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案。
向阳河灌区地处吕梁山东麓,是省注册万亩自流灌区之一。灌区水源为位于汾阳市西北峪道河镇向阳匣口的桃花泉。泉水最大流量0.13m3/s,多年平均流量0.07m3/s。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5万亩。灌溉范围包括两个乡镇十三个自然村,同时承担下游十五个村庄一万余人的饮用水。灌区自成立运行以来,为汾阳一方经济特别是是农业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近年来,由于爱利益驱使,许多当地村民置生环境和水量锐减于不顾,抱着靠山吃山的想法,在泉源保护范围内大肆开采白云石,灌区方圆几公里,不时可听到炸药爆破的响声。据不完全统计,仅向阳村现有石场八座,其中具备开采资格的仅一家,属地质矿产局发证。就因为私人在泉源放炮采石一事,灌区曾多次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然收效甚微,但从日渐锐减的水量来看,个中因素却不容忽视。
事实上,随着人口增加与工农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社会对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水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由于水的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工农业竞相开发地下水,地下水严重超采,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从而出现大面积降落漏斗和地面沉降,建筑物破坏现象,有的已造成资源难以再恢复。水资源是有限的,也是其它资源无法代替的,如果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其后果难以估量。
1 加强对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人们常说,春雨贵如油,这固然是从农业生产角度来看的,但足见我国人民早已对水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对如今水资源紧缺的状况来说,真是春雨胜如金,在市场经济社会中,水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与其它商品相比,水资源有其独特性。
1.1不可替代性
水是生命之源,维持着地球生物的生存,不可用别的资源代替,生态系统离开水,其连续不断的循环就将终止。
1.2多功能性
水的用途最为广泛,除了供人类日常生活外,更多的是用于工农业生产,如炼钢,造纸,发电,航运,农灌,养殖等,水资源的这种多功能性,别的资源无法相比。
1.3有限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量、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水不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它的可开发与可利用程度是有限的。 2 改革水资源管理模式
水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一种自然循环体系,既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其独立性,是指它不需要人为的施加外部因素,如大气、环流、风、阳光、生物、土壤等,水资源是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管水、治水不能单一化,不能只治标不治本,
要标本兼治,将其溶入整个人类生态系统中综合考虑,综合治理。
目前,在水资、源的管理方面,虽然明确水利部门是水资源的主管部门,但建设部门、地矿部门、环保部门都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管水,造成水权分散,各自为政,从而缺乏对水资源浪费,污染及布局不合理现象的有效管理,从管好水、用好水和发挥水的最大效益出发,迫切需要一龙治水管水。把地表水、地下水的管理统一到整个社会资源体系中,统一到维持生态平衡中,统一到环境保护中,把供水、灌溉、抗旱、水土保持、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将乡村用水、城市用水、工业用水全面规
划,合理调配,平衡供需,使水资源再生成为可能。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逐步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如运用计算机管理城市用水和农田灌溉,使水资源得到总体最佳利用。以色列是一个地处旱区域、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总量仅17亿,但由于重视科技,因而成为世界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比北京市高4倍。我国在开发利用保护水资源方面应学习以色列的经验。
3实现以节水为核心的水资源合理利用。节水是控制一个地区需水量盲目增长的有效
途径,也是区域水资源调配的基础,我国当前节水有巨大潜力可挖。
3.1农业节水在农业生产上应积极提高灌溉效率,防止浪费,建立高效节水农业。我
国现在主要采用渠灌、喷灌,灌溉用水浪费严重,利用系数为0。3—0。4,每立方米水生产粮食0。8,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为了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减少无效损失,要改进灌溉方式和设施,如采用低压管道灌溉不仅比渠灌节约1/3的水量,还能增产。
关键词:煤制油;水资源;新疆
一、 新疆煤制油产业发展现状
新疆是中国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矿产数量多,储量大,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其中,煤炭是新疆的优势资源,也是重要的支柱产业。经预测新疆煤炭的储量占全国资源总预测量的40%以上。“十二五”国家把新疆确定为第十四大煤炭基地,煤炭产量将由目前的1亿t增加到4亿t以上。新疆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t,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40%以上,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千亿吨储量煤田5处,大于3000亿t的煤田3个,准东煤田、吐哈煤田属世界级大煤田。新疆煤炭种类齐全,煤质好,是优良的工业动力用煤和煤化工、煤制油用煤。煤层气预测资源量9万亿m3以上,约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的24.5%,居全国前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煤炭工业成为新疆能源产业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国内大企业大集团齐聚新疆参与煤炭勘探开发,在开发模式、装备水平、技术应用等方面带来全新的理念。自治区提出的基地化、一体化、大型化和集约化的产业发展战略,为 “十二五”新疆煤炭大规模开发提供了基础条件。根据规划和部署,到2015年新疆煤炭产量将达到4.2亿t,到2020年建成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及和丰―克拉玛依五大煤炭开发和加工基地。自治区投资60亿建设的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铁路、供水、公路、输电等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神华、中电投、鲁能、国电、华能、兖矿、新汶、潞安、宜化等一大批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相继进入新疆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神华五彩湾2000万吨露天矿及12万吨活性炭、广汇120万吨甲醇80万吨二甲醚、新汶100亿立方煤制气、庆华55亿立方煤制气、中电投煤制气、兖矿60万吨醇氨联产等一批重点煤炭煤化工项目陆续开工,西煤东运吐哈煤炭基地建设开始起步,新疆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 新疆主要煤制油产业地区的水资源状况
