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情感文章

情感文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情感文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情感文章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文;情感教育;情感挖掘;各类体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学即人学,人学即情学,作者在摹景、状物、写人、记事中都蕴含着自己丰富的情感,各种各样的文章都包含着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教师如果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挖掘出课文中内在的思想情感,可以对学生进行陶冶、感染和教育。

一、现代散文中品情感

散文所谓行散而神不散,在看似凌乱的思绪中其实包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我们在分析散文时可以站在作者的立场,身临其境的感悟,或许会简单很多。另外,我们还可以从了解作者创作倾向、分析文章结构、赏析艺术形象和品位文章语言这四个方面来体会,品评散文之情感。

如赏析郁达夫《故都的秋》:首先我们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结构:文章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对比,表达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中间主体部分从记叙和议论两方面描述故都纷繁多彩的清秋景象。首尾照应,回环往复;中部充分展开,酣畅淋漓。

二、古典诗词中觅情感

中国是诗的王国,中国的诗歌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而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国人的思想性格都是经过两千多年的诗歌浸润而成的,因而在语文教学中,诗歌的情感赏析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诗词挖掘其丰富的情感内容。

(一)建功立业

忠心报国的渴望:“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壮志难酬的悲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二)思乡怀人

思念亲人:“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怀念家乡:“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三)生活杂感

山水田园之情:“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青春易逝的伤感:“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仕途失意的苦闷:“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四)送别

深切的友情:“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依依不舍的留恋:“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诗词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融会了作者个人的强烈感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门别类的从不同角度感受其中的情感色彩,提升鉴赏感悟能力。

三、叙述文章中赏情感

叙述类的文章主要指记叙文,包括写人和记事,但无论是写人或写事,都是以情感人,情真意切,表达作者自身感情的,而且也比较生动有趣,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探究隐含其中的深邃意义及强烈的情感。

如唐的《琐忆》,文章以开头第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提纲挈领,统领全文,写了七件看似细小、琐碎的事情,并且按照事件的性质,分别归入“俯首”“横眉”两部分,表现鲁迅先生关怀、爱护青年、平易近人、爱憎分明的人格特点和坚韧不拔的战斗风格。作者在刻画鲁迅先生形象时,也运用了很多的描写方式,如肖像描写、动作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如“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运用移就和象征的手法,表现鲁迅倔强的性格和不屈的斗争精神。“鲁迅先生站起身,在屋子里踱了几步,转身扶住椅背,立定了”,逼真地写出了鲁迅在敌人面前的“居高临下”、“从容不迫”,表现了他对敌人的极端蔑视。还有在作者的书成了“官批本”之后,鲁迅先生发表了他入木三分的看法,充分体现鲁迅先生作为一个成熟了的思想战士的特点,他的批判是独抒新见,深刻有力的。

四、说明议论中析情感

除了叙述类、抒情类的文章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外,说明文、议论文也有其内在的情感因素。在这里,简单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以《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为例。文章既有说明文的知识性,又具有文学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找出文中具有人文性特色的内容加以分析,体会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之情。如文题引用了明朝诗人陈辉“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诗句,第三段引用郭明章的《荔枝》和邓肃的《看荔枝》,着意渲染荔枝的颜色美,描绘出荔枝成熟时瑰丽绚烂的动人景象,包含作者的赞美之情。文中大量引用古代名人的诗文及其他参考资料,丰富了说明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思想性和科学性,提高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行文生动、活泼,富有文艺色彩。

再来说说议论文,议论文主要是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观点的,而人对事物形成认识的过程中总是带有自己的感彩。只有在分析论证时充满感情,才会思维活跃,有气势,进而宣扬真理之声,净化内心灵魂。因此,我们在分析议论文时,也要挖掘文章的情感美,分析文章所包含的情感因素的美学价值,这样,我们可以提升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不同体裁的文章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和表现手段,把丰富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师对各类体裁文章的情感挖掘力度直接影响着情感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

