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月球

关于月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关于月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于月球范文第1篇

“捕获说”的疑问

所谓的月球被捕获说,指的是地球引力从天空中将过往的月球一把抓了过来,使月球从行星变成了地球的卫星。事情的经过大约是这样的:在宇宙产生的过程中,一小块宇宙尘埃团最后聚成了一颗小小的星球,它的名字叫月球。当然月球的老家是说不清楚的,也许在太阳系,也许在银河系,也许在宇宙深处的某一个地方。

月球一经形成,它就是一颗自由自在的星球,在茫茫的宇宙中沿着一条我们不知道的轨道,穿行于无数星系之间。有那么一年,月球来到了太阳系,可在穿越太阳系时,发生了很大的麻烦。它感觉到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力量,猛地将它拽了一把,月球身子猛地一抖,但就在这一抖之间,月球的轨道发生了变化。这一变不要紧,跟着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此时,月球才发现,原来拽了它一把的力量来自一颗蓝蓝的星球,正好月球也想好好看一看这颗蓝色星球的风采,于是它就留了下来,变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月亮。

这个假说很浪漫,难怪不少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地球捕获月球作为自己的卫星的可能性极小,甚至完全无此可能。

地球有能力将月球一把抓过来吗?好像不太可能。大家知道,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27%,竟然有3476千米。以地球的质量和相应的引力,要在38.44万千米以外抓住这么大个头的月球,似乎是毫无可能的。我们看一看宇宙中其他星球和卫星之比就明白了。比如说,木星直径14.28万千米,有1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直径5000千米,是木星的3.5%。土星直径12万千米,有23个卫星,最大的一个4500千米,是土星的3.75%。其他行星的卫星,直径都没有超过母星的5%,但是月球却达到27%,这表明月球不是一般的天体。显然,月球的块头太大了,如果考虑到当时月球穿行太阳与地球之间的速度,那么,地球要想在宇宙中抓住这么大的卫星,显然有一些力不从心。

另外两种假说的质疑

地月同源说产生的依据是宇宙大爆炸理论。在大爆炸宇宙物质扩散中,最早形成了太阳系宇宙尘埃团,这个团状的物体围绕一个中心高速旋转,中心周围的物质逐渐凝聚成了太阳,四周旋转的物质,渐渐形成了行星和卫星。地球和月球就是这样形成的。以上就是地月同源说的主要观点,意即地球和月球都是一个宇宙尘埃中诞生出来的。地球分裂说与同源说有许多相同之处,该假说认为:地球形成的初期,十分不稳定,曾经发生过反复的分裂,一次巨大的爆炸,把地球上的一些物质给抛了出去,于是形成了月球。据说,现在太平洋的面积与月球的面积差不多,故而有人认为,地球在挤出一部分物质后,形成了太平洋。主张这一假说的科学家还把环太平洋火山带作为证据。

这种假说可以说是太壮观了,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环太平洋火山带突然一起爆发,从地心喷涌而出的巨大力量将3000多平方千米的一块陆地举起,猛地抛向无垠的宇宙。壮观是壮观,但大家不禁要问:能将自己1/4的体积炸飞到38.44万千米高空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在这次爆炸中,地球没有散架真是奇迹。

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两种假设,必须找到一条有力的证据,那就是月球与地球的年龄要相等,而且月球的物质构成,也必须与地球的物质构成一致。找不到这两条证据,两种假设就不能成立。

首先,是关于月球的年龄问题。

太阳的年龄现在有一种趋同的看法,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它应该在50亿年左右,因为太阳系宇宙尘埃团首先形成的就是太阳。地球的年龄不能最后确定,但据科学家的推测,它应低于50亿年,许多科学家主张,它应该在46亿年左右。目前,地球发现的最古老岩石是35亿,它发现于东非的大裂谷地区。

