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服务活动报告

社区服务活动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社区服务活动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区服务活动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社会学实践教学;社区服务;小海豚伙伴营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2-0108-03

随着社会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推进和不断深化,社会学本科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社会学专业学以致用、关注社会的办学特色。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有效的实践教学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好教材这本有字之书,也要学好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参与社区服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 社会学实践教学与社区服务

根据社会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目标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综合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较熟练地应用社会研究方法,能在党政机关和传媒机构、教育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社会调查、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实用复合型人才。而专业实践或社会实习是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是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教师必须开展实践教学,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教学指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各种类型的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活动,收集分析相关资料和信息、撰写社会实践报告等。

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专业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技能,可以把这种教学方法称为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是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将概念化、条理化、抽象化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1]。这种教学方法同课堂教学方法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强调学生必须融入到社会现实生活中,从周围环境取材,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生成知识,也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自主性学习和参与活动的能力,更强调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实践服务活动中的体验和想法。每次实践教学活动一般都会围绕某个主题进行,每个主题活动都会由学生自己事先策划,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因此社区服务是社会学实践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式。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倡导和支持下、在社区范围内实施的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的各种社会服务活动。它主要面向社区中的弱势群体成员及其家庭,也包括面向全体居民的公益活动,一般为无偿或低偿提供”[2]。社区服务具有福利性、互和地域性等特点,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整合,还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社区服务能提高社会学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服务于社会和社区居民。由于社区服务的特征,社区服务的课程实践教学会比其他实践教学活动有更多的优越性,它更着眼于学生融入到基层社会中,这种培养强调学生的实践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指向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形成和人文关怀情感的形成。这对于改变以往学校注重“坐而论道”、技能培养,忽视德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传统教育方法有积极的意义。

2 社区服务方案的设计

小海豚伙伴营是厦门市吕岭社区开展的特色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旨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帮助解决社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促进社区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小海豚伙伴营活动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越来越多的实践经验表明,社区居民参与其中的情形,将是新型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居民在新型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所能发挥的能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诉求表达和内容设计;(2)评价反馈和口碑监督;(3)成为社区服务的积极提供者”[3]。吕岭社区是华侨大学社会学实践教学的共建基地,该社会学专业实践教学在参与厦门市吕岭社区小海豚伙伴营活动前,从专业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社区知识和方法,把吕岭社区快乐小海豚伙伴营活动看作一种社区文化服务活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社区服务方案。

设计社区服务方案应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强调微观考察和宏观分析相结合。在着手设计社区服务方案前,对社区进行了全面的深入调查,以此了解社区服务的现状、问题或需求、资源等情况,确定社区服务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策略。具体服务活动的设计应由小到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同时在设计具体措施与步骤的时候,要切合实际,体现科学性,具有可操作性。经过前期调查发现,高校本科生参与小海豚伙伴营活动数量较少,同时社区又有强烈的大学生参与需求。小海豚伙伴营活动是以少年儿童为对象的社区服务,开展少年儿童的社区教育,包括知识技能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以巩固学校的教育成果或补充学校的教育内容。从社区服务的需求分析视角看,首先界定社区问题和需求,其次分析造成问题或需求的原因和问题或需求带来的影响,最后提出解决问题或需求的策略。下面以一个儿童游戏活动的方案设计为例,分步骤设计社区服务方案。

1)问题界定与需求评估:表明社区服务活动推行前的状况或背景因素,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问题状况与严重程度(后果)。所谓社区问题是指阻碍社区大多数居民生活并给社区居民带来不便的事与物。从问题衍生的需求,说明需求的内涵、数量、迫切性以及何种“需求”需要通过转化服务来满足。伙伴营中的小营员以独生子居多,若处理不善,容易造成孩子自我为中心、孤独、不善于交流合作等情况。此次社区服务活动轻松有趣,旨在促进孩子的友谊、团队合作力发展等。

2)目标与目的:描述活动所要达成的理想境界,也是社区服务主要关心的议题,希望对某一特定人群所带来的最终影响,同时说明在特定时间内预期达到的明确、具体可测量的结果。在寻宝过程中寓教于乐,让孩子学会团结协作,明白任何东西的获得都需要自己的努力才可以成功的道理。

3)服务设计:确定活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投入,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方法,参加人数次数等。拟定活动时间为每周六下午2:30,地点为吕岭社区居委会附近,预估参加人数为15人。经费预算总计70元:水杯30元、笔记本15元、水性笔10元、气球5元、其它杂物10元。奖项设置:一等奖队员每人一个水杯,二等奖队员每人一个笔记本,三等奖队员每人一支笔。活动主题:挑战之旅,我就是寻宝人。活动口号:我的宝,我来寻。

4)服务方案成效评估: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检讨工作的得失,从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短期效果和长远影响考虑检验服务方案的成效。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应经常检讨考评,减少误差,以便及时发现误差并进行纠正。成效评估的目的除了可避免执行的偏差外,也可作为进一步制定新计划的借鉴。工作得失的检讨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是否实现、方法是否得当,如考察此次活动服务对象所接受和完成的服务量,服务有多少受益者,受益的情况。

3 社区服务方案的应用

社区服务方案的应用就是社区服务方案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过程。根据已制定的“寻宝活动”社区服务方案,华侨大学社会学的本科学生在教师的带队指导下进入社区,在社会学实践教学中开展这一项小海豚伙伴营的社区文化服务活动。此次活动采用团队管理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管理是运用成员专长、鼓励成员参与及相互合作以推动组织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合作式管理或者是参与式管理”[4]。经过与家长和儿童的充分沟通,在现场成功招募一些社区儿童参与者后,按计划开展活动,活动流程如下。