新疆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及和丰―克拉玛依五大煤炭基地是煤制油产业的聚集地。准东地区河流皆发源于天山北坡,大多数河流源高流短,出山口后汇入准噶尔盆地。境内31条河流多为相互独立的短小河流。地表水资源量为12.65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3.93亿m3。目前,准东地区地表水利用率已超过开发利用率警戒线,而地下水由于严重超采,已形成全区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水位年均降幅1m左右,现有水资源已不能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内部节水挖潜、提高地表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以及通过利用 “引额济乌”及 “500”水库东延供水工程解决用水需求。
吐哈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超过其承载能力,地下水严重超采。其中哈密全地区年径流量超过2000万m3的河流仅9条,地表水资源量为4.559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3.99亿m3,地下水开采率高达223%,区域内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疆人均水资源量的二分之一。吐鲁番地区水资源总量约16亿m3,但仅有2条河流上修有拦河控制性水库,地表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和合理利用。坎儿井数从20世纪50年代1237条、出水量5.6亿m3,下降到目前的331条、出水量仅2.0亿m3。
伊犁地区不仅是我区四大煤田之一,是新疆及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伊犁煤田位于伊犁河流域伊,犁河年均地表水径流量167亿m3,占全疆水资源的19%。煤炭工业用水主要通过伊犁河南岸干渠及北岸调水工程解决。伊犁煤田以井工开采为主。主要环境问题是矿井排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地表沉陷及矿井排水对地下水径流的破坏,使地表及地下水水量减少。
库拜矿区大多在山区,区域内分布有山地草原生态功能区 (水源涵养)。所处的天山南坡产业带环塔里木盆地有大小河流144条,其中阿克苏河流域水能理论蕴藏量2419.1 MW,占全疆水能理论蕴藏量的6.4%。该基地以耗水较少的煤焦化产品为主,用水量相对不大,主要通过调整用水结构、合理调整水利工程布局等手段满足用水需求。库拜煤田以井工开采为主。主要环境问题为沉陷、裂缝、滑坡和崩塌等地表形态变化及地质环境灾害,诱发水土流失,改变景观格局。
和丰―克拉玛依煤化工基地目前看,和丰白杨河矿区区域内水资源不能支撑未来煤炭开发利用。白杨河勘查区内水资源比较缺乏,和什托洛盖煤田区域的5条小河中仅有白杨河1条流经白杨河勘查区,平均年径流量2.45亿m3,由和布克赛尔县、克拉玛依市及兵团团场按比例使用。根据地区煤电、煤化工以及其他工业项目规划初步估算,和布克赛尔县工业需水量2.315亿m3。但是全县可利用总水量为9730万m3,缺水1.342亿m3,新增水量需通过“引额济乌”和白杨河饮水工程予以保障。
三、 对新疆煤制油发展的思考
煤制油产业发展应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煤制油产业的发展作为一种战略能源技术对于新疆来说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煤制油技术的发展水平也日趋成熟,但高耗水仍是影响行业发展最大制约因素。《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1吨煤化工产品所需的水耗基本不可能低于5吨,目前生产一吨煤制油的耗水量约为9吨。新疆自然条件的突出特点概括起来是地大土薄、无霜期短、风沙大、水资源短缺,“木桶”效应明显。以煤-电、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以及其它煤基化工为例,需要具备充足煤炭资源、充足水资源、便利的交通和较强的环境承载力等发展条件。新疆煤炭矿藏资源充足且价格低,而运距长是瓶颈,新疆更是中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之一,水一定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从经济上看,水资源费各地有异,地表水0.1―0. 5元/吨、地下水0.2―2.0元/吨,新疆分别是0.2元/吨和0.5元/吨,低于产业同构省(自治区)。工业用水价格西北及新疆1.0元―5.0元/吨,新疆工业企业取水均价1元/吨,不高于东部和西南部。从资源上看,新疆水资源短缺、多数煤化工产品水消耗量大。尤其是深加工产品技术尚不成熟,发展煤化工应慎重。发展煤化工的四个基本条件只有一个与产业同构地区比较具有一定优势,环境差强人意,运输无优势,水绝对是劣势。新疆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局部地区缺水严重。全疆水资源总量832亿m3,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格局。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最新成果,全疆年缺水26亿m3,缺水率5.4%。煤电、煤焦化、煤气化、煤液化及其它煤基化工等高载能、高耗能和高耗水的工业结构强化或会加速这种不可逆过程。煤制油对水资源的消耗情况为,采用煤直接液化技术,每吨油产品的新鲜用水量为5―6吨,采用煤间接液化技术,每吨油产品的新鲜用水量为9―12吨,由此可知,煤制油对水的消耗量是非常大的。油气和煤炭资源富集的东疆地区水资源较为匮乏,经济发达的天山北坡一带和吐哈盆地现状缺水率超过10%,南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已达到可承载能力。而从用水结构看,工业用水量仅占总用水量的2%左右。煤炭资源开发及转化、矿区经济发展,将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矛盾,煤炭下游产业发展也需要水资源的支撑。
四、新疆煤制油产业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建议
对环境而言,污染物的处理并非最终目的,资源充分利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以水资源为例,不管是目前还是将来,水资源匮乏对我国及新疆来说都是发展中的重要瓶颈,因此大力提倡水资源高效利用是煤制油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提倡中水回用
对于污水的排放,措施是将所有污水不往自然环境中排放,最终的污水全部集中到一个蒸发塘中进行蒸发。工厂所有污水进入水处理设备后,其中的60%―70%可以回收利用。对于一些用水量大,废水性质近似或单一的工厂密集区域,可以设置专门的污水处理厂,采取针对性的方法进行特殊处理,并返回给工厂重复使用,从而节省运输、处理成本。
2、加强水循环利用效率
首先,实施减量化。通过实施“节流减污”措施,提高水的过程效率,减少水的使用量,减少废水排放。
其次,促进水的循环利用。大幅度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加强原位回用、分质利用和厂域梯级利用。
参考文献:
[1]宋玲.六环玉.循环经济:新疆发展模式与支撑体系建设研究[M].新疆:新疆大学出版社,2010:11.