第一个降落在月亮静海地区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迈着轻飘飘的步伐在月面行走,当他弯腰从月面随便捡起一块岩石的时候,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这块岩石竟在36亿年以上。在以后的数次登月中,宇航员从月球表面带回的岩石年龄不相等,有43亿年的,也有45亿年以上的。“阿波罗”11号飞船带回来的月表土壤标本,据今已达46亿年。这正是太阳系刚刚形成之际的年龄。按理说,这样古老的岩石本来不应该出现在月球的表面。不可思议的是,月球月海的土壤,明显比它周围的岩石年龄要大得多,大约年长1亿多年。

如果说现在探测鉴定年龄的方法有错误,那么,这种错误不论是对地球还是月球一样的,不应该有如此大的差别。难道说美国宇航员只带回了一些极个别的标本吗?事实证明并非如此,苏联的无人月球探测器也获得了与美国相同的结论。

惊奇还不止以上这些。我们将月表岩石用“钾一氩测定法”测定后发现,有的月表岩石竟然达70亿年。在“阿波罗”12号飞船带回来的岩石中,有两块岩石的年龄高达200亿年,而这200亿年相当于地球年龄的4倍。科学家认为,这是我们宇宙中所发现的最古老的东西,因为我们现在所知宇宙的年龄其上限也不超过200亿年。那也就是说,月球不但比地球、太阳更古老,它几乎与宇宙同龄,这太不可思议了!即使以最保守的年代估计,月球也有50亿~60亿年的历史。这个年龄说明,月球根本不是太阳系里的东西,自然它也不会与地球同源了。

其次,是关于月球的物质构成的问题。

关于月球范文第2篇

关于月球的一个经常的误解,就是以为我们对它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毕竟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宇航局和其它一些国家的空间机构的很多探测器都已经到达了月球,宇航员们也历史性地登上了月球,并带回了矿物标本,而且这些标本已经在实验室里研究了40多年。那么,关于月球,我们还能够再了解些什么呢?

然而,根据最新的自动探测器——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不断发来的最新的探测结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关于月球,我们未知的东西还是太多了!”

从创建详细的全月地图——包括地形图和红外图——到找到月球上存在“阿波罗”样本中没发现的各种特殊岩石和矿物的证据,LRO科学家的突破性发现明确地表明,对于这个太空中的近邻,我们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去了解。

从2009年夏天开始,LRO就已开始环绕月球绘制月图。作为美国宇航局载人探测部门和自动探测部门的合作项目,LRO装备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先进科学仪器,包括用来测量月球紫外和红外特征的各种分光仪、一台测量月面地形的激光高度计、各种用来寻找月球表面水的雷达和中子探测仪、一台测评宇航员健康潜在危害的辐射探测器,当然还有拍摄月面影像的几台相机。

事实上,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上搭载的相机(LROC)已经拍摄到了一些有史以来月球表面最美丽、最高分辨率和充分具有科学价值的影像。LROC是一个由三台相机组成的系统:一架广角相机(WAC)和两架窄角相机(NAC)。从LRO的50千米的正常轨道高度上,WAC在可见光波段拍摄分辨率约为每个像素100米的月球彩色照片,而两台NAC则拍摄2.5千米宽地带的单色照片,分辨率为每像素50厘米。

科学家利用WAC图像绘制了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全月面图,十分漂亮,揭示出过去从未看到过的很多新地貌特征和地质关系。例如,WAC彩色像可以让科学家绘制出迄今最为详尽的钛铁矿(FeTi03)分布图。钛铁矿将是未来月球探险家和移居者所需的金属和氧气的一种重要来源。

高分辨的NAC像则为我们展现了空前详细的月面景象,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微环形山(包括“阿波罗”时代以来形成的一些新环形山)、单块的巨石,以及揭示撞击过程、侵蚀、构造和火山活动新细节的其它月貌。比如,NAC像显示出一种被称为瓣状陡坡(lobate scarps)的小型山脊的全月分布网络,这种陡坡由垂直地质构造运动形成,表明月球自其诞生以来就一直在缓慢地沉降和收缩。其中的一些逆冲断层切断了看上去较年轻的环形山,这意味着如今的月球可能仍处于构造活动期。

