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知识改变命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迈入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是幸运者,但毫无疑问,也是各种挑战的承担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这激烈竞争的浪潮中,谁主沉浮?现实回答我们:是人才!所谓人才,就是要德才兼备,更是一个有高素质、具备多方面知识的人。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想要在竞争的大潮中站稳脚跟,想要使自己普通的生活更有品质,知识是重中之重。大量事实证明,知识改变命运。大家一定都知道原微软公司区CEO吴士宏,一个自考外语专业的毕业生,用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将这艘美国电脑业的航空母舰平平稳稳驶入了中国这个巨大港湾,她也从一个平凡的乡下清洁工转变为一个笑傲商海的女强人。当我们感叹她的成就与光荣时,请不要忘记,知识改变了她的命运。同学们,抓住现在这个扩充知识的大好机会全心全意投入火热的学习中去吧,有谁能肯定,你不会又是一个吴士宏呢!
著名导演张艺谋说过:“无论是名扬全球的科学家、艺术家,或是一个普通百姓,都是知识改变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战辉就是“靠知识改变命运,靠奋斗摆脱贫困”的典型,他说:“苦难并不是博取同情的资本,最重要的还是奋斗,只有奋斗和改变才是最重要的……” 是知识,让高尔基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是知识,让爱迪生由贫民窟走入了曼哈顿;是知识,让霍金成为了全世界的偶像。是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同学们,只有学习,我们才不会浪费宝贵的光阴,让生命之树结满丰硕的果实;只有学习,我们才会向理想的目标靠近,从而有机会和成功握手;只有学习,我们才会创造崭新的自我,让执着的追求书写无愧的人生。
战国时代的学者荀子曾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认为人一定可以打破上天的安排,凭自己的力量改变命运。而我们相信,这股改变命运的力量就是知识。那么我们还等待什么?
过了几年,女孩的家贫穷依旧,但这时正面临着一个紧要关头,女孩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正当女孩笑容满面的要和父母说时,看到的不是感动到落泪的父母,而是阴着脸叹气的父母。女孩深知,自己家境贫困,很难供起一个大学生,却没想到,她的噩梦来的这么快。
母亲对她说:“娃啊,我们俩对不起你……我们没钱,你也知道,咱们家就这么点地,你还有两个弟弟等着吃饭,等着靠你养活呢!你是个女孩,读这些书我觉着没啥用,还不如帮着家里干点活呢,你看看你做活的时候手多快啊……我们俩决定了:你在家跟我们下地去!”
父亲在一旁直撮头发,什么话也没说。
女孩低着头答应了。这是多么大的痛苦啊,女孩哭了一个晚上,同时也决定了,和父母去种地!
爱读书的女孩一下子离开了书本、老师和讲堂,她是多么伤心呀!在烈日下,女孩不甘心,不甘心就这样颓废!
终于,有一天,女孩重新拿起以前的课本,温习以前的知识。因为,她爱读书,她离不开书!听说村里有一个孩子在上高三,正准备高考,她就去那个孩子家借书看。
白天,她辛勤劳作,从不懈怠,对于父母交给的农活儿,都是好好的完成。为了省下时间看书,她干活都带着一种坚毅。在晚上,他一个人坐在床头,捧着书本,努力地学习,每晚都熬到一两点。父亲曾多次劝她,不要学了,学了也没用的,她已经失去了读书的机会。
这并没有使女孩的心动摇,反而使它更坚定不移了。她一次次地对自己说,读书才是始自己和全家人幸福的捷径。
一天天下去,女孩的身体早已瘦弱不堪,繁重的工作没有压垮女孩的心灵,她依旧在灯光下安静的的读书。
这样的日子不知过了多久,到了那一年的夏天,高考就要开始了,女孩的心里也是十分矛盾,到底要不要参加?那个借给她书的孩子对他说:“机会是要把握住的,一个人的机会并不多,像你这样已经失去了一次机会的人,更应把握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想,追逐自己的理想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利。”
终于,在那天,女孩瞒着父母,独自踏上了去县城的道路。她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参加了高考。
辛运的是,她考上了大学,虽然不是什么名牌大学,但她依然很高兴。终于,掩埋在沙堆中的珍珠被人发现了——家企业老板看中了她的才智与信念,同时更被她所感动,就带她去深造。
回来时,当年的稚气女孩已变亭亭玉立,事业有成。而她始终认为,是书给了她第二个灿烂的人生,是读让她脱胎换骨,拥有自己的幸福,是读书让她成功!