第一站――出发点多功能厅。召集儿童,介绍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然后抽签决定活动的顺序。

第二站――社区楼下。气球运输机,规则为:起点处甲同学吹完气球后将气球打结,另外两名同学背靠背,并且手必须挽在一起组成“运输机”,待甲系好气球后将气球放在他俩之中,即两个同学背靠背运输气球,路程大概十米。两名同学在前进过程中若有气球被夹破或者中途掉落需暂停在原地,工作人员示意起点处的甲同学吹气球,系好之后迅速跑到“运输机”处,将气球放好之后,“运输机”前进,到终点后,游戏结束。

第三站――残疾人中心。说节日,规则为:说出5个中国传统节日,任意节日均可。

第四站――老年人活动中心。正话反说,规则为:事先准备好一些词语,说一个词语,要参加游戏的人反着说一遍,比如,“新年好”,游戏者要立刻说出“好年新”,连续顺利说出6个即可过关。

第五站――社区旁边的花园。T台秀,规则为:参与者头上顶两本书,然后绕花园走一圈,期间手不能扶书,不能让书掉下来,掉了就从起点重新开始,到达终点后,游戏结束。

第六站――图书馆。图书漂流,规则为:放信物在书中并从中告诉他们“宝贝”放在什么地方,需在图书馆中找到指定书本。

第七站――寻找路人。求寄语,规则为:每队需在街道上找一个人,告诉他们在做这个寻宝活动,然后争取拿到这个人手写给该团队的一句话。然后该队带着这个手写的寄语回到终点站报道。

终点站――多功能厅。

在每一个站点都有学生作为社区服务工作者为社区的儿童提供帮助和引导,也作为游戏活动的裁判。以下为寻宝活动的总规则:(1)三人组成一队,以自由组合为主,但是每个团队中要男女混合。(2)每队在出发点出发时开始计时,到达终点站报道计时结束,到达终点站报道时必须是该队的全体队员都到,并且以最后一位报道的队员为准计时。按照用时长短给予奖励,奖励前三名。

成效评估:活动结束后,师生召开小座谈会,总结活动成效。在本次服务活动中,社会学学生的表现得到高度赞扬和肯定,社区儿童在活动中体验到了合作、友谊和快乐,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家长们认为学生思路活跃、灵活,组织能力很好,活动十分成功。但师生们自认为组织还不够充分,前期宣传力度不够,计划执行中还有些不严密,服务质量还有上升空间。服务结束后,学生们还进行了认真总结,撰写社区文化服务活动实践报告。

通过实践性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积累社会经验。社区服务方案的设计和应用的实践教学法有利于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单一途径和渠道,有利于扩宽学生的视野,密切学生与社区生活的联系。同时该实践教学法的应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即针对学生策划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总结

实践教学法是经过实践证明的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扭转学生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和形成良好的实践品质,也有利于促进师生的互动。“社会学教学特质强调开放性、交互性、灵活性,个体之间的交互功能,包括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一个双边的脑力劳动过程,力求互动,才可能提高教学效率,获取最佳教学效益”[5]。实践教学法与社区服务相结合,提倡社区服务方案的设计与应用,不仅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且有利于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它对促进学生塑造独立和健全的人格,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生活,提高实践和创新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正文.运用实践教学法,提高社会学教学的实效性[J].教育探索,2007,(2):40-41.

[2]于显洋.社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54.

[3]史云桐.新型社区服务体系的建构:以社区居民参与为中心[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25-31.

社区服务活动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区;产业化;创新

一、社区服务产业化的指导思路

首先,在社区服务的发展主体和动力机制上,必须理顺政府和社区的关系,确立社区法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地位,要明确政府与社区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扶持和被扶持的关系。在政府的扶持下,社区要独立地整合运用社区资源和政府的资助,强化社区自身的社会功能,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和待遇,建立一支社区工作者和社区服务管理者队伍,把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建设和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吸引广大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在法律地位、资源配置、队伍建设和群众参与等方面,都真正把社区培育成有自我服务能力和自我服务意识的服务主体及发展主体,并区别不同服务项目承载的不同功能,采用不同的运作和发展模式,不简单化的套用某种口号,使之能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而政府则要转换角色,从现有的推动社区服务发展的主角地位逐渐淡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倡导者和扶持者。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促进“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促进我国社会的转型。只有这样,才能使社区服务的发展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其次,在区分社区服务的不同对象和不同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对社区服务承载的保障项目,要在政府的规范和支持下,引进专业化社会工作机制,结合我国的国情,在社区建立中介性的、专业性的社会工作和服务机构,并使这类机构和服务与社区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做到机构服务社区化,社区福利服务专业化。

社区服务中的社会保障部分,社区的民政服务对象和优抚对象服务,医疗保障的社区覆盖,劳动就业辅导等,从其本质上说是国家行为,而不是一种企业或企业化的“生产经营”行为。它体现的是社会公平的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服务对象所接受的是国家和社会为其提供的福利,这种服务不是以等价交换为原则的经营活动。社区服务中福利部分的特性决定了,它应该有适合其运作与发展的模式。从一些发达国家与地区,发展社会服务福利事业的经验教训看,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并不仅是资金补贴问题,而是需要形成一整套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机制,要使它与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它有着自身的专业要求和社会价值要求。在这方面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探索社区服务的运作机制和发展模式是有一定意义的。