LRO科学小组还用两台NAC相机来拍摄40多年前“阿波罗”宇航员们留下的设备和月面痕迹,这些影像类似间谍卫星拍摄的照片。其中一些广泛流传的图片显示了过去的“阿波罗”登月舱的下降级、宇航员行走留下的足迹和月球车驶过的痕迹,以及前苏联的月球登陆器和月球车留下的痕迹。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影像可以让科学家们更精确地重新确定从月球带回来的岩石样本的采集位置和地质信息。

LRO上的其它仪器也获得了新的科学结果。一台名为“预言家”的热检测仪已经绘制出第一幅全月面红外图,确认了月球两极附近永久阴影区的温度极低,某些地区只有25K,只稍高于绝对零度!(这个温度大约相当于零下248摄氏度——编者注)

在月球陨石坑观测和遥感卫星(LCROSS)的观测中,LRO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2009年10月,发射LR0火箭的末级撞入月球南极附近Cabeus环形山的一个永久阴影区中。LCROSS对撞击溅射物的测量,显示出存在少量水冰以及其它令人惊奇的挥发性化学物质的证据,它们被封固在如此极寒之地。

这其中包括相对容易探测的元素汞,通过它可以发现其它挥发性成分富集的地区。用LR0的中子谱仪对极区的测量也获得了一些令人震惊、迄今无法完全理解的结果,比如有证据显示,除了永久性阴影区,在阳光可以照射到的地方也存在地下冰。

结合LR0影像和先前从“月球勘探者”号得到的数据,“预言家”热检测仪帮助科学家们在月球背面新发现了一个由高硅火山圆顶组成的地区,它的火山沉积物明显不同于快速流动的玄武岩岩浆,后者在月球正面暗色的月海的沉积物中明显可见。这些火山圆顶证明了月球火山活动比先前知道的分布更广泛,也更具多样性。

根据LRO激光测高仪提供的数据,结合LROC的WAC相机和NAC相机的立体影像,得到了有史以来最为精确和详尽的月面地形图。这些地图最终提供了月球高地和斜坡的详尽剖面图,这是对月球冲击环形山的形成和演变,以及它们的地质构造和火山特征进行建模研究时所必需的。

LRO上的辐射仪也收集了未来宇航员在月球轨道或月面长期停留时,可能会遭受到的总辐射量的重要数据,并获得了前几年太阳活动宁静期辐射水平新数据,这将帮助科学家们估算月球本身可以为未来的月球居民区抵御多少宇宙射线。这些测量无疑将有助于未来航天器的辐射屏蔽的设计。

LRO还担负有一项重大的使命——继续绘制月面图并更详细地刻画月球的特征。令LRO小组成员尤感自豪的是,这项使命已将美国宇航局的载人探测和自动探测联合到一起,在为未来的人类探测计划而共同研究月面和月球环境特征。LRO正在做出一些非常重要的科学发现,这有助于那些未来的月球计划的制订和可行性论证。

关于月球范文第3篇

我的家是一个木房子,因为木房子环保。建筑结构是仿古式,四边翘起的檐角很漂亮,我在屋里画了很多画,看起来很温馨。

木房子前面是院子。我家院子很大,我在院里种了很多花:月季花、月月花、月日花。它们的花朵不像地球上的大,但特别香。花中的仙子就是嫦娥姐姐,她只要一挥衣袖,那儿的花就会说话,神奇吧?

