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活动课

活动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活动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活动课范文第1篇

温岭市泽国小学三(5)班 陈筱煜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节课是自由活动课,自由活动课是我最喜欢、最开心的课。每次上课我都激动的不得了,期待着玩什么游戏呢!

“叮铃铃——”,上课了,老师带着少见的笑容走进了教室。同学们安静下来,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老师。老师走到讲台桌前笑眯眯地说:“同学们,我们都看过魔术吧,这节课我们就来表演魔术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到:“好——”。

“那谁先来呢?”话音刚落,同学们就把手举的高高的,我也不甘示落。老师犹豫了一下,说:“那我们一个一个的来,一号先。”

一号把一个小圆球放在桌子上,不吹气也不扇风,就轻意的让小球滚了起来,我们拍起来热烈的掌声,同学们都拿出最精彩的魔术想得冠军称号。

活动课范文第2篇

一、思想品德活动课的问题浅析

1、观念陈旧认识不足

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有些思想品德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不足,看不到活动课的意义所在,认为活动课不实在,可有可无,有的把活动课上成了“自习课”或“放羊课”,有的则把活动课看成总结课或复习课,有的还是采用传统单向度的知识灌输,有的虽然在形式上上了活动课,但主题不突出,组织不严密,无任何效果,有的甚至把活动课的内容放在一边,不予理睬。活动课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些做法背离了新课程标准 “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目的,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2、学生参与率低,理解不到位

在很多活动课上少数学生确实比较活跃,他们拥有了比别人更多的发言权、出场率。活动课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是让学生在活泼、愉悦的的课堂气氛中去体验和感知,因此我们应多鼓励学生参与,而不应在课堂上只关注中上等水平的学生,甚至忽视对性格内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关爱,这样会造成每次活动课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总抱着冷漠的态度。

3、教学目标不明确,形式不灵活

教学目标是教育教学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中,都是在目标的调控下完成的。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在许多思想品德活动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看起来学生情绪高涨,热热闹闹,但活动结束,学生却并未真正理解意活动的目的、活动的意义。有些学生也做了总结、发言,但思维却不深刻。老师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节约时间,不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去体验、去感悟。这样的教学活动很难实现教学目标,就算达到了,那也只能是认识目标,能力目标又怎么能达到呢?

二、浅析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策略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寻找适合新课程要求策略,使活动课真正发挥其特色和功效。

1、教师应积极学习,提高认识,发挥主导作用

开展活动课教学,目的是为了“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必须改变已习惯的适用于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以启发式的引导性的教学取代知识灌输,积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条件,这样才能实现活动课的目标。

2、创造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思想品德课堂活动课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其开展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辩论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讲故事、演小品或看录像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上“抵制不良诱惑如网络游戏”时,可以组织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针对网络问题进行辩论;在上“珍爱生命 善待生命”时,可让学生查找人和动物的故事,并进行讲故事比赛;在辩论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讲故事、演小品、讲授课、辩论课、讨论课、演讲课等课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如音像、图片等,而这些教学形式在活动课中又交替使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活动目标要明确

思想品德活动课,要根据实际精心设计具体的教学目标,这是活动课开展的前提。活动的成败,也应以教学目标是否得以落实加以评估。当前本课程教学目标上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这是教师在活动设计、开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地方。因此活动课教学的开展,应克服为活动而活动的情况出现,否则就演变成追求表面形式,这样做反而会对教学造成干扰,也就失去了活动的意义。

4、活动课设计与实践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活动课范文第3篇

一、地理活动课的选择

地理活动课的选择应贴近教材、贴近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层次分明,便于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活动课主题的选择是一堂活动课成败的关键,主题要鲜明,紧扣教材,力争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上有所突破,而且主题的选择应有创新性、时效性,要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活动课主题的选择要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对于课内活动来源,要选择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或者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主题,如:开展如何还校园一片清洁,要不要保护臭氧层的讨论等,加深学生对一些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规律的认识。而对于课外活动来说,它的形式丰富多样,有野外考察、观测活动、地理调查、测绘等,对这些活动的选择,要更符合课堂教学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通常这些活动都要走出教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我们应考虑到实际的条件并进行合理安排,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活动的主题和设计活动的内容。

