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民工歌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际上,近年来在小说领域,源于自身经历、原生态气息浓郁的农民工小说有异军突起态势。2009年,四川农民工周述恒的45万字长篇小说《中国式民工》在网上点击率超过50万次,成为热销书,社会反响强烈。之后,农民工自己写自己的各种小说层出不穷。农民工小说的蹿红,一方面说明社会对这一庞大群体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农民工们思考现实、表达心声的精神诉求。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看似普通平常,实际上却是藏龙卧虎、人才济济。除了小说作者之外,诗人、歌手、戏剧导演和民间艺术家等不断涌现,在他们那里,文学艺术绝不是附庸风雅、午后红茶,它有着生活的热度、现实的质地,记录着人生的悲喜哀乐,探寻着命运的转折起伏,构成了转型期中国情节最为曲折和震撼的篇章。
当“旭日阳刚”以沙哑的嗓音慨叹“老无所依”之忧,当“西单女孩”以朴实的表演展现新生代农民工的青春困惑,当农民工街舞以欣喜的姿态憧憬城市未来,都以各自方式留下了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最真实、最深刻的精神印记,彰显了日益觉醒的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这实际上是农民工群体的一种文化自觉:“我们也有我们的思想,我们不是木头,我们精神也是有追求的。”
王子群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指出人们关注农民工问题方面存在“盲点”,关注外部的东西、能看到的东西多,比如劳动条件、报酬等,而对看不见的东西――心灵世界有所忽视。这不仅是写作者的感想,也是现实的社会问题。在我们更多地将目光投射在农民工户籍、社保、工薪以及子女教育问题上的时候,他们的情感生活如何、精神需求怎样,却少有关注,以至“干活累,没事睡”成为许多农民工生活的真实写照,精神“沙漠化”、文化“孤岛化”、生活“边缘化”等现象日趋严重。在农民工群体主体意识觉醒、文化需求强烈的背景下,这样的“精神赤字”显得更为醒目。
因而,农民工小说不只是一种自我表达,更是一种社会呼吁。它以真实感人的故事、朴实无华的讲述,呈现了农民工面临的种种现实难题和生活痛楚,希望引起关注、带来变革、得到帮助。同时,也在真诚地呼唤整个社会对农民工群体走得再近一些,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心灵关怀和社会尊重,从精神文化层面丰富农民工群体的城市生活,既破解农民工的利益困境,也破解其文化困境,这是社会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然而细细想来,近年来中国电影在各类影展上提名虽多,可实际拿奖的却少之又少,而这些有所收获的影片绝大多数又都是功夫片。从《卧虎藏龙》、《英雄》到《十面埋伏》,一时之间,全球刮起子一场功夫片的热潮,人们争相一睹中国功夫的风采。导演们更是在这场风潮中尝到了不少甜头,票房的极大成功让他们欢欣鼓舞。于是越来越多的文艺片导演转而去拍功夫片,进入这一对他们而言并不熟悉的领域。
原本观众是喜欢看功夫片的,但是再好的东西看多了也会腻。每部功夫片虽然情节、画面效果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其本质的东西是基本相同的。有一个词叫做“审美疲劳”,我想用在这里真是恰如其分。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功夫片的泛滥也会影响到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很多投资方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把主要注意力都放在了能带来高票房的功夫片上。而电影原本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除了功夫片以外,还有文艺片,科幻片、历史片等丰富多彩的体裁,只有各类电影均衡发展,整个中国电影也才能有所进步。因此导演们应该抵制诱惑,拍符合自己风格、自己感兴趣的电影。
如果有朝一日功夫片真的成了中国电影的代名词,我们是应该高兴还是悲哀呢?就如同国际巨星成龙所说的,“我不希望每一个看过我的电影的人都称赞我的功夫很棒,而是称赞我的电影很棒。”拍出更好的电影才是每个中国电影人应该执著追求的事业。
上海读者;刘啸辰
再拍一部《民工》好不好?
去年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民工》很是好看,应该说该剧是一部真正反映我国目前千万民工生存状态的好剧作。该剧抓住了时代前进的脉搏,反映了当今时代的主题,观后很受感动。然而,最为欣喜的是终于有电视人开始关注农民工了,农民工这一数量众多、而往往被人忽视的群体开始走到了台前。
农民工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为我们今天城市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感慨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在享受这一切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对农民工却不屑一顾,甚至把很多社会问题不分青红皂白地归罪于农民工。很少有人去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即使有媒体关注也大多是负面或是浅层的。在影视剧中更是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反映他们生活的正剧出现。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化媒体,覆盖面广、受众多,加上我国目前实行的“村村通”工程,它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农民工平时接触最多、最为直观的媒体就是电视。我们的影视工作者如果能多拍一些揭示他们真实生活、反映他们所思所想的电视剧,肯定会受到他们的欢迎,而且也有助于人们更多的了解农民工,改变对于他们的错误观念。此外,农民工及其相关人群也是一个很大的、值得开发的收视群体。
因此,笔者希望能有一些这样的好作品问世,而且多些,再多些,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节拍,才能体现影视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切实的贴近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拍出真正打动人、走进人们内乙深处的作品。
陕西读者:郭双年
选择自己
看了贵刊2006年第3期《黄梅莹故事:命运眷顾的角色》一文,非常感慨。我不是追星族,从来不曾追过星,但黄梅莹给了我很多的感动。她诠释的知识女性角色让人许多年不能忘怀,而《孔雀》中的母亲更让人看到一种真正的表演艺术。
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今天,她终于走上了金鸡奖的领奖台。然而她没有得意忘形、没有喜形于色,还是那么淡定自若,始终高雅、超凡脱俗。黄梅莹在大家的泪光中安静地微笑,在别人的感慨中以她特有的慢声细语和坦荡真诚道出心声,没有感慨,惟有感谢,没有渲染奋斗的艰难,却不能忘怀他人在困境中曾给予过的帮助。经过锻造的黄梅莹在领奖台上闪耀着夺目的光彩,生动地诠释了美丽的内涵。
人生就是不断的选择。黄梅莹选择了艺术,放弃了浮华;选择了在银幕上的表演,放弃了生活中的表演,选择了脚踏实地的表演,放弃了张扬,选择了真诚地赞美他人,放弃了炒作自己选择了跟自己较劲,放弃了与别人争斗。总之,她选择了奋斗、坚韧、善良和尊严。最后,她选择子《孔雀》,选择在银幕上彻底颠覆自己的美丽,而后,她获得了永恒的美丽。所以,这最终的辉煌,不是命运选择了黄梅莹的结果,而是黄梅莹自己选择了命运的结果。
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她塑造过几十个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女性,诠释了各种各样的美丽,那怎么来诠释她的美丽呢?我曾读过一位智者对晶莹剔透的冰山的赞美:“冰山所以美,因为八分之七在水面下。”黄梅莹配得上这句话,这也就是我对黄梅莹的诠释。
广州读者;刘维锦
清宫戏,还能热闹多久?
