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国名人故事

中国名人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中国名人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名人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古名人    文化旅游   开发前景    名人效益。

如今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关注文化,用通俗方式传播传统文化的电视传媒百家讲坛的节目存在,表明了大众对于传统文化本身的兴趣。2011年中国文化旅游年,人们在休闲的时候,不仅仅是关注自然景观,而是越来越多地在意旅游本身的文化内涵。原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如今旅游成为各个省市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的状态之下,打造古名人文化效应,进一步提升城市品牌,成为很多城市发展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开发的方面。

在这样的文化旅游氛围中,更好地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对于整个省的旅游文化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河北省古名人文化资源的梳理,探讨、规划、对于我们进一步开发、提升古名人文化的品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1河北省古名人文化旅游景点概述。

河北省曾经从传说时期的黄帝时期,经历了五千年的古代文明。保定、沧州、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廊坊、沧州、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古代名人资源,可以感觉到在这片土地的每个角落都散落着历史的记忆,那些历史人物、故事、传说沉淀出的是河北省的整个历史,在美好的风景呈现的时候,仿佛可以感受到历史的脉搏跳动。河北省的古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而这些古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个的自然资源也是密切相关的,它不可能脱离整个的旅游状态,了解各种不同的古名人文化的存在方式,才可能更确切细致地开发和提升古名人文化旅游的内在品质。

第一类关于历史传说类的景点:孟姜女庙也称“贞女祠”。秦皇岛因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到此拜海求仙并驻跸于此而得名,是我国惟一一座以帝王名称命名的城市。灵山相传灵山乃女娲娘娘补天炼石处。沧州千童祠记载着秦代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百工巧匠成功东渡的故事。武灵丛台,相传是战国埋藏赵武灵王(公元前325年至公元前299年在位)所建,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京娘湖风景区特别是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在此地梳妆、搭衣之传说。回车巷位于邯郸市区串城街南段,相传战国时赵上卿蔺相如曾在此处为大将廉颇回车让路,故名蔺相如回车巷。邯郸黄粱梦吕仙祠是依据唐代沈既济所著传奇《枕中记》故事而建的。邯郸学步桥学步桥原为木质浮桥,明万历年间(1617年)改建为石桥,解放后重建,已非过去学步桥之真面目。邯郸涉县娲皇宫是我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的奉祀中华始祖女娲的古代建筑群。

第二类关于古名人的故居墓地遗址:正定是三国名将赵子龙的家乡,也是曹雪芹先祖曹彬的故里。邢台内邱扁鹊庙风景区据记载始建于汉,是祭祀中医圣祖扁鹊的重要场所。清东陵位于遵化市境内,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定州碑林院中高大的封土之下保存着一座完好的东汉墓室,距今已有1700年的历史。满城汉墓、清西陵、兰陵王墓等。

第三类关于名人的历史事件: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张家口下花园鸡鸣山景区,名山自有众人攀,北魏文成帝、唐太宗、宋太宗、辽圣宗、辽萧太后、元顺帝、明英宗、清康熙帝等历代帝王都先后登临鸡鸣山,历史上曾有秦始皇、曹操、唐太宗等九代帝王登临的千古神岳碣石山。

在这些已经开发的古名人文化资源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文化历史的久远和厚重,但是大部分的已经开发的资源,力度和规模都有所欠缺,而有的开发耗费巨资,却没有能真正打造出古名人的文化效应。所以从不同的角度理清出现有的资源和开发状况,对于我们进一步地提升古名人文化旅游的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2河北省古名人文化资源开发可借鉴的成功范式。

探寻名人名胜对于旅游者而言,是在旅游放松身心的过程中可以欣赏美丽的山河大川,并同时感受拂面而来的文化气息,使旅游者徜徉于有着深厚的名人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就有必要更好地打造古名人文化旅游的品质。关于名人与旅游的关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唐诗人刘禹锡的名言已经很清晰地告诉我们,自然景观的美丽尚需名人效应给以推广,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美丽风景,感受到文化的厚重,润物细无声地渗入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从大家对于古名人文化开发的探讨中,值得借鉴的成功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寻求因名而贵的物,因名而胜的地方。比如说“江南三大名楼”的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是因为范仲淹、王勃、崔颢的文句而闻名。

第二是寻求名人文化旅游打造的成功范例。比如四川省绵阳市把“李白”这张牌打得很响,李白文化氛围很浓,李白文化游很火。绵阳市有青莲镇李白故里、市区李白纪念馆、太白公园、海灯武馆、太白洞等有影响的景区景点。李白故里风景名胜区景点众多,陇西院、太白祠、太白碑林、李白衣冠墓、磨针溪、洗墨池、粉竹楼等均为省级文物单位。

第三是寻求名人文化旅游打造的积极建议:比如开发建设名人纪念馆、博物馆;开发建设名人和名人事迹雕塑;开发建设名人陵园;开发建设名人文化广场;开发研制名人文化旅游商品。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世界各国均将自己的历史和名人当作高品质的特色旅游商品进行开发。可出版发行名人事迹图书、音像制品;可设计名人或名人事迹的精美图案的纪念品、发行纪念币、纪念章、面塑、泥型、木雕、袖珍式的便于携带的名人半身或全身的铜像、名人字画墨宝。

