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之初性本善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全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人之初性本善全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之初性本善全文范文第1篇

荆鸿先生是中国第一个“个人硬笔书法展”举办者,也是全国第一个出版硬笔书法字典的作者,其著作有20余部。是有史以来最大篆刻作品的作者,同时也是我国最具创新精神和卓越艺术成就的篆刻大师。

讲到为何学习篆刻,荆鸿先生回忆童年时生活在大连,郭沫若的第二任夫人安娜恰好是荆鸿先生的邻居。荆鸿先生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时不时地还拿石头刻印玩。8岁那年,小荆鸿先生串门时巧遇郭沫若。郭老无意间看到这个小孩刻的印章竟有几分像模像样,认定荆鸿先生为可造之材。为了培养荆鸿先生,郭老专程从四川将我国著名书法家蓝菊荪先生请到大连来教授荆鸿先生。而工作后的荆鸿先生,作为副刊编辑经常要去采访文化名人,他常常以为名人篆刻的印章作为见面礼来开展工作,“当时就是一块敲门砖,没想到后来竟然成了专业。”荆鸿先生表示。

1994年4月16日,他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将老子的《道德经》全文创作篆刻成1109枚印章轰动全国艺术界、为中国篆刻史写下灿烂辉煌的一页。

1998年6月到1999年2月荆鸿先生用了八个半月时间,将1109枚印章、老子的《道德经》全文放大篆刻在福建漳州33米高、18米宽的云洞岩上,创造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篆刻作品――“云洞岩摩崖篆刻”。

“个人的力量实在太小了,但中国印成为北京奥运会会徽帮我们完成了这一心愿。”荆鸿先生表示,当“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成为北京奥运会会徽时,他和许多篆刻人都无比高兴,因为这是向全国、全世界宣传篆刻艺术的最好时机,篆刻艺术不再只是配角。谈到这次展览和山东的篆刻发展,荆鸿先生说,篆刻由于难以展示,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只有在藏书藏画,甚至领取工资时才能用到。而荆鸿先生认为,篆刻出的印章拓印后的印文经过裱糊,完全可以作为单独的艺术品来欣赏。

荆鸿先生对国学也颇有研究。他的篆刻艺术正是建立在这种深刻的研究与认知上。因而,他的篆刻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比如,他出版的篆刻艺术《三字经》。这部经典,是他用篆刻印章刻下来的。这个想法就是独特的,更为独特的,是他根据内容而设计的印章。比如,“人之初”这方印,就刻得浑厚而天然,有种远古的拙朴之感;而“性本善”这个印,便笔致清雅,刀法挺秀。让你感觉不到一丝的弯屈或扭曲;“养不教,父之过”这个方正之印分为两部分,每部分三个字,分别用阴刻阳刻相区别,字与字之间的结构方面,不仅外形关系极具古朴审美意义,内在的意义更具耐人寻味之处。篆刻家的匠心足够揣摸的了。

他的另一部篆刻专著《藏书印》则是他对于东方文化与阅读心理的精妙传递。“巴金赠书”印,小而朴拙,且四个边角皆有破边,取通达之意?一下子就能让我联想到这位矮小清瘦的文坛巨人的神态来,他曾经在一幅他的速写上签名:“巴金:一个小老头”;臧克家的藏书印也形肖神似,灵性盈动;还有作家石湾的印,那个“湾”字刻得九曲回肠。

人之初性本善全文范文第2篇

我们生活在养育资讯极为丰富的幸福年代

中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能养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能养好;育蚕的人,先要懂得育蚕的方法,蚕才能育得好,甚至养牛、养猪、养羊、养马、养鸟、养鱼,都先要懂得专门的方法,才可以养得好,难道养孩子,不懂得方法,可以养得好吗?可是一般人对于自己的孩子,反不如养蜂、养蚕、养牛、养猪看得重要。对于养孩子的方法,事先既毫无准备,事后又不加研究,好像孩子的价值不及一只猪,一只羊。这种情形,在我国到处都可以看见,真是一件奇怪的事。”