知识,蕴含着深刻含义,如宝石般晶莹润泽,如黄金般金光璀璨。它是一把钥匙,打开学习的大门,学文化,懂道理,会做人;它是一座灯塔,在苍茫的海上为探险家指路,开辟一片新天地;它是一剂营养液,为人们灌输财富,充实人生。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学习着,读书上那些散着墨香的文字,全身心投入到情节之中;了解网络上的知识,用键盘敲击出动人的音符;听课堂上老师无微不至的讲解,贪婪的汲取着其中的趣味。是学习,是知识,让我们从一个幼稚无知的小孩逐渐变为现在这样听话懂事;让我们提高了自身的修养与气质,与书本结为好友,学习着,并快乐着。
贝多芬曾经说过:“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做到了!用一生的时间倾注到音乐中去。虽然失聪,却一直在用顽强的意志与命运作斗争,用心去感受音乐、创造音乐,无论多么艰苦,他都会挺过去,因为他那种对音乐的热爱,对艺术的狂热,对梦想的追求,对知识的献身。
还记得海伦凯勒吗?美国着名残障教育家。19个月大时,却遭受了命运最悲惨的折磨,因一次高烧而导致失明与失聪。她屈服了吗?不!怎么会!她疯狂的汲取知识,哪怕自己眼中只是一个黯淡无光,一点生气也没有的世界。她通过自己的努力与教导师的训练,利用双手去感受别人说话时嘴型的变化,以及鼻腔吸气、吐气的不同,来学习发音。这些我们看似简单的事她是怎样一步步坚持下来做到的?但她还是成功了,那种对知识的渴望,残而不废的精神,无不深深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激励着我们也要像她一样用梦想创造奇迹!
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能够在不可能的情况下,用自己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去追求成功,创造奇迹,而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做呢?
我们每天都这样快乐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着,难道能少了知识的灌溉吗?每个人都渴望成为最好的,但不付出努力,能得到成功吗?知识,人生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少了它,我们都是没有主见的空壳。知识,改变命运,拥有了它便是拥有了享之不尽的财富,它可以让你在慌乱中变得沉稳,挫折中变得坚强,愈挫愈勇,还可以,改变你的一生。可以让你的地位养尊处优,身份令人刮目相看,但此付出的代价,便是努力,付出!
每个人一生中并不是那么美好,上天这样安排,无疑就是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勤劳、刻苦起来,共同建设美好的生活。知识,正是我们改变命运,改善生活的必需之物。是啊,学习,的确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学得深了,用心了,便会悟出其中无穷的乐趣!
2001年,熊华锋18岁,第一次从河南驻马店去北京求学,不过,他没有考上北京的任何一所大学,只是坚定地认为自己不该待在郑州,北京才是他的“舞台”。到北京去,总会有办法学习的!撕掉二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刹那,母亲张美兰的心也被撕得粉碎。
去北京
2001年9月开学前一个月,熊华锋还在河南老家驻马店汝南县三桥乡赖夹道村为前路犯愁。高考成绩出来了,他没考上目标中的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只被第二志愿郑州一所二本学院录取了。
母亲张美兰开始也对录取结果不满意,毕竟儿子从小就是村里学习最好的,全家人对他报的希望很大。但二本也是大学,张美兰想想,先上几年再说。
熊华锋的父亲一直在内蒙打工,哥哥初中没毕业就退学在家,母亲一直当家作主。之前她给儿子“许了电影”,还是高高兴兴在村里放了一场电影“还愿”,全村人都知道她家里那个会念书的孩子要去郑州上大学了。
但熊华锋却突然提出,他还是想上北京去学习。
“啥?没考上还去北京干啥?”
“郑州那个大学不是我的理想,北京才是我该去的地方。”
知道熊华锋的牛脾气,张美兰做好了跟他打一场“硬仗”的准备。
“咱先去郑州念,然后再考研究生?”
“四年又三年,花那么多时间,以后还不知道怎么样。”
“那你就再复读一年?”