这些年,清官戏可真够时髦。从《康熙帝国》、《雍正王朝》到《乾隆皇帝》,从《戏说慈禧》到《孝庄秘史》,爱新觉罗家的龙子凤孙们被演了个遍。打开电视,到处都可见康乾盛世、文治武功,皇上圣明、臣子忠心,一派莺歌燕舞、欣欣向荣的景象,使得我最近不禁萌生个念头:要是早生三百年就好了。
然而实际上,对这些为封建帝王歌功颂德、树碑立传的历史影视剧,有识之士早已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前不久,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先生呼吁:现在的中国影视有待扫“皇”,崇拜皇帝的“皇”,它比“黄、赌、毒”的“黄”还要可怕,贻误后世子孙啊!扫“皇”就是扫除封建观念,不能搞崇拜戏,不搞皇上至高无上、英明正确。
两千多年的封建皇帝历史,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无非是两种时代在交替,一种是“欲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种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有什么值得怀念和歌颂的呢?时至今日,虽然帝制已被近百年,可臣民思想仍在许多国人头脑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肃清封建糟粕和遗毒,需要一个良好的舆论导向。在当代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大背景下,一部部清官戏的火爆热播,显得多么不合时宜,又是在传播什么样的舆论导向呢?!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清官戏只是一种娱乐。是的,很多清官戏为了增加剧情的可看性,肆意更改历史,扭曲历史。我认为凡事都应有度,当我们的下一代在迷恋《还珠格格》,追捧小燕子的同时,也许他们也会认为历史就是那样的,皇上就是那样的,几百年前的生活就是那样的……这种影响该是多么恶劣啊!
清官戏,还能热闹多久?
山东读者:王涛
假唱何时了?
春节的欢嚣还未散去,就有媒体爆出,今年央视春晚中存在大量假唱。
其实一直以来,假唱都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关于真、假唱的定义,各方说法一直不少,却没有一个最权威的说法。在许多观众眼中,“真唱”就应该是歌手拿着麦克风在现场真实演唱。而在今年舂晚彩排期间,总导演郎昆就明确表示过,春晚的真唱只要播放的歌曲录音带是歌手本人演唱的,就算是真唱。也就是说只要放出来的音乐是这个歌手本人录制的,即便是对口型也是真唱。这个“标准”和崔健倡导的“真唱运动”显然不是一个前提。前者的标准是为了晚会能有更好的效果,后者的标准则是为了展现歌手的唱功。
真唱本来是天经地义、无需讨论的一件事。假唱就好比假球、黑哨、盗版书、盗版碟一样,自然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事情似乎没这么简单,因为假球、黑哨、盗版、假货属非法,虽未绝迹也绝对处于地下作业,而假唱则是堂而皇之地大行其道。从搜索到的新闻来看,仍有不少为假唱辩护的说法,认为假唱固然不好,但并非没有存在的“合理”的理由:
一,出于技术的原因,比如电视录播,据说真唱的话,唱一首歌往往要反复录十几次才能成功,而假唱只要歌手对对口型,风险减到最小。
二,是为了保证演出效果。
三,是为了保护歌手的形象。与上一条稍有区别的是,保证演出效果好歹还是为了观众考虑,而这个理由是从歌手的角度考虑。
四,是因为歌手不具备真唱的水平,只好假唱。
五,纯属取巧和偷懒,能唱也不唱。
这些理由的实质就是一点,欺诈合理!假唱关乎歌手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暂且不说这种典型的商业欺诈行为是否合法,仅仅从演出的目的来看也难以接受,因为演出是歌手与观众的一种情感的交流,如果连最起码的真诚也没有,很难说这种交流有任何意义。
崔健曾说过:假唱的泛滥使音乐家的存在毫无意义,很多有才华的歌手没有机会,而一些没有才华的人靠着假唱和脸蛋也能红透歌坛。假唱毁掉很多有才华的歌手,并且使中国的音乐家素质整体下降……我们知道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杨丽萍:10万根羽毛的故事
早在春晚大戏之前,就有人传出杨丽萍的裙子是用10万根孔雀的羽毛制成的,春晚过后同样内容又陆续传出因为裙子太重杨丽萍不得不忍痛剪掉部分羽毛的故事。至于是真是假,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但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让观众对老艺术家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敬意。《雀之恋》这样一个节目和“杨丽萍裙子”这一有故事的特殊产品,给春晚这一品牌增分不少。
“大衣哥”:农民工飞上春晚舞台的故事
如同去年春晚的“旭日阳刚”一样,今年朱之文再次上演了“农民工登上春晚”的故事。对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而言,中央电视台这一平台几乎是不可逾越的鸿沟,更不要说是万人空巷的春晚了。然而,“旭日阳刚”也好,“大衣哥”也罢,却相继纷纷登上春晚的舞台,这本身就是“故事”,而这“故事”诠释的则是平民春晚梦和春晚剧组人员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用才理念。