二、活动课内容的设计

活动课的开展应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内容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所以活动课内容的设计应本着这样的原则,同时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周详的活动设计。现将主要活动课类型内容设计如下:

1.小型的演讲比赛、辩论赛。

(1)地球――人类的家园;

(2)保护校园环境,人人有责;

(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生物――人类的伙伴和朋友;

(5)水――人类的生命之源。

2.地理观察、观测。

(1)地质、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的野外观察;

(2)天文观察:日食、月食、月相变化,星座的辨认,流星雨及天文时事的观察;

(3)记录观测:气象记录、物候记录、环境监测记录等。

3.地理调查。

地理调查的内容很多,可分为土壤、植被、城市交通、公园绿地、街道居民、工厂、城乡环境调查等。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调查:

(1)合肥市周边农业结构调查;

(2)合肥四方磷肥厂工业“三废”处理的调查;

(3)合肥市交通状况调查;

(4)合肥主要工业类型及影响其发展区位因素的调查;

(5)合肥市长淮街道居民的调查报告。

4.地理观察、集会。

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展览,组织学生观察,或参观天文馆、气象馆、水文站、(历史,地质,自然)博物馆。如参观合肥市气象局,参观合肥科技博物馆,“徽园一日游”,等等。这些都可以系统地拓宽学生知识面,增长见识。

地理集会是指结合教学内容,组织的各种形式的集会活动。集会要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如开展地理知识竞赛,大型地理文化汇演,地理晚会等活动。

以上是一些基本的活动课类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更为新颖的课题。但活动课的选择始终要以自然和社会现象为依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其知识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手段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加上教师正确的引导,从而使得活动课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更好地在地理教学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三、活动课教学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活动课的教学也是这样,按照教师的意愿要求进行,教条死板,往往这样的活动课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要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才能在地理活动课中使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敢于放手让学生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做活动的真正主体。教师只能引导、启发,而不能包办代替。以学生为主体还意味着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断地鼓励他们,调动他们的钻研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同时发挥他们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2.活动课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

活动课开展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地理知识,所以活动课不能脱离课堂教学,它要服务于课堂教学。活动课能让学生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能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坚信科学,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为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课堂教学主要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是一些理论性的东西,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体现其正确性。所以我们应该把活动课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选择合理的活动主题,让其适应和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3.活动课与乡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每个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很多方面都比较了解和熟悉,因此利用当地的地理资源开展活动,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符合学习有用的地理这一原则。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关注乡土、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活动过程中,应关注我们的生活实际,如周边的工业、农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把从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服务于家乡,服务于社会。

活动课范文第4篇

一、地理活动课内容的确定

1. 对地理活动课内容的划分

一般认为,活动要素包括情境、问题、资料、思考、操作、总结。就活动教学中的“问题”而言,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活动的主题,二是指活动中要解决的矛盾或疑难。地理活动课中的“问题”,也应该由活动而产生,用活动的办法解决,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解决的问题。比如地理事物中的“是什么”、“为什么”就是学生自己思考的问题,让思考带来的乐趣伴随他们去发现、去创造。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打破教师包办代替,搞形式主义的局面,彻底还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少给限制,发扬自主,强调个性化,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获得成就感。

观察、观测性的活动内容:包括天文现象的观察,如月相变化、寻找北极星及四季星座、行星的观察、日食和月食的观察,以及天文时事现象的观察;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观测,如气候现象、物候现象的观察,到野外进行地质地貌观察,还可以收集天气谚语,测定锋面过境气温、气压的变化,记录天气变化的过程等。

