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西风残照

西风残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西风残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西风残照范文第1篇

形容秋季成语有哪些一

1、秋收东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2、西风落叶:形容秋天景象。比喻事物已趋衰落。

3、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4、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5、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6、秋毫之末: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7、橙黄桔绿: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8、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9、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10、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11、临去秋波: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

12、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13、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14、春华秋实: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15、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16、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17、嬉皮笑脸:形容嬉笑不严肃的样子。

18、寒来暑往:盛夏已过,寒冬将至。泛指时光流逝。

19、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20、蒲柳之质:蒲柳:水杨,秋天凋谢早。多用来比喻身体衰弱或未老先衰。

21、情不自禁: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

22、落叶知秋: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23、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24、纷纷扬扬:扬:在空中飘动。形容雪花飘落或似雪花般散片细物纷乱飘扬。

25、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26、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27、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28、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29、秋荼密网: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30、望秋先零: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31、合不拢嘴:指人高兴得关不住嘴。

形容秋季成语有哪些二

1、西风落叶:形容秋天景象。比喻事物已趋衰落。

2、春华秋实:华:同“花”。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关系

3、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4、落叶知秋: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5、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6、春去秋来:春天过去,秋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7、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8、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9、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10、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11、橙黄桔绿:橙子黄熟,桔子还绿。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12、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西风残照范文第2篇

2、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3、秋风萧瑟——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4、晴云秋月——晴空飘浮的白云,秋高气爽时的明月。

5、一丛金黄——描写秋天的景色,一眼望去流动的金色。

6、秋行夏令——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7、春种秋收——春天播种,秋天收获。

8、凉的气氛和情调。

9、秋阳杲杲——秋天的太阳很明亮。

10、玉露生寒——晶莹的露珠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形容秋天到了,天气冷了。

11、秋高马肥——秋高气爽,马匹肥壮。

12、橙黄橘绿——指秋季景物。宋·苏轼《赠刘景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13、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14、枫林如火——深秋时枫叶会变红,「枫林如火当是极赞秋枫之壮美,满眼的红色犹如一片火海。

15、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16、层林尽染——原意是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17、西风落叶——形容秋天景象。比喻事物已趋衰落。

18、秋风萧萧——萧萧:形容风声或马叫声等。

19、稻谷飘香——用来形容金秋时分庄稼成熟的丰收景象。

20、秋意深浓——秋天的气息加重了。

21、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22、秋高气爽——形容秋季天空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23、秋高气和——同“秋高气爽”。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24、金风飒飒——指秋天的风。

25、丹枫迎秋——丹枫:枫叶到秋天会变红,故称为丹枫。

26、红衰翠减——红:指花;翠:指绿叶。红花衰败,绿叶减少。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

27、天高气爽——形容秋天天空高远明朗、气候凉爽宜人。

28、西风落叶——秋风吹,树叶纷纷下。形容秋天的景象。现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的情景。

西风残照范文第3篇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

永恒在一刹那收藏

开窗——无限与永恒在一刹那收藏。

两扇最简朴的小窗。最好是涂着淡黄色的木框,窗沿还有一条攀沿的青藤,开着几串粉紫色的玲珑小花。

开窗就应有一片连绵的山,带着雾霭的朦胧身影,细腻而修长的线条,遥遥的画在暮晚的天际,有落日如扣儿跳动在山麓的边缘,有皎洁的夜月矜持而舒缓的倾吐爱的光华。窗外的山应该是遥远而迷朦的。

开窗就应有一湾粼粼的塘,映着蓝天白云,映着茅草苇花,可以不需要娉婷的荷花,可以不需要轻盈的睡莲和温馨的鸳鸯,但可不能缺少飞旋的红蜻蜓,它会飞到窗前的青藤上,伫立不动,只有两只大眼睛在好奇的转动。

开窗就应有一棵开花的树,缀满洁白花朵的树摇曳着一树欣喜,不知它是不是席慕容笔下的那棵树,在佛前许愿五百年,只为在开满花的最美时刻守候在他必经的路旁。希望他再也不会独自空摇一树盼望,守候寂寞的花期。

开窗就应有一个他斜倚在楼下,好像是又走进了戴望舒的雨巷,回到了那个青梅酸酸的年龄,会从另一个巷子走出一个丁香一样纯真的女孩儿,和他一起骑着单车消失在窗外的雨巷。开窗会看见温馨与浪漫,也会看见满地黄花间衣袖盈风的少年甜美的笑靥。