[2]曹凤中 . 水 资 源 制 约 环 保 掣 肘 煤 化 工 能 否 退 潮[N]. 中 国 经 济 导 报 ,2007-07-27.
[3]刘延伟.煤化工行业“ 十二五”发展分析[J].化学工业,2010,28( 10):8-10.
[4]王 京. 浅析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J].广西轻工业,2009(11):99-100
[5]王万恩.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管见[J].煤炭经济研究,2005(9):6-8.
关键词:红河州;污水处理厂;水资源;出水利用
水资源问题已不是某一地区的个别问题,应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在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情况下[6],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水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城镇污水厂二级出水在火电厂循环冷却系统、城市河道的补给水源中等均有应用[7-8]。红河州旱、涝交错,以旱居多,1389-1985年的596年间共发生旱灾273次[9],可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迫在眉睫。本文主要调查了红河州污水处理厂现状,并提出污水处理厂出水合理利用的建议。
1污水来源及污水厂现状
笔者对红河州9个县市污水处理厂进行了调查,其状况如表1所示,污水厂出水部分化合物的去除如表2所示。由表1可以看出,红河州的污水处理厂多采用CASS、CAST、SBR、ICEAS等工艺,其污水来源多为生活污水,有利于生化处理。活性污泥法就是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污水厂的设计与建设满足了当地人口的增长及城市发展的要求。从表2可以看出,各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去除率>85%,氨氮去除率在90%左右,同时,出水水质均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排放要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营与各级政府的重视息息相关,无论财力还是技术层面,政府均给予了大力支持,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污水管网的铺设得以迅速发展,污水收集处置率大大增加。污水经处理后外排,多数污水厂的出水排入城市河道,作为河道水的补给水源,少部分的出水作为景观水回用。相对于直排,其不仅大大降低了污水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污染,还减少了水资源浪费,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污水的有效利用对策
水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但是,它的恢复、更新和再生需要一定条件,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大气降水和水资源的补给是有限的。因此,要珍惜水资源,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出水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调查发现,污水厂的出水,极少数用于景观水等补给水,多数污水厂出水直接排入河道。为了合理利用污水厂出水,人们应采取以下措施:在污水厂出水下游可以建设拦水坝,将污水厂出水拦截、储存,以备不时之需;在水资源不丰富地区,污水处理厂可进一步进行深化处理,排水可用作城镇景观用水或者一般回用水,减少清洁水的浪费;增加回用管网的铺设,加大宣传力度,合理使用回用水。
3结语
针对红河州污水处理厂的现状,笔者建议:加大城市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力度,确保其能全部截污,提高污水处理厂的进水量和进水浓度,进一步提高城市污水排放的收集率,确保污水处理量、处理率稳步提高;积极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做到全部雨污分流,满足污水处理能力和规模的需要,完善基础设施的功能;污水厂要进一步加强停电、重要设备故障等突况的演练;活性污泥法污泥产生量大,可以保证污泥的无害化处理;矿产资源丰富县市的污水处理厂,应加大相应重金属指标的检测频次,防止污染。
参考文献
1夏军,翟金良,占车生.我国水资源研究与发展的若干思考[J].地球科学进展,2011,26(9):905-915.
2高媛媛,王红瑞,韩鲁杰,等.北京市水危机意识与水资源管理机制创新[J].资源科学,2010,32(2):274-281.
3肖易漪.武汉市水资源危机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3.
4王瑞召.新疆地区水资源的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7):163.
5罗露.舟山农村水资源危机治理研究[D].舟山:浙江海洋学院,2013.
6汪易森,杨元月.中国南水北调工程[J].人民长江,2005,(7):2-5.71.
7李红星,申亮,李晓凯.城市二级出水回用于火电厂循环冷却系统试验研究[J].辽宁化工,2010,39(6):587-589.
8周律,霍振远,甘一萍,等.以二级出水作为景观补水和冷却水水源效益分析[J].环境工程,2006,(5):16-18.2.
今天的教育面临的是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一些负效应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就很现实地对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那么怎么做才能是有效的教育呢?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对有效教育的初浅想法。
案例描述一:
小学吉林省地方教材《家乡》,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一课的教学片段:
一、回顾导入:
师:地球水资源现状怎么样?
生:地球水资源短缺,虽然地球是一个水球,但96.53%是海水,陆地水仅占3.47%,其中还有冰川,大气水,湖泊水,地下水。
师:我国水资源现在如何?
生: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短缺,西北水资源更是缺少。
师;我省的水资源处于怎么的情况?
生:我省的水资源短缺,水分布不均。
二、探求新知:
师:面对我省水资源现状,我们应该做哪两件事?那就是要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
板书课题: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师:那么我们怎么保护水资源,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
师: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情况。
第一小组:节约用水,用水后及时关水龙头。洗菜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淘米水用来浇花。
师:科学的方法是把淘米水发酵了后再浇花。
第二小组:洗手的水,可能用来洗脚,洗完脚后再洗袜子,洗完袜子的水再冲厕所。
师:办法好,掌声鼓励。
第三小组:玩水球、玩水枪浪费水,我们就不玩水球,不玩水枪了。
师:我非常想玩这个游戏,怎么办呢?