木房子后面是动物园。月球上的动物都是袖珍型。像大象,就像小猫一样,可以把它抱在怀里,狼也是。它们根本不伤人,和人的关系很友好并且像机器人一样,可以为人做很多事,比如扫地开门等。在月球上生活,我可自在了。因为月球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所以有时只轻轻一跳,就能跳几米高,我感到像小鸟一样飞起来了。

关于月球范文第4篇

大碰撞学说的错误

目前,关于月球形成,最流行的是大碰撞学说。大碰撞学说认为,地球在形成初期曾遭到外星体碰撞,而月球就是在此次碰撞中形成的。

然而,不久前科学家分析了“阿波罗”登月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否定了大碰撞理论。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重新对月球岩石进行了化学分析,他们发现月球和地球拥有相同的氧、硅和钾等同位素元素,这表明两个星体有可能具备相同的起源,因此他们认为月球的物质组成应当仅仅源自地球。分析显示,目前被主流科学界所接受的有关月球起源于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和地球相撞的理论可能是错误的。

地球内部蕴藏巨大核反应堆

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传统理论认为,地球的内核是由部分结晶的铁或镍铁合金组成的,内核外面是由液态的铁、镍和一种或多种较轻的元素如硫、氧或硅组成的流体核。从1940年以来,这一理论在地球物理学领域一直处于支配地位。最近,美国的地球物理学家玛文·亨顿却对地球的传统认识提出了挑战,他认为地球内部存在一个巨大的核反应堆。科学研究表明,地球磁场平均每20万年发生一次磁场极性倒转,且磁场强度周期性变弱或变强。传统的地球构造理论却无法解释地球磁场强度和极性周期性变化的神秘现象。亨顿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核地球的新观点。核地球理论认为,在我们脚下6500千米深的地方,有一个由铀和钚构成的直径达8千米的内核,正在不断地进行核反应,从而产生了地球磁场,并为火山和大陆板块运动提供能量。

月球形成于45亿年前的地球超级核爆炸

关于月球范文第5篇

为何要撞击月球?

撞击月球是为了探索月球。2009年9月,印度首个月球探测器“月船一号”失去联系前传回的数据显示,月球表面存在大量的水。这进一步坚定了美国科学家探索月球是否有水的想法。

其实,NASA在此前已经有过撞月实验,而这次的撞月计划也准备了整整3年之久。LCROSS已经经过4个月的太空飞行,最后它的两个部分将先后撞月。撞月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证实月球这个不适于人类居住的星球是否有水。在此之前,人们假设月球有水已经有10年。上个世纪90年代“克莱门汀”号以及“月球勘探者”号探测器就已经让科学家了解到月球极地地区氢含量里上升趋势。这意味着月球上可能有水,因为氢可能来自于月球上的水冰。浓度较高的氢集中在月球永久性阴暗区陨坑。这样的陨坑是由陨石撞击月球形成的。

月球永久性阴暗区陨坑底部的温度最低可达到零下240摄氏度。在这种低温条件下,水只会冻结而不是升华为气体。NASA设计的撞月目标是位于月球南极附近宽度达到60英里(约97千米)的Cabeus陨坑。

研究人员推算,半人马座火箭以每小时9012千米的速度撞向月球时,将激起超过350吨月球表土并将其中一些表土送入最高距月表约10千米的高度。在这一高度,撞击激起的碎片将暴露在阳光照射环境下。在撞击月球的同时,有5架摄像机在内的9个科学仪器负责收集数据并将其传回位于美国加州莫菲特菲尔德埃姆斯研究中心的NASA任务控制中心。1台摄像机拍摄实时录像并以每秒几帧的速度将影像传回控制中心。’另外4架近红外和中红外摄像机对碎片云进行监视,获取有关这些喷出物热属性的详细数据并寻找水存在的迹象。因此,分析图片将能确定月球是否含有水,甚至能辨别撞击产生的这些碎土是否就是水冰。