第四是寻求河北省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设想:开发中华“三祖”文化,清帝史迹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邯郸——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综合开发,邯郸有中国“成语典故之乡”美誉,将旅游与古今文化密切结合,提升其品质,充实其内涵。

第五是寻求适合推广名人文化的各种节日活动,以及大型的实景表演,还有现在所新的推广出来的经典影视剧的拍摄和放映。比如庐山放映《庐山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戏剧表演等等。

以上的内容只是在中国古代名人文化旅游开发中的一些小的范例,我们可以通过资料的查阅和实地的考察,学习那些旅游发达地区的开发的精髓,规划河北省古代名人文化开发的前景,并真正地打造属于河北省独特的文化旅游品质,创造出真正地品牌,实现名人文化的效应。

3河北省古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前景规划。

在这么多灿若晨星的古名人文化的资源和遗迹中,打造古名人的名牌效应和经典旅游路线才是最重要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记住所有的那些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和抛洒热血的人们,但是不一定全部用物质实体的打造来完成这样的文化记忆。所以进行整体规划就是最重要的了,并且要在做规划的时候,同时要消除恶性竞争,单纯为了旅游的经济效益,不尊重真正的历史事实。河北省名人类型众多,在燕赵大地的这些古名人们在中国各个不同领域都取得非凡的成绩。在这些古代名人中,他们所表现的业绩与这片土地的相关性各不相同,关联性有多有少,现在以人物为中心,以出生地或者祖籍为宗旨,在原有的已经开发的古名人文化旅游的基础上,来规划河北省古名人的文化旅游前景。

第一,开发最有价值的历史传说旅游。胡服骑射、奉公守法、药王摘匾、背水一战、围魏救赵、完璧归赵“、鹿”的传说、黄梁美梦、猛张飞工笔画美人,金石为开这些历史传说的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有的还彼此相关,但是对于同一个古名人的历史传说最好有一个整体的规划,避免割裂和重复。

第二,开发帝王类的名人文化旅游。赵武灵王、燕昭王,关于他们的故事有很多,都是对于当时社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的。而秦始皇这个人物,他的传说众多,并且洒落在各地,比如千童祠,比如求仙入海处,还有他的出生地,死亡地都不在一个地方那么就寻找最可以遗存的遗迹来开发这个古名人文化,真正地达到可以有开发性。

第三,开发文学艺术类的名人文化旅游。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北魏散文家杨衒之。北朝魏、齐时无神论者、文学家邢邵;北齐文学史学家魏收。隋代诗人卢思道。唐代诗人崔护、李峤、卢延让、卢照邻、刘长卿;唐代散文家李华。金末文学家、文学批评家王若虚。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元代戏剧家李好古、尚仲贤。北宋文学家刘筠、柳开。明代文学家马中锡,明代散曲作家赵南星。清代学者、文学家纪昀。清朝祖籍河北丰润人文学家曹雪芹。他们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的典籍,是可以很好开发和充实文化旅游的资源。

第四,开发政治类的名人文化旅游。商末孤竹国叔齐、伯夷。战国末期燕国高渐离。秦南越国王赵佗。西汉大臣窦婴。三国时蜀国将领赵云、张飞。唐代政治家魏徵;唐朝名相宋璟。南宋抗元将领张世杰,宋代民族英雄李若水。元代政治家、法学家何荣祖。

第五,开发科学家类的名人文化旅游。春秋战国名医扁鹊。东汉名医邳彤。南朝宋齐间科学家祖冲之,齐梁间数学家祖暅之。隋朝经学家、天文学家刘焯,音韵学家陆法言。唐初史学家李百药。五代造墨名家李廷。金朝著名医学家刘完素,金末元初著名医学家李杲“,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国元代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郭守敬,元代数学家李冶。明末清初历史学家傅维鳞。

嘉庆至道光年间的名医王清任。他们在各个领域的前沿贡献值得后人尊重和学习。

第六,开发艺术家类的名人文化旅游。汉代造诣很高的音乐家李延年。隋代画家展子虔。五代后唐画家胡瓖。元代书法家、诗人鲜于枢。唐朝文学家、书法家李阳冰。南宋画家赵伯驹太祖七世孙,太祖第十一世孙赵孟坚。元代著名画家刘贯道。北宋皇帝画家赵佶,河北涿县人。

在民间传说和故事中有着与之相关联的古代名人,虽然有的名人只是在这片土地上是短暂的存在,但是依然带来了最为夺目的光彩,所以在我们的历史记忆中应该书写他们每个人的传奇,那怕是轻微的,却也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在这些资源与已经开发的资源之间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打造全新的古代名人文化的旅游品牌。

注释。

①李卓文。三峡名人文化与旅游开发[j].三峡大学学报,2003.

②熊春水。打造文化旅游胜地 应打响陶渊明品牌。九龙网,2006.

③许文建。河北省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立体开发。ssfcn.com.2007,7.