调查性的活动内容:主要有乡情调查、社会热点问题调查。乡情调查内容十分广泛,绝大多数学生热衷于以下一些调查内容:野生动植物资源、土壤情况、土地利用、水资源、名土特产、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方面。把家乡当做调查的主要阵地,通过调查使学生在调查中学习,把广阔的自然和社会当做学生学习的课堂,使学生懂得欣赏家乡的美,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实现在调查之中获取信息的目的,并在调查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2. 选择地理活动课内容的主要策略:恰当的选择活动内容有利于活动课的顺利开展,可以根据季节、根据地方自然环境的典型特点、根据当地突出的人与环境存在的问题、根据学习内容的进度与学习单元选择活动内容,也就是在内容选择时必须贴近下列四要素:时间、地点、事件、人物。

二、地理活动课的组织实施

1. 地理活动课的目标设计:地理活动课目标设计是要明确对学生的培养的预期目标。地理活动课的目标可分层实现,从全局考虑,可分为总体目标设计、每次活动的目标设计;从活动课的最终目的来看,可分为能力目标(包括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创造能力) 德育目标、情感目标、意志力目标等。

2. 地理活动计划的拟订:活动计划拟订分为教师拟订的长远计划和学生拟订的每一次活动的具体计划。教师拟订的长远计划包括活动主题、活动年级、活动方式、活动达到的目的等,有了活动计划才能有活动效果。学生拟订的活动计划包括主题选择、活动调查提纲、活动时间计划。

3. 活动情境的创设:在活动课的六要素中,活动情境是指活动所需的氛围,包括道德感情境、美感情境、理智感情境和综合情境。家乡的地理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的广阔场所,家乡的自然环境、风土民情、民谚所包含的丰富知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经济建设成就,均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乡土地理内容成了创设好活动情境的主要阵地,让学生深入乡情调查研究,发现、欣赏、赞美家乡自然之美、经济建设之美、风土民情之美。同时也找出家乡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培养主人翁精神。

4. 活动方式:活动方式可以有集体组织个体活动方式、小组活动方式、墙报形式、演讲方式、辩论课的形式等。从活动课要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目的,以及活动课面临的困难等角度考虑,活动课应以“集体组织,自由活动”为主要方法。这种活动可以是个人的活动,也可以是小组的活动。活动成果可以用墙报方式、演讲方式向全体同学展示。根据学习内容的进度与学习单元,我们可以以辩论课的方式组织活动。比如中国地理最后一节教学内容《中国在世界中》,就可以以辩论课的形式组织活动。

5. 活动组织:活动组织包括动员阶段、项目落实阶段、活动实施阶段、组织评比阶段。说服动员学生是活动组织的第一步,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明白活动课这种学习方式的必要性。项目落实阶段是检查学生选题、拟订活动计划和提纲、学生分组组合、教师提出可行性建议等。活动实施阶段就是教师督促或带领学生完成活动任务的阶段。最后的总结评比阶段是活动要素中的重要环节,能达到思想感情的升华,有了活动没有总结评比也就失去了活动的价值。

三、开展活动课应注意的问题

1. 时间分配问题。针对客观存在的升学带来的时间压力,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活动课要开展,但不能过频、过繁,多以寒暑假开展为宜。随着学生的升学压力逐渐减小,学生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发展个人兴趣和爱好,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把精力投入一部分到活动课之中。国家科委组织的中学生科技发明奖也为中学地理活动课的积极开展提供了契机。

2. 地理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地理教师应该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出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争取活动课的时间。

3. 交通安全问题。全年级性的活动课应该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适合从事的活动方式有:实践活动方式,如进行天文观察、乡情调查、环境调查;专题考察活动方式,如设置专题,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调查、收集资料。教师带领的外出活动以兴趣小组、夏令营、冬令营的方式比较现实。以上活动都需注意交通安全。

活动课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活动课教学思考

一、要明确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则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和需要出发,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灵活而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达到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具体地说,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应是: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2.扩大数学视野,拓宽认知领域;

3.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

4.发展个性特长,激发潜在智能;

5.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要体现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性质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来确定,但总的来说,活动课的教学应以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开放性、层次性去渗透国情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经济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为特点,来实现它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活动课具有以下性质:

教育性是指活动课的内容应有鲜明的教育导向。即通过数学活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或良好行为习惯等的教育。当前,还应突出反映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的现状和发展,渗透“国情意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确学习目的,激发求知欲望。