“复读浪费时间,再读一年还不知道结果怎样。”
眼看拗不过他,张美兰气得慌。
大学开学的日子到了,新被褥、学费也准备好了。夜里,吃过晚饭,母子三人在平房过道里乘凉。熊华锋说:“妈,我已经下了决心了,您就依我吧。”两人大吵起来,熊华锋撕碎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张美兰扇了他两巴掌,还来不及后悔,儿子就“嗖”地起身,撒腿往家门外跑。
张美兰和村里人找了半宿,根本不见人影。秋天的玉米地又密又黑,熊华锋也害怕,他穿进去后又跑到旁边一条沟里趴着。过了很久,他听到母亲在附近哭着大喊“你要去北京就去北京吧,都依你还不行吗?”才流着眼泪爬了出来。
张美兰没有上过学,但一生好强,勤奋劳作,还努力识了些字,两个儿子读书成才是她最大的心愿。大儿子初中没毕业就不读了,小儿子熊华锋也很叛逆,但幸亏头脑聪明,也一直很好学。
儿子撕碎录取通知书以后,她的心也碎了。但她还是送他到了北京,不放心他一个人出远门。
听说北京的大学集中在海淀区,熊华锋先在海淀区功德寺新村一带的城中村租了一间隔间住下。“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像收破烂的大杂院,哪里像是在北京啊。”回老家的路上,张美兰哭了一路。
熊华锋虽然忐忑,但北京是他自己要来的,他还有些兴奋。学习,从哪里开始呢?
高考填报志愿时熊华锋报的是计算机系。在老家的网吧里,他第一次看人家用计算机,屏幕上的光标怎么一下子就从那移到这了?喏,对方只把鼠标轻轻一碰,光标就动了。
大杂院隔壁住的年轻人于志胜,大家叫他阿胜,阿胜告诉他,可以自考。阿胜比熊华锋大两岁,黑龙江人,比他来得早些。两人后来一起合租、搬家,做“室友”两年多。但自考要学很多“没用”的东西,浪费时间,熊华锋揣着父母的辛苦钱,只想缩短学习时间,尽快学些“真本领”。
熊华锋还听人说,北京的很多大学里可以旁听,海淀大学城有不少这样的“旁听族”。
第一次跟别人去北大旁听了一次,熊华锋心砰砰直跳,自己竟然真的来到了北京,亲耳听着曾经心中神一样的北大的老师讲课,这么容易就实现了,没有想象中的重重障碍。
北京来对了!熊华锋很振奋。
一起旁听的人后来再没有出现过,但是熊华锋坚持了下来,他决定系统旁听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和信息管理系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
每天一早,熊华锋从菜场一块钱买回5个馒头,然后到理科教室抄墙上贴出的课表,安排自己一天的学习。自此,他也成了一名北大的“学生”。
“没有抱怨的权利”
2002年第一次回家过年之后,熊华锋突然觉得压力巨大。亲戚朋友们听说他去北京“上大学”了,无不打听他的情况。
从小就很要强的熊华锋不等别人来问,就先自己拍胸脯:“北京好得很!我在那边学得很好!”
“保证”之后,自己的头顶却乌云密布。学了半年以后,熊华锋发现自己根本学不通,刚来时那种新鲜感和兴奋感被迷茫和焦虑淹没了。
2002年,熊华锋和阿胜一起搬到北大博雅塔背后的大杂院,两人合租一间15平米的单间,两张床、两张桌子,随处可见的书堆,门口则乱放着电炉子和炊具,摆着几瓶小罐头瓶装的自制腌蒜苔。在这里,熊华锋度过了最艰辛甚至煎熬的一年半,不是因为物质艰苦,而是因为彷徨茫然。
租住的院子是北京老式四合院改建的大杂院,房东老太住着大屋,院内其他三面搭建了五六间小屋,住着考研、自考的学生、在中关村工作的上班族,还有一家打印店。人人都沉默而忙碌。熊华锋只能逼着自己,每天起早贪黑穿过门口那条狭长黢黑的小巷子,到教室去,到图书馆去,听课、看书,听不懂也要听,看不懂也要看。
合租的阿胜已经放弃了刚来北京时想要学点什么的想法,开始尝试找工作,做各种兼职,甚至想过开一家院子里那样的打印店。阿胜也曾经成绩优秀,考上了一所一本大学,因为所学专业非自己所爱,又沉迷于网络游戏,读了一年就被退学。年轻气盛的他索性来了北京,想学计算机。“那时候很多社会上的学校打广告,说到北京可以学什么学什么,来了以后才知道是骗人的。”阿胜考虑过自考,但最终放弃了。