参考文献。

[1]龚绍方。旅游规划与开发[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1)。

[2]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教育论文" target="_blank">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3]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5)。

中国名人故事范文第2篇

春秋战国时期伯乐开“出场费”先河孙阳“一旦而马价十倍”,获取“一朝之贾”

伯乐,姓孙名阳,是春秋战国时期郜国(今山东菏泽境内)人,后服务于秦国。孙阳是当年的相马名人,擅长辨识马的优劣,伯乐是大家对他的习惯叫法。有关伯乐做商业促销一事,见于《战国策·燕策》里的“苏代为燕说齐”条。

苏代是当时着名的纵横家苏秦的弟弟,“伯乐相马”就是苏代为燕国到齐国游说时,给在齐威王面前说话很管用的淳于髡讲的一则故事。其内容可谓众所周知:有一个卖骏马的人,接连三天守候在市场里,也无人问津。卖马人很着急,于是去见伯乐,说:“我有一匹骏马,想卖掉它,可是接连三天守候在集市里,也没有哪个人来问一下,希望先生能绕着我的马看一下,离开时还回头看它一下,这样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费用。”伯乐答应了,真的来到集市,依言围绕着马转了几圈,离开时还回头再看了一眼。结果“一旦而马价十倍”,马不仅卖了,马价还暴涨十倍。

苏代讲此故事的用意,尽管不在名人的商业广告价值上,却给中国广告史提供了一个非常形象、鲜活的成功案例。从所述来看,卖马人颇有商业头脑,十分了解“名人效应”的作用,仅仅花费“一朝之贾”,即一天的劳务费,便请到了当时的相马专家伯乐,实现了卖掉马的商业目的。卖马人给伯乐的“一朝之贾”,在现代叫“出场费”,这也开了中国名人参与商业行为拿“出场费”的先河。

汉代女名人也做“促销女”

卓文君留下“文君当垆”的千古佳话现代广告喜欢使用漂亮的女明星代言做广告,古代亦然。过去女性喜欢用的一种叫“玉搔头”也叫“玉挠头”的首饰,能得以流行,便与一位汉代名女人有关。

汉武帝刘彻的宠妃李夫人很漂亮,她喜欢用玉簪修饰发型。有一次刘彻去看望李夫人,他走近李夫人身边时,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挠头发。此事传出后,宫妃纷纷用玉料来打制簪子,希望获得皇上的宠幸。“玉挠头”由此在汉代流行起来,玉料的价格因此成倍上涨。

此故事见于《西京杂记》“挠头用玉”条。玉价成倍上涨,或是玉器商人利用了当时李夫人受宠故事,大作广告的结果。

李夫人的“代言”行为,严格说起来并不具备真正的商业广告性质。但在汉代,女明星、女名人参与商业活动,确已不新鲜。

汉代餐饮业已很繁荣,街头酒店受到普通消费者的欢迎。这时的酒店经营者颇有创意,在店前面垒起高台,即所谓的“垆”,然后把大酒坛子放置于上,还让一名漂亮的女子站在旁边,以吸引眼球。这样的女子,在现代叫“促销小姐”。当时名声远播的大才女、大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便曾当过“促销女”。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当年大才子司马相如,与当时17岁的卓文君私奔后,为了谋生,在四川临邛盘了一家酒舍,开了个小酒店。司马相如洗盘子,卓文君则站到店前的酒坛旁边揽生意,“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典故由此而来。

“文君当垆”,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却是古代女明星参与商业活动的经典案例。现代流行的女星为某一品牌的商品站台,无非是“文君当垆”的现代版。

东晋时期出现“慈善广告”

王羲之“题扇赠老姥”,“人竞买之”

古代名人参与商业活动,并不都是商业行为,有时是一种慈善活动。有“书圣”之誉的东晋着名书法家王羲之,生前便曾利用自己的名家身份,为一个卖扇老妇人做好事,免费为她卖的扇子题字。

据说有一天,王羲之散步到绍兴城里的一座石桥上,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篮竹扇,在桥头叫卖,但好久也不见有人来买。王羲之遂上前对老妇人说,如果在扇子上写上字,应该好卖些。老妇人同意了,王羲之便在每只扇子上题写5个字。老妇人起初还有点不高兴,王羲之告诉她,你就说这字是王右军写的,每只要价“百钱”。老妇人依言说了,扇子很快被抢购一空。

中国名人故事范文第3篇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字:_________

评价: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锦绣的山川,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令华夏儿女心潮万千,祖国灿烂的未来让炎黄子孙豪情满怀。平日里,我们可以搜集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故事,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积极诵读爱国诗文,学唱红歌。

一、读拼音,写词语。

jié

chū

kònɡ

zhì

miǎn

xuán

qiào

)(

)(

kuánɡ

fēnɡ

háo

rén

xiào

shuǐ

luò

shí

chū

)(

)(

二.