其实单就专业水平而言,全国范围内比“旭日阳光”或“大衣哥”唱得更好、更专业的歌手多得是,但为什么这些“更好的”歌手没登上春晚,而“一般的”农民工登上了春晚呢?这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寄托了人们更多的情感和感情。
事故:赵本山和哈文的矛盾
作为春晚的长青树,赵本山的缺场毫无疑问是一个不小的损失,不客气地讲,这是一起“事故”。然而,没有赵本山的春晚又会是咋样呢?这反而吊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同样,赵本山和哈文的矛盾之说版本也很多,这同样也为“春晚后营销”带来了更多的话题和关注的理由。
语音提示尽管有些机械、刻板的味道,可是听上去常常都有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车子继续前进,到了鱼苗塘站,又上来一群农民工装扮的年轻人;这时,司机又按响了语音设备(习惯性?):请保管好你随身携带的钱物,以防扒窃……
不知怎的,这样的提示让挤在车厢尾部的我,越想越感到有些刺耳:因为在那温馨的语音提示背后,隐藏着司机对农民工群体的一种身份歧视,其实不过是一种形象歧视。也许在他们的经验里、直觉中,那些衣衫不整的乘客,都难免有小偷的嫌疑。作为公交车司机,他们能做到的就是,一旦发现可疑身份的乘客,及时地给其他乘客以必要的安全提醒。
一个人的衣着、口音乃至学历、属相、姓氏,与他的品德、能力、前途有关系吗?我出生在苏北农村的一个农民家庭:苏北、农村、农民,所有这些背景,都是受人歧视的要素。父辈们曾经亲口告诉我,苏北人过去在上海是很被人看不起的,上海人只要一听到你是苏北口音,就会不屑地冲你抛一个“白眼”:江北佬。而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童年往事是,生产队长的儿子一次跟仗,年龄稍长的他三下五除二就将我打败了,可是我不肯服输,想扳平一局;结果,队长的老婆来了,看到我们揪扭在一起,恶狠狠地骂了她儿子一句:你怎么跟……他……打起来了?――那口气我至今都记得,好像我一个农民的儿子被她生产队长的儿子打,都不够资格。
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人的一生,所有的努力,其实都在追求平等。而人们只要对平等“上下而求索”,就意味着歧视现象的广泛存在。不过,现在口头上、书面上那种显而易见、明目张胆的歧视性语言、文字已渐行渐远,而隐形的、潜在的歧视现象却从未消逝过,甚至已经积淀为一种文化,演变成一种习惯。
女作家、女企业家、女市长、女歌手、女……社会上、媒体上往往称呼功成名就的女士,都有一个习惯性的性别前缀,首创者的初衷可能是要突出说明女性成才、成功的艰难,可能是想强调“男同志能做到的,女同志也能做到”,而动不动缀以一个“女”字,其实是对整个女性群体的一种善意的歧视。
家住安徽广德的董观荣是个老实巴交的农妇,自已做梦也没有想到,见了陌生人说句话都会脸红的她,已经50岁了,竟会成为一名感动杭城的“街头歌手”。
董观荣的儿子叫杨德彪,现年28岁,2009年5月来杭州打工。三个月后的一天,杨德彪突然感到腿脚发软,脸色发黄,忧心忡忡的他来到杭州第六人民医院检查,一纸诊断吓得他直冒冷汗杨德彪患上了再生障障碍贫血。医生说,骨髓移植是他活下去的唯一办法。
2009年9月10日,董观荣正在自家承包田里堆草垛,隔壁邻居匆忙跑来叫她“阿彪他妈,赶快回家,你家阿彪刚才把电话打到我家里,他在杭州病了,电话里说话都软绵绵的。”董观荣一听慌了神,身子一下瘫倒在地,半米高的田埂爬了好几次情急之下,董观荣与丈夫连夜坐火车赶往杭州。大城市的滚滚车流以及两边林立的高楼大厦使董观荣头晕目眩。夫妻俩不会说普通话,乘车问路显得非常吃力,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儿子住的医院。
见到儿子,董观荣捧着儿子的脸左看右看“阿彪,你瘦了,你的脸咋这么黄啊?家里一定要把你的病冶好!”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杨德彪的病情暂时稳定下来。父母亲陪着儿子,他们祈盼儿子早日出院。但令人心寒的是2010年4月初,杨德彪的病急剧加重,董观荣与丈夫连忙将儿子转往浙江省中医院。医生复查后甩出一句话必须尽快做骨髓移植手术,需准备40万元费用。董观荣急得直掉眼泪,儿子生病后,家里能卖的卖,能借的借,已欠下十几万元的债务。40万元,这骇人的天文数字该怎么办?可儿子的命不能不救啊!董观荣果断地对丈夫说“孩子他爸,医院里有我就行了,你赶紧回家再找亲戚朋友想想办法。”送走丈夫,董观荣打算边陪儿子边在医院附近找份临时工,为儿子看病挣钱。
跑了两天没找到适合的工作,董观荣有点焦躁。一天中午,董观荣坐上公交车又艰难地踏上找工作之路。车刚到下一站,上来了一个流浪歌手,满面风尘,他上车后在后排坐定,一手抱着吉他边弹边唱了起来,一曲终了,车上有不少乘客叫好,还有人向他扔去了纸币。看到这一幕,董观荣不禁有些心动。
瞬间董观荣脑子里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自己试着学唱歌,那会怎样呢?也许挣不了多少钱,但挣一分多一分呀!儿子动手术急需要钱,而自己打工的门路又如此难找,我没有别的本事啊!
