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木兰辞出自

木兰辞出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木兰辞出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木兰辞出自范文第1篇

【扑朔迷离】

出自《木兰诗》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磨刀霍霍】

现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出处:《乐府诗集·木兰诗》:“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延伸阅读:《木兰诗》写作特色

《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历代传诵,这除了得益于它的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外,也与它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巧妙的运用大量的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而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比喻。通过具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可以使事物更生动、形象和具体。“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以双兔为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既幽默风趣,又体现了对木兰十分亲切和非常喜爱的感情,从而赞美了木兰在从军十二年中未被发现是女郎的谨慎和机警,妥贴活泼,且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夸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通过对战斗生活的夸张,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是对数量、程度的夸张,这些夸张手法的运用,既成功地烘托了木兰的英雄形象,又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功、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加官进爵。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的思想,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在文章结构上,也为后文木兰不图功名利禄坚决辞官还乡作了铺垫。

对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通过对比渲染,更集中、更加鲜明的突出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

对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这两句对偶,描写边塞夜景,通过艰苦环境的烘托,表现出木兰木兰守卫边塞的艰辛。“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对偶句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些句子整齐对称,节奏感强,有力的突出、表现了木兰的人物形象。

木兰辞出自范文第2篇

是宾语前置句式。这句话的意思是:你既然如此记得我。其中录解释为记得,见表示动作的承受者,相当于我。

这句话出自《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诗双璧。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340多句,1700多字,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主要记叙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亦殉情而死。从汉末到南朝,此诗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不断被加工,终成为汉代

(来源:文章屋网 )

木兰辞出自范文第3篇

别人的话――玉兰花就像他的孩子

自己的话――我想让玉兰走南闯北

玉兰花,花大色艳,娇美夺目。当一株缀满鲜艳的玉兰树,亭亭玉立在人们眼前,有多少人能够想到,它已经不再是难见踪影的娇贵树种。如今,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北方,也能一睹尊贵了。

在我国,木兰科植物的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以前常见的木兰科仅有白玉兰、紫玉兰和法国引进的新种二乔玉兰等,不仅为数很少,而且一年才一次花期。让木兰花从一年一次开花变成一年三次,这个被当时人们看起来不可能的“疯狂”想法,在一个人的手里,变成了轰动世界的现实。

号称“世界木兰鼻祖”的浙江嵊州人――王飞罡,花了大半辈子心血,改变了二乔玉兰几千年的生长习惯……

女儿的话:我觉得爸爸不值

在女儿眼里,爸爸做的一切都让她很难理解,或者说是难以完全理解。

小时候,爸爸经常不在家。那时候,爸爸在一个工程公司工作,整天不是趴在那儿画建筑工程图纸,就是跟着工程队外出几个月甚至一年。她知道爸爸不在家,是因为工作关系,还是在拼命的养家。那时候,爸爸一个人工作,养活着全家人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日子过得倒也安适。

可是,安稳的日子被爸爸的辞职打破了。爸爸自己把铁饭碗打碎,辞掉了收入稳定的工作,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个体户。如果辞职有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也就罢了,可爸爸放弃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就是为了一个爱好――养花。

爸爸迷恋养花她从小就知道。可是这一回,爸爸的热爱满足了自己,却改变了全家的生活。就因为爸爸专注于那些玉兰花,经常精心的伺候它们,要时常守候在它们身边,爸爸把家搬到了苗圃,在地里给他们安了一个家。

说起那个家,王飞罡的女儿用了一个词:四面透风。她说这不是她说的,是当时采访的记者形容的。因为那个所谓的家极其简陋,几块砖头就那么一摞一叠,再用牛毛毡搭个顶,还没有门。冬天那个冷就不用说了,一到雨天,就跟外边没什么两样。这样的日子,用艰苦已经不能形容,全家陪着爸爸整整过了三年。

可是她看到爸爸却一直是很开心,而且乐此不疲。为了试验玉兰的适应能力,让玉兰花开遍全国每一个角落,爸爸把在自己苗圃里研究出来的技术,统统装在脑子里,然后满世界的跑,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适应玉兰花生长的环境。有时候,爸爸带着几颗土枪子弹就出发了,一个人在一些深山老林里转悠,都不知道危险。那时候,爸爸一出门,全家人都替他捏着把汗。

就这样,在没有政府扶持,没有科研资金的情况下,爸爸研究出了一个又一个玉兰新品种。美化环境还不满足,又开发出了玉兰抗污染的环保功能。所有的研究推广的开销,都是爸爸自己掏腰包。

她觉得爸爸这么做很不值。爸爸培养的玉兰新品种,已经突破了生长局限,可以在我国很多地方生长。像这样的生物品种的培养,对国家是一件有利的事情,在国外都是有很大的资金支持的,别说不用自己操心,一旦有新品种研发出来,基本上坐在家里吃喝不愁了。可爸爸的研究,尤其是推广,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且不说资金的问题要自己解决,就是去参加展览,人家都不让进门。你一个个体户,能研究出什么成果来?谁会给你承认?

好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爸爸的研究成果,已经得到社会及有关方面的承认,爸爸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看爸爸如此痴迷玉兰花,她虽然不理解,但力所能及的也给爸爸一些支持,在专业上帮不上爸爸的忙,就帮爸爸做一些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按照传统的观念,她应该子承父业,但她还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她说:老爸有点失望。

别人的话:玉兰就像他的孩子

王飞罡是公认的玉兰专家。可对玉兰花来说,他更像它们的家长。因为王飞罡倾注在玉兰上的心血有目共睹。

王飞罡有个研究所,叫“木兰科新品种研究所”,研究所成立二十多年,以研究开发玉兰新品种而著称。同时也是“中国木兰之乡新品种种子资源基地”、“浙江省十大花卉示范基地”。就是在这个研究所里,王飞罡经过漫长的16年艰辛苦研,研发出8个玉兰新品种,并且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在由53个国家加入的“国际新品种联盟”里,中国的20个新品种,有8个出自他这个“土包子”之手,其他都出自专业院校的教授之手。这让自己筹资、自己研究的王飞罡,感到无比的自豪。

在嵊州几万亩苗圃里,王飞罡研究发现的红玉兰、黄玉兰等新品种,被广泛引种。大部分育苗户都在种植王飞罡的研究发现,其中,以红、黄玉兰最多。这股“木兰旋风”还刮到了北方。可是所有种植,都是无偿的,这使研究开发了很多植物新品种的王飞罡,处在既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又要推广的两难之地。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专家认为:植物的一大特点是容易繁殖,如果对新品种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则不利于调动育种者培育新品种的积极性。” 一些业内人士也说,由于发现新品种申请权益“保护”难度大,很多人选择大量繁殖后,把整个品种权卖给人家。顺手牵羊,最终影响大家对植物新品种开发的积极性。

有关官员也说,要保护王飞罡的知识产权,是很难做到的事,这跟国内的体制有关,林业种子法虽然有,但缺乏具体实施条件。

尽管如此,视玉兰如同己出的王飞罡虽然心痛,但并没有放弃研究和推广。玉兰就像他的孩子,辛辛苦苦精心把它养大,壮壮实实漂漂亮亮的了,希望大家都看到这个“好孩子”,更希望孩子能给社会带去美好。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呢?至于回报,当家长的往往都是无怨无悔的。

翻阅一些报纸杂志对王飞罡的报道文字,都众口一辞地使用了一个词,就是“玉兰精神”。这个精神,除了指他为培育玉兰而奋发的精神,更多的是赞扬他如玉兰长寿般的坚持精神。植物育种是一项投入大、周期长的工程,培育一个新品种,少则要花几年,多则就是十几年、几十年。王飞罡就是心甘情愿的被这样一个工程给牢牢套住了。为此,在研究初期,他还给自己约法三章:三年不做新衣服,戒烟,戒酒,住苗圃。