和陈鹤琴先生批判的年代相比,现在当父母简直幸福得不得了。打开手机,各种育儿APP、微信公众号、微信社群、微博育儿热门用户供我们随便挑选;路过报刊亭,印着热点育儿大标题的高颜值杂志比比皆是;要是再逛逛书店,每年光传播理念、介绍方法的育儿亲子书籍的新书就有几千种为我们准备着;众多网站,更是为育儿、亲子、早教这些热点图书产品开辟专属分类,赫然跟文学、经管、教材并驾齐驱。还有,不能不说的早教机构,无孔不入地围绕着我们。近几年来,父母、社会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屡创新高。

养育孩子遇到问题,我们不但有父母帮忙,还可以随时百度,在网上找各种育儿专家在线咨询,下载几个APP当助手,求助万能的朋友圈和充满热心人的社群,上网下单请快递小哥送几大本养育秘笈。想想都幸福,因为,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养育孩子的问题仍然满天飞

这么看来,现在的父母没有当不好的道理啊!可事实是,茫然、焦虑、用力过度的父母比比皆是,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养育问题的制造者。下面把父母的症状简单做个划分,对照看看,你对孩子的爱中,是不是也掺杂着这些杂质呢?!

类型1 攀比焦虑症

因为攀比而焦虑的父母绝对不在少数,细细分析,还能分出不少类型。

“良性”攀比型

“你家宝贝都会什么啦?”妈妈A问妈妈B。

“能背三字经全文啦!”妈妈B回答。

妈妈A立刻不淡定了,回家就把孩子按住,开始了一遍又一遍的“人之初,性本善……”

“盲目打击”攀比型

“怎么才考了89分?你同桌多少分?”妈妈问。

“100。”孩子默默地回答。

“为什么人家就能考100,你怎么就那么不争气呢?”妈妈无情地给孩子泼了一大盆冷水。

“物质”攀比型

“妈妈,小毛有一个能遥控的乐高玩具,我也想要!”

“没问题,宝贝,妈妈给你买!”爱儿子胜过爱自己的妈妈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可是,对于月收入只有6000元的这个家庭来说,1000多块钱的乐高玩具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

这三种攀比类型,都是以原生态的爱为伪装,对孩子进行着不自知却无情的伤害。孩子在妈妈的“帮助下”,可能会逐渐出现厌学、逆反、自私等问题,亲子关系不健康将如伴侣一样跟随着这种不当的教育方法。

有攀比焦虑症的父母们很多会特别委屈,恨不得逢人便说:“我这都是为了孩子啊!”建议这些父母一定要好好研究研究孩子的心理和成长规律,爱也分好坏,健康的爱才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有句话说:“无知的人最残忍。”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把意愿强加给孩子,无限度地满足孩子,不夸张地说,这就是一种残忍!

类型2 偏听偏信症

有些父母是养育知识的学习狂魔,从孩子一出生,事无巨细必须得看看专家怎么说、书上怎么说。孩子若是出现些状况,无论身体的,还是行为的,那就成了天大的事,这些父母不全方位求助专家、朋友、网络,是绝不能安心。

这里面有一小部分父母,或许是涉猎太广乱了知识体系,或许是太不相信自己,对于自己制订的“养育体系”,一天三改。他们听到某个专家说,早期识字好,就赶紧买识字卡,坚持不懈地摆到孩子面前让他看;又听到另外的专家说,识字不应太早,机械、枯燥地识字有可能破坏孩子的阅读兴趣,便赶紧把识字卡藏得严严实实。这样的父母会很辛苦,而且缺乏必要的安全感,由于养育标准修改过于频繁,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反而导致一系列的行为问题。

类型3 教条主义症

热爱学习的父母真的很多!曾经听一个爸爸说:“从儿子出生,我就关注了三个育儿专家――崔玉涛、张思莱、鲍秀兰,每天早上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博,分别看看这三位专家都说了些什么,然后才能安心起床。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他们在喂奶标准上好像不够明确,比如一顿喂150毫升,是150毫升水兑奶粉呢,还是加完奶粉150毫升,前一种情况就超过150毫升了啊!”像这样的好爸爸很值得爸爸们学习。