形近字组词

施(

)

饶(

)

竣(

)

浆(

)

拖(

挠(

峻(

桨(

三、请把错别字用横线划出并改正在括号里。

1.思潮起浮

恍然大悟

狂风怒号

司空见贯

水落石出

2.濒来入梦

百折不回

寝不安席

张冠李戴

可见一班

3.天崖海角

牙牙学语

滔滔不绝

悬崖俏壁

波涛起伏

4.惹人叽笑

安居乐业

碧空如洗

顶天立地

同心胁力

四、选词填空。

1、周密

严密

精密

机密

)监视

)思考

)计算

)文件

)警戒

)测量

严守(

)调查

2、鼓励

勉励

激励

奖励

(1)有关部门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

)。

(2)每当我学习中遇到困难,老师总是热情地(

)我。

(3)总结会上,辅导员李老师(

)我们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五、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背着书包和红领巾去上学。

B.读了《笑林》,让我肚子都笑痛了。

C.火红的枫叶在春风中轻轻摇动。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六.句子巧变身。

1.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改为反问句)

2.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1)海岛战士自己多吃苦受累。(2)海岛战士要千方百计建设好祖国的海岛。

3.请写出对“铁锤锤碗锤不碎”的两种解释。

七、阅读短文《中国魂》,回答问题。

①精卫填海,何等的【

】;愚公移山,何等的【

】;后羿射日,何等的【

】;大禹治水,又是何等的【

】!中华民族的这些远古神话比古希腊的神话更充满着创业的悲壮和人间的真情,蕴含着人定胜天的哲理。

②一代又一代,有浪淘不尽的风流人物,有黄河冲不垮的丰功伟绩。不必惊讶屈原那“虽九死犹未悔”的忠贞与坚忍,不必钦佩陆游那“王师北定中原日,1.(

)”的胸怀与悲怆,不必喟叹李白那“飞流直下三千尺,2.(

)”的豪放与洒脱。这处处表现出中国人的灵魂。

③自古以来,中国人有天下为公的理想,有舍生取义的凛然正气,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高风亮节;中国人有“富贵不能,3.(

),4.(

)”的处世哲学;中国人有乘风破浪的豪情,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中国人更有重整江山再造日月的雄心。

④这一切,在中华民族这片神圣的土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记得我们的

民族魂

鲁迅先生就说过

自古以来

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苦干的人

有舍身求法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

是的,中国人的脊梁虽然表现得那样的平凡,那样的朴实,但却不乏精神的充实、思想的崇高。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举世瞩目;奥运赛场上嘹亮的国歌一次次响起,又令世人刮目相看……这些都说明了中国发展速度之快,说明了奋发图强的激流永不停息。它正折射出所有中国脊梁的光彩!

⑤这就是我们的国魂,这就是我们不屈的国魂,我们千年不衰的国魂!

1、把下列词语分别填在短文第①自然段的【

】里。

执著

勇敢

坚毅

睿智

2、联系上下文,理解成语。

丰功伟绩:

刮目相看:

3、在第②③自然段的1.2.3.4四处的诗句补充完整,使语句表达通顺。

A.疑是银河落九天

B.家祭无忘告乃翁

C.威武不能屈

D.贫贱不能移

4、为短文第④节画横线的句子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5、你还知道哪些爱国名人和爱国名诗?(本文内容除外)

(1)爱国名人:

(2)这些诗句都是英雄们留下的:

中国名人故事范文第4篇

提到文化,我不禁想到一个字——书。书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展示文化的平台。读书,可以开阔眼界;读书,可以获得心灵的滋润。也许你会问:书与奥运有什么关系?

不知你是不是看了男子举重69公斤级的决赛。在那场比赛中,有位选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就是韩国名将李培永。赛前,李培永一直被人们公认为是这个级别冠军的有力争夺者,在抓举比赛中,他举起了155公斤重量,紧紧跟在中国名将廖辉之后。但是在挺举比赛中,他第一次试举就因小腿抽筋无法用力而受伤,基本上已失去了在此次奥运会争夺奖牌的能力,但他仍然没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一次又一次艰难地走上赛场,直到最后悲壮地趴在了举重台上。他的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不也在我们所读的书中有所体现吗?例如《名人传》中介绍的,贝多芬虽然双耳失聪,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热爱的音乐,仍然执着地追求,直到生命结束。贝多芬和李培永虽然不在同一时代,也不是同一国度,但他们的行动却共同诠释了什么是“执着”,什么是“永不言弃”。还有,在女子10米气手枪颁奖仪式上,正当场内所有人在都在为获奖运动员祝贺之时,更为让人惊讶和感动的一幕出现了:银牌得主俄罗斯的纳塔利娅·帕杰林娜与获得铜牌的格鲁吉亚选手妮诺·萨卢克瓦泽相拥在一起,要知道,她们的国家正在开战呢。她们用奥林匹克精神呼唤和平,传递友谊,这不正是《战争与和平》所赞扬的精神么?