此外,在培育和发展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同时,一定要大力提倡和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各种非政府非营利的社会服务组织,大力倡导各种志愿性的社会服务。纵观世界性社区发展工作的运作模式,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凡是重视社区发展和社区工作的国家,社区志愿者组织的作用在社区服务中都举足轻重。据1987年加拿大统计局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有500多万成年人报告说参加非营利组织的支援工作,工作时间总计达10亿小时,相当于50万人的全日制工作。近年来社会志愿者数量更是大幅上升。在社区事业蓬勃发展的东南亚国家的情况也大体相近。在这些国家中,社会各界志愿者组成各种服务团体,利用组织内部的知识、技能、体能或财富,通过各种服务性的行动去实现对社会事业的奉献,服务范围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服务形式灵活多样,如利用休息时间为志愿者服务中心进行工作,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义务服务等。志愿者来源广泛,数量众多,社区志愿者一般由两部分人组成:一部分是社会志愿者,另一部分是在校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各个阶层。社区志愿者组织之所以能够具有长久的生命力,除了社会需求外,与政府的支持、社会各界的关爱是分不开的。以加拿大为例,根据1996年的数字,在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年投入为860亿加元,志愿者团体赖以生存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其中各级政府拨款56.5%,各种社会捐赠占12.1%,各类活动收费等收入占31.4%。

我国内地要突破以往政府包办社会福利的格局,使社会福利社会化,包括社区福利服务的社会化。结合我国的国情,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再次,对于社区服务中具有经营性质的居民生活服务项目,在现有社区服务资金缺乏,设施不足等条件下,走产业化、实体化的发展道路,是有利于社区服务业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但要处理好社区福利服务与产业化的关系,并探索出社区服务产业化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二、社区服务产业化与社区经济互动发展的创新模式

1.社区服务产业化与社区经济的关系

因为社区服务是社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故在社区服务发展模式的探讨中,梳理清楚两者的关系有助于它们之间的互动发展。

(1)社区服务是一种经济活动,随着其产业化进程的发展,将是一种比较全面的经济活动,任何一种社会经济活动都是以资源配置为前提的。这种资源配置的代价构成了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在社区内,资源配置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中,成本和效益都是广义的。在这里,成本的外延可以包括:物质成本、货币成本、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精神成本等。资源配置是为了产出某种期望效益。同样,这种效益可以是利润价值、社会价值、环境价值、形象价值和心理价值等。社区服务的发展轨迹和主体行为都告诉我们:一方面,社区服务通过人力成本等支出而获得心理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提高,环境价值的改善和文化价值的升华;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改变,又可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

(2)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可以为社区经济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和提供更好的环境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大量的社会性职能要从企业中剥离出来,而社区恰恰是接受企业社会性职能的重要载体,可以通过街、企双向服务实现这种功能的。转接。企业在改革中,大量的在建立产业化服务的保障机制时,既要抓主要矛盾,但也不能忽视次要矛盾的作用。

人员会下岗,而社区服务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解决大量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此外社区服务作为一种以人为本,满足人的需求的行业,在产业化进程中,必将形成多种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服务,以解决居民大量的后顾之忧,如家务劳动社会化、老人照顾、儿童托养、幼儿教育等,从而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工作中,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3)社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快社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社区经济中能直接为街道和居民委员会带来经济收益的经济成本的发展和营利水平的提高,会使街道和居民委员会的财力增加。虽然目前国内相当多城市的社区服务水平尚不能企及,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区服务产业结构也将日趋完善,而社区经济也将有一个飞跃性的发展。

(4)社区经济的发展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社区服务的需求与社区成员的收入水平成正比例关系。比如,家政劳动的社会化是以家庭收入中有足够的费用支出为前提的,而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带来恩格尔系数的降低,从而提升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为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随着社区经济的发展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全方位的发展。

2.社区服务产业化带动社区经济发展的途径

通过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社区服务产业化能够带动社区经济的发展,而社区经济的发展又能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的进程。在社区服务产业化进程中,社区服务面临许多具体问题,我们必须根据社区服务的内涵、项目、对象、性质等进行分类。界定社区服务产业化的类型及采用的模式,使社区服务产业化在实践中切实可行,从而探讨社区服务产业化带动社区经济发展的途径。

(1)完全产业的经营方式

这种方式主要针对以盈利为主的经营性小工商企业,比如在街道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社区服务经济实体,应完全按照企业化方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实行政策倾斜,给予税收优惠,鼓励其发展,这是所探讨的主要途径。这些项目包括:

①一般家居生活服务。这包括日常生活服务和家务劳动两部分。具体可以开发的服务项目有:日常生活用品的购置与配送、家用电器维修、卫生清理、服装制作拆洗与熨烫等。可以建立与之配套的服务设施有:便民商店、早点铺、家电维修部、服装加工部、干洗店、理发室等。

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具体可以开发的服务项目包括:疾病防治、医疗诊断、病人护理、健康咨询、卫生宣传和防疫等。可以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服务经济实体有:社区医疗诊所、社区医药店以及家庭病床、家庭医生全程服务、居民健康资料信息库等。

③社区少年儿童服务。具体可以开发的服务项目有:婴幼儿照料、少儿上下学接送、午餐制作与配送、课外看管、假期托管、智力开发、兴趣与特长的培养等。可以建立的服务设施包括:幼儿园、学前班、校外特长培训中心等。

④社区生活服务。包括文化、教育、科普、咨询、培训、体育、娱乐、健身服务等。相应需要的服务实体有:文化活动中心、市民学校、科普实践基地、各类知识讲座班、业余特长培训班、运动场、健身房等;

⑤社区环境综合治理服务。可以包括:绿化面积的维护和扩大、“四害”治理、环境噪声的控制、垃圾的袋装与分类、居民楼道及门前环境卫生的保护、违章搭建的控制、民事纠纷的调解、火灾隐患的消除、社区内刑事案件的防范、外来人口的管理等。