科学性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需要,选择以扩大知识视野、拓宽认知领域的最新信息、最新科技成果的内容,渗透“科技意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

实践性是指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学具制作、数学的实践与问题解决等,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思考性是指选择的内容不是课本知识机械的重复,而是它的引伸与发展。如计算技巧的传授,要注重思维训练,开发潜在智能,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以提高思维水平。

趣味性是针对活动课的内容和方法而言,以吸引学生参与,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寓学于乐、寓智于趣,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如智题趣解、数学游戏、智力竞赛等活动的开设,使学生参与竞争、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以培养学生忠诚、坚定、自信的意志品格。

自主性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使每个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表现。

开放性是指就开展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而言,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让学生接触社会,深入社会生活,使之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时时要用到数学,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层次性是针对各个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存在的个性差异而言,在设计活动课时要体现不同层次的要求,以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各得其所,最大限度地使各自潜在的智能得到开发。

综上所述,数学活动课教学体现的“八性”是就活动课整体而言,各因素之间是互相交叉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能设想一次活动课都能体现上述的方方面面,而是要相互渗透有所侧重。

三、要研究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课型

根据活动课的特点,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活动课可分为如下课型:

数学史话课。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学习、数学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故事及简单的数学史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品质。如数学故事会、数学名家事迹介绍、数学读书会等。

趣味数学课。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游戏活动中,领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如数学游艺、数学谜语、趣题讨论、数学展望等均属这类课型。

思维训练课。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方法,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质,不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如简算技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数列规律、图形变换、智力竞赛等。

实践应用课。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配合数学课制作教具学具、实地测量、参观访问、办数学墙服、商店服务与数学有关的创造发明等,培养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竞赛辅导课。从全体学生的能力、爱好出发,适当组织专题讲座,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的方法与技巧。

四、要建立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评估体系

要认真抓好活动课的开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和教研部门应对数学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从活动课的教育功能、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估。评估要考查:

1.是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培养、发展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活动课教学目标之一。活动课中,教师如何创设情景,激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人人受益、个性得到发展。

2.是否组织学生自主参与,真正成为活动的小主人。活动课中,教师如何组织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展个性特长,通过独立思考和讨论合作,在研究教学问题中受到启迪,潜在智能得到开发。

3.是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维训练,是否通过有趣的数学材料,在学生自主参与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维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使全体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4.是否指导数学知识的应用。在有趣、自主、积极思维的同时,是否使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组织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和在探索中发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从而增长才干。

5.是否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自主活动中,是否使情感、意志和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形成、巩固和发展。逐步增强民主、合作、竞争、奋斗的意识,培养向往美好、崇尚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6.是否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能力都有所增强,思维水平有所提高。同时,还要使一部分对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五、在活动中学数学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我们在小学一年级4个班中对学生做了“认识人民币”、“兑换人民币”、“支付人民币”的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比例为96.5%,兑换人民币的正确率为83%,参加过10元以下购物付款的比例则为64%,可见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本课设计成“招考营业员”、“我是小顾客”、“物物交换”、“用物兑币”等几项活动,进行了本课的教学。

(一)、准备阶段:

1.收集“商品”:让学生自带一些玩具、学习用品或生活用品,并制作出价格标签挂在商品上。

2.布置“商店”:将课桌布置为柜台,按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分别放好。

3.提供给每人若干人民币。

(二)、实施阶段:

1、争当小小营业员。

(1)多媒体展示各种面值人民币,让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2)多媒体显示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并提问应该怎样以此兑换1元的人民币?

生1:2个5角换1元。

生2:10个1角换1元。

生3:5个2角换1元。

生4:1张5角、1张1角、2张2角换1元。

生5:4张2角、2张1角换1元……

(3)多媒体显示面值为1元、2元、5元人民币,并提问应该怎样以此兑换10元的人民币?