读书让我们遨游世界,看奥运会让我们真切体验和感悟人生。书中故事与奥运会中发生的真事完美结合,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书中的内容,让看上去有些呆板的白纸黑字变得鲜活而有生气,使我们的阅读更加快乐。

中国名人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红色名言 激励 红色教育

名言以其简洁、优美、明快的语言形式表述了做人、处事、成才等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处处闪耀着人类聪明睿智的理性光芒。红色名言,是一类积极健康、言简意赅、蕴含哲理的名言的统称。是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学生经常诵读红色名言,可以激发斗志,鼓舞士气,坚定信念,振作精神,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自2007年以来,开展了一系列以“红色名言激励学生成长”的教育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1 实践探索。

1.1 第一阶段:50条名言的收集与确立。在物欲膨胀、功利主义泛滥、理想信念稀释的年代,支撑民族气节与风骨的红色精神正在一点点流失,作为一所发源并壮大于党领导的全国最早农运中心的萧山三中,自2005年开始努力追求一种融合了红色农运精神、学校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红色精神培育的教育,即为红色教育。而以红色名言激励学生,是萧山三中红色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载体。首先,我校在2007年9月向全校师生征集红色名言的活动,要求写上名言的作者与名言大意的阐述。

红色名言的征集过程。实际上是对红色名言的学习升华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下,我校共收集了名言200多条,经过重重筛选和多次修改,最终选定为五十条。

1.2 第二阶段:红色名言的编册与挂墙。自50条名言的确立后,我校于2008年1月编写了《记50条红色名言》校本学习文本。由于每一条名言都注明出处,并解说了名言的大意,或对名言的背景知识有一个简要的说明,或在名言本意的基础上再作进一步阐释,在编排又采用了喜闻乐见的图文并茂形式,因而这本校本学习教程,显得生动活泼,富有启发与教育意义,是启迪学生的良师益友。

除此之外,我校还将这50条名言与相应名人刻于木板,悬挂在教学楼、实验室、科技楼等各场所的墙面,让学生可以随时阅读,随时接受名人与名言的思想熏陶,让学生在校期间能随时随地沐浴在名言的光辉之下。

1.3 第三阶段:红色名言的宣讲与播扬。随着“红色名言”的确立、编册与挂墙,我校掀起了一个“诵读红色名言”的学习:“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五十条名言,学校要求全体学生能诵读、熟记和播扬,从中激励意志,锻造思想,培育精神,提升境界。

另一项更具有教育性、体验性的“红色名言宣讲”活动也在全校范围内得到了响应,首先,我校师生利用班级讲台这一阵地进行宣讲。其次,利用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时间进行宣讲,使每一次国旗下讲话更充盈了育人的效用。通常情况下,围绕校园生活、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等常规问题,或与传统节日、学校特色专题活动相配套,确立一个主题进行宣讲。

为培养学生勤奋努力、刻苦锻炼、健康积极、全面发展等学习观念与身体素质,学校经常开展以“奋斗”、“运动”、“感恩”、“宽容”、“直面挫折”等为主题的名言宣讲,如针对学生学习信念淡漠、学习懒散、勤奋刻苦素质欠缺等情况,2009年12月1曰我校开展以“奋斗”为主题的名言宣讲,高三7班项盼盼同学在“奋斗,为了快乐”中宣讲:“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在这条路上,‘只有奋斗,给我们生路,而且只有奋斗可以给我们快乐(恽代英)。”“人生只有奋斗,才能给我们生路,也只有奋斗,才可以给我们快乐,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去掌握,自己的方位需要自己去定义,自己的理想,也只有自己去奋斗。”学校利用广场集会,举行升旗仪式暨红色名言宣讲活动,切实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1.4 第四阶段:红色名言的拓展与内化,在50条名言的长期熏陶下,我校学生早已把自己喜欢的名言,诸如:“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世界只为有目标的人开路]没有谁可以限制人的潜能尸(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人,唯一可以自我夸耀的,只有责任。”(培根);“真正的才智,是刚毅的志向。”(拿破仑)等,成为激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座右铭”,并且还以此为蓝本进行模仿创新,编写一些针对自己特色的“座右铭”,如“我们缺的不是豪情壮志,而是持之以恒”、“挑战极限,永不言败”、“今天所做的事勿候明天,自己能做的事勿候他人”等,这些名言与座右铭,已成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战胜自己、激励自己、鞭策自己的精神动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2 实践收获。

2.1 增长了知识,领悟了精神,50条名言。由于全来自于师生的收集,他们在查阅、收集名人名言过程中亲近名人、研究名人、学习名人,收集了丰硕的学习资料,其中有中国历史的名人名言和轶事,有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言及轶事,还有中国与外国名人的语录和名将故事,这些名人名言、名人小故事、名人轶事等资料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许多名言的起源、名人的思想与名人的事迹,使学生懂得了名言的来龙去脉,增长了见识,还领悟了名言的精神内涵,提升了境界。

2.2 接受了熏陶,汲取了力量。以“红色名言激励人”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名言收集与学习活动中感悟了名人的智慧与名人的崇高精神,在不经意间。学生已摆脱了世俗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养成了虚心学习、实事求是的态度与习惯,并能以开阔的胸怀对待古今中外的文化成果,以执着的精神对待学习和工作,为追求进步而不懈努力。又由于在对学生进行红色名言教育时,非常关注将学生周围的物化环境与心理环境、德育环境融为一体,使每一堵墙都成为会说话的扬声器,将整个校园变成一部诗化的立体文化场。当学生从名言中悟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时,当学生被那些格言警句激起心中的某种共鸣并产生震撼时,名人名言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教育内涵,使学生受到了熏陶,汲取了力量。

中国名人故事范文第6篇

“东南西北本姓张”