如果月球有水,这就意味着人类探索月球不必从地球带水。月球上的水不仅可以供给宇航员生活所需,也可以提供氧气、电、甚至重返地球的火箭推进剂。如果月球有水,也为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提供了更犬可能,人类可以此为跳板,为登陆火星甚至探索更遥远的太空做准备。当然,对于月球的探索还可能会有更多的意义,例如获取和研究月球上的土壤成分和其他地球上所稀缺的资源。

不过,这次撞月并没有出现尘埃云,但NASA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撞击,使研究人员获得了满意的光谱数据,可以用来分析撞击地点物质组成元素和它们在撞击发热后的变化。如果有冰、水或其他什么物质存在,它们就会升华。当然,由于光线不足,所以还需要对拍摄图像进行处理,使研究人员更易看清。

是否会对月球造成损害?

然而,有人担心,如此撞击月球会对它造成伤害,甚至引发像灾难片《后天》中气候巨变、洪水淹没大陆的浩劫。一些网友发起保卫月球行动,包括给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抗议。美国作家埃米・埃夫龙则在博客上撰文说,“我不喜欢爆炸,不管是在伊拉克、阿富汗或月球南极。没有人拥有(对月球的)处置权,谁都没有权利肆意在月球上炸个大坑。”

为此,NASA出面解释说,无需杞人忧天,因为月球经常受到陨石撞击。大自然其实早已对月球开展了无数次“轰炸”。月球上有很多环形山,而且不断有新的环形山形成,这都是大量陨石经常撞击月球的结果。撞月计划首席调查员托尼・科拉普雷特还解释说:“这次撞月计划对月球的影响与陨石撞击月球的影响差不多。一般情况下,这种撞击每个月要发生4次。”撞月对月球的影响之小就好比“一名乘客的睫毛掉落到正在飞行的波音747飞机上”一样。

尽管如此,事情恐怕也不像NASA的解释那么轻松。因为,科学家也解释说,2.2吨重的半人马座火箭会在月球表面撞出一个约加米宽5米深的大坑,估计将激起约1万米高的尘土;而脱掉火箭后的卫星(牧羊航天器)的撞击强度则有火箭的1/3。但两个飞行器撞击月球的时速将超出音速7倍。撞击产生的效果相当于引爆1.5吨TNT炸药,将激起350吨尘土,在原来的环形山内撞出一个新环形山。

这种情况意味着,人类对太空的探索除了能获得科学上的重大成果外,也存在着一些隐患。一是空间碎片导致的环境问题,二是打乱太空的有序和法规,三是空间物质所导致的生物安全问题。现在人们比较关注的是空间垃圾问题,因为这是现在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这两部航天器撞击月球后不仅会产生大量的尘土和碎石,而且航天器自身也会化解为许多空间碎片,即空间垃圾。现在,越来越多的空间碎片正在影响地球和人类的安全。

人类进入太空已经超过50年,在空间留下的碎片估计有3000万个以上。这些碎片既来自退役的卫星和空间站的垃圾,也来自包括这次撞月后的月球碎土、碎石以及撞碎的火箭和卫星的碎片。空间碎片对各种航天器,如载入航天飞机、卫星等可能造成巨大威胁。空间碎片运行速度可达每秒360千米,破坏力非常大。例如,10克左右的碎片撞在卫星上,破坏力相当于小汽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撞击。而且载人航天飞船、卫星等航天器对于1厘米到10厘米的空间碎片更难防范,这些垃圾碎片的数量也比较多,危险更大。

现在,空间碎片也日益威胁到国际空间站。2009年3月12日,就有空间垃圾碎片靠近空间站,3名宇航员不得不躲进了紧急撤离用的俄罗斯“联盟”号飞船内。所以,NASA于3月22日下午降低了国际空间站的高度,以避开可能与其相撞的太空垃圾。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但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万千米,也许撞月产生的碎片不会掉到更低的空间,如空间站附近,但这些碎片留在空问也是一种隐患。同时,现在也不排除很多空间碎片会掉落地球危及人类,毕竟有些空问碎片在通过大气层时不会完全烧掉,也有可能落到地上造成灾难。人类现在正在为如何清理日益增多的太空垃圾头痛,尽量减少太空垃圾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探索太空和月球的规则