他的约法三章就是破釜成舟。这可把家里人“坑苦”了。家里的地不种粮食了,全部种上了花,妻子不干了,不种粮食也就罢了,我种点菜行不行?王飞罡跟妻子寸土不让,就是不行。妻子急了,跟他据理力争,两个人吵的是不可开交。结果,还是妻子无奈的让了步,把自己辛辛苦苦先斩后奏种的菜,一棵一棵都拔了。于是,他家的地就变成了苗圃。

如今,昔日的苗圃,已变成近千亩的研究基地,成为集木兰科植物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机构。还被评为全国优秀花木企业。

自己的话:我想让玉兰走南闯北

王飞罡有一句话,他经常挂在嘴边,“我希望在有生之年,积极推广玉兰,让花大色艳的玉兰,成为我们国家行道树的绿化品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为了这个愿望,王飞罡经常跋山涉水,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玉兰花的适应环境。有一次,为了寻找被雷击而产生变异的特殊花种,他独自上了秦岭寻找,跋涉到人迹罕至的荒野山岭,不慎迷了路。天黑后,虎狼吠叫声阵阵传来,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等他跌跌撞撞地下山,发现自己中了毒,不仅发起了高烧,而且全身长疮,浑身又疼又痒。人生地不熟的,他在一个小诊所的走廊里躺了几天。现在想起来,他还很是后怕。

就是这样,康复不久,他又跑到神农架去找新品种了。

王飞罡带着玉兰走南闯北,娇气的玉兰花让他操了不少心。北方冬天气候寒冷,春天风多风大,种植起来难度相当大。在天津,由于土地盐碱程度太大,非常不适应玉兰的生长。他就连种了三次,持续实验长达8年,才把娇贵的玉兰安顿下来。

王飞罡想让他的玉兰走南闯北,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研究的木兰,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让昔日娇贵的树种,更多的美丽城市美丽人们的视线,它还是地地道道的抗污染植物。

二战时期,日本广岛被原子弹轰炸后,存活的植物所剩无几,但却有两颗银杏树幸存了下来,这引起了国际植物研究界的广泛关注。这也启发了王飞罡,他相信,除了银杏树,一定还能找到比银杏更好的抗污染树种。在寻找过程中,他发现了玉兰树。

二十年前,王飞罡在嵊州县林场发现几株1959年前后从日本引种栽培的二乔玉兰,其中一株开花周期比较特殊。经过几年的摸索,1981年,他第一次嫁接成功。1984年,他继续对芽变枝进行嫁接试验,终于在2000年培育成一种不仅一年开3次花,而且对有害气体有强抗性的木兰科新品种。这就是他后来进行花卉抗污染研究的诱因。

还有一个诱因不得不说。

王飞罡曾经是一个拥有700多员工的工厂厂长。那是一家化工厂,因为污染了周围的百姓,不得不给老百姓赔钱。另外,他的苗圃就在一家化工厂旁边,他的百草园有很多花不明不白的死了,活着的也是半死不活的模样,失去了应有的鲜艳。他知道,他的爱花都遭到了污染。

两个污染的化工厂,促使他开始了花卉的抗污染研究。他的研究,得到国家环保部门的高度好评,论文“绿色地球计划与志在玉兰遍天下”,获得爱迪生荣誉勋章。还被评为全国花卉行业双十佳企业家。

木兰辞出自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词 苏轼 黄庭坚 北宋文人

苏轼对当时和后世文人的精神层面影响非常普遍。据南宋初朱弁《曲洧旧闻》载:“东坡之殁,士大夫及门人,作祭文甚多。惟李方叔文尤传。……此数句,人无贤愚,皆能诵之。”清况周颐也曰:“有宋熙、丰间,词学称极盛。苏长公提倡风雅,为一代斗山。黄山谷、秦少游、晃无咎,皆长公之客也。山谷、无咎皆工倚声,体格于长公为近。”苏轼的谐趣词风,可以说是开启了后代词人愈加注重“谐趣”的先声。在杨万里的《诚斋诗话》中曾记载:“山谷戏笔,尝书范文正公为举子时作《齑赋》,有云:‘陶家内,淹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山宫商徵羽。’吾州刘沆丞相微时读书山寺,寺僧请公戏作《偷狗赋》,有云:‘抟饭引来,犹掉续貂之尾声;索牵去,尚回顾兔之头。’常州人讳打爷,盖常有子为任伯,而其父坐罪当笞者,其子恐他人杖其父之重,而身请行刑,故有此讥。士人有戏作此赋者云:‘当年祖逖,见而知闻而知;後日孙权,出乎尔反乎尔。’”可见,黄庭坚也是有“谐趣”慧根的。黄庭坚非常欣赏苏轼,他曾作诗《次韵宋懋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都人盛观翰林公出遨》“人间化鹤三千岁”,这个典故出自《神仙传・苏仙公传》,“汉文帝时苏仙公得道,死后化为白鹤,自后有白鹤来止郡城东北楼上。有人挟弹弹之,鹤以爪攫楼板书云:“城郭是,人民非,三百甲子一来归。吾是苏君弹何为?”还有“海上看羊十九年”,指的是苏武牧羊的典故。黄庭坚借助这两个典故来比喻苏轼像神仙一样超逸,苏轼像苏武一样贬谪黄州多年仍然忠贞不二。可见,黄庭坚对苏轼的倾慕之情极深。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既有亲戚之情,又有师生之缘,他对苏轼的继承可以说是深刻的。其在《题乐毅论后》中云:“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可见其始终不愿拾人牙慧,重复而为。但实际上,他的创作中却继承苏轼的谐趣之情,始终挥之不去理趣之意。所以陈师道《后山诗话》中推崇备至:“子瞻以诗为词,……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今代词手,唯秦七、黄九耳。”可见,对此中继承关系的肯定。

苏轼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一个重要原因是苏轼和黄庭坚都将禅宗“游戏三昧”由人生引入到翰墨方面,他们诗词中谐趣分量大大增多。比如,苏轼诗集中仅诗题有“戏”字者就有93首,而黄庭坚诗集中诗题有“戏”字者更高达114首。同样,黄庭坚填词,后人多认为是信手而来、一时兴起而作颇多,艺术上似乎不够严谨,所以后人对诟病,认为其“亵诨”“鄙俚”。殊不知,这正是黄庭坚学苏轼谐趣词之处。

如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黄菊枝头生晓寒)这首谐趣词尽得苏轼谐趣真传,也是为官被贬之后,在逆境中的旷达,借幽默谐趣来超脱苦难。其中的“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何其像苏轼《南乡子》中的“满院黄英映酒杯。”《劝金船》中的“杯行到手休辞却。”这种失意人生的旷达让人佩服。“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又与苏轼《南乡子》中的“破帽多情却恋头”异曲同工。同样用典,同样是反用典故,同样是令人忍俊不禁,一脉相承,嘲讽之中含有自我调侃。下阙“身健在,且加餐”,呼应着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减字木兰花》中的“海口如门。一派黄流已电奔。”这种令政敌都嫉妒的豪迈胸襟,令人钦佩。还有“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又是苏轼《浣溪沙》中的“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现实翻版,继承衣钵之意呼之欲出。

再如黄庭坚的《定风波》(万里黔中一漏天)这首词写于黄庭坚逆境之中,和苏轼一样,调侃之中蕴含着旷达。“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颇像苏轼调侃子由的“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任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下阙“风流犹拍古人肩。”恰似苏轼《蝶恋花・送郑彦能还都下》中的“三十年前,我是风流帅。”一样,潇洒自得。苏轼《超然台记》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黄庭坚也说:“若以法眼观,无俗不真。”这是二人在文学创作观念上的碰撞与交织。