东:东姓有五种来源。一种相传是舜的七友之一东不訾之后;一种相传是伏羲的后裔东蒙氏之后;另外高句丽姓氏也有东姓,后代迁到中原后仍姓东;也有些东姓是由土族的“什东加”这个姓改过来的;在台湾土著、满族、蒙古族等民族中也有东这个姓。

东姓目前在中国分布较广,在江苏海门、天津静海、黑龙江、河北、辽宁、甘肃、青海等地均有分布,但人数不多。

西:西姓有三种来源,第一种是以国为姓,相传古代有个西国,也有说是西陵古国,后来人们就把西当做姓。第二种说法,是说战国魏国时邺县有个县令叫西门豹,他的后代把“西门”这个复姓改成了“西”姓。第三种是由满族姓氏改过来的,清朝满族八旗中锡克特哩氏后来改成了西姓。

外关于西姓的来源,在河北、山东交界一带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明孝宗孝康张皇后为人机智贤明,曾辅佐孝、武两帝成政事。而其两兄弟张延龄、张鹤岭却仗皇亲横行乡里。张皇后死后,在位的明世宗将其全家抄斩,部分子孙四散逃跑,为便于以后相认,他们按逃跑的方向由张姓分成了东南西北四个姓氏,所以也有“东南西北本姓张”之说。

目前,西姓在山东广饶、邹平、潍坊和安徽等地都有分布,但人数也不是很多。

南:南姓的来源较为复杂,据《史记》记载,夏禹的后代有以南为姓的;第二种来源,是说商王盘庚的妃子姜氏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在周宣王时为大夫,他的后代就以南为姓;第三种说法认为,春秋时卫灵公之子公子郢,字子南,他的后代就把南当成姓;第四种来源,也是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高士隐于南乡这个地方,他的后代就改姓南。

南姓在我国分布较广,河南南姓尤其多,约占全国汉族南姓人口的75%.

北:北姓的来源有三种。一种是以地名为姓,据记载,在远古有个叫北的地方,相传黄帝把蚩尤部落的一些人迁到了这里,其后人就以“北”为姓;也有记载说,北还是高句丽的一个姓氏,高句丽姓氏中不但有北姓,还有东姓,由此推断,应该是以方位为姓;还有一些北姓是由北门、北宫、北郭、北人、北野这些复姓改过来的。

目前,河北曲阳、山西汾阳、四川德昌,内蒙古的包头都有北姓。

“柴米油盐酱醋茶”

柴:系自江姓。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47%,尤以山东、湖北等省多此姓。名人有柴武,汉高祖时将军,斩韩王信于参合;柴荣,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军事统帅。

米:源自芈姓,北宋书法家米芾自称是先秦时楚国后裔,本性芈,后改为同音字米。另外,隋唐时,西域有一个米国,当时常有米国人来中原定居,他们以国名为姓氏,后来形成米氏。分布较广,约占汉族人口0.037%,尤以湖南、山西等省多此姓。

油:起源不详,但唐代已有人以油为姓。今山西、山东、台湾等地均有分布。名人有油风,明时陵川人。

盐:源自春秋时齐毋盐大夫之后。一说,或掌盐池者之子孙以为氏。今江苏、四川等地有分布。名人有盐P,唐代以画肖像、佛像著称;盐翼,明代鸿儒。

酱:源出不详。据了解中国大陆已经没有姓酱的人了,不过台湾还有。

醋:源出不详。今陕西、四川等地有分布。茶:源出多头:一、炎帝葬于茶陵,因氏;二、齐太公之后有茶氏;三、明清时云南大理府保山县鲁掌土千总为茶氏,系彝族。今云南、浙江、台湾等地有分布。名人有茶话,汉时人,见《江都易王传》;茶昱,明时武平人,洪武中洛川县训导。

“一拾百千万兆”

一:一姓自古有之,有的属一那娄氏之后,有的由乙姓等演化而来。今天安徽淮南仍有此姓存在。

拾:最早可见于《姓苑》。江苏、台湾等地均有此姓。“拾”姓可能被简写为“十”姓。不过,十姓源出不详,据统计资料称安徽青阳有。

百: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一属黄帝之后,名人如《说文》中的百;其二,由百里氏之后省略“里”而来。百姓发迹之处为河南南阳,现主要分布于北京、浙江、河南、四川和重庆等地。千:千姓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三国,百顷王杨千里入蜀,而后有千氏。现在四川、台湾、山西、北京和河南等地均有少量千姓分布。

中国名人故事范文第7篇

一、培养朗读背诵的习惯

宋代朱熹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聪明的,他们懂得抓住“读”。可是,现在的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看看而已。其实学习语文首先要出声朗读、熟读,以至背诵。朗读要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字正腔圆,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不颠倒,不破句,语气自然流畅,抑扬顿挫,富于表情,这不仅仅是一种美感的享受,重要的是比默读更能增强记忆和感知效果。另外,朗读是多种感觉器官参与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层次脉络、表达方式、思想感情都会在无形中影响读者,不仅可以帮助读深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深入体会作品所表达的爱憎感情,准确把握作品的谋篇布局,等等,而且可以帮助读有效地提高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久而久之,语文水平就会提高。朗读是基础,成诵是关键。我们虽反对死记硬背,但也不可“矫枉过正”。如果脑子里没有因背诵而形成足够的积累,别说写文章会是满篇空话,就是平时谈吐也会让人瞧不起。“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才是文化人应有的素养。所以对课文中优秀的诗文名句,对课外阅读中精美的篇章文段,一定要下功夫背下来,背下来之后,那些储蓄在大脑中的信息才能变成自己能随时驾驭的知识,进而形成语文能力,并终身受益。