生:气球里,水枪里少灌一点水。
师:这样玩得不过隐,再说少灌水同样也在浪费水,再想办法。
生:用洗菜的水,洗脸的水来玩水球,玩水枪。(学生们不约而同的鼓掌。)
师:这个办法好,既节约了水资源,我们又能玩个痛快。给予鼓励。
师:我们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来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真有这个必要吗?让我们来算一算,看一看。
师:同学们预先接了一个水龙头滴一分钟的水。如果一个水龙头每秒滴一滴水,一分钟滴水的量,让我们用量筒量一量,看看是多少?
生:6.2ml,7.4ml,8.1ml,9ml。
师:我们按最少的量来算一算,如果一个水龙头,每秒滴一滴水,一分钟滴6ml水,那么一分种滴多少水?一天滴多少水,一年滴多少水?
生:一个水龙头一小时滴水360 ml,一天滴水8640 ml, 一年滴水3153600 ml。
师:看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想法?
生:这个数字太大了,让我感到惊讶。
生:这么多水都白白的浪费了,如果没有浪费水的话,这些水起的作用会很大。
生:一年一个水龙头浪费的水足够一个人用一个月的。这些水在那些缺水的地方更是十分的保贵。
生:有的地方缺水达到了水贵如油的程度,而我们还对水的浪费视而不见,这真是太不应该了。
生:3153600 ml水也就是约3吨水。3吨水能发电300度,能练120公斤钢,生产1500公斤化肥,织布600米,生产15000支铅笔。
生:3吨水能洗300次澡,能洗15000个碗,能拖地900次。
师:这是一个水龙头,每秒滴一滴水,浪费的水就能做这么多的事,如果十个,千个,万个,亿个水龙头都在滴水,同学想一想,会是怎么样结果?
生:这样浪费的水就更多了。
生:那么浪费的水将是非常可怕的.
师:我怕同学们到河边取水有危险,老师亲自去咱们的浑江取来了一小瓶水,请同学们看一看,水中有什么?
生:水中有杂物,水草叶,有飘浮物。
师:以前的江水清澈见底,小鱼游来游去。
师:如果我们的生活用这样的水,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很脏,我们饮用这样的水会生病。
生:相当恶心,这水质太差了。
师:我们算了一个惊人的数字,看了非常脏的水质,你们会有什么想法?
生:保护水资源是必须做的事。
师:一定要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不然的话,我们或者我们的后代就会因为缺水而渴死。
案例分析:
由于每个人的各方面的素质不同,主观能动性有差异,所以在每个人身上所表现的感触点和效果就不同。这就要求教育把思想性和知识性、趣味性、针对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个稳定的平衡过程,在行动上有一个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能动性; 在价值观上,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教学上,要理论联系实际,紧紧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感到这样做是对的。
只是简单的想出了节约用水的办法并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必要性,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意识不强也很难自觉地按着同学们想出的办法去做,那么还得从根本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在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中,让学生亲自去量一秒滴一滴水,亲自动手算一算,个水龙头都在这样滴水那么就更让人惊讶。教师紧紧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看家乡的水质,这样学生非常自然的想到要节约用水,要爱护家乡的水资源。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增强了,想信在日常生活中一定会做一名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料的好公民,小宣传员,小卫士。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和“生命摇篮”。
一、湿地的主要功能
湿地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它能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消除毒物、净化水质,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滞洪水、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稳定岸线、控制土壤侵蚀、保墒抗旱、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和巨大的景观价值,重要的社会效益。
二、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盲目的湿地开垦和改造使湿地面积萎缩、水资源生态调蓄功能减弱;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使湿地的生态失去平衡;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生态环境用水得不到保证,引发许多生态问题;湿地污染加剧,严重危害湿地生态系统;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海岸侵蚀不断扩展,湿地破坏严重;湿地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天然湿地急剧减少,湿地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湿地资源保护面临严重威胁,对湿地的水生态环境也造成很大影响。
三、湿地保护对策及措施
1、构建完善体系,加强湿地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
1.1组织管理及保护监督体系
湿地的保护是一项涉及面广、社会性强、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关系多方的利益,需要各地、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严格实行统一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
1.2政策法规体系
建立在国土资源利用的整体经济运行机制下,逐步建立完善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限制破坏湿地的经济政策体系。建立湿地开发和利用中的有价补偿利用及生态恢复管理的政策;将水资源与湿地保护有效结合的经济政策;提高占用天然湿地的成本;制定天然湿地开发的经济限制政策和人工湿地治理、开发的经济扶持政策。
1.3工程体系
湿地保护工程是保护湿地的有力举措和重要保证,要从我国湿地的实际出发,根据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保护和恢复并举、全面保护和示范优先等原则。在全面规划全国湿地保护、恢复、合理利用、社区建设、生态旅游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基础上,对一些重要湿地,尤其是国际重要湿地和国家重要湿地及其湿地功能区进行重点保护建设。
1.4科技和监测评价体系
加强湿地的科学研究是认识和了解湿地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重要保证。加强湿地的数据采集及分析,为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建立完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技术推广管理机制和组织体系,制定湿地总体保护规划,分步实施,引进、推广先进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污染控制等技术,大力提高湿地保护的科技水平。
1.5投资保障体系
湿地保护是跨部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因而其投入也具有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政府投入是湿地保护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各级政府要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保证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在全国与各地区的实施。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向湿地保护投资,为湿地保护提供有力的投资保障。
2、以湿地保护为核心,加强“三大”管理,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2.1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配置科学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保证生态用水
水是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淡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但可利用的量只有40%-50%,人均水量是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因此,要大力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合理调整水价,多种措施并举,加强水资源管理,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大力开展节约用水,优化配置科学保护水资源,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生态水利建设,兴建分洪蓄水工程,实现排洪与蓄水相结合,保证充足的水量与水质来维持湿地的存在和湿地的环境功能。
2.2加强水环境管理,依法防治污染,保证湿地健康和饮水安全。
由于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使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建立健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各类湿地的污染控制和防治,有计划治理已受污染的海域、湖泊、河流,并限期达到国家规定的治理标准。对排污超标的部门、企业和单位予以约束和处罚,并限期整改,按国家有关规定,对那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单位,坚决实行关、停、并、转、迁。从源头和过程上严格控制新建项目带来的环境问题,切实加强水环境污染的控制与防治,进一步改善水生态环境。
3.加强生态保护管理,打造绿水青山,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逐渐重视和关注,水资源在保障居民生活、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县属于山区县,水资源相对来说比较丰富,但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等其他因素,水资源量也在逐渐减少,早在1991年时,就进行了一次水资源现状分析,那时我县的水资源总量是23.14亿m3,到2009年全县水资源总量只有6.46亿m3,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减少65.9%, 事实证明,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我县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呢?