木兰辞出自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闲情赋》 楚辞 陶渊明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西南)。是东晋末年著名的隐逸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他的辞赋现存《感士不遇赋》、《闲情赋》和《归来去兮辞》三篇。

《闲情赋》是陶渊明别具一格之作,人们历来对它褒贬不一、观点不一。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说“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乎?率无讽谏,何足摇其笔端?惜乎!无是可也。”指责它丢弃了一贯的超脱风格,追求世俗。苏轼则与萧统的意见相反。他说:“陶渊明《闲情赋》,正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正使不及《周南》,与屈、宋所陈何异?而统乃讥之,此乃小儿强作解事者。”苏轼的观点认为,《闲情赋》是一种比兴说,有学人求道、忠臣恋主之说,有自悲身世以思圣君之意。

《闲情赋》之所以饱受争议,主要是陶渊明在其中塑造了一位美丽的女子,不但有倾城之艳色,还有“佩鸣玉以比法,齐幽兰以争芬”的高洁品质和“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的淡远胸襟。并一口气为之陈述了“十愿”,希望成为十种能与女子接近的东西,永远陪伴着她。但他每提出一种愿望,随即而来的便是因外物影响而不能实现的悲哀。于是愿望――破灭――悲哀,十愿十悲,由缠绵热烈转而惆怅痛苦。

《闲情赋》的主题看似与其它作品相悖,但其实它是继承了楚辞的相关特征,尤其是受了楚辞中的美人意象及隐逸的影响。以另一种方式体现出陶渊明的人生理想。下面,本文就以《闲情赋》为例,谈谈楚辞对陶渊明的影响。

首先,从艺术思想看,楚辞对陶渊明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陶渊明定《闲情赋》时,正是他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而辞官之后。此时的陶渊明正是四十一岁,正值盛年。虽然他也写了“采菊东篱下”、“种豆南山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这样飘逸冲淡的田园诗作。但并不代表他放弃了年少时的理想。他深受儒家的兼济天下的影响,但是因为社会现实的黑暗,使得他的希望成为泡影。在这种社会背景和心境下,陶渊明对贤君明主的出现失去希望,但并不等于理想破灭。因此,对美人的渴慕之情,就隐含着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之意。但随着追求受到阻碍后,陶渊明陷入惆怅和悲伤,借这种追求美人而不可得所产生的浓重的悲凉之意,又恰恰表现了生不逢时的感伤之意。在这里,他继承了楚辞中写香草美人的寄情言志的传统。篇中“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显然是出自于《离骚》:“心犹豫而孤疑兮,欲自适而不可。风皇受既诒兮,恐高辛之我先。”这种百结九曲的情感,郁勃难展的满腹牢骚,可说与屈赋是一致的。

其次,从整体结构看,《闲情赋》明显受到了楚辞结构的影响。在楚辞中,《九歌》的大部分诗篇都是以满怀激情开始,充满了热烈的追求和向往,苦苦的期盼与等待,但结果总是不能如愿以偿。如《湘君》、《湘夫人》、《山鬼》等。陶渊明在赋中主要借助梦境美好表现其美好的感情:“诗人苦心相思,劳情难诉,徘徊求索,渴望相见,于是渐渐进入幻境,遥想当年,尽情追寻……这一点可说与屈原的骚是惊人的相似的。再看《山鬼》与《闲情赋》的开头部分。前者是:“若有人兮山之阿,被木兰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余兮善窈窕。”,后者是“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绝色,期有德于传闻。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搴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送千指之余好,攘皓袖之缤纷。瞬美目以流眄,含言笑而不分。”两个美女都姿容不凡,妩媚动人。神情自若,摄人心魂。而结果呢?一个是“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思兮徒离忧”,一个是“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如果把《山鬼》的开头与《湘君》的结尾“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合二为一,那么与《闲情赋》的首尾简直就是惊人的相似。两者都是因爱而忧心,但最终还是哀而不伤,恋恋不舍,徘徊等待。其中的情感基调和意绪的流动都比较接近。

从表现手法来看,《闲情赋》与楚辞最明显的特征,都是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主要表现在驰骋的想象,利用历史人物和自然现象编织的理想境界等。如屈原《离骚》中关于神游一段的描写。诗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圃,他以望舒飞廉、鸾皇、凤鸟、飘云、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天阍,下求佚女,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精神。

陶渊明辞官返乡后“猛志固常在”,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即爱国情结并未泯灭,这种思想也大都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他在《闲情赋》中,把人生的理想模糊指代,是完美的化身。文章第二段作者展开了大胆的想象来倾吐自己对佳人的爱慕之情,也是全文最精彩的地方。作者把自己物化,极尽想象之能,反复吟咏对佳人的思慕,“十愿十悲”成为爱情咏叹的一曲绝唱。诗人愿成为佳人的衣领、衣带、发油、眉黛、卧席、丝履、影子、夜烛、竹扇、鸣琴来接近自己爱慕的佳人,一时一刻也不愿离开她,一旦被抛弃冷落又难忍失落的悲伤。陶渊明的“十愿十悲”仔细读来,让人不由得被其中饱含的浓烈的真情深深打动。“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 “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诗人的告白直白没有丝毫的含蓄,我爱你,就是要和你如影随形,就是要和你肌肤相亲,就是要和你时时刻刻在一起!我愿意成为你身边的物件,供你驱使,只要能够有机会呆在你的身边,和你依偎。诗人浪漫的想象看似荒谬,在艺术表达却是恰到好处。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闲情赋》中看到与楚辞的相似的句子。如第一段的“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芳”、“淡柔情于俗内,负雅志于高云”“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竟寂寞而无见,独想而空寻”都是对屈原赋的巧妙化用。而同时,陶赋也像楚辞一样,很善于运用叠音词,如“叶燮燮以去条,气凄凄而就寒”、“陡契契以苦辛”“傥行行之有规”窈窕、绵邈、飘摇、寥亮、奄冉等双声、叠韵词也屡见不鲜。

再看意象和词语的选择。屈原《离骚》有“香草美人”的比兴系统,《九歌》这组祭祀之歌更是清新优美,芳香四溢。陶赋也多次用到柔美的事物。如“十愿”中的事物,不言而喻,无一不与“美人”有关,充溢着女子特有的芬芳,有着很大的私密性。而陶赋中用到的玉、兰、芳、清、弱、悲、凄等到词也比比皆是,如两次用“清音”,还用到清哀、清瑟、清风等,再如弱志、弱体、柔情、柔握等,都给人一种阴柔之美,让人顿生怜香惜玉之感。

由此可见,陶渊明的《闲情赋》,从内容到风格,甚至艺术表现手法上,无一不体现出他受到楚辞的影响。而更大的影响还在于他对楚辞中爱国情怀,高品自洁的精神的继承。

参考资料:

[1]杨迎春.陶渊明与屈原作品比较赏析[J].综合天地,2005,10,(1).

[2]李世萍.的情蕴与主旨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院,2006.11,(6).

[3]高国藩.论陶渊明的《闲情赋》[J].固原师专学报,1992,(3).

[4]陈平.论陶渊明的辞赋[J].镇江师专学报,1986,(3).

[5]陈硕,陈芝.《闲情赋》与陶渊明的人生理想[J].文学研究,2006,7,下旬刊.