听说母亲要学公交车上的流浪歌手,杨德彪惊呆了,他无论如何也不同意母亲去当什么“歌手”。母亲一辈子也没离开过农村,根本没见过大城市的世面,出去久了她很可能迷路,再说母亲已经50岁的人了,在大庭广众之下去唱歌这多丢人啊!这同乞讨有什么两样?自己就是死,也不能让母亲去丢那个脸。“妈,你这是想干什么呀'当‘街头歌手’?这个脸咱丢不起!”董观荣的决定遭到儿子的激烈反对。“阿彪,那不是丢人的事。先让妈试试好不好?要是不行,妈就不唱。”董观荣诚恳地同儿子商量。“妈”望着慈祥而又义无反顾的母亲,杨德彪眼眶湿润,他陷入了痛苦的沉默。
儿子默认了母亲的想法,董观荣感到一阵欣慰,可是唱什么呢?选择的歌既要好听又要有点意义。董观荣忽然想到儿子平时在家哼的一首歌很动听,一问才知道歌名叫《(春天里)》,这是由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翻唱并走红的歌曲。董观荣喜出望外,她说就选定这首歌并让儿子教她。杨德彪开始死活也不肯,在母亲的硬磨软缠下,他只得让朋友把这首歌发到他的手机上,违心地一句一句开始教母亲,儿子唱一句,母亲跟着学一句。董观荣索性向医院后勤处借来一块板,她叫儿子把歌词写在板上,她看着歌词一句句地学唱。一位50岁的母亲虔诚得像个小学生。
很多时侯,董观荣拿来儿子的手机,在医院走廊的僻静处,在儿子病床边,一遍又一遍地放《春天里》,一遍又一遍地跟着唱,“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情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杨德彪听着母亲生拗而略显沙哑的歌声,心里感到一阵阵辛酸难受,他躺在床上用被子蒙住头不想说话,泪水顺着嘴角流入口中又苦又涩。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星期后董观荣终于学会了《春天里》这首歌。一位好心的病友送给她一把旧吉他,说这样唱歌时不会显得单调,可董观荣哪会摆弄这玩艺,顾了手下弹就忘了嘴上唱,董观荣下了狠心学。吉他的弦很硬,为了学会基本的弹奏,董观荣的手指都被割破了,一遇到水就会钻心地疼,实在受不了,她就把手指放在嘴里含一下,这样会稍好过些。好几个夜晚,杨德彪看着母亲含着手指睡着了,他强忍眼里溢出的泪水,握紧拳头暗暗发誓,如果自己的病能治好,今后一定要让母亲享福过上好日子。
深深母爱演绎“街头歌手”
真的要去当一名“街头歌手”,董观荣心中不免有些打鼓,一股羞涩感涌上心头,这不类似于乞讨吗?但为了给儿子冶病筹钱,她鼓起了勇气。2010年10月12日,是董观荣第一天当“歌手”的日子。母亲当真要出去唱歌,杨德彪无奈地把一张写着手机号码的卡片塞进母亲的衣袋里,叮嘱母亲万一走迷路就给他打电话。董观荣内心隐藏着不安和紧张,但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杨德彪一直把母亲送到医院大门口,望着母亲略微有点佝偻的背影,他心头涌上一股伤感。
董观荣忐忑不安地来到杭州百货大厦前,她知道这里进出的人多,是个唱歌的好地方。岂料,董观荣刚摆开“阵势”,保安就疾步赶来,告诉她这里不许乞讨。董观荣急忙解释“我不是乞讨,我儿子得了重病,我要用唱歌替我儿子挣动手术的钱。”保安见董观荣穿着一件土布衣服和一双黄色球鞋一个地道的农村大妈形象,根本不相信她会唱歌。在保安迟疑的目光中,董观荣赶紧拿出吉他唱起了《春天里》。
夹杂着乡土气息的歌声在杭州百货大楼门口悠悠响起,行人停下脚步露出惊奇的目光,一个如此老土的大妈竟然还会唱歌?她想干什么?众人像观赏“怪物”一样围着董观荣看。面对几十双惊讶的眼睛,董观荣有些不自在,唱歌的声音变得颤抖了,吉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弹了。看着略显滑稽的董观荣,人们在窃窃私语后很快散去。第一天当歌手几乎美人给她钱,只有一位好心的老大爷给了她10元钱。董观荣虽感到失望,但她没有气馁。
第二天,董观荣心中揣着救儿子的希望又出发了。这次她选择的场所是杭州的一所大学校门口。下课铃响了,董观荣在学校大门口拿出一把旧吉他,用略带沙哑的声音唱起了《春天里》。同学们一个个地走拢来围成了一个圈,在露出诧异目光的同时,欣赏起董观荣有点走调的歌声。一个同学好奇地问,“大妈,你这样打扮唱歌,为的是啥啊?”当了解到她为重病的儿子治病当“歌手”筹钱时,大家的眼神里都折射出敬佩。那位向董观荣问话的学生迅速跑到宿舍拿来200元钱给了她,接着,你20元,我50元,有不少好心的同学现场捐款给董观荣。“谢谢!谢谢!”董观荣含着热
泪把头点得像小鸡啄米。
“大妈,你歌唱得不错,很感人,一点也不比‘苏珊大妈’差。”董观荣不知道“苏珊大妈”是谁,她说难道那个大妈的儿子也得了重病?同学们都笑了,一个学生对董观荣说“‘苏珊大妈’唱歌挣了不少钱,大妈你也会挣很多钱的,到时你儿子动手术就不用愁了。”几位大学生边说边笑,他们的话给董观荣以无穷的力量,她苍老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每天晚上,董观荣回到医院,把白天唱歌挣来的钱一张张地抹平整理好放在桌板上,她有意给儿子看“阿彪,你看,妈已经初见成效了,积少成多,这样下去你治病的钱有希望啦!”董观荣尽管知道靠唱歌挣钱,那40万元钱不知要挣到猴年马月,但她仍喜滋滋地说着,鼓励儿子绝不放弃。杨德彪望着母亲用辛酸换来的皱巴巴的一堆钱,心中五味杂陈。他泪光闪烁地说“妈!真是难为你了。”
2010年11月的一天,董观荣辗转来到一家高档酒店门口唱歌,她拿出吉他调好琴弦唱了起来。几个蓝眼睛金头发的外国女人正巧从里面走出来,听到歌声她们打量了一下董观荣,在她面前站住了,嘴里叽哩呱啦地说着什么。董观荣见到外国人心里有些发怵,她抱着吉他想走开,这时几个外国女人拦住她,其中一个拿出了照相机。董观荣慌了,嘴里本能地吐出一句“你们想干什么?我又没拿你们东西。”对方又是“叽哩呱啦”了一阵。正在“难堪”之际,酒店里走出一名懂外语的服务员,帮董观荣解围说“大妈,她们是想跟您拍照留个纪念。”董观荣这才恍然大悟。照好相后一个外国人从包里抽出一张100美元给董观荣作小费,她们微笑着伸出大拇指夸奖董观荣OK
后来董观荣知道100美元能换700元人民币,她心里简直乐开了花。
董观荣上街唱歌,常常只穿一件单薄的外衣,11月19日那天,杭城气温骤降,她当时没有防备,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待回到医院,董观荣发起高烧,烧到三十九点五度,杨德彪吓坏了,连夜带着母亲挂急诊,然后一直守在母亲身边。几个病友的亲属都劝杨德彪去休息,大家愿意轮流帮他照顾母亲,杨德彪没有同意,他哽咽着说“我妈是为我生病的,我只有自已照看她才对得起她啊!”