俗语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1967年1月,联合国颁布了《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中国也是该条约的签字国。该条约拟定了一些基本原则,明确规定,各缔约国在进行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的各种活动方面,应遵守国际法和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和了解。

因此,空间探索有一些原则需要共同遵守。一是要和平探索外层空间和月球等天体,二是要避免在探索时造成对地球和空间环境的污染,三是各缔约国在探索空间时要有序和相互沟通。现在,除了太空垃圾造成日益严重的问题外,撞击月球等天体的行动也暴露出了暴力和无序。

例如,月球似乎是个无的地盘,谁都可以撞击一把。1999年,美国月球勘探者撞击月球,以探索月球有无水冰,但没有获得任何关于水的信患。2006年9月3日,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撞月,激起了大量的尘埃。2008年11月14日,印度首颗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释放一个用于撞击月球的撞击探测器(MIP),并实现了预定的撞击计划。

关于月球范文第6篇

传中俄欲共建月球基地 《明报》报道称,共建月球基地是中俄两国将展开的四大顶级技术项目之一,其他三大项目分别是:联合升级米-26直升机、达成S-400导弹系统交易、联合研制宽体大型客机。报道称,罗戈津在杭州访问时透露,“我们正在讨论,让中国以创始合作伙伴的身份来参与月球研究站点的建设。”去年12月,俄塔社公布了这项由俄罗斯航天署起草的月球探索计划。该计划预计,到2050年总投资将达到12.5万亿卢布(约合1.5万亿人民币)。报道称,前俄罗斯航天署署长奥列格・奥斯塔潘科在去年11月称,除了讨论月球基地以外,中国还渴望在自己的国土上生产俄罗斯太空火箭。

实际上,关于俄罗斯计划建设的这个月球基地,俄罗斯媒体早有报道。俄罗斯《消息报》去年8月称,根据俄航天署计划,俄载人登月第一阶段工作包括建造由四个舱组成的地面开发综合性实验舱(生活、实验室、能源和现代化中心),以及通过综合测试的建筑和技术解决方案。根据俄科学院制定的探月计划草案,俄准备在2030年首次实现载人登月,并建设一个永久性的月球基地。

中俄有技术互补性吗? 据介绍,载人登月并建设月球基地需要至少解决四大子系统。第一个子系统是地月通信系统,用于语音、数据传输和测控。通过几次探月任务的实施,中国现有的测控网已经基本能够胜任这一任务。俄罗斯同样具备这种能力。第二项技术为载人月球轨道飞行器、登陆器的设计,中俄都实现过不载人的探月器登月和载人航天器的空间交会等技术,将相关技术融合,设计出一种载人登月系统技术上并无不可攻克的问题。第三项子系统为大型运载器系统,也就是需要一枚推力足够大的运载火箭,将登陆器、返回器和月球基地建设所需要的设备、材料运送到月球轨道。这种火箭要有多大?以美国几十年前用于载人登月的“土星-5”运载火箭为例,该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18吨。而中国在研的、尚未首飞的5号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25吨。中国如果研制“土星-5”级别的运载火箭,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攻关。俄罗斯目前也没有现成或者在研的火箭可以达到“土星-5”的运载能力。但俄罗斯拥有研制重型火箭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储备,苏联曾成功研制出用于运载“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近地运载能力超过100吨的“能源”重型运载火箭。

最后一个子系统就是适合月球环境的基地本身。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建造月球基地的工作包括试验移动式起重机、筑路机、挖掘机、电缆铺设机和用于月球侦察的移动式机器人等。