一、利用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开发利用并保护山区水资源
水资源是有限的自然资源,我们兴修水利虽然取得了一些显著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破坏自然规律的问题,例如:过度开垦山林,造成水土流失、江河淤积、生态恶化;无节制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导致江河断流;超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下沉;过度侵占河道,在河道内开荒造田,降低河道行洪能力等。归根到底,主要原因就是在治理中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树立人与自然资源和谐相处的理念,坚持人水相亲、人水两利,科学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特别是要对一些涉及国计民生、可持续发展的水利工程进行超前研究,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在饮用水水源保护上,我们要加大力度,要指派专人管理,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消毒处理;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上,我们要结合山区地下水资源独有的特点,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在保证地下水资源环境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在保证开采量不大于可开采量的情况下,适当地进行地下水开采,并严格制定取水许可制度;在山区防洪方面,要服从防洪规划的整体方案,结合山区泄洪特点,确保在汛期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不与防洪规划相冲突。
二、认清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山区水资源尤为重要。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由于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所以如果经济社会发展在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范围,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能达到良性循环;否则,社会发展若超出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就会失去物质基础,造成生态系统被破坏、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例如我县的某些地区由于厂矿企业污水排放超过了水体(当地河流)的水环境承载能力,导致河流污染,严重影响沿河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又如我县部分地区在开采地下水时,由于开发利用强度过大,加之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导致地面沉陷,建筑物开裂等环境问题,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危害,其实质就是地下水过量开发超过了地下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所以,我们要结合山区水资源分布特点,科学地分析山区的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认真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二者之间的矛盾,利用科学有效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确保水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体应做到以下二点:
(1)要制定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节约和保护的规划方案。在方案制定的时候,要考虑到生态环境是否会受到影响,并要有详细的解决方法;还要考虑如何有效地合理利用水资源,不让水资源白白流失,最大限度地使用现有水资源,让其发挥最大效益;更要考虑现有水资源的保护,制定完善的水资源保护制度,大力宣传水资源法律法规,避免水利资源被人为破坏,并拟定出一套抵御自然灾害的水资源保护方案。(2)要全面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在立项前对其取水水源、用水合理性、退水水质及其对水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论证,判断其取水是否超过当地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并由环境部门进行检测,使重大建设项目符合当地水资源条件,达到相协调的目的。
三、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水资源;利用;保护;优化路径;可持续发展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上,水约占73%,地球上水的总量高达14亿立方千米,但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人类无法直接利用的海洋咸水,淡水资源仅占全部水资源的不到3%,约为0.36亿立方千米。不仅如此,0.36亿立方千米的淡水资源中,人类能够直接利用的淡水大约只有22.7万立方千米,占淡水总量的0.4%,而大部分的淡水资源都以冰川、地下水、土壤水等形式存在。因此虽然地球是一个名符其实的“水球”,但人类能够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少之又少。地球上大约有60亿人口,人均水资源十分稀少,由此可见水资源对人类来说即是必不可少的,又是十分稀缺的。
1 我国水资源失衡的现状
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能被人类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和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保证和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而水资源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可以说是人类生存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要素,水资源也是孕育人类的基本因素。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越来越大,但是水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人类的挥霍无度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现代社会中,由于长期粗放式的使用水资源,水资源消耗和浪费十分严重。水资源浪费的同时,也造成了土壤被破坏、生态结构被破坏、生态系统被破坏。因此,合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不仅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中的能源,还有利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谓一举两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在工业、农业等行业中体现了巨大的优势,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几十年来,我国为了工业发展和经济迅速增长,粗放式的工业化模式排放了大量的废水、污水,使我国的河流、水系受到严重污染,我国华北地区大量有毒污水被排放到地下水中,给生态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节能减排在工业中的应用减少废水排放是重中之重。