2010年11月23日,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不知从哪里得到的俏息,硬是爬上十二层楼梯,喘着粗气给杨德彪送来3000元钱。几天后,一位阿姨打电话到浙江中医院找到杨德彪,说他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她唱歌挣钱为儿子治病,值得所有人尊敬。当日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阿姨为杨德彪汇来了5000元钱。这些好心人给董观荣以莫大的信心,她坚信自已的歌声再乡土,再沙哑,只要一直唱下去,就一定能攒够儿子的手木费。
重病儿子迎来生命春天
2010年11月29日中午,董观荣在外面唱歌实在饿极了,到马路边大排档吃了碗馄饨,旁边的几个安徽籍民工听出董观荣的家乡口音,就和她搭腔聊了起来。其中一个大个子民工见董观荣身上背着吉他,觉得很好奇,问她这是干什么?当听说董观荣为治儿子的病当起“街头歌手”的事,几名农民工对这个老乡顿时肃然起敬,大家感叹董大妈了不起!
没想到两天后那个大个子民工和他的―个伙伴竟找到医院来,并带来他们募集的1000元钱。“大个子”说“老乡们想帮董大妈一把,他们商量,反正晚上闲着没事,决定排演几个节目,替董大妈一起举办一场小型义演,动员好心人捐款,这样会比董大妈一人唱歌挣的钱多。听完“大个子”的话,董观荣感激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30多名农民工兑现了自已的诺言,很快有五个节目排演完毕,他们还请来了当地文化馆的老师作现场指导。可节目排好了,演出场地使大家犯了愁。这时有人建议去找杭州的公益组织“草根之家”想想办法。“大个子”与董观荣一起来到“草根之家”。负责人刘明被董观荣的母子之情所感动,立即答应帮他们寻找义演场地。为了扩大影响力,刘明还几次登门联系杭州电视台,电视台表示愿意对义演现场进行电视直播。董观荣激动得哭了。
2010年12月11日下午,杭州西城广场人头攒动,杭州电视台和“草根之家”联合举办的“冬天里的春天”大型义演晚会拉开序幕。义演开始后,主持人饱含深情地说“在我们身边,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了给儿子治病筹钱,她背着吉他,不顾羞涩,成了杭城的一名‘街头歌手’,她用歌声温暖了寒冷的冬天,她用歌声唱响儿子的生命春天,她,就是‘春天妈妈’董观荣!”在观众热烈的掌声中,董观荣被请上了台。
面对台下黑压压的一片观众,董观荣既激动又紧张,她哆嗦着嘴唇说“不是儿子生病,我会在安徽老家安心种地,可眼下儿子得了重病,我要感谢有这么多人帮助我,我练了一首叫《春天里》的歌,就给大冢唱一曲吧。”由于情绪激动,觐荣竟几次忘了歌词。台下的观众开始有人唱起了《春天里》,接着很多人都自发地跟唱,声音由小变大,后来变成了上千人的大合唱,董观荣的歌声被淹没在巨大而宏亮的《春天里》,看着如此忘我投入的观众,董观荣热饵长流。
义演现场,30多名农民工兄弟表演了五个节目,他们纵然没有专业演员的水平,但那种原生态的演出却显得别样精彩,台下观众看得如痴如醉。那天,杨德彪坐在医院大厅里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直播,当他看到母亲泪花里裹着笑容的那一刻,杨德彪的心底掀起一股巨大的欣慰波涛。啊!母亲终于笑了,那是母亲在经历和承受了多少辛酸后发出的欢笑,母亲的笑容是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义演的场景灼热而轰动,众人为杨德彪捐款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大家争先恐后地往捐赠箱里塞钱,董观荣不停地鞠躬,她只有用这种最纯朴真诚的方式向大家谢恩。
2010年12月18日,这又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日子。浙江在线网站专程请来了翻唱《春天里》的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他们在杭州剧院帮董观荣举行了一场激动人心的义演。演出结束后,“旭日阳刚”特意看望了董观荣母子,他们说这是他们演出以来最有意义的一次。
两场义演加上董观荣唱歌挣来的钱,共计达36.3万元。董观荣苍老的脸上热泪纵横,儿子杨德彪激动得几个晚上都难以入睡,手术需要的钱终于凑齐了!经浙江在线连续报道,至当年12月底社会各界为杨德彪累计捐款超过40万元。杨德彪虽然还没有找到骨髓匹配成功的对象,但他和母亲一点也没泄气,他们相信奇迹的出现春节到了,在家过了一辈子年的董观荣2011年春节要和儿子在医院里过年,两个馒头,一盘花生米,一碗香菇炒青菜,还有儿子喜欢吃的卤鸭,年夜饭没有家里的丰盛,杨德彪却吃得津津有味。望着儿子欢快的样子,董观荣心头升起无限的温暖,她默默祈祷,新年里儿子的病能好起来。说来也怪,在母爱的呵护下,杨德彪的病情得到了控制。董观荣成了2010年度“中国网络”最感动的人物。
2011年2月17日元宵节那天,董观荣母子等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浙江中医院沈建平主任医师告诉他们,上海脐带血库已找到可与杨德彪配型的脐带血,为了确保脐带血移植的存活率,省中医院在上海找了两份与之配对的脐带血,准备一起给杨德彪输进去,这样成功的概率会大大提高。董观荣为儿子治病当“街头歌手”,这件事感动了省中医院的每个人,院长亲自出马两次赴上海,杨德彪的救冶方案最终确定。沈建平无限感慨,由于激动他的双眼变得湿润了。
听了沈医师的一番话,董观荣愣了,少顷,她感激万分地抓住沈建平的手“沈医师,这是真的?谢谢您!谢谢中医院领导!”继而她含着热泪对儿子说“阿彪,你有救了!苍天有眼啊……”“是啊!妈,我们终于等来了。”杨德彪双眼红润,眼眶里的泪水瞬时像决堤的江水喷涌而出,那是儿子对滔滔母爱感恩的泪水啊!