最迷茫的时候,熊华锋也开始跟着阿胜干,万一学不下去了,只好找找别的出路。学习之余,熊华锋跟阿胜一起上街发传单,到街头推销小收音机,到房产公司做业务员。发传单,反而亏了押金;推销小收音机,走向陌生人简直是煎熬。一对母女看他可怜,专门停下来听他讲,他反而紧张得说不下去。最后两人竟亏了600块钱。这些尝试让熊华锋更加挫败,也让他去除了杂念,破釜沉舟,华山一条路,必须继续学下去。“在长达一年半时间里,我一直处于巨大的焦灼和压力之中,苦于没有人指引,只能逼迫自己更加勤奋。”
压力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急躁。熊华锋作为“旁听生”,学得稀里糊涂,不好意思去向北大的老师和学生请教,只好自己到书本里去“抠”。
他常带一个小板凳,到北大图书馆,到海淀图书城,找个角落,抱十几本书堆在面前,“但实际上根本看不完那么多,就是心急。”
那时海淀图书城被计算机方面的书占领,中关村高速崛起,许多聪明的年轻人在这里寻找机遇,想要一展宏图。而熊华锋仍在彷徨中坚持。
每天夜里回到出租屋里,熊华锋继续在自己买来的二手电脑上学习开发工具,按照书上的示例,一步一步尝试做一些播放器、象棋之类的小软件,一直到深夜一两点。
来北京一年多,熊华锋只吃馒头,偶尔吃西红柿刀削面算作改善生活。身边的同龄人吃麦当劳、去KTV、看电影,这些都与他是两个世界。
“我没有学分和学历,没有享受或抱怨的权利,只有明确的目标:学会开发软件,能找到一份工作。”
云开雾散
2003年上半年,经过近两年的煎熬和坚持,熊华锋突然发现自己“通了”,看不懂的程序能看懂了,想要实现的工具也能尝试着实现。自己在北大教室里听的理论、书堆里泡出来的知识开始累积、融会,最终立了起来,“后来我才明白,学东西可能必须经过那个积累的过程。”
在北大教室的角落里,熊华锋是那个从来不会被点到名的人。但“旁听”了几年之后也渐渐有了熟人,坐在一起的学生有时候还会问他一些问题,他发现自己可以解答,很是高兴。他不会想到,几年后,自己创业后,会有正牌北大毕业的学生来公司应聘。
豁然开朗之后,熊华锋进步飞速,头顶的乌云一散而去,久违的自信也回来了。
闲暇时间,他也和阿胜及朋友们一起到附近的北京101中学打篮球、翻墙逛了十几次圆明园和颐和园。他们都是来北京追求“理想”的年轻人,盘踞在大学周围的“边缘人”。
2003年下半年一天,一堆人在一起吃饭,阿胜一个朋友告诉熊华锋,自己准备去面试一家计算机企业,问他要不要一起去?当时,熊华锋还没想过找工作的事,毕竟自己才“大三”,不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同他一起去了。
第一轮面试20个人,展示和介绍自己的程序作品。熊华锋展示的是自己开发的“监控器”,一个可以监控到聊天记录的系统。最终,他和另外一人一起进入第二轮面试,阿胜的朋友没有进去。
这家公司是一家台湾企业的北京分公司,面试官是老板本人,一个30岁的台湾男人。面试时间是上午10点,熊华锋8点就到了,在大厅里等了一个多小时,坐在附近的一个公司程序员甚至还向他讨教了一个问题。九点半时,老板手头忙完了,看了看时间,说,小伙子,要不先过来聊一聊吧。
在自我介绍时,熊华锋老实“交代”自己并没有学历和文凭,见对方竟然并不介意,有了信心的他又讲述了自己来北京求学、旁听的经历和自己对技术的追求和热情,并表示对薪资待遇没有任何要求。“当时我想,只要能给我一份工作,认可我,让我通过自己想做的事情自食其力,就算给200块我也愿意。”
没过多久,熊华锋拿到了Offer。接到通知电话的瞬间,熊华锋简直不敢相信,好久以来,他第一次感到那么开心,“就是觉得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以前,北京给他的印象是冷酷,特别是秋冬,但此时此刻的一切,他蜗居的小屋,吃过的蒜苔罐头,成堆的书山都变得可爱起来。