西风残照范文第4篇

这是我去年十月去额济纳旗过胡杨节时,在黑城子附近看到的落日。

我喜欢那次落日带给我的不同感觉;喜欢那次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的落日;喜欢那红的像血、像火的夕阳残照……

天边渐渐的黯淡下来了,我们的车驰骋在去往黑城的公路上,太阳开始向西方的山坡下慢慢退去,如同一位即将离去的充满了无限的眷恋。我在行上她那最后的美。

走进那苍老的旧门后,便来到了“黑城”,那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在远处,有那没一座即将被风沙掩埋的西夏时期的建筑,那血红的光打在远处,折射在建筑物的顶端,若隐若现。这里几乎所有的地方透露这一种穿越时空的凄凉,但在我看来,这个披着红色轻纱的地方,却流露出的,更多的是那华贵的肃穆。

这里是一位曾视死守护这片土地的将军的最终归宿。那场战乱,因缺水,最终以失败终结……

我膜拜那守卫这里的战士,更膜拜那执着、信念的将军!宝刀歌哭弹指梦,云雨纵横,低昂弄三漫:问英雄,谁是英雄?

西方的天边,红色渐渐被深蓝的黑夜吞噬,游云也被黑夜渲染成了西部特有的泼墨山水……粗犷中略带丝丝温柔。于是我便再看不到那个彤红的大火球了。继而,一弯冷月悬在了大漠的上空,将清冷的辉光洒落在大地上,远处山丘上的影子如同灰色的白描。入夜的大漠上寒冷彻骨,在我看来,这并没有归于寂静,你瞧,那戈壁上,是生灵的复活,那些战士依旧在这片曾经深爱过的土地上舞蹈……

一千年的时间太长,消融了曾经的国仇家恨,那些纵横春秋的文采飞扬,千年前是无人能懂得壮志未酬,穿越时空的有关于英雄豪杰的落寞,单曲循环着同样的历史变迁。时间风干了记忆,有谁还记得那些冤冤相报不了结的夙愿?在匆匆流失的岁月中画上了静谧的休止符……

夕阳西沉,把暮霭的阴霾咬的支离破碎,从树缝中泼下斑驳的记忆……

西风残照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王国维 境界说 内涵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一格,自有名句。”但以“境界”论词并不始于王国维。“意境”最初是一个佛教用语,后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古典文论一个独特的审美范畴。在刘勰《文心雕龙》和钟嵘《诗品》中已见端倪,盛唐后开始全面形成。王昌龄在其《诗格》中,直接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他指出了三种境界:物镜、情景、意境,但这里的意境并不包含物镜、情境,而是与二者并列的一个概念。继王昌龄之后,皎然、刘禹锡、司空图又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时至宋代,严羽在皎然诗论的基础上,提出以“禅悟”为核心的兴趣说,后王士祯又在严羽的基础上提出与“兴趣说”相关联的“神韵说”。到清代,王国维将西方美学、文学理论融于传统的文学批评中,开启了中国文学迈向现代化的门径。境界说作为一个核心的美学思想,尤其有着丰富的内涵,现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简析。

一、人品与词品

此为其审美内涵的前提条件。“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文学之事,于此二者不可缺一”。“内美”指人的美好心灵、性情,亦即人品,“修能”指学力、修养,运用于文学创作中指作者的词品。作者借屈子的话在于强调人品与词品,亦即性情与学力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二者“必兼具而后愉快”。[1]他以苏轼、辛弃疾人品与词品的一致,作了正面论述;又以周邦彦、史达祖人品与词品的错位,作了反面的论证。

“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雅量高致”是作者看重二人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指个人的率真之气。元好问谓陶渊明的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王国维也认为,三代以下诗人,没有超过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的,他们所取得成就,与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雅量高致”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指作品所表现出的宽宏高洁之气,苏、辛都是豪放词的代表,他们心胸磊落、不为世俗所累,处在动荡的时局中,却都有坐怀不乱的君子之风,不平则鸣。其作品集中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这是正面的论述。从反面来看,他引用前人的论述,对史达祖、周邦彦的人品、词品作了鉴订。史喜用“偷”又“意贪”,贪富而失节,周则“荡”,疏隽少检,因此他们的作品也表现不出“雅量高致”。

人品与词品应统一,“然词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内美”,作为抒情文学的词,应该更注重人的内在美,在作者一再强调的词“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的论述中,人品是第一位的。文天祥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点,王国维认为其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这里的风骨就包含了人品与词品的一致。