[2]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情感文章范文第2篇

在新课改下,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对学习现代散文产生一定的兴趣,语文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散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散文的线索,并以饱满的热情去体会作者在文章中体现出的情感变化,对文章中比较有艺术感染力的段落进行重点感悟,以便更好地向学生展示文章的情感变化,促使学生也能够受到文章情感的感染。只有如此,教师的传递情感、教授知识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学生才能真正感悟到文章所表达的含义。另外,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促使学生的情感能够与文章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散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讲解《背影》这篇散文时,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深情的语调向学生讲述这篇散文的背景知识,以及这篇散文作者朱自清的重要事迹,以便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朱自清先生的写作风格和伟大人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会将自己真正融入到文章的情感中去,同时也会以最真挚的情感来阅读文章。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章中的浓浓父子情,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学习这篇散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散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也会使学生更加喜欢散文题材的文章。

二、重视情感体验

现代散文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文学体裁,这种题材的文章往往是为了体现作者的情感。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散文的写作背景是家庭灾祸后一位父亲送别儿子的场景,主要描写了父亲送儿子远行的场面,并着重描写了父亲给“我”买橘子这件小事,重点刻画了父亲让“我”流泪的画面。这几个场面的细致描写,假如读者是以冷眼旁观的态度进行阅读,则很难使读者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在讲解这篇散文时,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情景,并进行换位思考,从而促使学生去感悟一位父亲送儿子远行时内心情感的变化,并体会那种充满希望却前途渺茫的复杂心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这篇散文的情感。当学生在散文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后,学生会与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在《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散文的前半部分主要是描写了忆花,在这一部分,作者回忆起了生活中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并让学生能够由此体会到作者的深沉情感。而后半部分所描写的是紫藤萝瀑布,当作者发现紫藤萝后,其心灵被紫藤萝的勃勃生机所触动,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由深沉变得愉快,从而促使学生真生地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三、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现代散文是能够陶冶学生情操的美文,所以,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散文学习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并对文章进行细致揣摩,以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在现代散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建立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下对散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细致推敲,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变化,并确保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从而促使学生的自身情感能够与文章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

四、结语

情感文章范文第3篇

学生阅读的愿望是发自内心的,学生在强烈的情感下才产生的。正如白居易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只有包含丰富的情感才能够感动读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具有热情才能够感动学生,才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情感。阅读过程不但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更是审美的过程。如果学生对美的事物没有足够的热情,阅读就会变成一件索然无味的事情。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应该适当地运用语言来营造审美的情绪,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引导学生去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分析,激励学生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来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内容。例如,讲述文章《奇怪的石头》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满脸神秘感的表情对学生说:“这篇文章讲述了一块奇特的石头,老师特别喜欢作者的描述,同样也很喜欢这块石头,我们大家共同来寻找一下这块石头的奇特之处在哪里好不好啊?”这个时候学生便像是接到了任务一样,对阅读文章充满了兴趣,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文章的阅读中去。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就像是蜜蜂采集的蜂蜜一样,能够有效地粘住学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愉悦愿望,期待着阅读过程的开展,从而能够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文章,匠心独运挖掘出作者在写作时候的情感和思想。正因如此,我们必须要精神饱满地从事教学工作,能够将文章的情感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渲染出来,唤醒学生学生的情绪,使他们自愿和教师一起走进文章的意境、思想和情感。

二、启迪学生的情感,架起通往文章的桥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能够将读者和作者的心联系在一起。并且二者能够通过这座桥会面,彼此敞开心扉关于文章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语言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良好的语言能够激励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来,从而一点点地挖掘出文章中深入的情感和内涵。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学会运用语言来启迪学生的情感。让教师的语言成为“点水的蜻蜓”,能够使学生的心灵荡起涟漪,泛起微波。教师要充分运用文章中的情景,选取有趣生动的场景来引人入胜,让小学生在内心深处漾起阅读的情感,对新的文章产生期盼和关注的情感。例如,在学习文章《金色的草地》时,我首先运用语言为学生描述草地的迷人之处,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漂亮、诱人的草地画面,会启迪学生内心对草地的热爱之情,从而急切地想要了解文章中作者描述的草地又是怎么样的情景,产生强大的阅读期待和愿望。然后,教师便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情感脉搏和情感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和思绪,拨动学生的心弦,推动学生的情感达到沸腾的境地,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最后教师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表达出来,痛快地抒发自己阅读的感受和情绪,让学生之间通过交流的方式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得到丰富、明确的情感。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情感文章范文第4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情感体验的重要性,与学生缺乏情感交流,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要求及其不符,降低了语文教学的质量。针对此问题,实施情感教育,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非常重要,有助于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个性的目的。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应用,通过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能够深化学生的文章的感知理解,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1]。以学习《燕子》为例,燕子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燕子的外形与燕子的特性,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出对燕子的喜爱,在讲解此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研究燕子的特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作者产生共鸣,加深对燕子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活动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如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组织小组学生讨论燕子的外形特点,要求学生分享自己对燕子的情感并阐述理由,请学生选择出本课中最喜欢的话,并有感情的朗读与同学分享。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多媒体上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燕子的外形,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实施情感教育,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具有较深的感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创设情感教学情境

