户”服务,缺乏专门为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服务的社区、公益服务业和社会养老机构。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区、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1.6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美德宣传力度不够,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现在在农村有极少数子女亲情观念淡薄、法律意识薄弱,对年老父母不尽赡养责任,致使部分老年人养老生活得不到应有保障,晚景凄凉。
1.7精神文化生活不丰富比较单调。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农闲时间,主要是赶场、看电视和串门聊天、打麻将或打牌,其他休闲娱乐活动比较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农村社区供村民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太少,现有的活动场所活动器具少、无人管理、没有定期对村民开放。
综上所述,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最典型特点是孩子的唯一性和单传性,是家庭老年父母供养的唯一依靠,导致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养老风险的分散功能被逐渐弱化,独生子女的外流、生命存活风险与赡养风险都会导致养老风险的发生。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比较大的社会保障问题之一。
2.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对我国抑制人口过快增长、降低人口出生率作出了重大贡献。国家应尊重这批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历史贡献,关注和重视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养老问题,完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险政策。
2.1转变传统养老观念,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和独生子女家庭父母。
首先,各级政府部门要转变养老观念,充分认识养老不只是农村獨生子女家庭自己内部的问题,而是应该由政府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事业,健全完善现有政策与法规。其次,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要转变养老观念,增强自我养老的意识。减少对子女的过多期望,要在精神上、思想和行动上相信自己,增强自己的养老能力和养老习惯。
2.2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和农村计划生育奖扶金标准,增加财政投入。
国家相关部门应考虑实际情况,提高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计划生育奖扶金、养老保险待遇和计划生育养老补贴标准,不能低于农村低保户标准。对于家庭确实困难的低收入、子女又不在身边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政府应给予政策倾斜,优先纳入农村低保户享受范围。对于确有住房困难的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应优先纳入农村D级危房改造对象。建议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母亲年满50周岁就可以享受养老保险和农村计划生育奖扶待遇。
2.3改善农村就医条件,适当提高医疗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
大力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着力解决农民医疗问题难、有病就医难,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是各级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广大农民迫切期盼的大事。改善现有农村基础医疗设施条件,规范农村药品价格,加快对镇、村卫生所加速改进,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卫生所建设,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综合服务水平。各级政府部门在修订农村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时,应考虑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殊情况,降低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医疗费用,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并扩大报销范围。
2.4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
探索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和社会机构养老为支撑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以供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拥有多层次、多渠道的养老选择,真正实现老有所养。政府牵线发动社会力量、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到农村养老服务业,成立农村社会养老爱心机构,鼓励社会兴办农村养老院,形成政府财政补贴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多元化集资的农村家庭养老服务机制,切实推进农村养老服务的社会化进程。
2.5发展农业产业经济,增加就业创业机会,让外出务工子女回归,减少“空巢”老人家庭。
合理解决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的养老问题,首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产业经济,让农村村民就业创业机会增加。政府制定农村创新创业扶助政策和惠农措施,助力农民自主创业。经济收入提高,实现农村村民离土不离乡,使更多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可以和子女共同生活,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空巢”老人现象会逐渐减少,经济和物质上能够得到支助,精神上得到慰藉,从而实现农村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父母能安享晚年。
2.6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尊老爱老的良好社会氛围
自古就有“父母尚不敬,何以敬天下”的名言警句,孝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一个评价人们道德素养的尺度。各级政府部门把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积极组织各种尊老、敬老、助老、爱老活动。广泛利用各种宣传媒介,积极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尊老敬老意识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建议在全国推行河南省对独生子女家庭的优待政策。修订后的《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独生子女父母年满60周岁后,生病住院治疗期间,给予其子女每年累计不超过20日的护理假,护理假期间视为出勤[ ]。
2.7提倡移风易俗、崇尚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政府部门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提倡移风易俗、崇尚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引导广大农村村民破除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通过树立婚事新办、丧礼从简等典型,运用各种宣传媒介,来引导村民改变传统观念,自觉自愿地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参考文献:
[1] 资料来源:《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http://stats.gov.cn/tjsj/pcsj/rkpc/6rp/indexch.htm
[2] 河南省卫计委网站http://hnjsw.gov.cn/contents/159/55492.html
[3]李建民.中国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养老问题及其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4.(3)
[4]宋健.中国的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户.人口研究.2005.(2)
[5]原新.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从人口学视角的分析.人口研究.2004.(5)
[6]丁志红.我国农村中年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研究.人口研究.2014.(4)
Abstract: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369 olders more than 60 years of age in Xinxiang, this paper found that 11.5% of the elderly know house-for-pension, and 98% of the elderly does not choose such pension way. However, 37.3% of the elderly said that they would enrich their own later life with the mode of house-for-pension under the allowed conditions. Combining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d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feasibility of carrying out house-for-pension policy in Xinxiang City.