人之初性本善全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学习;文化差异

引 入

有一个波兰朋友给我讲过一则笑话:三个女孩站在一面可以检验照镜子的人是否讲真话的魔镜前,如果是真话,可以实现一个愿望;如果是假话,照镜子的人就会消失。褐发女孩首先说:“我想我是最漂亮的。”嘭的一声,她消失了。接着,红发女孩对着镜子说:“我想我是最聪明的。”嘭的一声,她也消失了。轮到金发女孩了,她站着镜子前,小心翼翼的说到:“我想……”她还没说完,就嘭的一声消失了。这个笑话的背景是在西方,大多数人都认为金发的女孩很笨,他们甚至根本就不会思考。所以,当那个金发女孩说:“I think”的时候,镜子就已经觉得她在说谎了。如果不知道这个文化背景,就很难理解这样的笑话。

我们当中很多人,经历了中学六年系统的英语学习,又接受了多年的大学英语学习,甚至有一些还顺利通过了四级和六级的英语考试,可以说,已经基本掌握了英语语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在实际运用中,由于对英语国家文化缺乏了解,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洞察力和敏感性,不少英语学习者常常以汉语思维去理解英文语句,导致对英语中隐含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理解不准确、不深刻、甚至产生误解;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时,也常常按照汉语文化的习惯进行表达,造成了运用不恰当、不得体,甚至出现用语的失误的情况,给交流、沟通与合作带来了阻碍。

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必须重视英汉两种语言间的文化差异,加强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才能正确恰当地运用语言,自如交流,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沟通与合作。

具体而言,英语国家和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域文化指由所处地域、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表现为不同民族对同一现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言语形式来表达或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以中英两国为例,中国是以陆地为主,且古代中国人大都从事农业或以农业为生。因此,中国人对“土”有着深厚的感情,反映在语言中就有“土生土长”、“土崩瓦解”、以及现在流行的“土鳖”、“土豪”等大量含“土”字的词语;而英国是一个岛国,渔业、造船业、海运业在其经济中所占比例甚大,因此,有大量的包含“water”、“sea”、“fish”、“boat”等单词的词组,展现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hot water(困境)、when one’s ship comes home(当某人发财致富时)、eat no fish(诚实的人)、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

因此,汉语中的“望子成龙”不能直接英译成“expect his son to become a dragon”,而应译成“expect his son to become successful”或“hold a high expectation for his child”。否则一定会让英语国家人感到万分的不能理解。

二、社会风俗的差异

在文化传承方面,英美文化的典故多来自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以及圣经故事。比如最后的晚餐,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而中国文化的典故则多来自于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比如司马昭之心、毛遂自荐、孔融让梨、木兰从军等等。

排队是英语国家人固有的习惯。去商店购物、进餐、买票、上车等都按顺序进行,绝对没有人插队,熟人见面也不会乘机帮忙。给你提供服务的办事员如果发现有人插队,立即制止,不讲情面。轮到你的时候,还要等到他或她叫你的时候,你才可以越过黄线接受服务。否则会受到批评。

外国人吃饭往往是采用分餐制,或者自己点自己喜欢的菜品。而中国人则多是在同一个盘子里夹菜。吃完饭付账时,如果不是你特别要求今天请客,都是采用AA制。但这并不会影朋友之间感情,也没有人会觉得难为情。他们在餐桌上,一般不谈公事。这与中国人习惯的饭局上谈业务、促成生意大大的不同。常常有人在与外国人谈判时发现,这些外国人可以餐桌上与你称兄道弟,显得相当随和、好说话。但一旦回到了谈判桌上,他们却依然是寸步不让。

现在很多年轻人学习欧美的影视作品,在日常生活中,甚至上课、上班甚至是参加公共社交活动的时候都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他们却不了解,欧美人在正式的场合是相当讲究着装的。男士通常会穿西装、内搭衬衫,打领带,穿皮鞋。女士在正式场合则身穿礼服套装,配戴耳环。

三、价值观的差异

1.性恶与性善:西方古代哲人以及古代宗教大都主张原罪说,即,任何人天生就是有罪的。与西方古代哲人相反,中国古代圣人大都主张“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不同的人性论观点也影响了中西文化发展的道路。西方国家从“性本恶”出发,注重管理,强调依法治国。中国传统文化从“性善论”出发,注重人治,强调以德治国。

2.张扬与谦虚:当西方人当取得成就或荣誉时,一般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和喜悦。当受到别人赞誉时,也都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谢。相反,中国文化则反对炫耀,认为会得意忘形;主张内敛,提倡谦虚,避免锋芒毕露,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当听到外国人夸耀自己时,中国人常用“哪里哪里”、“一般一般”等回答表示谦虚。而这样的回答经常使西方人迷惑不解。