二、气象

这是其审美内涵的重要内容。《人间词话》多次论及,手稿三曰:“太白纯以气象取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独有千里。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喜迁莺》差勘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但这里的“气象”并不是指简单的景象、物象,是与境相关的一种恢弘之境,它侧重于由境所激发的沉潜之气,它不是浅吟低唱,而是豪放开阔的气势,抒发个人的磊落情怀。“西风残照,汉家陵阙”,那西风残照中的汉家陵阙,是现实中李唐王朝每况愈下的写照。由秦娥一人的感情上升到国家的千秋大业,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体现出宏大的气魄。而范仲淹、夏英公词虽具气象,然已不能与李白相提并论。在其关于对李煜及南北朝词人的论述中,气象仍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如:“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李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词到李后主有了宏大的境界,将伶工之词发展为士大夫之词,这肯定了李煜在词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他的词虽未脱离花间的窠臼,但他在后期所写的词,则体现了异于同时代词人的一面,将自己的身世之感与国家的兴亡联系在一起,获得了一种更为广泛的形态与意义。在《浪淘沙》中词人写了自己沦为阶下囚的困顿生活。往日的荣华富贵,只能在梦中寻找,独自凭栏中的“无限江山”是何等的沉重,美好的事物又一去不复返,“别时容易见时难”,是作者所得出的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其词寄慨极深,概括面广,给人广阔的时间与空间感,充分体现了“气象”之美。

三、出乎其外,入乎其内

这是在审美基础上的一个实践标准。《人间词话》手写稿之六十写道:“诗人对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入其内”与“出其外”是相反相成的,“能写”与“能观”是辩证统一的。“入”与“出”实质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主观诗人”与“客观诗人”。“入”即“有我之境”,因有我而入其内,“物皆着我之色”,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事物,了解事物,才能有真情实感,方可写出“生气”,也故能“以奴仆命风月”,而不是反过来做风月的奴仆。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词人以“泪眼”寻问外物,以“孤馆”喻己,所以无论是落花还是春寒,都着上了词人强烈的感彩,通过移情于物,将物人化,无生命的事物也因此有了生气。“出”即“无我之境”,物我合一,“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但“无我之境”并不是真正的“无我”,而是将人物化,物我相融,客观的看待事物,这样才能写出“高致”,故能多识草木虫鱼之名,感受大自然的喜与忧。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对自然景物作客观的描写,但这并不是真正的无我,在平易的描述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也随之融入其中,达到了情景交融,可谓格调高远。

四、隔与不隔

这是判断其境界优劣的根本标准。“隔与不隔”实际上就是指情景交融。词家多寓情于景,而且“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手写稿七十七中讲:“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渊明之诗不隔,韦、柳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修《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栏杆十二独凭春,清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陶渊明“不隔”,是因为他以日常生活入诗,情景事理相融,不堆砌典故,语言平淡自然而不加雕饰,是“真淳”之美;韦、柳的“隔”是发纤浓于简古、清冷峭拔。关于苏、黄,赵翼《瓯北诗话》云:“东坡随物赋形,信笔挥洒,不拘一格,故虽澜翻不穷,而不见有矜心作意之处。山谷则专以拗峭避俗,不肯做一寻常语,而无从容游泳之趣。”[2]由此二人的区别可见一斑;“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景,至于欧阳修,其词的上半阙,写景清新自然,话语如在目前,便是不隔,而下半阙“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是化用前人的典故。前者出自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后者出自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碧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如果人们不知道这两个典故,就不能了解整首诗的意思,造成对整首诗歌意义理解的障碍。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给出“隔”与“不隔”标准的同时,作者还强调了在创作中要讲求“自然”,崇尚“清水芙蓉”的美,纳兰性德之所以能够写出好词,主要是因为他的“自然”法则,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语言明白晓畅,平淡自然,又情景交融,写出了诗人生活的闲适与对农耕生活由衷的赞美,这其实也是“不隔”的具体体现;反对工巧、矫饰、雕琢、用典,如黄庭坚写诗重炼字造句,喜用典故,力撰硬语,其诗境奇险生硬,是“隔”的典范,史达祖、写词“隔”,也是因为他们隶事用典,缺乏真情实感。

然要达到“情景交融”做到“不隔”,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在王国维的境界说中,以爱情为喻,给出了要成为有成就者所必经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第一境界语出晏殊《蝶恋花》,此喻要成就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著的追求,明确奋斗的目标与方向;第二境界出自柳永《蝶恋花》,人要成功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持之以恒,即使劳损神经也不后悔,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精骨,饿其体肤,困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二者在此达到了精神的相通;第三境界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此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光明,也是厚积薄发的结果。这一结论几乎成为我们的一种普遍的人生共识,为大家所接受。