关键词: 以房养老;问卷调查;新乡市;可行性分析
Key words: house-for-pension;questionnaire survey;Xinxiang City;feasibility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9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317-03
1 新乡市的养老现状
作为我国中原地带的中小型城市,相对河南省的其他城市来说,新乡市的人口老龄化形势较为严峻,正面临着巨大挑战,新乡市统计局的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新乡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69.82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2.39%,全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44.8万,占全市总人口的7.95%;全市空巢老人数量已达34.2万人;依靠家庭子女养老的老人总数约28.5万人。2011年年末新乡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52.97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8.51万人;60周岁以上的老人按月领取养老金56.14万人;参加医疗保险136.3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48.84万人。老年人口比重迅速提高,养老负担渐趋加重。【①新乡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新乡调查队新乡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与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一线城市相比,就新乡市目前的经济状况来说,发展推行以房养老模式还很吃力,在《新乡市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在2015年,新乡市拟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服务为支撑、国有养老机构为示范、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机构为骨干的老年福利服务网络。构建‘9064’养老服务体系(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在机构集中养老),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十二五”期间,新乡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持续增长,按河南省老年人占总人口12.38%的平均比例计算,到2015年新乡市老年人口将达到70万以上,呈现出增长速度快、高龄化显著、农村老龄问题突出、城乡差异大等特点,与“十一五”期间相比,社会养老负担将进一步加重,养老保障和就医问题更加突出,社区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迅速增加,老龄问题的社会压力显著加大,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带来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②新乡市“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
因此,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养老模式,成为目前刻不容缓的目标。
本文针对新乡市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该调研项目发放了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37份有效问卷,其中369位受访者拥有完全产权的住房,可以申请住房反向抵押贷款。针对这369份符合申请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调研问卷,笔者进行了初步的统筹分析,具体调研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
①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子女数量、是否有公费医疗保障、是否拥有独立产权的住房、是否与子女共同居住等。
②受访者的收入情况。包括个人稳定月收入和每月从子女处获取的赡养费。
③受访者的需求意愿。关于受访者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态度,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和专家意见,预设了三种选项,即不会选择、可以考虑、会选择,以取代最初的是与否两种情况,并调查了受访者选择或拒绝的理由。
1.1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1.1.1 受访者的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新乡市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从年龄分布来看,369位受访者中:60~64岁的受访者有146人,占样本总量的39.56%;65~69岁的受访者101人,占27.37%;70~74岁的受访者69人,占18.70%;75~79 岁的受访者33人,占8.94%;80岁及以上的受访者20人,占5.42%。这与我们收集整理到的老年人口的实际年龄分布基本接近。
从性别来看,男性有177人,占47.97%;女性有192人,占52.03%,基本为男女各占一半。
从学历来看, 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有22人,占5.96%;小学117人,占31.71%;初中152人,占41.19%;高中及中专47人,占12.74%;大专及以上31人,占8.40%。分布图如图1所示。