四、思维方式的差异

1.思维模式的不同:中国人较多曲线式思维,美国人较多直线式思维。曲线式思维是指围绕着某个中心主体绕圈子,迁回靠近主题的思维方式。直线式思维则指直接切人主题,直截了当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中国人的曲线思维方式和美国人直线式思维方式的差别表现在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在写作习惯上,中国人无论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偏向于经过一定的铺垫之后再步入主题,讲究的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而美国人在写作习惯上强调清楚直白,一般文首有全文的主题段,每段段首有全段的主题句,以后的内容都是此主题的延展,完全是直抒胸臆。在交流方式上,中国人讲究委婉含蓄,不言而自明,强调暗示的作用:而美国人则着重有话直说,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意见。

2.思维角度的不同。以茶叶的命名为例。black tea对应中国红茶。表面看起来,对同一物体赋予了不同的颜色似乎有些奇怪。其实,英语国家是从茶叶颜色的角度来给茶叶命名的,而中国则是从茶水的颜色的角度来命名的。

3.思维习惯的不同。汉语中主动语态使用频繁,而习惯于客体思维的西方人却常把观察或叙述的视点放在行为,动作的结果或承受者上,并以此作为句子的主语,因此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广泛,如(他们)结婚六年没有儿子,然而妻子却出人意料地给丈夫生了一对双胞胎。英文多半会说After six years of married childlessness, the father was suddenly presented by his wife with a pair of twins.

五、习惯用语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独特的成语和俗语,我们这些成语和俗语称为习惯用语。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经常在理解这些习惯用语时感到困难。这是因为你不可能从组成某个习惯用语的字面上来了解它的意思。比如,Newcastle(纽卡斯尔)为英格兰东北部的工业港市,盛产煤,素以煤炭出口闻名。因此常用“carry coals to New castle”比喻“多此一举,画蛇添足”。Busboy常被理解成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或司机。然而Busboy与公共汽车没有任何关系,它指的是在餐馆中收拾碗筷、擦桌子的杂工。此外,a small fortune表示巨资、nose of wax指软耳根、没主见的人、blue blood是贵族出身、贵族身份的意思。

这里只是列举了英语习语中很小的一部分,这些习语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下来的,约定俗成的,不能随意改变。比如,rain cats and dogs不能说成rain dogs and cats,one hundred and one thanks(十分感谢)不能改为one thousand and one thanks.

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认为,语法错误从表层结构上就能看出,也很容易被发现。所以即使发生了这样的错误,受话人也会认为说话人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可以谅解。但如果一个能讲一口流利英语的人因缺乏对对方文化的了解而出现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教养或不友好,他的行为会被误会为粗鲁和敌意。正如美国著名人类学家E. Sapir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因此,在英语学习中注重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显得十分重要。一是要加强对英语知识文化的认知,从阅读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圣经故事、伊索寓言等书籍和英语国家报纸、影视剧等入手,主动获取英语国家的自然、地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哲学、科技成就等知识文化内容,逐步建立全面完整的英语文化知识体系,为语言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强化对英语交际文化的融入,真正使语言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回归到“交流”这一本源,积极参与各类英语社交活动,主动利用书信、网络交流等交际途径,在语言应用中积极了解英语国家的信仰习俗、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等交际文化内容,学习模仿体态语、社交礼仪、交际环境、交际方法、交际态度等方面的非语言文化内容,潜移默化的融入“母语”交际模式。三是要注重英语语用习惯的积累,要真正掌握英语,除了语法、词汇、文化等方面的学习外,对包括词组、习语、固定搭配等内容的语用习惯的掌握同样重要。语用习惯是经年累月、约定俗成的,往往无法追溯其本源、理解其成因,因此要养成良好习惯,注重不断积累、自觉还原运用,才能原汁原味地掌握地道英语。

【参考文献】

[1]刘艳辉.浅谈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差异[J].牡丹江师范学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2]李文敬.浅谈中英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J].林区教学,2011(1).

[3]张宁.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J].中国翻译,1999(3).

[4]孙仲娜.谈文化差异对词汇联想意义的影响[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6).

[5]曹小红.词汇的文化内涵与汉英跨文化交际[J].滁州师专学报,2001(6).

[6]杨贤玉,吴明清.注重汉英文化差异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十堰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