在涉及实际操作时,要达到“不隔”的境界,还必须做到有真情实感。“诗词者,物不得其平而鸣也”,“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这些都是强调真感情、真景物在“境界”隔与不隔中的重要性。龚自珍强调诗人作诗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词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不失其本真的面目,才能创作“当行”、“本色”的优秀作品。

不同时代都各有其突出的理论主张,但毋庸置疑,王国维的境界说,以集大成的地位影响着我国文学理论的发展,为文学批评与美学理论树立了典范。

参考文献:

[1]王夫之著.清诗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9:125.

[2]赵翼著.瓯北诗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6:168.

[3]陈鸿祥著.人间词话.人间词话注评[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7.

[4]王国维著.g咸惠校注人间词话新注[M].齐鲁出版社,1981.11.

西风残照范文第6篇

1、抑郁寡欢:由于心情不舒畅而很少高兴的时候。

2、惊魂未定: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3、愁多夜长:因心情愁闷而夜不成寐,感到时光悠长难遣。

4、心若寒灰: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5、旷志怡神: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6、心悦神怡:犹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7、万念俱灰: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8、悲欢离合: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9、春风得意: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10、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11、闲情逸致: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12、情凄意切:指心境十分悲伤。

13、恬淡寡欲:恬淡:安静闲适,不求名利;寡:少;欲:欲望。心境清静淡泊,没有世俗的欲望。

14、心如止水:形容心境平静,毫无杂念。

15、恬淡无欲:心境清静淡泊,没有世俗的欲望。

16、心如死灰:死灰:已冷却的灰烬。原指心境淡漠,毫无情感。现也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

17、屏气敛息: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18、清心省事:指心境清静,政事杂务简省。

19、心爽神怡: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20、碧海青天: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21、心旷神飞:犹言心境愉悦,飘飘欲仙。

22、古井不波:古井:枯竭的老井。波:波澜。枯竭的老井已不会再起波澜。比喻心境沉寂,不会因外界的影响而动感情。旧时指寡妇不思再嫁。

23、平心而论:平心:心情平和,不动感情;论:评论。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

24、赏心乐事:赏心:心情欢畅。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

25、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26、悲喜交集: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27、澹泊寡欲:澹泊:恬淡;寡:少;欲:欲望。形容心情恬淡,不图名利。

28、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29、柳啼花怨:形容景象凄凉,心境凄恻。

30、恬淡无为:心境清静自适而无所营求。

31、形槁心灰:槁:枯干。形容身体消瘦不堪,心境极为冷漠,毫无生气。

32、徒乱人意:意:心情。只会扰乱人的心情,起不到别的作用。

33、不情不绪:情绪:心情,心境。无情无绪。指感情上没有依托,情绪不佳。

34、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35、怡情悦性:怡:和悦愉快;悦:高兴,愉快。使心情舒畅愉快。

西风残照范文第7篇

明朝最不好对付的皇帝是明神宗万历,因为在他身上有比杀人如麻的朱元璋和朱棣更可怕的武器――懒。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九月十六日起,这位皇帝就开始厌烦工作,三十多年如一日地窝在紫禁城里冬眠。其间,无论大臣们怎么恳求、抱怨,这位皇帝就像一颗锤不扁、蒸不烂、煮不透的铜豌豆一样,就是不上朝,不见大臣,也不看奏折。

李廷机生于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在万历十一年的全国大考中,高中全国第二名的榜眼。他在南京任职期间,官风清廉,严厉打击各种乱收费现象,同时鼓励经商,把这里一片狼藉的商品经济重新振兴了起来。万历三十四年,他被提拔为首相,进入内阁供职。不入阁不知道,一入阁吓一跳,中央九部全部官员加在一起共31人,空缺竟达24人!这意味着拿一个人的薪水干两个人的活。更难办的是,全国各地每天都有成千上百份奏折送来等着皇上批阅。但是懒惰的皇上看都不看,让成堆成堆的奏折堆积在皇宫里,不管有多么重要的急事,都掩盖在灰尘中。

工作不顺也就算了,最难办的是东林党已经成了气候,他们一心想让李三才、郭正域两人做宰相。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帮人成天写奏折――造谣诽谤李廷机。李廷机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辞职准备回老家。为了早点办完手续,也要让皇帝看到自己辞职的决心,他把房子捐给穷人,让全家老小打点行李先走一步。自己则一个人跑到庙里暂住了下来。