⑥物业管理。物业管理目前是城市各大居民小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有偿性社区服务,它包含了小区内的水电气等公用事业费用的代收、治安保卫工作、清洁卫生、小区内业主产业的代管等多项日常性工作。

(2)半产业化、半福利化经营方式

其经营行为不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调节,而是在盈利性与福利性之间进行协调。实现经济实体运作与公益运作相结合。这包括进入人口老龄化后的社区老人照顾、儿童托养、小区内的文化活动、小区内的医疗护理工作,以及目前日益升温的小区教育活动,如部分高等学府,著名中、小学校与社区联合举办的社区学院、托儿所、小学、中学和小区在街道领导下自办的老年大学等教育活动。

(3)非产业化经营方式

这主要是当产业化社区服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社区开展的以公益性为主的福利型社区服务项目。服务对象为孤寡老人、儿童、残疾人以及家庭非常困难的下岗职工的系列服务活动。另外,此方式还着眼于人力资源开发以补偿财务资源不足的矛盾。比如,当前广泛开展的志愿者服务行动,爱心家教服务等就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三、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的政策措施

社区服务走产业化之路是必然的趋势,但目前仍处于萌芽状态,在培育过程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要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

1.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社区服务产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环境。要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的高度,充分认识社区服务业的地位、作用和丰富内涵,改变旧观念,树立社区服务是大产业的新观念。各级政府要承担组织与协调职能,制定相应的鼓励扶植措施,引入市场机制,动员相关组织、企业及商家积极参与发展社区服务。对社区居民建立和发展社区服务产业组织,要予以积极引导和支持,制定有关的政策、法规,为社区服务产业化的完善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2.建立健全的产业组织体系,为社区服务提供必要的载体。社区服务产业化,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产业组织贫乏,是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障碍。通过组织创新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服务体系,是实现社区服务产业化的关键。目前,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知识结构、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等存在差别,社区服务产业组织可以采取多种不同形式。但从发展趋势看,应该尽可能以统一、规范、综合性的便民服务为主体,其他形式为补充,形成集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组织形式体系。

3.促进规模经营,把社区服务从单体型、零散型向群体型、集团型转变。社区服务项目零星细碎,服务内容广,要求随叫随到,导致管理难度大,但网络化经营能充分实现社区资源的集约化、规模化要求。可建立规模经营的新机制,把各连锁经营服务网点连接起来,形成一批以较大型企业组织为骨干的企业群体,从而形成规模效益。

社区服务活动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和谐;社区服务;服务体系建设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社区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共建成街道社区服务中心3515个,社区服务站44237个,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50.81%。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43.9万人,社区公共服务从业人员105.9万人。有507.6万社区居民成为社区志愿者,社区服务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另外,社区服务方式也在不断改善。把提高民生水平和市民生活品质这项艰巨复杂的工作,化解到千万个社区服务企业,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城市管理形式。同时,社区服务在就业方面具有容量大、领域宽、用人广等优势,依靠千万个社区服务企业将创造更多的可以说就业岗位,为我国的市民就业创造新的空间。可以说,发展社区服务业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1.社区服务的概念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引领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简言之,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的资助和扶持下,根据居民的不同需求,由政府、社区内的各种法人社团、机构、志愿者所提供的具有社会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社会服务以及居民之间的互助。主要包括:

1)社区福利。其对象主要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群体。主要包括老年人的收养和寄托、老年群体文化生活、残疾人康复、以及儿童寄托服务等此外,还有为社区心理障碍群体提供的服务,比如心理咨询、诊治服务等。以及其它一些生活综合服务项目。

2)区行政,即针对社区居民提供的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的服务。主要包括家政管理、婚丧嫁娶、子女教育辅导等等方面,属于有偿和无偿两种形式相结合的服务。

3)社区商业。指一些提供营业性的服务的方式,比如社区小卖部、理发室等等。目的是拾遗补缺,方面居民,是社区服务的拓展或辐射。

2.我国目前社区服务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

2.1 观念滞后。主要指我国大多数成员对社区服务的概念认识模糊,政府及相关社会团体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社区服务项目对资本、的需求难以满足。

2.2 社区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较低。我国社区服务目前参与者和从业者以家庭妇女、离退休老人、下岗失业人员、和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为主,他们大都没有接受过比较系统和专业的社区服务工作的相关培训,其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制约着社区服务的发展。

2.3 资源整合不顺,经费投入不足。社区的主要收入绝大部分靠社区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捐赠取得,只有少数个别社区因资产暂时闲置,对外出租取得少量的租金收入。从社区的财务收支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都存在收不抵支,经费严重不足,个别社区还有拖欠工作人员的工资和社会保险的情况。有调查表明,北京市居民对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社区服务功能满意度较低,认为社区服务设施很齐全或较齐全的只占8%,相反,认为社区服务设施很差或较差的占到18.2%。而认为社区娱乐设施很齐全或较齐全的只占被调查者的5.4%和13.9%,认为不太齐全或很不齐全的占了26.1%和28.7%。

2.4 部分居民家庭对有偿服务项目缺乏支付能力。尽管大多数居民对社区服务存在着普遍的需求,但是,相当一部分居民家庭尚不具备满足这些需求的现实支付能力。许多调查表明,当今我国居民家庭的收入分布很不均衡。20%的高收入者拥有全部收入的一半利储蓄存款总额的75%以上,而其他的80%的人口只占全部储蓄存款的不足25%。

2.5 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服务的热情不高。人们对社区及其相关的基层自治组织的认识程度不够,缺乏更多的重视和关注,社区服务工作没能够深入居民心中,与人们日常生活脱节,从而居民缺乏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很难协助社区服务人员开展相关工作。

另外,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新问题。主要表现为:社区服务满足人们需求的项目缺乏、市场空间狭小、服务水平分散化、社区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相脱节、以及缺乏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等。