月球基地能否建成? 有专家认为,在预算不断紧缩的当下,各国对于特别烧钱的航天探索越来越趋于理性,所以即便是美国对于登月或者登陆火星都很谨慎。在俄罗斯,建设月球基地本身也是一项颇具争议的话题。去年俄罗斯遭遇西方制裁后,由于经济指标下滑,航天计划受到冲击。俄罗斯卫星新闻网报道称,俄航天署出台2016-2025年联邦航天计划草案,尽管保留了载人绕月飞行,但超重型火箭等系列科研项目被取消,这显然对于建设月球基地并不是个好消息。报道称,新的联邦航天计划还只是一个俄航天计划草案,月球建设的具体技术方案和资金来源并未落实。

关于月球范文第7篇

长大了,依然爱月。总向往她的恬静与神秘,怜爱月中美丽的嫦娥与乖巧的玉兔。于是,便萌发了上月的念头,盼望着能像神话中的人物一样去月球,看月亮。

也许是诚心感动了上苍,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我正静静地坐在树下观月,忽然感觉身体好像在飞,睁开眼,我见到的竟是慈爱的天帝。天帝告诉我,他可以满足我关于月亮的两个要求。我欣喜若狂,高兴地说:“我想上月球!”天帝愣了一下说:“你不后悔?”我摇摇头,无怨无悔。

眨眼间,我再度感到身体轻飘如飞。俯身下望,我看见了一个坑坑洼洼、表面全是泥土和石块的星球。我撇撇嘴:“真难看!”“这就是月球。”跟随的使者说道。“月球?月球上不是有玉兔、嫦娥姐姐和吴刚哥哥吗?应该是很热闹的,怎么会这么冷清呢?”我开始对第一个要求后悔了。这时使者又说:“你还有一次机会,可以请求天帝让你观看四季月。”“四季月?什么东西?”“就是一年四季中月亮的不同景观。”于是,我连忙应允。

一路上,使者对我说;“春天的月叫素蛾,代表人间的温情;夏天的月叫桂魄,代表人间的热情;秋天的月叫婵娟,代表人间的亲情;冬天的月叫冰镜,代表人间的纯情。”四个情,四个月,却造就了一个世界。

“好了,到了。”一抬头,眸子便再也不能闭上,四个星光灿烂的球体展现在眼前。“其实,这只是月球的衣服,四季轮回,轮到了谁谁就罩在月球的身上。”使者说。我点点头,心完全被这些美景吸引住了。素蛾,温柔光亮;桂魄,热情飞迸;婵娟,恬静皎洁;冰镜,清雅高洁。原来月亮这般美丽。“那么,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都是一样的呢?”“那是因为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嘛!”使者笑了笑。我若有所思。

“倩倩,当心着凉!”是妈妈的声音。揉揉惺忪的睡眼,哦,原来是南柯一梦啊!

关于月球范文第8篇

假如没有月球,认识宇宙会更艰难。

早在史前时期,月球就已经是悬在人类摇篮之上的宇宙学教具了。它那周而复始、有规律的盈亏变化为人类提供了最早的计时工具。时至今日,月份和星期的计算仍旧以朔望月(两次满月之间的时间)为基础。

2 300年前,古希腊人阿里斯塔克斯通过研究月食证明了大地是球形的,并计算出月球的大小以及地月距离,从而推断出太阳应该比我们的星球大许多。400年前,意大利人伽利略观察月球上的山脉后,豁然明白构成星体的物质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还有一个叫牛顿的先生,通过将月球绕地运动和苹果坠地现象进行对比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所有这些发现都成了现代科学的基石。那么如果没有月球,我们是否就会永远无知下去呢?那倒未必,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没有月球,我们要取得今天的认识将艰难得多!