作者简介:

木兰辞出自范文第6篇

原文:

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新课改课本写为“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新课标上为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虹)销雨霁,彩彻区明(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日本遣唐使抄写版为:“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新课改课本写为“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异文:豫章、采、青、天人、即、纡、弥、轴、云、区明、遥襟甫畅、目、见机、余、兹、怀、珠。

《古文观止》:南昌、彩、清、仙人、列、盱、迷、轴、虹、云衢、遥吟俯畅、指、安贫、怀、晨、诚之为本、朱。

译文:

汉代的豫章旧郡,现在称洪都府。它处在翼、轸二星的分管区域,与庐山和衡山接壤。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腰带,控制楚地,连接瓯越。这里地上物产的精华,乃是天的宝物,宝剑的光气直射牛、斗二星之间;人有俊杰是因为地有灵秀之气,徐孺子竟然在太守陈蕃家下榻(世说新语记载,太守陈蕃赏识徐孺子,专门为其在家中设置榻,当徐孺子来的时候,就将榻放下来,徐孺子走了就将榻吊起来,此处应该是称赞滕王阁的东道主欣赏才俊,也有夸赞宾客的成分)。雄伟的州城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城池倚据在荆楚和华夏交接的地方,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声望崇高的阎都督公,(使)打着仪仗(的高人)远道而来;德行美好的宇文新州刺史,(让)驾着车马(的雅士)也在此暂时驻扎。正好赶上十日一休的假日,才华出众的朋友多得如云;迎接千里而来的客人,尊贵的朋友坐满宴席。文章的辞彩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是文词宗主孟学士;紫电和清霜这样的宝剑,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家父做交趾县令,我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我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却有幸亲自遇到了这样盛大的宴会。

时间是九月,季节为深秋。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驾着豪华的马车行驶在高高的道路上,到崇山峻岭中观望风景。来到滕王营建的长洲上,看见他当年修建的楼阁。重叠的峰峦耸起一片苍翠,上达九霄;凌空架起的阁道上,朱红的油彩鲜艳欲滴,从高处往下看,地好像没有了似的。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桂树与木兰建成的宫殿,随着冈峦高低起伏的态势。

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原充满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惊叹。房屋排满地面,有不少官宦人家;船只布满渡口,都装饰着青雀黄龙的头形。云消雨散,阳光普照,天空明朗。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渔船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

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油然而生。排箫发出清脆的声音,引来阵阵清风;纤细的歌声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云的飘动。今日的宴会很像是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诗人文士狂饮的气概压过了陶渊明;又有邺水的曹植咏荷花那样的才气,文采可以直射南朝诗人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都有,贤主、嘉宾,难得却得。放眼远望半空中,在闲暇的日子里尽情欢乐。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随之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有定数。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吴越在云海间。地势偏远,南海深不可测;天柱高耸,北极星远远悬挂。雄关高山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等待在宣室召见又是何年?

唉!命运不顺畅,路途多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把贾谊贬到长沙,并非没有圣明的君主;让梁鸿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能够依赖的是君子察觉事物细微的先兆,通达事理的人知道社会人事的规律。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喝了贪泉的水,仍然觉得心清气爽;处在干涸的车辙中,还能乐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仍可以到达;少年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岁月还不算晚。孟尝品行高洁,却空有一腔报国的热情;怎能效法阮籍狂放不羁,在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

木兰辞出自范文第7篇

一、明确任务,定向概括,呈现焦点

任务驱动型写作材料以叙事性材料为主,内容常涉及时政新闻,往往极具争议性。正式进入写作程序之前,需要对材料进行必要的整理:核心问题与核心人物是什么?整理的结果通常就是文章首段的具体呈现。

首段是材料与文章之间的有效过渡,实质上是一个筛选与剪裁的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与对象的明确化。一般而言,任务驱动型写作常常会明确写作指令,给我们提供了既定的角度。如2015年全国卷Ⅰ“女儿举报父亲”的材料,很明显就告知我们,写作任务为写信,写信的对象为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作的要求是表明你的态度,阐释你的看法。因此,首段写作时注意凸显对象意识,写信的对象要及时告知。

例如:

老陈:

您好!

您的遭遇,我在网上略有了解。我想说,如果是我,也会如您女儿一般对您进行举报。我这样做,不仅是因为您的所作所为违反了交规,更是因为当您开车载着家人时,那个接通的电话已经将您自己、您的家人和路上的其他人的生命吊在了悬崖之上。下面请允许我和您谈一谈:生命关天,我们必须敬畏。

2.概括材料的定向化。叙事性材料关涉对象通常较为复杂,而对象不同会引发不同的问题研究。还是上面的作文材料,如以老陈为对象,研究重点就为“遵纪守法”;以小陈为对象,关注重心就成了“情与法的选择冲突”;以警察为对象,需要思考的就是“执法的边界与尺度”的问题。因此,在明确写作对象(任务)之后,回溯概述材料之时,一定要体现出针对性,也即就所选择的对象来展开问题分析。如下面两位考生的习作:

考生一:小陈,我非常能体会你的感受。在高速路上,面对开车打电话的父亲,你百般劝解,一度很为难;最终还是选择站在正义的一边,拿起了手机,利用微博举报了自己的父亲,最后父亲接受了警方的教育与处罚。

考生二:今天,你们的官方微博推送了一个案例: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对警方公开这一案例的做法,我表示反对。

对比两篇习作不难发现,虽然出自同一材料,但侧重点完全不同,前者立足于“小陈举报”,而后者关注度在于“警察处理”层面。其差异主要源于他们选择的对象不一致。

3.焦点问题的呈现。任务驱动型写作与传统的话题导入式不同的是,其注重具体问题的分析,如2015年全国卷Ⅰ:小陈到底是否应该举报父亲?警察如此执法是否合理?2015年全国卷Ⅱ:科学家“大李”、工人“老王”与摄影师“小刘”谁才是最具时代风采的人?原因何在?这些问题的设置往往牵涉到材料的本质,即文章写作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必要在文章首段开门见山地予以点明,且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与选择。如下面两篇习作:

考生一:小时候我们受到很多有关“家书”的教育,有诗词有电影有书报有歌曲,形式各异,深入人心大抵是因为爱在其间。今天借小陈你举报老陈的事给你写信,并非为了抒发亲情,也不是探讨“坑爹”,反而是想深入“传递”,“互联网+”时代,爱将如何传播、沟通和表达。

考生二:女孩子长得好看与否不重要,性情厉害与否也无妨事。关键是生之为人,需要珍重生命,崇尚原则;仁厚礼信,世事洞明。然而世事往往纠结,彼此冲突,难求周全。你以珍重生命的名义,举报高速路上打电话又屡劝不止的父亲,且不论高速-电话-劝说-举报是否是唯一合理的辑链,至少你让我看见了一个人由蒙昧天然而被社会深刻格式化的过程。我不知道该祝贺你,还是为你悲哀。

仔细对比两位考生的习作,不难发现:考生一语言精练,视角清晰,研究的问题就是“互联网+”时代,爱将如何传播、沟通和表达,开门见山,一针见血;考生二语言有感染力,但是过于盘绕,100多字读后难以抓住读者眼球,难以知晓其明确论述对象。此外,文章首段切忌过长,以百字为宜,语言尽可能简练直接,开门见山,慎用抒情化的文字。

二、结合事件,诠释概念,定性分析

任务驱动型写作重在写作任务的完成,而写作任务通常以具体问题的方式呈现,因此针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成为了写作关键。一般说来,正式进行问题分析之前,要先弄清问题的本质,也即就问题本身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给问题的所涉事件进行定性,如此利于精确问题讨论的边界,从而有利于针对性的深入分析。

核心概念通常包含在材料的核心问题当中,而核心问题往往立足于材料的核心事件,也即叙事性材料的争议焦点之所在。因此在审题过程当中,一般遵循核心事件――核心问题――核心概念的思维层级进行思考。如下面这个题目:

2016年是中国传统的猴年。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成为最“热”文娱名人,人们在各类网络平台上不断呼吁“六小龄童”登上猴年春晚。“大圣归来”呼声的热度超过央视猴年春晚的其他消息。有网站针对六小龄童上春晚发起投票,参与投票人中91.6%表示支持。对于网络上掀起的这股风浪,央视知情人士表示,应该是有人在炒作和推动,“这不就是煽动网络话题绑架导演的创作吗?”六小龄童则表示:“上不上春晚没关系,我很淡然。还是那句话,如果春晚需要我,我义不容辞。”