3.加强我国社区服务建设的举措

3.1 重视政府在社区服务业发展中的作用。(1)发挥引导作用。不仅要引导社区居民转变消费态度,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适度进行社区服务消费,而且要引导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端正择业态度,树立"职业皆平等,劳动最光荣"的信念,积极从事社区就业。(2)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改善社区服务的发展环境。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使社区服务拥有更强大的资金作为保障,更好地发挥其潜在的作用。

3.2 加强社区服务队伍整体素质的管理。为服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实地培训的机会,以便不断提高服务队伍的整体服务水平、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加强与居民的联系,不仅有利于工作者快速熟悉社区和人们的基本情况,方便今后工作的进行;同时激发了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热情,有助于协助服务人员开展工作。从而提高居民的关注度和满意度。

3.3 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建立合理的社区服务业价格体系。社区服务不能脱离市场这个大环境,必须满足市场需求,不断开拓市场,从中获得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3.4 加强社区行业管理,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服务业运行体制。

3.5 积极培养和探索社区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网络化。激发全民参与的热情,特别是鼓励非公有经济的投入。建立以社会筹集为主、政府资助为辅的多元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服务业投资体制。建立和完善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社区服务信息网体系。例如黄埔区综合化、网格化、信息化服务管理改革在全区九条街道正式推广,全区59个社区共被划分为近300个责任网格,并在网格管理中引入三维展示技术。。改革先后在黄埔区黄埔街、大沙街、鱼珠街、长洲街等4条街道,19个城市社区、2个转制社区和1个转制社区片区试点展开。黄埔的该项创新应用在全国基层政府管理中尚属首创。

3.6 加强社区服务资金筹集的多渠道。采取社会集资,相关团体、组织及个人捐助,街道居委会筹措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3.7 加强社区组织管理和规划管理。将专业化社会工作机构同社区自治组织的工作职能明确分开。建立社区服务工作绩效评估标准,及目标管理体制。

4.结语

社区服务产生于中国城市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社会和经济发展而发展,它以服务主体和客体的地域性为特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服务社区居民、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品为主,辅之以满足社区居民特定需要的私人服务的一种社会服务。社区服务推动着城市社区的发展和建设,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社区服务的发展,社区服务的内容将不断丰富,社区服务将逐渐涵盖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促进新的社区服务体系的诞生。

【参考文献】

[1]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社区服务活动报告范文第4篇

一、加大城市和谐社区创建及管理服务力度

一是加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全区26个城市社区(不包括三个大工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平台建设全面完成,总办公服务用房33064平方,平均面积达到1272平方米。以此为基础,区市民服务中心、街道(村)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三级服务网络构架基本形成。

二是以“六事工作法”推进“微民生工程”实施。广泛推行以“群众说事、分类理事、民主议事、高效办事、定期评事、公开告事”为主要内容的“六事工作法”,并以此为标准,将民生服务项目触角延伸至居民微观需求层面,推广居民和好屋、残疾人日托中心等多种服务模式,建立“一站式”代办服务机制,基本实现“十分钟社区服务圈”;

三是深入开展“一社一品”创建活动。各社区根据各自特色和工作重点,“量身定做”,谋求发展,涌现出了总浦桥孝道型社区、西门爱心服务型社区等众多品牌社区,许多社区还创立了体现自己文化特色的LOGO;

四是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动态管理工作。在26个市和谐示范社区调查考评中,群众满意度平均得分94.09分,社区服务管理平均得分93.69分。

二、继续完善新型农村社区规范化建设机制。

一是积极引入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理念。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要求,全区60个行政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完成,共投入资金7870多万元,新建和改建社区服务中心6.94万平方米,平均面积达到1156平方米。以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统一实施了公共服务全程化和“一站式”办理模式,不断推进81890向农村社区延伸,确保村民“足不出村”可享受公共服务。编制完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工作指导手册》并先行印发到光明、九龙湖等7个村。

二是逐步优化基层治理机制。积极推行澥浦“两票一会”制度和蛟川的“168工作法”,坚持村务信息传统公开与电视公开“双及时、双到位”,全区60个村村务公开率达到100%,村民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是建立村干部考核培训长效机制。完善村干部考核制度、加强竞职承诺监督。深入推动农村基层干部“大培训”工作,及时开展“回头看”活动,努力形成“对象广泛、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方式多样”的村委会干部培训长效机制。

四是强化引领带动作用。以光明、曙光、棉丰、石塘下四个市级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为典型,撰写调研报告并汇编成册分发全区各村。目前,全区行政村全部达到了规范化创建标准,其中1个街道、1个村被评为省级示范创建单位。

三、大力创新社会组织培育管理体制。

一是加强“孵化培育”能力。建立了区社会组织促进会,建立社会组织促进会、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工作站三级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孵化平台实现“以社育社”,目前,全区注册登记社会组织252家,基层社会组织929家,初步形成了遍布城乡、门类齐全、覆盖广泛、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组织体系,并培育出“草根能人工作室”等一批品牌社会组织。

二是推进登记管理体制改革。起草完成《市区基层社会组织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实行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等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的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在去年民办非企业单位直接登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尝试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试点工作。

三是拓展政社合作空间。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参与服务民生,今年共向社会组织投入扶持资金近97万元,实施了62个社区服务项目,内容涵盖安老扶弱、助残养孤、社会融洽、公益服务、文化体育等方面,有效减轻了政府管理压力,激发了社会自治活力。

四是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工作,今年对全区民办幼儿园(学校)进行评估,促进了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完成了社会组织党建及专用中文域名注册管理工作及年检工作。出刊社会组织促进会工作通讯《社会组织》。