此外,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为了增收、增产,防止病虫害,农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对农村的水资源造成了富营养化以及污染,使大量的优质水资源被破坏。此外,由于我国城市和农村的生活垃圾无序排放,许多工厂的排污管道直通当地河流,生活垃圾随便往河流中抛弃,造成了河流、湖泊中的水被污染[1]。近年来,我国华北、华南、华中地区由于过多地进行工业和环境开发,同时许多不良商家和工厂经营者将大量废水肆意排放,甚至打深井往地底下排放,使地下水严重受污染,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癌症村,环境恶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如果被当成是矛盾的双方,势必导致环境破坏和经济发展受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大,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两者之间的最好途径。因此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路径的需要,也是我国坚持经济和生态环境两手抓的基本国策。
2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保护优化策略
2.1 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监测及保护机制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我国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的现状,政府作为管理部门,应当通过不断调整我国水资源布局,实行严格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监测与保护机制,构建高效运行的水资源监测网络,打造功能合理、布局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与保护体系。应当根据我国水资源保护和监测的需要,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库系统。因此在充分认识水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以及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还应当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监测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测与保护的立法,建立技术过硬的水资源监测队伍,培养水资源监测专业人才,才能为规范水资源监测工作奠定基础,使水资源监测体制充分发挥其功效[2]。对于城市排污的监测与水质的监测应当加强,形成综合、立体的水资源监测网络,全方位保证我国水资源的安全。同时应当不断完善污染水资源和破坏水资源的惩罚机制,完善水资源保护立法,并加大执法力度,保证水资源保护有法可依、有法可办、照法办事。
2.2 提高民众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在当前我国水资源保护面临诸多环境问题的背景下,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路径,合理利用与保护我国水资源,首先应当提高民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经济欠发达的状态,在经济为最高导向的大环境下,大部分的民众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意识较差[3]。尤其在农村,许多农民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滥砍滥伐、毁山砍树,从而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或水土流失,破坏了森林环境对于山体的蓄水能力和造水能力造成了致命的破坏;一些农民见河里的沙子能够卖钱,于是使用大型挖掘机等设备在河中大量采砂,从而导致了河流改道、农田损毁、村庄被淹。此外由于滥砍滥伐导致的土地荒漠化,以及在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污染等环境污染和土壤土质下降的情况十分严重。提高民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通过讲解、宣传让农民意识到水资源生态一旦失衡将对人类的生存造成的灾难性影响。
3 结语
此外,加强我国水资源的管理,在农村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水源地,对城市居民来说,一水多用,节约用水都是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措施。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不要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
【参考文献】
[1]霍雅勤,姚华军,王瑛.中国水资源危机与节水潜力分析[J].资源・产业,2003(1).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分配
中图分类号 TV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3037(2000)03-0241-05
1 概述
水资源作为国家与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有权与不可侵犯权是国际法中的重要原则。国际河流水资源通过自然越境而打破了各流域国领土的完整性,使其成为多国共享资源。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公平合理利用与分配必须在尊重“”与“领土主权”的基础上,进行国家间密切合作,它与流域内区域经济合作、社区发展与区域和平稳定等问题密切相关,是一个跨国境、跨学科的综合而复杂的问题。
2 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的基本方法与模式
2.1 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的基本方法
水资源以其多用途性、不可替代性、稀缺性、非均匀性、流动性以及在全球气候变化下产生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与分配的不稳定性,使得有效处理国际河流水资源公平合理分配这一同时跨越自然地理与政治边界的资源问题更为困难与复杂,绝大多数国际河流解决国家间水纠纷所遵循的方式是:依据国际水法,签署协议,建立统一管理、监督机构进行解决。国际水法是协调国际河流及水体的开发利用的法律,是惟一能够影响重大国际水争议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一方面当流域国间关系良好,且缺水不严重时,国家间依据国际水法,签署水资源开发管理协议或条约,并建立相应的流域管理、监督机构,其效果是较为显著而有效的。另一方面,当国家间无法通过协商或外交谈判达成协议时,可以通过所公认和信赖的第三方进行调解,这第三方必须是流域外的国家或国际组织或机构,除了有足够的影响力外,还必须有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来支撑其协调者的作用,如世界银行在调解印度与巴基斯坦间关于印度河水分配长达 12 年的争端中所起的作用;再者可通过国际法庭进行仲裁。