(可采取小组活动,每人填写出1份列出兑换方式的表格,然后大家共同检查对错。)

(4)小组推选优胜者当营业员,小营业员挂牌上岗。

(三)购物活动。

教师:现在大家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购物,营业员要根据商品的价格和顾客付的钱数计算出需要找回多少钱。在活动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其他同学商量、讨论。注意运用礼貌用语。

(“顾客”开始自主购物,教师在旁做适当的帮助和提示。)

(四)换物活动。

教师:我看到大家都已经购买了一些物品,你们现在能相互交换自己所购的物品吗?要注意在价格不同时需要贴补差价。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到我们班的“消费者协会”来寻求帮助!

生1:我的铅笔是5角1支,能用铅笔换你1块橡皮吗?

生2:好呀!我刚好需要铅笔。刚才我买的橡皮是2角钱一块,找你3角,对吗?

生3:对,谢谢你。

生4:我买的小娃娃是2元,可以换几支铅笔?

生5:铅笔5角一支,你说可以换几支?

生6(插嘴):2元里有几个5角?

生7(恍然大悟):2元里有4个5角,就可以换4支铅笔。

……

(五)物换币活动。

教师:现在大家可以到营业员哪儿去,把手中的商品换成人民币。看看换回的人民币和原有的人民币相符吗?如不相符,检查一下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

(学生开始活动,并在换币后核对钱币是否出错,如出错,进一步思考是哪儿出了问题。)

(六)小结交流。

1.购物后是怎样换物的?应怎样贴补差价?

2.最后到手的人民币和原来手持的人民币相符吗?

3.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购物,在实际购物中会有很多的数学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有很多的数学知识,同学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教学思考:

活动课范文第6篇

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活动与生活紧密相联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是因为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初中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

二、活动课重在学生活动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啦。

三、活动课重于“经验”学习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活动课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活动课 教学方法

历史活动课有助于学生对现有历史知识的挖掘和拓展,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合作,提高探究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兴趣,也是对课堂历史教学的有效补充。新课程《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增加历史活动课的内容,是课程改革后教材体例上最为明显的变化。历史活动课的增加,既使历史教学面临着新的探索,又为历史教学带来了更强烈的现实生活气息。历史活动课不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流程,但如果不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盲目开展,往往就会影响活动课的效果,以至于影响以后的历史活动课的开展。因此,历史活动课应按照一定的流程开展。

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好活动课的题目

不同年级的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水平不同。在开展活动课的时候教师就应有所侧重。初一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有限,由于年龄上的限制和学科知识的薄弱,开展活动课的难度相应较大。但是教师不能因为这种原因剥夺他们了解历史知识的权利,也不能因此而淡化甚至取消历史活动课。选好历史活动课的主题,同样会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选题时,应当以课本所学知识为基准,进行拓展和延伸。为了开展好活动课,可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征集学生关于怎么样开展活动课的意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设计,让同学们来选择自己心中的活动课内容。如可以以人物活动、历史知识、战争、文化等为活动主题。统计学生的意向,不仅为活动课上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做好了准备,而且为下一次活动课的开展进行了铺垫。

二、活动课的题目要生动有趣,内容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深度

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积极地参与历史活动课,这样课堂气氛才能活跃,活动课的内容才会更加丰富。而选题时,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一看便跃跃欲试,想赶快参与进来,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比方说,初一历史涉及中国诸多朝代的疆域图,从秦的统一到清代版图的确立,如果开设以“中国历代疆域的变化”为主题的活动课,探究我国领土的变化,结合目前我国领海的纷争,分析两千年来历代疆域的变化情况的话,将是很好的活动。既能了解疆域的变化,又能增强学生保卫领土、爱护家园的意识。同时,我们的教材对这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可以大大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开设《了解人民币,设计人民币》活动课,则通过展现五套人民币的变化来反映建国六十年来我国经济发生的巨变,通过生活中的钱币的变化来引起学生的兴趣。结合全运会在济南召开,让学生通过实物投影观察以前设计的纪念币,分析设计元素、年号、面值等,发挥想象力,设计全运会纪念币,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变化反应将建国六十年的发展变化,使历史课堂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变得有滋有味,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将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扎实。只有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历史活动课才能开展得生动有趣。