西风残照范文第8篇

形容秋天瓜果丰收的成语

春种秋收

形容果实丰收的成语解释:

麦穗两歧

【解释】:一根麦长两个穗。比喻年成好,粮食丰收。

【出自】:《后汉书·张堪传》:“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年丰时稔

【解释】:稔:庄稼成熟。年成好,庄稼大丰收。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今岁倒也年丰时稔,怎么这观里作荒吃人。”

五谷丰熟

【解释】:指年成好,粮食丰收。同“五谷丰登”。

【出处】:《六韬·龙韬·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盈车嘉穗

【解释】:盈:满。稻重长得茁壮,一棵就能装满一车。形容粮食丰收。

【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周》:“成王五年,有因祗之国,去王都九万里,又贡嘉禾,一茎盈车。”

果实累累

【解释】:果实累累,此处读léi。累累:连续成串。

五谷丰登

【解释】: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出自】:《六韬·龙韬·立将》:“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社稷安宁。”

穰穰满家

【解释】:穰穰:丰盛。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出自】:《史记·滑稽列传》:“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硕果累累

【解释】:硕果,大的果实。累累,形容积累很多。指结的大的果实特别多。也比喻取得的优异成绩相当多。

【出处】:七百年来,子孙不息,人才辈出,历代科举,硕果累累 。 霍达 《补天裂》第十三章

丰收在望

【解释】:丰收的景象看得见。丰收:大多指农产品丰收。在:马上。望:预料、希望

仓箱可期

【解释】:仓箱:盛粮食的工具。粮仓有望装满。比喻丰收大有希望。

【出处】:《诗经·小雅·甫田》:“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时和年丰

【解释】:和:和平;年:年成;丰:盛,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出处】:《诗经·小雅·华疏》:“万物盛多,人民忠孝,则致时和年丰,故次华黍,岁丰宜黍稷也。”

描述秋天的成语

1、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2、金风玉露:泛指秋天的景物。

3、秋月寒江: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4、丰收在望:丰收的景象看得见丰收:大多指农产品丰收。

5、丰收在望:丰收的景象看得见。丰收:大多指农产品丰收。在:马上。望:预料希望。

6、临去秋波: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

7、秋高马肥:秋高气爽,马匹肥壮。古常以指西北外族活动的季节。

8、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9、林寒涧肃: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10、秋收冬藏:秋天收获,冬天储藏。

11、秋风红叶:红叶随风飘荡,看上去好像是在与秋风共舞。

12、秋荼密网:荼:茅草上的白花。秋天繁茂的茅草白花,网眼细密的鱼网。比喻刑罚繁苛。

13、社燕秋鸿: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但在同一季节里飞的方向不同。比喻刚见面又离别。

14、一丛火红:代指一般指像火一样红的花。

15、硕果累累:硕果,大的果实。累累,形容积累很多。指结的大的果实特别多。也比喻取得的优异成绩相当多。

16、五谷飘香:五谷指粮食,五谷即稻黍稷麦豆。秋天粮食成熟了,飘着香味。

17、天高气清:形容天空高远,气候清爽。

18、丹枫迎秋:很多火红的枫树迎接着秋天的到来,丹:火红;枫:枫树或枫叶。

19、临去秋波:秋波:秋天的水波,比喻眼睛明澈。临走时的回眸一盼。形容别情依依。

20、秋兰飘香:秋季兰花香飘四野,渲染一种收获和谐的气氛。

21、年丰时稔:稔:庄稼成熟。年成好,庄稼大丰收。

22、天高云淡:天气晴朗,天空云少而高、轻薄而淡。指秋天的天空。

23、叠翠流金:形容秋天美丽的景色,碧绿和金黄交相辉映。

24、落叶知秋: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25、秋风瑟瑟:秋风吹动的声音。

26、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或诗词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27、红衰翠减:形容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

28、冰壶秋月: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秋月:中秋的月亮;比喻皎洁。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样洁净。

29、硕果累累:指积累很多,比喻巨大的成绩或者荣誉。

30、金风送爽: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阴阳五行解释季节,秋为金。秋风带来了凉意。

31、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32、西风残照: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

33、一丛金黄:描写秋天的景色一眼望去流动的金色。

34、秋色宜人:指秋天的景色,气候或温度令人舒适的;温和或温暖的。

35、秋高气肃: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

36、硕果累累:累累:连续成串。秋天果实成熟了,一串一串的。

37、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38、西风落叶:形容秋天的景象。多比喻人或事物已趋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