创设情感教学情境十分重要,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措施,通过创设情感教学情境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创设情感教学情境具有重要的作用[2]。以学习《要下雨了》为例,本篇课文主要讲了小白兔遇到了燕子,小鱼以及蚂蚁知道了要下雨了的消息,通过燕子低飞,小鱼露头,蚂蚁搬家等现象体现出了要下雨的可能性,为小学生阐明了生活中下雨前的自然现象,教授了学生的一些生活常识,教师在讲授这节课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情感教育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情感。在要下雨了这篇课文中主要有四个动物,兔子,燕子,小鱼,蚂蚁,教师可以请四位学生分别扮演这四个角色,以情景剧的方式情景再现,将文章中的内容演示出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体会,实现情感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3.加强师生交流

加强师生交流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前提条件,师生通过交流沟通才能够进行情感交流,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培养发展学生情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产生较好的语文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加强师生交流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措施[3-4]。以学习《幸福是什么》为例,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通读文章,找出文章中医生,农民,劳动者感悟到的幸福是什么,然后教师阐述自己的想法,自己认为幸福是什么,如学生取得好成绩,父母身体健康,就是幸福,并鼓励学生回答自己认为的幸福是什么,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如可以放假出去玩就是幸福,妈妈爸爸可以多陪陪我就是幸福,有零花钱买喜欢的玩具就是幸福,有喜欢吃的零食就是幸福,考试考个好成绩就是幸福等等,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应给予鼓励或表示赞同,给予小学生信心,肯定,如此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建立自信,并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现有效的交流沟通。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够以文章的内容限制了学生的答案,不能对小学生与课文表达不符的答案进行否定,小学生年纪较小,无法思考到伟大的事业,巨大的贡献等与实际生活相差较远的事情,教师不能依据文章内容规范学生的答案,需要通过交流进行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体会幸福是为人类做有益的事情,发挥自身的价值,实现情感教育。

情感文章范文第5篇

一、小学语文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是一条重要和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对于健全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人格、个性以及身体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在这一阶段小学生并无法正确地认知“对与错”,一旦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那么就是非常不容易被改变,如果他们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就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教育,让学生认识事物的正确与否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实施,对健全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对于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较为特殊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都较差,他们在一些时候并无法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感情和做法,他们对善、恶、是、非的认识还需要去逐渐地探索和认知。为了增强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就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情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他们知道什么事他们应该做以及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实施,对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二、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实施措施和方法

上述已经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的重要意义进行了一定的概括。在这样的基础上,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是势在必行的,应该对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方法和措施进行探讨以及分析。

(一)通过教学内容中情感因素的深度挖掘实施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是对景物、事件和人物进行描写的,在文章中作者往往表达了一定的情感。所以,在讲解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文章中情感因素的挖掘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如,老师在对《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文章中情感因素的深度挖掘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这篇文章在讲解雨来聪明、机智、勇敢的同时,也透漏着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那就是雨来是一个非常爱国的孩子,面对死亡、疼痛和威逼以及糖果、金戒指的诱惑,雨来没有做出任何出卖国家的做法,同时还在与日本鬼子做斗争,所以老师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感情因素,教育学生要爱国,要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让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入学生的内心。