你对六小龄童上春晚事件怎么看?对于网民、央视知情人和六小龄童的观点,你更支持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通过阅读题目材料,不难发现,材料的焦点在于“猴哥是否应该上春晚?网友热议是否绑架了导演创作?”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要先弄清楚春晚的含义到底是什么,“猴哥”到底意味着什么。而这就属于概念界定的范畴。如下两个考生的文段:

考生一:春晚,顾名思义,也即春节联欢晚会,其义重在联欢。每到大年三十,阖家老少齐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春晚俨然成为了全体中国人的一道年夜饭。此时此刻,节目的艺术性理应让位于节目的共鸣感,我们喜闻乐见的,往往是那些能够让大家产生情感共鸣的节目。猴年春晚的猴哥,当然是必须的选择,网友们想在如此重要的时刻与猴哥一起跨年,无可厚非。

考生二:诚然,网友的措词中不乏一些偏激的情绪化的表达,但我认为网友们的这一次愤青确属情有可原,绝非意气用事。不能怪我们对于情怀太偏执,而是这位“齐天大圣”已然成为了许多心目中的一个“文化图腾”,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怀。而这份浓浓的情感,是所有人都应该予以尊重的。

考生一与考生二从不同的角度就焦点问题进行了概念界定,并顺势强化了自己的观点,这也是进入具体原因分析之前一种常见而必要的理论补充。前者从“春晚”的概念出发,强调其联欢的特性,从而得出网友要求的合理性;后者从“猴哥”的文化内涵入手,提出其文化图腾的标志含义,为猴哥上春晚做下强有力的注脚。

三、包容异说,适度认可,以退为进

德国著名哲学家图尔敏认为,说理不是简单的说服,不是一方势必压倒另一方的二元对立,而是彼此观点的交流过程,比较权衡双方谁更有道理,尝试互相补充。因此论证要具备读者意识,将说理转化为对话与交流,而非声嘶力竭的劝慰与说服。鉴于此,正式进入原因分析之前,有必要先站在对方立场,考虑对方观点合理性,也即俗语所言的“以退为进”。如2015年全国卷Ⅱ的高考作文题。科学家“大李”、工人“老王”与摄影师“小刘”三人,谁才是最具时代风采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选择其一,势必会引起其他读者的非议与反对,因此须凸显读者意识,先尝试肯定对方,其实他们某种程度上也很精彩。如下文:

笃学敏思的大李,锐意创新,阐释了生命科学的谜团;爱岗敬业的老王,苦心练技,用勤奋完成了焊接大师的蜕变。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苦心孤诣,兢兢业业,都成为了行业中的翘楚与集大成者,都谱写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凯歌。然而,跋山涉水的小刘,用心灵捕捉世间奇山丽水,用镜头抓拍天空七色彩虹,他给这个行色匆匆忽视美丽的枯涩的时代,注入了一泓清泉,彰显了时代最美的风采。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人们的双眼专注于科技的创新和技艺的精湛,却少有人如同小刘那样珍视生命中的美丽。

很明显,这位考生认为“小刘”才是最具风采人物的人选,但是其并没有否认“大李”与“老王”身上体现出来的价值:行业的集大成者,兢兢业业职业精神的体现,体现出了“优中选优”的审美原则,一下子就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然而在具体的写作实践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出现一些理解上的偏差,具体体现为:“认可无度”。

“认可无度”即我们在承认对方合理性之时,尺度把握出现了失控,本意只是发觉对方观点的合理之处,结果却反客为主,大书特书对方观点,而罔顾自己的选择,导致后文原因分析的谈论空间严重受限,以致文章理据不足,成为了“骑墙”之作。如下文:

相较于“老王”与“小刘”,我认为“大李”才是时代最具风采人物。当然如此选择并不意味着前者不够优秀,不够有风采。

“老王”作为大国工匠的代表,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苦心孤诣,成就不平凡的自己。在我国迈向工业时代的背景之际,老王的精神显得特别难能可贵,是我们社会的一剂强心针,鞭策着国家越好越快的发展。

而“小刘”,天真浪漫,身上溢满了自由主义情怀。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相机就是他观察世界的工具,而美丽的照片就是他美丽含义的表达。通过他的相机,我们会发现,原来世界可以这么美,生活可以这么美,人们可以这么美。通过他的相机,我们的眼睛变得更加丰富,我们的审美变得更加广阔。

虽然表明自己的观点与选择,但是在承认对方合理性时花了太多笔墨,如此一来,后文阐释“为何选择大李”的言说空间就非常有限,且文章结构也会出现问题:详略失当,头重脚轻。

四、多维评说,正面阐述,充分肯定

原因分析也即对所针对问题的具体阐释,是文章的主体性所在。如何进行原因分析?传统的写作模式注重二元思辨:也即通常的正反论证,并佐以素材进行例证补充。然而,按照全国卷高考语文命题专家张开先生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一文中所言,“多维度评说”成为任务驱动型写作的说理新要求。

何为多维度?就哲学层面而言,维度就是影响事物的要素,多维度表明了要素的复杂性。讨论问题时,思维不能简单停留“一维”程度,要尝试多维论述阐释,如此才能把问题讲清,把道理讲透。例如2015年全国卷Ⅰ作文},讨论时就可以从“情”的维度、“理”的维度、“法”的维度,“孝”的维度、“良知”的维度等等因素,进行阐释讨论、说理论证。一般说来,任务驱动型写作的“多维评说”主要有两个基本模型:纵向多维分析类以及横向多维比较类。

纵向多维分析,也即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纵向分析,其问题往往比较集中,通常直接呈现出材料的争议焦点,如2015年全国卷Ⅰ的“老陈是否应该开车接电话”“小陈是否应该微博举报父亲”“警察是否应该将此事公布在微博之上”等问题充满争议,且十分具体。

横向多维比较,也即就几个对象当中做出选择,一般对象存在并列关系,通常属于“优中选优”,如2015年全国卷Ⅱ的题目:科学家“大李”、工匠“老王”与摄影师“小刘”三人,谁才是最具时代风采的那一个。很明显,需要我们做出直接的判断,三人分属不同行业,且“最”具风采也符合优中择优的原则。那么,在具体的比较过程当中,如何实现多维呢?

比较是写作过程中的思维方式之一。有比较才能进行鉴别。要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首先应分解出它们各种属性,然后对两个事物的属性分别加以比较。经过比较,就会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差异点。具体来说,常见的比较点有稀缺性、普适性、价值性以及导向性等。

稀缺性。常言物以稀为贵,在当今这个时代,什么才是最为紧缺的?什么才是亟待解决的?什么才是我们最为需要的?可以从这些角度入手,尝试寻找社会意义上,或者时代意义上的关联点。

普适性,主要涉及选择对象的影响广度层面,是否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产生最大限度的影响?是否能够让更广领域的群众感同身受,产生意义?

价值性,主要涉及选择对象的影响深度层面,要尝试去挖掘比较对象之间的价值联系,是包含关系,还是单纯的并列关系?一般而言,在谈论价值性时,要清晰点出价值的类型。

导向性,主要涉及比较对象的发展,研究其未来延展性。如果选择你,未来会有什么变化?如果不选择你,时代又会产生何种变化?