四、全面提升社会专项事务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加大流浪乞讨人员“一站式”关爱救助体系建设。以区救助管理站为依托,加大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甄别、救助、救治、返乡、安置等方面的救助力度,不断完善流浪乞讨人员“一站式”关爱救助体系建设。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严格按照“谁发现,谁报告”的原则,发现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后,迅速与区救助管理站联系,并及时提供必要的食品、御寒衣物。区救助管理站负责对其实施分类救助,原籍地址确切的流浪乞讨人员,及时为他们提供返乡车(船)凭证,或通知其家属或当地组织接回;对地址查实暂有困难的,在站内实行临时救助;对无法查明其户口所在地或者住所地的无家可归人员,则就近安置在福利院等相关机构。今我区已累计施救流浪乞讨人员78人次,支出流浪乞讨救助金81万元。其中,返乡救助62人次,医疗救助30人次,临时安置16人次,获得身份甄别及衣食救助率达100%,确保了区域范围内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二是深入推动殡葬改革,殡葬惠民落到实处。加大殡葬惠民力度,今年起遗体接运、火化、购买生态葬等多个殡仪基本服务项目由政府买单,并于4月起实现普通骨灰盒普惠,全年惠及1466人减免费用142.92万元。积极倡导“绿色殡葬”,全区生态葬法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全年投入绿化资金29.19万元,经营性公墓绿化苗木25191余株,墓区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较好的完成了清明祭扫任务,上山祭扫15万余人次,无发生安全事故;

社区服务活动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税源经济;社区服务;社区经济;社区经营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8―0083―02

1、研究背景及意义

目前,北京市面对着人口老龄化、就业压力大、弱势群体多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建立新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多渠道筹集资金,为社区成员提供公众经济保障和服务,扩大保障人群覆盖面,已成为推动北京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首善之区的重要举措。但目前,社区经济保障财力严重不足,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很大,想通过常规方式由财政拨款和解决日趋增加的社区经济保障费用难度很大。所以,在“以人为本”的社区建设的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强化社区经济的概念,树立社区经营的理念,为社区经济保障开拓空间,充分体现了“小政府、大社会”的观念。因此招商引资已经成为解决社区财力来源,发展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更好的就业服务质量的重要渠道。

2、促进社区就业增收的举措

2.1 发展税源型经济,实行税收增量比例返还制度

社区挖掘和培育新的税源,为社区经济保障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援。社区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充分发挥社区的地缘优势、功能优势、物流优势,大力引进和创办商业、旅游、餐饮、娱乐等服务项目和专业市场。与大商业联合,建立连锁店;与大企业联合,充当经销商、商;与大农业联合,建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绿色食品配送中心。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优化组合,外引内联,养源开渠。

以街道为单位,以目前提供的税收和财政下拨的经费为基数,将每年新增的创税部分按比例返还。搞活增量,同时也减轻了上级财政的压力,形成社区财力的良性循环。

2.2 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

失业人员主要以“4050”为主,而这个群体有着年龄大、学历低、技能欠缺的明显劣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优胜劣汰,国有企业减员增效。而社区就业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创造了层次各异的岗位,给失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对他们的生活水平提供了一定保障。

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是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基础。街道可与培训机构联手,通过争标的方式,对该群体进行有效的素质、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成绩以及对培训的满意度的调查等方式,对培训的内容、方法、效果等进行合理的评估。一方面可以增强培训机构的责任心和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大大提高培训的效果,有利于失业人员素质、技能的有效提高。

2.3 强化社区服务,发展社区服务产业

强化社区服务,增强社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功能。以服务于社区居民为主旨发展社区经济,并通过社区经济的发展来支持社区的各项建设事业,从而达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是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和重要途径,也是社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功能。

社区服务产业是指体现社区功能作用及工作内容的社区资源,是一种经营实体,即以服务社区广大居民日常生活的经营形式。其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伦理道德等方方面面。尽快将这些资源纳入社区统一管理的工作范围,整合发展社区服务产业,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创造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机会。

3、以就业增收机制推动社区经济的展望

社区是城乡的基础,也是每一个居民赖以生存的家园。近年来随着下岗失业人员、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加,社区工作的重心也不知不觉地转移到为他们寻找就业的出路上。新形势下,社区建设也不应仅仅停留在为居民简单的服务上,而是要用现代的意识发展社区经济、经营社区。沿海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他们经济的崛起最初也是以社区为依托而逐渐做大、做强的。因此,应以社区为依托大力发展和积极扶持社区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不断优化社区服务、人人就业、企业增收的共同目的。

3.1 从社区服务的角度

随着社会产业结构转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亟待就业。以服务为主的社区经济是吸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诸多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与再就业的阵地。通过吸纳就业人群,可为社区经济注入广阔的人力资源,优质的社区环境,良好的社区服务是招商引资的必要和关键条件。吸引各种形式的资金投资社区经济,推动社区经济做强、做大,并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促使社区经济发展与增加就业的良性循环,达到社区、企业共赢的目的。

3.2 从社区经济的角度

大都市社区经济是指在一定的市域范围内,以社区居民福利最大化为目标,通过以社会机制为主的多元化机制进行资源有效配置,并进行必要的成本与效益比较,为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提品或服务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称。大都市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社区经济,而社区经济依附于社区,为社区服务而生存与发展。正是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大都市社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为社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税源经济已成为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努力推进社区服务,强化社区管理,加大社区建设力度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以此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与此同时,加大协税、护税的工作力度,确保税收任务,为开展社区其他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3 从社区经营的角度