(二)通过学生自我训练获得感情体验,实施情感教育

教师在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情感教育一方面要求教师将文章的情感交给学生,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学生把握的情感以及获取的知识中进行自我训练和提升,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情体验中接受情感教育,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老师在对《将心比心》这篇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学生自我训练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情上的体验,进而更加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

(三)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实施深入的情感教育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地理解文章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感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对教学的内容缺乏理解,对知识有陌生感和距离感。所以,老师在语文授课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通过这样的方法更加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如,老师在对《迷人的张家界》这篇文章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实施情感教育。小学生大多对张家界这个地方不了解,有一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这样不利于老师有效地进行授课。所以,老师在授课之前可以先在网上下载一段描写张家界美丽景色的视频或者是PPT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先对文章的内容以及感情基调有一定的认识以及掌握,学生对张家界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基础上实施情感教育,更加行之有效。

(四)通过学生已有情感的运用实施情感教育

情感文章范文第6篇

【关键词】情感因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负责给学生讲授语文知识,学生利用教材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文章是作者精神的产物,表达着作者的情感,而学生要真正理解文章,就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教学中,实现学生与作者情感的碰撞,实现情感上的交流与互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学习语文知识,实现文化与艺术的有机结合。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通过情感因素的渗透使小学生能够挖掘其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体会语文语文的艺术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语文教学要存在于学生的情感培养过程中,促进学生能够实现情感的表达,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情感的渗透

课堂环境氛围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在一种欣赏美的环境氛围中,学生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和阅读文章,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章知识和内容。教师需要保持一种热情、平等的心态,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将学生放在文章欣赏者的位置上,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述。

二、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如果教育中缺乏情感,就像池塘中缺少水,情感因素的渗透在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能够用情感去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层次对语文知识进行分析和研究,更好的体会和把握作者的内心以及情感,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在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悬念,使学生的注意力、思维等能够凝聚,使智力达到理想的状态。

例如在学习《观潮》时,作者通过对大潮的描写,更多的是体现人的生活,不仅是潮声,更是心声和时代的声音。文章中在描写大潮时使用了这样的句子: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了一道六七米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通过“山崩地裂”等词语将大潮的波涛汹涌展现的淋漓尽致,展现出了大潮的神奇,教师在教学中应将作者这种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使学生更好地领悟大潮的壮观。

三、强化生活体验,促进情感渗透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小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使学生的情感能够更好地渗透到语文文章中,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促进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自参观工厂、田间,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更好地强化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我爱秋天》时,教师在教学前就可以组织学生亲自融入到大自然中感受秋天,收集一些树叶、昆虫的标本,使秋天的足迹被记录下来,使学生对秋天的热爱之情得到提升,感受自然的美好。

四、运用教材,实现情感因素的挖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对教材中的情感得到深刻的感受,实现情感上的升华,在这一教学过程中,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让学生先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文章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情感的提升。因此教师应科学的运用语文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情感的表达。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中,通过特定的情境――大年夜,讲解小女孩赤脚在大年夜卖火柴,小女孩通过点燃自己手中的火柴想象出圣诞树、食物等,最后小女孩在大年夜热闹的氛围中冻死在街头。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过大年夜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吃着团圆饭,然后通过对比卖火柴的小女孩,使学生更好深入地体会出文章中隐藏的深刻含义,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生活在我们国家是多么幸福!

五、多样化的语文活动强化学生情感

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心很强,教师在教学时需要从学生的特点的处罚,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强化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源泉。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背爱国诗词”等活动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还可以通过具体的节日组织相应的活动,例如五一劳动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一起参与社会劳动;清明节,吊唁先烈等,通过长期的活动开展,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

情感文章范文第7篇

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大量情感丰富的文章,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些情感资源,实施和开展情感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钻研教材,找出文章中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强化学生对文本所表述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其主动融入教学活动中来。比如说,在《童趣》一文的教学中,文中描述儿童所用的词句:“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就透露出稚气的童趣色彩。老师在对其讲解时,就可以结合大部分学生的童年生活,以此作为契合点,让学生积极讨论各自的童年趣事,引导学生回忆与文本所表述的类似事件、经历,让学生细细领悟文章的情感内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满足学生情感需要。