当然,在具体的横向多维比较实践当中,要学会量体裁衣,选择适合的比较点来进行权衡,不能生搬硬套。此外,比较点不是有限概念,上诉四个维度仅为常见维度,并不是唯一,可尝试就不同题目类型进行补充与调整。

五、从我做起,自我校准,自我完善

逻辑学认为,真理的合理性永远是相对的,正如波普尔证伪理论所主张的,科学永远是一项纠错的过程,能被证伪才是其科学价值的体现。写作过程中,观点与结论并非亘古不变,常常也会随着预设前提与背景的变化而变化。为了保证说理的严密性,增强作品的信度,通常需要审视自我观点,找出其不足之处,完成自我校准。

自我校准,也即反思自我观点,核查梳理文章的思维观点与流程,找出缺漏之处,在对方攻击之前,做好完善修补工作。一般而言,自我校准的对象涉及观点的概念,因此通常需要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入手。如下面这个作文题:

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母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艺术珍品画展上,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则新闻,分别涵盖了社会不同层面的精神意义,要比较卖油条青年身上体现出的“诚信待客”,医生儿子背后体现出“敬业奉献”,画展主办方言辞里体现出的“宽容待人”,哪一个才是最为温暖的,显然属于横向多维比较范畴。这里,我们预设选择对象是画展主办方,在充分论证“宽容待人”如何温暖的前提之下,我们也要尝试思考:“宽容”是不是此事最佳的解决方案?“宽容”是不是无底线呢?

从概念的内涵层面,自我审视要注意概念的精确度,特别是要注意程度上的差别。

如重点区分“宽容”与“纵容”的概念。主办方可以宽容,但不可纵容,要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规则教育,使孩子以后不再轻易犯此错误,而不是简单地把“宽容”理解为想当然。

从概念的外延层面,自我校准强调的是概念的适用范围,比如“宽容与善意”是有前提条件的,也即孩子的行为只是损失一幅名画,主要是经济问题,并未涉及法律层面。试想,如果因为孩子的失误导致画展工作人员的死亡抑或整个画展活动的瘫痪,那么就该另当别论了。

六、以点带面,针砭时弊,适度泛化

任务驱动型写作注重写作指令,强调具体问题的解决,因此文章写作对于材料的依赖性强,凸显就事论事的重要性,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文章材料的层面,思维纵深化也就无法体现。因此,这就要求在写作过程中,不仅要以问题分析为核心,而且要以问题分析为起点,尝试跳出材料框框,对理论予以适度泛化。

适度泛化,就是以文章主张为立足点,由小见大,将文章核心主张与概念适当拔高与延伸,产生更强的现实指涉意义。在具体写作实践当中,常见泛化方法有以下4种:从现实中寻找依据、从理论中寻找依托、范围由点到面、程度由浅入深。以下面这个作文题为例:

2015年6月27日,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的小品《木兰从军》中,贾玲塑造了一个贪吃、花痴、胆小怕事的花木兰形象。7月7日,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发出公开信,要求节目组道歉。7月18日晚,节目主角贾玲在微博上发文道歉:“花木兰是受人尊敬的巾帼英雄,显然拿她来演绎成一个喜剧作品是不合时宜的,也是有违公众审美习惯的。感谢对我批评教育的热心观众。”之后,著名演员六小龄童在微博上为贾玲的道歉点赞,称她开了好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给贾玲、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栏目主持人、中国木m文化研究中心、六小龄童等其中一人写信,表明你的意见和立场。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从现实中寻找依据,也即利用现实材料(以社会现象或者思潮为主)来佐证或者证伪文章观点,让文章内容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理论联系实际,这也是泛化过程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从前段时间的“杜甫很忙”到近期厦门莫兰蒂台风期间的“国姓爷去博饼”,从被刻满“到此一游”的古代珍贵文物到与伟人铜像的“不规矩”合影,经典都被网友玩坏了。我们承认现代解构的合理性,但是前提应该建立在充分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玩”,但是不能“瞎玩”,玩得那么没规矩,这样就“不好玩”了。

从理论中寻找依托,也即利用理性思辨,针对当前问题,再深入分析,进一步探讨观点的理论立足点或价值依托。如:

窃以为,如此做法才是失当的,当今的社会并不推崇个人崇拜,当一个人身上有不可磨灭的优点时,他就值得别人的敬佩。英雄的意义不在于为其设立一个丰碑,让每个人都对他顶礼膜拜。而在于鼓励每个人都发扬自己的优点,向他们看齐。而不是将他们推上神坛,使众人可望而不可及。贾玲的行为与其说是污蔑了英雄,不如说是拒绝崇拜主义的开端,使英雄不再高高在上。固然玩笑有些开过了头,却也没有到需要公开道歉的地步。

范围由点到面,强调从一件事到一类事,从一个人到一类人,从一个问题到一类问题,由特殊性到普遍性,审视社会的普世性问题以及其价值。如:

花木兰作为虚构的文学形象,并不是现实存在的真实人物,当她被创作出来表达其具体艺术价值的同时,也被赋予了艺术再创作的价值。文学形象被再加工的例子数不胜数,例如,《西厢记》改编自《会真记》,《西游记》改编成《大话西游》,即使贾玲在小品创作中对花木兰文学形象进行恶搞,作为喜剧作品而言,也应该可以理解。而不是手执道德大棒,打压艺术创作。要让一个文学形象富有生命力的传承下去,不应该将其供在神坛上进行所谓的反复研究,而应该积极进行再创作或加工,赋予它新的形象和内涵。

程度由浅入深,主张从轻微到严重,从严重到质变,适度夸张后果的严重性来强调问题的急迫性,类似于反证法。如:

试想,如果贾玲如此扮演诠释花木兰合理合法,完全罔顾历史人物的文化意义,那么下一个花木兰又会是谁呢?既然花木兰能够吃鸡腿追情郎,那么李白是不是可以醉酒驾驶泡洋妞?杜牧是不是无底线泡吧撩妹?女娲是不是也可以诠释成为一个补锅的老母亲?如此一来,我们的文化传承之基何在?难道让我们的后代们去接受并理解这样的祖先?其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当然,在泛化的过程当中,也容易出现“泛化无度”的问题。“无度”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方面是内容上的无度。正如前文所言,泛化是以文章主张为立足点,由小见大,将文章核心主张与概念适当拔高与延伸,其只能作为问题分析的补充,而并非主体,其边界要有严格的把控,不能喧宾夺主;另一方面主要体现为观点的无度,也即所泛化的观点与文章的核心主张缺乏关联度,或者关联度不强,往往贴标签来处理这个环节,比如动不动就谈到“道德危机”“原子化社会”“犬儒主义思潮”以及“精致的利己主义”云云,而忽略了问题本身的针对性,如下面这段文字:

其实贾玲的表演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为大家所接受,关键还是受众群体的观点太过老化,喜欢用道德的眼光来观测,道德至上似乎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的尚方宝剑和黄金法则。如果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会选择从道德上击垮你,而并非逻辑上。如此风气实在是有红色年代的遗风,却为不可取。

作者将贾玲的被批行为联系到了如今“道德至上”的社会风气,看起来似乎有一定关联,但仔细思索:贾玲的表演何尝是道德问题?道德的边界是否过于广阔?是不是争议都能够带上“道德”的帽子?作者本身是不是也成为了自己笔下的那类人呢?