社区经济是社区经营的基础条件。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可以为社区经营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有助于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要,而且它是扩大就业、安置社会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并进而发挥着社区服务和社会稳定的作用。社区经营可以为社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从而可以直接带动社区经济的发展。社区经营与社区经济是相互促进、协调运行的,为了推进社区经营必须发展社区经济,而要发展社区经济又需要通过社区经营为其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社区研究基地,北京社区研究报告(2006)[R],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

[2]范纯增,大都市社区经济特征、驱动机制、问题与对策――来自上海的个案调查研究,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08年第一辑总第三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张苏辉,苏学愚,社区管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社区服务活动报告范文第6篇

围绕社区居民的需要做好各种社区服务,是社区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中之重。为此,一是要引导社区组织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以满足居民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根本目标,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形式,要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重点发展面向广大居民的各项便民、利民、护民、爱民服务,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二是建立健全群众呼声的收集机制.经常、及时地了解群众在物质、政治、精神文化生活上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三是拓展社区服务队伍,多种渠道建立一支由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组成的素质较高的社区服务队伍,实行专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共同协作的活动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快捷和周到的服务。四是要认真做好低保工作,切实做到依据改策不漏保,不错保,应保尽保。同时要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开展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五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和谐建设中,通过社区共驻共建等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教育,卫生、科技、体育等方面的服务。

二、要发挥好社区反映居民诉求,协调利益关系的作用

社区是服务居民的组织,也是反映居民诉求、协调利益关系的重要渠道。在油田经济转型时期,社区是不同利益群体、不同阶层的人们生活工作的区域,各种利益需求都会在社区表现出来。为此,社区基层组织要切实转变职能,善于用民主、法制和示范的方式方法来指导工作,通过协调、协商、教育、引导的方法,使各方利益主体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

三、要发挥好社区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社区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为此,一是要组织引导社区把维护稳定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群防群治。要认真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注意发挥群众组织的调节作用,引导居民通过平等协商化解矛盾。要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及早发现影响稳定的苗头,防患于未然。二是要提高社区的应对能力,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社区应当早发现、早报告。同时要积极做好群众工作,稳定群众情绪,使事态尽早得到平息,正常生活秩序尽早得到恢复。三是要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开展文化建设,组织居民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为居民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交流、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四是要以社区为依托,建立健全社情民意汇集和分析机制,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种社会群体的思想动态。

四、要发挥好社区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形成融洽人际关系的作用

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结构和邻里关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此,一要适应新形势,广泛调动社区居民“讲文明树新风、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二要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居民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

五、要发挥好繁荣社区文化.建设学习型社区作用

学习型社区是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从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建立健全社区学习网络和学习体系,社区组织的学习活动持续开展,社区成员广泛参与学习活动,其综合素质、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普遍提高,人际关系和谐的一种新型社区。要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广场以及社区单位的各类文化设施,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活动,加大对社区居民尤其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力度,把社区建设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阵地,以此推动社区向着和谐、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社区服务活动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社区服务网站;Microsoft SQL Server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5-0053-05

一、引言

21世纪初,中国社区服务网站出现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发达地区。创办初期主要集中在办论坛,但论坛的内容有限,管理也有缺陷,不能满足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二、大同大学社区服务网站分析

大同大学社区服务网站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山西大同大学御东校区的教师住宅区和大同大学专家公寓的居民。

1.社区服务网站需求分析

大同大学社区服务网站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对用户进行需求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管理员负责网站的日常维护和内容更新,新闻信息、通知、公告,管理注册用户。社区居民通过上网可以查询社区相关新闻信息、小区通知、浏览社区介绍、社区活动,也可以注册成为会员,实现居民之间在线交流,如图1所示。

2.网站可行性分析

(1)操作可行性

大同大学社区服务网站界面简洁、美观,功能模块层次分明、考虑了不同用户群,便于用户操作,容易上手。普通用户只要通过浏览器就可以浏览社区介绍、社区活动、社区新闻,查看通知、公告等。管理后台采用CMS(网站内容管理系统),便于管理人员进行网站栏目管理、网站内容更新、新闻、社区文档上传、网站留言管理、用户管理等操作。

(2)技术可行性

大同大学社区服务网站以.NET Framework 4.0为支撑平台,用SQL Server 2008管理数据库,选择UECMS作为CMS组件。CMS(内容管理系统)将页面内容与页面设计模块分离,显示时只需把数据填充到模板中就可形成最终的页面提供给用户,网站模版无需改动,简化了设计开发的技术难度。

(3)经济可行性

大同大学社区服务网站基于CMS建设,只需要编写少量的代码,美工设计简单,降低了开发难度,也节省了资金的投入。通过CMS对网站进行建设和维护,只具备基本网站知识的管理员也能够完成网站的操作和管理,针对非盈利性网站来说减少了建设和维护费用的支出,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3.网站开发运行环境

系统软件环境配置如下:

(1)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7;

(2)CMS组件:UECMS 6.0;

(3)支撑平台:.NET Framework 4.0;

(4)Web服务器:IIS 6.0;

(5)数据库服务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R2。

三、网站相关技术介绍

1.CMS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CMS(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意为“内容管理系统”。CMS基于强健的多层体系架构,遵从开放标准,易于与其他应用集成,实现网站功能扩展和快速部署。UECMS是一款基于.NET平台开发的未经商业授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的免费使用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旨在帮用户加快网站开发的速度和降低网站开发的成本,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稳定、易用的网站基础平台。

2.DIV CSS技术

DIV+CSS是Web设计标准,它是一种网页的布局方法,实现网页页面内容与表现相分离。DIV+CSS布局使代码很精简,CSS文件可以在网站的任意一个页面进行调用,改动很多页面时只需修改CSS文件中的很少代码即可。使用了DIV+CSS布局的网页与Table布局比较,精简了页面代码,提升了浏览访问速度,在使用不同浏览器浏览的情况下不会发生错位。