二、培养工整书写的习惯

虽然文章的内容决定形式,但是拙劣的形式势必会使内容受到损害。书写规范工整,字体端正,字迹清楚,卷面清晰,既能让读者准确认读全文,又能给人一种美感并有“先声夺人”之妙。所以书写万万不可马虎,一定要精益求精,写字基本功较好的,应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在字体端正、字迹清楚的基础上,力求把字写美观;写字基本功较差的,应在加强汉字基本功练习的同时,务必把字写清楚。前者切忌故意卖弄,写得龙飞凤舞;后者不要自惭形秽,羞羞答答。近些年,由于受港台影视的影响,有些同学写繁体字,这是不好的习惯;使用已经废弃的简化字,也视为错别字。所以还要做到不用繁体字,不写废弃的简化字,做到工整、规范、美观、大方。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形象凝练地道出了阅读的重要性。语文水平的高低,与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有很大关系。实践证明,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是阅读广泛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阅读课外书籍,阅读面太窄,语文素养自然难以提高,作文质量也低。课外阅读主要是利用课余时间,一点一滴积累所成的,一口吃不成胖子。要有量的保证,才能带来质的变化,要保证阅读的量,就要保证阅读的时间。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既能拓宽视野,又能增加知识积累。阅读还要讲究方法,方法得当,读书可以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可根据阅读内容和阅读需要来确定阅读方法,区分该读什么,不该读什么;先读什么,后读什么。什么样的文章适合于泛读和略读,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细读和精读。清代的教育家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把书分为五类,他认为:“有当读之书,有当熟读之书,有当看之书,有当再三细看之书,有当备以查考之书。”我国台湾的陈占卿把中学阶段课外阅读的书籍归为12类:本国名人传记、外国名人传记、中国文学名著、外国文学名著、历史故事、古今名人书信、社会科学论著、自然科学论著、学术思想性论著、名人札记、古今名人言论、其他学科论著。从每一类中选择若干本有代表性的作品去读,养成读好书的习惯,语文水平就会慢慢提高。另外,还可根据阅读的不同目的,采用学习性、鉴赏性和消遣性等多种不同的阅读方法。

四、培养经常动笔的习惯

课外练笔,一直是语文教学大纲倡导的内容之一,中学生课外练笔的作用和意义是多方面的。教育家叶圣陶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反复阐述过,他分析说:单靠教师出题每周一作,未免回数太少,不能收到充分的效果。因此,“要练习的回数多,不用说,还须课外作文”。他认为,“自己有了意思、情感便能动手写出来,这是学习上必要的习惯”,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可以是提要式、摘录式和心得式等,也可以多种形式交叉使用。同时要坚持写日记,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察有所感,心有所得,及时记下来,以备日后选用。多写才能使我们的写作能力越来越强。

五、培养勤于查正的习惯

在预习和阅读写作时常遇到困难,要马上查字典或其他工具书,千万不可蒙混过关,自欺欺人。否则就容易读错、问错、用错,闹出笑话来,甚至误了大事。中学生应有的工具书至少包括《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勤查工具书,学生不仅可以顺利解决阅读和写作上的一些障碍,而且可以懂得许多文学、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扩大知识面,积累词汇,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六、培养反复修改的习惯

有人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虽不一定全对,但它确实道出反复修改的重要性。修改是写文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文章质量的重要措施。要想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就要学会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我们也都有这样的体验,草稿写出来了,又写了第二稿,第二稿了,又写第三稿。经过几次,最后才完成。第一稿第二稿好像白费力气了,其实不然,没有第一稿,就没有第二稿、第三稿……尽管中间经过曲折,水平都在回旋曲折中提高了。这就是修改的效果。

修改不能只搞形式,只停留在增删个别字词和几个错别字上。要从遣词造句、标点符号、修辞方法、段落层次、过渡照应、题材修饰、审题立意、语言风格等多方面,认真地全方位地字斟句酌地推敲和修改。只有这样才能改出精品来。

七、培养预习过程中的习惯

预习是作为学生自我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为“教读”做好准备的过程,能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学习惯。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应自觉养成以下良好习惯:(1)勤用字典、词典,遇生字新词不查明不放过;(2)阅读课本,简要分析课题、结构、文体、选材;(3)注意“思考和练习”,从整体上感知全文;(4)初读课文,勾划圈点,质问存疑,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八、培养教读过程中的良好习惯

教读,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生读,教师的“教”必须落实到学生的“读”上,也就是在学生粗略地“看懂”的基础上,稍加读法“指点”。在教读过程中,学生应注意:(1)揣摩重点词语内涵,体会深层含义;(2)指出重点语句,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想;(3)课堂听讲时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讨论、质疑、释疑,更深层次理解课文;(4)品味精彩片断,悟出语言运用的妙处;(5)勤记笔记,听讲、思考和笔记三者结合。