尊敬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各位青少年工作者和青年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根据团中央和团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的座谈会,收集和反映“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方面的问题、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准确把握社会教育和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深刻内涵,认真研究当前社会教育的趋势和变化,深入分析青少年社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努力探索以社会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新路径新载体,形成具有建设性调研成果。
首先,我代表团市委向出席座谈会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的各位领导、青少年工作者、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在座的青年代表致以诚挚的问候!
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旨在探索建立共青团与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沟通交流机制。一方面是为了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能够更好地了解和集中反映青少年诉求,利用社会各界力量,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导青少年有序政治参与,搭建共青团代表和维护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的有效载体,探索共青团在青少年中传播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主张的全新路径,使广大青少年能够更加深入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理性地表达诉求,使“面对面”活动成为共青团履行基本职能,转变工作方式的重要举措。
近年,团市委以“互联网与青少年健康成长”、“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为主题,开展了“面对面”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12年底,团市委在青少年群体中开展了4次“共青团倾听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领导参加,倾听青少年呼声,了解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推动了有关问题的解决。
今年,“面对面”活动全国统一的主题是“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安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教育在在青少年思想意识形成和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社会教育,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夯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大力发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团市委在日常工作中也将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贯彻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借这个机会,我也将团市委一年来参与青少年社会教育中做过的工作向各位委员、各位代表作汇报。
一、抓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坚定青少年理想信念。
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团市委充分发挥聂耳音乐广场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举办了“玉溪市千名青年18岁成人宣誓仪式”、“青春颂——玉溪市纪念建团90周年晚会”。各基层团委也精心组织了主题鲜明的纪念活动,以内容丰富的教育手段和活动方式培养青少年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
二是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少年儿童,在五四、六一期间表彰了一批优秀共青团、少先队集体和个人,编写了第二、三批优秀工作案例及思想引导手册,广泛开展重温入团誓词、“爱心促和谐·雷锋在身边”、感恩励志教育等活动。少先队组织举办了玉溪市第八届“关爱”夏令营,广泛开展体现少年儿童特点和时代气息的“红领巾心向党”、“争当四好少年”、传唱红色歌谣等活动。市青联举办“十杰青年进校园”、“十杰”专访报道,引导广大青少年追求先进、学习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是探索应用新媒体引导青少年。团市委坚持应用“玉溪共青团网”、“青年手机报”、QQ群等信息交流载体,加强对青少年的创业就业、环保教育、团务知识等方面的引导。同时开通玉溪团市委、市青联官方微博,并带动全市八县一区团委也先后开通了微博,目前团市委、玉溪青联及八县一区团委官方微博粉丝共计207757个,累计发帖10900篇,及时把创业、就业、学习、生活等有用的信息通过微博传递到青年的手中,探索利用新媒体引导青年的有效载体和路径。
二、抓联系青少年群众工作,切实服务青少年需求
一是开展“关爱山区孩子·青春给力行动”。团市委整合全团资源,组织全市各级团组织、少先队组织和青年志愿者组织深入扎实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活动开展至今,共建立了4个“青春彩云南 关爱农民工子女 青帆快乐课堂”9教学点20个班,为3600多名农民工子女提供了书法、美术、音乐等培训,捐赠物资2万多元。建成5个“青春彩云南·青帆创业夜校”玉溪青年创业教育教学点,培训社会青年、农民工子女、在校学生3000多人。8月筹资40余万元,在八县一区建成了20个关爱山区及农民工子女孩子“ 青春给力行动”音乐教室,为其配备钢琴、铺设木地板,创造学习音乐和舞蹈的良好环境。团市委好指导振兴学校成立的农民工子女合唱团参加“喜迎十‘童心向党’歌咏活动”节目的录制,合唱团排练的《闪闪的红星》作为玉溪市歌咏活动曲目之一被市文明办选送参加云南省的比赛。玉溪电视台《大众话题》栏目拍摄了《关爱农民工 让精神之花绽放》节目,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的活动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二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玉溪团市委积极协调青年文明号、青联委员、协会团组织、网络志愿者等青年志愿者到农民工子女学校开展结对活动,目前,共结对学校33所,结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团组织、志愿者组织96个,志愿者结对人数1520人,已结对的农民工子女人数6153人。各结对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开展了授课、送书送衣服、联谊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服务了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此外,市青少年宫还为来自农民工子女学校的500余名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学生免费开放游乐设施,免费提供演艺厅让农民工子女学校开展庆“六一”文艺联欢会,让他们度过快乐的六一,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三是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召开市社管综治委预青专项组工作会议,与22个成员单位通力合作,牵头做好玉溪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领导小组工作,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主线,打牢三项基础工作,实现工作常规化;发挥三个载体,优化青少年育人环境;实施三项宣传教育,增强青少年自护自律意识;突出三个重点,帮教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创新三个服务手段,预青工作实现了新突破。