3.数据库技术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R2组织管理任何数据,将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文档的数据直接存储到数据库中,对数据进行查询、搜索、同步、报告和分析。数据可以存储在各种设备上,从数据中心最大的服务器一直到桌面计算机和移动设备,它都可以控制数据而不用管数据存储在哪里。

四、网站总体设计

1.网站功能设计

大同大学社区服务网站旨在构建一个便捷的信息交流共享服务平台,实现新闻动态、浏览信息、获取共享资源。该网站前台包括网站首页、社区介绍、社区部门、社区新闻、联系我们、社区服务、文档下载等;后台管理包括网站基本配置、功能栏目添加、内容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网站统计等。

2.网站结构设计

综合分析用户需求和功能设计,设计出社区服务网站的总体结构,用户访问网站时能够直观地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如图2所示为社区服务网站的结构设计图。

五、网站功能实现

1.后台功能实现

(1)功能描述

社区网站管理员通过后台系统进行基本信息配置、栏目模版管理、内容管理、信息通知、管理用户基本信息、管理留言板等操作,并且对建设完成后的网站内容进行更新维护等[10]。

1)基本信息配置:站点名称,Copyright等;

var str = reqArray[0];

if (str.length > 0 && str.substring(0, 1) == "+") {

var loading = document.getElementById(element.id + "_loading");

if (loading) {element.removeChild(loading);}

element.innerHTML += str.substring(1);}

else {element.innerHTML = str;}

}

if (reqArray.length > 1) {var has = (str.length > 0 && str != "+");

eval(reqArray[1] + "(" + has + ")");}

}

xmlhttp == null;

} } }

3.后台数据库实现

(1)执行“开始/程序/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2)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创建系统后台数据库,此处数据库名为“dshj”;

(3)在安装配置UECMS后网站Web.Config中数据库关键代码。

六、网站调试和分析

网站设计完成后,最重要的就是对网站进行测试,测试可以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就是测试局部功能模块的运行情况。第二步就是对网站进行整体测试。

1.网站功能模块测试

(1)后台管理功能模块测试:对管理员登录,栏目的删除、添加、内容的编辑,用户权限设置进行测试,看各功能模块能否正常运行。

(2)前台显示功能模块测试:依次点击网站前台的每一个页面,看各页面能否完整显示,有无错位现象,有无乱码出现、动态页面能否流畅转换、页面之间能否自由切换以及功能链接是否完整等。

2.网站整体测试

在本次测试中,笔者所用的测试方法为白盒测试法。白盒测试是用设计测试用例对程序的逻辑结构来进行测试,用逻辑覆盖率来衡量测试的完整性。对整个网站进行测试,按着工作流程或者任务顺序进行测试,依次进行如下操作:浏览网站,注册为会员并登录,注册的用户编辑个人信息,在线交流,浏览社区公告。看能否流畅地浏览社区网站,检查社区服务网站能否顺利实现用户所需的功能。

七、总结

本文综合分析大同大学周边社区服务需求,采用基于.NET Framework 4.0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R2的技术设计开发出大同大学社区服务网站。通过亲自全程开发网站,提升了笔者的网站开发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网站开发工具,也了解了不少关于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的技术。

由于涉及到的技术比较多,开发过程中笔者遇到了很多困难,但经过查阅大量资料,以及同学的帮助,最终完成了该网站的设计与实现。可以肯定的是,大同大学社区服务网站确实对社区建设有所帮助,为社区管理减少成本,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此外,能够及时社区公告,给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方便。但系统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缺少社区网上代收物业费功能等,在以后的网站开发中还需要进一步地优化完善。

参考文献:

[1]汪庆华,朱军,罗英.社区信息网站建设方案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4(9):2996-2999.

[2]周敏.城市社区网站发展的现状及其策略研究[J].东南传播,2010(12):42-45.

[3]贺红霞,杨兆兰.我国城市社区网站建设状况及对策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2,17(1):118-121.

[4]郭广军,谢东,李魏豪.基于CMS的网站系统开发技术研究及应用[D].湖南: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10.

[5]侯静,邓可君,刘福东.CMS在高校网站群建设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4):220-222.

社区服务活动报告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 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 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3) 主动服务社区,形成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模式。学生一般由6—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自己推选组长,聘请有一定专长的成年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为指导老师。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

具体过程参考如下:

a、 编组、选题;

b、 聘指导教师;

c 制定活动方案;

d 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准备录音机、录像机等活动工具);

e、 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

f、 分析活动资料(定量:用统计图表定量分析自己的调查结果;定性:用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方法分析整理后的资料,找出规律特点。)

g 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例附后)

三、注意事项:

1、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2、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3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4、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 社会参观活动。

2 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2、 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市区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市区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市民交通意识及对策

6)市区道路状况及改进意见

7)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8)小学生的休闲生活调查研究

9)小学生的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

1 0)小学生的饮食与营养问题研究

1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研究

12)我市中小学零用钱数量的调查

3、社区服务活动。

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帮困助残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劳动。

参与社会实践的班级和个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认真参加活动,为学校和个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安排

2004年7月4日

下发《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布置暑假社会实践工作。

2004年7月5日——7月9日

2004年7月10日—8月23日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004年9月5日前 各班向行政办提交下列社会实践总结材料: < br> 1、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

2 、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每班4份,其中必须有一份关于交通安全的调查);

3、活动照片、录像、录音等资料。

4、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记录

2004年9月初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具体时间待定)

1 、 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会、板报、专刊、网页等形式,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2、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会。

3、 评选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社会实践优秀论文及优秀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