假如没有月球,日落后就是黑暗。

2亿年前,恐龙出现在地球上,成了地球的统治者,我们满腔热血的远祖被迫只能在夜晚活动。夜间狩猎是一项非常艰难的活动,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进化,人类的双眼逐渐有了“夜视”能力:瞳孔可以扩张,以使更多光线进入;视网膜细胞中出现了视紫红质,以感知微弱的光线。在获得进化的遗产之前,最原始的哺乳动物是如何在夜间谋生的呢?如果没有月光照明,这简直不可想象,好在一年中40%的夜晚都伴有月光。没有月球,早期哺乳动物在恐龙的强势面前恐怕难有任何活路,而且就算幸存了下来,肯定也进化不出“夜视”能力!

假如没有月球,每天将极其短暂。

月球引力导致潮汐变化,其巨大力量逐渐减缓地球自转的速度,使每日的长度以每百年0.002秒的速度递增。这速度够慢!但不知不觉,5亿年后就累积到了2小时。没错,5亿年前每天只有22小时。那么45亿年前地球刚形成不久的时候呢?听好了,还不到10小时!当然,如果没有月球,地球自转终归还是会减速的,因为太阳也会引起潮汐变化。但太阳对潮汐的影响要远远弱于月球。假如没有月球,恐怕我们现在还过着每天12小时的日子:太阳每天6时升起,将近中午就落下……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高速自转的地球的大气层会产生持续的风暴,风速最高可达200公里/小时,甚至更高。在这种条件下,没有一种植物能进化出高于足球场地短草的高度,更别提长出树木了……

假如没有月球,将会出现气象灾难。

在彼此间引力的影响下,太阳系内的各行星就好像是力量耗尽的陀螺,它们的自转轴摇摆不定并向着各个方向抖动。如火星的自传轴与其轨道面的夹角为24°,但数千万年后,这一夹角就有可能是60°或20°!要是地球发生同样的事情,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气候的巨大而突然的变化。假设有一天,地球的自转轴朝着太阳发生完全的偏转,北极点直接对着太阳,那么所有位于北半球的城市,如马德里、那不勒斯或纽约就会经历持续的白昼,从4月末一直持续到8月。而阳光将使北极地区变得和赤道地区最热时期一样炎热。在长达6个月的夏季中,北半球将变成一片彻底干涸的沙漠,同时全球性的风暴将把大气带到漫长黑夜笼罩下的南半球。随后北半球的冬季降临,以上地区将陷入长达6个月的黑夜,这意味着那里将变成一片冰冻的世界。如果这样的气象灾难自生命在地球上诞生起已经出现了数千次,细菌也许能熬过来,但植物和动物绝对不行!所幸,在月球的保护下,我们才免于遭受这等考验,地月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地球自转轴得以始终保持安全平衡。

假如没有月球,大海将没那么咸。

地球和月球形成之初,地月之间的距离应该还不到现在的一半,海潮潮位要比现在高几十倍,而且由于地球自转得比现在快,涨潮的频率也比现在高,成形不久的大陆海岸几乎每隔三五小时就要遭受海啸般的潮水冲击。汹涌海浪的持续洗刷迅速侵蚀了海岸岩石,溶解了大量的矿物盐以及由陨星和彗星带来的含碳有机物。无疑,这些巨潮在将原始海洋中的淡水转变成“生命汤”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些科学家甚至断言,潮汐的循环为大分子链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能量,而蛋白质或基因载体DNA正是脱胎于大分子链。

假如没有月球,就不会有山脉。

导致月球形成的剧烈碰撞使地球表面随后形成的岩石圈的厚度仅为早期地壳的30%,更易碎裂。有些地质学家认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它才分裂成几部分,导致不同的大陆板块像木筏一样在黏稠的深层地幔上漂移。这些木筏相互碰撞,于是产生了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碰撞的结果。假如没有月球,这种漂移和碰撞绝不会发生。我们的地球可能会像金星那样,具有厚厚的、光滑的地壳,且连成一整片。仅有的几处突起也将会被几百万年间的糟糕天气荡平,地表最后被一整片大海覆盖,只留下几处小小的火山岛露出水面,就像今天的留尼汪岛、夏威夷岛或加那利群岛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