2.2 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遵循的主要原则
根据国际河流水资源共享性特点,水分配原则主要是依据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国际水法基本原则,其中:公平合理利用原则是水资源分配中最重要的原则。这一基本原则在许多重要国际水法文件中都有体现,如:1966 年由国际法协会 (ILA) 制订的《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赫尔辛基规则》[1]之第 4、5 条与 1996 年联合国通过的由国际法委员会 (ILC) 制定的《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2]第 5、6 条,该原则不仅对公平合理利用进行规定并且对体现公平合理利用时需要考虑的所有相关因素进行了相应的概括,其基本内容包括了:①流域内地理、水道、水文(特别是每一流域国贡献的水量)、气候、生态和其他自然性质的因素;②有关水道国的社会和经济的需要;③每一水道国内依赖水道的人口;④一个水道国使用水道对其他水道国的影响;⑤对水道的现行使用和可能的使用;⑥水道水资源的养护、保护、开发和节约使用,以及为此而采取的措施的费用;⑦某项计划使用或现有使用有无其他价值相当的备选方案等。这些原则是实现国际河流水公平合理利用分配方式与途径或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目的是保证各流域国享有平等和相关权利。
2.3 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模式
在国际河流水资源公平合理利用原则与可持续发展观点指导下,其水资源的分配不仅应满足各流域国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应满足维护生态环境用水的需要。因此,将国际河流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是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的总目标,就国际上诸多国际河流水分配的模式来说,其分配模式总的可分为 3 种:项目分配、全局分配与流域整体规划开发模式[3]。
(1) 项目分配模式:是流域国(多见于双边合作 ) 为满足各国家的水需求,按某一个专门项目所开发和涉及的水资源进行分配并签订分水协议,为局部的合作分配,其不需要考虑流域的综合规划与全流域水分配,但要求合作各方进行密切的合作,需要有足够的财力支撑。这种分配模式通常可以满足合作方的用水需要,促进合作开发,但会受流域内其他开发项目或其他国家用水的影响,因此,这种分配方案会减慢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的进程。
(2) 全局分配:是流域国间根据其都能够接受的准则将流域内所有可确定的水资源量分配给各流域国。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这一水量应扣除维护生态平衡的基本用水。这种模式不需要流域国间进行密切合作和具有完善的水管理条款及机制,通常是流域国各方通过签订协议按流域中的某一标准(如按多年平均水量,考虑各流域国的实际贡献水量等)确定水资源量,分配给各流域国,各国在其水资源分配份额内可比较自由地利用,而无须考虑共同需求或对他国的影响,总的来说,这种分配模式打破了流域的整体性,不利于全流域的系统开发,无法获得最佳的利用和最大的综合效益,不利于全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但可避免漫长的谈判协商过程和一些难以处理的国家间利害关系。
(3) 整体分配模式:是流域国通过签订协议,认可并实施流域整体开发规划方案,为满足各沿岸国的水需求而进行流域水分配,这一分配方案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规划方案的完备程度,各流域国的合作与信任程度,是否有较为完善的流域法律与管理机制及其他技术、资金的支撑能力。
3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分布与水需求趋势
3.1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分布概况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东南亚地区著名的国际河流,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海拔 5167m 的小冰川[4],属太平洋水系,自北向南先后流经中国的青海、西藏和云南省及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5 国,在越南的胡志明市南部入海。从河源至河口,干流全长 4880km,流域面积 81×104km2(中国计算数字,湄公河委员会 1993 年年度报告数字为 79.5×104km2),多年平均径流量 4750×108m3,年平均流量 15060m3/s[5]。
3.2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径流分布特征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为典型的南北向狭长型河流,为雨水、地下水、冰雪融水复合型径流补给型流域,流域单位面积产水量下游丰于上游,左岸丰于右岸;河川水位年内变化:澜沧江上游地区,因冰雪融水补给明显,每年 4~5 月受气温影响,河水水位开始上涨而进入第一个汛期,称之为“桃花汛”;而澜沧江中下游至下湄公河流域,随着西南季风的侵入,各河段分期进入汛期并产生最高水位,上下游汛期最高水位时间上相差 1~2 个月[6]。
3.3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目标分析
3.3.1 下湄公河流域水资源分配与利用法规的发展
如上文所述,流域内各国就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分配与利用达成协议或签订条约是较为理想的处理水纠纷的方式一样,下湄公河流域四国自 1957 年至今,先后成立“下湄公河流域调查协调委员会”、“临时委员会”以及“湄公河委员会”,发表了《下湄公河流域水域利用原则联合声明》,在 1995 年签订了《湄公河流域持续发展合作协定》[7](以下称《协定》)。《协定》中,第 5、6 条与第 26 条对水资源的利用及流域内分流及维护干流径流进行了规定,其中第 6 条的“干流径流的维护”规定:合作维持干流径流,以免分流、贮蓄、泄放或其它永久性的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历史性严重旱涝灾害例外:①在干季每月不小于可接受的最小月天然径流;②在湿季,确保洞里萨湖产生可接受的天然回流量,并且;③在洪水期防止日平均洪峰流量超过天然日平均流量。联合委员会对河川径流的分配和水位指南、监测并根据第 26 条采取必要的维护行为。这些规定体现了湄公河水量(特别枯水期水资源)在防洪、渔业、航运、灌溉以及控制海水倒灌中的重要作用。
3.3.2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用水目标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枯季水资源利用与分配是一个有争议和要进行协调的主要问题。
中国:中国境内的澜沧江主要为峡谷型—中山宽谷河流,耕地有限灌溉耗水量极少,而水能资源丰富,具有优良的电站建设条件与优势。据有关规划,到 2010 年,我国澜沧江流域内的用水量不到自产水量的 8%;在规划水平年内,我国境内用水造成对出境水量的影响甚微,不到出境水量的 5%,小于计算误差,可忽略不计。因此,我国水资源开发目标主要集中于非耗水型梯级水能开发,其开发效益根据何大明、杨明等人研究分析,可增加天然枯季流量 1000m2/s[8]。转贴于
老挝:其产水量是流域内各国中最多的国家,占湄公河总流量的 35%,枯季万象平原需要一定的灌溉用水。另外,老挝作为内陆国家希望开发国际航运,并开发湄公河支流的丰富水能以推动对外能源贸易与国内的发展。
泰国:泰国东北部是湄公河流域需要灌溉面积最大的干旱区,在其 850×104hm2 可耕地中仅有约 6% 得到灌溉,如果枯季能从湄公河干流中抽取 400~500m3/s 的湄公河水,则对发展该区的农业和消除当地的贫困起到关键作用。