三、分组准备材料,确定活动的内容

活动课主题确定后,围绕主题要设计出不同的活动内容来突出主题,丰富主题,而学生小组的课后准备,对分主题的探究要逐步地深入,做好各自小组的具体活动内容和完成相应的步骤,为总主题做好准备和铺垫。期间,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倾听他们的思路和方向,因为学生是活动课的主角,要多给他们鼓励和指导,帮助解决一些知识上的偏差,才能辉映历史活动课的主题。根据主题,多给他们介绍一些相关的教科书、通俗读物及有关网站,也是对学生课下知识的有效补充,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知识,从而丰富视野,扩大积累。同时要指导每个活动小组之间相互帮助,多借鉴对方的思路想法,大胆创新,做到有的放矢。而在《了解人民币,设计人民币》活动课中,需要的“第一套人民币史料”,“一至四套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行名的不同”,“人民币中的趣闻”,“设计人民币的基本要素”等内容,各小组可以分头准备,查阅资料,相互补充,以发展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使活动课源于生活,服务于课堂教学。

四、活动过程中多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各小组将活动的内容进行集中展示,活动交流和探究是活动课中最重要的环节。虽然活动课以学生的活动参与为主,但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是活动课中必不可少的。老师要起一个引导作用,老师准备的材料甚至要超过学生各小组的准备内容。只有老师先丰富了自己,才能给学生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作为课堂的指挥官,教师要运筹帷幄,不能将活动权全部下放,让学生自主活动,而仅成为一个看客。活动课开始后,教师要明确本节课活动的目的、参与的状态、注意的问题、收到的效果等,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实现、落实活动课的各个环节。在各小组分主题的探究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落实、语言的穿插,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同时给予现场生成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也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的出现,激发学生的兴趣。活动课上,不要拘泥于一般课堂的形式,要让学生大胆发言、发挥,不必追求像公开课那样环环相扣,让学生通过活动课来发现、认识问题,进而共同探究,增强自豪感和收获感。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活动课来有计划地观察参与学生的进步、特长和不足,为以后的活动课的开展打好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课范文第8篇

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大,加上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智慧的火花容易点燃,参与活动课的热情容易调动。因此,活动课的有效开展能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始终保持极大地兴趣和注意力。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这样安排的。

一、目标明确

活动课的教学应有明确的目标。活动课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扩大视野,动手、动脑、增长才干,发展志趣和特长,丰富精神生活,增进身体健康。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也应从知识、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等方面综合考虑。

二、选材合理

对于数学活动课教师来说,自己选择合适的教材,要付出较多的精力。活动课的选材,一般应遵循自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异步性原则、愉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以及数学教学中基本的教学论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可供选择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如趣味数学(火柴棒游戏、图形问题、数字迷、简算,规律性问题,简单的逻辑推理问题等)。

三、教法体现活动课的特点

(一)把知识学习与智力发展紧密结合。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让二年级学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用算术方法解这类问题,连高年级学生都会感到困难。但巧妙地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想想、画画,画动物(实际上画椭圆)添“腿”的办法,使二年级学生也能答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无疑,这样的数学活动课对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大有好处的。

(二)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参加数学兴趣班、组,自办数学园地,鼓励学生自己组织活动,从而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思想素质等方面都得到提高,也同样能够体现学生是在自己参与。

(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现科学奥秘是每个儿童的强烈愿望,兴趣是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巧布疑阵,讲数学故事,猜数学谜语等活动,能使学生产生疑问,引起好奇心。如学习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过去,有一个姓李的财主,爱财如命。市上卖的鸡蛋每500克称10个,价格是1.54元,李财主让小伙计去买,想从中扣他的工钱,就出了一个难题:给小伙计拿了1.5元,非要买来500克鸡蛋不可,你能帮助小伙计想出个办法吗?学生非常惊奇,但没有想出好办法。这时,我神秘地说:答案就在这节要学的知识里。学生迫不及待地投入了学习。原来,可以分十次买鸡蛋,每一个鸡蛋0.154元,“四舍五入”只花0.15元,买500克(10个花1.50元),聪明的小伙计用数学知识斗败了这个财迷。

四、选用恰当的教具、学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