七、提纲挈领,呈现措施,展望未来

文章写作强调一以贯之,善始善终,因此结尾必须要与文章主体保持步调一致。传统意义上的结尾只是简单的总结与呼吁,在任务驱动型写作背景之下,结尾通常有以下三种形态:提纲挈领、呈现措施以及展望未来。

提纲挈领,主要还是传统意义上的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将文章的观点予以重申,同时也要注意不能简单满足于焦点重复,在措辞方面要体现出层次感。

呈F措施,主要是立足于文章的焦点问题,作者是否能够启动思维为争议双方提供一个注重实效性与针对性的协调之策,而非一味将问题与责任推给相关部门与时间。

展望未来,也即用未来的视角来观测今天的问题,一般以建议呼告为主,但是建议一定要具体化,呼告不能过于直抒胸臆。

木兰辞出自范文第8篇

合作课堂教改项目由广西英才心理教育团队原创,目前已经集结了区内40多所项目学校。本届合作课堂精彩展示暨2014年度合作课堂文化节活动内容丰富、成果丰硕。除了项目学校精彩的多学科课堂教学成果展示、初中各学科优质现场课展示、小学各学科优质录像课片段展播,还有教学改革高峰论坛上众多专家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演说,校长论坛上校长们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分享,合作课堂小组秀及成长故事会中师生们精彩纷呈的小品、情景剧、诗朗诵、成长故事……一个诞生于本土的课改项目,在一支不断发展壮大的专家团队的推动下,将来自我区许多市县的一群矢志于课改的教育人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历经六年探索,依然坚定地走在课改的追梦路上。

扎实的课堂:课改成果令人神清气爽

8日上午,记者走进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浏览了19所项目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课改花絮与成果的展板,之后便走进初中优质现场课的课堂,聚焦合作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

这是一节七年级语文新授课,执教教师兰敏来自南宁市江南区五一中路学校。

没有课前寒暄,上课时间一到,兰老师便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打开课件,眼前的学生就像是她通常所带的孩子。课件出示了一组16幅头像,显示的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们都是谁呢?”兰老师用激光笔依次指点,让学生集体猜答头像人物的名字。最后,激光笔指向头像被覆盖的一格,“猜猜他(她)是谁”?她眨眨眼睛,笑眯眯地看着全体学生,并从学生五花八门的猜测中最终抓取一个“刘胡兰”的名字,告诉学生:“她是个女性,她的名字中也有一个‘兰’字,但不是刘胡兰,而是――”“花木兰!”学生很快反应过来,并响亮作答。

兰老师以“猜人游戏”导入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简单的猜人活动中迅速兴奋起来,从而顺利进入《木兰诗》第二课时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开篇,一扫展示课的做作,直切主题,令人“神清气爽”。《木兰诗》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是一组以爱国为主题的作品,旨在用不同时代、不同体裁的优秀作品来表现人物的美好情操。

这堂课,兰老师运用了合作课堂的教学模式,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在课前交给学生人手一份导学案。导学案的任务有三:一是直接呈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让学生心中有数;二是以“知识锦囊”的方式呈现与本课相关的文学知识、背景知识、修辞知识,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搭桥铺路;三是设计“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品一品”“写一写,练一练”三个学习过程,以题目的形式引导学生疏通文字、文意、文法,体会并交流“你最欣赏木兰哪些美好品德”,并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题写一段话。现场课教学遵循合作课堂理念,不再展示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的知识,而是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议与品、画与写、展示与叙说上,同时将知识检测穿插在学生品读、品议、品说的过程中。

课堂上,教师先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文本中寻找、提炼、品读英雄人物花木兰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小组展示、质疑补充的形式增进学生的组间合作,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写一写他(她)的优秀品质。学生品读到的花木兰的优秀品质有勇敢、孝顺、勤劳、淡泊名利、不慕富贵等;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形象,有流落孤岛却乐观、坚强的鲁滨逊,有我国古代圣贤孔子,还有“我的妈妈”――这个视“我的妈妈”为英雄的画作,将身着民族服装的妈妈画得十分美丽,牢牢地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力。兰老师自然不会漏掉这个细节,在接下来的小组展示环节,当男孩手举“我的妈妈”画像,女孩娓娓叙述妈妈的事迹时,全场静默,安静地倾听。虽然坐在后排的我们并不能完全听清楚这位女生具体说了些什么,但透过她眼中闪烁的泪花和肃穆的神情,我们和她的同学一样,已被彻底地感动,不由得热烈地鼓掌。英雄,原来并不只是镌刻在书本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自主地去发现身边的英雄,并将这些英雄的品质用文字的形式流畅地表达出来。一课一得,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悄然融入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生品位和审美能力,这正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高妙所在。

这堂课,感动了现场听课的教师,也让专家们喜不自禁,连连感叹“好课”。“好课”之好,主要体现在:这堂课,从头到尾,满满的都是学生的声音,琅琅的读书声、活跃的学科思维、独到的审美感悟、可爱的个性化发言,学生在有效合作的课堂上突显个性、成熟自信;而悄然立于其间、落落大方的教师,始终都是少言寡语,只是那溢于言表的欣赏姿态已将她的教学自信展露无遗,“注意,这里(‘壮士十年归’)的‘归’,是胜利的‘归’,语气要干脆且微微上扬”,类似的指导语总是那么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这堂课,让我们不再疑惑课堂是可以还给学生,而又不会缺失教师的主导的。确实,课改需要我们的教师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那是一双“眼中有学生、充满了学生”的明眸;教学是要分学科的,每一门学科都有它特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律,因而课改后的学科教学必须要有“学科味”。合作课堂从最初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这一单纯教学方式的变革,发展到如今“不得不”对学科教学内容投入更为深切的关注,这离不开南宁市江南区教育局教研室学科教学专家的深度介入和领头学校南宁市五一中路学校的大胆探索。本届合作课堂精彩展示活动,南宁市江南区教育局派出了上百人参加。南宁市五一中路学校、南宁市隆安中学、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3所项目学校共展出了初中10个学科的17节现场课,另有包括南宁、河池等地的约20所小学项目学校参与展播了5个学科的22节精彩录像课片段。优质的现场课、录像课,给与会教师送上了一份份课改优质课的大餐,让教师们怀揣希望而来,满载收获而归。

精彩的论坛:专家建言让人如沐春风

8日下午,合作课堂活动开幕式在大新县政府礼堂举行。大新县教育局副局长零学华致欢迎辞,广西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农克忠致开幕辞,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校长覃向阳介绍了本校开展合作课堂教改实验的经过及课改心得。简洁的开幕式之后,便进入了本次交流活动的主题。将专家高峰论坛与师生小组秀及教师成长故事放在一起交叉进行,是本届活动的一大亮点,令人耳目一新。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了日出送走晚霞……”自治区教育厅民族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周克依在演讲席上完整地高歌一曲,真是一个大大的意外!周主任不仅歌声嘹亮,演讲更加精彩。他结合上午在观摩现场课和学校课间操时的见闻,充分肯定了合作课堂在“全面参与,整体推进,全学科所有班级、全体教师参与”方面的课改力度,高度赞扬了本届合作课堂展示活动在“文化引领,持续升华”方面的创新发展。他给项目学校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应加强校本教科研建设;第二,要设立课题,汇聚成果;第三,要建立以项目学校优秀教师为骨干的课改团队,保证合作课堂的路越走越宽;第四,要高度凝练,形成系统经验。周主任殷切期盼合作课堂的课能够“越来越好”。

周主任的“演”讲让会场变得更加热烈,他高歌一曲完全是即兴发挥,灵感来自于之前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几位英语教师的一个小组展示――小品《Happy team’s dream jobs》。这些清一色的女教师,以唐僧师徒的扮相出场,演绎她们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取得合作课堂课改真经的历程。小品亦庄亦谐,人物形象夸张,语言诙谐幽默,博得了现场师生阵阵热烈的掌声。

河池市金城江区第八小学(以下简称金八小)的教师们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综艺”节目,包括校长的视频演说、教师的情景剧和诗朗诵。教师们的演出活灵活现、声情并茂,生动再现了她们开展工作坊文化建设活动的详细经过,使现场教师颇受启发。

合作课堂首席专家杨新国博士的特色讲座,同样给出席活动现场的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用故事的形式向大家讲述了“大脑的十个秘密”,并随机请了两名现场的学生上台助演。杨博士的“讲座”诙谐幽默,令现场师生忍俊不禁并不由自主地随着他的指令而“动”,教师们从中收获了许多育人经验,学生们也从中收获了不少自我智能开发的小窍门。