中国名人故事范文第8篇

新的学年即将到来,我们又要迎来一批新的学生,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该如何上好第一节课呢?下面是一些技巧:

一、自我介绍,树立形象

上课铃一响,我精神抖擞的健步走上讲台,在互相尊重的问候之后,我在黑板上秀出自己刚劲有力、优美工整而规范的书法,写出自己的姓名、电话、QQ号和电子邮箱。学生赞叹声此起彼伏,议论纷纷,我趁机问道:“你们想不想有一手漂亮的书法?”“想!”回答震耳欲聋。接着,我就我学习书法的经历作了简单的介绍,其别强调历史名家对我的影响,以激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拉近师生距离,增进师生友谊,让学生在我的自我介绍里,感受智慧之美,拼搏之美,进取之美,从而从心里喜爱和敬佩老师,为学生学习历史打开了兴趣之门。

二、明确历史内涵,把历史简单化

在向学生充分“推销”自己后,我向学生说:“这是我们的第一节历史课,我们不上课,就聊天。”“聊天?你在骗我们吧。”学生带着怀疑的眼神看着我。我狡黠的说:“不信?那你说说什么是‘历史’?”学生马上被我风趣幽默的语言逗乐了。有的说:“过去的事情就是历史。”有的说:“历史就是古生的事情。”还有的说:“历史就是发生在过去的名人、大事。”对学生的回答,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说:“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其实历史这概念很简单:古代的事叫历史,近代的事叫历史,现代的事也叫历史,就是你们昨天做的事,也成为了今天的历史……通过师生互动,学生明白了历史的内涵,清楚地明白了自己既然是历史中的一个人,就要好好做人,在历史上留下一抹光彩。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自然而然被激发出来了。

三、说明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同学们,既然我们是历史的一员,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历史呢?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大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有的说可以学习别人的经验,有的说可以听故事,还有的说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对学生的发言,我给了中肯的表扬。接着我故作神秘的说:“同学们,你们想听听老师的观点吗?”学生大声说:“想!”

第一是中考的需要。学生听了嘘声四起:“老师,这算什么理由?”我一本正经的说:“如果不中考,我们何必还要学习这门课?这不算理由吗?”学生哄堂大笑,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然后我说:“历史是中考必考的科目,上了高中以后,选文科的同学,历史也是一个必考的科目。”经我这么一说,学生才开始明白:原来,历史并不是他们心中的副科,而是跟语文、数学、英语等一样都是主科。既然是主科,学好它就是必须的。

第二是读史明智。所谓读史明智,就是说学习历史会让人变得更聪明和更有智慧。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当作后事的借鉴。塞万提斯说过:“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能把轶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诫,后世的教训。”同学们学习了历史,有了经验,你能不变聪明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不懂出生前的历史,他永远是个孩子。我们就因为学习了历史,了解和吸收先辈的经验和智慧,我们的知识才越来越丰富,头脑才变得越来越聪明。同学们,你们还不相信学习历史,可以启迪智慧吗?请听故事。听说要讲故事,课堂顿时鸦雀无声,一双双渴望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我,等待着故事的开始。我问道:“田忌赛马的故事听过吗?”“听过!”“那你们知道田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吗?”有的学生说:“田忌改变了赛马的出场顺序。”我笑着说:“这不是最主要的,最关键的是田忌懂得用自己的长处去跟齐威王的短处比,这才是赢的关键。你们以后跟别人比赛,也要懂得以己之长攻人之短,这样才能赢。”学生茅塞顿开,原来想要“学史明智”,必须要对学过的历史,认真思考、善于总结、学会运用,这样学习历史才会让人变得更聪明和更有智慧。

第三是读史明爱国。学习中国历史辉煌灿烂的文明、文化,背诵历史人物的爱国名言,学习中国革命先烈为了国家、民族的危亡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革命史,可以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励我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伟大抱负。有一个历史学家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清朝学者龚自珍也说:“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日本侵华期间,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学日语,学校不得悬挂中国地图,不得使用“中华”字样出版的教科书,其目的就是要逐渐减弱中国人的“归属感”,泯灭中国人的国家意识,消除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志。所以读史可以明爱国,认知自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四、指导学习历史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俗语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学生真正掌握了历史的学习方法,才能最终有效地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1.学习历史要有兴趣。我问道:“同学们,你们在哪些方面做得最好?”有的说:“我的篮球打得很好。”有的说:“我的物理学得很好。”还有的说:“我煮的菜很好吃。”我说:“那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在这些方面做得好呢?”有个学生说:“喜欢做,有兴趣呗!”我说:“对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学好历史,首先要对历史感兴趣。”学生用认可的眼光看着我说:“老师,我们知道怎样学好历史了,只要有兴趣就行……”“有兴趣就能学好历史吗?”我适时问道,学生说:“有兴趣还不行?难道……?”我说:“对!还要有方法!”

2.学习历史要有方法。

(1)学会读书,提高自学能力。

(2)课前要充分预习。

(3)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朗读和背诵课文。

(4)课后复习,温故而知新。

(5)学会合作,才会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