那时阿胜已经到望京找了份工作,两人约在一起喝了个酩酊大醉。“他喝多了先是会说个不停,然后倒头就睡。”如今在河北燕郊做快递生意的阿胜回忆起往昔,有些黯然,“那时候不管多辛苦,熊华锋都坚持去听课,他一直在学习,而我放弃了,这之后我们的差距越拉越大。”
接到电话的张美兰也不敢相信儿子能找到工作,自己当保姆时一个月最多才400块钱,他能挣2000块钱?要知道,母亲曾经伤透了心,对孩子几乎不抱什么希望了。
更纯粹的“知识改变命运”
2004年,张美兰又一次来到北京,看了看儿子工作的情况,熊华锋的台湾老板还专门到他的出租屋去拜访,送了他第一瓶威士忌。张美兰知道自己不是做梦,儿子真找到工作了,而且一个月真有2000块钱工资。
进公司上班的第一天,熊华锋就注意到,曾经问过自己问题的那个程序员已经不在了。他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在这一行,没有过硬的技术,迟早都会被淘汰。
第一个星期,台湾老板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他没有做出来,于是向老板申请铺盖,第二周起住公司,夜以继日,最终开发出了老板想要的东西。此后他一直劲头十足,技术不断提高,工资也每个月上涨1000块。2004年下半年,熊华锋的工资已经涨到8000块一个月。在当年,这已经是绝对的白领级工资。
从找到第一份工作后起的8个月内,他两度跳槽,北京到深圳,深圳到上海,升任创业初期的网络社区技术总监,工资涨到12000块一个月,春风得意。
母亲张美兰也很高兴,但她心里老觉得不踏实,一来是觉得儿子到底没个文凭,二来觉得挣再多钱也是给人家打工,不如当老师、进国企、当公务员那样,拿国家给发的工资来得安心。
熊华锋从来没想过这些,从他在老家撕掉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就断了这条路。
2005年,已经小有成绩的熊华锋做出了另一个让母亲张美兰“气得半死”的决定,他决定辞去上海高薪的工作,重返北京,创办自己的公司,希望从自身经历出发,开发出一套分享优秀教学资源和帮助学生自学的教育平台。
创业却颇为不易,“当时我们想把所有北京中学里的课程录下来让学生免费看,但后来发现进入北京的学校很难,当时的家长也把计算机等同于网络游戏,对网络印象很差。”项目中止,熊华锋只好又去做其他事情。
2012年,已经创业三次的熊华峰再次拾起了最初的梦想:对原有的教育信息化平台进行创新。在北京,他一直没有买房,这一次,他把自己赚来的几百万投入到创业中去。
时间:1996年6月
背景:这两位书生正预备体验:“千军万马闯独木桥”的阵势——高考。
第一幕
张力:(埋头苦干,咬着笔杆,紧皱眉头)这题怎么这么棘手呀?
赵林:(翻阅着动漫,嚼着泡泡糖,高跷二郎腿)哎,不会做就别做了呗!动漫多好看呀!
张力:(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兄弟,现在可是关键时期,咱们马上就要经历“一考定终生”了,多花点心思学习吧!
(话外音:看潮起潮落,赏花开花谢,高考在考生们的提心吊胆中已经过去,丰收的秋天,北京大学迎来了又一批学子)
张力:(怀着无限憧憬,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北大西门前)啊,我魂牵梦绕的圣地,末名湖,博雅塔,我来了!
赵林:(穿着一身名牌,慢慢驾奔驰轿车经过北大西门)咦,你怎么在这儿,张力?你考下了北大吗?
张力:(万分惊喜)对呀,这是我梦开始的地方。你呢?在你父亲的北京分公司做经理吗?
赵林:(万分惊喜,十分自豪,拍了拍胸脯)我是黑鸟木头市场的总经理呢!
张力:(十分钦佩)恭喜恭喜。
话外音:两个铁哥们又在北京相遇,一个选择了书,另一个选择了经商,5年后,他们的境遇如何呢?
(在北京一家微软公司的门口)
张力:(匆匆忙忙正摸索着钥匙,欲驾车回家)喂,赵林,好久不见,还好吗?我是张力!
赵林:(忽然转过身,看见旧友,激动不已)赵林,我现在好后悔啊,父亲的公司已经被环保局命令关闭了!现在没有文凭的我只能为别人打工了!书,真是一笔财富!