在学生小组秀活动中,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的学生们一共表演了8个节目、讲述了1个成长故事,他们通过情景剧、快板、三句半、小品等表演形式,再现了他们在合作课堂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及收获的快乐。

来自广西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的唐德海教授在发言中高度赞誉合作课堂对师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基础教育应该为学生打下6个基础,让学生拥有家国情怀、仁爱之心、学习兴趣、合作习惯、积极心理并变得更聪明更智慧。他赞扬合作课堂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好,并告诉现场的每一位老师:专业培训很重要,这是合作课堂的独到之处,课改必须给予教师技能培训。他指出,合作课堂往后要加强学法教学,以充分展现自身的魅力。他希望老师们能够把语文课上到哲学高度,并以此为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本届高峰论坛,专家们的“演讲”形式多样,专业指导十分到位。师生小组展示和教师成长故事的内容皆来自一线校园生活,演出情真意切、富有感染力。对此,作为活动主办方之一的广西教育杂志社副社长黄永和在对筹办活动的各方表示感谢后明确表示,广西教育杂志社致力于为广西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从2009年起一直跟踪报道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引起了区内外诸多专家、学校的关注,不少学校组团到各项目学校参观、取经。他希望合作课堂的专家团队继续加强对教改模式的研究,使之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同时希望参与课改实验的教师、学校、专家团队注意总结经验,以课题形式申请区、市、县级课题,并将有关的研究论文公开发表。《广西教育》作为专业的教育媒体,会一如既往关注全区的教育教学改革,做好合作课堂教改实验的宣传推广工作。

朴实的交流:成功经验使人如获至宝

9日上午,合作课堂展示活动之校长论坛在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开讲。合作课堂教改项目主要创设者、首席培训师林洁菁向与会校长及有关学校的骨干教师作了题为《教改成功秘笈――合作课堂的三个互动齿轮》的专题讲座,首次公开阐述了合作课堂项目取得成功所需借力的三大互动齿轮的具体内涵。她明确表示,学校只有同时成功启动课堂教学模块、技能提升模块和学校文化建设模块3个模块的教改实验,并使之形成良性互动,才有可能取得教改的最后成功。如果师生双方在合作课堂这个课堂文化中缺少必需的技能,即使从别处弄来了导学案,也没有办法顺利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而师生要开展合作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必须进行基本的技能培训。此外,她还倡导参与课改实验的学校努力建设自己的学校文化,通过工作坊、论坛、读书小组和沙龙等形式引领教师全面成长,让学习型教师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内驱力,而合作课堂的专家团队也会帮助学校进行以上校园文化建设。她将课堂教学评价按照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分为知识、方法、理念、思想(哲学)四重境界,并表示将努力引导教师在达成知识与方法目标的同时,追求更深远的理念和思想境界。

论坛上,南宁市五一中路学校校长罗周胜向与会的校长、教师们分享了他们进行教改的历程。因时间较紧,未设会场休息时间,罗校长在发表讲话之前,先给会场吹进了一股提神醒脑的“清风”――“清风正在搞课改,学生表现很期待不知结果是好是坏,……合作学习欢乐多,积极发言不怕犯错,老师的表扬温暖我的心窝,点亮我生命的火”。一首《小苹果版清风课改歌》,让与会专家、教师不由得个个脸上绽放出会意的笑容――坐在教室中听课的相关人员,基本都来自项目学校或与项目本身相关,对在一线实施课改的前前后后都曾有过“切肤”的体验。

南宁市五一中路学校在2013年引进合作课堂课改项目。作为南宁市江南区的第一个试点学校,该校得到了南宁市教育局、南宁市江南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罗校长介绍了课改以来学校曾经面临的各种问题与自己的求解策略、发展策略、提高策略,并以不争的事实证明了合作课堂的生命力,以及基于推进合作课堂常态化的校本研修的重要性。当罗校长谈起当年学校教改“走进深水区”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教师培训的激情消失、课堂上开始无所适从、教师被迫上几节研究课过关课、下载教案导学案导致教改“两张皮”、教研组集备形同虚设、学生小组建设参差不齐……与会校长、教师无不感同身受。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罗校长动用了“绩效考核”这把利刃,将老师们的过关课有效地转化成了提升课:共享教改成果,绩效考核每人加30分;每周三下午教师论坛“合作课堂大家说”;以活动促课改,在江南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大力开展合作课堂数字化研究,承办第三届合作课堂精彩展示暨课堂文化节,接待来自我区百色田东以及贵州省荔波等地的教育考察团,承接南宁市教科所举办的城乡共同体教学研讨活动,等等。当深水区的平静被搅动、被打破之后,在合作课堂培训专家的帮助下,罗校长又开始发力,启动了合作课堂文化建设,成立了16人“合作课堂”教学改革核心攻关组,组建了学科教学模式工作坊、导学案人本设计研究室、教学改革教师论坛、“合作课堂”文化建设读书茶会四个专业小组,定期开展专业研讨活动,组织含各学科骨干教师在内的18人“合作课堂”教学改革核心组赴山东杜郎口中学考察学习,参加江南区“三T”班名师培训活动……这些举措,在确保课改成功的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不久,该校加入了北京四中的“数字化名校联盟”,该校的校本化学科导学模式获准立项为国家级课题。1月17日,该校的教改项目“基于数字化平台下的合作教学模式”在北京联想集团总部联想研究院通过现场论文答辩,从15个入围项目学校中跻身联想―友成公益创投教育信息化创新项目终审“全国五强”,获得了价值20万元的联想互动课堂解决方案及设备。岁末年初,该校又推出了四大新举措,以促成全面、全员、全程的合作课堂常态化……或许有人会怀疑它的可行性,罗校长借用马云的一句话来回应这种疑虑并为自己的理想注解:“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虽然罗校长的笑容很谦和,但他的目光是坚定的,不可动摇的。

像罗校长这样目光坚定、意志坚强的校长,不只一个。接下来发言的韦孟玲校长,执掌的是河池市金城江区第八小学,该校地处城乡接合部,学校一度与一个很大的垃圾场为邻。自2012年参与合作课堂教改项目以来,该校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从内到外“气”色大变。外在的变化:2012年增加了一栋教学楼,为所有教师办公室装上了空调;2013年有了会议室、舞蹈室、书法室、绘画室;2014年建起了悬浮式塑胶场地和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大门。内在的变化,是在老师们经历了第一年艰辛的蜕变之后,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在该校基本成型,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表示由衷的喜爱和欢迎。为了帮助教师们克服“内功”缺陷,该校再接再厉,于2014年实施了合作课堂培训二期工程,即合作课堂文化建设项目,对该校核心组成员进行深入培训,以核心组带动全校教师的专业成长。金八小的沧桑巨变,令所有与会校长深受鼓舞。

……

当来自南宁市江南区教育局教研室的符龙驰主任谈起他对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可持续发展的见解时,全场侧目,静静聆听。是的,全体与会者都明白,与合作课堂培训专家分离是迟早的事,但分离之后自己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符主任谈到了以下几点:一是必须精心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合作课堂培训队伍,培训一批积极参与课改的骨干教师队伍。这支培训队伍需要具备深厚的教学理论功底,拥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并善于将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与有效的学科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教学效果显著;这批积极参与课改的骨干教师队伍,要能够站在教育的前沿去甄别教改的成败得失,同时成为教改的积极践行者。二是必须进行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深度探索。从教学方式变革到学科化模式探索,再到最终的“去模式化”,在整体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赋予教师充分的课堂自由,以宏扬教师教学个性,促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三是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与时俱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使合作课堂与现代化教育工具有机整合,结合数字化课堂教学手段,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