积极开展禁毒防艾工作,把寓教于乐的宣传活动送进学校、社区,加深青少年对、艾滋病危害的认知程度。加强玉溪12355平台的管理,服务青少年心理健康、生活资讯等方面的需求,高考期间开展了“轻松备考12355与你同行”阳光行动。截止目前,共为782名青少年解决了心理、法律、青春期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四是搭建青少年利益诉求通道。积极开展团员青年与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面对面”沟通交流活动,活动及时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反映了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促进了青少年有序政治参与,推动了青少年的利益诉求得以表达、得以实现。2012年以“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为主题邀请了市级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关部门领导、12355平台专家和青少年代表召开玉溪市“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会。活动及时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反映了青少年普遍性呼声,促进了青少年有序政治参与,推动了青少年的利益诉求得以表达、得以实现。团市委专题调研了《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调研》在省上获奖,并被市政协列入政协三届五次全会界别联组会发言。在部分学校举行了“心手相牵·共助成长”共青团倾听日活动,同时还通过QQ群、微博倾听青少年的呼声,各县区团委也相继开展了倾听日活动,畅通了青少年的利益诉求渠道。
三、抓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利用聂耳广场,不断创新载体和形式,举办青年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满足进城务工青年精神文化需求,引导他们弘扬和传承聂耳文化、民族优秀文化。目前在玉溪聂耳文化广场开展“天天交谊舞”活动共计1890场、在聂耳音乐广场开展“周末大舞台”活动共64场、“欢乐大家唱”74场、“游舫活动”72场、“舞动青春——出水口青年群众性文化活动”75场。同时举办进城务工青年“欢乐大家唱”专场活动,并将“欢乐大家唱”这一品牌活动延伸到县区开展。
二是举办玉溪乡村青年文化节。每年团市委在春节前后农闲时期,在不同县区选定一个乡镇承办全市乡村青年文化节的启动仪式,指导承办县区紧扣时代主题,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培养青年文化人才、建设青年文化队伍为主要目标,结合当地实际和农村青年的需求,开展丰富多彩、乡村气息浓郁、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青年文化活动”,现已连续举办5年。团市委还将玉溪聂耳青年艺术的优秀节目带到承办乡镇演出,让先进文化影响农村青年,鼓舞农村青年,凝聚农村青年,进一步推动农村青年文化活动。
三是丰富农村青年文化活动。针对农村青年思想活跃,乐于参与文体活动的特点,全市各级团组织结合当地民族民俗文化举办文艺汇演、歌手大赛、诗歌朗诵会、群众歌会等活动,带动广大青年快乐生活,健康娱乐;结合政策法规宣传,立足基层,组织广大农村青年自编自演以生动的艺术形式宣传各种政策法规,展现农村青年的新风貌,同时提高农村青年的政策理论水平,增强民主法治意识;结合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依托科技示范基地、农村青年中心等载体,根据当地青年种养殖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劳动技能比赛,传播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农产品经营管理和市场知识;结合农村青年创业就业,组织举办农村青年创业事迹报告会、外出务工青年联欢会和返乡务工青年座谈会,分析农村发展面临的难题、机遇和优势,大力宣传农村创业先进青年典型,交流务工信息和务工经验,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择业创业观念;结合乡村文明新风建设,组织开展“青年文明号进乡村促和谐行动”,组织青年文明号集体到乡镇、村寨广泛宣传文明的生产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农村青少年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摒弃不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落后乡风民俗。
四是举办丰富多彩的青联活动统一战线。通过组织座谈会、茶话会、学习考察、论坛讲座、交流联谊等多种形式,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紧跟党的统战理论创新步伐,积极主动做好“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工作。大力传承中华民族传统节庆文化,先后组织举办了玉溪青联委员登山联谊、“珍藏美好记忆 我与祖国同行”青春诗会、“迎中秋 颂国庆”联谊、“2013新春联谊活动”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
四、抓活动阵地建设,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
抓好青少年宫阵地建设,加强青少年素质培养。玉溪市青少年宫是共青团服务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的校外教育活动阵地。在团市委的指导下,市青少年宫按照“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依法管理、效益最佳”的建设宗旨,以社会效益、人才效益为主导,现成为集青少年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培训、娱乐为一体的重要校外教育活动阵地。每年平均有1万左右的青少年来到青少年宫接受舞蹈、文学、书画、数学、外语、体育、器乐、科技、成人学历教育及考前培训等几个大类的培训,为加强青少年文化素质培养,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展示青少年风采。市青少年宫每年除培训外还积极举办玉溪市“聂耳杯”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暨云南省青少年“希望之星”英语口语大赛玉溪分赛区的选拔活动、“聂耳杯”青少年才艺大赛、青少年电脑作品大赛、生态文明小使者“小玉、小溪”评选活动、中秋音乐会、新春联欢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青少年在同台竞技中,展示自己的风采和魅力,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同时加强青少年在人格、品质等方面修养气质的沉淀积累,提升综合素质。
五、抓青少年队伍建设,凝聚引导青少年。
玉溪聂耳青年艺术团,凝聚青年文化人才。在团市委的牵头组织下,玉溪聂耳青年艺术团于2008年成立,致力培养和挖掘我市高素质、高水平、有艺术天赋的青年艺术人才,为青年艺术人才施展才华,报效祖国提供舞台。聂耳青年艺术团是一个志愿者组织,网罗的都是全市最优秀和最有影响力的青年艺术人才,还邀请到了群众喜爱的艺术家、本土音乐人和知名青年歌手加盟。艺术团成立以来先后参与了全国聂耳音乐(合唱)周、聂耳纪念日等大型活动的演出。作为以服务性、公益性为根本宗旨的群众艺术团体,聂耳青年艺术团还组织团员走进县区、走进农村、走进军营、走进社区,亲近群众,开展慰问演出活动,让广大群众在熟悉的歌曲旋律中感受聂耳故乡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聂耳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朽的艺术创新精神,倡导了健康的社会文化,为推进玉溪文化和市战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玉溪市聂耳少儿艺术团,展示聂耳故乡青少年风采。玉溪市聂耳少儿艺术团成立已有20多年,是继承和弘扬聂耳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朽的艺术创作精神,服务社会、服务青少年的公益团体。艺术团由舞蹈团、交响管乐团、合唱团等组成。曾多次代表玉溪市少年儿童到中央电视台、省电视台、北京、上海、大连、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文艺交流及比赛,屡获大奖。除在玉溪的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重要会议上演出外,聂耳少儿艺术团还常到乡村、学校开展题为“同在一片蓝天下”的慰问演出。艺术团在着力培养品学兼优、有艺术天赋的少年儿童的同时,宣扬和传承了聂耳的爱国主义精神。经过表演和演唱聂耳的作品,让孩子们从小受到聂耳作品的熏陶,感受聂耳音乐的创新精神,理解聂耳的作品,让孩子们在形成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做个自豪的玉溪人。