1.1.2 受访者的稳定收入少,获得的赡养费和其他收入低 在369名调研对象中,有40.92%的老年人人均月收入不到1000元,1000-1500元之间的占37.94%,1500元以上的占21.14%,见图2。相关数据表明,2011年,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8195元,由于目前物价涨跌幅度较大,加之通货膨胀的影响,大概有至少60%的老年人的消费水平仍无法达到人均消费水平。而且据调查,75.88%的老人每月的赡养费还达不到400元,子女为老年人提供的养老费用也是有限的。(图2)
1.1.3 受访者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有一定程度的认可 符合申请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369位受访者当中,其中有8人对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持以肯定答复,在调研对象中占2.1%的比例;86人对此项目抱以观望态度,表示 可以考虑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样本总数的23.30%,这表明该项目具有一定的可行;其余的275人对此持否定态度,表示不会选择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样本总数中的比例高达74.52%,这表明在目前一段时期以内,该项目仅仅可以作为养老选择的有效补充,而不会成为养老需求的主要依托。图3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需求意向调研结果。
1.2 产生和排斥需求的原因分析
1.2.1 需求的动机分析 根据问卷统计结果,需求意愿为会选择和可以考虑的被调查人选择原因的比例分布如图4所示。由于问卷采用的是多选模式,所以各成因比例相加大于1。
1.2.2 拒绝的动机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需求意愿为不会选择的被调查人的拒绝原因分布如图5所示。由于问卷采用的是多选模式,所以各原因所占比例相加大于1。
2 新乡市实行以房养老的可行性分析
2.1 经济基础 近年来,新乡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为实施以房养老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新乡市统计局的资料显示,前三季度,新乡市完成一般预算收入54.72亿元,同比增长29.2%,增速位居河南省第2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4个百分点。 【③新乡市统计局 前三季度新乡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2 物质前提 新乡市政府进一步落实住房保障制度,完善市场体系,201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55.69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住宅投资121.72亿元,增长36.5%。房屋施工面积1510.67万平方米,增长31.5%,其中,住宅1316.58万平方米,增长33.4%。房屋竣工面积276.88万平方米,增长33.9%,其中,住宅249.72万平方米,增长34.2%。商品房销售面积446.51万平方米,增长23.9%,其中,住宅422.42万平方米,增长24.4%。【④新乡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新乡调查队 新乡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在住房货币化商品化的时代,大多数家庭都拥有了自己的住房,这为以房养老提供了可观的市场。如果可以激活这部分市场,对老年人生活的改善、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
2.3 社会环境 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已有关注以房养老,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新乡市尚未有关于“以房养老”的金融业务尝试。长期以来,政府管理部门基于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基本国情,不断创新管理理念,并努力探寻新思路、新途径来解决现阶段的养老问题,长期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养老环境。新乡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新乡市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老龄化对策与建议中提出了“多元化养老”模式,提倡自我养老,鼓励实施积极的老龄化应对措施;同时提出, 新乡市城乡各级管理部门应该集思广益,运用创新的思路、模式针对当前养老制度的弊端加以改进,城市可以在以房养老的模式上作一些尝试。
2.4 文化背景 在国际社会中,中国以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闻名遐迩。从古至今,“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传统理念毋庸置疑。但是沿袭至近代,人们的思想理念及行为方式已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更新,现代人普遍推崇家庭内部人际平等、经济相对独立和个人自理的相处观念,这说明传统的养老理念已逐步弱化。
另一方面,科学理财、理性消费的思想观念也备受现代人推崇,大多数人为满足自身需求,开始尝试各种消费、资产处理等的方法途径,以期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使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鉴于此,提前消费、资产变现、不动产投资等新的行业模式应运而生,并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大众文化对以房养老的兼容性逐步加强,在不久的将来,以房养老的创新发展模式必定成为家庭养老的新选择。
参考文献:
[1]高淑云.对社旗县实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政策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1).
[2]李爽.我国养老保险改革面临的选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