张力(微微一笑)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生命飞翔的羽翼!没关系,趁现在还年轻,再读些书,为自己铺设通往明天的道路!
全世界范围,股票投资都是一项高等级活动,但在中国,股票投资被称作炒股;中国的股票投资者被称为股民。曾几何时,一项调查显示股评家排在社会职业声望的后三位,仅仅比“小姐”高。显然,股票投资在中国变成了下九流的活动,以至于投资者都不敢说自己是炒股的。19年前,我自大专毕业不久便接触股票,认定这是未来致富之路。很简单,每天放工回家看电视,香港电视节目正是今日财经及新闻报道,每日你都知道香港恒生指数的变动。从财经节目你可以了解到李嘉诚拥有几多财富,知道长江实业目前几多市值。
20世纪90年代初,即使是广东,普通人每月薪金也不过1000或者几百元,其时广州楼价已经被香港同胞过来炒起。地产专业人士韩世同回忆道,1985年其每月薪金只有200,1990年只升至400几。1985年广州最早的商品房东湖新村竣工,售价约900元/平方米。以韩世同的薪金水平四个月也买不到一方(情况与1957年的香港如此相似)。到1993年,广州楼价已经升至约7600元/平方米。很显然,若你是继续打工,工字不出头,想买楼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股票市场可以为任何一个年轻人带来机会。培根于《习惯论》中云:性格决定命运。但是我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性格守旧,命运难好。我所认识的人以往无不对股票带有色眼镜,认为这是投机活动,脑海里旧思想根深蒂固。假如你性格守旧,要想改变命运,唯一是学习金融知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2005-2007年大牛市,两个任职银行的朋友胆大投资股市,大赚后买了本地最贵豪宅火烧旗杆——长叹去也。你想想,现在即使是三四线小城市的楼价都是好几十万一个单元,只靠薪金收入,如何有能力上车?!但若投资股市,一个大牛市便足以全款买几个单元了。这就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实际例子。
人生就好比权证,包含内在价值及时间价值。若你不提升自身的内在价值,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价值下降,人生的价值亦下降。19年前,股票市场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毫不起眼;但今时今日中国股市在中国经济中举足轻重,没有股票市场,中国经济将停滞不前。只可惜,投资者并不知道这些道理,他们把股市当成消费娱乐场所而非投资场所,带着小孙子去证券营业部玩耍,或者带着毛衣去证券部编织,又或者把证券部当成聊天、打牌的好地方——特别是夏天炎热叹空调最爽。如此下去,人生价值只会不断下降,纵使股市波浪式上升,但其自身财富只会反复下降。
曾为价值投资之父班杰明·葛拉汉姆(Benjamin Graham)担任助教艾文·卡恩(Irving Kahn)现年107岁——没错,是107岁!——仍然每周工作五日,每日阅读至少两份报纸、许多杂志和书籍。他一半资产持有股票,一半持有现金。按理,107岁应该完全持有现金或者银行存款,可是这位107岁的价值投资大师仍然研究股票。他是纽约卡恩兄弟集团(Kahn Brothers Group)的董事长。当年卡恩在亨氏证券兼职,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班杰明.葛拉汉姆的账户几乎从未亏损,于是伺机认识葛拉汉姆,后来更成为其助手,为其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授课提供协助。这是性格决定命运,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例子。
中国股市自上一个牛市高峰2007年底08年初下跌以来,已经历史超过5年,人生有几个5年?又有几个熊市可以超越5年?特别是去年底当上证指数跌破2000点之后,中国股市的估值竟然是全球主要股市最低。
2000-01年上证指数市盈率高峰达到70倍,市净率达到6倍,股市见顶;2005年上证指数市盈率最低13-14倍,市净率约1.6-1.7倍,股市见底。2007年10月上证指数市盈率达到41倍,市净率达到6.5倍以上,股市见顶;2012年底上证指数市盈率11倍,市净率1.5倍,股市见底?这时候是你的性格决定你的命运之时,亦是知识改变命运之时。你可能天生胆怯,不敢此时买入股票,你的命运可能仍然无法发达;然而若你知道价值投资,这种知识便是可以改变你的命运!买入市场中估值最低的金融地产股,一个月后形势完全不同。类似的情况在2005年同样发生。2005年中,当时上证指数最低估值13-14倍市盈率,再扣减股改红利约30%,实际市盈率只有9-10倍。一个新兴市场估值只有9-10倍,一个高度投机的股市估值只有10倍,那不是送钱还是什么?你知道买股票可能发达,但当时不敢买股票是你的性格决定你不能发达的命运;你不知道买股票可以发达是你无知,因你不知道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前述两位朋友便是性格决定命运,股票大赚后买楼火烧旗杆。
巍巍越城岭,悠悠桑江水;古樟春常在,桃李尽芳菲。此时此刻,请允许我代表全校教职工向以苦为乐,努力拼搏的全体高三同学表达美好的祝愿。以下是为打大家整理的高考倒计时鼓励语录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高考倒计时鼓励语录一
1、命运就像自己的指纹,虽然弯弯曲曲却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2、读书改变命运,刻苦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3、我努力,我坚持,我一定能成功。
4、拼搏改变命运,虚度毁灭前途。