针对今年 “面对面”活动的主题,团市委在9月份以“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为主题,在全市八县一区开展了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主题调研,形成了10篇调研报告。调研显示: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认识上还存在很大误区。人们还没有把社会教育摆在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来看。
二是缺少社会支持体系。全社会在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上没有彻底从“应试教育”中转变过来,青少年学业压力很大。
三是社会教育资源没有实现有效整合。
四是缺乏社会教育载体。目前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各种载体,包括设施的载体、组织的载体、活动的载体等,远远不能满足广大青少年接受社会教育的需求。五是缺少一套科学的社会教育的评价机制。
根据所接受调查的青少年的普遍性诉求,我们提出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五点建议:
1、要端正办学思想,使学生从分数和升学的重压中解放出来,有充分的时间和好的心情参加社会教育活动。
2、要使学校从升学率的重压当中解放出来,妥善处理好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收费问题和安全责任问题,从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教育活动。
3、要扩大、挖掘和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增加青少年社会活动场所和设施。
4、要优化社会教育环境。要坚持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教育。要推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当前尤其要抓好对黑网吧等不良社会场所的整治。
5、要充分发挥社区在青少年社会教育中的作用,努力形成政府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社区教育机制。
围绕本次“面对面”活动的主题,我们真诚的希望与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能够与共青团携起手来,在即将召开的市“两会”上,以提交建议提案、大会发言、会议讨论等形式,向党政领导、有关部门积极反映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普遍性利益诉求;也希望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关注社会教育与青少年全面发展。
同时,各县(区)共青团组织也要围绕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好本地的“面对面”活动,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参与面,提高活动的影响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主动争取市人大、市政协等有关单位的支持,不断完善“面对面”活动的组织领导、信息收集、动态管理、督促指导等制度安排,推动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的经常化、制度化,在全社会营造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对,就是你经常看到的那种火车。一节节墨绿色的车厢,长笛呼啸着,满载着乘客与货物,不停地奔波在铁轨上,穿梭于山岭间。来来往往,无休无止。
我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乘客。有为了省钱一路站着的学生,有抱着孩子满脸倦色的妇女,有常年奔波于路上的销售员……各种各样,形形的人。相同的是,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显露出疲惫,不加掩饰,那是裸的厌倦和厌烦。大概人类的生活就是这么忙碌和恼人的吧,我想,幸好我只是一列火车。
然而,有两类人的脸上是丝毫没有倦意的。一类是幼儿,他们眨着明亮的双眼朝你天真烂漫地笑,这一笑仿佛将阳光直射入心底,那美好和温暖,就像是太阳。另外一类人,他们有着幼儿那样清澈的眼眸和真诚的笑容。他们通常皮肤黝黑,身体健壮,带着许许多多的行李。从周围乘客小声的议论中我得知他们的名字,农民工。
他们就是那些背井离乡的求职者吗?为什么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的笑容却是那样的真诚明亮、一尘不染。
他们可能来自大山的深处,家乡还满是原始的山路;可能来自偏远郊区、农村,家乡还满是干裂的田埂。他们的来处,他们的家乡,可能贫穷,可能脏乱不堪,但那是归宿,那是家。家,胜过一切华丽的房子,虽然简陋,但足以让人停靠。
人类,原本就从森林中走出,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生命。然而我们走向城市,走向工业化,走向太空,却渐渐地失去了家的方向。我们开始向欲望屈服,不停地奔波,却忘记了生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生活好像是灰色的,有片欲望凝成的阴云,怎样也散不开。
有句话说,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因而追求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
我要启动了,鸣笛发出预示的声响。在旅途上奔波的人呐,祝愿你们快点回家!
(指导教师:朱伯荣)
两个着上身的农民工,把一首流行歌曲唱得更像自己的原创。这个叫旭日阳刚的组合,连带着这首叫《春天里》的歌曲,因此一炮走红。歌曲的原作者汪峰,邀请他们同台演出。后来他们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再后来就和汪峰发生了版权争议。双方和解,协商出分利方案。
旭日阳刚为什么走红?流行的答案是,网络成就草根英雄,春晚关心弱势群体。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解读,只看到了二者的合作,而没有看到它们的较量。
作为艺术的音乐,最应该强调的是歌者的个性,最应该听到的是歌曲的灵魂。但是,流行音乐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个消灭个性、排斥灵魂的流水线作业。歌曲的风格、歌手的造型,都有一整套消费主义的操作程序,否则你就很难在主流舞台上生存,只能到街边或者小酒馆去卖唱。拒绝商业包装,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但是消费主义给了太多的评判标准和压力,非真正的艺术家难以承受。
这就导致了一个荒唐的现象:舞台上的歌声,并非发自人的内心;而内心想要歌唱的人,却没有表演的舞台。一切大众音乐都被娱乐的商业机制牢牢掌控,太多有个性有才华的艺术家没有出路。另外一方面,人们又渴望听到一些质朴的歌声。一旦有这样的机会,它就会脱颖而出。
当人们讴歌互联网带来的变化时,往往忘记了这也是商业的产物。在网络时代得利最多的人,仍然是那些经过消费主义包装的娱乐明星。但是,网络带来的自媒体发展,毕竟让人们看到传播的革命性嬗变。当他们听到民工在底层空间里发出的歌吟,仿佛听到了自己命运的呼喊。歌手在灯光璀璨的舞台上故作深沉的歌词,被赋予了新的感觉:“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那时光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于是大家用鼠标疯狂点击,为自己的感同身受投票。
旭日阳刚的赤膊形象,尽管不能和崔健1986年在北京工人体育馆那一高一低的裤脚相比,但是也有相同性质的颠覆作用。他们都用身体语言为自己的歌声作注脚,对虚假、伪装和甜腻的流行音乐舞台进行了反击。所不同的是,崔健是一种刻意的背叛,并且有能力坚持下来。旭日阳刚则是以小人物被偶然间发现的姿态,对主流舞台心向往之。
此时春晚起了关键的作用。从商业上说,春晚是一个具有垄断性质的庞然大物。当它以主流的姿态关注非主流时,后者只有被它消费的命运。经过权力意识和消费主义共同培养起来的网民,都巴望着自己喜欢的旭日阳刚被春晚选中,就像出身寒门的小家碧玉被送入宫中一样令人兴奋。这是小人物被认可的传统方式,也是他们改变命运最便捷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