二、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情感氛围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基础前提,构建鲜活、生动的情感教学环境是情感教育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设置悬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情感氛围的有效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巧设疑问,通过层层设疑的方式,引入悬念,引发学生情感波动,满足学生情感的心理需要。比如说,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老师在讲授“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之后,就可以巧设疑问:“迷路了,作者接下来会找回家的路吗?他会怎样办?会遇到什么?”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设想。之后,巧妙引出“忽逢桃花林”的结局,并让学生带着“桃林是怎样的?桃林的前面又会有什么?”等悬念思考、设想。在层层的设疑之下,学生的好奇心理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为了满足情感心理的需要,都表示出强烈的阅读兴趣,纷纷投入到文章的阅读活动中来。

三、结语

情感文章范文第8篇

一、小学语文情感朗读的状况

(一)没有意识到情感朗读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应当使用规范的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笔者看来,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达到的基本水平。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依旧没有落到实处,许多教师使这种教学方法停留在表层。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教育机制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升学压力棉签,许多教师选择了传统“教师将、学生听”的方式。在笔者的调查中,许多小学教师表示:朗读并不属于升学考试的范畴,不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造成影响。所以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仍然是词意表达,阅读理解答题方面,教师对于学生会不会情感朗读方面,没有深入的思考。

(二)教师素质不够

教师是引领学生进行学习的引导者,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教师与学生共处的时间大于家长和孩子共处的时间。在这种长时间相处的环境下,教师的行为举止很容易影响学生,特别是小学生,这个时期的孩子模仿能力比较强,很容易模仿教师的行为。教师对于课文内容的认知不够深刻,一带而过,并且对于文章情感方向的把握不够到位,导致小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把握有偏差。

除了这个之外,据笔者所见,现在小学语文教师中,还存在一部分普通话不标准的教师。这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教学效果,小学生就会模仿教师的口音,不标准的普通话为引入情感设置了障碍。小学生没有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自然不会带入情感的朗读,也不敢朗读。

(三)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较随意

调查发现,有些教师虽然进行了阅读教学,但是没有重视教师朗读的示范作用,也没有教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方式。小学语文课堂中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一起朗读”或者“大家仔细看课本”,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情感无法和文章内容产生共鸣。更多的是随大流,大家的朗读韵就是自己的朗读韵,这种没有注入感情的朗读,也不会对学生的大脑产生刺激,记忆效果也是极差的。

二、加强情感朗读的措施

(一)纠正教师的错误观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所以想要加强情感朗读,就必须从教师对它的认识着手。情感朗读虽然不是升学考试中的内容,但是对于阅读这个大比重题型来说,情感朗读能在平日里帮助学生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情感,这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有优化作用。这和俗话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一个道理。

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将情感朗读参杂到平日的教学活动中,情感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它也是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心情的重要方式。只有了解到文章的思路和情感后,才能进行答题,这对于小学语文升学考试中,阅读板块的答题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朗读这种能力,每位正常人都是具备的,只要定向进行培养,笔者相信小学们都能与文章中描述的景、物、人产生共鸣。这种共鸣绝对不是做题能达到的。

(二)营造情感氛围

笔者认为,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产生了学习兴趣、有了想学习的欲望,那么接受知识的能力会比平常强很多。当上课变成乐趣,课堂变成知识的乐园,成绩的上升则会是必然结果,兴趣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影响力更大。

通过情感朗读,学生的情绪会被文章内容带动,会随着文章内容的起伏而变化,这样的课堂才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激情被朗读情感激发了出来。情感上产生了共鸣,阅读才具有带动作用,将学生引入文章情景中。

(三)教导学生如何富有情感朗读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虽然由教师带引学生朗读能节省时间,少走许多弯路。但是学生终究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终究需要独立进行朗读,所以教导情感朗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笔者认为,“情感朗读”是两个动作,首先就需要朗读,让学生敢于开口朗读课文。碰到不能理解的地方,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读完之后依旧不懂再来问。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也许学生一时不能适应教学方式的转变,所以教师可以做示范,然后请胆大活跃的学生上讲台朗读,最后再带动全班同学进行朗读。但是教师应当注意,在示范过程中,自己的情感就应当投入其中,给学生树立榜样。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