5、其实试卷都一个样,我也有可能复旦北大清华。
6、珍爱时间,科学备考,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
7、今日浪费一分钟,来日后悔一辈子。
8、不经三思不求教,不动笔墨不读书。
9、百日冲刺战高考;一鼓作气创辉煌。
10、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11、进更理想大学,铸更辉煌人生。须更刻苦的奋斗。
12、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决胜高考是我不懈的追求。
13、每天都是一个起点,每天都有一点进步,每天都有一点收获。
14、脚踏实地,心无旁骛,珍惜分分秒秒。紧跟老师,夯实基础。
1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6、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人生。
17、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
18、立足基础,脚踏实地搏击高考。
19、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20、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
高考倒计时鼓励语录二
1、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搏,高三白活。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水。
4、无才无以立足,不苦不能成才。
5、进更理想大学,铸更辉煌人生。须更刻苦的奋斗。
6、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屡挫屡战,笑傲群雄。
7、冷静沉着,审慎思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8、精神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9、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10、拥有知识改变命运,拥有理想改变 态度。
11、不比智力比努力,不比起点比进步。
12、学习不一定成功,不学习一定不能成功。
13、读书改变命运,刻苦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14、熬一个春夏秋冬,享一生荣华富贵。
15、苦海有涯。而学无涯,志者战高考,惰者畏高考。
16、提高一分,干掉千人。
17、不惜寸阴于今日,必留遗憾于明朝。
18、保持平常心,营造好环境,扬起常笑脸,轻松迎高考。
19、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20、最难的题,对你而言,并不一定在于最后一道。
高考倒计时鼓励语录三
1.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
2.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 勤学,勤思,勤问,苦钻。
4.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5. 修身,治国,平天下。
6.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7. 没有常胜,只有常省。
8. 笑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
9. 苦海有涯而学无涯,志者战高考,惰者畏高考。
10. 高考是比知识比能力比心理比信心比体力的一场综合考试。
11. 高考是汇百万人参加的一次练习。
12. 勤思则得,善问则裕,广泛交流,深入切磋。
13. 不经三思不求教,不动笔墨不读书。
14. 乘风踏浪我欲搏击沧海横流,飞鞭催马吾将痛饮黄龙美酒。
15.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16. 计划要细,动手要早,落实要准计划与目标行动一致。
17. 体悟好往届高考题,触类旁通。
18. 寒冬散尽喜迎元旦佳节,春意盎然更看男儿发愤。
19. 理科生要重文,文科生要重理文要天天看,理要天天练。
20. 做好准备,考场上总有最艰难的时刻沉着才见英雄本色。
21. 对待试题:冷静乐观,对待考试:认真自信。
22. 最难的题,对你而言,并不一定在于最后一道。
23. 遇到会做的题:仔细;遇到不会做的题:冷静。
24. 把容易题作对,难题就会变得容易。
25. 不求难题都全做,但求中低档题不错。
26. 书是越读越薄学习“网络化”,“严密化”。
27. 全面复习:“地毯式轰炸”;查缺补漏:“精确制导”。
28. 宁给强项少一些时间,不差弱项一分功夫。
29. 笔记要便于看,要经常看,这是又一本教材。
30. 看清知识的盲点能力的弱项丢分的重要原因。
高考倒计时鼓励语录四
1、拼搏高考,今生无悔;越过高三,追求卓越。
2、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3、十年寒窗,盼前程似锦;百日苦战,誓金榜题名。
4、高三不再有,劝君珍惜之。一年之经历,终身之财富。
5、十年寒窗磨一剑,是非成败在今朝。
6、争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7、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决胜高考是我不懈的追求。
8、奋勇拼搏,决战高考。
9、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
10、拼一载春秋,搏一生无悔。