柬埔寨:其境内的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湄公河流域最重要的洪枯水自然调节区,其每年湿季可吸纳上游洪水量约 460×108m3,在枯季向下游释放;其主要水需求是要求上游每年湿季保证相当的洪水来量,以保证湖区的洪泛面积,提高土壤肥力与有机渔饵。
越南:枯季耗水量最大的是湄公河三角洲,主要是越南部分,约有 390×104hm2 农业和水产用地,每年 4~5 月,来自上游的径流约 2000m3/s,为防止海水入侵需用水约 1500m3/s,能用于灌溉的仅约 500m3/s,能灌溉约 50×104hm2 耕地。目前,该区枯季灌溉需水 1600~2000m3/s,因此,若要充分发挥区内土地潜力,并有效防止海水入侵,则需在枯季天然径流基础上再增加枯季径流约 2000m3/s。
总之,要满足下湄公河各国的灌溉需求、洪水回流和防止海水倒灌,共需增加枯季径流约 3000m3/s[9]。
4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分配模式
4.1 澜沧江—湄公河水资源分配模式分析
从进步的观点看,国际河流水分配最合适、最理想的模式是采用整体流域规划分配。但就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利用与合作现状看,其缺乏足够的软硬件环境或条件。
(1) 流域内合作机制不健全(松散):流域内特别是下湄公河虽自 50 年代起就成立了流域协调委员会,但至今还没有形成包括流域内全部 6 个国家的全流域综合管理机构;同时,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和各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经济、环境利益及价值观等上的差异,各国相互间的猜疑依旧存在,各国间实现密切合作困难;再者,近年来该区域已成为区域合作开发热点区,许多国际组织和国际援助机构都以不同的合作方式纷纷介入该区的发展,形成纷繁复杂的国际合作圈和合作行动计划,而这些合作行动间,各国开发目标又缺乏必要的联系、沟通与合作,形成该流域内合作开发环境上的混乱。
(2) 湄委会的协调管理权力有限:1995 年新成立的湄委会(MRC)被赋予了相当的权力,但从《协定》中第 35 条“由政府解决”的规定,说明湄委会并无充分的裁决权,其各国代表的权力有限;其二,MRC 虽然被称之为专门的国际河流管理的国际性机构,《协定》内并未对 MRC 的运行费用的产生与分担进行规定,似乎都依赖于外来捐助,这必将会影响其作为一个国际组织的独立性。
(3) 缺乏统一完善的全流域规划:虽然在 1995 年的《协定》的第 2 条和第 26 条都规定 MRC 将对流域进行开发规划和提出水资源利用和流域间分流规划(包括划定干湿季时间框架,确定和维持各水文站径流水位,确定干季干流多余水量的准则等),但至今这些规划各标准仍没产生,而流域内的合作开发项目已纷纷展开,互不协调,因此,这些项目是否符合整体开发的要求不得而知。
(4) 缺乏足够的资金与技术支撑:由于该流域内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缺乏足够的开发资金与技术,需要国际组织或机构在资金与技术上的捐助和帮助,通常这些捐助都是有条件的,其流域的开发目标要满足捐助者的意愿或利益,这在某种程度上将会影响全流域的整体利益或整体开发的综合目标。
综上所述,就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开发合作现状,实施全流域整体规划分配开发模式是很困难和不现实的,而采取较为松散的合作方式进行协调开发——即全局分配模式的开发是比较合适和务实的。
4.2 水资源公平合理的全局分配构想转贴于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用于水资源分配的基本数据应包括:各国的流域面积及所占的比例、降水量、河川径流量与枯湿季径流变幅、需水量、用水量(生态、社会、经济发展用水量)、流域水供养人口、维护水及生态系统的措施费用等等。虽然国内外包含这些数据的研究成果已不少,但至今还没有产生出全流域统一一致的基础资料,因此,目前该流域水资源分配方案的产生的根本条件是:通过各国间的谈判与协商,产生出一系列真实、合理、科学的为各国公认的基础数据。通过以上各流域国的用水目标分析,我们就境内澜沧江水资源参与全湄公河流域的水资源分配模式提出以下建议性构想。
(1) 就澜沧江水资源开发,同意承担境内干流每月最小天然径流量的义务,提出拥有超出最小流量年均出水境相当水量的使用权,如对枯季月均水量产生增加量或洪水期削减的洪峰量(指《协定》第 6 条之 C 款:防止日平均洪峰流量超过天然日平均流量)时,我国对其所产生的效益,依据有关国际水法之公平合理利用原则所涉及因素中的“维护……水资源所采取措施的费用”提出要求回报。
(2) 依据国际惯例及下湄公河流域对水质水量的需求,充分考虑可能造成用水矛盾的因素及境内水利用对下游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开展澜沧江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规划,特别是对在国际河流上进行流域外引水可能产生的国际影响作好前期准备工作与研究。
(3) 加强法规的研究、建设、贯彻与监督工作,特别是加强水资源开发的对外政策的研究与协调,结合国际水法中就公平合理利用国际河流水资源与中国的现实情况,提出几套详尽、务实、科学、合理的、包含法规及技术的分配方案,协助决策部门参与他流域国进行水资源分配的协调与谈判。
(4) 在参与流域合作开发前期,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适度增加科学研究成果的透明度,增加对外的信息交流,境内水资源开发的战略性目标,争取境外对我国开发项目的理解与支持,同时为争取现有水利用为合理用水权利创造条件。
5 结论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资源丰富,但因时空分布的差异造成各国间需水矛盾。由于流域内各国间的合作密切程度、流域管理机制、流域开发规划等各种开发环境不完善,使得在现有环境条件下开展整体流域规划分配极为困难,因此,为尽快推进流域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目前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进行公平合理的全局开发模式较为合理和现实。
参考文献
1 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河流管理与法规文集[C].北京:国家科委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1993,113~120.
2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to the General Assembly
on the work of its forty-sixth session. Yearbook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 Commission (Volume II,Part
Two) [R]. United States,1994,101~102
3 何大明,等.国际河流水资源分配模式研究[J].地理学报,1999,54(增刊):47~53.
4 靳长兴,周长进.关于澜沧江正源[J].地理研究,1995,(1):44.
5 何大明.澜沧江—湄公河水文特征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5,(1):60.
6 何大明.澜沧江—湄公河水文特征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5,(1):61~62.
7 Mekong River Commission. Agreement on the
Cooper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ekong River Basin (5 April 1995) [R]. Second Reprint
by MRC Secretariat, 1999,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