11、_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12、不为失败找借口,要为成功找方法。
13、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
14、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
15、做一题会一题,一题决定命运。
16、今日浪费一分钟,来日后悔一辈子。
17、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18、有大目标,须有大动作;有大追求,须有大改变。
19、信心来自于实力,实力来自于勤奋。
调查地点:云南省禄丰县彩云镇小学。
调查对象:彩云小学全体学生786名家长。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后期我国出现了教育危机,尤其是当代中国的农村家庭出现了入学比例下滑、学生中途退学、因病因贫失学等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的出现其实质是制度化的教育与变革中的社会实践不相适应而引发的教育价值危机。许多农村家庭负债累累把子女送入学校,因为他们坚信“教育可以改变命运”。现实中,昔日父辈秉承的那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催人奋进的信念,如今有时成了遥远的回忆,人们不再相信教育,人们对教育的信念在慢慢发生改变。一旦人们对教育失去信心,也就出现了新的农村家庭教育价值危机,“读书无用论”开始在社会上蔓延开来。为了探寻研究农村家庭教育价值危机的根源,并且初步探索改变这种危机思想的方法,我们对彩云镇小学全校786名来自偏远民族山区和坝区的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期待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并且找到解决方法。
二、问卷调查情况
本次问卷共发放786份,收回有效问卷752份。
三、数字统计和分析
1.人口统计分析
现在的农村家庭还是比较完整,其中一家4口人的占到了42.8%,这基本上是属于两个成人和两个孩子的家庭。5人和5人以上的各占23.7%和26.3%,这说明是一家三代居住在一起。3人及以下的只占到7.2%,单亲家庭所占比例较低。但是从外出打工人数来看,74.3%的家庭都有人员外出打工。可以看得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当前农村的经济已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特别是在贫困落后的农村,很多人选择了“打工”这条路。由于农村家庭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许多家庭只有祖孙两代人在家,祖辈的思想观念、教育方法、知识结构与现代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对儿童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出正确回答,与学校教育不相协调和配合。有的甚至顾虑对孙子(女)管严了或方法不当出现意外情况而受子女埋怨,便采取回避的办法,只管吃、穿、住,不管教育。时间长了,儿童习惯于随心所欲、好吃懒做、爱撒谎。
2.收入和投入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69.1%的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下,而且这些收入50%靠种田,43%靠零星打工得来。小学和初中是义务教育,无需太多资金投入。但是,供读一名大学生一年至少需要一万元,也就是说,仅仅在家务农或者零星打工的话,两个人都还供不起一名大学生。严酷的现实,让许多农村家庭“望大学而却步”。现在毕业大学生逐年增多,就业的艰难可见一斑。就业难成了“新读书无用论”的重要诱因之一。
3.对教育的态度
尽管现在教育支出越来越高,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但是在农村,84.9%的家长认为读书有用,82.2%的家长认为应该供孩子上大学,希望通过读书改变目前的生活状况。对于教育孩子的问题,一半以上的家长认为主要靠学校。农村家庭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对孩子教育的能力和意识不强,农活忙无暇顾及孩子,因此,把孩子交到学校就撒手不管。相比目前城镇愈来愈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农村家庭的教育呈现下滑的趋势,农村要缩小和城镇在经济、教育等各方面的差距,依然任重而道远,前景堪忧。
四、综合分析
第三次的“读书无用论”是最近这两三年,首先从农村出现,并且呈现蔓延之势。过去靠高考改变命运的农村青年面临无能为力的三大难题:一是高考的公平性已经不如以前;二是高昂的学费让贫困的家庭感到大山一样的沉重;三是花费巨额费用大学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这一次不再是知识无用,谁都明白知识有用,但在三大难题面前,虽然也明白考大学还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最佳机会,但即使自己不愿放弃,整年劳作于田间,收入微薄,没有任何社会福利和保障的父母也要逼其放弃,在这种无奈之下,这些贫困的农村家庭就只有在改变命运的机会面前选择投降。对于一个社会而言,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最有效的武器,如果大学只是富人的天堂和游乐场,何谈公平?又怎能实现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